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他人》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心中有他人
主题班会教案心中有他人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心中有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关心、尊重和理解他人。
2. 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提高人际沟通技巧。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升班级凝聚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换位思考,心中有他人的实践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心中有他人的意义,掌握与他人有效沟通的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换位思考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心中有他人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1)讲解心中有他人的含义及重要性。
(2)讲解换位思考的方法和技巧。
3. 实践情景引入(1)呈现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换位思考和有效沟通解决问题。
(2)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同学给予评价。
4. 例题讲解(1)呈现一道有关心中有他人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讲解解题思路,强调换位思考和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心中有他人①含义:关心、尊重、理解他人②重要性:增进人际关系,提高沟通效果2. 换位思考①方法: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②技巧:倾听、表达、同理心3. 有效沟通①技巧:清晰表达、倾听、提问、反馈②作用:增进理解,提高交往质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做到心中有他人的。
(2)谈谈你对换位思考的认识,以及在实际沟通中的运用。
2. 答案:(1)示例:关心同学,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尊重老师的意见,虚心请教;理解家长,主动承担家务等。
(2)换位思考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提高沟通效果。
例如,在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我们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心中有他人、换位思考和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心中有他人(1)》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心中有他人》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2.2 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如下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尊重理解、宽容、帮助他人。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友善,内容设置三个层次:分别是“理解至上”“宽容他人”“乐于助人”,这也是友善的价值观在人际交往中的具体体现。
学习重点:理解友善在人际交往中的具体要求:学会换位思考、宽容他人、帮助他人学习难点:学会宽容他人三、【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列举“心中有他人”好少年,在生活中关心、体贴他人的事例,学会理解他人,学会换位思考。
2、通过学生列举“心中有他人”好少年宽容、忍让他人的事,知道怎样宽容待人。
3、通过学生列举“心中有他人”好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热心帮助他人的事,知道怎样真正的做到乐于助人。
四、【学情分析】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以自我为中心,在与他人交往时不懂得顾及别人的感受,不会为他人考虑。
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生活体验,我们应该让学生充分调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知道与人相处要友善,真正做到理解,宽容,帮助他人。
五、【评价设计】1、通过“大勇班的故事一”检测目标一;2、通过大勇的故事二、三检测目标二;3、通过结合经历说一说“怎样帮助他人”检测目标三。
六、【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心中有他人——好榜样课前参考“心中有他人”好少年评选标准评选“心中有他人”,好少年,上课进行颁奖活动,给同学们树立心中有他人的榜样,为下一步的学习行为提供目标。
第二板块:心中有他人——我学习第一环节:理解至上(1)依据第一条标准,交流评选好少年的理由(具体事例)(2)采访好少年这样做的理由(3)交流分享微信朋友圈——大勇班的故事(一)思考:看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展示《论语》中部分语句师总结:换位思考第二环节:宽容他人(1)依据第二条标准,交流评选好少年的理由(具体事例)(2)探究分享微信朋友圈——大勇的故事(二)思考:面对被王强误解后真诚的道歉和小丽刁难,大勇有可能会怎样做?展示有关宽容的名言警句师总结:别人如果无意伤害了自己,不妨一笑置之。
心中有他人教案设计(
心中有他人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品德》教材第四章《共筑美好愿景》第二节“心中有他人”。
教学内容包括:了解“心中有他人”的含义,探讨关爱他人的意义,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关爱他人,以及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心中有他人”的含义,认识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提高道德素养。
3. 引导学生将关爱他人的理念付诸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心中有他人”的理念付诸实践。
教学重点:理解“心中有他人”的含义,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
2. 学具:教材、笔记本、随堂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关爱他人的公益广告,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心中有他人”的含义。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教材,讲解“心中有他人”的含义,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讲解关爱他人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4. 随堂练习:发放随堂练习册,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心中有他人”,并提出具体措施。
7. 实践环节: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将关爱他人的理念付诸实践。
六、板书设计1. 心中有他人2. 内容:定义:关爱他人,心中有他人重要性:提高道德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实践方法:关注他人需求,助人为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体现“心中有他人”的。
2. 答案示例:我在日常生活中,会主动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关心他们的困难,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心中有他人”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深入社区,关爱弱势群体,将关爱他人的理念付诸实践。
主题班会教案心中有他人
主题班会教案心中有他人教学内容综述本课程基于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共奏和谐乐章”,深度探讨了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以及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致力于在学生心中植根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理念。
教学目标的深化本节课旨在:1. 深化学生对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价值理念的认识。
2. 发展学生合作与分享的能力,塑造健全的道德人格。
3. 引导学生将关爱、尊重、合作与分享的内核融入日常生活中,自然流露而非机械践行。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精准把握本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并实践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合作与分享的社会行为,难点则在于如何将这一理念自然地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之成为其道德成长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具与学具的巧妙运用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并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如视频播放设备,以及学生的学习工具——笔记本、课本和作业本。
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中的真实故事,自然引发学生对关爱与尊重的思考。
2. 新课内容导入后,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和深入的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体验。
3. 课堂上鼓励学生分享个人心得,通过交流互动,增强学习的体验性和实效性。
5. 课堂小结时布置作业,巩固学习成果,并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
板书设计的艺术板书设计围绕“心中有他人”这一核心主题,通过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合作与分享以及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关键词,形成了一个直观、易懂的教学信息框架。
作业设计的创新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持续关注通过课后反思,教师能够及时检视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拓展延伸活动如家长的参与、主题活动的组织,将进一步强化学生道德行为的学习和实践。
2024年《心中有他人》主题班会教案
《心中有他人》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心中有他人”的含义,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3.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和团结。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明确“心中有他人”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心中有他人”的意义。
2.如何让学生将“心中有他人”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传达了怎样的主题?2.主题活动一:案例分析(1)展示案例一:小明在公交车上给一位老人让座,老人感激不已。
(2)展示案例二:小红在课堂上主动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同学对她表示感谢。
(3)学生分组讨论:这两个案例分别体现了“心中有他人”的哪些方面?3.主题活动二:情景剧表演(1)学生分组,每组编排一个关于“心中有他人”的情景剧。
(2)各小组表演情景剧,其他学生观看并评分。
(3)教师评选最佳表演奖,并邀请获奖小组分享创作心得。
4.主题活动三:互动游戏(1)游戏一:“猜猜我想什么?”学生两人一组,一个人闭上眼睛,另一个人用肢体语言表达一个词语,让对方猜出是什么。
(2)游戏二:“真心话大冒险”学生轮流抽取题目,回答问题或完成挑战,题目涉及“心中有他人”的相关内容。
5.主题活动四:经验分享(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践行“心中有他人”的经历。
(2)教师分享自己的经验,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教训。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并表示要将“心中有他人”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五、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心中有他人”的感悟文章。
2.用实际行动践行“心中有他人”,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同学。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心中有他人”的理解程度。
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心中有他人”的行为表现。
重难点补充:1.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心中有他人”的意义:教师:“同学们,我们刚才看了两个案例,你们觉得小明给老人让座和小红帮助同学,他们心里当时是怎么想的?”学生A:“小明可能觉得老人年纪大,需要帮助。
2024年主题班会教案心中有他人
2024年主题班会教案心中有他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八章“共筑美好家园”,具体内容为第三节“心中有他人”。
教材从关爱他人、换位思考、团队合作三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了在集体生活中,每个人应该如何做到心中有他人,共同营造和谐友善的氛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心中有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2. 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提高人际沟通技巧,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心中有他人的重要性,将关爱他人、换位思考和团队合作付诸实践。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提高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卡片学具:笔记本、教材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关于关爱他人、换位思考和团队合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观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教材中的案例为依据,讲解心中有他人的具体表现,如关爱他人、换位思考和团队合作。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如何做到心中有他人,并提出具体做法。
4. 课堂互动(1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的经历,谈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心中有他人,引导其他学生从中学习。
5. 知识巩固(10分钟)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引导他们认识到心中有他人是构建美好家园的基础。
六、板书设计1. 心中有他人关爱他人换位思考团队合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心中的“心中有他人”是什么?(2)举例说明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做到关爱他人、换位思考和团队合作的。
2. 答案:(1)心中有他人是指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需求,还要关心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帮助他人,共同营造和谐友善的氛围。
(2)示例:在排队时,主动让位给有需要的人;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讨论,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完成任务。
2024年度《心中有他人》主题班会教案
2024年度《心中有他人》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需要关心和帮助的时候,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2. 培养学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懂得换位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班会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关爱他人的真实故事,如帮助老人过马路、同学间相互帮助等,引发学生对关爱他人的关注。
2. 教材内容讲解:详细讲解教材中的每一个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关爱他人的,从而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些关于关爱他人的例子,如在生活中如何帮助他人、如何倾听他人的需求等,让学生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关爱他人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关爱他人的能力。
5. 小组讨论: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关爱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良好行为习惯等关键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作业答案:今天我学到了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比如,今天放学回家的时候,我看到一位老奶奶在马路边徘徊,我立刻过去扶她过马路。
老奶奶对我表示感谢,我觉得很开心。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关爱他人,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班会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案例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并尝试将其融入日常生活。
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学生仍存在关爱他人意识不足、缺乏同理心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的细节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选择一个生动、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至关重要。
案例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对关爱他人的关注。
“心中有他人”教案设计
“心中有他人”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我们是一家人”,具体内容为第二章“心中有他人”。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学生了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培养心中有他人的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心中有他人的含义,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
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良好品质,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做到心中有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心中有他人的含义,培养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意识。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做到心中有他人,提高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班级里的真实故事,引发学生对心中有他人的思考。
(2)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心中有他人的例子,体会心中有他人的重要性。
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理解心中有他人的含义。
(2)教师讲解解题思路,强调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解答展示,并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4. 小组讨论5. 情景模拟(1)教师设计一个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心中有他人的感受。
(2)学生分享体验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心中有他人的含义2. 心中有他人的具体做法3. 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心中有他人的例子。
(2)结合教材内容,谈谈如何做到心中有他人。
2. 答案:(1)例子:为同学解答疑问、帮助他人捡起掉落的物品、关心生病的同学等。
(2)做法: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关心集体利益,主动帮助他人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如何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心中有他人意识。
《心中有他人》教案
《心中有他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我们是一家人》中的第二课时《心中有他人》。
本节课主要围绕“心中有他人”这一主题,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体会集体荣誉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心中有他人”的含义,学会关心他人,体会集体荣誉感。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心中有他人是一种美德,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体会集体荣誉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心中有他人”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小组讨论记录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集体协作的动画片,引导学生关注集体荣誉感。
2. 新课内容讲解:a. 讲解“心中有他人”的含义。
b. 分析案例,让学生体会心中有他人的重要性。
c.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心中有他人。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团队合作的选择题,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黑板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心中有他人》2. 板书内容:a. 心中有他人的含义。
b. 心中有他人的重要性。
c. 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心中有他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心中有他人”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经历和感悟,完成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了解学生对“心中有他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3.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应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2024版第一节心中有他人教案
评价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各项能力的提升,如沟 通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
情感态度 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如尊 重他人、关心他人、愿意帮助他人等。
评价方式: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自评
01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
足,并制定改进计划。
互评
02
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培养他们的社会 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规范和道德准 则,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
道德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团队竞赛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
意识。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 会与他人沟通、协商和解决问题。
塑造良好品格与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关爱他人行为表现及意义
行为表现
关爱他人包括倾听、关心、帮助和尊重等行为,这 些行为能够传递温暖和力量,促进社会和谐。
意义阐述
通过关爱他人,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理 心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 的社会风尚。
教学难点:如何将关爱转化为实际行动
情境模拟
创设具体的情境,如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参与公益活动等,引导学生思考并讨 论如何采取实际行动关爱他人。
实践指导
提供具体的行动建议,如主动关心身边的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帮助学生 将关爱他人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同时,强调行动的持续性和长效性,鼓励 学生将关爱他人融入日常生活。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Chapter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01
02
03
提问引导
通过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他人的存在 和重要性。
2024年度《心中有他人》主题班会教案
2024年度《心中有他人》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八册,第四章《共筑美好家园》,具体内容为第三节《心中有他人》。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树立集体主义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增强集体主义观念。
2. 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品质,提高社会责任感。
3. 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将关爱他人转化为实际行动。
重点: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关爱他人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关爱他人的意义。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心中有他人》,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内容。
3. 知识讲解:a. 讲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b. 介绍换位思考的方法。
c. 分析集体主义精神的内涵。
4. 例题讲解:通过一个具体事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关爱他人。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本班开展关爱他人的活动。
7.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提醒学生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1. 关爱他人的重要性2. 换位思考的方法3. 集体主义精神4.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关爱他人”为主题,写一篇心得体会。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阐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实践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及时反思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参与关爱他人的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3. 板书设计。
4. 作业设计。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心中有他人教案设计
心中有他人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单元“共筑美好家园”,第12课“心中有他人”。
详细内容包括:教材中关于关爱他人、换位思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的阐述,以及相关案例和活动。
二、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主动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并实践心中有他人的理念。
教学重点:关爱他人、换位思考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关爱他人、换位思考和团队合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行为背后的意义。
2. 教学新课(15分钟)(1)讲解关爱他人、换位思考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通过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体会心中有他人的实际意义。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一道关于心中有他人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例题,完成一道关于心中有他人的练习题。
5.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心中有他人的理念,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心中有他人2. 板书内容:关爱他人、换位思考团队合作实践心中有他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三个你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的事例,并简要说明你是如何做到的。
(2)请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换位思考的认识。
2. 答案:(1)示例:帮助同学解答难题、给老人让座、帮助陌生人找到目的地。
(2)换位思考是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实践心中有他人方面的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关爱他人的快乐。
(2)鼓励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多与同学、家人、朋友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心中有他人》教案
《心中有他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心中有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 引导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换位思考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他人需求,主动帮助他人的习惯。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心中有他人的含义2. 换位思考的意义3. 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表现4.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5. 实践活动中的人际交往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心中有他人的重要性,学会换位思考,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主动帮助他人,并在实践活动中运用人际交往技巧。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心中有他人的意义。
2. 案例分析:讨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出解决办法。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 实践作业:布置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心中有他人的含义,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案例分析: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4.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心中有他人的实际意义。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生活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情景模拟等环节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对心中有他人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环节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换位思考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4. 实践作业反馈:收集和分析学生完成的实践作业,评估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效果。
小学思想品德教案心中有他人
小学思想品德教案心中有他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思想品德》教材第五单元“与人相处”中的第12课“心中有他人”。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心中有他人”的含义,培养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意识,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心中有他人”的含义,认识到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引导学生将“心中有他人”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养成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心中有他人”的含义,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难点:换位思考,将“心中有他人”的理念付诸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卡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关爱他人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心中有他人”的思考。
2. 新课内容:讲解“心中有他人”的含义,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a. 通过课件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体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b. 讲解换位思考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经历,并提出改进措施。
4. 例题讲解:讲解关于“心中有他人”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心中有他人2. 板书内容:a. 关爱他人、尊重他人b. 换位思考c. 人际交往能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心中有他人”的作文。
a. “心中有他人”的含义b. 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c. 换位思考的方法d. 个人实践与感悟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将“心中有他人”的理念付诸实践。
b. 开展班级主题班会,讨论如何更好地关爱他人、尊重他人,营造和谐班级氛围。
《心中有他人》主题班会教案
(2)比赛:分四小队活动围绕“心中有他人”问答,内容可根据 各地的情况自编。
.学先进,见行动采用文艺形式,表演自己在今后的行动中学习先进的决心。 .集体歌舞,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活动。 四、活动总结与延伸 班主任老师总结这次活动开展的情况,教育学生要以英雄、模范为榜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养成关心别 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好品德。在初步形成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氛围的基础上,将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 去,要以专栏、园地记载好人好事,定期评比,树立典型等。 五、活动建议 .要通过大量的先进事例,启发教育学生,树立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思想品质。
.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人人参与,人人受教育。
《心中有他人》主题班会教案
《心中有他人》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为人教育,培养学生关心别人,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二、活动准备 搜集英雄模范人物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动人故事,收集名人名言,寻觅周围的先进人物及其事迹,各 自将以图画、故事、图片,边演示边讲解,各自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英雄模范为人民服务的光辉事迹; .齐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等歌曲。 (二)学先进,比自己 L分组交流,谈一谈身边的助人为乐的先进事迹,比一比自己的关心他人做得怎样? .各组推派代表,用图片、录像、故事等形式展示各行各业的好人好事。 .学名言,明方向。 (1)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名人名言。
《心中有他人》教案
《心中有他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心中有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2. 培养学生在与他人相处时,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和理解他人。
3. 引导学生将心中有他人的理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心中有他人的意义,学会关爱他人。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与他人相处时,能够主动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到心中有他人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心中有他人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案例分析:分析心中有他人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情景模拟材料。
2.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3. 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心中有他人的思考。
2. 情景模拟:让学生参与情景模拟,体验心中有他人的感受。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心中有他人的具体表现,并提出建议。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心中有他人的重要性。
5. 总结提升:总结心中有他人的意义,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有关心中有他人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在不同情境下心中有他人的感受。
2. 教学步骤:a. 教师设定不同情境,如家庭、学校、公共场所等。
b.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情境中的心中有他人的行为。
c. 各小组分享角色扮演的经历,讨论心得体会。
七、课堂互动与提问:1. 教学内容:通过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心中有他人的意义。
2. 教学步骤:a.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心中有他人的表现。
b.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悟。
《心中有他人》教案
《心中有他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心中有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2. 引导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同理心。
3. 培养学生主动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的精神。
4. 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集体凝聚力。
二、教学内容:1. 心中有他人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换位思考的意义与方法。
3. 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
4. 乐于助人、为人着想的实践途径。
5. 集体活动中的人际交往技巧。
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心中有他人的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点和经验。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分析并体会心中有他人的意义。
3. 角色扮演法:设置情景,让学生模拟心中有他人的行为,感受关爱与尊重。
4.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参与团队合作,实践心中有他人的理念。
四、教学准备:1. 案例材料:准备一些关于心中有他人的实例,用于教学过程中分析。
2. 情景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用于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环节。
3. 教学PPT:制作教学课件,展示心中有他人的相关内容。
4. 课堂记录表:准备一份课堂记录表,用于记录学生讨论和活动情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心中有他人的思考。
2. 讲解心中他人的概念:介绍心中有他人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3. 换位思考:引导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同理心。
4.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心中有他人的经历和感受。
5. 角色扮演:设置情景,让学生模拟心中有他人的行为,感受关爱与尊重。
6.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参与团队合作,实践心中有他人的理念。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心中有他人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践行。
9.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心中有他人的意义和实践方法。
心中有他人教案设计
心中有他人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心中有他人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心中有他人”这一主题,并通过学习和讨论培养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文学作品参与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打印或复制足够数量的学习材料:包括一篇感人的短篇小说或故事、一首相关的诗歌或歌曲歌词。
2. 准备一些问题和讨论点,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课的主题“心中有他人”,并解释其意义。
2. 提问学生是否曾经遇到过一个让他们感到特别温暖或者感动的故事或人物。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二、阅读和讨论(20分钟)1. 分发学习材料给学生,请学生独立阅读。
2.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这篇文章/歌曲表达了什么主题?- 作者/歌手通过哪些方式传递了这个主题?- 你对这个主题有何感想或者有何经历可以与之相关联?- 你能从中学到什么?三、写作准备(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关于“心中有他人”的写作主题。
2. 讨论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可写在黑板上或者白板上。
四、写作实践(3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讨论,写一篇关于“心中有他人”的作文。
2. 作文的长度可以适当放宽,以保证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3. 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五、交流和分享(15分钟)1. 学生可以自愿分享自己的作文,可以选择朗读或者交流的方式。
2. 学生可以互相阅读和评论彼此的作文,鼓励积极的反馈和建设性的意见。
3. 教师也可以提供自己的反馈和建议。
六、总结和延伸(1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总结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和体验。
2. 介绍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心中有他人”主题的阅读材料或者活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心中有他人”这一主题。
同时,通过写作实践和分享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心中有他人教案
《心中有他人》教案学习目标:1、知道每个人在人格上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2、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与伙伴、同学发生矛盾时学会换位思考。
3、与他人合作中,做到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相互协助,友善的对待他人。
事例引领: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苦行僧走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他看到一盏昏黄的灯正从巷道的深处亮起来。
身旁的一位村民说:“孙瞎子过来了。
”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挑一盏灯笼岂不可笑?僧人于是问:“敢问施主,既然你什么也看不见,那你为何挑一盏灯笼呢?”盲人说:“我听说黑夜如果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满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
”僧人若有所悟地说:“原来你是为别人照明呀?”但那盲人却说“不,我是为我自己!”“为你自己?”僧人又愣住了。
盲人问僧人,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行人碰撞过?不等对方回答,接着又说:我就没有。
虽然我是盲人,但挑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而不会撞了我。
一、平等相待“你我他”规则:1、两个人一组2、只能用一只手拿香蕉,并且手臂不能够弯曲,先吃完香蕉者为胜。
你认为他们怎样做才能顺利的完成比赛呢?(二)、图片展示:“土死了,成绩这么差,分到我们组真倒霉!我会努力的,不会拖大家的后腿!你去干值日,顺便把垃圾倒掉。
为什么只让我去,班长你不去吗?叫你去你就去。
你不配当班长!”你对班长的言行有什么看法?(三)平等待人原因:1、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
2、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上的地位是平等的。
3、平等对待别人,别人才能平等对待自己。
做法:只有把对方看成和自己同等的人,平等相处,尊重对方的人格、利益,自觉承担应有的责任,才能与之结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走出自我豁达待人(四)、榜样人物已故美国总统林肯有一次外出,路边有一个身穿破衣烂衫的黑人老乞丐对其行鞠躬礼。
林肯总统一丝不苟地脱帽对其回礼。
随员对总统的举止表示不解。
林肯总统说:“即使是一个乞丐,我也不愿意他认为我是一个不懂礼貌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中有他人》教案
教学目标
1.树立平等意识,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自傲,不自卑。
2.学会与他人合作,在与他人发生矛盾时能进行换位思考,有效化解矛盾。
3.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掌握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时,解决矛盾的
基本途径和方法。
教学重点
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教学难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设置问题情景法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典型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故事导入: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
人们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呢?”盲人说:“我提着灯笼不仅为别人照明了路,同时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因为黑暗而撞到我。
这样既帮助了别人,也保护了我自己。
”
给我们了什么启示?
总结:心中有他人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怀。
二、新授
环节一:平等待人
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
观察上面的图片讨论:你对班长的言行有什么看法?
这些同学的言行都会伤害到别人的自尊心,是不尊重同学的表现;心中有他人首先表现在:平等待人、尊重他人。
平等待人:
原因:
1.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合作的基础。
2.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3.平等对待别人,别人才会平等的对待自己。
做法:
只有把对方看成和自己同等的人,平等相处,尊重别人的人格、利益、自觉承担应有的责任,才会赢得对方的好感和认同,才能与之结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环节二:走出自我豁达待人
怎样做到体谅他人?
(1)在合作过程中,自己不情愿做的、不接受的事,就不要推给他人,要求他人去做。
(2)当在合作中与他人产生了矛盾,应主动地站到对方的位置上想问题,体谅对方的情感,以便在理解对方的同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活动1. 请你出点子
班级故事一:初二(3)班的两位同学晓明和晓阳,平时相处得比较融洽,学习上互帮互助。
可是有一次,晓明把不喜欢做的事硬让晓阳去做,结果晓阳也不愿意去做,两人从此分道扬镳。
你认为他们之间的矛盾应如何化解呢?
班级故事二:某班一度流行起外号,那些难听的外号一旦落到谁的头上,谁就背上沉重的包袱,心里有一种羞辱感。
其实,谁都不愿意成为被取笑的对象,即使那些捉弄别人的人也是如此。
(1)你有过被人“捉弄”的经历吗?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儿?(2)联系上述现象,说说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
温馨提示:(1)在合作过程中,自己不愿意做的,不接受的事,就不要推给他人,要求他人去做。
(2)在合作中与他人产生矛盾,应主动地站到对方的位置上想问题,体谅对方的情感,以便在理解对方的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多媒体课件展示:成语小故事
听过“将相和”的故事吗?你最欣赏蔺相如或廉颇的哪点品质?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
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
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温馨提示:提示:(1)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需要理解和宽容。
(2)他人无意或者过失伤害了自己,应不予计较和追究,由衷的原谅、饶恕他人的错误和过失
(3)哪怕是他人故意刁难自己,只要没给自己造成严重伤害,对方又表示了歉意,也可以原谅、饶恕对方。
名言欣赏: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活动2. 真情互动
向在合作中真心帮助或原谅过自己的人致谢!
向被自己有意或无意伤害过的人致歉!
(通过“学乐师生APP拍照、录音,学生大胆发言)
三、练习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心中有他人的人必定有高贵的精神,高尚的品格,天使般的心灵。
B为他人开一朵花,方便了别人,妨碍了自己。
C只有理解他人的感受,我们的心田才能开出吐香的鲜花。
D初中生在人际交往中,多想想别人的感受,才能结交到更多的益友。
2、说话说:"爱人者,人也爱之".只有学会为他人着想,自己有困难时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下列行为中属于为他人着想是( )
①别人买名牌服装,我也买②在马路上不乱丢果皮③放学后应早点回家,免得家人着急④积极参与赈灾募捐活动
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④
3. 3、在歌曲《爱的奉献》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歌词是:“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这句歌词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①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②世界是由爱组成的,没有爱就没有世界。
③人人都需要爱,我们要努力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④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4、简答:怎样做到心中有他人?
四、总结
心中有他人是能够平等地对待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够宽容他人:
平等相待你我他,尊重他人我先行;
将心比心心相印,以情换情情更浓;
五、作业
从前有两个情同手足、生死与共的朋友,尽管生活潦倒,居无定所,可他们互相扶持,不分彼此。
上帝不相信人世间有这样牢不可破的友情,便设计考验他们。
有一次两个人在穿过一片沙漠时,水尽粮绝,陷入死亡的边缘。
这时上帝指引他们说:“前方有一颗果树,上面长了两个苹果,吃了小的只能解燃眉之急,吃了大的才可以给你足够的力量走出沙漠和死亡。
”天色暗了,他们却一直争论不休,谁也不肯吃那个大苹果,这样一直僵持到深夜,他们偎依着睡着了。
第二天天刚亮,其中一个人醒来发现,他的朋友不见了,难道他先去偷苹果?这个人将信将疑地朝前方的果树走去,果不其然,果树上只剩下一个小小的果子,他顿时心灰意冷,绝望地摘下果子,茫然无助地朝前方走去。
走出不远,他发现他的朋友晕倒在地上,手里紧
握着一个苹果——那个苹果比他手中的小整整一圈。
那个先偷走苹果的人,他的名字叫朋友。
这则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六、板书
心中有他人:
(1)平等待人
(2) 体谅尊重他人
(3) 理解宽容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