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城市应急指挥及社会综合服务系统规划初探
2023-应急指挥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方案V2-1
应急指挥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方案V2应急指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建设一套完整的应急指挥综合管理平台,对于提高指挥效率,有效推动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应急指挥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方案V2”进行阐述,分步骤详细说明其主要内容。
一、需求分析在开始建设应急指挥综合管理平台之前,需要充分了解现有的应急管理需求。
首先,需要考虑该系统将面临的应急管理场景,比如地震、火灾、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其次,需要考虑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情况,比如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之间的协作模式,以及信息共享的方式等等。
二、技术架构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需要进行应急指挥综合管理平台的技术架构设计。
该系统应采用分布式架构,同时需要具备高性能、高可用性和高安全性。
通过科技手段实现站点间的互联互通,打造全员参与的应急管理大数据平台。
三、系统开发在技术架构设计的基础上,需要进行系统的开发。
该系统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开发,通过移动应用、互联网等多种媒介,让系统能够满足日常办公、应急处置等多种需求。
同时,该系统要求具备人性化的界面设计、优秀的可扩展性,以及严格的权限管理等多项功能。
四、系统测试在系统开发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测试。
测试内容包括稳定性测试、安全性测试、兼容性测试等多种类型,以及模拟应急事件在系统中的应用测试和调整。
通过严谨的测试,确保系统满足实际需求,同时能够快速应对各种应急事件。
五、系统上线在系统测试通过后,需要进行系统上线。
此时,需要通过各项技术保障措施,保障系统在日常使用中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要求实时监控系统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同时,要求完善的数据备份、升级验证和灾备措施,确保数据安全以及系统的持久性。
总之,应急指挥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方案V2需要运用先进的科技技术,建立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
通过科学安排,分步骤的设计与策划,确保建设规范和逻辑严密,使其更好地为日常工作和各种应急事件的处理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撑,进一步推动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
一个中心、两级平台、六个统一——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
1 一 个 中 心 、两 个 平 台
市 级 政 府 应 急 联 动 指 挥 中心 系 统 是 一 个 以 日 常 事 件 接 处 警 和 突 发 公 共 事 件 应 急 响 应
应 急 联 动 指 挥 中 心 ;两 级 平 台 分 别 为 市 级 政 府 应 急 决 策 指 挥 平 台 、 市 级 政 府 应 急 联 动 工 作 平 台 ;六 个 统 一 是 指 以 联 动 工 作 平 台 为 基
位 及 部 门 的公 开 数 据 ,构 建 一 个 可 被 授 权 用 户
联 动 平 台也 是 全 市 应 急信 息 的汇 聚 点 和全 市
应 急 信 息 的 管 理 中心 。 市 级 政 府 应 急 指 挥 平 台 ( 府 应 急 决 策 政 指 挥 平 台 )负 责 城 市 重 大 、 特 重 大 突 发 事 件 的 应 急 决策 指 挥 及 市应 急 委 日常 的应 急 管理 工 作 如 信 息 汇 总 、评 估 分 析 、 应 急 保 障 等 。
事 件 综 合 接 警 处 置 , 同 时 按 照 市 应 急 委 的 要 求 定 时 向 市 政 府 应 急 指 挥 平 台 报 送 警 情 及 处 警 情 况 汇 总 信 息 。 当 发 生 需 要 多 部 门 联 合 处 置 的 事 件 时 ,市 级应 急 联 动 平 台 负 责进 行 统
l J一 们 提 出 了 一 个 中心 、两 级 平 台 、六 个 统 一 的规 划 思 路 ,力 求制 定 出 一 个 既 符 合 国 家 政 策 导 向 ,又 适 合 本 地 区 实 际 需 求 的城 市 应 急 联 动 系 统 建 设 规 划 ,遵 循 统 一 的规 划 和 统 一
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综合解决方案
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综合解决方案建设背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关键时期。
这是一个黄金发展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领域暴露的问题日益突出。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切实加强突发事件的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提高行政能力的迫切要求。
2005年1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上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会议指出,建立健全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的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特别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
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
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总体预案将其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总体预案的发布,标志着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联动工作进入了规范发展、高速发展的新阶段,此为“天时”。
目前全国省、市、自治区政府以及各垂直职能部门都已将应急联动和指挥系统的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南宁、北京等城市的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已经建成并日渐完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四川、海南等省份的省级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已经规划启动,明确写进了省级“十一五”发展的规划中,此为“地利”。
随着近年来突发多起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严重危害了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广大民众对于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和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危机应对和危机处理能力已经成为了广大民众对于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评判标准,建立紧急指挥办公室,体制上拉通各职能部门,建立应急指挥中心,技术上整合孤立资源,达到“及时了解,快速反应,准确决策,统一调度,妥善处置,全程监控”的目的,此为“人和”。
应急指挥体系
处置措施
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置措施 ,控制事态的发 Nhomakorabea,减少 损失和危害。
事后恢复与重建
清理现场
在事件得到控制后,需要对现场 进行清理,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 活秩序。
损失评估
对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为 后续的恢复和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
恢复与重建
根据损失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 恢复和重建措施,包括修复设施 、重建家园等。同时也要加强宣 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 自救能力。
详细描述
地震发生后,该市应急指挥体系迅速启 动,调动各方资源进行抢险救援。
案例二:某省洪涝灾害的应急指挥
详细描述
总结词:提前预警、科学调 度、多方联动
02
01
03
该省在汛期前就制定了应急 预案,通过气象监测提前预
警洪涝灾害。
应急指挥中心根据灾情实时 调度水利、公安、消防等部
门进行抢险救援。
04
05
人工智能(AI)在应急指挥中的应用
总结词
人工智能(AI)在应急指挥中的应用正在逐渐拓展,通过智能算法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决策 质量。
详细描述
AI技术可以通过智能算法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AI还可以通 过智能感知和识别技术,实时监测灾害现场情况,为指挥人员提供实时、准确的现场信息。此外,AI还可以协助 进行救援行动的规划和调度,提高救援效率。
无线通信技术在应急指挥中的应用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无线通信技术在应急指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 保障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在灾害发生时,通信设施往往会受到破坏,此时无线通信 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快速建立 临时通信网络,保障指挥人员和救援力量之间的信息传递 。同时,无线通信技术还可以实时传输灾害现场的视频、 图片等信息,帮助指挥人员更加全面地了解灾情。此外, 无线通信技术还可以用于远程控制和调度,提高救援效率 。
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包括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和发布等方面的管理,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信息管理体系
02
01
03
04
05
1
2
3
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能够提高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减少突发事件对城市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提高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能够加强城市的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确保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上海
上海在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注重科技引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应急响应速度和决策效率。
深圳
深圳在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注重基层建设,强化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的应急自救能力,构建全民参与的应急管理体系。
05
当前城市应急管理体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城市面临洪涝、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加大。
应急管理的重要性
城市发展带来的挑战
02
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概述
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是指为应对城市突发事件而建立的一套组织、制度、资源、信息、训练和科研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旨在提高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减少突发事件对城市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特点、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制定符合城市实际情况的应急管理方案和措施。
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1
引言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概述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要素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案例当前城市应急管理体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结论
contents
目录
01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威胁增加。
城市应急指挥平台系统简要说明
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平台简要说明一、城市应急指挥平台概述城市应急指挥系统解决方案是一个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以资源数据库、方法库和知识库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系统、信息表示系统为手段,实现对突发事件数据的收集、分析、对应急指挥的辅助决策、对应急资源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控制等指挥功能。
该系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为指挥首长和参与指挥的业务人员和专家,提供各种通讯和信息服务,提供决策依据和分析手段以及指挥命令实施部署和监督方法,能及时、有效地调集各种资源,实施灾情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减轻突发事件对居民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用最有效的控制手段和小的资源投入,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将实现政府协调指挥各相关部门,处理城市突发事件和向公众提供社会紧急救助服务的联合行动系统,为城市构建一张全面的应急预警和处理“安全网”,完善政府对公共突发事件(如流行病、恶性案件、灾害事故)应急反应机制。
我们设计的主导思想是高效利用有限资源,有计划地进行规划、预防、救援和应急救援演练,建立城市联动指挥机制,提高政府对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和抗风险的能力,为市民提供更加快捷的紧急救助服务。
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围绕用户需求,建设“一个中心、两个保障、四个平台、多个系统联动”,即以应急救援指挥平台为中心,提供信息安全保障和体制管理保障,搭建实时通信平台、地理信息平台、综合调度平台和协作共享及预案决策支持基础平台,总体融合各个子系统实现系统联动。
二、方案实现目标1.数据采集、资源共享对于公共设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以及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和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要建立健全的数据检测体系。
例如:在熟食中使用检测装置,长期采集水质污染状况数据;从各个医院和各级医疗机构采集突发的传染病疫情数据等。
对现有城市建委指挥中心、城市安全生产监督局中心、城市质量监督局指挥中心、交警指挥中心、110指挥中心、120指挥中心、119指挥中心系统平台里面对应急相关的资源信息全部共享到市级应急平台中。
智慧城市 城市应急指挥管理系统平台系统设计方案
城市应急指挥管理系统平台系统设计方案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 (5)第二章应急联动指挥 (7)2.1.建设内容 (7)2.2.业务逻辑 (8)2.3.业务流程 (9)2.4.事件管理 (9)第三章预案管理 (10)3.1.建设内容 (10)3.2.管理功能 (10)3.2.1.预案导入 (10)3.2.2.预案维护 (11)3.2.3.预案查询 (11)第四章专家管理 (12)4.1.建设内容 (12)4.2.管理功能 (12)4.2.1.专家录入 (12)4.2.2.专家维护 (12)4.2.3.专家检索 (13)第五章资源管理 (14)5.1.建设内容 (14)5.2.管理功能 (14)5.2.1.应急组织管理 (14)5.2.2.应急队伍管理 (15)5.2.3.应急物资管理 (15)5.2.4.应急设备管理 (15)5.2.5.资源查询统计 (16)5.2.6.应急保障计划 (16)第六章综合业务管理 (18)6.1.信息发布 (18)6.2.应急值守 (18)6.2.1.日常值守 (18)6.2.2.信息接报 (19)6.3.辅助决策 (20)6.3.1.事发现场展示 (20)6.3.2.基础地图展示 (20)6.3.3.遥感卫星影像展示 (21)6.3.4.监测图像展示 (21)6.3.5.应急资源分布展示 (21)6.3.6.事件信息展示 (21)6.3.7.受灾地区受损程度展示 (22)6.3.9.危险源空间信息展示 (22)6.4.现场周边分析 (23)6.5. ............................................................................................................................................ 综合査询 (23)6.5.1.应急组织机构查询 (23)6.5.2.应急专家查询 (23)6.5.3.应急物资查询 (24)6.5.4.应急车辆查询 (24)6.5.5.历史事件查询 (24)6.5.6.应急知识查询 (25)6.5.7.法律法规查询 (25)第七章指挥调度 (26)7.1.通信服务调度 (26)7.2.可视化调度 (26)7.2.1.事故定位 (27)7.2.2.事故周边环境展示和分析 (27)7.2.3.应急物资的可视化展示、分析和调度 (27)7.2.4.应急力量的可视化展示、分析和调度 (27)7.2.5.应急装备的可视化展示、分析和调度 (27)7.2.6.应急车辆的可视化展示、分析和调度 (28)7.2.7.应急预案的可视化展示、分析和调度 (28)7.2.8.视频资源的可视化调用和控制 (28)7.3.任务下达反馈 (28)7.3.1.应急事件信息的接收 (28)73.2................................................................................................................................. 应急情况任务指令发送 (29)7.3.3................................................................................................................................ 指令通报 (29)7.4.处置方案 (29)7.5.应急标绘 (30)7.5.1.静态符号标绘 (31)7.5.2.动态标绘 (31)7.5.3.情况图标绘 (32)7.5.4.指挥图标绘 (33)7.5.5.战况图标绘 (33)7.5.6.工作图标绘 (33)第八章应急联动指挥门户 (34)8.1.内部门户 (34)8.1.1.门户功能 (34)8.1.2.应用集成 (35)8.1.4.内容管理 (37)8.1.5.搜索引擎 (38)8.2.指挥中心外部门户 (39)8.2.1.整体框架 (39)8.2.2.系统功能 (40)8.2.3.内容多级管理 (40)8.2.4.内容采集 (41)8.2.5.权限管理 (43)8.2.6.工作流管理 (44)8.2.7.内容报送 (44)8.2.8.内容检索 (44)8.2.9.网络新闻发布会 (45)8.2.10.网络嘉宾访谈 (45)8.2.11.民众互动 (45)8.2.12.舆情监控 (45)8.2.13.操作功能 (46)第九章应急业务整合平台 (48)9.1.技术架构 (48)9.2.工作流管理 (49)图工作流应用 (50)9.2.1.工作流引擎 (50)9.2.2.工作流定义 (51)9.2.3.工作流管理 (51)9.2.4.工作流执行 (51)9.3.数据集成 (52)9.3.1.集成建设 (52)9.3.2.数据构成 (53)9.3.3.数据存储 (54)9.4.平台功能 (55)9.4.1.信息收集系统 (55)9.4.2.信息处理系统 (55)9.4.3.信息发布系统 (55)9.4.4.信息反馈系统 (56)9.4.5.信息自诊系统 (56)9.4.6.界面集成 (57)9.5.业务集成 (58)业务数据集成方案图 (58)9.5.1.集成目标 (60)9.5.2.业务授权 (61)9.5.3.独立应用 (62)统一用户管理的整体架构 (65)9.5.5.统一认证 (67)9.5.6.统一授权 (73)第十章其它需求 (79)10.1.用户接口 (79)10.2.软件接口 (79)第一章项目概述建立分级的应急联动指挥系统。
中小型城市应急指挥及社会综合服务系统规划初探
“” 3 指市决策指挥中心 、 各区县指挥 中心 、 专项指挥部
及相关委办局与社会综合服务部门 :
◎市决策指挥 中心 , 设在市政府办公室 , 是市突发公共
事件应急委员会的常设机构 , 完成应急值守 、 信息汇集 、 综
合协调 、 助决策等功能 , 辅 并与省应急决策 中心 、 各联动单
位、 各区县指挥 中心 、 各专项指挥部 、 重点单位总调 中心进 行上下沟通 、 左右协调 ,为市领导处置重大事件 、 灾害事故
行监控 , 对危化品运输进行 动态监控 ,管理维护 安全生产相
关的地理信 息和专业数据库 。具有重 大危险源分布管理 、 基 础信息查询 、评价与分级 、后果 分析与评估 、安全规划 、 监 督管理 、统计分析等功能 。 :由于我们所规划的两个城市 注 都是 工业城市 ,所 以公共安全监控 中心成为重要的组 成部 门,同时也体现 了 “ 以防 为主 ”的原则 。 ( 业务流程 二) 由于突 发公共事件应急 业务流程在 各地预案描述很 清
在地震局 ) 、重点驻区企业总调度中心 。通常不新设专门机 构 ,而是强化原有协调机构 ,加强其职 能与信 息平台功能建 设 以形成专项指挥部 。
… 指先期指挥 中心 、 民服务中心 、 3’ 便 公共安全监控 中
心 :
◎先期指挥中心 ,通 常拓 展 目前的 1 0指挥中心功能 , 1
负有政 务门户网站信 息的审核职 责 。 ◎各区县指挥 中心 , 设在区县政府办公室 , 完成辖区内
l
维普资讯
交 流 ※应急建设※ A pi t n io u s p lai sDa g e c o l
心 、便 民服 务中心进行信 息共享 。 市决策指挥 中心通常 只有 一人值班 , 当遇到重 大的紧
城市综合应急指挥管理平台
五清
最终形成5641应急指挥体系
六联
四统
一图
人员队伍清 物资储备清 风险隐患清 处置预案清 任务责任清
预案关联 队伍关联 专家关联 风险关联 报表关联 视频关联
统一城市应急展现平台 统一事件协调指挥平台 统一应急指挥决策平台 统一应急资源服务平台
预警、指挥、调 度、决策一张图
208
二中心-应急综合指挥中心
规划面积200平方米 集日常值守、应急预警、会议会商、应急指挥、联动处置为一体
环境 装修 工程
综合 展示 系统
大屏幕 系统
应急综合指挥中心
UPS 电源
系统
音视频
接入系 统
电子 会议 系统
室外 广播 系统
室内 扩声 系统
中央 控制 系统
综合 布线 系统
综合业务平台
应急 值守
城
政
旅
环
工
民
交
市
经
安
教
科
安
管
务
游
保
商
政
通
政
济
监
育
技
……
一体系、二中心、八平台、一门户应急指挥体系架构
应急大数据 中心
达州市应急管理体系及规划
综合业务平台
视频及通信 融合平台
应急联动调度 平台
应
移动应急平台
应急保障及资 源管理平台
监测预警及信 息发布平台
急 门
户
专题合指挥中心
……
统筹应急力量、应急预案
全市应急事务一张图
依托应急平台和应急数据中心 整合应急资源、应急要素
平台功能定位
指挥中心
智慧应急管理中心 集领导服务、应急监测、应急指挥、应急处置、辅助决策为一体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初探
CHIN A E M E R GENCY R E SC UE中国一、引言2007年8月30日国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并于当年11月1日起施行。
细心的人们会发现,除了很多亮点和新内容之外,里面用很短但以专门一条(第十九条)的篇幅规定了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所的要求。
实际上,在以往的法律法规中一直涉及应急避难场所内容,只是它的内涵不断变化,初期的应急避难场所是临时性和被动应对性的,并未象现在一样与城乡规划统筹结合。
1995年国务院发布《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规定“民政部门应当迅速设置避难场所和救灾物资供应点,提供救济物品等,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
1998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也规定“地震灾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民政和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迅速设置避难场所和救灾物资供应点,提供救济物品,妥善安置灾民生活,做好灾民的转移安置工作”。
据统计,目前仅在北京城八区已经建成或改造成的应急避难所已有28处,与周围社区步行距离为5-15分钟(服务半径500米),可容纳近200万人,而可作为临时避难所的小面积空地有数千处之多,可改建为长期应急避难场所的开阔地带面积有5300多公顷。
有关报道说,北京市政府将于2010年前建成100多处较大规模应急避难场所。
二、应急避难场所的由来为什么应急避难场所如此受关注,要从它的由来说起。
应急避难场所是为了人们能在灾害发生后一段时期内,躲避由灾害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并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事先划分的具有食品、住宿、医疗等功能设施的场地。
由于地震等灾害经常会造成大量房屋倒塌和生命线系统的损坏,导致人员无法居住和供电、供水、供气中断,灾区的生活环境极其恶劣和混乱,不能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为了能给人们在灾后提供一个相对安全并且有保障的地点作为临时住所,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各国都开展了很多工作,应急避难场所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
2023-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方案V1-1
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方案V1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紧急情况,如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这些情况需要我们有一个快速而且高效的应对方法。
为此,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方案V1应运而生,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需求背景作为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危机。
为了应对紧急情况,提高城市社会安全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我们需要建设应急指挥系统,为各种紧急情况的发生提供科学、精准的应对和处置建议。
二、建设目标1.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建设一个高效、快速响应的应急指挥系统,通过信息共享和协同配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2.建立健全的应急指挥机构建设应急指挥系统,有利于建立健全的应急指挥机构,完善指挥系统体系、规范指挥管理流程,强化应急指挥机构的管理和职责分工。
3.提高安全应急工作效能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安全应急工作效能,规范应急响应程序,明确指挥级别和处置标准,提高安全事故响应效能和准确度。
三、建设内容1.应急指挥中心建立应急指挥中心,由省、市、县三级指挥系统组成,完成各级响应预案,通过指挥中心指挥联动,实现各级协同,确定最佳处置方案。
2.应急统计预警系统建立应急统计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城市内地质、气象、水文、环境等重要参数,实现灾害、事故早期预警、动态监测。
3.应急资源管理系统建立应急资源管理系统,对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储备和调配,并对重点区域进行重点布控,实现运输、救援等工作的快速响应。
四、优势分析1.科学指挥应急指挥系统构建了科学的指挥体系和工作流程,有利于统筹协调、综合指挥和科学决策,提高应急响应效率和准确度。
2.精准处置应急指挥系统建立多重预警机制,快速判断应急事件性质和应急程度,将概念性的响应预案转化为可操作的应急方案,准确把握应急事件的发展趋势,及时实施精准处置。
3.信息共享应急指挥体系实现信息快速共享和互联互通,形成紧急响应网络,提高应对灾难的迅速性和准确度。
应急指挥平台规划方案-更新版
应急指挥平台规划方案背景传统的应急指挥模式主要依赖人工协调和处理,效率低下、误差率高。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应急指挥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指挥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
该平台主要利用网络、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实现指挥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提高指挥效率和反应速度,优化指挥决策和实施。
目标本文介绍一种面向应急事件的指挥平台的规划方案,包括系统架构、应用场景、技术要求和实施计划。
该方案旨在提高应急指挥的精准度、及时性和科学性,最大程度保障应急事件的安全和快速处置。
系统架构应急指挥平台的系统架构主要由前端、后端和数据仓库三部分组成。
前端前端主要负责数据展示、操作交互、用户认证等功能。
基于现代Web应用技术的前端框架,使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应急指挥平台。
前端框架采用Vue.js,使用JavaScript语言编写,与后端通过API进行交互。
后端后端主要负责数据处理、算法执行、业务逻辑,同时提供API接口供前端调用。
后端采用Python语言开发,主要使用Django、Flask等Web框架,实现业务逻辑和API接口的开发和维护。
后端还可以配置数据库(MySQL、PostgreSQL等)进行数据存储和查询,同时可以集成分布式存储(HDFS、MongoDB等)实现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存储。
数据仓库数据仓库是整个系统的数据基础,包括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和实验数据等。
数据可以来源于现有的感知层设备,也可以通过网络和传感器进行采集。
数据仓库应该具有分布式存储、容错性和安全性等特点,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灵活配置。
应用场景应急指挥平台适用于各种应急事件场景,如突发灾害(地震、洪涝、气象、火灾等)、公共安全(火车事故、空难、恐怖袭击等)、社会突发事件(抢劫、绑架等)等。
应急指挥平台可以对接各种感知设备,包括安防摄像头、传感器、卫星图像等,实现灵敏的事件感知和数据采集。
基于数据采集和处理,应急指挥平台能够实现几个典型场景:事件感知和预警通过对感知层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应急指挥平台能够快速发现应急事件的发生和规模,生成预警信息并及时通知第一反应单位。
2023-城市指挥中心应急调度指挥系统建设方案V2-1
城市指挥中心应急调度指挥系统建设方案V2城市指挥中心应急调度指挥系统建设方案V2是一项基于新型信息技术的城市指挥中心建设方案,它将信息科技与城市指挥中心紧密结合,使其在城市事件应急响应和管理方面实现了更加高效、智能化的指挥调度能力。
下面将按照一定的步骤来剖析城市指挥中心应急调度指挥系统建设方案V2的实际操作流程。
第一步,需实现数据的实时监管和采集,以及实时态势分析。
实现这个需求主要涉及到数据处理和分析。
在此基础上,需要借助统计算法,构建各类城市指标指标的预测模型,为应急响应、突发事件处理、智能调度提供支撑。
这部分需要依托数据分析团队来进行。
第二步,需要开发应急调度系统,实现对城市管理各个领域的自动监管和自动化应急批处理。
可借助现有框架进行自主研发,或购买市面上现成的应急调度系统进行二次开发,以满足城市事件的应急、管理、调度方面的需求。
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拓展性问题。
第三步,要实现智能终端配合城市指挥中心的信息化管理。
集成终端设备是信息化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城市指挥中心中,与智慧应急紧密关联的终端设备有气象站、温度传感器、电子对讲机、电话、对话授权终端、可视对讲器等。
目前市面上已有各类终端设备,但是由于互联的信息化技术的差异,因此需合理规划和呈现平台界面和设备数据监管的方式和方法。
这也是智慧应急的基础。
第四步,实现快速移动应用。
当前,流动办公、移动办公以及智慧城市已经成为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实现快速移动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借助不同的业务场景、不同地点最适合的移动终端技术来开发不同的快速移动应用。
综上所述,城市指挥中心应急调度指挥系统建设方案V2将各类信息化技术综合运用,充分发挥整体性的优势,从而给城市管理和应急处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指挥调度保障。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内容简述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介绍当前应急联动指挥中心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分析当前社会对高效应急响应体系的需求以及该项目的必要性。
将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项目建设的合理性提供依据。
技术可行性研究:重点探讨项目实施的技术可行性。
从技术角度评估现有技术资源能否满足项目需求,包括软硬件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
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经济效益分析: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包括投资成本估算、资金来源分析、预期收益预测等。
通过对比分析项目的投资回报率、经济效益等指标,论证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项目实施方案与规划:详细阐述项目实施的步骤和策略,包括组织架构设置、管理流程设计、人员配置等。
对项目的进度安排和风险管理进行规划,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社会效益与环境影响评价:分析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包括提高应急响应效率、保障公共安全等方面。
评估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确保项目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政策与法规支持分析:研究相关政策法规对项目的影响,分析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法规要求。
探讨如何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推动项目的实施。
1. 项目背景介绍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对高效、精准的应急响应机制的需求愈发迫切。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枢纽,其建设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项目旨在构建一个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应急联动指挥中心,以提高政府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项目。
该项目的提出,符合国家关于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要求,以及当前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增强区域应急管理的协调性和时效性,提升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处置能力,为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这也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有助于推动公共安全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2022年应急指挥系统行业调研报告
应急指挥系统行业调研报告可编辑01.应急指挥系统行业概况目录02.应急指挥系统行业发展环境03.应急指挥系统行业现状分析05.应急指挥系统行业发展趋势PART 0101第一章应急指挥系统行业概况行业概述行业发展历程行业产业链分析产业链上游概述ICS产业链上游参与者以设备供应商、电子元件供应商以及零配件供应商为主。
其中ICS设备包含视频监控终端、监控摄像机、屏幕、服务器、传感器、GIS、通信设备、卫星通信设备等。
从采购成本比例构成来看,视频监控终端占60%的成本(屏幕占30%、服务器占20%、传感器占15%)、监控摄像机占10%、GIS占10%、其他零部件占5%。
上游基础硬件提供商在综合了解ICS行业特性的基础上进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软件研发、安装整合,最终形成下游行业用户所需的完整解决方案。
上游行业均属于电子制造行业,行业发展较为成熟、供应厂商众多,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且供货稳定,因此上游行业议价能力较弱,同时,上游行业专注于单一领域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难以绕过中游ICS行业直接向下游用户提供解决方案。
产业链下游概述ICS产业链下游参与者为各类终端用户,范围广,包括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人防民防、公安消防、安全生产、石油化工、铁路运输、民政救灾、石油化工、环保、安监等众多领域的行业客户。
下游客户中,政府机构约占56%、军队占21%、企业占比约13%、其他机构占10%。
由于ICS价格昂贵,设备复杂、更新缓慢,因此下游机构采购周期较长,短期内不会轻易更改。
ICS企业众多,下游客户可选择范围广并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PART 0202第二章行业发展环境行业政治环境行业经济环境行业社会环境行业驱动因素应急指挥系统行业政策《加快应急产业发展意见》《中长期公共安全发展规划纲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征求意见稿)》要求调整公共安全与应急产业结构,并为中国应急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鼓励新应急技术发展应用,丰富应急产品和技术。
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建议书
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建议书2015年3月一、建设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的必要性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密集度很高,遭受各种突发事件及灾害的威胁形势严峻。
1998年山西朔州发生毒酒事件,造成数百名群众中毒住院,其中近30人死亡;2002年南京汤山发生中毒事件,造成395人中毒,42人死亡;2002年至2003年我国突发SARS事件,造成300多人死亡,5000多人被传染;最近,我国遭遇50年一遇的雪灾,已造成湖南、湖北、贵州、安徽等10省区3000多万人受灾,因灾经济损失1111亿元。
截止1月28日11时,乐山市管辖的峨眉山市、沙湾区、沐川县、犍为县、马边县、峨边县、夹江县、金口河区、市中区等9个区、市、县,71个乡镇,27.43万人受灾,损坏房屋932间,农作物受灾48.12万亩,死亡大牲畜674头,直接灾害经济损失达6846万元。
面对严峻的突发事件及灾害威胁,我国逐步加强了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更是明确地提出应急联动系统建设。
近几年国务院陆续颁布和制订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危害,保障人民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建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指挥中心系统》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该系统的总体建设目标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系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遥测系统、电视会议系统等),以治安交通、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地理信息数据库与应急资源数据库为基础,实现对突发公共事件风险评估、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动态决策、综合协调、应急联动与总结评价等功能。
通过对突发公共事件及时的信息获取和智能的应急指挥,达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及时有效地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最大程度地减轻事件危害和经济损失,保障社会安定的目的。
《应急综合指挥中心智能化工程整体建设方案》 (1)
本项目资金筹措方案主要包括企业自筹、政府补贴、 银行贷款等渠道。其中,企业自筹资金为主要来源, 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将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 申请。
资金安排计划
根据项目实施计划,本项目的资金安排计划包括设备 采购、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费用 。同时,将根据项目进度和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 安排。
音视频技术方案
总结词
清晰、稳定、实时
详细描述
该方案包括音频采集、传输、处理、播放等环节,选用高质量的音视频设备,确保声音清晰、音质纯净。同时 ,采用稳定的传输协议,保证音视频传输的实时性和流畅性。此外,还支持多种音视频格式,满足不同场景的 需求。
04
安全防范与运维管理
安全防范方案
视频监控系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报警系统
运维管理方案
设备管理
对各类设备进行分类、编码、维护、保养等全生 命周期管理,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故障处理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设备故障进行及时处理,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维护保养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预防设备故障,延 长设备使用寿命。
能耗管理
合理规划设备使用时间,降低设备能耗,实现节 能减排。同时对能耗数据进行采集、统计和分析 ,为节能提供依据和方案。
VS
应急综合指挥中心作为应急响应的 枢纽,需要具备高效、快速、准确 的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和指挥能 力。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指 挥中心的效率和响应速度,降低应 急处置成本,因此智能化工程是应 急综合指挥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 分。
项目建设目标与意义
建设目标
本项目旨在为应急综合指挥中心提供一套 完整的智能化工程建设方案,包括信息通 信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大屏显示系统、 音视频会议系统、智能化集成平台等子系 统的建设,以提高指挥中心的信息化水平 ,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型城市应急指挥及社会综合服务系统规划初探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博士王文俊目前,应急系统建设是电子政务的两大抓手之一。
国家制定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各种专项预案,已初步建成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公共安全已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重点领域之一,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是其中的优先主题。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由业务体系与信息平台组成,业务体系即“一案三制”:预案、法制、体制、机制;信息平台由技术标准规范、信息资源、网络通信平台、应用系统、各级中心集成等构成。
由于各部门都或多或少有了应急管理的预案、法制、机制、体制,一些部门还有了应急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所以应急指挥及社会综合服务系统建设的核心词就是“整合”与“协同”,整合是手段,协同是目标。
“整合”贯穿了业务体系、信息平台建设的全过程,整合各种应急资源、业务流程、信息资源、网络通信平台和应用系统,如火警119、医疗120、交通事故122、公安系统的110、质监系统的12365、市政系统的12319、海上救助的12395、环保部门的12690及相关技术系统,使之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协同工作,高效利用有限的资源,以应对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整合与协同也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面临的最大挑战。
南宁、广州、深圳、上海等大型、特大型城市纷纷建成应急联动系统,北京、天津等在市政府办公厅值班室的基础上成立了城市应急指挥中心,负责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决策指挥。
而中小型城市(区域)由于规模较小、财力不足,建设模式与系统有着和特大型、大型城市不同之处。
中小型城市各应急部门,除公安、消防部门外,其它部门的信息系统比较初级,从而整合信息平台的阻力较小;应急管理工作量相对不大,完全有条件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应急指挥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整合公共安全信息与公共服务。
本文基于所做的多个中小型城市(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的经验,进行中小型城市(区域)系统规划初探。
一、业务体系中小型城市应急指挥及社会综合服务系统(以下简称“中小型系统”)业务体系。
(一)组织体系——“3+3”体制中小型系统的组织体系可简称为3+3体制:1.第一个“3”指市决策指挥中心、各区县指挥中心、专项指挥部及相关委办局与社会综合服务部门:•市决策指挥中心,设在市政府办公室,是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的常设机构,完成应急值守、信息汇集、综合协调、辅助决策等功能,并与省应急决策中心、各联动单位、各区县指挥中心、各专项指挥部、重点单位总调度中心进行上下沟通、左右协调,为市领导处置重大事件、灾害事故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提供重大活动、重大公共服务事件的协调和决策。
决策指挥中心设有专家委员会座席,同时也包含移动指挥中心与监督监察分中心:·移动指挥中心,即移动指挥车,为市领导到达现场提供技术支持环境。
·监督监察分中心,对应急指挥及社会综合服务的业务流程全过程进行监督监察,通常在监察部门设远程座席,也负有政务门户网站相关信息的审核职责。
•各区县指挥中心,设在区县政府办公室,完成辖区内突发公共事件、公共服务的应急值守、协调,为区县领导提供辅助决策的技术支持环境。
一般拥有社区(村)、街道、乡镇的信息汇报网络。
•专项指挥部,设在各综合协调委员会(或领导小组)的办公室所在地,完成该专项领域突发公共事件的指挥、处置。
专项指挥部拥有第一响应处置部门及处置力量。
通常设安全生产监督专项指挥部(设在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所在的安全生产监督局)、公共卫生专项指挥部(设在卫生局)、自然灾害专项指挥部(设在“三防”指挥部)、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专项指挥部(设在市社会援助联合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在地——公安局)、防震抗震救灾专项指挥部(设在地震局)、重点驻区企业总调度中心。
通常不新设专门机构,而是通过强化原有协调机构、加强其职能与信息平台功能建设以形成专项指挥部。
2.第二个“3”指先期指挥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公共安全监控中心:•先期指挥中心,通常拓展目前的110指挥中心功能,进行紧急呼叫的统一受理和先期指挥处置。
市政府的移动指挥车日常归先期指挥中心使用。
•便民服务中心,进行非紧急事件(公共服务)的统一受理、分发、信息反馈以及多部门的协调。
便民服务中心由受理区(可考虑放在114“百事通”呼叫中心)、协调区、远程座席区(设在相关委办局和社会综合服务机构)组成。
•公共安全监控中心,牵头处置区域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并综合协调建筑工地、市政设施、特种设备、公众聚集场所、公共卫生等公共安全和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置,对部分重点企业进行监控,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进行动态监控,管理维护安全生产相关的地理信息和专业数据库。
具有重大危险源分布管理、基础信息查询、评价与分级、后果分析与评估、安全规划、监督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
由于我们所规划的两个城市都是工业城市,所以公共安全监控中心成为市政府的重要组成部门,同时也体现了“以防为主”的原则。
(二)业务流程由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业务流程在各地预案中都已描述得很清晰,本文不再详细叙述。
当先期指挥中心获知发生了非紧急事件,可直接转便民服务中心进行分发处理;当便民服务中心接到紧急事件呼救时,也直接转先期指挥中心。
在紧急/非紧急事件处置中,先期指挥中心、便民服务中心进行信息共享。
市决策指挥中心通常只有一人值班,当遇到重大的紧急/非紧急事件需要协调时,由值班员向决策指挥中心主任汇报,由值班主任研判,并上报市领导;需要专家组集中会商时,通知相关专家。
当领导到达决策指挥中心时,为领导进行信息汇集,以及启动综合协调的通信(语音、数据、图像)平台。
监察和行风监督部门设立远程座席,可统计出社会综合服务部门所提供的服务和服务环节是否规范(如是否按期提交有关结论),进行精确化监察。
同时,对政府门户网站的相关信息进行审核。
(三)业务体系特点应急指挥及社会综合服务业务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实现了紧急/非紧急事件处置的协同工作从政府公共管理的角度来看,紧急事件与非紧急事件的处置都是服务型政府的核心任务之一。
紧急求助服务涉及到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非紧急求助服务是日常的服务,紧急与非紧急的区别在于响应时间;紧急与非紧急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需要实现紧急与非紧急事件处置的协同工作。
二者的协同工作,有效降低了先期指挥中心原有非紧急事件处置的工作量。
实际上,原有110、119每天的接警量中大多数是非紧急事件,浪费了大量的紧急受理能力,而且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耽误紧急事件的受理。
而许多非紧急事件的处置也需要应急机构处置力量的参与,如出现暴风雨或大雪,便需要警力配合。
2.实现了紧急/非紧急事件的受理、处置、决策指挥、反馈、处置过程监督等政府公共管理环节的有机协同受理、处置、决策指挥、反馈、处置过程监督是紧急/非紧急事件处理的不同环节,图1的业务体系(图略)通过技术平台实现了以上各环节的协同工作。
3.实现了电子政务两大抓手的有机协同国务院副秘书长徐绍史在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工作会议暨2004年中国电子政务论坛上指出,“当前政务信息化建设有两大抓手,一是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二是应急信息系统建设。
”应急指挥及社会综合服务系统有关紧急/非紧急事件的处置情况将在政府门户网站发布,群众可在网站上及时看到有关处理结果。
从而实现二者的有机协同。
4.实现了预防与应急响应的有机协同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各地、各专项的预案中,“以防为主”都列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
图1的业务体系所建的公共安全监控中心的工作重心在于监测监控与预防。
二、信息平台框架应急指挥及社会综合服务系统的基础是业务体系,业务体系需要借助现代化的应急指挥及社会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更有效地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使人们得到快捷的公共服务,从而为建设和谐社会增砖添瓦。
应急指挥及社会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的第一要素是有/无线的语音、数据、图像通信;没有通信就没有紧急/非紧急事件的受理、紧急事件的决策、指挥、处置和社会综合服务事件的协调、反馈。
应急指挥及社会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的第二要素是信息,信息权即指挥权,没有充分、准确、实时的信息就无法制定出合理的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方案。
应急指挥及社会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包括一套技术标准与规范、四个中心的技术支持环境、三个平台、五大应用。
三个平台提供了实现四个中心、其它应急机构、现场指挥力量或现场指挥部互联互通的有/无线语音、数据、图像通道,并能在其上运行五大业务应用系统,以辅助完成业务体系所要求的业务流程与职能。
技术标准与规范是应急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
1.一套技术标准与规范指为互联互通而制定的软硬件接口协议、数据格式等,用于实现本级应急决策中心与下一级应急信息系统进行语音/数据/图像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应用协作。
2.四个中心指政府决策指挥中心、先期指挥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公共安全监控中心,通常还有移动指挥中心和灾备中心,以及其它节点的建设。
一般地,先期指挥中心与便民服务中心可互为备份。
政府决策指挥中心对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协调、决策,偏重于自然灾害与生产安全方面,而一般、较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仍保持由各专业指挥部指挥、处置,只有当需要跨区、跨机构协调时,由政府决策指挥中心进行协调。
3.三个平台指信息资源平台、网络通讯平台、应急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信息资源平台是应急指挥及社会综合服务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含了空间信息、针对单位的预定义方案、应急公用信息等信息资源建设,以及信息资源的采集、审核、录入、维护、更新、共享。
网络通讯平台构建了各个中心和节点的公共有/无线语音、数据、图像通道,使之互联互通;应急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了公共的应用通道,是与具体职能部门业务无关、支撑市级应急指挥系统和连接各个专业应急指挥子系统的开放性基础设施,为专业应急指挥子系统和全市应急指挥系统提供各类资源(包括基础信息资源、各专业信息资源、服务资源等)的安全交换、共享与整合服务。
公共服务平台使应急指挥及社会综合服务系统成为一个可扩充的框架。
4.五大业务应用系统将辅助完成应急预案所定的业务流程和职能: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平时)、应急准备/规划/保障(平时)、应急响应(指挥/处置/支持)(战时)、恢复/评估/分析(平时)、社会综合服务、监督监察。
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应用系统包含了技防报警接入、自然灾害预警系统接入、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职业安全卫生综合数据库系统等。
应急保障、准备、规划应用系统包含了预案管理系统、应急保障系统、应急规划系统、应急资源动态管理与调配系统、危险品动态监控与管理系统、训练与演习系统等。
应急决策、指挥、支持应用系统包含了政府临机决策支持系统、专业应急指挥系统、应急处置系统、移动指挥系统、事件查询与监控系统、手持移动信息系统、GPS应用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