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刺加热敏灸治疗急性期风寒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刺、热敏灸结合穴位按摩治疗面瘫的疗效及护理
1 . 2 - 3 穴位 按 摩 协 助 患者 取 仰卧 位 或 坐位 , 先 用 一 指 禅 法推 印堂 、 攒竹、 鱼腰 、 太阳、 迎香 、 地仓、 下关 、
颊 车 等穴 , 往返 3  ̄ 5 mi n , 以患侧 颜面 为 主 , 健 侧 颜面
为辅 ; 再用鱼际揉法施于上述部位 , 以患侧 作 重 点 治疗 ; 然后按睛明、 四 白、 阳关 3  ̄ 5 mi n ; 患部抹法 由 眉上 向下外 方 至 耳前 , 再 由地仓 向外 上 方至 耳 前 约
3  ̄ 5 mi n ; 改坐位 , 拿 风池 3  ̄ 5 mi n 。
1 - 3 护 理 方 法
药 尚无 特 效 药 治 疗 , 中 医 多 以针 灸 治 疗 面 瘫 , 其 机
制 在 于调 整 经络 、 气血 , 增 强 机体 抵 御 外邪 的能 力 , 增加神经兴奋性 , 促 进 神经 再 生和 侧 支 建 立 , 加 强 肌 肉收缩和血液 循环 , 加 速 代 谢 和 机 体 功 能 恢 复
张、 焦虑、 恐惧 情 绪 , 担 心 面容 改变 而 羞 于 见人 及 治 疗 效 果 不 理 想 而 留下 后 遗 症 。要 根 据 患 者 不 同 的
年龄 1 ~ 8 0 岁, 平均 4 2 . 1 0  ̄1 . 2 6 岁, 病程 1 周~ 3 个月,
平均 1 . 8 6  ̄ 0 . 4 8 个月; 对照组男2 4 例, 女2 8 例, 年 龄 2 ~ 7 2岁 , 平均 4 1 . 4 3  ̄ 0 . 9 8 岁; 病程 I 周 ̄ 4 个月 , 平 均 1 . 7 7  ̄ 0 . 6 7 个 月 。两 组 患 者 性 别 、 年龄 、 病 程 等 一般 资 料差 异无 统 计学意 义 ( O . 0 5 ) , 具有 可 比性 。
针刺配合温和灸治疗急性期重症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针刺配合温和灸治疗急性期重症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针刺联合温和灸治疗急性期重症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期重症周围性面瘫患者88例,依据治疗方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43)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组(n=45)基于对照组加用完骨穴温和灸,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恢复时间。
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0%,对照组治愈率为65.1%,低于观察组86.7%(P<0.05);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刺配合温和灸治疗急性期重症周围性面瘫疗效优良,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刺;温和灸;急性期重症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瘫即面神经麻痹,因茎突孔内面神经被非特异性炎症侵袭后导致,主要症状为讲话漏风、口角歪斜及流涎,20~40岁人群为好发群体。
据统计[1]当前国内城市本病发生率约为38人/10万,农村为26人/10万,由此可见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美观产生严重影响。
本病无先兆症状,多为骤然发病,发生后快速进展。
西医治疗本病多应用营养神经药物、抗病毒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等,但疗效欠佳。
祖国医学将周围性面瘫纳入“歪嘴风”“口僻”及“口眼歪斜”等范畴,治疗多采用针刺、温和灸、穴位注射等,各有其优势。
为探讨针刺联合温和灸治疗急性期重症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现将患者88例纳入本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期重症周围性面瘫患者88例,依据治疗方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43)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组(n=45)基于对照组加用完骨穴温和灸。
对照组中19例为男性,24例为女性,年龄为20~57岁,平均(35.4±6.2)岁;观察组中20例为男性,25例为女性,年龄为22~58岁,平均(36.7±6.9)岁。
两组在年龄及性别上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均衡性。
透穴刺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透穴刺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透穴刺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校门诊部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00例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电针进行治疗,而治疗组患者运用透穴刺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同步进行治疗,10 d为一疗程,每个疗程不超过3次,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积分以及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积分为(1.4±0.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0.7)分,且显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8.0%和97.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和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中医透穴刺法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治愈率高,降低治疗后积分,是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标签:透穴刺法;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疗积分;临床效果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临床上属于颅面神经病变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突发性疾病,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为单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
本文主要探讨了透穴刺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对笔者所在门诊部收治的200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分别采用透穴刺法以及电针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笔者所在校门诊部进行治疗的200例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
治疗组100例患者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25.0~57.6岁,平均(42.5±32.6)岁;病程2.5 d~1个月,平均病程(16.0±27.5)d;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24.6~58.3岁,平均(43.6±33.7)岁;病程3 d~1.2个月,平均病程(16.0±33.0)d。
透穴刺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及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积分 为 ( 1 . 4 ± 0 . 2 ) 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 8 . 0 ± 0 . 7 ) 分 ,且显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7 8 . O %和9 7 . O %,均
明显高 于对 照组的 6 0 . 0 %和7 5 . 0 %,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 < 0 . 0 5 ) 。结论 : 对 于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 中医透穴刺法进行治疗 ,临
①莱芜市职业技术学 院 山东 莱 芜 2 7 1 1 0 0
得了一定的成果 ,现报告如下。
死性痴呆 的发病机制是 由于血液循环 出现障碍直接造成 结 果 显 示 ,纳 洛 酮 对 多 发 脑 梗 死 性 痴 呆 具 有 明 显 的改 部分脑组织结构损害 ,进而对中枢神经产生影响 ,造成 善作用 ,观察组 的 日常生活能力 、缺血情况及智力精神 缺血及缺氧。与此 同时 ,由于缺血再灌注会产生大量 的 状态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毒性代谢物 ,使得血管 内皮细胞及神经细胞等损伤或凋 ( P < 0 . 0 5 ) 。通过本次研究表明,采用纳洛酮能够有效减轻 亡 。相关报道表明,随着脑梗 死复发次数的增多 ,会导 老年患者 的痴呆程度 ,提 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 ,临床效果 致痴呆发生 的概率升高且加重痴呆程度 【 6 J 。对此 ,消除 显著 ,值得推广使用。 毒性代谢物 ,恢复脑梗死部位 的脑血流可以有效预 防复 发 ,使得痴呆程度减轻。 通、胞磷胆碱钠等常规药物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 接作用于毒性代谢物及脑细胞 ,无法从根本遏制神经功能 损害的进程,因而临床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本次笔者所在 医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 ,取得理想的效果。
床效果显著 ,治愈率高 ,降低治疗后积分 ,是 治疗 的有 效方 法之一 ,值得进行广 泛推广应 用。
穴位透刺配合艾炷温和灸治疗风寒型面瘫66例
穴位透刺配合艾炷温和灸治疗风寒型面瘫66例(胥仰天秦安县郭嘉镇胥堡村卫生室甘肃 741600)自2007年6月至2011年1月以来采用穴位透刺配合艾炷温和灸治疗风寒型面瘫6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6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针灸门诊,其中男30例,女36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81岁;病程1天到1月。
所取病例无论有无其他基础病变,辩证均属风寒型面瘫者。
2 治疗方法先采取坐位,先针双侧风池,针尖向翳风方向,行捻转泻法1分钟,不留针。
再安置患者仰卧位,再透刺诸穴并留针:攒竹透阳白、四白透睛明、太阳透地仓、水沟透迎香、地仓透颊车、颧髎透听宫;透穴宜透至被透穴区为宜,依此选用相应尺寸毫针。
得气后平补平泻。
再行普通针刺,取穴:取外关、阳陵泉、合谷、手三里、足三里及牵正、太冲,急性期均平补平泻,恢复期可予足三里补法。
透穴每次均取,余穴每次取一侧,交替使用。
每次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
留针同时,于地仓、阳白、颧髎四穴施予半枣核大小艾炷温和灸,每穴3壮,注意及时更换艾炷,且每次灸1壮,以防烫伤。
上述治疗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5天,1疗程未愈者继续第2疗程。
治疗过程中如若见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数者,当停止艾灸;采用刺远端之内庭,并用泻法。
其它事项同常规。
3 治疗结果痊愈:患部完全恢复正常。
计51例,占77.3%;显效:患部基本正常,仅笑时口角稍向健侧歪斜,或皱纹时额纹比较浅。
计5例,占7.6%;有效:患部明显恢复,患眼尚闭合不全,口角轻度歪斜。
计7例,占10.6%;无效:治疗后无好转或略有改善。
计3例,占4.5%;总有效率达95.5%。
4 典型病例患者,男,55岁,2007年10月15日初诊。
素有糖尿病史3年,自诉2天前外出时即感受凉,次日晨起后感左侧面部麻木,漱口漏水,左眼闭合无力,口角向右侧歪斜。
查体:左侧面部抬眉、鼓腮、耸鼻等表情动作消失,眼睑不能闭合,有0.5mm眼裂,有眼泪流出,皱眉额纹消失,左侧鼻唇沟向右侧歪斜,口角下垂,伸舌舌歪向右侧。
透刺加艾灸治疗面瘫
透刺加艾灸治疗面瘫【关键词】口眼?斜;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法“面瘫”在现代医学中称“面神经麻痹”或“面神经炎”;在祖国医学文献中称作“口眼?斜”,也称“口僻”。
其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气血虚弱,经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经络,气血阻滞,筋脉失养,以致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
笔者在近20年的临床中采用透刺加艾灸治疗此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8例面瘫患者中,男78例,女50例;年龄16~72岁;病程2天~2个月。
128例均为单侧面瘫。
1.2治疗方法1.2.1取穴地仓透颊车、太阳透颊车、阳白透鱼腰、攒竹透丝竹空、四白透地仓、下关透颊车、合谷。
1.2.2操作患者正坐位,医者用1.5~2寸毫针针刺地仓得气后,迎皮下斜刺颊车穴,再针颊车得气后斜刺地仓,然后双手各持一针行捻转手法,轻中度刺激。
6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次取2~3组,均按此针法。
合谷穴健患侧交替使用。
留针20min,中间行针一次。
留针期间,用艾条在患侧行回旋灸患者,即将艾条一侧点燃,在距患者皮肤0.5~1寸左右进行熏炙患者,使患侧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至皮肤红晕为度。
7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停针2~3天再行第2个疗程。
最短的为1个疗程,最长的为3个疗程。
1.3治疗结果1.3.1疗效标准参照《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和《中医诊疗常规》。
痊愈:症状消失,患侧眼闭合完全,口角不歪斜,鼻唇沟对称,外观正常,检查无异常表现者;显效:外观大致正常,检查耸鼻和鼓腮稍差或有不适者;好转:症状、体征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1.3.2结果128例患者中,痊愈85例(66.4%),显效38例(29.7%),好转5例(3.9%),总有效率100%。
2体会《灵枢·岁露论》篇“人气血虚,其卫气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当是之时,遇贼风则其入也深……”。
所以面瘫的形成,多为其气血先虚,营卫失调,风寒之邪乘灸患者虚侵袭面部而致,故治疗本病宜取局部穴位为主。
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报告
5 0mm( — 1 2寸) 直径为 0 3 l ( 0号 ) 、 .2n n 3 l 的毫针 , 近取风 承浆 、 水沟 , 远取合谷 、 冲穴 , 透穴法 , 太 用 如地 仓透颊 车、
池 、 风、 翳 阳白、 阳、 竹 、 白、 太 攒 四 颊车 、 仓 、 香 、 正 、 地 迎 牵 颧
治疗前 治疗后
l . 7 ±4. 6 10 6 2 . 0 ±9. 7 88 2
扩散至整个面部 , 灸至感传消失-1 :a 1 c / ,0d为 1 .O 疗程 , 2个 疗程间停止治疗 1 。对照组 : 次 单纯应用针刺疗法 ,0 d为 1 1
疗程 。2个疗程后进行两组疗效 比较 。
某些角膜溃疡 的治疗 中, 发挥着 不 可替代 的作 用 , 仍 特别 是
病变角膜。④必须彻底清除坏死组织。⑤清除病灶应谨慎 ,
避免人为造成后 弹力层膨 出或角膜穿孔 。
( 收稿 日期 :07— 7—1 ) 20 0 1
在经济还很 落后 的地 区 , 能 显示 其 重 要 性 , 更 价格 经 济 , 实
维普资讯
山东 医药 20 07年第 4 第 3 7卷 3期
瓣。
确, 人为造成“ 角膜上皮化” 可能是阻止角膜 溃疡发展 的重要 方 面, 同时局部营养 的改善 和愈合 过程 的加 速也 是关 键 , 再 有结膜瓣可 以保护角膜溃疡面不受 胶原酶 、 铁蛋 白酶及 其他 溶解酶 的溶解作 用 , 除炎性 分 泌物 的刺激 , 速 了修 复过 免 加
还 可起到机械性 保护 角膜创 面的 作用 。结 膜瓣 覆盖 术术 中 应该注意 : ①结膜瓣应 薄 而均匀 。②结 膜瓣 应充 分松 解 , 避 免缝合后结膜张力过大 。③结膜瓣 必须足够 大 , 以充分 覆盖
中药热敷灸结合针刺治疗面瘫临床观察
9月 ,来我科 就诊 面瘫 患者 ,进行不 同针 灸方法 治疗 ,
现报告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般 资料 全部 病例均来 自针灸 门诊 患 者 ,随机 将
60例患者按就 诊先后顺序 随机分 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2
组资料 经x 检 验差异无 显著性意义 (P>0.05),具 有可
83%,and the curative effect of simple acupuncture was 63.2 group (P <0.05).Conclusion The hot compress moxibustion and
热敏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观察
热敏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观察作者:徐银银徐杨青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3期【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322-01【摘要】目的:探讨热敏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
方法:59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热敏灸配合中药外敷(30例),对照组艾条和针刺(29例),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
结果:治疗组显愈率93.34%明显高于对照组68.96%,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热敏灸;中药外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临床上常见,中医上认为是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经络,导致气血痹阻,面部少阳、阳明和太阳经脉失于濡养,以致面部肌肉失去濡养。
西医上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面神经炎,主要由于病毒感染,引起面神经的炎症水肿,缺血,甚至坏死。
导师徐杨青副主任中医师多年来用热敏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课题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取得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把2010年5月至2011年1月在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和住院部患者中符合本课题的6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临床病例纳入标准,符合课题的临床病例按中医辨证分为风寒外袭型、风热袭络型。
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热敏灸配合中药外敷疗法,对照组为艾灸和针刺疗法。
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在治疗途中因故退出,故本课题共有59例符合纳入标准,其中治疗组30例,男女各15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36.70±12.54)岁,病程2~11天,平均(7.23±2.52)天;对照组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18~67岁,平均(39.24±14.23)岁,病程3~12天,平均(6.41±2.71)天。
不同针灸方案对急性期风寒型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不同针灸方案对急性期风寒型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的影响目的探讨温针灸、穴位注射、刺络放血、电针4种治疗方法及交互作用对急性期风寒型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将48例风寒型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3人一组,分配至16种治疗方案中。
患者均予常规基础针刺,根据分配结果在急性期相应配合温针灸、穴位注射、刺络放血、电针治疗。
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 d,共3个疗程。
记录治疗前后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及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
结果面神经功能评分方面,温针灸、穴位注射、刺络放血、电针与误差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方面,温针灸、刺络放血与误差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結论风寒型面神经麻痹急性期较佳的针灸方案为针刺联合温针灸、穴位注射、刺络放血及电针治疗,急性期联合温针灸与刺络放血可缩短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warm acupuncture,acupoint injection,bloodletting and electroacupuncture,and their interaction effects for acute cold type facial paralysis. Methods Totally of 48 patients with acute cold type facial paraly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and then were assigned to 16 treatment plans. All patients received routine basic treatment,and then were given warm acupuncture,acupoint injection,bloodletting and electroacupuncture according to assigning results. 10 d were as a treatment course,with 2 d as interval,3 treatment courses in total.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facial nerve recovery time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scores of facial nerve function,warm acupuncture,acupoint injection,electroacupuncture,bloodletting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errorterm (P<0.01).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recovery time of the facial nerve function,warm acupuncture,bloodletting compared with error term (P<0.01). Conclusion Warm acupuncture,acupoint injection,bloodletting and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 with acupuncture are better for acute cold type facial paralysis. Warm acupuncture and bloodletting therapy in the acute phase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can shorten the recovery time of facial nerve.Key words:facial paralysis;acute;cold type;acupuncture therapies;clinical efficacy风寒型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针灸治疗方法较多,主要有温针灸、穴位注射等,但是否应用电针及刺络放血仍存在较大分歧[1-2]。
透刺法联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风寒证临床经验
光明中医2021 年 4 月第36 卷第8 期CJGMCM April 2021. Vol 36. 8•1293•综上所述,吴氏手法配合中药热敷可提高肩周炎患者临床疗效,解除局部关节组织粘连,促进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减轻肩部疼痛,且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1]程少丹,葛程,张洋,等•弧刃针刀结合手法治疗中度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 13 ):1369-1371 ,1414.[2]黄健琳,辜孔进.导引配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疼痛和活动受限的临床研究[*[].辽宁中医杂志,2018,45(4):801-804.[3]曾升友,吴红,王岚,等.中药热奄包方治疗肩周炎25例临床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2018,42(1):77-78.[4]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720-721.[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90.[6]萧汉达,李轩,卢杰宁,等.P N F技术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7,32(6):824-826.[7]陆洪军,解云川,李长德,等.自拟抑骨质增生汤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颈腰椎骨质增生的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7,34(4):107-110.[8]甄朋超,王倩倩,刘钢,等.吴氏手法配合中药热敷及功能锻炼改善粘连前期肩周炎疼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1) :77-79.(本文校对:侯新聚收稿日期:2020 -丨1-09)透刺法联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风寒证临床经验武美丽1贺亚辉2A摘要:由于生活水平的升高,电子产品过多的使用,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晚睡早起等原因,风寒证周围性面瘫的发病率逐年升 高。
透剌法取穴少,治疗范围广泛,一针达到多穴或多经疗效;艾灸的温热与艾的温经活血相结合,散寒驱邪,2种治疗方法联合,经过贺亚辉教授的多年临床实践,不断完善治疗方案,使透刺法联合艾灸治疗风寒证周围性面瘫在临床取得很好的疗效。
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针刺治疗体会
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针刺治疗体会一、引言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面部肌肉无力或瘫痪。
针刺治疗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在急性期的治疗中显示出独特的疗效。
二、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概述病因:中医认为风寒侵袭面部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面部肌肉失去滋养而出现瘫痪。
临床表现:患者面部表情肌无力,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等。
诊断: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检查进行诊断。
三、针刺治疗原理调和气血:通过针刺刺激特定穴位,促进气血运行,改善面部肌肉的血液供应。
疏通经络:针刺可以疏通受阻的经络,恢复面部肌肉的正常功能。
缓解症状:针刺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提高生活质量。
四、针刺治疗方法选穴原则:根据中医经络学说,选择与面部肌肉相关的穴位,如颊车、地仓、迎香等。
操作方法:采用平补平泻或补法,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调整针刺的深度和留针时间。
治疗频率:急性期建议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连续治疗一周后根据病情调整治疗频率。
五、临床治疗体会患者评估: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病情和体质,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针刺反应:观察患者对针刺的反应,如局部肌肉收缩、面部表情变化等,以评估治疗效果。
配合其他治疗:针刺治疗可与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相结合,提高治疗效果。
六、治疗效果分析症状改善:多数患者在针刺治疗后面部肌肉力量有所恢复,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治疗周期:治疗效果与治疗周期有关,早期治疗效果更佳,疗程一般需要数周至数月。
个体差异: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
七、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治疗标准化:目前针刺治疗缺乏统一的操作标准和疗效评价体系。
改进建议:建立标准化的针刺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体系,提高治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患者教育:部分患者对针刺治疗存在恐惧和误解。
改进建议:加强患者教育,帮助患者了解针刺治疗的原理和效果,增强治疗依从性。
八、结语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针刺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透刺加热敏灸治疗急性期风寒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透刺加热敏灸治疗急性期风寒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郑瑞清;冉唯君;邹旭东;符广;刘勋【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年(卷),期】2015(000)004【摘要】目的:观察透刺加热敏灸治疗急性期风寒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门诊被诊断为风寒性面瘫且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对照组采用单纯透刺法治疗,实验组采用透刺加热敏灸治疗,分别治疗4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
结果:实验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透刺加热敏灸治疗能显著提高单纯透刺法治疗风寒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有望成为治疗风寒性面瘫的理想治疗方案。
【总页数】3页(P40-42)【作者】郑瑞清;冉唯君;邹旭东;符广;刘勋【作者单位】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达州635000;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达州635000;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达州635000;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达州635000;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达州6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6【相关文献】1.经筋排刺加透刺治疗周围性面瘫54例临床观察 [J], 刘红梅2.热敏灸配合穴位透刺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疗效观察 [J], 彭天忠;刘华;胡穗发;龚惠华;周成;谢桂;廖小香;熊佳;张宁3.毫针透刺与手指针浅刺加TDP照射治疗面瘫 [J], 董玉臣4.透刺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张新田5.八字取穴法芒针透刺、刺络拔罐加灸治疗急性期拉姆齐-亨特综合征 [J], 廖琦;张学艳;谢安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刺、热敏灸结合穴位按摩治疗面瘫的疗效及护理
针刺、热敏灸结合穴位按摩治疗面瘫的疗效及护理摘要:目的:探究治疗面瘫给予针刺、热敏灸联合穴位按摩的疗效和护理。
方法:抽取本院2018年8月-2019年6月收治面瘫患者共62例作为本次实验主要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分别有3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予以针刺和热敏灸进行治疗,实验组行穴位按摩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更高,两组结果差异显著,且P<0.05。
结论:治疗面瘫给予针刺、热敏灸联合穴位按摩的疗效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依从性,具有推广的优越价值在临床上。
关键词:针刺;热敏灸;穴位按摩;面瘫;疗效;护理随着社会和医疗技术发展,大家对自身健康意识不断在上升,面瘫对患者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产生很大影响。
面瘫主要指面部表情肌群出现运动障碍为特征,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临床症状为口眼歪斜,面瘫患者不能完成基本动作像闭眼、鼓嘴、抬眉等。
面瘫发病主要因素为感染病毒。
目前临床西医治疗没有特效药。
中医主要采用针灸进行治疗,有利于血液循环,促进肌肉收缩[1]。
在本次研究中,抽取本院2018年8月-2019年6月收治面瘫患者共62例作为本次实验主要对象,探究治疗面瘫给予针刺、热敏灸联合穴位按摩的疗效和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实验和研究对象为面瘫患者共62例于本院2018年8月-2019年6月收治,所有患者都是主动自愿参加,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分别有3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为2-79岁,平均年龄(41.38±1.53)岁,2周-4个月病程,平均病程介于(1.98±0.62)越,包括有18例男性患者,有13例女性患者。
实验组患者年龄最小为3岁,最大为73岁,平均年龄(41.21±0.76)岁,2周-5个月病程,平均病程介于(1.79±0.76)月,包括有17例男性患者,有14例女性患者。
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和护理
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和护理摘要】目的:探究在治疗周围性面瘫过程中使用热敏灸疗法的治疗效果。
方法:现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针刺治疗的对照组面瘫患者40例和接受热敏灸治疗的实验组患者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采用热敏灸进行治疗的实验组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远超过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热敏灸法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热敏灸;周围性面瘫;效果分析成为神经非化脓性炎症的周围性面瘫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发病率较高的面神经损伤疾病[1]。
通常情况是因劳累过度,受凉或者是病毒感染等引起的。
患有该病的患者主要症状有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嘴部眼部发生歪斜等,会对患者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不利于患者正常的工作与生活[2]。
中医认为面瘫是因风寒引发气血麻痹、脉络不畅等导致。
为探究热敏灸对于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现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
排除有严重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排除对治疗方式不认可或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排除近期服用过激素类药物的患者,排除其他不适合热敏灸进行治疗的患者。
实验组患者年龄43-72岁,平均(57.3±4.5)岁,男29例,女3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3-69岁,平均(57.5±3.7)岁,男30例,女29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进行治疗。
对患者阳白穴、翳风穴、太阳穴、颧髎穴、牵正穴、合谷穴、颊车穴、地仓穴、四白穴、等穴位进行针刺,根据患者患病情况,可酌情加减针刺水沟穴,迎香穴,足三里穴和攒穴等。
透刺与穴位注射相结合治疗风寒外袭型面瘫的疗效观察
透刺与穴位注射相结合治疗风寒外袭型面瘫的疗效观察熊云;郭楠楠;胡鹏【摘要】观察透刺与穴位注射相结合治疗风寒外袭型面瘫的疗效.方法:采用透刺与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相结合治疗风寒外袭型面瘫,与对照组(针刺+肌内注射甲钴胺注射液)分别对2组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各项评分、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总评分、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总评分与治疗前面神经麻痹程度总评分差值、治疗后2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2组在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总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面神经麻痹程度总评分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且2组在治愈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组在面神经麻痹程度改善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均较好,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面瘫患者的患部透刺加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与透刺加肌内注射甲钴胺注射液均有较好效果,尤其是前者可明显提高面瘫的治愈率,其治疗方法值得针灸临床中进一步推广.【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021)006【总页数】4页(P731-733,762)【关键词】面瘫;风寒外袭;针刺疗法;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作者】熊云;郭楠楠;胡鹏【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针灸科,北京 100102;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针灸科,北京 100102;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针灸科,北京 1001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9+5面瘫是针灸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病于各个年龄段,常见于青壮年,主要以冬春季节为主,夏季也可发生,常表现为一侧口角歪斜、眼睑不能闭合等[1],现代医学称之为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多数学者认为,系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相应治疗无特殊办法[2]。
我们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发现面瘫患者发病前大多有明显吹风受寒病史,故选择透刺与穴位注射相结合的方法治疗风寒外袭型面瘫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长针透刺配合《灸经图》中艾灸法治疗面瘫疗效观察
长针透刺配合《灸经图》中艾灸法治疗面瘫疗效观察张瑞;汤志刚;李晖霞;杨彪;戴学新;陈育慧;王天生;吕兰萍【摘要】目的比较针刺配合《灸经图》中艾灸法治疗面瘫与单纯针刺治疗面瘫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1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敦煌遗书《灸经图》图8所载艾灸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平均有效时间、平均显效时间、平均痊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敦煌遗书《灸经图》中艾灸法治疗面瘫在疗效及缩短疗程方面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年(卷),期】2012(031)004【总页数】2页(P241-242)【关键词】面神经麻痹;针刺;灸法;《灸经图》【作者】张瑞;汤志刚;李晖霞;杨彪;戴学新;陈育慧;王天生;吕兰萍【作者单位】兰州市安宁区人民医院中医针灸科,甘肃730070;兰州市安宁区人民医院中医针灸科,甘肃730070;兰州市安宁区人民医院中医针灸科,甘肃730070;兰州市安宁区人民医院中医针灸科,甘肃730070;兰州市安宁区人民医院中医针灸科,甘肃730070;兰州市安宁区人民医院中医针灸科,甘肃730070;兰州市安宁区人民医院中医针灸科,甘肃730070;兰州市安宁区人民医院中医针灸科,甘肃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6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近年来随着人们广泛使用空调、电风扇等电器产品,使面神经麻痹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生活上的不便。
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受到医学界的肯定[1-3],目前临床上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方法及治疗时机有不少报道。
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工作中,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查阅古籍医学资料,采用针刺配合敦煌遗书《灸经图》中所载艾灸法[4]治疗面神经麻痹,现报告如下。
热敏灸中医护理技术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应用临床研究
热敏灸中医护理技术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应用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热敏灸中医护理技术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应用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60例病例,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温和灸组,每组各30例,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量表,面瘫自身健侧对照评分,面部残疾指数(FDI)调查,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热敏灸组总有效率93.5%,温和灸组总有效率72.8%,热敏灸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温和灸组。
结论:热敏灸提高了治疗效果,并且经济负担小、无创伤、患者依从性高,有望大规模推广应用。
关键词:热敏灸;周围性面瘫检索2007 年至2017 年关于热敏灸的发展及临床治疗的相关文献,分别从热敏灸的灸感、灸穴、灸量及临床治疗方面进行探讨。
结果热敏灸大幅度提高了传统艾灸的临床疗效[1]。
如今人们生活方式丰富多彩,但是生活极不规律,周围性面瘫发病率越来越高,人们爱美的心态从未减弱。
所以能够早日治愈疾病是患者的一致渴望。
周围性面瘫发病有非常复杂的内因,也有很多外因。
面瘫多由风寒侵袭所致,患者面部防御失调,最终影响面部经络无法正常运行。
广大人民群众运用灸法预防疾病和治疗的历史源远流长。
现代很多临床研究指出了在治疗面瘫过程中,灸法的地位还是非常重要的。
我科临床应用热敏灸中医护理技术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现汇报如下:1 实验方法及结果本临床试验于2019年11月-2020年12月在晋中市中医院针灸科完成。
在晋中市中医院面向广大符合入组要求的面瘫患者,严格掌握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收集60例病例,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温和灸组,每组各30例,进行研究观察。
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者,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教材《针灸学》,年龄在8-70岁之间、病程小于30天的患者。
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量表,面瘫自身健侧对照评分,面部残疾指数(FDI)调查,进行疗效评价。
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风寒袭络证的临床观察
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风寒袭络证的临床观察樊晓珂;丛榕;许惠敏【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年(卷),期】2024(32)10【摘要】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风寒袭络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8例周围性面瘫风寒袭络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
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接受热敏灸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电图相关指标(肌肉诱发电位潜伏期、波幅)、中医症状积分和面部功能相关评分[面神经功能评估Sunnybrook量表评分、Portmann简易评分法(PS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3%(43/44),高于对照组的84.09%(3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肌肉诱发电位潜伏期均短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肌肉诱发电位波幅均大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面部麻木、口眼斜、言语不清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估Sunnybrook量表评分、P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风寒袭络证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和肌电图相关指标,促进面部神经和运动功能的恢复。
【总页数】4页(P64-67)【作者】樊晓珂;丛榕;许惠敏【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相关文献】1.长蛇灸治疗风寒袭络型急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2.刮痧联合热敏灸治疗风寒袭肺型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3.小续命汤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风寒袭络证)的疗效观察4.针药结合分阶段治疗周围性面瘫风寒袭络证的临床疗效观察5.火龙罐综合灸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风寒袭络证)的临床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期面瘫(风寒证)针灸最佳治疗方案及效果评价
急性期面瘫(风寒证)针灸最佳治疗方案及效果评价发表时间:2019-07-16T11:06:21.180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第05期作者:何道[导读] 研究急性期面瘫(风寒证)针灸最佳治疗方案以及其效果的评价。
岳阳市中医医院湖南岳阳 414000【摘要】目的:研究急性期面瘫(风寒证)针灸最佳治疗方案以及其效果的评价。
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09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且将其随机分入到16个正在治疗的组中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对穴位注射、对温针灸、刺络放血、电针这四个方面的因素进行正交设计,并且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
结果:联合刺络放血、温针灸、穴位注射以及电针进行治疗,效果最好。
结论:对于急性期面瘫联合刺络放血、温针灸、穴位注射以及电针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最好,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得到恢复,值得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风寒型;面瘫急性期;温针灸;优化方案面瘫是常见的一种疾病,无论是在哪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面瘫的情况,由于不少患者过于疲劳,且抵抗力较差,当受了风寒之后则可能出现面瘫的情况[1]。
而急性期面瘫(风寒证)便是一种与风寒侵袭有关的病症,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缺血或者缺氧等情况,最终可能发生神经组织水肿。
近年来治疗面瘫主要采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且针灸治疗已经取得了一些较为良好的效果[2-3]。
本次研究主要以急性期面瘫(风寒证)针灸最佳治疗方案以及其效果的评价为主,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09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且将其随机分入到16个正在治疗的组中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的患者。
109例患者中共男性59例,女性50例,年龄为19~76岁,平均年龄为(32.58±1.77)岁。
所有患者均为符合早期周围性面瘫属性中医风寒型患者的诊断标准,本次研究的内容均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与批准,并且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刺加热敏灸治疗急性期风寒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6-05-27T16:40:28.34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3期作者:刘卫谌筱晗[导读] 怀化市中医医院探索透刺加热敏灸治疗急性期风寒性面瘫的临床效果。
怀化市中医医院湖南怀化 418000
【摘要】目的:探索透刺加热敏灸治疗急性期风寒性面瘫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7月期间符合入选标准并接受治疗的90例风寒性面瘫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予单纯透刺治疗,观察组45例予透刺加热敏灸治疗,采用House-Brackmann (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及面部残疾指数(FID)量表(包括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进行疗效评定,并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评分(8.78±1.56)分、FID躯体评分(21.54±1.67)分和FID社会评分(9.12±0.80)分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
结论:透刺加热敏灸治疗急性期风寒性面瘫可取得理想效果,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可作为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透刺加热敏灸;急性期风寒性面瘫;临床效果
面瘫是临床常见、多发的一种疾病,由于患者面部表情等改变,其病后会直接影响面部外观,给生活和工作均带来极大困扰,其中以风寒性为主要发病类型[1-4]。
风寒性面瘫虽然不属于致死性疾病,但其引起的面肌麻痹会导致患者咀嚼进食障碍、或患侧眼睑闭合不全,成为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使患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5-6]。
中医临床认为,风寒性面瘫属于“中风”等范畴,是因风寒之邪侵入患者面部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的,应给予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7-9]。
我院对2014年1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期分寒性面瘫患者采用透刺加热敏灸治疗取得理想效果,现做如下详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9月-2015年8月期间于我院就诊且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风寒性面瘫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均排除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外伤或手术等原因造成面神经损伤者、伴有视听障碍、痴呆或精神疾病者。
上述病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两组,且资料显示对照组45例患者包括男性26例和女性19例。
年龄最小24岁,最大66岁,平均(42.65±4.54)岁,病程最短1d,最长9d,平均(3.54±0.32)d。
其中左侧面瘫31例和右侧面瘫14例。
观察组45例患者包括男性24例和女性21例。
年龄最小22岁,最大65岁,平均(41.04±4.11)岁,病程最短1d,最长10d,平均(3.73±0.66)d。
其中左侧面瘫30例和右侧面瘫15例。
且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临床资料有较好的可比较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单纯透刺治疗,选取患侧地仓、颊车、牵正、颧髎、下关、太阳、阳白、鱼腰、睛明、迎香、攒竹等穴位,加健侧合谷穴,以直径0.28mm、长度25mm亳针行透刺治疗,且根据患者病情及体质决定针刺力度;而观察组患者予透刺加热敏灸治疗,即: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热敏灸治疗,选取下关、翳风、太阳、颊车、神阙、足三里、手三里等探查热敏点,将梅花香点燃并对准穴位,依次进行回旋灸、雀啄灸、往返灸以及温和灸操作,至扩热、透热、传热消退,每次灸1个点,每日1次。
以7日为1个疗程,4个疗程结束后进行效果评定。
1.3 疗效评价
于疗程结束后参照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及面部残疾指数(FID)量表(包括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进行疗效评定,并进行组间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结果中计量资料均表示为均数±标准差( ±S)形式,并采用SPSS17.0版统计学软件分析,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且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评分(8.78±1.56)分、FID躯体评分(21.54±1.67)分和FID社会评分(9.12±0.80)分与治疗前(16.75±2.08)分、(13.97±1.65)分、(20.89±1.42)分与对照组(14.03±2.01)分、(17.89±1.80)分、(14.15±1.76)分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t=7.87,7.30,8.33,a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t=8.54,7.76,8.51,7.42,7.02,7.50,bP<0.05。
3 讨论
面瘫是一种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疾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口眼歪斜等症状,且多见于青年人,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症状顽固等特点,因病损部位的特殊性,直接影响患者的面部外观,给其精神和心理均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但目前临床对其发病原因尚无十分清楚的认识,因此缺乏特效治疗方案,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难点问题之一[10-13]。
中医认为,风寒性面瘫属于“中风”等范畴,是因机体正气虚弱,使外邪趁机侵袭面部筋脉而致经气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从而导致患者面部肌肉运动障碍,使得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工作。
因此,临床治疗应驱除病邪、疏通经脉、调畅气血以能达到治疗目的。
本研究将透刺加热敏灸用于急性期风寒性面瘫的临床治疗取得理想效果,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H-B评分(8.78±1.56)分、FID躯体评分(21.54±1.67)分和FID社会评分(9.12±0.80)分与治疗前和单纯透刺治疗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说明透刺加热敏灸能明显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恢复,与文献报道一致[7]。
针刺是目前临床治疗面瘫的首选方法,不仅具有调理和修复作用,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来增强患者抗病能力,且针刺少、刺激穴位多,治疗效果好而得到临床认可。
灸法是于腧穴或病变部位处施以温烤、烧灼,以通经活络、调畅气血、濡养脉络,使风邪得祛、脉络得通、风寒得散而达到治愈目的。
而采用热敏灸可加快炎症局部的血液循环并减少炎性渗出,且热敏点易被刺激而继发灸性感传,使得气至病所以疏风散寒、温通经脉,与针刺联合应用可改善患者面神经受损情况以及面部微循环,增强治疗效果。
综合临床研究,透刺加热敏灸治疗急性期风寒性面瘫可取得理想效果,可作为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邹学敏,程维芬,郭洪,等.不同中药熏蒸方法在风寒型面瘫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3,27(2):534-535.
[2]孙赫,薛晓,罗晶婧,等.针药结合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4,36(3):268-269.
[3]杨松柏,雷华平,周创,等.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研究近况[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10):79-81.
[4]陈先芝,刘自力.透刺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0):3414-3418.
[5]王瑶,陈雷.浅刺配合隔姜灸治疗急性期风寒型面瘫32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6):441.
[6]张征.针灸治疗风寒型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564-565.
[7]郑瑞清,冉唯君,邹旭东,等.透刺加热敏灸治疗急性期风寒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5,31(4):40-42.
[8]邰新华,李霜.温针灸足三里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6):244.
[9]罗劲草,艾宙.隔姜灸对针刺治疗风寒型面瘫疗效的干预作用[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4):46-48.
[10]张晓霞,黄丽萍.中药熏蒸加针刺治疗风寒型面瘫65例[J].陕西中医,2011,32(9):1226-1227.
[11]黄丽萍,孙玲莉,张晓霞.中药熏蒸配合针刺治疗风寒型面瘫70例[J].陕西中医,2012,33(10):1389-1390.
[12]刘柳,张晓彤.廉玉麟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J].河南中医,2011,31(6):595-596.
[13]王素芳,王丽娜.针灸治疗风寒型面瘫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1,32(11):1529-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