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算汇总

合集下载

汇总合计数的函数

汇总合计数的函数

汇总合计数的函数
本文将介绍合计(汇总)数的函数。

您可以使用这些函数在数据集中计算合计(总和),并进行其他数学运算。

常用的汇总合计数函数有:
1. SUM:用于计算一列或多列数据的总和。

例如,
SUM(A1:A10)将计算单元格A1到A10的总和。

2. AVERAGE:用于计算一列或多列数据的平均值。

例如,AVERAGE(A1:A10)将计算单元格A1到A10的平均值。

3. COUNT:用于计算一列或多列数据中的非空单元格数量。

例如,COUNT(A1:A10)将计算单元格A1到A10中的非空单元格数量。

4. MAX:用于找到一列或多列数据中的最大值。

例如,MAX(A1:A10)将找到单元格A1到A10中的最大值。

5. MIN:用于找到一列或多列数据中的最小值。

例如,
MIN(A1:A10)将找到单元格A1到A10中的最小值。

6. STDEV:用于计算一列或多列数据的标准差。

例如,STDEV(A1:A10)将计算单元格A1到A10的标准差。

7. VAR:用于计算一列或多列数据的方差。

例如,
VAR(A1:A10)将计算单元格A1到A10的方差。

这些函数可以用于单个单元格、连续的单元格范围,也可以用于多个不连续的单元格范围。

您可以将这些函数结合使用,以满足特定的计算需求。

对于数字数据的计算,这些函数可以帮助您快速计算出合计数。

在Excel和其他类似的数据处理工具中,这些函数非常常用。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汇总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汇总

一年级的知识及重点1、数与计算(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

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加法和减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2)10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减法。

数数。

个位、十位。

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

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量与计量钟面的认识(整时)。

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3、几何初步知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4、应用题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多和少的应用题(抓有效信息的能力)5、实践活动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二年级的知识点和重难点1、数与计算(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加、减法竖式。

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口诀。

乘法竖式。

除法的初步认识。

用乘法口诀求商。

除法竖式。

有余数除法。

两步计算的式题。

(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数。

百位、千位、万位。

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4)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

连加法。

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5)混合运算。

先乘除后加减。

两步计算式题。

小括号。

2、量与计量时、分、秒的认识。

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千克(公斤)的认识3、几何初步知识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直角。

4、应用题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实践活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例如调查家中本周各项消费的开支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三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1、数与计算(1)一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0的乘法。

连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0除以一个数。

用乘法验算除法。

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一年级数学】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方法汇总,考试就用这几种!

【一年级数学】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方法汇总,考试就用这几种!

100以内加减法快速算算法方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口诀:加9要减1,加8要减2,加7要减3,加6要减4,加5要减5,加4要减6,加3要减7,加2要减8,加1要减9(注:口决中的加几都是说个位上的数)。

例:26+38=64解:加8要减2,谁减226上的6减2。

38里十位上的3要进4。

(注:后一个两位数上的十位怎么进位,是1我进2,是2我进3,是3我进4,依次类推。

那朝什么地方进位呢,进在第一个两位数上十位上。

如本次是3我进4,就是第一个两位数里的2+4=6。

)这里的26+38=64就是6-2=4写在个位上,是3。

第一讲加法速算一、凑整加法凑整加法就是凑整加差法,先凑成整数后加差数,就能算的快。

8+7=15计算时先将8凑成108加2等于107减2等于510+5=15如17+9=26计算程序是17+3=209-3=620+6=26二、补数加法补数加法速度快,主要是没有逐位进位的麻烦。

补数就是两个数的和为101001000等等。

8+2=1078+22=1008是2的补数,2也是8的补数,78是22的补数,22也是78的补数。

利用补数进行加法计算的方法是十位加1,个位减补。

例如6+8=14计算时在6的十位加上1,变成16,再从16中减去8的补数2就得14如6+7=13先6+10=16后16-3=13如27+8=3527+10=3737-2=35如25+85=11025+100=125125-15=110如867+898=1765867+1000=18671867-102=1765三、调换位置的加法两个十位数互换位置,有速算方法是:十位加个位,和是一位和是双,和是两位相加排中央。

例如61+16=77,计算程序是6+1=7 7是一位数,和是双,就是两个7,61+16=77再如83+38=121计算程序是8+3=11 11就是两位数,两位数相加1+1=2排中央,将2排在11中间,就得121。

第二讲减法速算一、两位减一位补数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补数减法是:十位减1,个位加补。

汇总个数的公式(一)

汇总个数的公式(一)

汇总个数的公式(一)汇总个数的公式在数据分析和统计中,经常需要对一组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其中的个数。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汇总个数的公式,以及对应的解释和示例。

1. 简单求和公式使用求和公式可以将一组数据中的各个元素相加,从而得到总和。

在汇总个数时,可以将每个元素默认计为1,然后使用求和公式计算总和。

公式:总个数= Σ(1),其中Σ 表示求和示例:假设现有一个数据集合 [2, 5, 3, 2, 7],我们可以使用求和公式计算其总个数:总个数 = 1 + 1 + 1 + 1 + 1 = 52. 计数公式计数公式是一种简洁的方法来统计一组数据中的个数。

该方法直接使用计数函数,将数据的个数直接返回。

公式:总个数 = Count(数据集)示例:假设现有一个数据集合 [2, 5, 3, 2, 7],我们可以使用计数公式计算其总个数:总个数 = Count([2, 5, 3, 2, 7]) = 53. 分组求和公式在数据分析中,有时需要将数据进行分组,并计算每个组中元素的个数。

可以使用分组求和公式来进行汇总。

公式:每组个数= Σ(1),其中Σ 表示求和示例:假设现有一个数据集合 [2, 5, 3, 2, 7, 1, 3, 2, 5],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数值进行分组,并计算每个组中元素的个数: - 对于数值2的组:每组个数 = 1 + 1 + 1 = 3 - 对于数值5的组:每组个数 = 1 + 1 = 2 - 对于数值3的组:每组个数 = 1 + 1 = 2 - 对于数值7的组:每组个数 = 1总结汇总个数的公式是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简单求和公式、计数公式和分组求和公式,可以对一组数据进行个数的汇总统计。

这些公式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需求和数据特点。

excel表格 部门汇总总数

excel表格 部门汇总总数

Excel表格在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各种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

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部门汇总总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企业对各个部门的运营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为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在Excel表格中如何进行部门汇总总数的计算。

一、准备数据在进行部门汇总总数的计算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相应的数据。

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收集各个部门的相关数据,比如销售额、利润、成本等。

这些数据可以分别列在Excel表格中的不同工作表中,也可以放在同一工作表的不同位置。

二、使用SUM函数进行部门汇总总数的计算在Excel表格中,我们可以使用SUM函数来对某一列或某一行的数据进行汇总计算。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选中需要进行汇总计算的单元格,比如如果要对A列的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可以在A列下方的空白单元格中输入“=SUM(A1:A10)”(假设A1到A10是需要进行汇总计算的数据),然后按下回车键即可得到A列数据的汇总总数。

2. 选中已经输入了SUM函数的单元格,将鼠标移动到单元格的右下角,此时鼠标会变成黑色的十字箭头,点击并拖动鼠标,可以一次性将SUM函数应用到其他需要进行汇总计算的列或行中。

三、使用PivotTable进行部门汇总总数的计算除了使用SUM函数进行部门汇总总数的计算之外,我们还可以使用Excel表格中的数据透视表(PivotTable)功能来实现部门汇总总数的计算。

PivotTable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灵活的汇总和分析,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选中包含需要进行汇总计算的数据的区域,然后依次点击“插入”-“数据透视表”。

2.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数据源和放置数据的位置,然后将需要进行汇总计算的字段拖动到“行标签”和“值”区域,这样就可以得到相应的部门汇总总数。

四、使用条件格式化进行部门汇总总数的可视化展示在进行部门汇总总数的计算之后,为了更直观地展示结果,我们可以使用Excel表格中的条件格式化功能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

汇总个数的公式

汇总个数的公式

汇总个数的公式在数学中,汇总个数是指将一组数字或数值进行加法运算得到的总和。

在数学中,有几种常见的方法可以用来计算汇总个数的公式,下面将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来计算汇总个数。

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个项与前一项之间的差值都相等的数列。

假设我们要汇总的个数是从1到n的连续整数,那么汇总个数的公式可以表示为:sum = (n/2) * (1 + n)其中,n代表连续整数的最大值。

这个公式的推导基于等差数列的性质,利用了首项与末项的和等于平均值乘以项数的规律。

除了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我们还可以使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来计算汇总个数。

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个项与前一项之间的比值都相等的数列。

假设我们要汇总的个数是以r为公比的等比数列,且第一项为a,最后一项为a * r^n,其中n为项数。

那么汇总个数的公式可以表示为:sum = a * (r^n - 1) / (r - 1)这个公式的推导基于等比数列的性质,利用了首项与末项的和等于首项乘以公比的n次方减一再除以公比减一的规律。

除了上述的数列求和公式,我们还可以使用穷尽法来计算汇总个数。

穷尽法是指将要汇总的个数依次列举出来,然后进行逐个相加的方法。

这种方法比较直观,但对于项数较大的汇总个数来说,计算量较大,不太实用。

最后,我们还可以使用递推公式来计算汇总个数。

递推公式是指根据已知的一些项的值,来推导出下一项的值的公式。

比如,斐波那契数列就是一种递推公式。

如果我们知道汇总个数的前n-1项的值,可以通过递推公式来计算第n项的值,然后将所有项相加得到汇总个数。

总结起来,汇总个数的公式可以使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穷尽法或递推公式来计算。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通过这些公式,我们可以快速而准确地计算出汇总个数,为数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Access如何计算汇总数据

Access如何计算汇总数据

Access如何计算汇总数据Access是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可以帮助用户有效地存储、管理和分析数据。

汇总数据是Access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它允许用户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和统计,以便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分析结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在Access中计算汇总数据,以及汇总数据的应用和案例分析。

1.汇总数据的基本概念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汇总数据是指将原始数据进行合计、平均、计数等运算,以便获得更高层次的信息和洞察。

汇总数据可以帮助用户了解数据的趋势和规律,进行决策和规划。

在Access中,用户可以利用查询、报表和表单等功能来进行数据的汇总和分析。

2.在Access中进行数据的汇总在Access中,用户可以利用查询来进行数据的汇总。

首先,用户需要打开Access数据库,然后选择要进行汇总的数据表或者查询。

接下来,用户可以使用查询设计工具来创建一个新的查询,将需要汇总的字段和相应的汇总函数添加到查询中。

常用的汇总函数包括Sum、Avg、Count、Max和Min等。

例如,用户可以创建一个查询,对销售订单表中的销售额进行求和,从而得到销售总额。

具体操作方式是,在查询设计工具中选择销售订单表,选择销售额字段,并在“总计”行中选择“求和”函数,然后运行查询即可获得销售总额的汇总数据。

3.使用报表进行数据汇总除了查询之外,用户还可以利用报表来进行数据的汇总和展示。

在Access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创建一个新的报表,将需要汇总的字段和相应的汇总函数添加到报表中。

然后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报表进行设计和排版,最终生成一个包含汇总数据的报表。

4.汇总数据的应用和案例分析汇总数据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意义。

例如,企业可以利用汇总数据来分析销售业绩,了解产品的销售情况和趋势;政府部门可以利用汇总数据来分析人口统计和社会经济数据,为政策制定和规划提供参考;学术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汇总数据来分析调查数据和实验结果,从而得出科学结论。

小学数学1—6年级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1—6年级知识点汇总

小学1-6年级数学重点知识、公式汇总+解读一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1、数与计算(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

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加法和减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2)10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减法。

数数。

个位、十位。

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

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量与计量钟面的认识(整时)。

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3、几何初步知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4、应用题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多和少的应用题(抓有效信息的能力)5、实践活动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二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1、数与计算(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加、减法竖式。

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口诀。

乘法竖式。

除法的初步认识。

用乘法口诀求商。

除法竖式。

有余数除法。

两步计算的式题。

(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数。

百位、千位、万位。

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4)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

连加法。

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5)混合运算。

先乘除后加减。

两步计算式题。

小括号。

2、量与计量时、分、秒的认识。

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千克(公斤)的认识3、几何初步知识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直角。

4、应用题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实践活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例如调查家中本周各项消费的开支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三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1、数与计算(1)一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0的乘法。

连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0除以一个数。

用乘法验算除法。

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

数的运算知识点汇总

数的运算知识点汇总

1、数的运算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加法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关系式: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减法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关系式: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乘法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关系式: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除法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关系式:被除数÷除数= 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级运算:按照顺序,从左向右,依次计算异级运算: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运算法则1.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2. 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 整数乘法计算法则: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4. 整数除法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

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5. 小数乘法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6.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7.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数的运算及应用篇)

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数的运算及应用篇)
练习题 2:乐乐有梨和苹果共 15 个,苹果有 8 个,梨有多少个?
5.6÷0.04=
1.8÷12=
4.08÷0.8=
0.54÷0.6=
6.3÷0.14=
14.21÷7=
0.6363÷0.63=
773.5÷0.91=
79.54÷8.2=
22.08÷2.4=
6÷2= 54÷6= 27÷9=
19÷3= 18÷4= 80÷7=
65÷5= 378÷7= 992÷8= 861÷7=
328-243= 321+919= 955-113= 771-540= 825-106= 128+165= 688+980=
467-64= 64+608= 183+969=
1.4 分数的加减法 1.4.1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99
99 2
99 9
96 3
1.4.2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6
66 9
1.5 小数的加减法
22÷3=
14÷3=
7÷2=
20÷3=
29÷5=
37÷5=
12÷5=
55÷3=
73÷3=
2.2.3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93 ÷ 3 =
44 ÷ 4=
84 ÷ 7=
72 ÷ 6=
876÷6=
995÷5=
732÷4=
387÷9=
975÷3=
292÷4=
126÷6=
736÷4=
552÷6=
369÷9=
235÷5=
18×18=
3
4
64×3= 123×6= 406×3= 690×6=
52×60= 15×15= 25×25=

小学数学速算技巧汇总

小学数学速算技巧汇总

小学数学速算技巧汇总小学数学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起点,掌握好小学数学速算技巧对于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和学习效率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小学数学速算技巧的汇总。

一、加减法速算技巧1.十位数加减法:可以利用进位或退位的方法来加减十位数,例如67+20=87,可以将20分解成10+10,然后先算个位数的进位,再算十位数。

2.九乘法口诀:九乘法口诀是小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技巧,可以帮助他们快速计算九的倍数,例如9×2=18,可以将2的个位数减1得到1,十位数为10-1=9,所以答案是183.减法转加法:对于减法,可以将减法问题转化为加法问题,例如18-5=13,可以看成18+(-5)=13,然后根据加法的规则计算即可。

4.巧用零:对于加法和减法,如果有一个数是0,计算结果就是另一个数,例如68+0=68,68-0=68,所以可以直接写出结果。

5.利用补数:对于减法,可以利用补数来计算,例如8-5,可以将5补充成10,然后减去5得到剩下的是10-5=5,所以答案是3二、乘除法速算技巧1.规律乘法:对于有规律的乘法,可以找到乘法规律,例如11的倍数的规律是重复数字,例如11×5=55,11×7=772.九九乘法口诀:九九乘法口诀是小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技巧,通过这个口诀,可以帮助他们快速计算乘法,例如7×8=56,可以在九九乘法表中找到7行8列的交点得到答案。

3.乘法分配律:对于大数相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来简化计算,例如16×30,可以将16分解成10+6,然后分别计算10×30和6×30,最后将两个结果相加得到答案。

4.除法和倍数关系:对于除法,可以利用倍数关系来计算,例如48÷6,可以找到48的倍数是12,然后将12÷2=6,所以答案是85.四舍五入:对于除法,如果计算结果有小数,可以通过四舍五入来估算,例如22÷7≈3.14,可以近似地计算为3三、运算规则速算技巧1.交换律:对于加法和乘法,可以利用交换律来简化计算,例如3+8+5可以按照8+5+3的顺序计算,结果是162.结合律:对于加法和乘法,可以利用结合律来简化计算,例如(7+8)+5可以按照7+(8+5)的顺序计算,结果是20。

多个表格数据汇总公式

多个表格数据汇总公式

多个表格数据汇总公式多个表格数据汇总公式1. 求和公式一维求和公式一维求和公式用于计算一列或一行数据的总和。

公式如下所示:总和 = SUM(范围)其中,范围为要进行求和计算的单元格范围。

例如,如果要计算A1到A10单元格的总和,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总和 = SUM(A1:A10)二维求和公式二维求和公式用于计算多个单元格范围的总和。

公式如下所示:总和 = SUM(范围1, 范围2, ...)其中,范围1,范围2等为要进行求和计算的单元格范围。

例如,如果要计算A1到A10和B1到B10单元格范围的总和,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总和 = SUM(A1:A10, B1:B10)2. 平均值公式平均值公式用于计算一列或一行数据的平均值。

公式如下所示:平均值 = AVERAGE(范围)其中,范围为要进行平均值计算的单元格范围。

例如,如果要计算A1到A10单元格的平均值,可以使用以下公式:平均值 = AVERAGE(A1:A10)3. 最大值和最小值公式最大值和最小值公式用于求取一列或一行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公式如下所示:最大值 = MAX(范围)最小值 = MIN(范围)其中,范围为要进行最大值或最小值计算的单元格范围。

例如,如果要求取A1到A10单元格范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最大值 = MAX(A1:A10)最小值 = MIN(A1:A10)4. 计数公式计数公式用于计算一列或一行数据中非空单元格的数量。

公式如下所示:计数 = COUNT(范围)其中,范围为要进行计数的单元格范围。

例如,如果要计算A1到A10单元格范围中非空单元格的数量,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数 = COUNT(A1:A10)以上是常见的多个表格数据汇总公式的使用方法和示例。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公式,可以高效地对多个表格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

5. 条件求和公式条件求和公式用于根据满足某一条件的单元格进行求和计算。

公式如下所示:条件求和 = SUMIF(范围, 条件, 求和范围)其中,范围为要进行判断条件的单元格范围,条件为判断条件,求和范围为要进行求和计算的单元格范围。

小学数学速算技巧汇总

小学数学速算技巧汇总

数学速算技巧汇总11. 加数“凑整”几个数相加,如果有几个数相加能凑成整十的数,可以调换加数的位置,把几个数相加。

例:14+5+6=14+6+5=252. 运用减法性质“凑整”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如果减数的和能凑成整十的数,可以把减数先加后再减。

这种口算比较简便。

例:50-13-7=50-(13+7)=50-20=303. 近十、近百、近千的数计算时可以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进行解答。

例:(1)497+136497可以近似的看成500,原式=(500-3)+136=500+136-3=633(2)760+102将102看成100+2原式=760+100+2=860+2=8624. 补数法利用"补数法",将每个加数加1后凑成20000、2000、200、20进行计算。

例:19999+1999+199+19可以看成:(20000-1)+(2000-1)+(200-1)+(20-1)=20000+2000+200+20-4=22220-4=222165. 利用加减法交换律:先加再减的题目也可以做成先减再加。

例:562+316-62=562-62+316=500+316=8166. 整百数和“零头数”在计算时可以先把题中的数看成两部分:整百数和"零头数",然后把整百数与整百数相加减,"零头数"与"零头数"相加减。

例:598+31-296-103=500+98+31-200-96-100-3=500-200-100+98-96+31-3=200+2+28=23021. 带符号搬家法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

例如:23-11+7=23+7-114×14×5=4×5×1410÷8×4=10×4÷82. 结合律法加括号法(1)在加减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号里要变号。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减法计算题汇总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减法计算题汇总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减法计算题汇总本文档为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减法计算题的汇总,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减法运算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减法题目及解答:1. 两位数减一位数题目示例:1. 98 - 5 = ?2. 72 - 9 = ?3. 85 - 3 = ?解答示例:1. 98 - 5 = 932. 72 - 9 = 633. 85 - 3 = 822. 两位数减两位数题目示例:1. 57 - 28 = ?2. 46 - 19 = ?3. 89 - 35 = ?解答示例:1. 57 - 28 = 292. 46 - 19 = 273. 89 - 35 = 543. 三位数减一位数题目示例:1. 365 - 7 = ?2. 423 - 9 = ?3. 682 - 4 = ?解答示例:1. 365 - 7 = 3582. 423 - 9 = 4143. 682 - 4 = 6784. 三位数减两位数题目示例:1. 728 - 42 = ?2. 586 - 25 = ?3. 914 - 68 = ?解答示例:1. 728 - 42 = 6862. 586 - 25 = 5613. 914 - 68 = 846以上是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减法计算题的汇总。

通过练这些题目,学生们可以提高他们的减法运算能力,加深对减法运算的理解。

注意:学生在做练题时,请仔细阅读题目,并相应填写正确的答案。

学生在做练习题时,请仔细阅读题目,并相应填写正确的答案。

备注:本文档中的题目和答案仅供参考,实际上课内容以教师布置的作业为准。

小学阶段数学计算模块汇总

小学阶段数学计算模块汇总

小学阶段数学计算模块汇总计算集训(一)【例1】把比100大的奇数从小到大排成一列,其中第21个是多少?【考点】等差数列的基本认识【难度】2星【题型】计算【解析】【解析】该数列为等差数列,首项为101,公差为2,第21个数的项数为21.则101+(21-1)×2=141【答案】141【例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第9项等于131,第10项等于137,这个数列的第1项是多少?第19项是多少?【考点】等差数列的基本认识【难度】3星【题型】计算【解析】【解析】把数列列出来:83,89,95,101,107,113,119,125,131,137,143,149,155,161,167,173,179,185,191【答案】191【例3】有20个数,第1个数是9,以后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3.这20个数相加,和是多少?【考点】等差数列的公式运用【难度】3星【题型】计算【解析】【解析】末项是:9201366+-⨯=(),和是:966202750+⨯÷=()【答案】750【例4】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只青蛙张嘴,32只眼睛条腿。

【考点】找规律计算【难度】2星【题型】填空【关键词】希望杯,4年级,1试32÷(2÷1)=16;32÷(2÷1)=16;32×(4÷2)=64.【答案】16;16;64【例5】如图2,用火柴棍摆出一系列三角形图案,按这种方式摆下去,当N=5时,按这种方式摆下去,当N=5时,共需要火柴棍多少根?【考点】找规律计算【难度】3星【题型】填空【解析】找规律3,3+6,3+6+9…,N =5时,需要火柴棍3+6+9+12+15=45【答案】45【例6】观察下面的序号和等式,填括号.序号等式11236++=335715++=5581124++=77111533++=() 7983 ++=()()()【考点】找规律计算【难度】3星【题型】填空【关键词】希望杯【解析】【解析】可以这样想:⑴表中各竖行排列的规律是什么?(等差数列)⑵表中这四个括号,应先填哪一个?为什么?这个括号里的数怎么求?应先填左起第一个,因为它是序号,表示了其他三个括号里的数在各自的等差数列中所在的位置,即各自的项数.第一个括号:79833411996-÷+=(),11996123991+-⨯=();第二个括号:11996123991+-⨯=();第三个括号:根据等差数列通项公式:21996135987+-⨯=()或399119965987+=;第四个括号:根据等差数列通项公式:619961917961 +-⨯=()或5987317961⨯=【答案】3991;3991;5987;17961【例7】计算:110+111+112+ (126)【考点】等差数列计算题【难度】2星【题型】计算【关键词】走美杯,初赛【解析】原式(110126)1722006=+⨯÷=【答案】2006【例8】计算下列一组数的和:105,110,115,120,…,195,200【考点】等差数列计算题【难度】2星【题型】计算【解析】根据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必须知道首项、末项和项数,这里首项是105,末项是200,但项数不知道.若利用1(1)n a a n d =+-⨯,可有1()1n n a a d =-÷+据此可先求出项数,再求数列的和.解:数列的项数1()1n n a a d =-÷+(200105)51=-÷+9551=÷+20=.故数列的和是:1()2n S a a n =+⨯÷(105200)202=+⨯÷305202=⨯÷3050=【答案】3050【例9】1223344950⨯+⨯+⨯++⨯ =_________【考点】整数裂项【难度】3星【题型】计算【解析】【解析】这是整数的裂项。

1~6年级数学计算汇总

1~6年级数学计算汇总

1~6年级数学计算汇总一、一年级数学计算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主要涉及到基础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通过简单的数学题目,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一年级的数学计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1.1 加法运算在一年级,加法运算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的数学运算之一。

加法的基本原则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得到它们的总和。

一年级的加法运算主要以个位数为主,如2+3=5,4+1=5等等。

通过不同难度的加法题目,培养孩子们对数值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1.2 减法运算减法运算是一年级数学学习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减法的基本原则是从一个数值中减去另一个数值,得到它们的差值。

一年级的减法运算主要以个位数为主,如5-2=3,7-3=4等等。

通过减法题目的练习,培养孩子们对数值变化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1.3 组合运算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可以将加法和减法进行组合运算。

例如,2+3-1=4,3-1+2=4等等。

组合运算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实际运算中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二年级数学计算在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进一步巩固了一年级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引入了乘法运算。

二年级的数学计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2.1 加法和减法运算在二年级,加法和减法运算的难度逐渐增加,可以涉及到两位数的运算。

例如,23+15=38,45-17=28等等。

通过这些运算题目,培养孩子们对两位数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2.2 乘法运算乘法运算是二年级数学学习中的新内容。

乘法的基本原则是将两个数值相乘,得到它们的积。

二年级的乘法运算主要以个位数和十位数相乘为主,如3×4=12,5×6=30等等。

通过乘法题目的练习,培养孩子们对数值相乘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2.3 组合运算在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可以将加法、减法和乘法进行组合运算。

例如,2+3-1×4=3,3-1×2+4=9等等。

组合运算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实际运算中综合运用不同的数学运算,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算能力。

小学数学算数方面知识归纳汇总

小学数学算数方面知识归纳汇总

小学数学算数方面知识归纳汇总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

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常见数 速算

常见数 速算

常见数速算
数学是一门智慧的学科,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各
种数学运算。

而在进行数学计算的过程中,有一些常见的速算方法可
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得出结果。

首先,我们来看加法速算。

当两个数相加时,我们可以采用逢十
进位的方法,即将十位数相加后进位,个位数相加后取个位数作为结果。

例如,计算67+48,我们可以先计算7+8=15,进位后得到5,然后计算6+4+1=11,最终结果为115。

接下来是减法速算。

在做减法运算时,我们可以采用借位的方法,即从高位向低位借位进行减法运算。

例如,计算86-29,我们可以先计算6-9需要借位,然后计算16-9=7,再计算7-2=5,最终结果为57。

除法速算也是数学运算中的重要部分。

在进行除法运算时,我们
可以利用近似除法的方法,即将被除数和除数化为整除数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183÷9,我们可以将183近似为180,9近似为10,然后
计算18÷9=2,最终结果为20。

最后是乘法速算。

在进行乘法运算时,我们可以利用交换律、结
合律等性质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计算27×6,我们可以交换位置得到
7×6=42,再计算2×6=12,最终结果为162。

通过掌握以上常见数速算方法,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
加便捷、高效地进行数学运算。

希望大家能够善于运用这些速算技巧,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愿大家都能轻松应对各种数学难题,取得优异
的成绩。

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相遇问题【含义】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

这类应用题叫做相遇问题。

【数量关系】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利用公式。

例1 南京到上海的水路长392千米,同时从两港各开出一艘轮船相对而行,从南京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8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船相遇?解392÷(28+21)=8(小时)答:经过8小时两船相遇。

例2 小李和小刘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李每秒钟跑5米,小刘每秒钟跑3米,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跑,那么,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多长时间?解“第二次相遇”可以理解为二人跑了两圈。

因此总路程为400×2相遇时间=(400×2)÷(5+3)=100(秒)答: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100秒时间。

例3 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骑自行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5千米,乙每小时行13千米,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处相遇,求两地的距离。

解“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处相遇”是正确理解本题题意的关键。

从题中可知甲骑得快,乙骑得慢,甲过了中点3千米,乙距中点3千米,就是说甲比乙多走的路程是(3×2)千米,因此,相遇时间=(3×2)÷(15-13)=3(小时)两地距离=(15+13)×3=84(千米)答:两地距离是84千米8 追及问题【含义】两个运动物体在不同地点同时出发(或者在同一地点而不是同时出发,或者在不同地点又不是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在后面的,行进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行进速度较慢些,在一定时间之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物体。

这类应用题就叫做追及问题。

【数量关系】追及时间=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时间【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 好马每天走120千米,劣马每天走75千米,劣马先走12天,好马几天能追上劣马?解(1)劣马先走12天能走多少千米?75×12=900(千米)(2)好马几天追上劣马?900÷(120-75)=20(天)列成综合算式75×12÷(120-75)=900÷45=20(天)答:好马20天能追上劣马。

例2 小明和小亮在200米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明跑一圈用40秒,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跑。

小明第一次追上小亮时跑了500米,求小亮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

解小明第一次追上小亮时比小亮多跑一圈,即200米,此时小亮跑了(500-200)米,要知小亮的速度,须知追及时间,即小明跑500米所用的时间。

又知小明跑200米用40秒,则跑500米用[40×(500÷200)]秒,所以小亮的速度是(500-200)÷[40×(500÷200)]=300÷100=3(米)答:小亮的速度是每秒3米。

例3 我人民解放军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敌人在下午16点开始从甲地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逃跑,解放军在晚上22点接到命令,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开始从乙地追击。

已知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问解放军几个小时可以追上敌人?解敌人逃跑时间与解放军追击时间的时差是(22-16)小时,这段时间敌人逃跑的路程是[10×(22-6)]千米,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

由此推知追及时间=[10×(22-6)+60]÷(30-10)=220÷20=11(小时)答:解放军在11小时后可以追上敌人。

例4 一辆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48千米;一辆货车同时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40千米,两车在距两站中点16千米处相遇,求甲乙两站的距离。

解这道题可以由相遇问题转化为追及问题来解决。

从题中可知客车落后于货车(16×2)千米,客车追上货车的时间就是前面所说的相遇时间,这个时间为16×2÷(48-40)=4(小时)所以两站间的距离为(48+40)×4=352(千米)列成综合算式(48+40)×[16×2÷(48-40)]=88×4=352(千米)答:甲乙两站的距离是352千米。

例5 兄妹二人同时由家上学,哥哥每分钟走90米,妹妹每分钟走60米。

哥哥到校门口时发现忘记带课本,立即沿原路回家去取,行至离校180米处和妹妹相遇。

问他们家离学校有多远?解要求距离,速度已知,所以关键是求出相遇时间。

从题中可知,在相同时间(从出发到相遇)内哥哥比妹妹多走(180×2)米,这是因为哥哥比妹妹每分钟多走(90-60)米,那么,二人从家出走到相遇所用时间为180×2÷(90-60)=12(分钟)家离学校的距离为90×12-180=900(米)答:家离学校有900米远。

例6 孙亮打算上课前5分钟到学校,他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家步行去学校,当他走了1千米时,发现手表慢了10分钟,因此立即跑步前进,到学校恰好准时上课。

后来算了一下,如果孙亮从家一开始就跑步,可比原来步行早9分钟到学校。

求孙亮跑步的速度。

解手表慢了10分钟,就等于晚出发10分钟,如果按原速走下去,就要迟到(10-5)分钟,后段路程跑步恰准时到学校,说明后段路程跑比走少用了(10-5)分钟。

如果从家一开始就跑步,可比步行少9分钟,由此可知,行1千米,跑步比步行少用[9-(10-5)]分钟。

所以步行1千米所用时间为1÷[9-(10-5)]=0.25(小时)=15(分钟)跑步1千米所用时间为15-[9-(10-5)]=11(分钟)跑步速度为每小时1÷11/60=5.5(千米)答:孙亮跑步速度为每小时5.5千米。

(1)A、B两个车站相距240千米,一公共汽车从A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千米,一小轿车从B站开出,每小时行驶72千米。

小轿车从B站开出1小时后,客车从A站开出,两车相向而行,几小时后两车相遇?解:设两车x小时后相遇。

72x1+(72+48)x=240120x=168x=1.4(2)一拖拉机准要去拉货,每小时走30千米,出发30分钟后,家中有事派一辆小轿车50千米/小时的速度去追拖拉机,问小轿车用多少时间可以追上拖拉机?解:设小轿车用x小时可以追上拖拉机。

50x=30x+30x1/220x=15x=0.751.甲乙两人在10km的环行公路上跑步,甲每分跑230m,乙每分跑170m.(1).若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少时间首次相遇?(2).若甲先跑10min,乙再同地同向出发,还需多长时间两人首次相遇?(3).若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长时间第二次相遇?2.飞机在两城市之间飞行,顺风返回要4h,逆风返回要5h,飞机在静风中速度为360km/h.求风速及两城市之间的距离。

3.一轮船从甲地顺流而下8h到达乙地,原路返回要12h才能到达甲地.一直水流速度是每小时3km,求甲乙两地的距离.(1).设间接未知数解方程: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 km/h,则船在顺水中的速度为_,船在逆水中的速度为_.列出相应的方程为_______.解得:x=_.从而得两码头之间的距离为_km.(2)设直接未知数列方程:设甲乙两码头的距离为x km,则船在顺水中的速度为__,,船在逆水中的速度为__,列出相应的方程为______,解得两码头之间的距离为_km.4.某部队士兵以每小时4km的速度从部队步行到市中心广场去参加公益活动,走了1.5h后,小马奉命回部队取一件东西,他以每小时6km的速度回部队取了东西后又以同样的速度追赶队伍,结果在距广场2km处追上队伍,求某部队与市中心广场的距离.5.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16im/h,水流速度为2km/h,上午8点逆流而上,问这船最多开出多远就应返回,才能保证中午12点前回到出发地?1.(1)第一次相遇也就是甲比乙恰好多跑一圈,设经过t时间。

230t-170t=10000解得t=500/3分钟(2)甲先跑10分钟,就跑了230*10=2300米,不到10km,那么他们第一次相遇也是甲比乙恰好多跑一圈230*10+230t-170t=10000解得t=385/3分钟(3)230t-170t=20000解得t=1000/3分钟2.设风速为v,两城市距离为ss/(360+v)=4s/(360-v)=5解得v=40km/h s=1600km3.(1)x+3 x-3 8*(x+3)=12*(x-3)15km/h 144(2)x/8 x/12 x/8-3=x/12+3 1444.设距离为s,那么在距广场2km的地方就是s-2。

部队是一直在走,所以这段路程总共用时(s-2)/4小马是先随着大队伍走了1.5h后折回再追上大队伍,跟着大队伍走了1.5h,然后折回原地用时1.5*4/6=1h,然后小马从原地追到距广场2km处,用时(s-2)/6,所以小马的总用时为1.5+1+(s-2)/6大队伍和小马的用时应该是一样的,所以(s-2)/4=1.5+1+(s-2)/6解得s=325.设开出x km,恰好能在12点回到出发地,那么来回总共用时4个小时x/(16-2)+x/(16+2)=4解得x=31.529 最值问题【含义】科学的发展观认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既要讲求效率,又要节约能源,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

这类应用题叫做最值问题。

【数量关系】一般是求最大值或最小值。

【解题思路和方法】按照题目的要求,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

例1 在火炉上烤饼,饼的两面都要烤,每烤一面需要3分钟,炉上只能同时放两块饼,现在需要烤三块饼,最少需要多少分钟?解先将两块饼同时放上烤,3分钟后都熟了一面,这时将第一块饼取出,放入第三块饼,翻过第二块饼。

再过3分钟取出熟了的第二块饼,翻过第三块饼,又放入第一块饼烤另一面,再烤3分钟即可。

这样做,用的时间最少,为9分钟。

答:最少需要9分钟。

例2 在一条公路上有五个卸煤场,每相邻两个之间的距离都是10千米,已知1号煤场存煤100吨,2号煤场存煤200吨,5号煤场存煤400吨,其余两个煤场是空的。

现在要把所有的煤集中到一个煤场里,每吨煤运1千米花费1元,集中到几号煤场花费最少?解我们采用尝试比较的方法来解答。

集中到1号场总费用为1×200×10+1×400×40=18000(元)集中到2号场总费用为1×100×10+1×400×30=13000(元)集中到3号场总费用为1×100×20+1×200×10+1×400×10=12000(元)集中到4号场总费用为1×100×30+1×200×20+1×400×10=11000(元)集中到5号场总费用为1×100×40+1×200×30=10000(元)经过比较,显然,集中到5号煤场费用最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