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单用的“之后”“以后”辨析
现代汉语词语辨析
②词义的轻重不同
例:岳飞被秦桧
须有”的罪名被杀害。
(诬蔑
诬陷)
,以“莫
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 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 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 有的程度浅、性质轻。
如:
请求—恳求 批评—批判 担心—担忧
失误—错误 显著—卓著 妨碍—妨害
③词义侧重点不同
阻碍(动词)封建剥削阻碍生产发展。 障碍(名词)排除一切障碍。 强大(形容词)强大的动力来自崇高的理想。 壮大(动词)人多可以壮大声势。 “公然”“公开”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 “公然”是副词,如“公然侵入”。 “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 如“真相早已公开了”;“公开表明态度”;“公开的秘 密”。 从语法功能的角度,也能区分词态语言环境中考查词语的语
境义 所选的实词多是媒体常用,生活中常见
但又易混淆的词语,试题多表现为同音词、 近义词或既同音又近义的实词辨析填空客观 题。
2、正确使用虚词。
虚词是汉语中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 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副 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 词六类。
①上校同志的话像洪亮的钟声,一句句 在大伙儿的心里响着。(侧重在音域宽 宏) ②一声长长的嘹亮的呜叫声,从不远的 地方传来。(侧重在音色清脆、高远) ③大家又笑起来,比刚才笑得更响亮, 更长久。(侧重在声音响度大)
例:工作人员已经 预订 了会议代表返
回的机票。 (预定 预订)
预定——预先规定或约定:预定计划/预定 时间 预订——预先订购:预订报纸/预定酒席 两个词语前者重在“定”,规定、约定,后 者重在“订”,订购。根据“机票”,故选 后者。
御”着重于防备。如:亚洲金融危机的
词语辨析技巧
词语辨析技巧词语辨析是语言学习中的一项关键技巧。
在汉语中,由于字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存在较多,因此正确理解和运用各种词语成为了一项必备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词语辨析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辨析和运用词语。
一、字义区别在辨析词语时,首先要注意它们的字义区别。
有些词语虽然发音相同或相近,但含义不同。
比如,“前进”和“进前”虽然字面上看很接近,但前者意为向前行进,而后者则表示进入前面的事物或地方。
再比如,“幸福”和“幸运”,前者指的是一种满足和愉快的感受,后者则强调偶然得到的好运气。
二、词性区别除了字义区别之外,词性也是词语辨析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些词语虽然发音相同或相近,但词性不同,因而在句子中的使用方式也不同。
比如,“忙”和“忙碌”,前者是形容词,后者是动词,因此在句子中的使用方式也有所差异。
“忙”用于形容人的状态,如“他很忙”,而“忙碌”则表示具体的行动,如“他忙碌地工作”。
三、语义辨析在辨析词语时,还需要注意它们的语义差异。
有些词语在字义上很接近,但语义上却有细微的区别。
比如,“喜欢”和“爱”,前者表示对事物的好感,后者则表示更深厚的感情。
“喜欢”可以用于描述对于物品、活动等的简单喜好,而“爱”则通常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四、语境辨析除了字义和语义的区别,词语辨析还需要考虑语境。
有时候同样一个词语,根据不同的语境可以有不同的意义。
比如,“高兴”一词,它既可以表示心情愉快的状态,也可以表示对于某件事情的支持和赞同。
“高兴”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会有细微的区别。
五、辨别词性辨析词语还需要注意词性的不同。
比如,“检查”和“检验”,前者是动词,后者是名词。
在使用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意义来判断应该使用哪个词语。
总而言之,词语辨析技巧是语言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通过理解词语的字义区别、词性区别、语义辨析和语境辨析,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运用词语,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对读者在词语辨析方面有所启发和帮助。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汇总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现代汉语语法简表一、词类二、短语三、句子成分四、单句五、复句一、词类汉语的词可以两大类,12小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①前面可以加数量词(一副对联)②前面不能加不、很之类的副词(不楹联、很对联)。
③后面不能加时态助词“了”(楹联了)①具体名词人、牛、山、水、对联②抽象名词友谊、立场、观点、思想方位词:名词中表示方向位置的词常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后面东、西、南、北、前、后、中间、下边(二)动词表示行为动作或发展变化的词①前面可以加副词(刚走、很想)。
②后面一般能加“着”“了”“过”之类时态助词,表示动作的持续、完成或过去(看着、看了、看过)。
③多数能重迭(想想、看看、讨论讨论)①不及物动词(自动词) 醒、病、游行、觉悟②及物动词(他动词) 看、写、打、调查、讨论、认为能愿动词:表示可能、必要或愿望等意思的词。
①不能重迭。
②后面不能加“着”“了”“过”表示时态。
③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
①表示可能的能、能够、可以②表示必要的该、当、应当③表示愿意的敢、肯、愿意趋向动词:表示动作的趋向的词。
①不能重迭。
②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后。
来、去、上、下、进、出、进来、出去、上来、下去(三)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
①前面可以加副词(很好、不坏)。
②后面能加“着”“了”“过”这类时态助词,表示持续、完成或过去(红着、红了、红过)。
③一部分能重迭(大大、慢慢、清清楚楚)①性质形容词好、坏、大、小、方、高、美丽、英明、宽广②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四)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常和量词结合,数词量词结合起来称为数量词。
①基数一、二、百、千、万、亿②序数第一、第二、第三③分数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④倍数一倍、十倍、百倍⑤概数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五)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①常和数词或指示代词“这”、“那”结合。
现代汉语易混实词辨析(一)
现代汉语易混实词辨析(一)- -A1 [哀怜·爱怜·爱恋]三者读音大致相同,但意义和用法不同。
"哀怜"指对别人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如"中华民族有哀怜弱者的传统"。
"爱怜"指十分疼爱,多用于子女,如"爱怜子女"。
"爱恋"指热爱而难以分离,多用于男女之间,如"二十多年来,他俩一直相互爱恋着"。
2 [爱护爱惜]爱护有精心保护,不使受到损坏或镀害的意思;爱惜指不浪费,不糟蹋。
前者既可指人,又可指物;后者则仅指物或抽象事物,如"时间"。
3 [安闲安适]安闲重在"闲"——心中无所牵挂;安适重在"适"——舒适,惬意。
4 [安置安顿安排]"安置"重在于"置",使工作、生活、物品等有适当的位置,或指人或物的处置各得其所,又指安置亲属、行李、灾民等;"安顿"着重在于"顿",妥当安排使有着落。
"安排"着重于"排",分轻重缓急,先后主次,有条不紊地处置人或事物,多指人事、任务等的处理。
5 [按语·暗语]相同点:二者都与语言有关。
不同点:"按语"也写作"案语",指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做的说明、提示或考证。
如"这个文段,编者特地加了按语";"暗语"指彼此约定的秘密话,如"这些话纯是暗语,别人根本听不懂"。
6 [暗淡·黯淡]二者都指不明朗。
不同的是:"暗淡"指光色昏暗,不光明,不鲜艳,如"光线暗淡";"黯淡"①指心理暗淡,如"心情黯淡";②同"暗淡"。
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
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词类一、1、划分词类的依据词在句子里充当句法成分的功能词的意义(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词的形态(构形形态、构词形态)2、类别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叹词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区别:可否单独成句可否定位可否相互结合开放还是封闭使用频率高低二、各类实词一、名词1、种类:专有名词:中国普通名词:个体(朋友)、集合(人民)、抽象(思想)、物质(阳光)时间名词:明年处所名词:周围方位名词:前、后2、语法特征(1)可做主语、宾语、定语、不做补语例:江苏人、报社的记者、现在的大学生我爱祖国(2)大多数可接受数量短语修饰,一般不接受副词修饰(注:专有名词不接受数量短语的修饰)例:一条鱼、一批枪支(3)关于重叠,一般不重叠天天、年年、年年岁岁(4)用在介词后,组成介词短语,做状语例:【用事实】讲话、【在家】上课(状中关系)(5)汉语名词单数、复数同形。
部分指人名词(和代词)在表示复数时,可加后缀“们”,如“你们”、“朋友们”3、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时间名词:做主语、做宾语、做定语、做状语例:做主语:昨天很热做宾语:我熬过了昨天做定语:昨天的作业做状语:他昨天来了方位名词:表方向、位置单音节:上、下双音节:之前、以后表空间位置:椅子上、房间里用法:(1)前加介词例:【在椅子上】坐、【从房间里】出来(2)少数方位词可表示时间,形成方位短语例:出发(以)前、三天(之)内二、动词1、意义和种类: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现等(1)动作动词:走、跳(2)心理活动动词:喜欢、思考(3)存在、变化、消失动词:有、演变、消失(4)判断动词:是(5)能愿动词:能、会(6)趋向动词:下来、起来(7)形式动词:进行、予以(8)关系动词:姓、等于2、动词语法特征(1)动词能作动语带宾语,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例:小红看书、我爱祖国少数:粘宾动词(必须带宾语)例:他认识老李。
判断音、形、义的对错须以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为准
判断音、形、义的对错须以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为准语言文字运用一直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高频考点,同时也是备考期间比较容易提升分数的知识点之一,字音、字形、词义辨析、成语运用更是其中经常会出现的考点。
那么,当我们在做语言文字运用相关题目的时候,我们判断一个字的读音、形体对不对,一个词的词义准不准确的时候,我们依据的标准是什么呢?没错,就是“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自1978年正式出版之后曾多次进行修订,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展现汉语词汇的崭新面貌,反映相关学科研究的累累硕果,落实国家相关部门对于语言文字等方面实施的新规范。
所以,当我们以其作为判断对错的标准的时候,自然要密切关注词典本身的改动。
字音方面的改动,有的是因为人们使用习惯而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进行调整,有的是对外来词、方言词、古语词的读音进行改动。
《现代汉语词典》最新版(第7版)在注音方面并没有改动,下面通过列举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注音变化加以说明。
比如:“连累”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读音为lián·lěi,第6版则修订为lián·lei,义为因事牵连别人,使别人也受到损害。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第7版既出现“lián·lěi”,也出现了“lián·lei”,但“牵累”一词只有“qiān·lěi”这一种读音(具体注释参考下图)。
所以,个人觉得“连累”的读音其实是存在争议的,这种存在争议的字词一般来说考试会避免出现,但也不排除一些对考生专业能力要求较高的地区会进行考核。
考生仍然需要多加注意。
此外,诸如“坐骑”、“说服”等词的注音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过程中也做过调整并饱受争议。
类似于这种改动频繁又比较常见、常用的词语格外需要广大考生注意。
字形方面,《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在字形方面也没有改动,下面通过列举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字形变化简单加以说明。
语文字词的辨析
语文字词的辨析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其中的文字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
然而,在日常使用中,我们常常会对某些语文字词产生疑惑,不知道如何准确运用。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语文字词进行辨析,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和使用它们。
一、语词与文字语词和文字是构成语言的两个要素,它们有着不同的意义和用法。
语词是指可以独立运用的词语。
它以口头形式存在,能够通过声音来传达信息。
在语音组合中,语词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表达特定的含义,在句子中充当各种语法成分。
例如,“桌子”、“椅子”、“书本”等都是语词。
文字是以书面形式存在的符号系统,它用于记录和传递信息。
文字可以通过展示在纸上或其他媒介上的书写来传达意义。
在句子构成中,文字可以组合成单词、短语和句子等表达方式。
例如,“table”、“chair”、“book”等都是文字。
二、词与词语词和词语都是由一定语序的一定形式的语素构成的,但它们也有一些区别。
词是语言理论中的概念,指的是具备基本词汇意义的最小单位。
词可以独立存在,具有完整的语义和语法功能。
例如,“篮球”、“窗户”、“飞行”等都是词。
词语是语言实践中的概念,指的是由一个词或多个词组成的具有某种固定意义的单位。
词语可以有独立的词性和词义,常用于句子中的构成成分。
例如,“打篮球”、“开窗户”、“乘飞机”等都是词语。
三、语词与词语的运用语词和词语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使用。
在日常口语中,我们常常使用语词。
语词的使用更加简洁直接,能够直接传达特定的意义。
例如,当我们想要询问一个人是否需要帮助时,可以用简单的问句“需要帮忙吗?”而在书面语中,我们则更倾向于使用词语。
词语的使用更加丰富,可以表达更复杂的意义。
例如,在正式的文章中,我们可能会使用类似“是否需要协助”这样更加正式的表达方式。
此外,语词和词语在不同语境下也有不同的运用。
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使用词语来增强描写的艺术性。
例如,“他欢快地踏着音符的旋律”中的“踏着音符的旋律”就是一个词语,它通过更具体的描述展现了主人公的情感状态。
动态助词“了”和“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区分
动态助词“了”和“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区分摘要:“了”与“过”同属虚词中的时态助词,以往对于时态助词的研究往往集中于“着”、“了”、“过”的对比研究,但是对于“了”与“过”在相同句式中的替换未进行详尽研究。
本文将从“了”与“过”在相同句式中可替换的条件、替换后句子的语法意义,以及能否替换的原因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了;过;动词;替换;教学策略“V+了/过”组合成分类“V+了/过”能否成立,需要考虑相应的语法条件,也即动词、了及过是否符合组合类型的要求。
语法学界对于其中组合成分的分类,一般为以下几种:一、动词的类型动词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现代汉语语法根据语义特征将动词分为以下几类:1.动作动词:例如跑、走、看、听、研究、批评等。
2.存现动词(分为两类)一类表示存在:例如在、具有、有、存在等。
一类表示变化或者消失:例如出现、发生、生、死亡、死等。
3.关系动词:例如是、叫、像、如、好像、成为、属于等。
4.能愿动词(分为三种)表示可能:例如会、能、能够、可以等。
表示意愿:例如肯、要、敢等。
表示必须:例如应当、必须等。
5.趋向动词:例如来、上来、去、下去、出、出去、回、回来等。
6.心理动词:例如爱、恨、喜欢、想、希望等。
7.使令動词:例如让、使、请、要求、请求等等。
二、了的类型以吕叔湘为代表的现代语法学家,根据“了”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将“了”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了”位于句中动词之后,表示动作的完成或者实现,我们称之为“了1”。
例如:我吃了一个苹果。
乔治砍了一棵树。
第二种“了”位于句子的末尾,表示状态的改变或者事情的变化,我们称之为“了2”。
例如:树上的樱桃红了。
他来北京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了。
三、过的类型现代语法学家根据“过”的语法意义将其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过”表示动作行为动作的完成或者结束,我们称之为“过1”。
例如:我吃过饭打算去图书馆。
查过资料以后我就开始写论文了。
第二种“过”表示过去曾经有过某种经历,我们称之为“过2”。
小学语文现代汉语运用知识点总结
小学语文现代汉语运用知识点总结现代汉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一种语言,掌握好现代汉语的运用技巧对于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中常见的现代汉语运用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运用现代汉语,提升语文水平。
一、词语辨析1. 同音字和近义词的辨析同音字和近义词在汉语中很常见,正确辨析它们的词义对于准确表达意思非常重要。
比如,"批评"和"批判",它们虽然同音,但在意义上有所不同。
"批评"是指对别人的言行进行评价,提出不满意的意见;"批判"则是指对事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批判,具有更为严厉的意味。
2. 近反义词的辨析在语文学习中,我们还需要辨析近反义词,如"善良"和"恶劣"。
了解它们的概念及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善良"表示品性纯正、行为正直;而"恶劣"则表示行为丑恶、品质不端。
在写作中,我们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以准确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二、词汇搭配与表达准确性1. 词语搭配在使用现代汉语时,词语的搭配要合乎语境,符合汉语表达的习惯。
比如,我们可以说"打篮球",但不可以说"踢篮球";我们可以说"十分努力",但不可以说"非常努力"。
正确的词语搭配能够使表达更准确、清晰。
2. 词语的准确性使用准确的词语能够使表达更加精确。
比如,我们可以用"美味可口"来描述食物,但用"美好可口"则不太准确。
我们可以用"浩浩荡荡"来形容队伍,但用"浩大的队伍"则不恰当。
准确使用词语,能够让我们的语言更具表现力、说服力和艺术性。
三、句子结构与修辞手法1. 句子结构多样性在写作中,为了避免句子过于单调,我们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句子结构。
语文字词的辨析与用法
语文字词的辨析与用法语文字词的准确使用是我们日常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的重要方面。
在使用语文字词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相似或相近的词语,由于它们的含义有所不同,混淆使用会导致表达不准确或产生误解。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语文字词,从中辨析它们的用法,以便我们能够正确地运用它们,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一、“做”的辨析1. 做“做”是一个通用的动词,表示进行某种活动、工作或生产。
例如,“他每天做饭。
”2. 作“作”可以表示做某种事情,但更多用于创作、写作或表演等艺术方面的活动。
例如,“他喜欢作曲。
”3. 弄“弄”强调操作、处理或处理完毕。
例如,“她会弄红烧肉。
”4. 搞“搞”具有多种含义,常用于描述做事、处理事务或从事某种活动。
例如,“他搞定了这个问题。
”二、“看”的辨析1. 看“看”是最通用的表示观察或注视的动词。
例如,“他看了一部电影。
”2. 瞧“瞧”着重于目光的短暂注视或带有某种态度或情感的观察。
例如,“他瞧了她一眼。
”3. 观看“观看”强调重视、用心地看或欣赏。
例如,“我们去剧院观看了一场演出。
”三、“买”的辨析1. 买“买”是最常见的购买或购置商品的动词。
例如,“我明天要去买书。
”2. 购买“购买”是比较正式的说法,强调以经济手段换取商品。
例如,“公司决定购买新设备。
”3. 采购“采购”常用于组织或机构的购买行为,尤其是大宗商品或物资。
例如,“我们负责采购原材料。
”四、“快乐”的辨析1. 快乐“快乐”是最常用的表示高兴、愉悦的词语。
例如,“她非常快乐地度过了一个假期。
”2. 愉快“愉快”侧重于描述心情愉悦,与他人交往愉悦。
例如,“我们度过了一次愉快的聚餐。
”3. 高兴“高兴”指心情愉快,常常与某个具体的原因相联系。
例如,“我看到他来了,感到非常高兴。
”五、“喜欢”的辨析1. 喜欢“喜欢”是最常见的表示对某事物或某人感兴趣的词语。
例如,“他喜欢看电影。
”2. 爱好“爱好”指对某种活动、兴趣或事物有较深厚的喜爱,并且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从事或追求。
【全文】语言文字运用之辨析和正确使用词语(统编版)
二、近义虚词辨析 虚词是指汉语中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类。 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介词和副词在动态语境中使用情况的辨析,偶尔 也涉及助词的使用。 1.从词性的角度辨析
边练边悟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很多网友认为某星在北京迷笛音乐节上“溜白菜”是为了哗众取宠,
这种说法不免太________了。
(2)会晤中,两国领导人共同________了今后双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一
系列问题,并就许多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
(3)国庆长假期间,凡在本超市购买商品满1000元者,本超市将_______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________他
们从你身边走过________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________你还
不引人注目。而______你长成一株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
看到你,并且欣赏你。
A.虽然 甚至 因为 如果
B.虽然 或者 除非 只有
C.即使 或者 除非 只有
√D.即使 甚至 因为 如果
解析 解答本题,主要看搭配情况。第一处,“虽然”表转折,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
近义词
共同义
侧重点
疏离 疏远
“离”只表“疏”的状态 均表示“疏”的结果
“远”则是“疏”的程度,且程度较重
文种误用的语体思考
SECRETARY’S COMPANION在公交处理中,文种误用的现象时有发生。
之所以误用,固然是由于对公文相关规定的学习掌握不够,但是如果加以深入思考,分析背后的语体因素和社会心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就有助于深化认识,推进公文处理的规范化。
限于篇幅,本文仅从请示、报告、函等文种的误用原因入手,探讨口语语体与公文语体、强制规范与社会心理等因素对公文处理的影响。
先说请示和报告。
请示与报告这两个文种的误用比较常见。
按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规定,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请示与报告都是上行文,按照夏海波先生的说法,二者“行文目的不同、写作结构不同、结束语不同、处理方式不同、内容宽窄不同、发文时机不同、报送制度不同、失误后责任划分不同”①。
栾照钧先生将请示与报告混淆错用的现象概括为“请报不分”,并将二者的主要区别概括为“行文目的不同、公文内容不同、规范性用语不用、成文时间不同”等四个方面②。
从实践来看,请示与报告的最根本区别在于是否需要上级回复,请示需要回复,报告无需回复。
既然需要上级明确表态,是同意还是不同意,这就需要一事一请,否则同意这个不同意那个,有时候这个与那个又有联系,纠缠在一起,不容易说清,容易造成混乱。
既然等待上级指示,自然事情还没有做,是将来时。
报告既然是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无需回复,自然可以将情况作一综合汇报,不限于一文一事。
二者的格式用语自然也会有所不同。
所以,二者的区别细分起来很多,但不是同一个层次和平面的,有主次、先后之分。
那么请示和报告误用的原因何在呢?不少学者认为系1951年公文处理法规影响所致。
政务院1951年9月发布的《公文处理暂行办法》中没有请示文种,且规定“对上级陈述或请示事项用‘报告’”。
栾照钧先生指出:“这以后既存在习惯用报告行文的因袭旧弊倾向,又存在滥用请示的矫枉过正倾向”。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点
日、月、金、
双音节:如沙发、
多音节:青霉素、奥林匹克、阿司匹林
语素切分的依据:
1、两个字拆分后,都有意义,与原来的有关联,即两 个语素,如:微 笑 2、两个字拆分后,都有意义,但与原来的毫无相关联, 即一个语素,如:秋 千 3、两个字拆分后,一个有意义,有关联,能独立;一 个没意义,没关联,不能独立,即一个语素,如:蝴蝶 贪婪
2023年全国高考I卷(二)语言文字运 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
20. 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 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 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关 联 高
考
考
点
短 两个词或者更多词的组合,又称短句、词组。 是词和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而成的能 够独立运用语言单位。
语现 法代 知汉 识语
现代汉语(白话文) 古代汉语(文言文)
现 代 单汉 位语 四 级
壹
语
素
贰
词 语
短叁
语
肆
句 子
语
素
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 合体。也就是说一个 语言单位必须同时满 足三个条件——“最小、 有音、有义”。
语素的种类 根据音节的多寡来考察,可以将语素划分 为三类: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 多音节语素。
考
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
点
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
密。不得改变原意。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词
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从这个概念可以看出词语的特征: 一是能够独立运用,二是能够独 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短语、句子 也能独立运用)当中最小的。词 语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基本核心。
现代汉语处所词的界定和甄别
现代汉语处所词的界定和甄别现代汉语处所词是现代汉语语义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词类,但以往对处所词的研究中存在处所词的定义不清、范围过大、成员庞杂等问题。
本文从语义语法学的角度出发,对处所词的界定、甄别两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最终确立了115个处所词。
标签:现代汉语处所词界定甄别一、现代汉语处所词的界定(一)以往研究对处所词的界定及分类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1961)对处所词下了比较明确的定义:“表示地方的词,如‘中国、北京、中间、旁边、这里、那里’,表示地方的词组,如‘门前、桌子上、国内、长江以南、淮河一带’,都可以叫做处所词。
”这里把处所词看作表示地方的词和词组,界线不清,使处所词的范围过大,成员庞杂。
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1979)将处所词分为四类:(1)地名。
从语义上看,地名有地理单位、政治单位、机关学校,并指出:“山、水的名称需要带上方位词‘上’‘里’才构成地名。
”(2)位置词。
如“里头、右边儿、背后、这里、别处”。
(3)N-L 复合词作为位置词。
如“心里、山上、海外、身边、手下”。
赵元任将词义上表处所的名词性复合词叫做“N-L”。
(4)指地的名词用作地名。
他在这里谈到了像“邮局”这类指地名词不加方位词就可充当处所词的情况,如可以说“走到了邮局才回来。
”《汉语口语语法》还讲到含有方位词的复合词。
赵元任处所词分类所举的例子是从复合词的角度考虑的,因而上述例子中有些不是表处所义的。
如心上、心里、例外、此外。
朱德熙《语法讲义》(1982)中指出,处所词是能做“在、到、往”的宾语并且能用“哪儿”提问,用“这儿”“那儿”指代的体词。
可以看出,他的界定是从语形分布的角度出发的。
他将处所词分为三类:(1)地名;(2)可以看成是地方的机构;(3)合成方位词。
朱德熙指出,前两类词的大部分应该看成名词兼处所词。
作为政治单位或机构,是名词;作为地方,是处所词。
这里实际上谈到了处所词的范围问题。
定语位置上的“了”、“着”、“过”
定语位置上的“了”、“着”、“过”*辽宁大学李铁根Abstract Lhis paper inspects the use and tense function of “Le”,“Zhe”,“Guo”when they are put in attributive position .the author points out: pare with the predicate position, the constituent functions of “Le”,“Zhe”“Guo” have different degree reduction.There is constituent difference among them; 2.When “V Le/Zhe/Guo de(“的”)N”are put in a sentence , “Le”, “Zhe”, “Guo”appear relative tense function, the time referential point is the happening time of the event which is indicated by predicate verb of the sentence or the time of speech. 3. “V de N”of A kind without explicit time marker has time ambiguity. When “Le”,“Zhe”“Guo” are put in “V de N” ,they become a kind of formal grammatical marker of relative tense of “V”. This case reflects the constantly precise developmental trend of chinese grammar to a certain extand.零引言为认识“了”、“着”、“过”在非谓语位置上的时态功能,本文拟对定语位置上的“了”、“着”、“过”作全面的考察分析。
动词后“着”“了”“过”和句尾“了”时体意义的对立
“着”“了”“过”时体意义的对立及其句法条件①金立鑫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实验法证明含有体助词“着、了、过”的句子的不同时体意义以及这些时体意义的句法条件。
关键词:体助词体时句法条件实验法§0引言对语言中的时体研究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思路,一是从理论上或逻辑上进行演绎和推导。
例如在时间问题上,可以如许多印欧语中的时间语法范畴标记划分为:过去、现在、将来。
对体的研究,比如对于一个动作,也可以从种种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如:尚未启动(处于动作起点之前)、启动(处于动作的起点)、进行中(处于动作的过程中)、结束(处于动作过程之后)。
当然人们也可以提出其它的解释方案,如:已然、未然// 已然-实现;已然-进行;已然-结束。
其中“结束”又可以再作下位划分:结束前、结束中、结束后。
上面的思路比较接近演绎法,具有逻辑上的严密性,并且能够发现一般情况下很难注意到的语言现象,甚至可能发现语言中的“门捷列夫空格”。
邓守信(1985)、陈平(1988)、郭锐(1993)、石毓智(1993)、竟成(1996)、戴耀晶(1997)、左思民(1997)等的研究属于这一类。
这种思路存在理论上的多样性。
因为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假设,人们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原本无序的对象提出各种不同的划分方案(解释性假说)。
这一思路的另一个特点是,虽然划分方法不存在逻辑漏洞,但在一次划分过程中将完全遵循逻辑的要求,理论可以帮助发现事实,事实也被用来证明理论。
但是这一方法也可能因语言事实的深度不一而产生划分深度难以控制的问题,例如以往格语法研究中所碰到的难题那样。
另一种思路接近归纳法。
首先从一种语言典型的标记形式出发,建立起一组相互对立的范畴,然后以此为基础逐步扩展到其它非典型的形式上去,所建立的范畴也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
这一研究思路总体上是从语言事实出发,先作个案研究,最后拼合成完整的系统,尽管系统内部深度并不一致,却很符合语言事实。
这种研究相对于形式标记不够充分并且形式不够系统化的语言来说,是相当有效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中单用的“之后”“以后”辨析作者:赵建华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4年第07期内容摘要:现代汉语中,“之后”、“以后”是一组近义词,有时可以替换使用。
然而仔细考察,两者还是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文章从句法功能、语义特征两方面对单用的“之后”、“以后”进行辨析,以便我们对其功能及语义有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规范使用。
关键词:现代汉语之后以后辨析一、引言《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1]中,词条“之后”的解释为:“名词,方位词。
表示在某个时间或处所的后面。
并指出多指时间,少指处所。
”词条“以后”的解释为:“名词,方位词。
现在或所说某时之后的时期”。
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增订本)[2]中,把“以后”解释为:“方位词,比现在或某一时间晚的时间”。
对于“之后”,词典没有做详细的阐释。
这两部词典对这两词的异同点,特别是相异之处没有做出有更为详细的阐释。
事实上,现代汉语中,两者由于在意义和用法上有相似的地方,经常可以替换使用,然而二者仍然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我们在分析大量语料的基础上,对单用的“之后”、“以后”(不包括后附的情况),对其句法功能和语义特征的异同进行探讨,以规范使用。
所用语料皆来自北大语料库。
二、“之后”、“以后”的句法功能辨析现代汉语中,“之后”“以后”既可以单用,也可以后附,我们把单用的“之后”“以后”的句法位置描述如下:2.1“之后”单用的句法分布2.1.1作状语,多用在句首,也用于句中。
例如:(1)她阅读得十分认真和细致,……。
之后危言耸听地宣布:“……。
”(池莉《来来往往》)(2)罗山奎夫妇和辣辣拉了一会儿家常,……,之后就开门见山地为儿子罗建国提亲了。
(池莉《你是一条河》)以上都是“之后”作状语的例子,用来修饰后面的动词。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例子中的“之后”都不能替换成“以后”。
2.1.2作主语。
这种用法较少。
例如:(3)她将房门轻轻带上。
……。
之后是她下楼的脚步声。
(池莉《你以为你是谁》)(4)母亲啊,就是出外给人家啊帮忙去啊什么,……。
之后就是我大一点儿啦,……(1982年北京话调查资料)例(3)、(4)中的“之后”在句中都是担任主语,例(3)中的“之后”不可以替换成“以后”,例(4)中的可以换,但替换之后,指代的意味减弱了。
2.1.3作定语。
例如:(5)经销部门开始抢购,之后的棉花大战年年依旧,……。
( 1994年报刊精选)(6)大坝建成30至50年内,……,之后的问题也能想办法解决。
(《人民日报》1994年第4季度)例(5)、(6)中,“之后”在句中修饰限定后面的名词成分,一同作句子的主语。
2.1.4用作介词“在”的宾语,例如:(7)在之后进行的男子双人3米板决赛中,……。
(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8)而在之后,当我醒来时……!”(《读者》(合订本))例(7)、(8)中,“之后”作介词“在”的宾语,并一同作状语修饰后面的动词,例(8)“之后”和“在”一起在句中作独立成分,起连接作用。
2.1.5“之后”还能作独立成分或者是单独成句。
例如:(10)之后,一切都好了,……。
(池莉《来来往往》)(11)“之后呢?”(岑凯伦《蜜糖儿》)例(10),“之后”作为句中的独立成分,起连接作用;例(11)中,“之后”都是单独成句,后面往往要跟上语气词,如“呢”“哇”等,不过“之后”单独成句的情况极少。
2.1.6和其他成分,如副词,能愿动词等的共现情况。
如:(12)我国先民发明了纺织,……,之后又发明养蚕、纺丝。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13)之后还要延伸至通县开发区、颐和园等。
(1994年报刊精选)例(12),“之后”和副词“又”一起共现,例(13),“之后”和能愿动词“还要”一起共现,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主观色彩较浓。
“之后”还能与其他副词,如“再”等,其他能愿动词,如“能够”等,一起共现。
不过范围很有限。
2.2“以后”单用的句法分布2.2.1作状语,如:(14)以后人们很快地领悟到,如果把这项技术应用到植物身上,……。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15)她解释说这是给孩子喝果汁用的。
……;以后逐渐换大孔眼。
”(池莉《太阳出世》)以上两例,“以后”在句中作状语,例(14),“以后”作状语,修饰后面的句子;例(15),“以后”修饰后面的动词“换”。
这两例中的“以后”都可以用“之后”替换,语义没多大变化。
2.2.2作主语。
这种用法极少。
例如:(16)“以后是以后,现在是现在。
”古应春抢着说道:“……”(高阳《红顶商人胡雪岩》(17)以后就算了。
(余华《现实一种》)以上两例,“以后”都用作“主语”,替换成“之后”的话,语义也没多大变化。
2.2.3作定语。
如:(18)以后的冬天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张炜《冬景》)(19)以后的夜晚会变得多么凄冷。
(张炜《秋天的愤怒》)2.2.4作宾语。
既可以做动词的宾语,也可以做介词的宾语。
如:(20)只是说以后,两年以后她又遇到他了。
(张世君《欧美小说情节演化模式(上)》)(21)利比亚的旅行禁令仅仅是美国准备采取的若干步骤之一,其他行动将在以后宣布。
(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例(20),“以后”都是作动词“说”的宾语,这样的用例也还是极少的,这种情况下,不能替换成“之后”;例(21),“以后”作介词“在”的宾语,一起修饰动词“宣布”,类似的用法较多,这种情况下,可以替换成“之后”,句意仍然完整。
2.2.5“以后”还能作独立成分或者是单独成句。
如:(22)他又到专区一个师范学校当了几年总务。
以后,即回乡从事补鞋。
(汪曾祺《皮凤三楦房子》)(23)商代的天文台叫“神台”。
……。
以后,历代天文台又有观象台、观星台、……。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在语料中我们发现“以后”单独成句的情况极少,和“之后”一样,其后通常也加上语气词形成一个独立的句子。
如:(24)柳若松似乎很失望地道:“以后呢?”(古龙《圆月弯刀》)(25)“以后呢?你自己?”(1994年报刊精选)2.3二者句法功能辨析以上是单用的“之后”和“以后”在句法分布上的相同点。
同时,据我们观察,二者在句法功能上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体现在:其一,虽然二者都能作宾语,但“之后”仅限于作介词的宾语,“以后”则既可以做介词的宾语,也可以做动词的宾语。
其二,在词语组配方面,一般情况下,含有“之后”的句子,很难用“以后”来替换,而含“以后”的很多例子却可以用“之后”的来替换。
其三,二者在使用倾向上存在着明显的不一致。
单用的时候,“之友”的使用频率远不及“以后”,与其他成分共现时,前者出现的情况也不及后者。
三、“之后”、“以后”的语义辨析单用的“之后”、“以后”的在句法功能上的差异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们在语义特征上的不同。
3.1表示时间方面的辨析“之后”、“以后”二者都可以指称从过去某一时点开始到叙述时点(叙述者说话的时间)为止这个时段或时段中的某一个时点,属于过去;还都可以指称从叙述时点或将来某一时点开始的时段或时点,属于将来。
但二者在表示时间方面还是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
3.1.1单用的“之后”基本意义为在“某时之后”,可以指过去,也可以指将来,具有一定的指代作用。
如:(28)试用期月薪六千,之后年薪九万六。
(池莉《来来往往》)(29)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
之后,他投身于我国的航天事业。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3.1.2“以后”单用往往指说话时间或叙述时间之后的时间,可以指过去,也可以指将来,有“从此”或“将来”义,具有“延续性”的语义特征。
如:(30)他说:“以后就得在这山沟里爬了,爬来爬去。
”(张炜《秋天的愤怒》)(31)“最东边一间盛了干草,大跃进那年里面吊死一个人,以后常年锁着。
”(张炜《秋天的愤怒》)3.1.3“之后”单用更多的则是虚化的时间连接成分,没有实在的语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发生另一件事情,强调前事和后事两个时间间隔短。
如:(32)首先他们发现了元素钋,之后又发现了放射性更强的镭。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33)再淋一次空气浴,进入第二道门。
之后还得在特设的“吹淋间”里经受电子设备的检查。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3.2表方位或范围方面的辨析3.2.1单用的“之后”能够表示方位或范围,基本意义为“某个地方的后面”,重在具体的空间顺序,所指方位往往较实。
例如:(34)在他们的队伍之后还有猛兽巨大的身影。
(《魔戒》)(35)我会在队伍之后待上一段时间。
(《龙枪传奇》)3.2.2“以后”单用表示范围的例子极少,在北大语料库中只搜到一例,表示的意义比较虚。
如:(36)《下南路》演出失败了,第二段以后的词不再留传,……。
(赵世民《的来龙去脉》四、结语我们在分析大量语料的基础上,对单用的“之后”、“以后”分别从句法功能、语义特征两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当然,我们对单用的“之后”“以后”的探讨还不免流于简单,对于二者后附的情况未能进行阐释,将另撰文专述。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