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胃内共轭亚油酸(CLA)的形成

合集下载

共轭亚油酸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反刍动物体内合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共轭亚油酸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反刍动物体内合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动物体 内合成 的 因素进 行 了综述 。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生理功 能 ;合成 ;反 刍动物
共轭 亚 油 酸( C o n j u g a t e d l i n o l e i c a c i d,CL A ) 是 一 炎症反应 的物质 ,它可以对机体免疫细胞 、免疫球蛋白 种 从 反 刍 动 物 脂 肪 和 乳 制 品 中 发 现 的天 然 活 性 物 质 ,
以及细胞 因子进行调控 ,从而达到增强动物免疫力的效
u g a n o( 1 9 9 8) 报 道 ,C L A 能 够 增加 血 液 和肠 系 指含有共轭 双键 、位置 和空间结构不 同的一类十八碳 果 。S 二烯 酸 ( 亚油 酸 ) 异 构体 混 合 物 ,具有 二 十 多 种 异 构体 , 膜 淋 巴结 中 的免 疫球 蛋 白 I g A、I g G、I g M的含 量 『 5 ,这
仅如此 ,C L A 还能抑制致癌物质7 , 1 2 一 二甲基苯丙蒽和
2 3
圈 中 F 国 E 奶 E 斗 l ) 1 2 & 0 1 3 F ・ I £ 2 E D I N ( j
甲基亚硝 基脲 的致癌作 用 , 从 而保 护机体 免受损伤 [ . ” 。
2 共轭亚 油酸 的生物 合成
3 . 中国科学院 ,北京 1 0 0 0 4 9 )
中图 分 类 号 :S 8 2 3 . 4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4 — 4 2 6 4( 2 0 1 3)0 2 — 0 0 2 3 — 0 5

要 :共轭 亚油酸 因具 有抗肿瘤 、抗 氧化 、提 高免疫 力等 多种 重要 生理 功能 , 已成 为 当前研 究热点 ,本文
的研 究 [ 1 - 4 ] 证 实 。C L A 具 有抗 肿 瘤 、抗 氧 化 、 降低 动 物 的 合 成 [ 6 ] ,而 I L 一 2 能够活化T 1 f ] ] 胞 ,刺 激 自然 杀 伤 细 胞 和人 体 胆 固醇 以及甘 油 三 酯 、抗 动脉 粥样硬 化 、提 高免

鸡饲料中共轭亚油酸的生理作用

鸡饲料中共轭亚油酸的生理作用

鸡饲料中共轭亚油酸的生理作用作者:杨润泉来源:《湖南饲料》 2015年第3期杨润泉(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长沙410128)摘要:本文旨在论述共轭亚油酸的结构、来源和生理作用,共轭亚油酸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的影响.共轭亚油酸对蛋鸡生产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蛋品质的影响,为家禽饲料中添加共轭亚油酸的必要性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共轭亚油酸;生理作用;免疫;生产性能1 共轭亚油酸的结构、来源和生理作用1.1共轭亚油酸的结构共轭亚油酸(CLA)是一组天然存在的含共轭双键的十八碳脂肪酸.是必需脂肪酸亚油酸的立体和位置异构体的混合物。

这些异构体的共同特征为2个双键直接通过1个碳一碳单键连接,没有被亚甲基隔开。

其共轭双键在碳链上有多种排列方式,包括8-10.9-11,10-12或11-13。

其中每个双键又有顺式(cis)和反式(trans)两种构型。

所以每类CLA具有四种几何构型.共有16种同分异构体。

CLA的空间结构不同,生理功能会有很大差异。

CLA所表现出来的生理功能是所有异构体各自生理功能的综合表现。

一般认为,cis-9,trans-11CLA异构体是人类和动物中最主要的异构体,是CLA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

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trans-lO,cis-12-CIA异构体在降低体脂沉积方面比cis-9,trans-llCIA异构体更具生物学活性。

1.2共轭亚油酸的来源CLA是食物中的天然成分,不过其含量都很低。

最早发现自草原放牧奶牛的乳脂中。

CLA也少量存在于其他动物的组织,血液和体液中。

在一些植物中也发现了CLA的存在,但是含量非常少。

一般来说,动物产品中含有的CLA较植物油中多:在动物中,反刍动物组织中CLA的含量要比非反刍动物组织中高。

动物体内CLA的含量受食物成分,季节变化,肠道微生物以及动物细胞内脱氢反应的影响。

亚油酸和亚麻酸在瘤胃受到微生物作用发生异构化,也能形成CIA。

CLA的非天然来源主要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获得。

共轭亚油酸的研究进展综述

共轭亚油酸的研究进展综述

共轭亚油酸的研究进展综述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简称CLA〕是指一系列具有共轭双键的18个碳原子的不饱和脂肪酸的位置异构和几何异构的总称[1][2]。

研究说明,共轭亚油酸具有抗癌、抗动脉粥样硬化、调节能量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与促进生长发育等生理作用,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装品等领域,而c9,t11-CLA和t10,c12-CLA是共轭亚油酸异构体中最具有生理活性的两种异构体。

共轭亚油酸的双键在碳链上有多种排列位置的方式,一般认为CLA有16种异构体形式,共轭双键起始于羧基端的第8、9、10、11位碳原子,其主要的位置异构体有4种:8,10-CLA、9,11-CLA、10,12-CLA和11,13-CLA。

由于共轭双键两端的碳原子都存在着顺式〔cis〕和反式〔tran〕两种几何异构型,因此每种位置异构又具有4种几何异构体。

研究说明,在共轭亚油酸的多种异构体中c9,t11-C18:2和t10,c12-C18:2最具有生理活性,是天然存在与人工合成的主要异构体[3]。

共轭亚油酸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营养素,目前在欧美的健康食品界,几乎已经成了预防现代文明病的万灵丹,从抗癌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到体重控制上,几乎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健康食品。

它具有如下作用:〔1〕共轭亚油酸(CLA),是一系列双键亚油酸,具有去除自由基,增强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促进生长发育,调节血液胆固醇和甘油三酸脂水平,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脂肪氧化分解,促进人体蛋白合成,对人体进行全面的良性调节。

〔2〕共轭亚油酸(CLA)显著增加人体的心肌肌红蛋白、骨骼肌肌红蛋白含量。

肌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比血红蛋白高六倍。

由于肌红蛋白的快速增加,大大提高了人体细胞、血液摄取和贮存氧气的能力,让运动训练更有效,人体活力更充分。

〔3〕共轭亚油酸(CLA)能增强细胞膜的流动性,防止血管皮质增生,维持器官微循环的正常功能,维持细胞的正常结构及功能,增强血管的舒张,有效防止因严重缺氧造成的人体脏器和大脑的损伤,尤其是显著抑制因严重缺氧造成的肺、脾水肿。

影响乳及乳制品中共轭亚油酸含量因素的研究进展

影响乳及乳制品中共轭亚油酸含量因素的研究进展

乳品加工Da ir y In d u s t ry共轭亚油酸(Co nj ug a t e d Li -n o l e i c Ac i d ,C LA )是亚油酸(Li nol e i cA c i d ,LA )衍生物18碳二烯酸位置异构体的总称。

自20世纪80年代末发现CLA 具有独特的生理活性以来,其诱人的应用前景引起了营养学家、药物药理学家和化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C LA 主要存在于反刍动物牛、羊等的乳脂及其肉制品中,其中90%为c i s -9、t r a ns -11CLA ,海产品和植物油中仅含有微量的C LA 。

大量的体内和体外试验证明,CL A 能够有效地抑制癌症的发生,抗粥状动脉硬化,提高机体免疫力并减少体内脂肪沉积[]。

早期的研究发现,L 是反刍动物日粮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经瘤胃微生物不完全氢化的结果。

c i s -9、t r a ns -11CLA 及其异构体主要是通过亚油酸在瘤胃微生物的作用下经生物氢化产生。

当氢化作用不完全时,C L A 可以通过瘤胃而直接进入肠道被吸收,因此C L A 也被称为“过瘤胃脂肪酸”。

研究发现,c i s -9、t r a ns -11CLA 可以通过肝脏或乳腺内的去饱和酶的作用产生[2]。

而作为底物的t r a n s -11C18:1同样起源于瘤胃,是亚油酸、亚麻酸共同的中间产物。

目前,人类膳食中的CL A 主要来源于反刍动物产品,普通牛乳中CLA 含量在3~6m g/g 脂肪之间,干酪中CLA 含量约为0.55~24.00m g/g 脂肪。

普通情况下,人均CLA 的实际摄入量不到推荐量(3.5g/天)的1/3,远低于经动物试验证明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人体需要量。

因此,有必要对影响牛乳和乳制品中CLA 含量的因素进行研究,以提高C L A 的含量。

1影响原料乳中C LA 含量的因素饲粮因素L 是日粮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瘤影响乳及乳制品中共轭亚油酸含量因素的研究进展张中义魏峰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442009.11C A 1.1C A5□乳品加工D a i r y I n d u s t ry胃经微生物不完全氢化的结果,对乳脂中C L A 含量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饲粮中的脂类底物可以影响牛乳中CLA 的含量。

蛋白稳定共轭亚油酸甘油酯乳液的机理研究

蛋白稳定共轭亚油酸甘油酯乳液的机理研究

蛋白稳定共轭亚油酸甘油酯乳液的机理研究共轭亚油酸(CLA)既是人和动物不可缺少的脂肪酸之一,又是人和动物无法合成的一种具有显著药理作用和营养价值的物质。

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CLA具有抗肿瘤、抗氧化、降低人体胆固醇、抗动脉粥样硬化、提高免疫力、提高骨骼密度、防治糖尿病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被称为“21世纪绿色营养保健食品”。

近年来又有许多临床研究报告证明,CLA在体重控制方面可以有效降低体内脂肪沉积,部分减肥食品中已经添加了共轭亚油酸。

共轭亚油酸是动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不存在所谓的同源性问题,原则上没有使用上限,是近二十年来生理学、营养学研究的热点。

但是共轭亚油酸不溶于水,光照下不稳定,极易被氧化,这极大地限制了共轭亚油酸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将共轭亚油酸制备成多重乳状液,不仅可增强抗氧化能力和水溶性,加快共轭亚油酸在体内的传输,并且还具有缓释功能,有利于人体吸收和生物利用率的提高。

多重乳状液是指一种水包油型和油包水型乳状液共存的复杂体系,是乳状液中的乳状液。

油包水型乳状液分散于另一连续水相中所形成的体系,为多重乳状液。

利用多重乳状液具有两个油-水界面的特点,首先将共轭亚油酸、亲油型乳化剂与水制成型乳状液,进而将其在含亲水性乳化剂的水中乳化成型多重乳状液,该项技术在复合乳化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但由于多重乳状液为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有自发向油水两相分层的趋势,影响产品使用效果。

因此,制备出稳定的多重乳状液是其投入生产前的必经过程,多重乳状液的稳定性决定于油水比例、乳化剂的HLB值、乳化剂的含量等不同参数。

本试验以相对乳状液体积作为乳状液稳定性的一个总体衡量标准,借助显微镜观察,对比研究了乳化体系中各种参数性质对多重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共轭亚油酸在反刍动物中的生物合成

共轭亚油酸在反刍动物中的生物合成

论 上讲 ,亚 油 酸 至 少 存 在 24种 异 构 体 ,它们 主要 是 c9, tl1;t9,cl1;t9,tl1;tl0,t12和 tl0,el2一十 八 碳二 烯 酸 ,还 含有少 量 的 c9,cl1;cl0,el2;cl0,t12和 cl1,c13一十八 碳 二烯 酸 。CLA 的异构体 中 ,c9,tl1一CLA在 天 然乳 脂 中 占 全部 cIA 含量 的 80% 以上 ,而且 动物实验 已表 明 ,具有 生 理功 能 的主要 是 c9,tl1一十八 碳二 烯 酸 (o,11一CLA)及 tl0,el2一十八碳 二烯 酸 (0,12一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这 2种 共 轭亚 油 酸 的基 本结 构式见 图 1。
同分导拘 cLAl 阿”骨 异一构Il
共轭孚油醴 啦 帚竺 。15.c9 ,Tc1亚1,油蕞
音妻成1_- 氯化怍用I 量化作用J
反式 量 肪 醢 _

c9 1.
{反 一" 一十 八烯 酸 】 c一十 八碳 其 辘 三烯
囊化唯用I
硬 膏 童 c+八 螨硅 1
9.¨ Cj.^
种天然 活性 物质 。共轭 亚油 酸具有很 强 的生 理功 能 ,主要 有抗 癌 、抗 动脉 粥样硬 化 、抗 氧化 、降低 胆 固醇 、促 进生 长 、 抑 制脂肪 累积 、增 强机 体 免疫 能 力 、改善 骨 组织 代谢 和抗 糖 尿病等功 能 。CLA能 改善动物机 体代 谢 ,重新分 配营养 素 ,减 少 脂 肪沉 积 ,增 加瘦 肉率 和 提 高免 疫 系 统 功 能 等 。 反 当动物乳 脂 、肉及 肉制 品 几乎 是 人 类 cIA 惟 一 天然 来 源 ,在奶 牛 饲 粮 中 添 加 富 含 亚 油 酸 等 多 不 饱 和 脂 肪 酸 (PUFA)的脂肪经 瘤 胃氢化 作用 能提 高 乳 和 肉 中 CLA 的 含量 。 l 共轭亚 油酸 的结构及 其生 物活性

共轭亚油酸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反刍动物体内合成的影响因素

共轭亚油酸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反刍动物体内合成的影响因素

共轭亚油酸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反刍动物体内合成的影响因素尹杰; 徐平; 胡春燕; 曾黎明
【期刊名称】《《湖南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2(000)010
【摘要】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现的具有许多重要生理功能的不饱和脂肪酸。

介绍了CLA的免疫、抑癌、降脂等生理功能及其合成途径,阐述了CLA在反刍动物体内合成的影响因素有品种和个体间的差异、日粮因素、瘤胃内环境等,并对通过相关营养调控促进动物体内CLA合成提出了展望。

【总页数】4页(P115-118)
【作者】尹杰; 徐平; 胡春燕; 曾黎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
【相关文献】
1.共轭亚油酸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反刍动物体内合成的影响因素 [J], 尹杰;徐平;胡春燕;曾黎明
2.反刍动物体内共轭亚油酸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 [J], 侯爱菊;王荣春;代翠红;张兰威
3.共轭亚油酸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反刍动物体内合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J], 尹杰;杨冠;伍力;李铁军;黄兴国
4.反刍动物共轭亚油酸的合成及其影响因素 [J], 王菊花;薛秀恒;陈保生
5.反刍动物共轭亚油酸合成及影响因素与生理功能 [J], 刘庆生;赵国琦;顾小卫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7讲 瘤胃发酵与共轭亚油酸的合成

第7讲 瘤胃发酵与共轭亚油酸的合成

两种主要的CLA结构式
COOH
顺-9, 反-11—CLA
COOH
反-10,顺-12—CLA
二、共轭亚油酸的主要来源
(一)植物 豆油、亚麻油、菜籽油和向日葵油CLA含 量较高,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顺-9,反-11— CLA很少。 (二)动物 1、哺乳动物分泌大量的CLA到乳中,一般含 量为2.5~11.0mg/g脂肪,其中75%以上是顺-9, 反-11—CLA。 2、绵羊奶含CLA为11.0mg/g脂肪,而单胃动 物马的奶含CLA仅为0.9mg/g脂肪。 3、奶中CLA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绵羊>奶牛> 山羊>猪>马。 结论: 反刍动物的肉与奶是CLA的主要来源。
五、氢化过程及CLA的产生
OH -C=C-C-C=C- -C=C-C-C-C-
Linoleic acid Hydroxy acids
-C=C-C=C-C-
2H Cis-9, trans-11 CLA
-C-C=C-C=C-
2H Trans-10, cis-12 CLA
第七讲 瘤胃发酵与共轭亚油酸 的合成
赵广永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一、共轭亚油酸的概念与类型
1、概念 共轭亚油酸是指一系列含有共轭双键、具 有位置和空间构型的十八碳二烯酸同分异构体 的混合物。 2、主要类型 共轭双键起始于羧基端的第8、9、10、11个 碳原子。 (1)顺9,反11—共轭亚油酸 (2)反10,顺12—共轭亚油酸
日粮因素 牧草和TMR日粮 粗料/精料比例 粗饲料生长阶段 日粮缓冲能力 瘤胃素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日粮采食量 不饱和脂肪与饱和脂肪 植物油含量 植物油类型 动物脂肪 高油玉米 鱼油 对牛奶CLA含量的影响 随采食量增加而增加 随比例的提高而增加 随粗饲料的不成熟程度增加 几乎无影响 几乎无影响 影响很小 随降低而增加 随不饱和脂肪的增加而增加 随植物油增加而增加 随C18:2增加而增加 影响很小 微量增加 随用量增加而增加

瘤胃共轭亚油酸

瘤胃共轭亚油酸
瘤胃共轭亚油酸产生机理
共轭亚油酸的合成
• 瘤胃微生物不完全生物氢化
• 内源合成
影响反刍动物合成CLA的因素
• 品种差异
• 个体差异
• 季节影响
• 日粮构成
• 其他因素
品种差异
• 不同种类的反刍动物对CLA 的合成能力不同,奶牛 品种对CLA 的合成有显著影响, 泽西种乳牛的乳脂 CLA 含量较低而相同条件下娟姗牛乳脂CLA 含量要 比荷斯坦奶牛高。
• 在饲料颗粒良好的条件下, 瘤胃内的生物加氢速度加快, 氢化程度更完全。
其他因素
• 瘤胃PH 值的高低也影响CLA 的合成, 这主要是因为 当瘤胃具有最佳的PH 和发酵能力时才能保证乳脂 CLA 的最佳浓度
• 添加不同的植物油和鱼油以及经过不同工艺处理的 大豆都会对CLA 的合成产生显著影响
个体差异
• 同一品种的不同个体间合成CLA 的能力不同, 同一个 体在不同时期合成CLA 的能力也不同,随着年龄及 体重的增长, 反刍动物体内CLA 的含量有所增长。
季节影响
• 在反刍动物乳中CLA 的含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除圈 养山羊外所有反刍动物中的CLA 浓度在夏季最高, 冬 季下降; 牛乳中的CLA 浓度在夏季为1.2 %, 在冬季为 0.6 %。
日粮构成
• 新鲜牧草可乳中CLA 的合成。以青草饲喂的牛所产的乳汁中共轭亚油酸的含量是一般饲料饲 喂牛所产的乳汁中含量的2倍
• 高含量脂肪饲料( 亚油酸和亚麻油酸) 能显著提高牛乳CLA 含量
• 日粮中铜含量也影响瘤胃微生物加氢过程和牛奶CLA 含量, 低铜日粮有助于提高牛奶CLA含量
• 低粗日粮条件下, 反刍动物瘤胃内的脂肪降解作用和生物加氢作用将降低, 从而导致牛奶和脂 肪组织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

共轭亚油酸的合成及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共轭亚油酸的合成及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共轭亚油酸的合成及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共轭亚油酸(cla)具有抗癌、抗动脉硬化、抑制肿瘤、抑制脂肪沉积、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等多种生理功能,cla正成为药物、食品、饲料等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被誉为“21世纪的新型营养素”。

本文主要对由非共轭亚油酸合成共轭亚油酸的方法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共轭亚油酸;合成;应用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linoleicacid简称cla)是亚油酸的同分异构体,早在20世纪50年代,研究者就发现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瘤胃能从多不饱和脂肪酸中产生共轭亚油酸(cla)。

70年代末,研究者发现煮过的牛肉比生牛肉具有更显著的抗突变活性,其中活性物质是cla。

后来还发现cla对实验动物具有抗癌、抗动脉粥样硬化、减肥、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等优点。

故cla成为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合成,应用等领域。

1.cla的合成天然的cla主要存在于瘤胃动物,如牛羊等的乳脂和肉制品中,商用cla需要人工合成。

cla的合成方法有很多,本文主要介绍由非共轭亚油酸合成共轭亚油酸的方法。

1.1碱性异构化法碱性异构化法是以亚油酸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使双键共轭,得到cla异构体的混合物。

采用的催化剂为强碱,如koh和naoh等。

1950年schmidt[1]等用naoh作催化剂,乙二醇为溶剂,在200℃下将la异构化为cla,此后研究人员又对所用的催化剂、溶剂、温度等条件进行了不断的改进。

naoh和koh是最常用的碱催化剂,二者的催化能力相当,但koh在反应之后可作为化肥回收利用,因而最为常用。

工业上多用异构化法来生产cla,所用原料为富含la的种子油,如向日葵油(64% la )、玉米油(57%la)、棉籽油(53%la)、豆油(51%la)等。

将其中的la富集后,即可用于生产。

1.2酶催化亚油酸异构化乳酸菌[2]微生物可在发酵过程中产生cla,两种丙酸菌适合转换亚油酸成细胞外的cla。

新型饲料添加剂--共轭亚油酸的研究进展

新型饲料添加剂--共轭亚油酸的研究进展

新型饲料添加剂--共轭亚油酸的研究进展
王国霞;马立保;吕进宏
【期刊名称】《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年(卷),期】2004(000)005
【摘要】@@ 早在50年代,研究者就发现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瘤胃,能从多不饱和脂肪酸中产生共轭亚油酸(CLA),并知道C9,t11共轭亚油酸是亚油酸在厌氧的溶纤维丁酸弧菌亚油酸异构酶催化下转化而成的,老鼠大肠也能把亚油酸转化为C9,t11异构体,但在缺乏必要细菌的生物体内不能发生这个转化.70年代末,Pariza发现煮过的牛肉比生牛肉具有显著的抗突变活性,其中活性物质是CIA.紧接着,Pariza和其他工作者发现,CLA还对实验动物具有抗癌、抗动脉粥样硬化、减肥、缓和免疫反应副作用等优点.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王国霞;马立保;吕进宏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湖北,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湖北,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71
【相关文献】
1.直链淀粉、β-环糊精-共轭亚油酸复合物对共轭亚油酸的氧化保护研究 [J], 杨英;张根义
2.共轭亚油酸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基础 [J], 张志明;徐焱;陈安;宋军;万丹丹
3.新型饲料添加剂--共轭亚油酸的研究进展(续上期) [J], 王国霞;马立保;吕进宏
4.饲料添加剂共轭亚油酸的研究 [J], 周绪霞;李卫芬;许梓荣
5.共轭亚油酸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研究 [J], 姜伟;衣丹;李江;刘发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共轭亚油酸在反刍动物中的生物合成与营养调控

共轭亚油酸在反刍动物中的生物合成与营养调控

共轭亚油酸在反刍动物中的生物合成与营养调控
王治国;王传蓉
【期刊名称】《中国奶牛》
【年(卷),期】2009(000)011
【摘要】共轭亚油酸(CLA)是一种主要从反刍动物脂肪和牛奶产品中发现的天然活性物质,是一类含有共轭双键的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异构体混合物.亚油酸和亚麻酸在反刍动物瘤胃内通过异构化和生物脱氢反应形成CLA,反式脂肪酸在动物细胞内经△9-脱氢酶的脱氢作用也能形成CLA.饲料、瘤胃微生物、瘤胃pH值以及品种等都对CLA有着重要的影响.反刍动物来源的食品是共轭亚油酸最主要的天然来源.本文就CLA的生物合成及营养调控作了简要阐述.
【总页数】5页(P25-29)
【作者】王治国;王传蓉
【作者单位】上海光明荷斯坦牧业有限公司,上海,200443;上海光明荷斯坦牧业有限公司,上海,20044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3
【相关文献】
1.共轭亚油酸在反刍动物中的营养调控 [J], 刘书梅;王国栋
2.共轭亚油酸在反刍动物中的生物合成 [J], 王国栋;刘书梅
3.反刍动物体内共轭亚油酸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 [J], 侯爱菊;王荣春;代翠红;张
兰威
4.反刍动物瘤胃内共轭亚油酸的形成及其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J], 高爱武;高立东
5.反刍动物共轭亚油酸的生物合成及营养调控 [J], 郑会超;刘建新;吴跃明;姚建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共轭亚油酸的生物合成以及在食品业中的应用

共轭亚油酸的生物合成以及在食品业中的应用
在体外 ,CLA的生物合成途径主要 是以富含 LA的原料 为底物 ,通过微生物 细胞 内产 生的亚油酸异构 酶的异构化 作用来转化生产 CLA.在反应过程 中,LA的非共轭双键通过 中间产 物羟基脂 肪酸 的合 成 ,经脱 水后形 成 CLA,Ogawa 等对嗜酸乳杆 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AKU 1 1 37)在微 氧 条件下转化 LA的作用进行 了研究 ,发现此菌在 含有 LA培 养基上 生长 时 ,转化 生产 CLA的能力很 强 ,表 明合成 CLA 的酶系受亚油酸 的诱 导.Rainio研究报道 ,费氏丙 酸杆菌在 对数 生长期 时 ,其转化 生成 CLA 的量最 多 ,LA转化 率达 80—87% 。其 中 85%一95%是 cis一9,trans一11-CLA.除 此 之 外 , 罗伊 氏乳杆 菌(Lactobacillus reuteri)、乳 酸乳 球 菌 (Lactococ- cuslactis)及 植物乳杆菌 等均能产生 IA 异构酶 ,从 而转化生 产 CLA.由于乳酸菌兼 性厌 氧 ,培养条件易于控制 ,逐渐成 为 CLA生物合 成的一个研究热点 . 1.2 影 响生物转化 CLA的因素
不 同来源 的菌种 ,培养基 配方 ,培养方 式及 条件 、底 物 浓度 等均对 微生 物转化 合成 CLA的产量 都有 着一 定 的影 响 .亚油酸异构 酶可来源 于多种微生物 如乳 酸杆菌属 、丁酸 弧 菌属 、丙 酸杆菌属 、真杆 菌属(Eubacterium)等.在对多个 菌 株转化 CLA的研究 中发现 ,嗜酸乳杆 菌转 化能力最强 ,CLA
第 33卷 第 6期 (上 ) 2017年 6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共轭亚油酸的制备与分析方法

共轭亚油酸的制备与分析方法

共轭亚油酸的制备与分析方法于国萍1,李庆章2*,霍贵成1(1.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2.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摘要:共轭亚油酸(CLA)是具有共轭双键的十八碳二烯酸的一组构象和位置异构体的总称。

文章概述了CLA不同制备方法及分析检测方法。

关键词:共轭亚油酸(CLA);制备;分析检测中图分类号:TS201.2+3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5-09-09基金项目: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资助项目作者简介:于国萍(1963-),女,黑龙江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食品化学的研究。

*通讯作者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linoleicacid,CLA)可以看成是亚油酸衍生的有共轭双键的十八碳二烯酸的多种位置和几何异构体的总称[1]。

国外大量的研究表明[2-7],在共轭亚油酸的多种异构体中,9c,11t-CLA和10t,12c-CLA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物活性作用,如,广谱的抑癌作用、抑制脂肪沉积和减少肥胖的发生,降低胆固醇和抗动脉硬化作用、抗氧化作用、强化免疫调节等作用。

近年来,随着对共轭亚油酸各种保健生理功能了解的深入,人们对共轭亚油酸的需求增多,如何低成本、高纯度地制备共轭亚油酸成为食品、化工领域关注的焦点。

了解共轭亚油酸的制备技术熟悉其分析检测方法,对于扩大共轭亚油酸的应用范围及对应用产品的检测,弥补人体共轭亚油酸A摄入量的不足,增强人体抵抗多种疾病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共轭亚油酸的制备方法尽管共轭亚油酸的功能性质从20世纪80年代才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人们对其研究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

制备共轭亚油酸也有许多不同方法,概括起来可分为化学合成法与生物合成法两大类。

1.1化学合成法1.1.1氢化JungMY[8]报道通过大豆油的部分氢化可以得到共轭亚油酸,其含量依赖于氢化过程催化剂的类型与持续时间。

在氢化过程中,共轭亚油酸含量最初随反应时间延长而增加,达到最大值后,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减少。

植物乳杆菌在瘤胃内发酵产共轭亚油酸的体外研究

植物乳杆菌在瘤胃内发酵产共轭亚油酸的体外研究
e
(1

C o lle g
e
e
o
f A
a
n
im
a
l S c ie ba
s n
n c e
a n
d T
n e e r
e c
hn
lo g y

A
e
n
h u i A g r ic
o
r a
l U
n
iv
e r s
it y
e c

f e i 2 3 0 0 3 6 ;2 Z h e

n
g
z
ho
u
C o lle g
d 4
w
in
o
d
a
r u m
e n
f l u id

w
a s
o r e
t
ha
n
g
p
w
s
i f ic
a n t
ly ( P < O 0 5 )
iliz
e

t
he d)
c o n
di

t io n
f 3 % in
t
o c u
s
e
a n
m
g
m / L
il
t
u
d d i t io
n
n
L
a c t o
b a c illu

在 灭 菌 瘤 胃 液 组 植 物 乳 酸 茵 的 生 长 良好 但


CL A 的产
量 低 于 过 滤 瘤 胃液 组

一 浠 。 。 沌蜥 一够 爹

奶牛瘤胃及内源合成共轭亚油酸

奶牛瘤胃及内源合成共轭亚油酸

l )但 最 近 人们 更 多关 注通 过 内 源瘤 胃生 成 o倍 ,
的 l一 】十八烯 酸 合成 C A 的途 径 , L 因为此 途径 提
供 了 乳 脂 中 2 3 3 4的 C / ̄ / IA。

1 2 内源合成 .
Ma fU 等 ( 0 和 P l r ho Z 1 8 ) ol d等 9 a
组 织 中, 经脱 饱 和作 用 形 成 了 C A, 而 验证 并 L 从 了 P rd 的假说 。S l n n等 (9 8 报 道 , ao i amie 19 ) 人类 每天食人 大量的 u 十八烯 酸 ( / ) 3g d 可增加血脂 中 cI 的含 量 。A lf2 0 ) A do (0 0 重新 分析 了进食 大 剂 量 ( / ) 8g d 用氘 标记 的 ¨一 十八 烯 酸 的 人 的 组 织 , 现有 0 3g d标记 物 沉 积 到 了 C A 中, 发 . / L 这 表 明是 标 记 的 1一 l十八 烯 酸 进 行 了去 饱 和作 用 。 给奶 牛 皱 胃灌 注顺 ¨ 和反 1 一 2 十八 烯 酸 的 混 合 物 ( 5g d , 2 / ) 发现 乳 脂 中 C A增 加 3 , L l 并且 顺
类 化 合 物 为 顺一 , l— 8碳 2烯 酸 ( ao i 9 反一 ll P rd , 1 9 ) 顺一 , l—8碳 2烯 酸异构 体 是 日粮 亚 9 9 , 9 反一 ll 油 酸在 瘤 胃进 行 生 物 加 氢 作 用 的结 果 ( r o Ha f t o 等 ,9 7 , 1 9 ) 也是 间接 由 日粮 亚 油酸 生 物加 氢衍 生 而来 。因为这种衍 生物 在瘤 胃内容 物中的含 量较
合 成 C 的重 要 机 制 I A S n oa 2 0 ) 过 饲 喂 大 鼠 纯 的 】 一 八 烯 a tr ( 0 0 通 1十 酸 , 现 有 5 的 ¨一 八 烯 酸 沉 积 到 了 大 鼠 的 发 0 十

瘤胃细菌生物合成共轭亚油酸的累积特性

瘤胃细菌生物合成共轭亚油酸的累积特性

瘤胃细菌生物合成共轭亚油酸的累积特性刘晓华;李海星;陈燕;曹郁生【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11(032)017【摘要】为了解瘤胃细菌生物合成共轭亚油酸(CLA)的特性,通过毛细管电泳(CE)分析,发现瘤胃细菌生物合成CLA的主要异构体有c9,t11-CLA、t10,c12-CLA和t9,t11-CLA 3种。

在厌氧和有氧条件下,瘤胃细菌均能合成CLA,且氧气有利于CLA的累积,随反应时间的延长,CLA的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瘤胃细菌参与了反刍动物体内CLA异构体的生物合成与代谢,瘤胃细菌生物合成CLA异构体的特异性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总页数】4页(P254-257)【作者】刘晓华;李海星;陈燕;曹郁生【作者单位】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3.7【相关文献】1.鱼油对瘤胃培养液中共轭亚油酸和氢化中间产物累积的影响 [J], 杨丽杰;侯俊财;刘文芳;刁新平;白云峰;李大军2.大豆油对瘤胃培养液中共轭亚油酸及氢化中间产物累积规律的影响 [J], 侯俊财;刘艳平;桂仕林;霍贵成;贾志远;姜宁;张永忠3.添加植物油对瘤胃内共轭亚油酸前体物累积规律的影响 [J], 高军肖;王加启4.瘤胃保护共轭亚油酸和亚油酸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J], 杜红芳;刁其玉;王吉峰5.瘤胃细菌作用下共轭亚油酸和C18:1的代谢产物及作用机制 [J],Nest;McKain;姜雅慧(摘译);臧长江(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纯度共轭亚油酸的制备

高纯度共轭亚油酸的制备

高纯度共轭亚油酸的制备徐达;陈华勇;罗日明;王卫飞;杨博【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1(037)006【摘要】以红花籽油为原料,比较了2种高纯度共轭亚油酸(CLA)的制备方法:(1)碱法异构化-尿素包合、(2)皂化-尿素包合-碱法异构化。

针对每种方法确定了尿素包合和碱法异构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所得的CLA异构体组成进行了分析。

研究表明:按照方法(2)先获得高纯度亚油酸(LA),再对其碱法异构化制备CLA可以得到纯度更高的产品。

该方法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制备得到的CLA的纯度为97.22%,收率为32.08%,其中c9t11-CLA含量为45.14%,t10c12-CLA含量为49.12%。

【总页数】4页(P110-113)【作者】徐达;陈华勇;罗日明;王卫飞;杨博【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972.1【相关文献】1.一种从红花油中制备高纯度亚油酸的方法 [J], 曹健;刘传云;白爱英;毕艳兰;汪晨辉2.从棉籽油制备高纯度亚油酸甲酯研究 [J], 彭秦南3.茶籽油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工艺优化及分离纯化研究 [J], 刘华鼐;张萌;唐小月;叶勇4.乙醇钾催化红花籽油乙酯制备共轭亚油酸乙酯及其产品结构表征 [J], 毕艳兰;张飞鸿;徐广维;刘伟;杨国龙5.水相还原氢过氧化亚油酸制备羟基共轭亚油酸 [J], 施金金;夏咏梅;顾丹;方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 生酮机理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 生酮机理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生酮机理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Glycerol Ester,简称CLA-G)是一种天然存在于动物脂肪中的脂肪酸,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抗氧化、抗肿瘤、降血脂等作用。

近年来,CLA-G还被发现具有生酮作用,可以通过促进脂肪酸氧化和减少葡萄糖产生,帮助人体进入生酮状态。

生酮状态是指人体在缺乏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供能时,通过代谢脂肪产生大量的酮体,以供给身体能量的一种代谢状态。

生酮状态可以通过饮食控制或药物干预等方式实现,对于控制体重、改善代谢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CLA-G的生酮作用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实现:
1. 促进脂肪酸氧化
CLA-G可以促进脂肪酸在线粒体内的氧化代谢,增加脂肪酸的利用率,从而减少葡萄糖的产生。

这是因为在生酮状态下,身体需要大量的酮体来供能,而脂肪酸是产生酮体的主要来源之一。

CLA-G的促进脂肪酸氧化作用可以增加酮体的产生,从而帮助身体进入生酮状态。

2. 减少葡萄糖产生
CLA-G可以抑制葡萄糖的产生,从而减少身体对碳水化合物的依赖,
促进身体进入生酮状态。

这是因为在生酮状态下,身体需要减少对碳水化合物的依赖,以避免产生过多的葡萄糖,从而影响酮体的产生。

CLA-G的减少葡萄糖产生作用可以帮助身体更快地进入生酮状态。

CLA-G是一种具有生酮作用的天然物质,可以通过促进脂肪酸氧化和减少葡萄糖产生,帮助身体进入生酮状态。

CLA-G的生酮作用为控制体重、改善代谢疾病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oh do e ai f n aua d f t a i , h o t no o j gtd l o i a i, c b srl i eh do e a o n te i y rg n t n o strt t c s tefr i f nu ae i l c cd mi e e t g t t y rg n t n i h — o u e ay d ma o c ne o r an o h i
HO u —a,Y N i i,HU u—h n U J nc i A G L- e j O G i eg c
( o lg fF o ce c , rh a t r u t r i e st , r i 0 3 , i a C l e o o d S i n e No t e s Ag i l e Un v ri Ha b n 1 0 0 Ch n ) e c u y 5 A s a t C nu ae i li a i ( L b t c : o jg td l oe cd C A)h sa t acn g n f cs pe e to i t n if e c n a e s l oe , m r n c a ni rio e i e e t rv n xd i , n u n eo t r c rss i — c c , ao l ho e
中 图 分 类 号 :T 2 2 1 S 5 .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2 3 (0 20 0 7 0 1— 2 0 20 )5— 0 d l oeca i nr me o mai f nu ae n li cdi u n o c i
酸 。 他 表 明 ,奶 牛 饲 料 中 不 含 共 轭 不 饱 和 脂 肪 酸 , 而 是 瘤 胃 生 物 氢 化 产 物 。 后 来 ,从 溶 纤 维 丁 酸 弧 菌 中 分 离 出 △ 1 2一 顺 , △ 1 一反 异 构 酶 ”。 这 种 酶 具 有 异 构 顺 一 ,反 一 1 2 5双 烯
酸 (9 t1 L c ,l 一C A) 能 有 效 预 防 某 些 癌 症 的 发 生 。此 外 ,C A L
(l, 1 C A) 为 重 要 , 因 为 前 者 具 有 抑 制 癌 细 胞 生 长 与 t c 2一 L 最 O 转 移 的 作 用 , 后 者 能 降 低 脂 肪 的 沉 积 。 这 些 同 分 异 构 体 ( L 通 过 亚 油 酸 异 构 化 合 成 的 , 大 量 的 动 物 模 型 实 验 证 C A) 明 , 这 些 异 构 体 能 够 抑 制 肿 瘤 的 发 展 和 抑 制 许 多 癌 细 胞 品 系 的 生 长 ” 。文 献 【 4 从 多 个 方 面 研 究 了 C A 对 乳 腺 癌 发 生 I 2— 】 L 和 发 展 的抑 制作 用 ;在 动物 模 型 和人 源 细 胞培 养 都 证 实 了 C A 预 防 癌 症 的 积 极 作 用 1 , 尤 其 对 预 防 黑 素 瘤 、结 肠 L 6 ~I 癌 、乳 腺 癌 、肺 癌 效 果 最 明 显 。 每 天 进 食 1 反 共 轭 亚 油 —3g
1 共 轭 亚 油 酸 ( L 的 形 成 C A)
C A 有 顺 、反 双 键 结 构 , 它 是 在 瘤 胃 中 不 饱 和 脂 肪 酸 氢 L 化 形 成 的 中间 产 物 。 从 生 物 氢 化 亚 油 酸 ,研 究 了顺 一 ,反 一 9 1 C A。 P d 在 乳 脂 中 分 离 出 顺 一 , 一1 1一 L o r i 9反 1十 八 碳 二 烯
0 引 言
共 轭 亚 油 酸 ( ojgt io i A i,C A)主 要 存 在 于 C nuae Lnl c cd L d e 乳 脂 中 , 包 括 几 种 立 体 异 体 1 C二 烯 酸 ,但 以 △9顺 一△ 1 8 1
反 共 轭 亚 油 酸 (9 t1一C A) △ 1 c ,l L 和 0反 一△ 1 2顺 共 轭 亚 油 酸
l m e n a t r fe tn o h d g n to a d S 、 u n a d fc os a ci g bi— y r e a in, n O on o
Ke r s y rg n t n um nmi o ra i ywo d :h d e ai ;l e c og ns o o r m;c nu ae n li a i C A) e iw o jg tdl oe cd( L ;rve i c
p o e mmun s se r v i e y tm pefr a c a r du e h de o i f i i The mhp ss n hi r ve rom n e nd e c t e p st lpd、 o e a i i t s e iw,wil e l b pu o as e t o t n p cs f
摘 要 : 对 瘤 胃 内共 轭 亚 油 酸 ( L 的 形 成 机 制 、 参 与 氢化 的 微 生 物 及 影 响 氢化 的 因素 进 行 了综 述 , 并 对 如 何 提 高 C A)
牛 乳 中 C A含 量 进行 简要 概 述 。 L 关 键 词 : 氢化 ;瘤 胃微 生物 ; 共 轭 亚 油 酸 ;综 述
维普资讯
垦I黎晶 垒
C N D R I U R H A A YN S Y I I D T
瘤 胃 内共轭 亚 油 酸 ( L 的形 成 C A)
侯俊 财 ,杨丽杰 ,■贵成
( 北农 业 大学 食 品 学 院 ,黑龙 江 哈 尔滨 10 3 ) 东 5 0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