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终极版)

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终极版)

【1】、自我:中文中的自我就是我或自己,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人与我关系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倾向【2】、人格:是个体的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行为方式的有机整合,它赋予个人在适应环境时独特的模式【3】、情绪智力:就是准确认识自己和他人情绪、清晰表达自己情绪和调节自己以及他人情绪的能力【4】、亲和动机:是个体行为的动力,是激发行为,驱使个体趋近目标的动力过程【5】、智力:是个体差异的重要方面,它反映了人们在活动效率上的差异【6】、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7】、心理障碍:是指影响个体正常行为和活动效能的异常心理。

是心理活动中,由挫折而形成的轻度创伤【8】、心理健康:是指不仅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而且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以及社会行为上均能保持最高、最佳的状态【9】、动机: 是个体行为的动力,是激发行为,驱使个体趋近目标的动力过程【10】、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倾向于某种事物,力求认识、参与某种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这种倾向具有稳定性特征,能够较长时间地维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填空、简答、论述)【1】、教师可以从哪些策略对压力进行有效的管理 p351答:1、重视时间管理2、改变生活方式3、学会自我调节4、寻求社会支持【2】、如何应对愤怒情绪 p225 答:有控制的愤怒表达、敌意的暴怒和压抑愤怒三种方式中,有控制的愤怒表达最具有适应性【3】、班杜拉关于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答:1、注意过程:观察榜样行为的主要方面、关键特征2、保持过程:将信息转移到记忆中3、再现过程:模仿再现榜样的行为4、动机过程: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4】、什么方法可以帮助调节愤怒答:1、培养良好的人格,抵制或缓解愤怒情绪的危害。

2、等待可以降低愤怒的生理唤醒水平,从而使自己逐渐平静下来。

3、宽容和宽恕可以减轻愤怒,并使身体平静下来。

4、积极沟通【5】、智力是从什么为核心的答:抽象型思维【6】、记忆信息加工模型的基本结构及相互关系 p126答: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大二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大二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动机:是指激励人们进行某种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或内部动力.2、诱因:是指能满足有机体需要的物体、情景和活动,是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行为目标。

3、学习动机: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4、强化: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当被试表现出主试所期望的动作之后,给被试提供满意快活的刺激,就叫做正强化;当被试表现出主试所期望的动作之后,某种不愉快的经验或事物因此而消失,就叫做负强化.5、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固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6、归因:人们在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遇失败的原因,这种对行为结果的原因的推论就称为归因。

7、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8、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9、学习定式: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以及需要、愿望、态度等都能构成其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学习发生定势作用,从而使学习活动有一定的方向性。

10、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11、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称之为心理发展。

12、注意:指心理活动队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3、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柑橘赫尔知觉的过程,是认知过程的开端。

14、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而狭义的通常的心理学意义上的思维专指逻辑思维。

15、想象:是对人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德尔心理过程。

16、情绪与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态度体验。

17、情绪智力:指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测和驾驭以及对人生的乐观程度和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18、气质:指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典型饿、稳定的心理特征。

大学生心理学期末复习

大学生心理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心理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是人们最熟悉的、时常可感受到的精神现象,也是人类特别关心并不断加以探讨和解释的现象之一。

心理现象的内容: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一)心理过程: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过程。

是不断变化的、短暂性的心理现象。

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过程。

1.认识过程: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2.情感过程: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

3.意志过程:由认识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

(二)个体心理个体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

包括个体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

1.个体倾向性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

(动机、需要、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2.个体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性格是核心)个体心理以心理过程为基础又反过来制约每个人的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

第二节心理学的发展历史1879年,威廉·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学实验室,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标志着心里科学的诞生和独立。

他是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

心理学的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格式塔心理学4.行为主义心理学5.精神分析学说6.认知心理学7.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基础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1.基础研究领域:普通/发展/实验/生理/社会/比较/变态心理学2.应用领域:教育/管理/医学/工业/军事/司法/运动心理学第三节心理学的任务、性质和意义一、心理学的任务(一)描述心理事实:从科学心理学的角度对各种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界定,以建立和发展心理学中有关心理现象的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概念体系。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1.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他认为其中( ) 具有最强大的力量。

A.本我B.自我C.超我D.三者都是答案:A2.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是指人格具有( )。

A.独特性B.稳定性C.整体性D.功能性答案:B3.精神分析学派主张研究A.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B.影响及决定人的行为的潜意识C.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答案:B4.()是人格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是人格中最本质,最核心的部分,是区别一个人与众不同的明显的和主要的差别所在A.气质B.能力C.性格D.理智特征答案:C5.()是指人在短暂时间里,能迅速地表达出较多的观念A.敏捷性B.变通性C.独特性D.流畅性答案:A6.“范进中举”故事中当范进得知考中时的情绪状态是()A.应激B.心境C.焦虑D.激情答案:D7.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A.感觉对比B.感觉融合C.感觉适应D.感觉的掩蔽答案:A8.提出智力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物,三个维度可以组成为一个三维智力结构模型,人的智力在理论上可以区分为150种的美国心理学家是A.斯皮尔曼B.卡尔特C.瑟斯顿D.吉尔福特答案:D9.衡量感受性高低可用A.智商B.韦伯分数C.情商D.感觉阈限答案:D10.工作记忆的三个组成成分是()A.中央执行系统、视空间画板和语音回路B.感觉登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C.感觉登记、复述系统和中央执行系统 D.感觉登记、视空间画板和中央执行系统答案:A11.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分别是A.学习行为和操作性为B.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C.刺激行为和反应行为D.操作性为和反应行为答案:B12.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答案:C13.一种感觉兼有别种感觉的心理现象称为A.联觉B.联想C.感觉融合D.感觉起伏答案:A14.()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健康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健康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1.心理健康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但不是十全十美的绝对状态。

应激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可以由不同的生理及心理因素引发。

心理压力工作压力在面对压力源时,机体对自然能力资源的普遍的,有规律的,无意识的调动。

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由于丧偶,离异,分居等原因导致的家庭主体成员不齐全的家庭。

中年危机职业选择是根据社会的就业状况和个人的心理特征,从社会现有职业中选择其一的过程,能促进心理成长,满足心理需要。

择业焦虑个体在面临职业选择时产生的紧张不安强烈且持久的情绪体验,并引发相应的生理和行为改变职业倦怠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倦与耗竭的状态,表现为情感衰竭,去人性化关系和个人成就感丧失身份认同产后抑郁是指女性在生完孩子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郁状态,可划分为第三日抑郁,内因性抑郁,神经性抑郁社区心理健康在社区工作服务中,运用科学的理论和原则来保持与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

网络依赖通常表现为上网行为冲动失控,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信息等,对网络过度依赖导致对实际的学习工作生活产生严重影响,个体心理与社会功能受损。

网络成瘾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对社会,心理造成明显损害的现象。

2.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1)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

(2)能在学习,劳动,生活中体验到乐趣。

(3)行为方式和社会角色相一致。

(4)情绪情感乐观,积极情绪占主导地位。

(5)人际关系正常,能够与人和睦相处。

(6)人格健全,勇于探索与进取。

3.简述人际关系冲突的特点客观性(人际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现象,是客观存在)知觉性(由于已经知道彼此的目标,意见或价值不一致,为了竞争稀少的资源而产生的主观判断与知觉)对立性(人际冲突的对立性行为源于双方互不兼容性)递增性(发生人际冲突的可能性会随着两个人彼此依赖程度增加而提高)4.简述人际关系冲突的过程潜伏阶段(导致冲突的条件已具备,但双方未意识到彼此不兼容性,埋下冲突因子)知觉阶段(主体感到紧张或焦虑,潜在冲突向显性冲突转化)感受阶段(双方开始分析冲突性质,思考后果,有情绪性反应介入)外显阶段(冲突行为外显化,发生争执甚至暴力行为)结果阶段(可能两败俱伤,可能一胜一负,可能达成协议)5.简述人际关系冲突的原因“寻衅―认可”说:一个人受到意料外的惩罚或未获得意料中的回报,会愤怒,可能采取寻衅行为,引发冲突。

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心理学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3.感觉: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上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4.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5.记忆:回忆,指不在眼前的过去经历的事情在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6.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规律性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7.想象:想象也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认识活动,是大脑对已有表现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8.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主观体验。

9.情绪: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

10.意志:意志是为实现一定的目的、有意识的支配,调节个人的行为以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11.个性: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12.需要:需要时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紧张状态。

13.动机:动机是由特定目标与内在需要相结合而形成的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行为的明确的内在心理倾向。

14.兴趣: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

15.气质: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典型而稳定的动力特征。

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是指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倾向性等特点。

16.性格: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17.能力:能力是指使活动得以完成,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思考题1.1用列表的方法说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心理过程:认知(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心理学现象意识过程:就是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价值观1.2“狼孩”的事例有何启示?狼孩的故事反映了心理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社会生活的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即社会性,狼孩脱离了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心理随即发生改变。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4-5个10分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3.注意: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4.记忆: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反映,.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是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信息加工的观点)5.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人格心理特征6.性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7.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8.气质:是指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9.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10.情绪:人对待认知内容的一种特殊的态度,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情绪刺激的认知等复杂成分。

11.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2.智力:是使人能顺利的解决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认知的能力的有机结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

13.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4.记忆的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

二、填空:1.心理现象包括:心理活动的过程、人格、心理状态。

2.人类情绪分为:①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具有爆发性和从动性。

②应激:应激是由出乎意料的紧急状况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③心境:心境的特点具有弥散性——“喜者见之则喜,忧者见之则忧”人类情感种类分为:(1)道德感:是关于人的思想、言行等是否符合人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情感。

(2)理智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某种认识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情感。

(3)美感: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美的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情感3.兴趣的分类:直接兴趣(对事物本身有直接需要而引起的兴趣)和间接兴趣(对事物未来结果有见解而产生的兴趣)4.长时记忆几乎没有容量限制,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7±2组块5.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综合其他过程: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6.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步变慢。

个性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全)

个性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全)

名词解释:1.控制点:即一个反应会不会影响强化获得的信念。

具体来说,控制点是对个人性格特点和行为与其所经历的后果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概括化的期望,是人们从实际生活中积累的有关发生在自身生活里的各种因果关系的一种抽象概括。

2.智商:就是智力商数是通过一系列标准测试测量人在其年龄段的智力发展水平。

3.好奇动机:个体对新奇事物注意、探索和操弄等行为的内在动力。

4.个人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括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

5.观察学习:是指人仅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的过程,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

6.模仿能力:是指仿效他人的言行举止而引起的与之相类似的行为活动的能力。

7.正诱因:当个体因趋向或接受某种刺激而得到满足的诱因。

8.集体潜意识: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累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9.类化:就是条件反射不仅能为条件刺激引起,而且也能为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所引起。

10.能力:人们成公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11.成就动机:个人追求成就的动机,是个人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是有价值的事情,去从事、完成、追求成功并要求达到完美状态的原因。

12.根源特质:是隐藏在表面特质后面,深藏于人格结构的内层,它是制约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和人格的基本因素。

填空1.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韦纳等人将个人对成就行为的归因按照内外控制和稳定性划分为4类:努力、能力、运气和任务难度。

3.4.在荣格提出的几种原型中,阿尼玛是男子个性中的女性成分。

5.多拉德和米勒认为人类行为是习得的,而不是天生的,学习需要四个因素循环往复地进行,它们是:驱力、线索、反应和强化。

6.从认识能力的角度,可以把理想分为:具体形象理想、综合形象理想和概括性理想。

7.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三元理论分别是:智力的成分亚理论、智力的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的经验亚理论。

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考试重点汇总一、名词解释1.思维定势也称心向,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并影响着后继同类心理活动的趋向.2.心理的年龄特征是指个体的心理在某个年龄阶段具有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点。

3.记忆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4.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5.能力就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所必备的心理特征.6.性格是个人对待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7.从众是指个体不知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在认知或行为上倾向于与群体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8.现代心理学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学科”。

9.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10.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有目的、计划和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11.个体心理指个人所具有的心理活动或发生在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

12.行为是有机体对所处情景的反应,它是由一系列运动、活动和动作构成的。

13.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4.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过程15.记忆就是人脑对过去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的过程.或记忆就是人脑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1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17.创造性思维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18.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以需要为中介,是人对客观事物与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19.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背景.20.挫折是一个人的目的性行为受到阻碍或中断时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21.青少年是指11、12岁~18、19岁这个年龄阶段,相当于我国初中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22.心理发展的动力是指在青少年主体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需要和青少年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 23.心理健康是指个人生活、适应上所表现的和谐状态,或者说是指一个人没有困扰足以妨碍其心理效能和心理发展的状态.24.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个性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影响学生心理成长的教育.二、选择、填空1.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普通⼼理学期末复习资料1. 什么是⼼理学⼼理学是研究⼼理现象的科学,⽤科学的⽅法对⾏为和精神活动的研究。

在这个定义中涉及⼼理现象和⼼理是⼀门科学这两个问题。

2. 认识个体⼼理现象的构成⾏为,认识⾏为与⼼理的关系。

⼈是作为个体⽽存在的,发⽣、表现在个⼈⾝上的⼼理现象称为个体⼼理。

个体⼼理现象按照从动态-稳态的维度,⼀般分为⼼理过程、⼼理状态、个性⼼理三部分(1)⼼理过程⼼理过程指在个⼈⾝上表现的⼼理历程,操作程序。

包括: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过程:如喜、怒、哀、惧意志过程:如作出决定、执⾏决定(2)⼼理状态⼼理状态是⼼理活动在⼀段时间内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是⼼理活动存在的现实形态和背景状态。

⼼理状态基本可分为意识状态和⽆意识状态。

(3)个性⼼理个性⼼理是个体⾝上稳固⽽经常出现的⼼理特性,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个性⼼理特征:智⼒、⼈格1)⼼理与⾏为的区别⼼理:是内隐的、主观的精神现象⾏为:是外显的、客观的物质现象2)⼼理与⾏为的联系引起⾏为的刺激常常通过⼼理的中介⽽起作⽤,因此⼼理⽀配⾏为。

⼼理⼜通过⾏为表现出来,⾏为是⼼理的外在表现形式。

3. 什么是普通⼼理学?普通⼼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特点?普通⼼理学是研究⼼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活动的⼀般规律的基础学科。

普通⼼理学的四个特点:(1)研究对象是⼈类⽽不是动物;(2)是成⼈⽽⾮⼉童;(3)是常态⽽⾮变态、异常的;(4)是普通的、⼀般的⽽⾮特殊的⼈。

4. 什么是观察法?观察研究的优点和局限?⾃然观察法就是在⾃然情境中对研究对象的⾏为进⾏系统的观察记录以了解其⼼理特点及规律的⼀种⽅法。

观察法的优点:保持了⼈⼼理活动的⾃然性。

容易实施。

观察法的局限:观察者效应:被观察者由于意识到⾃⼰被观察⽽改变⾃⼰的⾏为。

观察者偏差:观察者只看见了他们希望看见的东西。

从观察结果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5. 什么是实验法?认识实验研究中的三种变量,实验研究的特点是什么?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操纵变量的变化,以揭⽰⾃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的⼀种研究⽅法。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复习范围说明:本复习范围为期末考试内容,主要题型有填空题、是非判断题、问答题、实例分析题和论述题。

同学们对知识点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注意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相联系。

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5)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心理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所经历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想象:是人脑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是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情感对认识有巨大的反作用;情感是意志行为产生的催化剂;人的意志对认识、情感也起着调节作用。

总之,情感和意志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人的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起着调节的作用,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的不同方面。

2.个性心理: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个性倾向性: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学科,为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心理学知识,本文将提供一份完整版的心理学复习资料。

通过对各个知识点的梳理和归纳,希望能够帮助读者系统地复习和理解心理学的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神经系统与生理心理学大脑结构和功能:大脑结构、大脑功能、左右脑半球功能差异。

神经传递与神经化学: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

感觉与知觉:感觉器官、感觉传递和感觉整合。

三、学习与记忆经典条件作用:强调条件作用的基本概念、条件作用的类型和过程。

操作条件反应:操作条件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学习过程。

记忆过程:记忆的类型、记忆的过程和遗忘曲线。

四、认知与智力思维与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和概念层次、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语言与思维:语言的认知功能、语言习得和语言发展。

智力与智力测试:智力的定义和分类、智力测试的方法和应用。

五、情绪与动机情绪与情绪表达:情绪的基本概念与特征、情绪的表达方式和与情绪相关的面部表情。

动机与需求:动机的类型、动机与行为的关系、需求层次理论。

六、发展心理学儿童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儿童思维的特征和发展规律。

青少年身心发展:青少年身体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

成人发展:成人的身心变化和发展任务、老年期的身心发展。

七、人格心理学人格理论:经典人格理论(如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人格特质理论(如五大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发展:人格形成的因素和过程、人格变化和发展。

八、心理异常与心理治疗精神疾病:精神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常见的精神疾病。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主要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九、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与群体行为:人际关系的特征和因素、群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社会认知与社会行为:社会认知的过程和影响、社会行为的类型和解释。

社会影响:社会规范对行为的影响、权威和从众行为。

以上是心理学复习资料的完整版,涵盖了心理学的各个主要领域和内容。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言语:人们在交际和活动中应用语言的过程和产物。

言语理解:根据语音或者书面文字来确立意义的过程。

图式:知识表征的心理组织形式。

体态语:由人体发出的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的一套图像性符号,包括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身体位置的变化。

内部言语:产生于大脑内部的未经发声器官发出声音的言语。

情绪:情绪是人对待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包括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对情绪刺激的认知等复杂成分。

情绪体验:情绪体验是指情绪发生时的主观感受。

心境: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应激:应激是指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情绪识别:情绪识别就是通过分析表情及其发生的情境来了解表情的性质和意义。

1、自由意志指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受个人意志控制的2、抱负水平指个人在做某项实际工作之前估计自己所能达到的成就水平3、趋避矛盾个人在追求一个目标时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情感: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4、失控当人遇到有威胁性的情况而自己又无力应付时,就会觉得自己对事件失去了控制能力,这就叫失控5、意志的坚定性表现为长时间地相信自己的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为执行决定而努力1、智力:智分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一种综合能力。

2、能力: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那些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中。

3、心理测量:心理测量是依据约定的心理学理论,采用某种方法将人的特定行为反应数量化,并据此推论与这些行为相应的心理水平的过程。

4、信度:是指一个测验所测得的分数的可靠性或稳定性。

5、效度:指一个测验预测量某种心理特征的准确程度。

人格社会化认知风格情结高峰体验二、简答题1. 简述言语产生的过程。

答:一、言语动机和意向阶段(动机和意向是言语产生的起点)二、内部言语阶段(在这一阶段,说话者选择了词和结构中能够真实地表达意图的语义)三、形成深层句法结构阶段(基本的句法关系)四、形成外部言语阶段(以表层句法结构为基础)2. 请简述言语和语言的区别与联系。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心理学复习第一章绪论1.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艾宾浩斯 B.弗洛伊德 C.马斯洛D.詹姆斯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

A.心理现象 B.心理过程 C.认识过程D.个性心理4. 年,德国心理学家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正式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5.心理是的机能,人的心理是对的主观能动地反映。

6.名词解释: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手碰到火就缩回()。

A、无条件反射B、条件反射C、兴奋过程 D、抑制过程2.司机看到“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速,这涉及()。

A.第一信号系统 B.第二信号系统 C.兴奋过程 D.抑制过程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望梅止渴B、乐极生悲C、见风流泪 D、谈虎色变4.神经细胞又称为(),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A、神经胶质细胞B、神经元C、中枢 D、突触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和;高级神经活动的两大基本规律为神经过程的和。

名词解释:神经元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要点:(1)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是大脑皮层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基本过程;(2)基本规律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相互诱导;第三章意识与注意1.听手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这种心理现象是()。

A.注意起伏B.注意分散C.注意转移D.注意分配2.以下关于睡眠或梦的说法错误的是?()A.睡眠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B. 睡眠包括四个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C.梦多出现在深度睡眠阶段D.梦是一种无意想象3.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二用”,从注意的品质来看“一心二用”是( )。

A.不可能的B.不良品质C.无条件的D.有条件的4.注意的品质包括、、和。

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大纲123.

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大纲123.

《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大纲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行为:指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行动。

3.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4.需要:是人的一种主观状态,是个体在生存过程中对既缺乏又渴望得到的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活动。

5.动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

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某种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人在清醒状态下时刻伴随其他心理活动的特殊心理现象。

7.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8.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9.记忆:人在感知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当事物不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时候,并不随之消失,而能在人的记忆中保持长久不忘。

10.遗忘: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能重现和再认或者是错误地重现和再认的现象。

11.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12.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现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

它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对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对于他人的行为的一种情感体验。

13.智力: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14.情商:用来衡量情绪智力,是指一个人最优的发挥个人智能(激励、自信等和社交能力(沟通、对他人的理解等的能力。

因此它对于一个人的个人和专业成长密切相关。

15.创造力: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16.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17.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心理学期末复习

心理学期末复习

第九章1、【表象】:又称意象,指当事物不在眼前时,在人们头脑中出现的事物的形象。

2、【想象】:想象是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它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

3、【记忆表象】:记忆表象是在人们在过去感知事物的基础上,当事物不在眼前时,在头脑中出现的事物的形象。

4、【想象表象】:想象表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形象。

5、【再造想】:再造想是根据言语叙述,文字描述或图形示意,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6、【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一、简述双重编码理论的重要内容。

答:人脑中存在两种信息编码和贮存系统。

意识表象系统,它对具体的客体或事件信息进行编码、贮存、转换和提取,其表征类似知觉;一是言语符号系统,用言语听觉,抽象概念或命题形式进行信息加工。

在信息加工中,两种系统可能重叠,也可能一种占优势。

在一定条件下,表象和言语可以互译,言语可以通过译码以感性形象再现,表象也可用言语贮存起来。

二、创造想象依赖于哪些条件?答:(1)创造动机是创造想象产生的动力。

(2)原型是激发创造想象的起点。

(3)灵感是产生创造想象的重要条件。

(4)积极的思维活动在创造想象中是不可缺少的。

三、表象的特征是什么?答:(1)直觉性:表象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表象的形象比较暗淡模糊,不稳定、易变动,无论人如何努力,表象也不会持续太久,几秒钟后就会发生变动;表象的想象不完整。

(2)概括性:表象反映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特点,是人多次知觉的结果。

它通常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

(3)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为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

第十章1、【具体形象思维】:以事物的形象为支柱的思维过程。

2、【逻辑思维】:又称理论思维。

《临床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临床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临床心理学复习题(课程代码364011)一、名词解释1.临床心理学2.心理应激3.心理咨询4.效度5.心理评估6.康复7、信度8、非语言沟通9、心理卫生10、心身疾病11.焦虑12.文化性应激源13.调查法14.重测信度15.行为治疗16.关键期17、心境障碍18、观察法19、感觉统合失调20、人格障碍21.感觉寻求22.投射23.行为主义24.网络成瘾25.自我26.移情27、操作性行为疗法28、自我价值保护原则29、恐惧30、角色扮演二、简答1.简述临床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2、影响疼痛的心理社会因素有哪些?3.适度刺激与过度刺激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针对失眠的心理治疗有哪些?5、如何调整心理应激?6.简述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

7、如何进行儿童期的心理保健?8、成瘾的心理社会性因素有哪些?9、简述心理咨询的任务。

10、简述应用心理测验的一般原则。

11.简述心理治疗的原则。

12.简述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三、论述1.青少年心身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进行青少年的心理保健?2.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判别标准是什么?3、阐述咨询交谈中咨询师易范的错误, 如何避免或纠正。

4、对于恐惧的患者, 应如何进行心理护理?5.请论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异同点。

6.叙述各个年龄阶段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临床心理学: 是研究和处理异常行为问题的学科, 是心理学在临床, 主要在医学应用的一门专业学科。

2.心理应激:是个体“察觉”到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和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 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的。

3.心理咨询: 是给来询者以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的过程。

4.效度: 是某程序测量它想要测量的内容的程度。

5.心理评估: 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其水平作出的鉴定。

6.康复:是一个过程, 旨在通过综合协调应用各种措施, 消除、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 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或)社会功能的最佳水平, 增强自立能力, 使伤残者重返社会, 提高生存质量。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大题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大题

简述想象的种类。

从有无目的性的角度,可分为有意想象&无意想象。

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可分为幻想、理想&空想。

从内容是否新颖的角度,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指为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而采取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的过程。

论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迁移。

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

例如,学会了骑摩托车再学开汽车就要容易些;学会了骑自行车反而影响学骑三轮车。

这些现象都是迁移的表现。

(2)原型启发。

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作原型。

作为原型的事物或现象多种多样,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之中。

例如,人类受到飞鸟和鱼的启发发明了飞机和轮船,受蒲公英轻飘飘随风飞行的启发制成降落伞。

(3)定势。

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用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

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当问题情境不变时,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当问题情境发生了变化,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消极影响,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4)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

例如,对于砖,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建筑,然而它还可以用来当武器、坐凳等。

功能固着影响人的思维。

不利于新假设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

(5)个性特征。

从事问题解决活动的是人,是有个性特征的人,人的个性特征对解决问题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个有远大理想、富于自信、有创新意识、勤奋、乐观、勇敢、顽强、坚韧、果断、勇于进取和探索的人,能克服困难去解决许多疑难问题;而一个鼠目寸光、畏缩、懒惰、畏难、拘谨、自负、自卑、遏事动摇不定的人,解决问题往往会半途而废情绪、情感、感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A型题: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个性倾向性A.需要B.动机C.兴趣D.注意E.信念2.心境是一种A.迅速的情绪状态B.积极的情绪状态C.较短暂的情绪状态D.具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E.强烈的情绪状态3.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是A.激情B.心境C.应激D.情感E.心情4.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建立的地点是A.德国柏林大学B.美国芝加哥大学C.英国剑桥大学D.德国莱比锡大学E.美国斯坦福大学5.面对同一客观事物,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哪一心理现象的特点A.情绪B.情感C.认知D.激情E.心境6.人们欣赏自然景色、赞美祖国山河、鉴赏艺术作品时的内心体验属于A.情绪B.道德感C.理智感D.美感E.性格7.科学心理学以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成立为标志,诞生于A.1859年B.1869年C.1879 年D.1889 年E.1899 年8.人们把解决问题的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以寻求尽可能多的正确答案的思维是A.发散思维B.辐合思维C.抽象思维D.形象思维E.创造思维9.以下哪一项属于人格倾向性的内容A.能力B.气质C.认识D.自我认识E.需要10.以下哪一项是情绪情感产生的中介A.客观事物B.需要C.动机D.兴趣E.生理状态11.在音乐的伴奏下拔牙,疼痛似乎减轻了,这种现象是A.感觉对比B.适应C.感觉的相互作用D.痛觉适应E.感觉补偿12.个体善于明辨是非,抓住机会迅速而合理地采取行动,体现意志的哪一种品质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顽强性E.自制性13.心理学研究方法中被公认为最严谨的科学方法是A.实验法B.调查法C.问卷法D.观察法E.测验法14.判断一瓶散发出酸性气味的液体可能是醋的认识过程属于A.感觉B.知觉 C.注意D.想象E.思维15.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A.埃里克森B.冯特C.艾宾浩斯D.弗罗伊德E.马斯洛16.以下哪一项不是知觉的基本特性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E.间接性17.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一般人群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B.护理对象与护士C.患者与有护理需求的人群D.患者、患者家属、有护理需求的人群E.患者与患者家属18.能力、气质和性格特征属于A.认识过程8.心理过程C.情感过程D.意志过程E.个性心理19.关于遗忘曲线,正确的是A.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成果B.是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研究成果C.遗忘速度发生较慢D.遗忘发展先慢后快E.遗忘与信息干扰有关20.以当前为起点,综合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追踪至未来的研究方式是错误:正确答案为:C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前瞻性研究D.回顾性研究E.抽样研究21.以下哪一项属于瞬时记忆系统A.情绪记忆B.短时记忆C.信息编码D.感觉记忆E.操作记忆22.情感与情绪相比较,更具有A.先天性B.明显的行为变化C.明显的生理变化D.稳定性和深刻性E.冲动性23.注意的特性是A.生动性和直接性B.整体性和选择性C.间接性和概括性D.形象性和新颖性E. 指向性和集中性24.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知其臭”,说明A.嗅觉的感觉阈限较高B.联觉现象C.感觉的对比D.感觉的相互作用E.感觉的适应25.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认识过程A.知觉B.想象C.记忆D.需要E.思维26.在感觉适应现象中,哪种感觉最难适应A.视觉的暗适应B.嗅觉的适应C.痛觉的适应D.温度觉的适应E.味觉的适应27.以下哪一项不符合心理现象的实质A.大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B.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C.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带有主观色彩上心理活动可以不依赖于人体而独立存在E.社会化是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28.以当前为终点,综合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追溯既往的研究方式是错误:正确答案为:D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前瞻性研究D.回顾性研究E.抽样研究29.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形成新形象的过程称为A.思维B.想象C. 联想D.再造E.幻想30.从远距离观察某一棵树时,虽然落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会较小,但并不改变我们对其实际大小的知觉,这是因为知觉的A.理解性B.整体性C.选择性D.恒常性E.错觉31.关于人的心理现象实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B.带有主观能动的色彩C.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D.与人的社会化过程密切联系E.以上都是32.以下哪一项不是气质的体液学说分类A.多血质B.胆汁质C.抑郁质D.平衡质E.粘液质33.以下不宜界定为研究方法的概念是A.个案法B.调查法C.观察法D.测验法E.实验法34.自觉确定目的,调节自身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是A.认识过程B.人格倾向性C.情感过程D.意志过程E.人格特征35.护理心理学横向研究最关键的前提是被试者必须具备A.合作性B.代表性二盲目性D.方便性E.可比性A型题:1.护士的最初称谓“看护”,首创于()A.14世纪B.8世纪C.4世纪D.6世纪E.10世纪2.以下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双重作用的情绪反应是()A.焦虑B.恐惧C.敌对D.愤怒E.抑郁3.驱动长期伴侣发展更密切关系的主要动力是()A.相似性B.接近性C.互补性D.接纳性E.外貌的辐射作用4.某患者,颅部外伤后出现癫痫症状,伴有人格改变(原为本单位的劳动模范,现多次先领导要求待遇,如得不到满足,则又哭又闹),反复至医院要求诊治,诊断为“外伤后人格改变”。

滨州学院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滨州学院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下学期心理学(考试课)复习资料一、简答题1请解释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之间的差异。

(1分)答案:短期记忆(STM)和长期记忆(LTM)是人类记忆系统的两个组成部分。

STM是一个临时储存的系统,用千暂时保存和处理有限数量的信息,通常时间跨度只有几秒到几分钟。

LTM是一个持久的储存系统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时间跨度可以从几分钟到数年甚至更久。

2.测量心理学中的反应时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1分)答案:反应时是指刺激呈现后到被试做出反应所需的时间。

在测量心理学中,反应时可以用来研究认知加工的时间和过程,以及反应的准确性和速度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反应时的测量,我们可以了解个体在处理不同类型信息时的加工特点与规律。

3.什么是条件反射?请举一个例子。

(1分)答案:条件反射是一种学习形式,其中一个无条件刺激cues)通过多次与一个中介刺激(C S)同时出现,最终导致该中介刺激引起类似或相关的反应。

例如,巴普洛夫的狗实验中,当狗在食物出现之前多次听到铃声(C S), 最终听到铃声就会导致唾液分泌的反应。

4请解释社会认知理论是什么。

(1分)答案:社会认知理论指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根据其结果进行学习和模仿。

这种学习过程涉及到注意力、记忆、模型行为和自我调节等方面。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通过观察他人来获取新的行为和技能,并根据这些观察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5.请简要介绍一下淘汰性选择理论。

(1分)答案:淘汰性选择理论认为,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由千环境变化和资源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一些特定的个体会更容易存活和繁殖后代,从而逐渐在物种群体中占据主导地位。

这些具有优势的特征会被传递到下一代,并逐渐成为物种进化的特征。

淘汰性选择理论是生物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6.什么是情绪调节?请列举两种调节情绪的策略。

(1分)答案:情绪调节指个体主动采取措施,以改变自身情绪状况的过程。

有很多种情绪调节策略,其中比较常见的包括注意扭转和cognitive reappraisa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题库一、填空题1、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_1879_年。

12、某学生智商为100表示_中等智力_水平。

15、脾气急躁、行为勇敢有力的人属于_. 胆汁质_气质。

16、助人为乐、廉洁奉公,反映性格的_理智_特征。

18、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反映的心理现象有_感觉、知觉_。

19、狼孩现象主要是由后天__因素造成的。

20、青少年期一般指_12—18_岁。

★22、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1879__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

29、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你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

这是思维的__间接性__。

30、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中寻找最佳答案的思维方式是聚合思维33、某学生待人直率热情,但脾气急躁,易冲动,他的气质类型比较符合_多血质___。

34、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根源特质,他用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16__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

35、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叫_从众_。

39、情感是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高级的主观体验,概括地说,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_道德感、理智感、美感.4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__适应现象__。

50、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___回避失败的倾向___。

51、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__心境。

52、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__多血质。

59、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__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60.人脑对事物之间规律或关系的反映是思维__。

61、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62、“行动活泼敏捷、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属于_多血质_气质类型?68、气质可分为_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典型的类型。

76、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_态度、_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_行为方式_。

78、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作_自我实现的需要79、按照需要产生的根源可把需要分为__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80、感觉是_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83、“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种情绪状态是心境__。

84、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_马斯洛_。

87、个性具有三个特征_稳定性、独特性、整体性93、智商_. IQ、_是智力的指标,它是一个相对值,表示智力年龄和、实际年龄之比。

97、气质不决定人的_成就高低、贡献大小、气质影响活动的效率98、我们把_巴甫洛夫__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_经典____条件反射;把__桑代克和斯金纳___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__、操作性___条件反射。

二、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2、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理论心理学)在深度上对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9、(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B、187910、(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12、"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16、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B)。

B、注意19、根据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记忆分成(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20、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感觉属于(信息的输入和登录)。

2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性格)2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

A、荣格26、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D()。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重点大学心理学考题名词解释遗忘规律P7 :遗忘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后来逐渐减慢,而一段时间过后几乎不再遗忘了。

(先快后慢:先遗忘的快后遗忘的慢)(先多后少:先遗忘的多后遗忘的少)个性倾向性P10:是个性中的动力系统,是最活跃的因素,对其他心理活动,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具有方向性和制动性的作用。

能力P11: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饿个性心理特征。

复演说P20:人类个体的发展完全重复着人类种族进化的历程。

顺应P29: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

自我意识P48:指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现象,它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组成。

趋避冲突P61:接近——回避冲突。

一个人对一个目标产生了既吸引、又排斥这两种互相矛盾的动机时,会产生趋向与排斥的动机斗争。

言语信息P86:指能用言语表达的信息,掌握用语词或命题陈述的事物名称或事实。

概念同化P90:以定义形式直接向学生揭示新概念的本质属性,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理解新概念,从而掌握新概念意义的过程。

迁移P100: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前一种为顺向迁移,后一种为逆向迁移。

学习动机P105: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指向学习目标的心理倾向。

信度P128:指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即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多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程度。

个体内差评价P136:对同一个学生在同一学科领域不同能力的测验成绩或不同学科间的成绩进行比较,从而了解其优势和弱点,或者,对他前后不同时间的成绩进行比较,以了解其进步的情况。

晕轮效应P150: .(又叫成见效应,或概面效应)当一个人对某人产生了良好印象或不良印象后便以偏概全,以点概面,认为这个人一切都很好或一切都很差,形成了某种成见,好象月晕一样,把月亮的光扩大化了。

刻板印象(社会刻板印象)P151:由于受社会影响,对于某个人或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也叫定型化效应。

从众P166:指个体由于受到群体的压力,放弃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在认知或行动上表现出与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

公平理论P207:是美国心理学家于60年代提出的,理论认为员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他所得到的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受相对报酬(自己与他人收入的比较)的影响。

简答题心理的实质P2:(1)心理是脑的机能;(2)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3)人的心理反映的主观性、能动性;(4)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

知觉的一般特征P5:(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P31:(1)阶段性;(2)连续性;(3)顺序性;(4)联系性;(5)差异性。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P32: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心理发展的动力P36:在儿童和青少年不断积极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征P44:情绪和情感丰富多彩,复杂多样;情绪、情感不稳定,易激动,具有明显的两极性;情绪、情感表现具有内隐性、文饰性与表现性并存;情绪的心境明朗化;爱情逐渐成为情感体验的一个方面;高级情感日趋成熟、稳定,并逐渐成为个性特征的一部分。

动机冲突的类型P61:(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双重趋避冲突。

影响概念学习的主要因素P90:(1)经验与智力;(2)本质特征与无关特征;(3)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4)变式与比较。

创造性学习的过程P97:(1)准备阶段;(2)孕育阶段;(3)豁朗阶段;(4)检验阶段。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及其教学含义P101:理论:奥苏伯尔——认知结构的特点有可利用性、巩固性、清晰性。

教学含义:“为迁移而教”,实际上是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问题。

为此:(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

教材中必须有一种具有较高概括性、包容性和强有力解释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改进教材呈现,促进迁移。

应根据“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的方式组织与呈现教材。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P153 :(1)交往动机的迫切性;(2)交往的对象以同龄人为主;(3)交往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范围广泛;(4)交往的标准。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P156:(1)平等尊重原则;(2)互利互惠原则;(3)信用原则;(4)相容原则。

心理健康的标准P173:(1)智力正常;(2)情绪稳定、乐观;(3)意志健全;(4)行为正常;(5)人际关系良好;(6)自我意识明确,并能悦纳自己;(7)与社会生活协调一致。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P200:(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2)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

大学教师激励的基本原则P209:(1)三种动力同时发挥作用;(2)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3)与大学教师的需要特点相适应。

教师的职业特征P219:(1)教师劳动是示范性的劳动;(2)教师劳动是复杂的劳动;(3)教师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4)教师劳动的独立性与群体协作性;(5)教师劳动的长期性;(6)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并举,是大学教师工作的突出特点。

教师的角色P224:(1)教学的设计者;(2)学习的指导者;(3)知识的传授者;(4)言传身教的教育者;(5)学生集体的领导者;(6)伙伴与师长;(7)人际关系的协调者;(8)心理辅导人员。

校园文化的心理功能有哪些P257:(1)感染功能;(2)暗示功能;(3)同化功能;(4)激励功能;(5)心理调适功能。

论述题: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P113: 动机的培养方法:(1)进行人生观和学习目的的教育;(2)发展学习和专业兴趣;(3)创设问题情境;(4)因势利导,利用动机的迁移。

动机的激发方法:(1)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2)引入竞争机制,适当开展竞赛、评比活动;(3)适当运用奖励与惩罚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