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本土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水乡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操 ”设计 了集体教育活动, , 创设了水 乡传统文化表演区
角, 渗透 于幼 儿 园一 日活动 的各 个环 节 , 幼儿 体 验水 乡 让
的美 景 。 天 , 民们 忙着 割麦 插秧 。 夏 农 我们带 幼 儿一起 看 收割 机割 麦子 , 麦穗 , 捡 同享 丰 收的喜 悦 。观 察秧 苗 的生 长, 了解 农业 生产 的 内容 。 天 , 丰收 的季节 , 们带 孩 秋 是 我
阂露 抬编
浅谈水乡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
江都 市武 坚镇 中心 幼 儿 园 王桂 英
我 园地处 里下河 水 乡—— 武 坚镇 , 这里 土地 肥 沃 , 河 流纵 横 , 物产 丰 富 , 有 “ 素 鱼米 之 乡 ” 的美 称 ; 这里 集 镇 环 境优 美 , 乡镇 工业 发 达 , 有 “ 体 之 乡 ” “ 更 文 、电器 之 乡 ” 的 美誉 ; 里 民风淳 朴 , 这 有丰 富 的具有 浓 浓水 乡特 色 的传 统 民俗 文化 。 近年 来 , 园依据 《 要 》 神 , 我 纲 精 充分 开发 、 用 利 本 地水 乡 的 自然 和社 会资 源 , 因地 制 宜开 展 教育 活动 , 为 农 村 幼儿 园课 程改革 摸索 出一 条途 径 ,也 彰显 了水 乡 本 土资 源 的教育价 值 。
材城 ” 。这些 资源 我们 经过 精心 设计 , 生成 了一个 个生 动 的教 育活 动 ,如 :武坚 的 五个 尖 ”“ 凰 蛋 的传说 ” “ “ 、凤 、田 螺姑 娘 ” “ 鼓 救驾 美 名扬 ”“ 江 河 的 由来 ” “ 鱼 塘 、花 、龙 、花
我 们水 乡河 流众 多 , 网密 布 , 各种 鱼 、 、 水 是 虾 螃蟹 的
一
乡的 英雄 , 知道 了家 乡人 的勤 劳 、 敢 , 勇 萌发 了爱 家 乡 的
基于“水之蕴”特质构建水乡文化校本课程
以“ 机器人 d , N作” 为例 , 其配置 基于 乐高 教育 探 究课程 的解 决方案包 括 了结构与 力、 简单机 械 、 动 力机械 、 能源 转化等 3 0个左右 的活 动案例 , 学生们亲 自动 手制 作与 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的模 型, 通过这种方 法 初步 建立起对 相关基 础知 识、 原理 的认识 与理解 , 让 学生真正体验到实践成功后 的喜悦和兴奋 , 并通过 解 决问题 的过程进一步延伸 到培养 学生的创造力 、 合
等 处于 一种灵 动、 创新 、 和谐、 发 展 的状 态 , 从 而使享 受这 种文化 的学生 、 教师 身心得 到健康 发展。
二、水 乡文化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 究
我校 以朱家角 丰厚的水乡资源为依托 , 构建 具有
水乡文 化特色 的校本 课程 。主 要是 以特色课 程 与活 动为突 破 口, 通 过对古 镇丰厚 的水 乡文化 的开发 , 构 建我 校综合 实践活 动课程 与校本 课程 。通 过开 展特 色活动 , 找到文化 与科技 、 艺术 教育 的结合点 , 以“ 水 之蕴 ” 的特质打造 具有艺术特 色 , 体现 时代精神和地
域特色的校本课程 。
1 . 水 乡文化校本课程建设 本着 “ 发展 、 创 新”的 “ 水之 蕴 ” 特 质, 我校 在 传
统 的特色课程 开发基础上 , 以“ 清溪 少年宫 ” 为载 体 ,
开展 水乡文 化校本 课程 的实践 。构建水 乡文化 校本
课程体系 。我们注 重开发实施新 的课程 , 关注学生兴
一
、
“ 水之蕴 ”特质 的内涵
趣, 培养学生 主体意识、 问题意识和探 究精 神, 开设 的 课程有 “ 机器人d , N作”“ 未来工程师 ” “ 金含义 。其一 , 和谐发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水乡资源运用的实践研究总结1
问题
与
不足
针对有些活动最好形成一种规模,现在有些零散。
下阶
段目
标与
重点
我们可以利用家长资源,收集更多的家乡的材料,可以形成家乡美食文化,布置在我们的游戏场地上,孩子们可以动手学着做,也可以进行游戏,这样更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和游戏生活。
学期研究小结
教 师
XXX
班级
中(2)班
日期
2018.1
主 课 题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水乡文化运用的实践研究
子课题名称
教学活动中水乡资源运用的实践研究
研
究
情
况
概
述
本学期中班围绕“水乡资源”开展了园本课程的研究,让水乡文化走进了我们的幼儿园,走进了幼儿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在进行班级环境创设时,我们也以“水乡”为特色布置出具有乡土气息的“水乡文化”班级环境。
孩子们从生活中了解了江南水乡的美食、小桥流水、白墙黑瓦,并从网上打印出各种图片,布置成“江南水乡美景”。在环境中我们也注重颜色的搭配,黑灰白使得我们的活动室更有老街一角的气氛,孩子们在特色活动中进行手工活动《家乡的桥》、《我的家》、《美丽的小船》,各种各样的形式,使得水乡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尤为突出作为玩具,让孩子们玩起来。
培养乡土意识——《水乡》地理教学案二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乡村逐渐失去了它原本的面貌,许多年轻人也没有机会接触到乡村地区的文化和历史。
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乡土意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中,地理教育功不可没。
本文将以《水乡》地理教学案二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地理教育来培养乡土意识。
一、教学目标本教学案旨在通过《水乡》这一地理教学软件,让学生了解南水北调工程对于中国中部水资源格局的改变以及对于周围地区环境生态的影响,同时培养学生对于乡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
二、教学内容1.南水北调工程对于中国中部水资源格局的改变将地理教学软件《水乡》打开,选择“南水北调工程”这一模块。
通过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目的以及主要的改革方案。
同时,通过模拟水资源的分布情况,让学生了解中国中部地区水资源的紧缺情况和南水北调工程对于解决水资源矛盾的作用。
2.南水北调工程对周围地区环境生态的影响选择“南水入洛”这一模块,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比较南水北调前后雪峰山地区的水流变化,判断南水北调工程对于环境的影响程度。
此外,计算洛阳市饮用水在南水北调后的改变,明确南水北调对周围地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3.乡土文化的特色选择“水乡游记”这一模块,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周边地区的乡土文化特色,包括水乡的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
同时,让学生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传统建筑和民间艺术等方面的特色。
三、教学方法1.多媒体展示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现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效果。
2.模拟实验法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这样有助于他们对于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3.小组讨论法在课程设计中,安排小组讨论环节,针对南水北调工程对于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课程设计完成后,进行小型考试或展示,测试学生对于南水北调工程和当地乡土文化的理解,同时,讲解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2.对于教学效果的统计在教学后,讲解教师对于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学生对于《水乡》教学软件和乡土文化学习的满意度进行统计。
探究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水乡服饰教育活动
探究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水乡服饰教育活动一、水乡文化资源的特点水乡是指地处河湖水系之间,或者河湖水系为其主要交通和生产生活突破口,为主要的居住和生产区域的地域性文化,这种地域文化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比较突出。
水乡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其独特的文化特点,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水乡在农业、交通、文化、民俗等多方面都有独特的地位和特色。
1. 农业文化:水乡以水稻种植为主要经济活动,形成了独特的水稻种植文化,这也常影响到水乡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
2. 交通文化:水乡以河流、湖泊为交通主要途径,形成了独特的水上交通文化,例如水乡上的船是交通工具,渡口是贸易场所,形成了水乡的特色。
3. 饮食文化:水乡饮食多以鱼、米为主要食材,形成了独特的水乡饮食文化,而且多数水乡地区居民也以水产业为主要经济来源。
4. 民俗文化:水乡处处都闪烁着浓厚的水乡文化气息,民间歌谣、传统戏曲、节日庆典等民俗文化都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由于以上的特点,水乡文化资源在服饰方面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特色,对于开展水乡服饰教育活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弘扬水乡文化水乡服饰作为水乡文化的一部分,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其在形态、图案、工艺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文化瑰宝。
通过开展服饰教育活动,可以向学生们展示水乡服饰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使他们更加了解和理解水乡文化。
2. 增强民族自豪感水乡服饰是水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服饰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让学生们在了解水乡服饰的也会更加喜欢并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
3. 促进文化传承水乡服饰承载着许多民间传统的工艺和技艺,通过开展服饰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这些技艺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技艺和工艺。
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三、开展水乡服饰教育活动的具体做法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具有代表性的水乡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们亲身感受水乡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氛围。
考察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水乡服饰,并了解服饰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
利用里下河水乡资源开发幼儿生活体验课程的实践探究
利用里下河水乡资源开发幼儿生活体验课程的实践探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现代化的城市让孩子们感受到越来越多琳琅满目、高楼林立、繁华无比的生活气息。
在这样的环境下,使得孩子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单调,缺少让他们身心愉悦的体验与启示。
而水乡则是一处与众不同的地方,这里的富足资源可以为孩子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体验。
经过对水乡的仔细考察,我决定利用水乡的资源,开发幼儿生活体验课程。
在这个课程中,孩子们可以在水乡中感受稻田、沟渠、小桥、流水、人家、花园所提供的资源,学会爬爬山、走路、体验田园生活、观察植物、听鸟鸣、绘画、制作主题手工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互动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与传统文化。
在开发幼儿生活体验课程时,我首先要考虑的是课程目标。
我通过设计活动,旨在培养孩子们的探索精神、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增加他们的知识水平、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与生活的联系。
基于此,整个课程设置了一系列不同的活动和体验,以达到这些目标。
一个典型的幼儿生活体验课包括三个部分——准备、体验和总结。
在课程开始前,我会对孩子们进行简单的暖身运动,帮助他们调整身体和情绪,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们了解今天的具体计划和目标。
体验环节是整个课程的核心,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可以亲身参与到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跟着教师探索那些神秘的地方。
在体验过程中,我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的环境和事物,鼓励他们思考和提问,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可以亲身体验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从而增加对生活的体验和理解。
最后,在总结环节中,我会让孩子们分享他们在体验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帮助他们梳理已经学会的知识,激励他们进一步发展对生活的热爱和研究精神。
通过这个课程,孩子们可以了解到水乡所具有的文化和特色,加深他们对于田园生活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可以扩展孩子们的视野,促进他们对于世界的了解和理解。
总之,利用里下河水乡资源开发幼儿生活体验课程的实践,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更加活泼、全面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从生活中提取经验,获取知识,从而成长为更加全面、成熟的人。
探究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水乡服饰教育活动
探究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水乡服饰教育活动水乡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水乡风情深受人们喜爱,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
然而,人们对水乡的认知除了美景之外,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却不尽人意。
尤其是水乡服饰文化这一方面,更是鲜有人知。
因此,开展水乡服饰教育活动,利用本土文化资源,能够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水乡文化,也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首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水乡服饰教育活动,可以促进人们对于本土文化的了解。
中国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由于传承的局限性,很多文化元素已经逐渐被人们忽视。
开展水乡服饰教育活动,可以重新唤起人们对于本土文化的认知。
教育者可以通过展览、讲座、演出等方式,让人们感受水乡服饰的魅力,同时介绍其中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意义等知识,从而使人们对于本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知。
其次,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水乡服饰教育活动,有助于促进文化的传承。
传统文化是一道珍贵的历史遗产,而水乡服饰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继承和保护。
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可以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文化自信,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和喜爱传统文化,从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
此外,在水乡服饰教育活动中,还可以激发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有利于培养新的文化传承人才。
再次,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水乡服饰教育活动,可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为核心的产业,它由多种文化领域组成,包括文化传承、文化创意、文化设计等等。
通过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在推广水乡服饰文化的同时,也可以探索、挖掘、培育文化创意产业项目。
例如,设计水乡服饰主题周边产品、开发相关的文化体验活动、组织文化旅游等等,都可以为地方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综合来看,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水乡服饰教育活动,对于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水乡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保护和发扬这一文化元素,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幼儿园水乡游学:江南水乡文化传承计划
幼儿园水乡游学:江南水乡文化传承计划一、幼儿园水乡游学:江南水乡文化传承计划在当今社会,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内的知识传授,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开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体验。
在这样的背景下,幼儿园水乡游学成为了备受关注的教育方式。
幼儿园水乡游学是一种以江南水乡文化传承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带领孩子们走进具有江南水乡文化特色的地方,让他们亲身感受、体验文化传承,从而增加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二、深度和广度的全面评估1.前期准备在进行江南水乡文化传承计划之前,幼儿园需要对活动地点进行全面评估,确保该地点具有较高的文化传承价值和丰富的人文景观。
还需要对活动内容进行全面规划,确保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够全面接触和了解江南水乡的传统文化。
2. 活动内容通过参观古镇、游船、民俗表演、手工艺制作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们全面了解江南水乡的传统文化。
有机会亲身体验稻草人制作、水乡船工技艺等活动,让他们深入了解民间文化的魅力。
3. 教育目标幼儿园水乡游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度过愉快的时光,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也可以通过现场教学方式,让孩子们深刻体验到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之美。
4. 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孩子们回校后的变化,可以从他们的言行举止、自主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通过调查问卷、家长反馈等形式,全面了解幼儿园水乡游学对孩子们的教育意义和影响。
5. 文化传承幼儿园水乡游学不仅是一次活动,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孩子了解江南水乡文化,从而传承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三、总结和回顾通过江南水乡文化传承计划,幼儿园的孩子们不仅仅参观了景点,更加深了对江南水乡文化的了解。
他们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了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这种体验式教育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体验能力,更能够让他们深入了解并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
探究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水乡服饰教育活动
探究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水乡服饰教育活动一、水乡服饰的历史演变水乡服饰是指在水乡地区流传的传统服饰。
水乡地区的服饰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随着时代变迁,水乡服饰不断演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风格。
明清时期,水乡地区成为了锦绣江南的代表,水乡服饰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从此以后,水乡服饰的风格不断改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流派。
如婺源式的款式以刺绣为主,图案大气磅礴;兴化式的款式则偏向简单朴素,色彩明亮;苏州式的款式则以优美的曲线为主,又被称为“江南群芳图”。
从这些区域特色的款式中,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各具特色的水乡服饰,还能够体会到水乡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水乡服饰的文化内涵水乡服饰除了是一种代表水乡文化的符号外,更彰显了内在的文化内涵。
首先,水乡服饰体现了水乡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水乡人民在与水共存的环境中,对水的喜爱并反映在服饰上。
如充满美感的蛇形纹样和波浪形线条是水乡服饰的常见元素,表达了水的流动和美丽。
其次,水乡服饰还表现出水乡地区人们的审美情趣。
水乡地区的人们在爱水的同时也赋予了水以艺术审美的含义,借鉴自然美景而塑造服饰美感,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独特风格。
最后,水乡服饰还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服饰作为文化载体之一无疑具有特殊的传承意义。
水乡服饰不仅透露出历史时代的风俗习惯、生产方式和地域特征,也承载了水乡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三、水乡服饰教育活动的教育价值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水乡服饰教育活动,既可以传承和弘扬水乡文化,也可以增强人们对本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同时还能够对人们的审美品位和文化素养产生积极影响。
具体来说,水乡服饰教育活动的教育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文化认同感通过水乡服饰教育活动的展示和介绍,可以让人们了解和认识到水乡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和服饰特点,从而激发人们对本土文化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自信心。
培养和提高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加强国家的文化自信心,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探究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水乡服饰教育活动
探究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水乡服饰教育活动水乡是中国传统的风景区,具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水乡服饰作为水乡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反映了当地人民生活、工作、娱乐的特点与文化内涵。
利用水乡服饰开展教育活动,既能加深人们对水乡文化的了解,又能让人们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人们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首先,科学合理利用水乡服饰资源,是开展水乡服饰教育活动的前提。
水乡服饰的展示和教育活动需要在一定的场所和条件下进行,可以在当地的文化中心、博物馆、美术馆等场所进行。
在这些场所开展水乡服饰的展览和讲解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水乡文化的内涵,体验水乡服饰的风采。
其次,细致做好水乡服饰的纪录与研究工作,是开展水乡服饰教育活动的重要保障。
利用摄影、录音、文字等多种手段对当地的水乡服饰进行纪录和研究,发掘水乡服饰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并在展览和讲解活动中呈现出来,可以让人们深入了解水乡服饰的内涵和魅力,提升人们的文化自信心。
第三,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是开展水乡服饰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
可以开设水乡服饰的讲座、展览、模特秀、DIY等面向不同群体的活动形式,让人们可以更加生动地体验水乡服饰的文化内涵,深入了解水乡文化的艺术价值。
最后,需要注重落实教育目标与实效,是开展水乡服饰教育活动的必要条件。
通过活动,让人们更加深刻地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艺术价值,提高人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这是水乡服饰教育活动的目标和意义所在。
只有做好活动的策划、组织、推广和落实工作,才能实现活动的目标和实效。
总之,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水乡服饰教育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传承和教育工作。
需要科学合理利用水乡服饰资源,细致做好纪录与研究工作,并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教育目标与实效的落实,让更多的人了解水乡文化的魅力和民族文化的深厚积淀,提升人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利用里下河水乡资源开发幼儿生活体验课程的实践探究
利用里下河水乡资源开发幼儿生活体验课程的实践探究随着乡村振兴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幼儿园将目光投向了水乡旅游资源,通过在当地开展教育旅游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
而我所在的幼儿园也积极响应了这一发展趋势,在利用当地里下河水乡资源开展幼儿生活体验课程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究。
一、背景及目的我所在的幼儿园地处于河南省荥阳市里下河水乡,这里有着独特的水乡风情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水上田园风情区、徐庄古镇等,因此,我们决定利用这些资源,为幼儿打造一个更加生动、有趣的学习场所。
目的在于: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增强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生活技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二、实践探究过程1、提前调研:在开展项目之前,我们先对里下河水乡资源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和反复的研究,分析出了哪些景点和活动适合幼儿的教育特点与年龄特征,明确了中心思想和主题,制定出了旅游路线和教育活动方案。
2、开展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与当地旅游景区和社区合作,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当地进行实地教学和生活体验。
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探索水田里树、水、鱼、虾的关系,参观水上田园风情区,观察和了解当地的传统水乡建筑、村落文化和民间艺术,采摘蔬菜,体验捕鱼、挖螺蛳等水上活动,参与制作当地特色美食等。
3、课后反思:活动结束后,我们对活动进行了及时的总结和反思。
通过问卷调查和教师评估等方式,收集了幼儿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到幼儿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对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课后反思和改进,为下一次活动做好了准备。
通过实践探究,我们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效果:1、开拓了幼儿的视野:通过亲身感受和参与,幼儿更好地了解了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开阔了幼儿的视野,增强了幼儿的生活体验和实践能力。
2、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幼儿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积极探究科学、生活、文化等知识。
3、增强了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活动,幼儿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与环境相处、如何处理事情等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素养。
水乡资源运用的实践研究学期小结7
教 师
XXX
班级
中(8)
日期
6
主 课 题
课程游戏化中水乡资源运用的实践研究
子课题名称
教学活动中水乡资源运用的实
述
从幼儿发展的角度看,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孩子对传统的文化、历史等缺乏了解,利用本土资源,开发园本课程,创设本土文化教育情境,可以增加幼儿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社会性交往的发展;在本土文化研究和园本课程开发建设中发现具有教育价值的文化元素,可以实现地域文化与课程文化的和谐融合,可以拓展孩子的知识视野,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幼儿多种能力,萌发他们初步的民族情感。在幼儿园课程中加入水乡资源的运用,有利于幼儿对本地文化的认同。陈艳宇在《建构幼儿园地方文化课程之管见》中指出,“幼儿在探索、发现地方文化的过程中,慢慢形成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荣誉感,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幼儿对家乡文化认同感的统一。”其次,有利于萌发幼儿爱乡爱国情感。
存在
问题
与
不足
朱敏明在《浅谈本土文化文化遗产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实践与思考》一文中认为“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开发利用社区资源,传承文化遗产,对幼儿进行乡土文化教育,让他们从小耳濡目染本土优秀文化传统和各种文化现象,对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激发民族的凝聚力都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再次,有利于促进幼儿观察、思维、手指精细动作等的发展。朱晓红在《蒙古族民间艺术的特征及其幼儿教育价值》一文中从蒙古族艺术民族性、生活性、审美性、传承性和综合性等特征,结合具体事例,“蒙古人的夏特日不是在商店里买来的,而是自己精心雕刻而成的,自用的箱子和马头琴、小茶桌和四胡等全部是由自己设计和制作,包含了技能和策略,是一种综合的智慧。”最后,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品质。张振平在《巧用本土文化渗透教学活动》一文从理论上指出,“向幼儿讲述《侯方域吃书》、《智取金元宝》、《沈阁老卖盆》、《张巡护城》的故事,让幼儿从故事里的人物中,受到感染、熏陶、启发,感受到商丘人民的聪明、好学、勤劳、勇敢、爱国的优良品质。
水乡资源运用的实践研究学期小结4
下阶
段目
标与
重点
构建竹趣主题活动,形成园本化的特色竹趣课程,将自己感受到的和思考出的话用艺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体验表演自己并付诸于游戏的一种乐趣,培养丰富的感性和表现力,丰富创造性。在丰富多彩的竹趣特色课程活动中渗透各领域的教育,发展幼儿的关键经验。以一个教学内容为主题中心,多种教学形式横向同构,纵向螺旋上升,从而达到审美直觉、通感、情感等相互迁移、渗透和沟通的目的,并保证每周正常开展教育活动的情况下,穿插竹趣特色活动的教学内容,“突出一个中心,协调三个活动。”
学期研究小结
教 师
XXX
班级
中六班
日期
6月
主 课 题
课程游戏化的实践和研究
研
究
情
况
概
述
在践行《纲要》理念和贯彻落实《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精神的大背景下,运用整合教育的思想,以幼儿园各领域目标为主,以游戏为形式设计幼儿园主题活动,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融游戏于各大领域目标的幼儿园活动中,强调多元目标整合和课程平衡,突出游戏活动的综合性、全面性、丰富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努力实现“竹趣活动游戏化”和“游戏活动竹趣化”的有机融和,充分挖掘竹趣特色游戏的教育价值,在基于儿童立场的正确评估观的激励下,以科学评估促进幼儿的全人发展。
存在
问题
与
不足
1.研究幼儿竹趣特色活动中教师的角色、身份、作用、地位。教师是朋友,是主持人、是导演,是教练,而不是宗师和判官。教师不民主,竹趣特色活动开展不好,幼儿健全人格形成发展更不用说了。
2.研究开展竹趣特色活动与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竹趣特色活动中各个领域的形式特点实施方法,研究幼儿健全人格的各个表现和深层因素,研究各项活动对幼儿人格某方面的影响的对应性。
探究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水乡服饰教育活动
探究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水乡服饰教育活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文化和传统的重视也愈发增加。
特别是在一些具有丰富本土文化资源的地方,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如何传承和保护自己的文化。
而水乡地区,作为中国独特的地域文化,其服饰文化也是别具特色。
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水乡服饰教育活动,有助于弘扬本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同时也能够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推动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水乡服饰教育活动,以及其对当地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的意义。
一、水乡服饰文化的特点水乡地区,是指依水而建、依水而兴的地区,主要包括江南、珠江三角洲、西南大西南等地。
其服饰文化深受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民风民俗等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比如在江南地区,女子穿着旗袍,男子穿着长衫,都是水乡地区的典型服饰。
而在西南大西南地区,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服饰更是备受关注,其独特的刺绣工艺和图案设计都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水乡服饰文化不仅在设计上有独特之处,而且在材质选择、工艺制作、图案纹饰等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当地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
二、水乡服饰教育活动的方式针对水乡服饰文化,应该如何开展教育活动呢?可以通过举办服饰展览或时装秀的方式,向公众展示水乡地区的服饰文化。
通过展览或时装秀,观众可以近距离地欣赏到水乡地区的传统服饰,了解其设计特点、制作工艺、图案寓意等,并且可以了解到服饰背后的文化故事和历史渊源。
可以开设水乡服饰文化课程,让人们学习和了解水乡服饰的起源、发展历史、经典款式等知识。
通过课程学习,可以提升学生对水乡服饰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培养他们对于当地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可以组织服饰设计比赛或手工制作活动,让参与者亲身体验服饰设计和制作的乐趣,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为水乡服饰注入新的活力和时尚元素。
三、活动对当地文化传承的意义开展水乡服饰教育活动,对于当地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教育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水乡服饰文化,激发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水乡民俗”在幼儿园手工艺术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
“水乡民俗”在幼儿园手工艺术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水乡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民间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
在幼儿园的手工艺术活动中,引入水乡民俗元素,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还可以促进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就“水乡民俗”在幼儿园手工艺术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进行探讨。
一、水乡民俗的特点及其在幼儿园手工艺术活动中的价值水乡民俗是指分布在江南水乡地区的一系列风俗习惯和民间传统。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水乡地区的民俗活动由古至今,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融合了长久的历史传承和地方特色。
2.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水乡地区的民俗活动多与水相关,有许多与捕鱼、划船、渔民生活等相关的活动,这些活动贴近生活,能够唤起幼儿对身边环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水乡地区的民俗活动多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有关,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民俗风情,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色。
在幼儿园手工艺术活动中,水乡民俗的特点具有以下价值:1. 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
幼儿正处于认知世界的关键阶段,通过参与水乡民俗相关的手工艺术活动,可以让他们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2.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水乡民俗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要素,如古老的建筑、民间艺术、传统服饰等,可以激发幼儿对美的感知和理解。
3. 促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参与手工艺术活动,幼儿可以了解和接触到不同的民俗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如何在幼儿园手工艺术活动中开发和利用水乡民俗1. 设置相关主题活动。
在手工艺术活动中,可以设置以水乡民俗为主题的手工制作活动,如编织草帽、雕刻木船、绘制水乡民居等,让幼儿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制作,深入了解水乡民俗的特色和风情。
2. 制作民俗工艺品。
利用水乡民俗的图案、色彩和工艺特点,开发与利用在幼儿园手工艺术活动中,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易学的民俗工艺品制作活动,如剪纸、面塑、纺织等,让幼儿在动手制作中感受和学习民俗文化的魅力。
水乡文化影响下的办学实践——以溧阳市古渎小学为例
水乡文化影响下的办学实践——以溧阳市古渎小学为例发布时间:2021-01-18T09:21:32.46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9期作者:史建忠[导读] 在“水乡情怀,拥抱未来”办学理念指引下,行走在“特优美”品质办学的路上,不急不慌,不张不扬,踏准节拍,在平凡中积淀力量,在探索中树立自信史建忠江苏省溧阳市古渎小学 213322摘要:在“水乡情怀,拥抱未来”办学理念指引下,行走在“特优美”品质办学的路上,不急不慌,不张不扬,踏准节拍,在平凡中积淀力量,在探索中树立自信,以水乡人特有的自强不息、奋勇向前的精神,收获该有的成功与喜悦。
溧阳市电视台、溧阳时报等对我校的办学特色不断进行报道,中国江苏网连续两次刊登我校“特优美”办学的经验,基于学校办学的总结《加强管理机制,打造和谐校园》获常州市主题征文比赛一等奖。
我们的办学理念与成效,越来越得到领导、社会、家长的认可。
全体师生荡漾在水乡世界里,探索教育真谛,享受学习成长之乐,让每一个生命都出彩。
关键词:水乡文化;特优美品质;一.目标为灯塔——指明方向。
办学要有方向,学校才有奔头。
作为农村的一所九年一贯小规模学校,在努力将学校办成一所有文化特色的学校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自身优势,在“顺合”与“调适”中定位,探寻办学的新的生长点和突破口。
慢慢地,“顺势而为,打造极具文化特色的‘特优美’品质学校”,也成为了我们古小全体师生共同奋斗的目标与方向。
二.文化为动能——汇聚精神。
有一股力量可以传承并经久不衰,那就是文化。
办一所有文化的学校,以文化引领与凝聚,催生与发展有文化的人,是教育发展的最终指向。
于是,我们擎起“文化之旗”,并以此为主导,统领一切办学行为,向“特优美”迈进。
(一)凝练善的教育文化两年多前,学校已经成为常州市优质学校,如何在已有平台上实现新的提升?审视现状,古渎小学地处水乡,地域特点明显,在水乡区域中处于中心地带,地方教育资源丰富,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在追“根”溯 “源”的文化资源挖掘与筛选中,学校把这个新的发展之“道”定位在文化上,以打造“印象水乡”文化特色校园为路径,走特色文化发展之路,从而实现农村小规模学校品质追求。
水乡资源运用的实践研究学期小结1
段目
标与
重点
将进一步深入地开展一系列相关的课题研究工作,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和姐妹幼儿园合力攻关,吸取成功的经验,利用水乡文化资源与幼儿园美术的整合课程、环境的开发经验,带动我园课题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在提高园本课程质量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师、幼儿、家长和社会的满意度,促进幼儿个性和幼儿园特色的形成,为幼儿园的整体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和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学期研究小结
教 师
XXX
班级
中()班
日期
06
主 课 题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水乡资源运用的实践研究》
子课题名称
《教学活动中水乡资源文化运用的实践研究》
研
究
情
况
概
述
通过研究,优化教育资源、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初步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乡园本课程。结合生活、幼儿可以接受的地方资源,通过幼儿园教学活动和亲子活动结合的方式,加深幼儿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培养其爱家乡、爱家乡水乡文化的情感,促进幼儿身心主动和谐发展。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学习水乡文化中的知识,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发现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帮助教师积淀文化底蕴,提高教师筛选资源、选择教材、设计方案和指导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存在
问题
与
不足
课题研究过程的指导还需进一步加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如何加强教师能扎实地开展研究以及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地解决是我们今后课题研究中需要加强的。水乡资源含有不稳定因素。有的水乡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有的甚至会消失,这是园本课程内容设置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当然也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生成性。但是这种生成性会对我们的课程形成一定的冲击。
幼儿园特色教学活动中水乡资源运用的实践研究
悟
反
思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俗话说“三岁看老”,可见学前教育的成败对于一个人的终身成长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园教学的本土资源化在近年来也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对于我园校在的幼儿来说,是在农村,周围有水乡园,我园多位教师在多年的幼儿教学中充分挖掘“水乡文化”的本土资源,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从“水乡文化”中挖掘了幼儿教育的资源和功能,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挖掘“水乡”的资源,发挥“水乡”的功能;挖掘“水乡”的价值,感受“水乡”的文化;开展“水乡”的实践,感悟“水乡”的活动。
学习资源分享
班级:中(1)班 教师:
文章名称
教学活动中水乡资源运用的实践研究
内
容
摘
要
(1)“水乡文化”的音乐
幼儿对于音乐的感知有一种天性,很多幼儿平日就很喜欢唱歌跳舞,而对于乐器是比较生疏的,虽然乐器涉及到比较专业的乐理知识,不过我是将水乡竹子的乐器功能自然且顺利地过渡过来,使得幼儿从心理上很容易接受。比如笔者曾经带幼儿一起利用水乡竹子配合音乐节奏,即所谓的水乡筒节奏,引导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用水乡筒敲击地面,在打击乐的活动中,幼儿感受到水乡筒敲击不同材料时比较喜欢的一堂课,如果千篇一律要求幼儿进行填塞、做沙画等等,不少幼儿觉得这些课外都可以学习,个别幼儿觉得毫无趣味,当引入水乡竹子引导幼儿以水乡竹子作为材料进行绘画创作的时候,他们会很兴奋,觉得非常有意思。
开展水乡文化的课余创作活动,要求幼儿和家长一起参加活动,利用课余以水乡竹子作为材料制作一些手工作品,这样的水乡文化活动,既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更是赢得了家长的广泛支持,通过这种难得的亲子活动,使得家长更加重视幼儿教育工作。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水乡资源运用的实践研究的总结
存在
问题
与
不足
我园地处农村,在开展户外游戏活动过程中受场地、器材的影响存在不少局限性,如:利用率低,游戏种类单一乏味,远离幼儿的生活实际,不能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下阶
段目
标与
重点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观察幼儿的认知、情感、技能各方面的发展、变化,来判断前期所预定的目标的达成度,对原来所制订的计划进行修正,制订新的计划;最后实施新的计划。
学期研究小结
教 师Biblioteka XXX班级中(2)班
日期
2018.6
主 课 题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水乡文化运用的实践研究
子课题名称
教学活动中水乡资源运用的实践研究
研
究
情
况
概
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的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陈鹤琴先生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乡本土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裴春昕
来源:《教育界·中旬》2017年第08期
【摘要】依托水乡深厚的人文背景,让水乡一草一木一景、水乡人一颦一笑一音成为本土化教学的活动源泉和素材。
自我园省级课题《基于里下河水乡本土资源的幼儿生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申报成立后,我们整合水乡本土资源,汲取水乡文化精髓,进行本土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开展本真教育,成为教学生涯的亮点特色。
【关键词】白甸水乡童谣;本土化教学;本真教育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依托着水乡深厚的人文背景,水乡一草一木一景、水乡人一颦一笑一音都是我园的活动源泉和素材。
自我园省级课题《基于里下河水乡本土资源的幼儿生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申报成立后,我们整合水乡本土资源,汲取水乡文化精髓,开展本土化教学,成为幼儿教育的亮点特色。
白甸方言是里下河文化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言教学是幼儿了解家乡文化、感悟家乡精髓的良好突破口,而方言童谣也是方言学习的最好载体。
白甸童谣源远流长,它带着浓厚的地方特色,篇幅简短,幽默诙谐,音韵协调,朗朗上口,易于阅读,耳熟能详。
如何突出白甸童谣的特色,遴选适合幼儿吟诵的童谣作品,我遵循两项选取原则:(1)发扬白甸童谣乡土性、趣味性、游戏性等优点。
白甸童谣的流传主要是口口相传,所以口语化的痕迹非常明显,必须要用方言读出来。
童谣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富有童趣,可边说、边做、边玩,引起幼儿的共鸣。
(2)摒弃白甸童谣时代、区域局限性、消极性的劣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地域文化的冲突,部分童谣已经失传或违背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或者带有讽刺、嘲讽等意味,这些作品都不适合幼儿传诵吟唱,故经过一系列选取、加工、整理后,我园形成了特色园本教材——《方言童谣集》。
在童谣传诵中,我注重挖掘白甸童谣中的积极元素,以谣启智、以谣传情、以谣激趣,发挥白甸童谣良好的功能与作用。
1. 童谣激发兴趣,提高语言能力
白甸童谣抑扬顿挫的语调、朗朗上口的歌词,深受幼儿喜爱,并易于幼儿反复吟诵,如小班童谣《上学堂》这样唱:“牵磨膛,拗磨膛,送宝宝,上学堂,一包果子一包糖,送把宝宝尝一尝。
”(磨膛是以前磨米的器具。
)小班幼儿多以无意注意为主,此首童谣短小精炼、形象化的词语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
中班童謠《月亮》这样唱:“月亮月亮巴巴,里头一个妈妈,妈妈出来买菜;里头一个老太,老太出来洗脚;里头一个麻雀,麻雀出来飞飞;里头一个
乌龟,乌龟出来爬爬;里头一个蛤蟆,蛤蟆要吃油炒饭。
”童谣中和谐的韵律、活泼的语言调动幼儿逗笑的情绪,激发幼儿愿意表达的欲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童谣训练常规,促进品质养成
白甸童谣的内容有很多,有介绍浅显的生活常识,时间观念,做人道理等。
如中班童谣《小蜗牛》,告诫幼儿不要拖拉;中班童谣《小蚂蚁》,说明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白甸童谣还以一些正反面形象对比的案例引起幼儿的关注,如小班童谣《排排坐》《香蕉排队》《门口》等,教育幼儿在班级中学会谦让,不拥挤,不抢夺,可以在班级常规训练中反复吟唱。
童谣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幼儿的心灵,促进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
白甸童谣的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童谣中流露出真情实感,以童谣吟唱的形式促进幼儿的情感表达。
小班童谣《驮驮卖卖》这样唱驮驮卖卖,送给人家做爸爸(baibai,掰掰);驮驮耍耍,送给人家做妈妈。
母子间深深的依恋之情溢于童谣的字里行间。
中班童谣《九月九》这样唱:“九月九,重阳到,爷爷奶奶哈哈笑,我请他们吃甜糕,妈妈夸我好宝宝。
”这些童谣为幼儿营造尊老爱幼的家庭氛围,培养幼儿浓浓的亲情之爱。
白甸童谣中也不乏具有地域特色的经典童谣,如《新年到》《拍大麦》《打草鞋》《炸麻串》等。
从童谣中,幼儿可以了解家乡的节日习俗,感受风土人情,抒发热爱水乡、乐做水乡娃的自豪感。
白甸童谣富有童趣。
如何突出童谣的故事性、趣味性、游戏性等特点,我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挖掘白甸童谣中的潜在价值。
1. 故事导入。
以故事的形式便于幼儿理解童谣,如小班童谣《小老鼠搬鸡蛋》,大班童谣《唐僧骑马咚咚咚》。
幼儿理解和记住故事情节后更易于记住童谣。
2. 语句接龙。
如大班童谣《金锁银锁》:“金锁锁,银锁锁,谁能打开金锁锁?什么人,不吃饭?机器人,不吃饭。
什么灶,不用火?太阳灶,不用火。
什么脑,算得快?电脑,算得快。
什么船,空中过?宇宙船,空中过。
金锁锁,银锁锁,知识钥匙开锁锁。
”以问答形式的语句接龙,幼儿从中能够体会到童谣的语言美和节奏美。
3. 趣味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白甸童谣与幼儿游戏两者相辅相成,使童谣更生动有趣,更具有操作性。
如中班童谣《炒黄豆》《马兰花开》,幼儿边说边玩,乐此不疲。
水乡白甸的《车水号子》《打场号子》名闻大江南北,早已让人熟知。
近年来,本地的捕鱼节备受关注,幼儿在观看渔民们拉网捕鱼和鱼儿跳跃的欢腾场景时,他们纷纷模仿渔民们响亮有力的号子声,心中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由此我和幼儿共同创作出的《捕鱼号子》,在镇“本土资源”公开课上尝试教学,并取得了成功。
《纲要》中提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发现美的情趣,丰富审美经验,使幼儿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秉承这一前提,我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让幼儿的创作更具趣味性、活动性。
首先,视频还原捕鱼场景,培养幼儿创作氛围。
生活中的劳动一一再现,幼儿通过对捕鱼劳动的动作模仿,撑船、撒网、拉网、抬鱼等,通过游戏“你来做,我来猜”,调动幼儿艺术创作的积极性。
其次,发挥家长资源,鼓励幼儿收集生活中你所听到的号子,如嘿咻嘿、嗨呀呵,哎呀的嗨呀等,并配上捕鱼劳动的动作尝试哼唱。
通过听、唱、做等多感官参与,幼儿自由创作出撑船号子、拉网号子、抬鱼号子等,体会“号子”这一独特艺术的魅力。
再次,以游戏为载体,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
我在空地上把椅子排成船型,幼儿快速地融入游戏情境。
幼儿两两结合,相互合作表演抬鱼号子。
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我对幼儿的“号子”创作进行了再次加工,形成一人领、众人和的“号子”形式,把活动推向高潮,提高幼儿对艺术的感悟和审美。
地处里下河水乡的白甸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和色彩鲜明的本土文化,为了更好地实践《纲要》中所倡导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理念,我精心挖掘生活中幼儿熟悉并为之吸引的本土资源,让幼儿拓展经验,开阔视野。
水乡的四季风光、丰富多样的水产品、独特的水乡民俗节日、美丽动人的传说、诙谐的乡土童谣,幼儿深深陶醉其中。
我鼓励幼儿多途径、多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丰富生活,开阔眼界。
幼儿走出园外,认识水乡四季的不同;走进田野捡稻穗、挖山芋,感受秋天的丰收。
我自编的散文《迷人的水乡》《水乡的色彩》,引导幼儿在文字的世界中饱览“水”的景色,感悟彩色水乡的魅力。
《小河里的家庭聚会》以生动的故事情节让幼儿了解丰富的水产品以及特点。
乡土游戏具有浓厚的区域文化气息,玩法简单易学,趣味性强。
板凳、田罐、竹梯、背箩、稻草绳、竹簸箕这些水乡农村家庭的常用物品,都成为幼儿探索和游戏的器材。
小板凳是马,是车,是跨栏,幼儿能够玩出花样;竹梯上也不乏灵活的身姿。
稻草制作的娃娃、快乐的小马、草鞋、小篮子,美妙的瓦片画,栩栩如生的种子贴画,无一不显示水乡娃的心灵手巧。
丢包、翻花绳、滚铁环等信手拈来的游戏更让水乡娃的童年与众不同。
“水”是水乡的根,水乡的魂,延续水乡的根脉是每个水乡娃的义务,引导幼儿保护水乡环境,节约水乡资源,关注即将消失、同化的水乡文化,是意义非凡的事情。
我倡议幼儿开展“保护水资源,还我一片纯净的水”签名活动;组织幼儿开展“我的梦里水乡”主题绘画活动,展示幼儿对水环境的理解,表达节水、护水的体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扎根水乡,挖掘身边丰富的人文积淀,打造水乡本土化教学的特色,为水乡幼教增添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