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与智慧
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关系
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关系古人曾经言道:“学问如泉涌,智慧如海深”。
学问是人们通过学习和积累知识所获得的一种精神财富,而智慧则是对学问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
虽然学问与智慧有着密切的关联,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区别。
首先,学问强调的是学习与知识的积累。
无论是在教育体制下的学校教育,还是在社会实践中的自学,学问都是人们通过不断吸纳外界信息、学习理论与经验,从而使自己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学问强调的是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各个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的总结与发展。
通过学问的积累,我们可以获得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拓宽自己的眼界,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能力。
但是,学问与智慧的区别在于,智慧更加强调的是对学问的理解与运用。
一个人可以具有丰富的学问,但如果无法将学问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那么这些学问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
而智慧,则是通过对学问的深入思考和理解,将学问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
智慧可以使人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智慧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运用,更是对知识的创新和变通。
此外,学问和智慧的获取途径和过程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学问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积累,需要时间和耐心去逐步积累。
而智慧则是一种通过思考、经验和洞察力的产物。
智慧并非可以通过被动地学习获得,它需要个人的思考和领悟,需要对学问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挖掘。
学问和智慧相辅相成,二者的关系如同冰山与海水的关系。
学问是冰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智慧则是水下的海洋。
学问给予了我们坚实的基础,为我们的人生和事业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持;而智慧则是我们运用学问的力量,使我们的行动更加明智、灵敏。
只有学问和智慧共同发展,才能够使我们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环境。
学者和智者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综上所述,学问和智慧虽然有着密切的关联,但又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学问强调知识的积累和理论的掌握,而智慧则强调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学问和智慧》课件(50张PPT)
展望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分析学问与智慧的关系及其在个人和社会中的作用
掌握如何平衡学问与智慧,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课程目标
02
CHAPTER
学问的定义与重要性
学问是指通过学习、实践或研究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学问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
学问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
观察力
通过经历与反思,积累人生经验,提升对世界的理解与洞察。
人生经验
智慧的培养方法
智慧为指引
运用独立思考与观察力,指引学问的发展方向。
学问与智慧相辅相成
学问提升智慧,智慧指引学问,共同促进个人成长与发展。
学问是基础
通过持续学习与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
学问与智慧的综合培养
06
CHAPTER
智慧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问和智慧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在很多方面都可以互相促进和补充。
同时,智慧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问的本质和意义,使我们对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学问可以提供我们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智慧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使它们发挥最大的作用。
学问与智慧的互补作用
05
CHAPTER
智慧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它涉及到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个方面。
智慧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它需要人们不断思考、反思和总结,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智慧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问题,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如何培养学问与智慧
不断积累知识,扩大知识面,提升专业素养。
《学问和智慧》PPT
(xī)
(yě )
(sè)
(sài )
(sāi )
(kū)
(lí )
(pì)
(hóng)
(zhū)
(chén )
(jìng)
(jī)
讲授新课
探骊得珠:无关宏旨:鞭辟入里:浮光掠影:融会贯通:读破五车:寸积铢累:
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
不涉主旨。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
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 切中要害。
讲授新课
精读课文 合作探究
讲授新课
1.说说“学问”和“智慧”有什么区别。
学问是系统的知识,是知识的积聚。智慧是能力,是发现和创造的能力。
2.为什么“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
①有学问缺智慧的例子:孔乙己是个读书人,自然就有学问,但他缺乏智慧,不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因而导致不能进学甚至不会营生,落了个悲惨命运。②学问不多但有智慧的例子:曹冲智称大象、司马光砸缸救人。
讲授新课
3.为什么“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历史故事,刮目相看:三国时,吴国猛将吕蒙骁勇善战,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他缺少学问,每次讨论国家大事时,像一根木头似的,不知该说什么。后来在吴王孙权的劝导下,发愤努力,读了很多书,最终成了一个有勇有谋的将军。
讲授新课
细读课文,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你能各举一例并说说它的作用吗?
讲授新课
2.炼字美
“孟德尔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句中的“居然”在表达上有怎样的效果?
表示感到惊奇,出乎意料,也表达敬佩之情,强调智慧的灵魂常在学问之外。
讲授新课
3.句式美
“在达尔文以前,何曾没有富于学问的生物学家,看见过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的种族?何以不能发现物竞天择,最适者存的天演公例?”把它改为陈述句,说说用疑问句式的好处。
11、学问和智慧
11、学问和智慧助学卡片1、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的观点,把握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2)品位作者典雅富丽,丰富多彩的语言。
(3)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多重的论证方法。
2. 走进作者罗家伦,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学者。
在五四运动前一年,罗家伦与傅斯年等北大学生在《新青年》的影响下,创办了影响仅次于《新青年》的《新潮》杂志,倡导新文化。
1920年,由北大校长蔡元培推举,罗家伦出国留学。
回国后,曾担任清华大学首任校长,武汉大学教授,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等。
他学贯中西,广涉群籍,才思横溢。
3、主题解说这篇文章分析了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指出学问固然离不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学问与智慧相辅为用,缺一不可,进而提出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量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4、重点突破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在文末:“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同时也是文章的结论。
5、难点攻克作者是如何逐步得出其观点的?全文可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2自然段,解说学问和智慧的概念的不同;第3、4、5、6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关系,学问离不开智慧,智慧也离不开学问,二者相辅为用,只会显得更为重要;最后自然而然的归纳全文,作者站到了俯视问题的高度上,展示了正确的观点,也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6、助读资料常见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类题目的答题步骤:(1)举例论证:以xx 事实)作为论据,有力的证明了xx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对比论证:作者将xx与xx对比,使正确与错误形成鲜明对比,论证了xx观点,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3)道理论证:引用权威性的话语,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具有说服力。
(4)比喻论证:作者将xx比作xx,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证明了xx观点,使读者更易理解。
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远瞻.(zhān) 含蕴.(xù) 矻.矻(kū)B.烛.照(zhú) 大郤.(xì) 精髓.(suì)C.犀锐(xī) 晦塞.(sāi) 譬.如(pì)D.清澈.(chè) 愈.能(yù) 慨.然(kǎi)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学问与智慧的力量
学问与智慧的力量学问与智慧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它们在个人和社会层面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学问是通过学习和积累知识而获得的,而智慧则是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将探讨学问和智慧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它们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一、学问的定义和重要性学问是指通过系统学习和积累知识而获得的一种能力。
它包括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以及对学科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学问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它推动着科学、艺术、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进步。
学问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学问使人们能够了解世界、认识自我。
通过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规律、社会现象以及人类的历史和文化。
其次,学问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学问可以培养人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人们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学问还能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激发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创新的欲望。
二、智慧的定义和重要性智慧是指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是学问的高级形态。
智慧不仅包括对学科知识的掌握,还包括对知识的整合和创新能力。
智慧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它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
智慧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智慧使人们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
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人们能够更好地分析问题、权衡利弊,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其次,智慧能够培养人们的创新能力。
智慧使人们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创造出新的思想和方法。
此外,智慧还能够提高人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适应能力,使人们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
三、学问与智慧对个人的影响学问和智慧对个人的影响是全面的。
首先,学问和智慧能够提高个人的认知水平。
通过学习和理解知识,个人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并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其次,学问和智慧能够提高个人的竞争力。
在现代社会,知识和智慧是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它们能够使个人在职业和生活中更具竞争力。
此外,学问和智慧还能够提高个人的幸福感。
通过学习和运用知识,个人能够不断成长和进步,实现自我价值,从而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学问和智慧通用课件
05
智慧通用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论
判断和决策的方法
识别和定义问题
对问题进行明确、全面的定义和描述 ,以避免歧义和误解。
收集和分析信息
收集相关信息,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 整理,以支持决策。
制定备选方案
根据问题性质和信息分析结果,制定 多个备选方案。
评估和选择方案
对备选方案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 结果选择最佳方案。
创新思维的方法
智慧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应对挑战、做出明智 的决策。
智慧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个人成 长和发展。
03
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学问是智慧的基础
学问能够启迪智慧
通过学习和积累知识,人 们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 提高,从而有助于形成独 特的智慧。
,为社会做出贡献。
综合应用拓展人生境界
03
学问和智慧的综合应用可以拓展我们的人生境界,使我们更加
豁达、开朗、乐观地面对生活。
THANKS
感谢观看
丰富人生体验
学问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体验 ,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生
活中的各种美好。
02
什么是智慧
智慧的定义
智慧被定义为对事物的认识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生活 实践中运用知识、技能和经验 的能力。
智慧涵盖了判断、理解、推理 、决策、创新等多个方面,是 一种综合性的认知能力。
智慧不仅与个人素质有关,也 与环境、教育、经验等多种因 素有关。
学问和智慧通用课件
目 录
• 什么是学问 • 什么是智慧 • 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 学问通用方法论 • 智慧通用方法论 • 学问与智慧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问和智慧(精选5篇)
学问和智慧(精选5篇)学问和智慧篇1李翠萍这篇我只写了上课的大致流程,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建意。
教学目标:1、弄清“学问”和“智慧”的区别与联系,了解作者所阐述的学习观,理解作者所说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的观点。
2、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设想:本文以自学为主,老师只是引导和点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知道“纸上谈兵”的故事吗?请同学们讲讲。
赵括有没有学问?他为什么却大败呢?(学生答)大家说的便是学问和智慧的关系。
这便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检查预习三、浏览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划出每节的中心句。
2、学问和智慧的区别是什么?3、学问和智慧的联系是什么?4、作者得出怎样的结论?四、论证方法: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所学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
2、老师归纳:(1)内容:事实论证(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方式:引证、比喻论证(3)角度:正面论证、反面论证、侧面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3、小组结合,找出文中所用的论证方法。
并体会比喻论证的作用。
五、讨论题:1、请结合上下文概括什么是“著书的智慧”,什么是“读书的智慧”?这一节与“开卷有益”矛盾吗?2、作者认为读书“若是像讽诵高头讲章的读法,则虽读破五车,也是没有用的。
”这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观点是否矛盾?为什么?3、了解了“智慧比学问更重要”后,有的同学可能会对要求记诵的内容产生了疑惑,认为那是死读书,读死书。
对此,你的看法如何呢?试作简要分析。
作者邮箱:[1]学问和智慧篇2教学目标:1.理解之间的关系。
2.学习课文语言精练,生动有趣。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观点。
教学难点:语言的精练。
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过了《创造学思想录》,懂得了创造性思维就是“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迁就你自己的规则”,其实创造性思维就是我们常说的“智慧”,这种智慧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以丰富的“知识”“学问”为基础的。
学问和智慧纸上谈兵
亲身经历
尽可能多地参与实际项目或活动,积累实践经 验,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反思与总结
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实践。
注重实际效果
结果导向
关注实际效果,将所学知识应用 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以实现预 期目标。
不断优化
根据实际效果不断优化和改进所 学的知识和方法,以提高解决问 题的效率和质量。
智慧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 人性和社会,掌握人际关系 和沟通技巧,更好地处理各
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智慧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 来,制定合理的人生目标和计 划,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
展。
学问与智慧的互补关系
学问和智慧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在很多方面都是相互 促进的。
输标02入题
学问可以提供智慧的基础和支撑,而智慧则能够指导 学问的方向和应用。
04
学问与智慧的实际应用
学问的实际应用
学问是知识的积累,它能够提 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
学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世界,掌握各种技能和知识, 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品 质。
学问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 战和机遇,不断开拓自己的视 野和思维。
智慧的实际应用
智慧是一种对事物的深刻理解 和洞察力,它能够帮助我们更 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情况。
感谢观看
纸上谈兵
指在书本上或口头上谈论理论、 策略或方法,但缺乏实际操作和 经验。
空谈误国
指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际 行动和经验,会导致决策失误和 事业失败。
纸上谈兵的危害
01
02
03
决策失误
纸上谈兵往往缺乏实际操 作经验,导致决策时无法 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从而 做出错误的决策。
《学问和智慧》PPT
议论文的分类
来自《点拨》
立论文 1.定义: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事实,摆道
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 2.要求:①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②用充足有
说服力的论据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来自《点拨》
驳论文 1.定义:论辩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
同时阐述己方的观点。 2.方式:①提出论点②证明论点③总结论点。
重难点小结
部分来自《点拨》
本部分形象而准确地阐释了“学问”和“智 慧”的辩证关系,作者强调,需要学问,更需要 智慧,需要知识,更需要能力,这个观点与我们 新课程改革理念十分吻合,对我们很有启发。
部分来自《点拨》
1.【难点探究】本文内涵丰富,作者是怎样安排文章结构的? 【答案】文章首先用生动的比喻对“学问”和“智慧”这 两个概念作了比较,第2段批驳了“学问就是智慧”这种 错误的看法。接着第3、4段,作者从“学问是不能离开智 慧的”的角度论证“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第5段从“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的角度来论述“智慧却 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最后得出全文的中心: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 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部分来自《点拨》
6.鞭辟入里: 眼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 深中要害。例句:鲁迅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 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总结性的批判。
7.浮光掠影: 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 样,一晃就消逝。例句: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 所获得的思想只是浮光掠影。
论述对象
导思1.联系文章内容, 用自己的话回答:什 么叫“学问”与“智 慧”?
力,只有有发现能力的人才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 这就防止读者产生误解,以为智慧者在生活中只是极少数, 从而使论证更加严密。另外文中先说学问不能离开智慧,再 说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最后归结到中心论点上来,这样处 理,文章的层次更清晰。 3.说理生动形象,语言充满了智慧 。说理最忌枯燥,但是说理 也很容易流于枯燥,本文能受读者喜爱,除了拥有正确的观 点,还在于充满了智慧的语言。作者是饱学之士,也是有大 智慧的人,行文之际,旁征博引,意趣盎然,不失幽默。
学问与智慧完整版
课前热身
• 纸上谈兵 (只有学问,没有智慧) • 庖丁解牛 (只有智慧,没有学问) • 周总理答美国记者“派克”钢笔的故事
(既有学问,又有智慧)
上述故事中三个主人公你更欣赏谁?为什 么? (请用“学问”“智慧”这两个词语阐述 理由)
学习目标:
1、分清学问和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2、说出课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3、品味并积累隽美的语言。
学问和智慧
罗家伦(学者、教育家)
学习目标:
1、说出课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2、品味并积累隽美的语言。
一、测评反思
• • • • • • 1、认真完成下字词的填写,注意字音字形。 陶冶( ) róng( )炉 寸积zhū ( )累 探 lí ( )得珠 pì ( )如 xī( )锐 食古不( ) 无关( )旨 鞭pì ( )入里 浮光lüè( )影 融( )贯通 2、这篇文章为我们谈论的论题是 ____在作者看来学 问是______智慧是_________它们之间的 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作者对此持 的观点是(即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
初读课文,积累词语:
陶冶(yě ) róng( 熔 )炉 寸积zhū ( 铢 )累 kūkū( 矻矻)穷年 导大kuǎn( 窾 ) pì (譬 )如 探 lí (骊 )得珠 斧凿( záo ) xī( 无关(宏 )旨 犀 )锐 食古不(化 ) 鞭pì (辟 )入里 物(竞 )天择 相辅相( 成 ) 融( 会 )贯通 浮光lüè( 掠)影 huò(豁 )然贯通 批大 xì ( 郤 )
.
两 者 的 区 别 学问离 不开智慧 两 者 的 联 系
我们不 但需要 学问,
而且 更需要
智慧— 需要以 智慧去 笼罩学 问、透 视学问、 运用学 问
九年级语文上册《学问和智慧》
无关宏旨: 不涉主旨。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
鞭辟入里:
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 切中要害。
浮光掠影: 比喻印象不深刻。
融会贯通: 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 读破五车: 形容读书很多。 寸积铢累: 一点一滴地积累。
速读课文——咀嚼内容 ——找每一段的中心句。
◆学习指导:
作用:使读者能一目 了然地明白学问和智 慧的区别与联系,能 增强论证的鲜明性。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赫胥黎慨然道:“这个 作用:论证了学问是 道理,傻子都应该知道, 不能离开智慧的,没 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 有智慧的学问,便是
死的学问的观点。增 “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 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 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 权威性。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譬如 (pì)
犀锐 (xī)
陶冶(yě )
晦塞 (sè)
要塞(sài )
瓶塞 (sāi )
探骊得珠 (lí)
矻矻穷年(kū)
鞭辟入里 (pì)
无关宏旨 (hóng)
寸积铢累 (zhū)
新陈代谢 (chén )
物竞天择(jìng) 字字珠玑(jī)
●解释下列词语:
探骊得珠: 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
或“冬烘先生”。 两脚书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烘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
找到核心所在。 探骊得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鞭辟入里”“豁然贯通”。都不是容易的事。 鞭辟入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问和智慧
学问和智慧学问和智慧罗家伦学习目标:一、理解作者观点,把握学问与智慧的关系,学会在学习中以智慧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二、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多重的论证方法。
三、品味作者智慧典雅、丰富多彩的语言。
四、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学习重难点:一、明确学问和智慧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弄清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二、了解课文采用的多种论证方法,体会其作用。
三、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一、导入:请你谈谈对“学问”、“智慧”两词的认识。
(略)其实,“学问”和“智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的联系,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树立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
一起学习现代著名学者、教育家罗家伦的文章《学问与智慧》。
二、预习检测:1、交流在预习过程中还未解决的问题(字、词、句均可),个体交流--合作探讨--解决落实,教师巡回指导。
2、投影一字词音、形、义检测(略)。
三、整体感知:1、理解文段是阅读理解整篇文章的基础,而理解文段最为关键的是从整体上把握文段的主要内容,即找中心句。
投影二中心句在文段中的位置有四处:开头、结尾、中间、自己概括。
抓住文段的中心句也有四种方法:①从理解内容入手,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抓住中心句。
②根据文段表达方式的类型,找出中心句。
③利用文段中的提示性词语,找出中心句。
④有时,文段的中心句不是整个句子的全部,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就需要从理解整个文段的意思入手,抓住中心句所在句子的关键语句进行辨析,最后确定中心句。
大声自读此文,根据以上四种方法试着给每一段找出中心句。
投影三(第1段: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第2段: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
第3段;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第4段: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有缺乏智慧的书。
读书也要智慧。
第5段: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第6段: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学问与智慧教案
学问与智慧教案引言概述:学问与智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
学问是指人们通过学习、探索和积累知识而获得的智慧。
智慧是指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学问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问和智慧,教案作为教学的重要工具,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学问与智慧教案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一、理论基础1.1 学问与智慧的概念学问是指人们通过学习和积累知识,形成的一种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能力。
智慧是指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学问的能力,灵便应对问题,做出明智的决策。
1.2 学问与智慧的关系学问是智慧的基础,没有学问的积累,就无法有智慧的运用。
学问是智慧的源泉,通过学问的积累,人们才干获得更多的智慧。
1.3 学问与智慧的重要性学问和智慧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学问的积累和智慧的运用,不仅可以推动个人的成长,还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教案设计2.1 教案的定义和目的教案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的一种教学工具。
教案的目的是提供指导和支持,匡助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学问和智慧的发展。
2.2 教案的基本结构教案通常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
教案的结构要清晰,内容要具体,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2.3 教案的设计原则教案设计应遵循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学问和智慧。
教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灵便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学问教案设计3.1 学问目标的设定学问教案的设计应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学问内容和技能,设定明确的学问目标,以指导教学过程。
3.2 学问内容的选择学问教案的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学问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学习相关知识。
3.3 学问方法的运用学问教案的设计应注重学生的主动参预和实践经验的积累,采用多种学问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问能力。
学问和智慧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学问和智慧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学问和智慧教案教学设计1学问和智慧教案教学设计在职场和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类似“切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注重个人素养的积累,培养自身的有效竞争力”这样的说法。
可见,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们对于学习和提升自身素质的需求越来越高。
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问和智慧。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如何结合学问和智慧的概念来进行讲解呢?“学问”,往往被理解为学术知识、学科性的东西。
学问属于思维理论,只有通过学习、实践、研究等方式才能取得。
而“智慧”,则是在不同情境中、利用自身经验和思维模式等进行决策和判断的能力。
智慧是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练习和塑造。
因此,学问和智慧的培养是需要一系列系统性的教学方案促进的。
在制订教学方案时,需要注意的点是:首先,要及时引导学生,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学问、提升智慧的必要性,有助于他们对课程内容、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其次,我们应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核心概念,了解其所在学科领域的发展进程和常见的应用场景。
在此基础上,要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即让他们能够通过学科层面和实践情境来理清思路,明确可行化的解决方案。
熟练掌握核心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是培养学问和智慧的基础。
最后,需要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让他们发挥创造性,形成积极态度,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
在教学设计中,除了对学生进行指导外,我们还应该着重关注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具备学问分享和传递的动力,能够将知识点解释得清晰易懂;其次,教师应该具备对学生的积极激励和引导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再者,教师还应该具备反思和持续改进的能力,不断完善教学方案、增进教学效果。
而以上的要求,恰恰也是培养学问和智慧的基本素养。
综上所述,在教学设计中,学问和智慧的并重是不可或缺的。
学问作为理性思维的基础,智慧作为感性思维的领军者,需要不断将二者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词语:
1.探骊得珠: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
2.无关宏旨:不涉主旨。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 3.鞭辟入里: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透彻 说明问题,切中要害。 4.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
5.融会贯通: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 的领悟。 6.寸积铢累:一点一滴的积累。
理清文章的脉络:
图示文章结构:
学 问 和 智 慧
学问不能等同于智慧 没有智慧的学问是死的学问 (举例:孟德尔、达尔文、爱因斯坦) 学问离不开智慧 世间不但缺少有智慧的人 而且缺少有智慧的书 (旁征博引) 智慧离不开学问 智慧必须以学问为基础 (肥皂泡与珍珠泉水作比 无学问的智慧只会是浮光掠影
智慧与学问相辅相成(建筑材料和建筑师的匠心作比喻)
人只有知识,没有智慧,难以发挥作用。但 是智慧也必须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没有一 定的知识积累,也就很难有发现和创造。
拓展延伸
补充观点:
学问离不开智慧, 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需要学问,更需要智 慧;需要知识,更需 要能力。
作业(选做两题)
1.摘录文中证明观点的论据在积累本 上。
2.请你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收获。
3.你能分辨现实生活中的“学问”与 “智慧”吗?说说你的理由。
名言积累: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 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 学问、运用学问。 ——罗家伦
总结归纳全文:
这篇文章分析了学问与智慧的区 别与联系,指出 学问固然离不开智慧, 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学问与智 慧相辅为用,缺一不可,进而提出我 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 需要量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 运用学问。
理解句子:
1.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 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 学问指的是积累的知识,指挥指的是发现和 创造能力。 2.学目标:
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2.继续学习对比论证与举例论证的方法; 3.体会隽美的语言并注意语言积累。
作者简介: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 浙江绍兴人。著名教育家,历史 学家。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后 赴欧美留学。1919年成为五四运 动的学生领袖之一,五四运动宣 言是他所写。1920年被派赴欧美, 在普林斯顿大学等四国五校研读7 年,专治历史与哲学。1926年回 国以一介书生投笔从戎参加北伐 军。1928年8月,清华学校改为国 立清华大学,31岁的罗家伦出任 首任校长。1932—1941年担任中 央大学校长。1969年12月25日他 病逝台北,享年73岁。
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
中心论点在文末:“我们不但需 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 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 运用学问。”
写作特色:
针对性强。(议论文提出的论点要有价值,如本 文所涉及的学问与智慧的关系,的确是一般学习 者说不清或是没有一起重视的,积弊已久,为害 不浅。) 辨证分析,说理透辟。(文章紧扣中心论题展开 说理,论据均来自于学习生活实际,例证有典范 性,无可辩驳。) 形象地说理,语言充满智慧。(说理最忌枯燥, 说理也很容易流于枯燥,本文能受读者喜爱,除 了拥有正确的观点,还在于充满了智慧的语言。)
全文共六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区 别; 第二部分(4-6):论述学问与智慧的联 系。
研读文章的第一部分:
读文章的第一节,理解文章是怎样来阐明 学问与智慧的。 在同一个人的身上,如果只有学问而没有 智慧,会怎么样?相反如果没有智慧只有 学问又是怎么样?如果同时具备学问与智 慧呢? 在论述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时作者采用了什 么样的论证方法?
研读文章的第二部分:
学生快速地阅读第二部分的内容,明确每 段文字所讲述的主要内容 阅读第三节与第五节,比较这两段的论证 方法有何不同之处? 第四节重在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运 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第六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三节:论述学问不能离开智慧。 第四节:论述世间不仅有缺乏智慧的 人,而且有缺乏智慧的书。 第五节:论述智慧也离不开学问。 第六节:论述学问和智慧相辅为用、 缺一不可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