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性人类学家的学术历程_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二十五
女性科学家探索女性在科学领域的贡献和突破
女性科学家探索女性在科学领域的贡献和突破科学领域一直以来都被男性主导,然而,女性科学家在过去几个世纪中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突破。
她们的努力和成就不仅改变了科学界的格局,也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探索一些杰出的女性科学家及其在科学领域的重要贡献。
1. 玛丽·居里(Marie Curie)玛丽·居里是当之无愧的女性科学家代表。
她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也是唯一一个同时获得两个不同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项的人。
她和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发现了镭元素,开创了新的领域——放射性研究。
玛丽·居里的工作不仅对物理学有重大贡献,还对医学领域的放射疗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2. 罗莎琳·弗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罗莎琳·弗兰克林是一位在结构生物学领域有着重要贡献的女性科学家。
她通过X射线结晶学的研究,为解析DNA结构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尽管弗兰克林因早逝而无缘获得诺贝尔奖,但她的工作为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为后来的DNA双螺旋结构的揭示奠定了基础。
3. 雅各布·莱德勒(Jacqueline K. Barton)雅各布·莱德勒是一位在化学领域有着突出贡献的女性科学家。
她的研究重点是DNA的电子传输,发现了DNA电子导线的存在。
莱德勒的工作不仅深化了对DNA性质的理解,还为未来的DNA纳米电子学和药物交付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 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瑞秋·卡森是一位环保主义者和科学作家,她以她的著作《寂静的春天》而闻名于世。
这本书揭示了农药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并引发了一场关于环境保护的全球性辩论。
卡森的努力和坚持使她成为环保运动的象征,她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科学领域,而是超越了时代和界限。
5. 苏珊·索洛维(Susan Solomon)苏珊·索洛维是一位在气候科学领域颇具声望的女性科学家。
突破性的女性创新者探索那些改变世界的女性
突破性的女性创新者探索那些改变世界的女性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女性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她们不仅在家庭和社会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还在各个领域中追求突破,创新并改变世界。
本文将探索一些突破性的女性创新者,他们的故事将激励我们追求梦想,为改变世界不断努力。
1. 玛丽·居里(Marie Curie)玛丽·居里是一位波兰裔法国物理学家,她是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她与丈夫共同发现了镭元素,并对其进行了广泛研究。
居里通过她的工作为科学界开辟了新的道路,她的研究为核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改变了医学领域的面貌。
作为一位突破性的女性创新者,她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影响了整个世界。
2. 厄玛·姑麦丽亚(Emma Guttman-McCabe)厄玛·姑麦丽亚是皮肤科学领域的创新者,她是世界上首位女性皮肤科教授,也是纽约皮肤与癌症研究院的创始人之一。
她致力于研究和治疗多种皮肤相关疾病,她的突破性研究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姑麦丽亚的丰硕成果证明了女性在医学领域中能够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性。
3. 苏珊·沃索(Susan Wojcicki)苏珊·沃索是谷歌的首位女性工程师,她在谷歌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YouTube的CEO,沃索推动了该平台的全球扩张,并将其打造成全球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之一。
她的突破性工作不仅改变了互联网的形态,也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平台,让许多人能够分享和发表自己的声音。
4. 罗莎·帕克斯(Rosa Parks)罗莎·帕克斯是美国民权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她以她的勇气和坚毅改变了整个美国社会。
帕克斯拒绝让座位给一个白人乘客,这个举动引起了轰动,并引发了著名的蒙哥马利公共汽车抵抗运动。
她的行动不仅改变了种族隔离政策,也激励了许多人为公平和正义而奋斗。
5. 赛尔玛·拉格兰·纳班(Selma Lagerlöf)赛尔玛·拉格兰·纳班是瑞典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
女科学家成长路上都经历了什么
女科学家成长路上都经历了什么?成为一名优秀的女科学家需要具备哪些因素?为何我国女科学家相对较少?“走进女科学家的世界”系列丛书,通过至今仍然活跃在科研一线的女科学家的成长经历,道出了她们的成功秘密。
女科学家带给我们的教育启示——读“走进女科学家的世界”丛书图片来自“走进女科学家的世界”丛书,科学普及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张贵勇海蒂·海默尔,行星天文学家;雪莉·杰克逊,物理学家;戴安娜·弗兰茨,法庭人类学家;阿德瑞娜·奥坎普,行星地质学家;辛西娅·布利泽尔,机器人设计师……这些名字也许不是家喻户晓,但在科学界却是响当当的人物。
尽管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和环境,家庭背景也不同,但这几位女科学家都有一些共同之处,而这些共性其实正是促使她们成功的关键因素。
好的家庭教育:成长最初的动力之源有人说,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如果说每个孩子都是尚未发掘的天才,那么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天才成长的阳光和雨露,意味着使孩子拥有最初的动力之源,从小获得充足的空间和养分,天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
“走进女科学家的世界”丛书介绍了许多案例。
例如,海蒂的父母喜欢孩子们阅读,买了很多书籍与杂志。
他们也确信学习不能局限于书本,所以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通过选择玩具和礼物来引导教育他们。
海蒂的父亲甚至为海蒂在后院观星而购置了一台望远镜。
阿德瑞娜的爸爸同时有3个兼职:教师、电工和推销员。
即便如此,他仍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教阿德瑞娜滑旱冰,还给她买了一套化学实验模型和一架带便携箱的望远镜。
现实中,许多卓有成就的人都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从父母的言谈举止和与父母的对话中获得无尽的宝贵经验,而失败者往往能从家庭教育的失误上找到原因。
相对于书中描写的小事例,我国家庭教育缺少的不仅是一种尊重孩子的教育姿态,还有教育的方式方法。
想起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女孩偶然发现蚯蚓断成两半后,两半都在蠕动,感到特别好奇,便将两截蚯蚓放到花盆里,想知道它们能否存活。
[PDF]冬日的黑莓——玛格丽特·米德的学术人生
稳定性,从而检验到底什么是文化中最不易变化的内容。
1924年夏,米德参加了英国科学发展协会(BritishAssociation£wtheAdvaneeInentofsdence)在多伦多举行的会议。
与会的学者们都大谈自己的“place”和“people”,与同龄学人的热烈讨论,深深地感染了米德,她也热切地希望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民族”,并尽快地进入田野。
当时美国人类学正处于重要关头,作为学科带头人的博厄斯为人类学的长远发展而不得不做出宏大的计划,他将自己的学生们散播到不同的部落和文化中,克虏伯、萨丕尔、罗维、本尼迪克特,还有米德,J下是这些年轻学者的努力使得日后的美国人类学蓬勃发展。
由于心理学的硕士教育背景,米德本人长期以来对青春期问题一直抱有兴趣。
“在何种场景中,青春期将会呈现不同的面貌?”圆所以,当博厄斯提议由她去一个偏远的社会作青春期问题的调查时,原本打算研究波利尼西亚文化变迁的米德改变了初衷,接受了这一任务。
但是,她坚持去波利尼西皿完成这一调查。
博厄斯认为波利尼西亚对于从未独自远行、年仅23岁的女性来说,太偏远而又危险重重,他建议米德以美国印第安人为调查对象。
当时美国的印第安人部落早已经布满了人类学家的足迹,学术界流行着“每个纳瓦霍家庭包括一对夫妻和一个孩子,还有一位人类学家”的趣谈,而米德一心想要找到一个前入没有涉猎的、专属于自己的“部落”和“民族”。
显然,博厄斯的这一提议吸引不了米德。
在她的一再坚持下,博厄斯晟终让步,同意米德去波利尼西皿进行调查。
二、萨●亚人的成年由于在学校里所学的都是理论,米德在动身去萨摩亚之前,对于具体什么是田野,怎样进行田野调查、如何撰写田野报告,米德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当时,涌动在她心中的是一种抢救濒危文化的使命感。
出发前,博厄斯对米德此次调查进行了半个小时的指图7.1,去萨摩亚之导,告诫她应该多花时间听当地人讲述,而不需要做“百前的米德,Ad咖CaId、”l绘。
“著名女科学家”炼成记_名人故事
“著名女科学家”炼成记“女性著名科学家”是一个要求颇为苛刻的标签。
近现代以来,中国能够当得起这个称谓的人,可谓凤毛麟角。
不少女性在考虑是否要走科学这条道路之前,首先要闯过性别关。
即使到今天,也很难说男女在各行各业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如果追溯到20世纪初期——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泽慧和石油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婉珍出生的年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则更低。
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她们不仅需要内心坚定,努力争取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还需要有和反对的声音据理力争的勇气。
开明、男女平等的家风和雄厚的财力,在当时是女性获得优良教育的重要基石。
在这一点上,两位女科学家有着极为相似的家庭背景。
何泽慧的父母出自官宦望族,而陆婉珍则出身书香世家。
尽管拥有家庭方面的天然优势,她们还是需要以异于常人的勇气去争取学习机会。
例如,何泽慧在早年的求学之路上,就两次险些因为性别问题被导师拒之门外。
第一次是考大学时。
1928年清华大学开始招收女生,何泽慧于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与她同级的28个物理系新生中有8名女生,但当时的系主任叶企孙主张“女生一个都不要”。
《何泽慧传》的作者、科学史专家刘晓推测,或许叶企孙觉得,女生学物理比较难,而且物理系的毕业生将来有可能要从事与战争相关的工作。
“但她就是不服输,努力争取,她性格中有很积极的一面。
”刘晓用3年时间收集了与何泽慧有关的翔实资料,撰写成书。
在得知可能被劝到其他系之后,何泽慧“挺身而出”,和女同学们一起据理力争:“你们为什么在考试成绩之外设立一个性别条件?招生的时候没有说啊!”最后,系里只好同意她们先试读一学期。
经过几轮淘汰,最初的28名新生只剩下10人,何泽慧是胜利者之一。
没想到,相似的一幕竟然在她前往德国攻读博士学位时重演了。
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与何泽慧同级的男同学,包括后来成为她丈夫的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都被老师引荐到可以为“抗日报国”作贡献的南京兵工署等单位工作,但女生几乎不在考虑范围。
王小盾清华访谈录
访谈录:容受人生无尽的智慧▓清华大学研究生高宇宁、刘珍珍□王小盾一、“不走捷径”:求学的历程▓作为一个学者,请问您是如何走上学术道路,并愿意终身为之努力的呢?□我曾经在赣东北山区当过十年农民,种过水稻、梨、蔬菜,也放过几年牛。
那时生产和革命都非常紧张,每天只能从睡眠中挤出一点点时间,在油灯下疲惫不堪地读书。
为什么要坚持读书呢?既是为求知,也是为了在艰苦而压抑的环境中,体会作为人的快乐,体会自由。
记得那时我有一个自我要求:为了读书,不浪费每一分钟。
这段经历使我懂得,世界上没有哪件事情比自由地读书更好。
选择这一学科,并非出于自觉,而只是听从了命运的安排。
比如在1977年,按有关规定,我只能报考大学文科。
当时我是从外语口录取的,数学也考得非常好,但由于学校办学结构方面的原因,我被调整到了中文学科。
这样的例子很多,我很庆幸自己顺从了命运。
读上研究生以后,我遇上了两位好老师──复旦大学的王运熙教授和扬州师范学院的任半塘教授。
他们对我的教学很严格。
关于这一点有很多传闻,比如我校汪晖老师就在文章中写到任先生对我的管教。
正是这些教育,促使我严肃而富有激情地投入了学术事业。
任半塘先生一辈子就管了我这样一个研究生。
作为中学教师,他教的人很多,包括清华大学前任校长蒋南翔;但只有对我,他像古代私塾先生那样,用师徒相授的方法来管理。
他这个方法应该说是成功的。
他管我的时候已经快90岁了,但他采用耳提面命、耳濡目染的方式,把那种不怕困难、一往无前的精神传递给我了。
就这种精神而言,是没有人能够与他相比的。
在我读博士学位期间,他一直坚持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其实他已经不能工作了,脑力和身体都不行了。
所以,等我完成了论文答辩,他就躺下几个月起不来了。
他能够坚持两年多(将近三年)实在是不容易的。
他毕竟是90岁的老人。
我碰到的两个老师都很好,他们分别启发了我一方面的善。
▓那么,您在学术上取得成就的途径是什么呢?□有人曾经问我:你认为做学问有什么捷径?我回答:那就是不去走捷径。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作文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简介素材合集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作文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简介素材合集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作文,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简介素材,除了屠呦呦、张弥曼女士,中国还有许许多多女科学家,巾帼不让须眉,在生物、医学、农业等诸多领域取得了骄人成绩,她们堪称绚丽绽放的科研玫瑰。
关于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简介素材有哪些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简介素材,供大家参考。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简介素材13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弥曼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获颁2018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张弥曼,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地质大学生,后被选拔赴莫斯科大学学习古生物学。
她接受鱼类学家伍献文先生的建议,选择古鱼类研究,从此踏入生命演化失落的世界包括人在内的四足动物起源过程。
她于3月22日晚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的2018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上获颁2018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说,目前世界女性科研人员的比例仅为28%,设立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旨在打破科学领域的性别玻璃天花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在致辞中表示,我们正生活在不断创新的科技时代,解决面临的问题要依靠人类共同的智慧,也需要女性科学家的才能和创造力。
她同时强调,目前科研领域的女性比例仍然较低,性别平等不仅需要集体意识和建立规章制度,更需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
全程英文致辞:中国科学家张弥曼获颁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二、素材关键词关键词:女性自强民族英雄沉淀与坚持时评速递青春因理想更丰盈(杨昊《人民日报》( 2017年12月05日 17 版))祖国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新时代对青年提出了新要求。
谈到理想,有人会想起儿时当一个科学家的稚嫩童言,有人会觉得虚无缥缈甚至矫情,也有人会感慨自己的能力匹配不上野心。
当回报率收益成为人们口中的高频词,理想内涵之一种,或许可以概括为超越功利,找到个人追求和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的契合点。
从土族中走出来的女人类学家
第31卷第4期Vol.31-No.4百色学院学报JOURNAL OF BAISE UNIVERSITY2018年7月Jul.2018从土族中走出来的女人类学家徐杰舜1(问),邢海燕2(答)(1.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530006;2.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200234)摘要:文章是人类学家徐杰舜教授对土族人类学家、上海师范大学邢海燕(土族名:丹兰索)教授的专访。
访谈围绕邢海燕教授作为一位土族女人类学家,从在故乡的成长、教育展开到美国福罗里达大学攻读人类学博士并进行博士后研究的科研经历展开,介绍了国际人类学的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在对中美两国人类学学科的教育模式、研究特点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人类学高级论坛的创新和中国人类学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国人类学;美国人类学;人类学高级论坛;土族中图分类号:C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33(2018)04-0053-013The Female Anthropologist from the TusXU Jieshun1(interviewer),XING Haiyan2(interviewee)(1.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nning Guangxi,530006;2.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Law,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234,China)Abstract:This article is the anthropologist Professor Xu Jieshun’s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Xing Haiyan,a Tus anthropologist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The interview centers on Professor Xing Haiyan’s growth and ed⁃ucation in her hometown,her studying for a doctorate in anthropology,and her postdoctoral research in the Universi⁃ty of Florida.It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frontier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international anthropology.And on the basis of comparing the educational models and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of anthropology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it discusses the innovation of the high-level anthropology foru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thropolo⁃gy.Keywords:Chinese Anthropology;American Anthropology;Advanced Forum on Anthropology;theTus邢海燕博士访谈时间访谈时间::2017年8月4号访谈地点访谈地点::青海西宁新丝路国际大酒店908徐杰舜: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邢海燕:女,土族,文化人类学博士,毕业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副教授收稿日期:2018-6-10作者简介:徐杰舜,男,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邢海燕,女,土族,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副教授,博士。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院士的古化石情结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院士的古化石情结文/卞文志第一次见到张弥曼院士,是在2018年6月6日央视《朗读者》第二季的“路”这一期节目里。
当时她画着淡妆,穿着墨绿色的西服,丝毫看不出有82岁高龄。
在这期节目里,张弥曼院士谈及她年轻时候的故事时淡定从容,但她科研成果的获得以及求索之路却绝不轻松。
执着考古,她成为全世界最了解古鱼的中国专家北京时间2018年3月23日凌晨,“世界杰出女科学家”颁奖典礼在法国巴黎举行。
82岁的中国科学院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教授、古生物学家张弥曼院士与来自南非、英国、阿根廷、加拿大的其他4位优秀女科学家共同获此殊荣。
许多人领略到了这位享誉全球的古鱼类学家张弥曼院士的风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写给她的颁奖词中称:“她创举性的研究工作为水生脊椎动物向陆地的演化提供了化石证据,她在化石记录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开启了对水生脊椎动物如何适应陆地生活的新见解”。
张弥曼是古脊椎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张弥曼一生从事比较形态学、古鱼类学中的新生代地层、古地理学、古生态学及生物进化论研究。
20世纪70年代中期,张弥曼调查、采集和研究了东北白垩纪中期(距今约一亿年)及渤海沿岸地区新生代本文主人公张弥曼院士文/卞文志10始新世(距今约五千万年)以来的含油地层中的鱼类化石,对含油地层的时代和环境提出了与当时通行的观点不同的意见,后来被石油地质专家们采用,为祖国的石油勘探和开发做出了贡献。
20世纪80年代初,正在瑞典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进修的张弥曼,通过复杂、严谨的化石还原技术,研究了云南曲靖杨氏鱼、奇异鱼的结构。
她通过细致的研究后大胆指出:它们没有内鼻孔,是一种原始的肺鱼。
这一观点挑战了当时的权威学说。
她的发现让世界古生物界为之震动。
随着中国云南曲靖陆续发现震动古生物界的泥盆纪、志留纪鱼化石,张弥曼的观点逐渐获得学界认同,她的导师雅尔维克戏称她带来的是“魔鬼般的鱼”。
演讲居里夫人:女性科学家的里程碑
演讲居里夫人:女性科学家的里程碑演讲居里夫人:女性科学家的里程碑居里夫人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名字,她不仅是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而且她还是一个女性。
作为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居里夫人对于全世界的女性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她为女性赢得了一个尊严和平等的地位,证明了女性在科学领域中也能够做出卓越的成就。
1903年,居里夫妇因发现钋和镭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了第一个获得这个奖项的人。
紧随着,1903年,她再次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以此加强她在科学中的地位,以及展示了女性在科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此之后,女性开始逐渐解脱陈旧的观念和流行的偏见,走向权力的平等地位。
除了她的科学成就,居里夫人还有一些令人肃然起敬的人品特质。
她对探索与发现的热情几乎到了执拗的程度,而她坚定的信念和毫不动摇的不屈精神也为她树立了伟大的形象。
她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包括不公正的待遇,政治的迫害和人身威胁等,从未妨碍她对科学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激情。
她的胆识和坚定了不仅鼓舞了其他女性,而且启示了整个人类社会。
居里夫人的名字,承载了无穷的荣耀和英雄主义,成为人类科学历史的里程碑。
居里夫人的贡献,也不仅仅只是在她的科学研究上,她的成就也启发了许多女性和年轻的女孩,激发了它们求知的欲望和追求真理的渴望。
她的故事推动了更多女性在专业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不是仅仅是在家庭中成为传统的家庭主妇。
她的成功也使得其他女性有信心参与到科学研究中,并在此领域中取得了成功。
然而,尽管居里夫人为女性科学家赢得了很多荣耀,但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她最初得到获奖和公开承认的时候,并不是仅仅两夺诺贝尔奖这么简单。
说实话,在当时的科学领域中,女性被视为不被接受的存在,他们没有被授予足够的权利和尊重。
在她的职业生涯早期,居里夫人曾多次被忽视,受到歧视,甚至是嘲笑。
这导致了居里夫人夫妇有时不得不进行地下工作,以避免充满批评定位的研究生活影响他们的未来。
然而,居里夫人的努力和追求为所有女性争取了更好的机会。
中国近代顶尖女科学家故事
中国近代顶尖女科学家故事中国历史上,女性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妇女的地位和权益长期受到限制。
但是,近代以来,一批批中国女科学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不断追求,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杰出事迹受到了世人的赞赏和尊敬。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讲述中国近代顶尖女科学家的许多动人故事。
物理类吴健雄是我国著名的低温物理学家,我们称她为“低温女王”。
她曾经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和院长,一直从事低温物理学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结果。
她是我国第一个将四公斤重的钽杯冷却到几近绝对零度(-273.15℃)的人,开创了国际冷工学区的新纪元,成为影响人类未来的伟大科学家。
生命科学类屠呦呦是一位中药学家,她发现了青蒿素,这是一种世界上唯一拥有疗效的抗疟疾药物。
屠呦呦利用中草药发现了这种药物,为世界医学立下了赫赫功劳。
屠呦呦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科学家,而且也是我国女性中第一位获得国际科学奖项的人。
环境科学类桑卫国是我国环境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曾是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并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她在环境领域的长期研究,结合了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探索了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向全球传递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信息。
计算机科学类于敏是我国计算机科学的先驱之一,她曾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新华三集团执行董事。
于敏的研究涉及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数据挖掘等领域。
她在人类智能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
总结这些顶尖女科学家,都是以坚韧、勇敢、智慧为特质,乐于探索、勇于创新。
她们的科学研究和成就,为中国和世界科技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向世人证明了女性拥有最好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地位也不容忽视。
我相信,未来还将有更多女科学家涌现,为世界的科技和发展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
女权主义者居里夫人科学的女神
女权主义者居里夫人科学的女神居里夫人,一个名字在科学界闪耀着璀璨光芒。
作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她成为了女性科学家的代表和女权主义者的偶像。
她的才华、勇气和为追求科学真理而不屈不挠的精神,使她成为了当代科学界的女神。
小节一:早年生活和教育玛丽·居里(Marie Curie)于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华沙附近的一个小镇。
她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从小就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望。
然而,由于当时波兰处于俄罗斯帝国的统治下,她的家庭并不富裕,这使得她的教育道路充满了困难。
尽管面临经济困难,玛丽坚持自己的学业,努力获得更多的知识。
她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克服了一切困难,最终获得了波兰索科拉大学的学位。
这段经历培养了她的坚韧和独立精神,成为她后来追求科学事业的基石。
小节二:科学事业的开始居里夫人的科学事业始于她的硕士论文研究。
她的研究主题是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这也成为了她后来的主要方向。
她和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合作,研究发现了两种新的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这次发现使得居里夫妇成为了科学界的焦点,他们的成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然而,他们并未因此满足,而是继续深入研究放射性现象。
居里夫妇的工作在硕果累累的同时,也暴露了他们自身的健康问题,因为他们长期暴露在放射性物质中。
小节三:诺贝尔奖和影响1903年,居里夫妇因为在放射性物质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是历史上首次授予女性的诺贝尔奖,也是对女性科学家的肯定和鼓励。
诺贝尔奖的获得让居里夫人的声誉达到了巅峰。
她成为了世界上最杰出的女性科学家之一,并且成为了女权运动的象征。
她的成功和对科学的奉献精神激励了无数的女性,激发了她们追求科学事业的激情。
小节四:遗产和影响居里夫人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她的生命范围。
她为科学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创了研究放射性现象的领域。
她的工作对于医学、物理学和化学等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她的例子鼓励了更多的女性加入科学研究的行列,改变了科学界的男性主导格局。
女性名人的成就与贡献
女性名人的成就与贡献自古以来,女性一直在各个领域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和不可忽视的贡献。
无论是在科学、艺术、教育还是社会领域,女性名人都以她们的智慧和毅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她们的成就不仅仅是对于女性权益的争取,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在科学领域,女性名人的贡献不可小觑。
例如,玛丽·居里是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科学家,她的研究对于放射性物质的发现和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居里夫人的成就不仅仅是对于科学的突破,更是为后来的女性科学家铺平了道路。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罗莎琳·富兰克林在DNA结构的研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她的工作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这些女性科学家的成就不仅仅是对于科学的贡献,更是对于性别平等的呼吁。
在艺术领域,女性名人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例如,莫妮卡·贝鲁奇是一位享誉国际的意大利女演员,她凭借其出色的演技和独特的魅力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
贝鲁奇的成功不仅仅是对于电影艺术的贡献,更是对于女性在电影界的地位的肯定。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歌唱家玛丽亚·卡拉斯以其出色的音乐天赋和独特的嗓音征服了世界各地的观众。
她的成就不仅仅是对于音乐的贡献,更是对于女性在音乐界的突破。
教育领域也有许多女性名人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例如,玛丽亚·蒙台梭利是一位意大利教育家,她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于儿童的发展和教育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蒙台梭利的成就不仅仅是对于教育的贡献,更是对于儿童权益的关注。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玛丽·安妮·沃林斯是一位美国教育家,她致力于改善黑人儿童的教育条件,并成立了一所以黑人儿童为主的学校。
沃林斯的成就不仅仅是对于教育的贡献,更是对于种族平等的呼吁。
除了在科学、艺术和教育领域,女性名人在社会领域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例如,艾米丽·戴维森是一位英国社会活动家,她为妇女争取选举权和平等权益做出了巨大努力。
中外卓越女性的故事作文
中外卓越女性的故事作文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卓越的女性如璀璨星辰般闪耀。
她们的故事充满了坚韧、智慧和勇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咱先来说说居里夫人,这位科学界的女中豪杰。
玛丽·居里,出生于波兰华沙一个教师家庭。
当时的波兰,在俄国的统治下,教育资源匮乏,特别是对女性的限制那叫一个多。
可居里夫人就不信这个邪,她对知识充满了渴望,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聪慧,硬是在艰难的环境中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后来,她为了能更深入地学习,跑到了法国巴黎。
那时候的她,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住的地方又小又破,冬天冷得要命,甚至有时候连饭都吃不饱。
但她心里就只有一个念头:学习,搞科学研究。
在实验室里,她专注得像着了魔一样。
每天都沉浸在各种实验中,不怕脏不怕累。
她和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发现了一种新的元素——镭。
这个发现可不得了,那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坚持才得来的。
他们从成吨的铀矿石中一点点地提取,过程繁琐又枯燥。
可居里夫人从来没有抱怨过,没有放弃过。
她整天穿着那身破旧的实验服,双手因为长期接触化学物质变得粗糙不堪。
但她的眼睛里始终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最终,他们成功地分离出了镭,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
然而,居里夫人的成就并没有给她带来一帆风顺的生活。
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让她的健康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可即便在病床上,她依然心系科学,坚持着指导学生和研究工作。
再把目光转向咱中国,有一位女性叫屠呦呦。
她的故事同样令人敬佩不已。
屠呦呦出生在浙江宁波,小时候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她投身于中药研究工作。
在那个年代,疟疾可是个大难题,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
屠呦呦心里着急啊,她下定决心要找到治疗疟疾的方法。
她一头扎进了古老的医书里,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不断地尝试各种配方。
那认真劲儿,就像是在大海里捞针,可她坚信自己能找到那根“针”。
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无数次的失败,她终于从青蒿中发现了青蒿素。
这一发现,拯救了全球数以百万计的疟疾患者。
女性在科学领域:突破性别界限的创新者
• 女性科学家在科研团队中的领导作用
• 女性科学家在公众科学普及中的作用
女性在科学领域的未来挑战与机遇
挑战
• 应对性别歧视及刻板印象
• 平衡家庭与事业
机遇
• 科学领域的发展为女性科学家提供更多机会
• 社会对女性科学家的认可度提高
05
如何推动女性在科学领域的平等参与及发展
政府、企业及教育机构对女性科学家的支持政策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女性在科学领域:突破性别界限的创新者
DOCS
01
女性在科学领域的历史及现状概览
古代至19世纪女性在科学领域的贡献
古希腊时期:数学家希帕蒂娅
• 成为当时著名的数学家及哲学家
• 影响了后来的数学家及哲学家
古代中国:女医家鲍姑
• 创立了中医针灸学派
女性在科学领域的新兴趋势及发展方向
新兴趋势
• 女性科学家在新兴领域的崛起
• 女性科学家跨学科合作
发展方向
• 女性科学家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领域的贡献
• 女性科学家在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等领域的创新
女性在科学领域的领导力及影响力提升
领导力
影响力
• 女性科学家担任学术领导职务
• 女性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对社会的影响
女性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贡献
物理学:玛丽·居里、罗莎琳·富兰克林等
• 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
• 对DNA结构的研究
化学:巴巴拉·麦克林托克等
• 发现了基因转座
• 对化学键的研究
生物学:卡罗尔·格雷德等
• 发现了端粒酶
• 对基因调控机制的研究
女性在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及创新
女考古学家的学术之路
科技史家访谈录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8卷第4期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Vol.18 No.42012年12月(Natural Science Edition) Dec.2012女考古学家的学术之路*———叶小燕研究员访谈录孟 欣,章梅芳/问,叶小燕/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殏殏殏殏答编者按:“性别—科学”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逐渐成为性别研究的热点.恢复女性在科学历史上的地位与贡献,探讨科学女性的职业状况及女性在科学领域内相对缺席的原因,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中国很多知名女考古学家均已高龄,对她们展开口述史研究已迫在眉睫;抢救她们的第一手档案资料,能为随后的考古学史和妇女史研究提供坚实的文献基础.女考古学家在新中国考古学领域里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们为中国现代考古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就成长环境、工作状况、学术地位及成果影响等方面,对老一辈女考古学家展开抢救性的口述史整理研究工作,对中国考古学史及“性别—科学”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期特推出由孟欣、章梅芳于2011年5月6日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女考古学家叶小燕研究员的访谈,分享了女性从事考古事业的亲身经历与体会,这将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份难得的口述档案.关键词:女考古学家;性别-科学;叶小燕;访谈录中图分类号:C913.6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62(2012)04-0001-061 家庭环境与早年教育章梅芳(以下简称章):1952年的时候,您那里女孩子上大学的多吗?您上大学,家里人都支持?叶小燕(以下简称叶):温州地处东南,交通不便,但一点都不闭塞,因为海路比较畅通,与上海、台湾都有海船来往.除非家里比较富裕,农村女孩上学的少,城里的女孩子一般都读书,不让女孩上学会遭他人耻笑.当然,对她们的要求不会太高,大多念到中学毕业.解放前上大学的女孩,其家庭要很殷实.我们家庭人口多,只靠父亲一人的工资收入,经济不富裕.如果不是在解放初期上大学受到鼓励,费用都是国家供给,我也是上不了大学的.孟欣(以下简称孟):您古文功底特别好,是在什么时候打下基础的?叶:我念的温州中学不错,在我们那儿是最好的学校,郑振铎①、夏鼐②等人都曾就读或毕业于这学校.语言课中有不少古文,基础性的东西比较多.记得在北大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中国历史文选课,教1*①②收稿日期:2012-02-28.基金项目:2009年北京科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BR-A002).作者简介:孟欣(1987-),女,河北石家庄人,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章梅芳(1979-),女,安徽安庆人,博士,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中心副教授;叶小燕(1933-),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研究领域主要是战国秦汉时期考古学,主持宁夏青铜峡水库区的考古调查,参与编写《满城汉墓发掘报告》,主编《陕县东周秦汉墓》,《中国文物地图册》大型丛书特约编辑和总编委.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考古学家,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夏鼐(1910—1985)著名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曾留学英国伦敦大学,获埃及考古学博士学位.1950年至1982年任中国科学院(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历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等职.科技史家访谈录 课老师是余逊先生,他开课之前先来一个摸底,我的功底还是不错的.2 为什么选择考古章:您当时为什么会选考古专业?是自己感兴趣,还是随便填报的?叶:倒不是随便报的,我就是喜欢.我读中学时喜欢历史,当时还不知道有考古呢.当时我的理工科目学的也很好,文、理科的成绩比较平均,没有特别突出的.但我对历史课特别喜欢,一般人挺讨厌背历史年代、人物,我不知怎么就自然记住了.我有个中学老师叫徐规①,他后来在杭州大学当教授,是宋史专家,挺有名气的.他对我影响很大,他是我们班上的历史老师,又是我的班主任.他跟我说“你考历史吧,你的历史可以.”我就考了历史.当时第一志愿报的北大,北大录取了我.报考时没有分专业,录取后不久给我们发了通知,说北大历史系要成立考古专业,让我们填选专业.对考古是什么我一点也不知道.于是我又去请教徐规老师,同他商量,但他当时不主张我念考古.章:为什么呢?叶:我在《我在北大学考古》②那篇文章里也大概提到过.徐老师说,考古是以历史实物也就是文物来研究历史,经常要到野外去,很辛苦,你还是学历史吧,我就填了历史专业.后来到了北大,历史系召集我们新生分专业.可能是主动填选考古专业的人数不够多,召集会上重点介绍了考古专业,有动员选学考古的意思,系主任翦伯赞③先生和北大图书馆馆长向达④先生都亲临指导.经老师们的耐心指点,考古课程的丰富内容和田野考古生活的浪漫前景深深吸引了我,禁不住人家的劝说,我就选择了考古专业.我感觉历史这东西上千年都有人在研究,想突破一点也是很难的,考古呢,在中国是新兴的一个专业,又有那么一点浪漫.3 北大求学与田野实习章:当时在北大学习考古,任课教师都有哪些呢?叶:当时历史课的老师是本校的,都是大学院系调整后原北大、清华、燕京大学的著名老师.考古专业课的授课老师有一个特点,就是大多聘自考古研究所和历史博物馆、故宫等单位.由于我们是院系调整后开设的第一个专业,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开设的首个考古专业,本校师资力量不够.从外面请来的许多专业课教师都是在当时考古界最有名望的专家.系主任翦伯赞先生就说过,我们是靠他们才能办起这个考古专业的.夏鼐先生当时是考古研究所的副所长,他对我们这个专业很关心.苏秉琦⑤先生便是由夏先生安排来兼任北大考古专业的主任的.孟:这样看来,您们的专业基础应该打得非常扎实?能具体说说哪位老师对您个人的影响最大么?叶:是的,我们受益匪浅.专业基础知识应该都还可以.但要说哪个老师影响最大,这就不好说了.由于是外聘,每次都是开车接他们来讲课,讲完课就走,复习自学要靠自己.总的来说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夏鼐先生,我后来到了考古所工作.章:当时您班上有几位女同学?我们想了解当时像您这样学考古的女生多不多.叶:我们班有19个同学,女生只有4个,耿引曾⑥、唐荣芳⑦、郑笑梅⑧和我.后来真正做考古的就我和郑笑梅两个人了.孟:您们本科毕业的时候像现在的学生这样做毕业论文吗?叶:我们那时候还不像现在那么正规.在第四学年安排了两次田野考古实习,每次实习结束后写个发掘实习报告就算代替论文了.我们当时都是在考古所实习.第一学期在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二学期在西安沣西西周遗址.无论是半坡遗址或沣西遗址都是考古所重要的发掘工地,都已经发掘有多年了,基础条件比较好.章:那时,作为实习的学生,在现场都做些什么?叶:开探方,在半坡遗址发掘时是两人一个探方,2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2月 第18卷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徐规(1920-2010)著名宋史学家,于浙江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后留校,1949年浙江大学紧缩编制历史系停办,应聘于温州中学教历史,1954年于浙江师范学院任教,1958年于杭州大学合并,定名杭州大学,后与浙江大学合并改成浙江大学.2010年12月19日逝世,享年91岁.收入《那时我们正年轻———北京大学历史系系友回忆录》王春梅,王美秀主编,现代教育出版社(2007).翦伯赞(1898-1968)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曾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副校长.向达(1900-1966)中国著名敦煌学家、中外交通史家.建国后,曾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图书馆馆长.苏秉琦(1909-1997)中国现代考古学家.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考古教研室主任等职,曾主持河南、陕西、河北等地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主要遗址的发掘.耿引曾(不详)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亚非研究所教授.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之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22年,后调回北京大学,在南亚研究所、亚非研究所,专门从事印度史和中印文化交流的研究.唐荣芳(不详),北京大学考古学系1952级(1956届)毕业生.郑笑梅(1930-)北京大学考古学系1952级(1956届)毕业生,山东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参加或主持过黄河水库区考古调查,庙底沟遗址、半坡遗址、大汶口遗址、东海峪龙山文化遗址、苏埠屯商代文化遗址等发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科技史家访谈录在沣西遗址发掘时是一人一个探方.我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辅导员,是考古所派的辅导员.这两个工地的考古队队长都是有名的,是考古所的五虎将.负责工地的队长要有实力的,半坡发掘工地的队长是石兴邦①老师.我们都按步就班,认真操作、学习.沣西西周遗址是王伯洪②老师带队的.我们是1956年春天去的,他那里研究人员较多、技术人员比较全,除了老师们还有技工,这些技工很厉害,他们的技术不错,发掘中认土等很有经验.他们给我们当技工,我们也向他们学习.孟:当时专业人员做些什么?叶:当年的专业人员下工地、开探方,依考古所要求,是不能随便离开工地的,你要对探方中出土的现象负责.而且不许你带凳子,就得站着,得在你发掘的探方中来回走动观察.要动手,尤其是重要的遗迹现象要亲自动手清理,同时还要做文字记录,遗迹现象剥出来后要绘图、照相.土怎么分辨啊?手感怎么样啊?出了遗迹现象,怎么让它剥露出来呀?熟练的工人都会,你得去参与,去感受.章:毕业之后,你们班的分配情况如何?叶:我们班分配得很好.当年刚刚是院系调整后分配的第一届嘛.比我们早的,读考古专业的很少,所以考古所要的人比较多,我们19个人中11个进了考古所.上世纪60年代以后,考古所不需要那么多人了,59届和62届的分来比较多.62届以后基本都分配到各省和直辖市去了.4 田野发掘章:您一毕业就下工地,当时的那些课题是研究所定的还是您自己定的?叶:是我自己定的.一进考古所,首先让你选定专业,所里据此分配你的发掘工地,你愿意选什么就可选什么.孟:您去工地发掘大概有多少次?叶:大的七八次吧.章:您印象比较深的是哪次?叶:庙底沟遗址是一个.庙底沟遗址发掘先后是一年,后来接着去三里桥龙山文化遗址和七里铺商代遗址发掘,它们都在陕县,大概到1958年才离开,在陕县三个工地一呆是两年.章:那都住在哪里呢?叶:住在老乡家,租他们的房子.我们那会儿考古队根本没有房子.我们在庙底沟遗址、三里桥遗址发掘时,都住在老乡家里,老乡住窑洞我们也住窑洞.窑洞存在安全隐患,夏天是雨季,一下雨,有经验的农民就到处看.有一次连下了几天雨,生产队的农民看过说,我们那个窑洞不能住了,要赶快搬出去.我们说,好,我们几天内搬吧.不行,立刻搬!我们当时上午搬走,下午窑洞就塌了,我们很后怕.有的窑洞虽然不塌,但它会掉土,掉大块的土.我们有位同事住的那个窑洞半夜里就掉下一大块土,幸亏身上盖了很厚的棉被,不然后果也不堪设想.平房我也住过,窗子很小,纸糊的顶棚都破得往下掉纸片和土,老鼠不用说了,天天在顶棚上跑来跑去,还有蝎子,我都压死过.睡觉的时候不知道就压死了……地都没铺砖,都是泥地.条件是比较艰苦.章:(笑)这个时候,您还觉得考古是件浪漫的事吗?叶:(笑)当时也没感到苦.我们想,过去做田野发掘工作不都是这样吗.因为人多,我们自己开饭,我们考古队吃饭的饭桌子很有意思,是用砖垒的,树一劈就成了块长长的白木板,往上一摆就成了.凳子也是那样.我们周围农民生活比我们还艰苦.章:白天发掘回来之后都做些什么?叶:一般晚上都整理白天发掘的资料,每人一盏煤油灯,写记录和发掘日记.下工回来很累,都得要吃了饭立刻洗漱,完了就开始工作.有时候天气不好,刮大风,满脸都是沙土,连头发、耳朵、鼻孔里都是沙土,我们就得先洗脸,再吃饭.当时也感到艰苦,与城市办公室的生活有不少的差距,但就是这么个条件没有什么选择.有些见习员受不了.1956年向科学进军,考古所从北京各中学毕业生招了100名见习员作为研究所的辅助人员.这些见习员和我们一样,刚刚毕业分配到考古所,立刻就下工地.下工地以后,分配给我们每人两个三个见习员,要我们负责辅导他们,教他们田野发掘技术,我们是刚当完学生就当辅导员.孟:这些见习员里面有没有女孩子?叶:有啊.女的也有几位坚持了几年下田野的,后来一个都不剩了,没有一个下田野了.章:是不是田野工作太辛苦坚持不下去了?叶:是的,后来都慢慢地进入各科室做技术工作了,如绘图、照相、修复、拓片、图书、资料、化验、碳14实验室的都有,也有搞行政工作的.32012年第4期 ●孟 欣,章梅芳/问,叶小燕/答 女考古学家的学术之路①②石兴邦(1923-)中国现代考古学家.先后在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省博物馆、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现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及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等职.王伯洪(不详)中国现代考古学家.曾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商周研究组(现夏商周考古研究室)工作,领队发掘陕西丰镐地区西周时期遗址,湖北石家河罗家柏岭新石器时期遗址等.科技史家访谈录 章:从您的经历或者体会来说,女性在考古学领域取得成绩是不是比男性付出的要多?叶:考古是有一个特点,下工地做田野发掘工作,这是很重要的.你没有下工地发掘,等于说是纸上文章,你没有新的发现,没有第一手新资料.人家发掘的资料,通过整理和编写报告已经研究一遍了,你在人家研究的基础上再有一些新发现,难度就大了.所以,下工地参加田野发掘在考古界是很重要的.从考古来说,资料是第一手的.他的报告公布了,你才能参考.如果你去参观了,利用了人家未发表的资料也是不行的.所以在考古学这个领域,下田野是非常重要的.当年我们在大学的时候,有位外请的老师见我们几个女的,就说你们女同志做考古可好啦,苏联就认为女同志做考古好,比较细致.我也认为这是女同志做考古的一个优点,但是呢,的确也有许多问题是不能回避的.章:都是些什么问题呢?叶:首先是家庭啊.现在的女考古学家不知怎么处理田野工作和家庭的矛盾.过去像我们那个时候,考古所的干部大多数是外地人,只身在北京搞专业研究.所以,在北京生活父母没法过来帮助,工资又低,想也没有想过也不可能去请保姆帮你去看孩子,都得靠自己.“文革”前,产假时间短,有些女学者只能带着孩子上工地.“文化大革命”以后,女同志大部分都被调到室内工作了.研究人员还是比较自觉地争取机会下田野的,都知道下田野发掘获取第一手资料对考古研究的重要性.我也下过田野发掘,但不多.有的女研究人员事业心很强,一心扑在事业上,把孩子交给别人去养,比如说她的姊妹啊,自己做出了很大的成绩,结果这些孩子由于没有受到父母的悉心教育,说实话,都受不同程度的影响.因为你自己教与交给别人教还是有差别的.别人不能对你的孩子严格要求,重了轻了不好把握,你说对不对啊?章:提到家庭和事业的关系,对女性来说的确是很难平衡的.科技领域有些女性常常遇到类似的问题,当和丈夫的事业发生冲突时,很多人都选择放弃自己,成全丈夫.女性应该如何在考古学领域立足?您有何看法?叶:没办法,社会观念就是这样,没有人说让男的在家.所以我看到你这个题目,你给的题目真是很重要,我想了半天,在现实社会中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女性怎么能在考古领域立足?很难解决.从表面看生理因素是一方面,但归根结底还是社会问题,而且是几千年的传统观念遗留下来的问题.我感到在中国搞考古的女同志比国外的要艰苦多啦.我刚才说了,“文革”前,根本不考虑性别差别,男的能做女的你也能做.当时是这种风气,但你说全平等也不是.考古所在分配工作的时候,比较重要的一般都不给女的.比方说,在20世纪50年代要铺开面,新成立好多考古队到各地去做田野工作,带队的全是男的.后来也有女的,不多.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似乎很自然,我们自己也会说,哎呀,去与人家打交道,男的方便.考古队有很多行政工作,队长也不完全只管业务,跟地方上打交道啊,找工人啊等等有好多工作.考古所女的当队长时间最长的就是郑振香①,她是安阳队队长,李毓芳②、安家瑶③分别当过汉长安城队和唐长安队队长,周永珍④一度也当过安阳队队长.章:那在工作能力评价方面,对女性有歧视吗?叶:这种歧视隐蔽在习俗之中,让旁人看来很自然也很合理.考古所研究工作是以田野考古为主,女的长期下田野有困难,在考古所自然就处于劣势地位.曾经还有一段时间不要女的,就是在“文革”以后.考古所招收研究人员一般首选男性,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男的能长期下田野嘛.这倒不一定是说女的不能吃苦,而是说女的下田野事儿太多,家庭、孩子,坚持不下来.所以,领导在用人选择上的这些考虑,也可以理解.“文革”后我们所也进了不少女研究人员,遗憾的是,下田野的女性就很少了,总共也不到10人,有的研究室尚无一人,这在研究人员中是少于过去的.但考虑到以往的经验,这倒也是比较现实的选择和安排.4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2月 第18卷①②③④郑振香(192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研究生学历,曾任考古研究所职称评议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社科院历史片职称评议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及考古所洛阳队队长、安阳队副队长、队长等职.1976年主持发掘了河南安阳妇好墓,对我国殷商考古有重大意义.李毓芳(1943-)1967毕业于年北京大学考古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曾任汉长安城考古队队长、阿房宫考古队领队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巾帼建功”活动标兵及国务院先进工作者称号.安家瑶(1947-)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毕业,硕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汉唐研究室主任、西安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德意志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贡献津贴.主要从事唐长安城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曾主持多项考古发掘.周永珍(1926-)1948年毕业于中国大学中文系,195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中文系,195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研究所、中国作家协会讲习所(后改为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文学研究生班,1952年到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副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研究领域为商周考古.先后参加安阳大司村、洛阳汉河南县城发掘、黄河水库考古调查、西安沣西周代遗址、洛阳王城西周时代遗址等田野工作,1958年人安阳队队长,后调至考古编辑室工作.科技史家访谈录章:那在日常职称评定之类的方面,有没有性别歧视呢?叶:职称评定当然对女的也有些歧视,原因和上面说的是相通的,因为在考古所主要注重的是田野工作.你知道嘛.可以说是隐性的吧.章:那科研奖励方面呢?叶:奖励,如果俩口子都在考古所,有奖励一般会给男的,虽然女的比之毫不逊色.别人也感到很自然,哪能好处都给你们家啊.如果给了女的,男女双方也都不自在.归根结底,这也是社会观念问题.章:从实际的业务水平来看,您觉得您熟悉的这些女考古学家包括您自己,在专业上的贡献还算高吗?叶:一般来说,女考古学家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吃苦精神,不见得比男的低,都是不错的.不过,这事也不能泛泛而论.5 《中国文物地图集》编审工作章:除了下田野,您在室内做的工作都是些什么呢?叶:我在室内的这段时间,除了整理报告写点东西以外,替考古编辑部审阅稿件比较多.考古编辑部的来稿量还是很大的,都要有人审阅.我不是编辑,但我们研究人员有责任,就是考古编辑部的文章一定要先经过各个研究室的人看,最早都是这样要求的.能不能发,能发的话提出修改意见.这个工作我做了不少,《考古》和《考古学报》的,还有后来的《中国文物地图集》①.章:能否谈谈您参加《中国文物地图集》编审工作的情况?叶:从1991年开始,我就参加了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文物地图集》大型丛书的编审工作,国家文物局外聘的几个人,都是按专业聘的,开始都叫特约编辑,后来又聘我们为总编委的成员.特约编辑三人,我是审阅不可移动文物中的地下部分,即考古的遗址和墓葬部分,我负责审阅考古这一部分的稿子,等于说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到明清时代的考古资料和存在的学术问题,都得要有所了解.这个工作要求知识面要广一点,对我来说也是学习的机会.但对个人的研究工作也是有影响,我们的所长就说了,自从做了这份工作,文章就少了.6 自我评价章:您的发掘报告和研究文章这么多,您最满意的是哪些成果?叶:《满城汉墓发掘报告》②应该是最重要的.虽然我不是主编.满城汉墓是1968年发掘的,我并没参加.是这么回事.考古所有规矩,谁发掘谁整理.但当时发掘出了很多珍贵文物,引起了考古界的关注,连郭沫若先生也来看了,所以所里计划着手整理和出报告.当时考虑到参加发掘的人多不是搞汉代考古的,于是让我加入了整理编写工作.因为发掘的这两座墓很重要,这个报告也很重要.这两座墓的墓主分别是西汉武帝的庶兄、中山靖王刘胜和他的妻子窦绾,西汉的显赫贵族,墓主和死卒年的考订有据,这样的墓葬在考古发掘中不是容易遇到的.而且随葬器物非常丰富,其中有不少珍品,如首次发现完整可以复原的金缕玉衣、铁“鱼鳞甲”(铠甲)、长信宫灯、鸟篆纹壶、错金银铜器、金医针等.我整理的器物中有大量的五铢钱,据此修改了以往对西汉五铢钱各型的断代.在整理的过程中还与很多科研单位建立了联系,请他们帮助鉴定器物的材质,因此这本报告中所附的鉴定报告比较多,这是过去我们报告中所欠缺的.所以这两座墓的整理和编写报告的重要意义就可想而知了.孟: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研究是您比较满意的?叶:《栾书缶质疑》③应该可以的.“栾书缶”,以往大家一直以为是春秋时期晋国大臣栾书所铸的青铜器,而且是青铜器权威专家鉴定的.我说是战国楚器.这是我在整理陕县后川东周墓时发现的问题.我们在整理报告的过程中要参阅很多资料,因此有了比较研究.我对这件传世名器的时代、国属、器主产生了怀疑.这件青铜器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当时博物馆的馆长是俞伟超④,我找他要看这件器物.在他们闭馆时我仔细地看了,感到自己的看法没有错误.我去看器物的时候,他问我“你看这件器物干嘛?”我说我感到这件器物的年代、国属都有问题,“那你说说”,我说52012年第4期 ●孟 欣,章梅芳/问,叶小燕/答 女考古学家的学术之路①②③④《中国文物地图集》是由国家文物局的高大伦编著,文物出版社出版.力图运用地图形式,对历次文物调查所获大量资料进行科学概括,综合反映中国文物工作中已有的学术成果和新的重大发现,全面记录中国境内已知现存的不可移动文物的状况,以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满城汉墓发掘报告》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河北省文物工作队于1968年间在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发掘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和妻子窦绾的两座墓葬的考古报告,出土了如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等大批珍贵文物,具有重要的考古意义.该报告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文物出版社于1980年出版.《栾书缶质疑》瓯燕,文物1990年12期,37-44页.俞伟超(1933-2003)1954年于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1957年进北大攻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5年至1998年任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等职.同时兼任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学术委员、兼职教授.。
“人类学之母”玛格丽特·米德伟大的一生(2)
如果说法兰兹·鲍亚⼠是美国⼈类学之⽗,那么玛格丽特·⽶德(1901∼1978年)就是⼈类学之母。
为了探究⼈类的本性和⽂化的多样性,⽶德把⾃⼰的⼀⽣奉献给了偏僻地区的当地研究事业。
晚年,由⽶德亲⾃撰写的该⾃传展现出了她对⾃⼰的⼈⽣和⼯作的热爱和对家⼈和⼈类学的真挚且炙热的爱。
她在长达50多年的岁⽉⾥,寻访了连男⼈都很难承受的危险和孤单的偏远地区村⼦。
在南太平洋的萨摩亚群岛,新⼏内亚的塞⽪克(Sepik)河边与马努斯岛,还有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上,她⽤毕⽣的⼼⾎去进⾏试验和研究的男⼥⽂化性差异与养育、⽂化与基质的关系,给当时被弗洛伊德⼼理学所⽀配的⼈类科学投出了新的疑问。
⽶德如她⾃⼰的⼈⽣所展现的⼀样,对于性和婚姻采取了“宽容”的态度。
她认为随着⼈类的寿命被延长,⼀夫⼀妻制能够持续⼀⽣的可能性会减少,还劝告⼈们不要对婚姻抱太⼤的期望并且要预备结婚。
实际上,她是牧师志愿⽣,与在当地进⾏研究的过程中遇到的热诚的⼈类学家利奥·弗⾠(⾳译)、格利葛利·贝特森结婚等共结过3次婚,⼜都离婚,但与众前夫和他们的新伴侣都维持良好的关系,度过了新形态的挑战性⼈⽣。
在该⾃传中虽然没有记载,但⽶德的研究经常通过实践性的社会参与被付诸到⾏动,直到晚年为⽌她⼀直没有停⽌参加社会活动。
她不仅担任了美国⼈类学会与美国科学振兴协会会长,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会员,并且还参加了世界教会协会等10多个组织。
⽶德巡回世界,就宗教与⼥性、犯罪、饮酒、婚姻问题等⼏乎所有的社会问题进⾏了⼤众演讲,并向⼥性杂志《Red Book》坚持投稿16年之久,为伸张⼥性⼈权也做出了巨⼤贡献。
最重要的是,⽶德将⼈类学⼴泛地传播给了⼤众,因此,美国社会得以从狭隘的⽂明优越主义中摆脱出来,去看外⾯的世界,并关注其他⽂化。
1978年11⽉,⽶德因胰腺癌⾛完⾃⼰的⼈⽣时,曾进⾏实地调查的南太平洋马努斯岛村民们为她举⾏了只有在⼤酋长去世时才会举⾏的为期5天的葬礼,来表⽰哀悼。
俄罗斯第一位女数学家:科瓦列夫斯卡娅,请收下我的膝盖!
俄罗斯第一位女数学家:科瓦列夫斯卡娅,请收下我的膝盖!索菲娅·瓦西里耶夫娜·科瓦列夫斯卡娅,俄罗斯第一位女数学家,在她出生的时代,女性是不能接受高等教育的,她毅然选择孤身一人前往德国学习,她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女性皇家圣彼得堡科学院院士,北欧第一个女教授。
Это рассказ о засечательной русской женщине, имя которой известно во всем мире.Её звали Софья Васильевна Вовалевская. Она была первой в России Женщиной,которая стала учёным-математиком.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位卓越的俄罗斯女性,她的名字享誉全世界。
她的名字是索菲娅·瓦西里耶夫娜·科瓦列夫斯卡娅。
她是俄罗斯第一位成为数学家的女性。
Ковалевская родилась в 1850 году в семье генерала. Её родители былиобразованными людьми. В доме юыла большая библиотека, поэтому девочка ранонаучилась читать и очень полюбила книги. Она приходила в библиотеку почти кождоеутро и читала не только романы, но и научные книги. Её дядя(брат отца)былизвестным математиком, он часто рассказывал Софье об этой интересной науке.Девочка слушала эти рассказы с большим вниманием. Кроме того, дядя частосоветовал ей, какие кники по математике нудно прочмтать, чтобы узнать оботкрытиях и о великих учёных, которые работали в этой области.卡瓦列夫斯卡娅生于1850年,在一个将军的家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33 GXM YXB
老师说 :愿意将写得满意的稿子第一时间交你们发 究所不能及之处 ,就是可以通过对这些奇异风景的
史”大不一样 。历史已经过去了 ,而且过去很久 ,生 惯见的是群众开会 ,领导讲话 ,这里的集会居然是为
硬 、冰冷 ;而“民族学”的对象是鲜活的 ,有血有肉 ,婚 佛爷讲经 ! 在我成长的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 ,城镇的
姻家庭 、社会结构 、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与我们惯常 居民因为“文化大革命”将“四旧”破得干净彻底 ,很
起 ,请原谅) 礼 。开门节 (宗教节日) 、傣历新年时 ,每
家的家长要为家中的牲畜点一对蜡烛 ,合掌行礼 ,口
念“苏玛 、苏玛”,请求原谅平日对它们的打骂 。春耕
人 结束时 ,专门给水牛举行“苏玛”礼 ,在它角上点一对
历
小说就是作业 ,羡慕得很 。但那时没有“转系”一说 ,
等 。讲课就在杨先生的宿舍 ,民族所 6 号 3 层一个
程 只是想想罢了 。
向东的房间 。
第一次知道“人类学”是 1981 年 。当时 ,北师大
徐 :你的导师杨先生晚年的研究侧重于人类学
徐 历史系请杨堃先生来开人类学讲座 。那时恢复高考 史和理论 ,但你的硕士论文内容是田野中的现实生
[摘 要 ] 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是现代
人
人类学的内容之一 。作者运用人类学 、社会学的研
类
究方法 ,对现实的民族政策 、民族关系 、公共卫生问
学
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人类学之路辛
家 的
苦而寂寞 ,但同时也是风景无限 。做学问 、看风景 ,
学
一路前行 。
术
[关键词 ] 西双版纳 ; 西藏研究 ; 新疆研究 ;
答
Abstract :One of t he contents of modern ant hropology is t he concern and
st udy of realistic problems. Using st udy met hods of ant hropology and sociology , t he aut hor has probed more deeply into such realistic problems as nationality poli2 cies , nationality relationship and public healt h. Alt hough it is a lonely and hard way to go for an ant hropologist , it is f ull of wonders.
家 文系 。大学通知书来了 ,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录 还和中央民族学院的研究生们一块听过相关的选修
的
取 。是一个我没报的大学和专业 。能考上北京的大
课 。杨先生每周给我讲一次课 ,主要有 :民族学调查
学 术
学 ,很高兴 。但还是想学中文 。看中文系的同学读
方法 、马克思主义民族学 、民族学史 、中国少数民族
表 。我也很喜欢这份杂志 ,每期都看 ,有自己欣赏的 研究远溯成文史之前的人类历史 。当时已经大三 ,
文章就留下来 。
我还是不太喜欢历史 ,反感只靠背诵年代 、人名 、事
人
徐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 。我们办杂志的目 件的“历史”课 ,或者说不喜欢那种呆板 、教条 、意识
的之一就是给中国人类学家提供一个表现的平台 ,
云南生活工作 ,举例说的很多是云南的事 ,听起来很 路况不太好 ,颠簸 、尘土飞扬 。
亲切 。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恩格斯的《家庭 、私有
记得到德宏首府芒市的第一天傍晚 ,看到很多
制和国家的起源》是必读书 ,自己又找了《澳大利亚 人拿着小凳子朝一个地方走 ,就跟着走 ,想一定有热
和大洋洲的各族人 ,二三百人聚集在院子中 ,一片
其实搞人类学也离不开故纸堆 ,不过关注的问题 、所
性 人 类
1977 年恢复高考时 ,我已高中毕业下乡插队 2 年又做教师 ,在一个山区中学教书 。当时很喜欢中
用的范式不一样而已 。 研究生期间 ,杨先生让我选修了戴庆厦先生的
学
文 ,其实是很喜欢读小说 ,高考前填写的志愿都是中
语言学 、李仰松先生的考古学 、童纬先生的宗教学 ,
徐 :能不能讲讲在田野调查中给你印象最深的 事。
靳 :当时感受较深的有两点 。首先是宗教信仰 对傣族社区的柔性制约 。信仰佛教的傣族人深信 : “头上三尺有神明”,冥冥中有神看着你 ,记下你做的 每一件事 ,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做坏事 , 要多做好 事 ,积德行善 ,为自己积福 。宗教信仰养育了傣族民 众的悲悯 、敬畏的情怀 ,他们甚至每年要对牛 、家具 等行专门的礼仪 。傣族是典型的稻作民族 ,牛是得 力的帮手 。每年有几次对牛行“苏玛”( 傣语 : 对不
的课是一个学期的选修讲座 ,每周一次 2 小时 ,77 、 几本书 ,对云南傣族的社会生活很有兴趣 。1983 年 78 、79 级都有学生选修 。课讲下来 ,听课的学生越 暑期回云南 ,探了父母 ,我就跑到德宏去 。田汝康先
薇
来越少 ,我们 77 级只有陈为 (后于中山大学师从梁
生曾写道 “ : 在滇缅公路未修筑以前 ,昆明到芒市间
傣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的德宏 、西双版纳等地 。 “文化大革命”中曾一度被迫中断宗教活动 ,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 ,政府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 策 ,各种宗教活动迅即恢复 。至 80 年代中期 ,宗教 仍深深地影响着普通傣族民众的生活 。佛主释迦牟 尼是至高无上的神 ,主管着今生 、死后和来世 ;寨神 、 谷神 、水神 、各种魂灵也是他们崇拜 、祭祀的对象 。 宗教仪式是傣族人生礼仪的核心环节 ,也是社会生 产 、生活的重要内容 。各种宗教礼仪 ,纵横织满傣族 人的一生 。
这样 ,1984 年暑假我去了西双版纳 , 在勐海县 勐遮区的曼垒村住了近三个月 。公社的干部安排我 住在村长岩坎木拉家中 。晚上睡在他家“客厅”的火 塘边上 ,白天跟着村民活动 。暑期是他们的农闲时 光 ,也是各种宗教活动较集中的时期 。我每天作访 问 、开座谈会 、参加佛事活动 ,忙碌而快乐 。回北京 后 ,整理调查笔记 ,查阅文献资料 ,发现仍有不清楚 的地方 。1985 年春节后 ,我又到曼垒村住了一个多 月 ,作补充调查 。然后乘长途客车从西双版纳到德 宏 ,作半月余调查 。
研
民在交谈时说 : 某某是个民族 。就指此人是个少数
等美事 ! 就选人类学啦 ! 我当时是抱着“好玩”的想
民族 。若小孩不乖 、很倔 ,大人就会说道 :你真“苗”, 法投奔人类学的 。大学毕业论文写的是《日本民族
究
你就像苗子倮倮 ; 或说 : 再不听话 ,就叫倮倮拿大背
学研究的历史及现状》。大学毕业后我就考了杨堃
钊韬先生学人类学 ,现在美国) 、赵晨和我三人一直 的交通距离需要走二十六天的路程 ,现在 ( 20 世纪
答 听到期末 。
40 年代) 公路开通 ,彼此间仍相隔 876 公里 ,普通卡
我对这个课有兴趣 ,因为它研究的内容与小时 车最快还得走四天 。”我去时路上走了三天 ,比田先
候听说和看见过的“民族”联上了 。杨先生曾数年在 生稍好 。乘的是长途班车 ,有车箱但坐位间极狭窄 。
一位女性人类学家的学术历程
人
———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二十五
类
学
研
究
[作者简介 ] 徐杰舜 (1943~) ,男 ,浙江余姚
人 ,广西民族学院教授 。广西南宁 ,邮编 : 530006 。
一
靳薇 (1957~) ,女 ,云南昆明人 ,中央党校发展研 究所教授 。北京 ,邮编 :100091 。
位 女 性
历
艾滋病防治 ;人类学
程
[ 中图分类号 ] C9121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2 - 3887 (2003) 06 - 0033 - 08
徐 杰
舜
问
靳 薇教授
︐靳
My Way of Anthropology : Full of Wonders
薇
XU Jie2shun ,J IN Wei
篓把你背走做娃子 。赶街子 (集) 时常看见苗 、瑶 、彝 先生的研究生 。
一
等居住在山区 、半山区的少数民族 。他们着蓝衣黑
徐 :那你就从历史专业转向人类学了 。
位 裤 ,蓝 、白布包头 ,背着高背篓 ,卖苦菜 、萝卜 、蔓菁 、
靳 :是呵 ,当时想 ,可算逃出故纸堆了 。很幼稚 ,
女 鸡或鸡蛋 ,中午在路边吃自带的洋芋和荞面粑粑 。
欢这门课 。
油灯和蜡烛光摇曳 ,中间一个穿黄袈裟的和尚在讲
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
话 。听不懂 ,问旁边的人 ,说是在讲佛经 。当时真的
靳 :当时感觉人类学研究中到处是奇特的活“风 感觉震动 。这里的居民不仅语言 、服饰与云南其他
景”,很多都是当下可以看得见 、摸得着的 。这和“历 地方的居民不同 ,而且过的日子也很不一样 。我们
所见的大不一样 。另外 ,人类学的研究还有历史研 多的传统活动都没有了 。清明 、 “七月半”等我只听
34 GXM YXB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Key Words :Xishuangbanna ; Tibet study ; Xinjiang study ; ant hropology
:很高兴约到你作访谈 ,作人类学的女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