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 唐宋八大家)教师用书:02杂说 进学解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进学解2 学案

曲--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说 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做法不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8) .动辄
得咎--咎:过失,罪责。动不动就受到指摘或责难。 (9) .焚膏继 晷(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 奋地工作或读书。 (10) .力挽狂澜(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我的收获
本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语,是凝聚着作者 治学、修德的经验结晶;从“沉浸酞郁”到“同工异曲”一段,生动表现 出他对前人文学艺术特点兼收并蓄的态度。韩愈作为散文家,也很 推重汉代扬雄的辞赋。本文的写作即有所借鉴于扬雄的《解嘲》 《解 难》等篇,辞采丰富.音节铿锵,对偶工切,虽属赋体,然而气势 奔放,语言流畅,摆脱了汉赋、骈文中常有的艰涩呆板,堆砌辞藻 等缺点。林纾所谓“浓淡疏密相问,错而成文,骨力仍是散文”,故 应说是韩愈特创的散文赋, 为杜牧的 《阿房宫赋》 、 苏轼的 《赤壁赋》 的前驱。文中有许多创造性的语句,如“纂言者必钩其玄“‘焚膏油以 继晷…‘回狂澜于既倒”“年丰而妻啼饥”等到后代压缩为成语, “贪多务 得-一-‘细大不捐…‘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跋前踬后” “动 辄得咎”等直接引用为成语。“惟陈言之务去”,吸取古语,熔铸新词, 于本篇尤显。
(1) 以成功在于反复思考分析。 (3 ) .贪多务得--原指学习上务 求尽多地获得知识。后亦指贪心很大,定要满足欲望。 (4) .细大 不捐 -- 原指各方面的内容兼收并蓄。现多指小的大的都不放弃。 ( 5) .含英咀华--比喻仔细体会文章中的精华。 ( 6) .佶屈聱牙--佶 屈:曲折;聱牙:不顺口。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7) .同工异
2.第二段中,“诸生”是从哪几方 l 卣对“国子先生”给予高度评价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从治学之勤恳、对于儒学的功绩、文章的境界、为人的成功等 四个方面对先生进行高度评价。这样写是为了表现作者大材小用的 处境,含蓄但是却有力地指斥有司之不明。
进学解-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进学解-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一、课程概述本教案是针对高中文言文课程中的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一册中的文本《进学解》进行的教学设计。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进学解》的解读和分析,对学生进行古文阅读与理解的训练,同时通过该文章的内涵启发学生思考成长和学习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唐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掌握《进学解》的阅读方法及其内涵•熟悉典型的唐宋八大家散文的特点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古文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思考自我成长和学习的多样化和重要性;•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重点•掌握《进学解》的意义和文学价值;•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学习和成长的观念;•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古文的能力。
四、预习导学1.课前预习在课前,需要学生自主阅读《进学解》全文,注重以下几点:•确定散文文章的基本体裁和文体特点;•了解文章作者载体、生平和文化背景;•理解文章选材原因和文章写作目的;•分析文章的结构、文本内容及其内涵。
2.预习问答在阅读和理解文章之后,学生需要通过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文为什么被称为“进学解”?有什么内涵?•你认为这篇文章有哪些特点?五、教学内容1.文本解析•文学体裁:古文散文•作者背景:欧阳修,字永叔,宋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文章主旨:阐述进学学习的重要性和难点,鼓励人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业水平。
•分析内容:文章从“正心诫勉”、“为学使人”、“学若不优”、“治学之方”、“学习的阶段”、“划一方便”、“求师心切”、“勤学为良伴”等方面进行论证与阐述。
•文章特点:内容充实生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了。
适合初学者阅读,让人理解和接受。
2.重要难点•把握主旨,理解进学的内涵;•熟悉古文的写作方法和阅读技巧。
3.教学策略•师生对话: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对话,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思考。
2019年高中语文《进学解》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课文解读——第四段
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同“由”,符合,合乎)其统, 言虽多而不要(把握)其中(要旨),文虽奇而不济 (帮助)于用,行虽修而不显(突出)于众,犹且月费 俸钱,岁靡(消耗)廪(粮仓)粟;
现在你们的先生学习虽然勤劳却没有符合什么系统,言论 虽然多却不能把握儒家的要旨,文章虽然写得出奇却无益 于实用,行为虽然有修养却并没有突出于一般人的表现, 尚且每月浪费国家的俸钱,每年消耗仓库里的粮食;
记事的一定给它总结出主要内容来,立论 的一定探索出它的奥妙之处来。贪图多得, 务求有收获,不论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 大的都不让它漏掉。太阳下去了,就燃起 油灯,一年到头,永远在那里孜孜不倦地 研究。先生对于学业,可以说是够勤奋了 吧。
抵排异端,攘(驱除)斥佛老,补苴(名词作动词, 填补)罅(裂缝)漏(缺漏),张皇(阐发)幽(深 奥)眇(微小);
诸生业患(担心)不能精,无患有司(选拔人才的官 员)之不明(明察);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公平)。
各位学生,只怕你们的学业不能精湛,不要担心选拔人才 的人眼睛不亮;只怕你们的德行无所成就,不要担心他们 做不到公平!
第一段——先生训示
先生从业务学习、品德修养两方面对进学进行解释,阐 明进学道理,勉励学生注意加强自身修养,借以引起下 文的议论。作者先提出一个观点:业精于勤荒于嬉,行 成于思毁于随。对学子提出“业精”“行成”的“进学” 标准。接着称颂政治清明,有司选拔任用公正。
这两位大儒,说出话来成为经典,一举一动成为法则,出 类拔萃,优异到进入圣人的境界,可是他们在世上的遭遇 是怎样呢?
第三段——先生自责(一)
老师针对学生的反驳,自我责备,自我解嘲,剖析事 理,申张泄愤,进一步申述自己的主张和胸中的愤慨。 匠氏之工、医师之良、宰相之方是三个并列语句,前 两层是比喻义,后层是正面义。这就构成了先生为自 己解嘲的一个前提,因他的言外之意,自己的才能很 有限,不值得被宰相放到重要位置上。下面又引古文 的事为证,作为对自己遭遇解嘲的陪衬。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课件:专题二 杂说(3课时)

4.词类活用
①国子先生晨.入太学 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在__早___晨_ ②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 __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每__月_______ ③补苴.罅漏 __名__词__活__用__作__动__词__,__填__补____ ④踵.常途之促促 名__词__活__用__作__动__词__,__走__,__跟__随__ ⑤细.大.不捐 形__容__词__活__用__作__名__词__,___小__的__事__物__;__大__的__事__物_
3.一词多义 (1)具③①②故治左人具右.具毕具..鸡张宜黍__名副_____词词动______,,___词___工都___,___具,___准___全___备____饭___食__或__酒__席____
④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_动__词__,__准__备__,__备__办___
专题二 杂说
通过对为二子命名的解说,说明了苏轼、苏辙两兄弟不同的性 格特征,对他们的一生做了十分准确的预言,表现了对儿子的 担心和希望。《日喻》运用两个内容相近但又有连续性、发展性 的寓言故事构成富有变化的结构,使寓言的主旨更趋深入,丝 丝入扣,环环相接,体现了苏轼在散文创作方面的创新精神。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进学解》
2.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进学解》 3.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山石》 4.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山石》 5.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苏教版高二《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第二板块《进学解》课件

自主预学
• 3.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 (1)记事者必提其要
自主预学
诵读指点
• 听录音范读
• 声情并茂地朗读全篇
自主预学
• 1、正音 • (1)爬罗剔抉( )(2)纂言者( ) • (3)焚膏继晷( )(4)补苴罅漏( )( ) • (5)佶屈聱牙( )(6)跋前踬后( ) ( ) • (7)动辄得咎( )(8)竟死何裨( ) • (9)纡余为妍( )( )(10)岁靡廪粟( ) • (11)訾医师( )
点津导学
• 3.文章第1段、第3段与第2段在句式方面比较,有怎样的特点和效 果?
• 答案:第1段“先生训示”、第3段“先生答问”这两段,多为挥洒自 如的散句,语调不疾不徐,舒缓轻快,先生的情绪都显得比较平和 而内敛。第2段是“生徒驳诘”,多为骈偶句,语调短促,节奏紧 急,情绪强烈。
写法指点
• 这篇文章,从进学谈起,而重点则在于论述朝廷用人。它的写作 技能非常高明。第一,我们看这篇文章的题目叫“进学解”,这 样题目的文字过去往往属于辞赋体,采取抑客取主的写法,即假 设主客两人问难,先由客方提出论点,对主人问难,是文章的陪 衬,然后主人驳倒客人的意见,申明自己的正面观点;韩愈这篇 文章就不同,是在客言之先,自己先站出来讲话,然后把客的话 引出来,最后自己再进行反驳,用的是借客伸主的写法。
• (1)(tī) (2)(zuǎn) (3)(ɡuǐ)(4)(jūxià) • (5)(jíáo) (6)(bázhì) (7)(jiù)(8)(bì) • (9)(yūyán)(10)(lǐn) (11)(zī)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教师用书:02杂说进学解含答案

进学解本课话题-—勤奋与事业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业精于勤荒于嬉”,短短的七个字,却道出勤奋与事业的关系,成功源于勤奋。
人只有靠勤奋才能取得成就,只有靠勤奋才能收获智慧,只有靠勤奋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南宋诗人陆游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
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
他无论遇到怎样的情况,都潜心读书。
饮食起居,生病呻吟,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
正是因为勤奋,他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2。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3. 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4.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5.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爬罗剔.抉() 纂.言者( )焚膏油以继晷.( )补苴罅..漏()( )佶.屈聱.牙( )()跋.前踬.后( )()动辄得咎.( ) 竟死何裨.( )纡.余为妍.( )() 岁靡廪.粟( )【答案】tīzuǎn guǐjūxiàjíáo bázhìjiùbìyūyán lǐn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拔去凶邪,登崇畯良()(2)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3)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4)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5)计班资之崇庳()【答案】(1)“畯”同“俊”(2)“见"同“现”(3)“校”同“较”,比较(4)“繇"同“由”(5)“庳"同“卑”,低下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见错误!(2)竟错误!(3)之错误!【答案】(1)介词,表被动,相当于“被”/同“现”,动词,表现/介词,“见……于”表被动,被/动词,召见,接见/动词,看见,看到/副词,这里有指代作用,指我/动词,显现(2)动词,完毕,终了/副词,竟然/形容词,全,整/连词,假如(3)代词,学生们/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动词,到,往/定语后置的标志/结构助词,的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国子先生晨.入太学( )________(2)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________(3)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________(4)踵.常途之促促( )________(5)名.一艺者无不庸( )________(6)乘马从.徒,安坐而食( )________(7)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________(8)登明选公,杂进巧拙..()________【答案】(1)名词用作状语在早晨(2)名词用作状语每月/每年(3)名词用作动词填补(4)名词用作动词走,跟随(5)名词用作动词能治(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7)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8)形容词用作名词聪敏的人/拙笨的人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作为..文章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①行为,所作所为;②建树,成就。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选读》《进学解》反馈案含答案

通假字 2、冗不 1 、登崇唆良 : 见治: 3、校短量长: 4、不繇 5、踵常途之促促:二、古今异义1、国子先生晨入太学(古义:2、刮垢磨光(古义:3、张皇幽眇(古义:4、浑浑无涯(古义:5、《左氏》浮夸(古义:6、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古义:7、窥陈编以盗窃(古义:&指前人 Z 瑕疵:(古义:三、 一词多义1、治⑴治具毕张⑶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⑸君有疾在月奏理,不治将恐深2、披⑴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 ⑶披肝沥胆3、劳⑴先生之于儒,可谓劳矣进学解》反馈案细大不捐 杂进巧拙⑵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⑷不效治臣之罪 ⑹同心一意,共治曹操⑵将军披坚执锐⑵师劳力竭⑵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⑷言必信,行必果⑵辞亲远游 ⑷动以朝廷为辞(2)茂林修竹⑵焚膏油以继畧⑶少时用心于学甚劳4 、 信⑴然而公不见信于人 ⑶低眉信手续续弹5、 辞⑴吐辞为经,举足为法 ⑶不辞劳苦6、 修(1)行虽修而不显于众 (3)修守战之具7、 以⑴率以录 ⑶恒兀兀以穷年8、 而⑴先生之于文,可谓阂英中而肆英外 四、 词类活用⑵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拔去凶邪,登崇唆良 张皇幽眇 投闲這散方今圣贤相逢刮垢磨光乘马从徒犹且月费俸钱,岁靡鹿粟五、特殊句式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
暂为御史,遂窜南夷。
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障百川而东之上规姚姒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惟器是适者。
寻坠绪之茫茫。
逃馋于楚,废死兰陵。
荀卿守正,大论是弘。
辄环天下,卒老于行。
有笑于列者曰。
六、本文成语业精于勤: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的。
行成于思:做事情成功是因为多思考,失败是由于不经心。
指做事情要多思考,多分析。
爬罗剔抉:指广泛地搜罗,精细地选择。
刮垢磨光:比喻使事物重显光辉。
也比喻仔细琢磨,精益求精。
贪多务得:原指学习上务求尽多地获得知识。
后泛指越多越好,务必求得。
细大不捐:指冬种各样的东西都兼收并蓄。
也指无论大小、多少都不放弃。
高中语文(进学解)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教案

专题一论说进学解韩愈班级某某学号一、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的现实意义。
3.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4.理解文义,并积累出自文中的成语。
二、资料连接(一)作者介绍韩愈(768~824)、。
字退之。
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某某昌黎,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在文学成就上,同齐名,称为""。
他是唐代的倡导者,世盛称其“文起八代之衰”。
是之首。
其散文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①论说文,如最有代表性的《师说》、《马说》。
②杂文,如《进学解》通过设问设答的方式,反话正说,全文多用辞赋铺陈的手法排比对偶,行文轻松活泼。
③序文(即赠序),大都言简意赅,别出心裁,表现对现实社会的各种感慨,如《X 中丞传后叙》、《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等。
韩愈的思想渊源于,但亦有离经叛道之言。
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辟排杨朱、,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X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的事功。
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X并无二致。
这些复杂矛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二)韩愈传世名言(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2)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
(3)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
(4)事业无穷年。
(5)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7)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8)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9)圣人无常师。
(10)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1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13)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14)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二第1课进学解 Word版含解析

[专题概说]本专题共有三篇文章。
《进学解》是作者的感叹怀才不遇、自抒愤懑之作。
《名二子说》表达对爱子的劝诫与勉励。
《日喻》阐述了作者的内心感悟和思想感受。
《进学解》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先生解释,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的牢骚,字里行间饱含抑郁,也反映了对社会的批判。
文中不少成语、名句值得细细品味。
《名二子说》这篇文章苏洵通过对为二子命名的解说,说明了苏轼、苏辙两兄弟不同的性格特征,对他们的一生做了十分准确的预言,表现了对儿子的担心和希望。
《日喻》运用两个内容相近但又有连续性、发展性的寓言故事构成富有变化的结构,使寓言的主旨更趋深入,丝丝入扣,环环相接,体现了苏轼在散文创作方面的创新精神。
第1课进学解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进学解》2.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进学解》3.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山石》4.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山石》5.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一、字词积累1.字音爬罗剔.(tī)抉.(jué)纂.(zuǎn)言继晷.(ɡuǐ)补苴.(jū)罅.(xià)漏幽眇.(miǎo) ·(nónɡ)郁佶.(jí)屈聱.(áo)牙 正而葩.(pā) 闳.(hón ɡ)其中 跋.(bá)前踬.(zhì)后 何裨.(bì) 侏.(zhū)儒.(rú) 岁靡.(mí)廪.(lǐn )粟 纡.(yū)余 卓荦.(luò) 玉札.(zhá) 崇庳.(bēi ) 瑕疵.(cī) 訾.(zī) 2.通假字①登崇畯.良 畯,同“俊”,优秀 ②校.短量长 校,同“较”,比较 ③冗不见.治 见,同“现”,表现 ④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 繇,同“由”,遵循 ⑤若夫商财贿之有亡.亡,同“无”,没有 ⑥计班资之崇庳.庳,同“卑”,低下 3.一词多义(1)具⎩⎪⎨⎪⎧①治具.毕张 名词,工具②左右具.宜 副词,都,全③故人具.鸡黍 动词,准备饭食或酒席④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动词,准备,备办 (2)行⎩⎪⎨⎪⎧①行.成于思毁于随 名词,德行②卒老于行.名词,道路 (3)披⎩⎪⎨⎪⎧①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动词,翻阅②披.草而坐 动词,分开③披.心腹,见情素 动词,剖开,披露④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 动词,披上,穿上 (4)方⎩⎪⎨⎪⎧①长通于方. 名词,礼法②宰相之方.也 名词,治国方术③有朋自远方.来 名词,地方④今齐地方.千里 名词,方圆⑤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形容词,方正,正直⑥方.急时,不及召下兵 介词,当……时(5)竟⎩⎪⎨⎪⎧①竟.死何裨 动词,完毕,终了②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副词,竟然③何竟.日默默在此 形容词,全,整④道竟.何为邪 副词,究竟 (6)要⎩⎪⎨⎪⎧①言虽多而不要.其中 动词,求,要yāo ②记事者必提其要. 名词,纲要③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动词,总归,总括④张良出,要.项伯 动词,同“邀”,邀请 (7)于⎩⎪⎨⎪⎧①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不译②有笑于.列者曰 介词,在③私不见助于.友 介词,被动句中引出动作发出者④逃谗于.楚 动词,到 4.词类活用①国子先生晨.入太学 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②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 名词作状语,每月 ③补苴.罅漏 名词活用作动词,填补 ④踵.常途之促促 名词活用作动词,走,跟随 ⑤细大..不捐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的事物;大的事物 ⑥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形容词作名词,凶险邪恶的人; 优秀的人⑦乘马从.徒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 ⑧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止;使……回⑨名.一艺者无不庸 名词作动词,名一艺,指能治一种 经书5.古今异义①作为..文章 古义:写作成。
2017 2018高中语文 02杂说 进学解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爬罗.剔抉( )
纂.言者( )
焚膏油以继.(晷 )
补苴.罅.漏( )( )
佶.屈聱.牙( )( )
跋.前踬.后( )( )
动辄得.咎( )
竟死何.裨( )
纡.余为.妍( )( )
岁靡.廪粟( )
【答案】tī zuǎn guǐ jū xià jí áo bá zhìjiù bì yū yán lǐn
第2 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 (2)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 (3)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 ) (4)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 其统 ) (5)计班资之崇(庳 ) 【答案】(1)“畯”同“俊”(2)“见”同“现”(3)“校”同“较”, 比较 (4)“繇”同“由”(5)“庳”同“卑”,低下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衡 2. 聪明出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3. 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
——茅以升 4.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 5.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
[知识·梳理]
第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 ?
??竟.死何裨?
?
(2)竟???何执竟.手日相默看默泪在眼此.,无,竟语大凝类噎?《女?《雨郎项霖也脊铃轩?》?志?》? ? ?
??竟使遇哨,无不?《死〈指南录〉后?序? 》 ?
??诲之.曰?
?
(3)之?????寻无 障坠患 百绪有川.之司而茫.不之东茫.??明之?
?宰相.之方也?
? ? ? ?
(7)贪多务得,.细.不大捐(
)________
(8)登明选公,杂.进.(巧拙 )________
苏教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课件:02杂说 进学解共42页文档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模块综合测评+Word版含答案.doc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传世雷达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们的古典名著一直流传不衰,而现在的一些比较优秀的长篇小说,作者花了好大气力,流传却很困难,多则一两年,少则一两个月,就再也不大为人提起了?还有人进一步追问:从小说艺术发展的眼光来看,今天小说的技术手段,比起中世纪来不知丰富了多少,高明了多少,可为什么在赢得读者和流传程度上,现今的作品反而赶不上古典名著呢?初看这问题,似乎问得有点傻,不值一提,但真要把它说清楚,还不那么容易。
我想了想,觉得这问题与今天的写作并非毫无关系,一些名著的传世其实是能够给我们很多启发的。
若从漫长的历史时空来看,文学发展的总趋势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但文学的历史终究不是进化的历史,而是变化的历史。
从古及今,文章变化万万千,各擅其妙,难分高下。
故而,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硬要互相攀比是不明智的。
古典名著再传世,也取代不了当代小说的需要和位置。
当代正在发展中,谁能说当代小说中的杰出之作就一定不传世呢?不过,现今的学者一般认为,小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生活故事化阶段、人物性格化阶段和人物内心审美化阶段。
这大致是不错的。
可这并不意味着,后一阶段是对前一阶段的扬弃,后者一定高于前者。
故事化也好,性格化也好,心灵审美化也好,完全可以并行不悖,或发挥各自优势,或三管齐下,或一管独胜,没有必要过分地抑此扬彼。
读者的层面甚复杂,需要也极多样,几乎任何一种审美形态的东西,都能在今天的中国找到它的对应。
就说《水浒传》吧,它传世的一个重要秘密,是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强烈的民间性,那些英雄的传奇故事早就在老百姓口头上传递着,连呼保义、玉麒麟之类的诨号,也早已有之。
它的人物、故事、价值立场,已跟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传统焊接在一起,化为血肉,无法拆解了。
高中语文 专题二 杂说 第1课 进学解训练(含解析)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专题二杂说第1课进学解训练(含解析)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进学解一、根底过关1.以下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玉札.(zhá)纂.言(zuǎn)补苴罅..漏(jū xià)B.继晷.(ɡuǐ) 幽眇.(miǎo) 佶.屈聱.牙(jié áo)C.纡.余(yū) 瑕疵.(cī) 跋.前踬.后(bá zhì)D.崇庳.(bēi) 卓荦.(luò)岁靡廪..粟(mí lǐn)解析:选B。
佶读jí。
2.以下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行成于思毁于随.(因循随俗)B.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行列)C.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走路)D.记事者必提其要.(重要的,纲领)解析:选C。
读hánɡ,道路。
3.以下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贪多务.得内立法度,务.耕织B.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C.长通于方.,左右具宜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D.然而公不见.信于人宰臣不见.斥解析:选B。
B.侍奉;A.追求/从事;C.礼法/治国方术;D.表被动/指对自己怎样。
4.以下句中词类活用的情况与其他各句不.一样的是( )A.月费俸钱,岁靡廪粟B.补苴罅漏C.名一艺者无不庸D.踵常途之促促解析:选A。
A.“月〞“岁〞是名词作状语;B.苴;C.名;D.踵,都是名词作动词。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选段,完成问题。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沉浸..文章,其书满家。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学业分层测评3+杂说+进学解+Word版含答案.doc

学业分层测评(三) 杂说进学解[基础巩固层]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其间不能容发.发:头发B.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见:看见C.卒.然临之而不惊卒:同“猝”,突然D.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鲜:少【解析】B项,见:同“现”,表现。
【答案】 B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卓荦为杰,校短量长B.拔去凶邪,登崇畯良C.计班资之崇庳D.跋前踬后,动辄得咎【解析】A项,“校”同“较”;B项,“畯”同“俊”;C项,“庳”同“卑”。
【答案】 D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无患有司之.不公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B.然而公不见信于.人业精于.勤荒于嬉C.《诗》正而.葩乘马从徒,安坐而.食D.吐辞为经,举足为.法大木为杗,细木为.桷【解析】A项,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结构助词,的。
B项,于:介词,表被动/介词,由于。
C项,而: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
D项,为:都是动词,作为。
【答案】 D4.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补苴.罅漏B.登明选公,杂进巧.拙C.名.一艺者无不庸D.踵.常途之促促【解析】B项,形容词用作名词。
其余三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 B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春秋》谨严,《左氏》浮夸..B.三年博士..,冗不见治C.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D.作为..文章,其书满家【解析】A项,古义:指文章多有夸张和形象性描写,文辞华美。
今义:虚夸;不切实际。
B项,古义:古代学官名。
今义:学位中最高的一级。
D项,古义:写作。
今义:①行为,所作所为;②建树,成就。
【答案】 C6.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A.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D.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解析】A项,被动句。
B项和例句都是定语后置句。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选读》《进学解》反馈案含答案

《进学解》反馈案一、通假字1、登崇畯良:2、冗不见治:3、校短量长:4、不繇其统5、踵常途之促促:6、班资之崇庳:二、古今异义1、国子先生晨入太学(古义:今义:)2、刮垢磨光(古义:今义:)3、张皇幽眇(古义:今义:)4、浑浑无涯(古义:今义:)5、《左氏》浮夸(古义:今义:)6、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古义:今义:)7、窥陈编以盗窃(古义:今义:)8、指前人之瑕疵:(古义:今义:)三、一词多义1、治⑴治具毕张⑵三年博士,冗不见治⑶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⑷不效治臣之罪⑸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⑹同心一意,共治曹操2、披⑴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⑵将军披坚执锐⑶披肝沥胆3、劳⑴先生之于儒,可谓劳矣⑵师劳力竭⑶少时用心于学甚劳4、信⑴然而公不见信于人⑵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⑶低眉信手续续弹⑷言必信,行必果5、辞⑴吐辞为经,举足为法⑵辞亲远游⑶不辞劳苦⑷动以朝廷为辞6、修(1)行虽修而不显于众(2)茂林修竹(3)修守战之具7、以⑴率以录⑵焚膏油以继晷⑶恒兀兀以穷年8、而⑴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⑵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四、词类活用方今圣贤相逢拔去凶邪,登崇畯良细大不捐张皇幽眇杂进巧拙投闲置散刮垢磨光障百川而东之乘马从徒上规姚姒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补苴罅漏五、特殊句式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暂为御史,遂窜南夷。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
惟器是适者。
荀卿守正,大论是弘。
寻坠绪之茫茫。
辄环天下,卒老于行。
逃馋于楚,废死兰陵。
有笑于列者曰。
六、本文成语业精于勤: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的。
行成于思:做事情成功是因为多思考,失败是由于不经心。
指做事情要多思考,多分析。
爬罗剔抉:指广泛地搜罗,精细地选择。
刮垢磨光:比喻使事物重显光辉。
也比喻仔细琢磨,精益求精。
贪多务得:原指学习上务求尽多地获得知识。
后泛指越多越好,务必求得。
细大不捐:指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兼收并蓄。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02杂说 日喻 Word版含解析

*日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日喻苏轼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
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
他日揣籥,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
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
”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
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
今者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
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扪.烛而得其形扪:抚摸B.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达:通达C.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致:自然获得、得到D.士知求道而不务.学务:致力、从事【解析】达,知道、明白。
【答案】 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扣盘而.得其声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B.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C.士杂学而不志于.道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D.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解析】B项,“其”,均为代词,他们。
前句指瞎子,后句指古之圣人。
A项“而”,前句连词,表承接;后句连词,表修饰。
C项“于”,前句介词,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后句助词,补足音节。
高中语文杂说进学解精练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

进学解[基础巩固层]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其间不能容发.发:头发B.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见:看见C.卒.然临之而不惊卒:同“猝”,突然D.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鲜:少【解析】B项,见:同“现”,表现。
【答案】 B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卓荦为杰,校短量长B.拔去凶邪,登崇畯良C.计班资之崇庳D.跋前踬后,动辄得咎【解析】A项,“校”同“较”;B项,“畯”同“俊”;C项,“庳”同“卑”。
【答案】 D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无患有司之.不公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B.然而公不见信于.人业精于.勤荒于嬉C.《诗》正而.葩乘马从徒,安坐而.食D.吐辞为经,举足为.法大木为杗,细木为.桷【解析】A项,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结构助词,的。
B项,于:介词,表被动/介词,由于。
C项,而: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
D项,为:都是动词,作为。
【答案】 D4.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补苴.罅漏B.登明选公,杂进巧.拙C.名.一艺者无不庸D.踵.常途之促促【解析】B项,形容词用作名词。
其余三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 B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春秋》谨严,《左氏》浮夸..B.三年博士..,冗不见治C.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D.作为..文章,其书满家【解析】A项,古义:指文章多有夸张和形象性描写,文辞华美。
今义:虚夸;不切实际。
B项,古义:古代学官名。
今义:学位中最高的一级。
D项,古义:写作。
今义:①行为,所作所为;②建树,成就。
【答案】 C6.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A.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D.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解析】A项,被动句。
B项和例句都是定语后置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学解本课话题——勤奋与事业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业精于勤荒于嬉”,短短的七个字,却道出勤奋与事业的关系,成功源于勤奋。
人只有靠勤奋才能取得成就,只有靠勤奋才能收获智慧,只有靠勤奋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南宋诗人陆游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
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
他无论遇到怎样的情况,都潜心读书。
饮食起居,生病呻吟,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
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
正是因为勤奋,他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衡2.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3. 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4.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5.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爬罗剔.抉( ) 纂.言者( )焚膏油以继晷.( ) 补苴罅..漏( )( ) 佶.屈聱.牙( )( ) 跋.前踬.后( )( ) 动辄得咎.( ) 竟死何裨.( ) 纡.余为妍.( )( ) 岁靡廪.粟( ) 【答案】 tī zuǎn guǐ jū xià jí áo bá zhì jiù bì yū yán lǐn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2)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3)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 )(4)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 )(5)计班资之崇庳( )【答案】 (1)“畯”同“俊” (2)“见”同“现”(3)“校”同“较”,比较 (4)“繇”同“由” (5)“庳”同“卑”,低下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见⎩⎪⎨⎪⎧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三年博士,冗不见.治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思垂空文以自见.《报任安书》(2)竟⎩⎪⎨⎪⎧ 竟.死何裨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霖铃》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竟使遇哨,无不死《〈指南录〉后序》(3)之⎩⎪⎨⎪⎧ 诲之.曰无患有司之.不明障百川而东之.寻坠绪之.茫茫宰相之.方也【答案】(1)介词,表被动,相当于“被”/同“现”,动词,表现/介词,“见……于”表被动,被/动词,召见,接见/动词,看见,看到/副词,这里有指代作用,指我/动词,显现(2)动词,完毕,终了/副词,竟然/形容词,全,整/连词,假如(3)代词,学生们/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动词,到,往/定语后置的标志/结构助词,的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国子先生晨.入太学( )________(2)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 )________(3)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________(4)踵.常途之促促( )________(5)名.一艺者无不庸( )________(6)乘马从.徒,安坐而食( )________(7)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________(8)登明选公,杂进巧拙..( )________【答案】(1)名词用作状语在早晨(2)名词用作状语每月/每年(3)名词用作动词填补(4)名词用作动词走,跟随(5)名词用作动词能治(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7)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8)形容词用作名词聪敏的人/拙笨的人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作为..文章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①行为,所作所为;②建树,成就。
(2)张皇..幽眇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惊慌,慌张。
(3)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学位中最高的一级。
【答案】(1)写作。
(2)张大,引申为阐发。
(3)古代学官名。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寻坠绪之茫茫。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惟器是适者。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判断句各得其所,用它们把房子建成,这可是工匠的技术啊。
(2)定语后置句钻研那些已坠落不振的儒家学说。
(3)状语后置句话还没说完,在队列中有个人笑着说。
(4)宾语前置句根据他们的才能给予合理的使用。
(5)被动句具备一点儿优点的人都会被录用,能治一种经书的人都不会被抛弃。
(6)省略句、被动句、状语后置句可是(您)在官场上不被人所信用,在私交上也得不到朋友的帮助。
[探背景]本文写于元和八年(813)。
《旧唐书·韩愈传》:“(愈)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嘲。
执政览其文……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进”,即长进、进步。
“学”,包括“业”与“行”,“业”指学业、事业,“行”指德行、品第。
“解”,辩解,论析。
“进学解”,意谓对增进业、行问题的辨析。
作者指出增进业、行的方法在于“勤”与“思”,目的是“业精”、“行成”。
[巧识文]解“解”是文体名,指那些解释疑难的文章。
“解”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作者借问答方式,先借假托者之口提出某些疑问,然后自己加以解答,借此表明身世,发泄某种不平或发表某种观点。
汉代扬雄的《解嘲》开此类文章之先河,韩愈的《进学解》就集中体现了这类文章的特点。
由于这类文章的写作多从作者的生活感受出发,表达了作者的某种思想倾向或感情,因而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另一类是具有解说性质的文章,如解释书中的某些语句或问题等,这类文章在于它的学术价值,一般不具文学色彩。
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
作者反复强调学子要埋头进德修业,不必考虑有司的明不明、公不公以及自己今后的遇不遇,从而曲折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不得志的牢骚,也暗寓着对当时执政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不明的讽刺。
③________④________【答案】③文章的境界④为人的成功一、阅读课文第1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 第1段有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关于“进学”的主要观点,请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进学”的主要观点是“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作者通过“精”与“荒”,“成”与“毁”两两对比,鲜明地指出了精进学业和成就品行的关键,语言精辟,观点鲜明,发人深省。
二、阅读课文第2~4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2.学生针对先生的训示,进行了有力的反驳,可分为几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