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不同训练阶段血液成分指标变化及运动性疲劳的中医症候表现
中长跑运动员不同训练阶段Hb与运动性贫血调查与分析
中长跑运动员不同训练阶段Hb与运动性贫血调查与分析中长跑是一项耐力和意志力的运动项目,在训练过程中,中长跑运动员需要经历不同的训练阶段来提高自己的体能和耐力。
而血红蛋白(Hb)水平是评价运动员身体状况的重要指标,而运动性贫血则是中长跑运动员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本文将对中长跑运动员不同训练阶段的Hb与运动性贫血进行调查与分析。
一、中长跑运动员不同训练阶段的Hb调查与分析1. 初级训练阶段在中长跑运动员的初级训练阶段,主要是通过适当的跑步训练来提高基础耐力和体能。
研究表明,初级训练阶段的中长跑运动员的Hb水平通常处于正常范围内,因为运动可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提高血液中的Hb含量。
但是在初级阶段,由于训练量较小,运动员的Hb 水平可能并不会有明显的增加。
在初级阶段,需要关注运动员的膳食结构和睡眠质量,以保证身体的营养和充分的休息。
3. 高级训练阶段在高级训练阶段,中长跑运动员需要面对更大的压力和挑战,训练量和强度将达到顶峰。
这一阶段的运动员通常会经历疲劳和过度训练的状态,这对Hb水平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研究表明,高级训练阶段的中长跑运动员的Hb水平通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甚至出现运动性贫血的情况。
这是因为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会导致身体的代谢紊乱,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和再生。
在高级训练阶段,需要采取针对性的训练和营养补充措施,以维持运动员身体的稳定和健康。
二、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性贫血调查与分析1. 运动性贫血的症状运动性贫血是中长跑运动员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其主要症状包括疲劳、无力感、心跳加快、头晕、头痛等。
这些症状通常在运动员训练量增加或强度加大时出现,影响运动员的训练和竞技状态。
及时发现并处理运动性贫血是保证运动员身体健康和竞技状态的关键。
2. 运动性贫血的原因运动性贫血的发生通常是由于运动员长期高强度训练导致身体代谢紊乱,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和再生。
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睡眠质量的下降也是运动性贫血的原因之一。
中西医结合对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分型与诊断的研究
关键 词 : 运动 员; 中西医结合 ; 运动性疲劳
中图分பைடு நூலகம்号 : 2— 3 R 01
文献 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0 80 0 (0 8 1 —040 10 -8 5 2 0 ) 234 -2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 医学 中重要 的研究课题 。中西医分别从 症候 ( 肉疲劳症 、 动性 失 眠症 、 胃功能失 调症 、 筋 运 脾 肾气 不足 不同的角度对运动性 疲劳进 行 了许 多研 究 , 并取得 了一 定 的成 症 、 月经不调症 ) 。运 动性疲 劳 的中医分 型 与诊 断 , 以长时 间 是 果。中医将运 动性 疲劳归为劳倦 、 虚损等范 畴, 其对疲劳 的认识 大 、 中强度 以上训练后 自我感 觉疲 劳为前提 , 结合症 、 、 舌 脉合诊。 是在“ 整体 观念 ” 阴阳、 和“ 藏象 、 经络 、 营卫气血 ” 等基 础理论指 以疲劳症状诊断为主。以舌象 、 脉象为辅 的诊断方法。组织专职 导下 , 系统地阐述疲 劳产生 的原 因和机理 。其最大 的优点在 于 有 经验 的临床医务人员进行 中医“ 四诊 ” 逐一询 问并 记录各运 , 整体 的、 观的研究 , 宏 但无 法物质地加 以验证 。西 医是建立 在现 动员疲 劳状况 , 时填写《 及 脉象 、 舌象登记表》 。 代医学基础上 的、 可验证 的、 直观的科学 。其优势表现在 应用的 2 4 抽血时间选择及测试指标 每个阶段选取在周一晨 7~ . 8时 技术先进 、 理论 完整 、 晰具 体 、 清 在微观 分子的层次上加 以分析 , 之 间 空腹 抽 取 静 脉 血 , 测 与 运 动 训 练 相 关 的 血 指 标 ( B HB 检 R C, , 但可能对 整体 的现象无法处理 。本 文 以中西 医结合的方式 探讨 H T T, T C比值 , K,D B N) C , C,/ C L H, U 。同时 , 当天进行 中医“ 四 15名专业运动员在 冬训 期间 的前 、 、 2 初 中后期 ( 同的负荷量 ) 诊 ” 不 。 运动训练后的疲劳症候表现 , 对各 生化指标进行 了综合 的评价 , 2 5 统计学方 法 S S 1 . . P S 3 0软件行 统计 学分析 , 量资料用 t 计 为中医诊断运动性疲劳提供一些实验资料 和理论依据 , 中西 医 检验 , 使 计数资料用 检验 , 0 0 P< . 5为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结合研究运动性疲劳 , 有证 可辨, 指标 可评定 。 有 3 结果 1 一 般资 料 3 1 运动性疲劳 中医分 型与诊 断情况 本组运动性疲劳者 中 , . 诊 广西专业队运 动员 15 男 6 , 6 ) , 2 ( 1女 4 名 其中田径 5 5名 ; 重 断为形体疲劳( 肉疲劳 ) 8例 , 5 .% ; 腑疲劳 4 筋 6 占 44 脏 l例 , 占 竞技 4 1名 ; 球类 2 9名 。年龄 1 2 . 4~ 6 3岁 , 平均 1 . 9 7岁 ; 高 3 . % , 中脾 胃功能 失调 1 身 28 其 1例 , 8 8 , 占 . % 肾气不足 1 4例 , 占 1 1 9 m, 5 ~10e 平均 1 15 m; 7 . c 体重 4 3~8 g 平 均 6 k ; 5k , 2 g 运动健 1. % , 12 月经失调 l 6例 , 1 .% ; 占 2 8 神态疲 劳( 运动 失眠 )6例 , 1 将 1 , 级运动员 8 人 , 0人 I 1 Ⅱ级运动员 3 。实验前查 心 、 、 占 1. %。运动性疲劳者 中以筋 肉疲劳症 为多 , 4人 肺 28 占半数 以上 , 其 肝、 肾等功能无异常 。 次 为月经失调症 、 运动失眠症 , 胃功能失调症 占的比例最少。 脾 2 方法 32 运 动性疲 劳各症候兼症 情况 运 动性疲劳各症 之问伴有一 . 2 1 训练分期 冬训前期 ( . 实验前期 ) 以小负荷量训 练为主 ; 冬 定 数量 的兼症 , 胃功能失调症兼症 百分 比相对偏 高 ( 18 , 脾 8 . %) 训初期( 无疲劳期 ) 中等负荷量训练 为主 , 但无疲 劳症 状 ; 训 中 其 次是运动失眠症 ( 5 O ) 而筋 肉疲劳症 兼症 百分 比相对最 冬 7 .% , 后期( 疲劳期) 必须是 在大 、 中强度 以上 的训练后 , 运动员 自我感 低 ( 94 ) 2 .% 。见 表 1 。 觉 出现疲 劳 。 33 运动 员冬 训 期 间各 时期 内血 成分 指标 变 化情 况 疲 劳期 . 22 问卷调查情况 填写 《 . 自我感觉调查 表》 《 和 运动性疲 劳症 R C H H T值显著低于无疲 劳期 、 B , B, C 实验前期 ( P<0 0 ) 无疲 .1 , 候调查表》 内容有 : 精神 、 睡眠状 态 、 饮食 、 二便 等情况 , 练后肌 劳期 低于实验前期高于疲劳期。见表 2 训 。 肉反应情况 、 体力 、 心悸胸闷和喘气 、 月经情况对训 练计划完成质 34 运动员冬训期间各 时期 内分泌指标变化情况 疲劳期 ( 、 . 男 量反应等等。 女 ) 、/ T T C比值显著低于无疲劳期 、 实验前期 ( P<0 0 ) 无疲 劳 .1 ,
运动疲劳的判定
运动疲劳的判定生化测量1.血液:血尿素尿素是人体内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的终产物。
检测运动员在长时间运动时和恢复期的血尿素变化,可以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的供能和合成情况,以此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和疲劳程度。
血尿素变化与运动负荷量的关系较负荷强度更密切,当负荷量越大时,血尿素增加越明显,恢复也较慢。
2.血液:血清肌酸激酶血清肌酸激酶(CK)又称磷酸肌酸激酶(CPK),是短时间剧烈运动时能量补充和运动后ATP恢复的反应催化素,与运动时和运动后能量平衡及转移有密切关系。
安静时,血清CK主要是由骨骼肌和心肌中的CK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清,男:10至100U/L、女:10至60U/L。
运动时,骨骼肌局部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自由基增多,细胞膜损伤和通透性增加,肌细胞内的CK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导致运动后血清CK升高。
由于CK在血清中上升和细胞损伤有关,因此是评定疲劳程度和恢复过程的重要指标。
血清CK的变化受到负荷强度的影响大于负荷量。
一般短时间极量强度运动后5至6小时,血清CK升高,8至24小时达高峰,48小时后逐步恢复,负荷强度越大,恢复越慢。
运动员疲劳后,血清CK活性上升,在安静时可高达300至500U/L,但目前尚无量化评价标准。
使用血清CK做评价时,需做CK同工酶的测定,同时测定血清GOT和Mb(肌红蛋白),并同其它临床诊断相结合,以区别于心肌炎时血清CK的上升。
3.血液:血清睪酮/皮质醇比值睪酮有助于加速体内合成代谢,皮质醇可加速分解代谢。
测定恢复期血清睪酮/皮质醇比值,就可了解体内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平衡的状态。
比值高时,是合成代谢过程占优势;比值下降,是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机体仍处于消耗占主导地位的状态,疲劳不能有效恢复,长期会导致过度训练。
目前认为,此比值变化大于原值30%时是过度训练的警戒值。
4.尿液:尿蛋白正常人在安静时尿中蛋白质含量甚微(日排出量<150mg,一般为2至8mg%),常规检验方法不能检出,故通常称为阴性。
中西医结合对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分型与诊断的研究(一)
中西医结合对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分型与诊断的研究(一)作者:刘艳蒋筱杨小英杜建雄陈然何焕平【摘要】目的以中西医相结合的方式对运动性疲劳的分型与诊断进行研究。
方法选取125名运动员在冬训期间的前、初、中后期(不同的负荷量)训练后,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四诊”对大负荷量运动后运动性疲劳作出中医分型与诊断,同时测试与运动训练及运动性疲劳相关的血成分〔红细胞数量(RBC)、血红蛋白(HB)、血球压积容量(HCT)〕、内分泌〔血睾酮(T)、皮质醇(C)、T/C比值〕、代谢物质〔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血尿素(BUN)〕等生化指标的跟踪监控。
结果运动性疲劳者中以筋肉疲劳证为多,占54.4%(68/125);运动性疲劳各症之间伴有一定数量的兼症,脾胃功能失调症兼症百分比相对偏高,占81.8%;疲劳组RBC,HB,HCT,T,T/C比值明显低于无疲劳组、实验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疲劳组低于实验前组高于疲劳组;疲劳组CK,LDH,BUN,C值明显高于无疲劳组、实验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无疲劳组高于实验前组低于疲劳组。
结论用上述多指标进行综合评定,能从不同的侧面较灵敏地反映运动负荷量的变化和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及运动性疲劳程度,作出既简单实用、又相互补充的较全面的评价,是较好的指标组合,对运动性疲劳的准确快速判断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运动员;中西医结合;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疲劳是运动医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
中西医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运动性疲劳进行了许多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中医将运动性疲劳归为劳倦、虚损等范畴,其对疲劳的认识是在“整体观念”和“阴阳、藏象、经络、营卫气血”等基础理论指导下,系统地阐述疲劳产生的原因和机理。
其最大的优点在于整体的、宏观的研究,但无法物质地加以验证。
西医是建立在现代医学基础上的、可验证的、直观的科学。
其优势表现在应用的技术先进、理论完整、清晰具体、在微观分子的层次上加以分析,但可能对整体的现象无法处理。
运动生理判断运动疲劳的方法
运动生理判断运动疲劳的方法
运动生理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的学科,通过对运动生理的研究,可以判断运动疲劳的程度。
运动疲劳是指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身体的能量消耗和代谢产物的积累,导致身体机能下降的状态。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以运动生理为基础的判断运动疲劳的方法。
1. 心率变化法
心率是反映身体代谢状态的重要指标,通过监测运动前后的心率变化,可以判断运动疲劳的程度。
一般来说,运动前心率较低,运动过程中心率逐渐升高,达到最高峰后逐渐下降。
如果运动后心率下降缓慢,或者在运动后心率仍然很高,说明身体处于疲劳状态。
2. 血乳酸浓度法
运动过程中,身体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是一种代谢产物,会影响身体的机能。
通过监测运动前后的血乳酸浓度变化,可以判断运动疲劳的程度。
一般来说,运动前血乳酸浓度较低,运动过程中血乳酸浓度逐渐升高,达到最高峰后逐渐下降。
如果运动后血乳酸浓度下降缓慢,或者在运动后血乳酸浓度仍然很高,说明身体处于疲劳状态。
3. 肌肉疲劳法
肌肉是运动的主要器官,通过监测肌肉的疲劳程度,可以判断运动疲劳的程度。
一般来说,运动前肌肉处于放松状态,运动过程中肌肉逐渐收缩,达到最大收缩后逐渐放松。
如果运动后肌肉收缩力下降明显,或者在运动后肌肉仍然处于紧张状态,说明身体处于疲劳状态。
通过运动生理的方法可以判断运动疲劳的程度,这对于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应该注意监测自己的身体状态,及时调整训练和比赛计划,以保证身体的健康和运动成绩的提高。
田径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前后血红蛋白和血清尿素氮变化
作者: 严政;盛蕾;邵慧秋
作者机构: 江苏体育科研所;江苏体育科研所
出版物刊名: 中国体育科技
页码: 24-28页
主题词: 大强度训练;田径运动员;血红蛋白;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周期;血清尿素氮;显著差异;运动持续时间;大运动量训练;教练员
摘要: <正> 田径径赛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中合理掌握运动量及强度,科学地安排一次大强度课的训练周期,对提高运动成绩,保证运动员身体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国外特别是苏联对运动员一次大强度训练后血清尿素氮(BUN)的变化有一定研究,并已应用于训练。
血红蛋白(Hb)是目前运动员中血液检查最常用、最普及的一个指标,如何正确评定一次检查的结果,对于教练员科学地安排训练有重要的。
中长跑运动员不同训练阶段Hb与运动性贫血调查与分析
中长跑运动员不同训练阶段Hb与运动性贫血调查与分析
中长跑是一项对运动员心肺功能和耐力要求较高的体育项目,其训练过程中的血红蛋
白(Hb)水平对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和成绩表现都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训练的不同阶段,运
动员的Hb水平也会有所变化,同时运动性贫血也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员身体状态问题。
我们有必要对中长跑运动员在不同训练阶段的Hb水平和运动性贫血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运动员的训练和调整他们的生活方式。
一般来说,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可以分为基础训练期、竞赛前备赛期和赛季赛期。
在
这三个训练阶段中,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和频率都有所不同,这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身
体状况和Hb水平。
我们需要针对这三个阶段分别进行调查与分析。
首先是基础训练期,这个阶段通常是中长跑运动员进行系统性和全面性的体能训练,
包括长跑、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
在这个阶段中,运动员的身体需要适应训练强度的增加,这可能会对其Hb水平有一定影响。
为了调查和分析这个阶段中长跑运动员的Hb水平,我们可以通过抽取一定数量的中长跑运动员的血样,进行Hb检测和分析。
我们还可以对他们的训练量和饮食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其生活方式对Hb水平的影响。
中长跑运动员在不同训练阶段的Hb水平和运动性贫血情况对其训练和比赛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些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
通过这样的调查和分析,可以更好地
指导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和生活方式,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提高其比赛成绩。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带来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备注:本文中所有数据和结论均属虚构,仅供参考。
】。
竞走运动员赛前高原训练生化指标变化特点
竞走运动员赛前高原训练生化指标变化特点
竞走运动员在赛前进行高原训练时,其生化指标会出现一些特定的变化。
这些变化主
要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的增加、红细胞计数的上升、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增加、血尿素氮(BUN)浓度的下降等。
高原训练可以促进竞走运动员的红细胞生产。
红细胞是携带氧气的重要细胞,其数量
的增加可以增加运动员体内的氧气供应。
高原环境下缺氧的刺激会激活人体的红细胞生成
机制,从而提高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
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是反映肌肉损伤的生化指标。
高原训练过程中,运动强度较大,会导致肌肉组织的破坏和损伤。
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增加可以反映这种肌肉损伤
程度的加重。
高原训练还可以促进运动员的氮代谢。
血尿素氮是反映人体氮代谢的重要物质,其浓
度的下降可以说明氮平衡的改善。
在高原环境下,人体对氧气的利用效率提高,蛋白质代
谢产生的尿素数量减少,从而使得血尿素氮浓度降低。
竞走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前后的生化指标发生了一些变化。
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计
数增加可以改善氧气供应能力,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增加反映了肌肉损伤程度的加重,血尿素氮浓度的下降说明了氮代谢的改善。
这些变化的出现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
力和适应高原环境的能力。
运动性疲劳对运动员内分泌功能的影响(一)
运动性疲劳对运动员内分泌功能的影响(一)作者:刘艳,杨小英,蒋筱,陈然,何焕平【摘要】目的探讨专业运动员运动性疲劳者疲劳症候表现和冬训期间各时期血内分泌指标变化情况。
方法选取125名运动员在冬训期间的前、初、中后期(不同的负荷量)训练后,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四诊”对大负荷量运动后运动性疲劳作出分型与诊断,同时测试相关的内分泌生化指标血睾酮(T)、皮质醇(C)、T/C比值的跟踪监控。
结果运动性疲劳者中以筋肉疲劳证为多,占54.4%(68/125);运动性疲劳各症之间伴有一定数量的兼症,脾胃功能失调症兼症百分比相对偏高,占81.8%;疲劳组T、T/C比值明显低于无疲劳组、实验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疲劳组T值低于实验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组C值明显高于无疲劳组、实验前组,无疲劳组明显高于实验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T、C、T/C比值既能反映运动负荷量的变化,也能反映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及运动性疲劳程度,是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及诊断运动性疲劳的较敏感的指标,能更科学、更准确、更合理、更可靠地诊断运动性疲劳,为中西医相结合诊断运动性疲劳提供量化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运动性疲劳运动员内分泌Abstract:Themajoritysportfatiguewasmuslefatigue,whichwas54.4%.Thesportfatiguesymptomshadcertaina mountofidenticalsymptoms.Thepercentageofidenticalspleengastricfunctionaldisorderwasrelativel yhigh,whichwas81.8%.T,T/Cinfatiguegroup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innon-fatiguegroupan dpre-experimentgroup(P<0.01),which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ButTwasnotsignificantlylowerinnon-fatiguegroupthaninpree xperimentgroup.Cwassignificantlyhigherinfatiguegroupthaninnon-fatigueandpre-experimentgrou ps,anditwassignificantlyhigherinnon-fatiguegroupthaninpre-experimentgroup.Keywords:Sportsfatigue;Athlete;Endocrine人体在运动时产生的疲劳称之为运动性疲劳,它是由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性降低,经适当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
中长跑运动员不同训练阶段Hb与运动性贫血调查与分析
中长跑运动员不同训练阶段Hb与运动性贫血调查与分析中长跑是一项需要很高耐力和持久力的运动,对中长跑运动员的体能要求非常高。
在中长跑比赛中,血红蛋白(Hb)是一个重要的指标,高水平的Hb可以增加运动员的氧气输送能力,提高耐力,而运动性贫血则可能对运动员的表现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针对中长跑运动员在不同训练阶段的Hb水平和运动性贫血进行调查和分析。
我们将中长跑训练阶段划分为基础训练阶段、竞赛前期训练阶段和竞赛期训练阶段。
在基础训练阶段,运动员主要进行长跑、有氧耐力训练,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竞赛前期训练阶段,运动员将进行短跑等高强度训练,同时逐渐增加中长距离的快速训练;竞赛期训练阶段,运动员主要进行赛前准备和恢复训练,以保持状态和提高比赛表现。
在调查中,我们选择了一支中长跑队伍的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训练阶段的运动员进行Hb水平和运动性贫血的调查。
调查结果将有助于了解中长跑运动员在不同训练阶段的生理变化和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情况,为训练和保健提供科学依据。
在调查中,我们对运动员进行了Hb水平的检测,并采集了相关的调查问卷,包括运动员的训练情况、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睡眠质量等信息。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探讨不同训练阶段的运动员的Hb水平和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情况。
在基础训练阶段,我们发现大部分运动员的Hb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运动性贫血的发生率较低。
这可能是因为基础训练阶段主要进行有氧耐力训练,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氧气输送能力和血液循环,从而保持较高水平的Hb。
基础训练阶段的运动员通常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和饮食结构,有利于维持正常的Hb水平。
在竞赛前期训练阶段,随着训练强度的增加,一些运动员的Hb水平有所下降,同时运动性贫血的发生率也有所增加。
这可能是因为竞赛前期训练阶段主要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导致运动员的身体疲劳和负担加重,影响了血红蛋白的生成和稳定。
一些运动员在训练期间的饮食结构和休息质量有所下降,也可能导致Hb水平的下降和运动性贫血的发生。
冰雪项目优秀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和诊断标准的研究
为了揭示冰 雪运 动 项 目运 动 性 疲 劳 发 生机 理 , 科 学指 导使用 中药和 消 除疲 劳 , 一 课 题 运 用 中医 基 础 这 理论 , 对优 秀冰雪运 动 员发 生“ 动 性 疲 劳” 候 进行 运 症
人 ( )跳 台滑雪 1 ( )共 2 2人 , 男 , 5人 男 , 8 男子平均 身高 13 m, 均体 重 7 .4k ; 8 平 a 5 3 g 女子 平均 身 高 1 1 m, 7 平 a
益 于冰雪 项 目运 动员创 造 优异成 绩 。 2 研 究对象与 方法 2 1 研 究对 象 .
均体重 6 . 1 g 运动员平均年龄 2 . 岁 , 2 1 , k 1 8 平均运动
年 龄 8 9年 ; . 国际健 将 4 1人 , 将 1 3人 , 健 6 一级运 动员 5 人 , 级运 动 员 2 1 二 7人 。
选取 大强度 训练期 或 比赛期 的 9个 冬季 项 目省级
()筋 肉疲 劳酸 痛症 : 肌 肉强力 活动 史 : 1 有 ①肌 肉 或 筋 腱 酸痛 , 困、 紧 、 硬 。② 压 痛广 泛。③ 活动 发 发 发
运动 队 , 中短 道 速 滑 2 其 7人 , 1 男 6人 , 1 女 1人 ; 度 速 滑冰 5 5人 , 2 男 4人 , l 人 ; 女 1 花样 滑 冰 3 1人 , 1 男 8
1 前 言
人, 1 女 3人 ; 球 6 冰 O人 , 3 男 5人 , 2 女 5人 ; 冬季 两 项
3 O人 , 1 男 8人 , 1 女 2人 ; 野 滑 雪 3 越 9人 , 1 男 7人 , 女
2 2人 ; 自由式 滑 雪 2 O人 , 9人 , 1 ; 山滑 2 男 女 1 f tg e s n r m e d f e e ta i n a i g o i e c s -n u e a i u y d o i f r n i to nd d a n ss s a d r e e r h o lt no a c t l t s t n a d r s a c fe ie s w nd i e a h e e
中医气血理论如何影响运动员的身体恢复
中医气血理论如何影响运动员的身体恢复在体育运动领域,运动员的身体恢复是取得优异成绩和保持长期竞技状态的关键。
而中医的气血理论,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运动员的身体恢复提供了独特而有效的指导。
中医认为,气和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等作用,血则具有濡养、化神等功能。
气血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理平衡。
对于运动员来说,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会对气血造成极大的消耗和损伤。
在训练过程中,身体的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这会导致气的过度消耗。
而剧烈的运动可能会造成肌肉、关节等部位的损伤,从而影响气血的运行,导致血瘀等问题。
从气的角度来看,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大量出汗,气随汗泄,容易出现气虚的状况。
气虚会使运动员感到乏力、气短、自汗,影响训练效果和比赛表现。
此时,通过中医的调理方法,如服用补气的中药(如黄芪、人参等),或者进行艾灸、按摩等中医疗法,可以补充和调节气的运行,提高运动员的体力和耐力。
在血的方面,运动损伤导致的局部血瘀会影响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血瘀会引起疼痛和肿胀。
运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丹参、红花等),或者采用针灸、拔罐等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血瘀,加速损伤的恢复。
此外,中医的气血理论还强调了饮食对气血的调养作用。
运动员需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来补充气血。
例如,食用一些具有益气养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黑芝麻等,可以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有助于恢复体力。
睡眠也是调养气血的重要环节。
中医认为,夜间是气血归藏于肝的时间,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气血的生成和恢复。
运动员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能够让身体在休息中得到修复,使气血充盈。
在心理调节方面,中医认为情志失调会影响气血的运行。
运动员在面对比赛压力时,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这可能导致气血紊乱。
通过中医的心理调节方法,如冥想、气功等,可以帮助运动员放松身心,保持气血的通畅。
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期间中药生血方剂及其效果的研究
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期间中药生血方剂及其效果的研究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期间中药生血方剂及其效果的研究摘要:通过中草药的研究发明一种生血制剂(生血宝胶囊)。
从处方、方解、胶囊使用进行了分析。
在动物和人体运动试验中通过对血红蛋白含量的分析得出结论;大运动量训练可以引起运动员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训练状态和运动能力。
采用中药生血宝胶囊对调理运动员内分泌机能,促进机体造血功能具有良好的效果。
1)生血宝胶囊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含量,增加运动员血液携氧能力。
2)生血宝可以提高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减少体内乳酸的生成和堆积。
3)生血宝可以增强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提高耐力运动成绩。
关键词:生血宝胶囊;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增强运动员的运动能力现代运动训练的主要特点是运动负荷越来越大,训练手段不断革新,训练安排日趋严密,科技含量愈来愈高。
随着体育科学技术的进步,单纯依靠训练方法已不能满足迅速提高运动能力的需求,科学的营养和恢复手段是充分发挥训练科学化优势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机体与激烈运动相适应的重要环节。
人体进行运动时,肌肉组织需要大量的能量供应,充足的氧气才能保证能源物质的氧化供能,如果机体缺氧将导致酸性物质堆积,出现运动能力下降。
肌体的氧运输主要由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来完成。
因此,血红蛋白水平已成为科研人员评定运动员有氧能力和机能状态一个重要的生理学指标。
大运动量训练期间,为了加快运动员血红蛋白恢复,保障运动员良好的机能状态,提高运动训练效果,近年来我国体育科研人员和教练员在采用中草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研究,至今尚未见到专门用于提高运动员血红蛋白的中药补品。
本研究的目的是研制一种纯中药生血制剂(即:生血宝胶囊),用来促进运动员机体的造血功能,加速体力恢复,预防运动员出现运动性贫血。
1 组方与方解我们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和广泛走访专家教授的基础上,对众多补血方剂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筛选,根据祖国传统医学理论,结合运动性疲劳的特点,在临床验方的基础上取长补短,通过运动员反复小试观察及修改,确定了本研究处方。
运动性疲劳生化指标的变化与恢复的认识(一)
运动性疲劳生化指标的变化与恢复的认识(一)【摘要】按照现代竞技运动的要求,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运动员的机体功能都是在临界状态下进行的,如果长时间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违反了训练的原则,机体将产生疲劳甚至过度疲劳,轻者影响训练效果,重者将给机体带来严重的损害。
所以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是当代竞技科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
本文仅就运动性疲劳生化指标的变化和系统恢复作一阐述。
目的在于把训练和其后的恢复过程统一起来作为一个训练的整体,加速运动性疲劳的恢复速度,提高有机体的运动能力,从而改变训练方式与方法,更有效的提高训练成绩。
【关键词】运动性疲劳血乳酸尿素系统恢复1运动性疲劳评定的单项生化指标及机理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运动量大,能量消耗大,容易疲劳。
当机体出现疲劳时,在生物化学上的变化是十分明显的。
实际上人在进行剧烈体育运动时,在疲劳的感觉出现之前机体已经发生了各种生化变化,正是由于这些生物化学的变化才导致了疲劳感觉的发生。
根据物质及能量代谢的机理,可将这些生化指标分为三类:(1)能量物质的储存及动员情况,如肌糖原、肝糖原、血糖、血液游离脂肪酸和肌肉中的磷酸肌酸等;(2)运动时代谢调节的指标,如酶、激素、维生素等;(3)运动时物质代谢的产物,如肌肉或血液中的乳酸、氢离子浓度、丙酮酸、血尿素、尿蛋白、尿胆原等。
下面就以材料容易获取的血乳酸、血尿素的变化来单项评价疲劳的情况。
1.1血乳酸在运动中的变化糖酵解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代谢方式。
在肌肉收缩初始和剧烈收缩时,因氧供应有限,糖酵解速率加强,由于氧供应不足,糖酵解的终产物乳酸也大量增加,乳酸的增加使肌肉中H+浓度上升,PH值下降,进而引起一系列生化变化,是导致疲劳的重要原因。
而疲劳的程度取决于乳酸在肌肉中的堆积量。
但在随着乳酸的不断堆积、肌肉活动过程的进行,乳酸的消除过程也在进行,所以乳酸的消除速度是评定肌肉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
在正常情况下乳酸的消除代谢途径有三条:(1)在骨胳肌、心肌等组织中氧化成CO 2与H 2O;(2)在肝脏和骨胳肌内经糖异生途径转变成葡萄糖;(3)在肝内合成脂肪酸、丙酮酸等其他物质。
冰雪项目优秀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和诊断标准的研究
冰雪项目优秀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和诊断标准的研究杨明;张强
【期刊名称】《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40)11
【摘要】运用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思想,对优秀冰雪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症候进行调查、分析,制订出一套"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方法,并提出各型疲劳症候的诊断标准,以及"运动性疲劳"、"虚劳"与"脏腑虚劳"的鉴别诊断.
【总页数】5页(P62-66)
【作者】杨明;张强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24;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
【相关文献】
1.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与诊断研究 [J], 张世明;虞亚明;马健;蒋麟;梁翼
2.短道速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与诊断 [J], 刘昕昱
3.运动性疲劳中医肾虚证的辨证分型及其诊断标准 [J], 石幼琪;周志宏;刘建红;王奎;欧明毫
4.关于冰雪项目优秀运动员机能的评定 [J], 张春林;申荔
5.张世明教授运动性疲劳中医分型诊断标准 [J], 荣海波;张世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运动性疲劳肾气不足证血液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研究
运动性疲劳肾气不足证血液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研究薛亮;陈伟;霍兴华;焦丽娟【期刊名称】《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5【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后运动性疲劳肾气不足证与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
方法:以浙江省赛艇队、皮划艇队80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初筛按男、女划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进入正式实验。
以问卷调查、建立运动疲劳模式为基本研究方法,通过运动性肾气不足证的临床表现、血液生化指标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睾酮(T),观察运动员赛前大强度训练后运动性疲劳肾气不足证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
结果:与各自正常对照组对比,大强度训练后男女肾阴虚组BUN均出现较高水平(P<0.05);而T指标男女肾阳虚、肾阴虚组男女出现截然相反的变化规律,即与各自正常对照组比较,女性肾阳虚、肾阴虚组T值均较高,且肾阳虚组高于肾阴虚组;而男性肾阳虚、肾阴虚组T值则呈现较低水平,肾阳虚组较肾阴虚组略低。
结论:研究运动性疲劳肾气不足证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变化规律时应考虑性别因素,BUN、T指标可为运动性疲劳肾气不足证阴阳属性的微观辨证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总页数】3页(P422-424)【关键词】肾阳虚;肾阴虚;运动性疲劳;尿素氮;睾酮【作者】薛亮;陈伟;霍兴华;焦丽娟【作者单位】浙江体育科学研究所;江苏体育科学研究所;解放军117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7.9【相关文献】1.补肾益元中药对运动性疲劳肾气不足证及运动性低血睾酮的影响 [J], 周志宏;刘建红;王奎;宋刚2.高压氧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J], 李国印3.高压氧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J], 李国印4.西农萨能奶山羊泌乳期产奶量、乳成分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研究 [J], 耿亚楠;翁玉楠;罗军;王平;李聪5.奶牛产后血液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研究 [J], 郭启勇;吴心华;陶金忠;郭延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常 l 6例 (2 8 ; 1. %) 神态疲 劳 ( 动失 眠) 6例 运 l (28 ) 1 . % 。运 动性 疲 劳 各症 之 间伴 有 一 定 数 量 的 兼症 , 胃功 能失 调 症兼 症 百 分 比相 对偏 高 为 脾 8 .% , 动 失 眠 症 为 7 . % , 筋 肉 疲 劳 症 为 18 运 50 而
H T 并观察运 动性疲劳的 中医症候 表现 。结 果冬 训 中后期 运动员 R C、 b Hc c) B H 、 T均 明显 低 于前期 和初期 ( P<
00 ) 运动性疲劳以筋 肉疲 劳症为多 (4 4 ,8 15 , 中脾 胃功能失调症兼 症百分 比相对偏高 ( 18 ) .1 ; 5.% 6/2 )其 8 .% 。对
山东 医药 20 O 8年 第 4 8卷第 3 5
运 动员 不 同训 练 阶段 血 液 成 分 指标 变 化 及 运 动性疲 劳 的 中医症 候 表 现
刘 艳
( 西体育科 学研 究所 , 广 广西 南宁 5 o 3 ) 3o 1
[ 摘要 ] 选取 15名 专业运 动员 , 2 分别于冬训前期 ( 以小 负荷量训练为主) 冬训初期 ( 、 以中等负荷训练为 主, 但 无疲劳症状) 冬训 中后期 ( 、 、 大 中强度 以上训 练为 主 , 动员 自我 感觉 出现 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运 测试 血液成 分指 标 ( B 、 、 R c
2 9名 ; 运动健 将 l , 0名 I级运 动员 8 1名 , Ⅱ级运 动 员 3 。人组 前查心 、 、 、 4名 肺 肝 肾等 功能无 异常 。
注 : 冬 训 前 期及 冬 训 初 期 比较 , P< . l 与 O O
22 运 动性疲 劳 中 医症候 .
本 组 冬 训 中后 期均 出
运动员定时监 测血 液成分指标及密切观察相关 中医症候在预 防运动性疲劳及早期正确诊 断中有重要作用。 [ 关键词 ] 运动性疲劳 ; 运动员 ; 脏腑功能 ; 携氧能力
[ 中图分类号 ] R 4 . 2 16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0 . 6 2 o )5D5 2 o 22 x(0 8 3 o l 6
症 候
—
,
—
筋 肉疲 劳
脾 功 能失 调
肾 气不 足
J 经失 常 ]
运 动失 眠
兼 症
筋 肉疲 劳 脾 胃功能 失 调 肾 气不 足
月 经 失常 运 动 失眠
成分指标 [ 红细胞 ( B ) 血红蛋 白( b 、 Rc 、 H ) 红细胞 压积容量 ( c ) 进行 了测定, H T] 并对其运动性疲劳 症候进行了观察 , 旨在 为中西医相结合早期正确诊
断运 动性疲 劳提供量 化 的科学依 据 。
1 资 料与方 法
2 1 运动员冬训各阶段血液成分指标变化 见表 .
1。
表 l 15名运动 员冬训各 阶段血液成分 2
指 标 变 化 ( =15 i± ) , 2 。 s l
1 1 临床 资料 .
广 西 专 业 队运 动员 l5名 , 6 2 男 1
名, 6 名; 女 4 年龄 l 2 . 岁 , 4— 6 3 平均 1. 岁 ; 高 97 身 l1 1Oc 平均 l15c 体质量 4 — 5k , 5 ~ 9 m, 7. m; 3 8 g平 均 6 。其 中 田径类 5 2k 5名 , 重竞 技 类 4 1名 , 类 球
2 . % 。见表 2 94 。
疲劳为前提 , 结合症 、 、 舌 脉合诊 ( 以疲劳症状诊断 为主, 以舌象 、 脉象为辅的诊断) 。将运动性疲劳分
[ 基金 项 目] 广 西 壮 族 自治 区 科 学 技 术 厅 资 助 项 目 ( 科 自 桂
O4 o 7 。 52 6 )
3 讨论
期, 选用 张世 明等制 定 的运 动 性疲 劳 的中 医分 型 与 诊 断标准 : 以长 时间 、 大中强 度 以上训 练后 自我感 觉
现运动性疲劳 , 断为形体 疲劳 ( 肉疲劳) 8例 诊 筋 6 (44 ; 5 .%) 脏腑疲劳 4 例(2 8 , l 3 .%) 其中脾 胃功能
失 调 1 例 (.% ) 肾气 不 足 l ( 12 )月 经 1 88 , 4例 1. % ,
计学 意义 。
2 结果
组织、 器官失去平衡 , 使人的整体机能和工作能力下 降 , 引起 运 动 性 疲 劳。20 即 o6年 1 1月 ~20 08年 2
月, 我们 对 15名专 业运 动员冬 训 不 同阶 段 的血 液 2
采用 sS 1 . 件 进行 统计 PS 30软
学分 析 。计 量资 料 用 t 验 , 检 P≤O 0 .5为 差 异 有统
运动性 疲劳是 指在 运动过 程 中发生 的一种疲 劳 症候 , 内伤虚 劳的发 生密 切相关 , 与 其本 质是脏腑 功
能下 降或 失调和津血 不足 , 属于 中医“ 劳倦 ” 的范畴 ,
51
山东 医药 2 0 ( 8年第 4 ) 8卷 第 3 5期
表 2 运动性疲劳中医各症候兼症情况[ % ) 例( ]
中医强调人体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 , 健康状
态时 阴阳平衡 , 各脏 腑 、 织 、 官处 于 一种 动 态 平 组 器 衡 状态 。大强 度或 长 时 间运 动刺 激 可致 机 体 脏 腑 、
为 3种类 型 即形 体疲 劳 、 腑 疲 劳 、 态疲 劳 , 脏 神 5种 常 见症候 即筋 肉疲劳症 、 动性失 眠症 、 胃功 能失 运 脾 调症 、 肾气 不足症 、 失常症 。 月经 1 .3 统计 学 方 法
12 测定及观察方法 ①血液成分指标测定: . 分别 于冬训前期( 以小负荷量训练为主) 冬训初期 ( 、 以 中等负荷训练为主 , 但无疲劳症状 ) 冬训 中后期 、 ( 以大 、 中强度 以上训 练 为 主 , 动 员 自我感 觉 出现 运 疲劳) 。②运动性疲劳 的中医症候测定 : 冬训 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