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指南全文

合集下载

2型糖尿病临床实践指南(全文)

2型糖尿病临床实践指南(全文)

2型糖尿病临床实践指南(全文)新近,“有效控制糖尿病全球合作组织”(Global Partnership for Effective Diabetes Management)制定颁发了2型糖尿病临床实践指南。

新指南针对基线特征不同的患者分别作出了诊疗建议。

其要点如下:一、新近诊断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但超重或肥胖的患者1. 对于新近诊断2型糖尿病且无并发症者,在不引起低血糖或体重明显增加的前提下,应严格控制血糖使其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目标值6.5%-7.0%)。

治疗过程中每3个月监测一次HbA1c。

若3个月内其HbA1c不能达标,应考虑联合药物治疗。

2. 充分强调HbA1c达标的重要性,即便血糖轻中度升高(HbA1c<7.5%)的患者亦是如此。

3. 对于血糖轻中度增高者(HbA1c<7.5%),应考虑选用不增加低血糖危险性且对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细胞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有治疗作用的药物。

4.若患者HbA1c>9.0%,需考虑联合应用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治疗。

5. 与所有糖尿病患者相同,对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反复强调饮食与运动疗法的重要性。

6. 由于超重和肥胖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危险性进一步增加,应更加重视对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二、新近诊断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且体型较瘦者1. 对于新近诊断2型糖尿病且无并发症者,在不引起低血糖或体重明显增加的前提下,应严格控制血糖使其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HbA1c目标值6.5%-7.0%)。

治疗过程中每3个月监测一次HbA1c。

若3个月内其HbA1c不能达标,应考虑联合药物治疗。

2. 充分强调HbA1c达标的重要性,即便血糖轻中度升高(HbA1c<7.5%)的患者亦是如此。

3. 尽可能选择不增加低血糖危险性的抗糖尿病药物。

4. 若患者HbA1c>9.0%,需考虑联合应用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2020版中国

2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2020版中国

2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2020版中国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202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

以下是关于预防和管理2型糖尿病的一些建议和策略。

2. 预防2型糖尿病- 保持健康的体重:维持适当的体重可以降低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

建议通过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来实现体重控制。

- 膳食改变:饮食应以低脂、低糖、高纤维为主,并且应避免过度摄入加工食品和饮料。

- 积极生活方式:适度运动和减少久坐时间可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 健康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的摄入,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

3. 2型糖尿病管理- 定期体检:进行定期血糖检测以及其他相关指标的监测,以便及早发现和管理2型糖尿病。

- 药物治疗:对于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医生的建议,采取适当的药物治疗来控制血糖水平。

- 饮食控制:患者应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饮食建议,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确保均衡的营养摄入。

- 运动计划: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制定适合的运动计划,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4. 注意事项- 合理用药: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使用药物,并定期进行复查和调整。

- 定期随访:患者应定期复诊,与医生保持沟通,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 心理支持:患者在面对2型糖尿病的挑战时,可以寻求心理支持和咨询,以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情绪。

5. 结论以上是202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的主要内容。

预防和管理2型糖尿病需要综合的措施,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药物治疗等。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测和随访,以确保疾病的控制和管理。

中国2020年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全文版

中国2020年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全文版

中国2020年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全文版简介本文档为中国2020年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全文版,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目标指南的目标是提供广大患者和医生所需的权威、科学和实用的指导,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并发症的风险,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指南强调预防是2型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正常体重和戒烟限酒。

- 定期检查血糖和其他相关指标,及早发现糖尿病前期症状。

- 注意心理健康,减少压力和焦虑。

诊断2型糖尿病的诊断应基于以下准则:- 空腹血糖≥7.0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结合糖尿病症状,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 空腹血糖≥6.1 mmol/L但<7.0 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7.8 mmol/L但<11.1 mmol/L,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前期。

治疗治疗2型糖尿病的策略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

主要治疗方案包括:- 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正常体重和戒烟限酒。

- 药物治疗,如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和其他辅助治疗药物。

- 定期监测血糖和其他相关指标,调整治疗方案。

并发症防治2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病、神经病变等。

指南提供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包括定期检查、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以及积极治疗并发症等。

结语中国2020年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全文版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权威、科学和实用的指导,帮助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并发症的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预防、诊断、治疗和并发症防治等方面提供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为相关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及治疗指南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及治疗指南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及治疗指南目录1. 简介2. 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性3. 预防糖尿病的基本原则4. 饮食控制5. 运动与体重管理6. 药物治疗7. 血糖监测与管理8. 并发症预防与治疗9. 结语1. 简介本指南旨在为中国地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预防和治疗的指导。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2. 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性预防糖尿病是控制疾病的关键步骤。

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食品选择,我们可以减少患糖尿病的风险。

同时,预防措施还包括定期体检和血糖监测,以及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预防糖尿病不仅能够改善个体的健康,还能减轻社会的医疗负担。

3. 预防糖尿病的基本原则预防糖尿病的基本原则包括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饮食惯、进行适量的体力活动、避免暴饮暴食和限制饮酒。

此外,戒烟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4. 饮食控制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预防和管理疾病的基石。

合理的饮食方案包括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控制总能量摄入,并分散进餐次数。

此外,饮食应注重平衡,包括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等。

5. 运动与体重管理适量的体力活动对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至关重要。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

此外,增加肌肉力量训练也有助于改善身体的胰岛素敏感性。

体重管理也是控制糖尿病的重要因素,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体重。

6.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活方式,医生可能会选择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药物,并定期进行血糖监测。

7. 血糖监测与管理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管理疾病的重要手段。

患者应定期进行血糖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

此外,定期体检也是及时发现并发症的重要途径。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主要内容(全文)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主要内容(全文)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主要内容(全文)第一章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要点提示:1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上升,2015至2017年达到11.2%,各民族有较大差异,各地区之间也存在差异。

2. 糖尿病的知晓率(36.5% )、治疗率(32.2% )和控制率(49.2% )有所改善,但仍处于低水平。

3. 糖尿病人群中T2DM占90%以上。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二、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三、我国糖尿病流行的影响因素第二章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要点提示:1. 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OGTT 2h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没有糖尿病典型临床症状时必须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

(A )2. 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B)3. 按病因将糖尿病分为T1DM. T2DM、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4种类型。

(A)—、糖尿病的诊断依据静脉血浆葡萄糖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糖测定结果诊断糖尿病。

若无特殊提示,本章所提到的血糖均为静脉血浆葡萄糖值。

糖代谢状态分类标准和糖尿病诊断标准见表2, 3。

表2糖代谢状态分类(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肓争脉血浆葡萄糖(mmol/L )正常血糖空腹血糖<6.1 //糖负荷后2h血糖<7.8空腹血糖受损空腹M>6.1 z <7.0//糖负荷后2h血糖v7.8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7.0 〃糖负荷后2h血糖n7.8 z <11.1糖尿病空腹血糖》7.0 //糖负荷后2h血糖X 1.1表3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典型糖尿病症状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或加上空腹血糖n7.0mmol/L 或加上OGTT 2h 血糖>11.1 mmol/L 或加上HbAlcn 6.5%无糖尿病典型症状者,需改日复查确认二、糖尿病的分型采用WHO (1999年)的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根据病因学证据将糖尿病分为4种类型,即1型糖尿病(T1 DM )、2型糖尿病(T2DM )、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最新: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全文)

最新: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全文)

最新: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全文)将HbA“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HbAxn 6.5%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要个体化新增了个体化HbAi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HbAi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并将个体化目标的原则应用彩图表示。

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T2DM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严格的HbAy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控制目标。

降糖药物的选择和治疗流程图近几年,国内上市了多种具有新的降糖机制的药物,本版指南对这些药物在中国人群中的临床证据做了及时更新,并在附录中全部列入。

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卫生经济学指标仍然是本版指南中制定降糖药物治疗流程图的重要参考依据。

对使用时间长、经过大型临床试验和其他循证医学硏究证明有良好疗效及安全性的药物放在优先选用的位置上。

关于糖尿病高血糖治疗流程图,分为单药治疗、二联治疗(分为口服类和注射类)、三联治疗和胰岛素多次注射。

二联治疗时可以选择多种药物,并根据有或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 ASCVD )及高危因素、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病选择合适的药物。

指南中强调了高血糖药物治疗要点,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呱是T2DM 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是T2DM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

若无禁忌证,二甲双弧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

冶疗要点包括:(1 )米用1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米用2 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

(2 ) 合并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T2DM患者,不论其HbA〔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肌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 1 receptor agonist , GLP-1RA )或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 , SGLT2i )。

2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2020版中国

2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2020版中国

2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2020版中国前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威胁全球人类的健康。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报告,全球约有4.62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达1.14亿,位居全球首位。

2型糖尿病(T2DM)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占所有糖尿病病例的90%以上。

为了提高我国糖尿病防治水平,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我国糖尿病学会组织专家编写了《2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2020版中国》。

本指南旨在为糖尿病防治提供最新、最全面的科学依据和指导建议,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医疗卫生工作者及关心糖尿病防治的人士。

1.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1.1 糖尿病定义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导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1.2 糖尿病分类糖尿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型糖尿病(T1DM)- 2型糖尿病(T2DM)- 妊娠期糖尿病(GDM)- 特殊类型糖尿病2. 2型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2.1 病因2型糖尿病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

遗传因素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部分患者有家族史。

环境因素如年龄、体重指数(BMI)、饮食习惯、体力活动等与2型糖尿病发病密切相关。

2.2 发病机制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不足是指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

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胰岛素作用减弱。

3. 2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3.1 临床表现2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多样,轻型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高血糖。

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等。

病情进展可出现慢性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

3.2 诊断标准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下:- 空腹血糖≥7.0 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 有高血糖典型症状,随机血糖≥11.1 mmol/L4. 2型糖尿病的治疗策略4.1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包括合理膳食、增加体力活动、减轻体重等。

最新: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全文)

最新: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全文)

最新: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全文)将HbA“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HbAxn 6.5%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要个体化新增了个体化HbAi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HbAi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并将个体化目标的原则应用彩图表示。

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T2DM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严格的HbAy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控制目标。

降糖药物的选择和治疗流程图近几年,国内上市了多种具有新的降糖机制的药物,本版指南对这些药物在中国人群中的临床证据做了及时更新,并在附录中全部列入。

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卫生经济学指标仍然是本版指南中制定降糖药物治疗流程图的重要参考依据。

对使用时间长、经过大型临床试验和其他循证医学硏究证明有良好疗效及安全性的药物放在优先选用的位置上。

关于糖尿病高血糖治疗流程图,分为单药治疗、二联治疗(分为口服类和注射类)、三联治疗和胰岛素多次注射。

二联治疗时可以选择多种药物,并根据有或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 ASCVD )及高危因素、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病选择合适的药物。

指南中强调了高血糖药物治疗要点,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呱是T2DM 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是T2DM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

若无禁忌证,二甲双弧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

冶疗要点包括:(1 )米用1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米用2 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

(2 ) 合并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T2DM患者,不论其HbA〔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肌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 1 receptor agonist , GLP-1RA )或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 , SGLT2i )。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及治疗指南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及治疗指南

肾脏疾病
定期监测尿蛋白,并采取措施 预防糖尿病性肾病,如控制血 压和血糖。
足部疾病
定期进行足部检查,预防糖尿 病足,如避免足部损伤,保持 良好足部卫生。
特殊人群的糖尿病治疗
1 1. 孕妇
妊娠期糖尿病风险增加,需密 切监测血糖,并根据情况调整 治疗方案,确保母婴安全。
2 2. 老年人
老年人更容易出现低血糖,需 格外注意血糖控制,避免药物 副作用,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支持小组
参加糖尿病支持小组,与其他患者交流经 验,互相鼓励,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和 焦虑。
放松技巧
学习放松技巧,如冥想、瑜伽等,可以帮 助患者减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
1 1. 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患者了解病情,掌握自我管理技能 ,提高依从性,预防并发症发生。
2 2.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
生活方式干预是预防和控制2型糖尿病的关键策略,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调整、运动锻炼、戒烟限酒等方面。
饮食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饮食治疗是2型糖尿病管理的核心,以控制血糖、改善血脂和血压为目标。治疗原则包括控制总能量摄入,调整食物构成,并根据患者具体情 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3 3. 儿童青少年
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治疗需重视 心理健康,积极配合治疗,并 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
4 4. 伴发其他疾病
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 需综合考虑相关疾病治疗方案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
发病率上升
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发病率近年来明显上升,与不良生活方式密 切相关。

最新: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全文)

最新: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全文)

最新: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全文)将HbA“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HbAxn 6.5%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要个体化新增了个体化HbAi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HbAi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并将个体化目标的原则应用彩图表示。

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T2DM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严格的HbAy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控制目标。

降糖药物的选择和治疗流程图近几年,国内上市了多种具有新的降糖机制的药物,本版指南对这些药物在中国人群中的临床证据做了及时更新,并在附录中全部列入。

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卫生经济学指标仍然是本版指南中制定降糖药物治疗流程图的重要参考依据。

对使用时间长、经过大型临床试验和其他循证医学硏究证明有良好疗效及安全性的药物放在优先选用的位置上。

关于糖尿病高血糖治疗流程图,分为单药治疗、二联治疗(分为口服类和注射类)、三联治疗和胰岛素多次注射。

二联治疗时可以选择多种药物,并根据有或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 ASCVD )及高危因素、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病选择合适的药物。

指南中强调了高血糖药物治疗要点,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呱是T2DM 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是T2DM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

若无禁忌证,二甲双弧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

冶疗要点包括:(1 )米用1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米用2 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

(2 ) 合并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T2DM患者,不论其HbA〔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肌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 1 receptor agonist , GLP-1RA )或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 , SGLT2i )。

中国2020版2型糖尿病治疗与预防全文指南

中国2020版2型糖尿病治疗与预防全文指南

中国2020版2型糖尿病治疗与预防全文指南简介本指南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关于2型糖尿病治疗和预防的全面指导。

以下是指南的主要内容:1. 诊断与筛查- 通过血糖测定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进行2型糖尿病的诊断;- 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2. 生活方式干预- 通过饮食控制、增加体力活动和体重管理来改善血糖控制;- 强调减少高糖、高脂、高盐饮食的摄入;-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3.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口服药物、胰岛素等;- 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不良反应,调整药物剂量;- 给予患者关于药物使用的详细说明和注意事项;4. 目标血糖控制- 强调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个人意愿,制定合理的目标血糖范围;- 定期检测血糖水平,评估治疗效果;5. 并发症预防与管理- 提供预防并发症的相关指导,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等;- 监测并处理与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和神经病变;6. 孕妇和老年患者管理- 针对孕妇和老年患者的特殊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关注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 针对老年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进行调整;7. 教育与支持- 提供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培训;-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决策;- 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结论本指南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全面的2型糖尿病治疗与预防指南。

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并发症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2型糖尿病,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治疗与预防指南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治疗与预防指南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治疗与预防指南前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威胁全球人类的健康。

根据IDF统计,全球约有4.62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达1.14亿,位居全球首位。

2型糖尿病(T2DM)是糖尿病的主要类型,占所有糖尿病病例的90%以上。

为了提高我国糖尿病的防控水平,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指南旨在为我国糖尿病的防治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

本指南编写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糖尿病防治指南及国际最新研究进展,充分考虑我国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强调个体化治疗原则,注重糖尿病的综合管理。

1.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1.1 糖尿病定义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导致的一种或多种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1.2 糖尿病分类糖尿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1型糖尿病(T1DM):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2)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胰岛素相对缺乏。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遗传性糖尿病、胰腺外分泌疾病相关糖尿病等。

2. 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2.1 糖尿病病因1)遗传因素:糖尿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在糖尿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2)环境因素:包括年龄、生活方式、营养状况等。

3)自身免疫因素:1型糖尿病与自身免疫有关。

2.2 糖尿病发病机制1)胰岛素分泌不足:T1DM和部分T2DM患者存在胰岛素分泌不足。

2)胰岛素抵抗:T2DM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生物活性降低。

3.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3.1 临床表现1)典型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

2)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等。

3.2 糖尿病诊断1)空腹血糖:≥7.0 mmol/L2)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3)随机血糖:≥11.1 mmol/L,且有典型糖尿病症状4. 糖尿病的治疗与干预4.1 糖尿病治疗原则1)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饮食、增加运动、减重等。

2024版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指南(全文)

2024版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指南(全文)

2024版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指南(全文)2024版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指南(全文)前言饮食管理是2型糖尿病(T2DM)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指导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管理,提高生活质量,我们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中国居民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制定了《2024版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指南》。

指南概要推荐一:均衡膳食1. 糖尿病患者应遵循均衡膳食原则,合理搭配各类食物,确保膳食营养均衡。

2. 食物多样,谷薯、蔬菜、水果、畜肉、禽肉、蛋类、奶类、豆类及坚果等都要摄入,注意适量。

推荐二:控制总能量摄入1. 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能量摄入目标,以维持适宜体重。

2. 减少高能量密度食物的摄入,避免过量能量摄入导致体重增加。

推荐三:优先选择全谷物和低升糖指数食物1. 糖尿病患者应优先选择全谷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等,以及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燕麦、豆类等。

2. 避免高糖指数的食物,如白面包、白米等,减少血糖波动。

推荐四: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1. 糖尿病患者应保证适量的高质量蛋白质摄入,如瘦肉、鱼、蛋、奶、豆类等。

2. 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的动物性食物摄入,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

推荐五:多吃蔬菜和水果1. 糖尿病患者应多吃蔬菜和水果,选择低糖、高纤维的品种,如菠菜、西兰花、苹果、橙子等。

2. 注意水果的摄入量,避免过量摄入导致血糖升高。

推荐六:限制糖分和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1. 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摄入糖分和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糖果、甜饮料、白面包等。

2. 选择全谷物、低糖食品,减少血糖波动。

推荐七:适量摄入健康脂肪1. 糖尿病患者应适量摄入健康脂肪,如坚果、鱼类、橄榄油等。

2. 限制高脂肪、高饱和脂肪的摄入,如油炸食品、奶酪等。

推荐八:保持水分平衡1. 糖尿病患者应保持水分平衡,每天适量饮水,避免脱水。

2. 限制含糖饮料、酒精的摄入,减少血糖波动。

结语遵循本指南,结合个体情况,合理搭配饮食,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改善代谢状况、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2024版全文: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控指南

2024版全文: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控指南

2024版全文: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控指南概述本文档为2024版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控指南。

旨在提供全面的指导,帮助人们预防和控制二型糖尿病。

目标- 提高公众对二型糖尿病的认识和理解-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加强早期筛查和诊断- 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加强二型糖尿病的并发症管理预防二型糖尿病1. 养成健康的饮食惯:- 控制总热量摄入- 适量摄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多摄入蔬菜、水果和全谷物- 减少食用高糖和高盐食品2. 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进行肌力训练,增强肌肉和骨骼健康3. 控制体重:- 维持正常的身体质量指数(BMI)- 避免过度肥胖和体重波动4. 减少久坐时间:- 每小时起身活动一段时间,避免长时间久坐早期筛查和诊断1. 高风险人群筛查:- 4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有家族病史的人- 有超重或肥胖的人- 有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人2. 早期症状识别:- 频尿、多尿、口渴、体重下降等症状- 高血糖值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3. 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7.0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糖化血红蛋白≥6.5%个体化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等)- 胰岛素治疗(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选择)2. 饮食控制:- 根据体重、年龄、性别等个体特点制定饮食计划- 控制餐后血糖变化,避免过度摄入糖分3. 运动治疗:- 根据个体情况推荐适当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定期监测血糖变化,调整运动方案并发症管理1. 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管理:- 控制血压和血脂水平- 定期进行心血管健康评估2. 眼部病变管理:-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 肾脏病变管理:- 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肾病4. 神经病变管理:- 定期进行神经系统评估,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总结本指南提供了全面的二型糖尿病防控指导,包括预防、早期筛查和诊断、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及并发症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O 1999(mmol/L)
FBG
2hPBG
<6.1
< 7.8
6.1~<7.0
<7.8
<7.0
7.8~<11.1
≥7.0
≥11.1
IFG或IGT统称为糖调节受损(IGR,即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诊断标准
1 糖尿病症状加随机血糖≥11.1mmol/L (200 mg/dl) (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1 型还是 2 型糖尿病 ?
1型糖尿病的特点
发病年龄通常小于30岁 中度至重度的临床症状
起病迅速 明显体重减轻
体型消瘦
酮尿或酮症酸中毒
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浓度 低
出现免疫标记(谷氨酸脱羧
酶(GAD)抗体,胰岛细胞抗 体(ICA),胰岛抗原(IA2)抗体
不能依据血糖水平或酮症区分1型还是2型糖尿病 年轻糖尿病患者对1型、 2型和成人迟发性自身免 疫性糖尿病(LADA)的鉴别尤为困难 血清C肽和GAD抗体的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 诊断不确定时,先做一个临时性分类以指导治疗, 依据对治疗的初始反应再重新评估
试验过程中,受试者不喝茶及咖啡,不吸烟,不做 剧烈运动,但也无须绝对卧床 血标本应尽早送检 试验前3天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g 试验前停用可能影响OGTT的药物如避孕药、利尿剂 或苯妥英钠等3-7天
已达到糖调节受损的人群均应行 OGTT 检查 理想的流行病学调查应同时检测空腹和OGTT 2小 时血糖 OGTT 不能用来监测血糖控制的好坏
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高于发达国家
1994 年 25 岁以上人口全国调查确认的糖尿病患者,新诊 断的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70%,远高于美国的48%
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5)
表型特点
肥胖程度低于西方:我国T2DM患者BMI平均 24kg/m2, 白种人超过30kg/m2
中国人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者常伴有多种 心血管危险因素
糖尿病教育和管理
教育形式
糖尿病教育课堂 个体化的饮食和运动指导
管理形式
建立糖尿病治疗单元,包括医生、教育师、营养师、 患者
逐步建立定期随访和评估系统
教育的内容
疾病的自然进程 糖尿病的症状 并发症的防治,特别是足部护理 个体化的治疗目标 个体化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和饮食计划
规律运动和运动处方 饮食、运动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自我血糖监测,意义和应对措施 紧急情况(疾病、低血糖、应激和手术)的应对 措施 糖尿病妇女受孕必需做到有计划,并全程监护

2型糖尿病
缓慢起病-常无症状
肥胖 较强的2型糖尿病家族史 种族性-高发病率族群 黑棘皮病 多囊卵巢综合征 通常没有
正常/升高
ICA阴性 GAD抗体阴性 ICA512阴性 生活方式、口服降糖药或 胰岛素 无
第三章 糖尿病的管理
基本原则
近期目标
控制糖尿病,防止出现急性代谢并发症
远期目标
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1)
在我国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
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2)
经济发达程度和个人收入与糖尿病患病率有关
中心城市和发达地区患病率显著高于欠发达地区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卫生部,2004
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3)
20岁以下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4)
第一章 2 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
百万
IDF Diabetes Atlas 3rd Edition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快速增长
调查年份/ 调查规模 诊断标准
年龄范围 (岁)
DM患病率 IGT患病率 筛选方法
1980年/ 兰州会议标

1994年/ WHO1985
30万 21万
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患病率正在迅速 增加 目前缺乏全国性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统计资 料
青少年1型和2型糖尿病鉴别要点
起病 临床特点
1型糖尿病
急性起病-症状明显
体重下降 多尿 烦渴,多饮
酮症 C肽 抗体
治疗 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常见
低/缺乏
ICA阳性 GAD抗体阳性 ICA512阳性 胰岛素
糖尿病的分型 (WHO,1999)
1. 1 型糖尿病
1.1 免疫介导 1.2 特发性
2. 2 型糖尿病 3.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3.1 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 3.2 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 3.3 胰腺外分泌疾病 3.4 内分泌疾病 3.5 药物和化学品所致糖尿病 3.6 感染所致 3.7 不常见的免疫介导糖尿病 3.8 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综合征
全部人群 25-64
0.67% 2.28%
2.12%
尿糖+馒头 餐PBG2h
馒头餐 PBG2h筛选
高危人群
1996年/ WHO1985
2002年/ WHO1999
4.3万 10万
20-74 ≥18
3.21%
城市4.5% 农村1.8%
4.76%
-
-
FBG筛选高
危人群
兰州会议标准:空腹血浆血糖≥130 mg/dl、或/及餐后2 h≥200 mg/dl或/及100g OGTT曲线上3点超过标准 (0min 125,30min 190,60min 180,120min 140,180min 125mg/dL;其中30min或60min为1点) 血糖测定为邻甲苯胺法;PBG2h=餐后2小时血糖;FBG= 空腹血糖
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 的血糖)
或 2 空腹血糖≥7.0 mmol/L (126 mg/dl) (空腹状态指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
或 3 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200
mg/dl)
注:无糖尿病症状者,需另日重复测定血糖明确诊断
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出现暂时血 糖增高,须在应激消除后复查
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加的原因
遗传因素
中国人是糖尿病的易感人群
环境因素
膳食结构改变:总热量过剩 生活方式改变:体力活动减少
社会老龄化
预期寿命:男性 71 岁,女性 74 岁
第二章 糖尿病诊断与分型
糖代谢的分类
正常血糖(NGR) 空腹血糖受损(IFG)* 糖耐量减低(IGT)* 糖尿病(DM)
4. 妊娠糖尿病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受试者过夜空腹(8-14小时),检测于晨7-9时开始 无水葡萄糖粉75 g(1分子水葡萄糖 82.5g),溶于300 ml水,5分钟之内服完 儿童剂量:每公斤体重1.75g,总量不超过75g 服糖第一口开始计时,于服糖前和服糖后2小时分别在前 臂采血测血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