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复杂案件的事实进行分类和整理?
新型涉网诈骗犯罪案件的态势、侦查取证困境及对策探究
新型涉网诈骗犯罪案件的态势、侦查取证困境及对策探究新型涉网诈骗犯罪案件是指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平台,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的犯罪案件,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诈骗犯罪案件形式。
与传统的诈骗案件相比,新型涉网诈骗犯罪案件更具诈骗模式产业化、诈骗手法智能化、社会危害剧烈化特征,突破犯罪的时间、空间,上当受骗防不胜防,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已成为刑事发案中升幅最高、涉案损失最大的新型犯罪,严重侵犯群众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严重干扰正常的电信网络秩序,严重破坏社会诚信。
围绕新型涉网诈骗犯罪案件,还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灰色产业链,并不断蔓延。
电信诈骗案件不仅社会危害巨大,而且必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与侦查与防范工作呈现对立博弈关系。
可以说,在当前新型涉网诈骗犯罪案件数量不断上升、人民群众损失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打击治理新型涉网诈骗犯罪案件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法律仗,更是政治仗、民心仗。
因此,如何有效侦查新型涉网诈骗犯罪案件,从源头上遏制防范此类犯罪案件,取得侦防博弈的成功,就成为公安机关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
现笔者结合自身的调研及办案实践,就涉网新型诈骗犯罪案件侦查中存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谈一点管窥之见。
一、新型涉网诈骗案件的现状、特点(一)发案增长迅猛,涉案金额上升已成突出问题我国新型涉网诈骗犯罪案件成为近十年来增长最快的犯罪类型,从2010 年的10 万起,到2018年的80 余万起,年均增长率为35%,增长速度惊人,发案总数约占全部刑事发案总数的16%,每年造成数百亿元的经济损失。
[1]群众被骗千万元以上的案件也时有发生。
如2018 年1 月,美籍华人贝某在北京朝阳区报案称,被骗2550 万元。
2016年,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造成损失197.8亿元,其中17 起案件单案被骗超过1 千万元。
①公安部关于进一步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加强打击、防范、整治、返赃工作的通知(公刑〔2018〕894 号)。
法官如何思考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波斯纳的智慧和学识。他以独特的 视角和深入的思考,为我们揭示了法官如何思考和决策的过程。这不仅是一本关 于法官思考方式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思考方法和思维哲学的著作。通过阅读这 本书,我不仅学到了关于法律的知识,更提高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思维水平。
目录分析
《法官如何思考》是一本关于法律和司法决策的重要著作。通过对法官思维 过程的深入探讨,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法律规则和司法决策背后的逻辑 和原则。以下是对本书目录的分析。
(3)查找先例:法官需要查找类似的先例,以便为本案的解决提供参考。
(4)制定裁决:法官需要根据先例和法律原则制定裁决,并确保裁决符合 法律要求。
(5)审查裁决:法官需要审查自己的裁决,以确保裁决是公正、公平、合 理的。
作者认为,法官在处理法律空白的问题时应该采用以下三个步骤:
(1)确定问题的性质:法官需要确定问题的性质,以便为解决提供参考。
判决的撰写是本书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在这一部分中介绍了判决的结 构和撰写技巧,并强调了判决对于法律和司法决策的重要性。作者还介绍了判决 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并分析了这些效果和影响力对于法律和司法决策的影响。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书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并强调了法官思维过程在法律和司 法决策中的重要性。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还讨论了本书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以进一步完善读者对法官思维过程的理解。
这本书的作者理查德·波斯纳是著名的法学家和法官,他的写作风格清晰、 逻辑严谨,每一章节都充满了深入的思考和洞见。在书中,波斯纳详细阐述了法 官是如何处理案件的,他们如何解读法律条文、如何权衡证据、如何作出法律判 断。他结合具体的案例,详细地解释了法律解释的过程和技巧,同时也揭示了法 官思维背后的哲学原则。
策略分析报告撰写指引
1.1为规范争议解决项目策略分析报告的撰写,便于团队全面了解案件事实,准确确定案件痛点,充分预测案件风险,寻求案件最优解决方案,有效管理客户预期,特制定本指引。
1.2本指引所称策略分析报告是指团队就争议解决项目提交客户确认的用于全面指挥整个项目实施工作的书面解决方案。
经客户批准的策略分析报告,作为团队处理争议解决项目的核心指导性文件。
团队必须严格依照经客户批准的策略分析报告处理项目事务。
1.3团队承接或拟承接的争议解决项目都必须进行策略分析,并依据本指引撰写策略分析报告。
不需要撰写策略分析报告的案件,事前需经团队负责人批准。
1.4服务计划书、投标文件或类似文件中有关案件分析模块或类似模块参照本指引撰写。
1.5策略分析报告必须以案件痛点为核心,内容应当围绕找痛点和去痛点两个层次展开。
1.6策略分析应当从现状、目标、痛点、方案四个方面着手,其中现状、目标、痛点归属找痛点,方案属于去痛点。
策略分析报告至少应当包括制定依据、案件事实、案件现状、可选策略、策略分析、策略确定、解决方案、工作建议等内容。
1.7策略分析报告的表达必须具有足够的兼容性和可复制性,且工作精度能够满足日后正式项目处理需要,确保团队在提升办案质量及客户体验的同时,有效控制项目成本。
1.8策略分析报告撰写应当坚持依据客观、论证充分、结论科学、方案可行的原则,确保策略分析能够有效服务于案件目标实现。
1.9在争议解决项目中,团队应当承担项目经理的角色和岗位职责。
团队应当充分利用客户确定的策略分析报告对所承接的争议解决项目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
1.10策略分析报告原则上在项目正式实施前及时完成并提交客户确认。
策略分析报告最迟提交时间不得晚于客户首次移交证据材料之日起7日。
2.1必须依据《文书策划指引》对策略分析报告进行策划,以保证其能够影响受众决策,并能够使团队制定的项目目标能以最小成本得以实现。
2.2团队撰写策略分析报告的目标为控制客户预期,为团队处理项目事务提供依据,从而降低执业和办案风险,提升客户满意度。
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检查的程序和方法
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检查的程序和方法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检查实行分级办理、各负其责的工作制度,要求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
查办案件这6个方面24字之间的关系是:总的原则一个是依纪依法,一个是按照组织原则。
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是前提、是基础;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是关键、是目的;手续完备、程序合法是要求、是保障。
案件检查的基本程序一般主要分为案件受理和初步核实、立案检查、调查核实和移送审理四个阶段。
一、案件的受理和初步核实(一)受理。
(二)初步核实。
1、初步核实的要求:迅速及时,突出重点,细致完备,保守秘密。
要抓住主要矛盾、主要环节,尽快判明所反映的问题是否存在和严重程度,从而避免立案的盲目性,维护立案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需要填写《初步核实呈批表》。
2、初核阶段主要工作:一是参加初核人员的确定。
根据案件复杂情况和严重程度,最低不少于二人;二是初查方案的制定;三是实施初查。
3、初查的实施阶段要注意的主要问题:(1)初核前的案情分析。
(2)要切实加强保密工作。
(3)要注意初查手段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
纪检机关的8种措施主要是:①查阅、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帐册、单据、会议记录、工作笔记等书面材料;②要求有关组织提供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等书面材料以及其他必要的情况;③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案件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简称“两规”);④必要时可以对与案件有关的人员和事项,进行录音、拍照、摄像;⑤对案件所涉及的专门性问题,提请有关的专门机构或人员作出鉴定结论;⑥经县级以上(含县级)纪检机关负责人批准,暂予扣留、封存可以证明违纪行为的文件、资料、帐册、单据、物品和非法所得;⑦经县级以上(含县级)纪检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对被调查对象在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的存款进行查核,并可以通知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暂停支付;⑧收集其他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证据。
其中第⑥、⑦种两种“暂予扣留、封存可以证明违纪行为的文件、资料、帐册、单据、物品和非法所得;对被调查对象在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的存款进行查核,并可以通知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暂停支付”,这两种措施在初核阶段不允许采取。
法律文书排版格式指引
3 页眉页脚 3.1页眉左侧列明我方当事人法律地 位、当事人全称。 3.2页眉右侧列明本案件目前阶段案 号(如有)。 3.3页脚标注页码,底部居中。页码 建议采取“1/N”格式。 3.4页眉页脚均采用五号字。
5
4 文件标题 4.1文件标题一般采用三号字,宋体或黑体,加 粗。 4.2文件标题居中,无缩进。 5 当事人身份信息 5.1当事人身份信息一般以现有最后一份裁判文 书记载内容为准。如当事人为企业时,应在全 国企业信息登记网上进行查询核实,如查询结 果与裁判文书记载不一致,则应要求客户提供 最新的营业执照复印件,以备存档。如当事人 为个人时,应要求当客户提供身份证件复印件, 以备存档。 5.2当事人身份信息部分,格式无缩进。
16
3.4 文件传递和发送 3.4.1团队内部发送文件时,一般直接以 文件名称命名邮件主题。 3.4.2对外发送文件时,以文件名称为基 础,根据需要调整邮件主题,一般可删去 版本作者及版本号。 4 其他 4.1本指引中快捷键均以Windows系统及 Word软件为例,如有其他操作系统或软 件快捷键不符,仅供参考。
3
2 字体字号、段落布局 2.1法律文件中文采用宋体,特殊需要 亦可使用楷体,但不得混用;英文或 数字采用Times New Roman(新罗马 字体)或其他正式格式,禁用花体。 2.2正文部分采用小四号字,行距固定 值22磅;或四号字,行距固定值24磅。 2.3正文首行缩进2字符,无其他前后 缩进;段前段后间距均为0.5行。
22
民事案件证据清单制作指引
民事案件证据清单是当事人或其委托 代理人在民事案件中提交法庭的证据目录 ,是当事人主张的事实与所提供证据的桥 梁和纽带,证据清单的制作优劣直接影响 到法庭对当事人所主张事实的认定,影响 案件处理结果。为了实现证据清单的效能 最大化,使法庭更有效率的采信我方当事 人主张的案件事实,为此我们制定本指引 ,以供内部使用。
审阅刑事案卷的方法和技巧
审阅刑事案卷的方法和技巧审阅案卷需要注意的方面。
阅卷是律师了解案情最主要和最基本的途径。
只有通过仔细阅卷,全面而又深入地掌握了全部案情,才能把握住案件的疑点和难点,为下一步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圆满完成辩护或代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阅卷又是一项十分专业、细致和辛苦的工作,要想从纷繁复杂的卷宗材料中参透其中的玄机,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它还是意志、经验和智慧的较量,是对律师综合能力的检验。
身为出庭的刑辩律师,必须重视阅卷工作,努力掌握审阅刑事案卷的方法和技巧,不断提高阅卷的能力。
一、律师阅卷的基本要求首先要有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
律师能够看到的案卷材料,通常是由有经验的办案人员认真整理过的,不会留下明显的漏洞。
因此,律师要想从中发现问题并非易事,不下一番辛苦劳作的功夫是很难如愿的。
有了对律师事业的忠诚和对当事人高度负责的态度,才能激发锲而不舍的斗志,对发现的疑点追问到底,从而查明事实真相,形成有说服力的理论。
其次要有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
律师注定应当是勇于和善于同麻烦打交道的人,既不要因为案情比较简单而轻视,也不要因为案卷材料繁多而粗疏,又不要因为反复推敲而腻烦。
细致入微地审阅案卷材料,强调的是记忆和理解的准确性,避免遗漏和误解;反复对比和综合分析,是运用逻辑方法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尤其需要缜密而又科学的思考,切记浮躁是阅卷的大敌。
再次要讲究方法。
要抓住影响定罪量刑的重点部分,通常是指特定犯罪的构成要件,对非重点问题投入精力过多会影响效率。
阅卷时经常会发现一些证据或程序上存在的瑕疵,如果能确定不影响定罪量刑的,则不必过多关注;确定不了的,则应请教有经验的律师一起研究。
要根据不同种类案件的特点,制作不同的阅卷笔录,特别要善于利用各种图表,简明扼要地展现案件事实。
二、审查的内容审查的基本内容是:犯罪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的认定是否准确,在犯罪过程中是否属预备、中止、未遂,有无防卫情节,有无自首、立功、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罚的情节,诉讼程序是否合法,有无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问题等。
民事案由的理解和适用_范文模板及概述说明
民事案由的理解和适用范文模板及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民事案由是指民事纠纷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在诉讼中起到确定管辖权、适用法律等重要作用。
正确理解和适用民事案由对于保障司法公正和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对民事案由的理解和适用进行探讨,并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将从概念上定义民事案由以及其作用。
其次,我们探讨案由与案件受理条件之间的关系,并介绍案由确定的原则与方法。
接下来,我们会详细介绍法律规定的适用原则和方法,以及司法解释和裁判文书对于案由适用的指导性意见。
最后,在司法实践中常见的案由适用问题及解决方式方面进行讨论。
除此之外,我们还将通过具体的合同纠纷、侵权责任纠纷以及婚姻家庭纠纷等案例来分析不同类型的民事案由如何理解和适用。
1.3 目的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民事案由的概念、作用、适用原则和方法,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掌握不同类型民事案由的理解和适用技巧。
同时,探讨目前司法实践中常见的案由适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完善民事诉讼制度提供参考和思路。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和适用民事案由,提高自身在实际工作中处理民事纠纷的能力。
2. 理解民事案由:2.1 案由的定义与作用:案由是指引起诉讼的具体法律事实和法律关系,是民事案件起诉的根据。
它描述了原告主张权益受到侵害或者因履行合同等引发纠纷的具体情况。
在民事诉讼中,案由具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首先,案由是确定法院管辖权和受理条件的基础。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只有符合某一特定案由的纠纷才能被法院受理。
其次,案由确定了适用何种法律规范和相关证明责任。
不同的案由涉及到不同的法律规定和证明要求,因此,在确定案件所涉及的具体问题时需要细化、分类处理。
最后,案由也对诉讼程序产生影响。
不同类型的案件会相应地适用不同程序和证据规则等。
2.2 案由与案件受理条件的关系:案由与案件受理条件存在着密切关系。
具体来说,案源必须满足以下基本条件才能够由法院受理:第一,当事人之间存在合法权益争议。
创意三段论例子
创意三段论例子三段论推理广泛运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相对于自然科学领域,三段论推理在法律分析中的运用过程更难做到严丝合缝,所谓武无第二文无第一,在司法实践中,三段论的运用一方面受到法律行为与法律规范在对应关系上的影响,现有法律规范很难规范所有的法律行为;另一方面源于法律的滞后性,简单的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三段论论证方法在一些新型、复杂事件法律分析中也遇到局限性,难以确定合适的大前提,全面说理,但三段论推理仍然是法律分析与论证过程中经常被采用的方法,也是最容易掌握和理解的论证方法。
笔者认为,对于一种论证方法,在掌握其运用规则和局限性后,在适合其运用的场景中进行运用即可,如该单一论证方法不能做到充分论证,再引入其他论证方法,掌握和分析论证方法是为了更好更精准的运用,而不在于批判和否定。
一、法律分析中的三段论推理1、确定大前提是对小前提认定事实进行评价的基础。
在个案法律分析中,我们首先遇到的是具体的事件,不同的事实要件构成了案件的基本事实,我们需要先判断事件所涉及的法律关系,再根据不同的法律关系确定调整此类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性文件,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存在竞合,同一法律行为同时受到多个法律规范的调整;2、梳理小前提过程是对案件的事实进行认定的过程。
其准确性是正确适用法律的基础。
通过梳理小前提,按照无证据证明的事实、需其他证据佐证的事实、证据可以证实的事实对待证事实进行分类整理,建立起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的联系,这些待证事实之间可能存在联系,也可能存在矛盾,更可能会出现多种截然不同的事实,在多种不同的事实面前,需要对不同版本的事实进行证据分析和评价,并作出己方认为最接近客观事实的事实认定,以该事实认定作为案件分析的事实依据。
3、根据对大前提规定的事实要件与小前提认定事实的构成要件进行比对,作出能否依据大前提作出裁判的结论。
在简单案件中,一般可以直接根据大前提,运用三段论直接做出裁决。
但在一些复杂案件中,三段论在法律分析中的缺陷就会显露出来,我们分析一个案例,来分享我们如何在法律分析中运用三段论。
河南高院发布刑事案件文书制作指引手册
河南高院发布刑事案件文书制作指引手册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3.12.05•【分类】其他正文河南高院发布刑事案件文书制作指引手册来源:《公民与法》(审判版)2023年第4期编者按:近年来,省法院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发现部分案件文书在制作格式、裁判说理方面存在瑕疵或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公信力。
为进一步规范全省法院刑事案件文书制作,省法院刑三庭经过充分调研和反复讨论,就如何解决刑事案件文书制作中的主要问题达成基本共识,经省法院刑事专业法官会议研究,形成了《刑事案件文书制作指引手册》,供全省法院刑事法官撰写文书时参考。
一、被告人基本情况部分1.被告人身份信息的排列顺序,可参考身份证件格式,按照“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文化程度—职业—住址—因本案所受强制措施情况—现羁押处所”进行排序。
户籍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应分别写明。
2.被告人前科情况以生效裁判文书为准,不需要写明判决法院,可表述为“××××年××月××日曾因犯××罪被判处……”。
如果生效文书中还记载有被告人其他前科,但其他前科的相关文书确实找不到的,一般也应当予以认定。
涉及累犯认定的,除了写明原判刑罚情况,还需写明刑满释放日期。
3.被告人曾因犯数罪被数罪并罚判处刑罚的,只写明决定执行的刑罚即可,可表述为“××××年××月××日曾因犯××罪、××罪被判处……”。
4.被告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可表述为“因涉嫌犯××罪于××××年××月××日被刑事拘留、逮捕(或者被采取其他羁押措施)”。
纪委办案保密心得体会
三一文库()〔纪委办案保密心得体会〕纪委办案保密心得体会为大家整理纪委干部开展办案工作,对办案工作作风的个人体会,下面是这篇纪委办案保密心得体会纪委办案保密心得体会一查案执纪是惩治腐败的重要环节,敢于办案、善于办案是纪检监察机关取信于民的有力手段。
在当前违纪者越来越狡诈、作案手段越来越诡秘的复杂情况下,使查案执纪工作取得新突破的关键,在于必须坚持三要。
要周密部署,快速行动,提高初查成案率。
凡案件查办之初,都必须精心设计初查方案,选准突破口。
办案人员要强化成案意识,严密初查程序,做到目标明确,切中要害,避免打草惊蛇。
同时要缩小知情面,快速行动,防止走漏风声。
在掌握确凿证据之后,可根据案情需要,果断使用两规手段,迅速控制有关人员,不让违纪者做手脚,努力提高成案率。
要趁热打铁,攻坚克难,深入挖掘案中案。
大案要案的形成往往不是孤立的,涉案范围盘根错节。
因此,初战告捷后不能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盲目收兵。
在初查掌握一定证据的基础上顺藤摸瓜,乘胜追击,对每一个疑点都查深查透查彻底,努力从蛛丝马迹中挖掘窝案、串案,使办案呈步步深入态势。
要从严执纪,对号入座,惩处到位。
对决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必须按照中纪委严肃党纪政纪和法纪的要求执行到位,决不让违纪违法者在政治上捞好处,在经济上占便宜,该退赃的要退赃,该惩处的要惩处,该移送司法机关的要及时移送。
对在执行处分决定中阳奉阴违、故意包庇的,要严格追究责任。
纪委办案保密心得体会二20XX年,我有幸参加了由县纪委、监察局组织的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检查业务学习课程,通过对《纪检监察案件检查简明教程》、《纪检监察案件检查程序100问》、《纪检监察案件检查法规适用500问》等教材进行深刻的学习和充分的领悟,提高了我对群众来访接待、信访件受理、台账整理、案件初核、案件检查等业务工作的认识,提升了自己的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
使我不仅汲取了新的理论知识,受益匪浅,也扩展了新的思维和学会了新的工作方法,学到了干好工作的专业知识,提高了我对案件检查工作的认识,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增强了干好工作的信心。
法学生整理卷宗心得与不足
法学生整理卷宗心得与不足法学生整理卷宗心得与不足1. 引言整理卷宗是法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通过整理卷宗,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案件的事实、法律和证据,提高自己的法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整理卷宗并非易事,需要对法律知识和案件情况有深入的理解,并具备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探讨法学生整理卷宗的心得与不足,并分享个人对整理卷宗的理解和观点。
2. 深度篇2.1 对案件事实的全面理解整理卷宗的首要任务是对案件事实进行全面理解。
法学生需要仔细研读相关文件和证据材料,确保对案件发生的经过和相关事实有准确的把握。
只有全面理解案件事实,才能对案件进行深入的法律分析和评判。
此时,法学生可以重点关注案件的主要争议点和关键证据,以便更好地理解案件的核心问题。
2.2 法律条文的准确运用在整理卷宗过程中,准确运用相关法律条文是十分关键的。
法学生需要对法律条文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规定和适用范围,并在整理卷宗时将相关法条与案件事实相结合进行分析。
要注意法律条文的修订和新法规的出台,及时更新自己的法律知识,以确保卷宗整理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2.3 证据的详尽梳理和评价除了对案件事实和法律条文的深入理解之外,法学生还需要仔细梳理和评价相关证据。
在整理卷宗时,要准确记录各类证据的来源、名称、编号和关联关系,确保证据链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要针对不同证据进行评价和权衡,分析证据的证明力和可能存在的瑕疵,以便在案件分析中能够准确把握证据的效力并进行合理的法律推理。
3. 广度篇3.1 多角度思考问题整理卷宗时,法学生应该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不仅限于法律角度。
案件往往涉及复杂的社会、经济和伦理问题,法学生应该通过拓宽思维的广度,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充分理解案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可以从社会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等角度对案件进行评析,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3.2 融会贯通,梳理思路整理卷宗需要将各个细节和要点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条理清晰的整体思路。
【优质】做好纪检监察案件检查初步核实工作的几点体会-副本
细致周密快速准确做好案件初步核实工作初步核实,是指纪检监察机关在立案之前按照规定对受理的纪检监察对象违法违纪行为的线索和材料进行初步核查证实的活动。
近年来,纪检监察二室在市纪委的正确领导下,成功查办了宿城区委原常委荣佑文挪用公款、受贿案等大要案件。
这些案件的查办为我们在巩固深化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理念的前提下提高案件突破能力带来了很多思考和启发,下面就做好案件检查初步核实工作谈几点体会,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把握关键,突出重点,扎实做好初核准备工作初步核实的任务是了解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否存在,为立案与否提供依据。
扎实有效的初步核实工作能够前移调查重心,对相关证据及时加以收集、固定、保全,有利于把握办案的主动权,增强调查的隐蔽性,为案件调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1、深入分析筛选线索,准确选择突破口。
接到领导批示要求初核的反映纪检监察对象违纪违法线索的人民来信或相关材料后,办案人员要准确领会领导的批示精神,认真分析研究相关线索、材料,根据线索的重要性、可查性、真实性、客观性等进行认真梳理、分类,对相关线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并遵循“对涉案金额求准不贪大,对犯罪事实取精不取多,对证据— 1 —获取先书证后言证,对知情人走访宜近不宜远”的原则选定初核突破口。
2、准确摸清初核对象情况,做到“知己知彼”。
在梳理线索的同时,办案人员要在不惊动初核对象的前提下,尽可能多角度、多方面地摸清他的基本情况,包括其个人、家庭的基本情况,社会关系、兴趣爱好、身体状况、财产情况等,并将所了解的情况与反映的问题进行对照分析,根据初核对象的个性特点、生活阅历等对线索的客观性、可信度、可查性进行理性分析,对工作重点、方向及方式方法形成初步判断,做到“百战不殆”。
3、强化布局意识,制定周密的初核方案。
一要确定调查重点。
明确需要查清什么主要问题、查到什么程度、需要获取哪些证据等。
二要明确调查方式。
根据线索特点、性质、保密需要、缓急程度决定是单刀直入明查还是隐藏意图暗访,是外围获取证据还是与相关人员谈话,是全面铺开还是重点突破。
法考主观题刑事诉讼法法条定位
法考主观题刑事诉讼法法条定位法考主观题刑事诉讼法法条定位一、引言在法律领域,刑事诉讼法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法规,它规定了刑事诉讼程序的各项制度,包括起诉、审判、执行等各个环节的法律程序规定。
而在法考中,刑事诉讼法的主观题常常是考察考生对法律法规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尤其是需要对法条进行准确的定位和运用。
本文将对法考主观题刑事诉讼法法条定位进行深入探讨,并指导如何正确地进行法条定位。
二、定位方法在法考中,刑事诉讼法的主观题往往涉及案件的实际情境,需要考生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运用刑事诉讼法的相关法条。
正确的法条定位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通常来说,正确的法条定位方法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案件事实和要素在解答刑事诉讼法的主观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干,理清案件事实和要素。
只有准确把握了案件的基本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找到相关的法条进行运用。
2. 查找相关法律条款在确定了案件的事实和要素后,接下来就是要通过法律文书或相关的法律数据库查找与之相关的法条。
刑事诉讼法是我国的一部基本法律,其中规定了大量的法条,因此需要考生在广泛的法条中准确地找到与案件相关的法律规定。
3. 分析并运用法条在找到相关的法条后,就需要对该法条进行深入的分析,包括法条的适用条件、适用范围、适用方式等。
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法条,结合实际的案情进行论证和分析。
4. 总结回顾在完成了对法条的运用后,需要对整个案件以及法条的运用进行总结和回顾,以明确各种法律条款的适用关系和法律逻辑,从而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主题。
三、个人观点在实际的法考中,对于刑事诉讼法的主观题,正确的法条定位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能力。
只有具备了对法条的准确理解和运用能力,才能在考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
我认为在备考法考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法条的系统学习和理解,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培养对法条的敏感度和运用能力。
四、结论本文就法考主观题刑事诉讼法法条定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具备全面的法律知识、准确的法条定位和合理的运用能力。
完善线索处置、谈话函询、初步核实、立案审查调查、案件审理等规章制度
完善线索处置、谈话函询、初步核实、立案审查调查、案件审理等规章制度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完善线索处置、谈话函询、初步核实、立案审查调查、案件审理等规章制度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
这些制度的完善对于推动法治进程、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迫使我们对这些制度进行全面审视和改革。
线索处置、谈话函询、初步核实、立案审查调查、案件审理等制度的完善,旨在提高执法效能,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司法公正。
其目标是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规范统一、权责清晰的制度体系,为案件处理提供明确的指导和依据。
而这些制度的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协同努力,以充分发挥其正常功能。
本文将从完善线索处置制度、谈话函询制度、初步核实制度、立案审查调查制度和案件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改革建议。
通过对现行制度的分析和评估,我们旨在使这些制度更加科学合理、规范统一,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这不仅是对现有制度的完善,更是对社会法治建设的积极参与和推动。
在文章的后续部分,我们将着重探讨上述制度的要点和改革建议,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引起各方对于这些制度的重视和关注,促进相关机构和个人针对制度的优化和改进。
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才能够建立起一套真正完善、可靠可行的制度体系,为法治社会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本文主要探讨了完善线索处置、谈话函询、初步核实、立案审查调查、案件审理等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本文要探讨的内容,即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接着介绍了文章的结构,明确了本文的章节划分和内容安排。
最后,阐述了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规章制度的完善,提高司法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公正、公平的司法服务。
正文部分分为五个章节,分别对线索处置制度、谈话函询制度、初步核实制度、立案审查调查制度和案件审理制度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于问题线索的调查报告
关于问题线索的调查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问题线索是指为解决疑难问题或发现事实真相所获取的信息线索。
在各行各业中,问题线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问题线索的来源、收集方式和处理流程,以进一步优化问题线索的管理和利用。
二、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主要包括企业、政府机构、学校及社会组织等各类单位,涵盖不同行业和领域。
三、调查内容1. 问题线索的来源:了解问题线索主要来源于哪些渠道,包括举报、投诉、巡查发现、内部员工反映等。
2. 问题线索的收集方式:探讨问题线索的收集方式和方式,包括线上线下渠道、电话、邮件、网站举报箱等。
3. 问题线索的处理流程:研究问题线索的处理流程,包括受理、登记、派发、跟踪、核实、处置等环节。
4. 问题线索的管理和利用:分析问题线索的管理制度和利用方式,包括问题线索数据库建设、信息共享、定期分析汇总等。
五、调查结果1. 问题线索的来源:通过调查发现,问题线索的主要来源是举报和投诉,占比较高。
2. 问题线索的收集方式: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问题线索的收集主要通过电话和网站举报箱,缺乏多样化和个性化。
3. 问题线索的处理流程:调查发现,大部分机构都建立了较完善的问题线索处理流程,但存在较大差异和不及时性。
4. 问题线索的管理和利用:调查显示,部分单位在问题线索的管理和利用方面还有待提高,亟需加强制度建设和信息共享。
六、建议在问题线索的收集方面,建议各单位加强对线索来源的挖掘,拓展收集渠道,提高线索的质量和有效性。
在问题线索的处理流程方面,建议加强各环节的协调和沟通,确保问题线索得到及时处理和完善记录。
在问题线索的管理和利用方面,建议建立健全的问题线索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共享,避免信息孤岛和问题线索的滞留。
七、结论问题线索是解决问题和发现真相的重要途径,各单位应重视问题线索的收集、处理和管理,不断完善制度和流程,提高问题线索的利用效率和效果,推动事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律师办理法律事务案件(3篇)
第1篇一、引言律师作为法律职业的从业者,其主要职责是代理当事人处理法律事务,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在当前法治社会,律师在办理法律事务案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律师办理法律事务案件的基本流程、常见法律事务案件类型、律师在案件中的职责与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律师办理法律事务案件的基本流程1. 接受委托律师在接受当事人委托之前,应当详细了解当事人的诉求,评估案件风险,并判断自己是否具备处理该案件的能力。
在确认接受委托后,律师应与当事人签订委托代理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2. 收集证据律师在接受委托后,应积极收集与案件相关的证据,包括但不限于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法院或公安机关提供的证据、证人证言等。
收集证据时,律师应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3. 制定诉讼策略根据案件情况,律师应制定合理的诉讼策略,包括确定诉讼请求、选择诉讼程序、制定答辩状等。
在制定诉讼策略时,律师应充分考虑当事人的利益,确保案件能够得到公正的处理。
4. 参与诉讼律师作为当事人的代理人,应积极参与诉讼活动,包括出庭应诉、提交证据、发表代理意见等。
在诉讼过程中,律师应密切关注案件进展,及时调整诉讼策略。
5. 诉讼调解与和解在诉讼过程中,律师可以尝试与对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或和解,以争取案件得到妥善解决。
调解或和解时,律师应充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调解或和解协议的合法性。
6. 案件执行在案件判决或调解生效后,律师应协助当事人申请执行,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实现。
三、常见法律事务案件类型1. 民事案件民事案件主要包括合同纠纷、侵权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劳动争议等。
律师在办理民事案件时,应注重调查取证、制定诉讼策略,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 刑事案件刑事案件主要包括故意伤害、盗窃、诈骗、毒品犯罪等。
律师在办理刑事案件时,应注重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辩护、代理等法律服务,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3. 行政案件行政案件主要包括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赔偿等。
浅议“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浅议“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作者:孙旭来源:《学理论·中》2013年第08期摘要:在关于有罪判决证明标准的理论与实践中,“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强调标准的客观性。
而过分强调客观地把握证明标准,造成对有罪判决的证明对象即犯罪构成要件的证明要求的僵化理解。
因此,应当针对不同的犯罪构成要件内不同的要件要素区分不同的证明要求,避免对证明标准作过多的客观性解释,强调诉讼证明的主观性。
关键词:证明标准;案件事实;犯罪构成;证据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134-03一、我国刑事诉讼有罪判决证明标准的理论与实践(一)有罪判决证明标准的理论解释“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是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关于有罪判决证明标准的法律表述。
传统的证据法理论将这一法定标准解读为客观真实的标准,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国认识论体系长期以来都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主导,而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理论也不可避免地受可知论和客观真理理论影响。
客观真实论认为,人类有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裁判主体在诉讼过程中对案件事实的主观认识能够达到与客观事实相符的程度。
但是,诉讼证明要达到与客观事实相符的程度只是理想状态,“客观真实只能成为刑事案件证明的一个客观要求,它是告诫办案人员要奋力接近它,它决不会成为个案的一个具体的证明标准。
”[1]客观真实论还被认为是混淆了诉讼证明标准和诉讼目的。
以往的经验也表明,将这种证明标准运用到刑事审判中,不仅难于具体操作,违背基本诉讼规律,还导致程序观念的弱化,对被告人诉讼权利的忽视,甚至导致错案。
主观真实论和法律真实论力图克服客观真实论的缺陷,主观真实论将诉讼中证明的案件事实定义为一种主观真实;法律真实论也否定绝对的事实,反对将客观事实直接作为证明标准。
其中,法律真实论将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概括为“排他性”,认为诉讼证明达到从法律角度是真实的程度即可,并将这一标准细化为四个要件:“一是每个证据材料必须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二是各个证据材料的内容经过排列、组合、分析必须与案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即案件事实相符;三是借助证据材料进行的推理必须正确,必须符合逻辑规则;四是全案的证据事实必须达到三统一,即证据自身统一、证据与证据统一、证据和案件统一,统一的标准就是排除矛盾。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案件审理工作条例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案件审理工作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党章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结合案件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案件审理工作,是对违犯党的纪律的案件的审核处理工作,是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查处理党员或党组织违犯党纪案件的重要环节。
做好案件审理工作,对于正确地处理违犯党的纪律的案件,维护党的纪律的严肃性,端正党风;对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的贯彻执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三条审理党员或党组织违犯党的纪律的案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以事实为依据,重证据,不主观臆断,不带框框。
对于处理错了的案件,一经发现,坚决改正。
第四条对犯错误的同志,必须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
对他们耐心地进行思想教育,根据其错误,恰当处理,既反对惩办主义,又不得姑息、迁就。
第五条处理党员或党组织违犯党的纪律的案件,必须坚持严肃慎重、区别对待的原则。
违纪必究,严肃处理,不能含糊敷衍。
但在处理的时候,必须慎重从事。
对具体案件,要具体分析其错误事实、性质、情节和危害,根据不同情况,做不同处理。
第六条对于违犯党的纪律的党员,必须坚持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不论其职位高低,贡献大小,资历长短,都要严肃查处,决不容许有不受党纪约束的特殊党员。
第七条对党员或党组织的处分,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由党委或纪委集体讨论决定。
不允许任何个人或少数人决定和批准对党员或党组织的处分。
第八条审查处理违犯党的纪律的案件的人员,需要回避的,经批准后实行回避。
第二章任务和职责范围第九条案件审理工作的任务是:审查处理党员、党组织违犯党的纪律的案件和复查的案件。
实事求是地核对违犯党的纪律的案件的事实材料,审核鉴别证据,根据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分析认定问题的性质,按照党章的规定和党对犯错误党员的一贯政策以及规定的程序,正确地处理违犯党的纪律的党员或党组织。
如何准备起诉案件的证据
如何准备起诉案件的证据在准备起诉案件时,充分准备和收集证据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证据可以有效地支持和证明自己的主张,提高胜诉的机会。
本文将介绍一些准备起诉案件的证据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您在诉讼过程中更加有力地辩护和维护自己的权益。
一、确定诉讼要求在准备起诉案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诉讼要求。
仔细阅读相关法律法规,理清案件的事实和法律问题,确定自己要维护的权益和主张。
只有明确了诉讼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准备相应的证据。
二、充分了解案情在准备起诉案件的证据时,必须对案件的事实和情况有充分的了解。
可以通过调查取证、询问证人、阅读相关文件等方式,全面地了解案件的背景和发展经过。
这将帮助您确定证据收集的重点和方向。
三、收集书面证据书面证据是起诉案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收集书面证据:1. 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件:收集与案件相关的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件,并保存好原件或复印件。
2. 信函、邮件等函证通信:收集与案件相关的信函、邮件等函证通信,以证明双方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内容。
3. 票据和发票:如有与案件相关的票据和发票,应妥善保存作为证据。
四、寻求证人证言证人证言可以进一步支持和证明自己的主张。
在准备起诉案件的证据时,可以积极寻找并调查相关的证人,征求他们的证言。
在调查时,应注意保护证人的权益,确保证人提供的证据合法有效。
五、收集物证物证是指与案件相关的具体物品。
收集物证可以有效地证明案件的事实和真相。
在准备起诉案件的证据时,应当尽可能搜集与案件相关的物证,并尽量保存其原始状态,以确保证据的可靠性。
六、拍摄照片和录像在某些案件中,照片和录像可以作为重要的证据。
在准备起诉案件的证据时,如果可以,应当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以记录现场情况和相关证据。
在拍摄照片和录制视频时,应确保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七、查证相关信息在准备起诉案件的证据时,有时需要查证相关信息。
可以通过互联网、媒体、公共档案等渠道,查询和收集与案件相关的信息和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对复杂案件的事实进行分类和整理?
每一个案件都发生在一定的时空维度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一个案件都具备时间要素。
但却并非任何一个案件都适合绘制时间图,原因在于,仅有时间要素并不够,时间图适用于那些核心要素是时间的案件。
所谓核心要素,是指事件、行为发生的时间点、或先后顺序,成为案件争议焦点或关乎案情梳理的案件。
当案件要素的核心要素是时间时,我们应该选择时间图作为基本的图表类型。
或者,我们可以使用排除法,当某一案件既不存在多个主体之间复杂的法律关系,数据也并非争议焦点时,我们一般会选择时间图呈现案件事实。
那么,应该怎样绘制时间图呢?其实非常简单,在纸的中间横着或者竖着画一条线,然后在上面标注好时间和事件就可以了。
以横向为例,时间图的基本构架如下:
但是,如果所有时间图都仅仅按照上图构架绘制,只要案情变得复杂,我们的图表可能就会变成这样:
在上述图表中,我们看不到案件的核心焦点或重要内容,映入眼帘的只是“一群”文字扑面而来。
这样的案件事实图,无异于将案件大事记的内容强行塞入一个个方格中,对于受众理解案件事实并无益处。
因此,在案情变得复杂的时候,我们需要对时间图进行一定的加工,使得复杂的案件信息能够有序、有效地在图表中进行排列。
以下将介绍时间轴线图的纵向划分方法。
所谓“纵向划分”,是以横向的时间轴线图为例,对轴线上下的纵向空间进行合理布局。
时间轴线图的纵向划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表达对比关系,也能够帮助我们将不同类别的行为进行区分。
1、合理利用纵向空间表达对比关系
时间轴线的存在,能够使得一张白纸被自然而然地区分为上下两个部分,这个天然的空间区分,能够帮助我们表达对比关系。
以一起卖卖合同纠纷案件为例。
2005年上半年至10月份,A公司的母公司与B公司就技术合作及设备购买事宜进行了磋商洽谈。
随后,2005年10月23日,A公司与B公司
签署了《合作协议》,约定B公司向A公司出售某高精设备100台,价款共计1.87亿元。
因本案买卖标的系一批高精设备,因此,双方当事人除了交付货物以及交付款项这些买卖合同基本的权利义务之外,另行约定了一些其他合同义务:对于出卖人B公司而言,需要对A公司的员工提供培训,需要帮助A公司安装调试机器设备等等;对于买受人A公司而言,需要对厂房进行施工改造,需要保证厂房内电压稳定以适应设备运行。
但在合同实际履行过程中,买受人A公司不仅未按照合同约定对厂房进行改造,还因疏于管理,造成厂房多次停电等事故,使得出卖人B公司提供的设备无法顺利完成验收。
为此,双方因合同履行发生争议,A公司起诉要求解除合同,B公司主张继续履行。
作为出卖人B公司的代理人,我们主张合同未能顺利履行的过错在A公司一方,应由其承担违约责任。
这时,如果需要一张诉讼图表对本案事实进行梳理总结,我们可以绘制这样一张时间轴线图:
上图虽然能够将本案事实进行逐一展示,但展示的不够清晰。
原因在于,上图将A公司、B公司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的全部行为并行排列,使得出卖人B公司的核心主张——A 公司的行为构成违约——淹没在全部行为中,无法进行清晰展示。
这时,我们就可以合理利用时间轴线上下空间的方式,把A公司实际履行行为置于时间轴线的下方,与B公司的履行行为形成对比。
如下图:
只是把A、B两个公司的行为分置在时间轴线的上下两侧,就可以天然地起到区分两公司行为的作用。
读者在看到这张图表时,能够自然而然的将两公司的行为进行对比,并对蓝色部分的A公司的违约行为进行连续地关注。
时间轴线的上下两个空间除了可以用来表达两个公司的行为对比之外,还可以用来展现同一个公司的不同行为的对比。
比如在如下案例中,A公司与B公司合作开发一个包括两期工程的房地产项目,双方的分工是,B公司提供土地,A公司提供资金并负责房屋建成后的销售工作。
因该房地产项目分为两期,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非常详细、复杂的款项分期支付安排,包括A公司支付定金的时间、支付第一笔款项的时间,之后每笔款项按月支付的时间等等。
随后,第一期项目如期完工,A公司对外销售房屋并获利。
这时,因为A公司实际控制第一期房屋对外销售的回款账户,A公司擅自将部分款项从回款账户中支出。
即,本案在实际履行过程中,出现了A公司一方面按月支付第二期项目建设合作款,另一方面从第一期项目回款中抽取资金的情况。
随后,A、B两公司对于A公司是否按约履行付款义务发生了纠纷。
这时,A公司是否违约的关键点在于,A公司是否按照合同约定的付款时间及金额支付款项。
这时,对于本案事实的梳理,就集中在合同约定的付款进度与实际履行的付款进度的对比。
这时,我们可以绘制如下时间图:
上图中,在时间轴线图的上方,我们用红色表达了按照合同约定A公司应付款项及时间;在时间轴线的下方,我们用蓝色表达了A公司实际履行的付款情况,并通过上下方的对比,集中体现了A公司未履行义务的时间及金额。
可见,我们可以使用时间轴线图的上下空间表达对比关系,既可以是不同当事人之间行为的对比,也可以是同一当事人的不同行为的对比。
2、合理利用纵向空间进行行为分层
除了表达对比关系外,当案件事实变得更加复杂之后,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拓展纵向空间,使各主体之间的行为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在时间轴上进行分布。
即对比是把时间图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当这一功能不足以展现案件事实时,我们可以将时间轴在纵向上分为三个、四个甚至更多的空间。
以下面这个案件为例:1996年5月8日,某银行和某信用社行社脱钩纠纷,将信用社起诉至某区人民法院。
当月14日,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区法院制作了调解书。
然而,信用社始终拒绝按调解协议履行。
1998年5月,银行向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7月份,法院作出执行裁定。
2003年,信用社向市中院提起申诉,市中院于当年6月25日指令区法院重新审理本案。
2003年12月9日,区法院作出49号判决。
24日,信用社提起上诉。
2004年2月3日,市中院作出15号判决。
当年9月份,银行因不服15号判决,向省高院申诉。
2006年12月8日,法院作出68号裁定,指令中院再审本案。
看完上面这段关于案件程序性事实的描述后,相信大家的想法都是——怎么这么乱!这时,我们就需要一张案件事实图,将本案的程序事实进行梳理。
在选择图表类型之前,我们先明确,本案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这时我们发现,本案贯穿始终的要素就是时间,也就是说,本案图表的目的,就是清晰地呈现出不同时间发生的不同程序性事实。
因此,本案应该选择时间图。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绘制本案的时间图呢?我们当然可以先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将本案事实在时间轴线上进行逐一罗列。
但这样的时间轴线图,本质上与上述文字版的案情简介没有任何区别。
即对案件事实的平铺直叙,并不能使本案事实在传递过程中发生简
化。
对于受众而言,本案全部程序性事实仍然是“一团乱麻”,图表并不能帮助受众对案件事实进行分类整合。
这时,我们可以先按照上文论及的对比的方法,将图表所涉事实分布在时间轴的上下两侧。
那么,如何分布呢?我们回到案件事实可以发现,本案事实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银行和信用社发生纠纷后,分别向各级法院启动了一些程序;其二,各级法院根据银行和信用社的申请,分别作出了一些裁判文书。
这时,我们就可以将这两类案件事实分布在图表的上下两侧。
如此调整后,本案图表如下:
可以看到,相较于平铺直叙的时间图,将案件事实分类后分置于时间轴上下两侧,能够更为清晰地展现案件事实。
但此时的图表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即银行和信用社作为对立的双方当事人,两者的行为未作区分;同时,省高院、市中院和基层法院的裁判行为也未作区分。
因此,我们可以在上图的基础上,对时间轴线的上下空间进一步进行区分,如下图:
通过上述图表,读图者能够第一时间对于本案的双方当事人(银行、信用社)和三级法院(高院、中院、基层院)的各自行为进行清晰的分类。
当然,我们还可以给不同的行为类别进行颜色区分,如下:
这样,我们就把一个非常复杂的程序性事实通过图表的方式进行了清晰展示。
综上所述,时间图的纵向空间是我们对案件事实进行对比和分层的主要阵地。
当案件事实越来越复杂时,为了对案件事实进行分类和整理,我们可以合理利用时间轴线的上下两部分空间,将不同的案件事实进行合理布局,使我们的图表在传递信息时更加清晰、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