《节妇吟》公开课(1).
节妇吟ppt课件
• 节妇吟简介 • 节妇吟内容解析 • 节妇吟的艺术价值 • 节妇吟的影响与传承 • 节妇吟的感悟与启示
目录
Part
01
节妇吟简介
作者介绍
01
唐代诗人张籍
02
03
04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
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 》等
创作背景
唐贞元年间,诗人张籍在苏州任 官
对人生的思考与启示
人生的选择
节妇吟中的女性角色在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时,始终坚持自己的 信仰和原则。
人生的意义
她的人生观向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真正意义,不是追求物质的富足 ,而是对道德和爱情的坚守与执着。
人生的价值
通过节妇吟的故事,我们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对道德、爱情和 信仰的坚守与追求,而不是外在的物质条件。
诗歌语言特点
平易近人
诗歌的语言平易近人,通 俗易懂,易于流传和传播 。
形象生动
诗歌中的语言形象生动, 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描绘 ,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具体。
节奏感强
诗歌的节奏感强烈,运用 了大量的韵脚和平仄,使 诗歌更加富有节奏感和音 乐美感。
Part
03
节妇吟的艺术价值
音乐价值
总结词
节妇吟是一首具有高度音乐价值的作品,其旋律优美、节奏鲜明,能够引发听众的共鸣 和情感共振。
诗歌意象
节妇形象
诗歌中的节妇形象是坚强、忠贞 和勇敢的化身,她为了坚守自己 的爱情和信念,不惜付出一切代
价。
自然景象
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象,如 “黄叶”、“白露”、“寒蝉”等 ,营造出凄凉、悲壮的氛围,增强 了诗歌的感染力。
社会背景
古典诗词鉴赏——第二课节妇吟
思考:
• 1.“妾”守节意志坚定,为何她不直接拒绝对方, 反而采取如此委婉含蓄的谢绝呢?作用何在?
一方面,让“君”知道我的困境,从而使他可 以体谅我; 另一方面,让他看到我对他的尊重,而不至于 自尊心受损,进而恼羞成怒。
思考:
• 2.“妾”和“君”到底有无感情?(文中对“君” 的表白似乎比“良人”更重要)她到底是一个怎样 的形象?
《诗筏》: 此诗情词婉恋,可泣可歌。然既垂泪以还珠矣,而又恨不相逄于未 嫁之时,柔情相牵,展转不绝,节妇之节危矣哉!文昌此诗,从 《陌上桑》来,“恨不相逢未嫁时”,即《陌上桑》“使君自有妇, 罗敷自有夫”意。“自有”二语甚斩绝,非既有夫而又恨不嫁此夫 也。“良人执戟明光里”,既《陌上桑》“东方千馀骑,夫婿居上 头”意。然《陌上桑》妙在既拒使君之后,忽插此段,一连十六句, 絮絮聒聒,不过盛夸夫婿以深绝使君,非既有“良人执戟明光里”, 而又感他人“用心如日月”也。忠臣节妇,铁石心肠,用许多折转 不得,吾恐诗与题不称也。或曰文昌在他镇幕府,郓帅李师古又以 重币辟之,不敢峻拒,故作此诗以谢。然文昌之婉恋,良有以也。
表面内容: 节妇对第三者的拒绝和对丈夫的忠贞! 实质目的: 拒绝李师道的邀请,同时表露了自己对朝廷的忠贞!
赋比兴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 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 。 “比者, 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 词也。”比是比喻,兴是起兴,“比兴”二字常联用, 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受人赠珠而又还珠 时的心理,塑造了一位顾全名节、对丈夫忠贞不 渝的女子形象。
2020-2021年高二语文 第1课 酬赠诗四首 粤教版
2019-2020年高二语文第10课酬赠诗四首粤教版一、节妇吟(张籍)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张籍(约766—830),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生长在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
贞元十五年进士,任国子博士,后为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有《张司业集》。
张籍作品多为古风和乐府,与王建齐名。
其诗平易流畅,多有口语入诗。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节妇吟,乐府诗题,题下原注:“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李师道,时任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
中唐以后,藩镇日渐坐大,而朝廷积弱日久,已难控制,割据之势日成。
藩镇为增加实力,常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朝廷官员和文人。
一些不得志的官员和文人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为此写过《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
张籍在此点上与韩愈心志相通,都是主张统一,反对分裂。
此诗便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作。
2.基本解读:这首诗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受人赠珠而又还珠时的心理,塑造了一位顾全名节、对丈夫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曲折表达诗人不便明说的婉拒之意。
(主旨)全诗分两个层次。
首四句“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为第一层次,写接珠。
前二句从对方角度写授珠,后二句从自己角度写受珠。
汉乐府“何以结相思,双珠玳瑁簪”,可知赠珠是表示爱情。
接珠似为对方用情之深所感,但细读下文,方知其中颇具讽意。
后六句“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为第二层次,写还珠。
前四句写还珠原因,后二句写还珠情态。
“妾家”句写其富有;“良人”句写其贵重。
《史记·淮阴侯列传》:“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
”这里指“良人”供职朝廷,位置显赫,宠信有加。
这里表明自己不会因赠珠者富贵而动心。
“知君”句上接“缠绵意”,“事夫”句上接“妾家”句,表明自己早已立誓与夫同生共死,从一而终。
《节妇吟》公开课解析
3.作者在诗中隐含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杨昊翔,谭有珍,张悦孜组)
合作探究 回归问题1. “1.“妾”守节意志坚定, 为何她不直接拒绝对方,反而采取如此委 婉含蓄的谢绝呢?作用何在?(廖宇静组) • 一方面,让“君”知道我的困境,从而使 他可以体谅我; • 另一方面,让他看到我对他的尊重,而不 至于自尊心受损,进而恼羞成怒。
待 晓 堂 前 拜 舅 姑
洞 房 昨 夜 停 红 烛
• 首句“洞房昨夜停红烛”。“停”,点 放,让红烛点燃,通夜不灭。次句“待 晓堂前拜舅姑”。一大早就起床,在红 烛光照中妆扮,以待天明。可见其对拜 见公婆一事相当重视。 • 后两句“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 入时无?”新娘对新郎问语:不知打扮是 否合乎时尚,能否讨得公婆欢心?由于是 新妇,羞涩难言,但又不得不说,只好 “低声”问,对人物心理描绘相当精细 而逼真。
看
解题: 1.什么是吟? (引,歌,行)
诗歌的一种体裁,形式自由,节奏多变, 易于表达情感。(《梦游天姥吟留别》)
解题:2.什么是“节妇”?
◆节,就是节操、气节。
立 节 完 孤
看
节妇就是守女性之“贞节”的 女子。即女子对她所嫁之人的
无条件的忠贞。
特别是宋代以后,到了明清两 朝,这种观念始终是卡在我国 女性脖颈上的一道沉沉的枷锁。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 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 。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 。 “比者, 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 词也。”比是比喻,兴是起兴,“比兴”二字常联用, 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如:《诗经》中《周南· 关雎》云——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 子好逑”就成功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节妇吟》公开课 (1)
表现手法
• 比兴: ◇公婆——主考官 • 儿媳——朱庆馀 • 张籍——夫婿 • ◇人物心理:作者/新嫁娘(忐忑不安, 紧张的心理) • 烘托: ◇以洞房和红烛两个带有极其鲜 明含义的意象,巧妙的烘托出新嫁娘喜 悦的心情和动人的美丽;
拓展延伸,温故知新:
回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过的比兴诗词的句 子
……………
赋比兴
2. “妾”和“君”到底有无感情?(文中 对“君”的表白似乎比“良人”更重要) 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作者在诗中隐含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 回归问题1. “1.“妾”守节意志坚定,为 何她不直接拒绝对方,反而采取如此委婉 含蓄的谢绝呢?作用何在?
• 一方面,让“君”知道我的困境,从而使 他可以体谅我; • 另一方面,让他看到我对他的尊重,而不 至于自尊心受损,进而恼羞成怒。
合作探究 回归问题3.作者在诗中隐含的言外之意是 什么?主要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表面内容: 节妇对第三者的拒绝和对丈夫的忠贞!
比
兴
实质目的: 拒绝李师道的邀请,同时表露了自己对朝廷 的忠贞!
赋比兴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 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 。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 。 “比者, 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 词也。”比是比喻,兴是起兴,“比兴”二字常联用, 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如:《诗经》中《周南· 关雎》云——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 子好逑”就成功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节妇吟》韵译文
您知道我已有丈夫,却送我一对明珠; 但是感激于你缠绵的情意,我把它们系在红罗小 袄里。 不过我家的高楼连着园林一幢又一幢, 而且我的丈夫他持枪执戟守卫在明光殿上。 虽然我知道你的心意像日月一样光明磊落, 但是我已立下愿誓,打算和丈夫同生共死。 所以还你明珠之际我不禁泪水滑落, 为何我们没能相逢在我未曾出嫁之时?
节妇吟课件
比
喻
言外之意: 诗人拒绝李师道的邀请,同时表露了自己 对朝廷(国家)的忠贞!
诗歌主旨 此诗通过塑造一位节妇形象,委婉含蓄 地表达了诗人的政治态度,即主张中央 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
近试上张籍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 待晓堂前拜舅姑 。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诗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 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婉转得表达了诗人想做 官无人引荐的苦衷,和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 仕为官、为民谋利而深感惭愧的心情。
1、吟(引、歌、行、曲、谣)
诗歌的一种体裁。《梦游天姥吟留别》
2、什么是“节妇”? 节,就是节操、气节。
节妇就是守节操的女子,即女子对她所嫁 之人的无条件的忠贞。特别是宋代以后,至 于明清两朝,这种观念始终是卡在我国女性 脖颈上的一道沉沉的枷锁。
何 不 相 逢 未 嫁 时 。
还 君 明 珠 双 泪 垂 ,
• 烘托:以洞房和红烛两个带有极其 鲜明含义的意象,巧妙的烘托出新 嫁娘喜悦的心情和动人的美丽;
说说新媳妇此时的心理是怎样的,诗人真 正所要传达的言外之意又是什么?
心理:新媳妇羞涩而又渴望得到认可时那种 忐忑不安的期待心情。 言外之意:1 .表面上诗歌描写了一位新娘问 新郎自己打扮是否入时,能否讨得公婆欢心。 2. 表达了自己作为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 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场考试时所特有的不 安和期待。
事 夫 誓 拟 同 生 死 。
知 君 用 心 如 日 月 ,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教案第二单元10酬赠诗四首节妇吟(2)
《节妇吟》教学设计授课人:林娜霞【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节妇吟》,了解酬赠诗的特点,鉴赏酬赠诗比兴手法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诵读、讲解、鉴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委婉含蓄地传情达意,让生活更有情趣。
【教学重难点】鉴赏酬赠诗比兴手法,学会含蓄传情达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诗歌分析(一)酬赠诗介绍:酬赠诗是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的诗歌或者赠给亲友的作品。
(二)什么是“节妇”?——节,就是节操、气节。
节妇就是守女性之“贞节”的女子。
(三)初步感知诗歌大意您知道我已有丈夫,却送我一对明珠;但是感激于你缠绵的情意,我把它们系在红罗小袄里。
不过我家的高楼连着园林一幢又一幢,而且我的丈夫他持枪执戟守卫在明光殿上。
虽然我知道你的心意像日月一样光明磊落,但是我已立下愿誓,打算和丈夫同生共死。
所以还你明珠之际我不禁泪水滑落,为何我们没能相逢在我未曾出嫁之时?(四)深刻寓意守节女子对第三者的委婉拒绝。
张籍将自己比作节妇,委婉表达对藩镇首领李师道邀请的拒绝。
1、此诗以诗代简,曲折表达诗人不便说明的婉拒之意。
2、通过一位节妇形象,表达了诗人的政治态度,即主张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具有鲜明的时代进步意义。
3、比兴手法的运用,委婉含蓄。
(五)问题探讨1、这位女主人公在拒绝第三者的追求时,她给出了哪些理由呢?2、这种迂回的写法有什么作用?对比阅读《陌上桑》(六)质疑辩难1、你觉得诗中女主人公的所思所想真的符合女性之“节”吗?从情感上讲,她对这位第三者的追求到底持怎样的态度?2、进一步说,张籍在拒绝藩镇首领李师道的时候,为什么要这么说?难道他内心深处也乐于去做李师道的幕僚吗?(七)拓展延伸:怎样说“不”情境:假如你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担任班长,有丰富的班长工作经验。
来到高中,班主任老师希望你继续担任班长,跟你说:“某某同学,你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有责任心,担任班长期间,深受同学认可,老师希望你当老师的得力助手,继续为班级服务,一起把班级建设得更好。
第21课化石吟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3.本诗能够分为几层,试概括每层大意。
全诗结构
特点: 首尾呼应
发问想象 —— 遐思飞扬 —— 回答呼应 (1-2节) (3-6节) (7节) 神奇景色 —— 人类伟大 —— 赞美科学
第13页
一、第一节诗中利用连续问句有什么好处? 表现出作者浓厚科学兴趣和强烈求知欲望,也
打开了读者思维,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象亿万 年前那神秘世界,去倾听化石族之最:
最聪明恐龙有:伤齿龙 美颌龙 空尾龙 跑得最快恐龙有:鸸鹋龙 似鸡龙 棱齿龙 体重最重恐龙有:震龙 腕龙 虚幻龙 脖子最长恐龙有:马门溪龙 长颈巨龙 梁龙 最凶猛恐龙有:巨龙 霸王龙 跃龙 食量最大恐龙有:腕龙 虚幻龙 达玛拉龙 尾巴最为强劲恐龙有:甲龙 蜀龙 梁龙 吼声最大恐龙有:拟栉龙 巨龙 美颌龙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2.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琢磨、品味 诗歌语言。 3.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兴趣。
第7页
张锋,当代科普工作者,诗人,其诗作被称 为“第三代诗歌”,反讽手法被广泛利用。代表 作是小诗《本草纲目》,短诗对中国古典文化中 许多著名意象进行了调侃式借用,解构了其中悠 然韵味,并对中国文化阴柔缺乏阳刚之气表示不 满情绪。
第44页
有一位儿童拿着下面鱼遗体化石图,问你鱼 为何会到了石头里,你怎么向他讲解?
第45页
示例:这是一幅鱼化石图片。亿万年前这条鱼原 本生活在海洋里,但因为受到地震或火山暴发影响, 古海洋受到挤压,产生褶皱,海洋消失了,最终成 为平地或隆起成山,把这些海洋生物深埋在岩层中, 使它们变成化石。
第46页
第20页
1.第3节中“你把我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诗中 起什么作用? 明确:既引发下文,又表现了作者思绪。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导学案_《节妇吟》
《节妇吟》【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人在酬赠诗中表达思想情感委婉含蓄的风格2.体味传统比兴手法在酬赠诗中的运用,学会欣赏同类型诗歌。
【教学重难点】酬赠诗中用比兴的手法体现出的委婉含蓄的风格【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梁祝》故事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共读整三载,祝多次向梁暗示自己是女儿身,但梁就是没有明白过来。
这个故事向今人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古代男女之间表达情感时喜欢含蓄委婉。
不仅在男女关系上,在君臣、上下级、师生、朋友之间表达情感意向时也是如此。
二、合作探究(一)诗中提到了哪几个人?诗中的“节妇”(妾)、“君”、“良人”分别指谁?君、妾、良人(张籍、李师道、皇帝)(二)从题解诗,化诗为文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刻画了一位怎样的节妇形象?这是一个爱情三角故事,诗歌通过细致入微地刻画女主人公受珠还珠时的心理,塑造了一位可亲可敬、美丽温柔、多情重义、顾全名节、对丈夫忠贞不渝年轻节妇形象。
(三)知人论世,把握主题作者借节妇的形象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政治态度?(支持朝廷,反对藩镇)(四)运用知识,分析技巧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兴)比是比喻,是强调两者的相似性,节妇与作者的态度的相似之处是“对丈夫忠贞”与“对皇上忠诚”。
“兴”重在一种联想,由眼前所见之物联想到言外之意。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言在彼而意在此”。
这里的“所咏之辞”是指诗歌想要表达的真实含义或作者要表达的真实意图。
而诗中用“节妇”作比兴,其实就是一种暗示,而《节妇吟》中最明显的用暗示手法的应是“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用自家的富裕(夸富)和丈夫身份的高贵(夸夫),来暗示对方不稀罕你的富贵。
作者为什么没有严词拒绝李师道的邀请,而以这样一种方式婉拒?可能有这些考虑,表达的内容特殊,是拒绝对方的好意,第二考虑到对方的的身份和地位,不想得罪对方。
李师道这个人心狠手辣。
唐宪宗元和十年,李师道派刺客到京城刺杀主张剪除地方藩镇势力的宰相武元衡及刺伤中丞裴度,京师人人自危,尤其是那些反对地方藩镇势力的大臣。
节妇吟
小结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节妇吟》塑造了一位既重情又知义的节妇 形象,全诗以比兴手法,将节妇自比,暗示了 自己不攀附权贵、反对盘镇割据、主张中央集 权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志向和节操。
评价内容主题(主旨)类型答题规范: ①确定诗歌体裁,如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战诗、山 水田园诗等 ②具体分析所涉及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作答形式是 “××句(联)写了×××” ③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感情
分析人物形象答题规范: ①指出诗人描绘形象的特征和身份 ②具体分析揭示形象特征的相关诗句 ③揭示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形象的基本含义和 寓意)
4、我们从资料信息可以知道这不是一首情诗,而是 “文昌的却聘之作”,文中的妾、君、良人与张籍、 李师道、皇帝分别是如何对应起来的?这种表现手法 叫什么?
明确:妾——张籍 君——李师道 良人——皇帝(国家的统一) 节妇之节——臣子之节
(提示:抓住动作、情态、心理的词语来分析)
明确:理由一丈夫英勇神武,供职朝廷 ——为“良人”自豪
理由二:要守节,至死不渝 ——对“良人”的忠贞
明确态度:感激、拒绝并感到哀伤和遗憾
3、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节妇”形象?
答案:这首诗通过细致入微地刻画女主人公受人赠珠 而又还珠时的矛盾心理,塑造了一位顾全名节、对丈 夫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
1、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来分析) “红烛”“妆罢”烘托出新娘子的美丽、妩媚。 “低声”写出其温柔、羞涩 “待晓”“入时无”写出要去见公婆的紧张。 明确:塑造了一个美丽、温柔、羞涩、紧张、希望公 婆对自己满意的新娘子形象。
近试上张籍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是通过什么手法表达出来 的?
我的第二次公开课初稿:酬赠诗鉴赏——(节妇吟)
我的第⼆次公开课初稿:酬赠诗鉴赏——(节妇吟)⼀、说教材。
结合近⼏年⾼考⽐较关注酬赠诗,想通过学习新课——节妇吟,让学⽣充分了解酬赠诗特点,学习鉴赏酬赠诗⽐兴艺术⼿法,引导学⽣委婉含蓄地传情达意,让⽣活更有情趣。
重点:鉴赏酬赠诗⽐兴艺术⼿法,感受委婉含蓄语⾔的魅⼒; 重点: 难点: 难点:引导学⽣在⽣活中委婉含蓄地传情达意。
学会鉴赏酬赠诗。
本节课的训练重点就是让学⽣学会鉴赏酬赠诗。
⼆、说教法。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的学习激情,圆满的完成这次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法:1、教读法。
通过教师⽰范朗读、学⽣齐读,来激发学⽣的学习激情。
2、⾃主——合作——探究⽅式。
让学⽣分组讨论,尤其是对诗的⽐兴⼿法以及主旨的分析,包括对⽐阅读,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见、畅所欲⾔。
3、巡视指导点拨法。
学⽣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遇到有争议或思考疑难问题的时候,⽼师要适当点拨、诱导。
给学⽣指点迷津,使其茅塞顿开。
4、当堂评定法。
学⽣在回答的过程中我会当堂进⾏评定,对他们的优点闪光之处当众给予表扬,尤其是有创意的地⽅给以热情的⿎励,增强他们的积极性。
指出需要改进的地⽅,以帮助其提⾼写作⽔平。
5、多媒体教学法。
6、对⽐阅读教学法。
把《节妇吟》与《陌上桑》对⽐,更好把握酬赠诗的特点及鉴赏⽅法。
、说学法三、为了让学⽣更好的的完成这次写作任务,我将采⽤以下⼏种学习⽅法:1、讨论法。
在各⾃预习的基础上,让学⽣分组讨论,尤其是对诗的⽐兴⼿法以及主旨的分析,包括对⽐阅读,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见、畅所欲⾔。
让学⽣参与到⼩组中去,发表个⼈的看法,听取别⼈的见解,共同探究。
2、对⽐阅读法。
把《节妇吟》与《陌上桑》对⽐,让学⽣学会对⽐阅读。
3、读——思——联——仿。
其中设计了学以致⽤的环节,由学⽣写,教师也⽰范,让学⽣真正投⼊其中。
四、说教学过程(⼀)导⼊:(复习学⽣以前学过的酬赠诗,认识酬赠诗的概念和特点)(⼀)导⼊: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楚⽔凄凉地,⼆⼗三年弃置⾝。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0酬赠诗四首节妇吟课件1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
初读感知 自主解读
节妇吟 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 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 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你读到了什么?
意读赏析 领悟品评
分析诗中的主人公节妇情感归属在哪里?良人?君?
• —对“君”的埋怨 • ——对“君”的感激 • ——为“良人”自豪 • ——对“君”的感激 • ——对“良人”的忠贞
❖全诗共分三解。解为乐歌的段落
❖第一解主要叙述罗敷的美貌。
❖第二解写太守觊觎罗敷容姿,要跟她“共载”而归 遭到罗敷严辞拒绝。
❖第三解写罗敷在太守面前夸赞自己丈夫,用意在于 彻底打消太守的邪念,并让他对自己轻佻的举止感到
羞 塑愧造。了一个貌美品端、机智活泼、亲切可爱的 女性形象。
写作手法方面,侧面映衬和烘托,侧面摹写形象,写 罗敷之美,不用直接形容具体对象容貌的常套,而是 采用间接的、静动结合的描写来暗示人物形象的美丽
朱的赠诗用比体写成,答诗也是如此。将朱 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 ,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 这次考试担心。
“新妆”与“画眉”相对,“更沉吟”与“ 入时无”相对。全诗以“入时无”三字为灵魂。 新娘打扮得入不入时,能否讨得公婆欢心,最好 先问问新郎,如此精心设问寓意自明,令人惊叹 。 后半进一步肯定她的才艺出众,说:虽然有
本诗的艺术特色
粤教版-语文-高二-《节妇吟》基本解读及鉴赏要点
高中-语文-精心校对-打印版《节妇吟》基本解读及鉴赏要点基本解读:这首诗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受人赠珠而又还珠时的心理,塑造了一位顾全名节、对丈夫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曲折表达诗人不便明说的婉拒之意。
(主旨)全诗分两个层次。
首四句“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为第一层次,写接珠。
前二句从对方角度写授珠,后二句从自己角度写受珠。
汉乐府“何以结相思,双珠玳瑁簪”,可知赠珠是表示爱情。
接珠似为对方用情之深所感,但细读下文,方知其中颇具讽意。
后六句“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为第二层次,写还珠。
前四句写还珠原因,后二句写还珠情态。
“妾家”句写其富有;“良人”句写其贵重。
《史记•淮阴侯列传》:“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
”这里指“良人”供职朝廷,位置显赫,宠信有加。
这里表明自己不会因赠珠者富贵而动心。
“知君”句上接“缠绵意”,“事夫”句上接“妾家”句,表明自己早已立誓与夫同生共死,从一而终。
既然难以两全,只有还珠,故末二句才有相逢恨晚的说法。
“双泪垂”写还珠情态,指对“君”的感激;“何不相逢未嫁时”是对“君”的表白,似乎“君”更比“良人”重要,但事已如此,绝不可能改弦易辙。
鉴赏要点:此诗以诗代简,曲折表达诗人不便明说的婉拒之意。
此诗通过一位节妇形象,表达了诗人的政治态度,即主张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具有鲜明的时代进步意义。
暗示手法的运用。
这首诗与汉乐府《陌上桑》、《羽林郎》有异曲同工之处,但较之汉乐府二诗则更为委婉含蓄。
打印版。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第二单元第10课《赠酬诗四首》之《节妇吟》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第二单元第10课《赠酬诗四首》之《节妇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节妇吟【教学目标】1 通过《节妇吟》《近试上张籍水部》进一步学习比兴手法2 体会语言表达的含蓄委婉的技巧【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诗歌鉴赏的技巧,也积累了一定的诗歌鉴赏的经验,但对酬赠诗这种诗歌体裁还不甚了解,特别是这种诗歌常见的比兴手法,虽然在高一时在课本中学到过,但仍然不理解、不能灵活运用,本节课将“比兴手法”作为一个教学的重难点,将两首运用这种手法的诗歌放在一起来讲,第一首作为鉴赏示例,第二首作为拓展阅读,从而让学生能够牢固掌握这种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通过《节妇吟》《近试上张籍水部》进一步学习比兴手法【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韵译《节妇吟》,检查学生理解课文的情况,把握重点字词二、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在唐代,诗歌更是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每一个领域。
唐人以诗会友,以诗言志,比如,要感谢一个人,拒绝一个人,或请求一个人给自己帮助,人们往往信手就写一首诗,把自己的意思委婉曲折地表露出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两首诗。
解题节,就是节操、气节。
节妇就是守女性之“贞节”的女子。
即女子对她的丈夫无条件的忠贞。
吟,即吟咏。
表明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节妇,还表明这是一首古体诗,“吟”是古体诗诗题的标志之一。
三、朗诵师范读一遍,全班诵读一次,师指导(指出重点字词的读音,指导诵读方法,节奏、重读音节、音调起伏变化等)后一生范读一次,全班再跟读一次四、疏通文意:1、师问:我们课前已经韵译了这首诗,同学们对这首诗的基本内容也了解了,那么这首诗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请一位同学来回答)学生回答,老师概括一个男子赠送一对明珠给一个有妇之夫,这位妇人接受了明珠,后来又把明珠还给了这个男子。
所以诗是围绕“赠珠——受珠——还珠”的线索来展开的。
2、问:节妇在拒绝君的追求时,她给出了哪些理由呢,学生边读诗句,教师边点拨。
《节妇吟》教学设计
《节妇吟》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1、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的基础比较差,经常出现读不懂诗歌的问题;2、本校学生现阶段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二、教材分析:《节妇吟》是唐代诗人张籍的名篇,也是一首具有双层内涵的唐诗精品,表面上写的是妾为守妇道而拒绝了君的追求,实际上却是借妇女之节来写臣子之节,委婉而含蓄地拒绝了李师道的聘请,表达了作者忠心于朝廷的决心,而要明白作者的本意就得通过解读诗歌“五看”中的知人论世来深挖;另外,《节妇吟》还是一首故事性比较强的叙事诗,通过这样一首叙事诗来掌握解读诗歌的“五看”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在表达技巧上,本诗运用托寓手法,简练含蓄,结构也紧凑,脉络十分清楚。
三、教学设计思想:1、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诗词文化蕴含着深刻的思想,这些思想对现实生活往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节课的学习会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来思考来鉴赏,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2、本诗的拒绝艺术堪称一流,因此在设计时我会围绕一条主线来展开,即“本诗中妾是如何拒绝君的追求的”,用拒绝三式来串起整堂课;3、语文课堂学习强调“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训练,本堂课很好的结合了这四个环节,特别是最后一个环节“写”,这是本节课的亮点,让学生课堂上写拒绝词,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表达能力;4、诗歌侧重于诵读,在读中学,在读中悟,因此在课堂中我安排了多次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体会张籍写作此诗的心情与态度。
5、除了情感上的要求外,本诗知识性的要求有两个,学会通过“五看”来鉴赏诗歌,掌握“托寓”的表达手法,本节课中,我能很好地融入了这两个知识点。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流畅、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美过程与方法:1、通过解读诗歌的方法来明确《节妇吟》的深层含义;2、学习并掌握此诗涉及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为何张籍要通过如此委婉含蓄的方法来拒绝李师道,学习诗歌里所传达的拒绝艺术。
诗词赏析之情意教案以〈节妇吟〉为例
詩詞賞析之情意教案----以〈節婦吟〉為例國文教學群歐秀慧前言:學習作一個溝通者現在的學生對含蓄雋永的古典詩文,似乎愈來愈沒有興趣和耐心了。
沒有興趣,是因為和他們的生活內容搭不上;沒有耐心,是因為詞彙和所要傳達的思想觀念,讓他們覺得非常LKK。
但是,我們的古典文學這麼優美,意境是那樣的深遠,它的意義和價值是如此的歷久不衰,現在的年輕學生為什麼不愛?學生沒有錯,因為他們還不了解這些文化的產物;作品也沒有錯,這些詩詞絕對是經得起時代考驗的。
那麼,就是我這身為學生與作品之間的傳達者,要改變一下我的溝通通路了。
當筆者以西方學者施蘭姆對『溝通過程』所提出的溝通模式來檢驗自己的教學方法時,顯然,大部分人與人溝通不良的問題,『溝通者』要負比較多的責任。
呢?『一人講,眾人聽』這種單方面講述的『通路』,的確有待改進,否則都是可預期的『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罷了。
於是,在『詩詞賞析』的課程中,筆者嘗試加入一些設計。
就像哄幼兒吃食物似的,跟他說這碗飯有什麼營養成份,對身體有什麼好處,不如將食物調理得色香味俱全,再加一點開胃菜,或生動有趣的活動,以促進食慾,目的就是要這孩子把這碗飯給吃了!本堂課就是先將詩詞分類,分為情詩(以下再分:親情、友情、愛情,愛情之下又分:熱戀、相思、單戀、失戀、思春等小類)、酒詩、抒懷等,將教材重新料理。
一邊賞詩,一邊製造情境,所以八卦消息、社會新聞,就成了這堂課的調味料;影帶欣賞、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簡短話劇….等等,就成了這堂課的開胃小菜和吮指活動了。
本文擬以授課中曾以辯論進行賞析的例子,作為國文課情意教學的分享。
因為這堂課著實讓我見識到以議題辯論的方式澄清並修正個人價值觀的力量。
壹、課堂活動流程一、先將原詩的字面意義簡單解釋,介紹劇情,並提出詩中的三個人物:君、妾、良人。
二、分組前,先問學生,覺得女主角『是』節婦者請舉手。
(結果,認為『不是』的佔大多數。
)三、硬性分正、反兩方,無論個人認同與否,為辯論而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