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1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

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专题一梭伦改革一、梭伦改革的背景1、公元前7世纪雅典形成了贵族共和国,元老院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有贵族选举产生国会的执政官掌握各种具体权力2、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矛盾尖锐,成为梭伦改革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3、基伦暴动的失败表明雅典人对彻底改变旧制度、建立暨主政治并不认同;4、《德拉古法典》用严刑峻法来维护贵族的利益,不能保护平民的利益,不能平息雅典公民的不满,也不能化解雅典社会的矛盾;5、萨拉米岛危机,成为梭伦改革的直接原因二、梭伦改革的内容1、经济上:⑴颁布解负令,废除了制,★作用: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即保护了平民的土地所有权,恢复了平民的人身自由,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⑵发展工商业,★作用:保障了平民的生活,增强了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总之,解负令和发展工商业,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2、政治上:⑴确立等级制度,★作用:既保护贵族利益,又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打击了贵族,为工商业奴隶主参与政权开辟了道路,为雅典政治民主化开辟道路(本条措施对工商业奴隶主最有利)。

⑵创立四百人会议★作用:使第三等级公民获得参政议政的机会;提高了大会的地位,取代元老院成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打破了贵族对国家权力垄断。

★本质上反映了雅典贵族政治逐渐被民主政治取代。

⑶组建民众法庭,实行陪审员(不分等级,抽签产生)制度★作用:民众法庭的设立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使平民获得参加国家政权的权利。

★启示:梭伦改革后形成的执政官、公民大会、陪审法庭是近代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源头,首创了陪审员制。

★三、梭伦改革的影响:1、打击旧贵族势力,奠定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基础;2、梭伦改革的经济措施,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稳定了雅典公民群体,促进了工商奴隶主阶层的崛起,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四、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1、中庸性(折中性):从改革的必要性来看,梭伦要着力协调贵族与平民的矛盾;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提高政治地位;另一方面确认财产等级制度,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2、革命性:改革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整体上改变了雅典的社会结构;触及土地占有和打破贵族专权3、民主性:改革开创了城邦民主政治体制。

历史选修一提纲

历史选修一提纲

考点一、梭伦改革1、改革的背景①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导致雅典政局的动荡;②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崛起,他们要求获得政治权利;③通过对梅加腊战争的胜利,梭伦树立了威望,步入了政治舞台。

2、改革的主要内容①颁布了“解负令”,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制定了遗嘱法,规定土地的最高占有额。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财产多少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并规定各等级享有不同的权利;②建立四百人会议,国家权利由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组成,设立公民陪审法庭;③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发展农业,促进手工业的发展,改革币制,改革社会习俗。

3、历史影响①促进雅典城邦经济的发展;②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③但改革并未根本解决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仍存在氏族制度残余。

考点二、商鞅变法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深刻变化①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和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提高;②政治上,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和自耕农阶层;③军事上,春秋时期以争霸为主,战国时期以兼并为主,各诸侯国都争相增强国力;④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法家思想成为各诸侯国进行变法的指导思想。

2、主要改革和变法(1)春秋时期:①齐国管仲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的政策;②鲁国“初税亩”;(2)战国时期:①魏国李悝变法;②楚国吴起变法;③商鞅变法。

3、商鞅变法(1)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

(2)主要措施:①“为田开阡陌封疆”,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从而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③统一度量衡;④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做法;⑤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⑥普遍推行县制;⑦“燔诗书而明法令”;⑧改革社会习俗。

4、商鞅变法的评价(1)商鞅变法的积极方面:①在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新的制度,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②为秦国完成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2)商鞅变法的局限性: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罚严酷;②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③也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框架
一、古代改革
1.梭伦改革:走向民主政治
2.商鞅变法
3.北魏孝文帝改革
4.北宋王安石改革
二、走向近代的改革
1.洋务运动
2.戊戌变法
3.辛亥革命
三、近代史上的中外改革
1.明治维新
2.俄国农奴制改革
3.罗斯福新政
四、改革的分类
1.政治改革
2.经济改革
3.军事改革
4.文化改革
五、改革的性质
1.奴隶制度的改革
2.封建主义的改革
3.资本主义的改革
4.社会主义的改革
六、改革的影响
1.对社会制度的影响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对政治稳定的影响
4.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以上是一个可能的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框架,具体的知识点和内容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教材和课程要求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提纲复习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提纲复习

三、变法失败原因:
①保守势力的反对 ②用人失当,官吏腐败 ③变法措施存在缺陷,违背经济规律 ④统治者没有全力支持 ⑤王安石个性固执
改革成功需要的条件: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拥有权力或得到支持 措施得当 个人能力强、素质高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一、宗教改革背景
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并发展
②政治:教会的压迫与腐朽 ③思想:文艺复兴的推动;民族意识的觉醒
练习: 魏源 《海国图志》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 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序》
(1)材料反映出作者的一种什么样的思想(主张)?
(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这一主 张的提出有背景
• 经济:日本资本主义萌发出现并发展。
• 四、变法余音
1、《辛丑条约》后,清末新政(1901-1905) 2、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1)爱国进步,促进民族觉醒 (2)思想解放,政治民主化的尝试 (3)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思考: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异同点。 • 相同点: ①背景相同:改革前中日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 机; ②改革目的:维护封建统治基础上,发展资本主 义,挽救民族危亡。 ③性质相同:都是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④意义相同: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
二、 (17—18c)工场手工业时期阶段特征
主干知识: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大革命 (2)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英国打败无敌舰队、颁 布《航海条例》、三次英荷战争、英法七年战争 (3)启蒙运动 (4)经典力学
主题词:革命时期、构建理性王国、科学诞生
总体特征: 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封建制度矛盾尖锐,封建社会向

历史选修一提纲

历史选修一提纲

历史选修一知识点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1.公元前9—前8世纪雅典城邦的阶级构成:贵族平民农民2.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原因:①政治上:贵族掌握大权;公民大会的权力有名无实②经济上:贵族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贵族专横和压榨,激起平民反抗。

社会矛盾尖锐,必须进行改革来缓和社会矛盾二、工商业的发展1.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社会发生的变化:①农业生产力大为提高(铁制农具),工商业发展②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2.各派别的势力关系,利益要求:平原派:即贵族,主张维护贵族政治,巩固自身既得利益山地派:即下层平民,主张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海岸派:即工商业者,主张打破贵族专权,分享权力;反对激进要求,主张温和改革“海岸派”和“山地派”共同反对贵族专权,强烈要求改革三、首席执政官梭伦梭伦成为执政官的条件:改革前雅典城邦的社会状况(梭伦改革的背景)1、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1政治上:贵族把持权力机关○2经济上:贵族盘剥平民,平民沦为“六一汉”及债务奴隶○3平民暴动○4贵族内部局部调整未能缓和社会矛盾2、随着雅典工商业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级和平民对贵族专权日益不满,改革呼声日益强烈。

3、梭伦的个人因素①出身贵族,同情平民②收复萨拉米斯岛,获得威望③“疯诗人事件”表达了爱国热情○4公元前594年,当选为首席执政官(有权力)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梭伦改革主要内容: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1、“解负令”的内容○1废除所有债务,禁止以人身为抵押借贷○2解放债务奴隶○3废除“六一汉”制度。

2、其他的改革举措○1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兼并;制定“遗嘱法”○2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保持贵族优越的经济地位3、以上改革的作用:○1贵族兼并土地受到制约,失去扩展势力的物质基础○2许多平民重新获得土地和自由,扩大了公民的基础○3使雅典城邦走上对外掠夺外邦奴隶的道路◆实行财产等级制度1、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原则: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特点: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利和义务就越多2、内容:①政治权力分配:第一等级——一切官职第二等级——除司库以外的高级官职第三等级——低级官职第四等级——无权担任官职②军事义务:第一等级、第二等级——提供骑兵,自备军械、军装和马匹第三等级——提供重装步兵,自备军械和军装第四等级——充当轻装步兵和一般水手,不用自备军备,只带棍棒③公共开支:所有公共开支随等级的高低增减3、财产等级制度的评价:并未实现真正的平等,但打破了贵族的垄断特权,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与政治的途径◆鼓励工商业发展目的:扩大下层平民就业机会,壮大城邦实力措施:○1农业,提倡种植经济作物,禁止粮食出口,抑制粮食涨价,保障平民生活稳定○2手工业,对内让孩子学门手艺,否则儿子可以拒绝赡养父母,对外对移民手工业者给予公民权○3商业,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确立私有制,成人财产继承自由原则;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浪费;惩罚游手好闲之徒。

历史选修1复习提纲

历史选修1复习提纲
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大无畏精神。
目的:(1)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局面。(2)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的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1.改革的分类
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2、政治改革: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加强集权、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制定连坐法
3、文化风俗改革:“燔诗书、明法令”;改革社会风尚习俗、父子分居、一夫一妻
三、评价:秦国强盛、意义深远
1、总体评价:废除旧制度,创建新制度;促使秦国成为当时先进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但其极端专制的高压政策,也对后世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中国:①管仲改革实现了齐国的富国强兵,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②鲁国“初税亩”取得了预期效果,鲁国财政收入大幅增加,诸侯列国纷纷仿效。从税制改革的角度看它达到了预期目的,所以可以说是成功的。③魏文侯改革:通过李悝变法,魏国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起来。④楚国吴起变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段时间内,楚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连连获胜,成为战国中的强国。⑤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⑥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2023年高考历史选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全册复习提纲

2023年高考历史选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全册复习提纲

2023年高考历史选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全册复习提纲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 .夏( 1 )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2)政治:以世袭制打破禅让制传统。

2.商( 1 )实行内外服制。

(2)商朝已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3.西周( 1 )内容①周天子把王能以外的地区分封给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

诸侯和卿大夫继续分封,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

②周天子和各级贵族都实行摘长子继承制。

(2)特征①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②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它受原始民主传统的制约。

③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1 .背景( 1 )春秋时期,西周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2)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在政治上都进行了重大变革,君主权力加强。

更多高考资料点这里...(3)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战争的混乱局面。

2.内容( 1 )皇帝制:这是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

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

(2)三公九卿制①三公是指亟相、太尉、御史大夫,各司其职。

②三公之下是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的卿,泛称“九卿”。

③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

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

(3)郡县制①秦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和县两级。

②都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另设监御史掌监察。

③郡下设县或道,都县主要官吏都是由中央直接任命。

(4)文书制度:秦朝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1 .中央行政制度( 1 )汉①汉承秦制,中央行政制度仍是三公九卿制。

②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设立中朝,从而使外朝墨相的权力大大削弱。

③西汉晚期以后,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

④东汉时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长。

(2)隋唐:三省六部制①内容:三省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

中书省是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延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

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

历史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梭伦改革一、古代雅典的贵族政治——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1、雅典地理位于希腊阿提卡半岛,有小块平原,物产丰富,附近有天然良港比雷埃夫斯2、城邦国家的雏形时间:公元前9-前8世纪标志: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的设立社会成员:贵族和平民(农民、手工业者)3、平民与贵族矛盾的激化(1)原因A、政治上,贵族掌权,平民政治权力太少B、经济上,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平民处境不断恶化,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2)表现雅典平民武装暴动(3)影响给统治者敲响警钟,必须进行社会政治改革二)、工商业的发展1、前提公元前8世纪以后,铁农具的使用,农业生产力提高2、表现手工业取得较大进步;商业贸易日趋繁荣3、影响1)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2)雅典公民的分化与矛盾平原派(贵族寡头政治)山地派(激进民主政治)海岸派(温和改革)三)、首席执政官梭伦二、梭伦改革1、改革的背景(1)雅典贵族的统治激化社会矛盾,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主要原因。

(2)贵族与平民矛盾的尖锐,导致社会动荡,严重阻碍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3)邻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赶上和超过了雅典,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外部环境。

(4)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执政官,承担起化解社会矛盾的重任。

2.改革的内容:经济领域:⑴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公私债务,田间的记债碑全部拔掉,土地回到平民手里)⑵废除债务奴隶制.保障平民的人身自由。

⑶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结果1)限制了土地兼并2)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3)走上了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4)废除了债务奴隶制政治领域:⑴创立财产等级制.(按照财产多寡将全体公民分为四个等级,享受不同等级的权力分配。

)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评价:局限性:没带来真正的平等进步性:重新分配了…动摇了…开辟了…⑵政治机构民主化。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

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

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梭伦改革一、背景:前6世纪初1、政治: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原因:贵族把持首席执政官和长老会议,并通过高利贷和土地兼并等方式使平民沦为“六一汉”直至债务奴隶)(改革目的:消除社会矛盾和稳定社会秩序)。

2、经济: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

3、阶级变化: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内部斗争激烈(“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

4、民族矛盾:萨拉米斯岛丧失,严重打击了雅典海外贸易。

5、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前594年)。

二、内容:1、经济:(1)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和“六一汉”制);(2)限制土地兼并,杜绝侵占财产(规定土地最高限额,制定“遗嘱法”);(3)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2、政治:(1)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财产多少划分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利越多,义务越多);(2)推行国家权力机构的改革:恢复公民大会,建立“四百人会议”,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三、评价:1、特点:很多措施都带有“折中”色彩2、历史意义:(1)经济: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雅典成为希腊最繁荣的城邦;(2)政治: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3、历史局限:(1)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政治权利;(2)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制度残余仍然存在;(3)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四、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梭伦改革——奠定基础;克里斯梯尼改革——确立;伯利克里改革——顶峰(“黄金时代”)第二单元商鞅变法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1.经济:铁器牛耕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2.政治:新兴地主阶级壮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各国竞相改革变法(春秋: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实际上承认土地私有;鲁国的“初亩税”,公开承认土地私有。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主干知识梳理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主干知识梳理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主干知识梳理一、雅典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初)1、背景原因:(1)国家政治体制:君主制→贵族共和制。

(2)主要矛盾: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阶级矛盾激化,政局动荡——根本原因。

(3)挽救危机的尝试——基伦暴动、德拉古立法失败。

(4)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米危机。

(5)梭伦执政。

总之,贵族政治已成雅典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

西方民主政治基础。

经济:推动农工商业发展。

(2)局限:中庸(中立、折中、调和)原则不能彻底解决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二、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开始,共2次)1、背景原因:(1)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大发展、大动荡。

(2)新兴地主阶级实力增强,要求改革,废除奴隶主特权,获取权利,维护自身利益。

(3)一些诸侯国为富国强兵,纷纷改革。

(4)秦国落后,诸侯卑秦。

(5)法家思想形成发展。

(6)秦孝公为富国强兵而求贤,支持变法。

(7)商鞅舌战群臣、徙木立信、严惩反对势力,扫除变法思想、政治障碍。

立。

推动秦国封建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政治威望日高,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最大。

法家思想成为秦国统治思想。

(3)消极:严刑峻法、加强思想控制,对后来秦朝暴政埋下祸根。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5世纪末)1、背景原因:(1)北魏建立与统一黄河流域。

(2)北方民族融合加强。

(3)社会矛盾激化(民族(拓跋部与其他民族)矛盾、阶级(统治者与人民)矛盾、统治阶级(拓跋贵族之间及其与汉族官僚)内部矛盾)和统治危机——根本原因。

(4)冯太后、孝文帝的推动。

化恢复发展、洛阳繁盛。

(3)政治:缓和社会矛盾;推动北魏政权封建化;巩固统治。

(4)民族关系: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

(5)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

★四、王安石变法(北宋中期,1069年开始)1、背景原因:(1)北宋初期加强集权措施,导致中期出现三冗(冗官、冗兵、冗费)两积(积贫、积弱)、内忧(农民起义、财匮)外患(辽夏威胁、兵虚)的统治危机。

(2)庆历新政失败,统治危机依存并加剧。

选修一历史复习提纲

选修一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一、梭伦改革的背景:1、政治:雅典城邦国家产生(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贵族制国家确立(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专权而平民无权。

2、经济发展: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

3、阶级变化: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内部斗争激烈:“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

4、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雅典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二、梭伦改革:1、内容:“颁布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恢复公民大会权力,建立“四百人会议”,设立公民陪审法庭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2、特点:奠定民主政治基础、促进工商业发展。

三、梭伦改革的评价1、历史意义:①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②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③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④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

总之,其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历史局限: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氏族制度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政局动荡不安。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3、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4、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二、商鞅变法内容: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政治改革: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加强集权、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制定连坐法3、文化风俗改革:“燔诗书、明法令”;改革社会风尚习俗、父子分居、一夫一妻三、评价:秦国强盛、意义深远1、作用:废除旧制度,创建新制度;促使秦国成为当时先进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2、表现: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

3.雅典民主制的内容和特征:(1)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的根本在于它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是雅典城邦民意普遍表达和集中的最高形式。(2)官吏产生的途径。公民从全体公民中选举官职,这种选举可通过抽签方式进行;任职资格没有财产的限制,任期时间比较短。(3)监督官吏制度。陶片放逐法,是全体雅典公民高级官吏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最严重的手段。
专题2:商鞅变法
课标要求:①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②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③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1.春秋时期的改革:春秋时期,从整体看,这些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方面的,没能触及到上层建筑,因此,战国时期变法的根本任务在于上层建筑领域,要废除世卿世禄制。
选举的不科学性(1)选举表决方式的原始性。抽签选举和举手表决在雅典民主中占有绝对的地位,许多政府官员都是由此产生。其随意性与幸运性在某种程度上已盖过民主的实际意义。我们不能抹去举手法在直接民主中的实际作用,但选举人的正当权益,尤其是不受干扰的表达自己意愿的权益不能得到保障。(2)选举不能尽才为用。在抽签选举中公民不能自由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来选择自己胜任的职业,忽视了不同公职之间的特殊要求,也不利于公民特长的发挥,这不仅不能有益工作效力,甚至适得其反。苏格拉底就曾指出:“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因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作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发生错误要轻得多。
2.战国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特点:改革由经济基础逐渐转移到上层建筑,维护地主阶级统治。
1.商鞅变法的背景
(1)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必然性)

历史选修一复习资料

历史选修一复习资料

选修一复习纲要1.梭伦改革改革背景:①贵族与平民矛盾激化。

②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权利③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进行改革主要措施:A、经济改革:首先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

其次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

B、政治改革:首先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其次是改革国家权力机构。

包括三个方面:①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②创立了四百人会议:实际上执掌最高统治权。

③设立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

改革的评价积极性:①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为后来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借鉴。

局限性:①贵族仍然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氏族制度残余仍得以续存。

②贵族凭借血缘门第,照样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③贵族和平民矛盾没有根本解决④实质上只是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民主。

改革的基本特点:①梭伦改革触及了当时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占有关系,是对旧生产关系的调整。

以恩格斯称它是一场“革命”②梭伦运用“中庸”原则调停和平衡平民与贵族的关系,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但两者的矛盾并未解决。

2.商鞅变法*背景:①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②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称霸诸侯③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④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

⑤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内容:①经济上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②军事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③政治上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制定秦律④文化上“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⑤社会风俗上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特点:全面性、有效性和在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性质:战国时期最彻底最成功的一次地主阶级改革。

总体评价:①推动秦国社会进步,促进经济繁荣,壮大国力,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一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一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一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农业文明,金字塔的建造,法老制度。

2.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等城邦的兴起,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

3. 印度河流域文明:哈拉帕、莫亨佐-达罗等城市的建立,城市规划与排水系统。

4. 古代中国文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明起源,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

二、希腊与罗马的古典文明1. 希腊文明:城邦制度,斯巴达与雅典的对比,希腊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 希腊艺术与科学:希腊雕塑、建筑(帕台农神庙),数学(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

3.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凯撒、奥古斯都等重要人物,罗马建筑(罗马竞技场、许愿池)。

4. 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耶稣基督的生平,早期教会的发展,君士坦丁大帝与基督教合法化。

三、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1. 封建制度的建立:领主与农奴的关系,封建等级制度。

2. 教会影响:教皇与国王的权力斗争,十字军东征的起因与结果。

3. 中世纪城市与商业:城市复兴,行会制度,商业的发展与贸易路线。

4. 文化与教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文艺复兴的萌芽。

四、亚洲的帝国与文化1. 伊斯兰帝国的扩张:穆罕默德的生平,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伊斯兰文化与科学的贡献。

2. 中国的唐宋变革:科举制度的完善,唐宋文学与艺术的繁荣,宋明理学的发展。

3. 日本的平安时代与武士道:源平合战,武士阶级的兴起,平安时代的文学与艺术。

4. 蒙古帝国的兴起与衰落:成吉思汗的征服,元朝的统治,丝绸之路的繁荣。

五、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 文艺复兴的起源与发展:意大利城邦的繁荣,人文主义的兴起,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2. 宗教改革的背景与影响:马丁·路德的95条论纲,新教的产生,天主教会的反宗教改革。

3. 欧洲的地理大发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的影响。

高二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

高二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
9
改革局限
改革具有折中性;下层公民不有享有充分的根本解决
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剥削和压迫;未与旧制度划清界限。
保留子大量残余,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矛盾没有彻底消除,又产生新的矛盾;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有欺骗性。
内容:具有不彻底性和浓厚的封建性;结果: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挽救国家危亡
5
改革内容
政治
解负令;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遗嘱法;财产等级制度;恢复公民大会;建立四百人会议;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户籍制;推行县制
俸禄制;推行新的租调制。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村社负责改革实施;建立地主和城市自治机构;司法制度改革
1、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2、四民平等;3、颁布宪法,建立君主立宪。
中央集权建设由此开始,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秦军战斗力,为下一步秦国战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后来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促进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繁荣;缓和了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重新走上国家统一奠定基础。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俄国传播;促进俄国近代化历程,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高二年级历史选修一复习专用讲义
梭伦改革
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1
经济
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工商业发展
生产力发展要求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经济上出现封建化趋势
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政治
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权斗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背景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矛盾表现:(1)在政治上,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

(2)在经济上,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直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

(3)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雅典城邦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与贵族之间尖锐矛盾理解:公元前8世纪以后铁农具的广泛使用,雅典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贸易的繁荣,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和壮大以及由此导致的雅典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情况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立志各改革,振兴城邦主观条件:雅典的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萨拉米斯岛问题显示出统治者腐朽无能,激起了工商业奴隶主和广大平民的愤恨,梭伦“疯诗人事件”激起了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

公元前600年左右,梭伦被任命为指挥官,夺回了萨拉米斯岛,声望大增,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并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进行改革目的1、直接目的: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2、根本目的:振兴城邦,维护奴隶主统治时间公元前594年开始内容措施内容影响颁布‘解负令’下令取消一切债务,禁止以土地和人身做抵押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目的是为了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原则是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所要尽的义务也越多并未实现公民之间的真正平等,打破了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官职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改革国家权力机构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大大提高了广大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削弱了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执掌最高统治权打破了世袭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有权参与到政治管理中来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打破了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长期垄断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农业:禁止粮食出口,抑制粮价;改进水渠灌溉系统,提倡种植经济作物;鼓励橄榄油等经济作物出口大大推动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为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手工业:规定凡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一门手艺,吸引鼓励有技术的外国人迁居雅典商业及其他:改革币制和度量衡;确定私有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浪费;惩罚游手好闲之徒其他规定个人所能占有土地的最大限额和遗嘱法废除了许多严刑峻法,制订了一些新的法律结果梭伦推崇“中庸”,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他形容自己“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但结果两面都不讨好,最后自己被迫远走埃及,但其改革的成果并没有被废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1.改革的分类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2.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统治者对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

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3.改革的原因(背景)及相应目的总的来讲,古代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③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⑤民族危机严重4.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及认识(1)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改革的目的与改革本身所达到的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即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2)成功的改革外国:梭伦改革、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中国: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思考:为什么说这些改革成功了?外国: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农业、工业的发展。

使俄国走向近代化。

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经济现代化:农奴制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上作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

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机构。

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私人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明治维新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重工业迅速发展;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废除了不平等条约,走上对外扩张之路。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中国:管仲改革实现了齐国的富国强兵,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鲁国“初税亩”取得了预期效果,鲁国财政收入大幅增加,诸侯列国纷纷仿效。

从税制改革的角度看它达到了预期目的,所以可以说是成功的。

魏文侯改革:通过李悝变法,魏国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起来。

楚国吴起变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段时间内,楚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连连获胜,成为战国中的强国。

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3)失败的改革外国:阿里改革、苏联和东欧改革中国:魏文侯改革(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5.改革的认识和启示①改革的必要性。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改革是革除弊政、促使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②改革的曲折性。

改革必然会涉及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可能一帆风顺。

改革和变法不会一帆风顺,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

要坚信新事物一定能够战胜旧事物。

③对改革的具体要求。

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课标内容要求:(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知识要点:一、梭伦改革的背景:1、政治:雅典城邦国家产生(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贵族制国家确立(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专权而平民无权2、经济发展: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3、阶级变化: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内部斗争激烈:“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4、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雅典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二、梭伦改革:1、内容:“颁布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恢复公民大会权力建立“四百人会议”设立公民陪审法庭鼓励发展农工商业2、特点:奠定民主政治基础、促进工商业发展三、梭伦改革的评价1、历史意义:①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②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③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④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

总之,其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历史局限: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氏族制度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政局动荡不安【梭伦改革与克利斯提尼改革在内容上的本质相同点与意义】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进一步打击氏族制度残余,氏族制度是按血缘来维护的,也就是说梭伦改革直接否定了血缘关系。

克利斯提尼实行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也直接打破了血缘关系。

综上可知,两者改革都从根本上打击了血缘关系。

它大大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课标内容要求:(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知识要点: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3、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4、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二、商鞅变法内容: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政治改革: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加强集权、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制定连坐法3、文化风俗改革:“燔诗书、明法令”;改革社会风尚习俗、父子分居、一夫一妻三、评价:秦国强盛、意义深远1、作用:废除旧制度,创建新制度;促使秦国成为当时先进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2、表现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这就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设中央集权制度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综合国力:公元前343年,秦国已经成为富强之国,周天子派人送礼,各诸侯派人来称贺3、局限性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划清界限4、消极影响:推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导致了秦朝的暴政,对后世影响消极。

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倡导君主独裁专制,选错了政治体制的方向为后世君主专制埋下了祸根;改革不彻底,所以在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特别是秦汉时期存在大量奴隶制残余。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课标内容要求:(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知识要点:一、背景:1、东晋时建代国,拓跋珪建魏,统一黄河流域影响:社会安定,经济恢复,推动了畜牧经济向农业经济的转变,国家机构日益完备,民族融合2、鲜卑文明与汉文明冲突,社会矛盾尖锐,改革迫在眉睫宗主督护制,豪强地主隐瞒人口,逃避赋税、徭役广大农民赋税赋税负担沉重,农民起义不断民族矛盾激化,北魏统治者未处理好民族关系,激化矛盾3、冯太后与孝文帝注重汉化,改革条件具备二、改革内容:1、创新制:制定俸禄制、推行均田制、设立三长制、推行租调制2、迁都:目的——强化中原统治、避开鲜卑族旧势力;原都城偏穷、交通不便、不如洛阳;北受柔然威胁、南为经略中原3、移风易俗:汉服、汉话、汉姓、通汉婚、改汉籍三、评价:促进民族大融合1、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手工业经济的发展商业的发展2、政权封建化的加速尊儒崇经,兴办学校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3、民族的交流与融合鲜卑游牧民族的农耕化汉族人民生活的鲜卑化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标内容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知识要点:一、背景:1、北宋中期社会危机严重(1)土地兼并,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反抗斗争不断(2)极贫积弱局面:财政困难,入不敷出;辽和西夏威胁北宋安全2、庆历新政:以整顿整治为中心,触犯大官僚大地主利益,推行一年多夭折二、内容:1、富国之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2、取士之法改革科举整顿太学改革官吏选拔3、强兵之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三、评价:1、结果:新法被废止,变法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