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教的“天职观”对人性改造的意义
再论韦伯新教伦理之“天职思想”
“ 业 ”一 词 源 于 西 欧 ,在 德 语 中是 B rf 在 英 语 中是 职 eu, Cal g ln ,意为呼 叫、召唤 、呼召 。…马克斯 ・ i 韦伯考 证这个 名词时发现 ,在古代 民族 的语言和 以天主教信仰 为主 的各 民 族语 言 中,都没有 “ 业 ”这个词 。该词暗含着 上帝安排 的 职 任 务 的 意 思 , 即 为 取 得 上 帝 的 荣 耀 而 努 力 完 成 的 工 作 。宗 教 改 革 家 马 丁 ・ 德 首先 使 用 了 这 个 词 。 在 西 方 社 会 , 工 作 是 路
上 帝 的呼 召 ( al g , 是 天 职 的 观 念 , “ 业 ”一 词 是 宗 C ln ) i 职
在韦伯 《 宗教社会 学》 中指 出,禁欲主义 的特点在 于对 世俗 事务和利益表 现 出拒绝 或反对 ,而对于世俗 生活 的拒 绝 或 反 对 会 引 起 与世 界 的张 力 。 完 全 拒 绝 世 界 并 因 此 而 遁 世 的 禁 欲 主 义 指 向彼 岸 世 界 ,而 反 对 世 界 但 又 入 世 并 试 图 按 照 禁 欲 的理 念 来 改造 世 界 的 禁 欲 主 义 指 向 的正 是 此 岸 世 界 。 张 力 的 引 入 使 得 清 教 的 禁 欲 主 义 在 实 践 中 出 现 非 预 见 性 的后 果 。禁欲 主 义融 入社 会 结构 之 中 ,成为 社会 制度 伦 理 的 时 候 , 就 成 为 反 对 其 他 社 会 制 度 的 一 种 制 度 性 的 力 量 。 清 教 的 禁 欲 主 义 重 视 精 神 生 活 , 强 调 救 赎 和 上 帝 王 国 的 重 要 性 , 以 一 种 宗 教 的 狂 热 反 对 世 俗 生 活 的 利 益 。 但 是 清 教徒 的行 为 正好 获 得 了与最 初 的动 机相 反 的结 果 : “ 这 是 一个 独特 的,禁 欲 主义 实 际上 导致 了相 反 的结 果 …… 正 是其 理 性 的禁 欲特 征 导 向了财 富 的积 累 ” ,也就 是说 ,入 世 的禁 欲 主义 使得 清 教徒 将世 俗 活动 纳入 宗 教 的轨道 ,积 累 财 富 获 得 了宗 教 伦 理 的支 持 。勤 勉 地 积 累 , 节俭 地 使 用 ,正 是实践禁欲 伦理 的后 果 。 在 韦 伯看 来 ,西 方 宗教 主要 属 于禁 欲 主义 类 型 ,东 方 宗教则 属于神秘 主义类 型 。在 入世禁欲 主义 的基 督新教里 ,
新教天职观浅析
作者: 刘靓;赖兰芳
作者机构: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出版物刊名: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页码: 392-392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4期
主题词: 新教伦理;资本主义精神;天职观;职业信仰
摘要:天职观作为新教教派的核心教义,它赋予职业活动以神圣性和崇高性,使世人进行职业活动成为道德行为的最高形式。
它不仅使日常的世俗活动具有了宗教的意义,也使这种信仰升华了人们的内在世界,这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人职业观的塑造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观及探析
关键 词 : 马克斯 ・韦伯 ; 资本 主 义精神 ; 新教 伦理
中 图分类 号 : B 8 2 — 0 5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1 — 2 1 2 9 ( 2 0 1 4 ) O l 一 0 0 2 4 — 0 4
马克 斯 ・ 韦伯 ( 1 8 6 4 —1 9 2 0 ) 是 近代社 会科 学发 展 史上世 界公 认最 有 影 响 力 的人 物 之 一 , 他 与 杜尔 凯 姆并称 为 现代宗 教社 会学 的奠基 人 。其宗 教社会 学 思想 主要体 现在 : 第一, 宗 教观念 的 产生受群 体形
事 业 的成 败 。 [ 1 韦伯 阐述 了一个 清 晰的 因果联 系 : 新
责 任 的修 道 生 活 看作 是 自私 和逃 避 现 世 义 务 的 产
物 。相反 , 他认 为履行 职 业 劳 动 是 兄 弟 之爱 的 外 部 表现 。但是 , 路德 宗 教 改革 本 身 的 后 果 只是 有 组 织
之一, 社 会 学 学界 视他 为“ 社 会 学 学科 的主要 奠基人 之 一” 。 韦伯 有众 多涉及 各个 学术领 域 的著作 , 其 中宗教社 会 学是 韦伯 社会 学的核 心部 分之 一 。研 究 宗教 伦理 对经 济行为 的影 响是 马克斯 ・韦伯
的 宗教社会 学思想 中影 响最为 著名 , 也 最 为透彻 的 。本文 就 韦伯 新教 伦理形 成脉络 , 探 讨 了新教伦 理 与资本 主义 精神 、 资本 主义发 展之 间的关 系, 并从 马克 思主 义理论视 角进行 探析 。
的宗教伦 理 , 一 种 以“ 天职观” 为 中心 的 新 教 伦 理 。 而 在这种 新教 伦理 的影 响下 , 最终 形 成 了资 本 主义 精神。 回顾宗 教改革 , 1 5 1 7年德 国 的马 丁 ・ 路 德 发 表 了针对 教 皇兜售赎 罪券 做法 的 9 5条论 纲 , 拉 开 了西 欧一 场波澜 壮 阔的宗教 改革运 动 的序幕 。它得 到了 广 大农 民市 民和部 分封 建 主 的 拥 护 和 响应 , 相继 在 西欧、 北 欧等 国兴 起并 产生 了路德 宗 、 加尔 文宗 等脱 离 天主教 的 新 教 , 沉重打击 了天主教和封 建制度。 恩 格斯将 这次 宗教 改革称 为欧洲 资产 阶级 反对 封建
论新教的“天职观”对人性改造的意义
论新教的“天职观”对人性改造的意义摘要:,在社会科学家看来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在过去的历史里面,对于构建社会伦理、促进国家统一等方面都作出过卓越的贡献。
无论我们是否信仰,我们都应该了解,研究,从思想中发掘出在价值,促进个人的发展。
此文通过比较分析基督新教中的路德宗、加尔文宗、清教派三派的“天职观”思想,旨在从中发现新教“天职观”对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了解对于人性的改造作用,重新解读对于人的意义。
关键词:天职观资本主义献身主义禁欲伦理无神论乐天知命献身主义无论是在欧洲大陆,还是在阿拉伯半岛,抑或是中国及其周边地区,都曾有过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然而只有在基督教世界才发展出了资本主义精神,使得理性的经营方式的投资与理性的资本主义劳动组织成为决定经济行为取向的支配力量,积累财富成了完成上帝的荣光。
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之所以如此迅速,韦伯和亚当·斯密将其归因于归正神学的“天职观”的思想。
其中,韦伯认为,从新教禁欲伦理发展出来的“天职观”使近代资本主义脱颖而出,成为发展最快的经济模式。
对此,我们下面以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为主要参考材料,分析一下韦伯眼中的新教“天职观”。
一、“天职观”的起源与发展“天职观”思想最成功的地方是调和了禁欲、虔信的超尘脱俗和资本主义营利生活的世俗化两者之前的冲突,将理性经营和为职业劳动而献身的非理性因素有机结合,改变了社会劳动的传统组织方式,解放了人对于财富的旧观念。
人因事业而存在的新观念取代事业因人而存在的旧观念,成为新的职业精神。
下面我们从方面来分析这个“天职观”的来龙去脉。
1、“天职观”的起源依据韦伯所言,“天职观”“如同此字字义,就连其思想也是新的,是改革的产物”1。
路德在翻译《圣经》的过程中引进“天职”一词,对《圣经》加以改造,指出神圣与世俗相共存的可能性。
路德宗认为,“经营为神所喜的生活的唯一手段并不是借着修道僧的禁欲来超越俗世的道德,反而是端赖切实履行各人生活岗位所带来的俗世义务”2,这就是所谓的各人的“天职”。
新教天职观对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启示
新教天职观对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启示作者:高东梅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年第06期【摘要】天职观作为新教教派的核心教义,它赋予世俗中的职业以浓厚的宗教色彩,同时将世人通过履行天职观的义务奉为一个人道德行为的最高形式,不仅使日常的世俗活动具有了宗教的意义,也使这种信仰升华了人的内在世界,这对当今的教师职业伦理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天职观;职业;教师职业道德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0)06-0022-02从16、17世纪开始,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价值伦理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种积极入世的人生信仰开始主导人类对生命的理解,人们也逐渐对追求财富、发展经济予以肯定。
一种肯定、尊崇世俗职业甚至赋予其神圣意义的西方职业观念由此形成,这种精神动力源自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提出的职业观,即天职观。
一、天职观的缘起职业在德语的Beruf一词和英语中的calling一词中都含有一个共同宗教的概念:上帝安排的任务。
职业一词不是德语原有的含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译者的精神,路德在翻译《圣经》时,赋予其新的内涵,使“将神的召唤”概念含有了世俗日常行为的含义。
路德将来自上帝的蒙召与现世的世俗活动相结合,认为人类所从事的世俗职业就是上帝的恩宠,也是荣耀上帝的天职。
同时,他将世俗职业里的义务履行尊为一个人道德行为所达到的最高形式,这种思想赋予了日常世俗行为以宗教的意义。
路德的这种职业思想引出了所有新教教派的核心教理:“上帝应许的唯一生存方式,不是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个人在现世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
这就是他的天职”。
如果说路德是天职观的发现者,那么加尔文便是它的革新者。
加尔文派的改革者使得天职观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正如韦伯所说“没有加尔文主义,路德的工作也不可能会有持久和实际的成功。
新教伦理名词解释社工
新教伦理名词解释社工新教伦理名词解释:德国M .韦伯社会伦理思想中的重要概念。
用以解释近代资本主义文明和理性主义文化仅仅在西方特别是在西欧发生的原因。
包含多方面的内容。
天职观念。
把完成世俗事务的义务尊为一个人道德行为能力所能达到的最高形式。
认为上帝不是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每个人完成自己在世俗生活中应尽的职责和义务,这就是人的“天职”。
尘世活动或劳动是一种神圣的使命和职责,在世俗事务中取得成功是增加上帝荣耀的手段。
天职观念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伦理上或精神上的动力支持。
(2)预定论。
认为尘世中的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服务于上帝的荣耀和最高权威。
为了得到永恒的救赎,人们要么把自己视为上帝的选民,要么把紧张的世俗活动视为获得人生自信的最合适的手段,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也是他被上帝预定为选民的外在标志。
(3)入世的禁欲主义。
倡导勤劳节俭,反对奢侈怠惰,强调严格的生活和工作纪律,把限制个人消费或享乐同合理谋利的行为结合起来,使教徒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道德使命感,兢兢业业地从事世俗的经济活动,履行自己的天职,力图做到在世俗职业中取得成就,这种成功被视为宗教生活的完美典型。
新教伦理被M .韦伯认为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文明产生的价值支撑和精神力量。
社会工作伦理:就是指社会工作人员在社会工作过程中自身所应具有的伦理价值以及在处理与案主、同事、服务机构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所应遵守的伦理准则。
扩展资料1.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2.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标准,以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为指导,运用专业的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3.弱势群体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中处于较差的社会地位和缺乏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依靠自身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群体。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 义精神》读书报告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报告《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经典著作之一。
这本书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宗教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书中,韦伯试图解释为什么资本主义首先在西方兴起,而不是在其他文明中。
他认为,新教伦理在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新教,特别是加尔文教派的教义,如预定论,对信徒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预定论认为,上帝在创世之前就已经预定了哪些人将得救,哪些人将沉沦。
这种教义给信徒带来了巨大的焦虑和不确定性,因为他们无法确切知道自己是否属于被选中的“选民”。
为了获得拯救的确信,信徒们开始努力工作,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这种努力工作的态度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对职业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即“天职观”。
韦伯指出,新教伦理中的“天职观”与资本主义精神中的勤奋、节俭、理性计算等特征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传统社会中,工作往往被视为一种不得已的手段,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
而在新教伦理的影响下,工作被赋予了宗教意义,成为了一种荣耀上帝、证明自己选民身份的方式。
因此,信徒们不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工作,而是为了追求职业上的成功和道德上的完善。
这种对工作的全新态度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同时,新教伦理中的节俭观念也为资本主义的积累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新教徒认为,奢侈和浪费是有罪的,而节俭和储蓄则是美德。
这种观念使得新教徒们更倾向于将财富用于生产性投资,而不是消费。
因此,新教伦理中的节俭观念促进了资本的积累和再投资,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
此外,新教伦理中的理性主义精神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新教徒们强调通过理性的思考和规划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注重效率和效益。
这种理性主义精神在经济活动中表现为精确的计算、合理的组织和科学的管理,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然而,韦伯也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教伦理的影响逐渐淡化。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报告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报告作者:孙金龙郭玉梅来源:《卷宗》2013年第07期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也是经济伦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在其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他采用独特的研究视角,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探寻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背后隐藏在文化深处的精神动力问题。
他通过比较东西方国家的不同宗教及其资本主义的现实发展得出结论:新教伦理及其资本主义精神是推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的精神动力,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道德依托和价值呵护。
1 主要内容本书由导论、上篇和下篇三部分组成。
在导论中,韦伯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现代的资本主义最早而且仅出现在西方尤其是欧洲呢?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的兴起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和政治制度的综合体,其背后还有独特的精神风格和文化意义,他将视线放在了宗教上,“各种神秘的和宗教的力量,以及以它们为基础的关于责任的伦理观念,在以往一直对行为发生着至关重要的和决定性的影响。
” 为了更好的印证这一理念,韦伯在本书的开篇指出一个从人口统计或社会调查中发现的现象:“工商界领导人、资本占有者、近代企业中的高级技术工人,尤其是受过高等技术培训和商业培训的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是新教徒”。
对于这种社会分层的差异,他认为“必须在其宗教信仰的永恒的内在特征中,而不是在其暂时的外在政治历史处境中,来寻求对这一差异的主要解释。
” 并且只能“在其纯粹的宗教品性中寻找”。
在韦伯看来,资本主义与我们传统理解的作为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资本主义不同,而是在社会学和文化学的范畴领域重新定义。
他把“资本主义”当作一种整体性的文明来理解,认为它是18世纪以来在欧洲科学、技术、政治、经济、法律、艺术、宗教中占主导地位的理性主义精神发展的结果,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本质体现。
在这样一种文明中,依靠勤勉、刻苦、利用健全的会计制度和精心盘算,把资本投入生产和流通过程,从而获取预期的利润,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一个经济合理性的观念。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讀後感摘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可以说是马克斯·韦伯的代表作,经过时间的考验,这本书的价值已不言而喻。
我阅读了这本书后,对世界近代史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对宗教改革和信仰有了新的理解。
关键词:宗教改革信仰大二的第二个学期,我开始学习世界近代史。
在老师的课堂中,了解了一点关于这个时期宗教的概况后,我对此产生了兴趣,并且想进一步地了解,提高自己对这个方面的认识。
在谈到宗教这一话题时,老师推荐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所以我决定去读这一本著作。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马克斯·韦伯的著作,也被誉为是“当代青年不可不读的一本经典著作”。
但是关于这本书的高评价与高名声却不是我选择它的理由。
我之所以选择精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因为其一出版便引起了众多的争论,而且这些争论此起彼伏。
我想,一部能引起争论的书就说明了其能引起人思考,而这争论之多也只说明了这本书刺激着读者思维的不同方面。
(一)宗教改革的新认识提起宗教改革,我的第一印象便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与资本主义密切相关”。
具体的来说,宗教改革是一场在资本主义萌芽的背景下发生的;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服务的;所带来的影响有很大方面也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道路的。
在我读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后,我发现自己之前对宗教改革的认识太片面了,甚至是误解了。
首先宗教改革它的出发点就不是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是虔诚的神甫不堪忍受天主教的专权,修道院的腐败与群众的无知,想通过自己的力量来重新解释《圣经》,改革教会,洗涤污垢,启迪群众,从而达到一种纯洁、质朴的信仰境界。
确实,在马丁·路德、加尔文等的带领下,繁复的仪式得到简化,一种倡导节俭,“因信称义”的新教派建立起来。
更重要的是,人民重新认识了宗教与信仰,一种随之产生的体现禁欲主义的天职观开始进入人民的大脑,并开始发挥着作用。
从事实上看,我们会发现宗教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之间其实是存在着距离的,而它们却又真的有着密切的关系。
浅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浅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写作背景简介《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写作于1904年到1905年之间。
在此之前,韦伯经历了德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并在世纪之交跃居于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经济强国;政治上,在俾斯麦的强权政治下德国中产阶级因缺少良好的政治传承在国家领导和治理方面缺乏远见卓识;社会生活方面,庸俗享乐主义到处可见,呈现出“精神侏儒”状态。
因此,韦伯说德国成了一个“没有自由意志的国家”、“一个习惯了由一位伟大的强权政治家全盘操纵的民族”。
二、浅析《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理性主义的基本思想在全书的导文处,韦伯从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将西方文明与其他文明进行对比,得出西方文明及其发展的一切原因都归结于“理性主义”的结论。
他认为,“虽然经济理性主义的发展部分的依赖理性的技术和理性的法律,但与此同时采取某些类型的实际理性行为却要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和气质。
”我想,他这里所说的“个人能力和气质”就是指后面所要论述的资本主义精神。
韦伯的社会行为概念里,工具理性在社会存在合理性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这本书中无疑也在宣扬和论证这种工具理性的合理性有用性。
书中说“时间就是金钱”“信用就是金钱”,按照富兰克林的观点,美德之所以成为美德,只是因为对个人有实际用处(书37页),这种极端功利主义思想最理想化的解释了工具理性,但在韦伯看来事实并非如此,他认为,有时候践行美德并不仅仅是为了纯粹立即的动机而进行的伪装,其中还有更多东西(P37)。
“一种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这种计算是以严格的核算为基础而理性化的,以富有远见和小心谨慎来追求他所欲达到的经济成功……”这与传统主义趋向于利用各种政治机会和非理性的投机活动来追求经济成功有很大的道德伦理区别。
理性主义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它包含着各式各样的东西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P57),而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完全可以理解为理性主义整体发展的一部分(P56)。
新教元伦理之一
新教元伦理之一——天职观念与新教工作伦理作者: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绪新博士/教授马克斯·韦伯通过与前资本主义进行文化思想或价值精神的甄别来把握什么是资本主义,并精准地阐述了典型资本主义内蕴的新教伦理气质,进而使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有了某种关键性联系,即新教伦理内在地生成发育了资本主义精神。
尘世劳动是“为了增加上帝的荣耀”所应尽的义务、尽可能合理合法地赚钱、宗教禁欲主义等共同构成了新教伦理的特征性要素。
新教元伦理之一:天职观念与新教工作伦理新教工作伦理有三个核心理念,即工作或劳动本身就是目的;工作时人们必须恪尽职守;工作必须被看成一种因为必须做而必须做的义务。
韦伯认为,在现代工作场劳动的人必须有这样一种精神态度,即不去时刻盘算如何以最舒适、最少劳动的方式取得惯常得到的工资,恰恰相反,作为上帝的选民,每一个人都必须把劳动本身当作惟一的目的、当作天职去完成。
新教“天职”观念的新颖之处就在于它把完成尘世生活的义务尊为一个人道德行为所能达到的最高形式。
作为上帝的“选民”,每一个人都应该“克尽职守、努力工作”,不僭越上帝为他所规定的界线,这也是一种义务。
在马克斯·韦伯笔下,新教隶属于入世的禁欲主义,这种入世禁欲主义的宗教主旨是把尘世的劳动者看作是人的“天职”(calling),努力而勤勉的工作被视为是赎罪和获救的手段,被视为是一种荣耀上帝的行为。
1职业(Beruf)是路德铸造的一个词,暗含着某种由上帝安排的任务的思想,即“天职”观念,并由此引出所有新教的核心教义:上帝应许的唯一生存方式,不是要人们以苦修或者说苦行僧式的禁欲主义来超越世俗的道德,而是要一个人在完成个人在现世世界或生活里所处的地位所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
从历史角度看,传统的天主教教义更加注重的是天国与灵魂的净化,厌恶和逃避世俗生活,并且认为热心于尘世的人就是灵魂的堕落。
然而,宗教改革后的几乎所有的新教则更多地赋予世俗生活以信仰的价值,即整个尘世的存在只是为了上帝的荣耀而服务。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报告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报告刚将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完一遍,很匆忙,实话说也很懵懂。
如果不是专业课的作业,估计我不会读一本这样晦涩的书,宁肯去看有意思的小说和散文,肤浅就肤浅吧。
但作业不能太敷衍,所以还是硬着头皮边读第二遍边写读书报告:在这就说说我读这本书和与之相关的资料的一些感触,以及体会总结的书大体内容和思想。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主要讨论了伴随着欧洲宗教改革运动而出现的新教伦理的思想,及其与西方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的相关性和东西方宗教文化传统间进行的比较研究。
首先,在开篇的导论中,韦伯就指出了西方文明的独特特征——严密的系统以及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须的理性模式。
近代资本主义所蕴涵的“理性”既需要理性地通过获取勤劳和智慧获取财富,也需要克制和节俭累积财富。
而这恰恰与西方新教伦理的思维特征相一致。
韦伯用了大量的新教徒宗教行为与经济行为的经验统计资料,论证了在加尔文教“预定论”威慑下,新教徒把做好世俗职业工作视为自己能够作为上帝选民的资格荣耀(尤其在德国,人们的这种“天职观”根深蒂固)。
引用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用以表达什么是典型资本主义精神的思想,即个人把努力增加自己的资本并以此为目的的活动视为一种尽职尽责的行动,把赚钱本身当作一种目的,当作一种职业责任,一种美德和能力的表现。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的思想作为资本积累时期中产阶级的人格特征的代表之一,韦伯将这种人格特征称为“资本主义精神”。
通过查阅宗教典籍,我们知道在天主教的教规中,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这些话是违禁的,会被看作是贪婪的表现,甚至遭到宗教迫害但在新建的教义里是提倡的。
韦伯从另一个角度指出指出,资本主义不等于贪得无厌和金钱欲,相反,资本主义可以等同于节制(新教伦理的约束?积累财富的再生产?),是理性的;那种“肆无忌惮贪婪”不是资本主义的特质,是存在人类历史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和历史阶层里的(他举例满清的腐败官僚和罗马,包括奴隶主义和封建主义)。
新教伦理
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启示——反思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摘要:在马克斯·韦伯(Marx Weber,1864-1920)的《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他着重地围绕着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关系来论述,强调资本主义精神是高度理性化的结晶,而且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新教伦理是息息相关的。
在韦伯看来正是因为新教伦理中的某些理念使得资本主义精神得以形成,可以说他们之间即是高度的相关关系,也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本文结合韦伯的一些看法,对与两者之间的关系作出相应的剖析,得出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新教伦理天职观资本主义精神禁欲主义一、关于资本主义的产生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在马克斯·韦伯之前及其所处的时代,不管是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术范围内普遍的强调技术的进步、自然科学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及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也有人从人性的角度上来剖析贪欲或成就感等微观层面说明人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尤其是资产阶级对于财富的欲望对于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使得传统的封建农耕经济走向了近代重商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
马克思·韦伯该著作中则从宗教的角度上来论证资本主义的产生于发展。
事实上在此之前,很多学者已经对资本主义的来源与其的发展都做出了想当的论述,主要是以马克思为代表的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来源的观点,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的起源与发展主要得益于资本的原始积累以及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力的提高促使生产关系的变更,从而使得整个社会发生变化,最终反作用于上层建筑;该观点主要强调历史的必然性,这可以理解为经济决定论。
其论证的主要依据是在欧洲中世界时就已经存在大量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同时也对同时期具有相同背景的亚洲及非洲的某些地区做出相应的比较论述,最终都说明一个问题资本主义经济都脱胎于封建自然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然经历的阶段,是历史的必然。
论马克斯·韦伯的宗教经济伦理思想及启示
论马克斯·韦伯的宗教经济伦理思想及启示论马克斯·韦伯的宗教经济伦理思想及启示论文摘要:马克斯·韦伯认为,西欧新教伦理和经济伦理是资本主义理性经济行为内在冲动力的源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当注重人的现代伦理精神和伦理意识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经济伦理;新教伦理;市场经济;启示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学者,他的研究领域很广,横跨社会学、历史学和政治学等诸领域,在西方经济伦理思想史上提出独到的宗教经济伦理思想,他论证了新教伦理是近代理性资本主义兴起的重要精神驱动力。
同时它还通过比较研究,强调中国的宗教伦理阻碍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他的这些见解对于我国学者研究世界和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对我国当代市场经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新教伦理:近代西方理性资本主义兴起之内在动力资本主义是如何产生的?对这一问题学者们早已涉猎。
但马克斯·韦伯的研究却别具特色。
他考察了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观,创造性地提出了“成为近代理性资本主义精神驱动力的资本主义精神主要源于宗教改革后的经济伦理”的思想,这种思想即使现在仍具有较大的影响。
“天职观”系新教伦理的核心。
主张预定论的加尔文教派宣称《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源泉,这个教派认为按照上帝的旨意,人天生就是有罪的,只有一部分人可以被饶恕,被赐予生命,大部分人是难逃劫难的,人的死是上帝决定的。
该教教徒为得到上帝的拯救和恩赐,逃离命运的苦海,就不能沉醉于声色犬马享乐之中虚掷光阴,因为这是最不可饶恕的。
因此为了上帝,每个人都必须在自己的职业中认真劳作,坚持不懈,有条不紊地工作,从而形成一种“天职观”。
韦伯所推崇的教徒的“职业观”和禁欲主义必然影响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
韦伯认为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后的新教伦理,其核心是“天职观”和禁欲主义。
新教反对只有教会才有权力解释《圣经》的传统的非理性的观点,认为个人的良知有领悟《圣经》的优先权。
论加尔文的天职观
论加尔文的天职观德国现代哲学家加尔文(ImmanuelKant)的思想对世界历史和当代政治思想具有里程碑式的影响,他的天职观也影响着无数人和后续思想家。
加尔文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应当严格以他的“天职”(仁慈、理性和清醒)为准;而要实现这一点,只有被社会约束的人才能克服自私本能,从而使道德变得完整。
首先,加尔文认为,一个人应当严格以自己的天职(仁慈、理性和清醒)为准。
他主张,一个人天生有一种仁慈本能,根植于人性自身,必须把它作为一种普遍原则,参照它去衡量行为的道德性。
因此,一个人行事衡量行为的道德性时,不仅要顾及自身利益,而且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尽力去减轻他们的痛苦,尽可能多地增加他们的快乐,从而使道德变得完整。
其次,加尔文认为,只有被社会约束的人才能克服自私本能,从而实现自己的天职。
他认为,人是社会的一部分,而不只是一个个体,只有通过社会的约束,才能将自私本能压制住,从而避免滥用自身的权力去实施恶行,而这样做也正是实现个人天职的前提。
社会的约束当然不能保证一个人充分完成天职,但它可以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使一个人克制住自己的本能,从而充分实现自身的天职。
最后,加尔文把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认为一个人应当严格以他的天职为准,自身的利益应当按照他整体利益来衡量。
而他认为,一个人要实现这一点,必须通过受社会的约束,克服自私本能,从而使道德变得完整。
因此,加尔文的天职观也是一种社会合理化的思想,被社会约束,是一种伦理学和道德思维,它可以帮助人们维持社会的秩序和谐安定。
总之,加尔文的天职观以其独特的思想促使一个人克制他的自私本能,从而充分实现自身的天职,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伦理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对现代社会道德完整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也对人们的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使一个人在道德上受到完善的塑造,这也引起了许多思想家的关注和讨论。
基督新教信仰是敬业精神的本源——〈〈敬业〉〉序
基督新教信仰是敬业精神的本源——〈〈敬业〉〉序"在德语的Beruf(职业、天职)一词中,以及或许更明确地在英语的calling(职业、神召)一词中,至少含有一个宗教的概念:上帝安排的任务。
"这是职业的最本质定义,也是当下中国人最为缺乏的道德认识。
任何一家想竞争取胜的公司必须设法使每个员工敬业。
没有敬业的员工就无法给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也就无法让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获胜。
敬业精神在今天受到重视的程度超过任何一个历史时期。
但是,对于敬业精神的内涵和历史渊源,我们了解的还非常粗浅,对树立敬业精神的培训和操作方法,我们更是一知半解。
中国现在刚刚发展市场经济,社会情况类似近代美国发展资本主义初级阶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关于美国早期敬业精神的论著和培训手册就成为我们急需学习和应用的样板。
今年是德国大哲、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到美国考察100周年,他在1904年到美国考察,随后写出《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他在这本人类永恒经典中提出:美国之所以产生了充满活力、发展迅速的资本主义社会,和从欧洲逃到美国来的新教徒(也称清教徒)带来的伦理道德、职业精神有直接的关系:以农业社会为背景的传统基督教不仅轻视世俗的职业,而且是反对营利性工作的,贬斥人们通过经营获得财富的意图及活动。
而美国新教宣称:任何人类职业跟牧师的神职一样都具有神圣性,是上帝安排的任务,是calling。
新教主张人们必须把职业视为人生的目的、使命和价值所在,必须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履行上帝赋予自己的世俗责任。
不仅如此,新教也肯定了赢利性工作,赚取财富本身就是在尽自己的天职,完全是在荣耀上帝。
因此,新教“具有把人们获得财富的要求从传统伦理中解放出来的心理功用。
新教不仅把人们获得财富的冲动合法化,而且把它直接视作上帝的旨意。
”(韦伯语)人们有责任赚钱,因为这是在为上帝增加荣耀。
同时,新教给予勤劳、节俭、守诺、诚信等敬业精神积极的道德肯定。
宗教改革的真正意义
宗教改革的真正意义曼德有信仰不错,但有正确的信仰才是最好的。
宗教改革实际上是一场信仰归正运动,是人类从人对神的掩盖、专断和践踏之中恢复上帝的荣耀及个人的尊严的运动。
宗教改革被马克思主义渲染为打倒了神权,高扬了人权,标志着现代社会以人为本和世俗化的开始。
这种观点影响了大多数国内知识分子。
实际上真正了解西方史的人知道,这种观点是大错特错的。
宗教改革不仅没有打倒神权,而且前所没有的强调了神权,这突出地表现在加尔文主义的预定论中;宗教改革打倒的是天主教教皇和教士阶层的教权,所要树立的是个人信仰的至高与纯粹,以及由此衍发的民主自由社会的基石——个人主义。
我认为宗教改革对现代民主宪政自由市场国家的形成,至少有4点决定性意义:1。
高扬了神权,从而也高扬了人权;2。
因信称义的发现,促进了信仰上的个人主义和社会政治经济领域的个人主义;3。
预定论强调神的主权和人的全然败坏、全然无力,抑制了人性之恶,为宪政、法治奠定了根基。
4。
预定论和天职(calling)观的发现,破除了偶像崇拜、烦琐的宗教仪式、遁世修行的修道主义,极大地推动了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积极入世、全面征服全地的信仰雄心使整个国家与社会全然圣洁化、信仰化。
宗教改革是以两个伟人的思想为重要特征的。
他们就是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
马丁?路德(1483年~1546年),德国人,是他首先点燃了宗教改革运动的狂飙。
他提出了“惟独圣经、惟独信心、惟独恩典”的三大原则,又提出了“人人是祭司、人人有呼召、人人是管家、人人有圣经”的四大口号,这些都成为宗教改革的旗帜。
在信仰上“惟独圣经”,就破除了政府、教皇、修士等等阶层的特权,让人单单敬拜神,在神之下就是单独的个人,实际上这就高扬了人权,使个体信仰权利逾越了世上一切专制权利的拦阻。
“惟独信心”进一步解放了人的心灵,告诉个人灵魂的救赎不能靠教会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如苦修、弥撒、圣餐、捐钱、买赎罪券等才能实现,惟有人的信心,这标志着信仰上个人主义的发轫。
借鉴与反思: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观及当代价值
借鉴与反思: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观及当代价值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深入考察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背后的精神动力问题,突出强调了宗教精神和道德伦理观念对资本主义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对于我国市场经济伦理的启示是: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其中的合理成分进行现代转型;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重视个人的发展;合理利用宗教的力量,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注入精神动力;以法制为依托,加强法制建设。
标签: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核心价值观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任何社会经济的发展都需要强有力的伦理道德的支撑,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如社会信任缺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道德滑坡等社会问题日益显现。
本文从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中汲取优秀的成分,以期能够为我国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启示。
一、深耕文本:分析韦伯新教伦理观产生的时代背景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也是经济伦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要深入、彻底地学习和了解新教伦理观,就需要深入探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从家庭背景来看,韦伯推崇新教伦理观与他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和个人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他的母亲海伦妮·法伦施泰因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母亲的言传身教使韦伯认识到了道德问题的敏感性,以及伦理准则对于人们有尊严的生活的重要性。
从教育方面来看,韦伯从小热爱学习,经过了严格的柏林精英教育高级学校的学习,他在大学时期结识了众多宗教自由主义者和一些新教神学家,研读了许多经典著作,韦伯从中领悟到了理性的启示,也开始将理性主义融入学术研究之中,这些都对韦伯思想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从时代背景来看,传统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是一种野蛮的掠夺性行为。
加之传统天主教阻断了个人自我救赎的通道,压抑了人性,使社会群体难以自由。
祛魅与理性化危机——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谈起
祛魅与理性化危机——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谈起摘要:韦伯学说中,“祛魅”与“理性化”的地位不可谓不重,实质上就是通过祛除宗教上的魔魅,使其不断理性化的过程。
文中论述了,新教伦理的兴起为西方社会带来了新的价值观——资本主义精神,推动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但理性化所带来的危机,让人们陷入恐慌:最终被理性所主导的世界,工具理性过度张扬,价值理性无法得到彰显;难以确定的“救赎”,给人们带来深深的孤寂;即使人生有既定的目的和价值,也无法和谐共存。
故而,寻找危机的解决之法,重新去探寻理性的合理运用,重塑理性的价值与意义,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祛魅;理性化;新教伦理;危机在马克斯·韦伯的宗教思想中,“祛魅”和“理性化”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现代社会的两个鲜明特征。
在现代社会的理论框架下,韦伯认为,“祛魅”在社会的理性化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宗教世界中一切具有魔性的东西都是罪恶和迷信,只有把这些罪恶与迷信都除去,人才能从中解脱,真正获得自我的主体地位。
[1]263-264不过,“祛魅”后的世界虽然获得了物质与文化上的巨大成就,但这个胜利的新世界也逐渐显露出其发展的危机。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浪潮之中,各种行动已经失去其本身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一切意义,漫无目的的生活,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都无法得到真正地彰显。
就像卡尔·洛维特所说的,“韦伯所关心的就是在一个‘专家没有灵魂,纵欲者没有心肝’的‘祛魅’的世界中如何拯救人的最后的尊严。
”[2]121.逃离神的桎梏——“祛魅”与“理性化”“祛魅”一词最早在德国诗人席勒的《希腊的群神》中被提及,“被剥夺了神道的这个自然,不复知道她所赐与的欢欣,不再沉迷于自己的妙相庄严,不再认识支配自己的精神,对我们的幸福不感到高兴,甚至不关心艺术家的荣誉,就像滴答的摆钟,死气沉沉,屈从铁一般的规律。
”[3]23在神话中,诸神统治着万物,被神迹所沾染的万物都是奇妙的;当上帝成为唯一的神时,神迹就渐渐消失了,世界变得冷漠麻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教的“天职观”对人性改造的意义摘要:宗教,在社会科学家看来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在过去的历史里面,宗教对于构建社会伦理、促进国家统一等方面都作出过卓越的贡献。
无论我们是否信仰宗教,我们都应该了解宗教,研究宗教,从宗教思想中发掘出内在价值,促进个人的发展。
此文通过比较分析基督新教中的路德宗、加尔文宗、清教派三派的“天职观”思想,旨在从中发现新教“天职观”对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了解宗教对于人性的改造作用,重新解读宗教对于人的意义。
关键词:天职观资本主义献身主义禁欲伦理无神论乐天知命献身主义无论是在欧洲大陆,还是在阿拉伯半岛,抑或是中国及其周边地区,都曾有过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然而只有在基督教世界才发展出了资本主义精神,使得理性的经营方式的投资与理性的资本主义劳动组织成为决定经济行为取向的支配力量,积累财富成了完成上帝的荣光。
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之所以如此迅速,韦伯和亚当·斯密将其归因于归正神学的“天职观”的思想。
其中,韦伯认为,从新教禁欲伦理发展出来的“天职观”使近代资本主义脱颖而出,成为发展最快的经济模式。
对此,我们下面以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为主要参考材料,分析一下韦伯眼中的新教“天职观”。
一、“天职观”的起源与发展“天职观”思想最成功的地方是调和了宗教禁欲、虔信的超尘脱俗和资本主义营利生活的世俗化两者之前的冲突,将理性经营和为职业劳动而献身的非理性因素有机结合,改变了社会劳动的传统组织方式,解放了人对于财富的旧观念。
人因事业而存在的新观念取代事业因人而存在的旧观念,成为新的职业精神。
下面我们从宗教方面来分析这个“天职观”的来龙去脉。
1、“天职观”的起源依据韦伯所言,“天职观”“如同此字字义,就连其思想也是新的,是宗教改革的产物”1。
路德在翻译《圣经》的过程中引进“天职”一词,对《圣经》加以改造,指出神圣与世俗相共存的可能性。
路德宗认为,“经营为神所喜的生活的唯一手段并不是借着修道僧的禁欲来超越俗世的道德,反而是端赖切实履行各人生活岗位所带来的俗世义务”2,这就是所谓的各人的“天职”。
谈到“天职观”,我们不得不提基督教禁欲伦理。
基督教禁欲现在早在古代就有,并非近代才形成,其“目的在于:克服自然状态,让人摆脱非理性的冲动与人对俗世与自然的依赖,使人服从于有计划的意志的支配下,不断自我检视一己的行为且审慎思量自己行为的伦理价值”3。
这便是禁欲伦理的萌芽。
但是,由于“教会的某些制度的施行,尤其是赎罪劵的贩卖”,扼杀了这一理性主义的萌芽,使得禁欲伦理成了宗教的祸害。
路德之所以要引进“天职观”思想,改造《圣经》,正是为了唤醒这种理性成分,并将其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修道院的修士上。
尽管路德在改革基督教的时候引进了“天职”思想,却并未体系化,仅仅停留在提出的粗浅层面上,并未推动该思想的实践。
在路德这里,“天职观”思想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天意信仰,顺从神的旨意;二是赋予俗世职业生活以道德意义。
对于天意信仰,路德认为“原则上,各人应坚守在神一旦安排下来的职业与身份上,并且要把各人在地上的营求限制在这个既定的生活地位范围里”4。
也就是说,人要无条件地服从神的旨意,做好自己的职业工作。
对于赋予俗世职业生活以道德意义,路德认为,人要以自身为中心,通过完成神交给自己的义务来实现自身价值。
这一看法,使得俗世职业生活道德化,不再受众人排斥。
然而,由于受自身理论的局限,路德并没发掘出真正的职业献身精神,只是为后世宗教改革者提供了“天职观”思想的框架。
2、加尔文宗对“天职观”思想的改造加尔文宗对于路德宗“天职观”的改造,最大的突破是将路德纯属思想的部分系统化和具体化,成为可以实践的理论。
主要体现在进一步深化“天职观”和扩大“天职观”的影响范围,使“天职观”思想从寺院信徒走出来,进入民间。
同路德宗一样,加尔文宗也同意因信称义的主张,只不过加尔文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神的地位,提出“上帝预选”说,这便是加尔文宗的“天职观”思想的基础。
加尔文宗提高了神的地位,并使之绝对化,同时降低了人的地位,原罪之人只能通过被上帝拣选才能获得救赎,而不能自己救赎自己,并且这种救赎一旦获得就不会失去。
这一观念否定了路德宗所坚守的“恩宠是可能丧失的,并且也能借悔改谦卑与虔诚信赖神的话语和圣礼来重新获2《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第54页3《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第102-103页得”5。
从“上帝预选”的观点看来,人处于被动的一方,命运已被神所确定。
那人该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被上帝拣选,可以脱离原罪?加尔文宗认为,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确信是否被上帝拣选:一是坚信自己被上帝所拣选,二是以俗世职业生活来增耀上帝的荣光。
对于前者,加尔文宗认为,“每个人都有义务相信自己是选民,并且将任何怀疑都视为魔鬼的诱惑而加以拒斥,因为缺乏自信就是信仰不足,亦即恩宠作用不够的结果”6。
对于后者,加尔文宗认为,“现世注定是为了——而且只是为了——神的自我光耀而存在,被神拣选的基督徒的使命,而且唯一的使命,就是在现世里遵行神的戒律,各尽其本分来曾耀神的荣光”7。
结合这两这句话来看,对于基督徒而言,人处于被动的地位,应该听从神的旨意,神自然会决定谁应该被拣选,而这一切在人出生之前就已经确定好了。
为了明确自己是否被上帝拣选,我们必须坚信自己被神拣选的信条,并不断为增耀神的荣光而努力,这便是我们的“天职”。
当明确自己是否被上帝拣选具体到通过增耀上帝的荣光来确认时,“天职观”思想便开始与禁欲伦理相接触。
在基督教禁欲伦理中,基督徒普遍把修道院的禁欲作为对上帝的虔敬。
加尔文宗把修道院对禁欲伦理的拘禁当作是“天职观”思想传播的最大障碍,该派认为,“光是感觉与情感,不管表面看似多么崇高,也不过是虚妄,为了给救赎确证提供可靠的基础,信仰必须用其客观的作用来证明,也就是说,信仰必须是‘有效的信仰’”8。
而这一有效的信仰只有在世俗的职业生活中才能被证明。
这个时候,增耀上帝荣光不再仅仅停留在修道院里,世俗的职业生活被道德所认可,“天职观”思想从修道院中走出来,开始扩散到民间,作为有效的驱动力,促进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3、其它清教教派对“天职观”的改造同属基督新教,同样坚守天职观,却各有各的看法。
在这里,我依据韦伯对新教的分析,主要论述虔敬派、卫理公会和再洗礼派三者关于天职观的改造。
在“天职观”方面,虔敬派认为,“恩宠是普遍施予众人的,但不管任何人,都只在生命的某个特定瞬间或者任何时候,被赐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9。
这便是虔敬派所谓的“限期悔罪论”。
也就是说,要想得到救赎就必须牢牢把握好着唯一的恩宠,把握好恩宠的前提便是此前的“忏悔奋斗”。
在这里,虔敬派已经将理性禁欲和宗教情歌结合起来的,使得悔罪的情歌深深植入到了天职观念中。
尽管如此,虔敬派总体上还是认为理性禁欲仍然要优先5《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第81页6《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第92页7《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第89页8《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第96页于宗教情感。
正如韦伯所说,“以讲求方法的方式,使自己的圣洁生活在依循律法的审查下,愈来愈趋于坚定不移与完美,此乃恩宠状态的表征”10。
这句话是说,情感忏悔获取的只是获得恩宠的表征,为了得到更为真实的恩宠,我们还得回归到世俗世界中去。
在“天职观”方面,卫理公会认为,“救赎确证并非在于禁欲的生活样式本身历经不断重新证明所得出的恩宠意识,而是在于当下的恩宠与完美感觉”11。
这个观点反映了卫理公会在强化理性禁欲的同时对自我体验的重视。
卫理公会认为,确认救赎的前提来自于基督徒纯粹的感情直接从圣灵印证产生的绝对确信。
也就是说,宗教感情的自我验证促进了我们的“圣化”,处于“圣化”状态中的我们在这种确信中得到来自神的救赎。
以上救赎都是心灵上的,由自我验证所决定,而基督徒的圣洁行为则应该受到律法的约束。
从这一点看来,卫理公会同虔敬派一样,在认可理性禁欲的职业观的同时,依然不排斥情感因素对于“天职观”的影响,并且这种伦理都逐渐向情感方面偏移。
在“天职观”方面,再洗礼派主张“良心论”,该教派认为,“救赎是神的恩宠物,固然无法借事功来获取,但唯有按照良心来过活的人才可以自视为再生者”12。
“良心论”有效地促进了人的理性的发展,每当做一个决定时我们都必须仔细琢磨自己的良心的意思,认真估量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理性。
这样的职业观毋庸置疑是“天职观”最好的补品。
纵观以上三派对“天职观”思想的改造或补充,与加尔文宗相比都或多或少有其优劣,然而以上三派和加尔文宗以及路德宗都坚信“天职观”的职业思想,这便是新教禁欲伦理中的理性因素——天职观。
二、新教“天职观”思想对人性的改造阿兰·德波顿曾说过,“世人发明宗教实出于两个核心需求,这两个核心需求绵延不绝,世俗社会至今也无法特别有效地加以应对。
其一,尽管人类怀有根深蒂固的私心杂念和暴力冲动,但我们终究需要在社会群体中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其二,我们需要应对各种人生苦痛,不管是职场上受挫失意,人际关系麻烦连连,还是痛失至爱亲朋,或者垂垂老矣行将就木,人类太容易遭受灾难了”(2)。
新教的“天职观”对于以上两种原因都融贯,这一职业观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还对个人缓解奋斗过程中的苦难有积极意义。
“天职观”这一宗教职业观究竟改变了人性的哪些地方?我们可以从“天职观”对人的心理改造和对人的献身主义精神的培养。
具体分述如下:1、“天职观”对人的心理的改造10《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第120页11《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第132页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雨果在《悲惨世界》中也曾说过,“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
可见,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对他今后成功与否起着不可抹杀的决定性作用。
“天职观”之所以有力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其关键就在于改造了近代基督世界里人的心理。
具体体现在让人乐天知命,使人积极进取。
1.1、乐天知命“天职观”改造人的心理的第一个方面便是让人乐天知命,它告诉世人“人的贫富都是上帝的眷顾,是他对人的考验与磨练,只有安于自己的命运,才合乎上帝的意志”(3)。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生来就被上帝安排好了,自己的职业早已被神所裁定,无可逃避和选择。
作为结果,我们只能勇敢面对我们的职业,乐天知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