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法消除焊接应力工艺规程
焊件消除应力的技术要求
焊件消除应力的技术要求
焊件在焊接过程中会经历高温和急剧的温度变化,这会导致焊件内部产生应力。
这些应力如果不加以消除,可能会导致焊件变形、裂纹甚至失效。
因此,焊件消除应力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焊件消除应力的技术要求:
1. 选择适当的消除应力方法:有多种方法可以消除焊件的应力,如自然时效、热时效、振动时效等。
选择适当的方法应根据焊件的材质、结构、尺寸、使用条件等因素进行考虑。
2. 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对于热时效处理,应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以避免过度加热导致材料性能下降。
一般来说,加热温度应略低于材料的回火温度,加热时间应根据焊件的尺寸和厚度进行调整。
3. 确保均匀加热:在进行热时效处理时,应确保焊件均匀加热,避免出现局部过热或过冷的情况。
这可以通过合理的加热设备和工艺参数来实现。
4. 进行振动时效处理:对于一些大型焊件,振动时效处理是一种有效的消除应力方法。
在进行振动时效处理时,应选择适当的振动频率、振幅和振动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消除应力效果。
5. 检验消除应力效果:在消除应力处理后,应进行应力测试或其
他检验方法,以确保应力已得到有效消除。
焊件消除应力是保证焊件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措施。
在进行消除应力处理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并严格控制工艺参数,以确保消除应力的效果。
焊后去应力退火方案
焊后去应力退火方案引言:在金属焊接过程中,由于热量的集中和迅速冷却,会导致焊接区域产生应力。
这些应力可能会影响焊接件的性能和稳定性。
为了消除这些应力并提高焊接件的质量,一种常用的方法是进行焊后去应力退火。
本文将介绍焊后去应力退火的方案和步骤。
一、退火原理退火是通过加热和冷却的过程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内部应力状态,从而达到去除应力、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韧性的目的。
焊后去应力退火是在焊接完成后,对焊接区域进行加热再冷却处理,使焊接件的内部结构重新组织,达到消除应力的效果。
二、焊后去应力退火的步骤1. 清洁焊接件表面:在进行焊后去应力退火之前,首先需要将焊接件的表面清洁干净,确保无油污、灰尘等杂质。
这可以通过使用溶剂或清洁剂进行擦拭和清洗来完成。
2. 加热焊接区域:将焊接件放入退火炉中,进行加热处理。
退火温度的选择应根据焊接材料的种类和厚度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退火温度应低于材料的熔点,以避免材料的再熔化。
3. 保持温度和时间:在达到退火温度后,需要将焊接件保持在退火温度下一定的时间。
这个时间称为保温时间,其长短也需要根据焊接材料的种类和厚度来确定。
4. 冷却焊接件:在保温时间结束后,将焊接件从退火炉中取出,进行自然冷却或其他冷却方式。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使焊接件的温度逐渐降低,从而使其内部结构得以稳定。
5. 检查焊后退火效果:在完成焊后去应力退火后,需要对焊接件进行检查,以确保退火效果的达到。
可以通过金相显微镜、硬度计等仪器来观察和测试焊接区域的晶粒结构和硬度等性能指标。
三、焊后去应力退火的注意事项1. 退火温度的选择应根据焊接材料的种类和厚度来确定,需要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材料造成不良影响。
2. 保温时间的长短应根据焊接材料的种类和厚度来确定,过短的保温时间可能无法达到退火效果,过长的保温时间则可能导致材料的再结晶。
3. 冷却方式的选择应根据焊接件的材料和尺寸来确定,可以采用自然冷却、水淬或风冷等方式。
4. 检查焊后退火效果时,需要确保检测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避免误判。
焊接件去应力退火工艺
焊接件去应力退火工艺焊接件是一种常见的加工零件,其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应力。
为了降低或消除这些应力,常采用应力退火工艺。
本文将就焊接件去应力退火工艺进行详细介绍。
一、应力退火的概念和目的应力退火是指通过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使焊接件内部的应力得到缓解和消除的工艺。
焊接件在焊接过程中会受到热变形、残余应力等影响,而应力退火则可以使焊接件恢复到正常状态,提高其性能和使用寿命。
二、应力退火的工艺步骤1. 温度升高阶段:将焊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达到退火温度区间。
2. 保温阶段:保持焊接件在退火温度区间内一定时间,使内部的应力得到缓解和消除。
3. 温度降低阶段:将焊接件从退火温度区间内冷却至室温,终止退火过程。
三、应力退火的影响因素1. 温度:退火温度的选择直接影响焊接件的应力退火效果。
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组织粗化、形状变化等问题,而过低的温度则可能无法达到退火效果。
2. 保温时间:保温时间的长短与焊接件的厚度、材料等因素有关。
一般情况下,焊接件的保温时间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3. 冷却速度:退火后焊接件的冷却速度也会对其性能产生影响。
过快的冷却速度可能导致应力重新积累,而过慢的冷却速度则可能导致退火效果不佳。
四、应力退火的效果评估应力退火后的焊接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其退火效果:1. 组织结构:观察焊接件的显微组织结构,如晶粒尺寸、晶界分布等,来判断应力退火的效果。
2. 力学性能:通过对焊接件进行拉伸、硬度等力学性能测试,来评估退火后的性能变化。
3. 形状和尺寸:退火后焊接件的形状和尺寸是否发生变化,是否达到要求的设计要求。
五、应力退火的注意事项1. 焊接件在进行应力退火前应进行充分的清洁,以避免杂质的影响。
2. 选择合适的退火温度和时间,避免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3. 控制好焊接件的冷却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的冷却速度对退火效果造成影响。
4. 对于大型或复杂的焊接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段退火,以确保退火效果的一致性。
焊接结构件消除内应力退火工艺守则
焊接结构件消除内应力退火工艺守则焊接结构件在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内应力,这些内应力可能会导致结构件出现变形、裂纹和性能降低等问题。
为了消除这些内应力,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退火工艺来处理焊接结构件。
下面是焊接结构件消除内应力退火工艺的守则:一、选择合适的退火工艺:1.退火温度的选择:退火温度应根据焊接材料的类型和厚度来确定。
一般来说,退火温度越高,内应力消除的效果越好,但过高的温度可能会引起晶粒长大和变形。
因此,在选择退火温度时需要考虑这两个因素的平衡。
2.退火时间的确定:退火时间应根据焊接结构件的厚度和材料的类型来确定。
一般来说,较厚的结构件需要较长的退火时间,以确保内部的应力能够充分消除。
3.退火冷却方式的选择:退火冷却方式有空气冷却、水冷却和油冷却等。
选择合适的冷却方式可以避免结构件因冷却速度过快而导致的内部变形和裂纹。
二、控制退火工艺的执行:1.控制退火温度的均匀性:在退火过程中,要确保结构件的温度分布均匀。
可以通过采用加热方式或者在退火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翻面来控制温度的均匀性。
2.控制退火时间的准确性:退火时间应严格控制,以确保结构件的内应力能够充分消除。
可以通过在退火过程中进行监测和记录来控制退火时间的准确性。
3.控制退火冷却速度:退火冷却速度不能过快,否则可能会引起结构件的变形和裂纹。
可以通过改变冷却介质的性质或者调整冷却介质的温度来控制退火冷却速度。
三、注意焊接结构件的预处理:1.去除焊接结构件表面的油污和氧化物等杂质,以避免这些杂质在退火过程中产生不良影响。
2.控制焊接结构件的加热速度和温度分布,以避免在焊接过程中产生过高的内应力。
以上就是焊接结构件消除内应力退火工艺的守则。
通过合理选择退火工艺以及控制退火工艺的执行,可以有效地消除焊接结构件的内应力,提高结构件的性能和耐久性。
消除焊接应力热处理工艺守则
1总则本守则适用于本公司碳素钢及低合金钢压力容器及受压元件的焊后热处理。
2要求人员及职责222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焊后热处理工艺进行操作,并认真填写原始操作记录。
2.2 设备及装置能满足焊后热处理工艺要求;在焊后热处理过程中,对被加热件无有害的影响;能保证被加热件加热部分均匀热透;能够准确地测量和控制温度;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应当连续记录;被加热件经焊后热处理之后,其变形能满足设计及使用要求。
3焊后热处理方法炉内热处理3. 焊后热处理应优先采用在炉内加热的方法,其热处理炉应满足GB9452的有关规定。
被加热件应整齐地安置于炉内的有效加热区内,并保证炉内热量均匀、流通。
在火焰炉内热处理时应避免火焰直接喷射到工件上。
为了防止拘束应力及变形,对薄壁大直径容器,内部应加支撑。
卧式容器底部应放鞍式支座,支座间距不大于2米且底部应垫平。
分段热处理焊后热处理允许在炉内分段进行。
应采取合适的保温措施,保温长度不得小于1米。
产品整体炉外热处理热处理时,在满足的基础上,还应注意:a)考虑气候变化,以及停电等因素对热处理带来的不利影响及应急措施;b)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被加热件温度的均匀稳定,避免被加热件、支撑结构、底座等因热胀冷缩而产生拘束应力及变形局部热处理B、C、D类焊接接头,球形封头与圆筒相连的A类焊接接头以及缺陷焊补部位,允许采用局部热处理方法。
局部热处理时,焊缝每侧加热宽度不小于钢材厚度δs的2倍(δs为焊接接头处钢材厚度);接管与壳体相焊时加热宽度不得小于钢材厚度δs的6倍。
靠近加热区的部位应采取保温措施,使温度梯度不致影响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4热处理工艺规范℃。
但对厚度差较大、结构复杂、尺寸稳定性要求较高、残余应力值要求较低的被加热件,其入炉或出炉时的炉内温度一般不宜超过300℃。
℃后,加热区升温速度不得超过(5000/δs)℃/h,且不得超过200℃/h,最小可为50℃/h。
℃。
℃。
℃时,加热区降温速度不得超过(6500/δs)℃/h,且不得超过260℃/h,最小可为50℃/h. 按出炉温度出炉后应在静止空气中继续冷却。
去应力方法
去应力方法
去应力方法主要有两种:
1. 热处理方法:将焊件加热到较高温度(低于母材的临界点温度)后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下来。
这个过程可以使焊件中的扩散氢加速向外逸出,同时使金属原子获得能量,通过原子迁移,达到较稳定的状态,从而降低或消除焊接残余应力。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需要加热设备和较大的加热空间,加热时间较长,有时可能引起变形或造成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变化。
2. 机械方法:包括锤击、爆炸和振动等。
锤击法是通过用小锤均匀敲击焊缝及其附近的金属,使金属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减小残余应力的方法。
爆炸法是在焊缝及其附近钻孔,然后向孔内装入炸药,通过爆炸产生的冲击力和振动,使金属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减小残余应力。
振动法则是通过使焊件产生振动,使金属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减小残余应力的方法。
这些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局部处理,对整体结构影响小,缺点是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操作技术,处理效果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使用哪种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焊接去应力方法
焊接去应力方法焊接去应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艺操作,它可以帮助我们消除或减小焊接产生的应力,提高焊接工件的质量和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下面将详细介绍焊接去应力的方法。
一、预热法预热是一种通过将焊接工件加热至一定温度以减小焊接应力的方法,预热的温度一般选取工件的屈服强度的50%为基准,预热时间根据工件的大小和墨厚度而不同。
预热可以通过直接加热、热板、火焰喷枪等方法实现。
二、局部加热法局部加热法是一种通过将焊缝局部加热以减少应力的方法。
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利用氧乙炔火焰对焊接工件进行加热,以消除焊接后的应力。
局部加热需要根据工件的形状、厚度以及材料来选择合适的温度和时间。
三、退火法退火法是一种将焊接工件加热至一定温度,再将其缓慢冷却的方法。
这种处理方式可以提高工件的韧性并减小应力,在加热过程中,晶界活塞放大,组织回复状态,只要处理温度和时间得当,就可以达到有效的消除应力的效果。
四、振动法振动法是一种将焊接工件在振动状态下加热的方法。
在振动的同时施加压力,可以产生应力和变形,从而减少应力。
此方法应用前需要认真评估焊接工件的材质、尺寸等因素,避免太大的力量破坏工件。
五、切割法切割法是一种将焊接工件切割成多个部分并将其逐个焊接起来以减小应力的方法。
但是在这种处理方式时需要精确的测量、重组,以确保工件的精度和质量。
六、机械压力释放法机械压力释放法是在焊接后将焊接工件放置在压力片上,使用大型机械设备施加压力,从而减小应力。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大型焊接工件,需要选择合适的压力和时间,以达到减小应力的目的。
以上就是几种常见的焊接去应力的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的范围。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工件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只有正确选择方法,才能达到有效的减小应力的效果,提高焊接工件的质量和性能。
管道工程焊后电加热法热处理工艺
管道工程焊后电加热法热处理工艺本文根据管道工程施工现场焊后热处理施工的经验,论述了金属管道焊后电加热法热处理工艺,供从事管道安装的施工技术人参考。
标签:金属管道;焊后热处理;电加热在金属管道安装工程中,对一些特殊的管道焊接,设计人员常根据有关标准提出管道焊缝焊后热处理的技术要求,其目的是为降低或消除管道焊接残余应力,防止产生裂纹,改善和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
下面介绍采用电加热法进行焊后热处理的工艺。
一、管道焊口热处理流程管道焊口资料交接→固定加热板→固定热电偶→保温包裹→检查各连线→送电→加热→记录→断电→拆除各连线→拆除热电偶、加热板→资料整理.二、电加热法热处理工艺1.热处理人员与焊接检验人员进行管道焊口资料交接,确认管口编号、焊口RT射线拍片报告、单线图资料等。
2.电加热设备设置①在管道焊缝区域按规定形式布置(缠绕)一定数量的电加热片;通电后,电加热片对该区域进行均匀加热。
②热处理的加热范围为焊口两側各不小于焊缝宽度的三倍,且不小于25mm;加热区以外100mm范围内应予保温,以减少温度梯度;保温方法可选择包裹保温棉方式;在进行热处理时应采取措施消除管道内空气对流。
③配置加热装置:电源电缆、供电柜及控制柜、加热片等3.测温系统①测温装置:热电偶、补偿导线、自动测温记录仪等。
②热电偶布置:测温点应均匀可靠地布置在管道焊缝区域,DN500以下管道可取一个测温点,几个加热单元不得使用同一个测温点。
③测量检测仪器应经校验并在检定周期内使用,其灵敏度不得低于热处理温度的1%。
Cr—Mo钢管道热处理曲线4.热处理过程控制①进行热处理前应由技术人员编制热处理工艺卡,确定热处理工艺参数和热处理曲线图,指导热处理操作,如下图所示。
②加热速度:升温至400℃后加热速度不应超过205×(25/b)℃/h,且不大于330℃/h(b:壁厚)。
③恒温时间:每25mm壁厚恒温一小时,且不得少于15分钟,在恒温期间内最高与最低温差应低于65℃。
焊后消除应力处理措施
焊后消除应力处理措施
1、设计文件对焊后消除应力有要求时,根据构件的尺寸,工厂制作宜采用加热炉整体退火或电加热器局部退火对焊件消除应力,仅为稳定结构尺寸时可采用震动发消除应力;工地安装焊缝宜采用锤击法消除应力。
2、焊后热处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低合金钢焊接构件焊后热处理方法》的规定。
当采用点加热器对焊接构件进行局部消除应力热处理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使用配有温度自动控制仪的加热设备,其加热、测温、控温性能应符合使用要求。
2)构件焊缝每侧面加热板(带)的宽度至少为钢板厚度的3倍,且应不小于200mm。
3)加热板(带)以外的构件两侧尚宜用保温材料适当覆盖。
3、用锤击法消除中间焊层应力时,应使用圆头手锤或小型振动工具进行,不应对根部焊缝,盖面焊缝或焊缝坡口边缘的母材进行锤击。
4、用振动法消除应力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振动时效工艺参数选择及技术要求》的规定。
焊接件消除应力工艺守则
焊接件消除应力工艺守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焊接件消除应力的各种方法及热处理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碳素钢以及低碳锰钢等低合金结构钢焊接件的焊后消除应力处理。
2焊接件消除应力方法焊接件消除应力方法有以下三种:a)炉内加热退火法;b)局部加热退火法;c)振动时效法。
3炉内加热退火法3.1 加热设备焊接件退火可以使用电炉、油炉和燃气炉等加热。
目前我公司焊接件退火主要使用台车式燃气炉加热。
3.2装炉3.2.1首先,装炉量要合适。
不应超过台车的最大装载量(350t),务必使工件置于热处理炉的有效加热区内,即工件长度要小于16m,宽度要小于10m,含垫铁高度要小于4.5m。
3.2.2装炉前,应首先检查焊接件是否有较大变形和缺陷,确认没有方可装炉。
如有问题,需经相关技术人员研究解决后方可装炉。
3.2.3检查焊接件是否存在密封腔。
如果有,需经设计人员同意,并由焊接工艺员确认,在允许的位置上钻孔,然后才能装炉,以防止加热时因气体膨胀而引起焊缝开裂或焊件严重变形。
3.2.4装炉时,为了防止产生变形,焊接件下面必须用等高的垫铁垫好,其不平度用水平仪保持在2mm以内。
炉底垫铁不应小于300mm,并要保证垫铁在台车上的放置位置避开烧嘴喷出的火焰,垫铁应等间隔排放,每两个垫铁间的最大距离应不超过1000mm~1200mm,并用楔铁楔牢。
3.2.5焊接件与台车面、炉墙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保证加热均匀。
工件在炉内与炉侧的距离≥300mm,与炉前的距离≥450mm,与炉后的距离≥550mm,与炉底的距离≥300mm,与炉顶的距离≥800mm,同时严禁火焰直接喷射到工件上,靠近火口部分应用石棉板等物遮挡,以免零件局部过热。
3.2.6工件的排列和支承应利于工件均匀加热和炉气的正常流通,一般情况下,工件间隙30-50mm。
根据各工件的不同特点,选择刚性较强的部位进行摆放支承,防止受热后工件的变形,并要确保支撑牢固。
3.2.7板厚相差悬殊的结构件,不得混合装炉退火。
焊接后消除应力的热处理方法
焊接后消除应力的热处理方法1. 引言:为何焊接后要消除应力焊接这一工艺,简直是现代制造业的“终极秘籍”。
然而,焊接完成后,材料内部就像是一锅煮熟的麻辣烫,充满了各种应力。
为了确保焊接件能在未来的使用中稳定可靠,我们得给它们进行一番热处理,就像给过度劳累的小伙伴放个假一样。
那这“热处理”究竟是什么呢?它其实就是通过加热和冷却的过程,来消除焊接后遗留的应力,让焊接件“松口气”,恢复健康。
这就像你做完一场马拉松后,泡个热水澡,放松一下肌肉,效果那叫一个好!2. 热处理的基本原理说到热处理,我们得先了解一下它的基本原理。
热处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控制温度和时间,把材料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然后再冷却。
这就像我们烤饼干一样,拿到烤箱里调好温度,再等它慢慢变成金黄的美味。
焊接后的材料内部,常常因为加热冷却的速度不均匀,产生了许多不必要的应力,就像挤压的橡皮泥一样。
热处理就是通过慢慢加热和冷却,把这些应力释放出来,让材料恢复原有的“体态”,保证它在使用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热处理的方法3.1 退火退火,是热处理中的“老大哥”。
它就像是焊接件的“长者”,带着温柔的怀抱把焊接后的应力一一抚平。
退火的过程就是把焊接件加热到一定的高温,然后慢慢冷却。
这就好比你放下一个热锅,让它自然冷却,不用急躁,慢慢来,最后效果自然棒棒的。
退火可以有效地消除应力,使材料变得更加柔软,便于后续的加工。
3.2 正火正火,简单来说就是焊接件的“铁人训练”。
它把材料加热到比退火更高的温度,再快速冷却。
这就像你在健身房里锻炼,挥汗如雨,迅速把肌肉塑造得更结实。
正火能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但也会带来一些应力,所以在一些特殊的应用场合,我们还会在正火后再进行其他热处理,以达到最佳效果。
3.3 回火回火呢,就是对焊接件进行的一种“善后处理”。
在材料经过硬化之后,我们会对它进行回火处理。
回火的温度要比硬化时低一些,这就像是锻造完一把剑后,放在冷却的水中让它变得更坚韧。
焊接结构件消除内应力退火工艺守则
焊接结构件消除内应力退火工艺守则1范围1.1 本守则适应于碳素(合金)结构钢制造的电机、电器、机械等产品的焊接结构件的退火。
退火可以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还能使钢的品粒细化,以及消除内应力,并为下一步工序作准备。
1.2 焊接结构件的退火,是因为构件在制造过程中,产生了残余内应力。
将会使在机械加工后,引起变形,从而对产品的加工尺寸和装配带来不利的影响。
在个别情况下的退火,是为了避免焊接后机械强度的降低。
必须经过退火,消除其内应力的有:1.2.1 拼合的和有断面的焊接结构件,以及不对称形状的和尺寸长、刚性小,且受单向机械加工的零件:1.2.2 在大的动负荷条件下工作的焊接件:1.2.3 特殊的与工艺要求的构件。
注:一般的须经过退火的焊接零件,均应在图样上的技术要求中予以说明。
2设备2.1 320KW方井式电阻炉2.1.1 炉体及相关的辅助设备与工具。
2.1.2 控制系统2.1.3 技术说明书。
2.1.3.1 320KW方井式电阻炉操作说明书。
2.1.3.2 320KW炉温控制系统操作说明书。
2.1.3.3 EH.SERIES中型打点式长图记录报警仪使用操作说明书。
3 准备工作3.1 将准备退火的工件,运至炉旁,并均具有检查合格证,无合格证者,不得入炉退火。
3.2 检查工件的外形尺寸,是否年装炉。
3.3 将退火用的设计资料与工艺文件准备齐。
3.4 对设备进行检查、电气线路、冷却水路、炉内状况、周围环境。
3.5 装炉时,垫平工件用的垫块准备齐全。
4 装炉要求4.1 工件下面应予以垫平或垂直。
4.2 工件离炉底、炉壁及工件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00㎜。
4.3 工件不能相互叠放。
4.4 工件应选择热状态变形最小的位置放置,如半环之类的结构件,开口不得向上。
4.5 材厚相差悬殊的结构件,不得混合装炉退火。
5 退火规范5.1 开炉(盖盖)后,慢慢升温,2h内,升温到400℃以下; 2h后,以每小时100℃的速度,加热到640℃~660℃,并保持炉内在加热过程中,各区的温度差不大于20℃。
焊接结构件消除内应力退火工艺守则
焊接结构件消除内应力退火工艺守则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热量集中和冷却速度较快,焊接结构件往往会产生内应力,这些内应力可能导致焊接结构件发生变形、破裂或失效。
为了消除这些内应力,改善焊接结构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退火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焊接结构件消除内应力的退火工艺守则。
一、退火温度的选择在焊接结构件的退火过程中,退火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退火温度应能够使焊接结构件内部的残余应力尽可能消除,同时又能保持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金属的组织稳定。
一般情况下,退火温度应低于焊接金属的熔点,一般选择为材料的固溶温度或淬火温度。
退火温度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材料的热处理规范和性能要求来确定。
二、退火时间的控制焊接结构件退火的时间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保持的时间。
退火时间的长短会直接影响焊接结构件内部的残余应力消除程度和组织的变化。
过短的退火时间不能完全消除残余应力,过长的退火时间可能导致晶粒长大、组织过软。
一般情况下,退火时间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材料的热处理规范和性能要求来确定。
三、冷却速率的控制焊接结构件在退火过程中的冷却速率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冷却速率过快会导致退火效果不佳,冷却速率过慢会使材料组织发生异常。
一般情况下,焊接结构件的冷却速率应以近自由冷却的速率进行。
即退火完成后,将焊接结构件从退火炉中取出,自然冷却到室温。
四、辅助措施的采取为了进一步提高焊接结构件的退火效果,可以采取一些辅助措施。
例如,在退火过程中可以采用预拉伸或应变保持,以消除焊接结构件的残余应力。
还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环境介质,如真空、气氛控制等,来对焊接结构件进行退火处理。
此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材料的特点,采用超声波、振动等能量输入方式来进行退火处理。
总之,焊接结构件消除内应力的退火工艺守则是根据具体材料的热处理规范和性能要求来确定退火温度和时间,控制冷却速率,采取辅助措施以提高退火效果。
只有合理选择退火工艺参数,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才能有效地消除焊接结构件的内应力,提高其性能和使用寿命。
消除焊接应力热处理工艺守则
1总则本守则适用于本公司碳素钢及低合金钢压力容器及受压元件的焊后热处理。
本守则规定了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要求,具体实施应按图纸设计的要求和专业工艺文件的规定执行。
2要求人员及职责热处理操作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证,方可进行焊后热处理操作。
焊后热处理工艺由热处理工艺员编制,热处理责任工程师审核。
热处理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焊后热处理工艺进行操作,并认真填写原始操作记录。
设备及装置能满足焊后热处理工艺要求;在焊后热处理过程中,对被加热件无有害的影响;能保证被加热件加热部分均匀热透;能够准确地测量和控制温度;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应当连续记录;炉外加热时,热电偶的布置应满足工艺标准的要求;被加热件经焊后热处理之后,其变形能满足设计及使用要求。
3焊后热处理方法炉内热处理焊后热处理应优先采用在炉内加热的方法,其热处理炉应满足GB9452的有关规定。
被加热件应整齐地安置于炉内的有效加热区内,并保证炉内热量均匀、流通。
在火焰炉内热处理时应避免火焰直接喷射到工件上。
为了防止拘束应力及变形,对薄壁大直径容器,内部应加支撑。
卧式容器底部应放鞍式支座,支座间距不大于2米且底部应垫平。
有密封面和有高精度螺孔的部位应加以保护,可用机油和石墨粉膏剂涂于被保护面,然后用石棉布包扎。
分段热处理焊后热处理允许在炉内分段进行。
对于超出炉子长度需要分段热处理的大件,其重复加热长度应不小于米;露在炉外靠近炉门处应采取合适的保温措施,保温长度不得小于1米。
炉外热处理产品整体炉外热处理热处理时,在满足的基础上,还应注意:a)考虑气候变化,以及停电等因素对热处理带来的不利影响及应急措施;b)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被加热件温度的均匀稳定,避免被加热件、支撑结构、底座等因热胀冷缩而产生拘束应力及变形局部热处理B、C、D类焊接接头,球形封头与圆筒相连的A类焊接接头以及缺陷焊补部位,允许采用局部热处理方法。
局部热处理时,焊缝每侧加热宽度不小于钢材厚度δs的2倍(δs为焊接接头处钢材厚度);接管与壳体相焊时加热宽度不得小于钢材厚度δs的6倍。
焊接件消除应力工艺守则
焊接件消除应力工艺守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焊接件消除应力的各种方法及热处理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碳素钢以及低碳锰钢等低合金结构钢焊接件的焊后消除应力处理。
2焊接件消除应力方法焊接件消除应力方法有以下三种:a)炉内加热退火法;b)局部加热退火法;c)振动时效法。
3炉内加热退火法3.1 加热设备焊接件退火可以使用电炉、油炉和燃气炉等加热。
目前我公司焊接件退火主要使用台车式燃气炉加热。
3.2装炉3.2.1首先,装炉量要合适。
不应超过台车的最大装载量(350t),务必使工件置于热处理炉的有效加热区内,即工件长度要小于16m,宽度要小于10m,含垫铁高度要小于4.5m。
3.2.2装炉前,应首先检查焊接件是否有较大变形和缺陷,确认没有方可装炉。
如有问题,需经相关技术人员研究解决后方可装炉。
3.2.3检查焊接件是否存在密封腔。
如果有,需经设计人员同意,并由焊接工艺员确认,在允许的位置上钻孔,然后才能装炉,以防止加热时因气体膨胀而引起焊缝开裂或焊件严重变形。
3.2.4装炉时,为了防止产生变形,焊接件下面必须用等高的垫铁垫好,其不平度用水平仪保持在2mm以内。
炉底垫铁不应小于300mm,并要保证垫铁在台车上的放置位置避开烧嘴喷出的火焰,垫铁应等间隔排放,每两个垫铁间的最大距离应不超过1000mm~1200mm,并用楔铁楔牢。
3.2.5焊接件与台车面、炉墙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保证加热均匀。
工件在炉内与炉侧的距离≥300mm,与炉前的距离≥450mm,与炉后的距离≥550mm,与炉底的距离≥300mm,与炉顶的距离≥800mm,同时严禁火焰直接喷射到工件上,靠近火口部分应用石棉板等物遮挡,以免零件局部过热。
3.2.6工件的排列和支承应利于工件均匀加热和炉气的正常流通,一般情况下,工件间隙30-50mm。
根据各工件的不同特点,选择刚性较强的部位进行摆放支承,防止受热后工件的变形,并要确保支撑牢固。
3.2.7板厚相差悬殊的结构件,不得混合装炉退火。
4除应力工艺规范-悉云飞
去除应力工艺规范总体说明:本技术规范规定了铜合金、不锈钢螺栓去除变形加工过程中的残余应力的方式、工艺、设备及验收规则。
一、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适用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件铜铝合金、铜镍硅合金零件,不锈钢螺栓经压力加工后残余应力的去除。
二、设备及要求2.1 加热炉可选用箱式电阻炉、井式电阻炉、油介质电加热炉。
2.2 电炉的控温精度为±5℃,炉温均匀度应在±10℃范围内。
三、工艺参数3.1铜铝合金、铜镍硅合金零件除应力退火温度为320℃,不锈钢螺栓除应力退火温度为220℃。
3.2保温时间:铜铝合金、铜镍硅合金零件为30~60min,不锈钢螺栓为20min。
3.3冷却速度:随炉冷却至100℃出炉空冷。
四、工艺要求4.1除应力退火要求热炉装料,随炉升温。
4.2零件装炉时应采用专用的装料筐。
对采用箱式电炉加热的方式,应保证装料筐距加热元件不小于100mm。
4.3零件应有序的排放至装料筐内,防止因放置不当造成零件的变形或对螺纹、牙型造成损伤。
4.4采用油介质电加热方式所处理的零件可采用汽油或稀释的中性洗洁液作除油处理。
4.5对电气连接类零件在零件冷至室温后,对电气接触面采用砂纸轻微打磨,以去除加热时所形成的氧化膜,并在打磨面及时涂一层电力导电脂,防止氧化膜的再次形成。
五、检验与验收5.1 经除应力处理的零件,按TB/T2073-2003要求作应力腐蚀试验检查,抽样数量为1件。
5.2经应力腐蚀试验检查不合格的零件,应重新进行除应力退火处理,并适当延长保温时间。
5.3铝青铜合金零件经除应力退火处理后,硬度会有所增加,应视为合格。
焊接结构件消除内应力退火工艺守则
焊接结构件消除内应力退火工艺守则1范围1.1 本守则适应于碳素(合金)结构钢制造的电机、电器、机械等产品的焊接结构件的退火。
退火可以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还能使钢的品粒细化,以及消除内应力,并为下一步工序作准备。
1.2 焊接结构件的退火,是因为构件在制造过程中,产生了残余内应力。
将会使在机械加工后,引起变形,从而对产品的加工尺寸和装配带来不利的影响。
在个别情况下的退火,是为了避免焊接后机械强度的降低。
必须经过退火,消除其内应力的有:1.2.1 拼合的和有断面的焊接结构件,以及不对称形状的和尺寸长、刚性小,且受单向机械加工的零件:1.2.2 在大的动负荷条件下工作的焊接件:1.2.3 特殊的与工艺要求的构件。
注:一般的须经过退火的焊接零件,均应在图样上的技术要求中予以说明。
2设备2.1 320KW方井式电阻炉2.1.1 炉体及相关的辅助设备与工具。
2.1.2 控制系统2.1.3 技术说明书。
2.1.3.1 320KW方井式电阻炉操作说明书。
2.1.3.2 320KW炉温控制系统操作说明书。
2.1.3.3 EH.SERIES中型打点式长图记录报警仪使用操作说明书。
3 准备工作3.1 将准备退火的工件,运至炉旁,并均具有检查合格证,无合格证者,不得入炉退火。
3.2 检查工件的外形尺寸,是否年装炉。
3.3 将退火用的设计资料与工艺文件准备齐。
3.4 对设备进行检查、电气线路、冷却水路、炉内状况、周围环境。
3.5 装炉时,垫平工件用的垫块准备齐全。
4 装炉要求4.1 工件下面应予以垫平或垂直。
4.2 工件离炉底、炉壁及工件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00㎜。
4.3 工件不能相互叠放。
4.4 工件应选择热状态变形最小的位置放置,如半环之类的结构件,开口不得向上。
4.5 材厚相差悬殊的结构件,不得混合装炉退火。
5 退火规范5.1 开炉(盖盖)后,慢慢升温,2h内,升温到400℃以下; 2h后,以每小时100℃的速度,加热到640℃~660℃,并保持炉内在加热过程中,各区的温度差不大于20℃。
消除应力热处理作业指导书
消除应力热处理作业指导书1.范围1.1 本守则规定了膨胀节产品的消除应力热处理基本程序和要求。
1.2 本守则适用于膨胀节压制简体和成形的膨胀节消除应力热处理工序。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本规程。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l50-1998《钢制压力容器》JB/T4709-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规程》GBl6749《压力容器波形膨胀节》3.工艺规范3.1 工艺曲线3.2 常用材料消除应力热处理温度及保温时间参见相关材料标准的推荐温度。
3.3 焊件进炉时炉内温度不得高于400℃。
焊件出炉时,炉温不得高于400℃,出炉后应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
3.4 升温速度最大不得超过PWHT 5000δ℃/h ,且不得超过200℃/h ,最小可为50℃/h 。
降温速度最大不得超过PWHT 6000δ℃/h ,且不得超过260℃/h ,最小可为50℃/h 。
4.工艺操作4.1 消除应力热处理应在焊接工作全部结束并检测合格后,于压制成形或在压力试验前进行。
奥氏体不锈钢压制的波纹管、膨胀节一般不进行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工艺或客户有特殊要求的按工艺处编制的热处理工艺卡执行。
4.2 消除应力热处理应尽可能采取整体热处理。
4.3 装炉时,工件距炉门不得小于****毫米,距炉墙不得小于****毫米,加热炉对炉温应能控制,对工件不得产生过度氧化和有害影响。
4.4 装炉时需要将工件垫平、垫稳。
工件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不要靠紧。
若需垛装时,上下工件之间要用垫板垫起。
垫板厚度要大于*******毫米,上下垫板必须平行对正。
4.5 对于直径较大、壁厚较薄的筒体,内部没有支承圈或固定塔板时,应适当在内部支承,以防加热时变形。
焊接的应力如何消除
焊接的应力如何消除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焊接的应力如何消除?一、减小焊接残余应力的措施一般来说,可以从设计和工艺两方面着手:1.设计措施:①尽可能减少焊缝数量;②合理布置焊缝;③采用刚性较小的接头形式。
2.工艺措施:(1)采用合理的装配和焊接顺序及方向①钢板拼接焊缝的焊接;②同时存在收缩量大和收缩量小的焊缝时,应先焊收缩量大的焊缝;③对工作时受力较大的焊缝应先焊;④平面交叉焊缝的焊接。
(2)缩小焊接区与结构整体之间的温差(预热法、冷焊法)(3)加热“减应区”法(4)降低接头局部的拘束度(5)锤击焊缝二、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1.热处理法热处理法是利用材料在高温下屈服点下降和蠕变现象来达到松驰焊接残余应力的目的,同时热处理还可以改善接头的性能。
(1)整体热处理整体炉内热处理、整体腔内热处理整体加热热处理消除残余应力的效果取决于热处理温度、保温时间、加热和冷却速度、加热方法和加热范围。
保温时间根据板厚确定,一般按每毫米板厚1~2min计算,但最短不小于30min,最长不超过3h。
碳钢及中、低合金钢:加热温度为580~680℃;铸铁:加热温度为600~650℃。
(2)局部热处理局部热处理只能降低残余应力峰值,不能完全消除残余应力。
加热方法有电阻炉加热、火焰加热、感应加热、远红外加热等,消除应力效果与加热区的范围、温度分布有关。
2.加载法加载法就是通过不同方式在构件上施加一定的拉伸应力,使焊缝及其附近产生拉伸塑性变形,与焊接时在焊缝及其附近所产生的压缩塑性变形相互抵消一部分,达到松驰应力的目的。
(1)机械拉伸法(2)温差拉伸法(3)振动法。
去应力退火
.
;.
去应力退火
去应力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c1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逐渐缓慢冷却的工艺方法。
其目的是为了去除由于机械加工、变形加工、铸造、锻造、热处理以及焊接后等产生的残余应力。
1. 去应力退火工艺曲线 见图1-3。
2. 不同的工件去应力退火工艺 参数见表C 。
3. 去应力退火的温度,一般应比最后一次回火温度低20~30℃,以免降低硬度及力学性能。
4. 对薄壁工件、易变形的焊接件,退火温度应低于下限。
5. 低温时效用于工件的半加工之后(如粗加工或第一次精加工之后),一般采用较低的温度。
表C 去应力退火工艺及低温时效工艺
类别 加热速度 加热温
度
保温
时间/h 冷却时间
焊接件 ≤300℃装炉 ≤100~150℃/h 500-550 2-4 炉冷至300℃出炉空
冷
消除加工应力 到温装炉 400-550 2-4
炉冷或空冷
高精轴套、膛杆 (38CrMoAlA )
≤200℃装炉 ≤80℃/h
600-650 10-12 炉冷至200℃出炉
(在350℃以上冷速
≤50℃/h) 精密丝杠 (T10)
≤200℃装炉
≤80℃/h 550-600 10-12 炉冷至200℃出炉
(在350℃以上冷速
≤50℃/h) 主轴、一般丝杠 (45、40Cr )
随炉升温
550-600 6-8 炉冷至200℃出炉 量检具、精密丝杠 (T8、T10、CrMn 、GCr15)
随炉升温 130-180 12-16
空冷 (时效最好
在油浴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