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5周《白马篇》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选修 《白马篇》教学设计
《白马篇》教学设计《白马篇》出处: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二第三章十二课适用学生:高中一年级学生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曹植简况;掌握本诗重点词汇;背诵全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和合作探究,走进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为何要对“侠”的文化意义进行改造以及作者“捐躯赴难,视死如归”的人生抱负,确立热爱祖国、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作者为何要对“侠”的文化意义进行改造?2、作者为什么会有“捐躯赴难,视死如归”的人生抱负?3、帮助学生确立热爱祖国、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二、导入:教师:同学们都听说过“才高八斗”这个词,这个典故出自南朝谢灵运,他一生写了大量山水诗,名重一时。
谢灵运曾言:“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一石”就是十斗,“才”的意思是“才气、才分”.(板书在左边:一石:十斗;才分)谢灵运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才华,十分之八都被曹子建占去了,自己独占了一斗,其他人共分一斗。
这句话固然体现了谢灵运的自负,也从侧面表现了曹子建的才思之高和名声之大。
那请问同学们:“曹子建”指谁呢?对,曹植。
前几天我们刚学习了曹操的《短歌行》,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曹操之子曹植的《白马篇》。
(在中央偏上方板书:《白马篇》曹植;播放PPT)三、曹植简介1、我知道咱们班有不少同学是三国迷,那好,请一位同学来介绍曹植。
2、学生介绍完毕,点评(播放PPT)曹植:字子建,封陈王,谥曰思,故称陈思王,曹操第三子,著有《曹子建集》,代表作《洛神赋》、《名都赋》、《七步诗》。
他是建安时期成就最大的作家,钟嵘称为“建安之杰”,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他诗歌风格以曹丕继位为界,前期以宴饮游乐为主,后期以抒发忧愤为主。
钟嵘评价其艺术特色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3、教师播放PPT,介绍《七步诗》。
白马篇教学设计(优秀3篇)
白马篇教学设计(优秀3篇)白马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思想:贯彻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理念,体现教学民主思想,尊重学生个性,力争在平等、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的。
:1、鉴赏游侠形象,了解揭示人物外在美和内在美的艺术手法;2、运用想象和联想,再现忠勇双全的游侠形象;3、了解曹植创作的主题。
重点难点:鉴赏游侠形象是重点,再现游侠形象是难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质疑法、发现法等。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指导学生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1.导入。
2.释题,指出学习重点。
3.回顾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是读、想、悟,鉴赏《白马篇》的关键是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形象。
二、鉴赏《白马篇》。
(一)指导诵读,感知语言。
1.生配乐朗诵全诗。
2.找出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二)联想想象,再现形象(20分钟)1.学生自由发言,分析少年英雄形象(1)《白马篇》塑造了怎样一位英雄形象?请发挥想象,描述一下“游侠儿”的形象。
(2)《白马篇》是从哪几方面来塑造少年英雄形象?试举例说明。
(3)试比较分析《木兰辞》和《白马篇》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异同。
2.教师总结、扩展。
3.再现游侠儿形象。
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形式去演绎、再现少年英雄形象。
(三)联系背景,感悟诗境1.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曹植身世和时代背景,说说《白马篇》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与曹植对话:学了《白马篇》,你的最深的感悟是什么?你想对曹植说些什么?三、结语。
四、布置作业。
(一)以“我的英雄梦”为题目,发挥想象和联想,写一篇作文。
(必做)(二)要从下面的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选做)1.曹植与建安文学研究2.从作品看曹植前后期思想的变化板书设计:白马篇曹植内容艺术表现装束外在美武艺铺陈少年英雄炼字内在美气概警句精神附:《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白马篇》_高级中学语文教案.doc
《白马篇》_高中语文教案一、解题《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
《白马篇》是乐府歌词,以开头二字命名。
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
同时寄托了作者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二、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读诗,扫除文字障碍。
②内容和形式总理。
再次读全诗,讨论后明确:诗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先写少年的装束,再写少年的不平凡的经历,然后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
板书:装束、外在美。
后半部分先写参战之快,再写作战之勇,然后揭示其内心美。
板书:征战、内心美。
(解说:先概括,为下一步的具体品味打下基础。
)2.具体品味,把握重点难点前半部分赏析分四步:①起句奇特:“白马”“金羁”,一白一黄,色彩鲜艳。
“连翩”“驰”,马又是何等英姿。
看似写马,实则写人。
骏马配英雄,英雄驭骏马。
②“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仅此一句,写出了少年不平凡的经历。
③重点赏析:“宿昔秉良弓……勇剽若豹螭”八句。
A.内容概括: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
B.表达作用:此八句既是“扬声沙漠垂”的重要原因,又为后半部分写“游侠儿”“捐躯赴国难”的英勇行为作好了铺垫。
C.艺术手法及其作用——铺陈。
④重点句吕味:“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写少年英雄身手比“猴猿”还要“狡捷”,气势像“豹螭”那样“勇剽”。
后半部分赏析:《白毛女》_初中语文教案教学设想课文节选了两场戏,内容较多,但自读提示和课文注释已经简介了相关剧情。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抓住戏剧所表现的矛盾冲突和形象刻画,引导学生思考杨白劳这一人物的悲惨命运,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1.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新课学习。
白马篇教案
白马篇教案教学目的:通过本诗的鉴赏,让学生了解汉、魏、晋诗歌在继承发扬《诗经》、《楚辞》的艺术特点方面的成就,理解作者塑造这位武艺高超、渴望为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的深刻意义,培养学生英勇善战、忠贞爱国、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
教学要求:1.了解XXX的文学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体会诗中“游侠儿”形象的深刻意义。
3.把握XXX诗歌“骨气奇高”的艺术风格。
4.朗诵本诗。
一、XXX的生平及其创作1.XXX的生平XXX(192——232),字子建,XXX的弟弟,封为XXX,死后谥“思”,故世称XXX。
XXX生于乱世,幼年即随XXX四方征战。
他自称“生乎乱,长乎军”,在时代的熏陶和XXX的影响下,以“戮力上国,流惠下民”自期。
XXX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深得XXX宠信,XXX曾经认为XXX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
然而XXX行为放任,屡犯法禁,终于失宠。
建安二十五年(220),XXX即位后,XXX几次被贬爵移封。
XXX即位后,XXX曾多次上书,希望能有报效国家的机会,但都未能如愿。
最后在忧愤困顿中死去。
在政治上,XXX是一位悲剧人物,但政治上的悲剧客观上促成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
2.XXX的创作XXX的诗今存有80多首,以五言诗成就最高。
其章表辞赋也很著名,其中以《洛神赋》为最佳。
有《曹子建集》。
XXX的创作以XXX即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1.前期作品主要抒发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如《白马篇》。
同时也写了一些反映社会动乱和表现人民疾苦的诗篇。
XXX前期也是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过着贵公子生活,但颇有功名事业心。
他一生所热烈追求的是“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XXX”(《与杨德祖书》)。
当XXX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时,他的政治雄心便是西灭“违命之蜀”,东灭“不臣之吴”,“混同宇内,以致太和”(《求自试表》)。
他的诗歌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表现这种雄心壮志。
白马篇》教学设计
白马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白马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XXX的背景;掌握本诗重点词汇;背诵全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和合作探究,了解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为何要对“侠”的文化意义进行改造以及作者“捐躯赴难,视死如归”的人生抱负,确立热爱祖国、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1.作者为何要对“侠”的文化意义进行改造?2.作者为什么会有“捐躯赴难,视死如归”的人生抱负?3.帮助学生确立热爱祖国、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导入:教师介绍南朝XXX的典故:“才高八斗”出自XXX,他一生写了大量山水诗,名重一时。
XXXXXX:“天下才有一石,XXX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一石”是十斗,“才”的意思是“才气、才分”。
这句话体现了XXX的自负,也表现了XXX的才思之高和名声之大。
XXX是XXX的儿子,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他的《白马篇》。
XXX简介:XXX是建安时期成就最大的作家,与XXX、XXX称为“三曹”。
他的诗歌风格以XXX继位为界,前期以宴饮游乐为主,后期以抒发忧愤为主。
他的艺术特色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我们还介绍了他的著名作品《七步诗》。
教学内容:教师播放图片“曹植墓”,提问:“为何要在XXX墓前安放一尊射手雕像?”接着,教师配乐范读《白马篇》,并正音正字。
教师介绍词汇“羁(jī):马络头”。
然后,学生通过朗读和合作探究,了解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教学目标达成: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了解了XXX的背景和作品,掌握了重点词汇,背诵了全文。
学生通过朗读和合作探究,了解了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学生理解了作者为何要对“侠”的文化意义进行改造以及作者“捐躯赴难,视死如归”的人生抱负,确立了热爱祖国、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2、(PPT)镜头二:诗歌第五句至第八句。
教师提问:“少小去乡邑,插足戎马倥偬。
老至能几何?恰似橙黄橘绿。
”这段诗描写了什么?答案:这段诗描写了游侠儿的来历和他超群的武艺。
白马篇教学设计
白马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白马篇的背景和作者;•分析和解读白马篇的主要内容;•掌握白马篇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提升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白马篇的背景和作者介绍;2.白马篇的主要内容解读;3.白马篇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分析;4.学生对白马篇的理解和思考。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白马篇的背景和作者介绍1.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探究白马篇作为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信息,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分组展开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白马篇作者的了解和推理,通过合作掌握白马篇的背景知识。
第二课时:白马篇的主要内容解读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白马篇的全文,并进行重点段落的解读。
2.学生针对白马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进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第三课时:白马篇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分析1.教师讲解白马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并提供相关练习让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训练。
2.学生分析白马篇中的具体修辞手法,并解释它们在文本中的作用和效果。
第四课时:学生对白马篇的理解和思考1.学生展示自己对白马篇的理解和思考,可以选择写作、演讲或PPT 等形式进行展示。
2.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讨论白马篇中的亮点和值得探索的问题。
3.教师以白马篇为启发,进行文学创作的指导,鼓励学生动手写作并分享。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展示;2.学生对白马篇和作者的理解程度;3.学生参与讨论和表达的积极程度;4.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五、教学资源1.《白马篇》全文;2.有关白马篇作者的介绍资料;3.修辞手法的讲解和练习材料;4.学生创作文学作品的指导材料。
以上是关于《白马篇》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白马篇 教学设计
白马篇教学设计魏晋:曹植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
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飞骑射裂了箭靶“月支”,转身又射碎箭靶“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
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
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名编一作:名在)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赏析: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这首诗描写和歌颂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强又富有爱国精神的青年英雄。
(一说是指他的胞弟曹彰,另一说是指汉时骠骑将军霍去病。
)借以抒发作者的报国之志。
本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为曹植前期的重要代表作品。
青春气息浓厚.诗歌以曲折动人的情节,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生动感人的青年爱国英雄形象。
白马篇教学设计
白马篇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白马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名篇,被广泛用于中学语文教材中。
通过学习白马篇,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美,提高语感和修养。
本教学设计将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引发学生对白马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白马篇的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2.能够分析白马篇的诗意表达和修辞手法;3.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4.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内容1.白马篇的作者和创作背景2.白马篇的诗意表达3.白马篇的修辞手法4.对白马篇进行赏析和解读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展示白马篇的相关资料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2.通过谈话引导学生了解白马篇的背景和意义;步骤二:学习白马篇的作者和创作背景1.教师简要介绍白马篇的作者——贺知章,并展示相关的图片和文献资料;2.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贺知章的生平和文学成就;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贺知章创作白马篇的动机和目的。
步骤三:学习白马篇的诗意表达1.教师提问,激发学生对白马篇的联想和想象;2.分析白马篇的诗意表达,如描绘白马的形象和气质,烘托意境等;3.学生展示自己对白马篇诗意的理解和想法。
步骤四:学习白马篇的修辞手法1.教师介绍白马篇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2.分析白马篇中的具体修辞手法,并进行示范;3.学生找出白马篇中的修辞手法,并给出自己的解释和理解。
步骤五:赏析和解读白马篇1.教师进行整体解读,分析白马篇的主旨和意义;2.学生进行个别或小组讨论,分享对白马篇的理解和感受;3.学生撰写读后感或开展小作文活动,表达对白马篇的思考和感悟。
五、教学资源1.白马篇的文本和注释;2.相关的图片和文献资料;3.学习手册和学习笔记;4.课堂PPT和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分组讨论活跃程度等;2.学生作业评价:阅读笔记、读后感、小作文等;3.教学效果:学生对白马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白马篇教案
白马篇教案白马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白马篇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2.掌握白马篇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3.能够读懂和理解白马篇的内容;4.通过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白马篇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2.难点:能够读懂和理解白马篇的内容。
三、教学准备:1.教材:《白马篇》;2.多媒体设备;3.学生教具:绘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一张白马的图片,引导学生对白马的外貌和特点进行描述。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帮助学生激发对白马的兴趣。
Step 2:词汇学习(10分钟)1.给学生发放绘本,通过阅读绘本,帮助学生学习绘本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并进行解释。
2.帮助学生记忆这些词汇,并引导学生进行例句造句练习,加深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和应用。
Step 3:阅读理解(15分钟)1.给学生发放白马篇的文本,让学生默读一遍,然后学生将文本中的重要信息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
2.学生将自己的复述与同桌或小组进行对比,互相检查,纠正错误。
3.全班师生共同讨论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Step 4:情景模拟(15分钟)1.把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一位同学扮演白马,其他同学扮演剧中的其他角色,进行情景模拟。
2.鼓励学生通过情景模拟,展示他们对白马的理解和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Step 5:思维拓展(15分钟)1.与学生共同分析白马篇中的寓意和主题思想。
2.让学生通过绘画或写故事的方式,创造一个完全不同的结局或故事情节。
3.学生向大家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帮助他们对彼此的作品提出问题和给予评价。
五、课堂总结与反思(5分钟)通过总结,巩固学生对白马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鼓励学生对自己作品的优点进行肯定和发扬光大。
六、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继续阅读白马篇,并写一篇关于白马篇的读后感。
七、板书设计:白马篇教案八、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呈现图片、绘本和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白马篇的内容。
白马篇教案
《白马篇》教案教学思想:以生为本,多读多思,体现民主思想,尊重学生个性。
教学目的:1、了解时代背景;2、展开想象和联想,鉴赏游侠形象;3、了解曹植创作的主题,学习英雄形象。
重点难点:鉴赏游侠形象,学习铺叙和直抒胸臆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质疑、讨论等。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1、简介曹植。
今天学习三国时期曹植的一首诗歌《白马篇》。
关于曹植,同学们印象最深的是些什么?【曹操的《短歌行》,曹植的《七步诗》;】【《七步诗》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
曹植自幼颖慧,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落笔成文,深得曹操的宠爱。
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
然而曹植行为放任,不拘礼法,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
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公元226年,曹丕病逝,其子曹叡继位,即魏明帝。
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
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232年12月27日曹植逝世,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
曹操第三子,著有《曹子建集》,代表作《洛神赋》、《名都赋》、《赠白马王彪》。
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钟嵘称之为“建安之杰”,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他的风格以曹丕继位为界,前期以宴饮游乐为主,乐观浪漫;后期以反映动乱、抒忧发愤为主。
白马篇详细讲解教案及反思
白马篇详细讲解教案及反思《白马篇》详细讲解教案及反思教案一:《白马篇》详细讲解篇目:《白马篇》作者:曹操时代:东汉末年体裁:辞赋内容概要:《白马篇》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由东汉末年的文学家曹操所作。
全篇以白马为主题,通过对白马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怒。
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在形式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思想内涵上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教学目标:1. 了解《白马篇》的作者、时代和体裁;2. 理解《白马篇》的内容概要;3. 分析《白马篇》的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4.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白马篇》的内容概要和思想内涵。
难点:分析《白马篇》的艺术特点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白马篇》的作者、时代和体裁,引导学生对古代文学产生兴趣。
第二步:整体阅读学生阅读《白马篇》,理解全文的内容概要。
第三步:分段解读教师带领学生分段解读《白马篇》,分析每一段的意义和艺术特点。
第四步:讨论交流学生就《白马篇》的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展开讨论,交流彼此的看法和理解。
第五步:作文练习要求学生就《白马篇》的主题和思想写一篇短文,展现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白马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古代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帮助他们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对古代文学产生了抵触情绪,认为这些作品与现实生活脱节。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帮助他们理解古代文学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增强对古代文学的认同感和审美能力。
教案二:《白马篇》反思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白马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通过对《白马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1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5周《白马篇》教学设计
1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5周《白马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5周《白马篇》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白马篇》,使学生能够:1. 理解并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2. 分析短篇小说的结构,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3. 掌握文学赏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审美能力;4. 提升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白马篇》的意义和主题,掌握文学赏析方法;2. 教学难点:分析短篇小说的结构和人物形象的刻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预习1. 教师向学生介绍《白马篇》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学生自主预习《白马篇》,了解大致内容和主题。
第二课时:整体阅读与理解1. 学生分组展示对《白马篇》的理解,共同探讨短篇小说的主题和意义;2. 教师带领学生整体阅读,指导学生抓住关键信息,理解短篇小说的情节和结构;3. 学生讨论并回答与理解相关的问题,加深对故事背后深层含义的理解。
第三课时:人物形象的刻画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从外貌、语言、行为等方面进行剖析;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3. 学生自主讨论,探究作者通过人物形象展示的价值观和思想。
第四课时:文学赏析1. 教师讲解文学赏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学生分组合作,对《白马篇》进行文学赏析,从描写技巧、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3. 学生展示自己的赏析成果,互相评价和交流,提升赏析能力。
第五课时:写作训练1. 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以《白马篇》为素材进行创作;2. 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和激励,引导学生运用文学赏析的方法,创作出优秀的作品;3. 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作品,提出改进建议,完善作品。
四、教学策略1. 合作学习策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提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情感教育策略:通过深入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人性、道德等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判断能力;3. 批判性思维策略: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文学赏析和创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白马篇 教案
白马篇教案教案标题:白马篇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阅读《白马篇》,学生将能够理解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角色;2. 学生将能够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和道德教训;3. 学生将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参与故事相关的讨论和活动;4. 学生将能够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
教案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白马篇》的背景,并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关于白马的传说,并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白马的印象。
阅读与理解:1. 分发《白马篇》的文本给学生,让他们阅读故事。
2. 学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字典查找生词,并在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角色,并记录下来。
分析与评价:1.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和道德教训。
例如,白马的牺牲精神和无私奉献,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联系。
2. 让学生写下他们对故事中某个情节或角色的个人观点和感受。
创造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情节或角色,并进行深入讨论。
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与组员进行辩论。
2. 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或创作故事的延续来展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1. 给学生一些与故事相关的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对故事的理解。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白马篇》的读后感,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总结:1. 回顾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角色,并再次强调故事中的主题和道德教训。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这个教学单元中学到的东西,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辩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包括他们对主要情节、人物角色和主题的分析。
3. 评估学生的写作技巧,包括他们对故事的读后感的表达和组织能力。
教案扩展:1.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关于白马传说的其他版本,并与他们的观点进行比较。
2. 组织学生创作自己的故事,以白马为主题,并在班级中分享。
《白马篇》教案范文
《白马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白马篇》。
(2)理解《白马篇》的字词、句式、语法和修辞手法。
(3)分析《白马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白马篇》。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白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动物的美好情感。
(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练朗读和背诵《白马篇》。
(2)理解《白马篇》的字词、句式、语法和修辞手法。
(3)分析《白马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理解。
(2)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白马图片,引发学生对白马的兴趣。
(2)作者简介:介绍作者曹操及其作品《白马篇》。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白马篇》,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词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白马篇》的字词、句式、语法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白马奔跑的场景,感受作者对白马的喜爱和赞美。
(2)讨论:为什么作者要赞美白马?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白马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白马篇》。
2. 分析《白马篇》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3. 写一篇关于《白马篇》的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朗读、讨论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背诵《白马篇》、分析修辞手法和写读后感。
3. 知识掌握:对《白马篇》的字词、句式、语法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4. 情感态度:对白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
《白马篇》教案范文
《白马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白马篇》全文;(2)了解《白马篇》的创作背景、作者曹植的生平和文学地位;(3)分析并掌握诗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白马篇》;(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兄弟情深的真挚情感;(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白马篇》;(2)理解诗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典故的含义和背景;(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曹植的生平和文学地位;(2)介绍《白马篇》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白马篇》,理解诗意;(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赏析与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从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等方面赏析《白马篇》;(2)解读诗中的深刻情感。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中兄弟情深的感悟;(2)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课后自主学习和背诵。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白马篇》;3. 调查了解身边的亲情故事,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白马篇》的理解和赏析能力;2.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程度;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诗文中的情感。
3. 案例分析:分析诗文中具体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诗文背景、作者生平等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白马篇大学教案
课程类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对象:高中年级教学目标:1. 理解《白马篇》的背景和作者曹操的生平事迹。
2. 把握《白马篇》的诗歌意境和艺术特色。
3. 感受曹操诗歌中的豪迈情怀和英雄气概。
4.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白马篇》的内容和主旨。
2. 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诗歌中的豪迈情怀和英雄气概。
2. 探讨诗歌在历史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曹操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白马篇》的兴趣。
2. 提出问题:曹操为何会创作《白马篇》?这首诗有何特殊之处?二、讲授新课1. 分析《白马篇》的内容和主旨。
- 诗歌通过描写白马英雄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敬仰和对战争的思考。
- 诗歌中“白马饰金羁,照我征行衣”展现了英雄的英勇无畏,彰显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坚韧。
2. 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 运用对比手法,将英雄的英勇与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
- 运用夸张手法,将英雄的形象塑造得更加高大。
三、课堂讨论1.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白马篇》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歌中的豪迈情怀和英雄气概。
四、课堂小结1. 总结《白马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 强调诗歌在历史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
五、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曹操的其他诗歌,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2. 结合《白马篇》,撰写一篇关于曹操英雄形象的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白马篇》的内容、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使学生了解了曹操的生平事迹和诗歌风格。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探讨诗歌中的豪迈情怀和英雄气概。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诗歌在历史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经典1-1)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5周《白马篇》教学设计
《白马篇》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诗的鉴赏,使学员了解汉、魏、晋诗歌在继承发扬《诗经》、《楚辞》的艺术特点方面的成就,理解作者塑造这位武艺高超、渴望为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的深刻意义,培养学员英勇善战、忠贞爱国、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1.了解曹植的文学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体会诗中“游侠儿” 形象的深刻意义3.把握曹植诗歌“骨气奇高”的艺术风格一、解题《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
《白马篇》是乐府歌词,以开头二字命名。
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
同时寄托了作者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补充:曹植的生平及其创作)1.曹植的生平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的弟弟。
曾封为陈王,死后谥“思”,故世称陈思王。
曹植生于乱世,幼年即随曹操四方征战。
他自称“生乎乱,长乎军”,在时代的熏陶和曹操的影响下,以“戮力上国,流惠下民”自期。
曹植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深得曹操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
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终于失宠。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即位后,曹植几次被贬爵移封。
曹睿即位后,曹植曾多次上书,希望能有报效国家的机会,但都未能如愿。
最后在忧愤困顿中死去。
在政治上,曹植是一位悲剧人物,然而政治上的悲剧客观上促成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
2.曹植的创作曹植的诗今存有80多首,以五言诗成就最高。
其章表辞赋也很著名,其中以《洛神赋》为最佳。
有《曹子建集》。
曹植的创作以曹丕即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1)前期作品主要抒发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如《白马篇》。
同时也写了一些反映社会动乱和表现人民疾苦的诗篇。
白马篇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案...
•[阅读次数:2535]
《白马篇》教案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汉、魏、晋诗歌在继承发扬《诗经》《楚辞》的艺术特点方面的成就。
2.了解五言诗的“指事造形.穷情写物”的特点及奇偶相配。
富有变化的节?..
•[阅读次数:6719]
《白马篇》教案郑州幼师金扬眉教学思想:贯彻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理念,体现教...
•[阅读次数:4626]
一、解题《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
《白马篇》是乐府歌词,以开头二字命名。
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
白马篇教案
白马篇教案教案:白马篇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白马篇》。
本文主要讲述了白马的来历、特点以及与主人的深厚感情。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白马的传说故事,培养对动物的关爱之情,提高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动物、关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重点: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引入,展示白马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白马。
2. 教师简要介绍白马的来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二、朗读课文(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三、学习生字词(10分钟)1. 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理解课文内容(10分钟)1. 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白马与主人之间感情的体会。
五、实践环节(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关爱身边的动物。
2. 每组选取一种动物,制定关爱计划,并进行展示。
六、小结与作业(5分钟)2.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关爱动物的短文。
板书设计:白马篇来历:传说故事特点:美丽、善良、忠诚感情:与主人深厚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 白马是()的化身。
A. 神灵B. 仙女C. 动物D. 人类答案:C二、填空题:1. 白马_______,_______,与主人_______。
答案:美丽、善良、忠诚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白马篇》,学生了解了白马的传说故事,培养了关爱动物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讨论关爱动物的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了语文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马篇》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诗的鉴赏,使学员了解汉、魏、晋诗歌在继承发扬《诗经》、《楚辞》的艺术特点方面的成就,理解作者塑造这位武艺高超、渴望为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的深刻意义,培养学员英勇善战、忠贞爱国、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1.了解曹植的文学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体会诗中“游侠儿” 形象的深刻意义3.把握曹植诗歌“骨气奇高”的艺术风格一、解题《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
《白马篇》是乐府歌词,以开头二字命名。
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
同时寄托了作者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补充:曹植的生平及其创作)1.曹植的生平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的弟弟。
曾封为陈王,死后谥“思”,故世称陈思王。
曹植生于乱世,幼年即随曹操四方征战。
他自称“生乎乱,长乎军”,在时代的熏陶和曹操的影响下,以“戮力上国,流惠下民”自期。
曹植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深得曹操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
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终于失宠。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即位后,曹植几次被贬爵移封。
曹睿即位后,曹植曾多次上书,希望能有报效国家的机会,但都未能如愿。
最后在忧愤困顿中死去。
在政治上,曹植是一位悲剧人物,然而政治上的悲剧客观上促成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
2.曹植的创作曹植的诗今存有80多首,以五言诗成就最高。
其章表辞赋也很著名,其中以《洛神赋》为最佳。
有《曹子建集》。
曹植的创作以曹丕即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1)前期作品主要抒发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如《白马篇》。
同时也写了一些反映社会动乱和表现人民疾苦的诗篇。
曹植前期也是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过着贵公子生活,但颇有功名事业心。
他一生所热烈追求的是“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与杨德祖书》)。
当曹操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时,他的政治雄心便是西灭“违命之蜀”,东灭“不臣之吴”,“混同宇内,以致太和”(《求自试表》)。
他的诗歌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表现这种雄心壮志。
《薤露篇》说:“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
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
在《假但篇》里,诗人自比为鸿鹄,把“势利惟是谋”的小人比为“不知江海流”的假但和“安识鸿鹄游”的燕雀。
这些都表现了他追求理想和颖脱不群的性格。
(2)后期作品较多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表现了自己备受压抑、有志不得伸的悲愤情绪。
其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七哀诗》、《怨歌行》、《杂诗》等。
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赠白马王彪》诗序云:“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
到洛阳,任城王薨。
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
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每恨之。
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全诗共分七章,以感情活动为线索,集中抒发了诗人数年来屡受迫害而积压在心头的愤慨。
诗中痛斥小人挑拨曹丕与他们的手足之情,对任城王的暴卒,表示深切地悼念。
这首诗在抒情中穿插以叙事、写景,将诗人后期备受迫害的感受凝聚起来,鲜明感人,是文学史上有名的长篇抒情诗。
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馀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杯。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子建与文帝同母骨肉,今乃浮沉异势,不相亲与,故特以孤妾自喻,而切切哀虑之也。
” ——刘履评此诗《选诗补注》卷二(3)曹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作为建安时期的杰出诗人,曹植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窈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达到了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成为当时诗坛最杰出的代表。
南朝钟嵘在《诗品》中说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
曹植对诗歌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后人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
”——钟嵘《诗品》“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 ——谢灵运“韩退之之文,曹子建、杜子美之诗,后世所以莫能及也。
” ——张戒《岁寒堂诗话》二、内容赏析全诗共28句,可分为四层来理解。
第一层(开篇两句):概写主人公游侠儿英俊豪迈的气概。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白色的战马,饰着金黄的笼头,直向西北飞驰而去。
借代和烘托的手法,看似写马,实则写人,显示了军情的紧急,创造出浓郁的战争气氛。
第二层(“借问谁家子”以下12句):补叙游侠儿的来历和他超群的武艺。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以高度凝练的笔墨、铺陈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而又集中概括地交待了这位英雄不凡的来历和超群的武艺,为写他英雄事迹作了坚实的铺垫。
第三层(“边城多警急”以下6句)写游侠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从结构上讲,紧承开头"连翩西北驰",这既是"西北驰"的原因,也是"西北驰"的继续。
从内容上讲,把人物放在了严酷的战争环境中来塑造。
在边塞紧急的关头,国家一声令下,他毫不犹豫,立即奔赴前线。
第四层(最后8句):写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思想境界。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在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这既是诗篇中主人翁的独白,又是诗人对英雄崇高精神世界的揭示和礼赞。
三、教学过程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读诗,扫除文字障碍。
②内容梳理。
再次读全诗,讨论后明确:诗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先写少年的装束,再写少年的不平凡的经历,然后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
板书:装束、外在美。
后半部分先写参战之快,再写作战之勇,然后揭示其内心美。
板书:征战、内心美。
(解说:先概括,为下一步的具体品味打下基础。
)2.具体品味,把握重点难点前半部分赏析分四步:①起句奇特:“白马”“金羁”,一白一黄,色彩鲜艳。
“连翩”“驰”,马又是何等英姿。
看似写马,实则写人。
骏马配英雄,英雄驭骏马。
②“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仅此一句,写出了少年不平凡的经历。
③重点赏析:“宿昔秉良弓……勇剽若豹螭”八句。
A.内容概括: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
B.表达作用:此八句既是“扬声沙漠垂”的重要原因,又为后半部分写“游侠儿”“捐躯赴国难”的英勇行为作好了铺垫。
C.艺术手法及其作用——铺陈。
④重点句吕味:“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写少年英雄身手比“猴猿”还要“狡捷”,气势像“豹螭”那样“勇剽”。
后半部分赏析:①“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对偶句的使用,增强了诗句的表达效果,“蹈”“凌”写出了少年英雄长驱直入、排山倒海之势,尽现为国征战、蹈死不顾之勇。
为什么能为此左凌右蹈呢?自然过渡到原因的分析,揭示少年英雄纯美的内心世界。
②赏析“弃身锋刃端”以下八句:A.此段铺陈,淋漓尽致,极写少年英雄精忠报国的英雄肝胆。
B.连用两个反问句,把舍身为国、不顾家庭的爱国感情表现得更强烈,显示义无反顾的气概。
可试着改用陈述句,让学生比较表达效果的差别。
四、艺术手法(总结)本诗结构谨严,环环相扣,气势宏伟,酣畅淋漓,诗人不仅以激情的笔调写出了白马少年的英雄行为,而且以精湛的语言揭示了人物的爱国精神,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其具体运用的艺术手法有:1.倒叙、补叙手法的运用。
诗歌以“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突兀而起,又以“借问谁家子”十二句来补叙“西北驰”的原因。
继而又倒叙“名在壮士籍”、告别家人时的心情;最后策马“赴国难”的一幕则与开首重合。
如此章法,象电影中的“闪回”,使白马英雄的形象渐次深化,忧国去家,捐躯济难的主题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
2.铺陈笔法的运用。
这正是乐府诗突出的艺术特点。
如诗中写游侠儿的武艺:“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左的”、“月支”、“马蹄”,都是练习射箭的靶子,作者这样铺陈地写,就从左、右、上、下不同的方位表现了他高强的射箭本领。
再如写他的战功:“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躯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羽檄”就是命令,他闻风而动,立即投入浴血的战斗当中。
他平定了边乱,保住了四境的安全。
这种铺陈的写法,前后句文意互应,渲染了气氛,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五、相关评论……《白马篇》……诗中讲述一位少年侠士舍生忘死、勇猛善战的故事:“有位少年侠士骑着戴有金色笼头的白马,那马翻飞般的向西北奔去。
要问那是谁家的儿郎,说是幽州并州一带的的少年游侠。
他从小就离开了家乡,扬名在与沙漠相连接的边塞。
每天都要跨着良弓,背着很多苦木制成的箭矢。
他射箭时可左右开弓,都十分的准确。
朝上射和向下射的技法也是相当的高超娴熟。
身形的狡捷胜过猿猴,勇猛轻疾则比得上龙豹。
边城那边常有外敌入侵的警报传来,那些入侵的骑兵屡次犯入境内。
一旦有告急迎战的文书传到,少年便策马登上御敌的工事。
而后便是长驱直捣匈奴营地,转回后再冲击压制鲜卑的兵营。
他已忘却展转于锋口刃尖之中,抛开了自身的生命安危。
此刻就连自己的父母也顾及不上了,哪还谈得上子女和妻子呢?既然已是军中壮士名册中的一员,就不得再存有任何的私念。
国家有难之时当以生命去捍卫,应把死看得轻飘如归宿。
”后世的人说,这个《白马篇》是曹植对自身壮志的写照,看来不无道理,因为诗中的叙述都是托志的描写,并非实实在在的叙事。
史料记载,植济世治国的政治抱负很大,一直有宏才未用、大志未酬的慨叹。
不过,撇开文学上的成就而从政治上细细推究,还是暴露出很多在他身上人未老成的书生意气。
由于这个致命的弱点,加速了他后半生的凄惨。
操死后,他成为同族中的受气包。
丕乃至后来继位为魏明帝的丕之子曹睿,都对他倍加警忌。
虽在植的余生之年,他那位高居帝位的小侄对他稍有关照和包容,但仍不给他丝毫以展示志向与抱负的机会,终使他这位天才的叔叔在公元232年便以40岁英年抑郁而死、含恨而别。
在操逝后的十余年中,丕父子俩对植是百加警惕,植的爵位一再受贬,封地屡次远迁,给养逐年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