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文化课程大纲..

合集下载

经济学课程大纲

 经济学课程大纲

经济学课程大纲
课程描述
本课程旨在介绍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以及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概述。

学生将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作和政府干预的影响。

课程目标
- 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了解市场经济运作的基本机制
- 掌握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概述
- 了解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和影响
- 培养分析经济问题和制定经济决策的能力
课程内容
第一章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 经济学的定义和分类- 生产要素
- 稀缺性和选择
- 边际分析
第二章市场经济运作
- 需求与供给
- 市场均衡
- 价格机制
第三章宏观经济学
- 国民经济核算
- GDP和GNP的概念
- 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 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第四章微观经济学
- 市场结构
- 垄断和垄断竞争
-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作用
第五章政府和市场
- 政府干预的理论基础
- 税收和财政政策
- 贸易政策和全球化
教学方法
讲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估方式
- 期末考试:60%
- 小组讨论:20%
- 作业和考勤:20%。

《文化经济学》教学大纲

《文化经济学》教学大纲

《文化经济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任务培养学生用经济学方法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基本具备是用经济学方法、分析艺术发展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形式与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

依据授课内容,适当采取主题讨论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采用多媒体教学。

三、教学内容与进度第一讲导论教学内容:一、文化经济学的产生二、文化和文化产品的特点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讲文化的衡量教学内容:一、文化嬴门的规模与衡量二、文化增长的衡量三、文化观众规模的衡量第三讲文化价值教学内容.一、文化>品的效用二、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三、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第四讲文化资本教学内容.一、各种普本概念二、文化资本概念三、文化资本的持续性第五讲文化遗产教学内容:一、定义和评定二、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三、文化遗产管理第六讲文化需求教学内容:一、概述二、文化需求弹性三、文化品位第七讲文化消费中的信息教学内容:一、信息不对称二、文化评论三、评奖、文物鉴定以及社会交流第八讲艺术创作教学内容:一、艺术创作二、理性创作理论三、非理性创作理论第九讲艺术表演的生产教学内容:一、百老汇舞台剧的制作二、艺术表演的财务问题三、财务赤字的应对措施第十讲电影的生产教学内容:一、电影制作二、电影发行三、电影项目融资第十一讲美术作品市场教学内容:一、视觉上术的供给与需求二、视觉艺术市场三、艺术品投资第十二讲艺术博物馆教学内容:一、艺术⅛物馆的作用二、需求与供给三、管理第十三讲生产力滞后教学内容:一、生产力滞后理论二、生产力滞后的影响因素三、实证研究第十四讲艺术补贴与捐助教学内容:一、关于艺术补贴的争论二、捐助对艺术表演的影响三、实证研究第十五讲艺术家市场教学内容:一、艺术家市场二、职业艺术家的构成和收入三、超级明星经济学第十六讲国民经济中的文化产业教学内容:一、城市文化二、文化旅游三、国际文化贸易四、考试与考查期中考查方式:开卷,论文写作,30%o期终考试方式:闭卷,70%。

上财801经济学大纲2023

上财801经济学大纲2023

一、引言2023年上海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课程大纲的制定是对经济学教育的一次重要的规划和组织。

本大纲的制定,旨在梳理经济学学科内容,明确学习目标,统一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使他们在学习和研究经济学领域有一个明确的指引和规划。

二、课程概述1. 课程编号:8012. 课程名称:经济学3. 学时安排:48学时(32学时理论课,16学时实践课)4. 授课方式:理论课采用课堂教学形式,实践课采用案例分析、课题研讨等形式5.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6.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学、统计学7. 推荐教材:《经济学原理》(曼昆著)三、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2.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能够在多元化环境中进行合作和交流。

四、主要内容1. 经济学引论2.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3. 市场结构与市场效率4. 政府干预与市场失灵5.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6. 效用与福利经济学7. 生产和成本8. 市场结构与垄断竞争9. 交易成本与市场失灵10. 宏观经济学概述11. 经济增长与生产总值12. 通货膨胀与失业13. 货币与货币政策14. 总需求与总供给15.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16. 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五、教学方法1. 理论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实践课程采用案例分析、课题研讨等形式,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六、考核安排1. 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30%2.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3. 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20%七、教学团队本课程的教学团队由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的资深教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组成,保证教学内容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八、结语经济学是一个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紧密联系的学科,其理论和方法对于深刻理解和掌握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化学概论》教学大纲

《文化学概论》教学大纲

《文化学概论》教学大纲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该课程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帮助学生学习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主动学习和借鉴西方优秀文化,进而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三、课程基本要求理论和知识方面:学生应掌握基本的文化学理论和本学科最新的研究动态。

能力和技能方面:学生应具有分析和判断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多元性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1讲绪论(3学时)一、教学内容第1节文化的界定(一)文化问题的提出(二)关于文化的定义(三)文化内涵的界定第2节文化学释义(一)文化学的定义(二)西方学者对文化学的构建(三)中国学者对文化学的研究第3节文化学研究(一)研究对象(二)研究范围(三)研究目的(四)研究方法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文化问题的提出背景、人类对有关文化问题的思考、关于文化定义的不同方法及其主要观点,掌握关于文化的界定及其内涵;了解文化学的定义、中西方学者对文化学的构建与研究以及文化学研究的对象、范围、目的与方法。

三、教学安排教师讲授3学时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人类对文化问题的思考与文化的界定及其内涵。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对不同的文化定义进行剖析,进而理解和掌握文化概念的界定及其对文化内涵的把握。

五、教学方法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六、思考题1.人类关于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环境、人与传统、人与历史、人与创造等的思考,主要问题有哪些?2.关于文化定义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是什么?你能否将这些定义方式精简为3-5种?关于文化定义的主要观点分别有哪些?3.关于文化的界定及其内涵的理解是什么?4.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5.文化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6.文化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哪些?第2讲文化学的形成与发展(3学时)一、教学内容第1节文化学的特性(一)整体性(二)跨越性(三)典型性(四)通约性第2节文化学的形成(一)人类学的兴起(二)文化人类学的发展(三)文化学的产生第3节文化学的流派(一)进化学派(二)传播学派(三)美国历史学派(四)法国社会学派(五)功能学派(六)文化心理学派(七)新进化学派(八)结构主义学派(九)认知人类学派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文化学的整体性、跨越性、典型性和通约性特征,以及文化学是如何从人类学、人类文化学中产生和形成的,掌握判断人类学以及文化学产生的条件;了解各个文化学流派的形成时间、理论核心、创始人与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其贡献,掌握各个流派之间的联系及其发展。

2024年高等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大纲

2024年高等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大纲

2024年高等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高等院校经济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对经济运行规律和经济学方法的认识,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了解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2. 理解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能够分析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影响;3. 熟悉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能够分析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和影响力;4.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经济学导论- 经济学定义与范畴-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和发展历程2. 微观经济学- 供求关系和市场均衡- 弹性和边际分析- 企业行为与市场结构-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生产要素市场与收入分配3. 宏观经济学- 国民经济核算-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 通货膨胀与失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周期与政府调控4. 经济学应用- 经济学模型与预测- 经济政策与实践- 经济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 经济学与个人决策- 经济学与企业管理四、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 授课讲解结合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引导学生参与经济学讨论和小组项目,培养合作与沟通能力;- 制定学生实践任务,促进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2. 评估方式- 期中考试(占总评成绩40%):对课程的中期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60%):对全课程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 课堂表现和作业(参与度、作业质量等):作为辅助评估指标。

五、参考教材1. 王小波,经济学导论,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

2. 张三,微观经济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3. 李四,宏观经济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六、备注以上课程大纲仅供参考,最终教学内容和安排以具体教师讲授为准,如有调整将及时通知学生。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案2021】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案2021】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1912—1927年)【课标目标】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通过了解民国初年社会经济、思想观念、生活习俗的变化,认识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新课导入】北洋军阀是产生于清末的一个军事政治集团,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

袁世凯逝后,各领导人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分裂割据。

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府的实权相继由皖系、直系、奉系控制。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从1912年起至1928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1、袁世凯复辟帝制(1)经过:(学生自主阅读)①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解说: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下诏“辞位”,和平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帝制。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一次没有血流成河的改朝换代,这次成功的政治妥协可以说是袁世凯促成的,它避免了战争给国家和老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

历史地看,在百年前的那次历史剧变中,能够出来“收摊子”的非袁世凯莫属。

这也是革命党人一再向袁世凯伸出橄榄枝,举他为总统的重要原因。

当时的国内外舆论一致认为,只有袁世凯有资格、有能力出面收拾局面。

(《袁世凯全集》主编骆宝善)②1913年8月,镇压中国国民党激进派发动的“二次革命”。

解说:二次革命即称讨袁之役、癸丑之役、赣宁之役。

1913年2月,中国首次根据《临时约法》的规定,进行国会选举。

由同盟会为骨干组成的国民党获得议席最多,预备由宋教仁出任内阁总理。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京沪车站遇刺,两天后去世。

凶手在上海公共租界被捕获,陈其美势力称搜出与国务总理赵秉钧的通讯。

当时种种证据,都指向袁世凯有可能是暗杀背后的策动者。

孙中山于事发后即从日本返回中国,于上海开会,主张讨伐袁世凯。

但国民党内意见不一,部分领导人(如黄兴)倾向使用和平手法,在不破坏临时约法之下以法律方法抗争。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问题一 你怎样理解孙中山的这则通电?
1918年,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发表通电,痛心地 表示:“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 之貉。”
问题一
你怎样理解孙中山的这则通电?
解题关键 了解孙中山发表这则通电的背景。
思路引领
西南军阀等西南地方实力派掌握着兵权与西南各省政权, 各行其是。孙中山虽有军政府大元帅身份,名义上仍为护法 各省领导人和对外代表,但在政治上难有作为。
问题三
阅读材料,谈谈中华民国建立后围绕“国体”问题 所发生的争端。
问题三 解题关键
阅读上述材料,谈谈中华民国建立后围绕“国体” 问题所发生的争端。
本题要结合梁启超阐述的观点,理解中华民国建立后, 在国体问题上形成的各种看法,以及梁启超是如何评说的。
思路引领
紧扣这篇文章发表的时间,即充分把握此文发表的背景。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916年2月15日),《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政治上,北洋政府独裁统治,袁世凯 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资产阶级力量成长;思想上,缺乏 对旧思想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束缚。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 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 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 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 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 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中国年鉴 第一回》 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
问题二 结合这段材料,并联系课文,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详细完整最新标准版

《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详细完整最新标准版

《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经济学适用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学时:48。

其中讲授48。

学分:3开设学期:第3学期大纲执笔人:XX大纲审核人:XX制定时间:20XX年XX月一、课程简介: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内容要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如何将有限或者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科学。

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现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业经营,还客观解释政府的经济调控。

其对资源分配方式的不同理解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经济学两大理论流派。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家庭、厂商和市场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科学,以个量分析为方法来证明市场机制的作用。

宏观经济学则以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为对象,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中心理论来验证政府干预的价值。

先修课程:经济数学、管理学后续课程: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二、课程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经济学》课程理论部分(48课时)四、课程考核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X40%+期末成绩X60%。

其中:平时成绩(100分);出勤X15%+课后作业X25%+课堂表现X20%+调研报告X40机期末成绩(100分):试卷。

五、参考书(一)推荐教材:1.张瑞民:《经济学原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9年5月2.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六版):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二)参考资料:1.戴维・R.,哈克斯:《经济学原理》(第七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年8月2.国家统计局《2017年全国年度统计公报》、《2018年全国年度统计公报》《2019年全国年度统计公报》。

教学大纲-发展经济学

教学大纲-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发展经济学课程是经济学专业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偏重于理论和政策措施方面的学习和研究,观点带有探讨的性质。

一些理论及经济模型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采用案例教学对本课程具有可行性,着重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发展经济学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农业问题、工业问题、人口问题、资本问题及人力资源和技术进步等问题。

学会运用理论及经济模型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习能分析发展中国家政策措施出台的意义,并为其它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 掌握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 能运用经济学中的图形分析方法分析经济问题。

3. 能运用经济学中的数学模型分析工具。

4. 能运用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经济学理论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讨论课、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

2.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其它说明:本教学大纲适用于经济学专业,因而涉及的内容比较宽泛,但主要是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主线。

该课程涉及的经济理论模型和数学模型较多,要求学生具备较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包括国际贸易学知识以及金融学有关知识。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学等专业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1.对重点、难点章节应安排习题课、案例分析课,以使学生更好的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2.课后作业的内容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春季学期教师: 朱宇晶yjzhu@经济与文化课程描述:本课程是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通识性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人类学的视角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理解我们周围世界的经济逻辑。

人类学研究文化差异和文化演进,经济人类学是人类学重要的分支学科。

在课中,我们将回顾“实质论-形式论”之争和关于“人性”的三种假设,反思现代经济学的限制性。

同时,本课程也将比较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现象,分析经济转型的动力和效果。

此外,本课程还将联系当代经济生活的特点和国际热点,重视现代性、“发展”的意识形态以及全球化等议题的探讨,本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们理解现代社会中的风险、贫困和不公平背后的复杂权力机制。

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经济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和主要议题;2.使学生学会用人类学的视角来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3.使学生了解、理解经典的经济人类学个案;4.培养学生学术推理能力和严谨的学术规范,提高他们阅读英文原著的能力。

课程参考文献:(1)基本文献:中文:罗伯特·`F·墨菲,2009,“生态学与经济”,引自《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商务印书馆。

张小军,2002,“经济人类学”,引自《人类学通论》,庄孔韶编,山西教育出版社。

陈庆德,2012,《经济人类学》(修订版),人民出版社。

格雷戈里C.A,2001,《礼物与商品》,杜杉杉等译,云南大学出版社。

英文:Wilk, Richard R. and Lisa C.Cliggett. 2007. Economies and Cultures (2nd edition).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Carrier, James G. ed., A Handbook of Economic Anthropology. Cheltenham, UK: Edward Elgar.(2)一些推荐阅读的研究论文或章节选读将列在每个主题下面。

(3)在线英汉人类学词典/wiki/doku.php?id=A课程考核要求:(1)出勤和课堂讨论20% (每个学生一学期至少发言1次)(2)开卷考试80%,或者研究型论文80%(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经济现象或者经济议题,广泛搜集相关资料,用课上所学知识点进行学理性的分析,完成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小论文)。

课程主题:第一部分:概念、框架和论争第一周:经济人类学导论里查德•韦尔克(Richard R. Wilk),2008,“经济人类学:一个有待专业化的专业”,《人类学经典导读》,庄孔韶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Dalton, George. 1983. ―The Work of the Polanyi Group: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In Sutti Ortiz, ed., Economic Anthropology, pp.21-50. Lanham: Univeristy ofAmerica Press.第二周:自利性与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社会与政治经济Howard, Cosmo, ed. 2007. ―Introducing Individualization.‖ In Contested Individualization: Debates About Contemporary Personhood, pp.1-24. Palgrave Press.Lawson, Tony.2004. ―Modern Economics: The Problem and a Solution.‖ In Fullbok, Edward, ed., A Guide to What’s Wrong with Economics, pp.21-32. London: Anthem. Donham, Donald L. 1990. ―Introduction.‖ In History, Power, Ideology: Central Issues in Marxism and Anthropolog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葛希芝(Gates, Hill). 2006,“中国马达:谁在操作?”(演讲稿),/subject/3633737/discussion/14761539/第三周:文化经济学、复杂的经济人马歇尔·萨林斯,2002,“结论”,引自《文化与实践理性》,赵丙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High, Mette M. 2008. ―Wealth and Envy in the Mongolian Gold Mines‖, Cambridge Anthropology, V ol.27, No.3, pp.1-18.Donham, Donald L. 1990. ―Conclusion.‖ In History, Power, Ideology: Central Issues in Marxism and Anthropolog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Bestor, Theodore C. 2004. Tsukiji: The Fish Market at the Center of the World.California Studies in Food and Culture, pp 1-40.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California Press.第二部分:经济的要素第四周:有争议的财产张小军,2004,“象征地权与文化经济——福建阳村的历史地权个案研究”,载《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Wiber, M. 2000. "Fishing Rights as an Example of the Economic Rhetoric of Privatization.‖ Canadian Review of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37: 267-88.第五周:货币和金融人类学Keane, W.2001. ―Money is No Object: Materiality, Desire, and Modernity in an Indonesian Society.‖ In Myers, FR, ed., The Empire of Things: Regimes of Valueand Material Culture, pp. 65–90. Santa Fe, NM: SAR Press.Foster R. 1999. ―In God We Trust? The Legitimacy of Melanesian Currencies.‖ See Akin & Robbins, eds., Money and Modernity: State and Local Currencies in Melanesia,pp. 214–31. Pittsburgh, PA: Univ. Pittsburgh Press.第六周:消费与消费主义Robbins, Richar d. 2005. ―Chapter 1: Capitalism and the Making of the Consumer.‖ In Global Problems and the Culture of Capitalism (3rd ed.): pp. 13-38. Boston: Allyn& Bacon.西敏司,2010,《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朱健刚译,商务印书馆。

第三部分:经济人类学的分支第七周:小农研究黄宗智,2000,《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

Kearney, Michael. 1996. Reconceptualizing the Peasantry: Anthropology in Global Perspective. Boulder, Colo.: Westview Press.第八周:商业与工业化社会研究Blim, Michael. 1990. Made in Italy: Small-Scale Industrialization and its Consequences. New York: Praeger.观影:My fancy High Heels《我爱高跟鞋》.第九周:五一劳动节放假第十周:经济,生态与发展凯蒂·加德纳和大卫·刘易斯,2008,《人类学、发展与后现代挑战》,张有春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Brosius, J. Peter. 1999. ―Green Dots, Pink Hearts: Displacing Politics from the Malaysian Rain Forest.‖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101 (1):36–57.第四部分:地方与全球经济第十一周:中国民族志阎云翔,1999,《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李放春、刘瑜,上海人民出版社。

Hertz E. 1998. The Trading Crowd: An Ethnography of the Shanghai Stock Market.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 Press.第十二周:全球经济项飚,2012,《全球‘猎身’——世界信息产业和印度的技术劳工》,王迪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Ho, K. 2005. ―Situating Global Capitalisms: A View from Wall Street Investment Banks.‖ Cultural Anthropology 20(1): 68-96.钟独安(Bell, Duran),2003,《全球化时代的权力与生存》,涂珏、涂珠译,华夏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