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商之间_从周学熙与袁世凯北洋政权的关系看启新内部的官商关系_冯云琴

合集下载

精品范文-关于近代民族企业中的官商关系探析

精品范文-关于近代民族企业中的官商关系探析

xx年X月X日精品范文-关于近代民族企业中的官商关系探析关于近代民族正如任恒俊先生所评的那样“拨转中国近代新式机器缫丝生产机捩的陈启沅和他的继昌隆缫丝厂,迈出的第一步竟然得不到当地官府的保护、支持。

但是,比陈氏开办早的近代机器生产的工厂,如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局,地方当局却没有哪个敢去为难。

他们都是经过朝廷批准的官办企业,李、左、崇诸人权重势大,像南海知县那样的七品芝麻官纵然看不惯,也只能腹诽,岂能造次?在中国企业的发展史上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现象呢?其实在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的企业发展史上也同样存在大量的官督现象,企业开始发展时,也是官办、官督商办等,我们的企业发展的命运却与他们的企业发展命运截然不同。

“我们治中国经济史,须不忘记其乃在在全部文化体系中来作此表现。

若专从经济看经济,则至少不足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史”,经济决定着文化,但是,文化反过来又深深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方式,自古以来,我国古代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这种悠久的文化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与发展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不能否认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公司科学经营思想的底蕴,而且传统文化中也具有许多非现代性因素足以阻碍着我们的企业的发展,其中官本位思想的文化沉疴就缚束人们的行为方式,“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正如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分析“中国古典官僚政治形态”时指出的那样:它有三个“性格”即延续性、包容性、贯彻性,“一是延续性——指那是指中国官僚政治延续期间的悠久,它几乎悠久到同中国传统文化史相始终。

二是包容性——那是指中国官僚政治所包摄范围的广阔,即官僚政治的活动,同中国各种社会文化现象如伦理、宗教……等等方面,发生了异常密切而协调的关系。

三是贯彻性——那是指中国官僚政治的支配作用有深入的影响,中国人的思想活动乃至他们的整个人生观,都拘囚锢蔽在官僚政治所设定的樊笼中”,在这种文化背景之下,近代我国企业的产生、发展也是在政府主导下的一种制度变迁与创新的过程,而不是如西方国家的早期工业化,是一个完全由民间自发创业的过程,这种制度变迁中的政府介入就容易导致产生政企不分,官府的权力处于一种超然的地位,在企业组织形式、资本筹集、经营管理、盈利分配等各方面都表现强烈的“官本位”思想,因而有关企业制度的思想主张就相应的缺乏资本主义自由企业精神。

《论洋务运动时期官督商办中的官商关系》文献综述

《论洋务运动时期官督商办中的官商关系》文献综述

《论洋务运动时期官督商办中的官商关系》文献综述摘要:官督商办是晚清洋务运动的特有产物,在整个中国的经济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长期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尤在近二十年来,学界对官督商办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当今世界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鉴。

而在官督商办的产生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多种矛盾,官商关系就是其中尤为重要且不可逃避的一对重要矛盾。

有鉴于此,本文对近二十年大陆有关官督商办中官商关系的研究加以总结和概述,从而对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帮助和依据。

关键词:官督商办;洋务运动;文献综述晚清时期,国内政局动荡,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扭转江河日下的局面,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大致分为两个阶段,60年代以自强为主,为了应对战争的需要,这一时期的洋务运动的重点在于训练新式军队和建设军工企业。

到79年代则又提出了求富的口号,主张以兴办民用工业为主,并采用官督商办的企业经营方式。

所谓“官督商办”,根据李鸿章在筹备第一个官督商办企业――轮船招商局时所做的说明,即指“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弊”,而听商“自立条议”,即后来他所说的“商为承办”,也就是企业的资本由商人筹集;同时,“官为维持”,也就是由官为企业的经营提供商机。

因为商出资本,所以可以“自立条议”,因为官有权势,所以可以“总其大纲”。

由此可以看出,在官督商办的企业机制中,官商关系是一对非常重要的关系,它伴随着官督商办企业的产生而产生,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官商关系和谐进步,则有利于企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进步,反之,则会走向失败,最终解体。

因此,研究官商关系便显得尤为重要,从官商关系中,我们可以探寻出企业产生发展的过程,为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更多更好的线索和依据。

一、国内关于洋务运动官督商办企业中的官商关系研究的状况从学界过去的研究成果中不难发现,大多学者对“商办”持同情的态度,而对官督的研究则较为薄弱。

事实上,官与商是官督商办企业中缺一不可的矛盾体,因而官商关系深刻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周学熙实业教育思想浅析

周学熙实业教育思想浅析

周学熙实业教育思想浅析周学熙(1866—1947)安徽建德(今东至)人,字辑之,号定吾,又号止庵,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实业教育家。

1902年到1907年,周学熙先后任直隶银元局总办、直隶工艺总局总办等职,这是他人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

在这段时间,周学熙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的支持下,大力筹办振兴工艺事业,经他创办、倡办的实业,统称为“北洋实业”,在当时为全国所瞩目。

周学熙在创办北洋实业的过程中,在天津开设了一系列实业学堂,如北洋工艺学堂、直隶高等工业学堂、初等工业学堂、艺徒学堂等,形成了自己的实业教育思想。

周学熙在天津创办的实业学堂为天津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天津以及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实业人才。

1 周学熙实业教育思想的形成周学熙的实业教育思想,源于他对中国缺少实业人才的担忧,和对日本实业教育的考察。

20世纪初,随着洋务事业的进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也开始萌生出自己的幼芽。

甲午战争后,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有了进一步发展,尤其是1905年以后的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生产领域出现设厂办矿的热潮。

除此之外,尚有不少由早期洋务企业转化而来的官办或官督商办等形式的新型企业以及外资在华开办的企业。

所有这些非封建经济成分的生产实体,亟需一定数量能够经营管理企业的专门人才,更需要一大批受过一定职业教育和技术训练的技工队伍。

身为北方实业巨头的周学熙,对此有着极为深切的感受,在发展各项实业中,他十分重视发展实业教育。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春,时任直隶银元局总办等要职的周学熙,受直隶总督袁世凯的委派,东渡日本考察“工商币制”。

此次活动,用于参观考察约一个半月,涉足单位40余个,除以主要时间、精力考察了工矿企业、金融机构外,他还自定行程,参观考察了8所学校,即大仓商业学校(附设夜学专修科)、高等商业学校(附设商业教员养成所)、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及幼稚园)、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小学校)、东京府立师范(附属小学校及小学教员讲习所)、商船学校、成城学校(有中国留学生)和拥有5000工匠的大厂——三菱造船厂内所设的“塾”,即厂办的技工学校。

近代民族企业中的官商关系探析——以启新洋灰公司为例

近代民族企业中的官商关系探析——以启新洋灰公司为例
解放前 的启新洋灰 公司利用 封建 势力 镇压 工人 及运 动 来牟取暴 利 ,9 0年 4月 , 12 厂方 叫“ 了三 百多名 军队 , 来 对工人进 行封锁镇 压 , 了三 十多 名工 人 ” 可见 , 新 绑 , 启 洋灰公 司的发展与 官的势力有 巨大 的联 系 。
近代 民族工业 的发生 发展 上也 具 有很 大 的代 表性 ”而 ,
且 ,启新公 司是大型 的 民族 工 业 企业 , 史 悠久 , 的 “ 历 它 发展变化大 体能 反映 民族 工业 的发展 演变 过 程” 启 新 ,
洋灰公 司在发 展史上 与官 的关 系大 体 上有 以下 几 种方
式 存在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 , 启 新 洋 灰公 司 的企 业 融 资 上提 供 了大 官在 量原始 资本 : 周学熙 在创 办启新 洋灰 公 司之初 , 以极 少 的代价收买 了唐 山 细 绵土 厂 的全部 资 产 , 际上 这 是 实
处 , 完纳正税一 道 , 只令 值百 抽 五 , 沿途 关 卡验 明放 行 , 免 于重 征 , 得 推 广 销路 ,; 俾 ” 四是 运输 的 特权 : 新洋 启 灰公 司的产品 水 泥是 非 常 笨 重 又脏 的货 物 , 市 场运 按
维普资讯
第2 1卷
第 6期
Jun l f u nnFnne& E oo  ̄Unvri ora o n a iac Y cn mi i sy e t
V 1 1N . o. , o 6 2
近代 民族企业中的官商关 系探析
以启 新 洋灰 公 司为例
孙 玉 杰
( 安徽师范大学 社会学院, 安徽
关键词 : 近代民族企 业; 官商关系 ; 启新洋灰公司 摘 要 : 当前, 官商关 系是影响我国企 业发展 的根本原因, 近代 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 与不发展也与官有很

周学熙为何看重开平煤矿

周学熙为何看重开平煤矿

由于周学熙办事得当,又有 良好的出身,这年他被升为开平矿务局总办 ,管理开平旗 i

: ’ 。

下一切企业,仅受张翼一人监督。在周学熙的经营下,开平煤矿的生产和销售工作都做得 }
【 世说新语 】他惠有严重的糖尿病 ,需不 断进 食,不然就会 昏倒。 鹤 壁 市 民排 队 办 事 ,一 工作 人 员却 悠 闲地 嗑 瓜 子 , 面对 质 疑 ,相 关部 门如 此 回应
本 回来 后 ,周 学 熙 就 跟 袁 世 凯
大 谈 维 新 变 法 的 好 处 , 并 提 出
要 想 国家 富 强 ,就 必 须 发展 工 业 。 而发 展 工 业 又必 须 有 三 个 条 件 :一 是 资本 ,二 是 人 才 , 三 是机 器 。 钱 的 事情 有 袁 世 凯 坐 镇 ,机 器 能 买 , 关 键 是 人 才 ,所 以 从 上 任 开 始 ,他 就 有 计 划地 一 步 步 培 养 ,不 但 订 立 考 工 制 度 ,还 请 来 不 少 外 国专 家 ,并 选 优 秀 学 员 派 往 日本 留 学。
学 熙 因母 丧 离 职 后 ,各 地 的 工
艺局 就相继停 办 了。 麓
编 辑 /子 玉
跟 英 国 人 打 官 司 ,主 要 意 思 就
熙 筹 集 了几 百 万 两 白银 扶 持 官
≯葛

甲午战争爆发后,北洋舰队一败再败,输了个精光。更让人郁闷的是 ,陆军还没正式 }
开打,清廷就屁颠屁颠地跟 日 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马关条约》。听闻消息,在北京备考 ;
资 产 竟 变 成 了英 国人 的家 当 。 几 天 后 ,三 份 英 文 合 约 的 复 印
的 学 习 。 为 了开 直 隶 全 省 之 风

中国近代名人周学熙的故事

中国近代名人周学熙的故事

中国近代名人周学熙的故事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曾经流传过“南张北周”的说法,“南张”,指的是功盖东南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北周”,指的是华北新式工商业的开拓者周学熙。

周学熙是安徽建德(今东至)人,1866年1月12日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

他的父亲周馥,早年投奔在李鸿章手下充当幕僚,后官运亨通,先后做过四川布政使、直隶布政使、山东巡抚、两广总督等大官。

周学熙16岁考中秀才,28岁考中举人,可是一直没能中进士。

就在他留在京城继续攻读的时候,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败给了日本,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在北京的知识分子首先行动起来,要求变法维新,寻找富国强兵的新路。

周学熙深受影响,决定放弃科举考试,投身实业。

他的想法得到了父亲的支持,在1897年顺利地进入了河北开平矿务局,负责在上海推销煤炭的工作,第二年升任开平矿务局会办,不久又升任总办。

开平矿务局是当时中国规模较大的新式煤矿,使用的是外国进口的机器,生产的是优质煤炭,日产量达到五六百吨。

煤矿生产用不着周学熙太费心,他的目光就转到了水泥上面。

当时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发展都很快,水泥需要量越来越大,可国内却没有一家水泥厂,全部要靠进口,而且价钱非常贵。

清政府曾经试图在河北唐山开办水泥厂,因为经营不善,不久又停办了。

周学熙看着外国人独占中国的水泥市场,心里很不舒服,经过调查,他认为国产水泥成本虽高,但还是要比进口便宜,所以向清政府要求重新开办唐山水泥厂,并且在当地找到了合适的原料。

一切准备就绪,眼看水泥厂就要开工了。

这时,义和团运动爆发,紧接着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在混乱中,英国商人连吓带骗,从开平矿务局督办张翼手中,以极低的代价“买”去了开平矿务局和唐山水泥厂。

当时周学熙不在矿上,他回来后,英国商人为了手续完备,又企图诱骗他在卖矿契约上签字。

周学熙看破了他们的阴谋,不顾他们的威胁,断然拒绝签字,并愤而辞去了总办职务,表现了一个正直的中国人的民族气节。

1901年秋天,周学熙被清政府派往山东济南。

河北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间的矛盾B.促进农业生产发展C.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D.减轻农民负担2.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分封制的瓦解B.封建王权的强化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3、“大抵徽商……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材料表明徽商()A.注重扩大对外贸易B.注重扩大商业资本C.注重谋取政治地位D.注重扩大经营范围4.“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于()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5.“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

”这句话反映了①专业市镇发展②区域分工加强③经济重心南移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③④6.下列各项不以“抑商”为初衷的是()A.“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明太祖)B.“申禁人民不得出海与外国互市”(明太祖)C.“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清雍正帝)D.“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清雍正帝)7、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创办洋务的重要代表人物,面对“千年未有之强敌,千年未有之变局”他提出了“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主张,这说明李鸿章A.既主张办洋务,也提倡变革制度B.为了和戎,必须变革制度C.主张对外“和戎”和对内“变法”结合D.在保留封建体制条件下,变更传统的做法,引进外国技术办洋务8、有人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其中“先天不足”是A、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C、投资者主要来源于官僚、地主和商人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9、从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信息①辛亥革命推动了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②中华民国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③中国摆脱了外来经济控制④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10、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从经济角度对中国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A、进一步破坏了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B、是中国社会未曾有过的新的生产方式C、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D、清政府增加了税收,减轻了还债压力11.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经济发展B.巩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C.形成官僚资本D.稳定财政,增加收入12、下列这组图片信息能准确反映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是A 改革管理体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B.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C.改革分配形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D.改革产权制度,建设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13、中国人过年有写对联的习惯,一副好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对联反映时间先后排列是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②“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③“柳暗花明万木春坚持科学发展观喜桑田好雨,鹏程丽日三十载促进市场繁荣庆经贸惠风”④“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③④①②D.②①④③14、毒奶粉事件,让三鹿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课时训练6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时训练6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时训练6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阅读下表,中国面粉业发展的这种状况应该出现在( )。

1911~1919年中国面粉业发展状况表年份厂家数资本数额(元)191140多家600多万1919120多家 4 500万A.民族工业兴起时期B.民族工业“黄金时期”C.民族工业衰败时期D.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反映了我国的轻工业有了迅速的发展,结合其历史发展过程可知为黄金时期。

答案:B2.据统计,1912~1919年的八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

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 )。

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②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③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④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A.①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无暇顾及中国;内部在辛亥革命和人民反帝斗争的推动下,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①②③④均是其原因。

答案:D3.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

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

行业矿冶业机器业纺织业食品工业其他工业数量(家)723?100153A.2B.31C.73D.193解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轻工业发展较快而重工业极为薄弱。

1872~1911年,中国发展最快的两个行业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纺织业的数量应排在第一位,故D项符合题意。

纺织业的数量不可能小于矿冶业的数量,故A、B两项错误。

C项数值与矿冶业比较接近,也不符合当时重工业明显落后于轻工业的史实,故C项错误。

答案:D4.广告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历史:“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

”“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试论周学熙与袁世凯之关系

试论周学熙与袁世凯之关系
人 阁下” 可见其对周 馥是 很尊敬 的。这 也说 明袁 、 两家 , 周
三、 袁世凯任直隶 总督期 间 。 学熙为其开展 新政 的关 周
键 人 物
袁世凯升 任直隶总督之时 , 天津还被八 国联军 占领 , 整
个直隶地 区物 价飞涨 , 民心不 稳 , 钱遍 布 , 私 民生 凋敝 。为 扭转经济领域 的混 乱局面 , 世凯委派周学 熙办理银元 局 , 袁 并说 : 我 月余 归 来 , 见 鼓 铸 之成 功 。 周 学 熙授 命 以 “ 冀 ”
设法修 配 , 充分利用这些 零件 , 昼夜兼 营 , 用 了三个 月 , 仅 就 把厂 房机 器一律办齐 , 开始鼓 铸铜 元并 发行 。及 袁世 凯从
看 出袁世凯与周学熙家庭 的关系甚是密切 。至于他重 用周
学熙 , 能说 与此没 有一 点关 系。但是 , 学熙 的被 重用 , 不 周 周学熙本人 的能力更是关键 因素。 二、 周学 熙与袁世 凯首次合作 袁世凯司职 山东巡抚之 际 , 适逢清政府 推行 清末新政 , 袁为表达衷心 , 积极 在 山东 响应 , 山东试 办 山东大 学 堂 , 在
维普资讯
第2 7卷第 1期 郑州航空工业 管理学院学报 ( 社会 科学版 ) 20 0 8年 2月 Ju a o hnzo ntueo e n ui l n ut a ae n( oi c neE io ) o r l f e ghuIstt f r at a Id syM n gmetSca S i c dtn n Z i A o c r l e i
周学熙 的父亲周馥 与袁世凯 的家庭确有 非同寻 常的关 系。周馥 曾做 过袁世凯 的嗣父袁保庆 的幕僚 , 同官一方 , 与 袁世凯可谓世交 。袁世 凯年少时 , 不务 正业 , 嗣父要 惩罚 其 他, 周馥 曾为袁 世凯说情 , 使其免遭毒打 。后来 又 因袁 世凯 无功名 , 馥花钱为他 捐 了一 个正 五 品的 同知 J 周 。在 甲午 战争前 , 袁世凯发给周 馥 的电报 中也 可看 出他们 的关系 从 非常 亲密 。袁世凯在 电报 中对周馥 的称 谓为 “ 山大 伯大 玉

大分流视角下明清中国的官商关系研究

大分流视角下明清中国的官商关系研究

第7期(总第380期) 2015年7月财经问题研究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Number7(General Serial No.380)July,2015大分流视角下明清中国的官商关系研究刘 强(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摘 要:本文将明清中国的官商关系放在东西方大分流的理论背景中考察,以构建的“重商”、“无为”、“抑商”三种官商关系为基点,梳理了官商关系在东西方大分流中的作用,并从贱商、重税和海禁三个方面分析了明清中国的官商关系。

笔者认为,明清以来商人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士商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政府对商人的税收并不比农民高,私人对外贸易也被纳入政府的管理范围中。

政府逐渐从对经济的直接控制中退出,转而利用商人以达到目标。

因此,与认为传统中国的官商关系是“抑商”的观点相比,明清中国的官商关系的实际更接近于“无为”。

关键词:东西方大分流;官商关系;明清中国中图分类号:F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5)07⁃0013⁃09 一、官商关系与大分流大分流(The Great Divergence)的概念首先由亨廷顿[1]提出,其含义是指文明之间的差异和冲突,而大分流最终为经济史学界所熟知,是因由美国历史学者彭慕兰[2]的著作《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以彭慕兰为代表的加州学派“把‘西方崛起’的故事逆转了过来,不再将西方崛起看做是欧洲持续进步而其他地区停滞不动这样一个过程。

他们认为在公元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运、贸易以及探索开拓等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

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公元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3]。

虽然,关于大分流的争论仍在继续,但大分流的故事显然要比西方崛起的故事更能反映世界历史的全貌,因为其既包括了西方崛起的故事,也包含了“没有历史的人民”①的故事。

晚清周学熙《东游日记》之研究

晚清周学熙《东游日记》之研究

晚清周学熙《东游日记》之研究作者:黄凯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9年第2期摘要:周学熙,安徽东至人,1902 年任袁世凯幕僚,1903 年,奉袁氏委派赴日考察工商币制,后撰《东游日记》一书。

访日期间,考察工厂,参观学校,详细了解当地社政民情,关注面广泛。

此外,还游历名胜古迹,与工商各界往来交谈,对日本近代化所取得的成果大加赞赏,得出了“日本之兴也,其在工商乎”a 的结论,愈发坚定“工商兴国”的理念。

归国后,创办各类企业,又两度出任民国财政总长,纵横政商两界,成为近代著名的民族实业家。

此段考察经历对他日后的人生轨迹产生何种影响,值得思考。

另外,书中关于日本铸币、印刷、冶炼、采矿等业的概况多有介绍,内容翔实,为该书特有价值所在。

关键词:周学熙《东游日记》日本工商兴国自明治维新以降,日本日新月异,国势蒸蒸日上。

1895 年中日甲午战争,昔日亚洲巨人终败在蕞尔小国的脚下,举世哗然,民情激奋。

学习欧美不如学习日本,欧美远隔重洋,日本近在咫尺。

日人输入西洋文化,去芜存菁,取精用宏,仅仅数十年就雄踞东方,如果能借由学习日本以吸收西洋文化,必定事半功倍。

于是,负笈东渡以求富强者络绎不绝。

b 而各地的督抚则出于各自的目的,也派遣大量的人员赴日。

这些人在归国之后将其在日本的游历见闻以日志的方式记录下来,纷纷刊印出版,有些还专门撰文上禀督宪,微言大义,希冀得到当局的重视。

c 本文正是以其中的佼佼者周学熙的日记为研究对象,通过他的日本之行,叙述在迈向近代化的道路上,中日间存在的差距,特别是在技艺、制造等工业领域的落后现状以及周氏由此产生的“工商兴国”思想渊源,这对于研究周学熙这一人物和近代中日的变革历程都大有裨益,颇具价值。

一、周学熙早年事迹及与袁世凯的关系《周学熙东游日记》,清周学熙撰。

周学熙(1866—1947),字缉之,号止庵,安徽东至人。

关于其生平详见《周止庵先生自叙年谱》,可考其大略。

父周馥,初入李鸿章幕府任文案,受其器重,长期从事洋务事业,后官至山东巡抚、两江总督。

官商之间_从周学熙与袁世凯北洋政权的关系看启新内部的官商关系_冯云琴

官商之间_从周学熙与袁世凯北洋政权的关系看启新内部的官商关系_冯云琴

官 商 之 间从周学熙与袁世凯北洋政权的关系看启新内部的官商关系冯云琴(中山大学历史系,广东广州 510275)摘 要:近世中国沉沦的历程,也是中国逐步走向近代化的过程,而能否正确处理推动近代化进程最有力的两根杠杆 官与商的关系,则直接关系到近代化的成败。

周学熙创办的启新洋灰公司在这方面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关键词:启新洋灰公司;官为扶持;商为经营;官商联盟中图分类号:K 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5587(2003)04 0127 06周学熙以官商一体的身份投身实业,以创办启新洋灰公司为起点,先后集资创办了十多个大型近代化企业,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周学熙实业集团。

作为周氏集团中坚企业的启新洋灰公司,于1906年在唐山细绵土厂的基础上创建,是我国最早的一家水泥厂,也是旧中国经营比较成功的资本主义企业。

在周学熙管理启新期间,启新无论在产销额、盈利额,或在资本额方面,都居于绝对优势的地位,而且在1914 1922年间曾一度垄断了国内的水泥市场。

在当时民族工业创办伊始即险象环生、困难重重的条件下,启新洋灰公司何以能取得如此好的经济效益?周学熙与北洋政府的紧密联系是一重要因素。

一、周学熙与袁世凯周学熙(1865 1947年),安徽东至县人,出生于官宦世家,到其父辈家道中落,其父周馥初在李鸿章幕下供文职,得到李鸿章的赏识,当1870年李鸿章奉旨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时,周馥随行来到了天津,因办理河务工程得力,在仕途上也步步高升,由长芦盐运使、天津道、四川布政使逐渐被提升到山东巡抚、两江总督、两广总督,声势可谓显赫。

周学熙初入开平矿务局就是因其父的关系,后来投奔袁世凯也是由于父亲的缘故。

周馥与袁世凯同出李鸿章幕下,两人交情甚好,周学熙到山东后,袁世凯对周学熙委以重任,总办山东大学堂。

袁世凯1901年由山东巡抚升署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周馥继任山东巡抚,按回避例,周学熙不能直接在其父手下担任要职,而此时的袁世凯在得到他梦寐以求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一要职后,正准备推行 新政 ,网罗人才,他非常赏识周学熙在山东大学堂任总办时所表现的才干,于是上报清廷,称周学熙在总办山东大学堂任内 筹划精密,虽阅时无多,而规模备具 [1](P965),指名调周学熙到直隶,委任为天津候补道。

从洋务运动的官商矛盾看中国近代早期两种现代化模式的滥觞

从洋务运动的官商矛盾看中国近代早期两种现代化模式的滥觞

从洋务运动的官商矛盾看中国近代早期两种现代化模式的滥觞作者:严立贤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05年09月13日洋务运动是一个从五六十年代就被学术界所广泛研究的热点问题,但近一些年来开始变冷。

原因一方面是对这一专题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基本材料也发掘殆尽,似难以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另一方面是近年来历史研究出现了专门化或细化的倾向,对大的理论问题似乎越来越不感兴趣。

但是,不去研究并不等于问题已经解决。

特别是关于洋务运动,它在中国早期现代化中的意义与作用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还远没有解决,甚至还存在着重大的歧误。

一些基本甚至完全肯定洋务运动的论点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而主流历史学家们却未能对这些论点进行有力地批驳,以至使这些似是而非的论点几成占主导地位的论点。

笔者长期以来一直从事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进程的研究,深刻地认识到对于洋务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和作用的评价关系到对整个近代中国历史的认识,所以不揣冒昧、不谙深浅地试图以一些新的知识和方法,依据一些基本的历史材料,对这一老问题作一重新认识。

笔者认为,官商矛盾是贯穿于洋务运动始终的基本矛盾,从官商矛盾这一核心问题出发,就可以准确地把握住洋务运动的性质及其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意义和作用。

一、洋务企业内的官商矛盾清政府发动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近代的军事技术和近代的工业生产力维护其封建独裁统治。

清政府也想推进现代化,但它所推行的现代化并不是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而是谋求由清政府单独地掌握近代的军事技术和近代的工业生产力,以期维护其独裁统治。

清政府追求的是官僚垄断资本主义现代化。

洋务运动中由清政府创办的民用企业,其主要的形式是官督商办企业。

产生官督商办企业的根本缘由在于,清政府在镇压农民革命运动中耗尽了财力,政府手中已经没有多少钱用于投资纯粹的官办企业,而不得不利用民间的私人资本。

而当时在民间已经形成了相当数额的买办资本,据汪敬虞考核,从1859年到19世纪末年,中国共形成买办资本约四千万两以上。

袁世凯与周学熙

袁世凯与周学熙

袁世凯与周学熙
程莉
【期刊名称】《广西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通过评述袁世凯与周学熙之间的关系来了解他们的真实面目,他们的抉择正确与否对历史所产生的正负影响,以及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道路.
【总页数】3页(P128-130)
【作者】程莉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历史系,江苏,南京,2100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
【相关文献】
1.袁世凯与周学熙关系考因
2.试论周学熙与袁世凯之关系
3.简述民初袁世凯统治时期的财政改革思想r——以熊希龄、周学熙、周自齐财政改革思想为核心
4.试论日本对袁世凯的认识——从袁世凯驻军朝鲜到日俄战争时期
5.官商之间——从周学熙与袁世凯北洋政权的关系看启新内部的官商关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简述民初袁世凯统治时期的财政改革思想r——以熊希龄、周学熙、周自齐财政改革思想为核心

简述民初袁世凯统治时期的财政改革思想r——以熊希龄、周学熙、周自齐财政改革思想为核心

简述民初袁世凯统治时期的财政改革思想r——以熊希龄、周学熙、周自齐财政改革思想为核心葛豆豆【摘要】民初袁世凯统治的1912年3月至1916年6月,中国的财政极为困难,且问题凸显.以熊希龄、周学熙、周自齐三位财政部总长为主力提出的整理财政、建立集财权于中央的财政体制、发行国内公债等系列主张,构成了这一时期财政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当时及后世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期刊名称】《经济研究导刊》【年(卷),期】2018(000)024【总页数】2页(P71-72)【关键词】民初;袁世凯统治时期;财政改革【作者】葛豆豆【作者单位】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沈阳 1101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12.91912年元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政府各部及参议院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央行政各部及其权限》,定义财政部为:主管会计、库帑、赋税、公债、钱币、银行、官产事务等;监管所辖各官府、府县及公共社会之财产[1]。

1913年北京政府成立后亦在内阁设财政部,民初袁世凯统治的1912—1916年,熊希龄、周学熙、周自齐担任了历任内阁财政部总长,并进行了整理财政、建立集财权于中央的财政体制、发行国内公债等系列改革,对规范当时中国的财政体制,增强政府的财政控制能力发挥了极大作用,也促进了后世许多财政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一、熊希龄裁厘增税、举借外债与中央银行思想熊希龄曾于民初袁世凯统治时期两度出任财政总长,并曾任内阁总理,总长任上,熊希龄对厘政问题、外债问题、中央银行办行问题提出了许多改革主张,展现了其丰富的财政改革思想。

1.裁厘增税。

厘金亦称“厘捐”或“厘金税”,旧中国的一种商业税,主要在水陆交通要道设立关、卡征收,至20世纪初,厘金制度已在中国延续半个世纪。

熊希龄主张裁厘增税,主要源于他认为含有厘金制度与租税的公正原则不相符,熊氏认为裁厘增税将有助于减轻国货出口成本、方便洋货于中国内地销售、整理全国租税、繁荣市场发展生产等。

江苏省镇江市200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有解析)

江苏省镇江市200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有解析)

江苏省镇江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命题:丹阳市教育局教研室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答案要求的。

)1.秦朝废除了西周的“世卿世禄”“分土封侯”制度,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这套新制度的基本组织结构是()①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②中央机构由三公九卿组成③地方行政为郡县两级制,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员④主要官吏的选任,不论亲疏,选贤任能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1. B ④主要官吏的选任,不论亲疏,选贤任能,这是墨子的观点。

其他分别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

2.下图呈现的是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其中涉及动力革新的有()①牛耕②花楼机(花机) ③翻车④水排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2. D ①是畜力,过去是人力,④是水力,②③是人力。

3.在2008年首届世界儒学大会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各界人士纵论儒学发展。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孔子诞于中国,儒学属于世界。

下列说法不能印证此观点的是()A.儒学对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作用B.儒家的“贵贱有序”等主张是当今社会的济世良药C.儒家思想可以为化解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提供借鉴D.儒学具有跨越时空的恒久意义解析3. B 儒家的“贵贱有序”强调等级,不利于社会和谐。

4.2003年12月lO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引用了宋代一位理学家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段话()A.否定了传统儒学 B.创立了心学C.阐明了理学的纲常伦理 D.说明了理学有一这定的现实意义解析4. D 这强调理学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积极作用。

5.英国BBC广播公司对2008年北京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评论认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通过一幅巨大的画卷展示了中国五千年辉煌的文明历史,展现了中国的自信和力量。

北洋政府内阁部分阁员间社会关系一览表

北洋政府内阁部分阁员间社会关系一览表

北洋政府内阁部分阁员间社会关系一览表中国向来为伦理社会, 以关系为本位,以地缘、血缘、学缘、姻亲等关系为重要纽带的人际关系成为社会关系中的重要内容。

而在长期的专制统治中, 人治色彩相当浓厚, 因而以姻亲、师生、僚属、朋友、结拜兄弟、同学、同乡为主要纽带的传统私人关系在中国政治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内阁部分阁员间社会关系一览表 (1916-1928)表中展示的这样一个复杂而又清晰的社会关系网络无疑是令人吃惊的。

无论是在传统社会还是近代社会, 婚姻都是官场上官员之间建立政治联系的重要手段。

顾维钧因受到唐绍仪的赏识, 在博士论文还未曾完成之时, 便被唐推荐回国任总统府和国务院的英文秘书。

与唐的三女唐梅结婚后, 即开始在外交部工作, 不久就升任参事。

三十岁不到便开始了职业外交生涯。

另一个著名的外交家施肇基也是因为年轻之时便被唐看中, “目为佳士, 期以远大, 遂以其兄之女妻之。

施、唐既联姻娅, 绍仪益善遇之, 先后任英美使馆随员, 后以道员指省直隶”。

民国建立后, 唐绍仪出任国务总理, 于是便“引肇基任交通总长”。

孙宝琦为内阁总理之时, 因颜惠庆是其妹夫, 遂邀颜出任外交总长, 但前任外交总长顾维钧少年持重, 深得曹锟信任, 曹宁可放弃孙宝琦, 也一定坚持要由顾执掌外部, 孙宝琦只得改任颜惠庆为农商总长。

1924年11月, 段祺瑞复出并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 转年便特任其内弟吴光新为陆军总长, 丝毫没有避嫌之意。

友谊作为传统社会关系的一种, 虽然它的政治意义很难确定, 但往往具有其他个人关系所不及的更大的政治力量。

事实上, 友谊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工作以及学习中形成的, 作为一种感情上的联系不仅十分主观, 这中间还会夹杂着其他各种关系。

如王宠惠和罗文干就为同事兼朋友关系, 1916年北洋政府成立修订法律馆, 罗文干在该馆就职, 1918年7月在王宠惠手下任副总裁, 在修订刑法典过程中, 他们两人成为挚友, 在此期间罗文干在北京大学任法学教授、法官训练所讲师。

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时期企业中的官商关系

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时期企业中的官商关系

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时期企业中的官商关系资本主义发生时期出现的洋务派官督商办形式的,是研究中国资本主义发生和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在《论中国资本主义两个部分的产生》一文中①,从官督商办企业发展前途的角度,作了一点初步的。

显然,这个分析,不能替代官督商办企业的全面论证。

本文打算从另一个方面作一点补充。

如果说,前文的结论是:洋务派的官督商办企业有发展为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两个前途;那么,本文的结论是:插手企业的洋务派官僚,并不能承担发展中国资本主义的任务。

一论“官为维持”中国资本主义现代企业的产生,除了个别的为官办以外,基本上采取了商办和官督商办两种形式,而官督商办,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官督商办是洋务派官僚集团插手新式企业的主要形――――――――――—―① 《近代史研究》1983年第3期。

式。

所谓官督商办,根据李鸿章在筹办第一个官督商办企业一一轮船招商局时所作的说明。

乃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商“自立条议”①,亦即他后来所说的“商为承办”,“官为维持”②。

既然“商为承办”,不用说,企业的资本必须由商筹集;而“官为维持”,则必须在企业的经营上由官给予一定的好处。

商出资本,因而“自立条议”;官有权势,因而“总其大纲”。

拆穿了,一个要利用对方的资金,一个要利用对方的权势。

那么,官通过一些什么途径而能“总其大纲”,亦即掌握企业的控制权呢?第一是垫借官款。

企业由官款筹办到垫借官款,这是由完全官办到官督商办在资本筹集方面的一个过渡。

因此,官督商办企业虽然规定“商为承办”,但是在开办的时候,很多仍由官方垫借全部或一部分的开办费用。

轮船招商局最初就从官方领借练饷20万串o,作为“设局商本”,其后又屡借官款至190余万两④;上海电报局的开办,经费亦先于北洋军饷内筹垫,然后“仿照轮船局章程,招集商股,分年摊还”⑤。

漠河金矿开办之初。

虽然打算全招商股,但实际上商股招徕不足l/6,其余也靠官方垫借或代借。

⑥有些企业,虽然由商款开办,但在经营过程中,不断需要官款接济。

由明代“官商勾结”到“官商一体”的转变,探究明朝灭亡的原因

由明代“官商勾结”到“官商一体”的转变,探究明朝灭亡的原因

由明代“官商勾结”到“官商一体”的转变,探究明朝灭亡的原因关于明朝,限于传统历史舆论的影响,人们对她的普遍观感就是“统治者是多么荒淫无道、残虐狠毒;横征暴敛、敲骨汲髓;天下苍生又是多么生不如死、水深火热。

”所以,延存了近三百年的大明朝成了很多专家学者眼中最荒唐黑暗、最残暴刻毒的王朝,他的灭亡不仅是咎由自取,更是罪有应得。

而满清入主反倒有了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倒悬的味道。

可事实呢?但凡是对明代百姓的生活、娱乐有所了解;对明代的生产发展、经济水准有所涉及;对明代的税赋制度、缴税方式有所接触的人。

就会发现:明朝的百姓不仅不穷,反而超乎我们想象的富裕。

而这泼天的繁荣又催生了“官商阶层”的诞生,他们对政治无止境的所需,再加上天灾人祸的催化,自明朝中后期开始社会经济即呈现出极不均衡的发展状况,而南北差异大、贫富两极化也就毫无疑问的成了明王朝走向灭亡的导火索之一。

一:大明建国初期的社会现实和财政困境明朝初期,经过蒙元帝国近百年的残酷剥削和无情压榨,中华大地早已是一幅“千里无鸡鸣,白骨蔽于野”的悲惨景象,荒无人烟的村镇、长满野草的土地、断壁残垣的城墙无一不彰显着这个新帝国的破败和衰落。

竭尽所能的敦促着帝国执政者要最大限度的尽快的恢复原有的生产秩序和生活习惯、以此来使百姓“居有所常,动有所归,劳作有所得,生养有所处”。

当此之际,原就赤贫出身的朱元璋不得不负担起重振帝国经济的重担,而在那个“屁股决定思维”的年代里,特殊的人生经历更加坚定了朱元璋“重农抑商”的政治思想。

所以在制定国家经济制度的时候。

朱元璋一改历朝历代对待商贾群体征收重税的处理办法,不仅对商贾群体设置了极低的赋税,而且还对部分与民用民生密切相关的产业实施免税的政策。

因为在他看来,唯有如此才能表明自己“鼓励农桑,轻弃工商”的决心,才能从国家层面来有效引导天下百姓“回归正道、用力耕作”。

但这种在精神上蔑视对手的策略显然并不像朱元璋所预期的那样能使“天下之民皆返本业”。

袁世凯:两副面孔,双重人格

袁世凯:两副面孔,双重人格

袁世凯:两副面孔,双重人格历史对复辟帝制的袁世凯似乎盖棺定论。

但翻阅袁世凯的遗案,却可发现与其劣迹相矛盾的另一面:在短短十年间,他便为中国的近代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终其清末,及至民初,竟找不到一个官僚能出其之上的。

从本世纪初起,袁世凯领头改革了旧式的军队体制,练成与国际接轨的新军,创办了中国前所未有的警政。

1905年7月,他和张自洞等人联名向清廷奏请逐步改良政治体制,以便12年后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同年9月,袁世凯又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身份奏请改革教育体制,请求清廷立即废止陈腐不堪的科举考试,提广新式学堂,学习有用之科学。

历经千年的科举制度废止后,各类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骤然涌现。

据清末学部1907年统计,仅袁世凯治下的直隶省,各类学校多达8723所。

在致力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方面,实在找不出他有反感或敌视的例子。

一个为人熟悉的铺子倒是他委派安徽人周学熙发展起一个实力雄厚的北洋财团。

这个财团从创办银元局、天津官银号到创设中国实业银行,从创办启新洋灰公司、滦州煤矿到开设华新纱厂,每一步发展都少不了袁世凯的支持和庇护。

民国以后,他颁令废除晚清的垄断经营制度,奖励实业,提倡国货等,更是促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机的到来。

袁世凯向人们展示了他充满矛盾的双重人格:他出卖清末维新派,却赞同维新立宪;他窃取民国大总统之位,却迷恋封建帝制;他出卖国家利益,却提倡国货,实行“地底国有主义”;他背叛资产阶级共和国,却推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政策和教育制度。

探究袁世凯这种矛盾的人格时,实在必须认识到,他并不是具有崇高理想的改革家,而只是一个追求现实目标的政治家。

他最现实的目标就是追逐权力,拥护和背叛都是为了实现这个利益,他矛盾的人格在这一点上得到汇聚和统一。

所以,他推崇西方文明,但不愿意舍弃十多房妻室;他倡导教育改革,但仍相信儒学在控制民众方面的道德力量;当他为中国近代化费尽心机时,他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却仍然深深扎根在中国古老传统的土壤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官 商 之 间从周学熙与袁世凯北洋政权的关系看启新内部的官商关系冯云琴(中山大学历史系,广东广州 510275)摘 要:近世中国沉沦的历程,也是中国逐步走向近代化的过程,而能否正确处理推动近代化进程最有力的两根杠杆 官与商的关系,则直接关系到近代化的成败。

周学熙创办的启新洋灰公司在这方面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关键词:启新洋灰公司;官为扶持;商为经营;官商联盟中图分类号:K 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5587(2003)04 0127 06周学熙以官商一体的身份投身实业,以创办启新洋灰公司为起点,先后集资创办了十多个大型近代化企业,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周学熙实业集团。

作为周氏集团中坚企业的启新洋灰公司,于1906年在唐山细绵土厂的基础上创建,是我国最早的一家水泥厂,也是旧中国经营比较成功的资本主义企业。

在周学熙管理启新期间,启新无论在产销额、盈利额,或在资本额方面,都居于绝对优势的地位,而且在1914 1922年间曾一度垄断了国内的水泥市场。

在当时民族工业创办伊始即险象环生、困难重重的条件下,启新洋灰公司何以能取得如此好的经济效益?周学熙与北洋政府的紧密联系是一重要因素。

一、周学熙与袁世凯周学熙(1865 1947年),安徽东至县人,出生于官宦世家,到其父辈家道中落,其父周馥初在李鸿章幕下供文职,得到李鸿章的赏识,当1870年李鸿章奉旨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时,周馥随行来到了天津,因办理河务工程得力,在仕途上也步步高升,由长芦盐运使、天津道、四川布政使逐渐被提升到山东巡抚、两江总督、两广总督,声势可谓显赫。

周学熙初入开平矿务局就是因其父的关系,后来投奔袁世凯也是由于父亲的缘故。

周馥与袁世凯同出李鸿章幕下,两人交情甚好,周学熙到山东后,袁世凯对周学熙委以重任,总办山东大学堂。

袁世凯1901年由山东巡抚升署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周馥继任山东巡抚,按回避例,周学熙不能直接在其父手下担任要职,而此时的袁世凯在得到他梦寐以求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一要职后,正准备推行 新政 ,网罗人才,他非常赏识周学熙在山东大学堂任总办时所表现的才干,于是上报清廷,称周学熙在总办山东大学堂任内 筹划精密,虽阅时无多,而规模备具 [1](P965),指名调周学熙到直隶,委任为天津候补道。

1902年袁世凯为了缓和天津制钱的短缺,乃饬令周学熙创设银元局,鼓铸铜元。

周学熙选择河北大悲院烬余旧址,利用东局修械厂陈旧机器,召集工匠 精心构思,设法修配,昼夜兼营 ,自8月测量地基,仅3个月时间 房屋机器一律告成 ,11月间开铸,到12月已铸成当十铜元150万枚,天津 市面赖以接济,物价顿平,人心大定[2](P23)。

既改收稿日期:2003 01 26作者简介:冯云琴(1971 ),女,中山大学历史系博士生。

2003年7月第26卷第4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ebei N ormal U niversity (Philoso 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 ion)Jul.2003V ol.26N o.4革了币制,又充实了银库。

在当时环境下,开办工厂如此之速,实前所未有。

办理银元局的成功,更使得袁世凯对他刮目相看,被 推为当代奇才 , 嗣后以一切工业建设相委 [3](P12)。

周学熙从此成为袁的心腹,不断得到嘉奖提拔,由候补道升为天津道、长芦盐运使、直隶按察使,同时总办直隶工艺总局,掌管北洋银元局、淮军银钱所,到袁世凯担任民国大总统后,周在袁世凯政权下更两任财政总长。

可见袁世凯在经济建设方面对周学熙之信任。

而周学熙在其经营启新的过程中,正是由于巧妙充分地利用了这种官权与官势,才使得启新在中国民族产业资本发展普遍艰难的时代里独放异彩,顺利发展、壮大,在外资的压迫和军阀的混战中没有陷于停滞、萎缩或破产。

二、直接而稳固的官商联盟周学熙所创办的启新的经营形式是洋务时期 官督商办 的变体。

启新最初名义上是 官督商办 企业,周学熙是直隶总督袁世凯委派的创办人,负责 招商集股 ,但这时掌管企业大权的官的产生方式已不同于洋务运动时期。

启新公司招股章程第十七条明确规定: 本公司开办伊始,所有总协理、董事、查账人暂由创办人先行试办,俟公司事有端绪再开特别会议照章公举 [4](P45),而且周学熙被委派担任总理也只是在第一届股东会召开以前,以后都是经股东会正式选举的。

周学熙在企业中有个人投资并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表明周已由纯粹的封建官僚过渡为官商一体的人物,启新的 官督商办 已不同于洋务运动时的 官督商办 。

在洋务运动时期,官是国家政权的代表,是凌驾于企业之上的行政长官,他代表清朝政府控制着企业经济和行政的一切权力,他们虽然也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但是企业的 所有盈亏,全归商认,与官无涉 [5](P714)。

私人资本家除了保留资本所有权和按年领取股息、负担亏损责任外,既失去了股金的支配权,又不得过问企业事务,对他们自己的投资根本没有监督和控制权,基本处于附庸的地位。

这样,公司督办就完全可以不尊重商股意见,不顾企业的发展,随心所欲地挪用资金,随意安插亲信;而在启新所采取的官督商办形式中,官已不是国家政权的代表,而是以私人身份投资于企业者,最重要的是企业中官的地位不是由封建政权赋予的,而是根据投资股额的多少由股东会选举决定的,这样就削弱了官督的权力,而增强了企业的商办色彩。

在企业领导人亦官亦商的双重身份中,商的成份渐渐增大,官在企业中更多地扮演 商 的角色,企业的盛衰成败与官僚个人利益息息相关,官权与商利渐渐趋向一致。

所以这种 官督商办 是洋务运动时期官督商办的发展与完善,官商之间已不是那种官为控制、商为经营的关系,而是结成了紧密的联盟,官商一体化,共同关注着企业的发展。

一方面企业与官方保持密切联系,以借助官力扶持;另一方面由官商一体化人物经营企业,使企业在官商合力作用下迅速发展。

周学熙在经济形势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为有利的情况下投身实业,他本人作为经济官僚又直接控制着政府的经济部门,当时正总管北洋财政并身兼淮军银钱所和天津官银号负责人等要职,只要政治上得到支持,其企业的发展无疑会得到特殊的优惠。

他本人也充分认识到,在近代社会环境里,国家政权的经济职能能否充分发挥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他认为,企业 无政治之力,则不易推动;有官僚之习,则将成腐化,故必以商业化之方式,而佐以官厅之督导 [3](P164)。

从中可以看出,他对洋务运动时期官督商办的弊病已有了深刻的了解,但仍希望 有善良之政府,实行保护产业之政策 [6](P23)。

而当时的袁世凯北洋集团作为一个地方的军事、政治集团,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也在积极谋求经济的发展。

袁世凯认为中国商业之所以日趋疲敝,在于 官尊商卑,上下隔阂,官视商为鱼肉,商畏官如虎狼 [7](P275),因而他提出应使 官商一体,情意相通 ,凡商家 有害则官为除之,有利则官为倡之,其有抑制凌铄者官为保护之,其有财力不逮者官为助成之 [7](P275)的见解,这就为官商之间新型关系的建立提供了可能。

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官商之间也正是本着这样的意图进行合作的。

周学熙在创办和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充分地借助了政权的力量,为企业营造了一层保护膜;而袁世凯为了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对周学熙办实业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作为水泥业中流砥柱的启新洋灰公司在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就凭借周学熙与官僚政权的密切联系而大获扶植保护之利。

128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首先,在启新创办之初得到了财政上的支持。

当启新刚刚收回自办之时,袁世凯就批准周学熙 原集老厂旧股,早经亏赔净尽,所有一切旧欠,均不与新公司相干。

老厂旧机,业经腐败,毋庸计价,房屋地亩,照原置价值,除历年折旧,从实估计 [8](P36)的请求,同意周学熙以低价收买了唐山细绵土厂,使启新摆脱了大笔欠款的沉重包袱而又借助原有资产重新开工,省去了一部分筹办经费。

启新创办之初,由于股本难集,预筹100万元股本,由袁世凯批准分别由淮军银钱所及天津官银号两处各供应50万元,其中借淮军银钱所的50万元为坐本,可以 随时呈报划拨 [3](P23),天津官银号的50万元为行本, 随时息借应用 ,后为了统筹划一,其坐本亦改由官银号承借, 年息5厘,前三年只付息不还本,第四年以后,每年付息一次,兼还本银6万两,递年息随本减扣,至第十年本息全清 [8](P38-39)。

当时长期放款尚不多见,而且一般借款利息均为月息8厘至1分2厘,年息5厘只合月息4厘多一点,启新得到的放款,既无任何抵押,期限又长达10年,而利息却不及一般借款利息的半数,这样特殊又特殊、优越又优越的条件,是一般企业难以望其项背的,也使启新免去了谋始的艰难。

其次,启新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也得到官僚政权的特殊扶植和保护,享受到了一系列特权。

启新在创办之初,主要享有以下几方面特权: (1)设厂特权 启新成立后,周学熙于1909年7月呈请农工商部: 嗣后直隶境内如再查有此项相同之土质,应仍归职公司推广添设,以杜外人觊觎,而免另立公司,致启争端,坐亏血本 ,此请求得到了批准。

随后启新又取得了 于东北各省及扬子江流域有优先设立分厂特权 [8](P90)。

民国以后,启新又一再重申此项特权,力图长期垄断国内水泥的生产。

(2)赋税特权 启新为了避免重税盘剥,同样呈请袁世凯减轻或豁免税额。

启新成立不久,周学熙即恳请袁世凯咨明税务大臣、外务部、农工商部,准照湖北织布厂、火柴厂、北洋烟草公司等 纳正税一道,沿途概免重征,并豁免出口税项 , 以保商业而挽利权 ,这同样得到了袁世凯的批准。

启新的洋灰、缸砖、花砖、矸子土等制品, 无论运销何处,只令完纳正税一道,值百抽五,沿途关卡验明放行,免于重征 [8](P93)。

民国以后,此项特权依然有效,启新由此而保全的利益十分可观。

(3)运输特权 启新与轮船招商局及各铁路局均订有减收运费合同,一般按七、八折收费。

水泥系笨重货物,不能多装,运费也较廉,较之装别的货物吃亏太甚,所以各航运公司及铁路局都不太乐意运输,启新享有此项特权,经过长途运输而成本仍然在其他公司之下,故而获利甚丰。

(4)销售特权 当时国内建筑事业尚不发达,水泥用量以铁路工程为最大,启新尚未投产,即恳请袁世凯 饬关内外、京张、京汉、正太、汴洛、道清、沪宁各铁路局查照购用 [8](P91),并与之订有长年购用合同,这样就保证了启新水泥的销路。

(5)燃料特权 制造洋灰,烧制砖瓦,煤向来被视为命脉。

启新一开始购用开平煤炭,开平常 故意抬价居奇 ,致使启新水泥 成本过重 ,周学熙遂呈请袁世凯设立了滦州煤矿,并与之订立互用煤灰合同, 滦矿售煤与洋灰公司,应酌减价值,不得过于开平市价十分之七 [8](P97),这样,启新得以长期有廉价煤炭供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