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二章《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必修一教学方案范文《物质的分类》

高一化学必修一教学方案范文《物质的分类》

高一化学必修一教学方案范文《物质的分类》高一化学必修一教学方案:《物质的分类》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等对物质分类的方法2、知道氧化物的分类依据、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并认识分类是可以逐级进行的3、学会用观察、实验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分类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通过对物质的分类,体验分类在化学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5、发展学习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感受科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难点物质的分类方法教学过程新设计教学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当你进入书店时,你能一下子找到你所要的书,书店中除了指示的标志之外,书店的分类给予我们的信息非常重要的,现在你能把第一组的同学按照你的标准进行分类学生讨论,以两人为一组,谈谈自己的一种分类方法及分类结果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1:根据有没有戴眼镜的将学生分为戴眼镜学生和不戴眼镜学生学生2:根据性别将学生分为男同学和女同学……教师对学生的陈述进行小结,得出结论:1.分类必须有明确的标准2.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学生3:根据学生是否戴眼镜对男、某进行分类。

学生4:根据学生的身高进一步分类……教师对学生的陈述进行小结,得出另一种结论:3.分类是可以逐级进行的教师: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到分类根据你的猜想,你认为分类的关键点是什么,它有哪些意义生答,教师出示图,并进行说明意义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教师: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不自觉地运用分类法对我们身边的各种物质、用品进行分类。

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同样要研究不同物质性质,同样也要进行分类,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二章第4节物质的分类。

目前,在自然界中,人们已知的物质有1000多万种,它们的性质各异,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识别它们,我们也要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

展示: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问题:物质分类的方法很多,如何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请同学们利用自己的方法将这些物质分类,并将分类的标准及分类的结果写在单子上,进行展示。

高中化学 必修一 《物质的分类》教案

高中化学  必修一  《物质的分类》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化学①(必修)
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初步了解分散系概念,初步认识胶体的概念,鉴别及净化方法,了解胶体制取方法。

认识胶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和作用。

2、能力培养:通过丁尔现象、胶体制取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3、科学思想:通过实验、联系实际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依靠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观点,教育学生关心环境。

4、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依靠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观点。

5、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比较、逻辑推理等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胶体的有关概念;胶体的性质;学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

难点:制备胶体实验
教具准备:氯化钠溶液、植物油、氯化铁溶液、硫酸铜溶液、淀粉、硝酸银溶液、碘水、半透膜;直流电源、U形管、烧杯、试管、过滤装置;电教平台。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说课稿

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说课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如果说第一章是从化学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的话,那么,本章则是从化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过渡时期,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还很少。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只是简单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

其实,初中阶段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

但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学生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没有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

本部分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进而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1.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知道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过程与方法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见的一些常见的分类事例入手,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将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从自己熟悉的角度进行分类,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并进一步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思想,体会掌握科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体验活动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学习化学、探究物质变化奥秘的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本部分教学,知识性内容较为简单,故重难点落在了为学生建立起分类的思想上。

知识、能力、思想是体系的三个要素。

常规的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思想的培养。

思想是的灵魂,分类思想是化四、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主线与旧教材支离破碎地记忆一些孤立的事实和对概念定义的死记硬背相比,在化学新课程与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化学基本观念和基本方法的形成。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授课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授课课程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一、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二、课型:新知识课
三、课程标准目标要求: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同时知道分类的多样性。

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并制作分类图。

过程与方法: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见的一些常见的分类事例入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从自己熟悉的角度进行分类,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思想,体会掌握科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体验活动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
活动探究式教学合作探究式学习
六、教学重点: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建立分类思想,体会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体会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七、教学过程设计:。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第二章说课稿《物质的分类》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第二章说课稿《物质的分类》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第二章说课稿《物质的分类》
世界上的物质都是化学物质,或者是由化学物质所组成的混合物,小编准备了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第二章说课稿,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物质的分类》选自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 第二章第一节。

本节主要介绍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是连接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纽带客桥梁;为以后章节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因此,本节在全章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学好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的过渡时期,对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物质的组成及分类方法还有待于加强,对化学基础实验还需要提高;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抽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能较客观的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要多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激发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必修一《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必修一《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归纳与整理]
2.化学反应的分类:
[思考与交流]
初中所学习的化学反应四种基本类型能概括所有的化学反应吗?我们应当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对已学知识?
[实践与探究]
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化学物质分成哪几类?每类物质具有哪些主要的化学性质?你的这种分类采取了哪种分类方法?
2.查阅有关资料,列举几个具体实例,说明分类法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思考与交流]对于纯净物Na2CO3,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归纳与整理]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化学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
Na2CO3钠盐
Na2SO4钾盐
K2SO4硫酸盐
K2CO3碳酸盐
[归纳与整理]
1.将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5.下列物质:①H2O②NaCl③H2SO4④Ca(OH)2⑤Fe2O3⑥FeSO4·7H2O⑦HNO3⑧AgNO3⑨NaHCO3中,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酸的是;属于盐的是。(填写各物质的序号)
参考答案:1.A2.D3.D4.D5.①② ④ ③⑦ ②⑥⑧⑨
[归纳与整理]
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是化学分类中常用的两种分类方法。
[回顾与总结]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讨论、讲授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同学们,其实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我们感兴趣的事和物,我们不断的研究着这个世界,而化学就是我们解决这些困惑的钥匙。而世界上的物质种类繁多,这么多的物质林林总总,我们要如何更好地了解这些物质,认识这些物质间存在的联系和相互转化关系,并使其能为我们所用呢?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加强对交叉分类法的理解,并能运用交叉分类法。
任务:
认识树状分类法
活动:
对物质进行分类
下面就请大家根据自己以前学习的知识,小组讨论,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小组汇报)
像这种对同类事物进行连续分类的方法我们称为树状分类法。
【板书】2.树状分类法:(定义)
活动:
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1(总6页)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课题
《物质的分类》——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课型
新知识课
学科
高中化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必修·1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分为“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和“分散系及其分类”两部分内容。
课标在本节课的要求为“能够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例】对下列反应进行分类,并说出你的分类依据:
①红磷燃烧
②铁和盐酸的反应
③利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④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⑤硫的燃烧
⑥CO2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⑦锌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小结】化学物质有成千上万种,化学反应又千变万化,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分类法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大大的减轻了我们的学习任务,让我们学习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希望同学们能将分类法运用到你的学习过程中去。
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连续分类的方法。
纯净物 单质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酸 强酸
弱酸
化合物 碱 强碱
物质 弱碱
盐 正盐
酸式盐
碱式盐
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混合物

高中化学 人教版必修1 第2章第1节 物质的分类 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 人教版必修1 第2章第1节 物质的分类  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课时1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目标与素养:1.认识物质的分类方法和依据,学会对常见物质分类。

(宏观辨识)2.感受分类在科研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责任)一、常见的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1)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即对事物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举例①Na 2CO 3⎩⎨⎧按其组成的阳离子来分类,属于钠盐按其组成的阴离子来分类,属于碳酸盐按其溶解性来分类,属于可溶盐②将不同的物质与它所属的类别进行连线。

2.树状分类法(1)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方法,即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

(2)举例微点拨:交叉分类法是对同一物质以不同的分类标准或角度进行分类,属交叉关系;树状分类法是对同类物质按不同的属性进行逐级分类,各级之间为从属关系,同级之间为并列关系。

二、分类方法的应用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找出各类物质之间的关系: Ca ――→①CaO ――→②Ca (OH )2――→③CaCO 3 C ――→④CO 2――→⑤H 2CO 3――→⑥CaCO 3――→⑦CaO举例写出有关序号的一种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①2Ca +O 2===2CaO ;化合反应。

②CaO +H 2O===Ca(OH)2;化合反应。

③Ca(OH)2+Na 2CO 3===CaCO 3↓+2NaOH ;复分解反应。

④C +O 2=====点燃CO 2;化合反应。

⑤CO 2+H 2O===H 2CO 3;化合反应。

⑥H 2CO 3+Ca(OH)2===CaCO 3↓+2H 2O ;复分解反应。

⑦CaCO 3=====高温CaO +CO 2↑;分解反应。

CO +CuO=====△Cu +CO 2是置换反应吗?提示:不是。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交叉分类法是对一种物质的多角度分类法。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2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2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案

第2课时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实际应用。

2.实验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胶体的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胶体的概念及性质教学难点胶体的概念及性质教具准备3只100 mL的小烧杯、蒸馏水、CuSO4溶液、泥水、FeCl3饱和溶液、胶头滴管、激光笔(或手电筒)教学过程教学推进[学生自学]阅读P25最后一段并对分散系进行分类。

师:什么是分散系?生:回答[板书]分散系师:对分散系进行分类是树状分类还是交叉分类?生:交叉分类师:根据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它们之间有几种组合方式?请同学们画出分类图。

[板书](请一位学生画在黑板上)学生完成并讨论。

9种分散系[思考与交流]师:请试着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的实例,并讨论交流。

生:讨论并交流。

答案:见从容说课的[思考与交流2]师:对以上9种分散系,取出分散剂是液态(包括水)的分散系进行再分类。

分类的依据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请同学们阅读P26第三段、第四段,画出溶液、胶体、浊液的分类图。

生:自学并试着画分类图。

[板书](请一位学生画在黑板上)教学推进师:溶液和胶体怎样区别呢?[科学探究]1.Fe(OH)3胶体的制备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加入1~2 mL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将所得到的Fe(OH)3胶体与CuSO4溶液、泥水比较。

2.把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杯中的液体,从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完成下列表格:光束照射时的现象是否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CuSO4溶液师:通过探究,同学们可以得出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示范教案(第2课时)1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示范教案(第2课时)1

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作者,秦秋梅,南通市天星湖中学,本文系江苏省优秀教学设计大赛作品一、新课标要求1.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二、教学目标1.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实际应用。

2.在胶体的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的学习习惯以及仔细观察、认真实验、思考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四、设计思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引导探究中获得知识,自主学习,为将来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他们列举现实中常见胶体的实例,感觉化学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通过观察各种胶体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趣;通过比较的方法,进一步巩固胶体、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好三个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活动设计教学进程复习(教师活动)展示NaCl溶液、淀粉溶液和泥水悬浊液;请学生思考从组成上分它们属于哪一类物质?(学生活动)观察,回忆,思考(说明)复习旧知识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混合物的学习引入新知(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二、分散系及其分类”下的第一自然段(多媒体展示概念)(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得出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概念(说明)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再复习再引入新知的学习(教师活动)指导回忆物质的分类方法提问:按照分散系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它们之间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例(学生活动)动动手,用交叉分类法画出九种组合方式(说明)复习了上节课内容:简单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深入探究(说明)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各种实例图片(学生活动)观察图片(说明)进一步激发兴趣,产生共鸣(教师活动)提问: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说明)培养阅读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同时讲解:当分散剂是液态时,可以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类,此时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教案【导语】青春是一场远行,回不去了。

青春是一场相逢,忘不掉了。

但青春却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友谊。

友谊其实很简单,只要那么一声简短的问候、一句轻轻的体谅、一份淡淡的惦记,就足矣。

当我们在毕业季痛哭流涕地说出再见之后,请不要让再见成了再也不见。

这篇《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教案》是作者高一频道为你整理的,期望你爱好!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教学难点: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进程新课导入[引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物质形状多样而丰富。

如此之多的东西,如果不进行分类,那对于科学研究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比如到图书馆借书,如果书目没有进行分类,要找一本书简直是大海捞针。

所以说分类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必备的手段,物质进行分类后,同一类物质由于具有类似的性质,故更方便对照。

[投影]图书馆中陈设的图书、超市中的商品摆放。

[导入]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物质的分类方法,今天我们连续在初中的基础上来进行研究。

[板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引入]我们知道分类如果从不同角度入手就会有很多不同方法,例如,人类依照年龄分可以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儿童;按性别分分为男性和女性;按职业分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等。

同样的道理,化学物质从不同角度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

[板书]一、简单分类法及其运用[摸索与交换]请尝试对HCl、SO2、CaO、KOH、Na2SO4、H2SO3进行分类。

(氧化物:SO2、CaO酸:HCl、H2SO3碱:KOH盐:Na2SO4)(固体:CaO、KOH、Na2SO4气体:HCl、SO2液体:H2SO3)[讲]在分类的标准肯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类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物质分类》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物质分类》课程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一)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本节从分类的角度,安排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和“分散系及其分类”这两部分内容。

物质的分类初中已讲过,但只是涉及了纯净物的分类,这里主要是使学生进一步的系统化。

对于本节,新课标的要求是“能根据物质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感悟到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用分类法进行分类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科学方法。

(二)教材内容本章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是连接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对大量繁杂的事物进行合理的分类是一种科学、方便的工作方法,它在学习和研究化学当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章的基本线索就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物质分类及转化思想贯穿整个化学科学习的始终。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在理性认识上进行升华。

在实践中学会应用和创新,在能力上提升,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提高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热情。

(三)教学内容与学习水平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本节的教学内容及学习水平如下:二、学情分析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物质转化的一些实例,但初中化学中没有系统学习和研究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没有对这些物质的转化反应进行整理总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由于以前从来没有注意过物质的共性,以及一些学生初中化学基础差,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反应的本质不理解。

因此在本节学习中不能准确的把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对于基本概念的分类、基本反应的分类,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

但同时,学生学生通过一些社会实践和经验也能够对常见的事物进行简单的归纳、找出事物的共性,进行简单的分类,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第二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第二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案

《物质的分类》教案第一课时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2.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实际应用;3.实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2.在胶体的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3.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科学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3.使学生了解对知识进行分类的方法是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常见物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胶体性质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四、巩固练习1.下列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CuO+H2△+H2O B.C+2CuO△2Cu+CO2C.Fe2O3+3CO2高温Fe+CO2D.Fe+CuSO4=FeSO4+Cu2.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A.2CO+O2点燃2CO2B.CaO+H2O=Ca(OH)2C.C+H2O高温CO+H2D.CO2+Ca(OH)2=CaCO3↓+H2O 3.下列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①水②酸③碱④盐⑤氧化物A.①B.①⑤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4.一定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是()A.氧化物B.碱C.酸D.盐5.下列物质既是钠盐,又是碳酸盐的是()A.NaOH B.Na2SO4C.Na2CO3D.K2CO36.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7.下列物质:①H2O ②NaCl ③H2SO4④Ca(OH)2⑤Fe3O4⑥CuSO4·5H2O ⑦HNO3⑧AgNO3⑨NaHCO3,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酸的是,属于盐的是。

8.从铁、盐酸、氧气、水、硝酸银溶液五种物质中选出一种或两种作反应物,按下列要求的反应类型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1)化合反应;(2)分解反应;(3)置换反应;(4)复分解反应。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范文一、教材分析“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内容,是完成初高中课程内容衔接的重要载体,其将初中所学的单一、孤立的物质及反应梳理扩展为高中阶段多样、系统的物质反应体系,渗透分类观、物质转化观等化学学科学习的基本思想方法,旨在用其发现物质及变化的规律,并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可能发生的变化。

本部分内容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属于主题2: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这一部分,内容要求“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具体先介绍了物质分类的方法,并从多种分类的角度来认识物质世界;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来分引入了胶体这一基本概念,补充了初中对混合物体系的认识,进而精选代表物质,探寻了从“单质—碱性氧化物—碱—盐”以及“单质—酸性氧化物—酸—盐”分别代表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并用其指导生产生活实际。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将初中所学的知识由点构成线合理关联起来,更需要在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建构并逐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学科观念,指导高中阶段后续内容的学习,从而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

二、学情分析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一些典型物质的基本性质,涉及单质、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类别。

但学生的`知识是单一的,分散的没有进行系统地整合,也就不能更清晰地认识其中所蕴含的规律。

而高中阶段,学生将面临的不再是单一的物质,而往往是复杂的实际的甚至是陌生的物质体系,更迫切地需要学科思想方法的指导,由此可分析学生的发展点如下:1、基于分类思想,构建化学知识框架,并在后续学习中不断丰富,形成化学学科学习的基本模式。

2、认识物质转化基本规律,将初中记忆型的思维模式进阶成高中阶段推理型的思维模式,提高学习兴趣。

物质的分类优秀教案

物质的分类优秀教案

物质的分类优秀教案物质的分类教案要怎么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物质的分类优秀教案,欢迎大家阅读!物质的分类优秀教案篇一一、目标1.感受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

3.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4.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5.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6.能正确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价值。

二、内容分析1.地位和功能如果说第一章是从化学科学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科学的话,那么,本章则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

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科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意味着要复习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的重要内容,“启后”意味着要在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从而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

2.内容结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对于多达千万种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人们要想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

这既反映了化学科学的发展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因此,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是本章的一条基本线索。

考虑到学生在进入高中化学学习时,一般都需要复习初中的知识,如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间的化学反应等。

因此,把化学反应与物质分类编排在高中化学的第二章,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学习,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既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又有利于学生运用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进行化学学习,立意更高些。

从化学物质的分类来看,纯净物的分类在初中已初步介绍过,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包括三个部分的知识点:1.分类的概念;2.两种分类法;3.分类法的应用。以下我将从本节课的内容和价值来叙述教学内容。
1、内容:
1.教材分析:本章是高中化学阶段学生认识学科内容的第一章,是连接初中与高中化学的桥梁与纽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承上即帮助学生对九年义务教育的化学学习进行回忆性复习,启下即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高中阶段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对科学的分类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发展自身科学素养。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情境引入法
两种分类法的区别
类比法(以整个班的学生作类比)、自行阅读法
氧化物的定义
提问法
分类法的应用
合作交流法、演示法,类推法
教学媒体
教学ppt:图片等展示配合教学,使教师更方便地教学,使学生能够对课堂上没有展示的内容有了解。
板书:把重点内容三大点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学生记忆并抓重点学习。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1min
【过渡】同样在化学中,由于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数以千万计,要一个个去记忆相当困难,所以,我们也需要对他们进行分类。
来源于生活。
【思考一】请学生代表对初中已学的几个酸碱盐分类。引导学生说出分类标准为pH,从而引出分类的步骤。
学生代表回答,与老师一问一答。
通过已学的知识引入新的知识,能够促进学生理解,具有说服力。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情境引入】以老师的朋友新开饭店,需要写菜单,请同学们帮忙,作为导入,引入分类的概念。
将一个相对而言的事物整体中的各个部分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叫做分类。反过来,可以根据类别推测物质的性质。
学生代表回答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情境,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堂状态,引起学生的好奇与兴趣。
1.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理解分类的多样性,掌握交叉分类法与树状分类法。
2.过程与方法
1能结合生活例子进行学习与理解。
2通过各小组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其筛选信息,收集、整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建立分类观,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分类对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并能将其运用在以后的学习中,摆脱以前死记硬背的习惯。
补充知识点:氧化物的概念
2、价值:
1生活价值:学会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在化学学习,甚至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2思想价值:能使学生摆脱初中化学学习死记硬背的阴影,提升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高中化学知识点很多,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分类法,后面的学习则会对学生增添很多困难。
教学目标
以下我将从三维目标来分析教学目标:
学生写方程式,找规律
通过方程式的书写和例子的呈现,让学生回顾方程式,又便于找到其中的规律,为下面的举一反三做好基础
10min
【举一反三】把Na的转化关系补充完整
全班回答
举一反三
1min
【总结】
5mi
板书设计
1.分类
2.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3.氧化物
4.酸碱盐氧化物的转化关系
课后反思
1.上课内容:
全班回答
简单回顾初中的知识,打好基础
1min
【拓展延伸】在这里,我要补充一下氧化物的知识
由学生举例子
适当的拓展延伸能够为下面酸碱盐转化关系打好基础
10min
【思考二】两种分类方法的区别
学生回答
学会辨别两种分类方法
1min
【应用】那么分类法到底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口说无凭,一起来看看P25的实践活动第三题,请6为同学上来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找出规律
2体验教学过程中科学探究的喜悦,增强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
3感受到所学知识与生活结合的紧密性,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当中并运用理论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种分类方法
难点:分类的应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教学方法
以下我将针对各部分的教学内容列出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分类的原因
2.课堂气氛:
2.知识点:
【分类的含义】将一个相对而言的事物整体中的各个部分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
【两种分类法】为了弥补一种分类方法的依据的局限,学习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前者是同一事物不同标准,后者是对同类事物再分类。
【分类法的应用】把书本上的树状分类法图补充完整,自制一张交叉分类法图,根据钙、碳及其氧化物氢氧化物等之间的转化关系理解分类法的优点,举一反三解决钠的转化关系,并总结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3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3、兴趣动机:
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化学知识很多都需要死记硬背,当他们发现掌握分类法后不需要死记硬背了,自然会提升学习的兴趣。另外,这一节较为简单,可以运用较多的生活例子和分类小游戏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4、心理特征:
学生在思想上,处于从直觉型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并未将分类法作为化学学习的基础。本节教学内容正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回顾与总结,以科学的分类法为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分类观,开启高中化学学习新方向。另外,学生这个年纪比较好动活泼,不喜欢传统的教学方式,应尽可能把课堂设计地生动,多些和学生互动。
2min
【过渡】那么,通常的分类方法有哪些呢?请自行阅读P24-25,并把图2-3补充完整,
——
自主看书,补充完整图
两种方法比较容易理解,可以通过自己看书了解
5min
【检查回顾】这个就是老师补充完整的例子。还记得我们分类的第一步是什么?那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初中的知识。
(下面通过全班回答物质分类的依据)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课题
物质的分类
课型
新课
授课教师
教材版本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章节
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学生情况
1、知识基础
1学生能够明白生活中的分类方法以及分类的优点。
2学生已经掌握四大化学反应类型和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3学生懂得如何区分常见的酸碱盐。
2、能力基础
1学生具有简单的分类能力。
2学生具有简单的类比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