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原始彩陶造型与装饰纹样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
浅谈原始的彩陶文化
浅谈原始的彩陶文化内容提要:浅谈陶器的由来,仰韶彩陶的发现、造型、材质、纹饰和代表类型。
分析仰韶文化代表类型的作品。
关键词:陶器出现,仰韶文化,造型,材质,纹饰,主要类型,精神艺术品。
陶器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不仅丰富了生活用具,而且也加强了定居的稳定性。
陶器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与力量。
人类在最初的生产实践中,萌发了丰富的想象和美的意趣,并从对审美的追求逐渐上升到主动创造美的过程。
关于陶器的产生有很多种说法,我认为是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了定居生活,贮藏食物和烧煮食物都需要容器。
人们尝试着用柳、等植物枝条编成筐篮,可是谷粒总会从空隙中漏掉。
于是,人们有尝试着用泥巴糊在筐篮上,总算是能够短暂地解决容器的泄露问题。
从目前仍生活在原始社会生活方式中的“活化石”——部落人生活、产情况来看,制陶是妇女们的专长。
女娲,或许就是人们对远古那些创造着人类文明的妇女们集中概括出来的美好形象吧。
除了定居生活以外,发明用火,熟悉泥质等都为陶器的早期制作提供了先决条件。
人们推断,就在原始人开始用泥巴填充筐篮不久,有一次森林起火了,原始人纷纷逃离。
但等大火熄灭之后,人们又怀着眷恋的心情去看一看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这是他们发现,除石器之外,其他日用品几乎都烧焦了。
唯独那些泥条泥片,不但没有烧焦,反而比以前更加坚硬了。
于是,陶器产生了。
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陶器的产生不会是一次偶发事件。
事实上制陶工艺的成功是原始人探索数万年的结果。
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火种的保留和火的利用对早期工艺美术来说至关重要。
由此一来,陶器的出现大大丰富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孕育了原始的陶文化。
提到原始的陶文化不得不说起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1)距今约6000年,它是1921年首先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的。
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地区,这一系统的文化层在我国西北甘肃、青海、陕西、河北、宁夏等地均有发现。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马家窑文化是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以河北省平山县马家窑遗址为代表的一种文化。
该文化的遗址发掘出了大量彩陶器,经过多年研究发现,马家窑彩陶纹饰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演变,其审美特征也有所变化。
一、初期彩陶纹饰阶段(主要发现于第一至三层遗存)马家窑文化初期彩陶纹饰主要表现为奇形异状的动植物纹样,如蛤蟆纹、龟纹、蛟龙纹、鸟纹、鱼纹等,这些动植物的形态因为表现手法的不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姿态。
此时的纹饰主要是以线条勾勒,加以填充彩料形成,较为简单,色彩清新明亮。
马家窑文化中期彩陶纹饰在继承初期纹饰的基础上更加丰富多彩,其中的纹饰形态更加自然流畅,艺术性更加抽象,颜色更为深浓,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1.几何纹饰中期彩陶器上的几何图案主要包括直线、弧线和曲线等。
这些几何图案在画面构图中更加严谨明确,协调有序。
这类纹饰的形式抽象、几何,有一定的装饰感,富有现代感,并能激发人们对纹饰构图的感性认识。
2.动植物纹饰中期彩陶器上的动植物纹饰也得到了较大发展,不仅表现出东方的神话色彩,还有一定的现实痕迹。
其中,动物纹饰中以水生物为主,如鳢鱼、螃蟹、乌龟等。
而植物纹饰则以曲线条神曲,形态多样,如柿子纹、蚌壳纹等。
晚期彩陶纹饰更趋向于抽象化,如几何形状、符号符号的运用较多,代表了一定程度的文化内涵和世俗的物质文化。
同时,纹饰变得更为简洁,却多的是灵动,充满了抽象的意识与梦幻感。
这种审美上的转向,显示了当时人类审美意识的变化以及对生命与宇宙的关照。
总之,随着时代的推进及生产技术的发展,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形态、内容、意义均经过一定的演变,但彩陶器的装饰色彩和丰富多彩的纹饰,始终是这种文化的重要特征。
这种彩陶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展现出北方古代农业人类的丰富想象力和独特的审美趣味,成为中华民族陶瓷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析马家窑彩陶的装饰纹样及文化内涵
无论以上观点是不是可以作为该问题的全部答案。
总之,陶器的出现,是古代人类由渔猎和采集为主的游牧生活方式,发展到以农耕粮食为主的定居生活方式的产物。
它标志着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
不仅大大改善了古代人们的原始生活状况,促进了原始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也推动着原始社会组织形式与结构的变革。
2彩陶的发生及背景彩陶是陶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原始人类为了进一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创造出的器物,它综合体现着先民们的物质生活状况和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对于美的追求。
我们所谓的彩陶,一般区别于素色的灰陶、黑陶、白陶等,是指那些在红色(或橙黄色)的陶坯上加以彩绘的陶器。
虽然其他陶器的表面也有一些装饰因素(如有的灰陶及白陶表面有拍印的纹馋或弦纹等),但彩陶的装饰内容、样式及类型最为丰富和绚丽。
7从考古学所提供的实证材料来看,中国彩陶最早出现于泾渭流域陕、甘一带的老官台(大地湾)一期文化中。
大地湾一期遗址的碳素测定年代为距今8170年至7370年前(经校正),因此,大地湾彩陶是迄今为止所致中国最早固I大地湾文化宽带纹三足彩陶钵的彩陶。
(图1)大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彩陶是在华夏本土上,独立发展起来的一种原始文化。
笔者认为彩陶的发生,一方面,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定居生活方式,是产生对彩陶需求的现实基础。
另一方面,彩陶的产生与人类生产技术水平的提7翁剑青:‘形式与意蕴;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八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杜,200G年,第22页。
‘张朋川;‘源远流长的甘肃彩陶艺术'‘黄河文明—甘肃远古彩陶特展),高雄,高雄市美术馆,2000年第14页.高相关。
制陶工艺的成熟和烧制技术的把握(陶器从制坯到烧制成形,需要一定的制陶技术及火候的掌握),是彩陶得以制成的必要条件。
陶器产生之初,没有刻意装饰的纹饰,但加工过程中手捏、片状物刮削、拍打器壁等往往会留下一些不规则的印痕。
随着各种条件的完善,人们逐渐将这种不规则的印痕转变为有意的、规则的纹饰。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马家窑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类型,出现于距今约5,000年前的黄河流域。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纹饰在中国古代陶器器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陶器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围绕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演变及其审美特征展开探讨。
1.初期阶段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纹饰最初出现于早期阶段,这一时期的彩陶器主要以红、黑两色为基调,纹饰简单并且单一,主要以几何图案为主,如螺线纹、波浪纹、鱼鳞纹等。
这些几何图案的简单纹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界和生活的认知和理解,具有鲜明的原始特征。
随着马家窑文化的发展,彩陶纹饰逐渐丰富和多样化。
在中期阶段,彩陶器的颜色变得更加丰富,出现了红、黑、白、黄、绿等多种颜色的彩陶器。
纹饰也逐渐多样化,不仅有几何图案,还出现了一些抽象的符号和图案,如太阳纹、月牙纹、蛇形纹等。
这些纹饰的丰富多样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
到了晚期阶段,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纹饰达到了一个高峰。
彩陶器的颜色更加丰富鲜艳,纹饰更加精细复杂。
除了几何图案和抽象图案外,还出现了许多具象的动植物纹饰,如虎纹、龙纹、鱼纹、鸟纹等。
这些动植物纹饰生动形象,展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也体现了他们对于生活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1.自然主题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纹饰以自然界的动植物图案为主题,展现了古代先民对于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这些动植物纹饰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给人以愉悦和舒适的感觉。
这些自然主题的纹饰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知和理解,具有浓厚的原始生活气息。
2.几何符号除了自然主题的纹饰外,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器上还出现了许多几何符号和抽象的图案。
这些几何符号和抽象图案在形式上简洁明了,充满了装饰性和节奏感,展现了古代先民对于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这些几何符号和抽象图案还具有一定的宗教意义和祈福寓意,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探寻和向往。
浅议我国原始彩陶装饰的文化内涵
强调 的是 , 其形式是服务 于内容的 , 其物质是服务于精 神的 , 其艺术是服务于实用 的 , 实用 性 、 功利性 的 图腾 、 宗教 信仰 、
巫术 、 祭祀等方 面的内容和精 神 , 是它们 被制作 出来 的 主要 原因和 目的 , 也从根本上决定 了当时的人们采取何种表 现形 式、 物质手段 和艺术方式 。
着原始 民族 的精神 信仰与文化观念 。即便是在遥远 的今 天 ,
当我们凝视着那些 古朴 、 神秘 的原始彩 陶时 , 也会 觉得 它们
仿佛正在 向我们诉 说着某种远古的情绪和信息 。 在我国原始彩陶的许 多优秀作 品上 面 , 内容 与形式 、 物 质与精神、 实用与艺术之 间实现 了很好 的统 一。但 需要特别
很难从这些装饰 图案特 别是抽 象的装饰 图案 中寻找 到某些 固定的含义 , 但我们并不 能因此就认 为它们 本身就是无 内容 和意义的 。其实 , 些 图案装 饰并 不像 我 们想 象 的那 样简 这 单。这些看似简单 、 纯 的装 饰形式 , 际上往 往是 跟某些 单 实 文化观念和意义紧密相联 , 并且往 往还是作 为某 种文化观念 和意义的符号或象征 而存在 的。原 始 民族在描 绘这些 图案
( 山居 士 工作 室 , 珠 江西景 德镇 3 3 0 ) 300
摘
要 :我 国是彩 陶的发 源地之 一 , 长期 的发展 过程 中, 在 形成 了自己独特 的文化 品质和相 应 的文化类 型。我 国
原始彩 陶的装饰 纹样主要 有具 象图案装饰 和抽 象 图案装饰 两大类, 但无论哪一种都跟 某些文化观 念和意 义紧密相 联, 并且往 往还是作为 某种 文化观念 和意义的符号 或 象征 而存在 的 , 它们 的 身上 , 在 体现 出了 内容与形 式、 质与 物
原始彩陶装饰艺术的文化意蕴
值取 向。
( 接第 16页 ) , 上 4 交 似反 映有较 大幅度 的舞蹈 动作 和频 繁进
系。从 彩陶装饰 中可 以看 出鱼 纹是 半坡 氏族 的 图腾 ; 鸟纹 是 庙底 沟氏族 的图腾 ; 、 鸟 蛙纹 是马家窑氏族 的图腾 。再 如图十 四彩 陶中 的人面虎首 造型 和虎首 纹饰 , 明虎是 这一 部族 的 说 族徽 和图腾另外如人 面鱼纹 , 的认 为它 反映 了远古 的 图腾 有 崇拜 , 的认为是 巫师面 具 。其 次舞蹈 纹 彩盆也 是一 种 图腾 有 活动 的表现 , 画面反映 的情 景具 有严 肃 的巫术作 用或 祈祷 功
展开研究 , 们都 是 人类 的文 明 , 它 对世 界 文 明产 生 过 重要 影 响, 创作 出具有强 烈艺术魅力和鲜 明时代特 征 、 受广 大群众 深
件 和历史人物为创作 内容 , 中优 秀美术 创作人 员 , 成一 批 集 完 主题性美术作 品。二是 主题 性美术创 作理论 研究 。以创作 工
题材大型 主题性美术创 作。创作工程 将 以波 澜壮 阔的 中国近
现代历史为 主题 , 以历史唯物 主义 的艺 术观 为出发点 , 心选 精
取 近 现 代 中 国各 历 史 时 期 最 具 影 响 力 和 代 表 性 的 重 大 历 史 事
各国、 埃及 、 印度 、 两河 流域 的传统 文化 艺术 和 西方 现代 文 明
张俏梅 齐皓 ,
( . 德镇 陶瓷 学 院 设 计艺 术学 院 , 1景 江西 景 德镇 3 3 0 ; 3 0 1 2 景德 镇 陶瓷学 院 陶瓷 美术 学 院 , . 江西 景德镇 3 3 0 ) 3 0 1
彩陶纹样的审美意蕴特征研究
美的四方连 续涡形纹 出现的频率最高: 在半山彩陶的纹样装饰中 ( 图1 ) , 纹饰精 巧, 色彩浓郁饱 和 , 造 型简洁严谨 规范 , 手段多样 , 装饰 出美 好和
谐的 自然或者理 想的生活 ; 马 厂彩陶的纹饰有 圆圈纹、 人字纹 、 波折纹 、 方格纹 、 三 角纹、 连续 回纹、 井 字纹 、 垂叶纹 等, 其中三角形纹 为其基 本 特色之一。 马厂类型的 图案 花纹主要 由直线 组成 , 具有刚健 、 庄重 的艺术 格调 ; 齐家文化彩陶纹饰有宽带纹 、 三角纹、 网纹、 菱形 纹等, 特点是两边 对称 、 图案规整 ; 龙山文化 陶器朴素规整 , 纹饰较 少, 有 三角纹、 折线 纹、
化 时期, 纹样更加丰 富和复 杂, 最具代表性 的是几何旋纹 ; 纹样发展到半 山时期, 彩陶数 量倍增 , 装饰 的图案种类也更 加缤纷丰富, 最常见的装饰 图案有 圆圈纹、 葫芦纹、 菱形纹 , 螺 旋纹、 网纹、 花格 纹等, 尤其 是装饰精
关 键词 :
彩 陶纹样 审美 视觉设计 图式
河 南 理 工 大 学 建 筑 与 艺 术 设 计 学 院 刘 艳
摘要 :
彩陶 纹样是 中华民族原 始先 民智慧的结 晶, 彰显着质朴 的生活 实质和 浑厚的文化 内涵 。 通过对 彩陶纹样的风 格、 装饰手法和审美 特征的分析 和研究 , 认为彩陶纹饰
是现代艺 术设计 的物质 和精神财富 , 能够给现代 的视觉设计以借鉴和启示 。
Abs t r a ct :
P a i n t e d p o t t e r y p a t t e r n i s p r i mi t i v e a n c i e n t s t h e cr y s t a l l i z a t i o n o f t h e wi s d om o f t h e Ch i n es e n a t i O n i t r e v ea { s a P I ai n I i f e e s s e n ce a nd de e P C UI t U r a I c o nn o t a t i o n By a n al y s i s a n d r e s ea r c h o f t h e p ai n t e d p o t t e r y p a t t e r n s t y l e, de c o r a t i o n s t y l e an d t h e a e s t h e t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h e a r t i cl e b el i e v e s t h a t de s i gn o f p a i n t e d po t t e r y p a t t e r n i s t h e mo de r n a r t de s i gn o f ma t e r i a l a nd s p i r i t u a l we al t h a n d t h e mo d e r n vi s i o n d e s i g n c a n g e t r e f e r e n c e a n d r e v e l a t i o n f r O m t h e de s i g n o f p a i n t e d p o t t er y p a t t e r n.
举例说明原始彩陶文化的历史分期及其艺术特征
举例说明原始彩陶文化的历史分期及其艺术特征1 发展概述在原始艺术神秘而又极具魅力的领域中,彩陶艺术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其简洁流畅的造型、多姿多彩的纹样,向人们传递着原始陶艺工匠们赞美生命、追求美感的炽热情感。
新石器时代陶器装饰可分为单色装饰和彩绘装饰。
彩绘装饰也以其艺术性强和表现内容丰富而引起众多学者和收藏者的关注。
作为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中最为成功的装饰手法,彩绘装饰比较集中的反映了中国原始时期陶器艺术所达到的辉煌成就。
彩陶是中国原始社会中卓越的工艺创造。
彩陶发现的地点:河南安阳后冈等地,豫西(渑池县仰韶村、广武县秦王寨),淮河上游,晋南(夏县西阴村、万全县荆村及汾水流域各地),陕甘渭河流域,洮河流域,河北、辽甯、内蒙古长城地带及新疆。
最近在湖北京山、天门也有发现。
其中最早发现,而又有代表性的遗址是仰韶村。
仰韶村及其他性质相同的遗址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称爲“仰韶文化”。
彩陶是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存,但也出现在其他文化遗址上。
近年来在西安半坡村发现的全部村落遗址,其遗址的完整性与丰富性都是空前的,提供了了解这一文化时代人民生活的完整的图景。
仰韶文化年代约爲公元前5000~前3000年。
是中国先民所创造的重要文化之一。
根据这些遗址上的发现可以知道当时人们过著长期定居的生活,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生産。
手工业除了陶器外,纺织与缝纫已很普遍。
武器中发展了弓箭,而且可能已经有了交换。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彩陶在中原地区陕、晋、豫等地发现的大致类似,然而也可以分爲早晚不同的数期,器形完整的彩陶发现不多。
器形完整而数量丰富的发现,主要是在甘肃、青海一带。
甘肃的仰韶文化可以分爲三种类型:“马家窑型”以甘肃临洮县马家窑遗址爲代表,“半山类型”以甘肃广通半山遗址爲代表,“马厂型”以青海乐都县马厂沿遗址爲代表。
继承了仰韶文化,甘肃的辛店文化遗物中也有彩陶,但已比较退化。
彩陶的原料即普通的黄土(不含钙质和钾质),加细沙及含镁的石粉末,但制作技术很精。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马家窑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彩陶纹饰是中国古代陶器中的一种精美艺术品,不仅具有丰富的审美特征,还展现出了演变的历史脉络。
本文将从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演变及审美特征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早期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000年前,最初以线性纹为主,线条简洁流畅,主要以斜线、直线和曲线等基本线条组合构成纹饰,呈现出原始朴素的审美特征。
2.中期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随着社会生产力和手工艺水平的提高,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逐渐演变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图案,如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等,纹饰结构逐渐趋于成熟,线条更加流畅,图案更加生动,呈现出稳重大气的审美特征。
3.晚期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到了晚期,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精美的工艺品,图案更加多样丰富,颜色也更加艳丽,纹饰风格逐渐趋向成熟和完善,展现出了成熟丰富的审美特征。
1.简约的审美特征早期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以线性纹饰为主,简约而不失精致,线条流畅,构图简洁,给人以素雅、朴实的审美享受。
2.生动的审美特征随着纹饰的发展,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逐渐增加了各种图案,如几何图案、植物图案、动物图案等,图案生动丰富,给人以生机勃勃的审美感受。
3.艳丽的审美特征晚期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颜色更加丰富多彩,红色、黄色、蓝色等明快的色彩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彩陶纹饰,给人以艳丽夺目的审美体验。
4.大气的审美特征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在构图上注重整体效果,追求稳重大气的审美特征,线条流畅,纹饰丰富,给人以稳重大气的审美享受。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演变,其审美特征也日益丰富多样,简约、生动、艳丽、大气成为了其独特的审美标签,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造诣。
这些审美特征不仅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风貌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为当代的陶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养料。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视和关注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陶瓷文化。
中国史前彩陶审美意蕴与艺术表现
一。
,::,,,,』皇垒尘兰窒望:型耋垒圣;。
,。
,。
,。
,。
,。
,,一摘要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审美文化现象。
我国史前彩陶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原始先民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的产物,同时也是原始巫术观念和审美意识发展演变的结果。
深入研究史前彩陶,对于探究艺术的起源及其本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我国史前考古发掘卓有成就,彩陶研究也越来越引起世人关注。
但是长期以来从事彩陶研究者多为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或美术史家,前者大多停留在分区分型或个案描述,后者则主要从装饰角度对彩陶进行形式分析,专业性质与特点不能不带来某些局限性。
以此为基础,如何从对彩陶具体或局部的读解达到对其文化内涵的整体把握,如何从对彩陶的艺术形式分析达到对其蕴涵人性内容的深层感悟,这是当前学术界所面对的重要理论课题。
鉴于这种情况。
本文运用哲学、美学、社会学、文化学、考古学、艺术发生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和方法,力图把彩陶放到原始文化的整体情境中去理解它的价值,通过对史前彩陶审美意蕴和艺术表现形式的考察,从一个侧面来揭示新石器时代人类审美意识的历史流变,并进而说明它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和艺术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本文写作具体分为三部分:一、史前彩陶的审美意蕴。
这一部分从生命意识与原始彩陶艺术关系的角度,探讨和分析中国史前彩陶在原始巫术文化观念的历史流变中,即从自然崇拜观念,到图腾崇拜观念。
再到祖先崇拜观念的历史演迸中,其生命精神的流动与张扬,以及它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烙印。
由于蕴含着自然崇拜文化明念,彩陶艺术跃动着生命之美;由于凝聚着国腾崇拜文化观念,彩陶艺术闪耀着神入和谐之美;由于积淀着祖先崇拜文化观念,彩陶艺术流溢者人文之美。
通过对彩陶纹饰演变的辨析,展示出远古时代社会主体意识和实践理性观念在人与自然、入与神灵、入与社会的种种矛盾关系中日益增强的轨迹。
二、史前彩陶的艺术表现形式。
从彩陶造型和纹饰来看,原始先民对于整一、均衡、对比、节奏等形式美规律的运用逐步走向成熟,其审美意识日渐具有相对独立性。
试论原始彩陶的装饰纹样
试论原始彩陶的装饰纹样作者:曾玲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07期摘要:原始彩陶纹样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原始先民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也符合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萌芽。
原始彩陶作为艺术史上的第一个高峰,除了其多样的造型外,依附于器物造型的纹饰是其具备较高审美性的最重要的方面。
而原始彩陶的装饰纹样经历了简单几何纹样、象形纹样和抽象纹样几个阶段,本文将从装饰纹样的类型及其发展对原始彩陶进行研究。
关键词:原始彩陶;装饰;纹样:文化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用矿物质颜料赭石和氧化锰作为主要呈色元素进行描绘,捕绘完成后再入窑烧制。
在橙红色的胎体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装饰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
彩陶作为我国原始陶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是史前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曾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代表了史前艺术的最高峰。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们常将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并不为过。
对丁原始彩陶而言,其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器物造型和装饰纹样两个方面,而原始彩陶的装饰纹样经历了简单几何纹样、象形纹样和抽象纹样几个阶段,本文将从装饰纹样的类型及其发展对原始彩陶进行研究。
l 原始彩陶装饰中的简单几何纹样陶器是人类第一次改变了物质的化学成分而创造的物品,或许是在狩猎牛活中的野火中偶然发现烧硬的泥土能够储水,然而,对丁原始人类来说,陶器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标志着农耕牛活的开始,从此人们开始定居牛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两河流域出现了艺术性更强的原始彩陶,相比丁早期的陶器,彩陶器物造型更加多样,并在器物表面出现了大量的装饰纹样。
原始彩陶装饰纹样题材十分丰富,既有简单的几何纹样,又有较为具象的自然纹样和经过自然纹样演变而来的抽象纹样。
现今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彩陶文化是距今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早期的老官台文化,据文献记载,这一时期彩陶数量较少,彩陶纹饰较为简单,以红色宽带纹和网状绳纹为主。
原始彩陶装饰美的初探
原始彩陶装饰美的初探2007级研究生王春晓彩陶作为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工艺,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彩陶的造型优美,装饰精巧充分体现了我们劳动祖先伟大的艺术创造力。
一、彩陶装饰材料源于自然从表面看,在原始的装饰艺术中,色彩没有式样重要,彩陶的颜色品种是比较少的,这和当时对自然界中物质材料的认识和利用以及技术条件是分不开的。
在彩陶装饰中所利用的颜料只有赭红、黑、白三种,赭红彩中的主要着色剂是铁,黑彩中的主要着色剂是铁和锰,白彩中除了极少量的铁外,基本上没有着色剂。
从当时可以利用的物质来看,赭红料可能就是褚石,黑色料可能就是一种含铁很高的红土。
至于白色彩料可能是一种配入熔剂的瓷土,都是一些自然界中较容易得到的材料。
坯料也只是一些经过淘洗的黄色黏土、沉积土或黑土,含有较多的铁,烧成后呈现红色、橙黄色或土黄色。
这些简单的材料在今天看来是一种质朴的美,产生了即强烈又和谐的色彩关系。
二、彩陶装饰与造型的结合彩陶上的图案始终是人们所关注的,并普遍地受到人们的喜爱。
从“彩陶”这个名称就可以看到彩的位置。
这个“彩”主要指器皿上的装饰。
彩陶器皿是以黏土为材料的立体造型,也就是三维造型;彩陶装饰则是以矿物色料为材料的平面造型,也就是二维造型,一般称为装饰纹样。
而器皿造型自身的装饰性和装饰对环境具有同等的作用。
从制作的角度来看,一般是先有器皿造型后有纹样,是用纹样装饰器皿;但从欣赏的角度来看,器皿和纹样的装饰作用是相互的。
用纹样装饰器皿只是一种装饰方法,用其他方法同样可以装饰器皿。
我们应该说彩陶形状的规则和表面由于压光产生的平滑和光泽都产生了装饰效果。
只有认清造型和装饰的概念,才能避免单一地在器皿上作绘画装饰。
三、彩陶装饰与图腾崇拜彩陶装饰有一类纹样直接来源于物质生产时表现出来的肌理效果,如绳纹、编织纹等。
有人分析编织纹的产生是因为原始人用藤或其它编织物保护彩陶,后来就用编织纹象征保护的意义。
还有一类彩陶纹样是从具有图腾性质的自然形发展来的。
浅析中国原始社会的彩陶艺术
浅析中国原始社会的彩陶艺术浅析中国原始社会的彩陶艺术摘要:陶器以黏土作坯,经800~1C左右高温烧制而成,它是人类最早改变物质形态的一种创造,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与磨制石器一并构成新石器时代的标志。
陶器的出现不仅提升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带动了整个工艺美术的发展。
新石器时代除了大量的红陶、灰陶、黑陶、白陶素陶外,还出现了彩陶和印纹陶。
考古学家发现的彩陶虽历经千年而不变色,这成为研究原始时代美术特色的重要实物例证。
本文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艺术为例,准确区分原始社会彩陶艺术在各个时期的各个类型。
关键词:彩陶;马家窑文化;仰韶文化一、彩陶出现的时间及分类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就是彩陶艺术。
彩陶艺术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新时期时代的艺术,彩陶在新石器时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新石器时代人们善于将想要表达的思想绘制于陶器之上,表现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或内心祈求。
而中国的彩陶艺术就以质朴明快,绚丽多彩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为代表。
(1)仰韶文化的彩陶仰韶文化的彩陶因最早发现于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其成就最高,精品最多,作品多分布于河南、山西、陕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黄河中游),前段以半坡类型为代表,后段以庙底沟类型为代表。
1、半坡型彩陶半坡型彩陶作品在西安半坡、临潼姜寨遗址出土最为丰富,造型主要是圆底盆、平底盆,图案主要以黑彩为主,偶见红彩,纹样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宽带纹、三角纹、斜线纹、波折纹、鹿纹、鱼纹;第二类是人面鱼纹,最具特色的纹饰是鱼纹和人面鱼纹图案;第三类则是以器具上的一点为中心,具有一点之美的美学色彩。
半坡型的彩陶以器形质朴明快为特点。
这个时期代表作品主要是人面鱼纹盆。
人面鱼纹盆所绘图像非常奇妙诡秘。
整个盆周都用红色装饰,远古时期,人们最先认识的颜色就是红色,在远古时代人们心中,红色象征了旺盛的生命力,他们将这种色彩绘于器具上,表达对原始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崇拜。
盆内壁绘有两个人鱼符号纹样,人面圆形,头戴尖冠,耳朵的位置绘有两尾鱼,嘴里衔着两尾鱼,人面装饰性极强,其含义难以明辨,有图腾符号说、祈求渔猎丰产说、生殖繁衍象征说等不同见解。
论原始彩陶纹样对艺术审美的影响
论原始彩陶纹样对艺术审美的影响原始彩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在整个古代历史进程中,对文化传承和艺术审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原始彩陶纹样对艺术审美的影响尤为显著。
原始彩陶纹样的特点在于其自然真实的构图和颜色的搭配。
在古代的原始社会,人类生活在稀少的自然资源和野生动物中,对于陶器的制作以及纹样的设计和颜色的搭配,都必须依靠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理解。
这就导致了原始彩陶纹样的构图和颜色的搭配大多数源于动植物以及自然环境,这种自然真实的美感成为了原始社会人民审美的主流。
原始彩陶纹样的形式也极其丰富,既包含有动物元素,如龟、蛇、鳟鱼等,又有植物元素,如草、叶、花等,还有一些抽象的几何图案和纹样。
这种具有跨时代艺术创造力的多样性,既反映出原始人们丰富的想象和造物力,又反映出他们创造出来的美学价值,其在现代装饰艺术中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原始彩陶纹样在艺术审美上的影响,首先表现在陶器的制作和设计上。
古代原始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因此,他们的陶器制作和设计都体现了一种实用主义的艺术思想。
陶器的品种繁多,样式新颖,这彰显出原始人们丰富、多样的审美追求。
其次,原始彩陶纹样对装饰艺术的发展和影响也非常深远。
纹样粗旷,色彩自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元素逐渐演变和发展,见证了自然和人类文明的交融和碰撞。
同时,这些具有强烈人文情感的纹样和图案,使得人们对古代原始文明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也为我们走向现代化的路程打下了基础。
最后,原始彩陶纹样也对当今文化和艺术领域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当代艺术家的视角下,原始彩陶纹样被解构和重构,使得其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和美学价值,注重传承与创新,强调文化的内涵和历史的沉淀,使得原始彩陶纹样的价值在不断提升。
总结起来,可以说,原始彩陶纹样对艺术审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仅影响了古代的艺术制作和设计,也影响了整个文化和艺术领域的发展。
它独特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让人们一直对其追求和研究,并且也为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和美学价值的思考。
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研究与现代化应用
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研究与现代化应用引言彩陶是中国古代陶瓷的一种类型,它在中国的陶瓷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彩陶的制作工艺复杂,纹样装饰繁多,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文旨在对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进行研究,探讨其历史渊源、特点以及现代化应用。
一、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1. 发展历程原始彩陶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变迁和发展。
早期的原始彩陶纹样装饰主要以几何图案和简单的抽象纹样为主,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原始彩陶的纹样装饰逐渐丰富多彩,出现了大量的动植物、人物等形象纹样,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理解和表达。
2. 艺术特点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
它以朴实自然、简洁明快的风格,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状态。
原始彩陶的纹样装饰在图案构图、色彩搭配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呈现出一种古朴、典雅的美感。
3. 艺术作用原始彩陶的纹样装饰在古代起着装饰与实用并重的作用,它不仅美化了陶器的外观,还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原始彩陶的纹样装饰也承载了一定的宗教、祈福和祭祀意义,具有社会文化和精神内涵。
二、现代化应用1. 纹样设计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对于现代陶瓷纹样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现代陶瓷设计师可以结合原始彩陶的纹样元素,进行创新和发扬,使其具有现代时尚的气息,满足当下人们对于生活品质和审美情趣的需求。
2. 艺术创作当代艺术家可以通过对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的挖掘和研究,进行艺术创作与现代陶瓷艺术的结合。
他们不仅可以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还可以结合当代社会文化的元素,塑造出更具时代感和文化韵味的作品,为陶瓷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3. 文化传承原始彩陶是中国陶瓷文化的珍贵遗产,其纹样装饰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于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进行现代化应用,不仅可以丰富中国陶瓷文化的内涵,还可以进一步推动陶瓷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陶瓷文化。
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研究与现代化应用
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研究与现代化应用引言原始彩陶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丰富多彩的纹样装饰而闻名于世。
这些纹样装饰不仅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更是对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也在不断地得到研究与应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在当代陶瓷艺术中展现出了新的魅力。
本文将从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出发,探讨其研究与现代化应用的意义与方法。
一、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1.1原始彩陶的历史渊源原始彩陶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是中国陶瓷史上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
这一时期的彩陶器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纹样装饰而著称,被视为中国陶瓷艺术的珍品。
1.2原始彩陶的纹样装饰特点原始彩陶的纹样装饰以其丰富多彩的图案和线条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这些纹样大多以动植物、人物、几何图案等为题材,构图简洁而富有韵律美,色彩鲜艳而充满活力,给人一种纯朴而又富有生命力的感觉。
在考古发掘中,人们发现了大量的原始彩陶器,这些器物中的纹样装饰成为了研究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依据。
二、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的研究意义2.1对当代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是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它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陶瓷艺术的源远流长,更有助于我们在当代陶瓷艺术中汲取营养,传承发扬古代艺术的精髓,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陶瓷艺术作品。
2.2对原始文化的保护与弘扬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承载着古代文化的精髓,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种具体表现。
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保护古代文化遗产,同时也能够借鉴古代文化的精华,为当代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2.3对当代艺术创作的启迪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在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对当代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浅议原始彩陶装饰方面的研究
252016.5期/陆 军 吴清芳(景德镇陶瓷大学)浅议原始彩陶装饰方面的研究“人人都是艺术家”,德国艺术家非约瑟夫•波伊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离我们既远又很近。
琴棋书画是艺术,品茶是艺术,其实生活同样也是一门艺术,可以说所有的艺术都是生活素材的再创造。
原始彩陶艺术融合了原始人类的生活,在彩陶的绘画装饰图案中不仅再现了原始时期人们的生活,而且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人类的审美体现与情感表达方式。
一、艺术源于生活在原始彩陶绘画中的体现在原始社会,人类对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开始原始的思考。
他们对生活中发生的事、物有了原始的记忆与想象后,便产生了描述生活的冲动。
在目前我们所发现的原始遗址中可以看到,早在原始时期我们的先民便已经有了对艺术的感知,不论是实用陶器还是装饰品都散发着原始艺术古朴拙稚的美感,表明史前人类在极为艰辛的条件下,如何竭力美化生活,争取获得一些精神方面的享受。
史前的彩陶文化是人们集生活与精神世界的产物,虽然受到生产条件和工艺技能的制约,但人们尽量使彩陶图案构图均衡对称,色调明快,反映出当时人们期望生活安宁幸福的心态,生活安宁幸福的前提在于衣食的丰盛。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因此原始先民为了祈求食物获得丰产,便求助于原始巫术,于是他们朦胧的美感加上对大自然的朦胧认识——万物有灵的观念交织在一起,给原始彩陶艺术插上了神秘色彩的原始巫术的翅膀。
在原始彩陶的绘画装饰中,与原始宗教——巫术有关的装饰纹样在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中多有发现,主要有神秘人面图案、鱼形图案等。
还有一些描绘天象的图像,应与原始农业的发展有关,反映出史前居民对天文学的朦胧认识。
有时采取写实的手法,将光芒四射的太阳与一弯清澈的新月摹写在彩陶图案中,更多的是采取藉物象征的手法,用鸟和蛙的形象代表太阳和月亮,再后来鸟和蛙分别演变成三足乌鸦和蟾蜍。
除了以上这些动物纹,彩陶上还绘有牛、马、鹿、鱼等,动物纹最直观的审美感受是“羊大为美”,火的出现让他们尝到了美味,彩陶的出现让他们用到了美器,而优美的动物纹样也让他们憧憬到了美好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认识原始彩陶,分析它造型和装饰上的艺术特点及审美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原始彩陶的学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装饰纹样 天人合一 图腾 静态美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标志,造型与装饰非常丰富,渗透着创造者对生活的理解和适应,远古彩陶不仅以其独特的造型风貌和特定的艺术内涵成为后来人类文化的范本,同时也对后来华夏民族的思维形式、审美意识及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富有诗意的圆形和曲线对称造型,蕴含了天人合一的美学观念和人文思想
常见的彩陶是和原始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盆、碗、壶、罐等器皿,作为容器,各个时期的造型各有特色,例如,半坡类型的彩陶以卷唇圆腹或葫芦形圈底盆、钵等为主,朴实厚重;庙底沟陶器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为最典型,造型已显示出礼器的先兆;马家窑类型的彩陶,种类多样,造型更加优美,形象丰满浑厚,稳重大方。
原始彩陶造型的基本特征为圆形器,如果我们仔细地分析造型的轮廓线,就会感到都是一些富有韵味的自由曲线,以圆和曲线为轮廓线是和当时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原始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造成人与天地、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特殊关系,所接触到的各种物体的形态多是以圆形为主,如太阳、天空、树干、果实、鸟卵等。
从审美的角度看,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狞厉冷酷之美相比,圆形彩陶的轮廓曲线连贯流畅,再加上耳、口等及其它装饰,把含蓄隽永的自然韵味融汇其中,匀称优美,富有韵律,让我们看到的是和谐宁静之美。
原始彩陶排斥造型的几何数理特征,实际上是原始先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表现一种人文情怀,重感情不重理性的观念在彩陶造型中的反映,这也造就了我国传统陶瓷几千年“求正不求奇”的造型特点,使得陶瓷造型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流传至今。
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古今中外文学艺术的产生总是根植于特定的文化意识土壤,原始人在进行最初的创造活动时,自然会借用头脑中印象较深的常见的造型,彩陶的造型多用拟人的方式对待,把器皿当作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赋予生命形态,如彩陶的口、颈、肩、腰、腹、足等部位,很多是对人体、动物器官的模拟,局部构件也往往称之为耳、鼻、舌等,使它们成为活体生命的组成部分,呈现的是充满人性的气韵之美。
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反对把天与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主张天人协调,彩陶的造型蕴含了祖先丰富的情感,平易之中饱含深厚的韵味,传达了原始社会人与人平等共处,人与自然和睦相处,主客统一的整体意识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二、不似之似的意向审美标准,暗含了民族的图腾崇拜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彩陶图案纹样丰富多彩,相比色彩式样更加重要,彩陶的具象纹反映了原始氏族部落社会人们的精神活动,是最早出现的中国绘画艺术与陶器工艺相结合的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例如:鸟的彩陶纹饰,象征了太阳,鱼则象征着丰饶和多产。
原始彩陶装饰题材包罗万象,主要的有植物、动物、人物、天地日月星辰等,这些最初代表某种意义传递的形象,慢慢产生了具有一系列象征意义的简明几何化纹样或符号,成为了区别不同类型文化的重要标志。
比如,马家窑类型的彩陶大都描绘水波纹、旋转纹图案,匀称流畅,十分精彩,使人觉得轻松活泼,平和亲切,我们很容易想象到原始氏族社会中没有剥削,没有奴役,一幅平等和谐的社会景象,稍晚于此的半山类型和马场类型彩陶的纹饰则发生了变化,原始社会将要解体,社会发生变革,动荡等不安的情绪也在图案中流露出来,纹样多是锯齿纹、四大圈纹以及蛙纹等显得大起大落,或隐或显地折射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思想。
象征作为最早的艺术,也出现在了彩陶纹样中,图腾就是通过象征的方法表现出来的,在新石器时代,生产力低下,人们还处于狩猎为生、洞穴而居的蒙昧的生活状况之中,个人缺乏足够的生存能力,必须依靠氏族和集体力量才能维持生存,当时人们不了解自身和氏族的起源,也不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对大自然感到无比神秘与崇拜,心灵较脆弱,对大自然中发生的地震、洪水、雷电以及猛兽等,感到恐惧,于是怀着复杂的心理,祈求神灵庇佑,把常见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当作自己的祖先或保护神,产生敬仰和崇拜的心理。
图腾崇拜是抽象文化最早的符号,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象征了部落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以及共有祖先的标志,如果没有图腾观念的产生,也就不会有象征艺术的发展,这也是彩陶纹样体现出的重要艺术特征和时代特征。
彩陶纹饰大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物发展而来的,遵循由低级走向高级、由简单走向复杂的规律,反映了先民善于抓住复杂事物的本质作高度概括的能力,能用最简单明确的艺术语言表现事物的特征,并提炼出标志性很强的纹样,比如,出于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鱼可用圆点和两条对称弧线组合而成,仅寥寥几笔,就把对象刻画的栩栩如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以意写形的意象表现手法,形成了从自然转化为抽象生动而简练的艺术符号。
在彩陶纹样中,抽象的几何纹样占据了很大比例,通过点、线、面或者进行夸张、变形、组合,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和回味无穷的美感,由此我
浅谈原始彩陶造型与装饰纹样
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
王松江
M A S T E R59
们可以领会到中国古代先民观察事物的方法和画面构成的美学观念,从具象转化成抽象,再到一种美的抽象符号,更能强烈的表达思想情感,在美学上,它比原来的境界更高、更含蓄。
在原始社会,文字还没有完善成熟,各部落逐渐形成了代表不同氏族文化的标志性形象和彩陶纹饰,反映了氏族部落审美需求的文化特征,蕴含了氏族文化的盛衰变化,随着部落之间来往活动的频繁,人们的观念和审美相互影响,装饰纹样代表某种意义的演变,反映了人类对装饰造型语言的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也表达了我国原始文化的发展渐变过程。
三、彩陶纹样与造型完美结合,对后来的美学标准和文学法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彩陶是最早将纹样与造型相结合的艺术,很注意图案与器形、视角的关系,纹样总是装饰在视觉最易接触、最合理的部位,原始社会没有出现桌椅,人们席地而坐,器皿大多放置于地上或小土台上,是从侧上方进行观测的,因此主要纹饰放在了腹部以上,而口径相对较大,高度较低矮的盆钵等内表面装饰了纹样,以方便人们在不同的角度都看到完美的图案画面。
装饰纹样的主次部位是由彩陶造型决定的,次要纹样装饰在不太显眼的位置,器身腹部以下通常没有装饰纹样,马家窑类型的盆,大口浅腹,因此多在内壁绘制纹样为主,简练的外彩为辅。
彩陶纹样多为对称形,自然界中植物、昆虫、动物以及人等都遵循对称的原则,原始人将日常生产活动中接触到的东西经过观察思考,运用到了艺术上,这应该是彩陶纹样左右对称的源泉,对称的图形和物体使人产生了美感,看起来更加平稳,让人感到更加完整,更富装饰性。
彩陶在纹样的组织形式上注重讲究完整的求全意识,将单个图样扩展到二方连续及四方连续等多种形式,成组排列形成了无限延伸的动态感,大图案里套小图案,曲面之间,搭配活泼的点、线,三者搭配得当,结构严谨却又变化多端,空间疏朗明快,纹样节奏鲜明,韵律感强,手法奇特,给人以很强的视觉的冲击力,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此外,装饰纹样绘制技艺熟练,令人惊奇,从马家窑彩陶装饰画面中可以看出,人们在装饰技巧上已达到驾轻就熟的地步,柔美、流畅的弧线构成繁丽、复杂的纹饰,交驰盘旋,反复勾线都能在曲面陶器上画得有条不紊,充分显示了当时人们高超的装饰技巧。
彩陶制作是远古先民们一种不自觉的艺术行为,它是以静态美为基调的,呈现的是一种和谐、活泼稚拙的童年气派,在造型、装饰纹样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彩陶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形成了艺术基本的美学观念和审美标准,传承与表征了文化,展示了东方文学艺术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杨永善.中国陶瓷艺术与造型意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扬帆.论原始彩陶的造型与装饰[J].装饰.1998.6.
[3]赵勤国.装饰绘画[M]. 黄河出版社.1999.
(王松江:山东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研究方向:美术、艺术设计教学。
)
摘 要:在当今中国画坛,以笔墨为主,提倡笔墨的质量、功力,同样是当今中国水墨画家面临的主题,甚至包括那些意欲改造中国水墨样式的画家,同样没有摆脱笔墨的痕迹,以笔墨的审美趣味为支点试探着转换笔墨样式的尝试。
没有人怀疑,在所有中国水墨画家面前和画家的意识中,笔墨从来没有失去 它的价值和作为中国画主要语素的位置,以目前的水墨作品不难看出,笔墨作为中国水墨画的主要面貌特征并没有在转换中受到影响。
关键词:水墨画 笔墨 发展 演变 危机
水墨画是中国画中纯用水墨或以水墨为主配以淡彩创作的一种画体,它萌芽于唐,成熟于宋,兴盛于元。
在水墨画中绘画语言的主体是用笔和用墨,画中强调有笔有墨,笔墨结合。
以勾、勒、皴、点等方法为主导笔法,描摹物体的形状;用墨的浓淡干湿作烘、染、破、积等变化;运用水晕墨染,以墨色的浓淡造型作画,发挥水与墨的功能,以求达到变化超妙的境地,其特点是简练、概括、传神。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历代画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笔墨技法和创造技巧。
一、中国水墨画中“笔墨”的演变
笔墨是中国水墨画最具独特性的绘画语言。
但笔墨作为水墨画的核心,并非一开始就处于这样重要的地位,而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线与色作为笔墨的最初形式,承担着一种实用价值出现于美术当中。
魏晋以降至唐初时期,山水画大多用“春蚕吐丝”一类细均的线条勾勒轮廓,再填以重彩,线描艺术还徘徊在不成熟的初级阶段。
南齐时,谢赫在“六法”论中提出了“骨法用笔”的观点,指出用笔要见骨力,才从理论上把用线的标准提到相当的高度,把用笔提升到绘画的中心地位,使用线造型成为中国画的基本要素,它既刻画物象的形体结构,又传达内在神韵。
水墨画从中唐兴起开始,到五代使之与用笔相结合,使水墨画的表现力度大大加强。
宋代,绘画的发展日益成熟,
论中国水墨画中的“笔墨”
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