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十三) 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答案
(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课时跟踪检测(一)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浙科版必修3
课时跟踪检测(一)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基本要求专练1.如图所示,用单侧光照射禾本科幼苗,一段时间后该幼苗的生长方向是( )A.向光弯曲生长B.直立生长C.向下弯曲生长D.背光弯曲生长解析:选A 禾本科幼苗具有向光弯曲生长的特性。
图中暗箱左侧开孔,开孔处有光源放置,所以幼苗接受了来自左侧单一方向的光照刺激,引起幼苗向左(光)弯曲生长。
2.甲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乙图表示将盆栽植物横放时植物的生长状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图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P mmol/L为最适浓度B.乙图中茎的背地性与胚芽鞘的向光性中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相似C.乙图中根的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一定不同解析:选D 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效果有可能相同,P mmol/L 的生长素促进效果最明显,所以为最适浓度。
乙图中茎的背地性与胚芽鞘的向光性中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相似。
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3.用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尖端的不同部分(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弯向光源生长的是( )A.①③⑤⑦B.②⑤⑦C.③⑤⑧ D.①④⑥解析:选A 单侧光引起生长素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苗尖。
⑥⑧苗尖生长素运输被阻断,不能向光生长。
生长素在苗尖产生后,往下端运输,引起幼苗生长。
②纵向运输被阻断,不能生长。
④背光侧被阻断,背光侧生长慢,背光生长。
24.植物生长素的运输一般是由上向下运输,在侧芽部位积累,所以侧芽生长素的浓度高于顶芽,据此推测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应属于( )A.扩散 B.主动转运C.胞吞 D.渗透解析:选B 顶芽往侧芽运输,顶芽浓度低、侧芽浓度高,逆浓度运输,所以为主动转运。
5.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生长素浓度对同种植物根和茎细胞生长影响的是( )解析:选C 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但生长素浓度过高同时也会抑制植物生长,且根、茎和芽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的敏感程度最高,茎的敏感程度最低,芽位于两者之间。
浙江省杭州市重点名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生物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重点名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1-20题1分,21-3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间期在细胞核中完成了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分子的合成B.进入有丝分裂前期,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细胞中纺锤体的出现C.有丝分裂后期,分离的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被纺锤丝拉向两极D.用秋水仙素处理连续分裂的细胞群体,处于M期的细胞比例会减少【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已经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的能力。
【详解】细胞核中完成了DNA复制,但是蛋白质分子的合成是在细胞质中完成的,A错误。
有丝分裂前期,最明显的变化是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和纺锤体出现,B错误。
有丝分裂后期,分离的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被纺锤丝拉向两极,C正确。
用秋水仙素处理连续分裂的细胞群体,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染色体不能向两极移动,细胞分裂终止,处于M期的细胞比例会增多,D错误。
【点睛】易混点: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分裂终止于分裂期,诱导了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细胞分裂;若抑制DNA复制则细胞分裂会终止于间期。
2.研究发现柚皮精油和乳酸菌素(小分子蛋白质)均有抑菌作用,实践中可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来分别检验柚皮精油和乳酸菌素的抑菌特性,抑菌实验结果显示:在长满致病菌的平板上,会出现以抑菌物质为中心的透明圈。
两者的提取及应用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柚皮易焦糊,因此柚皮精油的提取一般采用萃取法B.柚皮精油提取过程中得到糊状液体后无须过滤可直接除水C.培养基中的尿素可以为乳酸菌A的生长提供氮源D.通过透明圈的透明程度可比较柚皮精油和乳酸菌素的抑菌效果【解析】【分析】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压榨和萃取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植物原料的特点来决定。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选修3课时跟踪检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动物的克隆1.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于培养的细胞大都取自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B.将所取的组织需用胰蛋白酶等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C.在培养瓶中要定期用胰蛋白酶使细胞从瓶壁上脱离,制成悬浮液D.动物细胞培养只能传50代左右,所培养的细胞都会衰老死亡解析:选D 动物细胞培养传至50代左右,若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并且带有癌变的特点,就能在适宜培养条件下无限制地传代下去。
2.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于检测某种物质的毒性B.可通过培养各种病变细胞,用于药理等方面的研究C.可通过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来生产病毒疫苗、干扰素等D.经过脱分化、再分化,可构建人造皮肤解析:选D 动物细胞培养没有脱分化与再分化过程。
3.科学家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某种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经培养可产生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细胞是( )A.经过特定抗原免疫的B淋巴细胞B.不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C.经过特定抗原免疫的T淋巴细胞D.不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解析:选A 骨髓瘤细胞必须与经过特定抗原免疫的B淋巴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才能大量增殖并产生能够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单克隆抗体。
4.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低等动物细胞全能性一般比较容易体现B.受精卵第一次卵裂产生的细胞具有全能性C.造血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可培育成一个生物体D.癌细胞仍可能转化成为正常细胞,因为它保留了基因组的完整性解析:选C 造血干细胞分化潜能变窄,只能分化为多种血细胞或某种血细胞。
5.单克隆抗体是指( )A.单个骨髓瘤细胞增殖产生的抗体B.单个B淋巴细胞增殖产生的抗体C.单个杂交瘤细胞增殖产生的高度单一的抗体D.单个抗体通过克隆化,产生大量抗体解析:选C 单克隆抗体是利用B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和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的特点制备的。
骨髓瘤细胞自身不能产生抗体。
最新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跟踪测试题(全册 共63页 附答案)
最新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跟踪测试题(全册共63页附答案)目录课时跟踪检测(一)分离定律课时跟踪检测(二)自由组合定律课时跟踪检测(三)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基础层级卷)课时跟踪检测(四)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发展层级卷)课时跟踪检测(五)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课时跟踪检测(六)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课时跟踪检测(七)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课时跟踪检测(八)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课时跟踪检测(九)遗传信息的传递课时跟踪检测(十)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课时跟踪检测(十一)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课时跟踪检测(十二)生物的进化课时跟踪检测(十三)遗传与人类健康课时跟踪检测(一)分离定律一、选择题1.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高鼻梁与塌鼻梁B.卷发与直发C.五指与多指D.眼大与眼角上翘解析:选D高鼻梁与塌鼻梁、卷发与直发、五指和多指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眼大与眼小属于一对相对性状,与眼角上翘不属于相对性状。
2.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同时出现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A.性状分离B.基因分离C.完全显性D.不完全显性解析:选A让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同时出现高茎和矮茎两种豌豆,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
3.(2017·绍兴一中高一月考)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是() A.豌豆严格自花授粉,便于形成纯种B.豌豆成熟后籽粒留在豆荚中,便于计数和观察C.豌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实验后可以食用避免了浪费D.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性状解析:选C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A正确;豌豆成熟后籽粒留在豆荚中,子代较多,便于计数和观察,B正确;豌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不属于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C错误;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性状,D正确。
4.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F1全为高茎,将F1自交得F2,F2中高茎∶矮茎为3∶1。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六 性
课时跟踪检测(六)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一、选择题1.在正常情况下,下列有关X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女性体细胞内有两条X染色体B.男性体细胞内有一条X染色体C.X染色体上的基因均与性别决定有关D.初级精母细胞和男性小肠上皮细胞肯定含有Y染色体2.人类表现伴性遗传的原因在于()A.X与Y染色体上含有控制性状的基因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C.性染色体没有同源染色体D.基因通常只存在于一种性染色体上,在其同源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3.决定猫的毛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型bb、BB和Bb的猫分别为黄、黑和虎斑色。
现有虎斑色雌猫与黄色雄猫交配,生下三只虎斑色小猫和一只黄色小猫,它们的性别是()A.全为雌猫或三雌一雄B.全为雌猫或三雄一雌C.全为雌猫或全为雄猫D.雌雄各半4.一对夫妇生了一对“龙凤双胞胎”,其中男孩色盲,女孩正常,而该夫妇的双方父母中,只有一个带有色盲基因,则此夫妇的基因型是()A.X b Y、X b X B B.X B Y、X B X bC.X B Y、X b X b D.X b Y、X B X b5.某家庭父亲正常、母亲色盲,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 B X b Y的色觉正常的儿子(患者无生育能力)。
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可能是()A.胚胎发育的卵裂阶段出现异常B.正常的卵子与异常的精子结合C.异常的卵子与正常的精子结合D.异常的卵子与异常的精子结合6.两个红眼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设眼色基因为A、a,翅长基因为B、b。
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BbX A X a BbX A Y B.BbAa BbAAC.BbAa BbAa D.BbX A X A BbX A Y7.正常女人与佝偻男人结婚,所生男孩均正常,女孩都是佝偻病患者。
女儿同正常男人结婚,所生子女中男女各有一半为患者。
由此可推测人佝偻病的遗传方式为()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X染色体显性遗传D.Y染色体隐性遗传8.在果蝇中,长翅(B)对残翅(b)是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A)对白眼(a)是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
(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课时跟踪检测(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 浙科版必修
课时跟踪检测(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一、基本要求专练1.人和高等动物对环境的各种变化能迅速作出反应。
这主要依靠( )A.内环境B.神经系统C.内分泌系统 D.循环系统解析:选B 人和高等动物对变化做出反应主要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反应快而激素调节慢。
2.下列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相关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坐骨神经中有许多条神经纤维B.神经系统中有支持(胶质)细胞C.突触后膜受前一个神经元树突末梢的支配D.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元细胞体位于脊髓解析:选C 神经元一般包含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轴突是胞体发出的长突起,又称为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结缔组织,就成为一条神经;人的神经系统是由几百亿到上千亿个神经细胞以及为数更多的支持细胞(即胶质细胞)构成的;突触后膜受前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它发出轴突支配骨骼肌纤维。
3.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更迅速、更准确的原因是( )A.神经系统能控制内分泌系统B.神经调节通过体液运送来调节机体C.神经调节的信息是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有专门的传递途径D.神经系统有感受刺激的结构解析:选C 神经调节的信息由神经细胞发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神经系统内的路径快速传递到特定的效应器,并使效应器作出准确的反应。
4.下列关于动作电位的说法错误的是( )A.神经冲动就是动作电位B.神经元细胞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会产生动作电位C.产生动作电位的为一类可兴奋细胞D.刺激蛙的坐骨神经产生的正电波是动作电位解析:选D 神经冲动就是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可以是神经细胞受适宜刺激后产生的;神经细胞是一种可兴奋细胞;刺激蛙的坐骨神经产生的负电波是动作电位。
5.【加试题】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如图所示。
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A.在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1、2、3、4B.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1、3、2、4C.在a、b两点中央刺激会出现1或4现象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1、3、2、4解析:选D A、B选项可以根据课本图形推测;静息时神经纤维细胞膜电位是外正内负,当刺激时电位变成外负内正,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是相同的,因此在a、b两点中央刺激,则冲动同时到达a、b两点,指针不偏转;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则a点先变成负电位,而b点后变成负电位,因此正确顺序应该是1、2、3、4。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杭州市高二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8年杭州市高二年级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56 分)二、非选择题(本题有 5 小题,共44 分)29.(6 分,每空1 分)(1)消费者降低幼鱼的死亡率偏高(2)时间原生演替(3)自我调节能力30.(7 分)(1)光照强度、是否转双基因、温度(2 分)(2)否(1 分)(3)左下(1 分)(4)95%乙醇、碳酸钙、二氧化硅(1 分)碳(1 分)(5)叶绿素含量(1 分)31.(7 分)(1)2 (1 分)否(1 分)(2)AAbb× AABb 或aaBB×AaBB (1 分)全雌株:正常株=1:1 (1 分)7/15 (1 分)(3)(2 分)32.【加试题】(14 分)(一)(1)单菌落的分离涂布分离(2)半乳糖醛酸光密度值(OD 值)(3)包埋减小 3.5%(每空1 分)(二)(1)减小促进负电位→正电位(升高或增大)(2)高尔基体葡萄糖促进靶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3)胰岛β 细胞能够感受血糖的变化,调节胰岛素的分泌(每空 1 分)33.【加试题】(10 分)(1)③甲组:正常成年鼠+普通饲料组乙组:糖尿病鼠模型+普通饲料组丙组:糖尿病鼠模型+普通饲料+药物M 组丁组:糖尿病鼠模型+普通饲料+低剂量药物M 组戊组:糖尿病鼠模型+普通饲料+药物N 组(2.5 分)④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4 周后,处理第一批成年鼠时,各组均随机取12 只大鼠,检测血糖浓度,记录实验结果。
饲养8 周后,处理第二批成年鼠,检测血糖浓度,记录实验结果。
(1.5 分)(2)(柱形图3 分:标题、坐标各0.5 分,5 组的血糖浓度2 分,若乙组 4 周和8 周柱形图等高也给分)甲组乙组丙组丁组戊组组别药物N 和不同剂量药物M 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3)①葡萄糖试纸检测(1 分)本尼迪特试剂检测(1 分)②不会(1 分)。
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高一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二)_自由组合定律
课时跟踪检测(二)自由组合定律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B.F1细胞中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相互融合C.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D.F2中有16种组合、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解析:选B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其中每一对遗传因子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
这样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数量比接近1∶1∶1∶1。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在F2中有16种组合、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2.在完全显性条件下,个体AaBb与个体aaBb杂交,两对基因均是相互独立的,那么,子代中性状类型不同于双亲的占()A.1/4 B.1/2C.3/4 D.5/8解析:选A因为两对性状相对应的两对等位基因是相互独立的,故可知,只有后代中出现的bb类型才不同于双亲,占1/4。
3.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
“个体X”的基因型是()A.BbCc B.BbccC.bbCc D.bbcc解析:选C因为子代表现型直毛∶卷毛=4∶4=1∶1,黑色∶白色=6∶2=3∶1,而与“个体X”交配的个体的基因型为BbCc,故可知“个体X”的基因型为bbCc。
4.番茄的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圆形果实(S)对梨形果实(s)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将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得到的F1与表现型为高茎梨形果的植株杂交,其杂交后代的性状及植株数分别为高茎圆形果120株,高茎梨形果128株,矮茎圆形果42株,矮茎梨形果38株。
试想F1和与它杂交的那株表现型为高茎梨形果的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TtSs×TtSS B.TtSs×TtssC.TTSs×ttss D.TTss×ttSS解析:选B①分别计算每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型比例。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必修二学案:第三章 章末达标验收 含答案 精品
对应学生用书P63 一、知识达标用课标之要求自检所学知识课标要求1概述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知识回顾]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过程是如何设计的?分别得出什么结论?2.如何标记噬菌体?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及结论是怎样的?4.如何理解烟草花叶病毒的侵染实验?5.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什么?为什么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标要求2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知识回顾]1.DNA分子结构有哪些主要特点?2.DNA分子中碱基的比例和数量之间的规律是怎样的?3.如何应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相关计算?课标要求3概述DNA分子的复制[知识回顾]1.DNA复制需要什么条件?2.DNA复制过程是怎样的?如何保证DNA复制准确进行?3.DNA复制有何特点?课标要求4概述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知识回顾]1.RNA有哪几种?每种RNA的功能是什么?2.转录的主要场所是什么?需要什么条件?3.什么是密码子?有几种?有什么特点?4.翻译的场所是什么?需要什么条件?5.翻译的过程是怎样的?6.如何提高翻译的效率?二、能力达标在综合检测中评价自我(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B.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C.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D.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解析:选D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肺炎双球菌的活体转化实验,只证明了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并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2.美国学者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从表可知()A.①不能证明S 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②说明S 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③和④说明S 型菌的DNA 是转化因子D.①~④说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选C由①、②、③组相比较可知DNA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再通过④组可进一步证明DNA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蛋白质、多糖以及DNA水解产物都不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从表中不能得出B项的结论;表中信息不能说明DNA是S型细菌的主要遗传物质。
2018_2019年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浙科版必修2遗传变异全套13份含答案解析
2018_2019年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浙科版必修2全套含答案解析目录课时跟踪检测(一) 分离定律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兔的长毛和短毛B.玉米的黄粒与圆粒C.棉纤维的长和粗D.马的白毛和鼠的褐毛2.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及对豌豆进行异花授粉前的处理是( )①豌豆是闭花授粉植物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价值④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的而且容易区分的性状⑤开花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⑥花蕾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⑤⑥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⑥3.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F1全为高茎,将F1自交得F2,F2中高茎∶矮茎为3∶1。
下列哪项不是实现F2中高茎∶矮茎为3∶1的条件( ) A.F1形成配子时,基因分离,形成两种配子B.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随机结合C.含有不同基因组合的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D.只需A项条件,而不需B、C两项条件4.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比例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B.雄配子A∶雌配子a=1∶1C.雄配子∶雌配子=3∶1D.雄配子数比雌配子多5.下列关于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纯合子的自交后代是纯合子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是杂合子C.纯合子中不含隐性基因D.杂合子的双亲至少一方是杂合子6.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
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导致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 )A.成对基因彼此分离B.具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在F2中表现型之比接近3∶1 C.具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接近1∶1 D.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7.以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为研究对象,将纯合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间行种植,隐性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子一代将表现为( )A.显、隐性个体的比例是1∶1B.显、隐性个体的比例是3∶1C.都是隐性个体D.都是显性个体8.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分离定律。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1课时跟踪检测(三)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三)一、选择题1.在实验中,常用双缩脲试剂来鉴定蛋白质的存在。
下列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不.能产生紫色反应的是( )A.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的混合液B.适宜条件下经胃液充分处理的蛋清溶液C.高温处理的蛋清溶液D.适宜条件下经胰液和肠液充分处理的蛋清溶液2.下列各项中与蛋白质功能无关的是( )A.催化与调节B.运动与运输C.细胞识别与免疫D.贮存遗传信息3.下列两个化合物结构的共同点是()A.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B.都有一个氨基或多个羧基C.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D.都是二肽4.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功能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空间结构有关B.已知某化合物含有C、H、O、N等元素,可以推断此物质一定是蛋白质C.蛋白质中有些具有防御功能,如抗体;有些具有接受信息的功能,如受体。
D.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稳定不变5.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B.细胞中的核酸分为RNA和DNA两类C.葡萄糖是细胞内主要的单糖,是最重要的能源物质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6.能正确表示蛋白质分子由简到繁的结构层次的一组数字是( )①氨基酸②C、H、O、N等化学元素③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④多肽⑤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C.②①④⑤③ D.②①③④⑤7.蚕丝被贴身暖和、轻盈透气,是“健康绿色睡眠”的首选.下列关于组成“蚕丝”主要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的基本组成单位的通式为—CO—NH—B.它的形成过程中没有水产生C.蚕丝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D.它一定含有的化学元素是C、H、O、N、P、Fe8.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 )A.油脂、脂肪酸、脂肪酶B.氨基酸、核酸、脱氧核糖C.淀粉、果糖、肌糖元D.胆固醇、生长激素、胰岛素9.下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甲中肯定含有S元素B.多肽中乙的数目等于丙的数目C.①过程是经过脱水缩合完成的D.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只是由于氨基酸种类多造成的10.现有1 000个氨基酸,共有氨基1 020个,羧基1 050个,由它们合成的4条肽链中,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分别是( )A .999、1 016、1 046B .999、1、1C .996、24、54D .996、1 016、1 04611.已知20种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现有某蛋白质分子由n 条多肽组成且相对分子质量为b ,此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数为( )A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选修3课时跟踪检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从受精卵谈起1.下列能正确表示高等动物早期胚胎发育顺序的是( )A.受精卵→卵裂期→原肠胚→囊胚→组织器官的分化B.受精卵→卵裂期→原肠胚→组织器官的分化C.受精卵→卵裂期→原肠胚→幼体D.受精卵→卵裂期→囊胚→原肠胚→幼体解析:选D 高等动物早期胚胎发育依次经过受精卵→卵裂期→囊胚→原肠胚→幼体。
2.关于高等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囊胚形成的过程中,每个细胞的体积不断增大B.囊胚形成的过程中,每个细胞的体积不断减小C.大多数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差别很大D.囊胚期开始出现三胚层的分化解析:选B 囊胚形成的过程是受精卵卵裂的过程,每个细胞的体积不断减小;胚胎发育是由受精卵发育成幼体的过程,绝大多数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大体上是一致的;开始出现三个胚层的分化是在原肠胚期而不是囊胚期。
3.中科院动物所和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合作,通过将大熊猫的细胞核植入去核后的兔子卵细胞中,在世界上最早克隆出一批大熊猫早期胚胎,这表明我国的大熊猫人工繁殖研究再次走在世界前列。
下列有关克隆大熊猫胚胎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形成早期胚胎的过程中,依次经历了卵裂、囊胚、原肠胚等几个阶段B.兔子卵细胞质的作用是激发大熊猫细胞核的全能性C.克隆出的早期胚胎中,各细胞间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D.在形成早期胚胎的过程中,尚未出现细胞的分化解析:选D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囊胚期时就出现了细胞分化。
4.下列关于蛙胚胎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蛙胚胎的有机物总量不断增加B.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分裂,但不发生凋亡C.通过细胞分裂不断增加细胞数量,并在一定时期发生细胞分化D.发育过程中蛙胚胎从环境中获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逐渐增加解析:选C 胚胎发育是个体发育的一个阶段,在蛙的胚胎发育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并在囊胚期时细胞开始分化。
胚胎发育过程中,有细胞的分裂,也存在细胞凋亡。
(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课时跟踪检测(十)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浙科版必修3
课时跟踪检测(十)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种群数量波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少数种群数量的波动是非周期波动B.大多数种群数量的波动是周期波动C.种群是一个动态系统D.环境容纳量说明种群的数量是不变的解析:选C 大多数种群数量的波动是非周期的。
2.下列与种群数量的波动及调节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个体数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B.种群的数量波动可分为周期波动与非周期波动C.食物是对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D.病源物与寄生物的致病力与传播速度对种群数量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解析:选C 对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应为气候,特别是极端的温度与湿度往往会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3.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东亚飞蝗在我国随气候变化而表现为周期波动B.种群的周期波动现象主要发生在高纬度环境中C.用七星瓢虫防治蚜虫属于外源性调节D.内源性调节包括行为调节和内分泌调节解析:选A 东亚飞蝗数量随气候变化而表现为非周期波动。
4.如图表示某区域的猞猁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猞猁种群的数量波动具有周期性B.在不同年份猞猁个体主要以随机分布为主C.猞猁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约为7.8×104只D.食物短缺是引起M→N变化的内源性调节因素解析:选A 根据变化曲线得知:猞猁种群的数量波动具有周期性,即先增加,后减少,这与食物的来源有很大的关系;由种群数量的变化无法得出种群的分布型;环境容纳量(K)指在一定范围内动态变化的种群数量,种群达到K值后,应该在K值上下波动。
根据曲线,猞猁种群数量达到7.8×104只后,数量继续下降,所以7.8×104不是猞猁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食物短缺是引起M→N变化的外源性调节因素。
5.下图表示的是硅藻和一些非生物因素季节性的波动,数据来自北温带海洋的上层。
以下对该图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光照强度与硅藻数量始终呈正相关B.硅藻数量增加会降低磷和硝酸盐的含量C.提高光照强度会增加水中各种养分的含量D.光照强度的提高会促进分解者的代谢,从而使水中养分降低解析:选B 观察曲线可知硅藻数量增加,磷和硝酸盐的含量会因为被吸收而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生物的进化一、选择题1.(2013·浙江会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同地的物种形成是渐进的物种形成方式C.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D.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条件解析:选B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A、C正确;异地的物种形成是渐进的物种形成方式,B错误;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前提条件,D正确。
2.(2015·浙江9月选考)假设豌豆种群由RR、Rr和rr基因型的个体组成,其中RR占25%、Rr占30%。
该种群中r基因的频率为()A.40%B.45%C.60% D.65%解析:选C种群中三种基因型的个体中,RR占25%,Rr占30%,所以rr占45%。
r的基因频率=rr基因型频率+1/2Rr基因型频率=45%+1/2×30%=60%。
3.(2015·浙江9月选考)生物界在模式上具有统一性。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大猩猩和长臂猿的骨骼基本相似B.动植物、真菌和细菌都由真核细胞构成C.鸟的翅膀、海豚的鳍肢有相似的结构模式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解析:选B动植物和真菌都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它们的细胞结构非常相似,可以在细胞水平说明真核生物之间存在统一性;细菌由原核细胞构成,细胞结构与真核细胞有比较明显的差别。
4.英国的椒花蛾身体和翅有浅灰色斑点。
随着工业发展,煤烟等污染物使该虫栖息的树干和墙壁变成黑色。
到十九世纪末,英国各工业区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黑色椒花蛾,这种变化说明()A.生物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B.生物突变都是有害的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基因突变和重组是定向的解析:选C 黑色椒花蛾的特点使它在英国工业发达、环境污染相对较重时期更能躲避天敌,从而适应环境,说明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5.据研究,抗青霉素葡萄球菌是一种突变型。
将未接触过青霉素的野生型葡萄球菌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结果有极少数存活下来。
存活下来的葡萄球菌在相同培养基中经多代培养后,对青霉素的抗性明显增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葡萄球菌进化的实质是其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 .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C .葡萄球菌的定向突变提高了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D .葡萄球菌的抗青霉素基因是在接触青霉素后产生的解析:选B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葡萄球菌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 错误;青霉素对葡萄球菌的不定向的变异起了选择作用,具有抗青霉素基因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生存并繁殖后代,不具有抗青霉素基因的个体逐渐被淘汰,因此青霉素使葡萄球菌的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逐渐升高,B 正确;葡萄球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C 错误;葡萄球菌的抗青霉素基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在使用青霉素之前已经产生,D 错误。
6.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
将某桦尺蠖种群分成两组,分别迁移到A 、B 两个区域,A 地是煤炭工业重镇,B 地是闭塞的山区,数年后抽样调查,结果如下表。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 地SB .A 、B 两地的桦尺蠖因长期地理障碍而属于两个物种C .从上述材料得知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D .从上述材料得知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解析:选B 由题干中的数据可知A 种群内S 的基因频率=80×2+1880×2+18×2+2×2×100%=89%,s 的基因频率=18+2×2100×2×100%=11%,而B 种群内S 的基因频率=2×2+8100×2×100%=6%,而s 的基因频率=8+90×2100×2×100%=94%,可见A 种群内控制黑色的S 基因的基因频率较高,而B 种群内控制浅色的s 基因频率较大,这些不同是与这两个种群的生活环境有关。
A种群生活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而B种群生活在基本未受污染的环境中。
可见生物进化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生物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A、B种群间并不存在生殖隔离。
7.根据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B.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C.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解析:选D人工培育的新物种有的也可以生活在野外如杂交水稻等;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而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的方向。
冬季来临时,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增大了细胞内溶液的浓度,降低了凝固点,有利于适应寒冷环境,而不是为了适应寒冷环境。
农药处理后选择了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淘汰了没有抗药性的个体,因此抗药性强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的机会大大增加。
8.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
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
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和d存在地理障碍,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障碍,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解析:选B判断是不是一个物种的标准是:两个种群间能否随机交配并产生可育的后代。
基因频率不同只能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
新物种的形成一般先经过地理障碍而后产生生殖隔离,但经过地理障碍不一定就产生生殖隔离。
没有地理障碍时,由于c和d基因库的差别也可能产生生殖隔离。
9.【加试题】对于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下列根据生物进化理论对其的解释中,错误的是()A.经过长期的地理障碍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在条件下的地雀物种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C.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群岛,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解析:选B原属同一物种的地雀,从南美大陆迁来后,因在不同群岛上生活(地理障碍),产生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这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由于每个岛上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自然选择对其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就有差别,在同一个种群中,某些基因被保留下来,而在另一个种群中,被保留下来的可能是另一些基因,久而久之,由于自然选择的不同使各个种群的基因库变的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同一物种的地雀就形成了不同物种的地雀。
不过物种的进化是十分缓慢的,往往要成千上万年才能实现,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
10.【加试题】新物种形成最显著的标志和生物进化的标志分别是()①具有了特殊的形态结构②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③具有了一定的生理功能④产生了生殖隔离A.①②B.③④C.④②D.①④解析:选C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最显著标志,有新物种形成一定存在生物进化。
因为新物种形成过程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种群基因频率必定发生改变。
因此,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生物有进化但不一定有新物种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11.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生的脚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
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海龟则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0.2,w为0.8。
请问:(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的基因称为该种群的________。
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连趾海龟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________;杂合子数量占分趾海龟数量的比例为________,由此可见,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种群个体的________,从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根据题意,海龟是否发生了生物进化?______,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
(3)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________,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龟等爬行动物,在此过程中,适应陆地生活的需要,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了________。
幼体性别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出现不同的比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的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连趾海龟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0.8)2=64%,分趾海龟数量所占比例为:(0.2)2+2×0.8×0.2=36%,其中杂合体占32%,纯合体占4%,杂合体在分趾海龟中所占的比例为8/9。
(2)生物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既然基因频率有了变化,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
(3)基因频率虽然发生了改变,由于没有出现生殖隔离,因此没有出现新的物种。
答案:(1)基因库64%8/9表现型(2)是种群基因频率已经改变(3)没有虽然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但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4)羊膜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12.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
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
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
据图回答:(1)R基因的出现是________的结果。
(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
(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________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________。
(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