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 《沁园春·长沙》 课件 (共48张PPT)
“意象”简释
意
创作者的思想
感情象
作品中的客观 物象
诗人的思 想感情与 客观物象 融合形成 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 象的创造和组合 所构成的一种充 满诗意的艺术境 界
《沁园春 长沙》的意象
一、意象美来自景物的选取
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鹰,
水底的游鱼 从状态:
或广博,或 宏伟,或雄 峻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六 言 诗 给彭德怀同志
一九三五年十月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沁园春·长沙》意象赏析
“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 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 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 如果从意象美的角度去赏析这首词,对准确把 握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也许能另辟一 径。
读下面所选的毛泽东的词, 谈谈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忆秦娥 娄山关
1935年2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 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 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 海,残阳如血。
念奴娇 .昆仑
一九三五年十月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 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 罪,谁人曾与评说?
词(字数)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沁园春长沙_优秀课件(共27张PPT)
万物 总写
学生研讨
好的诗歌往往在语言是经过反复锤
炼的,所以鉴赏诗歌语言是我们鉴 赏诗歌的一个关键,在这几句景物 描写中,你认为哪些字用的好,表 现力特别强?
看万山红遍
现这 力几 特句 别中 强哪 些 词 表
提示:
分析写景的语言 , 层林尽染 也就是分析精妙 漫江碧透 的词的用法。对 于景物描写中的 百舸争流 静景我们往往要 注意形容词和副 鹰击长空 词;对于动景我 鱼翔浅底 们往往要注意动 万类霜天竞自由 词。
起句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人物:诗人自己 时令:深秋 地点:橘子洲畔
2、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意象(景物)?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山
树
水
船
鹰 鱼
湘 江 秋 景 图
万类霜天竞自由。 万物
⑴ 、词人是怎样变换观察视角写 景的? 山
树 水 景
远眺
船
鹰 鱼
近观
仰望 俯瞰
设问结尾,采用了象征手法,含蓄巧妙回答
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回忆与同伴到水流中央游泳,在激流中奋臂 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 舶的场景,毛泽东曾经说过“自信人生二百 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要像当年中流击水、 搏击风浪那样,勇敢地投身革命风浪之中, 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
长 沙
解
题
沁园春,词牌名。相传东汉明帝女
儿沁水公主的园林,被外戚窦宪仗 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 此词牌 由此而得名。 长沙,题目,告诉我们写作地点是在 长沙 如:《沁园春.雪》
(全班齐读 )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 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 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 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20张
请活输动入二您:要的品文鉴字上阙的炼字和意象描绘
上阙第二层: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 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运用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的写景顺序,诗人远看万山层林, 近观碧水千帆,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短短四句诗, 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图。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写景,景中有情
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 设问
水底:鱼翔浅底
(俯察)
请活输动入二您:要的品文鉴字上阙的炼字和意象描绘
上阙第二层: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 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由眼前景物一下子扩展到世间万物,并做了哲理性 升华。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的生活, 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被剥削的人 民,更应该“竞自由”,这实际上是对被压迫人民的 一种号召与呼唤。
沁园春
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花园,后来 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词牌由 此而得名。
请作输者入介您绍要的文字
毛泽东(1893-1976) 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 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 家。
结合拓展阅读材料,感悟老一辈无产 阶级革命家们的青春情怀,思考未来 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如何度过,写一封 信给三年后的自己。
请活输动入一您:要的自文主字诵读,整体感知
思考:本词上下阕各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以描写为主,是对湘江秋景的描绘; 下阙以抒情为主,是对青年时代的回忆,抒发了少年毛泽东的 革命豪情。
沁园春 长沙 课件(共25张PPT).ppt
三、研读下片 自由讨论,分享交流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句设问与上片末 尾的设问句有什么联系?
采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以设问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主宰 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 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沁园春·长沙》PPT下载
孤独?悲秋之情?
三、研读上片 ➢ 品味“看”字的统领七句
写景语句
万山红遍 层林浸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
自由
描写角度
/
描写技巧
用词分析
三、研读上片 ➢ 品味“看”字的统领七句
写景语句
描写角度
万山红遍 层林浸染
远眺:山色
静景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近观:江景
鹰击长空 仰视:天空 动景
1、词是诗的别体,是隋唐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 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2、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近体乐府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3、词的分类: (1)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
宋人将词分为令、引、近、慢四种。简单地说,令即小令,引和近约等于中 调,慢词就是所谓的长调。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 (3)词派:婉约派、豪放派
情感:这一怅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书写出对国家命运的关 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沁园春·长沙》PPT下载
上阕写了些什么?
明确: 上阕描写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 的湘江秋景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 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沁园春·长沙》PPT下载
三、研读下片 自由讨论,分享交流
《沁园春·长沙》 (共24张PPT)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 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gě)/争流。鹰/击长空,鱼/翔 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liáo)廓,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xié)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zhēng róng) /岁月稠 (chóu)。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chì)/方 遒(qi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 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è) /飞舟?
※这几句话塑造了一群怎样的青年人形象?
13
时代背景
•
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就读时,毛泽东与蔡和森、
何叔衡等人经常在一起纵论天下大事、社会和人
生问题,常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来激励自
己,立志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
在长沙求学时,毛泽东经常与同窗好友去湘
江游泳,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
千里”的豪迈诗句。
17
(探究四)上下阕两个设问句有什 么内在联系?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这首词的写作思路?
• 明确:1)下阕的设问是对下阕“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它表 明中国革命的命运,应该由这一群“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 青年来主宰。这一设问再次抒发了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和一 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胸怀和气魄。 2)上阕写景,描绘了湘江深秋景色,下阕抒情,通过回忆往事,来 表现革命青年的战斗英姿和远大抱负。整首词由景到情,由实到虚, 层层推进,步步不深入。
•
“五四”时期毛泽东组织了长沙学生和市民
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在全国反响极
大。
14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
《沁园春·长沙》 课件ppt(18张PPT)
《沁园春·雪》则体现了中年毛泽东的形象: 将个人和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并握于股掌之 中,雄视天下。这时候看世界就观其大略, 变成了粗线条,“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多大的庞然大物在他眼中也成了芥子。
上阕“独立寒秋”一句中的“独立”一词有何妙处?
这是一个全景缩放后的特写镜头: 天地之间一尊伟岸的身躯,高瞻远瞩,表情深邃,浓眉深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融情入理,情景交融是这首词最显著的特色。请根据上阕具体分析一下。
精读细研
借助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
概括景色特点
分析景中所蕴含的感情
词中秋景打上了词人鲜明的情感烙印。无论是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还是湘江中百 舸争流的场面,或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都是经词人眼中筛选过的景物, 并经过词人眼光折射出来。这些景物不像古人眼中的秋景,给人的感觉不是“悲”,不是 “愁”,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烈、喜人的场面,词人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乐观、昂扬 向上的情绪。
精读细研
回顾初中学过的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上阕写景部分,比较一下两首词在写景抒情方面的异同。 这两首词上阕都色彩明丽,形象生动,气势磅礴,文辞华美。但细观之下,又各有不同。
《沁园春·长沙》体现了青年毛泽东对世间 万物充满了探索和好奇之心,仰观俯察,细 致入微,以至于“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都 历历如在目前。
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 《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 毛泽东著述丰富,有文集、诗词、书法等作品。其作品涵盖军事、政治、经济、文化
等,其文学作品意境宏大,笔调雄浑,诗词直追苏、辛,书法创立“毛草”。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与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农民运动蓬勃兴起。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建立, 广东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是年秋天,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 重游橘子洲,触景生情,书就这首气势磅礴的革命词作。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41张PPT)
推敲关键词句。 3.掌握词中意象,体味词的意境。
预习作业检测
• 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1)沁园春( qìn ) (2)峥嵘岁月( zhēng róng ) (3)百舸争流( gě ) (4)怅寥廓( liáo )( kuò ) (5)挥斥方遒(qiú ) (6)浪遏飞舟( è )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 (三)词的组成:
• 1.标题 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 2.词牌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定 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以字 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及以下)、中 调(59-90字)和长调(91字及以上)。
• (四)沁园春: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 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 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3)领字后面要停顿。如:看/万山红遍;恰/ 同学少年。
(4)四字句按“二二”停顿。如:湘江/北去; 层林/尽染;
下一页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 /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独立寒秋图
• (1)思考: • 朗读开头三句,诗人写的是什么时候,什
么地方的景色?
• 明确:秋天
橘子洲
• (2) 本词的开头三句,哪位同学能按调 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 说一下
• 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 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 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 (3)词中的“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 “直立”?
诗人通过种种 意象的创造和 组合所构成的 一种充满诗意 的艺术境界
《沁园春 长沙》的意象
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鹰 水底的游鱼
预习作业检测
• 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1)沁园春( qìn ) (2)峥嵘岁月( zhēng róng ) (3)百舸争流( gě ) (4)怅寥廓( liáo )( kuò ) (5)挥斥方遒(qiú ) (6)浪遏飞舟( è )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 (三)词的组成:
• 1.标题 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 2.词牌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定 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以字 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及以下)、中 调(59-90字)和长调(91字及以上)。
• (四)沁园春: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 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 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3)领字后面要停顿。如:看/万山红遍;恰/ 同学少年。
(4)四字句按“二二”停顿。如:湘江/北去; 层林/尽染;
下一页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 /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独立寒秋图
• (1)思考: • 朗读开头三句,诗人写的是什么时候,什
么地方的景色?
• 明确:秋天
橘子洲
• (2) 本词的开头三句,哪位同学能按调 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 说一下
• 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 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 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 (3)词中的“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 “直立”?
诗人通过种种 意象的创造和 组合所构成的 一种充满诗意 的艺术境界
《沁园春 长沙》的意象
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鹰 水底的游鱼
《沁园春_长沙》PPT课件 (34张)
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和
自豪之情。
2.“怅寥廓”中作者 “怅”什么?
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广阔
宇宙,作者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谁来主宰 这个世界的问题,一个“怅”字,写出了 作者思绪万千,百感交集的内心世界。面 对当前复杂的革命形势,作者很自然地想 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思考革命 的领导权问题。
3.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的问中能够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精神 或胸怀?
这一问表现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
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 志。
问题四:上阙写景如此美好,与作者 要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关系? 诗人越描写山河壮丽,就越使人感 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 到革命的必要。这就更加突出了强 烈的革命精神。 对比反衬的手法
分组讨论:
一、词中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二、“恰”字统领几句?从中表现出早期革命 青年具有怎样的风貌与气概?
三、词的最后三句有什么作用? 四、“到中流击水”原来为“向中流击水”,
你认为把“向”字改为“到”字有什么好处?
问题一、词中主要从哪些方面来 塑造人物形象的?
年龄气质(同学少年
(3)这里诗人都看到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这些景物(意象)构成了一幅具有怎样 特点的画面?
万山 层林 江 百舸 鹰 鱼 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
分组讨论:
1.“秋天”在诗词中常常充满了肃杀、 感伤的情调,本诗为什么没有? 2.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 3.从上阕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4.上阙写景如此美好,与作者要表达的 情感有什么关系?
研读上阙,思考: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和
自豪之情。
2.“怅寥廓”中作者 “怅”什么?
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广阔
宇宙,作者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谁来主宰 这个世界的问题,一个“怅”字,写出了 作者思绪万千,百感交集的内心世界。面 对当前复杂的革命形势,作者很自然地想 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思考革命 的领导权问题。
3.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的问中能够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精神 或胸怀?
这一问表现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
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 志。
问题四:上阙写景如此美好,与作者 要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关系? 诗人越描写山河壮丽,就越使人感 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 到革命的必要。这就更加突出了强 烈的革命精神。 对比反衬的手法
分组讨论:
一、词中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二、“恰”字统领几句?从中表现出早期革命 青年具有怎样的风貌与气概?
三、词的最后三句有什么作用? 四、“到中流击水”原来为“向中流击水”,
你认为把“向”字改为“到”字有什么好处?
问题一、词中主要从哪些方面来 塑造人物形象的?
年龄气质(同学少年
(3)这里诗人都看到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这些景物(意象)构成了一幅具有怎样 特点的画面?
万山 层林 江 百舸 鹰 鱼 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
分组讨论:
1.“秋天”在诗词中常常充满了肃杀、 感伤的情调,本诗为什么没有? 2.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 3.从上阕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4.上阙写景如此美好,与作者要表达的 情感有什么关系?
研读上阙,思考: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沁园春长沙》(共39张ppt)
了解文体
理清作者思路,本词上下片各描写了两幅画面,请给每幅画面加标题。 词的上片、下片各侧重写了什么?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课堂探究一
上片 下片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侧重写眼前之景
感情基调:豪迈
侧重追忆往事,抒情
上阕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几层?
上阕主要描写了: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
课前自读检测:3、文学知识
(1)词:词是诗的别体,起源于 隋唐 ,盛行于 宋 ,又
叫诗余、长短句、近体乐府、曲子、曲词等。词的特点是,词 有定调,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词按字数多少,可
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 段落多少,可分为 单调 、双调、三叠、四叠等。“沁园春” 属于 长调 ;分上下阕,为 双调 。按照风格分为豪放派 和 婉约派。
首写景抒怀词,地点是长沙。
课前自读检测:4、字词知识
学习字词 (1)舸(ɡě):大船,词中泛指船只。 (2)寥廓(kuò):宇宙的广阔。 (3)遒(qiú):强劲有力。 (4)峥(zhēnɡ)嵘(rónɡ):不平凡、不寻常。 (5)遏(è):阻止。
课前自读检测:4、字词知识
理解词语
①百舸争流:上百条船争着在水上疾驰。意指很多人都在奋勇前进。 ②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形容朝气蓬勃,富有才华。 ③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岁月。 ④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 ⑤挥斥方遒:指的是青年人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象
意
意境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万山
红遍
层林
漫江
看 百舸
鹰
尽染 碧透 争流 击长空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 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 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沁园春长沙》(25张PPT)
单调 双调 三叠 四叠
豪放派 婉约派
词牌
句数 字数 平仄
词牌 标题
第一单元 青春激扬
树立伟大革命抱负,理解作者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关注,激发青春热情,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
单元目标
01
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1、2)把握小说叙事、抒情的特点 (3)
02
感受文学作品意蕴丰富性和语言表达特殊方式,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
03
早年
1924~1927
国民大革命
1927~1937
国共十年对峙,红军长征
1937~1945
抗日战争
1946~1949
解放战争
1925
五卅运动 省港大罢工
直接领导
任务一:通读课文3遍,回答问题。(10分钟)
根据下面的节奏大声朗读课文3遍,回答问题。本词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上阕写景,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下阕抒情,通过______________抒发_________,艺术地回答上阕提出的问题,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了解作家作品及词的相关知识通过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情感的方法,品味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掌握诗歌写景角度,抓炼字炼句,理解本词寓情于景、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树立远大理想,奋发向上
预 习 自 检----词的知识
(1)词又名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句式长短不一。作为诗歌的一种,词兴起于_____,盛行于____。 (2)词根据字数可分为_____(≤58字)、____(59-90)、____(≥91字)。 根据段落片数分,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创作风格又可分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3)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_____。它决定词的_____、_____和_____。《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______,“长沙”是词的_____。
豪放派 婉约派
词牌
句数 字数 平仄
词牌 标题
第一单元 青春激扬
树立伟大革命抱负,理解作者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关注,激发青春热情,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
单元目标
01
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1、2)把握小说叙事、抒情的特点 (3)
02
感受文学作品意蕴丰富性和语言表达特殊方式,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
03
早年
1924~1927
国民大革命
1927~1937
国共十年对峙,红军长征
1937~1945
抗日战争
1946~1949
解放战争
1925
五卅运动 省港大罢工
直接领导
任务一:通读课文3遍,回答问题。(10分钟)
根据下面的节奏大声朗读课文3遍,回答问题。本词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上阕写景,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下阕抒情,通过______________抒发_________,艺术地回答上阕提出的问题,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了解作家作品及词的相关知识通过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情感的方法,品味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掌握诗歌写景角度,抓炼字炼句,理解本词寓情于景、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树立远大理想,奋发向上
预 习 自 检----词的知识
(1)词又名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句式长短不一。作为诗歌的一种,词兴起于_____,盛行于____。 (2)词根据字数可分为_____(≤58字)、____(59-90)、____(≥91字)。 根据段落片数分,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创作风格又可分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3)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_____。它决定词的_____、_____和_____。《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______,“长沙”是词的_____。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完整版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完整版
2024/1/26
1
目 录
2024/1/26
• 沁园春长沙背景介绍 • 诗词赏析与解读 • 地域文化与民俗风情 •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策略探讨 • 生态文明建设在沁园春长沙实践案例分析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2
01
沁园春长沙背景介绍
2024/1/26
3
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2024/1/26
21
未来可持续发展路径规划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 境治理体系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 生态环境挑战
2024/1/26
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快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倡导全民参与和共建共享,构建生态 文明社会共同体
22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2024/1/26
2024/1/26
10
03
地域文化与民俗风情
2024/1/26
11
长沙地区民间信仰和习俗
2024/1/26
民间信仰
长沙地区民间信仰丰富多样,包括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等。其中,对 山神、水神、土地神的信仰尤为普遍,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习俗
长沙地区的习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如春节期间的舞龙舞狮、放鞭炮、贴春联 等;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等。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 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8
诗词内容分析与鉴赏
上阕写景
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湘江秋景图, 通过山、林、江、舸、鹰、鱼等 意象,表现出作者对自然和社会
的深刻观察和体验。
下阕抒情
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沉感 慨和革命斗争的豪情壮志。通过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等 语句,展现了作者的博大胸怀和
2024/1/26
1
目 录
2024/1/26
• 沁园春长沙背景介绍 • 诗词赏析与解读 • 地域文化与民俗风情 •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策略探讨 • 生态文明建设在沁园春长沙实践案例分析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2
01
沁园春长沙背景介绍
2024/1/26
3
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2024/1/26
21
未来可持续发展路径规划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 境治理体系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 生态环境挑战
2024/1/26
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快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倡导全民参与和共建共享,构建生态 文明社会共同体
22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2024/1/26
2024/1/26
10
03
地域文化与民俗风情
2024/1/26
11
长沙地区民间信仰和习俗
2024/1/26
民间信仰
长沙地区民间信仰丰富多样,包括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等。其中,对 山神、水神、土地神的信仰尤为普遍,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习俗
长沙地区的习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如春节期间的舞龙舞狮、放鞭炮、贴春联 等;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等。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 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8
诗词内容分析与鉴赏
上阕写景
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湘江秋景图, 通过山、林、江、舸、鹰、鱼等 意象,表现出作者对自然和社会
的深刻观察和体验。
下阕抒情
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沉感 慨和革命斗争的豪情壮志。通过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等 语句,展现了作者的博大胸怀和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54张PPT)
•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 不到长城非好汉 。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
• 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事就大了。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 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 。
• 敌人有的,我们要有,敌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原子弹要有, 氢弹也要快。管他什么国,管他什么弹,原子弹、氢弹,我们 都要超过。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愚公移山,人定胜天 。
2、时代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 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革命运动。同 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 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星星之火,可以 燎原。毛泽东的心里充满了希望、激情,所 以他看到的秋是生机勃勃的!
3、写作意图
• 把江山写得如此壮美,就越加 突出了我们主宰大地的需要,也就 是革命的需要。这也就更加突出了 作者强烈的革命精神。
2、从状态: 静态的火红的枫林, 动态的“争流”的 “百舸”等
或广 博,或 宏伟, 或雄峻。 竞相向 上、生 机勃勃
与毛泽东积 极向上,昂扬奋 进的立意契合。
以壮景抒豪情
(二)意象美来自意象的组合
1、并置式
看:山、林、江、舸、鹰、鱼 忆:指点、激扬、击水、
明确: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 广阔宇宙,一个“怅”,写出诗人思绪万 千,百感交集。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 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 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即革命领导权问 题。
这一问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精神或胸怀?
明确:这一问也写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以天 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上阕小结
立
眼
前 景
看
• 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事就大了。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 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 。
• 敌人有的,我们要有,敌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原子弹要有, 氢弹也要快。管他什么国,管他什么弹,原子弹、氢弹,我们 都要超过。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愚公移山,人定胜天 。
2、时代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 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革命运动。同 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 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星星之火,可以 燎原。毛泽东的心里充满了希望、激情,所 以他看到的秋是生机勃勃的!
3、写作意图
• 把江山写得如此壮美,就越加 突出了我们主宰大地的需要,也就 是革命的需要。这也就更加突出了 作者强烈的革命精神。
2、从状态: 静态的火红的枫林, 动态的“争流”的 “百舸”等
或广 博,或 宏伟, 或雄峻。 竞相向 上、生 机勃勃
与毛泽东积 极向上,昂扬奋 进的立意契合。
以壮景抒豪情
(二)意象美来自意象的组合
1、并置式
看:山、林、江、舸、鹰、鱼 忆:指点、激扬、击水、
明确: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 广阔宇宙,一个“怅”,写出诗人思绪万 千,百感交集。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 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 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即革命领导权问 题。
这一问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精神或胸怀?
明确:这一问也写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以天 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上阕小结
立
眼
前 景
看
《沁园春 长沙 》ppt课件37张
看万山红遍
炼字
层林尽染
山红水绿的
漫江碧透
静景的色彩美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万物争先的
鱼翔浅底
动态的雄壮美
万类霜天竞自由
点拨
赏析写景语言,也就是分 析精准词的表达效果。
静景描写中,我们要关 注形容词;
动景描写中我们往往要 关注动词。
诗词讲究炼字炼句,表现力特别强的字
炼字
点拨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孤
下片: 抒情——忆往昔生活
总领词——忆(忆什么—为何忆—如何忆)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情感 —— 手法
意象、意境的概念
“意象”简释
诗人笔下的意 象不应是客观 的白描,而是 “灌注了生气 的形象”(康德 语)。
意
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
作品中的客观物
诗人的思 想感情与 客观物象 融合而成
象(人、物、事)
一切景语皆情语
“秋”在很多诗词中是凄凉、感伤的代名词(如前面所举 诗词),本诗的秋景为什么充满活力?
明确:这与作者的身份、性格、胸襟、志向有关。 本诗作者不是一介普通书生,而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 怀救国救民的杰出的政治家。
知人论世
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 的风范,奋发向上的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所以他的诗词也 不同凡响,笔下秋景意象当然就充满活力,渗透其豪情壮志。
学习目标
1. 通过自主预习,了解作者作品、创作背景、文化常 识,并积累相关素材; 2. 抓住主要意象,感受诗歌意境,学会简要分析本词 典型艺术手法,学以致用。 3. 体味词人的伟大情感与博大情怀,学习其“以天下 为已任”的理想抱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了解写作背景,进一步了解词 的有关知识。 • 2、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 握词中描绘的意象;分析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的特点;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 3、德育目标: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感受 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 抱负。
赏析课文:
• 意象美: “意象”简释 意: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 意象:带上诗人主观情感的物象。即:(物) 象+(情)意=意象。 • 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意 象这一文学概念,并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
课后作业:
1、找出本文中的意象并解释其意义。 2、反复阅读并背诵本词。 3、阅读课后毛泽东的三首诗体悟作者的思 想感情。 4、写出学过的其他词牌,并了解其起源。
赏析课文:
• 小结:作者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 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 间,动静结合,红绿相衬,对照鲜明。 因此,文学作品在进行景物描写时一定 要注意角度、动静、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赏析课文:
• 3、提问:这几句中如果把“击”改为“飞”,“翔” 改为“游”,“竞”改为“都”好不好?为什么? • 明确:不好。击,把雄鹰展翅奋飞、迅猛有力地拍打 天空的那种矫健的勇猛的雄姿绘显出来,“飞”太一 般了。翔,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 得水浅。蓝天倒影在碧水中,看上去鱼好像在天空中 游动,好像飞翔一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鱼在水中酣 游时的那种轻松自如的神态。竞,由眼前之物一下子 扩展到世界万物,并作了哲理性的概括。既然世间万 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 生存的自由,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 迫的人民,不是更应该争自由吗?
词的知识:
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的兴起)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一首词都有一个曲牌名 称,叫“词牌”。可分为上下两段,分别叫做上片、下片或者 上阕、下阙。(词的曲牌) 3、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字数一般在58字以内, 中调在59-90之间,91字以上为长调。(词的格式) 4、词一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 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 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 • 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 情壮志。(面对这壮丽的秋色,诗人有什么感受? 看上阕的最后三句,一起朗读。 • 明确:词人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 宇宙,面对着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 他想到了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国 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感到了“怅”。这 里的“怅”不是失意,是怅惘。于是他就开始 了“问”。词人由大自然的万物引出了“谁主 沉浮”的问题,“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 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质是词人进入深 沉的历史思索,提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抒写 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 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导入:
• 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学习过很多关于秋天 的古诗,比如说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枯藤 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以及龚自珍的《己亥 杂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 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通过这些诗 句我们对古人眼中的秋天有了一个清晰而明确 的了解,那么现代人有事如何感悟秋天的呢? 今天我们通过另一种文体形式——词,来认识 一下伟大领袖毛泽东眼里的秋色。
赏析课文:
• 小结:第二层作者写具体的回忆,写青 年学子议政的情景,语言很平实,但是 具有强烈的动作性,我们读到这些文字 的时候,就可以想见,当年青年学子慷 慨激昂的情景,蔑视权归,豪情万丈的 英姿。 • 【活动】 一起读。提示:粪土当年万户 侯,要读出蔑视的情感来。
赏析课文:
• 3.第三层 • 提问:第三层是典型的回忆。这个典型的回忆突出了一 个特写镜头,写当年青年学子在湘江游泳,击水湘江的 情景。这一层,以青年学子搏击风浪,力能遏舟的矫健 身姿,进一步强化了学子的形象,我们从这群青年学子 浪遏飞舟的情景里面,可以看到,他们是一群胸怀宽广, 思虑深沉而又气势如虹的革命青年。这又展现了一幅中 流击水图。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特写镜头呢? • 明确:这句话可以回答上面的问题,主沉浮的,将是这 样一些革命青年,从而巧妙地回答了上阕的深切思虑。 • 【活动】 把上、下阕连起来读。
教学重难点:
• 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 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
意象
学情分析:
• 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许多诗,对一些基本的 手法,如比喻、拟人、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都有所 了解,掌握了基本的读诗的方法,但是未能很好地读 懂诗词而词又是刚接触的一个新的内容,学生对主旨 的把握就更加有难度了前一阶段,我们已向同学们介 绍了词的相关基本文学知识,并且了解了读词的方法, 在鉴赏诗文时特别要注意划分“起——承——转—— 合”四个层次,连贯地来理解诗的主旨本课主要是检 测同学们对读诗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诗歌主旨的把 握程度另外在前一阶段的诗词朗诵中,发现学生们一 般不会投入情感去朗诵,这对诗歌的理解又是另一个 障碍本课希望通过各种朗读形式来培养一定的朗读能 力,以朗读促理解。
下课!
曲牌介绍:
• 由东汉沁水公主园而得名。东汉明帝刘 庄第五个女儿刘致为沁水公主,在她的 封地沁水县兴建一座园林,史称清水公 主园,简称沁园。大将军窦宪依仗其妹 窦皇后的权势以低价夺取沁园,公主敢 怒不敢言。后来皇帝知道此事,要治窦 宪的罪,让其退出沁园,从此不再重用。 后世泛称公主的园林为“沁园”,后人 作诗以咏此事,此调因而得名“沁园 春”。
写作背景:
•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革命家、 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文学家。这 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 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 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 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 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 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 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 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赏析课文:
• 2、提问:这七句中的景色是如何描写的? • 明确:(1)由山上到湘江,由江面到天空,再到江底, 远近相间;万山、层林、江面、百舸、雄鹰等都是具 体的景物描写,万类是对自然景物的概括,这是由具 体到概括。景物描写远近相间,由具体到概括,层次 井然。 • (2)作者对景物的描写,山、林,都是静态的景,而 百舸争流,雄鹰在翱翔,游鱼在自由自在的游动,这 些都是动态的描写,所以第二个特点是动静交错。 • (3)画面色彩鲜明,山是红的,水是绿的,帆是白的, 天是蓝的,色彩非常鲜明。
整体感知:
• 阅读并了解字词音义 • 沁(qin)园春 峥(zheng)嵘(rong) • 百舸(ge) • 寥廓(liao kuo) • 挥斥方遒(qiu) • 浪遏(e)飞舟
赏析课文:
• 上阕 • 1、提问:在上阕中一共可以看到几幅图画? • 明确:两幅。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起句“独立”二字破空而来,以“寒秋”、“橘子洲”点明时间、 地点、独立的形象,北去的江流,又有“寒秋”着色,便有了无限 的涵咏之味和沉郁豪迈之气。这一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环 境等因素。所以可以概括为独立寒秋图。 •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 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 一个“看”字领起七句,诗人看到了红遍万山的树叶,清澈见底的 湘江水,很多船。诗人看到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湘江秋景。在湘江 秋景图中,作者具体描绘了山(林)江(舸)天(鹰)水(鱼)还 有自然界的万物。
赏析课文:
• 1.第一层 • 作者说当年和胡书恒、蔡和森等许多革 命战友携手结伴而来,那时候的岁月是 多么的不平凡,作者用了“峥嵘岁月稠” 几个字,这是一种概括的回忆。
赏析课文:
• 2.第二层 • 提问: 第二层是中间七句,是具体的回忆。作 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同学少年时候的峥嵘 岁月呢?先读一下,同桌讨论。 • 明确:下阕主要写学子议政的一些情景。“同 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翻译出来就是: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 发,才华横溢,革命热情奔放,奋发有为,这 是写青年学子的精神风貌;“指点江山,激扬 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写他们的革命实 践活动,或者说是写青年学子对祖国命运的关 心,对黑暗现实的抨击和对军阀官僚的蔑视。 这些构成了一幅峥嵘岁月图。
赏析课文:
• 下阙 • 壮丽的秋景不仅引发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思考, 还勾起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词的下阕,作者 通过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来形象地概括青年 学子当年的战斗风貌和豪迈的气概。那么作者 为什么要写对往事的回忆呢?这主要是艺术地 回答“谁主沉浮”的问题。 • 下阕仍然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是开头两 句,第二层,是中间七句,第三层是最后三句。
——毛泽东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了解写作背景,进一步了解词 的有关知识。 • 2、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 握词中描绘的意象;分析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的特点;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 3、德育目标: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感受 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 抱负。
赏析课文:
• 意象美: “意象”简释 意: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 意象:带上诗人主观情感的物象。即:(物) 象+(情)意=意象。 • 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意 象这一文学概念,并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
课后作业:
1、找出本文中的意象并解释其意义。 2、反复阅读并背诵本词。 3、阅读课后毛泽东的三首诗体悟作者的思 想感情。 4、写出学过的其他词牌,并了解其起源。
赏析课文:
• 小结:作者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 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 间,动静结合,红绿相衬,对照鲜明。 因此,文学作品在进行景物描写时一定 要注意角度、动静、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赏析课文:
• 3、提问:这几句中如果把“击”改为“飞”,“翔” 改为“游”,“竞”改为“都”好不好?为什么? • 明确:不好。击,把雄鹰展翅奋飞、迅猛有力地拍打 天空的那种矫健的勇猛的雄姿绘显出来,“飞”太一 般了。翔,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 得水浅。蓝天倒影在碧水中,看上去鱼好像在天空中 游动,好像飞翔一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鱼在水中酣 游时的那种轻松自如的神态。竞,由眼前之物一下子 扩展到世界万物,并作了哲理性的概括。既然世间万 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 生存的自由,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 迫的人民,不是更应该争自由吗?
词的知识:
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的兴起)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一首词都有一个曲牌名 称,叫“词牌”。可分为上下两段,分别叫做上片、下片或者 上阕、下阙。(词的曲牌) 3、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字数一般在58字以内, 中调在59-90之间,91字以上为长调。(词的格式) 4、词一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 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 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 • 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 情壮志。(面对这壮丽的秋色,诗人有什么感受? 看上阕的最后三句,一起朗读。 • 明确:词人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 宇宙,面对着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 他想到了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国 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感到了“怅”。这 里的“怅”不是失意,是怅惘。于是他就开始 了“问”。词人由大自然的万物引出了“谁主 沉浮”的问题,“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 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质是词人进入深 沉的历史思索,提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抒写 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 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导入:
• 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学习过很多关于秋天 的古诗,比如说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枯藤 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以及龚自珍的《己亥 杂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 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通过这些诗 句我们对古人眼中的秋天有了一个清晰而明确 的了解,那么现代人有事如何感悟秋天的呢? 今天我们通过另一种文体形式——词,来认识 一下伟大领袖毛泽东眼里的秋色。
赏析课文:
• 小结:第二层作者写具体的回忆,写青 年学子议政的情景,语言很平实,但是 具有强烈的动作性,我们读到这些文字 的时候,就可以想见,当年青年学子慷 慨激昂的情景,蔑视权归,豪情万丈的 英姿。 • 【活动】 一起读。提示:粪土当年万户 侯,要读出蔑视的情感来。
赏析课文:
• 3.第三层 • 提问:第三层是典型的回忆。这个典型的回忆突出了一 个特写镜头,写当年青年学子在湘江游泳,击水湘江的 情景。这一层,以青年学子搏击风浪,力能遏舟的矫健 身姿,进一步强化了学子的形象,我们从这群青年学子 浪遏飞舟的情景里面,可以看到,他们是一群胸怀宽广, 思虑深沉而又气势如虹的革命青年。这又展现了一幅中 流击水图。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特写镜头呢? • 明确:这句话可以回答上面的问题,主沉浮的,将是这 样一些革命青年,从而巧妙地回答了上阕的深切思虑。 • 【活动】 把上、下阕连起来读。
教学重难点:
• 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 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
意象
学情分析:
• 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许多诗,对一些基本的 手法,如比喻、拟人、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都有所 了解,掌握了基本的读诗的方法,但是未能很好地读 懂诗词而词又是刚接触的一个新的内容,学生对主旨 的把握就更加有难度了前一阶段,我们已向同学们介 绍了词的相关基本文学知识,并且了解了读词的方法, 在鉴赏诗文时特别要注意划分“起——承——转—— 合”四个层次,连贯地来理解诗的主旨本课主要是检 测同学们对读诗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诗歌主旨的把 握程度另外在前一阶段的诗词朗诵中,发现学生们一 般不会投入情感去朗诵,这对诗歌的理解又是另一个 障碍本课希望通过各种朗读形式来培养一定的朗读能 力,以朗读促理解。
下课!
曲牌介绍:
• 由东汉沁水公主园而得名。东汉明帝刘 庄第五个女儿刘致为沁水公主,在她的 封地沁水县兴建一座园林,史称清水公 主园,简称沁园。大将军窦宪依仗其妹 窦皇后的权势以低价夺取沁园,公主敢 怒不敢言。后来皇帝知道此事,要治窦 宪的罪,让其退出沁园,从此不再重用。 后世泛称公主的园林为“沁园”,后人 作诗以咏此事,此调因而得名“沁园 春”。
写作背景:
•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革命家、 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文学家。这 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 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 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 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 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 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 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 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赏析课文:
• 2、提问:这七句中的景色是如何描写的? • 明确:(1)由山上到湘江,由江面到天空,再到江底, 远近相间;万山、层林、江面、百舸、雄鹰等都是具 体的景物描写,万类是对自然景物的概括,这是由具 体到概括。景物描写远近相间,由具体到概括,层次 井然。 • (2)作者对景物的描写,山、林,都是静态的景,而 百舸争流,雄鹰在翱翔,游鱼在自由自在的游动,这 些都是动态的描写,所以第二个特点是动静交错。 • (3)画面色彩鲜明,山是红的,水是绿的,帆是白的, 天是蓝的,色彩非常鲜明。
整体感知:
• 阅读并了解字词音义 • 沁(qin)园春 峥(zheng)嵘(rong) • 百舸(ge) • 寥廓(liao kuo) • 挥斥方遒(qiu) • 浪遏(e)飞舟
赏析课文:
• 上阕 • 1、提问:在上阕中一共可以看到几幅图画? • 明确:两幅。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起句“独立”二字破空而来,以“寒秋”、“橘子洲”点明时间、 地点、独立的形象,北去的江流,又有“寒秋”着色,便有了无限 的涵咏之味和沉郁豪迈之气。这一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环 境等因素。所以可以概括为独立寒秋图。 •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 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 一个“看”字领起七句,诗人看到了红遍万山的树叶,清澈见底的 湘江水,很多船。诗人看到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湘江秋景。在湘江 秋景图中,作者具体描绘了山(林)江(舸)天(鹰)水(鱼)还 有自然界的万物。
赏析课文:
• 1.第一层 • 作者说当年和胡书恒、蔡和森等许多革 命战友携手结伴而来,那时候的岁月是 多么的不平凡,作者用了“峥嵘岁月稠” 几个字,这是一种概括的回忆。
赏析课文:
• 2.第二层 • 提问: 第二层是中间七句,是具体的回忆。作 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同学少年时候的峥嵘 岁月呢?先读一下,同桌讨论。 • 明确:下阕主要写学子议政的一些情景。“同 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翻译出来就是: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 发,才华横溢,革命热情奔放,奋发有为,这 是写青年学子的精神风貌;“指点江山,激扬 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写他们的革命实 践活动,或者说是写青年学子对祖国命运的关 心,对黑暗现实的抨击和对军阀官僚的蔑视。 这些构成了一幅峥嵘岁月图。
赏析课文:
• 下阙 • 壮丽的秋景不仅引发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思考, 还勾起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词的下阕,作者 通过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来形象地概括青年 学子当年的战斗风貌和豪迈的气概。那么作者 为什么要写对往事的回忆呢?这主要是艺术地 回答“谁主沉浮”的问题。 • 下阕仍然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是开头两 句,第二层,是中间七句,第三层是最后三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