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合集下载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的注释和译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的注释和译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的注释和译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朝诗人王维的一首佳作。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1.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2.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作者的家乡山西祁县就在这一带。

3.兄弟:此指王维自己与在洛阳的二弟王缙(jìn)。

4.倍:加倍,更加。

5.遥知:远远的想到。

6.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茴香科植物。

译文:重阳节这天,我独自一人,身处异乡,格外思念家乡的亲人。

遥想远方的兄弟们,应该也在思念着我吧。

此时此刻,他们佩戴着茱萸,登上高处,举目远望,期盼着我的归来。

这种思念之情,真是难以言表。

这首诗是王维在长安做官时,恰逢九月初九重阳节,想念家乡的亲人而写下的。

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描述自己与山东故乡的兄弟们在重阳节的欢乐场景,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在这句诗中,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在异乡做官,每逢佳节都会倍加思念亲人的心情。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感染力的句子,让人深感同受。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全诗的精髓所在。

诗人在此句中,通过想象山东家乡的兄弟们在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家乡和兄弟们的思念之情。

此句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兄弟们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当时的风俗习惯。

这首诗是王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它所表达的情感真挚而深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极具特色,它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比自己与兄弟们的处境和心情,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明快,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总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具有浓郁乡情和深深思念之情的诗歌,它反映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真挚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社会价值,它让人们更加珍惜家庭和亲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译文和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译文和赏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1:独自在他乡做他乡的客人,每到欢庆佳节时,就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

我在遥远的异乡想象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

译文2:独自一个人流落在外地,每到节日的时候就十分的想念亲人,虽然很远,但是兄弟早就爬上那经常爬的山了,他们身带茱萸,就是少了我。

【词语解释】茱萸:香味植物。

古风俗重阳节插茱萸避灾疫。

⑴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又叫老人节。

[⑵忆:想念。

⑷异乡:他乡、外乡。

⑸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⑹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⑺茱萸(zhū yú):一种香草。

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8)山东兄弟:山东指华山以东。

王维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而王维当时在华山西面的长安,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

《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诗文赏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这首诗抒发身在异乡的游子适逢佳节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们的心声,引起人们的共鸣。

全诗朴素无华,蕴藉深厚,用词精练,曲折有致,堪称千古绝唱。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翻译赏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翻译赏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翻译赏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简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因身在异乡,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

该诗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而后笔峰一转,将思绪拉向故乡的亲人,遥想亲人按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想念诗人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名句,打动了无数游子离人的思乡之心。

【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诗人。

字摩诘。

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

开元九年(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进士。

累官至给事中。

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

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

天宝末,为给事中。

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喑,拘于菩提寺。

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

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

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附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

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

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

赠秘书监。

王维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

诗与齐名,并称“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兼通音乐,工书画。

有《王右丞集》。

【注释】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忆:想念。

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⑶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⑷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

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节日古诗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节日古诗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1、忆:想念 2、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பைடு நூலகம்),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3、异乡:他乡。 4、倍:加倍,更加。 5、遥知:远远的想到。 6、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7、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 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 独自在他乡做他乡的客人,每到欢庆佳节
时,就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我在遥远的异乡 想象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 萸,就少了我一个人。
赏析: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 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 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 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 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 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 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译文、赏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译文、赏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译文、赏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作者简介]王维(698-759 ,一作701-761)〔唐〕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玄宗开元五年(717)进士,与弟缙并以词学知名。

天宝十五年(756)官给事中,乾元中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晚年归隐蓝田辋川,尝于清源寺壁上画《辋川图》,笔力雄壮,山谷郁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

善写破墨山水,笔迹劲爽,气势深重,一变线条钩勒和重色青绿画法,创以水渗透墨彩之新技法。

画山水松石,似吴道子而风致标格特出,尤工平远之景,云峰石色,绝迹天机。

得兴处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作一景;画《袁安卧雪图》,有雪里芭蕉,此乃造理入神,迥得真趣。

荆浩《画山水录》说:“王右丞笔墨宛丽,气韵高清,巧写象成,亦动真思。

”苏东坡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明代董其昌推崇他为“南宗之祖”,认为“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

亦善诗,前期诗作以边塞为题材,风格雄浑;山水诗追慕恬静和禅理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成就独特。

画迹有《青枫树图》、《孟浩然马上吟诗图》等。

《太上像》《山庄图》《雪山图》等126 件,著录于《宣和画谱》。

传世作品有《雪溪图》(传),绢本,墨笔画,图录于《中国绘画史图录》上册;《伏生授经图》卷,绢本设色,绘汉伏生像,形象清癯苍老,笔法清劲,无款,南宋高宗题“王维写济南伏生”,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著有《王右丞集》。

[注释]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忆:想念。

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逢:遇。

倍:格外。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茱萸(ZHY ):一种香草。

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译诗]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诗意及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诗意及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诗意及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是王维 的诗作名篇之一。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诗意及赏 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词语 解释 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忆:想念。

山东:王维 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⑶佳节:美好的节日。

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⑸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

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 避灾克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意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赏析 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 》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1/6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 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

这首诗就是他 十七岁时的作品。

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 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 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

这种力量, 首先来自它的朴质、 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王维家居蒲州, 在华山之东, 所以题称“忆 山东兄弟”。

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 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 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

第一句用了 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

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 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

小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注释及译文

小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注释及译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注释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忆:想念。

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市),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

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及赏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及赏析

描写就显得十分自然。 这种体验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
度概括的诗句
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 的警句。
相关名句:“但将酩酊酬佳节”,“重阳独酌杯中酒”。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 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 713—741 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 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 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 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 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 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 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由自己思亲,想到亲人节日必然也在 想念自己,从而更加深了诗人珍视兄弟手足之情、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思。古时有 重阳节佩茱萸登高饮菊花酒可以消灾避邪之说。这里,诗人巧妙地通过兄弟重阳 佳节佩茱萸囊登高这一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来使兄弟思己之情具体化、形象 化,用兄弟对登高行列缺了一人的遗憾心情来反射出诗人思亲的心曲,更使人感 到诗情真挚:委婉动人。
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 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 传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年级下册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年级下册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年级下册古诗
【诗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翻译】: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简析】:
这首诗就是王维十七岁时的作品。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艺术力量。

这种艺术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艺术概括。

9月9日忆山东兄弟 古诗

9月9日忆山东兄弟 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

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依然能强烈地感受到它的韵味与力量。

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及注释译文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注释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忆:想念。

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市),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ūyú):是指吴茱萸。

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近成熟果实。

《本草纲目》吴茱萸【集解】苏颂引周处《风土记》云:“俗尚九月九日谓之上九,茱萸到此日气烈熟色赤,可折其房以插头,云辟恶气御冬。

”又《续齐谐记》云:“汝南桓景随费长房学道,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有灾厄,宜令急去,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上,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

’景如其言,举家登高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长房闻之曰:‘此代之矣。

’故人至此日,登高饮酒,戴茱萸囊,由此尔。

”由此可见,王维诗中的茱萸,当是指吴茱萸。

创作背景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下。

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赏析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

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

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重阳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译文赏析

重阳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译文赏析

重阳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译文赏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注释】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忆:想念。

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市),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

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赏析】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

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

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

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

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

在当时封建社会里,交通闭塞,人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间的往来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们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语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诗人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到异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单。

诗人平淡地叙述自己身在异乡,但是其中却包含着诗人质朴的思想感情。

如果说平日里思乡之情可能不是感到那么强烈,那么,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

“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大家在一起畅谈欢笑,而现在呢,诗人只身客居异地,在代表团圆的节日里不禁想到了家乡里的人和事、山和水等诗人在家乡时的美好回忆,种种回忆触发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并且越想越思念,以致于一发不可收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鉴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鉴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鉴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是唐代诗人王维 的著名诗作,全诗主要写的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注释 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忆:想念。

山东:王维 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⑶佳节:美好的节日。

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⑸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

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 避灾克邪。

鉴赏 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 》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 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 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

这首诗就是他 十七岁时的作品。

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1/6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 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

这种力量, 首先来自它的朴质、 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王维家居蒲州, 在华山之东, 所以题称“忆 山东兄弟”。

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 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 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

第一句用了 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

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 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

“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 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 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

在自然经 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 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 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

2024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意思及赏析

2024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意思及赏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yáo zhī xiōng dì dēng gāochù,biàn chā zhū yúshǎoyī rén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意思
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意思及赏析2
作品原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词句注释
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⑶佳节:美好的节日。
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⑸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作品译文
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菜萸可惜至少我一人。
创作背景
此诗原注:“时年十七。”说明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忆:想念。

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⑶佳节:美好的节日。

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⑸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

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译文
我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加倍思念亲人。

遥想家乡兄弟们登高的时候,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原文:jiǔ yuè jiǔ rì yì shān dōng xiōng dì《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ú zài yì xiāng wéi yì kè独在异乡为异客,měi féng jiā jié bèi sī qīn每逢佳节倍思亲。

yáo zhī xiōng dì dēng gāo chù遥知兄弟登高处,biàn chā zhū yú shǎo yī rén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2.忆:想念。

3.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4.异乡:他乡、外乡。

5.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6.逢:遇。

7.倍:格外。

8.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9.茱萸(zhū yú):一种香草。

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赏析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

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

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

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

部编版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原文及
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绝句,课文原文如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在重阳节时,独自在异乡思念家乡亲人而作。

全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深深怀念。

首句“独在异乡为异客”,诗人以“独”、“异”二字,刻画出自己身处异乡的孤独和陌生感,为下文的思乡之情埋下了伏笔。

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人用“每逢”、“倍”二字,强调了在节日这个特殊时刻,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更加浓厚。

这句诗简洁明了,深入人心,成为了表达思乡之情的经典诗句。

第三、四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人通过想象,描绘了家乡的兄弟们在重阳节登高赏景,佩戴茱萸的情景,但在这个欢乐的场面中,却缺少了诗人自己。

这种对比手法,更加强化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它不仅表达了诗人个人的思乡之情,也道出了许多人离乡背井、思念亲人的心声,因此具有广泛的社会共鸣和深远的艺术影响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及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及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及赏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及赏析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的意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的意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的意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如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的意思可以详细解释为:
“独在异乡为异客”:诗人自述自己独自漂泊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作为外地人,身处他乡,心中充满孤独感和异乡人的落寞之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重要的节日时(此处特指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这种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就会格外强烈,比平时更加深沉浓厚。

“遥知兄弟登高处”:诗人想象远方的家中兄弟们此时正在按照重阳节的习俗登高望远,以此来祈福避邪。

“遍插茱萸少一人”:在那个传统节日里,人们有佩戴茱萸以示吉祥的习俗。

诗人想到兄弟们头上都插满了茱萸,却唯独少了自己一人,这突显出他对家庭团聚、共同庆祝节日场景的深深怀念和无法参与其中的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游子在重阳佳节之际对远方亲人深切而真挚的思念,以及由于身在异乡而无法与家人共度佳节的孤寂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译文及注释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译文及注释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民间很器重这个节日, 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
酒等习俗,传说能以此避灾。

忆:想念。

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 ,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2、异乡:他乡。

3、倍:加倍,更加。

4、遥知:远远的想到。

登高:指民间在重阳节登高避邪的习俗。

5、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重阳节时有佩戴茱萸的习俗。

[翻译]
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思念起家乡。

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只少了我一人不在。

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标签唐诗三百首、思乡、早教古诗100首、重阳节、小学古诗译文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注释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一种香草,即草决明。

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赏析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

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

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

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

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

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

“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

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

“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

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