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抑制剂的对接和分子模拟研究
ABCA1的研究进展
ABCA1的研究进展作者:陈亭周建中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16期摘要: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lerosis,As)相关疾病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胆固醇逆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RCT)是机体过多胆固醇排出体外的重要途径,对维持细胞内胆固醇稳定、延缓As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ATP结合盒转运子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以 ATP为能源,促进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和磷脂外流,在RCT 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主要对ABCA1基因、结构、突变、功能、表达调控等方面进行综述,希望能为AS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途径。
关键词:ABCA1;胆固醇逆转运;As,肝X受体α内膜下过量沉积的脂质被巨噬细胞所吞噬,后者在动脉壁转变形成泡沫细胞,是As病变的起始机制和重要病理基础。
胆固醇逆转运(RCT)是指细胞内过量蓄积的胆固醇在特殊转运体的介导下,从细胞中流出,随着血液循环转运至肝脏,通过肝脏分解后,经肝胆管流入肠道,继而由粪便排泄至体外。
ATP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是一种整合膜蛋白,它以 ATP 为能源,促进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和磷脂流出至细胞外[1]。
ABCA1基因突变的Tangier病(Tangier disease,TD)患者和ABCA1基因敲除的小鼠表现出细胞内胆固醇和磷脂外流障碍。
因此,ABCA1是调节细胞内胆固醇外流关键的限速蛋白,在RCT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1 ABCA1基因的发现ABCA1基因的发现源于对TD的研究,T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表现为血浆HDL水平的显著降低、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外流障碍以及早发严重的冠心病[2]。
三个独立的研究小组于1999年在Nature Genetic杂志同一期分别撰文,证实ABCA1基因突变正是Tangier 病的病因所在。
2 ABCA1的结构及分布人类ABCA1基因位于9q31,编码着一个由2261个氨基酸组成的膜整合蛋白质。
胆固醇转运蛋白 NPC1L1的研究进展
胆固醇转运蛋白 NPC1L1的研究进展张艳平;许崇利;刘霞;高飞;武蓉;欧阳红生;逄大新;许崇波【摘要】Niemann-Pick C1 Like 1 NPC1L1 has recently become a research emphasis in hyperlipidemia. It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n essential protein in the intestinal cholesterol absorption and bile secretion. NPC1L1can maintain the whole body cholesterol homeostasis by regulating cholesterol biosynthesis and it is the target of ezetimibe.% NPC1L1是近年来人们研究高脂血症的重点内容,该蛋白已被证实在胆固醇的肠道吸收和胆汁分泌中发挥了关键作用.NPC1L1调节体内胆固醇的生物合成,是维持生物体胆固醇动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新型降脂药物依泽替米贝的作用靶点【期刊名称】《中国动物检疫》【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4页(P76-79)【关键词】NPC1L1;肠道胆固醇吸收;胆固醇转运【作者】张艳平;许崇利;刘霞;高飞;武蓉;欧阳红生;逄大新;许崇波【作者单位】大连大学医学院,辽宁大连1166222;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吉林长春130062; 吉林化工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吉林吉林 132022;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吉林长春130062;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吉林长春130062;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吉林长春130062;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吉林长春130062;大连大学医学院,辽宁大连11662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48.1胆固醇在机体内有着广泛的生理作用,它不仅参与细胞膜形成,而且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及甾体激素的原料。
ABCA1和ABCG1在胆固醇逆转运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ABCA1和ABCG1在胆固醇逆转运中作用的研究进展郭赟婧【摘要】胆固醇逆转运是机体排除过多胆固醇的唯一途径,对维持生物体胆固醇代谢稳态有着重大意义.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和ATP结合盒转运体G1(ABCG1)是ATP结合盒转运体家族中的一员,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在胆固醇逆转运中起着重要作用.关于ABCA1和ABCG1研究很多,而对于两者在胆固醇逆转运中的联合作用的文献较少.本文就国外ABCA1和ABCG1在胆固醇逆转运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年(卷),期】2012(033)003【总页数】5页(P213-217)【关键词】ATP结合盒转运体A1;ATP结合盒转运体G1;胆固醇逆转运;巨噬细胞【作者】郭赟婧【作者单位】长沙卫生职业学院,长沙,41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3胆固醇逆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RCT)的概念最早由Glomset提出,他将其描述为肝外胆固醇运回肝脏,通过胆汁消化,最终形成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随后人们进行大量深入的研究,将经典胆固醇逆转运过程总结为:外周细胞胆固醇转运到载脂蛋白A-I(apolipoprotein A-I,apoA-I)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上,HDL在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ecithin: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LCAT)催化下酯化胆固醇,胆固醇转移至肝胆管,经肝胆管流入肠道,最后以粪便形式排除体外。
RCT是机体排除过多胆固醇的唯一途径,对维持生物体胆固醇代谢稳态有着重大意义,也是目前认为机体对抗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
ATP结合盒转运体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和ATP结合盒转运体G1 (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G1,ABCG1)是一类膜蛋白,是ATP结合盒转运体(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BC)超家族中的一员,通过消耗ATP介导蛋白质、胆固醇、磷脂等多种物质的跨膜转运。
apoc2基因_胆固醇转运_概述及解释说明
apoc2基因胆固醇转运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人体胆固醇代谢和转运过程中,apoc2基因起着重要作用。
该基因编码了apoC-II蛋白质,是一种极为关键的载脂蛋白。
胆固醇转运过程中,apoC-II 与脂肪酸结合到载脂蛋白A-Ⅱ(Lp(A-Ⅱ))上,参与乳糜颗粒的合成和胆固醇的运输。
这一转运过程对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的维持及正常身体功能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apoc2基因的作用和功能,进而探讨胆固醇转运在机体内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详细解释apoc2基因与胆固醇转运之间的关系,并阐明apoc2基因突变对胆固醇代谢的影响以及其与血脂异常疾病之间的关联。
此外,我们还将提及其他相关研究进展和发现。
随后,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介绍实验方法和技术应用于apoc2基因与胆固醇转运的研究,包括基因测序技术、组织培养以及动物模型的应用。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apoc2基因与胆固醇转运机制之间的关系,并讨论其对健康和疾病的意义,同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阐述apoc2基因在胆固醇转运中的作用和功能,并解释其对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通过系统梳理相关研究进展和发现,希望能够加深对apoc2基因与血脂异常疾病之间关系的理解,并探索其潜在医学应用。
此外,介绍实验方法和技术有助于促进进一步突破此领域的前沿研究。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希望为接下来更深入地探索apoc2基因与胆固醇转运机制提供综合全面的参考资料。
2. apoc2基因的胆固醇转运机制2.1 apoc2基因的作用和功能apoc2基因是指编码胆固醇转运蛋白APOC-II的基因。
APOC-II是一种与载脂蛋白相关的蛋白质,对胆固醇代谢和转运起着重要作用。
该基因位于人体染色体19上,并且在肝脏中高表达。
2.2 胆固醇转运的重要性胆固醇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分子,在人体内起着多种关键功能,包括维持细胞膜结构、合成激素和维生素D等。
挑战杯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介参加“挑战杯”科技竞赛的作品一般分为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起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的在校中国籍本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参赛。
每个学校选送参加竞赛的作品总数不得超过6件(每人只限报一件作品)、作品中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3件,其中博士研究生作品不得超过1件。
各类作品先经过省级选拔或发起院校直接报送至组委会,再由全国评审委员会对其进行预审,并最终评选出80%左右的参赛作品进入终审,终审的结果是,参赛的三类作品各有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且分别约占该类作品总数的3%、8%、24%和65%。
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竞赛的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第五届“挑战杯”一等奖获奖名单清华大学浦志勇《十字路口看乡企》--中国农村乡镇企业转制问题调查报告清华大学白继红蛋白质去折叠与折叠机制的研究清华大学陈益钢基于界面设计的多层膜技术获得新型合金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载脂蛋白a-1模拟肽_用途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载脂蛋白a-1模拟肽用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载脂蛋白a-1模拟肽(ApoA-1 mimetic peptides)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生物活性肽段。
它们可以模拟载脂蛋白a-1(ApoA-1)的结构和功能,参与胆固醇运输和代谢调节过程,从而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等领域展现了潜在的应用价值。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全面介绍载脂蛋白a-1模拟肽的用途、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价值与前景。
首先,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定义和描述载脂蛋白a-1模拟肽,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特点和优势。
然后,在第三部分中,我们会详细说明载脂蛋白a-1模拟肽的作用机制,包括相关背景知识、分子结构解析以及生物活性等方面。
接下来,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解释载脂蛋白a-1模拟肽在心血管疾病等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并探讨其在其他相关疾病领域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同时,我们还将分析合成与改良策略对进一步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的影响。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并得出结论。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全面介绍载脂蛋白a-1模拟肽的用途、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价值与前景。
通过对相关研究和实践的概述和解释,旨在增加读者对该领域的了解,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启示。
同时,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和传播,促进载脂蛋白a-1模拟肽在医学领域中更广泛地应用以造福人类健康。
2. 载脂蛋白a-1模拟肽用途2.1 定义和特征载脂蛋白a-1模拟肽是一种类似于载脂蛋白a-1(apoA-1)的分子,在结构上与apoA-1相似,并且具有类似的生物活性。
apoA-1是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主要成分之一,对于调节胆固醇代谢以及促进胆固醇外排至肝脏起着重要作用。
载脂蛋白a-1模拟肽通常由20到8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具有特定的序列和空间结构。
这些模拟肽可以通过人工合成或者基因工程技术来制备。
与天然载脂蛋白不同,载脂蛋白a-1模拟肽具有较长的半衰期,更强的稳定性,并且在体内表现出更高的生物效应。
药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药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随着科技和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药学研究领域的文献数量与日俱增,对药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从药学研究的角度,综述近年来相关领域的重要文献,以及对药学毕业论文中文献综述的撰写要求进行探讨。
1. 药物发现与设计药物发现与设计是药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近年来,基于分子模拟、高通量筛选和晶体结构分析等手段的药物发现与设计方法不断涌现。
根据文献报道,分子对接技术在新药发现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例如通过分子对接筛选获得高效抑制剂和受体激动剂。
此外,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方法在药物发现领域的应用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2. 药物药理学与毒理学药物药理学与毒理学的研究对于药物的研发和药物治疗的安全性评价至关重要。
近年来,基于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的研究在药理学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文献中报道了药物相互作用与药物代谢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对药物疗效和毒性的影响。
此外,药物的副作用与毒性评价也是药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相关研究对于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3. 药物制剂与药物传递系统药物制剂和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旨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近年来,纳米技术在药物载体设计和控释系统的研发中得到广泛应用。
文献报道了纳米粒子、纳米胶束、纳米脂质体等纳米载体在药物传递中的应用,这些载体具有较高的载药量、针对性传递和促进细胞内吸收的特点。
此外,基于多孔介质和聚合物材料的控释系统也是药物制剂研究的研究热点。
4. 药物临床研究药物临床研究是将药物研发应用于临床实践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随机对照试验在药物临床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文献报道了随机对照试验在评价新药疗效和安全性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研究也在药物临床研究中崭露头角。
文献中指出,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大大提高临床试验效率和药物评价的准确性。
总结:综上所述,药学研究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分子对接技术、基因多态性和药物载体设计等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药物发现与设计、药物药理学与毒理学、药物制剂与药物传递系统和药物临床研究等领域的突破。
HDL_向肝转运的生物学基础及作为药物载体应用的研究进展
㊀基金项目: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No.103152022028)ꎻ#同为第一作者作者简介:金许曈ꎬ男ꎬ研究方向:生物制药ꎬE-mail:3118059627@qq.comꎻ江子贤ꎬ男ꎬ研究方向:生物制药ꎬE-mail:jiangzix ̄ian2002@163.com通信作者:田吉来ꎬ男ꎬ博士ꎬ讲师ꎬ研究方向:生物医药纳米技术ꎬTel:175****7982ꎬE -mail:JTian@njucm.edu.cnHDL向肝转运的生物学基础及作为药物载体应用的研究进展金许曈1#ꎬ江子贤1#ꎬ王馨怡2ꎬ田吉来2(1.南京中医药大学泰州校区ꎬ江苏泰州225300ꎻ2.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院 整合医学学院ꎬ江苏南京210023)摘要:仿生纳米颗粒给药系统在高效递释方面具有巨大潜力ꎮ而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ꎬHDL)作为天然纳米颗粒ꎬ具有高效运输性㊁高度安全性㊁特异靶向性和极强穿透性等特点ꎬ具有作为药物载体应用的潜能ꎮ仿生HDL的纳米药物传输系统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ꎮ本文综述了HDL的组成㊁结构㊁代谢等生物学基础及人工重构的HDL作为药物载体结构设计㊁制备方法及应用研究现状ꎬ以期为HDL药物载体材料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ꎮ关键词:高密度脂蛋白ꎻ逆向转运ꎻ清道夫受体ꎻ药物递送系统ꎻ纳米药物中图分类号:R943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2095-5375(2024)04-0373-07doi:10.13506/j.cnki.jpr.2024.04.011ResearchprogressonthebiologicalbasisofHDLtransporttoliveranditsapplicationasdrugcarrierJINXutong1#ꎬJIANGZixian1#ꎬWANGXinyi2ꎬTIANJilai2(1.Nan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TaizhouCampusꎬTaizhou225300ꎬChinaꎻ2.SchoolofMedicine&HolisticIntegrativeMedicineꎬNan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ꎬNanjing210023ꎬChina)Abstract:Thedevelopmentofbiomimeticnanoparticledrugdeliverysystemsisanemergingfieldwithenormouspoten ̄tialforefficientdrugdelivery.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ꎬasanaturalnanocarrierꎬpossessesfeaturessuchashightransportefficiencyꎬhighsafetyꎬspecifictargetingꎬandstrongpenetrabillityꎬmakingitapotentialdrugcarrier.TheresearchonHDL-basednanoparticledrugdeliverysystemsisincreasinglygainingattention.ThisarticlereviewedthebiologicalbasisofHDLꎬincludingitscompositionꎬstructureꎬmetabolismꎬanditscurrentstatusofresearchandapplicationasadrugcarrierofreconstitutedHDL.Theaimofthisarticleistoprovidenewideasforthein-depthstudyofHDLasdrugcarriermaterials.Keywords:High-densitylipoproteinꎻReversetransportꎻScavengerreceptorꎻDrugdeliverysystemꎻNanomedicine㊀㊀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ꎬHDL)是由多种生物大分子组成的有活性的天然纳米颗粒ꎬ其特殊的尺寸㊁形状和表面化学成分等特性影响着其重要生物功能的发挥[1-2]ꎮHDL能够逆向转运胆固醇到肝组织ꎬ体现了其向肝输运的功能ꎮ同时ꎬHDL具有粒径小㊁生物适应性和生理靶向性等特点[3]ꎬ作为药物载体可增强药物的稳定性ꎬ避免在递送的过程中被体内巨噬细胞或酶等降解ꎬ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以及靶向性ꎮ为了大规模生产和避免血源性污染[4]ꎬ许多具有HDL生物学特性的重组HDL(reconstitutedHDLꎬrHDL)已被用于纳米颗粒药物载体合成和研究ꎮ1㊀HDL结构及其逆向转运胆固醇的生物学基础1.1㊀HDL的组成与结构特点㊀HDL具有密度大(介于1063~1210g L-1)而粒径小(~20nm)的特点ꎬ主要由脂质核心及外壳组成ꎮ其中ꎬ脂质核心主要由大量的胆固醇酯(cholesterylesterꎬCE)以及少量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ꎬTG)组成ꎻ外壳则由游离胆固醇㊁磷脂(磷脂酰胆碱㊁鞘磷脂等)以及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ꎬapo)组成ꎮ天然HDL的表面还存有某些酶ꎬ包括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ecithincholesterolacyltransferaseꎬLCAT)㊁对氧磷酶(paraoxonase)㊁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holesterylestertransferproteinꎬCETP)㊁急性期蛋白和蛋白酶抑制剂等ꎬ各成分共同参与HDL的代谢过程ꎮ1.2㊀HDL逆向转运胆固醇(reversecholesteroltransportꎬRCT)的过程㊀HDL逆向转运胆固醇的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 接受㊁酯化和清除[5]ꎮ在RCT的第一阶段中ꎬHDL的载脂蛋白(主要是apoA1)通过与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TP-bindingcassettetransporterA1ꎬABCA1)相互作用ꎬ接受携带ABCA1的肝外细胞流出的胆固醇ꎬ成为新生HDLꎬ形如圆盘状[6]ꎻRCT的第二阶段是分布于新生HDL表面的游离胆固醇在LCAT的作用下发生酯化ꎬ而后转移至脂质核心处ꎮ圆盘状HDL随脂质核心中CE含量的增加及TG含量的降低逐渐转变为球形HDLꎬ继续接受来自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等颗粒的磷脂和游离脂肪酸而成为成熟HDLꎻHDL随血液转移至肝脏ꎬ进入RCT的第三阶段ꎮHDL通过apoA1结合于肝细胞膜B族I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receptorclassBtype1ꎬSR-B1)而被肝摄取ꎮ肝脏将由来自HDL的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而排出ꎮ1.3㊀apoA1在RCT中的作用㊀RCT各个过程的进行离不开apoA1的作用ꎮ人成熟的apoA1分子是由24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链多肽ꎬ其中包含着8个由2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两亲性α螺旋结构ꎮApoA1具有稳定肽链的功能ꎬ也具有高度的脂质亲和力ꎬ对天然HDL的大小和形状起着支撑作用[7]ꎮApoA1在RCT中还通过靶向结合ABCA1㊁SR-B1等发挥作用ꎮ1.3.1㊀apoA1与ABCA1相互作用促进盘状HDL的形成㊀产生于肠道或肝脏的无脂(或低脂)apoA1在生成后以ABCA1为靶点ꎬ与其结合并相互作用[8-9]ꎬ介导肝外细胞的磷脂和胆固醇流出ꎮ由于apoA1具有与磷脂相互作用的内在能力ꎬ其两亲性α-螺旋的疏水面与新获得的胆固醇和磷脂接触ꎬ发生了剧烈的构象变化ꎬ将自身与磷脂组装成圆盘状双分子层颗粒[9-10]ꎮ圆盘边缘暴露的脂质通过与apoA1两亲α-螺旋的疏水面相互作用而稳定ꎮ1.3.2㊀apoA1与LCAT相互作用促进球形HDL的形成㊀新生HDL表面的游离胆固醇在LCAT的作用下发生酯化ꎬ而后转移至脂质核心处ꎮApoA1作为LCAT的激活剂ꎬ促进着这个过程的发生[11]ꎮ随着CE在脂质核心中含量增加ꎬ新生盘状HDL逐渐转化为球形HDL颗粒[12]ꎮApoA1经历了从接触盘状HDL双分子层边缘的脂酰链到嵌入球形HDL表面磷脂的极头基团过程的显著变化ꎬ其具体机制尚不明了[9]ꎮ1.3.3㊀apoA1靶向SR-B1促进胆固醇的肝内摄取㊀SR-B1是在分子水平上确认的HDL的第一个天然膜受体ꎬ对apoA1具有较高的亲和力ꎮSR-B1主要表达在肝脏㊁肾上腺㊁睾丸和卵巢组织ꎬ此外血管内皮细胞㊁巨噬细胞以及平滑肌细胞等细胞上也存在SR-B1ꎬ肝脏SR-B1最多ꎮ球形HDL表面的apoA1通过其α螺旋与SR-B1结合ꎬ促进肝细胞选择性地摄取HDL内的CE[13]ꎮ同时ꎬSR-B1也介导未酯化胆固醇在脂蛋白和细胞之间的双向流动[14]ꎮ2㊀重组HDL(reconstitutedhighdensitylip ̄oproteinꎬrHDL)㊀㊀内源性HDL在体内循环并向肝递送胆固醇具有诸多优点[12]:①超小的尺寸使其容易透过血管壁ꎻ②有特定的受体ꎬ包括SR-B1㊁ABCA1㊁ABCG1等ꎬ促进其在靶细胞摄取ꎻ③表面嵌有的apoA1使它们具有结构稳定性ꎬ并增加其在血液中的溶解度ꎻ④不被网状内皮系统识别ꎬ清除作用时间较长ꎻ⑤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以及免疫惰性ꎮHDL的这些显著特点激发了人们对重组高密度脂蛋白(reconsti ̄tutedHDLꎬrHDL)作为药物输运载体研究的极大兴趣ꎮrHDL的结构设计包含表面支架㊁形状㊁大小和脂质组成等多种要素ꎮrHDL不同结构设计的示意图如下图1所示ꎮ2.1㊀表面支架(scaffold)㊀apoA1作为表面支架ꎬ具有rHDL形态支撑作用ꎬ在体外仍然能将磷脂双分子层囊泡转化为rHDLꎮapoA1的来源可从人血浆中分离获得ꎬ但具有免疫原性反应的风险[15]ꎻ或者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获得大肠杆菌表达的apoA1重组蛋白ꎻ最近有学者开发了分子量较小㊁免疫原性较低的apoA1模拟肽ꎮSegrest等[16]模拟内源性apoA1的两亲性螺旋结构合成了长18个氨基酸的单螺旋肽ꎬ其中3到7号氨基酸残基为Pheꎮ与apo图1㊀各种不同rHDL结构设计㊀注:不同的rHDL设计参数包括支架(可以是几种全长载脂蛋白或模拟多肽)㊁形状(可以是盘状或球形)㊁尺寸大小和所含脂质ꎮrHDL可由不同磷脂(蓝色/红色表示)和不同载脂蛋白(绿色表示)或多肽(橙色表示)构成的支架组成ꎮA1相同ꎬ模拟肽通过ABCA1刺激胆固醇和磷脂外排ꎬ形成盘状rHDL颗粒[15]ꎮIslam等[17]证实ꎬ一种两亲性的只含有Glu㊁Leu㊁Lys或Ala的 ELK 肽具有广泛的疏水性和净电荷ꎮ对于 ELK 肽ꎬABCA1依赖性胆固醇外排水平与其电荷有关ꎬ净电荷为零时达到最大ꎮ多项研究表明增加rHDL中apoA1的含量可增强其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抗氧化活性[18]ꎮ而apoA1中Met112被氧化后则其抗氧化活性受到抑制但增强了对胆固醇外流的效率[19]ꎮ2.2㊀形状㊀rHDL在形状上分为两大类ꎬ即盘状rHDL和球形rHDLꎮ通过使用全长apoA1或其模拟肽与磷脂组合ꎬ较易制备出盘状rHDL(具体制备方法见本文 3.1 项下)ꎮ球形rHDL由装载CE和TG和/或疏水药物的核心和含有载脂蛋白的脂质单分子层外壳构成ꎮ由于需要坚固和稳定的核心材料ꎬ球形rHDL通常较难合成[20]ꎮ研究者探索制备了金属实心的球形rHDLꎬ如被脂质和载脂蛋白/多肽包裹的金核心[21-22]ꎮ2.3㊀磷脂和rHDL大小㊀rHDL类型的多样性还来自于rHDL的粒径大小和其处方中使用的磷脂类型ꎮ许多类型的rHDL粒径接近7~13nmꎬ但也有一些甚至超过100nm[23]ꎮrHDL的尺寸大小通常与磷脂和载脂蛋白之间的摩尔比有关[24]ꎮ在制备rHDL时ꎬ常用的磷脂有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DMPC)㊁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和棕榈酰油酸磷脂酰胆碱(POPC)等ꎮ磷脂成分可影响rHDL的循环半衰期[25]㊁抗炎和胆固醇外排特性[25-26]以及颗粒的稳定性[27-28]ꎮ磷脂的类型还决定生物环境中rHDL重塑的程度[29]ꎬ及与白细胞[30]的相互作用ꎮrHDL中脂质组成和其产生的生物学差异是需要我们关注的ꎮ3㊀基于rHDL的药物传递系统3.1㊀rHDL的制备㊀传统上ꎬ人们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制备rHDL[9]:直接孵育法和胆酸透析法ꎮ现在也可用微流控技术制备rHDLꎮ3.1.1㊀直接孵育法(directsolubilization)㊀直接孵育法一般适用于人工合成的凝胶-液晶相变温度范围很窄的磷脂ꎬ如DMPCꎮ在缺少apoA1时ꎬDMPC在水环境中组织成封闭的稳定以水为核心的双分子层囊泡ꎻ在适当孵育条件下ꎬapoA1和DMPC的水溶液混合物自发相互作用形成rHDLꎮ大致过程:DMPC在器壁上分散和干燥后经缓冲液水化并均质分散ꎮ在该分散体系中加入apoA1ꎬ并在23.9ħ(DMPC的凝胶-液晶相变温度)下孵育ꎬ脂质悬液随时间将由不透明转变为透明ꎮ获得的产物是9~20nm之间的盘状复合物ꎬ且粒径取决于磷脂/apoA1的投料比ꎮ两apoA1分子相互反平行伸展排列成二聚体ꎬ并以带状(belt-like)方式围绕盘状rHDL的周边ꎮ此外ꎬ还可以用含有磷脂和CE的脂质悬浮液添加apoA1后超声制备球形rHDL[31]ꎮ同时ꎬ也可通过低密度脂蛋白和LCAT孵育诱导脂质交换得方法将盘状rHDL纳米颗粒转化为球形颗粒ꎬ随着进入核心的脂质不断增多ꎬ导致双分子层小叶分离ꎬ磷脂双分子层转化为单分子层ꎬ颗粒呈准球形ꎮ球形HDL不具有内部的水相ꎬ也不具有双层磷脂成分ꎮ单层磷脂层中ꎬ磷脂极头基团朝向外部环境ꎬ而其非极尾则与颗粒核心中相邻的磷脂脂酰链和疏水性脂质接触ꎮ除DMPC外ꎬ使用蛋黄磷脂[32]和心磷脂[33]采用直接孵育法也可获得rHDLꎬ表明该方法在拓宽适用磷脂种类方面具有可能性ꎮ3.1.2㊀胆盐透析法(cholatedialysis)㊀采用一些天然磷脂制备rHDL多使用胆盐透析法ꎮ如ꎬ使用表面活性剂制备POPC为主要磷脂成分的rHDLꎮ即用含胆酸钠和apoA1的缓冲液一起水化所得的POPC干燥脂膜ꎬ随后对样品充分透析以去除胆盐ꎬPOPC即和apoA1有序组装成盘状rHDLꎮ但值得注意的是ꎬ一些活性成分(包括疏水性药物)很容易被随之透出ꎬ造成载药量的降低ꎮ3.1.3㊀微流控技术制备rHDL㊀除传统制备方法外ꎬKim等[34]学者使用微流控装置获得rHDLꎬ以期解决传统方法的局限性ꎮ通过控制混合速度以及脂质与蛋白质的比例ꎬ可以微调rHDL颗粒大小和形态等理化性质ꎮ使用该策略ꎬ细胞色素P4503A4被成功地装载于rHDL的双层组分中ꎬ形成纳米盘状粒子[35]ꎮ此外ꎬ该技术也已应用于制备载辛伐他汀和荧光化合物的rHDL[36]ꎮ微流控技术制备rHDL示意图如图2所示ꎮ图2㊀微流控技术制备rHDL颗粒㊀注:利用微流控装置ꎬ将一定比例的apo-A1以及脂质作为原料输入装置内ꎬ便可仅在一步生产过程中合成大量高度均匀的重组高密度脂蛋白颗粒ꎮ3.2㊀rHDL的载药方式㊀HDL的载药方式大致分为3类[37]:核心装载法㊁表面装载法以及蛋白装载法ꎮrHDL的主要载药方式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ꎮ图3㊀rHDL的结构和载药方式㊀注:左图中展示了脂蛋白的主要结构ꎬ其主要包括由甘油三酯㊁胆固醇酯等脂类组成的疏水性脂质核心以及由磷脂和载脂蛋白组成的亲水性外层ꎻ右图展示了3种HDL载药方式的具体部位ꎮ3.2.1㊀核心装载法㊀核心装载法ꎬ即利用rHDL的脂质核心进行载药ꎬ通过重组构建的方式ꎬ将难溶性及疏水性的药物载入rHDL的脂质核心ꎮ如Lou等[38]将脂溶性抗肿瘤药阿克拉霉素(aclarcinomycinꎬACM)取代HDL的脂质核心ꎬ与磷脂及apoA1共同制备了ACM-rHDLꎬ较好地保持了天然HDL的理化性质ꎬ同时也保留了与肝细胞受体结合的生物学特性ꎮ一些亲水性药物则需要被进一步地设计和改进ꎬ使其适用于核心装载法并获得较高的稳定性ꎮ如Shahzad等[39]将亲水性siRNA与含有大约40个Lys残基的低聚赖氨酸肽进行中和ꎬ成功地使siRNA有效地被包裹(>90%)ꎬ并且rHDL中的siRNA含量在2周内没有显著减少ꎬ表明了这种方式装载siRNA的稳定性ꎮ3.2.2㊀表面装载法㊀表面装载法ꎬ即利用HDL的结构表面载药ꎬ通过非共价力主要是范德华力等ꎬ将药物装载至HDL的磷脂单分子层中ꎬ药物嵌入HDL表面的程度是由范德华力等弱相互作用力决定的ꎮ插层剂具有两亲性ꎬ该性质能够保证其结构部分埋藏在HDL粒子表面的同时ꎬ避免亲水部位受静电作用或者在水环境中形成氢键ꎮ因此ꎬ多种作用力的平衡关系将直接决定药物载体装载的效率以及稳定性[40]ꎮ该方式虽简单且易完成ꎬ但合成药物的载药量以及稳定性难以控制ꎬ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41-42]ꎮ3.2.3㊀蛋白装载法㊀蛋白装载法ꎬ即通过共价修饰的方式ꎬ使药物偶联到载脂蛋白表面的氨基酸残基上ꎬ从而被携带进入靶细胞ꎮ其中ꎬLys㊁Arg㊁Tyr和Cys残基是用于与药物结合的典型氨基酸[43]ꎮ如ꎬ蜂毒素是一种潜在的溶细胞肽ꎬ具有抗肿瘤的潜力ꎬ但其引起溶血的特性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ꎮHuang等[44]通过GSG-linker将蜂毒素与载脂蛋白模拟肽的C端结合ꎬ使肽与磷脂相互作用并自组装成rHDL纳米颗粒ꎬ不仅提高了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生长ꎬ还避免了溶血作用的发生ꎮ3.3㊀rHDL可装载的活性成分㊀rHDL作为载体可以装载各种活性成分ꎬ如小分子药物㊁核酸㊁蛋白/多肽㊁免疫调节剂等[45]ꎮ如Song等[46-47]利用HDL可通过SR-B1受体介导的转胞吞作用(transcytosis)透过血脑屏障的优势ꎬ制备了载抗淀粉样蛋白α-山竹素的apoE-rHDLꎬ使其得以绕过血脑屏障发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ꎻCho等[48]利用等渗rHDL溶液溶解米诺地尔(Minoxidil)ꎬ使其发挥细胞保护作用并抑制血管内皮炎症ꎮ核酸或蛋白药物及一些免疫调节剂在体内的有效传递存在某些障碍ꎬ如内皮系统的吞噬㊁血清中核酸酶的降解㊁内体/溶酶体酶的降解等ꎮsiRNArHDL则可通过SR-B1摄取机制规避上述障碍[49]ꎮ如ꎬWang等[50]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特异性siRNA(siVEGF)和PTX共同封装于rHDL中获得rHDL/siVEGF-PTXꎬ给药后具有高度肿瘤靶向性并无明显副作用ꎮrHDL比传统的核酸药物载体更具优势[11]ꎮ为了抑制CD40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在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中的相互作用ꎬLameijer等[51]将CD40-TRAF6抑制剂TRAF6i装载到由apoA1㊁DMPC和MHPC组成的20nmTRAF6i-rHDL中ꎬ结果表明TRAF6i-rHDL可与病变部位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良好结合ꎬ治疗效果得到改善ꎮ此外ꎬ将金属作为核心载入rHDL还可作为成像工具而发展成为诊断手段ꎮ如ꎬ载入氧化铁用于磁共振成像㊁金纳米颗粒用于CT㊁量子点纳米晶体则用于细胞内荧光成像[52]ꎮ3.4㊀rHDL对SR-B1的靶向作用㊀生理HDL对ABCA1㊁SR-B1等靶点具有靶向作用ꎬ而目前基于rHDL的药物运送系统主要通过靶向SR-B1而发挥作用ꎮ大量研究表明ꎬrHDL与生理HDL有着相似的高度靶向SR-B1的作用ꎬ这是由于SR-B1对于二者共同包含的载脂蛋白apoA1具有高度特异性识别能力[10]ꎮ3.4.1㊀SR-B1对rHDL的选择性摄取㊀apoA1能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靶细胞表面的SR-B1受体ꎬ仅介导纳米载体的脂质核心部分的选择性摄取ꎮ采用多荧光标记的HDL模拟肽磷脂支架(HDL-mimickingpeptidephospholipidscaffoldꎬHPPS)纳米颗粒ꎬ可检测HPPS体内荷载摄取的过程[53]ꎮ结果发现HPPS能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SR-B1ꎬ然后与SR-B1相互作用ꎬ使负载分子直接转运到靶细胞质中ꎬ而非整个颗粒内化入胞ꎮ这种摄取机制依赖受体分子内部形成的疏水通道[12]ꎬ被称为逆向胞吞作用(retroendocytosis)ꎮHPPS运输的疏水药物经两个过程入胞:第一步ꎬHPPS特异性识别和结合SR-B1ꎬ在SR-B1的Cys384结构域发生相互作用ꎬ随后HPPS开始分解ꎻ第二步ꎬ疏水药物通过脂质/小穴介导途径进入细胞ꎬ而HPPS的非摄取成分ꎬ如脂质和肽ꎬ被分解并且保留在细胞膜上ꎮ具体机理的示意图见图4ꎮ图4㊀HPPS纳米颗粒的胞内运输机理㊀注:两个步骤:①HPPS识别SR-B1并与之特异性结合ꎬ而后与之相互作用ꎻ②HPPS在与SR-B1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分解ꎬ通过脂质/小穴介导的内吞机制将运载的疏水物质直接运输至细胞胞浆ꎮ3.4.2㊀SR-B1对rHDL体内分布的影响㊀SR-B1广泛存在于肝癌㊁乳腺癌㊁前列腺癌和卵巢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的表面ꎮ肿瘤细胞通过表达大量的SR-B1介导对胆固醇的摄取以满足增殖的需求ꎮ维生素E㊁干扰素-α(interferon-αꎬIFN-α)及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ꎬLPS)能降低SR-B1的表达[54]ꎮWang等[50]将FAM标记的siRNA(FAM-siRNA)和DiR染色的rHDL通过尾静脉注射到荷MCF-7肿瘤的裸鼠体内ꎬ并用光学成像技术监测其生物分布ꎮ同样方法的天然脂质载体(Lip组)做对照ꎮ实验发现ꎬ给药6h后ꎬrHDL组肿瘤㊁肝脏和肾脏均显示饱和荧光水平ꎬ说明rHDL累积的部位与SR-B1高表达的部位完全一致ꎮ而给药24h后ꎬ同样方法的天然脂质载体(Lip组)主要在肝脏中显示出荧光分布ꎬ这显示肝脏对脂质高度的摄取和清除水平ꎻ此时rHDL组的荧光则主要出现在肿瘤部位ꎬ肝脏和其他组织中荧光水平很低ꎮ这表明了rHDL对SR-B1的高度靶向性ꎮ这种高度靶向性对减少药物的副作用非常有利[55]ꎮ4㊀总结与展望在药物应用领域ꎬ天然或重构HDL均能通过与人体组织器官的相互作用ꎬ发挥较强的靶向作用ꎬ亦不影响其较高的生物降解水平ꎬ因此以rHDL作为药物载体对于减小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损害起着关键的作用ꎮ同时ꎬrHDL对一些需经肝代谢产生活性的药物体内传递具有极佳的应用前景ꎮ以rHDL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ꎮ随着生物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纳米技术的不断进步ꎬ人们对HDL的改造或修饰也会愈加成熟ꎬrHDL作为药物递送载体将展现出更为显著的优势ꎮ然而ꎬ在开发更为可靠的载体制备方法及更好地理解其潜在机制等方面ꎬ仍需要做大量工作ꎮ参考文献:[1]㊀TABETFꎬLAMBERTGꎬCUESTATORRESLFꎬetal.Lipid-freeapolipoproteinA-Ianddiscoidalreconstitutedhigh-densitylipoproteinsdifferentiallyinhibitglucose-in ̄ducedoxidativestressinhumanmacrophages[J].Arterio ̄sclerThrombVascBiolꎬ2011ꎬ31(5):1192-1200.[2]YVAN-CHARVETLꎬPAGLERTAꎬSEIMONTAꎬetal.ABCA1andABCG1protectagainstoxidativestress-in ̄ducedmacrophageapoptosisduringefferocytosis[J].CircResꎬ2010ꎬ106(12):1861-1869.[3]RENSENPCꎬDEVRUEHRLꎬKUIPERJꎬetal.Recombinantlipoproteins:lipoprotein-likelipidparticlesfordrugtargeting[J].AdvDrugDelivRevꎬ2001ꎬ47(2/3):251-276.[4]MAXꎬSONGQꎬGAOX.Reconstitutedhigh-densitylipo ̄proteins:novelbiomimeticnanocarriersfordrugdelivery[J].ActaPharmSinBꎬ2018ꎬ8(1):51-63.[5]尹凯ꎬ唐朝克.炎症调控胆固醇逆向转运的机制研究[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ꎬ2018ꎬ26(7):655-657. [6]ZOUJꎬWANGGꎬLIHꎬetal.IgMnaturalantibodyT15/E06inatherosclerosis[J].ClinChimActaꎬ2020(504):15-22.[7]贺春霞ꎬ李慧瑾ꎬ秦魏.ApoA-Ⅰ模拟肽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ꎬ2021ꎬ37(2):155-160.[8]KINGWELLBAꎬCHAPMANMJꎬKONTUSHAꎬetal.HDL-targetedtherapies:progressꎬfailuresandfuture[J].NatRevDrugDiscovꎬ2014ꎬ13(6):445-464.[9]FOXCAꎬMOSCHETTIAꎬRYANRO.ReconstitutedHDLasatherapeuticdeliverydevice[J].BiochimBiophysActaMolCellBiolLipidsꎬ2021ꎬ1866(11):159025.[10]高嘉慧ꎬ莫中成ꎬ唐朝克.apoA-Ⅰ的α螺旋在胆固醇流出中的作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ꎬ2018ꎬ45(6):629-636.[11]ZANNISVIꎬSUSꎬFOTAKISP.RoleofapolipoproteinsꎬABCA1andLCATinthebiogenesisofnormalandaberranthighdensitylipoproteins[J].JBiomedResꎬ2017ꎬ31(6):471-485.[12]GUPTAAꎬSHARMARꎬKUCHEKꎬetal.Exploringthetherapeuticpotentialofthebioinspiredreconstitutedhighdensitylipoproteinnanostructures[J].IntJPharmꎬ2021(596):120272.[13]TRIGATTIBLꎬFULLERM.HDLsignalingandprotectionagainstcoronaryarteryatherosclerosisinmice[J].JBiomedResꎬ2016ꎬ30(2):94-100.[14]MOZCꎬRENKꎬLIUXꎬetal.Ahigh-densitylipoprotein-mediateddrugdeliverysystem[J].AdvDrugDelivRevꎬ2016ꎬ106(PtA):132-147.[15]DELKSCꎬCHATTOPADHYAYAꎬESCOLA-GilJCꎬetal.Apolipoproteinmimeticsincancer[J].SeminCancerBiolꎬ2021(73):158-168.[16]GETZGSꎬREARDONCA.Thestructure/functionofap ̄oproteinA-Imimeticpeptides:anupdate[J].CurrOpinEndocrinolDiabetesObesꎬ2014ꎬ21(2):129-133. [17]ISLAMRMꎬPOURMOUSAMꎬSVIRIDOVDꎬetal.Struc ̄turalpropertiesofapolipoproteinA-ImimeticpeptidesthatpromoteABCA1-dependentcholesterolefflux[J].SciRepꎬ2018ꎬ8(1):2956.[18]NIISUKEKꎬKUKLENYIKZꎬHORVATHKVꎬetal.Com ̄position-functionanalysisofHDLsubpopulations:influenceoflipidcompositiononparticlefunctionality[J].JLipidResꎬ2020ꎬ61(3):306-315.[19]CUKIERAMOꎬTHERONDPꎬDIDICHENKOSAꎬetal.Structure-functionrelationshipsinreconstitutedHDL:Fo ̄cusonantioxidativeactivityandcholesteroleffluxcapacity[J].BiochimBiophysActaMolCellBiolLipidsꎬ2017ꎬ1862(9):890-900.[20]HENRICHSEꎬTHAXTONCS.Anupdateonsynthetichigh-densitylipoprotein-likenanoparticlesforcancertherapy[J].ExpertReviewofAnticancerTherapyꎬ2019ꎬ19(6):515-528.[21]THAXTONCSꎬDANIELWLꎬGILJOHANNDAꎬetal.Templatedsphericalhighdensitylipoproteinnanoparticles[J].JAmChemSocꎬ2009ꎬ131(4):1384-1385.[22]CHUANGSTꎬSHONYSꎬNARAYANASWAMIV.Apoli ̄poproteinE3-mediatedcellularuptakeofreconstitutedhigh-densitylipoproteinbearingcore3ꎬ10ꎬor17nmhy ̄drophobicgoldnanoparticles[J].IntJNanomedicineꎬ2017(12):8495-8510.[23]DINGYꎬHANYꎬWANGRꎬetal.ReroutingNativeHDLtoPredeterminedReceptorsforImprovedTumor-TargetedGeneSilencingTherapy[J].ACSApplMaterInterfacesꎬ2017ꎬ9(36):30488-30501.[24]PEDERSBAEKDꎬSIMONSENJB.Asystematicreviewofthebiodistributionofbiomimetichigh-densitylipoproteinsinmice[J].JControlReleaseꎬ2020(328):792-804. [25]FAWAZMVꎬKIMSYꎬLIDꎬetal.PhospholipidCompo ̄nentDefinesPharmacokineticandPharmacodynamicPropertiesofSyntheticHigh-DensityLipoproteins[J].JPharmacolExpTherꎬ2020ꎬ372(2):193-204.[26]SCHWENDEMANAꎬSVIRIDOVDOꎬYUANWꎬetal.TheeffectofphospholipidcompositionofreconstitutedHDLonitscholesteroleffluxandanti-inflammatoryprop ̄erties[J].JLipidResꎬ2015ꎬ56(9):1727-1737.[27]FISCHERNOꎬWEILHAMMERDRꎬDUNKLEAꎬetal.E ̄valuationofNanolipoproteinParticles(NLPs)asanInVivoDeliveryPlatform[J].PLoSOneꎬ2014ꎬ9(3):e93342. [28]GILMORESFꎬCARPENTERTSꎬINGÓLFSSONHIꎬetal.Lipidcompositiondictatesserumstabilityofreconstitutedhigh-densitylipoproteins:implicationsforinvivoapplications[J].Nanoscaleꎬ2018ꎬ10(16):7420-7430. [29]PEDERSBAEKDꎬKRAEMERMKꎬKEMPENPJꎬetal.TheCompositionofReconstitutedHigh-DensityLipoproteins(rHDL)DictatestheDegreeofrHDLCargo-andSize-Re ̄modelingviaDirectInteractionswithEndogenousLipoproteins[J].BioconjugChemꎬ2019ꎬ30(10):2634-2646. [30]PEDERSBÆKDꎬJØNSSONKꎬMADSENDVꎬetal.Aquantitativeexvivostudyoftheinteractionsbetweenre ̄constitutedhigh-densitylipoproteinsandhumanleukocytes[J].RSCAdvꎬ2020ꎬ10(7):3884-3894.[31]PITTMANRCꎬGLASSCKꎬATKINSONDꎬetal.Synthetichighdensitylipoproteinparticles.Applicationtostudiesoftheapoproteinspecificityforselectiveuptakeofcholesterolesters[J].JBiolChemꎬ1987ꎬ262(6):2435-2442.[32]MOSCHETTIAꎬVINELNꎬLETHCOEKꎬetal.AssemblyandCharacterizationofBiocompatibleCoenzymeQ10-EnrichedLipidNanoparticles[J].Lipidsꎬ2020ꎬ55(2):141-149.[33]IKONNꎬSUBꎬHSUFFꎬetal.Exogenouscardiolipinlo ̄calizestomitochondriaandpreventsTAZknockdown-in ̄ducedapoptosisinmyeloidprogenitorcells[J].BiochemBiophysResCommunꎬ2015ꎬ464(2):580-585.[34]KIMYꎬFAYFꎬCORMODEDPꎬetal.Singlesteprecon ̄stitutionofmultifunctionalhigh-densitylipoprotein-derivednanomaterialsusingmicrofluidics[J].ACSNanoꎬ2013ꎬ7(11):9975-9983.[35]WADEJHꎬJONESJDꎬLENOVILꎬetal.MicrofluidicPlatformforEfficientNanodiscAssemblyꎬMembranePro ̄teinIncorporationꎬandPurification[J].LabChipꎬ2017ꎬ17(17):2951-2959.[36]KIMYꎬFAYFꎬCORMODEDPꎬetal.SingleStepRecon ̄stitutionofMultifunctionalHigh-DensityLipoprotein-De ̄rivedNanomaterialsUsingMicrofluidics[J].ACSNanoꎬ2013ꎬ7(11):9975.[37]刘畅ꎬ李圣男ꎬ王洋ꎬ等.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纳米复合物作为抗癌靶向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ꎬ2017ꎬ26(3):285-290.[38]LOUBꎬLIAOXLꎬWUMPꎬetal.High-densitylipoproteinasapotentialcarrierfordeliveryofalipophilicantitumoraldrugintohepatomacells[J].WorldJGastro ̄enterolꎬ2005ꎬ11(7):954.[39]SHAHZADMMꎬMANGALALSꎬHANHDꎬetal.TargetedDeliveryofSmallInterferingRNAUsingRecon ̄stitutedHigh-DensityLipoproteinNanoparticles[J].Neo ̄plasiaꎬ2011ꎬ13(4):309-319.[40]BUNKERAꎬRÓGT.MechanisticUnderstandingFromMolecularDynamicsSimulationinPharmaceuticalResearch1:DrugDelivery[J].FrontMolBiosciꎬ2020(7):604770.[41]蒋文ꎬ刘宝瑞ꎬ杨觅.高密度脂蛋白作为肿瘤靶向载体的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ꎬ2014(10):2473-2476. [42]MALETÍNSKÁLꎬBLAKELYEAꎬBJORNSTADKAꎬetal.Humanglioblastomacelllines:levelsoflow-densitylipoproteinreceptorandlow-densitylipoproteinreceptor-relatedprotein[J].CancerResꎬ2000ꎬ60(8):2300-2303. [43]BERGTCꎬFUXꎬHUQNPꎬetal.LysineresiduesdirectthechlorinationoftyrosinesinYXXKmotifsofapolipoproteinA-Iwhenhypochlorousacidoxidizeshighdensitylipoprotein[J].JBiolChemꎬ2004ꎬ279(9):7856-7866.[44]HUANGCꎬJINHꎬQIANYꎬetal.HybridmelittincytolyticPeptide-drivenultrasmalllipidnanoparticlesblockmelanomagrowthinvivo[J].ACSNanoꎬ2013ꎬ7(7):5791-5800.[45]BEN-AICHASꎬBADIMONLꎬVILAHURG.AdvancesinHDL:MuchMorethanLipidTransporters[J].IntJMolSciꎬ2020ꎬ21(3):732.[46]SONGQꎬSONGHꎬXUJꎬetal.BiomimeticApoE-Reconsti ̄tutedHighDensityLipoproteinNanocarrierforBlood-BrainBarrierPenetrationandAmyloidBeta-TargetingDrugDelivery[J].MolPharmꎬ2016ꎬ13(11):3976-3987.[47]JINYꎬCHIFODYAKꎬHANGꎬetal.High-densitylipo ̄proteininAlzheimerᶄsdisease:Frompotentialbiomarkerstotherapeutics[J].JControlReleaseꎬ2021(338):56-70. [48]HDLasTherapeuticTools|SpringerLink[EB/OL].[2023-04-08].https://link.springer.com/chapter/10.1007/978-981-13-7383-1_2.[49]KUAIRꎬLIDꎬCHENYEꎬetal.High-DensityLipopro ̄teins:NatureᶄsMultifunctionalNanoparticles[J].ACSNanoꎬ2016ꎬ10(3):3015-3041.[50]WANGRꎬZHAOZꎬHANYꎬetal.NaturalParticulatesIn ̄spiredSpecific-TargetedCodeliveryofsiRNAandPacli ̄taxelforCollaborativeAntitumorTherapy[J].MolPharmꎬ2017ꎬ14(9):2999-3012.[51]LAMEIJERMꎬBINDERUPTꎬVANLEENTMMTꎬetal.Ef ̄ficacyandsafetyassessmentofaTRAF6-targetednanoim ̄munotherapyinatheroscleroticmiceandnon-humanprimates[J].NatBiomedEngꎬ2018ꎬ2(5):279-292.[52]CHUANGSTꎬCRUZSꎬNARAYANASWAMIV.Recon ̄figuringNatureᶄsCholesterolAcceptingLipoproteinsasNanoparticlePlatformsforTransportandDeliveryofTher ̄apeuticandImagingAgents[J].Nanomaterialsꎬ2020ꎬ10(5):906.[53]LINQꎬCHENJꎬNGKKꎬetal.ImagingthecytosolicdrugdeliverymechanismofHDL-likenanoparticles[J].PharmResꎬ2014ꎬ31(6):1438-1449.[54]GHANDEHARIHꎬCHANHKꎬHARASHIMAHꎬetal.Advanceddrugdelivery2020-Parts1ꎬ2and3[J].DrugDelivRevꎬ2020(156):1-2.[55]CRUZWꎬHUANGHꎬBARBERBꎬetal.Lipoprotein-LikeNanoparticleCarryingSmallInterferingRNAAgainstSpalt-LikeTranscriptionFactor4EffectivelyTargetsHepatocellularCarcinomaCellsandDecreasesTumorBurden[J].HepatolCommunꎬ2020ꎬ4(5):769-782.(收稿日期:2023-04-10)。
PCSK9_抑制剂预防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系统综述
PCSK 9抑制剂预防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系统综述Δ傅源源 1, 2*,周建成 1,邹颖 1,王璐颖 3,陈平钰 3,王永庆 1, 2 #(1.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南京 210029;2.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南京 211166;3.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南京 211198)中图分类号 R 956;R 972+.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4)08-0972-08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08.13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 9)抑制剂预防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为优化临床治疗方案、制定相关政策及开展后续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PubMed 、中国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3年10月8日发表的PCSK 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预防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文献,使用2022版卫生经济学评价报告标准共识(CHEERS 2022)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对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模型结构及相关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等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与结论 共纳入29篇文献,总体质量较好。
研究视角包括卫生体系、支付方、全社会等,均采用了Markov 模型;效果和效用值数据主要来自既往研究,成本主要测算了直接成本,贴现率为每年1.5%~5.0%,意愿支付阈值多设定为1~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健康产出指标大部分采用生存年和质量调整生命年;大部分研究的敏感性分析显示,基础评价结果具有稳健性,主要影响因素为药品价格。
大部分的中国研究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PCSK 9抑制剂预防心血管疾病不具有经济学优势,仅部分特定群体(如三支病变患者、新发急性冠脉综合征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0 mg/dL 的患者等)使用PCSK 9抑制剂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经济性。
非诺贝特降胆固醇机制的研究进展
非诺贝特降胆固醇机制的研究进展翟婷;李世云;黄华安【摘要】非诺贝特是第三代苯氧芳酸衍生物调脂药,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甘油三酯(TG)调节剂之一,临床常与他汀联合用于调节血脂和降低心血管剩余风险.临床试验证明其除了具有确切的降低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apo B)的作用外,还具有降低胆固醇(CHO)的作用,但针对其降低CHO的机制报道较为少见.该文从非诺贝特对CHO的合成、吸收、转运及其影响胰岛素敏感性等方面的作用调节机制进行综述.【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8(029)024【总页数】4页(P3526-3529)【关键词】非诺贝特;胆固醇;机制【作者】翟婷;李世云;黄华安【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贵州遵义 563003;遵义医学院,贵州遵义 563003;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 610081;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 6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2+.6在战胜动脉硬化所导致的心血管风险征程中,他汀类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实现降低心血管风险已经成为共识[1]。
随着他汀类药物降低心血管主要风险达到一个较好状态后,心血管剩余风险越来越被重视[2-3]。
在心血管剩余风险认识的过程中,以非诺贝特为代表的贝特类药物逐步被更多地在研究和临床实践中被关注[1,4],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了,本文拟对非诺贝特对胆固醇代谢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1 非诺贝特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乙酰辅酶A从头合成内源性胆固醇是体内胆固醇的主要来源之一,HMG-CoA还原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为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
Schneider等[5]对纳入使用非诺贝特治疗8周以上的4例Ⅱa型和6例Ⅱb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研究。
正式进入实验阶段时开始停用非诺贝特治疗,时间为8周;8周后再次恢复非诺贝特治疗,分别测定第0周、8周、22周、33周时患者胆固醇及单核细胞HMGR水平。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与冠心病患者血脂指标的相关性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与冠心病患者血脂指标的相关性赖绍斌;桑喜梅;张小乐;邓斌;苏良献;庾海清;郑晓丹【摘要】目的探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yl ester transporter,CETP)水平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45例(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者45例(对照组),并测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ApoA1/ApoB值及CETP.结果观察组CETP水平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ApoA1、HDL-C值均呈负相关(P<0.05);对照组ApoA1、HDL-C、ApoA1/ApoB水平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ETP不是CHD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ETP不是C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可通过干预CETP水平来改善血脂情况,为临床冠心病的检测及治疗提供依据.【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8)007【总页数】3页(P741-743)【关键词】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冠心病;血脂【作者】赖绍斌;桑喜梅;张小乐;邓斌;苏良献;庾海清;郑晓丹【作者单位】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CCU,广东肇庆 526040;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CCU,广东肇庆 526040;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CCU,广东肇庆 526040;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CCU,广东肇庆 526040;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CCU,广东肇庆 526040;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CCU,广东肇庆 526040;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CCU,广东肇庆526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近年来CHD的患病率及死亡率逐年递增,血脂相关指标异常是引起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主要因素之一[1]。
二零一一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出炉
二零一一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揭晓
2011-11-17
日前,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名单揭晓,《“天会”与“吾党”:明末清初天主教徒群体之形成与交往研究(1580-1722)》等97篇博士学位论文获此殊荣。
另外,有256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提名。
本次评选工作于2010年11月正式启动,评选对象为全国所有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间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学位论文,2004年9月至2008年8月间的少量论文也参加了评选。
经过学位授予单位推荐、省级学位委员会或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初选、同行专家通讯评议、专家会议复审和网上公示,最终由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发布。
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从1999年开始首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至今已开展十三次,入选论文共计1279篇,提名论文共计1902篇。
评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措施,对培养和激励在学博士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我国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名单
华夏学术交流中心
2011年11月18日
----华夏学术交流中心提供。
调节高密度脂蛋白药物的研究进展
E)基因缺陷模型中给予重组Apo A.I米兰脂质体,能够减 少巨噬细胞含量,减缓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减少氧化型 胆固醇(oxyster01)的促凋亡(pmapoptosis)作用¨“坶】。 2003年Nissen等Ⅲ1报道,在给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 者静脉注射Apo A-I米兰磷脂复合物ETC-216后,患者动脉 粥样硬化有显著改善。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
low density
acyhransferase,LCAT)的激活剂,可使血浆HDL从外周组织 接收游离胆固醇转变成胆固醇酯。Apo A-I还是HDL受体 的配体,其磷脂复合体与HDL受体结合后可触发游离胆固 醇从细胞内池转移到细胞表面的复杂过程,而且接收细胞释 放的胆固醇。 2.1.1载脂蛋白A-I模拟肽
乳糜微粒(chylomicron,CM)及残粒,最后至LDL;而TG从 VLDL和CM转移至HDL。在CETP作用下,经LCAT催化生 成的CE可转运至富含TG的脂蛋白,流向残粒和LDL,最终 通过肝脏相应受体摄取这些CE完成逆向转运。 1989年日本学者发现,在HDL-C水平很高的人群中都 缺乏CETP陋1,认识到CETP在HDL代谢中的重要性,抑制 CETP可能是一个提高HDL—C水平的新方法。目前,CETP 的抑制剂已经进入‘r临床试验阶段旧J。 JTr-705为硫酯化合物,通过形成二硫键不可逆抑制 CETP。使CETP的活性减少90%一95%。在兔高血脂模型 中,JTr-705能够显著降低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ⅢJ。目 前,J'IT-705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有轻度血脂升高的受试者, 每天口服JTY-705最高剂量900 mg,4周后CETP的活性减 少37%,HDL—C增加34%,LDL.C减少了7%,而TG、磷脂转 运蛋白和LCAT水平不受影响【2…。每天服用JTr-705
脂肪酸合成相关的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转录因子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脂肪酸合成相关的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转录因子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王红;刘静【摘要】脂肪酸合成增加是肿瘤细胞的第三大代谢表型,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转录因子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1,SREBP1)是脂质代谢,尤其是脂肪酸合成相关的重要核转录因子.SREBP1在多种肿瘤中有异常高表达,并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耐药性及能量代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SREBP1的结构、功能,在肿瘤细胞中SREBP1的表达、作用及相关通路进行综述.%The increase of fatty acid synthesis is the third biggest metabolic phenotype of tumor cells,and 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1(SREBP1)is the major 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involved in lipid metabolism,especially in the synthesis of fatty acid.The expression of SREBP1 is elevated in multiple tumors,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umor proliferation,apoptosis, invision,drug resistance,energy metabolism etc.In this paper,we will review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SREBP1 in tumor.【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18(045)008【总页数】4页(P418-421)【关键词】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转录因子1;脂肪酸合成;肿瘤【作者】王红;刘静【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内分泌研究所,辽宁省内分泌疾病重点实验室沈阳市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内分泌研究所,辽宁省内分泌疾病重点实验室沈阳市110001【正文语种】中文脂肪酸合成增加是肿瘤细胞的第三大代谢表型。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批准2014年河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决定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批准2014年河南省优秀博士、硕士
学位论文的决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15.05.04
•【字号】教研〔2015〕302号
•【施行日期】2015.05.0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
正文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批准2014年河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
文的决定
教研〔2015〕302号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2014年河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经公示,现批准《金属有机配合物用作后合成修饰与晶态分子容器的研究》等15篇博士学位论文为2014年河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反应堆类四边形子通道内超临界水流动传热特性研究》等149篇硕士学位论文为2014年河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评选全省优秀学位论文是综合反映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
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追求质量、内涵发展是研究生教育最核心、最本质的要求。
各学位授予单位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学科建设和导师队伍建设,完善质量保障和监督机制,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附件:
1.2014年河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以学位授予单位代码排列)
2.2014年河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名单(以学位授予单位代码排列)
河南省教育厅
2015年5月4日附件1
2014年河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以学位授予单位代码排列)
附件2
2014年河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名单。
荷脂细胞与胆固醇逆转运的研究进展
.
综 述 .
荷脂 细 胞 与胆 固醇 逆转 运 的研 究 进 展
高夏 青 , 李 艳芳
关键词 : 泡沫细胞 ; 胆 固醇; 动 脉 粥样 硬 化 ; 巨噬 细 胞 ; 受体 , 清 道 夫
动脉粥 样硬化 (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 , AS ) 性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是
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1 概 述
水孔道 , 易于 胆 固 醇 由 HDL转 运 至 细 胞 c 3 ] 。此外 , S R - B I
还 能诱 导 细 胞 膜 上 的 游 离 胆 固醇 活 化 重 组 , 使 其 更 容 易 经 膜 孔 扩散途径至细胞外 。
由 AB C A1 、 AB C Gl 介 导 的 游 离 胆 固 醇 流 出是 主 动 转 运
主动转运途径流 出, 其余 3 O 经 膜孔 扩散 途 径 流 出 ] 。 S R — BI介 导 的 细 胞 摄 取 和 排 出 胆 固 醇 属 于 易 化 扩 散 。
S R — BI是 位 于 细 胞 膜 上 的 同 源 低 聚 糖 蛋 白 , 属 于 清 道 夫 受
导 致 人 类 死 亡 的 主 要 原 因 。 动 脉 血 管 壁 的 粥 样 斑 块 是 AS
表 达 较 多 。其 细 胞 外 区 域 能 够 识 别 并 结 合 HD I 中 载 脂 蛋
细 胞 内 胆 固醇 转 运 到 细 胞 外 , 减 轻 粥 样 斑 块 负 荷 是 近 年 国 内
外 抗 AS研 究 的 热 点 。我 们 就 近 年 来 荷 脂 细 胞 的 形 成 、 胆 固
出、 胆 固醇 的酯 化 以 及 清 除 。狭 义 的 R C T 仅 指 胆 固 醇 从 细
博士靶向糖脂代谢通路活性分子发现...
-霍l
毫萝夕
CYP7A1B SHP
_藿亘卤网函
coc^l∞Ⅲ畸coc.一s‰嘲
翻:w故,{pm)鞫Dc撇2鲥”嘲鞴
图3.1DCW229在细胞水平上对FXR及其下antagonist activity
ofDCW229on FXR and its’downstream target gene in HEK293T cell 3.2DCW229的设计思路
第3章FXR拮抗剂DCW229的结构优化及其降胆固醇活性研究3.1DCW229在细胞水平可以拮抗FXR及其下游基因
在AA7的结构优化过程中,我们发现AA7类衍生物分子水平与细胞水平活性不平行,此类衍生物在细胞水平上并没有活性。为了避免出现此类问题,在化合物DCW229结构修饰之前,我们验证了该化合物在细胞水平上对FXR及其下游基因的拮抗活性。
测试结果如图3.1所示:在模式细胞HEK293T中,DCW229可以将CDCA激活的FXR抑制到本底以下,证明该化合物在细胞水平上仍具有较好的FXR拮抗活性;此外,对FXR主要的下游基因(SHP,BSEP和CYP7A1),DCW229都可以有效逆转CDCA 对这些基因的影响。[161]这些数据表明DCW229在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对FXR都有拮抗作用,可以作为先导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的结构优化。
化合物DCW229的设计思路类似于AA7:将化合物分为三个部分芳香环(A环)、依次为左边的
中间linker(Linker B)及右边的芳香环(c环)。我们希望能通过各部分的结构修饰阐明构效关系,进而得到活性更好的化合物。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左西孟旦治疗低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机制
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915:51:47 网络出版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34.1086.R.20240306.1727.048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左西孟旦治疗低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机制张晓丹1,2,3,谢玉良1,2,3,高梦丹1,2,3,袁奥雪1,2,3,李涵飞1,2,3,祝田田1,2,3(1.新乡医学院药学院,2.河南省心血管重构与药物干预国际联合实验室,3.新乡市心血管重构干预与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研发重点实验室,河南新乡 453003)收稿日期:2023-11-30,修回日期:2024-01-3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800051);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No212102310319)作者简介:张晓丹(2001-),女,本科,研究方向:心血管药理学,E mail:zhangxd0312@163.com;祝田田(1992-),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心血管药理学,通信作者,E mail:zhutt@xxmu.edu.cndoi:10.12360/CPB2023060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978(2024)03-0565-09中国图书分类号:R 332;R319;R544;R845 22;R972 4摘要: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探究左西孟旦(levosimendan,LE VO)对低氧肺动脉高压(hypoxicpulmonaryhypertension,HPH)的作用,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与分子对接技术进一步探索其潜在作用机制。
方法 构建HPH大鼠模型,检测右心收缩压及右心重构指数;通过HE、Masson和VG染色分析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检索SwissTargetPrediction、Drug BankOnline、BatMan、Targetnet、SEA、PharmMapper数据库,筛选药物靶点;从GeneCards、OMIM数据库中检索疾病靶点;确定二者交集靶点后,构建“药物-靶点-疾病”网络;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筛选出核心靶点;使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用AutoDock软件对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
第二十章 胆固醇逆向转运研究方法
第二十章胆固醇逆向转运研究方法第一节胆固醇及胆固醇酯测定一、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细胞内胆固醇及胆固醇酯(一)胆固醇标准品配制称1.5g标准胆固醇溶于少许乙醇中,逐渐升温到2o°C,并把乙醇体积补满到150ml,标准胆固醇的工作浓度分别为0.129(50)、0.258(100)、0.516(200)、1.032(400)、2.064 (800)。
单位mmol/L(mg/L)。
4℃下储存备用。
(二)细胞内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提取将每10ml细胞收集人带盖的10ml塑料管中,1500r/min、4℃离心15min、去上清,用1ml 0.9%Nacl溶液重新稀释细胞,冰浴中超声破碎细胞。
工作条件为600W,工作时间为4s,间隙时间为8s,定时次数为6次。
用Lowrry法测定蛋白含量。
在细胞溶解产物中加人等体积新鲜配制的15%醇溶性KOH(一20℃),振荡至细胞溶解产物清亮,加人6%的三氯乙酸去蛋白,再加人等体积的正己烷:异丙醇溶液(4:1,V:V),将混合物涡旋5min,然后1500r/min、15℃离心5min,收集上层有机相。
(三)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ce liquid chromatogram,HPLC)分析采用Waters991型色谱系统,其中包括510泵、U-6K进样器、991型光电二极管矩阵监测器、TCM色谱恒温盒,采用Waters公司生产的Gen-PAK FAX柱,以异丙醇:正庚烷:乙腈(35:12:53,V:V:V)为流动相,进行非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柱温保持4℃(加冰块),紫外检测时间12min,检测波长为226nm.Gen-Pak FAX柱子在使用前用去离子水洗10min(流速0.5ml/min)以除去柱中的醇类物质。
(四)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定量1、游离胆固醇的定量胆固醇以峰面积定量,蛋白质用BCA法定量。
参照Pierce Chemical公司的BCA试剂盒说明书的方法进行。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NPC1L1
? NPC1L1是一种高度糖基化的膜蛋白,其基 因位于7p13,包含20个外显子和19个内含 子。
? 人NPC1L1拥有几种质膜转运体的特征,包 括一个分泌信号、13个跨膜域和胞外区广 泛的N-联糖基化位点。更重要的是,这种 蛋白包含一个固醇敏感结构域(SSD)。
? NPC1 Ll的亚细胞定位存在着一些争议,
物(statin) 。但是由于大剂量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 应或患者药物敏感性的差异,很多患者不能达到 理想的降脂目标。
依泽替米贝(ezetimibe)
? 2002年,一种新型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ezetimibe( 商品名Zetia) 正式在美国上市,为临床 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提供了一种新选择。
? 依泽替米贝 (ezetimibe)是由Schering-Plough 和 Merck公司合作研制的新型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商 品名为Zetia,艾泽庭。化学名称为 (1-(4-氟苯基)(3R)-[3-(4- 氟苯基)-(3S)-羟丙基卜-(4S)-(4-羟苯 基)-2-氮杂环丁酮 ),分子式C H F2NO ,分子量 为409.42,结构式如下:
? NPC1L1表达下调能够抑制游离胆固醇和脂酰 CoA 向胆固醇酯的转变,促进体内胆固醇合成,从而 在体内胆固醇代谢平衡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 NPC1L1基因敲除能够同时抑制胆固醇和植物固醇 的吸收,提示胆固醇和植物固醇的吸收可能存在 共同的通路,并且 NPC1L1在这条通路中发挥重要 作用。
? 认为小肠NPC1L1既在细胞膜上分布,也在细胞内 的内源性循环囊泡 (endocytic recycling compartment ,ERC)。这种囊泡能较快地往返于 细胞膜和核周区域。
? 当细胞快速缺失胆固醇时,含 NPC1L1的囊泡迅速 向细胞膜靠近并最终融合,这样大量的 NPC1Ll就 暴露于细胞膜表面,并且优先形成“ apical—like” 亚结构域,这样就增加胆固醇的摄入量。当胆固 醇摄入过多时, NPC1L1则转换储存在 ERC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抑制剂的对接和分子模拟研究Docking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n the Inhibitors of 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Protein (CETP)学科专业:药物化学研究生:董勃良指导教师:赵康教授高清志教授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二零一二年五月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天津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天津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特授权 天津大学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
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摘要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 CETP)是一种血浆糖蛋白,它介导胆固醇酯(Cholesteryl Ester, CE)从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s, HDL)转运到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s, 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density Lipoproteins, VLDL),同时将等量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分子反向转运。
CETP的转运过程会降低有抗动脉硬化作用的HDL的血液浓度,并提高有致动脉硬化作用的LDL和VLDL的血液浓度。
因此,抑制CETP介导的转运过程将成为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好方法。
实验以曾经报道过活性较高且有代表性的41个CETP抑制剂分子为研究目标,采用Dock 6.2软件,取复合物中原配体周围10 Å范围为活性位点对这41个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
根据对接的结果,验证了抑制剂本身的生物活性与CETP 对接结果是基本一致的,并初步确定了抑制剂与受体相互作用的潜在结合位点。
通过Dock对接研究,筛选出打分值和活性值最好的一类N,N-双取代的三氟-3-氨基-2-丙醇类CETP抑制剂化合物。
为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这些抑制剂化合物对接过程中的作用位点和作用机制,我们利用AutoDock软件完成了更细致的分子对接工作,成功的确认了有效的活性位点。
此外,为确保对接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我们借助Amber软件进行了一系列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运算(Molecular Dynamics, MD)。
对接结果显示抑制剂与受体CETP作用的活性区域主要分布在两个疏水区域(P1和P2),这两个活性位点可以有效地结合化合物的亲脂性侧链或基团,进行有效的相互作用。
通过实验,P1的Val421和P2的Met194氨基酸残基在构成疏水区域上起着关键作用。
在P2区域的氨基酸残基Phe197和Phe463和配体分子有着π-π双键共轭的作用。
其它取代基比如:3-苯氧基上的疏水取代基同样促进抑制作用,3-位的四氟乙氧基苯基引起的疏水性会优于一个较短的取代基所带来的作用。
受体CETP和配体抑制剂小分子的作用机制能够成功的解释为什么不同的抑制剂结构会有着不同的抑制活性。
我们期待这些发现能够为CETP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指导,从而能够设计开发出新的且更加有疗效的治疗药物。
关键词:对接机制;胆固醇转运蛋白抑制剂;胆固醇转运蛋白;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
AbstractCETP is a plasma glycoprotein that mediates the transfer of CE from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to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and very low density lipoprptein with a balanced exchange of TG. This transfer process can decrease the level of anti-atherogenic HDL, and elevate the level of pro-atherogenic VLDL and LDL. Therefore, inhibiting CETP would be expected to provide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benefit for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In our study, we selected 40 compounds which obtained good biologic activities as ligands to dock with the CETP receptor by software Dock 6.2. The active site was all spheres within 10.0 Angstroms from every atom of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ligand. According to results of docking, we confirmed that the docking values directly correlated with their biologic activities. This study also identified the potential important binding site of CETP.Through the docking results, we selected the N, N-disubstituted-trifluoro-3- amino-2-propanol analogues which are among the most highly potent and selective inhibitors of CETP for further research. For in-depth investigation into the structural and chemical features responsible for exploring the binding pocket of these compounds, as well as for the binding recognition mechanism concerned, we performed a series of automated molecular docking operations by software AutoDock 1.5.2. In the end, the docking results were quite robust as further validated by molecular dynamics.The docking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binding site mainly consists of two hydrophobic regions (P1 and P2 site) which are able to accommodate the lipophilic arms of the compounds investigated. Val421 in P1 site and Met194 in P2 site could be considered to be two important residues in forming the two hydrophobic regions. The presence of residues Phe197 and Phe463 in P2 site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binding recognition through π-π stacking interactions. The hydrophobic 3-phenoxy substituent may be important in creating the preferable inhibitive capability for increasing the binding potency. The hydrophobic character of the tetrafluoroethoxybenzyl group at position 3 displays better hydrophobicity than a shorter hydrophobic substituent.An interaction model of CETP-inhibitors is derived that can be successfully used to explain the different biologic activities of these inhibitors. It is anticipated that the findings reported here may provide very useful information or clues for designing effective drugs for the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CETP-relate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KEY WORDS:Binding mechanism; CETP Inhibitors; 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 Molecular docking; Molecular dynamics.目录第一章文献综述 (1)1.1 背景介绍 (1)1.2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的研究现状 (2)1.2.1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晶体结构研究现状 (2)1.2.2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抑制剂的研究现状 (5)1.3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简介 (12)第二章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抑制剂的分子对接研究 (14)2.1 CETP受体结合位点的初筛 (14)2.2对接计算的目的、材料与方法 (14)2.2.1实验目的 (14)2.2.2实验材料 (14)2.2.3实验方法 (15)2.3实验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15)2.3.1 氨基醇类的对接结果分析 (15)2.3.2 硫化物类的对接结果分析 (18)2.3.3吡啶类、5,6,7,8-四氢喹啉类、四氢萘类、1,2,3,4-四氢喹啉类的对接结果分析 (21)2.3.4四氢喹喔啉类的对接结果分析 (23)2.3.5 内酯类的对接结果分析 (25)2.4 结论 (27)第三章氨基醇类化合物与CETP的对接机制研究 (29)3.1实验背景简介 (29)3.2 实验目的,材料和方法介绍 (29)3.2.1 实验目的 (29)3.2.2 实验材料 (29)3.2.3 实验方法 (30)3.3 对接结果分析与讨论 (31)3.3.1 粗筛的对接结果和分析 (32)3.3.2 精确对接结果和分析 (33)3.3.3 线性回归分析 (36)3.3.4 配体在P1,P2中作用方式分析 (38)3.3.2.1 配体在P1口袋 (38)3.3.4.2 配体在P2口袋 (39)3.3.5 构效关系分析 (39)3.4 结论 (40)第四章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41)4.1 分子动力学模拟简介 (41)4.2 实验目的、材料和方法介绍 (41)4.2.1 实验目的 (41)4.2.2 实验材料 (42)4.2.3 实验方法 (42)4.3 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分析 (42)4.4 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结论 (45)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46)参考文献 (47)发表文章情况说明 (53)致谢 (54)第一章文献综述1.1 背景介绍很多临床研究表明极低密度脂蛋白是冠状动脉疾病和突发性心脏病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