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杜林论论文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反杜林论》
对《反杜林论》的认识和体会xxx201x级研究生x班,学号xxxxxx摘要:《反杜林论》一书是恩格斯写于1876年9月至1878年6月的一本批判德国哲学家杜林一系列言论的论战著作。
本文基于《自然辩证法》课程,对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进行学习,根据理解简单介绍了反杜林论的产生背景、内容、杜林及其言论,并对反驳的论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哲学;辩证法;批判1 反杜林论的概述《反杜林论》这部著作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原文是德文,原名《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是由恩格斯大约写于1876年9月至1878年6月完成,在批判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与杜林的斗争中所写的论战性著作,载于1877年1月3日-1877年7月7日《前进报》,1878年以单行本形式在莱比锡出版。
在这部著作出版第一版时,恩格斯在序言中指出:“这部著作决不是什么“内心冲动”的结果,恰恰相反”。
《反杜林论》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反杜林论》总结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和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一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反杜林论》是每个有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中起了重大作用。
这部著作的内容十分丰富,全书共分五个部分,即序言、引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
在书中,恩格斯对杜林的各种错误观点进行了深入批判,正面论述了唯物论的一元论、唯物论的反映论、唯物辩证法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生命观,阐述了唯物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对唯物辩证法的三个主要规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论证,并运用历史唯物论对社会历史、道德与法作出了科学、透彻的说明。
其中,在书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先验主义方法,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和研究社会伦理的基本原则;论述了平等观的历史发展;阐述了社会中的隶属关系和公民权利等问题,为建立马克思主义社会伦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论《反杜林论》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论《反杜林论》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反杜林论》作为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因其使命的重大与内容的经典,观点的鲜明与语言的犀利,经百年而不衰,历千锤而弥新,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这部著作之所以经久不衰,源于其赢得的历史地位与蕴含的现实价值。
赢得了思想交锋的重大胜利“这部著作决不是什么‘内心冲动’的结果。
恰恰相反”。
这是《反杜林论》一书三个版本的序言中的第一句话,也是恩格斯撰写《反杜林论》的原始初衷。
恩格斯之所以开宗明义地指出,迫使其放下手头工作“决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后的决然选择,主要基于以下的原因。
众所周知,1875年5月,德国工人运动中的两个组织——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合并,成立了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
由于两派不是在马克思主义原则基础上的合并,故党内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一直存在且日益尖锐,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日趋泛滥,特别是杜林学派,对年轻的马克思主义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
杜林出身于一个普鲁士的官僚家庭,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和庸俗经济学家,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代表。
他早年曾投靠普鲁士政府,鼓吹劳资合作,反对社会主义;之后又宣布改信社会主义,并扬言要对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实行全面的改革,以自己的一套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相对抗,极力宣扬唯心主义的先验论、暴力论和拉萨尔的分配决定论,鼓吹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并枉称他的理论就是“最后的终极的绝对真理”。
由于杜林的这些理论观点既富含机会主义的本质又包裹着社会主义的外衣,迅即产生了两大不利影响:一是党内伯恩斯坦、莫斯特等一些机会主义分子以推崇杜林为黏合剂组成了宗派集团;二是搅乱了倍倍尔等党内领袖的思想。
为了“不在如此年轻的、刚刚不久才最终统一起来的党内造成派别分裂和混乱局面的新的可能性”,坚持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和工人运动的正确方向,恩格斯“是在过了一年才下决心放下其他工作,着手来啃这一个酸果”。
反杜林论概述范文
反杜林论概述范文反杜林论是指对于杜林论的质疑和批评。
杜林论是基于实证主义理论,主张科学只能通过检验公认之事实来发展,并将非可验证的理论排除在科学之外。
而反杜林论则认为,杜林论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在科学领域的思考和发展中应该对其进行修正和引申。
首先,反杜林论认为杜林论的实证主义理论假设过于理想化。
实证主义主张科学应该以可证实的经验和实证为基础,但科学研究往往面临许多不可观测的事实和现象。
例如,量子力学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被直接观察到,但它们仍然被认为是科学的一部分。
因此,实证主义的要求排除了许多可能对科学发展有贡献的非经验因素。
第二,反杜林论认为杜林论过于简化科学发展的过程。
杜林论将科学发展看作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忽视了科学研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事实上,科学研究往往是非线性和非确定性的。
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积累经验,但他们也会面临失败、猜测和假设。
因此,科学的发展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充满争论和不确定性的过程。
第三,反杜林论认为杜林论忽视了科学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科学研究不仅受到理论和实证的限制,还受到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科学的目标和方向常常是由社会需求和社会利益所驱动的。
例如,一些科学研究可能受到政府或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从而导致研究结果的偏见或失真。
在这种情况下,杜林论的理论只关注科学内部的验证和判断,而忽视了周围社会环境对科学的影响。
第四,反杜林论认为科学的发展不仅仅是理性思考的过程,也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和猜测。
杜林论将科学发展看作是通过实证验证来建立的理性过程,但忽视了观察、猜测和想象等非理性因素的重要性。
科学家们常常需要建立假设和模型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并通过实验证实或推翻这些假设。
因此,科学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实证验证,还需要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和非理性因素的参与。
总而言之,反杜林论主张对于杜林论的标准和原则进行修正和扩展。
它认为杜林论的实证主义理论过于理想化和简化了科学的发展过程。
《反杜林论》中的道德思考及其方法论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提出的唯物辩证法对现代政治哲学研究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政治哲 学从形而上学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
对现代道德哲学的影响
道德哲学体系的构建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构建了一个完 整的道德哲学体系,这个体系对于现代 道德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VS
道德评价标准的转变
《反杜林论》中的
02
道德思考
道德与政治的关系
道德和政治在历史上一直紧密相连。 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认为道德 和政治是相互依存的,它们之间的关 系是密不可分的。政治权力的运作需 要道德的支撑,而道德也需要政治权 力的保护来确保其实现。
VS
恩格斯指出,政治权力可以促进道德 规范的实现,而道德规范也可以为政 治权力的运作提供价值指引。例如, 在政治体制中,道德规范可以起到维 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正的作用; 同时,政治权力也可以通过推广道德 规范来巩固其统治地位。
杜林的思想主张一种极端的唯理主义和客观主义,他认为只有理性和科学才能揭示真理,而道德、宗 教和文化都是阻碍人类进步的因素。
《反杜林论》的背景与意义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为了反驳杜林 而写的一本著作。
在当时的德国,杜林的思想对许多知 识分子和政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恩格斯认为有必要对杜林的思想进行 批判,以清除其对社会进步的阻碍。
全球化时代的道德思考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反杜林论》中的道德思考对 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未来的研究可 以进一步探讨全球化时代的道德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THANKS.
社会变革的启示
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提出了社会变革的思想和 方法,即通过革命斗争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对 于我们认识和理解现代社会的变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 用,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推动社会变革的 力量和途径。
《反杜林论》的当代价值与中国梦的实现
《反杜林论》的当代价值与中国梦的实现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9要: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唯心主义和机械的自由观,提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
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坚持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发扬群众的主动性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深化改革的实践是实现中国梦的保障。
在新的历史时期,研究《反杜林论》的时代价值,不仅可以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而且对于实现中国梦有重要的理论支撑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
;当代价值;中国梦 列宁指出:《反杜林论》“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十分有益的。
[1]94 在新的时期,挖掘《反杜林论》的时代价值,有利于遵循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完善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凝聚中国力量,使人民坚定中国梦的信念,用实干兴邦的精神踏踏实实奋斗,探索出实现中国梦的有效途径。
“中国梦”的提出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明的传承,展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美好愿望和宏伟蓝图。
克思主义自由观和平等观,对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价值。
自由与必然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要摆脱现在的处境获得更大限度的自由,就应在实践中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自觉地把改造自然和改造人自身结合起来,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实践证明中国要得到伟大复兴需要我们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条件、基础等各方面因素的认识,并在遵循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实践。
经典文献的价值不仅在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新的理论观点,更在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给当代人一、承认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恩格斯彻底批判了杜林对自由问题的谬论,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原理。
恩格斯指出: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因此它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定着人们的思维规律,思维规律是客观世界规律的反映。
恩格要: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日益加速和全球网络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水平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水平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素质标志,也成为了当代人才考核的重要标准。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160700 政治其它论文《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随着工业文明的推进,大机器的轰鸣声和烟囱的浓烟所伴随而来的生态文明问题,在马克斯、恩格斯所处的时代已经逐渐演化为尖锐社会问题。
马克思主义自创始之初就旨在阐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抨击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下劳动工人恶劣的生存环境和健康情况,从而希冀理想美好的“自由王国”图景。
因此,对于生态文明的关切自始至终都贯穿于马克斯、恩格斯学说的始终,《反杜林论》作为“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其中亦体现着恩格斯对于生态观的部分论述,围绕着唯物辩证地去认识自然、了解自然运动的发展着的规律。
恩格斯强调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命题上,主张要在能动地把握日月万物的同时,敬畏自然的先在性;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实践地将之打上人类活动的烙印。
一、《反杜林论》的生态观1、唯物辩证地认识自然在书中的概论部分,恩格斯就呼吁要将过往的非理性的陈旧观念摒弃和废除,让“阳光照射进来”。
恩格斯在人与自然界之间建构了一条彼此依存、生灭有律的内在联系,他认为:“自然界同样也有自己的时间上的历史,天体和在适宜条件下生存在天体上的有机物中都是有生有灭的”。
[1]以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恩格斯在驳击杜林观点的同时也建构了自己生态观的前设条件,即唯物辩证地认识自然、知悉规律。
首先,恩格斯从古希腊哲学的自然观出发,阐释了“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生成和消逝。
”[2]从而得出了天地万物、日月星辰都是处在无休止的运动中,运动是物质世界赖以存在的方式,而从静止的状态去考察和认识自然界,就是从死的状态去考察。
[3]借以此,恩格斯同时也抨击了静止的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其次,从运动的角度出发,再继以批判形而上学固定僵硬的研究方法的同时,恩格斯阐述了辩证法不同于形而上学的考察外物的方法,“本质上是从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联结、它们的运动、它们的产生和消逝方面去考察的”。
[4]进而总结出客观存在的交互性和作用,正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典故,揭示了自然界的联系规律。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反杜林论》是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和费利克斯·瓜塔里合作的一部著作,该书以批判性的视角对现代西方哲学和社会进行了深刻剖析。
在这部著作中,德勒兹和瓜塔里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生态观,探讨了人类与自然、文化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生态伦理和政治学。
这种生态观不仅深刻影响了当代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更有着重要的新时代价值。
我们来谈谈《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
德勒兹和瓜塔里认为,传统的西方哲学和社会思想在对待自然和环境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盲点和错误。
传统的人文主义和工业文明以人类为中心,将自然视为可以被无限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忽视了自然界的复杂性和独立性。
在这种思想框架下,人类对自然的掠夺性行为导致了严重的环境破坏和生态危机。
德勒兹和瓜塔里提出,我们需要摒弃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重新审视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关系。
他们强调,自然并不是被动的客体,而是拥有自身独立的生命力和价值。
人类与自然应该是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掠夺和利用。
我们需要以一种更加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态度来对待自然界,建立起一种新的生态伦理观念。
在这种生态伦理观念的指导下,《反杜林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生态政治学。
德勒兹和瓜塔里认为,传统的政治思想和社会组织模式都是建立在对自然的控制和剥削之上的,这种模式已经无法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环境危机和生态挑战。
他们主张,政治应该是一种与自然共生的政治,不仅要考虑人类的权利和利益,更要考虑到自然的权利和利益。
这种新的生态政治学不仅要求政府和社会组织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更要求人们自觉地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从根本上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种生态政治学将人类的生活与自然生态纳入同等重要的议程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政治道德和社会责任观念,为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的生存空间指明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关于《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我们还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
反杜林论论文
反杜林论学习了《反杜林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恩格斯的坚定不移的唯物主义精神。
当前,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稳步开展,文化舆论百花齐放的同时,我们更应当坚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恩格斯的这部著作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思想斗争的直接产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
反杜林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所取得的一切成果的卓越的总结,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研究《反杜林论》,不仅可以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还可以增进对恩格斯本人思想理论体系的了解。
恩格斯创作《反杜林论》目的在于:第一,反击杜林集团向党的进攻;第二,纠正党的某些领导支持杜林的错误;第三,系统阐发马克思主义。
《反杜林论》的发表,对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反杜林论》唯物观研究自然界是检验辩证法的试金石,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的,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
石晶莹、孟祥才通过“相对论”、“大爆炸学说”、“非欧几何学”、“欧几里德几何学”、“黎曼几何”、“星云假说”等恩格斯所处时代之前和之后自然科学的发展对恩格斯关于宇宙无限论的哲学观点“时间一维性,空间三维性”进行了再认识。
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既唯物又辩证地提出并科学地阐明了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问题:(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同时需要自然科学和哲学证明;(2)唯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科学的哲学证明;(3)只有唯物辩证法才能证明世界的物质统一一性。
2.《反杜林论》辩证法研究《反杜林论》奠定了辩证的唯物自然观的基石,确立了辩证自然观的核心及辩证范畴的体系,把对立统一规律视为辩证法的核心,概述了意识的起源与本质问题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认识过程本身(包括认识过程、认识结果、认识运动)的矛盾决定认识成果的矛盾,而且认为实践是认识及真理辩证运动不断深化和发展的基础。
反杜林论文档
反杜林论引言反杜林论是近年来备受争议的话题之一。
反杜林论旨在否定哲学家杜林的理论。
杜林是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德国哲学家,他提出了众多重要的哲学理论,如他关于意识观念的观点,他的实证主义以及关于语言的分析等。
然而,反杜林论者不赞同他的观点,认为他的理论有缺陷和错误。
本文将对反杜林论进行分析,并探讨一些反杜林论者的观点。
杜林的理论为了更好地理解反杜林论,首先需要对杜林的理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杜林是逻辑实证主义的奠基人之一。
他认为科学只有在通过观察和实证方法来验证时才能被认为是真实和有意义的。
他还认为,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且可以通过分析语言的结构来解决哲学问题。
他的理论对于现代逻辑和分析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反杜林论的观点反杜林论者认为杜林的观点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他们认为杜林对于科学的定义过于狭窄。
科学不仅仅是通过观察和实证方法来验证,还包括一些非实证的领域,如数学和哲学。
杜林的理论排除了这些领域的重要性,忽略了它们对于人类思维和知识的贡献。
其次,反杜林论者认为杜林的语言分析方法存在缺陷。
他们认为,语言分析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哲学问题。
有些问题是不能简单地通过分析语言的结构来解决的。
此外,他们还指出,杜林的语言分析方法只能解决一部分哲学问题,而不能解决包括伦理学和美学等非科学问题。
反杜林论的意义反杜林论对于哲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它提醒人们不要过于迷信和固守某个理论,而是应该保持开放和批判的态度。
哲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领域,没有一个理论可以涵盖所有的问题和观点。
通过反思和质疑现有的理论,才能够推动哲学的进步。
结论通过对反杜林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杜林的理论对于现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批评。
反杜林论者不同意他的科学和语言分析观点,并提出了一些反对观点。
然而,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对于杜林的理论都需要持有开放和批判的态度,以推动哲学的进步和发展。
以上就是关于反杜林论的文档,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共计1204字。
论《反杜林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贡献
批判杜林的自Βιβλιοθήκη 哲学,科学地解决了运动、时间、空间 的关系
杜 林 认 为“世界 在 时 间 上 是 有开 端 的,在 空 间 上也 是 有界 限的。”[1] 他还自己证明了该观点,指出“假定世界在时间上没 有开 端,那 么 永恒 就 终止 于 任 何一 个 确 定 的 瞬间,因 而一 个 彼 此相继的事物状态的无限序列在世界上流逝了。”[1] 恩格斯科 学 论 证 了时 间、空 间 的 无 限性以 及有 限 和 无 限 的 辩 证 关 系。他 指出:“ 时 间上 的 永恒性、空间上 的 无 限性,本来 就 是,而且 按 照简单的字义也是:没有一个方向是有终点的,不论是向前或者 向后,向上或者向下,向左或向右。”[2] 时间、空间和运动一样, 都 是 物 质 世 界本身所 固 有 的属 性,是 物 质 存 在 的 基 本 形式 。物 质不仅不能脱离时间空间,而且只有在时间、空间中才能运动。 任 何 物 体 的 存 在 和 发 展,都 必 然占 有一定 的 空间,经 历一定 的 时间。恩格斯还指出,无限的世界,是由无限的的事物和现象的 总 和 所构成 的,无 限 寓于有 限 之中,任 何 有 限 的 事 物 和 现 象 之 中又都是具有无限的性质,都是趋向无限的。
《反杜林论》研究的欧美视角 评述与重释
《反杜林论》研究的欧美视角评述与重释《反杜林论》研究的欧美视角:评述与重释《反杜林论》是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恩格斯的一部重要著作,旨在批判德国社会主义者欧根·杜林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从欧美视角对《反杜林论》进行评述与重释,探讨其在西方世界的传播与影响。
一、欧美视角下的《反杜林论》评述1.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关注自20世纪初以来,《反杜林论》在欧美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将《反杜林论》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关注恩格斯在书中对杜林的批判,认为这些批判有助于揭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2.社会学、政治学领域的应用欧美学者还将《反杜林论》的理论应用于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探讨其对社会发展、政治变革的指导意义。
例如,美国社会学家C.赖特·米尔斯在《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中,引用了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的论述,以阐述社会结构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
3.哲学领域的探讨在哲学领域,欧美学者对《反杜林论》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阐述上。
他们认为,恩格斯在书中对杜林的批判,实际上是对唯物史观的一种捍卫和发展。
这种观点在西方哲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促使许多哲学家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反杜林论》的欧美重释1.重新审视杜林的理论在欧美学术界,一些学者对杜林的理论进行了重新审视。
他们认为,虽然杜林的理论存在缺陷,但在某些方面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这种观点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反杜林论》的背景和内涵。
2.强调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学术合作在欧美,一些学者强调恩格斯与马克思在学术上的紧密合作。
他们认为,《反杜林论》实际上是恩格斯与马克思共同探讨社会主义理论的结果。
这种观点有助于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一致性。
3.重视《反杜林论》的现实意义欧美学者还关注《反杜林论》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他们认为,恩格斯在书中对杜林的批判,对于分析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矛盾仍具有指导作用。
反杜林论引论第一部分概论
反杜林论引论第一部分概论
反杜林论引论是法国哲学家马克思·布洛赫反驳德国哲学家恩斯特·杜林的理论的一篇论文。
本文主要解释和批判了杜林的唯心主义
和形而上学理论,并提出了自己的哲学思想。
其中,第一部分概论是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杜林的哲学思想和文中要论证及反驳的重点。
首先,文中介绍了杜林的哲学思想,主要是强调心灵和自由的重
要性,认为人类的自由和思想是最重要的。
杜林认为自由的本质是自
我发现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而思想则是对真理的追求和思考。
他认为,只有在思想自由的状态下,人类才能真正自由地生活和发展。
然后,文中提出了自己要反驳的重点,即杜林的唯心主义和形而
上学理论。
杜林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由心灵构成的,事物的
存在和变化只是心灵的表现。
他还主张存在一种独立于物质世界的、
超越物质的本体论存在,这种理论在哲学上称为形而上学。
在杜林看来,心灵和形而上学是最重要的哲学问题,他将这两个问题视为哲学
的核心。
最后,文中提出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即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
主义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心灵的表现。
事物的存在和变化是由物质的相互作用和发展所
决定的。
同时,辩证唯物主义也认为,思想和意识是客观物质的产物,它们可以解释为大脑的活动。
综上所述,反杜林论引论第一部分概论主要介绍了杜林的哲学思想和自己要反驳的重点,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哲学思想。
这篇论文是布洛赫在哲学研究领域的一次重要贡献,对当代哲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反杜林论》是法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爱米尔·杜尔康的代表作之一,他在这部著作中阐述了自己对社会学和哲学的一系列思想。
而其中的生态观念及其在新时代的价值更是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杜尔康在《反杜林论》中提出了自己的“社会生态学”概念,他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是息息相关、相互影响的。
在他看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与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他强调了社会生态学的重要性,提出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这一理念,认为只有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才能实现社会的真正进步和发展。
杜尔康的生态观念在当时的社会学和哲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他的思想为人们打开了新的思路和视野。
今天,随着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杜尔康的生态观念显得更加重要和急切。
杜尔康的生态观念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永续发展。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使得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生态平衡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雾霾、土壤污染、水质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我们需要重视并践行杜尔康的生态观念,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杜尔康的生态观念也为我们探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他提出的“和谐发展”理念,意味着要在追求经济增长的也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这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未来世代的责任,我们需要通过创新科技、倡导绿色产业,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杜尔康的生态观念也对我们审视自身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提出了挑战。
他提倡了简朴的生活方式,反对盲目的消费和浪费行为。
在当今物质匮乏的社会,人们常常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和满足,而忽视了对自然资源的浪费与挥霍。
《《反杜林论》中的意识论及其当代意义研究》
《《反杜林论》中的意识论及其当代意义研究》一、引言《反杜林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德国杜林派的批判,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其中,意识论作为该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和现实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反杜林论》中的意识论及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以期为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和历史提供理论支持。
二、意识论的内涵在《反杜林论》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意识论的阐述具有独特的视角。
他们认为,意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同时,意识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存在。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的思想和观念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而恩格斯则进一步指出,这些思想和观念又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而言,意识的形成与物质生活密切相关,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不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这些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进一步影响了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意识具有了巨大的社会功能和历史作用。
三、意识论的当代意义(一)深化对现实问题的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实问题越来越复杂。
对于许多问题,我们不能仅仅从物质层面来理解和解决,而需要深入到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层面来探讨。
通过深入研究《反杜林论》中的意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们的思想和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这些思想和观念是如何影响和改变社会的。
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现实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寻求解决方案。
(二)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在当代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地位。
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不仅影响了个人的行为和社会的发展,也影响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反杜林论》中的意识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思想文化的发展规律。
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推动我们不断进行思想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三)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的思想品质、塑造人的价值观念的重要工作。
《反杜林论》中的意识论为我们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
有关反杜林论的论文
反杜林论的论文有关反杜林论的论文摘要:《反杜林论》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由恩格斯于1876-1878年间完成。
全书总结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第一次全面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同时批判了杜林庸俗的经济学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观点及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主义,阐明了经济决定政治,历史发展中革命暴力的作用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理论的内容。
关键词:恩格斯杜林道德和法一、概论在概论中,恩格斯说到:“现在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
”由此可理解为现代社会主义的内容,我们一般从事物存在的矛盾中去考察,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考察的结果,于是人们便考察自然界和人类历史。
赫拉克利特说:“一切都存在而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变化,不断生成和消逝。
”从本质上讲,这个观点应该是马克思后来辩证法中:“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是静止和运动的统一”观点的前身。
但也是由于此,在后来人们研究事物时易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因为研究者易把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各种过程孤立起来,不从运动的状态而从静止的状态去观察,不从本质变化去看待而认定是永恒不变,割裂二者联系。
于是恩格斯便将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作了一个比较,指出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观念上的反映时,本质是它们的联系、联结、运动、产生和消逝的,得出了:“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的而不是形而上学的运行的。
”这就说明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产生的历史的认识论根源,指明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唯物辩证法的创立提供了条件和可能,而唯物辩证法则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哲学基础。
随着自然观的变革,新的事实迫使人们对以往的全部历史作一番新的研究,于是提出了唯物史观。
用人们的存在来说明他们的意识,为科学的说明社会历史提供了一条新道路。
《反杜林论》论文
浅析《反杜林论》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摘要:恩格斯的伟大哲学著作《反杜林论》,是反对杜林主义斗争的理论成果,也是对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的总结。
《反杜林论》主要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
在哲学编中,恩格斯通过对杜林反动哲学观点的分析和批判,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本文试图从唯物辩证法方面,说明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对我们的现实生活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恩格斯反杜林论唯物辩证法指导作用恩格斯的伟大哲学著作《反杜林论》,是反对杜林主义斗争的理论成果,也是对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的总结。
《反杜林论》主要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
在哲学编中,恩格斯通过对杜林反动哲学观点的分析和批判,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③这句话是指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本质的东西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即唯物辩证法。
本文试图从唯物辩证法方面,说明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对我们的现实生活的指导作用。
一、关于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理论来源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然而黑格尔的唯心论用臆想的虚构观点来解释世界,辩证法则主张从事物实际存在的固有联系来说明事物,两种不同性质的理论被生硬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双方都受到很大限制。
恩格斯因此称黑格尔的哲学为“倒置过来的唯物主义”。
④对此,恩格斯称:“必须从未来意义上‘扬弃’它,要批判地消灭它的形式,但是要救出通过这个形式获得的新内容。
”⑤克服其外在的形式,解放其实在的内容,“深入到大厦里面去,那就会发现无数的珍宝”。
⑥(一)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定义唯物辩证法,作为全部人类优秀的辩证法思想的科学概括和经验总结,它的科学定义是什么呢?也就是说唯物辩证法究竟是什么呢?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作了明确的规定:“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的规律的科学。
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唯物辩证法的阐述和发展
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唯物辩证法的阐述和发展内容摘要:在《反杜林论》哲学编中,通过对杜林反动哲学观点的分析和批判,恩格斯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本文试图从唯物辩证法方面,说明恩格斯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杰出贡献。
恩格斯的光辉著作《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反对杜林主义斗争的产物,也是对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的总结。
在《反杜林论》哲学编中,通过对杜林反动哲学观点的分析和批判,恩格斯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本文试图从唯物辩证法方面,说明恩格斯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杰出贡献。
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对象和任务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共同创立的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辩证唯物主义,或者说唯物辩证法,作为崭新的哲学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作了最明确的规定。
他指出:“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139页。
以下凡此书的引文只注页码)乍一看来,恩格斯这个规定是为了回答杜林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歪曲和攻击。
然而,恩格斯的经典定义,实际上是对人类认识史、哲学史的科学总结。
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一方面从辩证法本身的发展过程来考察,指出辩证法经历了原始的素朴的希腊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三种基本形态。
他着重说明,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以黑格尔为集大成者的辩证法的伟大成果和局限性。
恩格斯深刻地揭露了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体系与辩证法之间的矛盾,说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无论是对历史还是对自然的理解,“现代唯物主义都是本质上辩证的,而且不再需要任何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的哲学了”(第23页)。
另一方面,从辩证法与它的对立物—形而上学的关系来考察.恩格斯指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思维方法或思维方式。
只有辩证法才是“最高的思维形式”(第17页);而形而上学的思维形式只有在日常活动的范围内、在常识的范围内才有它存在的理由。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反杜林论》是哲学家费尔南多·萨维特利(Fernando Savater)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涉及了许多重要的哲学观点,其中包括生态观及其在新时代的价值。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我们需要了解《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是如何被构建的。
在这部著作中,萨维特利提出了一种“反杜林”的思想,即反对杜林的宿命论观点,主张人类应该能够摆脱命运的束缚,积极地塑造自己的生活。
在这一思想框架下,生态观成为了重要的一环,因为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始终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意义重要的方面。
萨维特利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将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带来严重的后果。
他提出了一种“人类与自然共生”的观点,主张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谨慎利用自然资源,以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这一生态观在当今新时代具有重要的价值,因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生态危机已经成为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一大难题。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提醒人类应该正确认识自然,明白自然与人类的关系,避免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破坏生态平衡。
它强调了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努力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些都是新时代所急需的理念和行动,因为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人类才能够避免生态灾难的发生,维护地球的永续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还包含了一种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反思。
在这部著作中,萨维特利不仅批判了杜林的宿命论观点,也批判了当代社会中的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潮,认为这些思潮都是导致自然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提出了一种“简约生活”的观点,主张人类应该过简朴的生活,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一观点在新时代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因为当今社会中的资源过度浪费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了不容忽视的问题,而“简约生活”正是一种反思和对抗当下生活方式的重要方式。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1. 引言1.1 反杜林论的背景意义《反杜林论》是法国哲学家安德烈·格鲁纳赫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的哲学思潮,它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这一思潮主要是为了批判西方传统哲学中的一些固有观念和体系,其中包括笛卡尔的唯心主义和杜林的机械主义。
反杜林论的背景意义在于试图颠覆这些传统观念,提出一种更加综合、开放、自由的哲学思维方式。
在当时,世界正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杜林主义的机械世界观认为自然资源是可以无限开采和利用的,而人类可以随意控制和改造自然。
这种观念导致了对生态环境的忽视和破坏。
反杜林论的出现正是为了批判这种人类中心主义和破坏环境的观念,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重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反杜林论的背景意义在于引领人们重新审视生态问题,倡导人类应当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这种新的观念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于探讨生态问题、推动环境保护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1.2 《反杜林论》对生态观的探讨《反杜林论》对生态观的探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刻揭示了生态与经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
书中描述了生态与生产力、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对环境的破坏和剥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分析,书中强调了人类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警示人们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
《反杜林论》还进一步探讨了生态观的本质和内涵,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和模式。
通过对生态观的分析和解释,书中呼吁人们应该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态观不仅是一种价值观念,更是一种实践行动,需要我们每个人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从自身做起,为保护环境、推动绿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反杜林论》对生态观的探讨,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生态问题不容忽视,应当在新时代下更加重视和推动生态观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精品】反杜林论
【精品】反杜林论反杜林论是一种哲学观点,它反对德国哲学家杜林(Emil Ludwig Fackenheim)的存在主义宗教观。
该观点认为,杜林错误地将道德责任和存在联系在一起,从而对宗教的概念进行了深刻的误解。
反杜林论认为,宗教和道德责任是两个独立的领域。
宗教是一种信仰和实践方式,而道德责任则基于个人和社会的道德价值观。
这两个领域都可以独立存在,并应该相互独立地思考和分析。
杜林的宗教观通过将人类与神的联系置于其它一切之上,忽视了道德责任的重要性。
杜林认为,人们的存在是一种宗教典礼,所以教义、神学和教义的实践应该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这就导致了杜林对宗教的错误看法,他认为宗教信条是一个人生的唯一目的。
相比之下,反杜林论认为,人类的道德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虽然宗教可以提供一个道德框架,但它不能取代我们的道德责任。
我们必须独立思考道德问题,并按照我们的良心和社会价值观行事。
以基督教为例,反杜林论认为基督教的理念应该遵循耶稣的教义,但应该明确区分道德责任和宗教信仰。
在耶稣的教义中,爱是最高的道德价值。
我们必须爱我们的邻居,不论他们是谁。
这种爱是通过行动和行为来表达的,而不是通过宗教信仰。
反杜林论认为,我们应该遵循我们的道德价值观,并通过行动来表达我们的信念。
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行动,包括在社会上发声,支持道义正确的行为,为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付出努力。
最后,反杜林论认为,宗教和道德责任是两个独立的领域。
我们必须保持独立的思维方式,并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实践我们的道德价值观。
我们必须明确宗教信仰和道德责任之间的区别,并且我们应该遵循自己的道德原则并实践我们的信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杜林论
学习了《反杜林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恩格斯的坚定不移的唯物主义精神。
当前,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稳步开展,文化舆论百花齐放的同时,我们更应当坚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恩格斯的这部著作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思想斗争的直接产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
反杜林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所取得的一切成果的卓越的总结,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研究《反杜林论》,不仅可以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还可以增进对恩格斯本人思想理论体系的了解。
恩格斯创作《反杜林论》目的在于:第一,反击杜林集团向党的进攻;第二,纠正党的某些领导支持杜林的错误;第三,系统阐发马克思主义。
《反杜林论》的发表,对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反杜林论》唯物观研究
自然界是检验辩证法的试金石,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的,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
石晶莹、孟祥才通过“相对论”、“大爆炸学说”、“非欧几何学”、“欧几里德几何学” 、“黎曼几何”、“星云假说”等恩格斯所处时代之前和之后自然科学的发展对恩格斯关于宇宙无限论的哲学观点“时间一维性,空间三维性”进行了再认识。
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既唯物又辩证地提出并科学地阐明了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问题:(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同时需要自然科学和哲学证明;(2)唯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科学的哲学证明;(3)只有唯物辩证法才能证明世界的物质统一一性。
2.《反杜林论》辩证法研究
《反杜林论》奠定了辩证的唯物自然观的基石,确立了辩证自然观的核心及辩证范畴的体系,把对立统一规律视为辩证法的核心,概述了意识的起源与本质问题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
认识过程本身(包括认识过程、认识结果、认识运动)的矛盾决定认识成果的矛盾,而且认为实践是认识及真理辩证运动不断深化和发展的基础 。
陈敬泰通过对《反杜林论》“哲学编”世界的统一性、自然哲学问题、时间和空间的辩证法、运动和静止的辩证法、生物的进化和起源、辩证法
的运动规律、唯物史观的产生等问题的论述,认为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辅相成,没有辩证法就没有彻底的唯物主义。
3.《反杜林论》道德观研究
道德是具体的、历史的、有个性的。
阶级社会里,人们总是从自己的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中引伸出自己的道德观念。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是“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是人们借以“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的产物。
比较了杜林的永恒道德观和恩格斯的科学道德观,认识到恩格斯科学道德观是对道德的根源和本质的认识,道德在人类历史上是发展变化而非永恒的,道德具有阶级性,由经济状况决定,道德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
世界上没有什么是永恒的、终极的道德。
人们在发展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自己的道德理想,所有的道德思想都是历史的、不断变化的 。
恩格斯在批判杜林“永恒道德论”的同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和道德方法论:在思想方法上,不能就道德论道德,不能仅从一些抽象的道德原则出发还应从现实出发来考察道德,在根本的道德观上,应该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观而不是其他的形形色色的道德观,社会的复杂性决定了道德问题的复杂性,“共同道德”的存在说明了道德发展的继承性 。
唐英福指出,由于社会经济状况的差别、阶级的存在和对立,以及道德标准的非确定性,道德只是阶级的道德,并非真正人的道德 。
关于道德的共同性。
周佩东认为,道德的阶级性不排斥不同阶级道德的共同性,理由在于:在不同的阶级之问有“共同的历史背景”基本相同的所有制背景和文化背景。
不同性质的社会可以是“同样的或差不多同样的经济发展阶段”一定社会经济类型,如自然经济、商品经济(或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等等,道德中包含有为不同时代的人们都必须共同遵守的成分,道德的形成受当时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及其他上层建筑的制约 。
4.《反杜林论》真理观研究
恩格斯批判杜林错误的真理观点,提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人的思维是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统一,人的认识在本质上是相对的,真理和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
《反杜林论》哲学编中提到的“相对的谬误”,可以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变成真理的谬误,它可以指包含或多或少正确认识的谬误,它可以指一切谬误。
“绝对真理是永远不可能达到的”,真理不是无限的,这里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真理还有条件和范
围的限制,因此真理并非无限的、绝对的,但是,时空和范围等条件都是可以变化的,真理也随之变化 。
真理观的辩证法告诫我们要遵循真理发展的规律,正确地认识世界,防止思想僵化 。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思维的至上性”持否定态度,未涉及辩证唯物主义的绝对真理;而且恩格斯在他的前后相隔lO年之久而成书的两本著作中,都一直没有从辩证唯物主义的意义上使用过“绝对真理”概念,因此恩格斯不可能在《反杜林论》一书中来论述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5.《反杜林论》自由观研究
自由就是人们对必然的认识与改造。
只有具体的自由,从来就不存在抽象的自由。
自由只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一定的范围内,才是自由它本身。
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唯心主义和机械的自由观,肯定了黑格尔自由观的辩证的合理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客观必然性是人的意志自由的前提,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实践是必然向自由转化的基础。
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认为,承认必然的客观实在性乃是自由的前提。
但是,历史进程总是受其内在规律支配的,人们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必然乃是自由的基础,认识必然,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乃是自由的根本途径 。
牟永生对比了马克思在《手稿》和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自由观,认为,马克思的自由观偏重于揭示自由的内在性、社会性、主体性;而恩格斯则侧重于揭示自由的外在性、自然对象性、受动性 。
赵伟鹏指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可以提高我们贯彻执行党的正确思想路线的自觉性,还可以提高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又可以提高我们按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办事的自觉性 。
6.《反杜林论》平等观研究
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对杜林唯心主义先验论平等观的批判有以下方面:是揭露杜林的唯心主义的先验方法;二是批判杜林提出的两个人的意志彼此完全平等的“公理”;三是批判杜林把不平等的原因归因于暴力;四是揭露杜林平等观的虚伪性。
恩格斯还科学评价卢梭的平等学说,他不但充分肯定了卢梭平等学说的历史意义,而且还高度评价了卢梭平等学说中的辩证法思想,并深刻指出了卢梭平等学说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
恩格斯通过系统考察平等观念的历史发展,科学地揭示了马克思平等观的基本思想:第一,平等观从来都是具体的历史的,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第二,在阶级社会里,平等观念是有阶级性
的;第三,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质是消灭阶级。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考察,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加强“平等”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追求机会的平等,如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平等的劳动就业权利等;二是我们国家和政府应该建立一套合理健全的社会保障福利制度,尽最大可能地保证公民的平等。
7.小结
任何人的成功都是知识与经验累积的结果,当然一个人的性格也决定了这个人的行为方式和对待事物以及理论时的态度、方法。
一个人的著作与其本人是无法割裂而存在的,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延伸。
恩格斯的博学与其对科学透彻而深入的了解,使得恩格斯在写作《反杜林论》中游刃有余、论据充足、论点扎实,而在《反杜林论》中表现出的斗争精神与对错误理论以及错误理论信仰者的批判更是使得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振奋与折服。
如果按照“性格决定命运”这一流行理论来通俗的解释这一现象,那么恩格斯无疑具有极其冷静的头脑和无比旺盛的斗志。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与社会时代、个人和谐和科学技术相合拍的,只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科学的运用。
换句话说,恩格斯用自己的行动和自己的文章给了我们个科学的注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光环不仅是神圣不可改变的,更是可以被充分利用的。
《反杜林论》的历史成就与地位,不仅仅被前人陈述并总结,其更被后人认知并推崇,随着时代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使得社会得到更大的提升与进步。
参考文献:
[1]何鹏举.学习《反杜林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2]盛庆旺.《反杜林论》的几点思考.法制与社会.2008.
[3]杨华夏,左 玲.《反杜林论》的现实激励意义与前瞻性印证.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1.
[4]徐茂华,吴兴德.改革开放以来《反杜林论》研究综述.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1.
[5]王宏伟《反杜林论》中马克思、恩格斯的平等观及其现实意义.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
[6]王瑞.读恩格斯《反杜林论》有感.《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
[7]马云鹏.试论《反社林论》的结构与特点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
贡献[J].辽宁大学学报,1987.
[8]时海燕.略论《反杜林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J].荷泽师专学报,1997.
[9]郜险峰.《反杜林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10]孙建英.对《反杜林论》中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问题的理解[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