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预习学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教案8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教案8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教案8篇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教案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田字格前面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真知像美玉,如原油,只有用“探索”这部钻机才能探知它的秘密。

现在就用我们的一双慧眼来探索第八课。

板书:三顾矛庐生:老师,你写的“茅”错了,应该是草字头的。

师:噢,草字头的,说明这个字指什么?(草,老师加上草字头)那茅庐指什么?(草盖的房子)课文中是怎么说这座房子的?(草堂)师:说得好,草堂是谁住的?(诸葛亮、诸孔明)好,有人说诸孔明……(不对,诸葛是个复姓,应该是诸葛孔明。

)说得好,你们还知道哪些复姓?(东方、欧阳、慕容……)师:题目中的“三顾”是什么意思?(三次去拜访)谁三次去拜访谁?(刘备三次去拜访诸葛亮。

)从这个“三顾”你体会到什么?(刘备尊重诸葛亮)那“三顾茅庐”的意思是?(刘备三次去拜访诸葛亮。

)是,这是字面上的意思,后来成了成语,就表示……(诚心诚意地去邀请。

)二、初读课文1、范读。

提问:“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三顾茅庐”?课文是怎么写的?2、自读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3、检查自读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a.生字卡片;诸葛亮辅助捆来尊重卧龙疏疏朗朗潺潺吩咐恭恭敬敬半晌时辰策略茅塞顿开同塌讨论b.重点字音:疏潺晌辰诸尊吩塞策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

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__主要结构:略写前两次,详写第三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3三顾茅庐导学案 (9)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3三顾茅庐导学案 (9)
4、课文有()节,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根据“刘备前两次拜访诸葛亮——第三次拜访——出山后的友情”把课文分成三段。
5、在预习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把它写下来(或标注在课本上)。
————————————————————————————————
课堂学习单




一、初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学法指导:快速浏览课文——小组交流
二、按“前两次拜——第三次拜访——出山后的友情”时间顺序把本文分成三段。
1、谁“三顾茅庐”?2、为什么要“三顾茅庐”?3、“三顾茅庐”的经过怎样?
读一读——划一划——议一议——说一说
三、学习生字,理解部分词语。
三顾茅庐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丽宜人群雄纷争恭恭敬敬
疏疏朗朗茅塞顿开诸葛亮草堂晌午讨论
学法指导:自由读课文——小组读词语、说不懂的词语、讲难记的生字
四、精读课文第一段
发展


介绍刘备前两次拜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葛亮。
检测


读课文,抄写词语。
语文导学案
课题
8三顾茅庐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单




1、读课文,画生词,借助拼音或字典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课文。
2、读下列词语,结合课文和词典理解,不会理解的勾起来:
三顾茅庐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丽宜人群雄纷争恭恭敬敬
疏疏朗朗茅塞顿开诸葛亮草堂晌午讨论
3、分析上题中8个黑体字,在课本上写出部首、音序、并组词。

《三顾茅庐》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三顾茅庐》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24* 三顾茅庐核心素养目标1.疏通文意,完整复述故事,把握小说情节,理解刘备、诸葛亮人物形象。

2.学习通过语言、动作以及外貌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

3.了解人物塑造中烘云托月的艺术手法。

4.通过古典小说的学习,体会认识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梳理整体感知夯基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B )A.拜谒(yè) 侥幸(jiǎo) 纶巾(lún) 汉室末胄(zhòu)B.鹤氅(chǎnɡ) 愧赧(nǎn) 谬举(miù) 汉室倾颓(tuí)C.汉沔(miǎn) 吴会(huì) 存恤(xù) 顿开茅塞(sè)D.衣襟(jīn) 袍袖(bāo) 甲胄(zhòu) 箪食壶浆(d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A.傲慢昼寝争峰如雷灌耳B.篡夺疏赖顿首鼎足之势C.应诺失礼倾颓峨冠搏带D.嘱咐鄙贱教诲经世奇才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 )A.刘备思贤如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只为实现匡扶汉室的壮志。

B.研学日的前一天,同学们箪食壶浆,纷纷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C.直到生日歌的音乐声起,大家才茅塞顿开,原来这就是老师所说的惊喜。

D.他的大名在我们圈子可是响当当的,很出名,闻名遐迩,几乎无人不知。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A.历代统治者之所以推崇诸葛亮,是因为他才华出众,还忠孝两全的原因。

B.全国共有十四座武侯祠,其中规模最大、最著名的是四川成都的武侯祠。

C.目前千年古道遗址展示的,是在北京路和中山三路交界处挖掘出来的。

D.坐落在中山市翠亨村的“孙中山故居”已成为珠三角很重要的旅游观光之一。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A.“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中的“林泉”指山林和泉水,引申为隐居之地。

B.古人的“名”是出生后父母取的,而“字”则一般是成年后取的。

2018-2019年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学案第一课时

2018-2019年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学案第一课时

《三顾茅庐》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
4.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5.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二、学习过程
1.设问导读
(1)谈话导入。

《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2)板书课题。

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3)解题。

理解“顾”、“茅庐”意思。

2.自学感悟
(1)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自渎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渎情况。

(4)感知文章主要结构
(5)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巩固练习
(1)读生字表上的字
(2)口头扩词
尊()()讨()()
策()()防()()
4.拓展延伸。

《三顾茅庐》学案

《三顾茅庐》学案

8、《三顾茅庐》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的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句地事物之间的联系。

【学习重点】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的复述课文。

2、理解比喻句中的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句地事物之间的联系。

【学习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
二、布置学习任务
1、读一遍课文,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结合课后生字表或者查字典解决。

2、下面的词语需要积累,请多读几遍,并理解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三顾茅庐、蜿蜒起伏、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群雄纷争、茅塞顿开
3、读二、三遍课文,达到读准确,读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掉字、不错字、不重复、停顿得当。

4、在课本描红生字,再工工整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然后从课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
()
()
()
5、预习了课文,有以下问题不明白,请写在下面。

《三顾茅庐》教案15篇

《三顾茅庐》教案15篇

《三顾茅庐》教案15篇《三顾茅庐》教案1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顾茅庐》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顾茅庐》教案1一、设计理念《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影响深远的艺术形象。

诸葛亮在小说中是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来歌颂的。

《三顾茅庐》这篇课文着重写了刘备第三次前往隆重拜访诸葛亮的经过,表现了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诚心诚意的思想品格,同时体现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为此,我设计本文的教学,我以刘备拜访诸葛亮的诚心诚意为突破点展开讨论,自然地进入对诸葛亮的志向和才干的欣赏。

二、设计思路由播放《三国演义》片尾曲渲染气氛,相机导入,抓住一些词语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

第二步,欣赏美景,感受“才华”。

第三步,分析“言行”,感受“尊重”,第四步,我设计了如此“尊重,何以“为报”。

最后,全堂总结,升华“尊重”,再《三国演义》的片头曲中结束本堂课。

三、教学目标1、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景色宜人;体会比喻句前后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学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3、感受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程序(一)抓住词语,把握全文在这一环节中,我出示了三组词语,第一组都是课文中主人公的名字,第二组都是写隆重景色的词语,第三组则是写诸葛亮策略的词语,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能将这些词语读准确,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很快讲出他们的新发现。

我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复习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另外,也想通过这一环节梳理学生的思路,讲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整体把握课文。

(二)欣赏美景,感受才华我从隆重美景导入到三个比喻句的学习,用较为连贯的语言将课后习题四中的三个比喻句串成一个整体,并用比较句子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比喻句的后面部分是对前面部分的形象具体的说明,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让学生顺利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

九年级上册语文23课《三顾茅庐》预习教案课件

九年级上册语文23课《三顾茅庐》预习教案课件

九年级上册语文23课《三顾茅庐》预习教案课件一、作品梗概《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

该书结构宏大,情节曲折,塑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二、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一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其代表作品,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拜谒yè:拜见。

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疏shū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

愧赧:因羞愤而脸红。

如雷贯guàn耳:形容一个人的名声很大。

经世奇才:具有治理天下的卓越才能的人。

思贤如渴:比喻迫切的想招揽有才德的人。

箪dān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

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顿开茅塞sè:比喻忽然开窍,醒悟或明白了一个道理。

二、主题概述本文详细记叙了刘备第三次到茅庐中拜访诸葛亮,恳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位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贤君形象,表现了刘备爱惜人才、为统一大业不遗余力的精神,也展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与超凡智慧。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写刘备想第三次拜访诸葛亮,关羽,张飞阻拦,刘备用古人求贤的典故开导他们。

第二部分(2):写刘备虽然到了诸葛亮的茅庐,诸葛亮却高卧不起。

第三部分(3):写诸葛亮给刘备分析天下大势,奉献隆中对策。

第四部分(4):写写刘备恳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最终答应了他。

四、鉴赏品读1.课文开头关羽和张飞的话语各有什么特点,反映出怎样的人物性格?关羽虽然反对刘备拜谒诸葛亮,但只是比较委婉地将自己的意见提出来,透着一股大气和修养;同样反对的张飞,他的言语却是粗鲁不堪,表现出他鲁莽、急躁的性格特点。

2.作者多次写到刘备对诸葛亮的谦恭态度,有什么作用?一方面写出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诚心和态度,另一方面从侧面反映出了诸葛亮的“不俗”。

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教案(精选10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教案(精选10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教案(精选10篇)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教案(精选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朗读体会比喻的作用。

3.感受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1.感受课文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刻画刘备尊重人才,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

2.学生理解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写刘备第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2.《三顾茅庐》主要讲了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在深入学习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人物的身份。

3.在课文中,刘备三顾茅庐,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意到底有多真?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走近刘备,听其言,观其行,感其心,这也就是说听听刘备在请诸葛亮出山的时候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感受刘备的心意。

二、悟语言,感受拜访前初印象1.谁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2.朗读指导张飞的话读书应该读出人物的特点,看看提示语,张飞是怎么说这句话的?(理解“嚷”:大声叫)那应该怎么读?(指读)就这一句话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张飞?(鲁莽、急躁、粗鲁)张飞说的这句话里面哪个动作最能表现他的鲁莽、粗鲁?(“捆”),再读一读,读出莽张飞的感觉。

(指读)一句话,一个字就刻画了一个鲜活的人物,这就是名著的魅力!(齐读)3.指导朗读刘备的话从刘备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指读)(生气、尊重人才、求贤若渴)刘备和关羽、张飞是什么关系?当年桃园三结义,这么多年南征北战,同生共死,手足情深,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责怪自己生死兄弟,这足以说明刘备对人才的——一句斥责之言,我们听出的是刘备对人才的渴求与尊重啊!(齐读2小节)二、品动作,感受等候时的深印象1.过渡:刘备拜访贤才的诚心不仅表现在他对张飞的斥责之言中,还表现在他许多细微的动作中,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刘备对贤才的敬重与诚心?用笔画出来。

《三顾茅庐》预习学案

《三顾茅庐》预习学案

《三顾茅庐》预习学案姓名:
【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品味精炼畅达的语言。

2.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4.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培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

【资料链接】
1、作者:,名,字,号,(朝代),家。

2、《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发生的背景是:
【自主预学】
1.阅读《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刘备三顾茅庐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2.初步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故事情节
3.完成字词积累
(1)读准下列字音
拜谒.()今番.()叱.()侥.幸()岂可相强.()纶.巾()鹤氅.()汉室末胄.()愧赧.()倾颓.()窃.命()沔.水()殆.()
民殷.()存恤.()箪.食壶浆()鄙.贱()强.盛( )王冠.()
冠.军()塞.外( ) 塞.满( ) 阻塞.( )
(2)理解词义
拜谒:。

如雷贯耳:。

屏人促席:。

挟天子以令诸侯:。

用武之地:。

箪食壶浆:。

经世奇才:。

思贤如渴:。

顿开茅塞:。

4、认真读课文,并思考回答:
(1)刘备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2)文中主要用什么手法对诸葛亮进行了描写?写出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

三顾茅庐学案

三顾茅庐学案

《三顾茅庐》预习案一、关于课文背景1.我知道了《三顾茅庐》是根据中国的“四大名著”《》改编而来的。

原著的作者是。

我还知道其他三部名著分别是:《》《》《》。

2.《三国演义》中有很多著名的小故事,除了文中所说的“三顾茅庐”之外,我还知道“”、“”“”。

二、关于生字词我认识了生字(请将课后的生字工整地书写一遍,并思考哪些字易写错)我关注了下列生字的读音(请将下列生字的字音认真写一遍)辰策晌宜榻潺冈我了解了一些多音字(请写出其他读音并组词)着塞我发现了一些形近字晌:榻我有如下词语的意思还不理解三、关于课文内容1.我在预习时读了遍课文。

通过朗读我对课文内容有了如下的疑问:2.课文主要讲了第次亲自到去,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

据此..,课文可分为三部分,请你根据分段写出每一部分的大概意思。

一(1):二(2~4):三(5):3.找出文中最能反映刘备、张飞二人特点的词句,用心读一读并思考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4.对课文中的几个人物,我有了自己的认识(可以用上文中的词,但一定要用自己的话来说):刘备:张飞:诸葛亮:5.抄写文中描写景色的段落,并思考其中的比喻句有没有什么更深的含义。

我的思考:《三顾茅庐》学案一、了解课文背景,知晓故事前后,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及段落大意。

四、精读课文,从动作、语言等方面进一步感知人物形象。

1.找出张飞的语言、动作2.找出刘备的动作、语言(思考:刘备为什么要这样做?)3.你认为诸葛亮是真的在午睡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从中能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五、原文对比阅读,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

六、借助板书,试背课文三、四自然段。

《三顾茅庐》预习导学

《三顾茅庐》预习导学

第八课《三顾茅庐》预习导学
学习目标: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理解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预习提示:
1、本课生字读三遍,抄写五遍。

2、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3、读写课后的生词各五遍。

4、将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的字。

三()茅庐()()起伏
青翠()滴秀丽()人
群雄()争茅塞()开
5、读句子,体会句子前后部分的关系,自己也来写一写。

(1)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2)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完成小练笔。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好像。

冈前几片松林,潺潺的溪流
,茂密的竹林,景色。

想一想,你曾到过哪些景色宜人的地方,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7、预习了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

《三顾茅庐》预习学案

《三顾茅庐》预习学案

《三顾茅庐》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三顾茅庐》的故事背景和相关人物。

2、熟悉故事情节,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

3、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二、故事背景东汉末年,汉室衰微,群雄割据。

刘备心怀兴复汉室的大志,但势力弱小,一直在寻找有才能的谋士来辅佐自己。

此时,诸葛亮隐居隆中,才华出众,声名远播。

三、作者简介《三顾茅庐》出自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

四、字词积累1、生字词(1)拜谒(yè):拜见。

(2)愧赧(nǎn):因羞惭而脸红。

(3)箪食壶浆(dān shí hú jiāng):用箪盛饭,用壶盛浆。

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4)半晌(shǎng):好大一会儿。

(5)纶巾(guān jīn):古代用青丝带做的头巾。

2、通假字(1)欲伸大义于天下:“伸”通“申”,伸张。

五、故事情节1、刘备第一次拜访诸葛亮刘备听徐庶说诸葛亮很有才能,就带着关羽、张飞前去拜访。

但诸葛亮外出游历,三人扑了个空。

2、刘备第二次拜访诸葛亮过了些日子,刘备等人冒着风雪再次前往隆中。

不料诸葛亮的朋友崔州平来访,刘备等人只能再次失望而归。

3、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又过了一段时间,刘备选了一个好日子,斋戒沐浴,再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这次,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不敢惊动,一直等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相见。

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最终答应出山辅佐刘备。

六、人物形象1、刘备(1)求贤若渴: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不惜三次亲自前往隆中拜访,表现出他对人才的极度渴望。

(2)礼贤下士:在拜访诸葛亮的过程中,刘备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尊重诸葛亮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

(3)胸怀大志:刘备一心想要兴复汉室,有着明确的政治目标和远大的抱负。

2、诸葛亮(1)才华横溢:诸葛亮未出山便已知天下三分,足见其卓越的才智和深远的谋略。

(2)谨慎稳重:面对刘备的多次拜访,诸葛亮没有轻易答应出山,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辅佐刘备。

2023最新-《三顾茅庐》导学案(优秀4篇)

2023最新-《三顾茅庐》导学案(优秀4篇)

《三顾茅庐》导学案(优秀4篇)你知道秀丽宜人是什么意思吗?你会使用这个成语吗?秀丽宜人怎么造句呢?请阅读以下文章,跟着pincai一起来学习!下面是壶知道为大伙儿带来的4篇《《三顾茅庐》导学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壶知道给您的好友哦。

《三顾茅庐》导学案篇一一、创设情境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本课学习,了解了三顾茅庐的故事,也初步感受了刘备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本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三国,和名著进行扣动心弦的心灵对话,感受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领略隆中钟灵毓秀的神奇环境,品悟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二、品读课文1、感受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简要评价自己所喜欢的人物形象。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读出属于自己真实而独特的体验。

生甲:我欣赏诚心诚意拜访人才的刘备。

生乙:我佩服韬光养晦、见识非凡的诸葛亮。

生丙:我跟他们的理解不一样,喜欢鲁莽粗鲁的张飞,虽然这不是什么优点,但他莽撞中不失可爱的一面,而且可以反映出对刘备的忠心。

这个人物形象显得真实自然,不做作。

我喜欢。

师:你们片言只语,评说三国人物,活画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

老师尤其欣赏的是生丙,他很有悟性,用心品读人物,读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体验。

(2)师:老师想接着你们的讨论再说几句,既然有人认为张飞粗鲁中不失可爱之处,那么把他和刘备两相比较,一个粗鲁莽撞,一个诚心诚意、彬彬有礼。

课文将他们放在一起三顾茅庐,到底有什么深意呢?这是一个颇有难度的问题,当然老师相信你们继续发扬积极思考的传统,挑战自我、创新思维,一定会有让老师耳目一新的发现。

生甲:课文主要内容是写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可诸葛亮是人中之龙,高手中的高手,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将张飞和刘备安排在一起,似乎是将他和刘备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师:我们的同学就是不一般。

说三国故事,评三国人物,时有惊人之语,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文中将刘备和张飞这两个性格对立的人物放在一起,既形成鲜明对比,在写作上把它称做反衬,又给三顾茅庐增添不少情趣,也生了不少波折。

2023年精选《三顾茅庐》教案四篇

2023年精选《三顾茅庐》教案四篇

2023年精选《三顾茅庐》教案四篇《三顾茅庐》教案篇1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4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二、导学重、难点:重点: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难点: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突破措施:1.留给学生充足背诵时间,通过多种方式检查。

2.小组通过读课文,交流讨论并发表自己意见。

四、导学准备:《三国演义》中几个典型故事的课件五、导学过程:1.预习学案(1)通过课前阅读《三国演义》,回忆其中的有名人物性格:如刘备_____________________、张飞__________________、关羽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电视剧《三国演义》,说一说:本剧都介绍过哪些故事?(可列举五例)2.导学案(1)课件导入,引出主题出示课件:三国演义中几个典型的故事同学们,刚才看到的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你们都看过吗?生答。

谁还能列举出三国演义中的几个故事?生答。

刚才我们看到一个名叫三顾茅庐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块来看一看三顾茅庐到底是怎么回事。

出示课题:三顾茅庐(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①自学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故事主要涉及到哪几个人,是什么样的关系,主要讲了什么内容?②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小组讨论并回答__的主要内容,师总结。

③自学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明确自学要求:记住字音;认清字形;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④检查自学效果。

交流:你认为哪些字读的时候要注意?指名读,齐读;交流:你认为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⑤你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不理解的?(3)自主阅读、合作探究①同桌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感受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②小组交流: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段落,为什么?刘备用“鱼”和“水”来比喻他和诸葛亮的关系,反映了什么?通过__,你知道刘备和诸葛亮各是怎样的人吗?③师生交流张飞与刘备对待诸葛亮的态度相同吗?这样写表现了什么?“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课《三顾茅庐》预习导学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课《三顾茅庐》预习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预习学案)23 三顾茅庐一、作者与作品简介罗贯中(1330?~1440?)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名本,字贯中,杭州人。

罗贯中“有志图王者”,后来朱元璋这样的“真主”一统天下,其政治抱负落空,而致力于小说创作。

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等。

《三国志通俗演义》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

描绘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

它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富有浪漫色彩。

二、合作预习1.题目《三顾茅庐》中的“顾”的意思是。

“茅庐”本意是指的是。

在本文中指的是居住的地方。

2.这篇课文选自《》。

这个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

另外还有三个人物,分别是:、、。

3.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第次去拜访的故事。

4.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拜谒谬举帝室之胄存恤社稷羽扇纶巾愧赧身披鹤氅箪食壶浆5.根据意思写词语⑴对长者或宾客尊重而有礼貌。

⑵形容湖水十分的清而透明。

⑶形容环境稀疏敞亮。

6.诸葛亮是从哪些方面来分析天下形势的?课后检测1.《三顾茅庐》节选自《》,作者,名,号,人,该小说以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

2.读下面句子,想想可用什么成语来概括。

3.依据课文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对联的下联。

上联:司马徽再荐名士下联:4.《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含有数字的故事,如三让徐州、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你在阅读中积累了哪些呢?请写出三个。

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后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茅塞顿开....。

B.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C.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使偷盗者惊恐地转过身来,瞅准时机,越窗逃走。

三顾茅庐导学案(精选3篇)

三顾茅庐导学案(精选3篇)

三顾茅庐导学案(精选3篇)三顾茅庐导学案篇1《三顾茅庐》导学案(课前预习)一、扫清拦路虎。

读准并写好下面的词语。

辅助晌午诸葛亮三顾茅庐策略蜿蜒起伏茅塞顿开秀丽宜人二、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三顾茅庐:茅塞顿开:蜿蜒起伏:三、熟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你喜欢谁?为什么?四、资料搜集。

搜集有关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理清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之间的关系。

《三顾茅庐》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揭题解题,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2、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理清文章脉络,知道刘备是三次拜访诸葛亮。

4、学习刘备第一次拜访诸葛亮。

学习过程:一、揭题解题。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顾”、“茅庐”的意思。

2、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课文时代背景。

二、展示自学成果,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学生自由上黑板教学生字。

3、小组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4、交流:文中有几位人物?主要写了哪些人?你喜欢谁?为什么?三、理清文章脉络。

1、你读懂了什么?2、谁来告诉大家哪三次拜访?自然而然地理清文章脉络四、学习“一顾”、“二顾”。

1、读第一段,划出刘备言行的句子。

2、交流。

3、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再读读第一段。

4、谈谈你对“一顾”、“二顾”中刘备的印象。

《三顾茅庐》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张飞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2、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学习过程:一、复习展示,披文入情。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刘备“三顾茅庐”的目的是什么?2、你想进一步研究刘备吗?要研究刘备,还涉及到他的弟弟张飞,那么,我们怎么来研究这两个人物呢?(通过阅读,抓住人物言行、神态等来理解。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深入学习课文。

〖2021年整理〗《三顾茅庐》学案1

〖2021年整理〗《三顾茅庐》学案1

《三顾茅庐》学案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3.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学习重、难点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学法指导1.问题发现法:引导学生在读课文中学会提出问题。

2.合作探究法:在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中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一、提前预习,自主学习(11分钟)(一)知识链接1.搜集《三国演义》中有名的故事。

2.了解“三顾茅庐”的时代背景。

(二)基础知识过关卡。

我会读会理解。

恭恭敬敬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丽宜人群雄纷争茅塞顿开这些词语中,我认为比较容易读错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查查或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来理解,记在书上,也可以记在学习本上。

(三)感知人物惟妙惟肖的性格。

我理解,我收获。

1.文中一共写了几个人?在文中划出描写刘备、诸葛亮、张飞的语句,从这些语句当中你体会到了他们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提示:词语就用着重号,句子用红笔划出,不懂的地方标上问号,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自读要求:找一找,读一读,说一说发现细节: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神态关注语言: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2.文中主要写刘备,但同时把张飞写进去,这是否多余?3.课后拓展:仿照课文“他们来到隆中……只见……”。

这一段景色描写,用上“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小组长检查组员的预习成果,并给出评价和建议)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10分钟)1.你从文中的哪些细节中感受到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在旁边空白处简单地写上自己的感受。

2.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又体现在哪儿?活动学习单一1.自由读课文2—4小节,这是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学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学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品味精炼畅达的语言。

2.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1.体味精炼畅达的语言,结合文中精彩语句品味刘备、诸葛亮的形象,学习两人的优良品质。

2.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的相关文学常识,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培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学习重点:1.能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

2.品味刘备、诸葛亮的形象,学习两人的优良品质。

学习难点:透过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理解刘备和诸葛亮的性格特点。

学习过程:第二课时七、细读感悟精读:“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完成以下问题。

1.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你对诸葛亮所吟的四句诗的理解。

2.为什么作者安排通过刘备的视线写诸葛亮的相貌?3.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内容被后人称作“隆中对”,请你说说,“隆中对”是如何帮4.课文写刘备听完了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后,说“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八、艺术特色1.人物的出场的艺术。

小说常见的人物出场方式主要有:①“单刀直入”(开篇就让人物走出场来);②“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③“铺垫渲染”(千呼万唤始出来)。

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诸葛亮的出场属于哪一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第3、4段用诗句作结,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3.与所学课文《智取生辰纲》相比,本文的语言并不是纯粹的白话语言,而是通俗语,请你说说为何《三国演义》的语言不用白话语。

九、拓展延伸探究《三顾茅庐》故事经久不衰之秘:十、布置作业1、翻译“自董卓造逆以来……惟将军图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顾茅庐》预习学案姓名:
【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品味精炼畅达的语言。

2.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4.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培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

【资料链接】
1、作者:,名,字,号,(朝代),家。

2、《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发生的背景是:
【自主预学】
1.阅读《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刘备三顾茅庐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2.初步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故事情节
3.完成字词积累
(1)读准下列字音
拜谒.()今番.()叱.()侥.幸()岂可相强.()纶.巾()鹤氅.()汉室末胄.()愧赧.()倾颓.()窃.命()沔.水()殆.()
民殷.()存恤.()箪.食壶浆()鄙.贱()强.盛( )王冠.()
冠.军()塞.外( ) 塞.满( ) 阻塞.( )
(2)理解词义
拜谒:。

如雷贯耳:。

屏人促席:。

挟天子以令诸侯:。

用武之地:。

箪食壶浆:。

经世奇才:。

思贤如渴:。

顿开茅塞:。

4、认真读课文,并思考回答:
(1)刘备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2)文中主要用什么手法对诸葛亮进行了描写?写出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