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例题剖析(力和运动)

合集下载

运动与力的关系专题之传送带问题(典型例题分析+专项训练)附详细解析

运动与力的关系专题之传送带问题(典型例题分析+专项训练)附详细解析

牛顿第二定律的运用之传送带问题

一、传送带水平放,传送带以一定的速度匀速转动,物体轻放在传送带一端,此时物体可能经历两个过程——匀加速运动和匀速运动。

【例题1】在民航和火车站可以看到用于对行李进行安全检查的水平传送带,当旅客把行李放到传送带上时,传送带对行李的摩擦力使行李开始运动,最后行李随传送带一起前进,设传送带匀速前进的速度为0.6m/s,质量为4.0kg的皮箱在传送带上相对滑动时,所受摩擦力为24N,那么,这个皮箱无初速地放在传送带上后,求:

(1)经过多长时间才与皮带保持相对静止?

(2)传送带上留下一条多长的摩擦痕迹?

【答案】分析:(1)行李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传送带的速度,和传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2)传送带上对应于行李最初放置的一点通过的位移与行李做匀加速运动直至与传送带共同运动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差即是擦痕的长度

解答:解:(1)设皮箱在传送带上相对运动时间为t,皮箱放上传送带后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运动定律:

皮箱加速度:a==m/s2=6m/s2

由v=at 得t==s=0.1s

(2)到相对静止时,传送带带的位移为s1=vt=0.06m

皮箱的位移s2==0.03m

摩擦痕迹长L=s1--s2=0.03m(10分)

所以,(1)经0.1s行李与传送带相对静止

(2)摩擦痕迹长0.0.03m

二、传送带斜放,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将物体轻放在传送带的最低端,只

要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μ≥tanθ,那么物体就能被向上传送。此时物体可能经历两个过程——匀加速运动和匀速运动。

初二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典型例题

初二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典型例题

初二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典型例题

知识点(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如图,给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

静止开始自由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小车在_____表面速度减小的最慢;伽

利略对类似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通过______得出:如果表面

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后来英国科

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揭示_____关

系的牛顿第一定律.

2、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小车每次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改变水平

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每次测量时都观察小车右端所对刻度线

的位置),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1)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

下图所示,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则小车在木板上滑

行的距离为____

(2)分析表中内容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小车前进的距离就

越 .

(3)根据实验结果推理可得:若接触面完全光滑,且轨道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 运

动.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小丽同学通过上面的探究学习了解到的知识,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

最高点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她做出了以下

猜想,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图中的黑点表示小丽同学)

知识点(2)牛顿第一定律:

1、获得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方法是( )

A 只用理论推导

B 只用实验

C 数学推导

D 实验和推理

2、我国古代神话“后羿射日”的故事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如果后羿射出去的箭突然不受任

力和运动典型例题训练

力和运动典型例题训练

力和运动典型例题及训练

运动和力:

例1(北京市中考试题)关于力、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施力物体不一定是受力物B.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

C.物体不受力,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E.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

对应练习:1.(北京市中考试题)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的原因B.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一定运动

二力平衡:

例2(天津市中考试题)如图1—2—4 (a),弹簧所受重力不计,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个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几种说法中属于相互平衡的力是()

A.天花板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天花板的拉力B.球对弹簧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C.弹簧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D.球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球的拉力对应练习:2.(陕西省中考试题)如图1—2—5,质量是0.5kg的字典,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面能正确的表示字典受力图的是()

A B C D 图1—2—4(a)

3. (广州市中考试题)某人拉一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设人对小车的拉力为F,车重为G,车对地面的压力为Q,地面对车的支持力为N,车受到的阻力为f,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Q与G B.G与F C.F与f D.Q与N

三.惯性定律:

例3(呼和浩特市中考试题)如图1—2—6,在一辆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表面光滑的小车上,静止放置质量为m1、m2的两个小球(m1>m2).当车从静止突然水平向右起动时,则两个小球()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典型例题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典型例题

(每日一练)初中物理运动和力典型例题

单选题

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O点两侧粗糙程度不同,物体一直受到沿水平方向5N的力F向右运动,利用频闪照片每隔0.2s记录物体运动状况。已知物体在MO段做匀速直线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MO段的平均速度为5m/s

②OQ段的平均速度为6.25m/s

③MO段的摩擦力为5N

④OQ段的摩擦力小于5N

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

①已知物体在MO段做匀速直线运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相同,MN的距离是1m,每隔0.2s运动的距离

×1m=0.5m

s=1

2

MO段的路程

s MO=3s=3×0.5m=1.5m

MO段的平均速度为

v MO=s MO

t MO = 1.5m

3×0.2s

=2.5m/s

故①错误;

②OQ段的平均速度为

v OQ=s OQ

t OQ =1m+1.5m

2×0.2s

=6.25m/s

故②正确;

③物体在MO段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MO段受到的摩擦力为

f1=F=5N

故③正确;

④在相同的时间内,PQ段的路程大于OP段的路程,故物体在OQ段做的是加速运动,物体受到的拉力大于摩擦力,则摩擦力

f2<F=5N

故④正确。

故选A。

2、图是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

B.由图像得,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4:9

C.若它们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行驶

D.甲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乙车需行驶3小时

答案:A

解析:

AB.由图像可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即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s甲=180km时,t甲=2h,当s乙=120km 时,t乙=3h,甲乙两车的速度

中考物理复习-力和运动专题

中考物理复习-力和运动专题

第四讲力和运动专题

题型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题型特征:本题主要考查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现象的分析与实验推理。属基本实验能力的考查。

解题大招:在水平面绝对光滑时,小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据此判断。

口诀:同高静止再放放,水平初速一样样,若无摩擦跑长长,理想实验真棒棒

【典型例题】

1.(2020春•河源月考)“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如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小车从斜面不同高度释放,让小车从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移动

B.将小车从斜面不同高度释放,让小车从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移动

C.将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释放,让小车从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移动

D.将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释放,让小车从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移动

2.(2020秋•鹿城区校级月考)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当物体不受力时将如何运动”,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为了进一步得出结论,他必须再次进行的实验步骤是()

A.加大小车的总质量,其他条件不变,再做几次实验

B.改变斜面的倾角,其他条件不变,再做几次实验

C.用更光滑一些的材料替换毛巾,其他条件不变,测出小车前进的距离

D.变换小车的初始高度,其他条件不变,再做几次实验

3.(2020•泰安模拟)如图所示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任何位置开始下滑

②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③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

④根据以上实验现象进一步推理抽象概括可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②

力与运动典型习题训练

力与运动典型习题训练

⼒与运动典型习题训练

初⼆物理辅导 5.24

例题⼀:如图所⽰,=5N,=20N,在⽔平向右的拉⼒F=10N的

作⽤下⼀起向右做⽔平⽔平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B受到⽔平地

⾯的摩擦⼒为_____N。

1、叠放在⼀起的A、B两物体置于⽔平桌⾯上,现⽤⽔平向右、⼤⼩为10N的外⼒作⽤在A物体上,使它们⼀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所⽰),此时物体A受到地⾯的摩擦⼒为_____N,受到B物体的摩擦⼒为_____N.改⽤⼤⼩为20N⽔平外⼒作⽤在B物体上,使它们⼀起向右运动(如图⼄),此时物体A受到地⾯的摩擦⼒为_____N。

2、(1)⽤⼿握住重5N的酱油瓶⼦静⽌悬在空中,瓶⼝竖直向上,此时⼿的握⼒为30N,瓶⼦受到⼿的摩擦⼒⼤⼩为;若使⼿的握⼒增加为35N,则瓶⼦受到⼿的摩擦⼒⼤⼩将_____(填“变⼤”或“变⼩”“不变”)。

(2)为测量摩擦⼒的⼤⼩,⼩明在障碍物上固定了弹簧测⼒计拉住⽊块,⽤10N的⼒拉着⼩车向左运动(如图)。则⽊块受到的摩擦⼒⽅向向_____(填“左”或“右”),⼤⼩是_____N.若将拉⼒F增⼤到15N,弹簧测⼒计的⽰数_____(选填“变⼤”、“变⼩”或“不变”)。

3、如图所⽰,M、N两个物体叠放在⽔平⾯上,同时有F=5N的两个⽔平⼒分别作⽤于M、N两物体上,使两个物体都处于静⽌状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M和N之间摩擦⼒为0

B.地⾯对N的摩擦⼒为0

C.地⾯对N的摩擦⼒为5N,⽅向⽔平向左

D.地⾯对N的摩擦⼒为5N,⽅向⽔平向右

4、如图所⽰,A、B、C三个物体叠放在⽔平⾯上。在F=2N的两个⽔

运动和力典型例题

运动和力典型例题

力的基本知识

1.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A.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

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

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 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

2.(08上海)图1(a)、(b)中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1_______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图1_________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均选填“(a)”或“(b)”

3. (09郑州)如图6为水中正在下沉的石块,请画出石块受力的示意图(不考虑水对石块的阻力)。

牛顿第一定律

4.(09桂林百色)如图15所示,是小明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活动中的实验过程。

(1)实验中要让小车每次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这样做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___________。

(2)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由此可推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能说明力是改变物体________的原因。(3)在本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如果可以补充器材,你还能进行的实验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求写出实验名称)

惯性

5(08青海)生活中有许多利用惯性的事例,下列事例与惯性无关的是:()

A.司机开车时必须系安全带

B.熟了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C.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地上撞击几下就套紧了

第七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复习要点梳理与典型例题

第七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复习要点梳理与典型例题

第七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复习要点梳理与典型例题

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

1.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要点诠释:

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要点二、惯性

1.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惯性的利用: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利用自身的惯性在空中继续前进;拍打衣服,清除衣服上的灰尘;甩掉手上的水珠。

3.惯性的危害:汽车刹车后不能立即停下来,酿成交通事故;快速行驶的汽车发生碰撞,车里的乘客如果没有系安全带,会与车身撞击,严重时可能把挡风玻璃撞碎,飞出车外;走路时不小心,可能会被台阶绊倒。

要点诠释: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带答案)初中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典型例题

(带答案)初中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典型例题

(带答案)初中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典型例题

单选题

1、如图所示,若小球向右摆动到最低点时,绳子断裂,假设所有力同时消失,此后,小球的情况是()

A.竖直下落,速度越来越快B.保持静止

C.继续向右摆动,速度越来越慢D.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2、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B,在F=10N的恒力作用下,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对B的摩擦力为10N,向右B.B对地面的摩擦力为10N,向左

C.B对A的摩擦力为10N,向右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10N,向左

3、如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叠放着甲、乙两个木块,甲木块用一根细绳拴在左边固定的竖直墙上,现在用

F=20N的力把木块乙从右端匀速地抽出来,则甲、乙两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是()

A.甲和乙都受向左20N的摩擦力

B.甲和乙都受向右20N 的摩擦力

C.甲受向右20N的摩擦力,乙受向左20N的摩擦力

D.甲没有受到摩擦力,乙受向右的20N的摩擦力

4、如图所示,将弹簧测力计A、B的挂钩挂在一起,然后用手水平左右拉弹簧测力计的圆环,使其保持静止状态,当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4N时,则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及右手对弹簧测力计B的拉力大小分别是()

A.8N、4NB.4N、8NC.0N、8ND.4N、4N

5、目前,部分快递企业开始使用无人机送货,当无人机匀速竖直上升时,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G、升力F

和阻力f,如图所示。这三个力关系式正确的是()

A.G>F+f B.G

6、滑雪运动包含了很多科学知识,如图是小雪正在滑雪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力和运动知识点及经典例题

力和运动知识点及经典例题

力和运动知识点及经典例题

力和运动是物理学中的基础概念,它们是我们理解物体在空间中移动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一些经典例题来深入了解力和运动的知识点。

1.力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

体的形状、速度和方向。力的大小通常用牛顿(N)作为单位,方向用箭头表示。

2.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如果

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意味着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它的

数学表达式为:F = ma,其中F是物体所受的合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这个定律告诉我们,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4.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它表明,任

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例如,当我们用手推墙壁时,我们感受到的力和墙壁所受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弹力和重力弹力是物体受到压缩或拉伸时所受的力。典型的例子是

弹簧。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以下是一些经典例题,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力和运动的知识点:

1.一个物体质量为2千克,受到的合力为10牛顿,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所以a = F / m = 10 N / 2 kg = 5 m/s²。

2.一个质量为5千克的物体,受到一个15牛顿的力,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同样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 = F / m = 15 N / 5 kg = 3 m/s²。

力和运动的典型题

力和运动的典型题

力和运动的典型题

(一)长度、时间的测量

长度测量思路:1、识别刻度尺的分度值(学生常用的是毫米尺)

2、按照分度值读数:准确值+小数点后一位估计值+单位(此时的单位应该为分度值单位)

3、移动小数点,换算为题目要求的单位

时间的测量思路:1、确定分钟及前三十秒和后三十秒

2、确定秒

3、按照题目要求记做:多少分多少秒或多少秒

训练:火线100天42页命题点1例1及题组训练

(二)关于参照物的题(描述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必须先选择参照物)

思路:1、首先辨别研究对象

2、观察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变化

3、如有位置变化 则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

如无位置变化 则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注意:○1可根据参照物判断运动情况

○2可根据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

训练:1、火线100天42页命题点2例2及题组训练

2、P43页整合集训第3题

3、P44第8题,第10题

(二)平均速度的计算

方法:t S V 总平均总

(平均速度是指某一运动过程而言,故S 总、t 总也是针对这一运动过程) 训练:1、火线100天43页命题点3题组训练第3题

2、实验突破命题点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例题

3、P44第7题,第11题,第12题

4、P45第14题

(三)力的示意图做法

思路:1、首先辨别要做哪个或哪几个力的示意图

2、辨别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在受力物体上

3、根据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用线段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4、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

5、标示该力

注:如果做力的图示,在表示力的大小是需要画一标度,利用标度用一段线段表示力的大小训练:1、火线100天47页命题点1题组训练第3题

全国通用版初中物理运动和力典型例题

全国通用版初中物理运动和力典型例题

(每日一练)全国通用版初中物理运动和力典型例题

单选题

1、“教室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天空,是陪伴我们的第二个家”,下列说法最符合实际的是()A.教室里最舒适的温度约为40℃

B.教室里一支新粉笔的质量约为10kg

C.教室内每盏日光灯的功率约为40W

D.同学们进出教室行走时的速度约为5m/s

答案:C

解析:

A.人的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约6g,一支粉笔的质量略大于此数值,在10g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C.教室中普通日光灯的额定功率在40W左右。故C符合题意;

D.同学们进出教室行走时的速度在1m/s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王娟同学坐车途中观察到一些现象,依据你的物理知识做出的判断,错误

..的是()A.看到窗外的树木向后退,是以车为参照物

B.路边装有测速摄像头,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C.车上窗帘往外飘,是因为车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D.街头路口的反光镜能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它是面积很大的平面镜

答案:D

解析:

A.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由于乘客随汽车一起向前运动,路边的树木相对于汽车向后运动,因此他是以汽车为

参照物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摄像头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车上窗帘往外飘,是因为车在行驶过程中,车外空气的流速大于车内空气的流速,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则车内压强大于车外压强,将窗帘往外压,因此车上窗帘往外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应用在汽车的观后镜和街头路口的反光镜,凸面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能增

力和运动的关系讲解分析

力和运动的关系讲解分析

9.3 力和运动的关系

知识点一 力的作用效果

1.力虽然看不见,但力作用在物体上能产生一定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状上的改变(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变为静止,也可以使静止的物体变为运动,力还能使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物体的速度或方向发生改变就意味着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这三个因素有关

运动员在足球比赛中踢出的“香蕉球”和“直线球”,其运动轨迹和旋转情况各不相同,这主要是由于踢球时用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例题精析】

【例1】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 ( )

A .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B .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

C .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

D .用力把铅球推出

【例2】如图9-3 -2所示,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

【实战演练】

1.贵州2台经常报道车祸的发生,大部分是酒驾所导致,交警常用酒精测试仪测驾驶员的酒精浓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车被撞变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 .交警闻到味道是分子不停的作无规则的运动

C .力只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D .力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特别警示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一定是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2)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而“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同物、等大、反向、共线”,关键要抓住“同物”的条件。

力与运动

力与运动

专题一 力与运动

【典型例题】

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m=5kg 的物体,置于一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体上,用一平行于斜面的大小为30N 的力F 推物体,使物体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斜面体质量M=10kg ,始终静止,取g=10m/s2,求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及支持力.

例2 、如图所示,声源S 和观察者A 都沿x 轴正方向运动,相对于地面的速率分别为vS 和vA ,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率为P v ,设,S P A P v v v v <<,空气相对于地面没有流动. (1)若声源相继发出两个声信号,时间间隔为△t ,请根据发出的这两个声信号从声源传播到观察者的过程,确定观察者接收到这两个声信号的时间间隔△t ′.

(2)利用(1)的结果,推导此情形下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源频率与声源发出的声波频率间的关系式.

例3、假设有两个天体,质量分别为m1和m2,它们相距r ;其他天体离它们很远,可以认为这两个天体除相互吸引作用外,不受其他外力作用.这两个天体之所以能保持距离r 不变,完全是由于它们绕着共同“中心”(质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作为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中心”O 位于两个天体的连线上,与两个天体的距离分别为r1和r2. (1)r1、r2各多大?

(2)两天体绕质心O 转动的角速度、线速度、周期各多大?

例4、A 、B 两个小球由柔软的细线相连,线长l=6m ;将A 、B 球先后以相同的初速度v0=4.5m/s ,从同一点水平抛出(先A 、后B )相隔时间△t =0.8s . (1)A 球抛出后经多少时间,细线刚好被拉直?

初中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经典例题

初中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经典例题

人教新课标版(2012教材)八年级第八章运动和力经典例题

一、牛顿第一定律

典型例题1: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可以做出来,所以惯性定律是正确的

B.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所以惯性定律不能肯定是正确的

C.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但可以经过在事实基础上,进一步科学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D.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虽然现在做不出来,但总有一天可以用实验来验证

思路点拨:对牛顿第一定律从实验、推理得出结论,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理解,就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解析: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所以无法用实验可以做出来,A、D选项错误;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虽然做不出来,但是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出来的,可以能肯定是正确的,B选项正确,C选项正确。故选C。

答案:C

101小帖士:对定律的理解: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运动和力知识点复习要点梳理与典型例题

运动和力知识点复习要点梳理与典型例题

第七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复习要点梳理与典型例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 1.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 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 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要点诠释:

1. “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 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 (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 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 果。

3. “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 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 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c 要点二、惯性 1•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 惯性的利用: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利用自身的惯性在空中继续前进;拍打衣服,清除衣服 上的灰尘;甩掉手上的水珠。

3. 惯性的危害:汽车刹车后不能立即停下来,酿成交通事故;快速行驶的汽车发生碰撞,车里 的乘客如果没有系安全带,会与车身撞击,严重时可能把挡风玻璃撞碎,飞出车外;走路时不 小心,可能会被台阶绊倒。 要点诠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例题剖析(力和运动)

例1 (市中考试题)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一位乘客,欲估测前方隧道的长度.在进出隧道口时,分别看了一下手表,如图1—2—1(甲)、(乙)所示,汽车通过隧道时的平均速度是30km /h ,由此可计算出此隧道长约________km .

图1—2—1

精析(1)通过图中的“手表”,可计算出时间.

(2)通过速度和时间可计算路程.

解 图甲时间t l =1点20分

图乙时间t 2=1点25分

汽车通过隧道的时间为t =t 2-t 1=5 min =121h 隧道长:s =vt =30km /h ×

12

1h =2.5km 答案 隧道长约2.5km .

例2 (市中考试题)一辆汽车在到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上的速度表指针在如图1—2—2所示的位置左右摆动,则汽车从图中位置行驶到还需________h .

图1—2—2

精析 (1)通过“路标”图,判断出路程长短,通过速度计判断出汽车行驶的速度.

(2)通过路程和速度计算时间.

解 汽车需行驶的路程s =120km

汽车的速度为v =100km /h

计算汽车用的时间:

t =v s =h

km km /100120=1.2h 答案 到达还需1.2h .

例3 (市中考试题)关于力、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施力物体不一定是受力物体

B .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

C .物体不受力,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精析 A .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A 选项不正确. B .只要物体之间有相互作用,就会产生力.力可以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而产生的,如:力、拉力、支持力.而有的力可以产生于相互不接触的物体之间,如:在空中运动的乒乓球,仍受到重力作用,施力物体是地球,乒乓球和地球之间不接触,也产生了力.B 选项不正确. C .根据前面复习的力和运动的关系,当物体不受力时,可以处于静止状态,还可以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 选项不正确.

答案 D

例4 (市中考试题)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的原因

B .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C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一定运动

精析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力的作用的理解,学生头脑中仍存在一些错误的概念,如:“物体运动必须有力维持,运动的物体失去力的作用,就会静止下来.”为纠正这些错误概念,就必须建立正确的概念: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而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解 A .当物体不受任何力或受的合力为零时,它也可以保持静止状态,所以说,力不是使物体保持静止的原因.A 选项是错误的.

B .力可以使物体速度大小改变,也可以使物体运动方向改变,所以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B 选项正确.

C .当一个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如果它不受任何力或所受合力为零时,仍可保持运动状态,所以说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 .物体受平衡力时,可以保持静止状态,而不一定运动.例如:人用水平力F 推动一

个讲台桌,讲台桌仍静止,如图l—2—3,则此时讲台桌还受到一个静摩擦力f,F与f为平衡力,讲台桌没有运动.可见物体受到力,并不一定运动.D选项不正确.

图1—2—3

答案B

例5(天津市中考试题)如图1—2—4 (a),弹簧所受重力不计,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个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几种说法中属于相互平衡的力是()

图1—2—4(a)

A.天花板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天花板的拉力

B.球对弹簧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C.弹簧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D.球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球的拉力

精析此题从几个方面考查学生的知识:(1)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是物体

.........上的;(2)考查了学生是否会进行受力分析.在题目中,出现了三个物体:天花板、弹簧和小球,要会分析哪个力作用在哪个物体上.

解A.天花板对弹簧的拉力,作用在弹簧上

.......,

......,而弹簧对天花板的拉力作用在天花板上这两个力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A选项不正确.

B.球对弹簧的拉力,作用在弹簧上

.......,尽管这一对力方向

......,而球受到的重力作用在球上

相反,但由于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所以这一对力也不是平衡力.

C.弹簧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如图l—2—4(b),且满足二力平衡条件,C选项正确.

D.通过受力分析可知,这一对拉力分别作用在球和弹簧上

........,所以这一对略也不是平衡力.

图1—2—4(b)

答案C

例6 (省中考试题)如图1—2—5,质量是0.5kg的字典,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面能正确的表示字典受力图的是()

A B C D

图1—2—5

精析此题从多方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知识.(1)要会分析字典在静止时受的是平衡力,且二力大小相等;(2)要知道平衡力应作用在一个物体上;(3)题目给出的是字典的质量m,要会用公式G=mg,计算出字典的重力G=4.9N.

注意抓住题目中分析的是字典的受力情况.因为字典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字典受的力一定是平衡力.从图上看,只有C图的两个力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所以C图是正确的.这一对力是:重力G和支持力F.有的同学认为:B图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也满足二力平衡条件.这个分析是错误的,因为这两个力分别作用在字典和桌上,而不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这一对力是支持力F和压力F′,是相互作用力,而不是平衡力.例7(呼和浩特市中考试题)如图1—2—6,在一辆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表面光滑的小车上,静止放置质量为m1、m2的两个小球(m1>m2).当车从静止突然水平向右起动时,则两个小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