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的心脏》读后感

合集下载

多重理论视角下《黑暗的心脏》的解读

多重理论视角下《黑暗的心脏》的解读

E3凰貝肾2。

唤攵学教育多重理论视角下《黑暗的心脏》的解读®王雀琴内容摘要:本文将吸纳心理分析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种族主义批评和叙事学研究的理论成果,多视角地对《黑暗的心脏》进行不同的解读,以此展示同一个经典文本可以在不同的理论视角下得到不同的阐释,一方面显示经典文学文本解读的开放性,另一方面也显示当代文论在文学批评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约瑟夫•康拉德《黑暗的心脏》心理分析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种族主义批评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Konard,1857-1924)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波兰裔英国小说家,其作品以深刻的主题、广阔的背景和精湛的叙事艺术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席位。

他根据自己1890年的刚果之行创作了一部重要的中篇小说《黑暗的心脏》(Heart of Darkness,1899)o这部小说虽历经百年,仍备受关注,好评如潮。

有人说,“在《黑暗的心脏》中,十九世纪进入了二十世纪,它是一部超越时代的现代主义作品。

”也有人说,“这部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可以和二十世纪任何一部优秀的现代主义小说媲美”。

甚至有评论家称之为“二十世纪以来最深刻、最有力的一部中篇小说”。

《黑暗的心脏》曾经于1998年被英国兰登书屋评选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十部小说之一。

康拉德研究在国内外已成"显学”。

康拉德研究大致经历了一个由纳入经典(四、五十年代)到研究热点(六、七十年代)再到研究热潮01、九十年代)的过程。

总的说来,研究的走向与不同时代的社会和批评思潮有关: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研究主要以道德批评和心理分析批评为主;六、七十年代以政治研究和女性主义批评为主;八十年代后康拉德研究再掀高潮,以叙事学研究、文化批评、后殖民批评和新历史主义批评为主,研究成果反映了现当代文学批评的各种声音。

总之,康拉德已经成为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的焦点人物。

在20世纪这个被称作是"批评的世纪”里,康拉德甚至成了“批评中的批评”。

读书心得——《黑暗的心》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小说叙事伦理

读书心得——《黑暗的心》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小说叙事伦理

读书心得——《黑暗的心》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小说叙事伦理《黑暗的心》记叙了船长马洛在非洲期间的经历,通过库尔茨洞察了人内心深处黑暗世界的可怕,见证了欧洲文明在非洲殖民大陆的腐化堕落。

其创作正值欧洲工业文明日益繁荣,人早已被机械异化,财富和权力成为唯一的追求,物质文明掩盖下的精神世界早已空虚迷茫,并把这种迷乱孤独带向世界。

《了不起的盖茨比》讲述了盖茨比“美国梦”实现与幻灭,在一战后“喧嚣年代”的燥热中,美国进入“柯立芝繁荣”的泡沫之中,财富的多寡划分着社会等级,人性在喧闹杂乱中扭曲变异。

在叙事结构上,两部小说都以故事参与者的回忆讲述为主线,作者与读者维持一定距离的同时保证了故事的可信度;在伦理道德上,两部小说都批判了当下世界进程中道德秩序的混乱,伦理价值的丧失,通过故事的讲述着若隐若现地传达了作者对人类应当遵循的伦理道德规约的企盼。

小说中的“隐含作者”呈现着作者的事实价值判断,是小说价值倾向所在,使得文本中的人物有着自主的思考又不脱离作者控制。

布斯认为作者不可能在文本中完全消失不见,他们通过各种技巧留下存在的痕迹,表明伦理态度,“隐含作者”是对过去小说追求完全客观中立的反驳,是通过修辞学对小说伦理效果的关注,读者对小说的伦理解读跟着隐含作者同步前进。

马洛和尼克作为小说的叙述代言人,站在全知立场为故事的发展提供可靠依据,建立故事发展背景,不可靠叙述者往往营造荒诞离奇的叙述氛围,在叙述者的盲点之中获得反讽效果,甚至设置阅读陷阱,小说通过不可靠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之间的价值偏离,使得可靠叙述者与不可靠叙述者互动起来,完成各自的文学效果。

《黑暗的心》展示了现代文明对野蛮世界的杀戮与反噬,在现代科学中迷信宗教神学,崇高的理想离开了道德与理性的束缚,只会坠入无限的黑暗深渊。

康拉德在多声部的叙事框架下,采用多线并进的方式叙述了一个故事中的故事,文本框架开始于“奈莉”号上的一场交谈,叙述者是一位不知名水手,他和另外三人一起倾听马洛的非洲之行,小说的核心是马洛讲述的故事,而故事的核心是寻找库尔茨,库尔茨的形象则建构于众人的评述当中。

康拉德《黑暗的心脏》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康拉德《黑暗的心脏》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康拉德《黑暗的心脏》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康拉德《黑暗的心脏》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黑暗的心脏》外国文学作品简析英国小说家康拉德(18571924)的代表作之一。

黑暗的心读后感

黑暗的心读后感

黑暗的心读后感整个故事以马尔洛的长篇回忆录形式呈现,他是一个从事贸易和河流探险的英国水手,亲自经历了刚果河流域殖民地的黑暗和腐化。

小说最初描述了马尔洛受雇于比利时贸易公司的经历,他展开了在拿骚与齐亚里(Stanley)分流区域寻找传说中有丰富象牙资源的魂魄之地的旅程。

沿途,马尔洛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其中最吸引他的人物是比利时贸易公司的高级官员库尔兹(Kurtz)。

库尔兹是一个人才出众的白人人物,被寄予厚望。

马尔洛听到了无数关于库尔兹的传说,他是比利时贸易公司在刚果的真正恐怖之源。

马尔洛迷恋于揭示库尔兹背后的真相,并决定找到他。

孤身前往库尔兹生活的地方后,他亲眼目睹了库尔兹背后的邪恶力量与黑暗面。

《黑暗的心》以其深邃的思考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描写而著称。

小说通过描绘比利时人对非洲的殖民统治、掠夺和摧残,展现了殖民主义残酷剥削的一面。

每一个角色都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突显了人性的深处黑暗与无尽追求权力的欲望。

尤其是库尔兹这一人物形象,他不仅仅是一个恶棍,更是人性黑暗面的体现。

他完全被欲望和野心所驱使,放纵自己的欲望,犯下了种种暴行。

同时,作者也通过库尔兹揭示了欧洲人侵略和压迫非洲人的本质,以及殖民主义给非洲人带来的人道主义灾难。

与此同时,小说本身也是一种寓言,借助比喻手法暗喻着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腐败。

比如,河流作为一个重要的象征物,在小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无论是河流的黑暗、迷幻的灯火或是河流与森林的无尽循环,都反映了人心中的黑暗与迷失。

《黑暗的心》又具有强烈的现代主义风格,故事的表达方式和叙事结构都较为复杂。

作者通过马尔洛的回忆来揭示故事的发展,同时在叙事间穿插了大量的象征意象和象征动作,增加了小说的深度和艺术性。

读完《黑暗的心》,我深深感受到人性的脆弱与腐败。

小说展现了人性的黑暗面是如何毁灭一个人,并使整个社会陷入混乱和衰败的。

殖民主义给非洲带来的不仅仅是资源的掠夺,更是人心的扭曲和脆弱。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性,以及人类执迷于权力和贪婪的一面。

黑暗的心读后感初中

黑暗的心读后感初中

黑暗的心读后感初中《黑暗的心》是英国文学巨擘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之一,亦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小说。

下面是XX整理的黑暗的心读后感初中,欢迎来参考!《黑暗的心》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先驱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亦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小说。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人类文明以及人性这一主题作了深刻的揭示及思考。

作为二十世纪最深刻有力的小说之一,《黑暗的心》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神秘主义、存在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元素于一身,吸引了诸多中外学者从各个角度及层面的解读、分析,电影界教父科波拉导演甚至将该书改编成了经典电影《现代启示录》。

本文旨在聚焦该作品中的寻觅主题,通过解读小说中不同人物各怀目的的寻觅活动,揭示人类对于真理的寻觅活动的游戏本质,从而再次思考人性及人类文明这一文学作品中亘古不变的主题。

寻觅,是西方文学中的传统母题。

亘古以来,人类便穷其一生地苦苦寻觅:寻觅最大限度的自我实现与自我满足,以体现人对其自我本质的自觉。

小说中的主人公克尔兹便是这样一位在寻觅之路上孜孜探求的奇人。

克尔兹的非洲腹地之旅首先是寻觅财富之旅。

在追求财富的欲望驱动下,他远赴重洋来到这块神秘原始而又富饶美丽的陌生土地上,深入到丛林纵深处的贸易点,建立了他自己的黑暗王国。

他巧取豪占,贪婪掠夺,聚敛的象牙比其他贸易点所搜集的总和还多;他残忍野蛮,杀人如麻,却使得当地土著顶礼膜拜,奉若神明。

他成了一个传奇,无论是对于贸易站的白人殖民者,还是对于当地的土著黑人。

毫无疑问,克尔兹是西方文明的产物,是欧洲殖民者的化身:他的母亲是半个英国人,父亲是半个法国人。

整个欧洲都对克尔兹先生的发展做出过贡献。

1]寥寥几笔,作者对欧洲殖民主义者的谴责与讨伐便力透纸背——克尔兹代表的便是整个欧洲的殖民主义者——那些充满强烈欲望、暴力及贪婪的魔鬼——他们打着传播文明的旗号,其真实意图却是通过征服非洲从而最大化地掠夺、攫取财富。

黑暗的心读后感

黑暗的心读后感

黑暗的心读后感在阅读《黑暗的心》这本小说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黑暗。

小说以非洲大陆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马克思·康拉德在非洲内地河流的一次航行经历。

在这段经历中,康拉德逐渐发现了人性的黑暗和残忍,以及对权力和欲望的执着追求。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展现了康拉德的内心世界,读者通过他的眼睛看到了殖民地时期的非洲大陆,以及殖民者对当地居民的残酷统治。

在这种环境下,人性的黑暗得以充分展现,残酷、贪婪、欺骗、背叛等种种丑恶行为在小说中层出不穷。

康拉德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对殖民者的行为感到愤怒和不满,同时也对自己的内心感到恐惧和迷茫。

通过康拉德的眼睛,读者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性。

在殖民地的压迫下,人们的本能和欲望得到了放大,他们不惜一切手段去追求权力和利益,甚至不择手段地对待他人。

这种人性的黑暗让人不禁感到恐惧和震惊,同时也让人深刻地思考起人性的本质和道德的观念。

在小说中,康拉德对于人性的黑暗和残酷感到深深的恐惧和绝望。

他对于人性的失望和对于道德的迷茫,使他的内心充满了黑暗和矛盾。

他开始怀疑人性的本质,怀疑道德的存在,甚至怀疑自己的内心。

这种对于人性的恐惧和对道德的迷茫,使他的内心陷入了深深的黑暗之中。

通过康拉德的经历,读者也不禁对人性的本质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人性的黑暗和复杂,是不可避免的存在。

在特定的环境下,人们的本能和欲望会得到放大,他们会做出种种丑恶的行为。

这种对人性的本质的思考,使人不禁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重新思考道德的观念。

《黑暗的心》这本小说,通过康拉德的视角,展现了人性的黑暗和复杂。

在殖民地的环境下,人们的本能和欲望得到了放大,他们不惜一切手段去追求权力和利益,甚至不择手段地对待他人。

这种对人性的本质的思考,使人不禁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重新思考道德的观念。

这本小说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黑暗和复杂,让人深刻地思考起人性的本质和道德的观念。

黑暗的心脏

黑暗的心脏
的腮 帮子 弄 成 那 个样 子 ,真是 滑稽 ) ,让 人厌 烦 ,让人 好奇 ,却很 少让人 悲伤 。前 些天我 看 电视 ,节 目里 面陈佩斯 说 了几 句
代 启 示 录》 的 背景 。 人 都有 一颗 黑 暗的 心脏 。我 愿 意
借 用他 的这 种 比喻 , 同时 ,我 认 为 ,这种
要跨 越 两者之 间的鸿 沟 ,就 要跨 越 自我 与
要 洞 穿 自我 与他 者 的隔膜 ,要 推 己及
人 ,感 受他 者 的痛苦 ,所 需要 的 只是敏 感
他 人 的分界 。鲁迅 在 《 隔膜》 里说 : “ 楼 下有人 在 哭 ,也许 有 人 死 ,而我 只觉得 他
们 烦。 ”鲁 迅 的 文章 里对 人 ( 尤 其是 中 国
话 ,很 有意 思 。他 说 : “ 在 我 演喜剧 电影 的 时候 ,有 个镜 头是脚 上扎 了荆棘在 那儿
跑 。 我 痛得 要 命 , 大 家却 在 笑 。我 问 自
黑暗 ,很 大程度 上 来源 于疏 离与 隔膜 。 孟 子说 过 ,君 子 看见 等待 被 宰 杀的 牛
羊 ,看 到 它们 那种 恐惧战 栗 的样 子 ,就 感
到 悲悯 ,所 以君 子 不接 近庖 厨 。 虽然这 话
己 ,他 们在 笑什 么?他 们 在 笑我 的 痛 苦 。 那 么喜 剧是 什 么?喜剧 是 让人 观 看痛 苦 的
时候发 笑。 它是 把人 心 中一 些卑 劣的 想 法 激 发 出来 。 ” 喜 剧 当 然 不 全是 那 个 样 子 , 但 有 一些 喜剧 的确是 。
奇乃至快乐的情绪,是非常普遍的 ,普遍
到 你可 以称之 为人 性 的地 步。 这种 卑琐 的
得 ”的食 客 来说 ,这 种说 法 虽然 有点伪 善

黑暗的心读后感

黑暗的心读后感

黑暗的心读后感《黑暗的心》是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之一。

小说以殖民地时期的非洲为背景,描绘了一名英国人在非洲深处的殖民地中的经历,以及他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索。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展现了人性的黑暗和残酷,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反思和探索。

读完《黑暗的心》,我深深被小说中所揭示的人性黑暗所震撼。

在小说中,主人公马龙船长前往非洲深处的殖民地,目睹了殖民者对当地居民的残酷统治和剥削,以及残酷的战争和屠杀。

在这个殖民地中,人性的黑暗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人们为了利益和权力不惜使用最残忍的手段,对待他人毫不留情。

这让我深刻地反思了人性的本质,以及人类在面对权力和欲望时所展现出来的那种残酷和冷酷。

同时,小说也让我思考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主人公对非洲的探险和殖民地的残酷统治感到愤慨和悲哀,同时也对人性的黑暗和残酷感到深深的震撼和反思。

这让我意识到,人性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充满了各种矛盾和冲突,人们在面对不同情境时会展现出不同的一面。

此外,小说也让我思考了文化冲突和文明的碰撞。

在小说中,主人公作为一个英国人前往非洲深处的殖民地,目睹了殖民者与当地居民之间的文化冲突和冲突。

殖民者以自己的文明和价值观强加于当地居民,导致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

这让我深刻地反思了文化之间的碰撞和冲突,以及文明对于人性的影响和塑造。

总的来说,读完《黑暗的心》,我深深被小说中对人性的深刻反思和探索所震撼。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展现了人性的黑暗和残酷,同时也让我思考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文化冲突和文明的碰撞。

这让我对人性和文明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让我对人类的未来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反思。

《黑暗的心》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深度的小说,它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文学和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黑暗的心读后感

黑暗的心读后感

黑暗的心读后感《黑暗的心》是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创作的一部小说,拥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该小说探索了人性的黑暗面,揭示人类内心深处的恶与腐败。

读完这本小说,我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小说以一个传教士的故事展开,讲述了主人公马洛与他的追求光明善良的使命。

然而,当他来到了非洲的黑暗深处,他逐渐意识到,人性并不总是光明正大的,相反,恶与腐败隐藏在每个人的内心。

小说以马洛的视角展现了一个虚构的非洲国家。

描述了当地的残忍暴力,蛮荒的环境以及原始的人民生活状态。

同时,小说也着重描写了白人殖民者的腐败和不道德行为,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择手段地榨取当地人的劳动力和财富。

小说中,康拉德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精彩的描写,将黑暗深处的非洲与主人公内心的黑暗联系在一起。

他用象征和隐喻手法表达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黑暗的一面。

例如,象征性的人物库尔茨,他追求无尽的权力和财富,最终被黑暗吞噬,失去了自我。

而马洛通过接近库尔茨,与其共同经历了黑暗的旅程,使得他对人性的认知更加完整和深刻。

通过《黑暗的心》,康拉德探索了人性的两面性。

他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黑暗,只是程度不同。

人性的本质并不纯善,而是包含了欲望、权力和动机等不同的因素。

在黑暗的环境下,这些黑暗的一面会更加显现,使得人们做出残忍和邪恶的行为。

康拉德认为,只有通过意志力和良知的约束,才能控制和抵御这种黑暗的引诱。

正因为康拉德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思考,让《黑暗的心》成为了一部具有思想性和哲学性的小说。

通过对真实世界与内在世界的对比,作者向读者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人性的复杂性与困境。

只有正视人性的黑暗面,才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并努力追求光明和善良。

读完《黑暗的心》,我对人性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人们的内心是十分复杂和迷离的,我们都会面临诱惑和抉择的时刻。

只有通过真实地认识自我,坚守良知和道德底线,才能够抵御黑暗的诱惑,走向光明的未来。

总之,康拉德的《黑暗的心》是一部充满思想深度和压抑气氛的小说。

一个充满反殖民与殖民矛盾话语张力的文本——评康拉德的《黑暗的心脏》#..

一个充满反殖民与殖民矛盾话语张力的文本——评康拉德的《黑暗的心脏》#..

55一个充满反殖民与殖民矛盾话语张力的文本——评康拉德的《黑暗的心脏》[摘要]《黑暗的心脏》是一部具有多层含义的小说。

但无论从哪方面解读,我们都不应无视其字里行间对于殖民主义罪恶的揭露与体现。

仔细阅读这篇小说,我们会发现故事的主要叙述者马洛的有些话语前后自相矛盾。

他在这次航行中已深刻认识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罪恶,对殖民地处境有所同情,然而在叙述的过程中,仍使用了相当多的殖民主义者霸权性质话语,形成了不和谐的反殖民与殖民话语的双声对话。

[关键词]《黑暗的心脏》;殖民话语;反殖民话语康拉德的《黑暗的心脏》是一部具有多层含义的小说,无论从社会、历史、神话或心理学等各种角度阅读,都含义丰富。

但无论从哪方面解读,我们都不应无视其字里行间对于殖民主义罪恶的揭露与体现。

像康拉德的许多小说一样,这是一个水手转述的马洛在航海途中所讲的故事,严格说来是一次他非洲之行的经历。

应比利时一家公司的聘请,马洛担任一艘船的船长,前往非洲。

他讲述了他在出航之前所遇到的人们对他出行非洲的看法和他在途中及到达该公司在刚果的基地后所见到的情景。

在殖民者的奴役下,非洲丛林到处是一片阴森可怖的荒凉景象,村庄荒芜,饿殍遍野,土人被殖民者当作畜生,甚至连畜生都不如地加以役使。

他们或戴着铁镣从事着繁重的劳动,或耗尽最后一丝力气后奄奄一息倒在路旁,无人过问。

甚至死无葬身之地。

这就是自诩撒播文明火种的欧洲殖民者给非洲带来文明的结果。

在基地,马洛还听到了许多关于库尔茨的传说,他贪婪残暴,在丛林的最深处设了一个贸易点,以明抢暗夺的手段收集到了比其他任何贸易点都要多的象牙。

其他殖民者对他既羡慕又嫉妒,甚至欲除之而后快。

当马洛的船几经周折终于找到库尔茨时,库尔茨已经被常年孤独与贪婪的欲望蛀蚀得只剩一具空壳,不久便死在了返航的船上。

临死前他大呼“可怕啊!可怕啊!”在他死后,许多人企图从马洛那里获取一些有关他的材料,甚至有人把他留下的东西当作商业机密来看待。

_黑暗的心脏_解读中的四个误区

_黑暗的心脏_解读中的四个误区

学术争鸣《黑暗的心脏》解读中的四个误区殷企平内容提要 当前在解读《黑暗的心脏》方面至少存在着四个误区:11抽象地谈论人性;21过分突出作品的语言层面;31生搬后殖民主义批评;41硬套女权主义批评。

陷入这些误区者有一个通病:他们大都从某个思维定式出发,以偏概全。

本文坚持从分析作品的细节出发,把握作品的寓意,在剖析上述误区的同时,对作品中几个关键问题,如书名的象征意义等,试作了回答。

关键词 误区 抽象 语言层面 后殖民主义 女权主义 康拉德发表《黑暗的心脏》以来,评论文章和著作可谓汗牛充栋,可是在对以下几个关键问题的回答上,评论家们的分岐之大,几乎达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

如:《黑暗的心脏》这一书名的含义是什么?马洛的非洲腹地之旅的实质是什么?库尔茨临死前的呼喊———“可怕呀!可怕呀!”———究竟是什么意思?康拉德是个种族主义者吗?等等。

究其原因,笔者以为在解读《黑暗的心脏》中存在着若干个认识的误区。

本文举四例,就教于方家。

误区一:抽象地谈论人性在评论《黑暗的心脏》时,许多中外学者都认同了一个观点,即马洛Π库尔茨的非洲之行是探索人类本质的历程。

王佐良先生主编的《英国二十世纪文学史》就曾这样写道:“库尔茨的非洲之行实质上是对人类的本质的探寻……从马洛这个角度进行叙述惟妙惟肖地体现了这个时期在康拉德创作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怀疑主义,反映了他对人的本质的揣测和疑问。

”①郁青也坚持认为,《黑暗的心脏》是“对自我精神和潜意识世界的探索”,而“主人公马洛的刚果之行,不仅是进入非洲腹地的航程,同时也是一个探索自我,发现人内心黑暗世界的历程”。

②赖辉在不久前的一篇文章中老调重弹:“他(马洛)叙述的重点在于从库尔茨的堕落上找到对人类灵魂深处黑暗本质的认识。

”③・441・彼得・蔡尔茨(Peter Childs)最近的一段评论也颇具代表性:“康拉德……精心讲述的故事意在指明人类探索自我的行程,指明人类发现自我的心理历程。

就像弗洛伊德当年所做的一样,康拉德也通过自己的故事向维多利亚时期的读者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狂暴的欲望构成了每个文明人的核心———黑暗的心脏里跳动着狂暴的欲望。

黑暗之心电影观后感

黑暗之心电影观后感

黑暗之心电影观后感《黑暗之心》是一部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科幻惊悚片,该片以骇人的镜头、紧张的剧情和令人震惊的反转结局赢得了观众的赞誉。

在观看影片后,我被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深邃的思考所吸引,并对人性的复杂性产生了深思。

影片以一个虚幻的未来背景为基础,描述了一个充满了技术和信息的世界。

主人公柯布是一个心理学家,他与团队成员一起使用先进的技术进入人们的梦境并操控他们的思维。

然而,柯布过去的错误和他对死去的妻子的愧疚感困扰着他,这让他在潜入他人梦境的过程中心存隐患。

影片中的多层次的梦境世界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奇幻的景象。

每个层次的梦境都充满了危险和不可预测的元素,使得故事充满了紧张和悬疑。

克里斯托弗·诺兰用巧妙的导演手法将不同层次的时间线编织在一起,使观众处于一个扑朔迷离的境地,而这正是本片的魅力所在。

影片的主题也令人深思。

黑暗之心代表着人的内心深处隐藏的秘密和欲望。

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黑暗之心,而这种黑暗在梦境中被放大和展现。

影片通过这种方式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欲望的力量。

柯布作为主角,他的黑暗之心表现在对妻子的愧疚和对现实的逃避。

而其他角色的黑暗之心则涉及到贪婪、渴望权力等。

这种对人性的深度挖掘让我在观看过后对人性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影片的反转结局令人震惊,也令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故事的发展看似清晰有序,但最后的反转让观众重新审视了整个故事。

克里斯托弗·诺兰巧妙地将影片中的许多细节串联在一起,创造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剧情,给观众带来了思考和解决的过程。

这种反转结局让我更加欣赏导演的创造力和编剧的巧妙构思。

总的来说,《黑暗之心》是一部令人着迷的电影,它的故事充满了惊喜和令人难以预料的情节。

影片通过深入探索人性的复杂性以及梦境的奇幻特性,引发了观众的思考和探索。

我相信这部电影将会成为经典,并且会在未来的时间里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论康拉德《黑暗的心脏》中的道德探索

论康拉德《黑暗的心脏》中的道德探索

论康拉德《黑暗的心脏》中的道德探索作者:甘士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31期摘要:约瑟夫·康拉德十分重视小说的道德作用。

他在《黑暗的心脏》中的道德探索体现在他对于叙述者马洛的描写,反讽手法的运用以及原始和文明的冲突的展现中,并通过道德的丧失和重现表明自己对于文明社会道德重建的信心。

关键词:《黑暗的心脏》;探索;道德重建;信心作者简介:甘士艳,女(1989.10-),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2-62-02约瑟夫·康拉德以《阿尔麦耶之愚》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其中,《黑暗的心脏》源于作者在刚果的亲身经历。

在非洲,康拉德目睹了殖民者的种种罪恶,经历了一个在人性的黑暗深渊中探索道德的旅程。

本文将集中探讨作者探索道德的方法和过程,展示康拉德在文明社会中重建道德的信心。

一、道德探索方法人之所以为人,首先应表现为道德上的人。

在《黑暗的心脏》这部小说中,作者使用了多种方法探索文明人类道德的沦丧和复兴。

本文将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对于马洛的描写、对于反讽的使用和对于原始与文明之间的冲突的展示。

首先是对于马洛的描写。

马洛是一位典型的康拉德式的人物-叙述者。

在讲述开始之前,马洛“两臂下垂,手心向外,又像个菩萨”。

他那菩萨般的外表给他的讲述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吸引着听众对故事做出思考和评价。

很明显,作者将马洛比作一尊佛教的菩萨,一个道德的代言人。

同时,马洛作为故事的叙述者,也不时发表自己的道德评价。

而且,和其他的白人相比,马洛对于遭受苦难的非洲人给予了更多的友善。

他的行为与其他白人的血腥和残暴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人类黑暗的内心增添了一抹光亮。

其次是反讽手法的使用。

在塑造一位仁慈的叙述者的同时,康拉德还采用了反讽这种“道德力量”,以表明人性的脆弱,揭示处于邪恶包围中的人类道德的缺失。

《黑暗的心脏》读后感_五年级作文

《黑暗的心脏》读后感_五年级作文

《黑暗的心脏》读后感
《黑暗的心脏》读后感
作者:孙星辰
今年寒假王教师给我们介绍了一本非常好的杂志,那就是《读者》。

其中,我看了一篇散文,名字叫《黑暗的心脏》。

这个小故事举了两个事例,第一个讲了一个农民工觉得天气热,到一条河里游泳,谁知淹死了。

许多人都去看热闹,他们非常开心。

第二个讲了作者的一个同学患了腮腺炎,把腮帮子弄成那样,让人腻烦,好奇。

这些人真讨厌,总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人家的痛苦你永远感受不到,就像鲁迅先生在《隔阂》里说的:“楼下有人在哭,也许有人死,而我只觉得他们烦”。

我们就是太自私了,从来就没为死者想过,往往是负面的引人瞩目。

这篇文章我觉得写得很经典,反映了中国人最大的缺点。

看了这篇文章,应该有所感悟······
1/ 1。

《黑暗的心脏》与解读误区

《黑暗的心脏》与解读误区

Reading or Misreading? -- The Case of Heart of
Darkness
作者: 王腊宝[1];林大江[2]
作者机构: [1]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苏州215006;[2]华东政法大学外语系,上海200042出版物刊名: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57-62页
主题词: 《黑暗的心脏》;解读误区
摘要:小说《黑暗的心脏》完整地见证了20世纪西方文论风云激荡的过程。

《黑暗的心脏》这部公认的文学经典,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立足人性批评、形式批评、后殖民批评:和女权批评的多个角度对它进行的解读,拓展了我们的阐释思路。

《黑暗的心脏》寓意深远,人性批评与语言形式批评充分揭示了作品的多元内涵,而后殖民批评和女权批评对于丰富我们对于小说的理解也大有裨益。

《黑暗的心脏》的意象性解读

《黑暗的心脏》的意象性解读

作者: 于美琴
作者机构: 皖南医学院,安徽芜湖241002
出版物刊名: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01-104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2期
主题词:�黑暗的心脏》;意象;约瑟夫·康拉德;丛林小说;文学讲究
摘要:�黑暗的心脏》是康拉德小说的代表作,它运用寓言的形式批判了现代文明,对人类灵魂进行了探索,并揭示了人性中的顽疾——恶。

文章从叙事手法和主题意义的角度,对作品中两大主要意象——河流和荒野进行探讨和分析。

其中河流这一意象不仅构成了故事情节的主要部分,而且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是文明和黑暗的交织物。

荒野,则以它的旷大、神秘,不仅象征人与人的冲突,而且象征了人与自然的冲突。

两大意象意义丰富,交相辉映,共同揭露和抨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罪恶和虚伪,展现了文明与原始的对立。

《黑暗的心脏》中康拉德之存在主义自由观

《黑暗的心脏》中康拉德之存在主义自由观

《黑暗的心脏》中康拉德之存在主义自由观
季峥
【期刊名称】《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000)006
【摘要】文章主要论述<黑暗的心脏>所展现的自由和责任这一存在主义主题.存在主义者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的,所以,人可以自由地创造自己的价值和本质.与此同时,存在主义者又强调了自由和责任的关系.萨特认为人被抛在绝对自由中去创造自己的本质和价值.本文揭示了在<黑暗的心脏>中康拉德塑造的库尔茨,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最后被没有约束的绝对自由彻底毁坏了的库尔茨,与萨特绝对自由不承担广泛责任的理论不谋而合.另一方面,康拉德笔下的马洛是充分享受自由并承担责任的人.诸如此类的人物形象在存在主义者的作品中层出不穷.
【总页数】4页(P38-41)
【作者】季峥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6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
【相关文献】
1.康拉德的反殖民主义主题——评对康拉德小说《黑暗的心脏》的后殖民主义批判[J], 王华勇
2.流浪与追寻——康拉德与其小说《黑暗的心脏》 [J], 孙贞
3.从《黑暗的心》中的存在主义看康拉德对殖民政策的思考 [J], 张军
4.从《黑暗的心》看康拉德的存在主义思想 [J], 凌建平
5.康拉德小说中的道德反思——从后殖民主义视角解读康拉德的《黑暗的心》 [J], 马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暗的心脏》的存在主义主题--荒诞

《黑暗的心脏》的存在主义主题--荒诞

《黑暗的心脏》的存在主义主题--荒诞
季峥
【期刊名称】《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032)004
【摘要】在<黑暗的心脏>中,康拉德通过景物、事件和人物的描写向读者展现了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人类的荒诞经历.生活是荒诞的,人本身也是荒诞的.也许死亡能消除荒诞,但荒诞只是破坏了人们的所有计划,使人陷入虚无之中.可以这样作结论,康拉德和存在主义者对社会和个人的荒诞的处理源自于纷杂冷漠世界的反面经验.康拉德认为人在一个充满外部约束的天生悲剧的世界中是荒诞的.存在主义者也同样意识到了这一现象.
【总页数】5页(P66-70)
【作者】季峥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61.074
【相关文献】
1.荒诞与异化:对《裸者与死者》主题的存在主义解读 [J], 唐彬
2.存在主义视角下《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的荒诞主题研究 [J], 陈嘉
3.荒诞主题的存在主义解读——关于《黑暗的心》的一种阐释 [J], 刘莹
4.“悖反式”书写“荒诞性”主题--论刘震云的“存在主义三部曲” [J], 王振军
5."悖反式"书写"荒诞性"主题
——论刘震云的"存在主义三部曲" [J], 王振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暗的心脏》读后感
今年寒假王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本非常好的杂志,那就是《读者》。

其中,我看了一篇散文,名字叫《黑暗的心脏》。

这个小故事举了两个事例,第一个讲了一个农民工觉得天气热,到一条河里游泳,谁知淹死了。

许多人都去看热闹,他们非常开心。

第二个讲了作者的一个同学患了腮腺炎,把腮帮子弄成那样,让人厌烦,好奇。

这些人真讨厌,总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人家的痛苦你永远感受不到,就像鲁迅先生在《隔膜》里说的:“楼下有人在哭,也许有人死,而我只觉得他们烦”。

我们就是太自私了,从来就没为死者想过,往往是负面的引人注目。

这篇文章我觉得写得很经典,反映了中国人最大的缺点。

看了这篇文章,应该有所感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