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第5章叙事性作品
文学概论
第一章文学观念文学观念: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是文学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学观念,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观念,不同群体有不同的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属于历史的范畴,是流动的变化的。
16文学活动:世界、作家、文本、读者四个要素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18再现说: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
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1表现说:是指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代表人物渥滋渥斯《抒情歌谣集》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雪莱《为诗辩护》.23符号论文化概念: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代表作家德国卡西尔。
38品质阅读:是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艺术素质高下的解析。
48 价值阅读:表示阅读者:试图尽可能敏锐和准确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
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一定的中介作用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62审美意识形态:(性质上)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通性的统一、(主体特征)认识与情感的统一、(目的功能上看)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统一、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体验: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
76移情:我们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事物里去,其结果是使事物更接近我们,更亲切,更易于被我们理解。
81出入说:王国维提出的。
作家的体验不但要能“入”,而且还要能“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入乎其内就是移情式体验,出乎其外,就是体验主体对体验的反刍。
86综合性的文学定义是什么?共有那几个命题?33-34答:1、综合性的文学定义是: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艺术语言。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自考“文学概论”复习笔记第一章文学观念名词解释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自考《文学概论》第五章-抒情作品教学课件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
未知明日事,余襟良以殚。
《渊明逸致图》
• 第一节抒情作品与情感
• 第二节抒情作品与抒情
• 第三节抒情作品的特征
第一节抒情作品与情感
• 一、抒情作品的内涵
• 1、抒情作品以情感为本位
• 2、内涵
• 二、抒情作品的情感表现
• 三、抒情作品的情感特质
• 1、广义的情感与狭义的情感
• 所谓“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是指包括情感在
内的诸种感性心理因素(情感、个性、本能、欲望、
无意识、志向、怨愤等)。
• 所谓“表现”是指自然呈现作者的内在心性;所谓
“传达”是指作者不仅要表现自己的内在心性,而且
要将其传达给读者,使读者了解、分享自己的内在心
性。
二、抒情作品的情感表现
• 1、人类的情感是无处不在且非常复杂的。其复
情感。传达论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和美学内涵。
三 抒发情感即转移情感
• “移情论”诞生于19世纪的德国。最早把“移情”作
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美学家费肖尔。
• “移情论”认为,移情就是感情外射 即把主观的
情感投射于物 形成情感的“物态化”。
• 约翰·罗斯金(英)把诸如此类的“移情”、“投射”
抒
情
作
品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姓名
2020/01/01
抒情界定
抒情与抒情性作品
• 抒情(lyric)由古希腊文中的七弦琴
(lyre)一词演变而来
• 抒情写意是中国传统文学的最突出特征之一。屈原
《九章·惜诵》中有“发愤以抒情”,“抒情”意
指“表达情思”。
• 抒情性作品是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五章 抒情作品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五章抒情作品第五章抒情作品 名词解释 三分法:把文学作品为成三大类: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
抒情作品: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
情感:人对与之人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人对外界刺激带有特殊色彩的主观态度。
审美情感: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态度和体验。
艺术情感:对客观现实与表现对象持特定审美态度的一种情感体验。
表现论: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表现情感,又称情感论。
托尔斯泰传达论:借助“外在符号”“传达”“感情”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抒发情感;观,反映社会生活;群,沟通人与人;怨,批评时政。
抒情原则:在创作过程中,处理情感与理性、现实、语言等关系问题上,有意无意遵循的原则。
古曲主义:拥护王权;理性绝对化,否定感情的意义;运用民族规范语,恪守“三一律”;明显的保守性。
灵感:文思敏捷、思维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很顺利的创作心境。
抒情策略:创作时,在语法或修辞采用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并强化抒情效果。
原型意象:在某种抒情传统中长期反复使用并因之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
抒情母题:在某种抒情传中基于某种原型意象而形成的内涵相对固定的大型主题。
抒情小品文: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
抒情的语法策略:从语言的结构方式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抒情的修辞策略: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简答题 一、抒情作品的情感表现特点有哪些? 1. 表现情感的方法、途径和手段多种多样。
2. 表现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
二、表现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有哪些代表人物? 1. 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表现情感,又称情感论。
2. 首倡,法国弗尔龙;意大利克罗齐;英国科林伍德; 3. 情感与表现是互动的。
三、什么是抒情原则?有哪些种类? 1. 在创作过程中,处理情感与理性、现实、语言等关系问题上,有意无意遵循的原则。
文学概论[完整版]
名词解释1、文学作品的类型文学作品可分为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和象征型文学。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2、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可以分成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等。
※3、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
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深入细微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4、剧本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剧本可以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按场次划分,还可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等。
它们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5、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有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6、典型环境所谓典型环境,不过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7、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8、文学意象文学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形象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达之意作为观念意象。
9、叙事简单的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
10、叙述动作叙述动作,即“叙述”行为本身。
叙述动作就是“讲故事”,这个行为,要由两个基本的因素结合而发生:“讲”的人和“听”的人,即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理解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理解文学概论名词解释理解1、文学概念“三义”——三种不同概念,广义文学(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总称,包括今天所谓的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文学(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括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小说、散文等)折中义文学(介乎广义文学和狭义文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2、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蕴含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3、原始意象——按容格的解释,就是“人类远古的深层集体无意识”,是自远古人类在生活中形成的、并且时代遗传下来的深层心理经验,是一种亘古绵延、无所不在、四处渗透的最深远、最古老和最普遍的人类思想,即人类精神本体。
4、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
5、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
6、精神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7种)都属于精神生产。
(精神生产的概念首见于《德意志的意识形态》,此后在《共产党宣言》《剩余价值理论》等著作中多次出现)7、文学创造材料——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8、物化阶段——是文学创造过程的最后阶段。
它是指作家将在构思过程中已基本酝酿成熟的形象和意念转换为文学符号,并固定在纸张上,使其成为可以流通和消费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阶段。
9、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文学概论[完整版]
名词解释1、文学作品的类型文学作品可分为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和象征型文学。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2、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可以分成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等。
※3、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
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深入细微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4、剧本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剧本可以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按场次划分,还可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等。
它们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5、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有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6、典型环境所谓典型环境,不过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7、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8、文学意象文学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形象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达之意作为观念意象。
9、叙事简单的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
10、叙述动作叙述动作,即“叙述”行为本身。
叙述动作就是“讲故事”,这个行为,要由两个基本的因素结合而发生:“讲”的人和“听”的人,即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
文学概论之叙事性作品
❖ 变慢:
❖ 奶奶最后一次嗅着高粱酒的味道,嗅着腥甜 的热血味道,奶奶的脑海里忽然闪过一个从 未见过的场面:在几万发子弹的钻击下,几 百个衣衫褴褛的乡亲,手舞足蹈躺在高粱地 里……
❖ 最后一丝与人世间的联系即将挣断,所有 的忧虑、痛苦、紧张、沮丧都落在了高粱地 里,都冰雹般打在高粱梢头,在黑土上扎根 开花,结出酸涩的果实,让下一代又一代承 受。奶奶完成了自己的解放,她跟着鸽子飞 着,她的缩得只如一只拳头那么大的思维空 间里,盛着满溢的快乐、宁静、温暖、舒适、 和谐。奶奶心满意足,她虔诚地说:
文学概论之叙事性作 品
第一节 叙事界定
一、叙事理论与叙事学 ❖ 中外传统叙事理论 ❖ 叙事学的起源 ❖ 叙事学的发展
中外传统叙事理论
❖ 亚里士多德《诗学》 贺拉斯《诗艺》
❖ 金圣叹的小说、剧本评点 ❖ 以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为中心
叙事学(narratologie /narratology)
❖普洛普概括出俄国民间故事的31个恒定“功能” ❖列维-斯特劳斯开启法国叙事学研究
❖ 列维-斯特劳斯以管弦乐的总谱为喻来支持他的分析 方法:要发现和声,我们必须既“历时地”也“共 时地”阅读管弦乐队的总谱,因此,阅读俄狄浦斯 神话也可以如图如示地分析和阅读。如果某人想要 讲故事,他就会从左向右、从上到下地读,但如果 想要理解神话,就可以像他这样一栏一栏地在“关 系”和“差异”中阅读。另:在列维-斯特劳斯看来, Ⅲ纵列讲怪物由土地所生,人要杀死怪物才能生存, 所以其“共同特征是对人类由大地起源的否定”, 相反,Ⅳ纵列暗示人类从大地深处出现时要么不会 走,要么行走极不灵便,所以其共同特点是“坚持 人类由大地起源”。
❖ 变慢:叙述时间长于故事时间,叙述者缓缓地描述事
《文学概论》叙事作品教案
叙事作品本章主要讲述叙事性作品,涉及叙事理论发展、叙事定义、叙述语言、叙述内容和叙述动作等问题。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对叙事作品的研究都有很长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
20世纪从法国兴起的叙事学理论则从新的角度对叙事作品进行研究,形成了一套以形式研究为主的叙事理论。
本章将对叙事作品的特点进行全面的考察和研究,首先考察叙事理论从传统到现代叙事学的发展,提出了对叙事与叙事作品概念的解释,然后将叙事作品分为叙述语言、叙述内容和叙述动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将中国和西方传统叙事理论的研究成果结合到现代叙事学研究的框架中,从不同角度具体说明叙事作品的共同特征和叙事艺术发展演变的特点。
第一节叙事理论与叙事作品一、从传统叙事理论到现代叙事学(一)传统叙事理论叙事就是讲故事。
故事是什么?按照汉语中“故事”这个词的本义来解释就是“过去的事”。
鲁迅有一组历史小说,名称即为《故事新编》。
无独有偶,英语中的“故事”(story)一词有“历史”或“史话”之义,当然也是“过去的事”了。
故事的这种过去时态性质表明它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
通过神话、史诗、英雄传奇、民间传说和童话故事等种种故事形式,人们记忆并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
从这个角度来说,故事通过对“过去的事”的记忆和讲述,构建着一定社会的文化形态。
但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的故事和一般意义上的“历史”毕竟还有所不同。
故事中所讲述的事件从总体上说是虚构的。
然而这种虚构的故事又要与现实生活有某种关系。
用古希腊学者亚里土多德的话来说,“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诗(这里指的就是叙事文学)由于不受客观事实的限制而具有了比历史更普遍的意义,比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
也就是说,故事的虚构要合乎客观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规律,这样就会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因此,故事不仅是记忆和传播文化的活动,同时也是认识和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文学概论第一章第一章文学观念名词解释,文学观念1>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3、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4、表现说〃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5、实用说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一般地说实用说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6、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7、体验说;体验说是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口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的体验和现创造。
8、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9、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10 >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
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11、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
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
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
文学概论(一)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古希腊的文艺理论家______,在谈到悲剧时,曾说悲剧有"净化"作用;古罗马的贺拉斯则认为文艺的功能在于______。
2.文学作品的题材和主题的关系,简而言之,题材是______;主题是______。
3.表演艺术是一种通过______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它包括______和______。
4.从文学审美反映的特质看,作品主题具有______、______和时代性。
5.所谓文学鉴赏的时代的差异,是指不同时代的鉴赏者在鉴赏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6.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异化思想,概括地说,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和人与自然等四个方面。
7.西方现代小说发端于18世纪,______小说是第一代;19世纪的______小说是第二代。
8.创造诗歌意境的总的方法是______,它可具体化为两条途径,即______的方法和______的方法。
二、选择题(1-5题为单项选择,6-15题为多项选择。
请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5分)1.在西方文论史上,第一次对艺术表现说作出完整解释的理论家是( )A.德谟克利特B.柏拉图C.欧盖尼·弗尔龙D.柏格森2.在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探索中,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游戏说"的理论家是( )A.爱德华·泰勒与弗雷译B.席勒与斯宾塞C.普列汉诺夫与毕歇尔D.荣格与克罗齐3.叙事性作品中情节的基本组成部分(或称情节的基本阶段)是( )A.序幕、发展、高潮、结局B.开端、发展、结局、尾声C.序幕、高潮、结局、尾声D.开端、发展、高潮、结局4.19世纪法国自然主义文艺思潮的哲学基础是( )A.经验主义B.唯理主义C.实证主义D.实用主义5.语言艺术的最显著、最突出的特点是艺术形象的( )A.直观性B.间接性C.模糊性D.意象性6.自18世纪末叶至20世纪中期的西方文学史上,先后出现过如下几个文学思潮(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自然主义E.现代主义7.在阶级社会里,文学之所以有阶级性,是因为( )A.文学反映的对象--社会生活存在阶级关系B.文学造型的材料--语言文字具有阶级特性C.文学表现的手段--艺术手法具有阶级色彩D.文学创作的主体--作家头脑具有阶级意识E.文学存在的方式--作品体裁具有阶级性质8.典型人物性格的丰富性,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态( )A.性格内容浑然如圆的多侧面性B.性格内容由表及里的多层次性C.性格上两种内容的相反相成性D.性格上两种内容的矛盾对立性E.性格上多种内容的杂然无序性9.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是( )A.直感性B.理念性C.蕴情性D.想象性E.审美性10.从作品所描绘的内容来给诗歌作品分类,可将其区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A.叙事诗B.格律诗C.散文诗D.抒情诗E.戏剧诗11.依据塑造艺术形象的不同方式来给文学作品进行类的划分,可将其区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A.叙事类文学B.诗体类文学C.抒情类文学D.戏剧类文学E.影视类文学12.典型和意境虽然都是主客观和谐统一的艺术形象,但各自统一的基点是不同的。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第三版)教学资源库 模拟题2
课程代码:栏目名称:题库套数:04一、单选题(10分,共5小题)章名:05难度:较易题型:单选分值:2题目:1、狼外婆故事属于()。
A、变形故事B、生活故事C、动物故事D、寓言答案:A章名:02难度:中题型:单选分值:2题目:2、盘古神话中造人的情节可以归为()。
A、卵生说B、猴子变人说C、泥土造人说D、岩石爆人说答案:A章名:06难度:中题型:单选分值:2题目:3、什么样的民间长诗可以定为史诗,有一些确定的标准,比如()。
A、史诗只能产生于各民族形成的的童年时期,所以近代以来产生的歌唱历史内容或英雄人物的长篇叙事长诗即使内容上符合史诗的特点,因产生时间不对,也不能看作史诗。
B、史诗具有风格崇高,叙述庄严的特点,但在后世的传唱中,由于人们观念的变化,人们讲述的庄严感逐渐减弱了,这时它就不能再被看作史诗。
C、史诗在长期流传过程中,随着人的观念的逐渐科学化,神话色彩逐渐减弱,现实性逐渐增强,加入了很多后世的内容,这时的史诗也可以看作历史传说。
E、一些早期的讲述创世内容的长诗,有一大部分内容与神话内容差别不大,不能被看作史诗。
答案:A章名:09难度:中题型:单选分值:2题目:4、有很多歇后语以贬低、讽刺别人为内容基调,这种歇后语往往有很强的幽默效果。
通过贬低、讽刺别人来逗笑的方式在幽默构成原理上属于下列哪一种类型:A、岔断型幽默B、乖讹式幽默C、情感释放型幽默D、干涉型幽默答案:C章名:02难度:中题型:单选分值:2题目:5、()有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的大量志怪小说,记录了很多民间故事,包括著名的天鹅处女型故事、牛郎织女故事等。
A、唐宋时期B、先秦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两汉时期答案:C二、多选题(10分,共5小题)章名:00难度:较难题型:多选分值:2题目:1、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产生重要影响的典型例子有:()。
A、在体裁上,作家文学的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都起源于民间文学。
B、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西游记》等的不少人物都直接脱胎于民间版本。
文学概论(一)【密训资料】-10页
★★
1.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文学审美活动具有广阔的包容性和文学审美活动具有思想的深刻性。2.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是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通性的统一,认识与情感的统一,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统一。3.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认为,“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
种方式——实际的、理论的和审美的。
它一旦产生,便完全获得了客观的性质。
体验说
★
1.读者“体验说”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2.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认为,作品中有许多“不定点”,这些“不定点”使作品成为“待机存在状态”,必须经过“具体化”的阅读体验行为,才
能使作品真正实现为作品。
用了移情理论。
文学与历史文化
★
文学重虚构,重情感,重诗意,而历史重真实,重事实,重理智。
第二章 文学语言组织
知识点名称
内容
文本与文学文本
★
1.文学文本是有待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系统。2.文学文本加读者阅读大体就等于文学作品了。
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
★
文学作品:读者已经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经验与体验
★
1.经验与体验的关系:经验是体验的基础,体验是对经验的意义和诗意的发现,体验是对
经验的意义和诗意的升华,体验是经验的一种特殊形态。
体验与文学
★★
1.作家的体验的特性:①情感的诗意化。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这种体验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情感的诗意化。②意义的深刻化。情感是体验的核心。③感受的个性化。2.里普斯提出“移情说”。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的诗句中运
自美,因人而彰”。4.文学活动的全部过程:生产、传播、消费、接受。
文学概论,讲义,第五章 抒情作品
第五章抒情作品第一节抒情作品与情感顾名思义,抒情作品是重在抒发作者情感的作品。
没有真情实感,就没有偶抒情作品,真情实感,是构成抒情作品的必要条件。
一、抒情作品的内涵(一)抒情作品以情感为本位小品文属于抒情散文。
(二)抒情作品的内涵抒情作品:指的是简要地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
二、抒情作品的情感表现(一)情感的特点(1)人类情感是无处不在的,任何文学艺术作品都无法脱离情感。
(2)人类情感是高度复杂的,不仅表现在情感形式上,而且表现在情感内容上。
(二)抒情作品的情感表现抒情作品可以借助种种手段,通过种种途径,行之有效的抒发无所不在、高度复杂的情感,抒情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情感色彩斑斓、多种多样。
三、抒情作品的情感特质(一)广义情感与狭义情感广义的和狭义的情感:广义的情感几乎包括人类主体性的一切方面,狭义的情感则仅指人由于感受到外界的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如喜爱、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等。
情绪与情感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情感与情绪的区别表现在:情绪主要源于人的生理性需要,是由机体的生理性需要引发的体验;情感主要源于人的社会性需要,是由机体的社会性需要引发的体验。
情绪产生较早,出生不久的婴儿即有快乐与痛苦的情绪表现;情感产生较晚,它是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的。
情绪还有一定的情境性,它可以由一定的情境引发,一旦情境改变,情绪即告消失或转移;情感既有情境性又有稳定性。
二者之间的联系是:情绪依赖于情感,情绪的变化受情感及其特点的制约;情感也依赖于情绪,情感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情绪中表现出来。
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同一情感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情绪是各不相同的。
例如爱国主义情感,可以表现为喜悦的情绪,愤怒的情绪,焦急的情绪等。
可见,情绪与情感关系密切,二者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
(二)日常情感与艺术情感艺术情感和日常情感的关系是什么?艺术情感不同于日常情感。
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艺术情感是审美的情感,它是对日常情感的提炼与升华,是对现实、对表现对象持特定审美态度的一种情感体验。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笔记:叙事作品之名词解释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笔记:叙事作品之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现代叙事学:关注叙事作品的结构方法的研究叙事艺术理论和批评方法。
中国叙事学:综合西方传统叙事学和现代叙事学,具有创新性和个性的叙事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
叙事: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
叙事的层面: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不雅察、分析叙事活动。
叙述语言、叙述内容、叙述动作。
叙述语言:使故事得以呈现的口头或书面陈述。
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叙述标识表记标帜。
叙述时间: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彼此对照形成的时间关系。
时距、次序、频率。
时距: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对照形成的关系。
省略、概略、场景、减缓、停顿。
次序:故事时间中事件的接续前后挨次与文本时间中语言的摆列挨次对照形成的关系。
频率:叙述语言或故事内容自身重复的关系。
叙述视角: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不雅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由叙述人称决定。
第三人称叙述:从与故事无关的傍观者角度进行叙述。
全知视角,剥夺读者的探索求解权利。
第一人称叙述:既是叙述人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第二人称叙述:故事中的主人公或某个角色以“你”的称谓出现的。
叙述视角与人称的变换:以两种以上叙述交替出现的叙述。
叙述标识表记标帜: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记作用的叙述手段。
叙述内容:文学文本所叙述的东西,即故事本身。
人物、结构、行动。
故事: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涉及事件、情节、情景。
事件:故事中人物行为及其后果。
情节:按照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情景:人物的行为与环境组合起来的实际场面和景况。
人物:鞭策故事的进展和具体生动的形象。
扁形、圆形、表意、典型、性格人物五个类型。
表意性人物:不具有性格内涵仅仅表示某种抽象不雅念的人物。
性格人物:具有必然秉性、气质等心理与人格特征的人物。
结构:故事的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存在形态。
分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按照叙述挨次组成的各叙述单元之间的关系。
深层结构:故事各要素按故事的文化背景某种内在结构关系摆列组织起来的超出叙述挨次的整体。
叙事性作品(课堂PPT)
29
叙述者≠作者
叙述者
★鲁迅《孔乙己》中的“我”(小伙计) ★鲁迅《狂人日记》中的“我” ★鲁迅《故乡》中的“我” ★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的叙述者
30
叙述者与声音
声音
正是:闭门家里坐,祸从天上来。若是说 话的与他同时生,并肩长,便臂手扯住,不放 他两个出去,纵有天大的事,也惹他不着。原 来大凡妇人家,那闲事不可管,动止最宜谨 慎……
实情况的请求被答应,诚实的请求被拒绝 19
《救风尘》的深层结构
❖ 从深层结构来分析,这一错误选择的事 件可以被抽象为一个结构:一个主人公 在面对选择的处境时,因受到遮蔽而犯 错误
20
叙述话语
叙述内容由叙述话语带出。 时间 视角
21
足球赛的评述
比赛的时间 评述的时间
时间
22
时间
故事时间
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
14
深层结构
结构
研究叙述内容中各个要素在叙述 顺序背后的内在关系。
15
《救风尘》的表层结构
❖ 1、妓女宋引章嫁给了花花公子周舍; ❖ 2、宋引章在周舍家受虐待向母亲求救; ❖ 3、赵盼儿诱骗周舍写休书救了宋引章; ❖ 4、赵盼儿在公堂上争讼斗败了周舍,宋引章嫁给
了书生安秀实。 ——这显然是一个好人胜利,坏人失败的道德喜剧
叙述者与人物对话, 有时叙述者只能听凭人物的随心所欲。
叙述者对作品中的声音失去控制。
33
潜在的接受者
接受者
叙述者讲述故事时 心目中必然要有一个潜在的接受者
叙述者的期望
34
现实的读者
接受者
很多时候,现实的读者并非叙述人所要 召唤的潜在接受者。
现实的读者与理想的接受者之间的差异 导致误读。
《文学概论(一)》第五章
第五章 抒情作品第五章 抒情作品第一节抒情作品与情感第一节 抒情作品与情感•依据"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三类:【高频选择题-2008单选】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 (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抒情作品是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类型,它是依据“三分法”对作品进行分类的结果。
抒情作品是重在抒发作者情感的作品;没有真情实感,就没有抒情作品。
真情实感,是构成抒情作品的必要条件。
(首要条件、必不可少的条件)【高频选择】第一节 抒情作品与情感分类的代表人物:1、亚里士多德史诗一叙事作品;悲剧、喜剧一戏剧作品;酒神颂、管箫乐和竖琴乐一抒情作品2、黑格尔:叙事诗—客观性的文学,抒情诗—主观性的文学,戏剧—包含了主客观因素的综合艺术;3、雨果:原始时代一抒情诗时代:用牧歌来歌颂理想古代一叙事诗时代:赞美部落和民族之间战争和英雄近代—戏剧时代:人间与天堂、肉体与灵魂、丑恶与美好、凶残与善良相互对立【1010单选】“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A:史诗类、悲剧类、喜剧类B:小说类、诗歌类、散文类C: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D:写实类、浪漫类、象征类【1604单选】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类型,抒情作品是()A:“二分法”的产物B:“三分法”的产物C:“四分法”的产物D:“五分法”的产物【1410、1110、1010单选】构成抒情作品的首要条件是()A:丰厚的积累B:合理的想象C:卓越的技巧D:真实的情感【1010单选】“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C)A:史诗类、悲剧类、喜剧类B:小说类、诗歌类、散文类C: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D:写实类、浪漫类、象征类【1604单选】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类型,抒情作品是(B)A:“二分法”的产物B:“三分法”的产物C:“四分法”的产物D:“五分法”的产物【1410、1110、1010单选】构成抒情作品的首要条件是(D)A:丰厚的积累B:合理的想象C:卓越的技巧D:真实的情感【0901、0701多选】西方提倡文学作品三分法的理论家有(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黑格尔D:歌德E:雨果【0710多选】抒情作品以情感为本位,这就意味着()A:重情感而轻想象B:情感是决定作品成败的惟一因素C:优秀的抒情作品包含着巨大的情感容量D:表达了人类丰富、复杂的情感内涵E:情感是抒情作品的根基和血肉【0901、0701多选】西方提倡文学作品三分法的理论家有(BCE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黑格尔D:歌德E:雨果【0710多选】抒情作品以情感为本位,这就意味着(CDE)A:重情感而轻想象B:情感是决定作品成败的惟一因素C :优秀的抒情作品包含着巨大的情感容量D:表达了人类丰富、复杂的情感内涵E:情感是抒情作品的根基和血肉第一节抒情作品与情感第一节 抒情作品与情感一、抒情作品的内涵(一)抒情作品以情感为本位例1 :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叙事,就是讲故事。 叙事理论,研究如 何讲故事。
叙事学,是在结构 主义理论基础上建 立起来的叙事理论。
•
文学叙事,以虚构 的话语讲出“故事”
中外传统叙事理论
• 亚里士多德《诗学》 贺拉斯《诗艺》 • 金圣叹的小说、剧本评点 • 以人物、情节、环境三要 素为中心
叙事学(narratologie /narratology)的产生
(二)情
节
•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 故事“是按时间顺序来叙述事件的”。(福斯特: 《小说面面观》,75) • “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去”便是故事;而 “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则是情节。 ——福斯特
公 主 与 王 子 的 故 事
(三)人
物
• 性格与情节的主次地位之分。 • 人物的二重性特点:行动元与角色 行动元是情节的动因,决定人物“做什么” 角色是形象的基础,表现出人物“怎样做”
哈姆雷特无意杀死的父亲波洛纽斯复仇;福丁布 拉斯为其在战场上比武丧生的父亲复仇。流血复 仇的情绪笼罩全篇。三条线索以哈姆雷特的复仇 为主线,其它两条为副线,交错发展,而又主次 分明。)
(二)深层结构
• 共时性向度:研究内容各个 要素与故事之外的文化背景 之间的关系 • 列维-斯特劳斯
列维-斯特劳斯(C. Lé viStrauss,1908~2009)
(四)场
景
叙述内容中具体描写的人物行为与 环境组合成为场景。没有场景的作品尽 管可以有完整的故事线索,但在读者的 理解和想象中只有抽象的过程而构不成 生动的形象画面,这就无法产生艺术感 染力和审美价值。(例:《红楼梦》中 的场景艺术:红梅映雪、月夜联诗等 等。)
二、结构
• 结构,作品中各个成分或单元之间关系的整体形态。 • “托罗洛夫等结构主义者认为,小说的基本结构与 语言的句法可以类比,……一个单一的句子和一个 完整的叙事文本在句法结构上可能是大致相同的, 因为人们往往依赖相同的结构方式来组织他们的经 验,一篇叙事文本的结构不过就是一个放大了的句 子结构。”(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 社,1994,113) • 在语言中,一个句子存在着两个结构,一个是句子 的表层结构,一个是句子的深层结构。
• “讲故事”,即叙事。 • 文学的叙事(narration)是用话语虚构 社会事件的过程
神话和史诗,是早期的 叙事性文学。图为印度 史诗《罗摩衍那》插 图——悉多被劫。
文学叙事的基本特征:
第一,文学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与 抒情性作品不同,叙事文学讲故事,描述人的 行为及其造成的后果,其认识价值就在于显示 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意义。 第二,文学叙事是话语的虚构。一般话语所指对 象是在话语之外的现实世界,文学话语所叙的 对象只存在于话语叙述之中。叙事文学用话语 虚构艺术世界。
2、故事进展图式
图式:平衡——破坏平衡——新的平衡。 上述《十日谈》故事属于“免受处罚”这一类故事。 平衡被“违犯戒律”打破,恢复平衡可由实施处罚 来实现,但《十日谈》中通过“免受处罚”确立一 种新的平衡。 托多罗夫说:“帮助我们描述这些类型的故事的分 类,可以大大扩充我们对一本书中的世界的了解。 对于薄迦丘而言,两种平衡象征着(大多数情况下) 文化与自然,社会与个人;故事内容通常是表现后 者的地位高于前者。”(托多罗夫:《叙述的结构分
X和Y,是行动者,相当于专有名词;它们 充当语句的主语。 谓语项,是一个动词,如违犯、处罚、避免。 在上述叙事结构中,有两个基本单位,陈述 和序列,陈述由专有名词和动词构成,如 “X违犯戒律”;序列由构成一个完整故事 的各种陈述组成,如“X违犯戒律→Y必须处 罚X→X设法免受处罚→Y相信X没有违犯戒律” 就是一个序列。
1. 叙事理论古已有之,叙事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 代的法国。 2. 传统叙事理论以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为中 心内容;叙事学研究叙事的本质、功能、形式, 研究对象为故事、叙事话语、叙述行为等。 3. 传统叙事理论的理论基础是“摹仿论”“反映 论”,叙事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是结构主义 语言学。
二、叙事的涵义与特征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丰子恺绘)
第二节
•故 事 •结 构 •行 动
叙述内容
从叙事的角度分析作品 的构成,切分构成作品的 基本单位及各部分的关系。
一、故事
• 叙事就是讲故事,故事由一系列事件构成。 • 叙事是对一系列事件的叙述,叙事是叙述的话语, 故事与话语的区分是“叙事学不可或缺的前提”。 • 一个故事至少必须包括两个事件。
析》)
托多罗夫“语法”分析小结
托多罗夫的方法是,每个故事的叙述看 成一个放大了的句子结构,通过句子结 构的分析,可以找到支配陈述和序列的 组合规则——语法。
附注:平衡,借用心理学的术语。“表示一个社会 的成员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的、却非静止的关系。 它是一种社会准则,一种游戏的规则,一种特定的 交换系统。”
• 例《驿站长》
• 伊凡· 披得罗维奇· 别尔金叙述了驿站长萨姆松· 维林 辛酸悲惨的一生。其情节十分简单:通过我(别尔 金)的三次经过驿站的所见所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 ”小人物”故事。“我”第一次在风雪中来到一个 偏僻的驿站时,遇到了驿站长和他活泼美丽的女儿 杜尼娅,父女俩相依为命的日子,单调但也其乐融 融。当“我”第二次在风雪中来到该释站时,驿站 长变得衰老,絮絮叨叨的诉说他的女儿杜妮娅被一 个骠骑兵骗走了的经过。而最后“我”经过此地时 ,驿站长已经死了。 • “我”站在驿站长的坟前,给了带路的小男孩几个 钱。那小男孩说,几年前有一个官家少妇带着两个 小少爷在这坟前哭了一场,给了带路的他好多钱。
托多罗夫对文学做“叙述的结构分析”,认为 作品是“某个抽象结构的表现”,“而对那个 结构的理解才是结构分析的真正目的”。结构 分析的目的,在于“从每一部作品中发现它与 其他作品的共同之处(例如文学体裁、文学时 期的研究),甚至与其他所有作品的共同之处 (例如文学理论)。”(托多罗夫:《叙述的 结构分析》,《最新西方文论选》,桂林:漓 江出版社,1991,124)
• 例《驿站长》
• 第一句:驿站长因为有杜尼娅而过着安定的生活( 初始平衡状态) • 第二句:骠骑兵装病留在驿站,第三句:骠骑兵劫 走杜尼娅(平衡的破坏) • 第四句:驿站长寻找女儿(恢复平衡的努力) • 第五句:驿站长死去,杜尼娅成了“贵妇人”(由 不平衡翻转为否定性平衡)
序列与图式的组合
★单一序列:寓言故事 ★连环:章回小说 武侠小说 ★交织并行:《哈姆雷特》三条线索 (哈姆雷特为父被谋杀篡权复仇;雷欧提斯为被
第五章 叙事性作品
本章要点
• 一个故事,不同的叙述产生不同的意义; 在不同的语境中解读不同的意义;因此, 我们要研究,作者讲什么,为什么这样讲, 读者为什么会这样理解? • 叙事研究,就是研究叙事本身。
本章提示
• • 这一章的内容是以叙事学的方法分析叙事性作品, 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实践性,要更多地注意将这 些分析方法应用于作品分析。 教材中所介绍的内容较为简略,可参阅叙事学的 有关著作。
西 厢 记
(一)事件
• 事件,就是行动。没有行动的性状属性,如 “张三没有朋友”就是描写,不是行动。没 有动作就不是一个事件。 • 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一 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
• “莫迪阿诺在《暗店街》里写道:“我的过去一片朦胧……”。这本书 就放在窗台上,是本小册子,黑黄两色的封面,纸很糙,清晨微红色的 阳光正照在它身上。病房里住了很多病人,不知它是谁的。我观察了很 久,觉得它像是件无主之物,把它拿到手里来看;但心中惕惕,随时准 备把它还回去。过了很久也没人来要,我就把它据为己有。过了一会儿, 我才骤然领悟到:这本书原来是我的。”
叙事学的发展
• 意识形态叙事研究
20世纪8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开始转 向文学的社会文化背景,从意识形态角度研 究叙事文学。
• “小规模的叙事学复兴”
20世纪90年代,借鉴女性主义、解构主义、 精神分析学、历史主义、电影理论、计算机 科学等众多理论和方法,形成所谓的“新叙 事学”。
传统叙事理论与叙事学的区别
1. 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2. 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上海译文出 版社,1987 3. 格雷马斯:《结构语义学》,北京:三联书店,1999 4. 巴赫金:《陀斯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巴赫金全集》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第一节 叙事界定
一、叙事理论与叙事学
• 作品中的事件可分为若干层次。
事件在作品中的作用
• 任何事件在作品中都承担着一定的作用,传统的分析 重在揭示事件塑造性格的作用,叙事学重在分析事件 推动情节的作用。P179 • 法国著名文论家罗兰.巴特在《结构主义叙事学导论》 推动情节的事件(中心、功能) 塑造形象的事件 (从属、迹象、标志) 推动情节的事件又可分为两类(核心功能、催化功 能) • 在实际鉴赏中不必硬性区分两种作用,在分析中则应 明确所用的分析方法,着重分析某一方面。叙事学分 析对“事件”作用(叙事功能)有细致地分类、归纳。
–格雷玛斯:六种角色、三对行动元,主体/客 体,授者/受者,助手/敌手。
(三)人
物
• 性格与情节的主次地位之分。 • 人物的二重性特点:行动元与角色 行动元是情节的动因,决定人物“做什么” 角色是形象的基础,表现出人物“怎样做”
–格雷玛斯:六种角色、三对行动元,主体/客 体,授者/受者,助手/敌手。
叙事学产生的标志性事件: • “叙事学”一词最早的 提出是在法国托多罗夫 在1969年发表的《〈十 日谈〉语法》里。 • 普洛普概括出俄国民间 故事的31个恒定“功能” • 列维-斯特劳斯开启法国 叙事学研究
普洛普的《故事形态学》
叙事学
• 20世纪60年代法国出现大量关于叙事作品 结构分析的尝试,包括以格雷马斯为代表 的神话分析、以布雷蒙德为代表的民间故 事分析和巴特、托多罗夫、热奈特等人为 代表的小说研究。这些探索通过一系列学 术活动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研究叙事艺术的 理论和批评方法,这种新理论就被称作 “叙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