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孔乙己》公开课教案设计 苏教版

合集下载

第16课《孔乙己》教案(苏教版初二下)9doc初中语文

第16课《孔乙己》教案(苏教版初二下)9doc初中语文

第16课《孔乙己》教案(苏教版初二下)9doc初中语文学习目的:1.把握刻划人物的描写方法,深入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认识小讲的主题。

学习重难点:1.把握一种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矛盾分析法;2.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3、认识小讲的主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型:导读课。

教学设想:«孔乙己»对初中学生而言可谓博大精深。

精警传神的语言,典型生动的人物,含蓄深刻的主题,匠心独运的构思,每个角度都够讲好几节课。

因此必须先巧妙选取切入点。

解读人物是读明白小讲的要紧途径。

要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必须明白得他性格中的矛盾性。

因此设计中选取了"矛盾"这一切入点,从生活现象到性格特点、思想根源,带领学生由表及里,全面深刻地分析"孔乙己"这一形象,从而带动对文章主题的明白得。

预习要求:1.疏通文字,熟悉课文。

2.了解科举制度及文中涉及的封建思想。

教学步骤:一、导入。

凡读过鲁迅小讲的人,几乎没有不明白«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那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讲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讲中,他最喜爱«孔乙己»。

他什么缘故最喜爱孔乙己?孔乙己怎么讲是一个如何样的艺术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用"矛盾分析法"来认识一下孔乙己那个人物形象。

二、全面感知。

1.默读全文,完成以下句子,了解孔乙己身上的矛盾表现。

孔乙己是一个站着喝酒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尽力争辩爱护清白但的人。

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然偷窃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以读书为傲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热心教小伙计"茴"字写法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使人欢乐但又的人。

2.交流: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穿长衫的人。

孔乙己是尽力争辩爱护清白但又偶然偷窃的人。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孔乙己》公开课教案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孔乙己》公开课教案设计 苏教版

《孔乙己》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

2、欣赏孔乙己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种描写手段来表现人物的手法进行训练。

3、体味重点的字词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4、了解封建社会广大下层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关注社会发展,体味人生意味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出示图片)这是在绍兴咸亨酒店门前矗立的一尊铜像,他就是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大家说是谁?孔乙己(板书孔乙己)。

是的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开山之祖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想必大家对鲁迅先生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我先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所熟悉的鲁迅(只要是鲁迅先生的有关知识点均可)。

同学们讲得非常好。

鲁迅先生确实是一代文学巨匠,在2005年的全球阅读排行榜上,鲁迅先生的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分别雄据排行榜第一位和第十一位,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从而揭开了中国新文学的序幕,他的这两本短短的小说集,内容深切,格式特别,茅盾先生在《读呐喊》一文中说: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见到了绚丽的阳光。

感受是那样的至深至切。

如果说,茅盾先生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开拓者的话,那么鲁迅先生则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开拓者,今天让我们走进孔乙己,去感受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被旧制度所吞噬。

解题: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1906年就废除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旧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二、教师范读,让学生思考:这篇小说主要写了有关孔乙己的哪些事情?三、文本研读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板书:情节、人物、环境2、谁来说一下这篇小说的情节?明确:孔乙己在咸亨酒店里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唯一的人,他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但他屡考不中,直至最后连个秀才也没有捞到,后来他为了度日替人抄书,但由于他懒散成性,经常把人家的书纸笔砚丢掉,导致连叫他抄书的人一个也没有了。

八年级语文下册 16《孔乙己》教案1 (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16《孔乙己》教案1 (新版)苏教版

孔乙己(一)教学目标:1. 学习用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 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了解作者对腐朽的封建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点:学习用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教学难点: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研讨法教学过程:一、导:导出目标二、学:自主预学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附和.( ) 砚.台( ) 羼.水()涨.红()绽.出( )哄.笑( )打折.腿()不屑.置辩( )2. 根据所给拼音写出汉字。

阔chuò( ) zhàn()了酒 hūn( )菜门kǎn()咸hēng( )酒店 tuí( )唐3. 文学常识积累。

《孔乙己》的作者是,原名,浙江绍兴人,现代伟大的家、家、家。

其作品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___》,散文诗集《_____________》,杂文集《_____________》等。

4. 解释下列词语。

(1)不屑置辩:(2)颓唐:(3)营生:(4)附和:三、议: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感知文本,理思路。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大意。

2. 文章记叙了孔乙己的几个生活片断?试着概括一下。

(三)合作探究,赏环境。

读文章1-3段,思考下列问题。

1. 酒店里写了几类顾客?他们喝酒的方式和地点有什么不同?2. 在2、3节中展示了当时怎样的人际关系?试作分析。

3. 文章开篇着力描写孔乙己生活的环境有什么作用?(四)合作探究,评人物。

1.课文第9小节有这么一句话“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点明了孔乙己的地位低下。

请想一想,孔乙己哪些方面令人感到可笑?四、结:课堂小结五、练:课堂检测(一)基础知识。

第16课《孔乙己》教案(苏教版初二下)1doc初中语文

第16课《孔乙己》教案(苏教版初二下)1doc初中语文

第16 课《孔乙己》教案(苏教版初二下)1doc 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明白得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学习小讲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培养观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课时:3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时期差不多学过的鲁迅的哪些小讲?在鲁迅先生写的33 篇小讲中,巴金先生曾赞扬讲:〝?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讲,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孔乙己到底是如何样一个艺术形象呢?鲁迅先生又是如何样塑造那个形象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讲。

二、解题本文写于1918 年冬天,发表于1919 年 4 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讲集?呐喊?。

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尽管在1906 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旧专门猖獗。

封建教育仍旧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

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比,明白得批判与取舍。

三、放课文朗读录音要求:1、找出生字词。

2、试从课文中找出反映以下内容的活。

①孔乙己的专门身份。

②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

③孔乙己的结局。

四、品味小讲中几句意味深长的话1、反映孔乙己专门身份的句子。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独的人。

〞明确:〝站着喝酒〞讲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讲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独的〞点出了孔乙己的专门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反映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的一句话:〝孔乙己是如此的使人欢乐,但是没有他,不人也便这么过。

〞明确: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

讲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明确:〝大约〞表示是〝我〞的推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确信是活不下去的,因此用〝的确〞表示〝我〞推测的结论。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孔乙己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孔乙己教案苏教版

《孔乙己》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写作背景。

2、掌握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把握文章主旨,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文章主旨,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本课题教时数二课时教学方法朗读,讲解,质疑,讨论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堂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六课《孔乙己》。

二、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写作背景。

2、掌握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把握文章主旨,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生于破落的封建家庭,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短篇小说有《故乡》《孔乙己》《狂人日记》等,散文《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友邦惊诧”论》等。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后收集入小说集《呐喊》。

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反封建制度和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的檄文。

)三、自学指导(1)小说主要写了孔乙己在什么地方的活动?明确:咸亨酒店。

(2)众人对待孔乙己是什么态度?明确:冷漠、嘲讽。

(3)小说中写到了孔乙己的哪些遭遇?你觉得他哪一次的遭遇最为悲惨?明确:最后一次喝酒。

理由只要合理即可。

(社会环境:渲染“短衣帮”与“穿长衫的”两大泾渭分明的社会群体,表现了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和人之间冷酷的关系,这样一个势利、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

咸亨酒店可以说是当时中国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

)四、师生互动交流(一)再次快速浏览全文,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义。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明确:“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2)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明确:“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孔乙己教案3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孔乙己教案3新版苏教版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按照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课文结构。
开端(1~3段):介绍咸亨酒店,交代环境。
发展(4~9段):孔乙己的经历和性格。
高潮(10~11):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悲惨遭遇。
结局(12~13):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二、理清小说的线索
明确:小说以“我”(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作为线索,选取了孔乙己一生中几个分散的,然而又是典型的生活片段构成小说情节。
讨论分析: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使情节集中,增加故事的悲凉,表现作者对孔乙己的同情。
三、体会“以笑写悲”的巧妙构思
提示与思考:小说中多次写到旁人的说笑、哄笑,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酒店中的人们也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他们麻木不仁、自私冷漠,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一样同样受着统治阶级的奴役,所以他们对孔乙己这样一个科举的不幸失败者不但没有同情和帮助,相反只有无情的嘲弄,以求得他们劳累而苦闷的劳动生涯中片刻的快乐。这种麻木的笑使孔乙己的悲剧更添悲凉之感。它表明,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这样,就更加深了小说反封建的意义。
孔乙己
课 题
孔乙己
教学目标
了解故事情节,体会小说选用“我”作为叙述角色串组材料,将人物一生典型片段连起来的结构。
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重点
理清小说结构线索。
教学难点
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合作探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学生
活动
一、理清小说结构
1、指名回顾小说情节的四个组成部分。
板 书 设 计
孔乙己
第一部分(1—3)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环境——清末鲁镇咸亨酒店格局。(开端)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孔乙己》教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孔乙己》教案 苏教版

《第16课孔乙己》教案一、课堂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小说《孔乙己》。

鲁迅先生的好友孙伏园曾问过鲁迅先生这样一段话:“我尝问鲁迅先生,在他所作的短篇小说里,他最爱哪一篇。

他答复我说是《孔乙己》。

”—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鲁迅先生为什么对这篇小说如此的钟爱呢?小说里到底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二师生合作,品读人物一品孔乙己1课前大家已预习过课文,现在大家请合上书,思考一下孔乙己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个什么身份的人?(读书人)2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他是个读书人,请大家迅速流览课文圈画出相关语句。

3孔乙己是个怎样的读书人?二品孔乙己过渡:古人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那么孔乙己的社会地位如何呢?1假如现在我们让时光倒流,让我们来到孔乙己生活的那个年代,在咸亨酒店众多的酒客里你一眼能认出他吗?说说理由。

2咸亨酒店的酒客有哪几类?他们有什么区别。

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一小节,圈画出关键词语回答。

3我们的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很另类,所以大家一眼就认出来,那么他能坐下来喝酒吗?他又是否愿意脱下长衫。

4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孔乙己第一次登场,孔乙己最后一次登场你还能一认出吗?请找出文中相关信息。

小结:孔乙己第一次登场我们发现他的思想意识和经济地位存在着极大的反差,所以我们一眼就认出这样一个很另类的形象,他也成了一个不属于任何阶层,任何群体的边缘人。

孔乙己最后一次登场已被迫脱下长衫,换上破夹袄,但我们惊讶的发现他不是站着喝酒而“坐”下了,不是坐在雅座里,而是坐在铺垫上,他始终还是不属于任何群体的边缘人三品孔乙己1这个不属于任何群体的边缘人,别人对他的态度如何呢?请大家到文本中寻找依据并作批小结:孔乙己出现在人们视线时,他只不过是人们的笑料,淡出人们视线时别人也便这么过,他始终是别人眼中的多余人。

2讲到这里我很想知道,这个在人们心中可有可无的孔乙己最终命运如何?请听读11~13节边听边在文中找出依据。

十六孔乙己八年级下教案苏教版

十六孔乙己八年级下教案苏教版

十六孔乙己八年级下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

1.2掌握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1.3学会分析人物性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剖析课文。

2.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孔乙己与其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鲁迅先生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爱和同情。

3.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

1.2理解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2.1把握孔乙己的性格变化。

2.2理解鲁迅先生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爱和同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及其作品。

1.2学生分享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和印象。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梗概。

2.2学生标注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3.合作讨论3.1分组讨论,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

3.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课堂讲解4.1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

4.2分析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5.比较阅读5.1学生自主阅读其他鲁迅先生的作品,如《阿Q正传》。

5.2分析孔乙己与其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作业设计1.根据课堂学习,写一篇关于孔乙己的短文,分析其形象特点。

2.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对孔乙己的形象特点有了深入理解。

2.在课堂讲解环节,部分学生对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3.课堂小结环节,学生分享的学习心得较为丰富,但部分学生表达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培养。

六、教学建议1.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2.在课堂讲解环节,教师可以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第16课《孔乙己》教案(苏教版初二下)7doc初中语文

第16课《孔乙己》教案(苏教版初二下)7doc初中语文

第16课《孔乙己》教案(苏教版初二下)7doc初中语文教学目的1、明白得小讲的情节结构,精巧含蓄的布局。

2.学习用人物的外貌。

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3.明白得文章的主题思想。

4.明白得细节描写在小讲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1.重点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

动作描写来展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明白得文章的主题思想。

2.难点1〕明白得小讲的情节结构,精巧含蓄的布局。

2〕明白得细节描写在小讲中的作用。

教学时刻。

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颓唐〔tuí〕附和(hè) 分辩(biàn) 不屑置辩(xiè) 咸亨酒店(hēng) 砚(yàn) 荤菜(hūn)羼水〔chàn〕拭〔shì〕蘸(zhàn4) 惋惜〔wǎn3〕阔绰(chuò) 舀水〔yaǒ〕涨红〔zhàng〕绽出〔zhàn〕哄笑〔hōng〕间或(jiàn〕着了慌(zhaá) 打折〔sh é〕门槛〔kǎn〕2.查工具书,讲明下面词语。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或申辩。

屑,值得。

颓唐: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

分辩:辩白,辩解。

格局:布置的格式。

缠夹不清,搅扰、夹杂不清。

之乎者也:〝之、乎、者、也〞是文言文里常用的语助词,常用来形容丰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含讽刺意味。

大抵:大致。

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不因穷困而丧失其道德意志。

固,固守,安守。

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附和:〔言语、行动〕追随不人〔多含贬义人)3.阅读课文,熟悉故情况节,明白得介绍鲁镇咸亨酒店大致情形的作用。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鲁迅1881一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的笔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八年级语文下册 16《孔乙己》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16《孔乙己》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五、总结课文
1、本节课我们重点了解了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更知道了造成他悲剧命运的根源是封建思想和国民的自私冷漠。所以我们在欣赏小说时,一定要把人物放到他所在的社会环境中去理解,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
2、小悦悦事件后,网友们发起了“拒绝冷漠,温暖你我”的活动:
学生思考。
1、与本节课开始出示的学习重点相呼应。
2、在危机时刻,拒绝冷漠;伸出双手,驱散心中的黑暗;伸出双手,爱的光芒围绕你我。
3、同学们对孔乙己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其实酒客们何尝不悲哀?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剧,生在那个时代的鲁迅,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点。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就是要唤醒人们的精神,不要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1、学生思考后回答。
2、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这些人物的语言,并分析朗读的理由。
3、学生思考
目标:
探究人物悲剧命运的外因: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国民的劣根性:冷漠。
达成:
1、路人的冷漠
2、有酒客、掌柜、小伙计、丁举人等,受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影响。
3、孔乙己的社会地位低,受人歧视,遭人欺负。
4、揭露社会问题
国民的劣根性:麻木,冷漠
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过渡:而孔乙己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这样的看客氛围下产生的悲剧!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三、探究人物悲剧的内因
师:
1、其实,孔乙己也是一个我本善良之人,也本应有一个正常人应有的安稳生活,请大家看课文,孔乙己具备过正常生活的条件吗?
2、那又为何穷困潦倒至此?作为当事人,他自己有没有责任?
1、学生阅读并思考后交流
2、学生阅读并思考后交流
目标:
探究人物悲剧命运的内因:孔乙己自身的性格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第16课《孔乙己》教案(苏教版初二下)4doc初中语文

第16课《孔乙己》教案(苏教版初二下)4doc初中语文

第16课《孔乙己》教案(苏教版初二下)4doc初中语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责,教育学生珍爱现在的学习生活2.在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中,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揭示孔乙己悲剧生活的社会根源教材分析:重点:把握主题难点:目标2教具: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阅读课文,简要回答课文描写了孔乙己在什么处所活动,人们对他的态度如何样,你认为在他的遭遇中哪一次最凄惨?2.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阔「绰」「舀」出「绽」出「拭」擦「蘸」了酒打「折」了腿「间」或附「和」不「屑」置辩「颓」唐「戕」害一、导语〔1〕同学们,你们往常学过鲁迅的哪些小讲?〔学生回答教师提示〕,鲁迅一生写了33篇小讲,最喜爱的是«孔乙己»,巴金先生也讲,孔乙己写得多么好,日本一位作家也讲,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那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又遭到冷酷现实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鲁迅先生如何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那个形象呢?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孔乙己»二、时代背景介绍〔3〕具体内容见〝教学用书〞P173二三、导读:1.检查预习,正字注音〔出示胶片先让一位程度中等的学生注音,然后集体订正〕阔绰〔chuo〕阔气。

绰:宽绰,如绰绰有余羼〔chan〕混和,掺杂绽出〔zhan〕突露出来。

比较〝绽〞〝淀〞字间或〔jian〕偶然,有时候。

注音〝中间〞读jian拭〔shi〕擦蘸〔zhan〕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物里沾一下就拿出来打折〔she〕打断附和〔he〕〔言语动作〕追随不人〔多含贬义〕。

比较:和平he不屑置辩〔xie〕:认为不值得争辩颓唐〔tui〕精神萎靡,不振作戕害〔qiang〕损害。

戕:杀害。

2.请一位同学表情朗读课文前3段,要求其他同学摸索以下咨询题1〕努力把握表达和描写的中心2〕作者是如何样描写社会风情的〔8〕3.请学生回答摸索题,教师出行引导和评判〔5〕要点提示:1〕开头三段先讲酒店的大致情形,写出孔乙己生活在如何样一个社会环境。

第16课《孔乙己》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下)5doc

第16课《孔乙己》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下)5doc

孔乙己设计思想本文虽篇幅不长,但思想意义深刻,语言含蓄而意味丰富。

在刻画人物形象上,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揭示人物性格特点的手法,对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及写作能力均有裨益。

而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批判意味,则应在学生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探究研讨,教师应适应点拔、讲述。

同时,本文内容丰富,没有必要面面俱到,教学中要敢于取舍,以突出重点。

实施方案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用“精练、深刻、含蓄”的语言抓住人物特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2.探讨人物形象所提示的社会意义,认识封建社会的世态,激发学生对弱者的同情心;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1.学习文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进而提示作品主题的手法;2.学习小说语言的精练、深刻、含蓄。

教学难点分析孔乙己这一形象所蕴含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研讨,教师适当讲述。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分析文章中咸亨酒店这一典型环境的作用;2.熟悉课文,理清情节,初步感知孔乙己。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生活中,“笑”是个颇能唤起人温馨感觉的词。

孩子的笑天真无邪,老人的笑从容坦荡;同学的笑意味着友善,老师的笑流露出鼓励,而父母的笑更多包含了怜爱。

笑,能融化坚冰;笑,能使心灵贴得更近。

可是,我们也知道,笑并不都代表着善意,笑有时也如寒冬的狂风,伤人的利箭。

今天,我们就来看鲁迅先生是如何在笑声中表现苦人儿——孔乙己的悲剧命运的。

二、学生交流1.检查预习(1)读准下列字音:阔绰.(chuò)羼.水(chàn)不屑.置辩(xiè)附和.(hè)拭.(shì)蘸.(zhàn)打折.(shé)门槛.(kǎn)(2)理解下列词义:不屑置辩颓唐间或2.交流资料: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收入《呐喊》。

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2024年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孔乙己3篇

2024年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孔乙己3篇

2024年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孔乙己3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孔乙己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能力目标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德育目标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点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质疑探究法3.比较阅读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鲁迅先生曾这样答复一位朋友,在他所作的短篇小说里,他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是《孔乙己》。

作者在这篇小说中为我们描绘的这个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为我们讲述哪些有关孔乙己的故事呢?请看课文。

二、诵读,整体感知文意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三、研读课文,理解文意(一)学生朗读第一段。

1、提问:故事发生在什么地点和时间?明确:地点:鲁镇咸亨酒店;时间:"这是20多年前的事"2、咸亨酒店喝酒的人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从衣服、地点、方式三方面启发答问)3、〔提问〕:"短"和"长","外"和"里","站"和"坐"等对立词语反映了什么?明确:反映了等级森严,贫富悬殊,阶级对立。

补充说明:"踱"写出了长衫主顾趾高气扬、悠闲自得的神情;"要酒要菜,慢慢坐喝"写出他们有钱有势还有闲。

(二)学生朗读第2、3段。

1、提问:掌柜对长衫客、短衣帮以及小伙计态度上有何不同?这说明掌柜是怎样的人?明确:掌柜对长衫客:极力逢迎,恭敬侍候对短衣帮:不讲情义,恣意剥削对小伙计:凶狠无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教案苏教版

课题:《孔乙己》[学习目标]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了解作者对腐朽的封建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3、了解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学习重点]1、把握小说主题。

2、对比手法的运用3、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学习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学法指导][学习过程]一、导入谈话:19.世纪末期,清朝政府腐败,民不聊生,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仍在盛行。

五四运动前后,科举制度虽被废除,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然根深蒂固,封建教育仍以其他方式推行,人民仍处昏沉、麻木状态。

少数的读书人爬上统治地位,但大多数下层知识分子穷困潦倒。

鲁迅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文学大家,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第一批永垂不朽的典型形象,小说《孔乙己》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这样一个典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说《孔乙己》二、自学自测:(宋体五号加粗)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1、完成下列字的注音颓.唐附和.分辩.不屑.咸亨.砚.荤.菜羼.水拭.蘸.惋.惜阔绰.舀.水涨.红绽.出哄.笑间.或着.了慌打折.门槛.2、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内容3、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这篇小说围绕孔乙己写了几个片段,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概括。

三、互学互助: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成果1、文中多次描写众人对孔乙己的哄笑取乐。

在众人的取笑中,孔乙己的态度有哪些变化?请你从文中依次摘取三处关键的词句作答。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说说这句话的作用。

3、有人说孔乙己是个喜剧人物,也有人说孔乙己是个悲剧人物,请你说一说这两种说法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说的。

4、鲁迅在刻画孔乙己这个人物时怀有怎样的感情?四、导学导练:巩固拓展延伸,点拨诱导深入1、读完课文后,你认为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结合课文作简要的分析。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孔乙己》优秀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孔乙己》优秀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孔乙己》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掌握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品读课文,了解孔乙己性格特征。

4、体会社会环境描写,分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探究孔乙己性格的复杂性;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教学时间与课型:两课时,教读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把握内容。

2、分析体会社会环境描写。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最能广泛地反映生活的文学体裁是什么?是小说。

读者最多,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文学体裁是什么?是小说。

什么是小说?二、文体识别1、小说概念小说就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或事件场面及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3、性格小说性格小说是以人物性格刻画为中心结构,不必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的小说。

如《孔乙己》、《在烈日和暴雨下》。

(过渡: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当时社会冷遇的苦人儿的形象。

大作家巴金说,《孔乙己》写得好啊!日本一位名作家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据鲁迅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

走吧跟着鲁迅先生一道儿,去鲁镇的咸亨酒店吃几颗茴香豆,或许真能碰见孔乙己呢!)三、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孔乙己有哪些遭遇?结果怎样?2、如果你读懂了这篇小说,请你用下列格式说说孔乙己的事。

在第( )段,我读到了孔乙己( )的事。

指导学生找到描写孔乙己的内容,并简要概括事件。

(示例:第4段,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3、孔乙己在什么地方活动?课文的哪些段落写了孔乙己的活动环境?明确:咸亨酒店;1—3段。

4、小结:小说以咸亨酒店为背景,通过孔乙己几次大到酒店喝酒时的言行、外貌来表现他的复杂的性格,以及这种性格的结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乙己》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

2、欣赏孔乙己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种描写手段来表现人物的手法进行训练。

3、体味重点的字词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4、了解封建社会广大下层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关注社会发展,体味人生意味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出示图片)这是在绍兴咸亨酒店门前矗立的一尊铜像,他就是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大家说是谁?孔乙己(板书孔乙己)。

是的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开山之祖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想必大家对鲁迅先生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我先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所熟悉的鲁迅(只要是鲁迅先生的有关知识点均可)。

同学们讲得非常好。

鲁迅先生确实是一代文学巨匠,在2005年的全球阅读排行榜上,鲁迅先生的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分别雄据排行榜第一位和第十一位,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从而揭开了中国新文学的序幕,他的这两本短短的小说集,内容深切,格式特别,茅盾先生在《读呐喊》一文中说: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见到了绚丽的阳光。

感受是那样的至深至切。

如果说,茅盾先生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开拓者的话,那么鲁迅先生则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开拓者,今天让我们走进孔乙己,去感受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被旧制度所吞噬。

解题: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1906年就废除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旧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二、教师范读,让学生思考:这篇小说主要写了有关孔乙己的哪些事情?
三、文本研读
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板书:情节、人物、环境
2、谁来说一下这篇小说的情节?
明确:孔乙己在咸亨酒店里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唯一的人,他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但他屡考不中,直至最后连个秀才也没有捞到,后来他为了度日替人抄书,但由于他懒散成性,经常把人家的书纸笔砚丢掉,导致连叫他抄书的人一个也没有了。

于是他经常偷人家的书,也经常被人家打得鼻青脸肿的,他经常来咸亨酒店,他教酒店的小伙计识字,分孩子们
茴香豆,他经常受到众人的取消,直到有一天,他因偷了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折了腿,直到死去。

3、我们知道要把人物形象刻画完整必须要有一定的人物描写手段,你所知道的人物描写手段有哪些?
板书:外貌、语言、神态、动作
4、那么我们依次照这几种描写手段梳理一下全文,我们首先来看外貌描写,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描写孔乙己外貌的有关语句。

明确:(1)、他身材很高大(说明他尚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说明他穷愁潦倒,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所致),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是他穷困而偶然偷窃被人打伤的标志),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表明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颓唐萎靡)。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愁的经济状况和懒得出奇的性格特征)。

(2)、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说明他衣食无着,穷途末路),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他满手是泥(说明他已经被打折了腿,丧失了劳动能力,断腿前后外貌的对比,更显出其遭遇的悲惨。


文章中依次画出孔乙己讲的话,这里要提一下,直接用引号说出的叫直接语言,还有一种是叙述人讲出孔乙己讲的话叫间接语言,凡所有的语言一并画出并作体味。

明确:依次语言排列是:
(1)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说明他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迂腐可笑的性格。

板书:迂腐可笑)
(2)“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有钱时很阔绰,好喝,舍得花钱)
(3)“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说明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

板书:死要面子(4)“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说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

(板书:自命清高,自欺欺人)
(5)接着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

(迂腐)
(6)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迂腐)
(7)“你读过书么?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帐要用。

对呀对呀,回字有四种写法,你知道么?”(说明他一方面很自命不凡,又迂腐不堪,同时字里行间也显示出他善良、热心的性格)
(8)“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说明他迂腐又不失善良)
(9)“温一碗酒,温一碗酒”(说明他俨然失去了先前的阔气,同时也表明他当时的身体状况很差)
(10)“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说明死要面子,好喝)
(11)“不要取笑,跌断、跌,跌”(说明他至死还是死要面子,始终没有醒悟)神态描写也有好几处,请找一下。

(1)、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

(说明他死要面子,怕人讥笑)
(2)、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说明孔乙己自命清高)
(3)、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

(说明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至死不悟)
(4)、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

(说明迂腐不堪)
(5)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说明其迂腐不堪)
动作描写有几处,画出并细细体味。

(1)、便排出九文大钱。

(既表明他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又对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并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这一“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出了他的心理。


(2)、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

直起身又看了一看豆,自己摇头说。

(表明他虽然迂腐可笑,但本性还是善良的)
(3)、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说明孔乙己已经穷困潦倒到了极点,摸字表明他悲惨的境地。


4、(1)、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前三个自然段,思考一下:小说为什么并没有直接先写孔乙己,而是先介绍酒店的格局和顾客的情况,这样有何用意呢?
明确:封建科举制度并未废除,贫富悬殊阶级对立,并为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创设了一个吃人的社会环境。

板书:封建科举制度并未废除,贫富阶级对立明显
(2)、文章还有一处环境描写是: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

明确:渲染冷酷的环境,预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

四、问题探究:文章结尾: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你认为孔乙己究竟死了没有?既然是大约,哪为何还要用的确,作者为何要这样写?
明确:大约说明作者没有亲眼所见或亲耳所听到孔乙己的死讯,他最终的命运几乎无人问津,在这样一个冷漠的社会里,没有人能关心他,照他这样的身体状况和生活境遇,加上从此失踪的迹象来看,孔乙己的确死亡无疑,作者这样写更加凸现出社会的冷漠和底层人的麻木,漠不关心了。

这样的简练而不失精确的语言艺术深得我们学习。

我们现在讨论一下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板书:客观上社会原因是
(1)、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2)、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侵蚀下,民众麻木不仁
(3)、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摧残
主观上自身的原因是
热衷科举好喝懒做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五、课文总结
孔乙己是一个封建社会的读书人,生活拮据又死要面子,迂腐可笑又不失善良本性,但最终被社会所吞噬。

在封建社会中,民众的思想被毒害而变得麻木不仁,读书人则通过科举爬到上层,却变得残忍冷酷。

鲁迅先生在这篇小说中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发出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深深哀叹,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将永远矗立在世界文学的艺术之林中。

六、布置作业
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可以使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塑造或小说的语言等方面)写一篇评论文章,主标题自拟,副标题——读鲁迅小说《孔乙己》,要求有具体分析,字数5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情节外貌穷愁潦倒悲惨
语言迂腐可笑死要面子
人物孔乙己死
神态自命清高自欺欺人
动作不失善良
环境封建科举制度并未废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