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什么是糖尿病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它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的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介绍糖尿病的定义、原因、分类、症状、诊断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希望能给读者提供相关疾病的全面了解,以及如何更好地管理和预防糖尿病的方法。
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高血糖疾病。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用于控制血糖水平。
当身体无法正常利用或不足以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导致高血糖。
糖尿病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类型1和类型2。
类型1糖尿病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攻击胰岛素产生的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类型2糖尿病则是由于身体对胰岛素的抵抗或细胞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导致胰岛素不能正常工作。
类型2糖尿病是糖尿病的最常见类型,占据绝大多数病例。
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频尿、口渴、疲劳、体重下降、视力模糊和容易感染等。
这些症状可能逐渐出现,有些人甚至可能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
因此,及早发现糖尿病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医生通常通过临床症状和糖尿病相关检查来诊断糖尿病。
这些检查包括血糖测试、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和葡萄糖耐量测试。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人的血糖水平是否正常以及是否患有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定期监测血糖、均衡饮食以及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是重要的管理措施。
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进行适量的运动、控制体重、不吸烟和减少酒精摄入等,也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
为了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我们应该注意饮食结构的均衡,尽量减少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入。
此外,规律的体育锻炼以及保持适当的体重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谨慎的饮食习惯对于预防糖尿病以及保持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总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通过了解糖尿病的定义、原因、分类、症状、诊断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和预防糖尿病。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同时也能提高我们整体的健康水平。
糖尿病相关知识介绍
02
发病机制
长期高血糖环境导致血管病变,视 网膜缺血缺氧,进而引发视网膜新 生血管和纤维增生。
糖尿病肾病
概念定义
糖尿病肾病是指由于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害。
疾病表现
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等是糖尿病肾 病的常见表现。
预防治疗
控制血糖和血压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关键。 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延缓病情进展。
防并发症的发生。
运动治疗
1
治疗方法
运动治疗是一种重要的糖尿病治疗方法,通过合理的运 动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
2
运动类型
常见的运动类型包括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糖尿病患者 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03 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视网 膜病变
01
并发症类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 并发症之一,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 失明。
01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糖尿病患者应学习关于糖尿病的知识,包 括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症状、治疗方法以 及日常护理等。
02
定期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以了解病情 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3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糖尿病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控 制血糖水平。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 之一,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
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需要控制血 糖、血压和血脂,同时进行适当的运动和 饮食调整。
并发症介绍
预防和治疗
04 糖尿病的预防
提高健康意识
01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监测血糖、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 异常情况。
糖尿病常识科普
+ 正确认识运动与体力劳动的关系
+ 持之以恒,防止意外伤害
糖尿病常识科普
20
+ 促胰岛素分泌剂
– 磺脲类药物:如优降糖
– 非磺脲类药物:如诺和龙
+ 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
– 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
– 胰岛素增敏剂:如吡格列酮
+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
– 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糖尿病常识科普
11
糖尿病目前不能根治,但是通过合理治 疗可以使血糖长期稳定,接近正常,糖尿 病患者可以向正常人一样的愉快生活!
糖尿病常识科普
12
不得糖尿病:做到预防糖尿病的五个要点 不得并发症:驾好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 不致残早亡:实现监测糖尿病的五项达标
糖尿病常识科普
13
对糖尿病无知: 多懂点儿 热量摄取过多: 少吃点儿 体力活动减少: 勤动点儿
+ 糖尿病饮食控制应长期坚持,终生坚持
糖尿病常识科普
18
+ 运动的好处:
– 增强心、肺功能 – 降脂、降压、降糖 –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 提高运动积极性
糖尿病常识科普
19
+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及运动量
– 老年人可以选用运动强度轻的运动方式,最常 用的运动方式为散步
– 中青年人应以中等强度的运动方式为主,也可 选择运动强度较重的运动方式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最后几口不吃,避免热量过多, 少食肥甘厚味,多吃粗粮青菜, 少喝酒,不吸烟
加强体育锻练,避免超重或肥胖
心理应激增多: 放松点儿
保持平常心,避免应激
可用降压药、调脂药、降黏药,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双胍类
减少肝脏葡萄糖输出,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 素的敏感性。
噻唑烷二酮类
改善胰岛素抵抗及增加靶组织对胰岛素作用 的敏感性。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类型
包括速效、中效、长效胰岛素,根据病情选择。
胰岛素使用方法
一般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笔使用方便,准确性 高。
胰岛素剂量调整
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适时调整剂量。
其他药物治疗
01
建立健康档案
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记录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随访记录等信息,
以便进行长期随访和管理。
02
定期随访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安排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控
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3
生活方式干预
医生会建议患者在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合理调整,以控制血糖水平。
同时,医生还会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预防低血糖
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则,避免一次性过多摄 入食物,以控制血糖的波动。
在饮食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糖,避 免因摄入不足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糖尿病的运动治疗原则
适量运动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选择 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并逐渐增加运
动量。
注重运动安全
在运动前进行适当的热身和拉伸,避 免运动损伤。
07
糖尿病的监测与随访
糖尿病的血糖监测
自我血糖监测
通过使用血糖仪,患者可以在家中进行 血糖的日常监测,以便及时了解血糖控 制情况,指导饮食和运动调整。
VS
定期血糖监测
在随访期间,医生会建议定期进行血糖监 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 蛋白等指标,以全面评估糖尿病的控制情 况。
糖尿病概述
多数起病缓慢,半数无任何症 状,在筛查中发现
早期口服降糖药物有效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
LOGO
• 2型糖尿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多基因 遗传性复杂疾病。 •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多样性造成了患病群体及个体的 多样性。 • 胰岛素抵抗和β 细胞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 两个主要环节。
糖尿病诊断标准
LOGO
③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2小时血糖≥11.1 mmol/L(200 mg/dl)。无症状者择日重复 1次。
糖尿病诊断标准
LOGO
④高血糖典型症状或高血糖危象,且随机 血浆葡萄糖≥11.1 mmol/L(200 mg/dl)。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的4条均为“或”的关 系,只需要满足1条即可诊断。
LOGO
2型糖尿病病因
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特别是脂肪性肝炎患者 2型糖尿病和恶性肿瘤 发病率增高。
LOGO
2型糖尿病病因
• 妊娠和围产期: • 据统计,有20%~50 %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 在婴儿出生后的5~10 年内会发展成为2型糖 尿病患者。如果出生婴 儿的体重超过4千克, 那么婴儿患2型糖尿病 的可能性也很大。
胰岛素的分泌
LOGO
• 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显示的是葡萄糖促使 来自储存在β细胞中分泌胰岛素颗粒的迅速 释放,第二相分泌除了来自储存的分泌颗 粒外,还包括不断新合成的胰岛素,只要 血糖未恢复到基线水平,则第二相分泌始 终居高不下。
2型糖尿病病因
LOGO
1 2 3
遗传和环境因素
应激:突发心脑血管事件、车祸、分娩
糖尿病知识缺乏的
定期检查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和相关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注意身体症状
留意自己是否有口渴、多尿、疲劳等症状,这些 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信号。
及时就医
如有疑虑或出现糖尿病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 行检查和治疗。
04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自我监测
01
02
03
04
血糖监测
规律进餐
保持规律的进餐时间,避免暴饮暴食,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
避免加糖食品
减少或避免食用加糖饮料、糖果、蛋糕等高糖食品,以降低血糖波动。
适量运动
定期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 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 走、骑车、游泳等,有助 于降低糖尿病风险。
增加日常活动量
尽量选择步行、爬楼梯等 增加日常活动量的方式, 避免长时间久坐。
糖尿病知识缺乏
目 录
• 糖尿病基础知识 • 糖尿病的危害 • 如何预防糖尿病 •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 社会支持与教育
01 糖尿病基础知识
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导致 血糖升高,进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多饮、多尿、 多食、体重下降等,但部分患者可能 无明显症状。
按时服药
按照医生指导按时服药,不随 意更改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
治疗效果。
了解药物副作用
了解所服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 事项,如有不适及时向医生反 馈。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其他药物 ,特别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长期坚持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 期坚持治疗,患者应保持耐心 和积极配合,以获得最佳的治
糖尿病百度百科
糖尿病百度百科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代谢异常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疾病。
其特点是体内胰岛素分泌缺乏、作用障碍或同时存在,并伴有高血糖症。
一、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两种因素共同导致的。
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如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糖尿病的病因复杂,与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
1型糖尿病通常与自身免疫有关,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
2型糖尿病则与遗传、肥胖、缺乏运动和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三、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乏力等。
临床上通常通过测量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方法来诊断糖尿病。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测量糖化血红蛋白、尿液中酮体和尿糖等指标来确认糖尿病的诊断。
四、糖尿病的并发症和防治措施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和肾病等。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是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的水平,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定期进行体检和随访。
五、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与脾胃失调、肝肾阴虚等有关,因此可采用中药治疗,如黄芪、苦瓜、茯苓等。
同时,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
六、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适当的体重、健康饮食、规律的运动以及避免烟草和酒精的摄入都能有效预防糖尿病。
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早期的诊断和积极的治疗也至关重要。
总结: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通过加强对糖尿病的认识,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和并发症的发展。
同时,中医的治疗方法也为糖尿病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辅助治疗方式。
这些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改善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带您了解糖尿病
降低并发症风险
卒中(中风等) 心肌梗死
糖尿病相关性死亡 微血管并发症
截肢/致命外周血管病
Stratton, I. M . Association of glycaemia with macrovascular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type 2 diabetes (UKPDS 35):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J].
12% 14% 21% 37% 43%
五、得了糖尿病怎么办?
药物是武器
教育是核心
达标是关键
饮食是基础
运动是手段 监测是保障
陈永丽.健康新七点糖尿病的综合治疗[J].健康向导,2015,21(2):52-53. 李雯妮,刘建平.精准控制糖尿病,“五驾马车”再升级[J].家庭用药,2017,(12):22-23.
✓ 空腹<6.1mmol/L ✓ 餐后2小时<7.8mmol/L
二、糖尿病有什么表现?
典型表现:“三多一少”,糖尿病患者大部分也有可能不表现任何症状
多饮
不典型表现: 皮肤瘙痒 饥饿 视物模糊 疲倦等
多食
多尿
体重减轻
三、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高危人群
• 年龄≥40岁
• 有糖尿病家族史
• 超重或肥胖
防治糖尿病,避免并发症, 享受常人一样的健康生活!
祝您健康!远离“甜蜜”的糖尿病!
四、糖尿病的危害
心脑血管疾病
慢性并发症累及全身
肾病变
视网膜病变
中风、心衰
心绞痛
神经病变
肾功能不全、
下肢浮肿
肾衰
视力下降
失明
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
糖尿病常识科普
糖尿病常识科普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健康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增长了4倍。
为了提高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和了解,本文将从定义、分类、病因、症状、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科普。
一、定义糖尿病是指机体胰岛功能异常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导致的慢性高血糖症,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二、分类根据不同的病因和机制,糖尿病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1型糖尿病:也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通常在儿童或青少年期发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
2.2型糖尿病:也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通常在中年或老年期发病,由于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
3.妊娠糖尿病:是妊娠期患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通常在孕后期出现,但在分娩后会恢复正常。
三、病因糖尿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
对于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攻击胰岛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2型糖尿病则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此外,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缺乏运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也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四、症状糖尿病的症状会因类型和个体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常见的症状包括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疲劳、视力模糊等。
部分患者可能还会出现感染性皮肤病、反复发作的外阴瘙痒等特殊症状。
五、预防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适当的体重、均衡的饮食、定期运动、减少糖分和脂肪摄入、戒烟限酒等都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措施。
六、治疗糖尿病的治疗原则是降低血糖水平、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并控制糖尿病并发症。
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
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心理疏导等。
总结:糖尿病是一种日益增多的代谢性疾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通过了解糖尿病的定义、分类、病因、症状、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常识,人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管理糖尿病。
糖尿病 百度百科
糖尿病百科名片糖尿病的早期症状,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通常用紫灵芝来调养糖尿病,以恢复血糖平稳状态,防止糖尿病并发症。
基本概述症状及分类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就记载了“消渴症”这一病名。
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之消渴篇对“三多”症状亦有记载。
唐朝初年,我国著名医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症患者的小便是甜的。
糖尿病(Diabetes)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
1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临床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即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
胰岛素是人体胰腺B细胞分泌的身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
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转化、利用发生了抵抗。
临床观察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高达90%左右。
糖尿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高渗综合症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初始阶段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倦怠乏力、反应迟钝等,随着机体失水量的增加病情急剧发展,出现嗜睡、定向障碍、癫痫样抽搐,偏瘫等类似脑卒中的症状,甚至昏迷。
症状分析糖尿病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体重减少”。
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糖尿病环境因素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
糖尿病医学知识
糖尿病医学知识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控制失衡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它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对于糖尿病患者和潜在患者来说,了解糖尿病的医学知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分类、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这个常见的慢性疾病。
一、糖尿病的基本知识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不良导致的高血糖病。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它在机体中起着调节血糖水平的重要作用。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导致血糖浓度升高,严重时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二、糖尿病的分类根据糖尿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主要由自身免疫破坏胰岛素分泌细胞所致,2型糖尿病则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是其主要特征。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主要包括妊娠期糖尿病、肾性糖尿病等。
三、糖尿病的病因糖尿病的病因复杂多样。
1型糖尿病一般认为是由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胰岛素分泌细胞。
2型糖尿病则主要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因素相关,如高脂肪、高糖饮食、缺乏体力活动等。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则与特定的病理状态或药物治疗等因素相关。
四、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疲倦等。
由于糖尿病导致血糖浓度升高,机体失去了对血糖的正常调控,造成上述症状的产生。
糖尿病还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等。
五、糖尿病的治疗方法针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胰岛移植等。
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
药物治疗主要通过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注射来调节血糖水平。
对于某些严重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移植可以考虑作为治疗选择。
六、糖尿病的并发症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通过合理控制血糖水平、定期做眼科、肾脏和神经系统检查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知识科普
糖尿病基础知识摘要本文档旨在提供糖尿病的全面基础知识,适用于医学生和患者。
内容涵盖糖尿病的核心概念、常用术语、治疗方法、病理病机和病因,配以详细的例子和案例。
目录1.糖尿病概述2.常用术语解释3.糖尿病的病理病机4.糖尿病的病因5.糖尿病的分类6.治疗方法7.详细案例分析1. 糖尿病概述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所致。
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各种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和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和衰竭。
2. 常用术语解释•高血糖: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范围,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
•胰岛素:一种由胰腺β细胞分泌的激素,调节血糖水平。
•胰岛素抵抗:身体细胞对胰岛素反应减弱,导致血糖升高。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过去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
3. 糖尿病的病理病机糖尿病的病理机制包括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不足•胰腺β细胞功能受损或数量减少,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自身免疫性损伤(1型糖尿病的主要机制)。
胰岛素抵抗•肌肉、脂肪和肝脏细胞对胰岛素反应减弱。
•常见于2型糖尿病,通常伴随肥胖。
4. 糖尿病的病因•遗传因素:家族史显著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环境因素: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
•自身免疫因素:1型糖尿病与自身免疫反应相关。
•其他因素:某些药物、感染和疾病可诱发糖尿病。
5. 糖尿病的分类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T1DM)主要是由于胰岛β细胞的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它通常在儿童或青少年中发病,但也可以在任何年龄出现。
概念•自身免疫性破坏: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胰岛β细胞视为外来入侵者,进而攻击和破坏这些细胞。
•胰岛素绝对缺乏:由于胰岛β细胞的破坏,体内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胰岛素分泌。
•急性发病:症状通常突然出现,包括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
致病机理•免疫介导: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β细胞被破坏,通常伴有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等自身抗体的存在。
糖尿病的基本知识
糖尿病的基本知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
它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对于预防、诊断和管理疾病至关重要。
1. 糖尿病的类型糖尿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免疫系统攻击胰岛细胞造成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减少或完全停止。
2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功能减退引起的慢性代谢紊乱。
2.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家族史和年龄是患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肥胖、不健康的饮食、缺乏体力活动、高血压和高胆固醇也与糖尿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3.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常常被忽略或与其他疾病混淆。
常见的早期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疲劳和视力模糊。
这些症状是机体对高血糖水平的适应反应,应引起警惕。
4. 诊断和检测方法糖尿病的诊断和检测主要通过测量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
空腹血糖水平高于126毫克/分升(7.0毫摩尔/升)和HbA1c水平高于6.5%被认为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
5. 管理和治疗方法糖尿病的管理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体力活动和血糖监测。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注射。
饮食控制是通过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和控制总热量摄入来控制血糖水平。
体力活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
血糖监测是患者自我管理的关键步骤,通过家庭血糖仪等设备可以定期检测血糖水平。
6. 并发症和预防措施糖尿病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部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是合理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定期进行与糖尿病相关的检查和筛查。
7. 糖尿病与生活质量糖尿病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包括饮食的限制、药物的需求和血糖的监测。
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血糖控制和积极应对糖尿病所带来的压力,对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概念名词解释
糖尿病概念名词解释
糖尿病(Diabetes):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它通常指的是糖
尿病类型1(或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类型2(或非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是由体内不能控制血糖含量而引起的疾病。
人体由于某些因素而缺乏胰岛素,从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进而影响其他器官系统的功能,从而导致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眼病等)。
胰岛素(Insulin):胰岛素是由胰腺分泌的一种激素,其作用是帮助细胞将血液中的葡萄糖吸收入细胞内,使细胞能够正常使用能量,帮助维持正常血糖水平。
血糖浓度(Blood Glucose Level):血糖浓度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
正常人的血糖浓度在70-99 mg/dL范围内,如果血糖浓度过高,即表示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多,这是糖尿病的一个典型症状。
血糖检测(Blood Glucose Test):血糖检测是指使用一种诊断
工具,测量一个人的血糖水平,以便确定是否患有糖尿病。
并发症(Complications):并发症是指慢性病,通常是糖尿病的一种,引起的症状或疾病。
其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心脏病、肾脏病、视网膜病、神经病变和失明等。
膳食控制(Dietary Control):膳食控制是指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和食物量,改变血糖水平,来控制疾病(如糖尿病)。
膳食控制常常
与运动、药物以及血糖检测结合使用,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
- 1 -。
糖尿病简介
xx年xx月xx日
糖尿病简介
CATALOGUE
目录
糖尿病定义和类型糖尿病症状和并发症糖尿病诊断和监测糖尿病治疗糖尿病预防和管理糖尿病与生活
01
糖尿病定义和类型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机体对胰岛素反应不足而引起血糖升高。
糖尿病的主要特征是高血糖,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各种器官和组织的损伤和功能障碍。
糖尿病患者应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包括发病原因、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
糖尿病患者教育
了解疾病
糖尿病患者应学习血糖监测方法、用药技巧、饮食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学习控糖技巧
糖尿病患者应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以保持身体健康。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01
02
03
调整工作环境
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工作环境中的压力和紧张情绪,如选择轻松的工作方式和灵活的工作时间。
适量娱乐
糖尿病患者可以参加适当的娱乐活动,如音乐、绘画、旅游等,以减轻心理压力,但应注意不要过度。
糖尿病患者的工作和娱乐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用速效、中效、长效或预混胰岛素等不同类型。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类型
一般采用皮下注射,也可采用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胰岛素使用方法
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适时调整胰岛素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胰岛素剂量调整
05
糖尿病预防和管理
预防措施
控制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盐、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型糖尿病(T2DM )
特点: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
胰岛素抵抗
葡萄糖摄取 肝糖原产生
胰岛素分泌不足
-细胞功能不全
2型糖尿病
Adapted from De Fronzo J. Diabetes 1998; 37:667–687.
2型糖尿病:多重危险因素群聚的状态
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抵抗 缺陷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静脉葡萄糖氧化酶法血糖
空腹血糖≥7.0mmol/L 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 随机血糖≥11.1mmol/L
糖化血红蛋白≥6.5%
糖尿病血糖诊断标准
空腹
< 6.1 (110) 正常 和 6.1~7.0 空腹血糖受损 (IFG) ↑ 糖尿病前期 (葡萄糖调节受损 IGR) ↓ ≥7.0 (126) 糖尿病 或
糖尿病病理特点
Ⅱ型糖尿病
遗传
遗传容易患糖尿病体质
发病方式
慢性病的例子比较常 见、但也急性的例子
病因
饮食、饮酒过量、肥胖、 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 缺乏运动、感染、怀孕、 或功能下降 压力、高龄等
发病年龄 肥胖
中年以后发病居多,但 发病年龄有降低的趋势
肥胖居多
治疗方法
食物与运动为基本疗 法、食物疗法是必需 的。情况恶化时,必 需药物和胰岛素治疗
2、诱因: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剂量不足、饮食不当、 妊娠和分娩、应激等。
酮症酸中毒(DKA):
3、临床表现:早期酮症阶段为原来糖尿病症状加重; 酸中毒出现时表现: 1)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2)呼吸系统:呼吸加深、加快有酮味(烂苹果) 3)循环系统:脉细速、血压下降 4)神经系统:常伴头痛、嗜睡或烦躁,最终各种反射迟钝 或 消失,病人昏迷。 后期严重脱水,尿量减少、皮肤粘膜干燥、眼球下陷、四 肢厥冷, 也有少数病人出现腹痛等急腹症表现。
按眼底改变可分两类六期。
视网膜病变
Ⅰ期 : 微血 管瘤,小出 血点 Ⅳ期 : 新生血 管形成,玻璃 体出血
Ⅱ期 : 微血 管瘤、 出血 斑、硬性渗 出(黄白色) Ⅲ期 : 棉絮状 白色软性渗出, 出血斑
Ⅴ期 : 新生血 管,纤维增殖
Ⅵ 期 : 继发性视 网膜脱离、失明
单纯型
增殖型
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
低血糖的症状
发抖
心跳加快
头晕想睡 焦虑不安
饥饿
出虚汗
视觉模糊
四肢无力
头疼
情绪不稳
慢性并发症
缺血性心脏病 (心肌梗死) 脑动脉硬化 (中风)
大血管并发症: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
微血管并发症:眼底病、肾病
视网膜病 (失明) 肾病 (蛋白尿)
神经病变 (手脚麻木)
神经并发症: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 大血管/末梢血管/神经综合病变:糖尿病足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乳酸性酸中毒 低血糖症
大血管并发症: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 微血管并发症:眼底病、肾病 神经并发症: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 大血管/末梢血管/神经综合病变:糖尿病足
慢性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糖尿病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
血糖≤2.8mmol/L(≤50mg/dl)+低血糖症状体征
GFR: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肾小球滤过率 UAER: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尿白蛋白排出率
慢性并发症—神经病变
(diabetes neuropathy,DNP)
糖尿病诊断后的10年内常有明显的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分为周 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对称性、多发性,下肢较上肢重,进展慢。 肢端感觉异常(麻木针刺感、灼热及感觉迟钝等),呈手套或短袜状 分布,痛觉过敏;肢痛,呈隐痛、刺痛或烧灼痛,夜间及寒冷季 节加重。 感觉迟钝易受创伤或灼伤致皮肤溃疡,较难愈合,继发感染致急 性或慢性骨髓炎甚至败血症。
约25%患者需要 >50% 少见
酮症酸中毒
1型糖尿病(T1DM ) 特点: -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
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
自身免疫参与证据: 急性型:多见青少年 • 与某些特殊的HLA类型有关 缓发型:多见成人 • 体液中存在针对胰岛细胞的抗体 • 伴随其他自身免疫病
特发性1型糖尿病
无自身免疫证据,可见于美国黑人和南亚印度人。
DKA治疗
• 胰岛素
小剂量(速效)胰岛素安全、有效可按 0.1u/Kg/小时开始,约4~6u/小时,血糖下降速 度70~110mg/小时为宜,根据血糖下降速度调整 胰岛素用量,尿酮体转阴后胰岛素减量或酌情 改为皮下注射
DKA治疗
• 输液
是抢救DKA的重要措施。DKA者输液量可按原体 重的10%估计 1000~2000ml/前4小时内 4000~5000ml/24小时内
慢性并发症:
酮症酸中毒(DKA)
1、概念: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时,脂肪动员和分解加速, 大量脂肪酸在肝经β氧化产生大量酮体(乙酰乙酸、β羟丁 酸和丙酮)这些酮体均为较强的有机酸,血酮继续升高, 便发生代酸而称之。 (特点: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 酮体
乙酰乙酸 β羟丁酸 丙酮
什么是糖尿病
胰岛素不足 胰脏分泌 糖分无法吸收 转换、利用
胰岛素抵抗
导致合并症
血糖浓度升高
致残、致死
糖尿病的概念
致病原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主要问题:胰岛素分泌丌足+抵抗
基本改变:血糖增高+其他代谢紊乱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简称血 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 引起血糖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 素分泌缺陷及(或)胰岛素作用缺陷。 血糖明显升高时可出现多尿、多饮、 体重减轻,有时尚可伴多食及视物模 糊。糖尿病可危及生命的急性并发症 为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
餐后两 小时
< 7.8 (140) 正常
≥ 11.1 (200) 糖尿病
服糖后 两小时
< 7.8 (140) 正常
7.8~11.1 糖耐量受损 (IGT)
≥ 11.1 (200) 糖尿病
糖尿病分型
临床分型 1型糖尿病 (占510%) 2型糖尿病 (占9095%) 妊娠糖尿病 特 点 •β细胞被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胰岛素抵抗及(或)胰岛素分泌缺陷 •在妊娠期间出现或第一次被诊断 •β细胞功能基因缺陷 •胰岛素作用的基因缺陷 •胰腺外分泌病 •内分泌病 •药物或化学制剂 •感染 •不常见的免疫介导糖尿病 •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综合征
妊娠期糖尿病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
妊娠期间发生或发现
血糖只要高于正常就诊断
产后需重新定性
期间胰岛素治疗,严格 控制血糖
妊娠期间糖尿病的分类
• 糖尿病合并妊娠:在糖尿病诊断之后发生妊 娠者 • 妊娠糖尿病:在妊娠期间发生或发现的糖尿 病
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
(diabetes retinopathy,DR)
99%的1型糖尿病和60%的2型糖尿病,病程在20年以上 的患者,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全世界导致视 力缺损和失明的第二大因素。在美国,糖尿病视网膜病 变占40岁以上成人失明原因的25%,糖尿病患者致盲的 危险性是非糖尿病的25倍。
Ⅲ期:早期肾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即UAER持续在20~ 199ug/min(正常人<10μg/min)
Ⅳ期:临床肾病,尿蛋白逐渐增多,UAER>200μg/ min,GFR渐 降低,伴水肿和高血压,肾功能渐减退
Ⅴ期: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尿毒症临床表现
在微量蛋白尿阶段前,严格血糖控制是可以防止肾病变的发生
DKA治疗
• 纠正电解质:重点是补钾治疗
–补钾总量:氯化钾6~10克 –见尿补钾 –血钾≥6.0mmol/L或无尿时暂不补钾
Hale Waihona Puke DKA治疗• 纠正酸碱失调 轻中度DKA→胰岛素+葡萄糖输入多可纠正, 仅当血PH≤7.0时用小量碳酸氢钠 • 其他 祛除诱因,治疗伴发疾病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高渗昏迷)
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喝的多,吃的多,小便多,消瘦;
糖 尿 病 典 型 症 状
尿 多 口渴
消 瘦
瘙 痒
疲乏
高死亡率主要原因:糖尿病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乳酸性酸中毒 低血糖症
大血管并发症: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 微血管并发症:眼底病、肾病 神经并发症: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 大血管/末梢血管/神经综合病变:糖尿病足
乳酸酸中毒
• 治疗
–监测 血气、血乳酸、电解质、血糖等 –补液(避免用含乳酸的制剂)
扩容—纠正脱水、休克、排酸等。可用生理 盐水、胶体液、5%葡萄糖液,必要时可用血 浆或全血等
乳酸酸中毒
–补碱
补碱尽早、充分是成功的关键。常用NaHCO3, 根据pH监测决定,每2小时测pH,当pH到达7.2 时暂停补碱治疗(避免过量引起代谢性碱中毒)
–其他
胰岛素 纠正电解质紊乱,抗感染等综合治疗
乳酸酸中毒
–透析治疗
血液或腹膜透析—清除乳酸或引起乳酸酸
中毒药物,如苯乙双胍
–预防
严格掌握双胍类药物的适应症,尤其是苯
乙双胍,长期使用双胍者要定期检查肝、 肾功能、心肺功能,如有不适宜者应及时 停药
高死亡率主要原因:糖尿病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诊断时合并微血管病变的情况
视网膜病变1 21% 18.1% 2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