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探究性教学初探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研究
广 度 和深 度 , 从 而 激发 学 生 的学 习 兴趣 。 高 中语 文探 究 性 阅读 教 学 研 究 可 以转 变 学生 陈 旧 的学 习观 念 。 另外 . 对 高 中语 文 探究 性 阅读 教 学研 究 也 是 当前 教学 现 状 的需 要 。 阅读 教学 作 为 语文 教
学 的重 中之 重 , 需 要语 文 老 师 提高 认识 。受 到应 试 教育 的影 响 , 语文 老 师 在进 行 阅读 教 学 时 , 往往 注 重学 生 知识 的学 习 , 而 忽略
首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保持空间, 扩散 思 维 , 激 发激 情 。 现代 教 育 强调 学 生 的
自主 学 习 , 让 学 生作 为 学 习 的主 体 。正 如 教育 家 斯 普 朗格 所 说 . 教育 的最 终 目的是 诱 导 出人 的 创造 力 . 唤 醒 生命 感 和 价值 感 . 直
( 重 庆 市荣 昌县 安富 中学 重庆 4 0 2 4 6 6 )
摘要 : 语 文课 对 于 学生 能 力 的培 养 起 着举 足 轻 重 的作 用 . 语 文 阅读 是语 文课 教 学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语 文 阅读 教 学 应该 是 开放 而 富有
活 力的 , 语 文 老师 要 善 于使 用分 层 教 学 , 营造 轻松 活泼 的 阅读 氛 围以培 养 学 生的 社会 能 力 。 因此 , 如 何提 高 高 中语 文 阅读 教 学 是我 们
取得 的效 果上 .可 以发 现 探究 性 阅读 教 学 更希 望 给 学 生一 定 的 自 由度 , 让 学 生 自己 进 行学 习探 究 , 搜集资料 , 并 通 过 自己 的思 索, 得 出学 生 自己 的结 论 , 而 不 是 希望 得到 相 同的 答 案 ; 在教 学 方 式上 . 探 究 性 阅读 教 学 主要 体现 在 时 空 的开 放 性上 。 不 在将 学
对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研究
很 多学生在 学 习语 文 的过程 中或 多或 少都 会 觉得 枯燥 , 对语文产生厌学心 理 , 由于学生 的个体差 异 , 学生
在 处 理 这 些 厌 学 心 理 时 采 取 的不 当 措 施 又 会 严 重 影 响
3 . 利 用 电教 媒 体 . 激 发 学 生 兴趣
随着科技 的发展 , 电教媒 体也越 来越 多地应 用到教
在课堂 教学中 占主导 , 授课方 式单 一, 课 堂气氛呆 滞 , 忽 视 学生 的主 动性 和参 与性 , 导致学 生学 习兴 趣低 下 , 也 容易对语 文产生畏难情绪 , 学 生很难 真正地 得 到实际 的 练习 , 处于被动 的学 习地位 , 思维 得 不到 发散 。这 样 的
的对学 生进行 技巧和方法性 的硬性灌 输 , 很难 实现新 课 标语文 教学 目标 。
2 . 授 课 方 式过 于 单 一 , 忽视 学 生 兴趣 现 今 大 多 数 高 中语 文 教 学 仍 是 以 教 材 为 中 心 , 教 师
2 . 学 生体 验 角色创 设 情境
根据授课 的 内容 , 设 置 引导 学 生体 验角 色 的情 境 。
教 学 形 式 扼 杀 了学 生 的创 造 性 , 打 击 了 学 生 学 习语 文 的
学 中。经验表 明 , 这 些 电教媒 体深 受学 生 喜爱 , 也 大大 提高 了学 生学 习 的兴趣 。在 语 文教学 中充 分 运用 现代 科学技术 的视 听等 三 维手 段 , 可使 创 设 的情 景 更 为形 象、 生动 、 逼真 。教 师可 以应用 录音 、 幻灯、 D VD 、 计 算机 多媒体等各种 电教媒体 , 也 可 以从互 联 网上下载 相关 资 源, 如文字 、 图片 、 音乐 、 动 漫等 , 充分 发挥各 种元 素 的作 用, 主动创设 图文 、 声像 相结 合 的情 景 , 使 教学 内容鲜 活
营造意境 探究意蕴——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的教学方法初探
好 的朋 友 ,倾 听 其 倾 诉 ,与 其 展 开 思 想 交 流 ,这 样 才 能 对
其作品产生深刻的认识 。了解作家 。可 以听其言 ,观其行 。 比如对 《 永遇乐 ・ 口北 固亭怀古》的欣赏 ,词的豪迈 ,是 京
作者性格 的体现 。我们查 找资料 .了解 辛弃疾 的生平 ,就 会 明白为何他 有 “ 戈铁 马 ,气吞 万里 如虎 ”英 雄气概 . 金 就会 明白英雄 为何哀叹 “ 廉颇 老矣 ,尚能饭否 ” 。辛 弃疾 ,
阅读 中升华 。总而言之 ,就是在 阅读中探究 ,采 用 “ 对话 文本 ,体验意境 、求索意蕴”的教学方法。
创建过一支勇猛 的 “ 飞虎军 ” ,但是始终没能实现北伐 中原
一
、
对话 文本 。寻 求作者创 作 心境
的愿望 。这 样一个英雄人物 ,在他 四十二 岁那 年 ,受朝 廷 官僚打击 ,被迫退休 。从辛 弃疾 的事迹生平 我们可 以充 分
学 习 朗 读 . 可 以 精 选 名 家 的 诵 读 ,先 由教 师 用 情 示 范
其 中的每一个 素材都不能离 散 ,若离开 了 ,单个素 材就失
去 了它 在 这 特 定 意 境 中 的意 义 。 比如 “ 藤 ” 一 旦 离 开 了 枯
词的意境 。 “ 枯藤 ”便失去 了这支散 曲赋予它 的悲凉色彩 。 多个意象构成一 个幽远 、悲 凉的画面 ,使 一曲小令具 有 了 永恒的动情力量 。这就要求 我们 ,在 阅读 经典 、对话 作者 的活动 中要尽 量还原 境况 、心境 和写作 素材这 三种 因素 , 才能对作品做到体会 深刻 ,让学 生获得充分 的 、个性化 的 体验 。 具体来说 ,教学 中可 以在充分 了解 作者 的性格 、生 平 的基础上 ,解读 文本 ,探究作 品的写作素材 ,了解素材 的
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初探
性的 知识 。 如 , 学 生 阅读鉴 赏小 说 与散 文 的教 学 时 , 师 可 例 在 教
时 , 师 要 充 分 考虑 到 学 生 的智 力 和知 识 水 平 , 教 既要 让 学 生有 探 究 的欲望 , 又要 让学 生 感 到 自己 只要 作 出一 定 的 努力 就 可以 达 到 , 终 让学 生处 在 兴致 勃 勃 、 情饱 满 的探 索 状态 , 始 激 既让 学
理解、 识记和掌握丰富的知识 。例如, 在小说《 祝福》 的教学中, 设计 问题 : 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是什么?请从祥林嫂的
命 运 看 旧 中 国劳 动妇 女 的命 运 。教 师要 指导 学 生 反 复 阅读 小
说 ,从对 祥 林嫂 的 悲惨 遭 遇 的举 例 与剖 析 中寻 找 问题 的答 案 。 学生 在 探 寻 问题 的过 程 中 , 反 复 阅 读 文 本 , 时还 要 阅 读 大 要 同 量 的学 习参 考资 料 ,要对 阅读 获 取 的信 息 进 行 筛选 、分析 、 比
材 教 法
培 养 探 究 性 学 习 能 力 初 探
。 尹瑞 林
( 山县职业教育 中心 ,江苏 徐州 2 1 1 ) 铜 2 16
高 中语 文新 课 程标 准 明确指 出 ,要 积 极倡 导 自主 、合 作 、 “ 探 究 的学 习方式 ”探究 性 学 习是在 感知 、 解 基 础之 上 进行 的 , 理 较 为复 杂 的思 维活 动 。与之 相伴 的是学 生 的学 习 兴趣 、 探究 精 神、 良好 的意志 品质 和教 师 在课 堂教 学 中体 现 的科 学有 效 的教 学 策略 。 究 性学 习 能力 是一 个学 生 终身 学 习需要 具 备 的 良好 探 素养, 如何 培 养 中学 生探 究 性 学 习能力 是 教 师 需要 思考 、 究 研
关于高中语文的探究性阅读教学浅析
现阶段 的高 中语 文学科 教学 工作 中 ,所 谓探 究性 阅读 的教学 方 法 ,也 就是 指相 关的 高 中学 生在 其 教师 的努力 指导 下 ,对这 其 中相 应 的语 文课 文 的深层 含义 进行 全面 探究 的 阅读工 作 。因此在 本 文 中 笔 者就 结合 着多 年 的教学 经验 及实 际工 作情 景 ,详 细 介绍和 阐述 一 下关于 高 中语文探 究性 阅读 的教学 设计 的三 个主要 、核 心 的阶段 。
要 方 法 ,伴 随现 代语 文课程 中新一轮 的基 础性教 育课 程全 面改 革工程 的推 进 , 已经 受到 了广 大师生及 其 家长们 的重视 。探 究性 阅读 的教 学 工作 就是 指现 阶段在 语 文学 习 中的 “ 以一 种化 被动接 受 为主动 的教 学手段 探讨 ,化知 识 注入 学生的 思想 沟通 ,从 单 向吸收 向着 多方 面交流 的语 文 阅读教 学的 一种 手段 ” 。这种 教 学形式 和手段 就要 求 学生和 老师们 在 阅读教 学的过 程 中需要创 设 出一种 类似科 学性 学科探 究 的背景
,
二、高中语文探究性 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环节
( 一) 科学 内容 的情 境 设置 与探究 目标 的明确 课 文 内容 的创 设 晴境 是 就其语 文 阅读探 究工作 的初 始环节 ,那 么它 就是 科 学 内容 探究 全部 过程 中的 一个 关键 性的 环节 。课 文 内容 的情 境越 典 型 ,那 么就 对探 究工 作越 有利 。例如 ,比较 宜朗读 的课 文 内容就 可 通过反 复地 品读 来不 断领 悟 句、段 的 内容 中景物 来逐渐 进入 情境 ,比如 朱 自清写景 的抒情 散 文 中 《 春 》、 老舍 的散 文 中 《 济 南 的冬 天》 ;又 比如表 演 的课文 内容 中就 可通 过学 生的 动作 演示 或 者 重视现 场背 景来调 动情 趣 , 比如 童话故 事 中的 Ⅸ 皇帝 的新装 》 。 ( 二) 探 究 时间 的设定 以及 方法层 面上 的指导 在高中语文课文内容的探究 目标明确之后,需要在特定的时间 与 空 间内全 面完 成既 定好 的学 习任务 。从 语 文科学 的探 究手 段方 面 来看 ,笔者 认为 该探 究工 作主要 划分 为 以下 三种 :①课 内的探究 性 工 作 ;②课 外 的研 究性 探 究 ;③ 课 内外 结合 的探 究 性 工作 。在语 文课 内的探 究主 要都 是强调 在 其语 文课 堂上 的时 间与 空间上 的 限制 内解决 相应 的课 程 问题 ;课外 的探 究性 工作 则是 强调着 开 发利用 其 课 外 的学 习资源 ,把 相关 的探 究活 动逐 渐延 伸到 社会 的生 活 中去 ; 课 内外二者 很好 地结 合就 能够 逐渐探 究 强调 学习 工作 的综合 性 。 以 下 内容 和几 个方 法就 是笔 者 引导 学生 进行 探 究性 阅读 的几种 常用 方
“探究性”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探究性”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摘要: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今后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那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不断增强其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并逐渐掌握探究的学习方法,使中学的语文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求知过程”。
探究性教学法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已经成为今后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法;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探究性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活动,通过探究、讨论、交流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并通过该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法。
一、探究性教学法的特征及意义1. 探究性教学法具有的特征谈到探究性教学法的特征,我们可以从如下的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探究性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第二,探究性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其基本出发点就是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提炼知识、最终获得知识;第三,探究性教学方法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于它拥有一套独特的学习模式,并且此模式以类似于科学探究的程序作为支撑,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第四,探究性教学法是一种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并采用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来进行语文学习的教学方法。
通过对探究性教学法特点的总结,我们清晰地看出它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所具有的优越性和时代感,这也是为什么它受到教育界专家、学者如此认可和推崇的主要原因。
2. 探究性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价值探究性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所表现出的重要价值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探究性教学法有助于学生亲身获得参与研究的直接体验,增强其学习动机和兴趣;第二,探究性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三,探究性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第四,探究性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增强团队意识、发展合作精神;第五,探究性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以及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增强。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法初探
新 课程 背景下高 中语 文 研究性学 习方法初探
黑龙 江省鸡 西市教 育学院 李德彬
新一轮课程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 , 传统教 学中, 往强 这个人物 的评价也是不大相同的。韩兆琦认为:荆轲是一个武艺高 在 往 “ 调“以教师 为中心 ”学生往往 处于被动 的客观 地位 。受应试教育 的 强、 , 侠肝义胆 的勇士 , 他刺秦的义举来 自他对强秦的国仇家恨, 也是他 束缚 , 教师和学生都 在为考试 分数而奋斗 。教师教 的太累, 学生学 争取 自己的生存权的最后一搏 。 也有不少史学家认为,对荆轲的评价 “ 的太 累, 这其实是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 的提 高的 , 同时也不 利于学 不应拔得太高。’长 号 传玺说 :荆轲处在一个个人主义的时代, “ 他被一种 义 的观 念所 驱使 , 虽然 他的确勇敢 , 但他 的 ‘ ’ 义 毕竟是个人的小 生创新 能力 的培养 。应试教育 的许 多弊端 已严 重影响 了我 国创造 ‘ ’ 义 。因此我认为不必要把他拔高 性人才 的培养 。为 了能够培养 出适应 新时代 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 , ‘ ’而秦始皇的统一大业才是大 ‘ ’ 义 ,
拓宽, 还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锻炼, 都是传统的接受式教
倡导这种学 习方式 的目的,不仅 是让学 生能够理解和 掌握前 学所无可比拟的, 同时, 学生 的阅读品位也得到了提高。
人发现 的知识,更主要 的是要培养 学生在主 动探索 的过程 中让学 生的各种潜能得发充分 开发 。下面谈谈几 点体会 :
学习者都成 为研究 者。这样 的学习使学生在 教师 指导 下 自主发现 程度上体现 了探究性学习的性质。 问题 , 探究 问题 , 解决 问题 , 最大 限度 地减 少教师 多余 的讲授 和不 语文探究性学习在实施过程中, 将改变教师单方面控制课堂的预 着边际的指导, 从时间上确保 了学生 的 自主学 习, 出了学生 的主 设式教学现状 , 突 代之以学生 自主参与、 师生平等对话的自然情景教学, 体地位 , 提高了课堂效率 。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它顺应时代要求, 有益于在实践中培养
高中语文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之探索
V l3 (0 9 o . 2 0 )
N 0 1 P1 . 3 03-P1 04
高 中语 文 自圭 擦 究 性 阅读 教 学之 擦 囊
任 莉
摘要: 自主探 究性 阅读教 学能有 效地 拓展 学生 的思 维 空间 , 高 学生 பைடு நூலகம் 阅读 能 力 , 而提 高 阅读 教 学质 提 从
量 。 文论 述 了高 中语 文 自主 探 究性 阅读教 学的模 式及 实施 。 本
关键词 : 自主探 究 ; 阅读教 学 ; 式 模
中图分 类号 : 6 2 2 G 3. 4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9 2 7 1 (0 91 — 1 3 0 19 — 7 2 0 )3 0 0 — 2 1
自主探 究 性 阅读 是 新 课 标 提 出的 一 种 全 新 的教 学 方 式 , 过 学 生 自读 、 通 自思 、 自疑 , 师 作 先 导 或 教 师 个 教 别辅 导 的方 式 , 要求 学 生用 探究 的方 法 去 阅读课 文 . 收 去 集 、 析 和 处理 与 课 文 阅读 专 题 有关 的课 文信 息 和生 活 分 信 息 , 高 阅读 能力 和语 文 水平 , 面提 高 语 文素 质 。 提 全 阅读教 学 自主探 究 性 实践 活 动的 指导 思 想 1“ . 溺水 三 千 。 一瓢 而 饮 ” 取 —— 自主选 择 中学 阅读 教材 中的名 家名 作 主题 深刻 、 色 鲜 明 。 特 传 统 的阅读 教 学 , 教师 肢 解 教 材 , 知 识 点传 授 给 学 生 . 把 学 生 往往 失 去 了 自主 学 习 的权 力 。 者在 阅读 教 学探 究性 笔 实 践 中充 分 认识 到 学 生在 阅读 教 学 中 的主 体 地 位 . 重视 学 生在 阅读 活 动 中 的 自主性 和 实 践性 , 调 学 生 能结 合 强 自己 的知 识 结构 特 点 和兴 趣 爱 好 , 择 性 地 探 究教 材 中 选 的 某一 方 面 , 实现 “ ” 点 的突 破 。 如教 学 朱 自清 的 《 塘 月 荷 色 》一 些 学 生 从 作 者 “ 淡 的 哀 愁 ” , 淡 中探 究 作 品 的 时 代 背景 和 作家 的心境 ; 些 学 生从 作 者 “ 一 淡淡 的喜 悦 ” 中探 究 作 者 的超 脱 情 怀 和 审 美 趋 向 ;也 有 一 些 学 生从 作 者 “ 接 千 载” “ 思 、 泛舟 采 莲 ” 的联 想 中探 究 作 者 的文 学 品 味 和 现 实 忧 虑 。 过 自主 选择 , 通 每一 位 学 生 都 能 在 知 识 的 海滩 上 采撷 一 枚 七彩 的 贝壳 , 体验 收 获 的喜 悦 。 2 “ 千个 读 者有 一 千个 哈 姆 雷特 ” — 展 示个 性 .一 — 不 同 的作 品 有 不 同 的主题 , 同 的读 者 对 同一 作 品 不 的 主题 也有 不 同的 理解 , 个 读 者都 会 根 据 自己 的生 活 每 体验 、 思想感 情和 审美观 点进行 思考 ,各 以其 情而 自得 ” “ , 这 就 是 “ 千 个 读 者有 一 千个 哈姆 雷 特 ” 一 的涵 义 。 读 教 阅 学 探究 性 实践 不再 以 教师 的 阅读 品味 为 “ 件 ”加 以 “ 原 . 复 制 ”“ 、粘贴 ” 到每个 学 生 的头脑 中 , 学 生千 人一 面 . 性 使 个 泯 灭 。 教 学 高 中语 文 第二 册 小 说单 元 . 安 排 “ 角度 如 可 多 解 读 作 品 的 主 题 ” 探究 性 阅读 实 践 活 动 , 探 究 祥 林 的 或 嫂 的 悲 剧根 源 , 或探 究 《 城 》 深 刻 主 题 。 过 探 究 性 边 的 通 阅读 , 生 提 出 了许 多 富有 个 性 的见 解 . 展 了对 作 品 学 拓 主题 的 理 解 。 因此 , 究 性 阅 读 强 调 以 人 为 本 . 示 个 探 展 性 , 发学 生 的 兴趣 和潜 能 , 不 同角 度 、 同程 度 上 独 激 从 不 特 地 去参 悟 自己 的人 生 3 “ 山之 石 , 以攻 玉 ” — 分 工合 作 .他 可 —
高中语文探究式学习初探
高中语文探究式学习初探【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把课堂教学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但是,在实际的探究式学习中却出现了盲目追从和形式化的倾向,教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本文首先界定了探究式学习的内涵,并分析了采用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师在探究式学习中应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探究式学习;界定;必然性;教师作用一、“探究式”学习的界定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我们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就是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独立的或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高中语文教学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必然性1.高中语文课程的性质要求运用探究式学习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既要加强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切实使学生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文能力;又要注重学生审美情感和审美情操的培养,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
若要达到这两个目的,学生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而探究式学习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自主能动性的最好方式。
2.高中语文课程的内容适合探究式学习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
”高中语文课程内容极其丰富,实践性也很强。
我们不能只将语文的学习局限在课本上,平时的看书读报、与人交际都是语文的学习。
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一、存在的问题1. 课程设置不合理高中语文教学的课程设置通常过于注重文学经典,而忽视了实用性和现代性。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往往会觉得与自己的生活和实际需求相脱离,导致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2. 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主要以讲解为主,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
这样的教学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 评价体系不科学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评价体系还停留在传统的考试评价上,更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缺乏全面的考核。
4. 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由于课堂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缺乏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和积极性。
5. 师资力量不足部分学校存在语文教师队伍不足的问题,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对策探究针对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可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引入一些现代实用性强的文学作品和现代语言文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高中语文教学可以尝试引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互动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使学生参与度更高,教学效果更好。
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语文教学可以通过丰富的文学课外活动,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作文比赛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热情。
为了改善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可以加大对语文教师的培训和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质的教师加入到语文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是对目前语文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语文教学,我们有信心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文化人才做出贡献。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三、 结 语
综上所述 , 在高中语 文教学 中 , 进行 探究 活动 . 一 方面 , 要充分 地营 造
可以从 问题等 方面切 入 , 创设 情境 。以及积 极地 指 在 自主探究的学 习过程 中, 一再强调学生 是学 习的主人 。在 探究性 学 好探究性学习的氛围 。 习中 , 充分地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 其方法 有 以下几 方面 。一方面 , 引导 学生 导学生进行 自学 , 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 用以及学生 的自主性。 另一方 在文本 的矛盾处进行挖掘 。现行 的高中语文课 文 中有许 多看似 矛盾 的地 面 。 教会学生探究性学 习的方法 , 即学生个体 的 自主探究 。 师生间多边 的合 延伸课堂的探究。通过教 师的引导培 养 , 从 而提 升学生 的学 习能 方, 对这些 矛盾 引导学生给 予大胆地 探究 , 是 深层理 解文本 的一 个方 法之 作探究 ,
生为出发点。而探究性学习方法 , 就是一种能够很好体 现出学 生本 位的学 《 边城》, 其结尾是很有意味的“ 留白” , 就可 以作 为学生探究 的切入点 ,切 地 理解 文本 的思 想意 义 。
、
营 造 探 究 性 学 习的 氛 围
2 . 师生问多边的合 作探究 这里的多边合作 探究 , 包括 师生之 间的合作 以及 生生之 间的合作 。在
1 . 从 问题等切入 , 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 的方式很 多, 其 中学生 的课本剧 表演 、 朗读 以及演说 都是 很 学习的探究活动中 , 毕竟是探究 , 其问题必然会 有一定的深度 , 而学生 的学 好 的方式 。有教 师的参与形式和完全 由学 生 自主合作形 式。比如 , 在学 习 习能 力 不 可 能 完 全 一 致 , 这就要 求教 师与学 生之 间进行必 要的 互动 。 或 者 戴 望舒 的《 雨巷》 时, 就可 以充分利 用音 乐的渲染 力量 , 把学生 带入 那种 诗 是学生之间进行 互补 性质 的互动 , 这样 才会 提高 学 习效率 。所 以在教 学
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提出探究性的问题
高 中语 文 教 师如 何 提 出 探究性 : 的 向 薄
水 强 ◎江 西 / 刘
先 进 的教 学 理论 可 以有 效 地 指 导 教学 工作 , 促进 教 育 的改 革 , 推动教育的良性发展 ; 同样 , 任何 先 进 的教 育理 论 都要 通 过教 学 实 践 来 验证 其 可行 性 ,促 进教 育 在 探索 中发展 , 在发展 中探索。 高效 课 堂 的理 论 ,是 当今 教 育 界 比较 先 进 的 理论 ,通 过 近百所 学 校 的 实践 , 证 明高效课堂是可行的, 也 是 今 后教 育 改革 必 行 的 ,为基 础 教育改革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 在 日常教学 中,教师究竟怎 样 给学 生提 出探 究 性 的问题 才 既 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启 ,又有利 于学 生 学 习能力 的提升 ,达到 问 题设置科学合理 ,学生跳一跳能 够 解 决 的 目标 ?下 面根 据 教学 实 践 ,提 出两 种设 计探 究 性 问题 的 方法和原则 , 与同仁共 同商榷 。 教 师所设 计 的探究 性 问题 要 避免简单和死板 , 应具有统摄性 、 普遍性、 代表性和灵活性 , 要达到 以点 带 面 、 举 一反 三 的 目的 。 高中语文教师在设计探究性 问题 时 ,务 必要 达 到学 生对 问题 探 究 的 目的 , 不能 一看 就 明 白, 或 模式化、 固定化, 既要有学生基础 能力的训练 , 又要对学生的概括 、 理解 、 鉴赏 、 评 价 等 能力 的 强化 和 提 升 ;既要考 虑 学 生 已有 知识 的 运用 , 又 要兼 顾 学 生对 新 知识 、 新 能 力 的 尝试 。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 ,笔者在 日常教 学 中对 此 做 过 一 些 尝试 , 使学生在训练中提高思考问题的 能 力 。例 如 , 在 教学 毛 泽 东 的《 沁 教 师在 教 学 中进行 的探 索 性 问题 设计的第一次尝试 , 从效果上看 , 整体 比较好 。 学生通过课外阅读 , 对其创作 的 《 沁 园春 ・ 雪》 《 沁 园 春・ 长沙》 《 忆秦娥・ 娄山关》等了 解后 , 然 后 才 向横 向 、 纵 向延 伸 。 学生 通 过对 这 个 问题 的完 成 , 能 形 成 自己对 毛泽东 诗词 的整体 认 识 与思 考 ,并 通过 这 项 活动来 理 解: 作品与作家 自身 的生活状况、 社 会 环境 及作 家 的思想 发 展等 是 密切联 系的 。 学 生 通 过 对 这 个 问 题 的 探 究, 在 以后 的学 习 中 , 为 了深入 理 解文本 , 会 自然地将作 品产生的 社会背景 、作家各个时期 的思想 状 况 和 生 活 阅历 等 有 机 联 系 起 来, 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 , 从而达 到举 一反 三 的 目的 。 而且 , 这个 问 题 的设 计 ,能 让学 生 将所 学 的零 星的、 分散的内容进行巧妙整合 , 既统 摄 了 以前 所学 的毛泽 东 的部 分诗词 篇 目 , 又 能够 以点 带 面 , 让 学生灵 活 掌握 所 学 的 内容 。而且 使其在学习中触类旁通 ,以一个 问题 的学习来掌握一类 问题 , 这 就要求教师所设计 的问题具有普 遍 性 和代 表性 。 探 究性 问题 的设 计 ,要 考虑 所 探究 的问题 的维 度 ,既体现 学 生对 文 本 深 度 和广 度 的把 握 , 同 时又 巧妙 、 灵活、 恰 当地 对 学生 实 施 思维 方 式 的启发 性 训 练 。既能 充 分体现 所探究 的 问题 的延展 性 ,又 能兼 顾 学生 多种 能 力 的整 合与有效迁移。 对 语 言学科 的学 习 ,形象 思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法初探
( 续三 次) 、 苏州市 昊 中区 高 中语 文教改 带 头人 ” 连 ”“ 、 “ 苏州市科研先进个人” 。 “ 下水 ” 看似简单 , 实则不 易。 许 , 或 写一篇 两篇 容 易, 但要长期如此 , 次次如此 。 实非易事 。 但如果 你具备 了持之以恒的态度 , 拥有了坚持不懈 的精神 , 也是不 那 难做到的。 所以 , 为关键 的是要 培养 自己坚忍 不拔 的 最 意志 , 铸就 自己不懈 追求 的精 神。 简言之 , 是要有 恒 就 心 , 有毅 力 。 要 只有这 样 , 能坚持 “ 才 下水 ” 当好 引路 ,
了“ 秦时明 月汉时关 , 万里长征人未还 ” 一句 , 我问秦时
的明月怎么会照在汉时 的关上呢 ? 学生恍然大悟 , 想起 了互文 的译法 。 这种疑 问, 有拓展性和探 究性 , 像 没 我
们可 以当堂解决 。否 则会把研 究性 学习引向一种寻求 微 言大义 的牛角 尖 , 从而背离了研究性学 习的宗 旨。
. 、 ,
高中第四册 第二单元 是诗词单 元 , 其中《 词七首 》
要 求学 生了 解 词 的 不 同风 格 ,学 完 后 学 生 都 知 道 了 豪
. ‰ t 晦 放 派婉约派 t 知道 了苏 轼辛弃疾 。 ,了柳。 , 知道 永李清照}。
l , 笔者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中 ,通过有意识 地渗透
“ 山有山的稳 重。 水有 水的灵 动。 稳重的 山也有春
秋 变换 的风 景 . 灵动 的水 也 有 冬 夏 一 色的 蔚 蓝 … … 高
唱 大江 东去 的苏 东坡也有 小轩 窗正梳妆 的柔情之 恋 :
学生分析焦仲卿的性格中懦 弱的一面 ,另一 方面让 有
兴 趣 的同 学 可 以研 究 一 下 中 国封 建 伦 理 的细 节 。 后 来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浅议
其 次 。 式 化 严 重 。探 究 性 阅读 教 学 中 , 少 教 可 见 . 者 是 阅读 活 动 中 的 主 体 . 否 进 行 探 究 性 阅 形 不 读 能 而 那 全 文 读 完 之 后 , 串 起 来 看 一 看 , 一 想 , 到 各 段 论 。 不 考 虑 这 些 结 论 是 怎 么 得 出 来 的 。 么 思 维 能 再 想 找
之间的联 系 。 以便 从整体上理解一篇 文章。另外我们 力 就 很 难 在 阅读 中 提 高 。 我 们 现 在 不 少 学 生 就 是 懒
还 要 从 整 体 把 握 理 解 作 者 的 思 路 .著 名 教 育 家 叶 圣 得 思 考 , 后 一 丢 结 果 脑 子 里 是 一 片 空 白 , 样 读 书 读 这 陶 说 过 :文 章 有 思 路 . 读 。 阅读 时 不 仅 要 思 考 。 要 抓 住 文 章 思 考 。 “ 遵 意 更
理 解 与 鉴 赏 作 品 的 能 力 与水 平 上 。 都 要 按 照 预 设 的 程 序 “ 部 就 班 ” 执 行 . 在 阅 读 按 地 如
随 着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不 断 深 入 . 观 念 上 . 师 普 教 学 中 . 一 阶 段 确 立 要 探 究 的 问 题 ; 二 阶 段 小 组 在 教 第 第 遍 接 受 了探 究 性 阅 读 教 学 的新 理 念 , 课 堂 上 也 成 为 合作探究 : 在 最后交 流探 究结果 。 这就使原 本生动活泼
浅析高中语文探究性教学的策略
习能 力 , 高 中 学 生 身心 发展 渐 趋 成 熟 , 而 已
为学 生 的 健 康 成 长 创 造 相 对 宽 松 的 环 境 ,
经 有 了一 定 的 阅 读 表 达 能 力 和 知识 文化 积 提 供 必 要 的 时 间 和空 间来 让 学 生 参 加选 修
1 高 中语文探究 性教学 的策略
够 产 生 疑 问 和 发 现 问题 , 而提 出 问题 。 从 在 透 情 感 和精 神 力量 , 情 感 来 感化 学 生 , 用 激 课 程 实 施 者 对 话 【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出 M . 版 社 , 0 4 20 . 信 息 技 术 发 展 迅 速 的 今 天 , 媒 体 等 先 进 发 他 们 学 习 的 主 动 性 和 探 索 问 题 的 积 极 多 教 学 设 施 已在 中 学 广 泛 的 应 用 , 我们 作 为 性 。 外 , 师在 课 下 还 可 以 安排 学 生 分 组 [】彭 柳 . 学生 影 视 艺 术 教 育 中 主题 探 究 此 教 2 大
践 的 基 础 上 总 结 出新 的 理 论 , 而 进 一 步 些 优 先 给 予 注 意 , 从 并且 还 带 有 积 极 的 情 绪 上 , 大 家 共 享 学 习 的 资源 , 过 这 样鲜 活 让 通 推 动 事 业 不 断 的 向前 发 展 , 就 是 我 们 所 色 彩 。 助树 立 语 文 学 习 的 研 究 态 度 。 究 而 富有 感情 色 彩 的 例 子 来 帮 助 学生 发 现 问 这 帮 研 讲 的 创 新 活 动 , 是 我 们 提 倡 的 探 究 性 教 不 仅 仅 是 一 个 领 域 , 且 也 是 一 种 对 待 未 题 , 决 问 题 也 而 解 。 学 。 谓 探 究 性 课 堂 教 学 也 就 是 以 探 究 为 所 主 的教 学 。 究性 教 学 过 程 是 一 个 综 合 性 探
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策略初探
二 、精心设疑 ,促进探 究
探究性学 习的过程 ,从本 质上讲 就 是 提出问题 ,并逐一解决 问题 的过程 。
之后 的辨析 , 这样才能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了解变得深刻。
这个 阶段 的师 生互 动 ,教师的设疑意识
与学生 的问题 意识 至关重要 。笔者在执
教 《 归去来兮 辞 》时 ,分析至 陶渊 明之
、
四、组织 学生研 讨 ,提 升 学生探 究能力
组织学生研讨 ,既为学 生创造主动
参与 的机会 ,又 为学 生个 体性 格的发展
在探究式教学过 程中 ,学生是 探究 的主体。因此 ,在教学过程 中 ,教师要
创造有利条件 。根据讨论 的 目的 、班级 大小 、学生能力 ,讨论可 以采取多种形 式 。当学生还没有 自行领 导和进行讨论 的训练和经验时 , 可 以采用 “ 全 班讨论 ” 的形式 。随着学 生逐 步成熟 ,可 以应用 “ 小组讨论 ”的形式。这种形式包括把 全班分 为各个讨论小 组 ,并为每个小组 指定 主持人 和记录员 。当讨论进行 时, 教 师要 一个 组一个组地去评价他们 的进
一
三 、师 生有效 互动 ,深 入 探 究
( 1 ) 要 注重 “ 惰”的投人 。文本 , 需要师生从 “ 情 ”上与它互动。不同 的 教者教 《 陈情 表 》都会 不一样 。有一位 执教者 , 执教时与李密写作时年龄相仿 , 教课完毕 后还 附上一首 自己怀念过世父 亲的作 品。对学生而言 ,在整个 以 “ 家 园故 土”为主题的单元 ,如果有学生是 背井 离乡 ,对文本 的感悟也要深 刻。所 以如果教师能调动 自己、学生 的情感 经 验 ,并适 时地与学生分享他们 的感悟 和 思考 ,对教师而言 ,可 以知 晓不 同时代 的人对待孝道 、家 园的态度 ,对 学生而 言 ,可以更能理解他人 ,进 而知 晓人 类
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探究过程 中锻炼 自主学 习的能 力 , 提高学 生独 自发现 问题 、 分 析 问题 和解 主 旨。 决 问题的综合能力 , 也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 , 增强学生 的思考 能力 , 挖 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 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
譬 謦
零
高 中语 文 探 究 性 学 习 的 实 践 探 索
◆姚 凯
( 江 省徐州 r f i 锏山I f I 学)
【 摘 要 】新课 改 以 来 , 倡 导 以 学 生为 主 体 , 大力提 出 以 学生 自己主动 探 究从 而 获取 知 识 并 发 展 自身能 力 为特 征 的 自主合 作探 究性 学 习 , 让
获 取 知识 , 形成技能。 二、 营造 探 究 氛 围 四、 以 情 感体 验促 进 探 究 学 习
探究性学习并不是单纯地解 决问题 , 培 养学生 分析 问题 、 解决 问题 的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 让学 生学会 在语文学 习中体验 美的
良 好 的 学 习氛 围是 学 习的催 化 剂 , 可 以极 大地 促 进 学 生 学 习。 要 引 导 能 力, 同时也是增进 学生情 感体验 的过 程。语文是 工具 性与人 文性 的统
一
三、 以 问题 延 伸 学 生 对语 文 的 探 究
探究性学 习是 以问题 为核心展 开的 , 学 生围绕 问题 进行探 究分析 , 从 而得出结论 。在语文教学 中, 教 师要 善于运 用问题教 学法引 发学生思 考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探究性教学初探
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语文课堂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 学生学习能主动
主动学习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
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
为此,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的压力,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体验,是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根本任务。
2 学生会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核心特性,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学习。
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极重要的一种品质。
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3 学生能探究学习
新课程学习方式特别强调对问题的探究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于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有探究就会有创新。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有效课堂应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
要使学生掌握探究性学习方式,我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 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转变。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
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2 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
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
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
探究的兴趣。
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予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截然不同。
3.3 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3.3.1 打破定势,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
3.3.2 曲设情境,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
曲设情境,广开言路,多向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曲设情境时,一定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3.3.3 挖掘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捉住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陈述出来。
我在实践中尝试以上做法,在实践中做出了一点成绩,总的来说,表现为二个方面:
第一,把课堂的某一部分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①下放导语权。
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我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
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接着,我乘势上课。
②下放教学字词权。
上新课前,我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
教学新课时,让一两个学生教学字词,着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
③下放提问权。
把提问权交给学生,是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让学生提问,这样,他们提的问题往往会有针对性。
第二,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锻炼他们驾驭一节课的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组织及逻辑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让能力较强的、有特长的学生主讲他们喜欢的课文。
在这之前,要对上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学生和我一起参与备课,查找资料,提供需要的教学参考书等,学生还可以向我询问与上课有关的问题。
总之,为了上好课,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大显身手,包括对教具的使用。
最后,学生还要把自己所讲的内容,以提纲的形式整理下来,也就相当于我写教案。
无比的热情、极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使上课的学生全力以赴,因而,走上讲台时,教态自然,语言流畅,俨然一位“小老师”,教学气氛十分活跃,大家都认真倾听,也乐于表达,教学效果令人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