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本土童谣精华促幼儿语言发展
分析传统童谣的文化意义
分析传统童谣的文化意义传统童谣的文化意义童谣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文化形式,常常通过押韵的歌谣和简洁的诗歌来传播一种文化精神和价值观。
它们在学习语言、培养审美情趣、传承文化遗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传统童谣的文化意义,探讨其在社会和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传承文化遗产童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通常源于民间传统,代代相传。
通过传统童谣,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
这些歌谣和诗歌记录了人们的历史、传说和故事,是一种珍贵的文化资源。
传统童谣的存在和流传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让后代能够了解、尊重和享受自己的文化传统。
二、培养良好的价值观传统童谣常常包含着对生活的态度、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
通过童谣,孩子们可以学习到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如友爱、尊重、正直等。
这些价值观对于塑造儿童的个性和道德品质至关重要。
传统童谣中经常描绘了英雄、美德以及善恶的对比,可以帮助孩子们分辨是非,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三、促进语言和认知发展传统童谣的押韵和节奏有助于儿童的语言发展。
通过咏唱童谣,幼儿能够学习和模仿正确的语音、发音和节奏,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童谣中常常使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和隐喻,扩展了孩子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通过欣赏和参与童谣,儿童的认知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四、凝聚集体记忆和身份认同传统童谣作为一种群体活动,可以促进社区和文化的凝聚力。
在集体中咏唱童谣,不仅可以强化集体记忆,也能够加深人们对自己文化身份的认同感。
童谣是家庭、学校以及社区文化活动的一部分,通过传唱和传授给下一代,传统童谣成为一个文化传统的象征。
五、培养审美情趣传统童谣拥有优美的韵律和情感表达。
儿童在欣赏和咏唱童谣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音乐素养,也提高了审美情趣。
童谣中的诗歌和歌谣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押韵、比喻和象征的运用,激发了儿童的情感共鸣和想象力。
结论传统童谣在文化传承、价值观培养、语言和认知发展、集体记忆和身份认同、审美情趣培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阅读童谣儿歌的好处
阅读童谣儿歌的好处有:
1.促进宝宝语言发育:童谣儿歌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可以锻炼
口舌肌肉和咀嚼肌,有助于宝宝早点开口说话,同时也有助于
提高宝宝的听力理解能力和社交对话能力12。
2.扩大词汇量:童谣儿歌中包含大量的词汇,可以丰富宝宝的词
汇储备,提高宝宝的认知能力,为之后的学科学习打好基础1。
3.培养情感:童谣儿歌可以抒发情感,调节情绪,使宝宝体验模
仿成人的劳作和生活,验证自己的经验和记忆。
4.促进大脑发展:通过对童谣儿歌的学习,可以认识更多的词汇
和语句,训练和发展思维,培养和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5.掌握安全知识:一些童谣儿歌还会涉及到安全知识,宝宝在听
歌的同时也可以学习到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
诵宁波童谣,促幼儿发展-精选文档
诵宁波童谣,促幼儿发展【摘要】幼儿园是幼儿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一阶段,是孩子学习同伴交往和学会社会生活的初级阶段。
对幼儿来说有重要意义。
童谣是民间的一种口头文学,它代代相传,包罗万象,是过去人们对于社会生活、历史事件、周围环境、自然规律等方面的总结,它一般格律优美,韵脚整齐,诵来朗朗上口。
而宁波童谣作为宁波中老年人无法忘怀的记忆,挥之不去的情结,更是宁波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是儿童游戏玩耍的脚本,也是儿童认识社会的启蒙;它记录着宁波的风土人情,闪烁着宁波人的聪明才智,蕴涵着宁波人的传统美德,寄托着宁波人的美好理想。
因此把宁波童谣引入到幼儿园早期教育之中有着非常重大的价值意义。
一、利用宁波童谣学习口头朗诵,发展幼儿语言能力《指南》指出幼儿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
随着幼儿进入到幼儿园进行集体生活,他们的同伴关系快速发展,口语表达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而宁波童谣作为一种口头文学,篇幅短小不一,格律优美,韵脚整齐特别适合各个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朗诵。
另外幼儿园时期的孩子刚从家庭来到幼儿园之中且年龄较小,因此他们对于地方方言的敏感度比较强,而《指南》中对于幼儿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也有明确要求,所以利用宁波话来朗诵的宁波童谣更是对本地方言的进一步学习。
而且通过朗诵,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所增强,语言表现能力也有所增加,因此利用宁波童谣来学习口头朗诵,对于发展幼儿语言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利用宁波童谣进行同伴游戏,促进同伴关系发展幼儿园是幼儿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一阶段,是孩子学习同伴交往和学会社会生活的初级阶段。
因此对于如何发展幼儿良好的同伴关系,形成亲社会行为的形成也是我们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课题。
而在宁波童谣之中就蕴藏着非常多的可以进行同伴互动和游戏的重要元素,例如:宁波童谣《斗斗虫虫飞》,两个孩子可以一边朗诵“斗斗虫虫飞,扣只麻雀剥剥皮”一边互相拿出食指点呀点,等朗诵到“凡吃嘟地飞气”时两手分开表示麻雀飞走了。
童谣,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助推剂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2017年第14期(总第254期)▲乡村教育【摘要】童谣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特点深受幼儿喜爱,它浓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小班幼儿语言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我园童谣课题研究的背景下,我们开展了童谣系列活动,将童谣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让童谣成为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助推剂。
┈【关键词】小班幼儿;童谣;语言能力发展童谣,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助推剂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春江幼儿园 张伟娟小班年龄段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幼儿的词汇量迅速增多,因此,我们要抓住关键期,对幼儿进行语言能力发展的教育。
我们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您觉得您的孩子语言能力如何?”对于这个问题,大部分家长都说:“我们家孩子在家很能说的,可是在外面就胆小,不敢说了。
”家长觉得自己孩子的语言能力较好,只是缺乏表现的勇气。
其实家长的理解存在误区,在家很会说和语言能力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语言能力包括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习惯。
那如何引导孩子大胆表达,促使幼儿不断提高语言能力呢?我们在幼儿园童谣课题研究的背景下寻找到一把金钥匙,它是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助推剂——童谣。
人本质上的“语言性”意味着幼儿一踏入社会,就宿命般地被抛入“语言之网”中,正是在语言的纠结、亲近与耦合中,幼儿才慢慢地提高语言能力。
而童谣对于幼儿语言提升最大的价值在于为幼儿准备了一个蕴藏着丰富特质的语言宝库,为幼儿语言发展、词汇发展以及语感的建构与提升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一、精心挖掘,撷取适宜小班幼儿学习的童谣素材民间童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数数歌、问答歌、游戏歌、绕口令等,但并不是所有童谣都适合幼儿,要选择一些浅显易懂,趣味性重又比较贴近幼儿生活的童谣。
我们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对童谣进行了挑选,选择字数少、节奏感强、富有童趣的童谣,还有部分常州童谣。
例如,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
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方法
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方法民间童谣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它们朴实、生动,容易被幼儿接受。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民间童谣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方法。
一、选取经典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要选取一些经典的民间童谣。
这些童谣既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又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
比如《三字经》、《千字文》等,这些民间童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引导幼儿们唱诵这些童谣,可以让他们在娱乐中学习,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结合故事情节编排活动结合民间童谣编排故事情节,可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童谣内容。
可以通过故事或配合绘本的形式,将童谣中的情节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
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们一起模仿童谣中的角色和情节,增加趣味性和参与感。
三、进行互动游戏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可以进行一些互动游戏,通过这些游戏,加深幼儿对民间童谣的理解。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要求幼儿根据童谣内容进行表演或者唱歌,这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对童谣的深刻理解。
四、进行语言启蒙教育通过民间童谣进行语言启蒙教育,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民间童谣教幼儿认识一些常用的词语和成语,帮助他们丰富词汇量,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们多加思考,动手实践,不断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五、进行民族文化教育民间童谣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民间童谣的教育,可以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们学唱童谣,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童谣的魅力,从而引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六、进行团体合作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民间童谣进行团体合作。
可以让幼儿们分成小组,一起合作编排童谣的表演或故事情节的表现,通过团队合作,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谈利用童谣发展幼儿语感的教学策略
谈利用童谣发展幼儿语感的教学策略
利用童谣发展幼儿语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它能够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语言听觉和语言韵律感。
下面我将讨论一些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简单易懂的童谣,如《咿呀咿呀哟》、《小螺号》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唱歌的方式引导幼儿一起学唱这些童谣。
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幼儿对语音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童谣提高幼儿的语言听觉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韵律明显、音调变化较大的童谣,如《小毛驴》、《螃蟹与河蟹》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跟着节奏唱歌,通过听觉感受和模仿,提高幼儿对音调、音高的敏感度。
教师还可以利用童谣发展幼儿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童谣创编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想象编写童谣的歌词。
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利用童谣教学培养幼儿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让幼儿背诵一些经典的童谣,如《拔萝卜》、《捉泥鳅》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检查幼儿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利用童谣发展幼儿语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唱歌、模仿、创编等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听觉和语言韵律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童谣教学培养幼儿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这些教学策略能够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更好的语言发展。
幼儿园童谣故事以童谣为载体提升幼儿语感及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童谣故事》——以童谣为载体,提升幼儿语感及语
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童谣故事》是一本寓教于乐的童谣故事集,它以童谣为载体,旨在提升幼儿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童谣是儿童时期最常接触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不仅具有简单易懂、易于记忆的特点,还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这本故事集包含了许多经典的童谣故事,如《小兔子乖乖》、《捉迷藏》、《拔萝卜》等。
这些童谣故事不仅内容生动有趣,而且还融入了一些教育元素,如爱护动物、勇敢面对困难、友谊等。
孩子们在欣赏这些故事的同时,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除了童谣故事,这本故事集还配有丰富的插画和音频,让孩子们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故事的情节和氛围。
同时,故事集还提供了一些针对性的语言训练,如语音、语调、语速等,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语言技巧。
总之,《幼儿园童谣故事》是一本非常适合幼儿阅读的故事集,它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其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以民间童谣为载体,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以民间童谣为载体,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摘要】在中国辽阔的疆土上,每一个地方的孩子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童谣,抒发他们的欲求,叙述他们的体验,倾吐他们的哀乐,道出他们的情感……。
它们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提炼,与文学、美术、音乐等息息相关,不仅在人的视觉上产生美感,而且给听觉也带来享受。
因此,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歌声融入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让幼儿产生浓厚兴趣,轻松愉快地学习。
在民间童谣的学习中,孩子们无拘无束地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表演,在宽松的氛围中,幼儿没有压力,他们是在唱唱跳跳、玩玩闹闹的游戏中学习歌谣的,既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和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下是我尝试将民间童谣学习与歌唱相结合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民间童谣载体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一、欣赏童谣,让幼儿感受童谣语言的趣味性学期初,因为我是新带班,师生间还不十分熟悉,大多数幼儿不愿意唱歌、表演。
在活动中,只听音乐起,不见嘴巴动。
怎么样才能让孩子愉快、轻松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呢?我觉得关键在于一个“爱”字。
作为教师应有丰富的感情,老师的感情对于幼儿有强大的感染力,因此老师绝对不能是一个冷漠的人,应要以“爱生乐教”为己任,让每个孩子能从教师身上和活动中感受一种力量和温情。
我带幼儿午间散步的时候,会轻轻哼唱《我爱我的幼儿园》或集体合唱优美的歌曲《秋游》等,边走边唱,让他们在歌声中畅游。
当他们不开心的时候,我就朗诵一些风趣、幽默的童谣或者唱一些滑稽的歌曲唱给他们听。
一学期下来,现在这些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在娱乐游戏、追逐寻乐时,往往口中吟吟唱诵,还以配合动作,如“白饭子,白珍珠,打扮小郎去读书。
正月去,二月归,挑担萝夹等嫂归,归来花缸无滴水。
鹅挑水,鸭洗菜,鸡公砻谷狗踏碓,狐狸烧火猫炒菜,猴哥偷食烫疤嘴。
”它从孩子们的心理、生活、游戏情趣、童话世界意向,以及儿童语言的感受出发,口传而成,比起大人唱的歌曲、朗诵的诗歌,要开放自由得多。
挖掘童谣魅力,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挖掘童谣魅力,促进幼儿语言发展作者:张赟来源:《知识文库》2015年第23期《指南》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民间童谣作为民间文学之一,它富有儿童生活气息,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所表现的内容大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形象,简短易读、易唱易记,深受幼儿的喜欢。
我们从激发幼儿学习童谣的兴趣入手,让幼儿进行诵读与仿编活动,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多渠道的童谣挖掘——激发表达兴趣民间童谣诙谐、幽默、带着浓郁的地方方言,它内容广泛、不加雕饰,历来受到人们尤其是孩子们的欢迎,它就像一把开启孩子说话的“金钥匙”,伴随着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挖掘民间童谣,让孩子们在童谣的海洋中快乐地学习、游戏、探索。
为此,我们以本土化的民间童谣为主进行挖掘,从童谣的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可接受性几方面去收集,通过发动教师、家长、亲朋好友等多种渠道进行搜集和挖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接受能力,选择他们所熟悉的、贴近生活的民间童谣作为学习内容,这样会更容易激发孩子们学习和表达的兴趣。
例如,在我们小时候常常会坐在奶奶的腿上边念童谣边玩“蹬蹬蹬,马来了”的游戏,于是我们把这一游戏挖掘并带到自己的课堂中来,孩子们通过图片、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式学习童谣,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加入了老师和孩子、孩子和孩子之间相互游戏,有节奏地朗诵童谣、孩子们之间默契地配合着一起玩起了游戏,真正体验到了童谣带来的欢乐,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童谣的兴趣。
又如我们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向家长收集童谣的时候发现,童谣《打大麦》非常有趣,童谣内容是:一箩麦,二箩麦,三箩四箩打大麦。
你打麦,我打麦,大家来打麦。
噼啪噼啪噼噼啪,从早到晚打大麦。
大麦打得多,送你一大萝,大麦打得少,够你吃个饱。
在学习童谣的时候我们通过孩子两两相互合作游戏,一起玩打大麦的游戏,充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同时我们还让孩子用方言进行朗诵,孩子们更是体验到了方言的有趣,对以后的童谣学习更好地激发了兴趣。
利用传统民间童谣促进幼儿口语发展的思考
中 ,孩子们 也领 略到了其中的趣味 ,越
唱越溜 ,连平常胆小 的孩子也开 口Ⅱ 昌
了 ,口齿不清的孩子在不断的吟唱 中渐 学 生一 样 正襟危 坐在 课 堂聆 听 教 师讲 渐 口齿也变得清晰了 。不 同的童谣在教 课 。既然孩子们的天性是无法改变 ,也 学 中有着不 同的功效 ,合理运用就能达 不应该被过分束缚 ,那作为教师就应 当 到预期 的效果 。
场所 。再如 ,我在教 《 张打铁 李打 铁 》 整地讲述 一句话 ,回答 问题 也总是用 几 童谣越读越溜 了。 个简 单的字词或 者断断续续 的只言片语 3 . 利用童谣的多种类型 。增强幼儿 的时候 ,我让孩 子们 玩拍手的游戏 ,按
来表 达 自己的想 法 。为 了能让 孩 子 完
语言表达 的完整性
照 “ 你拍一 、我拍一”的游戏节奏来念 童谣 ,当念到最后一句 “ 沙罐打得稀 巴 烂 ”的时候 ,通过玩石头剪刀布 的游戏 来决定胜负 ,胜者刮输掉一方 的鼻子一
下 。在玩游戏时 ,既能使幼儿了解一些
整连贯地吟唱童谣 ,我尝试过很多办
法 ,但都没有带节奏地吟唱有效果。平
童谣的种类有很多种 ,数数类 、问 答类 、绕 口令类 、连锁类等 。每一种童 谣都有它的优势 , 如数数 类 《 六字歌 》,
常的童谣教学都是一句一句地时 ,数字变成了
一个头 , 两 过去的劳动类型和方法 ,又能锻炼孩子 了新 的生命 ,孩子们在吟唱 中口齿变得 具体形象的牛的身体部位 “ 清楚流畅了 ,在节奏 的带动下 ,能够很 个角 ,三花脸 ,四只脚 ……”孩子们在 们 的反应能力和灵活 陛。在童谣和民 间 顺畅完整地唱下去 。如童谣 《 从 前有个 数数 的过程 中也认识了牛 的身体部位特 游戏相结合 的过程 中,我发现童谣和 民
谣啊谣-----利用民间童谣促进小班幼儿语言能力
谣啊谣-----利用民间童谣促进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发表时间:2019-06-05T15:21:58.583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6期作者:周炜芳[导读] 童谣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它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记述着民间流传的经典文化。
民间童谣作为文学作品的一个分类,它篇幅短小,琅琅上口,语言生动,结构简单,十分符合孩子们好动、好学、好模仿的心理特点。
它是幼儿最初的文化启蒙,传唱童谣,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知识,还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
我们幼儿园将民间童谣作为教育的重要形式,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那么如何以民间童谣为载体,提高小班幼儿语言绍兴市柯桥区稽东镇中心幼儿园正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而小班年龄段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幼儿的词汇量迅速增多,因此,我们要抓住关键期,对幼儿进行语言能力发展的教育。
一、选择朗朗上口、适宜小班幼儿学习的童谣,培养幼儿说童谣的兴趣。
民间童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数数歌、问答歌、游戏歌、绕口令等,但并不是所有童谣都适合小班幼儿,因为3-4岁的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语言又是在生活中随着词汇的不断丰富、积累、运用而产生的。
对于词汇记忆力的保持,小班幼儿相对于中大班幼儿稍微差一些,因此幼儿初期言语表达的方式--往往想到什么说什么,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言语过程夹杂着丰富的表情和手势。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选择篇幅短小、内容浅近、节奏明朗的童谣。
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选择了一些比较贴近生活、适合小班幼儿的民间童谣,如《小老鼠上灯台》《小白兔》《小蜜蜂》《青蛙歌》《两只羊》等,让小班幼儿吟诵,受到了他们的追捧。
由于这些童谣是小班幼儿喜欢的,能有效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能促使幼儿通过童谣主动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利用传统民间童谣促进幼儿口语发展的思考
利用传统民间童谣促进幼儿口语发展的思考摘要: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童谣利用口耳相传的方式记载着经典的传统民间文化。
民间童谣作为文学作品的一个分类,在促进幼儿口语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多种类型的童谣,可以提升幼儿语言表达的完整性;通过不同节奏的童谣,可以增强幼儿语言表达的连贯性;通过使用各种童谣教具,可以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水平。
使幼儿在此过程中更加充实,既可以得到快乐,又能够拥有知识。
关键词:童谣、幼儿口语、思考童谣是幼儿内心的一盏明灯,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启蒙,自产生起就一直伴随着一代又一代小朋友的快乐成长。
童谣对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起着不可限量的重要作用。
传统民间的童谣歌词比较容易理解,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即使幼儿识字不多,理解能力也比较有限,也能够轻松学会,是比较适合幼儿的一种学习内容。
在如此适合幼儿学习的童谣传唱中,孩子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形象、精简、明晰、具体的表达方式。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反复吟唱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各种知识,同时也在无形之中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
一、利用传统民间童谣促进幼儿口语发展的价值(一)通过多种类型的传统民间童谣,提升幼儿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童谣的种类有很多种,有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绕口令等。
如摇篮曲,也被称为催眠曲,属于“母歌”。
这是一种用于哄睡、识物、教话的精短童谣“睡呀睡,猫打柜,张三老婆掐谷穗,掐下谷穗喂鸭鸭,鸭鸭喂得肥肥的,拉到磨道剥皮皮,剥下皮皮幔鼓鼓,鼓鼓幔的响响的,我狗娃睡的囔囔的。
”又比如数数歌则是以各种适合于幼儿的审美和心理的语言形象、描述方式来巧妙地培养和锻炼幼儿数数表达能力的一种童谣,有的数数歌除了可以在生活中渗透一定的意义和思想教育之外,还可以被运用来对幼儿进行知识性的教育,培养幼儿对数字的敏感程度,数数歌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数字在形象与具体之间的转化上。
“一二三四五,蛤蟆吊金鼓,捉不到中指姆,倒打二十五。
基于民间童谣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活动
138教 苑基于民间童谣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活动廖 俐幼儿语言的发展对幼儿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存在课程化严重、教师语言素养不高等问题。
基于民间童谣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可以提升幼儿语感、提升幼儿语言倾听能力等,因此幼师应该有效把握以民间童谣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策略。
一、当前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交流情感、实现目的的重要手段,在人类社会交际交往与学习工作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语言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因此,在幼儿期学习与熟练掌握语言对幼儿的大脑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这一时期也是幼儿语言发展最迅速的阶段,抓住这一重要时期,有效开展幼儿园语言教育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根据前期调研和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发现,目前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幼儿教师重视课程教育,忽略幼儿语言实践活动。
在当前幼儿园课程教育活动改革的背景下,部分幼儿园为了突显课程活动组织的程序化,迎合上级部门和家长的错误需要,出现了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只重视做语言“活动”,忽略幼儿自身语言能力的实践与提升。
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约定俗成”,这就要求语言学习者学会模仿并反复练习才能具备熟练使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但是,在“做语言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所获得语言练习的机会不多,语言表达与交流的机会在幼师“紧锣密鼓”的活动步骤中被忽略了。
这样的做法违背了语言教育活动的本质,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必须加以重视和解决。
二是语言教育目的不明确,孤立地进行语言教育。
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在语言教育活动中不能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或较少使用当前教育研究的新成果、新方法,没有注重发掘生活题材进行语言活动创作,因而不能有效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139教 苑三是教师语言素养不足。
幼儿教师在组织与实施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自身所具备的语言文学素养不足,对中国民间传统语言文化资源与幼儿园课程融合研究挖掘不深,导致其组织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思路较窄、内涵不足等。
挖掘民间童谣价值,提升小班幼儿语言能力
挖掘民间童谣价值,提升小班幼儿语言能力作者:陈兰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6年第06期摘要: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语言方面的培养,帮助他们更好的发展语言、运用语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民间童谣作为文学作品的一个分类,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语言浅显、明快、通俗易懂、口语化,有节奏感,便于幼儿吟诵。
因此,我们将民间童谣作为教育的重要形式,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民间童谣;小班幼儿;语言能力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74-01《指南》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幼儿园时期是幼儿语言发展运用相当快的一个非常紧张和关键的时期。
孩子只有学会了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的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所传授的知识和经验。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关系以及认知水平有限,在语言表达上多数不完整,有的幼儿甚至只会使用一些简单的词或者词组与别人进行交流,在语言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匮乏。
有关研究业已经证明,儿童从出生起就获得了学习人类语言的条件,并且指出3—6岁幼儿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语言方面的培养,帮助他们更好的发展语言、运用语言是有可能也是有必要的。
那么如何以民间童谣为载体,提高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呢?1.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选择朗朗上口的童谣,让幼儿"想说"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
幼儿是通过语言来和周围的人进行交往的,因此幼儿的语言学习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童谣篇幅短小精悍、内容通俗易懂、节奏轻快明朗,深受小班幼儿的喜爱,孩子们接受能力强,对新知识、新的艺术形式情有独钟。
利用民间童谣发展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
利用民间童谣发展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童谣(tóngyáo)是有韵的诗歌形式的儿童故事。
儿童传唱的歌谣。
晋葛洪《抱朴子·勖学》:“夫童谣犹助圣人之耳目,岂况《坟》《索》之弦博哉?”大多童谣是依据古代仪式中的惯用语逐渐加工流传下来,或者是以较晚一些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加工而成。
2022年6月7日,童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童谣伴随着一代代人的快乐成长,童谣是儿童的心灵鸡汤,对发展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是为幼儿提供一定的语言发展的支持性环境。
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近年来进行了利用民间童谣发展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
一、借助民间童谣发展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价值探寻幼儿园大班是幼儿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特殊阶段,在幼儿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升入小学后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的“基石”。
假如在幼儿园期间,幼儿的语言能力低下,不善于与他人进行交流,进行沟通,极易养成孤僻的性格,导致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缺乏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自信。
幼儿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不仅关系到现阶段幼儿成长发展的状况,更会影响到幼儿日后的性格。
通过民间童谣发展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来实现幼小衔接,让幼儿形成自信、乐观、开朗、爱交流、爱分享的充满“正能量”的性格显然是极其重要的。
传统意义上的童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童谣通常没有极其明确的范畴与界限,凡是民谣中适合于儿童唱的,适合于儿童听的都可以归为童谣。
民间童谣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通常是诙谐的,通常是幽默的,其音节是和谐的,形式是简短的,读起来朗朗上口。
童谣的内容取材贴近自然,贴近生活,想象丰富,富有情趣。
童谣语言活泼,幼儿在民间童谣的合理利用中语言表达能力会得到不断的发展。
二、利用民间童谣发展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分析1.借助于民间童谣,为大班幼儿构建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平台,激发大班幼儿语言表达的興趣与热情。
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领域的有效运用
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领域的有效运用摘要: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民间童谣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以独特的题材、语言表达形式记录了丰富民间历史故事。
民间童谣是儿童文学的一个分支,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增长幼儿知识,启发幼儿智慧,激发幼儿想象力,培养幼儿的思想、品德陶冶情操。
本文分析了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对民间童谣的教育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民间童谣;幼儿园;语音领域民间童谣是劳动人民文化的结晶,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具有句式短下整齐的特点,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人们生活思想。
虽然在孩子幼儿时期还不能够充分理解民间童谣的含义,但是民间童谣蕴含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内容表达方式,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通过童谣的方式渗透给幼儿的民族精神为幼儿埋下爱国思想的种子,在幼儿未来的成长之路起到引导作用。
一、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音教育的意义在幼儿园里,通过专门的语言活动学习语言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必须抓好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教育,才能更好地丰富幼儿的语言经验,以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在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幼儿时期是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活动的开展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培养语言发音表达能力民间童谣源自于人们生活,他通过口头创造、流传、保存,童谣具有剪短、趣味、朗朗上口的特点。
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民间童谣的学习,可以增强说话的连贯性和表达能力。
1.激发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就是思维方面、心理方面、语言方面的训。
,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日常反复吟唱,民间童谣的丰富内涵和趣味性,能够加深幼儿对生活和事物的理解和认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1.帮助幼儿词语积累通过对民间童谣的学习我们会发现民间童谣含义丰富的词汇,可以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爱好,幼儿在学习和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语言能力,推动思维发展,还可以使幼儿掌握更多的词语。
以童谣进行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实践策略
以童谣进行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实践策略关键词:童谣;幼儿园;语言教育;指导策略一、将童谣融入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价值就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现状来看,童谣逐渐成为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主体内容,是幼儿园课堂教学与语言教育的桥梁,对于幼儿园教师开展语言教育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1.幼儿语言教学内容的新资源。
童谣是幼儿接触的主要文学作品,伴随着幼儿成长,因此可将童谣作为幼儿语言教学内容的新资源。
幼儿教师应抓住幼儿发展的黄金时期,结合童谣开展幼儿园语言教育。
童谣作为一种语言游戏,是启迪幼儿语言思维的优质资源与载体,可以让幼儿从中受到良好的语言教育。
比如,童谣《谁的什么比腿长》:“虾的胡子比腿长,鹅的脖子比腿长,大象的鼻子比腿长,老鼠的尾巴比腿长……”在朗诵童谣的过程中,幼儿会在大脑中不断思考各动物的外形特征,锻炼了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促进了幼儿对语言的学习与掌握。
又如,童谣《咏鹅》是一首古代诗歌,富有韵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其中“鹅,鹅,鹅”的重复展现了动物叫声的韵味美,“白”“绿”“红”“青”展现了“鹅”外形结构上的色彩线条之美,“歌”“浮”“拨”体现了鹅活动时大摇大摆的形态之美。
2.幼儿语言教学方法的新资源。
童谣作为幼儿语言教学的新资源,不仅表现在语言教学的内容上,还体现在语言教学的方法上。
将幼儿语言教学渗透在童谣中,童谣与语言教学方法相互融合,成了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学习语言的新路径。
幼儿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利用童谣创新幼儿语言教学方法,使童谣与语言学习无缝对接,形成新的幼儿语言教学方法,以童谣提升幼儿的语言发音技巧,使幼儿从童谣中体验语言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童谣《躲猫猫》时,从“躲猫猫,躲猫猫,你藏好,我来找,马上就要找到了,找到我们一起玩”中不难看出,当中发音最多的元音音素为“ao”,比較押韵。
这不仅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幼儿的学习语言的兴趣,还让幼儿在灵活学习发音技巧的同时,通过童谣的趣味性熟练地掌握了语言语音音素。
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方法
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方法民间童谣是一种具有鲜明民间特色的口头创作形式,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代代相传,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民间童谣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和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以下是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方法:1.提醒与引导:通过民间童谣来提醒幼儿做某件事情或者完成某项任务。
比如“拔萝卜”这首童谣可以用来提醒幼儿拔萝卜,“撒豆子”这首童谣可以用来引导幼儿撒豆子。
2.启发与猜想:通过民间童谣来启发幼儿思考和猜想。
比如“两只老虎”这首童谣可以用来引导幼儿想象两只老虎在干什么,“小兔子乖乖”这首童谣可以用来让幼儿猜想小兔子乖乖可能要去哪里。
3.模仿与表演:通过民间童谣来让幼儿模仿和表演。
比如“小毛驴”这首童谣可以用来让幼儿模仿毛驴的走路姿势和声音,“鸟儿”这首童谣可以用来让幼儿模仿鸟儿的飞翔动作和叫声。
4.情感表达与认知培养:通过民间童谣来让幼儿表达情感和培养认知能力。
比如“两只老虎”这首童谣可以用来让幼儿表达对老虎的喜爱,“拔萝卜”这首童谣可以用来让幼儿认识到萝卜的形态特点。
5.声音感知与音乐教育:通过民间童谣来让幼儿感知声音和进行音乐教育。
比如“小白兔”这首童谣可以用来让幼儿感知到不同颜色兔子的叫声,通过“丢手绢”这首童谣可以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音乐节奏。
6.扩大幼儿词汇量:通过民间童谣来扩大幼儿的词汇量。
比如“小螺号”这首童谣可以让幼儿认识到螺号这个词,“小雨滴”这首童谣可以让幼儿认识到雨滴这个词。
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提醒与引导、启发与猜想、模仿与表演、情感表达与认知培养、声音感知与音乐教育、扩大幼儿词汇量等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促进语言能力的提升。
挖掘民间童谣价值,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挖掘民间童谣价值,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布时间:2021-07-15T11:30:28.56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9期作者:魏丽[导读] 民间童谣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魏丽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实验幼儿园 514400摘要:民间童谣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推动幼儿园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充分利用民间童谣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简单分析了民间童谣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运用民间童谣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民间童谣;幼儿教育;语言表达一、民间童谣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作用(一)有利于提高语言教学趣味性兴趣是幼儿学习语言知识的重要驱动力量,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运用民间童谣,这是增强语言教学趣味性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引导幼儿主动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必然要求。
相较于传统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民间童谣本身更具趣味性,无论是内容丰富的语言还是充满韵味的音调,这些都可以成为吸引幼儿学习兴趣的重要资源,幼儿能够由被动接受语言知识向主动探索语言知识进行转变。
在浓厚的兴趣支持下幼儿,能够大胆的进行语言表达方面的训练,并且主动表达内心情感。
(二)有利于丰富幼儿语言知识积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依赖于丰富的教育素材,传统的语言教育活动,主要强调对教材内容的讲解,许多教师只是按部就班的完成教育任务,很少对教育素材进行合理的拓展,这就导致幼儿能够接触到的语言知识相对有限。
实际上幼儿阶段孩子正处于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借助丰富的教育素材,才能够强化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在运用民间童谣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的学习体验更加丰富,民间童谣本身蕴含着大量的语言知识,能够在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方面起到作用。
在多样化的教育素材感染下,幼儿能够将已有的语言知识与民间童谣相融合,逐渐构建完善的语言知识体系,并且强化表达能力。
(三)有利于强化幼儿知识应用能力幼儿阶段的语言教育工作应当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融合,在运用民间童谣开展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将现实生活的各种元素与幼儿教育活动紧密融合,让幼儿能够在学习民间童谣的同时学会运用知识。
利用童谣教学,促进幼儿发展
利用童谣教学,促进幼儿发展发表时间:2020-07-22T02:41:09.809Z 来源:《素质教育》2020年9月总第354期作者:刘青梅[导读] 对于刚进入幼儿园的农村孩子来说,在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山东省阳信县水落坡镇中心幼儿园251800《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童谣作为民间文学的一个分类,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富有独特性的领域。
童谣具有娱乐性强,不受时间、空间、地点、材料的限制,易于继承和发展。
它对幼儿能起到增长知识、启发智慧、激发想象、培养品德、陶冶情趣的作用,把童谣融合到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
一、利用童谣,促进幼儿良好习惯养成对于刚进入幼儿园的农村孩子来说,在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在帮助孩子形成一日良好生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可利用童谣来与孩子亲密接触,使孩子在自然的氛围中接受教师的教育,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1.创设环境,利用童谣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进入幼儿园是孩子离开父母踏入社会的第一步,也被称为孩子的第二次“断奶”期。
园内的环境创设,关系到孩子是否能顺利“断奶”。
在教育实践中,我园利用童谣,帮助幼儿适应环境,从而顺利地把孩子融入到了幼儿园的集体中。
如利用网络和社会资源收集朗朗上口的童谣,如《洗手歌》《喝水歌》《乖宝宝歌》等张贴在活动室内外,在区域里用一句句童谣配上图画来说明规则,盥洗室内张贴幼儿洗手的标准方法和步骤等等。
另外,我们在环境创设中和幼儿园的微信公众号上都有童谣的身影。
这样能让家长随时可以和孩子一起念童谣,学习童谣中的好习惯,明确良好习惯的要求。
2.用童谣串起一日活动,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常规。
常规是幼儿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它对于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及幼儿发展本身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我们用孩子熟悉的童谣将一日活动串起来,使孩子在歌谣中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撷本土童谣精华促幼儿语言发展
作者:姜雪梅
来源:《家教世界·现代幼教》2015年第12期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亦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青阳县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地域范围较广,各乡镇的风俗不尽相同。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乡镇都有属于自己的本土文化。
本土童谣是民间艺术的一种,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活力,它产于自然,来自于大众,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简练、节奏感强。
因此,有意识地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巧妙地将独具传统文化内涵的童谣运用到教育中,对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提高是非常有意义的。
根据我县丰富的本土资源和文化特色,结合本园及幼儿的具体情况,笔者在利用本土童谣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精心遴选本土童谣,激发幼儿语言表达兴趣
青阳历史悠久,自西汉年间设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
富于创造力的乡亲父老,集众人之力,创造出丰富的流传于乡土之间的儿歌童谣。
这些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童谣,每一首都别有一番韵味。
当然,童谣毕竟来自于民间,随着时代的变迁,其间也有一些不适宜幼儿传诵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们必须有效选择,学会去芜存菁。
教师应在不可胜数的本土童谣中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兴趣爱好需要遴选出积极向上、简单易懂、贴近幼儿生活的童谣,寓趣味性、知识性、审美性为一体,让幼儿体验到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根据五大领域的教学内容,我园教师在本园课题“本土游戏在园本课程开发中的利用”的研究中,收集了不少童谣,这些童谣积淀着千百年来农家文化的底韵。
例如:《磨磨做粑》中的童谣:磨大磨,做粑粑。
小粑自己吃,大粑送人家。
送到哪一家,送到外婆家。
外婆不在家,外婆在菜园里摘南瓜。
南瓜没结蒂,外婆唱大戏。
大戏没搭台,外婆跑掉了鞋。
哈哈哈!这是青阳西乡农村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一首歌谣,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它不仅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而且押韵、朗朗上口。
歌谣中讲述了我们本土传承的一些农村特色活动,例如“磨磨”、“做粑”、“菜园里摘菜”、“唱戏”等等。
基于这一特点,教师把它挖掘出来再以游戏的形式融入教学中,和孩子交流讨论童谣中都说了些什么,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到我们本土传承的文化与活动,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语言能力以及幼儿之间的协调合作能力。
我园收集整理的本土游戏《好大月亮好卖狗》,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利用本土游戏的趣味,融入现代生活中孩子熟悉的元素,更贴近孩子生活,更受孩子的喜欢。
这首童谣是:
好大月亮好卖狗,捡个铜钱打烧酒,走一步,喝一口,问声狗老爹:“可要小花狗?”在明快的节奏声中开展师幼互动式的本土游戏,是那么的温馨有趣。
每位“小花狗”在向“狗老爹”推荐自己时,迫切地想表达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该游戏活动既体现了游戏娱乐的乐趣,又赋予语言的音律美,充分激发了孩子用语言表达的欲望。
二、合理使用本土童谣,拓宽幼儿语言学习领域
设计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途径要全面,需拓展幼儿学习语言的渠道,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多方位学习。
青阳方言属于吴语片区,现在接近江淮官话,多数童谣是用本土方言演绎的,具有地方特色。
方言童谣是一个地区文化资源的精髓之一,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
《点点罗罗》是青阳乔木等地区广为流传的本土游戏,童谣内容是:点点罗罗,老鼠做窝(kuō),花猫来捉(拖tuō)。
该童谣节奏分明、韵味十足,极具青阳特色。
游戏配合着童谣,童谣又丰富了游戏,使游戏更轻松、更富有情趣。
小朋友们一学就会,十分喜欢。
幼儿既学会用方言念儿歌,又用相应的动作表演,更能够深入到乡土文化的内核,并乐在其中。
《老鼠趴壁》的游戏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集生活性、趣味性、随机性、简便性为一体,它不仅贴近幼儿生活,而且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符合幼儿好动、好学、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
童谣内容是:叮叮当当,老鼠商商;三间(干ɡan)瓦屋,四栋(干ɡan)楼房;楼房漆黑,老鼠趴壁。
该童谣趣味性强,朗朗上口,易学、易会、易传。
“小老鼠”和“捉鼠人”游戏角色鲜明生动、特点突出,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非常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方言版的童谣说辞集游戏与方言一体,风趣幽默。
方言不仅作为地域文化的外在象征,同时也是一个地区的文化根基之所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地域的不同及方言的多样性也表明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多元性。
幼儿可以从方言中汲取特色的文化养料,借此来提升其对故乡及家人浓郁的爱国爱家的情感。
幼儿园教学中将方言童谣融入课程,需摆正本土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
但在本土童谣的学习中适当使用本土方言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努力创新本土童谣,体验幼儿语言创编乐趣
当代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本土童谣作为一个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良好资源。
通过一年多的不断探索,本土童谣已初步在我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随着我们研究的不断深入,幼儿对童谣的学习已不是停留在简单记忆层面,教师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大胆改编创新本土童谣,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更注重让幼儿体验语言创编的乐趣。
对于大家耳熟能详的《石头、剪刀、布》游戏,教师在开展游戏活动中,依幼儿的兴趣不断赋予新的主题。
我园师幼为此游戏附上了童趣味儿十足的童谣:石头剪刀布,一块石头一把剪刀,我是小白兔;石头剪刀布,一把剪刀两把剪刀,你好!小白兔;石头剪刀布,一块石头两块石头,碰碰小白兔;石头剪刀布,一块石头一块布,包住小白兔;石头剪刀布,一块布,两块布,我是鱼儿不是兔。
幼儿时期是创造力发展最自由、最迅速的时期,教师在该游戏基本玩法基础上鼓励幼儿编出与别人不同的童谣,本土与现代的创新结合,为游戏注入了新的元素,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培养了幼儿自主创新能力,十分有趣。
四、家园互动,共架幼儿语言发展平台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世界儿童教育联合会主席、英国教育家柯蒂斯说:“家长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顾客和消费者了,他们已经成为幼儿的合作伙伴。
”人类发展生态学家布朗芬布伦纳也认为幼儿园和家庭都是影响幼儿成长的微观系统中的一环。
可见,家园互动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本土童谣,也是伴随家长成长的伙伴,家长对长辈口传心授的童谣仍然记忆犹新。
例如我园收集整理改编的《田地油菜花》本土童谣:田地油菜花,油菜花的姐姐爱种花。
她种的花像喇叭,叮叮当当回到了家;《挤油渣》本土童谣:挤呀挤呀挤油渣,挤出油儿炒菜啦!蔬菜甜蔬菜香,多吃蔬菜更健康。
这些童谣成功架起家长和幼儿沟通的桥梁,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让他们乐此不疲地谈论交流。
实践证明,幼儿园赢得家长的信任并积极与家长合作,能为幼儿提供更好、更多的自主练习机会,从而为幼儿语言发展搭建更宽广的平台。
本土童谣在千百年的历史传承发展中,以生活化的内容、口语化的语言形式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
笔者认为无论是从尊重历史的角度,还是从尊重地域文化的角度,本土童谣都应该得到更多人的广泛关注。
另外,另外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的本土童谣,富有童趣,动作性、游戏性很强,深受幼儿喜欢。
因此,撷取本土童谣中的精华,对幼儿的语言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