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学习_e_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

合集下载

企业e_learning知识

企业e_learning知识

企业e-learning知识e-Learning由美国诞生,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中国应用e-Learning的5000多家企业中主要有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以及一部分经济效益好、重视培训的民营企业。

通过10多年e-Learning运营服务商和企业共同的摸索和实施,企业e-Learning应用发展经历四大阶段:在线学习、学习管理、培训管理和知识管理。

企业e-Learning运用发展四大阶段的特征、状态、面临问题、机遇发展等观点将是此次所要讨论的问题。

在这四个递进阶段中每个阶段存在着叠加和融合,下一阶段的发展包含并传承上一阶段的内容。

如图所示:第一阶段:在线学习。

企业e-Learning运用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在线学习,主要资源是网络课程学习,呈现一种随时随地E-Course学习的模式。

企业学员不再受限于时间和地点,自由灵活度增加,使学习变得方便和顺畅。

在《2010中国企业E-leraning应用研究报告》这份调查报告中,对企业e-Learning的课程资源内容、类型、数量和开发形式进行了分析描述。

该报告反应企业e-Learning课程来源方向主要通过购买和开发的方式,而绝大多数企业的在线课程量在500门以内,而这些课程类型主要有三分屏视频、flash、PPT讲义、文本、电子杂志和游戏互动类,其中三分屏占有比率最高。

从企业e-Learning课程的内容来看,主要分为通用类和专业类课程两种,通用类在线课程包括管理技能、领导力、IT技术、英语教育、个人素质等课程类型;专业类在线课程包括适用于企业内部的专业领域课程,前者比后者的占有比率略高。

目前市场上对通用类课程的分类较多,制作标准不一,比如上海汇旌的产品系列有自我管理、工作管理、团队建设与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销售与市场、客户服务、精益生产、办公技能提升、个人技能提升、供应链以及投资与理财等十几个大类。

并且针对不同职级人员,推出相应的课程包,全面提升企业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方便企业的相关采购负责人作出选择。

汇思e-learning分享:企业非正式学习的七大原则

汇思e-learning分享:企业非正式学习的七大原则

汇思e-learning分享:企业非正式学习的七大原则现在的企业常常花费很多时间在正式会议上,却又有意无意的防范员工上班聊天,怕会影响工作生产力,其实员工间及谈话,所能发现和解决的问题,比正式会议还来得有效,正式会议经常会流于主管独白,讨论僵化,彼此防卫、各说各话的现象。

一位拥有十年海外工作经验的资深经理人,曾在“斯坦佛没有教我的事”的文章中说:“任何一家公司,什么事都不要做,只要把开会的次数和时间减少一半,立刻就会进步。

”学习具有极强的社会性。

每个人通常都是和他人一起学习,或经由他们而学到东西。

在这个新经济时代,管理者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创造并支持一个能让员工持续学习的工作环境。

美国全录公司经过广泛的实地地查后,推出企业学习七大原则,可说是指引企业前进的重要路标。

这些并非像摩西诫律般牢不可变,而是能随着企业学习工作的进展而演化。

但无论如何,这些原则已被无数的美国企业广泛应用,从中可看出企业学习的主要动力在“参与社区”和“做中学”:1. 基本上而言,学习是社会性的。

(Learning is fundamentally social.)虽然学习是个取得知识的过程,但其真实的内涵包括更广。

成功的学习经常透过社交互动产生,同时还需要当事人稍微改变自我认同,学习过程也就因此更富挑战性,也更有效力。

2. 知识通常跟社群生活整合在一起。

(Knowledge is integrated in the life of communities.)当我们发展出共同拥有的价值体系、观点及作事方法时,我们建造了一个实务社区。

3. 学习是一个参与的行动。

(Learning is an act of participation.)想要加入社区并成为其中一份子的愿望,通常是激励学习的诱因。

这也是学徒制和顾问指导能发生效果的主要动力。

4. 学习成果的深浅取决于投入实务行动的程度。

(Knowing depends on engagement in practice.)我们经常由观察和参与不同的活动及情境里取得知识,我们投入的深浅决定了所获得知识的深浅。

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若干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若干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若干影响因素分析【摘要】信息化、全球化和知识化的21世纪,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快速的变化。

而人们应对这一变化的最好方式即学习。

随之出现了许多不同于传统学习的多种学习方式,非正式学习也因此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

尽管非正式学习国并不是新的概念,但是对于非正式是研究却是少之又少。

本文主要是在分析非正式学习概念内涵、基本特征及学习形式的基础上,试图找出影响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若干因素,并尝试着提出大学生非正式学习一些建议和策略,从而使大学生更好地运用非正式学习这种学习方式。

【关键词】学习;非正式学习;影响因素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全球化和知识化的社会,剧烈而快速的变化成为其最主要的时代特征。

人类越来越认识到学习,不断地学习才是应对这一挑战的最好方式。

而作为21世纪主体的大学生如何学习,除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之外,非正式学习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

非正式学习可以说是人类学习的原始状态,甚至于也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这种本能事实上一直存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

据调查,人们在工作中习得的知识,有80%来自于非正式学习;其一生中习得的知识则有80%,甚至更大的比重,来自于非正式学习。

[1]从学术层面来说,直到上世纪50年代,非正式学习一词才在Malcolm Knowles 的非正式成人教育研究中被提出来,继而为人们所重视。

国内学者开始提出非正式学习是在1997年,在“终身学习论略”中陈乃林、孙孔懿就提到了非正式学习的概念,并指出非正式学习是构成终身学习的重要部分。

一、非正式学习的概念内涵(一)国外对非正式学习概念内涵的研究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1979)组织对非正式学习的定义是:非正式学习是个人从日常生活经验或环境的影响中获得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的活动,包括从家人、邻居;从工作、娱乐、市场、图书馆及大众传媒等途径。

2.Cedefog对非正式学习概念的界定是:非正式学习发生于每天的工作,家庭或休闲活动中,它是无结构的,被看作是一种经验学习。

非正式学习

非正式学习

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余胜泉毛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摘要】非正式学习指在正规学校教育或继续教育之外,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地点接受新知的学习方式,它占个体所学知识的75%以上,而人们对它的关注和投入却不到20%。

由于非正式学习在人的工作、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尤其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视,是教育技术人员亟待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本文介绍了非正式学习的内涵、特点、理论基础及非正式学习促进和实施的相关策略等。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社会性学习隐性知识知识管理元认知学习能力所谓“非正式学习”是相对正规学校教育或继续教育而言的,指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地点接受新知的学习形式,主要指做中学、玩中学、游中学,如沙龙、读书、聚会、打球等。

研究表明,非正式学习广泛的存在着,它满足了大部分学习需要——达到个体在工作中学习需要的70%左右。

非正式学习与实践的需要密切相关,能使人获得很多能够立即应用到实践当中去的知识和技能,非正式学习在如何胜任工作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Bischoff 1998)。

一、时代发展呼唤非正式学习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当思想、信息、创新成为重要资本的时候,终身学习成为首要大事,要么不断发展自己紧跟时代,要么被淘汰。

学习不再是一个阶段性活动,而是伴随人一生的行为,与人们的生活整合;学习的内涵与形式更加丰富,学习不再仅仅是接受知识,学习意味着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完成一件事情需要的是有好的“链接”,包括人力“链接”和网络链接(资源)。

会不会学习已经成为决定成功的首要因素,“对成功起着更大作用的不是‘know what’而是‘know who’”(Rob Cross ,IBM white paper,Susan Ko and Steve Rossen,2002)。

对于离开校园走上工作岗位的成人来说,学习主要是非正规学习、非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无论对组织还是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

基于Twitter的非正式学习研究

基于Twitter的非正式学习研究
广完善 。
1 . 基 于 Tw t r的 非 正 式 学 习 平 台 的 设 计 原 则 2 i t e 1 . 分 类 组 建 学 习 团 队 .1 2
问题的交谈 话语都 可 以进 行实时 的传播 、呈 现 ,学 习小组或 团
队 、 师 、 家与学 习者之 间的联系 也更为实 时和方便 。 教 专
3 基 于Tw t r 非 正 式 学 习策 略设 计 ie 的 t
非正 式学 习者 是 自由学 习者 , 他们 渴望 的是 自主地 建立 知 识 点 之 间 的有 价 值 、 意义 、 意思 的联 系 。 于 T ie, 有 有 基 wt r的非 t

2 基 于T i e 的 非 正 式 学 习模 型 构 建 wt r t
311 通过 “ aoi s功 能 吸 引非正 式 学 习的参与 者 . . F vre ” t 多人 参与 、协 作学 习是 非正 式学 习 的灵 魂 。 wt r T ie 的好 友 t 添加 方 式受 益 于拓 扑 学 的思想 ,每 一 位 T ie w t r的用 户 就是 无 t 限 网络 海 洋 中 的一 个 节点 ,添 加 到 每一 位 好友 又 成 为一 个 节 点 , 些 节点 随 意延 伸 , 触 到的人 群 就是 T ie 学 习 团 队 的 这 接 wt r t
基于T te的非正式学 习研 究 wi r t
梁 少林 . 于 贵
( 四川文 理 学院 数 学与 财经 系, 四川 达 州 6 5 0 ) 3 0 0
摘 要 : 过 对 一 种 新 兴 的 信 息 发 布 工 具— — T ie 的 深 入 研 究 , 析 了 非 正 式 学 习 与 T ie 结 合 的 可 行 性 , 通 wtr t 分 wt r t

e-Learning平台知识管理与虚拟学习社区化趋势

e-Learning平台知识管理与虚拟学习社区化趋势

e-Learning平台知识管理与虚拟学习社区化趋势本文转自:万有能力网随着信息通讯技术和Internet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现代远程教育借助网络媒体得到超常规的发展,各种网络教育机构和公司迅速成立,满足了人们学习、工作和教育提升的现实需要。

E-Learning正成为知识时代的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虚拟学习社区逐步成为学习者开展协作学习、知识建构和智慧发展的理想的学习环境,知识管理正成为知识时代组织和个人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因此有必要探求虚拟学习社区、e-Learning和知识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知识管理应用于e-Learning、虚拟学习社区的方法和途径。

一、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是e-Learning和知识管理所关注的两个重要领域。

所谓正式学习,主要是指正规的学校教育、学历教育与培训,是在有组织、有结构的环境下的学习,其过程由教育机构决定。

这是目前e-Learning所关注的重心。

非正式学习是指正式学习以外的所有学习活动,其过程可以随时发生,由个人决定,主要是通过实践与经验获得见识。

从组织内的学习内涵来分析,真正从课程中学到的只占三成以下,其余都是非正式学习。

[1]从个人和集体、正式和非正式的角度,可分为四种类型的学习(见图1):1、个人/正式学习。

这类学习模式适合于为学习者提供WBL和CBL教材,让个人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活动,如CD- ROM、录像带、网上教程等自学教材都非常适合。

这是目前e-Learning的内容可以发挥作用的主要领域。

2、个人/非正式学习。

这类模式适合于为工作者提供的即时帮助系统、电子绩效系统或者提供与工作相关的知识门户等方式。

让学习者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随时学习,而不是以完整的课程来完成学习活动。

3、小组/正式学习。

这类学习的重点不在于开发完整的教材,重要的是建构一个可以让学习者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如同步/异步通讯工具、学习论坛、虚拟教室、学习社区等,让学习者交流、协作和共享学习经验和成果。

移动学习在非正式学习中的作用探析

移动学习在非正式学习中的作用探析

移动学习在非正式学习中的作用探析摘要:阐述了非正式学习的内涵、特征和意义,通过访谈总结出大学生进行非正式学习的主要途径与形式,并介绍了移动学习的内涵、特点及其实现条件。

分析了移动学习应用于大学生非正式学习中的可能性及其优势,提出了基于移动学习的非正式学习模式。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移动学习;学习方式;移动QQ;引言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当思想、信息、创新成为重要的资本的时候,终生学习成为首要大事。

特别是终身教育的实施,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使得学习无时无处不在,时刻与我们相伴,非正式学习(Informal Learning)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据调查,人们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习得的知识有80%来自于非正式学习,而人在其一生中习得的知识也有80%甚至更大的比重来自于非正式学习[1]。

同时,随着3G时代与移动生活时代(移动学习时代)的到来,为学生的非正式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在移动学习平台中,通过手机即时通讯软件,学生可以参与到其中,使得以移动学习为平台的非正式学习成为可能,从而大大提高学生非正式学习的几率。

那么学生如何在移动学习环境下进行高效的学习也随之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基于此,笔者将其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以期从多方面把握当前学生在新的技术及理念下的非正式学习状况,并结合学生实际,利用移动学习所体现的思想理念,重构学生进行非正式学习的有效方式,用以指导学生的非正式学习,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访谈的研究方法开展,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非正式学习状况,探索以移动学习为平台,非正式学习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构建信息社会学生非正式学习的有效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尤其是非正式学习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建议。

1非正式学习1.1 非正式学习的内涵非正式学习(Informal Learning)一词源于20 世纪4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的“非正式教育”(Informal Education)。

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前沿探讨

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前沿探讨

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前沿探讨[摘要] 关键词是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文献的论述核心。

以CNKI 为平台,对近五年间所刊载教育技术核心期刊及CSSCI期刊的关键词进行共词研究。

利用Ucinet和SPSS软件进行共词网络和聚类图谱的分析,探讨了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前沿。

发现教学设计、远程教育、教育信息化仍是教育技术学研究核心,而以信息技术为主的虚拟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学习模式、学习资源等研究将成为研究趋势。

[关键词] 教育技术;共词矩阵;聚类分析关键词是为反映文献主题内容和满足文献检索需要而从文献中选取的词或词组,能够揭示文献的主题信息,是对文献最核心的内容、思想观点和论证方法的提炼和概括。

[1]它是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往往只是3~8个词,在论文中所占篇幅最少,但却是论文的精髓。

[2]通过对文献关键词的分析,可以理清科学研究的前沿。

通常对文献关键词的分析包括关键词的词频分析和共词聚类分析。

词频分析是提取研究对象的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筛选出高频关键词,进而分析研究对象的热点、前沿及发展方向。

共词聚类分析则是内容分析法的一种,共词聚类分析法的运算过程主要是两两统计主题词在同一篇文献中的出现频率,以词对频率为统计对象,采用聚类算法的数据挖掘方式,把词间关系密切的主题词聚集成类,形成一个个类团。

[3]本文以关键词为研究对象,利用词频分析法、共词聚类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关键词的共词网络和聚类图谱进行分析,进而对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前沿进行探讨。

一、数据来源为了更全面地通过关键词深入分析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前沿,本文的分析数据来源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技术学核心期刊及CSSCI期刊。

包括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中国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研究等五种期刊,这五种期刊所刊载论文基本代表了当前教育技术学的核心研究领域和未来研究方向。

笔者以CNKI为搜索平台,时间限定在2006—2010年,以期刊名为搜索对象,排除会议、通知等非学术性文献后,检索以上五种期刊所刊论文及关键词。

[教育学]e-Learning的内涵及其核心要素

[教育学]e-Learning的内涵及其核心要素

一、e-Learning 的内涵及其核心要素第二部分内容摘要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因特网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而且这种变化还在与日俱增。

近年来, e-Business、e-Marketing、e-Government、e-Management、e-Home、e-Library、e-Learning……等概念的提出并迅速在全世界流行,就是上述发展趋势的真实反映。

下面我们仅就e-Learning这一概念的本质进行剖析,试图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学习方式的深刻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教育、教学领域的巨大变革。

为此,我们需要先分析一下e-Learning的定义、目标以及达到这一目标的具体途径。

1、e-Learning的定义根据美国教育部2000年度“教育技术白皮书”的比较权威的论述[1],关于“e-Learning”这一概念,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说法:✧什么是“e-Learning”?它是一种受教育的方式,包括新的沟通机制和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

这些新的沟通机制是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专业内容网站、信息搜索、电子图书馆、远程学习与网上课堂等。

✧e-Learning指的是通过因特网进行的教育及相关服务。

✧e-Learning提供了学习的随时随地性,从而为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学生在e-Learning中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学习。

✧e-Learning将改变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改变教育的本质。

✧e-Learning是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e-Learning能很好地实现某些教育目标,但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

✧e-Learning不会取代学校教育,但会极大地改变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功能。

综合以上所述,可以对e-Learning给出如下定义:“e-Learning是指主要通过因特网进行的学习与教学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

非正式学习中个人隐性知识的构建

非正式学习中个人隐性知识的构建

() 1 个体 内省 。 个人 在工 作 、 活和娱 乐 中通过 感悟 和 内省 生 获 取新 知的过 程 , 包括 阅读 ( 书 、 读 读报 、 文件 、 览 网络信 息 看 浏 等 )记 笔记 和 E记 、 、 t 观察 ( 观察 同事 , 观察 事物 、 环境 等 ) 行 动 、 学习( 注重反 思活 动 ) 。 等 ( )7 2 g 人协 作 。 . 在工 作或 生活 中 , 系较为 密切 的两 人之 间 关
Se h nD w e看来 , “ tp e o n s 是 一种 工具 、 服务 、 和 资源 的松 散 集合 人
体 。 利用 网络力 量 的一种 新 方式 ” 它集 合 了 1常使用 的各种 是 。 3 在 线学 习工 具 , 别 是 社 会 性 软 件 , Bo 、 k 、 s 书签 管 特 如 l WiiRs、 g 理、 日程管理 、 播客 、 即时通讯工 具等 网络应 用 , 被学 习者依 照 自 己的学 习风格 和学习兴趣 , 整合 在一 起 , 构成 了一个 个人 学 习 便 环境 Ⅲ 学习者 以个人 主导 者 的身 份来 管理 自己的学 习 , 。 对学 习

步说 明非 正式 学 习中个人 隐性 知识 构建 的方 法。 关键 词 : 隐性知识 ; 非正 式学 习 ; 个人 学 习环 境 中图分 类号 :4 1 G5. 6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2 7 0 (0 0 0 - 0 2 0 1 7 — 8 0 2 1 )9 0 4 — 2 识 的主 要途 径及 其 对 知识 获取 的 作用 ,发 现 个体 通 过工 作 经
I ! 茎塑 兰! 要: 茎 丝: 至 ! 星 竺型 童查 鍪 !
() 4 网络 团体 。 代通 讯 技 术 的发 展使 得 交 流 能 够跨 越 时 现

非正式学习分析与设计——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

非正式学习分析与设计——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
ig , 中前 二 者 统 称 为 正 式 学 习 。 n' 其 )
正 规教育/ 习更多地 指 目前 由政 府教 育部 门组织 和规 定 的教育 系统 , 学 如基础 义务 教育和 高等教 育系统 ; 非正 规教 育/ 习则涉 及企 业和培 训机 构提 供 的职业相 关培训 与各 种职业 后教 学 育 。在正 规和非 正规 学 习这 两种 正式 的学 习系统 之外 , 就是 非正式 学 习。 以教育 的本质 、 形态
和手段 。


非正式 学 习 的分析
( ) 正式 学 习的界 定 维度 一 非
非 正式 学 习 的概 念 形 成 起 始 于二 战 后 。根 据 C l y等 人 的 观 点 , 非 正式 学 习” 源 于 ol e “ 来
“ 正式 教 育 ” 非 。这 一概 念 由联 合 国 教科 文组 织在 1 4 9 7年 报 告 中提 出 , 而 引起 了人 们 对 非 进
20 0 9年 1 1月
浙 江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No e b r2 0 v m e 0 9 NO 6 .
第 6期
J U N L O H JA G E U A I N I S I U E O R A F Z E I N D C T O TT T N
非 正 式 学 习分 析 与设 计
技 术 发展 催生 了新 的学 习模式 , 网络 为基 础 的知 识 搜 索 引 擎 、 客 、 坛 、 以 博 论 维基 百 科 、 知 识 聚合 等 工具 使信 息迅 速 和快 捷地 传 播 与获得 。基 于分 布式 、 境 的 、 体 的学 习 , 情 个 与工 作 、 生 活 、 乐之 问 的界 限 日渐模 糊 。在 多种 因素 、 态 共 同交 织架 构 下 , 习已成 为人 类生 存 、 娱 形 学 存在

非正式学习成果认定的研究与实践

非正式学习成果认定的研究与实践

非正式学习成果认定的研究与实践非正式学习成果认定的研究与实践引言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课堂,还包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积累与主动学习。

这种非正式学习对个人的发展和学习成就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对于这种非正式学习成果的认定和评估一直以来都存在挑战和困扰。

本文将探讨非正式学习成果认定的研究和实践,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非正式学习的定义与特点非正式学习是指在非学校环境下个体主动参与并获得的学习经验。

与正式学习相比,非正式学习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普适性:非正式学习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涵盖了个人、社交、职业等多个领域。

2. 自主性:非正式学习是个体主动进行的,不受外部强制。

个体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更加注重个人兴趣和需求。

3. 灵活性:非正式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个体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学习节奏和深度。

4. 反馈性:非正式学习通常会得到实际应用的反馈,个体可以根据反馈进行自我调整和进一步学习。

二、非正式学习成果认定的挑战1. 评估标准的模糊性。

非正式学习涵盖的领域广泛,学习的形式多样,难以制定统一的评估标准。

不同的个体对于学习成果的理解和期望也有所不同。

2. 认知过程的隐性。

非正式学习的学习过程通常是隐性的,个体难以清晰地表达和描述所获得的学习成果。

这增加了评估的难度,也容易导致个体学习成果被低估或忽视。

3. 证据的获取困难。

与正式学习相比,非正式学习的学习成果缺乏明确的证明材料。

个体需要通过自我总结、口述、演示等方式来展示学习成果,这对评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学习价值的主观性。

非正式学习的学习成果往往体现在实际应用中,其价值难以量化和比较。

个体的学习成果被主观因素所影响,如评估者的认知偏差、社会背景等。

三、非正式学习成果认定的实践探索随着对非正式学习的重视和认识的提高,一些实践机构和组织开始探索非正式学习成果的认定方式。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实践探索方向:1. 创造多元的评估方式。

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

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

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1. 本文概述非正式学习eLearning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近年来受到了教育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它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的研究与实践在新领域的发展情况。

本文将概述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阐述其与传统正式学习方式的区别和优势。

接着,我们将分析当前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的研究趋势,包括最新的理论框架、技术应用以及教育实践案例。

文章还将讨论非正式学习eLearning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如企业培训、社区教育、在线个人兴趣学习等,以及这些应用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同时,我们也将关注非正式学习eLearning在实践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如学习效果评估、学习者动机激发、知识共享机制等。

本文旨在提出对未来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展望,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其发展,以及如何更好地整合资源、优化学习体验、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期待非正式学习eLearning能够为学习者带来更加丰富、有效的学习机会,为教育创新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非正式学习的理论基础社会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论:非正式学习强调在非教学的社会交往中实现知识的建构和共享。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人类社会范围内建构起来的,强调社会性的相互作用在知识建构中的重要性。

社会建构论则进一步指出,知识是通过社会交往和互动而形成的,强调了学习的社会性本质。

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非正式学习是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习得的重要实践。

知识管理关注如何有效获取、存储、共享和应用组织内的知识,而隐性知识则是指难以通过语言或文字表达的、高度个人化的知识。

非正式学习通过人际交流、观察和实践等方式,促进了隐性知识的传递和共享。

学习的泛在性和情境性:非正式学习强调学习的无处不在和延续性,认为学习不仅仅发生在正式的教学环境中,而是贯穿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各个情境。

小学英语的“非正式学习”

小学英语的“非正式学习”

小学英语的“非正式学习”作者:孙大静来源:《阅读(教学研究)》2016年第06期【摘要】非正式学习是指在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场所接受新知的学习方式,它是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来传递和渗透知识,是由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

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发挥非正式学习的效应,通过教师的有效引领与帮扶,使学生在学习体验中培养英语学习的态度与能力,收获英语学习的价值,从而使英语学习更加有效。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小学英语引领帮扶交流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外学者首次提出了“非正式学习”的概念。

所谓非正式学习,是指在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场所接受新知的学习方式,它是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来传递和渗透知识,由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

科学实验证明,通过非正式学习,人们花费20%的精力却获取了80%的知识,非正式学习的“长尾效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对于具有高度指导性与程序化的系统的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作为一种隐含式的学习形式,可以是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进行的,也可以是在偶然情境中触发的,它有利于隐性知识的获取与传播,已然成为正式学习的有力补充。

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虽然可以通过正式学习获取较为系统的、具有指导性的知识,但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而非正式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自由、轻松、愉悦的语言环境,引领学生挖掘课堂之外的丰富资源,从而获取更多的学习体验。

一、非正式学习的引领非正式学习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它往往建立在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严格的组织要求和学习任务,学习过程主要依靠学习者的主观意志进行自我调控,学习结果的优劣也无法预测。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非正式学习是无法干预的,相反,教师对学生的非正式学习应该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以英文歌曲的学习为例。

众所周知,英文歌曲对英语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它赋予英语学习以娱乐的色彩,用乐曲的形式将西方国家的文化、知识、情感和思维方式融为一体。

非正式学习与非正规学习辨析

非正式学习与非正规学习辨析

非正式学习与非正规学习辨析作者:张艳红, 钟大鹏, 梁新艳来源:《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第03期[摘要] 国内不同领域的学者借鉴国外学者关于非正规与非正式学习的定义分别在相关领域开展研究,但对二者没有作深入对比与分析。

两者之间的关系与差别源于对学习的分类与界定差别。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研究领域,对学习的分类主要有二分法与三分法。

鉴于中国国情和学习分类理论的发展,三分法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学习分类法。

[关键词] 非正规学习;非正式学习;正规学习[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作者简介] 张艳红(1974—),女,广西南宁人。

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发展与教育技术研究。

E-mail:zhangcathy168@。

一、问题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只有发生在教室里的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学习,发生在教室外的学习,价值不高甚至被忽略,前者被称为正规学习(Formal Learning),后者被称为非正式学习(Informal Learning)。

本文将Formal Learning译为正规学习,Informal Learning译为非正式学习,后面将进一步解释采用此译法的原因。

正规学习的重要性从未受过质疑,但对非正规学习或非正式学习的重视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开始。

1973年,斯克里布纳(Sylvia Scribner)和科尔(Michael Cole)认为,正规学习的内容重在累积的、已记录的和建设性的知识,这类知识是普适性的,学习的目的在于使科学或艺术得到发展。

但是人们每天无意识地学习了许多细节的、情境化的知识,这类知识更适用于特定情境中。

这种非正式学习过去常常被忽略。

斯克里布纳和科尔对正规学习的优势提出了质疑,同时指出了非正式学习存在的优势和重要性。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语言学习,在语言学习中,非正式学习甚至超出正规学习成为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1]非正式学习被看成正规学习的对立方式而存在,国际上非正式学习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只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教育政策或教育实践上认可的程度不同而已。

用新技术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

用新技术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

用新技术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教育信息化所能带来教育变革和发展的方面,也许技术本身并不能主导这场学习的革命,信息和通讯技术也许可以创造一个可扩展的智能,真正的智慧在于我们应该如何去掌控这种智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一项重大目标,着重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强调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化时代挑战传统教学结构关注和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前沿的未来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我们已经处在一个信息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

就基础教育而言,教育改革与发展如何体现时代的特征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战略课题。

而当今在校的中小学生都是在信息通信技术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和00后,信息通信技术已经深刻改变着每个学生的生活方式,我们的中小学虽然都在硬件建设上配备了三机一幕和数字网络系统,但在新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方面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式与生活方式严重隔离,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在校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因此,如何建立信息化教育新模式必然成为弥合学生生活状态和学习状态的关键课题。

再者,如何引导教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的能力,从而多方面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转变教育教学的方式也必将成为重要课题。

如何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就成为必然。

比如,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改变美国教育:技术使学习更强大——(2010国家教育技术规划)》(Transforming American Education:Learning Powered by Technology—Nat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Plan 2010)的颁布,强调信息技术目前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提供更有吸引力、更强大的学习经验,提供更加丰富、个性化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资源,提供更加真实、有意义、持续而整合的学习评估,已成为可能。

发展中国家远程非正式学习和非正规教育

发展中国家远程非正式学习和非正规教育

发展中国家远程非正式学习和非正规教育作者:[澳大利亚] 科林·莱切姆来源:《中国远程教育》2014年第10期【摘要】非正式学习和非正规教育有助于发展中国家人民创造公平、安全和可持续的未来。

从规模角度讲,常规面授教育不可能满足这些需求,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不可能实现公平、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所要求的社会和行为变革,只有通过远程教育的创新方法才能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

本文讨论了这些正在实施的创新方法。

研究发现,信息通信技术本身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良方。

我们需要一个更大的“生态环境”,这个生态环境包括个人学习和集体学习,而且不仅仅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和大众化媒体,而且也包含面授教学和传统文化形式的学习。

文章最后呼吁必须进一步加大非正式学习和非正规教育研究力度。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非正规教育;远程教育;开放学习;在线学习;移动学习;质量保证;研究【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4)10—0079—04导读:非正式学习和非正规教育对人类文明进步功不可没,即使在21世纪的今日,非正式学习和非正规教育仍然是社会进步所必不可少的。

2000年,联合国千年世界首脑会议上提出了“千年发展目标”,不管是消灭饥饿,实现普及初等教育,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赋权,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产妇保健,与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还是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制订促进发展的全球伙伴关系,教育在这些方面的作用毋庸赘言。

然而,因为各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正规教育一直得不到均衡发展,在发展中国家尤为如此。

换言之,教育机会的公平仍然有待进一步努力。

另一方面,由于诸多条件限制,正规教育难以满足当今世界对教育的需求,因此,长期以来,各国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教育机构、民间团体,乃至热心人士都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创新教育形式与途径;综观各国实践,远程教育在这方面一直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非正式学习与非正规学习辨析

非正式学习与非正规学习辨析

非正式学习与非正规学习辨析[摘要] 国内不同领域的学者借鉴国外学者关于非正规与非正式学习的定义分别在相关领域开展研究,但对二者没有作深入对比与分析。

两者之间的关系与差别源于对学习的分类与界定差别。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研究领域,对学习的分类主要有二分法与三分法。

鉴于中国国情和学习分类理论的发展,三分法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学习分类法。

[关键词] 非正规学习;非正式学习;正规学习[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作者简介] 张艳红(1974—),女,广西南宁人。

一、问题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只有发生在教室里的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学习,发生在教室外的学习,价值不高甚至被忽略,前者被称为正规学习(Formal Learning),后者被称为非正式学习(Informal Learning)。

本文将Formal Learning译为正规学习,Informal Learning译为非正式学习,后面将进一步解释采用此译法的原因。

正规学习的重要性从未受过质疑,但对非正规学习或非正式学习的重视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开始。

1973年,斯克里布纳(Sylvia Scribner)和科尔(Michael Cole)认为,正规学习的内容重在累积的、已记录的和建设性的知识,这类知识是普适性的,学习的目的在于使科学或艺术得到发展。

但是人们每天无意识地学习了许多细节的、情境化的知识,这类知识更适用于特定情境中。

这种非正式学习过去常常被忽略。

斯克里布纳和科尔对正规学习的优势提出了质疑,同时指出了非正式学习存在的优势和重要性。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语言学习,在语言学习中,非正式学习甚至超出正规学习成为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1]非正式学习被看成正规学习的对立方式而存在,国际上非正式学习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只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教育政策或教育实践上认可的程度不同而已。

国内学者对非正式学习的关注和研究从上世纪末开始,但对Formal和Informal 的翻译存在差异。

非正式环境——科学学习新空间

非正式环境——科学学习新空间

非正式环境——科学学习新空间-科学论文非正式环境——科学学习新空间汤雪平一、多元非正式环境中的科学学习虽然目前学校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的主体,但不可否认的是,学校教育只是学生科学知识来源的一部分,更多的知识是他们在校外通过各种非正式的科学学习方式获得的。

比如观看科普节目、阅读杂志、参观博物馆等都是获得科学知识的途径。

非正式环境的优点在于可以提供所有年龄层的人学习,无论他们的兴趣以及先前知识是如何多元。

美国有研究报告指出,对自然现象的学习涉及到人们早期的一般认识和日常经验。

人们可以从日常生活经验、特殊情境(博物馆、科学中心、动物园等)、非学校组织的科学活动当中学习科学,而且这种学习不分年龄层,甚至比学校教学更有效地学习科学。

非正式环境以其丰富的资源,为人们提供离开学校后随时参与教育的机会,甚至非正式环境中的科学资源和科学的传播方式,还为学校科学课程提供了改革的新资源和新方法。

非正式环境中学习科学的机会渠道更多,而且视觉上更加直观,感知上更加具体。

研究发现,如果学生在科学课堂学习后再到博物馆或者科技馆等场馆参观参与学习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成效有明显帮助。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技术和教育的结合提供了技术支持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科学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等,也是提供人们科学新知、增进科学学习的重要媒介。

二、非正式环境中科学学习的特征一个好的非正式科学学习环境,除了提供科技的相关知识外,更要能引发观众的好奇心及对科学的兴趣,让参观者有难忘的美好体验,并且能保持参观后所获得的感知。

为了捕捉学习科学的多层面性质,笔者选用了《非正式环境中的科学学习:人,场地,追求》这份报告里“非正式环境中的科学学习”中的六个特征来分析,这六个特征互相缠绕、互相关联。

1.产生科学兴趣和动机过去的科学学习是以阅读、理解科学教科书为主,儿童只能从中找到答案、概念和原理,而非正式环境中要自己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就是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好奇心,让学习者主动参与科学学习。

learn 的用法

learn 的用法

learn 的用法一、学习"learn"的基本用法"Learn"是一个英语动词,意为学习、获得知识或技能。

在句子中,"learn"常用于表示个人通过研究、实践或经历等方式获得新知识或技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learn"的几种基本用法。

1. learn + from + 源头:通过某个来源获取知识例如:I learned a lot from my biology teacher.(我从我的生物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

)2. learn + how to + 动词原形:学会如何做某事例如:She learned how to play the guitar by watching online tutorials.(她通过观看在线教程学会了弹吉他。

)3. learn + that + 从句:从特定消息、事件中获取信息例如:I learned that they are getting married next month.(我从消息中得知他们下个月要结婚。

)4. learn + about + 主题/名词:获得关于某个主题或领域的信息例如:We learned about the history of ancient Egypt in our history class.(我们在历史课上学习了古埃及的历史。

)5. learn + by/through + 名词/动名词/代词/介词短语/clause: 通过某种方式学习例如:- She learns by watching others.(她通过观察他人学习。

)- We learn through experience.(我们通过经验学习。

)- They are learning through online courses.(他们正在通过在线课程学习。

)- He learns best by listening to podcasts.(他通过听播客方式最有效地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非正式学习”是相对正规学校教育或继续教育而言的,指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地点接受新知的学习形式,主要指做中学、玩中学、游中学,如沙龙、读书、聚会、打球等。

研究表明,非正式学习广泛地存在着,它满足了大部分学习需要———达到个体在工作中学习需要的70%左右。

非正式学习与实践的需要密切相关,能使人获得很多能够立即应用到实践当中去的知识和技能,非正式学习在如何胜任工作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Bischoff1998)。

一、时代发展呼唤非正式学习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当思想、信息、创新成为重要资本的时候,终身学习成为首要大事,要么不断发展自己紧跟时代,要么被淘汰。

学习不再是一个阶段性活动,而是伴随人一生的行为,与人们的生活整合;学习的内涵与形式更加丰富,学习不再仅仅是接受知识,学习意味着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完成一件事情需要的是有好的“链接”,包括人力“链接”和网络链接(资源)。

会不会学习已经成为决定成功的首要因素,“对成功起着更大作用的不是‘knowwhat’而是‘knowwho’”(RobCross,IBMwhitepa-per,SusanKoandSteveRossen,2002)。

对于离开校园走上工作岗位的成人来说,学习主要是非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无论对组织还是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过去的30年里,500强中超过半数的业务或机构都进行了重组或精简(Marsick&Volpe,1999),大部分人职业都有变化,面临新的知识需求。

企业和员工除了学习、学习、再学习,没有别的选择。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越发激烈,业务越来越依靠人力资本,企业对员工的知识与技能要求空前提高,企业人力资源政策正在发生变化———大力提倡依靠员工自己,将员工发展的责任更多地放在他们自己身上,以前的那种完全由企业决定员工学习的“家长式作风”逐渐被明确的目标(要求)和丰富的资源所取代。

员工通过非正式学习使自己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

非正式学习让员工能够持续不断地学习,让员工的技能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

非正式学习符合学习本身的规律,学习内容全面、实用,学习方式灵活,学习结果更容易迁移到实际工作中去;非正式学习成本很低。

很多人通过非正式学习实现胜任工作、得到晋升或调换工作等目标。

(一)职业培训的不足目前企业或组织提高员工工作绩效的主要措施是培训,但培训在客观上面临非常多的问题:第一,学习资源的更新速度问题。

正式的教育培训课程包括在线学习资源都是长时间专门精心设计开发的。

这个过程的复杂性与企业要求员工知识转型与学习的紧迫性相矛盾,员工们常常会觉得学习内容是落后于时代与企业发展的,而不是面向未来的。

第二,时间问题。

传统的培训占用太多工作时间,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余胜泉,毛芳(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北京100875)[摘要]非正式学习指在正规学校教育或继续教育之外,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地点接受新知的学习方式,它占个体所学知识的75%以上,而人们对它的关注和投入却不到20%。

由于非正式学习在人的工作、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尤其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视,是教育技术人员亟待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本文介绍了非正式学习的内涵、特点、理论基础及非正式学习促进和实施的相关策略等。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社会性学习;隐性知识;知识管理;元认知[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53(2005)10-0018-06理论探讨18而企业管理者希望他们的员工能够持续工作而不是频繁地参加培训。

虽然正规培训不可或缺,但是员工的继续教育不能完全依赖于培训。

第三,职业培训本身也存在很多问题:!很多职业培训者缺乏一定的教学技能,培训常常是一种低效的、负面的强化;!培训往往把被培训者看作是被动接受者,认为他们缺少某种东西,把培训看作是弥补缺陷,而不是挖掘潜力,发挥优势;!培训往往没有顾及学习的规律,培训不等同于学习;!培训多是个体性的,缺少真实任务情境下团队协作的训练;!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情境存在断层,培训内容不能很好地迁移至实际工作中去,被培训者常常不知道该怎样运用它们已经“知道”的知识。

(二)非正式学习促进职业发展最好的学习不是发生在教室里的学习,而是当事人在真实情境下面对真实问题所发生的学习(CharlesHandy2002)。

非正式学习对个人和组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非正式学习往往是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由潜意识指引的寻求知识的过程,往往涉及很多与绩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由于实践工作技能往往是隐性的、非结构化的,70% ̄80%的左右的职业技能是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得的,正规培训只对结构比较良好的技能领域较为有效;!在帮助员工胜任工作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节约了组织和个人的学习投入,产生明显的、可量化的经济效益;!广泛、有效地开展非正式学习有利于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的形成。

图1正式与非正式学习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对于工作中的人来说,通过正式的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只占全部学习所得的10%~20%,工作期间在“休息室”里学到的东西远比在“培训室”里多,关于如何做好工作的知识多数是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得的———与有经验的人一同工作,观察、请教别人等等。

二、非正式学习的内涵和特点学习有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两种基本形式。

“正式学习”主要是指在学校的学历教育和参加工作后的继续教育(岗位学习、文件学习、听报告讲座、参加培训等这种以单项为主的学习,有的可以取得相应的结业证书);而非正式学习指在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场所发生的、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来传递和渗透知识,由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主要指做中学、玩中学、游中学,如沙龙、读书、聚会、打球等。

过去的学习,主要是学校的学历教育。

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学习已从学校阶段性的学习转变成终身学习。

学习除了正式学习以外,更多的是非正式学习。

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正式学习是由外界发起、组织的,而非正式学习是由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

图2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无处不在,生活中随时随处都能发生,当它融入人们的生活很自然地发生时是很有意义的。

与非正式学习相关的概念有:隐性知识、元认知、社会性学习、学习能力、终身学习等。

它具有如下基本特点:首先,非正式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

正式学习是由教学或其他外界组织实施的,非正式学习是指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负责、不依赖他人的学习,学习者是学习的主导和主体。

威斯顿・丘吉尔曾说过一句话:“我随时准备投入学习,但是我不喜欢被教。

”非正式学习是主动的、个性化的学习,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负全责,这一点不同于正式学习。

打个比方,正式学习是“送”上门来的,而非正式学习是自己“找”上门去的。

其次,非正式学习是社会性的。

非正式学习不像正式学习那样知识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教师,非正式学习的知识来源是多元化的,包括家人、朋友、同事、邻居、图书馆、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等等。

非正式学习的知识是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来获取的。

formalinformal19第三,非正式学习形式多样,不像正式学习那样有相对固定的教师、场所、学习内容;非正式学习的形式可以是员工之间的谈话、在知识库中搜索信息、观点的交流分享、使用帮助、观察同事或其他周围的人、在咖啡室聊天等。

非正式学习是一种混合式学习。

非正式学习发生的场所可能是计算机旁、餐桌上、休息室里、走廊上、电子邮件里……第四,非正式学习更强调协作:在努力创造一种自我发展和探究氛围的同时,鼓励团队通过对话、反馈和问题解决等学习活动提高团队的集体智慧和绩效。

因此,非正式学习更强调个体之间的协作性,更强调交流、共享,共享文化是非正式学习的一大特征。

最后,非正式学习可以是有明确目的的,也可以是偶然性的。

有无目的性是另外一种学习划分的纬度,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学习结果都可能是预先期望的,也都可能是偶然性的。

有些非正式学习具有清晰的目标,如改进一个软件或学习使用一种新工具。

多数时候非正式学习的目标并不是清晰明确的,如理解公司的文化、对新角色找到“感觉”等。

表1给出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相关比较,从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非正式学习的特点。

表1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的比较三、非正式学习的理论基础(一)知识管理与隐性知识非正式学习实践直接受以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划分以及相互转化为核心的知识管理理论的指导。

知识管理从知识的存在形态出发,将知识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

显性知识是指以文字、图像、符号表达,以印刷或电子方式记载,可供人们交流的结构化知识,如事实、自然原理和科学的知识等。

显性知识比较容易获得、理解和交流,它具有公共性,可以存储在图书馆、局域网或数据库中,结构良好,比较容易获得,其传播和复制的成本较为低廉。

隐性知识的概念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由波兰伊(MichaelPolanyi)首次提出的。

隐形知识由认知、情感、信仰、经验和技能等5个要素共同组成,依附于人的大脑或技能中,通常通过行动表现出来。

由于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很难规范化,故很难用语言、文字表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日本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曾提出SECI模型,包括群化(Socialization)、外化(Externalization)、融合(Combination)和内化(Internalization)四个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换的过程(如图3)。

图3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转换非正式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如何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如何将个人的经验、灵感等隐性知识转化为可以表达、理解的显性知识,如何将个人的知识社会化并应用于实践中去,如何学习别人的隐性知识等都是一门学问。

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是非正式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非正式学习很好地实践了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的习得。

(二)社会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论非正式学习是在非教学的社会交往中实现的,它受社会建构主义(socialconstructivism)和社会建构论(socialconstructionism)的直接影响。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人类社会范围里建构起来的。

知识不仅是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的,社会性的相互作用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社会性相互作用内化的结果,在此过程中,语言等符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社会建构主义将心理定位于社会中的个人行为,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置于首位。

他们侧重研究的是微观水平上的社会性相互依赖行动的范型,如协商、协作、冲突、礼仪、角色、社会场景等,并从内部心理过程的角度去解释这些范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