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春江花月夜》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一课《春江花月夜》教案新人教版高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一课《春江花月夜》教案新人教版高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春江花月夜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7、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8、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10、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1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1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1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14、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1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1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17、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对联1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1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师:这些诗句中的月亮各有独特的含义,寄托着诗人不同的情感。

我们一起归纳总结以下这么多的月意象大体有哪几种含义。

1、赞美热爱自然: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2、思乡恋国之情。

例如:李煜“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相思怀远之情。

例如: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又如: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人情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4、离愁别绪之情。

例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5、怀古伤今之情。

例如: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6、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例如: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总结:月亮是美学符号,是中国文人心中的图腾。

荣格在《论分析心理学与诗歌的关系》:“每一种原始意象都是关于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一块碎片,都包含着我们祖先的历史中重复了无数的欢乐和悲哀的残余,并且总的说来始终遵循着同样的路线生成。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浦」,河水分叉的地方。《九歌?河伯》有谓:「送美人兮南浦」,因此「浦」暗指分别之地。
「明月楼」,指思妇的闺楼。曹植 《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诗人由江边青枫浦上远去的白云,想到扁舟离家的游子。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月亮出来了!从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千万里春江涨满月光。江水弯过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空中流洒着月色如霜,滩上白沙消失在霜里。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圆月一轮。江畔什幺人最初见到江上月?江月又从哪年起默默照着人?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幺人,只见长江送走东流水。一片白云飞去不回头 ,留给青枫浦一片离愁。谁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儿在哪座明月楼头?惹人的月影在楼 上徘徊,该照见她那梳妆的镜台;透进窗帘,卷也卷不去,泻满捣衣砧,掸了还来。苦苦眺望,却听不着你的声息,愿化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千里月明,大雁不传你的音讯,鱼跃江心,空皱出满江的波纹。昨夜梦中,花落进悠悠江水,春要归去了,你却还不回家。花已经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雾,碣石,潇湘,望不尽山山水水的路。到底有几个人能踏着月色归来?落月摇荡着 ——愁人的情思满江的树。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 是月。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那无边的月光,笼罩着一切,鸿雁不停地 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人教高中语文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 《春江花月夜-》 教案精选 (9)

人教高中语文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 《春江花月夜-》 教案精选 (9)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的依据】一、注重古诗鉴赏的人文性。

要让学生从古诗鉴赏中体会古诗的人文性:1、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探索,对人生的思考。

2、理解宇宙世界变与不变的永恒主题。

3、在理解景与情的关系时,学会观察,学会探究。

二、体现《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诗歌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这种方法。

三、关注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强化朗读训练,体现诗歌教学的本原特点。

学生熟读诗歌,既可增强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提高对诗歌的感性认识。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疏通文意,初步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情画意的能力。

(3)理解并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与学习,从品位意境、赏析意境、把握情感环节赏析诗歌。

(2)通过探究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感悟旋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揣摩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对人生、对宇宙的联想与感慨。

(3)学习诗人旷达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2、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即景抒情诗中景、情、理的联系。

四、教具选用:ppt、MP3乐曲等。

五、教学方法:朗诵法、鉴赏评价法、小组讨论法等。

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设计及其主要内容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处在初唐与盛唐的过渡时期,有一位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等四人以文词俊秀驰名京都,合称“吴中四士”,写了一首人称“孤篇横绝全唐”,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诗歌。

这个诗人就是张若虚,这首诗就是《春江花月夜》。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1、作者介绍(ppt展示)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

扬州(今属江苏)人。

曾任兖州兵曹。

生卒年、字号均不详。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单元《春江花月夜》教案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单元《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教学目标:一、诵读品悟《春江花月夜》,让学生感知诗的声美、景美、理美、情美。

二、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审美创造能力。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月亮”这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它承载了人类丰富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把在课前准备阶段搜集到的自己喜爱的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月的名篇名句用幻灯片展示出来,通过交流了解月亮承载了人类哪些丰富的思想感情。

1.自然美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唐·杜甫《旅夜书怀》)2.宇宙意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李白《把酒问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宋·苏轼《水调歌头》)3.望月怀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人情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

”(宋·朱敦儒《临江仙》)4.思家恋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五代·李煜《虞美人》)(从“月亮”这个意象导入,自然引出诗题《春江花月夜》,也暗示本诗的中心意象是“月亮”。

有关“月亮”的名篇名句交流,既是对必修课的继承巩固,又是选修课的拓展提高。

搜集资料、展示幻灯片、交流感悟都让学生自己去做,这是根据选修课的特征,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板书课题月光下的遐思与情思——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诵读品悟和审美创造(在“诵读品悟和审美创造”下加着重号,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采用诗化语言作诗歌欣赏的标题,能让学生尽快“置身诗境”,这是诗歌教学的一种有效的入境法。

不直接板书诗题《春江花月夜》,而采用诗歌欣赏的标题,也是选修课教学拓展提高的一种方式。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1课《江花月夜》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1课《江花月夜》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春江花月夜》教学目标:1、以“月”为线索,赏析本诗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2、发挥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感受诗中美景。

3、缘景明情,把握诗歌“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的景、理、情。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的时候,心中总是会产生无限遐想,也自然会想到一些与月相关的诗句,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诗人们总是对月亮怀有深厚的感情,这就是一种“月亮情结”。

1、思乡怀亲之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2、清幽雅致之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3、凄清孤苦之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4、时空永恒之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师: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更有位诗人因为这轮明月而成就了一篇千古佳作,这首诗被成为“孤篇横绝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春江花月夜》,而那位诗人便是张若虚。

板书课题、作者二、诗歌美读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整体感知诗歌意境。

2、学生齐读三、以“月”为线索,具体研读课文﹙一﹚展开联想和想象,置身“月之景”。

1、全诗主要写了哪些意象,在众多的意象中哪一个意象是能统摄全诗的意象?明确:月。

2、全诗哪几句是集中描写月下美景的?明确:从“春江潮水连海平”到“皎皎空中孤月轮”。

指名读3、紧扣“月”这一意象,请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用散文化的优美语言来描绘月下春江美景。

配乐营造气氛,请学生有感情的读自己的作品。

示例:看,那春江潮涨,潮水翻滚着、奔腾着、咆哮着,浩茫茫一片仿佛与大海相连。

人教高中语文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 《春江花月夜-》 教案精选 (2)

人教高中语文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 《春江花月夜-》 教案精选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品中所蕴含哲思。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中的哲思。
教材分析
《春江花月夜》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古代诗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本篇在唐诗中享有极高地位,被赞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可以说是一篇文质兼美的重要作品,不仅辞藻华丽而且蕴含着深沉的哲思,体现了了一种圆融的处世哲学,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诗歌鉴赏又是高考的必考题目,因此教师应努力以此文章为契机,让学生在诗歌鉴赏中有所收获。
赏景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在高考中阅读这类题材的诗歌我们一定是以景为切入点,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鉴赏这首诗的景物描写。
(同学自由发言,要求语言优美、规范)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二)自然、宇宙
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小结:作者为我们勾画了一种自然和谐的图景,通过这堂课我们看出作者将自己的悲欢离合寄托在自然的生命和现实的伦理生活中,在对子让的礼赞中是的人与自然不再队里而是和谐统一,天人合一,在现实中学会了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这也成为我们民族的一种文化智慧,那就是我们非常追求自身与外在世界的圆润和谐,这也使得诗歌有了一种哀而不伤的艺术魅力,这也是圣堂诗歌“以山水为教堂,以文字为珠玑”的魅力所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二单元第1课春江花月夜教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二单元第1课春江花月夜教案第二课时
科目:语文授课时间:第3周星期四
单元(章节)课题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合作交流赏析本诗的情、景、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走进诗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人生的真谛,分享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读懂诗作,把握情感;
2、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之法探究此诗主旨。
难点:理解词句,读懂每首诗内容,明了每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
本节课题
《春江花月夜》(第二课时)
本节课课题
重点赏析第一、二部分,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哲理美。
本节课重难点
重点:抓住意象,感受意境;
难点: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朗诵视频、PPT、学案
或独立思考,或与小组成员讨论,完成《探究案》3-4题
课后背诵全文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一片。
意境:幽美邈远清幽静谧情感:美好,兴奋,快乐。手法:寓情于景
教学过程
环节
任务·目标
实施方法
备注
课前预习
了解诗歌内容
学生自主完成《探究案》“探究案”中1-2道题
复习导入
了解诗歌内容
抽查2名学生诵读课文,鼓励尝试背诵
“思考与探究”展示
展示“探究案”中1-2道题
按“学生展示—学生点评—教师展示”的顺序,逐题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用“置身诗境”的方法鉴赏诗歌。
一、欣赏诗的景物美:读诗歌前八句,诗歌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想象与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画面,并说说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人教高中语文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 《春江花月夜-》 教案精选 (6)

人教高中语文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 《春江花月夜-》 教案精选 (6)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1课《春江花月夜》教学目标:1.让学生习惯以制作卡片的方式收集并了解作家作品。

2.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诗歌的声美、景美、理美、情美。

3.了解“月亮”这一意象丰富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诗歌的声美、景美、理美、情美。

课时: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会引起无限遐想。

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以及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描写月亮的诗句,不胜枚举。

而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名片制作【人物名片】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

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

被誉为吴中四士。

曾任兖州兵曹。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题目解说】《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和形式,采用优美的抒情旋律,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水乡春江花月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发出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抒写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

全诗格调清丽婉转,抒情缠绵幽怨,意境高远阔大,是一首写景、叙事、抒情完美结合的诗歌极品,读来如痴如醉,如饮琼浆玉液,沁人心脾。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自明代以后颇受评论家的重视和推崇。

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称:“那是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

……这里有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二单元第1课春江花月夜教案2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二单元第1课春江花月夜教案2
将所学全部运用起来,思路要开阔
阅读
明确
阅读赏析指导验证
强调语言表述的精准
完善自己所学
品读
再读诗歌,体会情感,背诵一节
课堂检测内容
学案
拓展
理解
预习内容布置
完成背诵,“课后练习”
科目: 教师: 授课时间:第周 星期年月日
单元(章节)课题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本节课题
春江花月夜2
三维目标
1、进一步明确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既进入意境,又跳出诗外,熟练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的思维方法,形成自己的审美形象
2、巩固诗歌鉴赏的步骤与方法,赏析诗歌技巧
3、体会示例中的语言组织,修正自己的表述
提炼的课题
技巧的辨识与赏析
教学重难点
赏析技巧是重点,规范语言是难点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学案
教 学 过 程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
教师如何教
学生如何学
吟诵
比赛
选两名水平较高的学生诵读
评价指导
自己跟着吟诵,Biblioteka 价别人交代目标 自主
学习
1、交代目标,赏析技巧
2、将每一幅画面的技巧写在书上
巡视,让B档学生发布

高中语文21春江花月夜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21春江花月夜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春江花月夜》课题名称三维目标《春江花月夜》1.流畅朗读,感悟诗歌。

2.解析本诗感情表达的层次结构,领悟画面美、感情美、真理美的融合。

3.解析古典诗歌中的特定意象。

要点目标2难点目标3导入示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无论是浪迹天涯的游子,还是空待闺中的思妇;抑或是征战疆场的将士人们仰头望月,总是心有感想,或倾注爱恨,或寄望悲3欢因此浩荡的诗海中向来不乏优美的写月诗篇(老师指引学生自由背诵写月名句)在众多吟诵明月的诗歌中,有一篇被人称为“孤篇盖全唐”,那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赏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目标三导学做思一:文章题目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含义是什么?导学:1、作者介绍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朝诗人。

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

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所以名垂后辈。

2、学生朗读。

播放范读。

导思:3、思虑问题:文章题目点出几种意象?导做:春:送春而血泪满腮,悲秋而红颜惨目。

——陈继儒《小窗幽记》春色三分,二分土,一分流水。

看来,不是花,点点是离人泪!——《水吟》春日,⋯⋯女心悲——《·七月》江:林花了春,太赶忙,无奈朝来寒雨晚来。

胭脂泪,相思醉,几重?自是人生恨水常。

——李后主《相》君能有若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流——李煜《虞佳丽》江水:江流,玉桓,沿岸光如画,引出多少名篇佳句流千古。

江水不是个空看法,更指史的河,是个看法。

任你是秦皇武、唐宗宋祖或一代雄,无一例外将湮于史的河之中。

任你活着的候生命怎煌,也一逃不自然的律、于土流水。

表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更深沉悠。

花:感花泪,恨惊心。

——杜甫力所不及花落去,似曾相燕来——晏殊《浣溪》一朝春尽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葬花辞》落花中国歌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

零的落花中,洋溢着春色不再、青春不再、佳丽暮的感想与害怕。

高中语文 春江花月夜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案

高中语文 春江花月夜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案

某某省某某市某某中学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

一、导入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有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X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X若虚笔下的这段春江,这轮明月的光华!二、作者介绍背景提示(一)学生眼中的作者请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及相关资料进行回答,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课前预习中的疑问。

(二)老师眼中的作者X若虚,唐代某某人,初唐诗人。

与贺之章、X旭、包融齐名。

被誉为吴中四士。

曾任兖州兵曹。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靠一首《春江花月夜》而成就美名,闻一多评这首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X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1、齐读诗歌,体会意境。

2、学生正音。

3、学生译诗歌。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1)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1)滟(yàn)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流宛转绕芳甸(2),月照花林皆似霰(3)。

空里流霜(4)不觉飞,汀(5)上白沙看不见。

(2)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3)霰(xiàn):雪珠,小冰粒。

(4)流霜:飞霜,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沙滩江水曲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春江花月夜(第2课时) 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春江花月夜(第2课时) 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第 周第 课时
课题
《春江花月夜》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识课文内容,鉴赏诗歌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读鉴赏,了解诗歌的艺术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歌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愫
重难点分析
重点:艺术特色鉴赏
难点:“月”的作用的准确把握
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诵读·研读·鉴赏
教学过程
在诗中,月已不再是月,而成了一种情感的载体,这就是中国文人的一种明月情结。
二、课堂练习 巩固学习成果
是一轮明月,成就了春江月夜如诗如画的美景;是一轮明月,引出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无穷感慨;是一轮明月,平添了思妇游子的几多愁情!一轮明月艺术地倾注了诗人全部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师小结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
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四、扩展
李泽厚: 这首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
五、艺术特色鉴赏
1、诗的艺术结构严谨完美。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以月为主体。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衡南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2、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并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1、通过朗诵,进入诗歌意境。

2、领会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教学难点:1.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2.理解诗人的哲理思考一.导入作家作品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播放配乐朗诵课件,进入诗歌意境。

2、评点提示:在那样一个美好的夜晚,诗人伫立江边,欣赏无边的美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的内心波澜起伏,引发了他哪些哲理性的思考,联想到哪些人间深情呢?3、哪些句子写得美,美在哪里?三、合作探究赏析诗歌(一)景:春江花月夜的美景1、学生自读2、提问:对于写景的诗歌,要围绕“意象及意境、手法、情感”三要素来鉴赏,并用具体的文字表达出来。

⑴前八句通过对哪些意象的描写,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明确:意象:江,花,月(春、夜是背景)浩瀚澄澈的江,绚烂耀眼的花,明亮空灵的月。

意境:幽美邈远清幽静谧情感:美好,兴奋,快乐。

手法:景中含情⑵提问:此时月的状态如何?明确:初升。

四、课堂总结五、课堂检测背诵前10句第二课时一、日清检测理解“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作用过渡:“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是对前面景色的总结,江天无尘,明月孤寂。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起到了过渡作用。

赏析诗歌(二)理:哲理思考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第10—16句),理解诗歌内容1、面对良辰美景,作者有怎样的思考呢?2、为什么说它哀而不伤?3、找出承上启下的句子1、自然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宇宙永恒与生命无穷的统一。

2、月的圆满与人的孤独无依;可借明月寄相思。

3、月之有情和人生的无奈;但有重逢的企盼。

三、合作探究(1)学生齐读(第10—16句),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关汉卿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王勃讲解:“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这时,诗人又感受到虽然个人生命短暂,但人类的存在是代代相延的。

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

所以作者刚才忧伤的情绪有所缓和,我们可以称之为“哀而不伤” ,因此语调要趋于平缓。

2、此时月的状态如何?明确:高悬。

3、简析“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修辞效果。

明确:两句中的“待”、“送” 两字,运用了拟人化手法。

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

诗人由仰望月轮,又低头见长江“送”走的一江春水。

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间的离愁别恨。

显然是过渡句。

(三)情:思妇游子的思念之情四、自主学习(2)这一部分是总分结构,将其划分出来,并概括内容。

明确: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何处相思明月楼?”,总写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从“可怜楼上月徘徊”到“鱼龙潜跃水成文”写思妇怀人。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写游子想家。

五、合作探究(2)1、鉴赏这几句诗的抒情方式:“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明确:直接抒情:“愁”“相思” ,直抒胸臆,抒发离愁别绪和思念之情。

间接抒情:通过对“白云”“扁舟”和“明月楼”这些意象的描写表达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2、此时月的状态如何?明确:西斜,月落。

六、课堂总结1、全诗的核心意象是什么?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明确:月。

作用:从结构上看,诗以月亮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从内容上看,月亮不仅是景物描写的主要对象,也是作者引发哲理思考的因由与抒写离愁别绪的依托。

线索:月出—月高—西斜—月落既写月的美景,又写由此引发的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更写月光引起的思乡之情。

写月就是抒情。

2、作者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主要描绘了哪种景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结合全诗来分析。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来写,以月为主体。

从初升之月写到高悬之月、斜月、落月。

初升之月是明媚的,高悬之月是皎洁的,斜月是迷离的,落月是缠绵的。

它“年年望相似”,是一个永恒的不解之谜。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意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3、内容分析春江月夜的美景江畔月下的思索因月而起的情思贯穿全文的是一“月”字,在诗中,月已不再是月,而成了一种情感的载体,这就是中国文人的一种明月情结。

4、小结:《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在思想与艺术上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

诗人以月为核心,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永远探寻它美的真谛。

对以后诗歌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

4、【板书设计】春江花月夜春江月夜美景——月升↓哲理思考——月悬↓游子思妇离情——月斜、月落——离愁别绪——哀而不伤——美好兴奋七、课堂检测背诵全文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