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案例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合集下载

直线方程的四种形式

直线方程的四种形式

03
然后,将斜率k代入一般 形式的直线方程 y=kx+b中,得到yy1=k*(x-x1)。
04
最后,将k的具体值代入 上式,得到两点式方程。
谢谢观看
04
法线式
法线式的定义
法线式方程是形如 (y - y_1 = m(x x_1)) 的直线方程,其中 (m) 是直线 的斜率,((x_1, y_1)) 是直线上的一 点。
VS
法线式方程表示的是通过点 ((x_1, y_1)) 且斜率为 (m) 的直线。
法线式的应用场景
当已知直线上的一点和斜率时,可以使用法线式方程来表示该直线。
进一步变形,得到 (y - y_1 = frac{A}{B}(x - x_1)),这就是法
线式方程。
05
点向式
点向式的定义
点向式是指通过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方向 向量来表示直线方程的一种形式。具体地, 点向式方程可以表示为 (x - x_1 = m(y y_1)),其中 ((x_1, y_1)) 是直线上的一个点, (m) 是直线的方向向量。
详细描述
在几何问题中,如果已知直线上的一点和斜率,就可以使用点斜式来求解直线的方程。 例如,在解析几何、物理和工程领域中,点斜式被广泛应用于解决与直线相关的问题。
点斜式的推导过程
要点一
总结词
点斜式可以通过直线上两点的坐标来推导得出。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设直线上的两点为 (x1, y1) 和 (x2, y2),其中 x1 ≠ x2。根据 两点式,直线的斜率 m = (y2 - y1) / (x2 - x1)。将这个斜率 和一点 (x1, y1) 代入点斜式方程,即可得到直线的方程为 y y1 = m(x - x1)。

高中数学-直线的方程的几种形式

高中数学-直线的方程的几种形式

返回
返回
学点一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求倾斜角为直线y= - 3 x+1的倾斜角的一半且分别满 足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 (1)经过点(-4,1); (2)在y轴上的截距为-10.
【分析】通过已知直线的斜率求出所求直线的斜率, 再分别由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求解.
返回
【解析】直线y= - 3x+1的斜率为 3,可知此直线的 倾斜角为120°,由题意知所求直线的倾斜角为60°,故 所求直线的斜率k= 3 . (1)由于直线过(-4,1),由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得 y-1= 3(x+4),即 3x-y+1+4 3=0. (2)由于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10,所以由直线的斜截 式方程得y= 3x-10,即 3 x-y-10=0.
返回
4.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方程时,要能根据题中所给
已知条件选用最恰当的形式,并能根据问题的需要灵
活准确地进行互化.在研究无特殊限制的直线情况时,
常将直线化为一般形式,而当研究直线的斜率与倾斜
角时,又以直线的斜截式最为方便,也常将直线方程
的一般式化为斜截式:当B≠0时,直线方程为
y=- A x- C , 其中- A为直线的斜率,- C为直线在y
m2 -2m-3 (2)当斜率为-1时,有 - m2 -2m-3 1 ,但要注意
2m 2 m-1 2m2+m-1≠0.
返回
【解析】(1)由题意可得
m2-2m-3≠0 ① 2m-6 3 ②
m 2 -2m -3
由②解得m=3或m= 5 .
3
分别代入①检验可知m= 5 .
3
(2)由题意可得
2m2+m-1≠0 ③
返回
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是A(-5,0),B(3,-3),C(0,2), 如图2-4-1所示,求这个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的方程.

高中数学直线的方程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直线的方程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直线的方程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的任务是向高中学生传授直线方程的知识,包括直线的一般式、点斜式、截距式等不同形式的方程及其应用。

此外,还需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图形特点,例如直线在坐标平面上的位置关系、直线间的交点等。

在完成这些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直线方程解决几何问题,提升其数学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的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先前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础的代数运算、函数概念和几何图形的性质等知识点。

因此,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推理能力,但对于直线方程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可能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直观演示来帮助他们形成清晰的认识。

此外,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差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直线方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直线一般式、点斜式、截距式等不同形式方程的表示方法;(2)掌握直线方程中斜率、截距等参数的几何意义,能通过方程判断直线的位置关系;(3)能运用直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如求直线与直线的交点、点到直线的距离等;(4)通过直线方程的学习,提高代数运算能力和几何图形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引入直线方程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培养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2)采用对比法、分类法等方式,帮助学生理清不同形式直线方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直线方程几何意义的理解;(5)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直线方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锻炼学生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持和毅力;(4)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合作的价值观;(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直线参数方程标准形式

直线参数方程标准形式

直线参数方程标准形式直线是平面几何中的基本概念,而直线的参数方程标准形式是描述直线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学习直线参数方程标准形式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直线的一般方程和点斜式方程,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参数方程标准形式的概念和应用。

一、直线的一般方程和点斜式方程。

1. 直线的一般方程。

直线的一般方程通常表示为Ax + By + C = 0,其中A、B、C为常数,且A和B不全为零。

这种形式的方程可以表示任意一条直线,但并不直观,不利于直线的直观理解和运用。

2.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通常表示为y y1 = k(x x1),其中(x1, y1)为直线上的一点,k 为直线的斜率。

点斜式方程直观地表示了直线的斜率和一点坐标,更容易理解和使用。

二、直线参数方程标准形式。

直线的参数方程标准形式是另一种描述直线的方式,它的形式为:x = x1 + at。

y = y1 + bt。

其中(x1, y1)为直线上的一点,a和b为参数。

直线的参数方程标准形式比点斜式方程更加灵活,可以更直观地描述直线的方向和位置。

三、直线参数方程标准形式的应用。

1. 直线的平行和垂直关系。

通过直线的参数方程标准形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如果两条直线的参数a和b分别成比例,那么它们平行;如果两条直线的参数a和b的乘积为-1,那么它们垂直。

2. 直线的交点。

两条直线的交点可以通过它们的参数方程标准形式求解。

将两条直线的参数方程联立,解出交点的坐标,即可得到它们的交点。

3. 直线的平移和旋转。

直线的参数方程标准形式可以很方便地描述直线的平移和旋转。

对参数a和b进行变换,即可得到平移或旋转后的直线方程。

四、总结。

直线的参数方程标准形式是描述直线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比一般方程和点斜式方程更加灵活和直观。

通过参数方程标准形式,我们可以更方便地判断直线的性质、求解直线的交点,以及描述直线的平移和旋转。

因此,掌握直线参数方程标准形式对于理解和运用直线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直线的方程 (单元教学设计)-高中数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直线的方程 (单元教学设计)-高中数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直线的方程”单元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及其解析(一)内容对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的探索,得到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二)内容解析1.内容本质:直线的方程是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代数表示,是确定直线位置几何要素的完全代数刻画,这种刻画为我们研究直线带来方便.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经过两点的直线斜率公式的一种“变式”表达,表达的是直线上任意一点坐标与直线的斜率以及所经过的定点坐标之间所满足的代数关系式.直线的方程一方面表示直线上点的坐标都满足这个方程,另一方面表示满足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这条直线上.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直线其他形式方程的基础,两点式一方面是点斜式的“变式”表达,另一方面也是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代数刻画.这些方程都以斜率公式为纽带,将直线上任意一点与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联系起来,表达了直线上的点的坐标所满足的代数关系.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揭示了直线方程的代数本质.任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表示一条直线,任意一条直线都可以用一个二元一次方程表示.点斜式方程,两点式方程都可以化为一般式方程.2.蕴含的思想方法直线方程的建立过程,本质上是将确定直线的几何要素(点与方向)代数化的过程,坐标法是本单元教学的核心.用方程表示直线,实现对直线的“运算”,将直线方程“形象化”为直线,实现了对方程的直观化表达,蕴含了丰富的数形结合思想.本单元同时还蕴含着特殊与一般、分类与整合、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3.知识的上下位关系:本单元在完成了对直线的重要几何要素之一(方向)完成了代数刻画之后,对直线进行完全的代数刻画.这是学生第一次系统的用坐标法刻画一个几何对象,是学生学习和掌握坐标法的重要一环,是后续用坐标法学习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方程的基础.在后续的学习中,会进一步使用直线方程对直线的交点坐标、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直线间的距离进行定量计算.而对坐标法的进一步掌握,还会在“反哺”函数与向量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作用.4. 育人价值:通过直线方程概念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核心素养;通过直线方程及适用范围的学习,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核心素养;通过不同问题对直线的几何特征的关注,采用不同的直线方程求解问题,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核心素养.5.教学重点:直线的方程.二、目标及其解析(一)单元目标1.能够完成对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的探索,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及应用;2.能够从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出发,完成对直线两点式方程的自主探究;3.能够明了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掌握直线的一般式方程;4.了解直线不同形式方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坐标法.(二)目标解析1.学生知道点斜式方程是经过两点的直线斜率公式的一种“变式”表达,知道斜截式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特例.会根据已知点的坐标以及直线的斜率写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并能够与斜截式方程的相互转化.2.学生知道两点式方程是直线点斜式方程的一种“变式”表达,知道截距式方程是两点式方程的特例.会根据两点坐标写出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并能够与截距式方程的相互转化.3.学生知道点斜式方程是其他所有形式方程的基础,通过对一般式方程的分析,能够把一般式方程转化为点斜式方程后,认识到任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任意一条直线都可以用一个二元一次方程表示.4.知道直线方程是对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几何特征的代数刻画.知道直线上所有的点的坐标都满足这个方程,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这条直线上.能说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不同直线的几何特征并选择合适的形式写出直线方程.能说出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方程中相关要素的几何意义,能进行不同形式方程的转化并解决有关问题.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一)教学问题诊断在本单元中学生将第一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代数形式刻画一个几何对象,系统地完成对坐标法的完整体验.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什么是直线的方程,什么是方程的直线,缺乏认知,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为此,应清晰完成一次对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所求的直线上的证明.学生能否在前面学习直线的倾斜角及斜率时的基础上,形成对坐标法的初步认识,完成对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的分析,建立直线上任意一点(所有点)与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得出坐标满足的代数关系式,这对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在第一课时安排学生从直线的斜率公式出发探究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在第二课时,则应引导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由直线的点斜式出发,探究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学生能否认识到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重要性,能否通过两点的直线斜率公式的“变式”表达建立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进而认识到直线的两点线直线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变式”表达,而直线斜截式方程、截距式方程则分别是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两点式方程的特例,能否建立起直线方程不同形式的内在联系,是本单元教学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才会真正系统掌握并应用直线方程的不同形式.在教学上应设置不同的问题背景,引导学生们根据直线上任意一点(所有点)的几何特征,选择不同的直线方程,让学生经历对直线方程的“同解变形”,解决相应问题.要帮助学生建立从分析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入手,完成对这些几何要素的代数主刻画;结合对直线一般式方程与点斜式方程之间的转化,体会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之间的关系,形成以数与形两个角度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的思维方法.(二)教学难点:1.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重要性的认识与运用;2.建立起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间的对应关系.四、教学支持条件(一)学生在前面的课堂上,完成了对直线的倾斜角及斜率的学习;在高一的数学必修课程中的函数、平面向量、复数等知识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坐标法经验.(二)结合网络画板,呈现并引导学生体验直线的几何要素与直线方程之间的相互影响.五、课时分配.本单元安排3个课时完成.(一)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二)直线的两点式方程;(三)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B版】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学教案-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第1课时)1-新版

【B版】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学教案-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第1课时)1-新版

2.2.2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第一课时)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两点式方程教学目的和要求1、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2、理解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对应的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点斜式方程的推导教学难点: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对应关系教学方法讲授、练习一、引入二、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三、直线的斜截式方程昨天我们学习了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发纸条检测掌握程度,5分钟).我们上一节已经知道给出一个斜率和一个已知点的坐标就可以利用待定系数法写出直线方程.那么如果已知其他条件我们能不能也写出直线方程?今天学习下一节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首先,设点),(yxP为直线l上不同于定点),(yxP的任意一点,则直线l的斜率k可由P和P两点的坐标表示为xxyyk--=,即)(xxkyy-=-①.为什么要变成①的形式?因为xxyyk--=上缺少了一点),(yxP.值得注意的是①中动点),(yxP已经把),(yxP这点补充上了.),(yxP是动点,它运动形成的轨迹就是直线l.我们称)(xxkyy-=-这样由一定点),(yxP和斜率k所确定的直线方程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当0=k时,直线方程为yy=.此时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上节课我说了求解直线的问题一定要考虑的是?都要进行分类讨论,把它分为k值存在和k不存在的情况以防止丢解.那么接下来考虑当k不存在的时候,我们怎样用点斜式表示直线?不能用这种方式表示直线,这时直线方程为……1xx=.这是斜率是特殊情况的时候,再来看过特殊点的情况:如果直线过点),0(b,且斜率为k,(画图)则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为)0(-=-xkby,即bkxy+=.就是我们上节课用到的直线方程的形式.k是斜率,b是直线bkxy+=在y轴上的截距.简称为直线的截距.所以我们称bkxy+=这个方程叫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这种形式当0≠k时,就是一次函数.看例题,3分钟.检验上节课掌握情况,以便下节课指出修正.通过分析定点与动点求出斜率,进而表示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提出动点轨迹方程,为之后的圆锥曲线做好铺垫.强调特殊情况,渗透分类讨论思想.使得在日后做题中减少丢解的情况.知识掌握反馈,加深理解,增强四、例题(1)五、两点式六、思考与讨论六、例题(2)如果没有特殊要求,直线方程都要化成0=++cbyax.做练习A,1、(1)(4)2、(1)(4)78页),(2121121121yyxxxxxxyyyy≠≠--=--,这种形式的方程叫作直线的两点式方程.为什么2121,yyxx≠≠?如果2121,yyxx≠≠,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斜率k不存在或者为零,此时还可以用上面的两点式求出方程吗?不可以.那么我们怎么办?回想方程①.问题出在分母上,那么就进行通分,上式变形为))(())((112121xxyyxxyy--=--这样就可以利用它求出过平面内任意两点的直线的方程.那么介绍了以上三种直线表达式归其本质,只要知道两个条件就能得出直线方程:(1)斜率和已知点(2)直线上两个点(3)倾斜角⇒斜率(4)截距⇒已知点今后求直线方程无论多复杂,只要从这点出发,找到我们需要的这些必不可少的条件,问题都能迎刃而解.练习A.3、(1)过原点的直线形式为kxy=(2)可以先算斜率,利用点斜式.也可以直接代入两点式进行整理(3)平行于y轴,确定斜率为0应用能力.根据以上的讨论思路进行知识迁移,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总结确定直线方程的所需条件,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有所依据,加强目标性.七、总结(4)平行于x轴,斜率不存在.直线形式为1xx=.(5)(6)直接根据斜截式写出,整理.1、利用满足一定条件的动点轨迹刻画出直线方程——点斜式)(xxkyy-=-:=k时,直线方程为yy=.k不存在时,直线方程1xx=.2、由点斜式,直线过点),0(b,且斜率为k——斜截式bkxy+=.b是直线bkxy+=在y轴上的截距.3、直线的两点式方程——),(2121121121yyxxxxxxyyyy≠≠--=--回顾.重新梳理一遍本节课的知识.。

高中数学《直线的方程》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

高中数学《直线的方程》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

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能用定比分点公式设点后求定比.(二)能力训练点通过研究直线的一般方程与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对应概念;通过对几个典型例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简化运算的能力.(三)学科渗透点通过对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的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看问题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二、教材分析1.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表示直线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直线的一般式能表示所有的直线,教学中要讲清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对应关系.2.难点:与重点相同.3.疑点: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是一对多的关系.同条直线对应的多个二元一次方程是同解方程.三、活动设计分析、启发、讲练结合.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点斜式、斜截式不能表示与x轴垂直的直线;两点式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截距式既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又不能表示过原点的直线.与x轴垂直的直线可表示成x=x0,与x轴平行的直线可表示成y=y0。

它们都是二元一次方程.我们问:直线的方程都可以写成二元一次方程吗?反过来,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直线吗?(二)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我们知道,在直角坐标系中,每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α.当α≠90°时,直线有斜率,方程可写成下面的形式:y=kx+b当α=90°时,它的方程可以写成x=x0的形式.由于是在坐标平面上讨论问题,上面两种情形得到的方程均可以看成是二元一次方程.这样,对于每一条直线都可以求得它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就是说,直线的方程都可以写成关于x、y的一次方程.反过来,对于x、y的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By+C=0.(1)其中A、B不同时为零.(1)当B≠0时,方程(1)可化为这里,我们借用了前一课y=kx+b表示直线的结论,不弄清这一点,会感到上面的论证不知所云.(2)当B=0时,由于A、B不同时为零,必有A≠0,方程(1)可化为它表示一条与y轴平行的直线.这样,我们又有:关于x和y的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我们把方程写为Ax+By+C=0这个方程(其中A、B不全为零)叫做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对应是什么样的对应?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是一对多的,同一条直线对应的多个二元一次方程是同解方程.(三)例题解:直线的点斜式是化成一般式得4x+3y-12=0.把常数次移到等号右边,再把方程两边都除以12,就得到截距式讲解这个例题时,要顺便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1)直线的点斜式、两点式方程由于给出的点可以是直线上的任意点,因此是不唯一的,一般不作为最后结果保留,须进一步化简;(2)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也是不唯一的,因为方程的两边同乘以一个非零常数后得到的方程与原方程同解,一般方程可作为最终结果保留,但须化为各系数既无公约数也不是分数;(3)直线方程的斜截式与截距式如果存在的话是唯一的,如无特别要求,可作为最终结果保留.例2 把直线l的方程x-2y+6=0化成斜截式,求出直线l的斜率和在x轴与y轴上的截距,并画图.解:将原方程移项,得2y=x+6,两边除以2得斜截式:x=-6根据直线过点A(-6,0)、B(0,3),在平面内作出这两点连直线就是所要作的图形(图1-28).本例题由学生完成,老师讲清下面的问题:二元一次方程的图形是直线,一条直线可由其方向和它上面的一点确定,也可由直线上的两点确定,利用前一点作图比较麻烦,通常我们是找出直线在两轴上的截距,然后在两轴上找出相应的点连线.例3 证明:三点A(1,3)、B(5,7)、C(10,12)在同一条直线上.证法一直线AB的方程是:化简得 y=x+2.将点C的坐标代入上面的方程,等式成立.∴A、B、C三点共线.∴A、B、C三点共线.∵|AB|+|BC|=|AC|,∴A、C、C三点共线.讲解本例题可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4 直线x+2y-10=0与过A(1,3)、 B(5,2)的直线相交于C,此题按常规解题思路可先用两点式求出AB的方程,然后解方程组得到点C的坐标,再求点C分AB所成的定比,计算量大了一些.如果先用定比分点公式设出点C的坐标(即满足点C 在直线AB上),然后代入已知的直线方程求λ,则计算量要小得多.代入x+2y-10=0有:解之得λ=-3.(四)课后小结(1)归纳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及其特点.(2)例4一般化:求过两点的直线与已知直线(或由线)的交点分以这两点为端点的有向线段所成定比时,可用定比分点公式设出交点的坐标,代入已知直线(或曲线)求得.五、布置作业1.(1.6练习第1题)由下列条件,写出直线的方程,并化成一般式:(2)经过点B(4,2),平行于x轴;(5)经过两点P1(3,-2)、P2(5,-4);(6)x轴上的截距是-7,倾斜角是45°.解:(1)x+2y-4=0; (2)y-2=0; (3)2x+1=0;(4)2x-y-3=0; (5)x+y-1=0; (6)x-y+7=0.3.(习题二第8题)一条直线和y轴相交于点P(0,2),它的倾斜角4.(习题二第十三题)求过点P(2,3),并且在两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5.(习题二第16题)设点P(x0,y0)在直线As+By+C=0上,求证:这条直线的方程可以写成A(x-x0)+B(y-y0)=0.证明:将点P(x0,y0)的坐标代入有C=-Ax0-By0,将C代入Ax+By+C=0即有A(x-x0)+B(y-y0)=0.6.过A(x1,y1)、B(x2,y2)的直线交直线l:Ax+By+C=0于C,六、板书设计[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高中数学教案:直线的方程

高中数学教案:直线的方程

高中数学教案:直线的方程教学目标:〔1〕掌控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掌控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互化.〔2〕理解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及其证明〔3〕培育同学抽象概括技能、分类争论技能、逆向思维的习惯和形成非常与一般辩证统一的观点.教学重点、难点:直线方程的一般式.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不同时为0〕的对应关系及其证明.教学用具:计算机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争论法教学过程:下面给出教学实施过程设计的简要思路:教学设计思路:〔一〕引入的设计前边学习了如何依据所给条件求出直线方程的方法,看下面问题:问:说出过点〔2,1〕,斜率为2的直线的方程,并观测方程属于哪一类,为什么?答:直线方程是,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由于未知数有两个,它们的最高次数为一次.确定同学回答,并订正同学中不规范的表述.再看一个问题:问:求出过点,的直线的方程,并观测方程属于哪一类,为什么?答:直线方程是〔或其它形式〕,也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由于未知数有两个,它们的最高次数为一次.确定同学回答后强调“也是二元一次方程,都是由于未知数有两个,它们的最高次数为一次”.启发:你在想什么〔或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谈谈?各小组可以争论争论.同学纷纷谈出自己的想法,老师边评价边启发引导,使同学的认识统一到如下问题:【问题1】“任意直线的方程都是二元一次方程吗?”〔二〕本节主体内容教学的设计这是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如何解决?自己先讨论讨论,也可以小组讨论,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同学或独立讨论,或合作讨论,老师巡察指导.经过肯定时间的讨论,老师组织开展集体争论.首先让同学陈述解决思路或解决方案:思路一:…思路二:………老师组织评价,确定最优方案〔其它待课下讨论〕如下:按斜率是否存在,任意直线的位置有两种可能,即斜率存在或不存在.当存在时,直线的截距也肯定存在,直线的方程可表示为,它是二元一次方程.当不存在时,直线的.方程可表示为形式的方程,它是二元一次方程吗?同学有的认为是有的认为不是,此时老师引导同学,逐步认识到把它看成二元一次方程的合理性: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上点的坐标形式,与其它直线上点的坐标形式没有任何区分,依据直线方程的概念,方程解的形式也是二元方程的解的形式,因此把它看成形如的二元一次方程是合理的.综合两种状况,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何一条直线,都有一条表示这条直线的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至此,我们的问题1就解决了.简约点说就是:直线方程都是二元一次方程.而且这个方程肯定可以表示成或的形式,精确地说应当是“要么形如这样,要么形如这样的方程”.同学们留意:这样表达起来是不是很啰嗦,能不能有一个更好的表达?同学们不难得出:二者可以概括为统一的形式.这样上边的结论可以表述如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何一条直线,都有一条表示这条直线的形如〔其中、不同时为0〕的二元一次方程.启发:任何一条直线都有这种形式的方程.你是否觉得还有什么与之相关的问题呢?【问题2】任何形如〔其中、不同时为0〕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吗?不难看出上边的结论只是直线与方程相互关系的一个方面,这个问题是它的另一方面.这是显着的吗?不是,因此也需要像刚才一样仔细地讨论,得到明确的结论.那么如何讨论呢?师生共同争论,评价不同思路,达成共识:回顾上边解决问题的思路,发觉原路返回就是特别好的思路,即方程〔其中、不同时为0〕系数是否为0恰好对应斜率是否存在,即〔1〕当时,方程可化为这是表示斜率为、在轴上的截距为的直线.〔2〕当时,由于、不同时为0,必有,方程可化为这表示一条与轴垂直的直线.因此,得到结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形如〔其中、不同时为0〕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为方便,我们把〔其中、不同时为0〕称作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是合理的.【动画演示】演示“直线各参数”文件,体会任何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至此,我们的第二个问题也圆满解决,而且我们还发觉上述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大问题的两个方面,这个大问题揭示了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对应关系,同时,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是对直线非常形式的抽象和概括,而且抽象的层次越高越简洁,我们还体会到了非常与一般的转化关系.〔三〕练习巩固、总结提高、板书和作业等环节的设计略。

2020学年高中数学2.2.2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第2课时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学案人教B版必修2

2020学年高中数学2.2.2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第2课时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学案人教B版必修2

第2课时 直线方程的一般式1.掌握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2.会进行直线方程不同形式的转化.1.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我们把方程Ax +By +C =0(A 2+B 2≠0)(*)叫做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1)当B ≠0时,方程(*)可化为y =-A B x -C B. 它表示斜率为-A B ,在y 轴上的截距为-C B的直线.(2)当B =0时,由于A ,B 不同时为零,必有A ≠0,于是方程(*)可化为x =-C A.它表示一条与y 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2.一般式与几种特殊式的区别与联系(1)联系:都反映了确定直线方程需要两个独立条件.(2)区别:几种特殊式主要揭示直线的几何特征,一般式主要揭示坐标平面内的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1.如何理解直线的一般式方程Ax +By +C =0中要求A 2+B 2≠0?解:如果A 2+B 2=0,则A =B =0,此时Ax +By +C =0变为C =0,而C =0不能表示直线方程.2.根据下列条件写出直线方程,并把它化成一般式: (1)过点A (-2,3),斜率为-35;(2)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3和4.解:(1)由直线的点斜式可得直线方程为y -3=-35(x +2),化为一般式为3x +5y -9=0.(2)由直线方程的截距式,得x -3+y4=1,代为一般式,得4x -3y +12=0.求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根据下列条件写出直线方程,并化为一般式方程.(1)斜率为2,且在y 轴上的截距为1; (2)经过点P 1(-2,1),P 2(3,2)两点; (3)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3、-5; (4)经过点P (4,-3),且垂直于x 轴.【解】 (1)由题意知,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为y =2x +1,化为一般式方程为2x -y +1=0.(2)由题意知,直线的两点式方程为y -12-1=x +23+2,化为一般式方程为x -5y +7=0.(3)由题意知,直线的截距式方程为x 3+y-5=1,化为一般式方程为5x -3y -15=0.(4)由题意知,直线方程为x =4,化为一般式方程为x -4=0.根据已知条件求直线方程的解题策略在求直线方程时,设一般式方程并不简单,常用的还是根据给定条件选用四种特殊形式之一求方程再化为一般式方程,一般选用规律为:(1)已知直线的斜率和直线上点的坐标时,选用点斜式; (2)已知直线的斜率和在y 轴上的截距时,选用斜截式; (3)已知直线上两点坐标时,选用两点式;(4)已知直线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时,选用截距式.已知直线x +2y -4=0,(1)把该直线方程化成斜截式,并求其斜率;(2)把该直线方程化成截距式,并求其在坐标轴上的截距. 解:(1)把该直线化成斜截式, 得y =-12x +2,所以该直线的斜率为-12;(2)把该直线化成截距式, 得x 4+y2=1, 故直线在x 轴上的截距为4, 在y 轴上的截距为2.直线方程的应用已知直线l :5ax -5y -a +3=0. (1)求证:不论a 为何值,直线l 恒过第一象限;(2)为使直线不经过第二象限,求a 的取值范围. 【解】 (1)证明:将直线l 的方程整理得y -35=a (x-15),所以l 的斜率为a , 且过定点A (15,35),而点A (15,35)在第一象限,故直线l 恒过第一象限.(2)直线OA 的斜率为k =35-015-0=3.因为l 不经过第二象限, 结合图象可知a ≥3.针对这个类型的题目,灵活地把一般式Ax +By +C =0进行变形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求参量取值范围时,巧妙地利用数形结合思想会使问题简单明了.1.已知直线kx +y -k =0与射线3x -4y +5=0(x ≥-1)有交点,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解:kx +y -k =0过定点Q (1,0)且斜率为-k , 点S ⎝ ⎛⎭⎪⎫-1,12为射线3x -4y +5=0的端点. 因为k QS =-14,结合图象知,若要有交点,则-k >34或-k ≤-14,所以k <-34或k ≥14.2.求证:直线(k +1)x -(k -1)y -2k =0无论k 取任何实数必过定点,并求出此定点. 解:原直线方程可整理为:(x +y )+k (x -y -2)=0,则直线(k +1)x -(k -1)y -2k =0通过直线l 1:x +y =0与l 2:x -y -2=0的交点,联立方程组⎩⎪⎨⎪⎧x +y =0x -y -2=0,解得⎩⎪⎨⎪⎧x =1y =-1.所以直线过定点(1,-1).1.求直线方程,表面上需求A 、B 、C 三个系数,由于A 、B 不同时为零, 若A ≠0,则方程化为x +BA y +C A =0,只需确定B A 、C A的值; 若B ≠0,则方程化为A B x +y +C B =0,只需确定A B 、C B的值.因此,只要给出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直线方程.这样在以后求直线方程时会有章可循. 2.直线方程的其他形式都可以化成一般形式.解题时,如果没有特殊说明应把最后结果化为一般式.3.在一般式Ax +By +C =0(A 2+B 2≠0)中,若A =0,则y =-C B ,它表示一条与y 轴垂直的直线; 若B =0,则x =-C A,它表示一条与x 轴垂直的直线.选择直线的点斜式和斜截式时,应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形;选择截距式时,应考虑零截距及与坐标轴平行的情形;选择两点式时,应考虑与坐标轴平行的情形.1.如果方程Ax +By +C =0表示的直线是y 轴,则A 、B 、C 满足( ) A .B ·C =0 B .A ≠0C .B ·C =0且A ≠0D .A ≠0且B =C =0 答案:D2.直线l 的方程为Ax +By +C =0,若直线l 过原点和二、四象限,则( ) A .C =0,B >0 B .A >0,B >0,C =0 C .AB <0,C =0 D .AB >0,C =0解析:选D .通过直线的斜率和截距进行判断. 3.直线x +2y -1=0在x 轴上的截距为 . 解析:令y =0,得x =1. 答案:14.经过点P (-3,-2)且在两坐标轴的截距互为相反数的直线方程为 . 答案:y =23x 或x -y +1=0[学生用书P113(单独成册)])[A 基础达标]1.在x 轴和y 轴上截距分别是-2,3的直线方程是( ) A .2x -3y -6=0 B .3x -2y -6=0 C .3x -2y +6=0D .2x -3y +6=0解析:选C .直线的截距式方程为x -2+y3=1, 化为一般式方程为3x -2y +6=0.2.已知直线l 的方程为9x -4y =36,则l 在y 轴上的截距为( ) A .9 B .-9 C .4 D .-4答案:B3.已知直线Ax +By +C =0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则系数A 、B 、C 满足的条件是( ) A .A =B B .|A |=|B |且C ≠0 C .A =B 或C =0 D .A =B 且C ≠0 答案:C4.不论m 为何值,直线(m -1)x -y +2m +1=0恒过定点( ) A .⎝ ⎛⎭⎪⎫1,-12B .(-2,0)C .(2,3)D .(-2,3) 解析:选D .直线化为点斜式为y -3=(m -1)(x +2),所以直线恒过定点(-2,3),故选D .5.等边△PQR 中,P (0,0)、Q (4,0),且R 在第四象限内,则PR 和QR 所在直线的方程分别为( )A .y =±3xB .y =±3(x -4)C .y =3x 和y =-3(x -4)D .y =-3x 和y =3(x -4)解析:选D .易知R (2,-23),由两点式知D 正确.6.已知A +B +C =0,则直线Ax +By +C =0必过定点 . 解析:令x =y =1,得A +B +C =0,所以过定点(1,1). 答案:(1,1)7.直线(2a 2-7a +3)x +(a 2-9)y +3a 2=0的倾斜角为45°,则实数a = . 解析:由题意斜率存在,倾斜角为45°,即k =1.所以-2a 2-7a +3a 2-9=1,解得a =-23或3.当a =3时,2a 2-7a +3与a 2-9同时为0,所以应舍去,所以a =-23.答案:-238.直线(2t -3)x +2y +t =0不经过第二象限,则t 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由题意得直线的斜率k =3-2t 2≥0,且在y 轴上的截距-t 2≤0,解得0≤t ≤32.答案:⎣⎢⎡⎦⎥⎤0,329.已知直线l :kx -y +1+2k =0(k ∈R ). (1)求证:直线l 过定点;(2)若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求k 的取值范围. 解:(1)证明:直线l 的方程可变形为y -1=k (x +2).令⎩⎪⎨⎪⎧x +2=0,y -1=0,得⎩⎪⎨⎪⎧x =-2,y =1. 所以无论k 取何值,直线总经过定点(-2,1). (2)当k =0时,直线l 为y =1,符合条件.当k ≠0时,直线l 在x 轴上的截距为-1+2k k,在y 轴上的截距为1+2k ,要使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则必须有⎩⎪⎨⎪⎧k >0,-1+2kk ≤0,1+2k ≥0,解得k >0. 综上可知,k 的取值范围是{k |k ≥0}.10.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等于8和6,并且分别位于x 轴和y 轴上,求菱形各边所在的直线的方程.解:设菱形的四个顶点为A 、B 、C 、D ,如图所示.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可知,顶点A 、B 、C 、D 在坐标轴上,且A 、C 关于原点对称,B 、D 也关于原点对称.所以A (-4,0),C (4,0),B (0,3),D (0,-3),由截距式,得直线AB 的方程为x -4+y3=1,即3x -4y +12=0;直线BC 的方程为x 4+y 3=1,即3x +4y -12=0;直线AD 的方程为x-4+y-3=1,即3x +4y +12=0;直线CD 的方程为x 4+y-3=1,即3x -4y -12=0.[B 能力提升]11.已知ab <0,bc <0,则直线ax +by =c 通过( ) A .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一、二、四象限 C .第一、三、四象限D .第二、三、四象限解析:选C .把直线方程化为斜截式,得y =-ab x +c b, 因为ab <0,bc <0,所以-a b >0,c b<0. 所以直线经过第一、三、四象限.12.已知直线l :x -2y =0和两个定点A (1,1),B (2,2),点P 为直线l 上的一动点,则使|PA |2+|PB |2取得最小值的P 点坐标为 .解析:设P 点坐标为P (x ,y ),则x =2y ,所以|PA |2+|PB |2=(x -1)2+(y -1)2+(x -2)2+(y -2)2=10(y -910)2+1910,所以当y =910时,|PA |2+|PB |2最小,最小值为1910,此时x =2y =2×910=95,所以P 点坐标为(95,910).答案:(95,910)13.设直线l 的方程为(a +1)x +y +2-a =0(a ∈R ), (1)若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求l 的方程; (2)若l 不经过第二象限,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1)当直线l 过原点时,该直线在x 轴和y 轴的截距为零,显然相等,所以当a =2时,方程为3x +y =0;当a ≠2时,由a -2a +1=a -2,解得a =0,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x +y +2=0.综上所述,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3x +y =0或x +y +2=0.(2)将直线l 的方程化为y =-(a +1)x +a -2,所以⎩⎪⎨⎪⎧-(a +1)≥0,a -2≤0,解得a ≤-1.所以a 的取值范围为a ≤-1.14.(选做题)已知实数a ∈(0,2),直线l 1:ax -2y -2a +4=0和l 2:2x +a 2y -2a 2-4=0与两坐标轴围成一个四边形.(1)求证:无论实数a 取何值,直线l 2必过定点,并求出定点坐标; (2)求实数a 取何值时,所围成的四边形面积最小?最小面积是多少? 解:(1)因为直线l 2:2x +a 2y -2a 2-4=0, 所以a 2(y -2)+(2x -4)=0,所以直线l 2恒过直线y =2和2x -4=0的交点.由⎩⎪⎨⎪⎧y =22x -4=0,得⎩⎪⎨⎪⎧x =2y =2, 所以交点坐标为(2,2).即无论a 取何值时,直线l 2恒过定点且定点坐标为(2,2). (2)因为直线l 1:ax -2y -2a +4=0,l 2:2x +a 2y -2a 2-4=0,所以直线l 1与y 轴的交点为A (0,2-a ), 直线l 2与x 轴的交点为B (a 2+2,0).因为直线l 1:ax -2y -2a +4=0也恒过定点C (2,2), 所以过点C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D ,S 四边形AOBC =S 梯形AODC +S △BCD=12(2-a +2)×2+12a 2×2=a 2-a +4=(a -12)2+154.因为a ∈(0,2),所以当a =12时,S 四边形AOBC 最小,最小值是154.即实数a =12时,所围成的四边形面积最小,最小值是154.。

高中数学新课程必修2教案设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高中数学新课程必修2教案设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高中数学新课程必修2教案设计 ——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大姚县实验中学 董家金一、 预习提纲阅读课本必修2,92页到94页的有关内容回答问题(一) 完成三个思考题(二) 说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二、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2)能正确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公式求直线方程。

(3)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在已知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的基础上,通过师生探讨,得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学生通过对比理解“截距”与“距离”的区别。

3、情态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使学生能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推导和斜截式方程。

(2)难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的推导和应用四、 学习任务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能正确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公式求直线方程。

五、 学习过程(一)、问题情景1、过定点000(,)p x y 的直线有多少条?当倾斜角为定值的直线有多少条?2、确定一条直线需要几个独立的条件?(二)、知识储备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问题1: 直线l 经过点),(000y x P ,且斜率为k 。

设点),(y x P 是直线l 上的任意一点,请建立y x ,与00,,y x k 之间的关系。

根据斜率公式,可以得到,当0x x ≠时,0x x yy k --=,即)(00x x k y y -=-(1) 问题2过点),(000y x P ,斜率是k 的直线l 上的点,其坐标都满足方程(1)坐标满足方程(1)的点都在经过),(000y x P ,斜率为k 的直线l 上吗?2直线方程的两个特殊形式 问题1x 轴所在直线的方程是什么?y 轴所在直线的方程是什么?问题2:经过点),(000y x P 且平行于x 轴(即垂直于y 轴)的直线方程是什么?经过点),(000y x P 且平行于y 轴(即垂直于x 轴)的直线方程是什么?3、直线方程的斜截式问题1:已知直线l 的斜率为k ,且与y 轴的交点为),0(b ,求直线l 的方程。

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直线的几何与数量特性.由于它们有各自不同的适用范畴和隐性约束,因此,我们在根据条件求直线方程时,要特别注意不同形式直线方程的适用性,千万不要漏掉了特殊情形.【直线方程的五种基本形式】①点斜式方程:y-y0=k(x-x0).适用于点P(x0,y0)和斜率k为已知.注意:此种形式不包含垂直于x轴的直线.当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方程应为x=x0.②斜截式方程:y=kx+b.适用于点(0,b)和斜率k为已知.其中b叫做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截距不是距离,它可以取任意实数.斜截式是点斜式过点(0,b)时的特例. 此种形式也不包含垂直于x轴的直线.③两点式:y−y1y2−y1=x−x1x2−x1(x1≠x2,y1≠y2).适用于两点(x1,y1),(x2,y2)的坐标为已知.注意:此种形式不包含垂直于x轴和y轴的直线.③截矩式:xa +yb=1.适用于直线l与x轴、y轴的交点(a,0)和(0,b)为已知.注意:此种形式不包含垂直于x轴和y轴及过原点的直线.③一般式:Ax+By+c=0 (A,B不全为0).例1(1)设直线ax+by+c=0的倾斜角为α,且sinα+cosα=0,则a、b满足( ).A.a+b=1.B.a-b=1.C.a+b=0.D.a-b=0.(2)已知ab<0,bc<0.则直线ax+by=c通过( ).A.第一,二,三象限.B.第一,二,四象限.C.第一,三,四象限.D.第二,三,四象限.(3)若方程(2m2+m-3)x+(m2-m)y-4m+1=0表示一条直线,则实数m满足( ).A.m≠0.B.m≠−32. C. m≠1. D. m≠1且m≠−32.解:(1)③ 直线ax+by+c=0的倾斜角为α,且sinα+cosα=0③ k=tanα=-1,又③直线ax+by+c=0的斜率为k= −ab,③ a-b=0. 故应选D.(2)将直线ax+by=c化为截距式y= −ab x+cb,③ ab<0,bc<0,③ 此直线的斜率k>0,在y轴上的截距为负,故应选C.(3)要方程(2m2+m-3)x+(m2-m)y-4m+1=0表示一条直线,则必须满足m2+m-3与m2-m不能同时为0. ③ m≠1. 故应选C.例2.(1)经过点A(1,2)并且在两个坐标轴上截距的绝对值相等的直线有几条?请求出这些直线的方程.(2)已知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为-4,且它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8,求l的方程.解:(1)当截距为0时,设y=kx,过点A(1,2),则得k=2,即y=2x;当截距不为0时,设x+y=a或x-y=a.将点A(1,2)代入所设方程中,得a=3,或a= -1,故这样的直线有3条:y=2x,x+y-3=0,或x-y+1=0.(2)由已知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xa +y−4=1.∵直线l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8,③ 12|a ||−4|=8,解得a=±4,故x -y -4=0或x+y+4=0为所求.想一想①:1.过点(1,5)且在两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有几条?分别是怎样的?2.求在x 轴上的截距为1,且倾斜角的正弦为45的直线方程.3.过点A(-5,-4)作一直线l ,使它与两坐标轴相交且与两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5.说明:求满足一定条件的直线方程时,若条件中含有“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互为相反数、绝对值相等或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有关”时,均可将直线方程设为截距式,且不要忽略了特例——过原点的直线y=kx.例3(1)已知两点A(3,0)、B(0,4),动点P 在线段AB 上运动,求xy 的最大值.(2)过点P(4,3)作直线l 与x 、y 的正半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O 为原点,当|OA|+|OB|最小时,求直线l 的方程.解:(1)设线段AB 所对应的直线方程为x a +yb =1,∵ 点A 、B 在其上, ∴ x3+y4=1 (x>0,y>0).由均值不等式可得1≥2√xy 12,⇒xy ≤3.∴ (xy)max =3.(2)设直线l 的方程为xa +yb =1,∵ 直线l 过点P(4,3),∴ 4a +3b =1. 又∵ (a+b)(4a +3b)=7+4b a+3a b≥7+4√3,∴ (a+b)max =7+4√3.当且仅当{4b a=3ab,4a +3b=1,即{a =4+2√3,b =3+2√3.时|OA|+|OB|最小. 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3x +2y −6=0.例4.(1)若方程x 2-my 2+2x+2y=0表示两条直线,则m= . (2)方程(2x +3y -1)(x -3-1)=0表示的曲线是( ).A.两条直线.B.两条射线.C.两条线段.D.一条直线和一条射线. 解:(1)法1.③ 方程x 2-my 2+2x+2y=0表示两条直线,则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x+(-my 2+2y)=0根的判别式4842+-=∆y my 一定是完全平方式, ③ .1,06482=⇒=-=∆'m m法2.③ 方程x 2-my 2+2x+2y=0表示两条直线,③x 2-my 2+2x+2y ))((b my x a y x +++-≡.即x 2-my 2+2x+2y=x 2-my 2+(m -1)xy+(a+b)x+(am -b)y+ab=0,比较对应项的系数可得,m=1,a=2,b=0.(2)∵ (2x +3y -1)(x -3-1)=0,∴ {2x +3y −1=0,√x −3有意义,或√x −3−1=0.解得2x+3y -1=0(x≥3)或x=4,故应选D.想一想①:1.过点P(2,1)作直线l 与x 、y 的正半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O 为原点,求当|PA||PB|最 小时直线l 的方程.2.方程x 2-xy -2y 2+x+y=0表示的两条直线方程分别是 .习题3.2.1.已知集合M={(x ,y)|123+=--a x y },N={(x ,y)|y -3=(a+1)(x -2)}.则有( ).A.M=N.B.M③N=M.C. M∩N=ND.M ⊆N. 2.若方程x+y -4√x +y +2m=0表示一条直线,则实数m 满足( ) . A.m=0. B.m=2. C.m=2或m <0.D.m≥2.3.直线l 与两直线y=1交于A ,B 两点,若线段AB 的中点为M(1,-1),则直线l 的斜率为( ).A.32. B. 23. C.− 32. D.−23.4.一直线过点M(-3,4),并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之和为12,这条直线方程是_ .5.已知关于x ,y 的方程x 2-4xy+my 2-x+(3m -10)y -2=0表示两条直线,则m= .6.当a 为何值时,直线(a -1)x+(3-a)y+a=0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7.把函数y=f(x)在x=a 及x=b 之间的一段图象近似地看作直线,设a ≤c ≤b , 证明:f(c)≈f (a )+c−ab−a [f (b )−f(a)].8.求经过点A(-2,2) 被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1的直线方程.【参考答案】想一想①:1.两条;5x-y=0,x+y-6=0.2.4x-3y-4=0或4x+3y-4=0.3.2x-5y-10=0或8x-5y+20=0.想一想①:1.x+y-3=0.如图D4.2—1.设∠BAO=θ,θ∈(0,π2).则|PA|=1sinθ,|PB|=2cos θ,⇒|PA||PB|=4sin2θ,当且仅当θ=π4,即k=-1时,|PA||PB|取得最小值4.2.x+y=0或x-2y+1=0.习题3.2.1.D.2.C.令√x+y=t,则问题转换为t2-4t+2m=0的两根相等且非负,或有一正根和一负根.3.A.4.4x-y+16=0或x+3y-9=0.5.3或4.6.若直线过原点,则a=0;直线不过原点,则a=2.7.A,B,C三点共线,∴k AC=k AB, 即y c−f(a)c−a =f(b)−f(a)b−a,∴y c−f(a)=c−ab−a [f(b)−f(a)], 即y c=f(a)+c−ab−a[f(b)−f(a)],∴f(c)≈f(a)+c−ab−a[f(b)−f(a)].8. x+3y-2=0或2x+y+2=0.x yO ABP(2.1)图D3.2—1。

高二数学教案 直线的方程9篇

高二数学教案 直线的方程9篇

高二数学教案直线的方程9篇直线的方程 1教学目标(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2)理解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在整体上把握.(3)掌握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互化.(4)通过直线方程一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5)通过直线方程特殊式与一般式转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6)进一步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理解直线斜率的意义和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教学建议1.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由直线方程的概念和直线斜率的概念导出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分别导出直线方程的斜截式和两点式;再由两点式导出截距式;最后都可以转化归结为直线的一般式;同时一般式也可以转化成特殊式.(2)重点、难点分析①本节的重点是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以及根据具体条件求出.解析几何有两项根本性的任务:一个是求曲线的方程;另一个就是用方程研究曲线.本节内容就是求,因此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对以后学习用方程讨论直线起着直接的作用,同时也对曲线方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平面解析几何中所求出的第一个方程,是后面几种特殊形式的源头.学生对点斜式学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继知识的学习.②本节的难点是直线方程特殊形式的限制条件,直线方程的整体结构,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证明.2.教法建议(1)教材中求直线方程采取先特殊后一般的思路,特殊形式的方程几何特征明显,但局限性强;一般形式的方程无任何限制,但几何特征不明显.教学中各部分知识之间过渡要自然流畅,不生硬.(2)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反映了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统一性,教学中应充分揭示直线方程本质属性,建立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为继续学习“曲线方程”打下基础.直线一般式方程都是字母系数,在揭示这一概念深刻内涵时,还需要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分析论证.教学中应重点分析思路,还应抓住这一有利时使学生学会严谨科学的分类讨论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系统、辩证、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在强调几种形式互化时要向学生充分揭示各种形式的特点,它们的几何特征,参数的意义等,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转化,并加深对各种形式的理解.(4)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两个独立条件确定一条直线,如两个点、一个点和一个方向或其他两个独立条件.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是学生很早就接触的几何公理,然而在解析几何,平面向量等理论中,直线或向量的方向是极其重要的要素,解析几何中刻画直线方向的量化形式就是斜率.因此,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和点斜式在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已知两点可以求得斜率,所以点斜式又可推出两点式(斜截式和截距式仅是它们的特例),因此点斜式最重要.教学中应突出点斜式、两点式和一般式三个教学高潮.求直线方程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要依不同的几何条件选用不同形式的方程.根据两个条件运用待定系数法和方程思想求直线方程.(5)注意正确理解截距的概念,截距不是距离,截距是直线(也是曲线)与坐标轴交点的相应坐标,它是有向线段的数量,因而是一个实数;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正实数(或非负实数).(6)本节中有不少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是函数、不等式、三角与直线的重要知识交汇点之一,教学中要适当选择一些有关的问题指导学生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7)直线方程的理论在其他学科和生产生活实际中有大量的应用.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和其它学科,教师要注意引导,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8)本节不少内容可安排学生自学和讨论,还要适当增加练习,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而不是仅停留在观念上.教学设计示例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教学目标:(1)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掌握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互化.(2)理解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及其证明(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类讨论能力、逆向思维的习惯和形成特殊与一般辩证统一的观点.教学重点、难点:直线方程的一般式.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不同时为0)的对应关系及其证明.教学用具:计算机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下面给出教学实施过程设计的简要思路:教学设计思路:(一)引入的设计前边学习了如何根据所给条件求出直线方程的方法,看下面问题:问:说出过点(2,1),斜率为2的,并观察方程属于哪一类,为什么?答:直线方程是,属于二元一次方程,因为未知数有两个,它们的最高次数为一次.肯定学生回答,并纠正学生中不规范的表述.再看一个问题:问:求出过点,的,并观察方程属于哪一类,为什么?答:直线方程是(或其它形式),也属于二元一次方程,因为未知数有两个,它们的最高次数为一次.肯定学生回答后强调“也是二元一次方程,都是因为未知数有两个,它们的最高次数为一次”.启发:你在想什么(或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谈谈?各小组可以讨论讨论.学生纷纷谈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边评价边启发引导,使学生的认识统一到如下问题:【问题1】“任意都是二元一次方程吗?”(二)本节主体内容教学的设计这是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如何解决?自己先研究研究,也可以小组研究,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或独立研究,或合作研究,教师巡视指导.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究,教师组织开展集体讨论.首先让学生陈述解决思路或解决方案:思路一:…思路二:………教师组织评价,确定最优方案(其它待课下研究)如下:按斜率是否存在,任意直线的位置有两种可能,即斜率存在或不存在.当存在时,直线的截距也一定存在,直线的方程可表示为,它是二元一次方程.当不存在时,直线的方程可表示为形式的方程,它是二元一次方程吗?学生有的认为是有的认为不是,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把它看成二元一次方程的合理性: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上点的坐标形式,与其它直线上点的坐标形式没有任何区别,根据直线方程的概念,方程解的形式也是二元方程的解的形式,因此把它看成形如的二元一次方程是合理的.综合两种情况,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何一条直线,都有一条表示这条直线的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至此,我们的问题1就解决了.简单点说就是:直线方程都是二元一次方程.而且这个方程一定可以表示成或的形式,准确地说应该是“要么形如这样,要么形如这样的方程”.同学们注意:这样表达起来是不是很啰嗦,能不能有一个更好的表达?学生们不难得出:二者可以概括为统一的形式.这样上边的结论可以表述如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何一条直线,都有一条表示这条直线的形如(其中、不同时为0)的二元一次方程.启发:任何一条直线都有这种形式的方程.你是否觉得还有什么与之相关的问题呢?【问题2】任何形如(其中、不同时为0)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吗?不难看出上边的结论只是直线与方程相互关系的一个方面,这个问题是它的另一方面.这是显然的吗?不是,因此也需要像刚才一样认真地研究,得到明确的结论.那么如何研究呢?师生共同讨论,评价不同思路,达成共识:回顾上边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原路返回就是非常好的思路,即方程(其中、不同时为0)系数是否为0恰好对应斜率是否存在,即(1)当时,方程可化为这是表示斜率为、在轴上的截距为的直线.(2)当时,由于、不同时为0,必有,方程可化为这表示一条与轴垂直的直线.因此,得到结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形如(其中、不同时为0)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为方便,我们把(其中、不同时为0)称作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是合理的.【动画演示】演示“直线各参数.gsp”文件,体会任何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至此,我们的第二个问题也圆满解决,而且我们还发现上述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大问题的两个方面,这个大问题揭示了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对应关系,同时,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是对直线特殊形式的抽象和概括,而且抽象的层次越高越简洁,我们还体会到了特殊与一般的转化关系.(三)练习巩固、总结提高、板书和作业等环节的设计在此从略直线的方程 2教学目标(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方程.(2)理解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在整体上把握直线的方程.(3)掌握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互化.(4)通过直线方程一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5)通过直线方程特殊式与一般式转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6)进一步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理解直线斜率的意义和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教学建议1.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由直线方程的概念和直线斜率的概念导出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分别导出直线方程的斜截式和两点式;再由两点式导出截距式;最后都可以转化归结为直线的一般式;同时一般式也可以转化成特殊式.(2)重点、难点分析①本节的重点是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以及根据具体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解析几何有两项根本性的任务:一个是求曲线的方程;另一个就是用方程研究曲线.本节内容就是求直线的方程,因此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对以后学习用方程讨论直线起着直接的作用,同时也对曲线方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平面解析几何中所求出的第一个方程,是后面几种特殊形式的源头.学生对点斜式学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继知识的学习.②本节的难点是直线方程特殊形式的限制条件,直线方程的整体结构,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证明.2.教法建议(1)教材中求直线方程采取先特殊后一般的思路,特殊形式的方程几何特征明显,但局限性强;一般形式的方程无任何限制,但几何特征不明显.教学中各部分知识之间过渡要自然流畅,不生硬.(2)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反映了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统一性,教学中应充分揭示直线方程本质属性,建立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为继续学习“曲线方程”打下基础.直线一般式方程都是字母系数,在揭示这一概念深刻内涵时,还需要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分析论证.教学中应重点分析思路,还应抓住这一有利时使学生学会严谨科学的分类讨论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系统、辩证、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在强调几种形式互化时要向学生充分揭示各种形式的特点,它们的几何特征,参数的意义等,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转化,并加深对各种形式的理解.(4)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两个独立条件确定一条直线,如两个点、一个点和一个方向或其他两个独立条件.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是学生很早就接触的几何公理,然而在解析几何,平面向量等理论中,直线或向量的方向是极其重要的要素,解析几何中刻画直线方向的量化形式就是斜率.因此,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和点斜式在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已知两点可以求得斜率,所以点斜式又可推出两点式(斜截式和截距式仅是它们的特例),因此点斜式最重要.教学中应突出点斜式、两点式和一般式三个教学高潮.求直线方程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要依不同的几何条件选用不同形式的方程.根据两个条件运用待定系数法和方程思想求直线方程.(5)注意正确理解截距的概念,截距不是距离,截距是直线(也是曲线)与坐标轴交点的相应坐标,它是有向线段的数量,因而是一个实数;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正实数(或非负实数).(6)本节中有不少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是函数、不等式、三角与直线的重要知识交汇点之一,教学中要适当选择一些有关的问题指导学生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7)直线方程的理论在其他学科和生产生活实际中有大量的应用.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和其它学科,教师要注意引导,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8)本节不少内容可安排学生自学和讨论,还要适当增加练习,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而不是仅停留在观念上.教学设计示例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教学目标:(1)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掌握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互化.(2)理解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及其证明(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类讨论能力、逆向思维的习惯和形成特殊与一般辩证统一的观点.教学重点、难点:直线方程的一般式.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不同时为0)的对应关系及其证明.教学用具:计算机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下面给出教学实施过程设计的简要思路:教学设计思路:(一)引入的设计前边学习了如何根据所给条件求出直线方程的方法,看下面问题:问:说出过点(2,1),斜率为2的直线的方程,并观察方程属于哪一类,为什么?答:直线方程是,属于二元一次方程,因为未知数有两个,它们的最高次数为一次.肯定学生回答,并纠正学生中不规范的表述.再看一个问题:问:求出过点,的直线的方程,并观察方程属于哪一类,为什么?答:直线方程是(或其它形式),也属于二元一次方程,因为未知数有两个,它们的最高次数为一次.肯定学生回答后强调“也是二元一次方程,都是因为未知数有两个,它们的最高次数为一次”.启发:你在想什么(或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谈谈?各小组可以讨论讨论.学生纷纷谈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边评价边启发引导,使学生的认识统一到如下问题:【问题1】“任意直线的方程都是二元一次方程吗?”(二)本节主体内容教学的设计这是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如何解决?自己先研究研究,也可以小组研究,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或独立研究,或合作研究,教师巡视指导.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究,教师组织开展集体讨论.首先让学生陈述解决思路或解决方案:思路一:…思路二:………教师组织评价,确定最优方案(其它待课下研究)如下:按斜率是否存在,任意直线的位置有两种可能,即斜率存在或不存在.当存在时,直线的截距也一定存在,直线的方程可表示为,它是二元一次方程.当不存在时,直线的方程可表示为形式的方程,它是二元一次方程吗?学生有的认为是有的认为不是,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把它看成二元一次方程的合理性: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上点的坐标形式,与其它直线上点的坐标形式没有任何区别,根据直线方程的概念,方程解的形式也是二元方程的解的形式,因此把它看成形如的二元一次方程是合理的.综合两种情况,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何一条直线,都有一条表示这条直线的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至此,我们的问题1就解决了.简单点说就是:直线方程都是二元一次方程.而且这个方程一定可以表示成或的形式,准确地说应该是“要么形如这样,要么形如这样的方程”.同学们注意:这样表达起来是不是很啰嗦,能不能有一个更好的表达?学生们不难得出:二者可以概括为统一的形式.这样上边的结论可以表述如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何一条直线,都有一条表示这条直线的形如(其中、不同时为0)的二元一次方程.启发:任何一条直线都有这种形式的方程.你是否觉得还有什么与之相关的问题呢?【问题2】任何形如(其中、不同时为0)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吗?不难看出上边的结论只是直线与方程相互关系的一个方面,这个问题是它的另一方面.这是显然的吗?不是,因此也需要像刚才一样认真地研究,得到明确的结论.那么如何研究呢?师生共同讨论,评价不同思路,达成共识:回顾上边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原路返回就是非常好的思路,即方程(其中、不同时为0)系数是否为0恰好对应斜率是否存在,即(1)当时,方程可化为这是表示斜率为、在轴上的截距为的直线.(2)当时,由于、不同时为0,必有,方程可化为这表示一条与轴垂直的直线.因此,得到结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形如(其中、不同时为0)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为方便,我们把(其中、不同时为0)称作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是合理的.【动画演示】演示“直线各参数.gsp”文件,体会任何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至此,我们的第二个问题也圆满解决,而且我们还发现上述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大问题的两个方面,这个大问题揭示了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对应关系,同时,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是对直线特殊形式的抽象和概括,而且抽象的层次越高越简洁,我们还体会到了特殊与一般的转化关系.(三)练习巩固、总结提高、板书和作业等环节的设计在此从略直线的方程 3教学目标(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方程.(2)理解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在整体上把握直线的方程.(3)掌握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互化.(4)通过直线方程一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5)通过直线方程特殊式与一般式转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6)进一步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理解直线斜率的意义和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教学建议1.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由直线方程的概念和直线斜率的概念导出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分别导出直线方程的斜截式和两点式;再由两点式导出截距式;最后都可以转化归结为直线的一般式;同时一般式也可以转化成特殊式.(2)重点、难点分析①本节的重点是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以及根据具体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解析几何有两项根本性的任务:一个是求曲线的方程;另一个就是用方程研究曲线.本节内容就是求直线的方程,因此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对以后学习用方程讨论直线起着直接的作用,同时也对曲线方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平面解析几何中所求出的第一个方程,是后面几种特殊形式的源头.学生对点斜式学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继知识的学习.②本节的难点是直线方程特殊形式的限制条件,直线方程的整体结构,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证明.2.教法建议(1)教材中求直线方程采取先特殊后一般的思路,特殊形式的方程几何特征明显,但局限性强;一般形式的方程无任何限制,但几何特征不明显.教学中各部分知识之间过渡要自然流畅,不生硬.(2)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反映了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统一性,教学中应充分揭示直线方程本质属性,建立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为继续学习“曲线方程”打下基础.直线一般式方程都是字母系数,在揭示这一概念深刻内涵时,还需要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分析论证.教学中应重点分析思路,还应抓住这一有利时使学生学会严谨科学的分类讨论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系统、辩证、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在强调几种形式互化时要向学生充分揭示各种形式的特点,它们的几何特征,参数的意义等,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转化,并加深对各种形式的理解.(4)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两个独立条件确定一条直线,如两个点、一个点和一个方向或其他两个独立条件.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是学生很早就接触的几何公理,然而在解析几何,平面向量等理论中,直线或向量的方向是极其重要的要素,解析几何中刻画直线方向的量化形式就是斜率.因此,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和点斜式在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已知两点可以求得斜率,所以点斜式又可推出两点式(斜截式和截距式仅是它们的特例),因此点斜式最重要.教学中应突出点斜式、两点式和一般式三个教学高潮.求直线方程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要依不同的几何条件选用不同形式的方程.根据两个条件运用待定系数法和方程思想求直线方程.(5)注意正确理解截距的概念,截距不是距离,截距是直线(也是曲线)与坐标轴交点的相应坐标,它是有向线段的数量,因而是一个实数;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正实数(或非负实数).(6)本节中有不少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是函数、不等式、三角与直线的重要知识交汇点之一,教学中要适当选。

高中数学_直线的方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数学_直线的方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直线的方程教学目标:(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2)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及一般式)1.直线的倾斜角(1)定义: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l_______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当直线l与x轴_________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2)范围:直线l倾斜角的范围是______.2.斜率公式(1)若直线l的倾斜角α≠90°,则斜率k=______.(2)P1(x1,y1),P2(x2,y2)在直线l上,且x1≠x2,则l的斜率____________. 3.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名称条件方程适用范围点斜式斜率k与点(x0,y0)不含直线x=x0斜截式斜率k与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b不含垂直于x轴的直线两点式两点P(x1,y1),P2(x2,y2)不含直线x=x1 (x1≠x2)和直线y=y1 (y1≠y2)截距式直线在x轴,y轴上截距分别为a,b不含垂直于坐标轴和过原点的直线一般式Ax+By+C=0(A2+B2≠0)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直线都适用1.直线3x -y +a =0的倾斜角为( )A .30°B .60°C .150°D .120°2.如果A ·C <0,且B ·C <0,那么直线Ax +By +C =0不通过(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3.过点P (2,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_. 4.若过点A (m,4)与点B (1,m )的直线与直线x -2y +4=0平行,则m 的值为______. 5.直线l 经过A (2,1),B (1,m 2)(m ∈R )两点,则直线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题型一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例1 (1)直线2x cos α-y -3=0⎝ ⎛⎭⎪⎫α∈⎣⎢⎡⎦⎥⎤π6,π3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 A. ⎣⎢⎡⎦⎥⎤π6,π3 B. ⎣⎢⎡⎦⎥⎤π4,π3 C. ⎣⎢⎡⎦⎥⎤π4,π2 D. ⎣⎢⎡⎦⎥⎤π4,2π3(2)直线l 过点P (1,0),且与以A (2,1),B (0,3)为端点的线段有公共点,则直线l 斜率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1. 直线x cos α+3y +2=0的倾斜角的范围是( )A. ⎣⎢⎡⎭⎪⎫π6,π2∪⎝ ⎛⎦⎥⎤π2,5π6B. ⎣⎢⎡⎦⎥⎤0,π6∪⎣⎢⎡⎭⎪⎫5π6,πC. ⎣⎢⎡⎦⎥⎤0,5π6 D. ⎣⎢⎡⎦⎥⎤π6,5π6 2. 若将例1题(2) 中的 P (1,0)改为P (-1,0),其他条件不变,求直线l 斜率的取值范围题型二求直线的方程例2根据所给条件求直线的方程:(1)直线过点(-4,0),倾斜角的正弦值为10 10;(2)直线过点(-3,4),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12;求适合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1)经过点P(4,1),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2)经过点A(-1,-3),倾斜角等于直线y=3x的倾斜角的2倍.专项基础训练1.若方程(2m 2+m -3)x +(m 2-m )y -4m +1=0表示一条直线,则参数m 满足的条件是( )A .m ≠-32 B .m ≠0 C .m ≠0且m ≠1 D .m ≠12.设直线ax +by +c =0的倾斜角为α,且sin α+cos α=0,则a ,b 满足 ( ) A .a +b =1 B .a -b =1 C .a +b =0 D .a -b =03.已知直线PQ 的斜率为-3,将直线绕点P 顺时针旋转60°所得的直线的斜率为( )A. 3 B . - 3 C . 0 D . 1+34.若直线l 的斜率为k ,倾斜角为α,而α∈⎣⎢⎡⎭⎪⎫π6,π4∪⎣⎢⎡⎭⎪⎫2π3,π,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5.设点A (-1,0),B (1,0),直线2x +y -b =0与线段AB 相交,则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课堂小结: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与学生共同研究求解直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在师生的双向交流中,让学生自己考查自己,从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灵活调整教学进度,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_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数学_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教学设计课程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直线斜率和倾斜角基础上,对直线方程几种形式的探究。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是以后研究直线与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基础,是今后学习整个解析几何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上下功夫。

教学重点:各种直线方程的推导,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直线方程的重中之重;教学难点:理解各种直线方程形式的局限性,求直线方程的灵活性,理解直线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对应关系。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解析几何这一数学学科有了基本的了解,知道了解析几何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

由于这一节学生基础不是很好,但学习积极性较高,思维活跃,所以教学中既要放手给学生,又要注意引导学生,让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人。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课型为“新授课”,采用“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遵循“探索---研究---运用”的三个层次,提出问题,采用多角度、不同形式的探究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且始终处于积极的问题探究和辨析思考的学习气氛中,让学生动脑思、动口议、动手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教师要启发的恰到好处。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效率。

学习目标: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方程,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方程。

通过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的研究,体会数形结合思想,锻炼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新的历程。

发扬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探索的精神以及合作意识;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问题1:什么叫做直线的方程?方程的直线?问题2、A(x1,y1)、B(x2,y2)是直线l上任意两点,其中x1x2,则直线l的斜率k=__________;垂直于x轴的直线,斜率k________,平行于x轴或与x轴重合的直线,斜率k_______。

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包括哪五种)

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包括哪五种)

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包括哪五
种)
大家好,小乐为大家解答以下问题。

很多人不知道线性方程的五种形式,包括哪五种。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
一、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1、1:点斜式:已知直线过点(x0,y0),斜率为k,则直线方程为y-y0=k(x-x0)。

2、2:斜截式:已知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斜率为k,则直线方程为y=kx+b
3、3:两点式:已知一条直线经过P1(x1,y1),P2(x2,y2)两点,则直线方程为x-x1/x2-x1=y-y1/y2-y1,但不包括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

4、4:截距式:已知直线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为a,b,则直线方程为x/a+y/b=1
5、5:一般式:任何直线均可写成Ax+By+C=0(A,B不同时为0)的形式。

二、五种形式的注意事项
6、一般式为ax+by+c=0,它的优点就是它可以表示平面上的任意一条直线,仅此而已。

其它式都有特例直线不能表示。

比如:
7、1:斜截式y=kx+b,就不能表示垂直x轴的直线x=a.
8、2:点斜式y-y0=k(x-x0),也不能表示垂直x轴的直线x=a
9、3:两点式(y-y1)/(y2-y1)=(x-x1)/(x2-x1)。

不能表示两点x1=x2或y1=y2时的直线(即垂直或水平直线)
10、4:截距式x/a+y/b=1不能表示截距为0时的直线,比如正比例直线。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直线方程五种形式优秀教师

直线方程五种形式优秀教师

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1.点斜式方程设直线l 过点P 0(x 0,y 0),且斜率为k ,则直线的方程为y -y 0=k (x -x 0),由于此方程是由直线上一点P 0(x 0,y 0)和斜率k 所确定的直线方程,我们把这个方程叫做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注意:利用点斜式求直线方程时,需要先判断斜率存在与否.(1)当直线l 的倾斜角α=90°时,斜率k 不存在,不能用点斜式方程表示,但这时直线l 恰与y 轴平行或重合,这时直线l 上每个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 0,所以此时的方程为x =x 0.(2)当直线l 的倾斜角α=0°时,k =0,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y =y 0,即y -y 0=0.(3)当直线l 的倾斜角不为0°或90°时,可以直接代入方程求解.2.斜截式方程:如果一条直线通过点(0,b )且斜率为k ,则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为y =kx + b 其中k 为斜率,b 叫做直线y =kx +b 在y 轴上的截距,简称直线的截距.注意:利用斜截式求直线方程时,需要先判断斜率存在与否.(1)并非所有直线在y 轴上都有截距,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如直线x =2在y 轴上就没有截距,即只有不与y 轴平行的直线在y 轴上有截距,从而得斜截式方程不能表示与x 轴垂直的直线的方程.(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y =kx +b 是y 关于x 的函数,当k =0时,该函数为常量函数.x =b ;当k ≠0时,该函数为一次函数,且当k >0时,函数单调递增,当k <0时,函数单调递减.(3)直线的斜截式方程是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特例。

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及其相互转化.直线点斜式方程的理解1.由于点斜式方程是由斜率公式00y y k x x -=-推出的,因此00y y k x x -=- 表示的直线上缺少一个点P (x 0,y 0),y -y 0=k (x -x 0)才是整条直线;2.经过点P 0(x 0,y 0)的直线有无数条,这无数条直线可以分为两类:①斜率存在时,直线方程y -y 0=k (x -x 0);②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方程为x =x 0.3.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实际上就是我们熟知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4.从函数的角度来看,当斜率k 存在时,直线方程可以看作是函数解析式,当斜率k 不存在时,直线方程为x =x 0,它不是函数解析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案例直线方程的
几种形式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23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教材分析
这节内容介绍了直线方程的几种主要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和一般式,并简单介绍了斜截式和截距式.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是其他直线方程形式的基础,因此它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在推导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时,要使学生理解:(1)建立点斜式的主要依据是,经过直线上一个定点与这条直线上
任意一点的直线是唯一的,其斜率等于k.(2)在得出方程后,要把它变成方程y-y1=k(x-x1).因为前者表示的直线缺少一个点P1(x1,y1),而后者才是这条直线的方程.(3)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不能用点斜式求它的方程,这时的直线方程为x=x1.在学习了点斜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直线方程的其他几种形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和一般式,并探索它们的适用范围和相互联系与区别.通过研究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指出它们都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然后从两个方面进一步研究直线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使学生明确一个重要事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条直线的方程,都可以写成关于x,y的一次方程;反过来,任何一个关于x,y 的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为以后继续学习“曲线和方程”打下基础.因为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所以它是本节学习的难点.
教学目标
1. 在“直线与方程”和直线的斜率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由一个点和斜率推导出直线方程,初步体会直线方程建立的方法.
2. 理解和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直线方程的其他几种形式,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
3. 理解直线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并能用直线方程解决和研究有关问题.
4. 通过直线方程几种形式的学习,初步体会知识发生、发展和运用的过程,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任务分析
这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基础上,具体地研究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而这几种形式的关键是推导点斜式方程.因此,在推导点斜式方程时,要使学生理解:已知直线的斜率和直线上的一个点,这条直线就确定了,进而直线方程也就确定了.求直线方程就是把直线上任一点用斜率和直线上已知点来表示,这样由两点的斜率公式即可推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基础上,由学生推出直线方程的其他几种形式,并使学生明确直线方程各种形式的使用范围,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于直线和方程的一一对应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论证直线和方程的关系时,一方面分斜率存在与斜率不存在两类,另一方面又分B≠0与B=0两类.这种“两分法”的分类,科学严密,可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和周密地讨论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问题情境
飞逝的流星形成了一条美丽的弧线,这条弧线可以看作满足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也可以看作满足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为研究直线问题,须要建立直线的方程.直线可由两点唯一确定,也可由一个点和一个方向来确定.如果已知直线上一个点的坐标和斜率,那么如何建立这条直线的方程呢
二、建立模型
1. 教师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若直线l经过点A(-1,3),斜率为-2,点P在直线l上运动,那么点P的坐标满足什么条件
设点P的坐标为(x,y),那么当P在直线l上运动时(除点A外),点P与定点A确定的直
线就是l,它的斜率恒为-2,所以=-2,即2x+y-1=0.
显然,点A(-1,3)满足此方程,因此,当点P在直线l上运动时,其坐标(x,y)满足方程2x+y-1=0.
2. 教师明晰一般地,设直线l经过点P1(x1,y1),且斜率为k,对于直线l上任意一点P(x,
y)(不同于点P1),当点P在直线l上运动时,PP1的斜率始终为k,则,即y-y1=k (x-x1).
可以验证:直线l上的每个点(包括点P1)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反过来,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l上,这个方程就是过点P1、斜率为k的方程,我们把这个方程叫作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斜率不存在,其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为直线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思考:(1)方程与方程y-y1=k(x-x1)表示同一图形吗
(2)每一条直线都可用点斜式方程表示吗
[例题]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
(1)直线l1:过点(2,5),k=-1.
(2)直线l2:过点(0,1),k=-.
(3)直线l3:过点(2,1)和点(3,4).
(4)直线l4:过点(2,3)平行于y轴.
(5)直线l5:过点(2,3)平行于x轴.
参考答案:(1)x+y-7=0.(2)y=-x+1.(3)3x-y-5=0.(4)x=2.(5)y=3.
[练习]
求下列直线方程.
(1)已知直线l的斜率为k,与y轴的交点P(0,b).
(如果直线l的方程为y=kx+b,则称b是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这个方程叫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2)已知直线l经过两点P1(x1,y1),P2(x2,y2).
(如果直线l的方程为y-y1=(x-x1),(x1≠x2),则这个方程叫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3)已知直线l经过两点A(a,0),B(0,b),其中ab≠0.
(如果直线l的方程为,(ab≠0),则a,b分别称为直线l在x轴、y轴上的截距,这个方程叫直线的截距式方程)
进一步思考讨论:前面所学的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都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那么任何一条直线的方程是否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反过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吗
通过学生讨论后,师生共同明晰: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一条直线的方程都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
事实上,当直线斜率存在时,它的方程可写成y=kx+b,它可变形为kx-y+b=0,若设A=k,B=-1,C=b,它的方程可化为Ax+By+C=0;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它的方程可写成x=
x1,即x-x1=0,设A=1,B=0,C=-x1,它的方程可化为Ax+By+C=0.即任何一条直线的
方程都可以表示为Ax+By+C=0;反过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Ax+By+C=0,(A,B不全为0)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事实上,对于方程Ax+By+C=0,(A,B不全为0),当B≠0时,方程可化为y=-x-
,它表示斜率为-,在y轴上截距为-的直线;当B=0时,A≠0,方程可化为x=-,它表示一条与y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
综上可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是一一对应的.我们把方程Ax+By+C=0,(A,B不全为0)叫作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三、解释应用
[例题]
1. 已知直线l通过点(-2,5),且斜率为-.
(1)求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2)求直线在x轴、y轴上的截距.
(3)试画出直线l.解答过程由学生讨论回答,教师适时点拨.
2. 求直线l:2x-3y+6=0的斜率及在x轴与y轴上的截距.
解:已知直线方程可化为y=x+2,所以直线l的斜率为,在y轴上的截距为2.在方程2x-3y+6=0中,令y=0,得x=-3,即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3.
[练习]
1.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并画出图形.
(1)过原点,斜率为-2.
(2)过点(0,3),(2,1).
(3)过点(-2,1),平行于x轴.
(4)斜率为-1,在y轴上的截距为5.
(5)在x轴、y轴上的截距分别为3,-5.
2. 求过点(3,-4),且在两条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
3. 设直线l的方程为(m2-2m-3)x+(2m2+m-1)y=2m-6,根据下列条件确定m的值.
(1)直线l在x轴上的截距为-3.
(2)直线l的斜率为1.
(3)直线l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0.
四、拓展延伸
1. 在直线方程y-1=k(x-1)中,k取所有实数,可得到无数条直线,这无数条直线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2. 在直线方程Ax+By+C=0中,当A,B,C分别满足什么条件时,直线有如下性质:
(1)过坐标原点.(2)与两坐标轴都相交.
(3)只与x轴相交.(4)只与y轴相交.
(5)与x轴重合.(6)与y轴重合.
3. 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与几种特殊形式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你能说明它们的适用范围以及相互转化的条件吗
参考答案:
1. 直线过点(1,1),它不包括直线x=1.
2. (1)C=0.A,B不全为0;(2)A,B都不为0.
(3)A≠0,B=0,C≠0.(4)A=0,B≠0,C≠0.
(5)A=0,B≠0,C=0.(6)A≠0,B=0,C=0.
3. 略.
点评
这篇案例在直线与方程和直线的斜率基础上,通过实例探索出过一点且斜率已知的直线的方程,然后按照由特殊到一般的方程建立了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在点斜式方程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的探究出直线方程的其他形式,并研究了几种直线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它们的适用范围.在案例的设计上注意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适用的过程.在例题与练习的设计上,注意了层次性和知识的完整性的结合,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注意了数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体现了数形结合、化归、转化、抽象、概括以及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能够较好地完成本节的教育教学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