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综合艺术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题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简述教学过程认识说的基本观点与意义。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使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而发展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
认识说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通过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2.简述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的主要观点。
(1)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合起来。
(2)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缺乏必要的直接经验时,还应当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获得一定的感性经验。
(3)在学生掌握一些间接经验时,就可引导学生把间接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去,增加一定的直接经验,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3.简述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主要矛盾。
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双边性;认知性;实践性。
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4.简述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操作程序。
教学目标:通过情感和认知多次交互作用,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陶治、升华,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又学到科学的知识。
操作程序:创设情境—情境体验—总结转化。
5.当前教学模式的改革呈现哪些趋势?(1)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趋向多样化(2)由以“教”为主向“学教并重”转化(3)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4)教学模式的目标趋向情意化6. 简述道尔顿制的主要内容。
它是由美国道尔顿城的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并试行的。
这是一种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每周进行有限的集体教学,然后指定学习内容,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在各专业课堂自学,独立完成作业,接受教师考查,然后又接受新的学习任务。
7.简述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及优缺点特征: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将学生编班;把教学内容按照学科和学年分解为小的教学单位——课;教学在规定的课时内进行;教学场所较为固定。
音乐心理学教学大纲
音乐心理学教学大纲一、绪论音乐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对音乐的认知、情感、行为和体验等方面的心理学分支。
本课程主要介绍音乐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相关理论,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音乐与心理的关系,培养其对音乐的审美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音乐感知1. 音乐感知的基本概念2. 音乐的心理感知过程3. 音乐语言的认知三、音乐情感1. 音乐对情感的激发作用2. 音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3. 不同音乐风格的情感表达四、音乐记忆1. 音乐记忆的类型2. 音乐记忆的存储与提取3. 音乐学习对记忆力的影响五、音乐创造1. 音乐创作的心理过程2. 创意与灵感3. 音乐创作中的心理障碍六、音乐习得1. 音乐习得的心理机制2. 音乐教育与认知发展3. 成人音乐学习的心理特点七、音乐欣赏1. 音乐欣赏的主体与客体2. 音乐欣赏的审美标准3. 音乐欣赏的心理层次八、音乐治疗1. 音乐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2. 音乐对心理障碍的疗效3. 音乐治疗的实践案例九、音乐心理学研究方法1.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2. 访谈与观察3. 参与观察与问卷调查十、音乐心理学的未来发展1. 音乐心理学与跨学科领域的整合2. 音乐心理学在教育与临床中的应用3. 学习与实践结语音乐心理学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领域,对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音乐及其对人类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拓展音乐心理学的知识领域,为今后的学术研究与实践积累基础。
愿音乐与心理的交汇,成就更广阔的美好未来。
关于艺术综合课程教学问题的探索与研究 探索课程
关于艺术综合课程教学问题的探索与研究探索课程摘要:学科综合是新课程改革中艺术类课程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
怎样才能实现教学内容与知识技能学习训练的合理搭配,以及如何进行学科综合是目前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一个难点。
本文在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艺术综合课程教学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就多学科综合的教学模式、艺术综合课程的教学方法、教案设计以及创造思维、创作能力培养等相关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索出一些成功的艺术综合课程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艺术综合学科教学问题;教学模式;教学教法;创造思维与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Teaching Problems in Integrated Curriculum of ArtLI Xiao-hui艺术综合课程教学试验已经进行了一个阶段,作为一门新开发的综合课程,艺术综合课程有着深厚的理论研究基础,但是在教学实践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艺术综合课程的多学科综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艺术综合的教学研究怎样进行?综合艺术课程的教学教法有什么特点?综合课程的学科体系教材内容整体框架应该如何设计?综合艺术课程有待于从理论走向实践。
因此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进行踏实有效的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在实践和探索研究中使艺术综合课程的理论与教学实践逐步成熟完善。
一、综合艺术课程教学问题原因分析根据教学实践与研究,艺术综合课程目前的教学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综合艺术课程是个崭新的课程,有着许多充满新意的探索和全新的做法。
所有内容前无范例,现无样板。
教材编写仓促,不成熟,存在探索研究的痕迹,部分教材内容设计不够合理,教学问题考虑不够细致,需要进一步修改。
部分教学问题出现在教材内容的结构框架与编写思路、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上。
例如为了体现综合理念,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围绕综合理念设计,音乐美术舞蹈戏剧,许多课中都有学科渗透交叉的内容。
教材中教学思路和多种选择以及教学范例的设计,原先是为给教师提供思路借鉴参考之用。
04462设计艺术心理学第三章 《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心理学基础》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3)
《设计艺术心理学》教材版本:柳沙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练习题集:第三章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心理学基础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1.神经系统2.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3.眼动3.视敏度与设计4.经典条件反射5.工具性条件反射与技能形成6.条件反射的泛化、分化、关系反射和消退7.第二信号系统和人的意识8.格式塔心理学9.心理环境信息加工理论10.人机工程学11.工业心理学12.消费心理学13.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人格理论14.高峰体验问题与讨论1.根据大脑左右半球的分工,谈谈艺术设计中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关系。
2.论述精神分析心理学对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启示。
练习题集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1.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外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外围神经系统包括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P382.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自主神经系统执行功能时又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其中交感神经支配应付处理紧急情况的反应,唤醒脑结构,并伴随血流从心脏流向肌肉、呼吸加快、停止消化、心率加快等;当情况结束时,则呼吸变缓、心率变慢、机体安静。
P383.眼动:人在观看对象时,眼肌会带动眼球向上下左右运动,以确保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这称为眼动。
眼动包括三种基本类型:注视、眼跳和追随运动。
P424.视敏度与设计:视敏度(一-般称为“视力”)是对物体细节辨别的能力,一般而言,正常形觉视力为1.0以上。
视敏度分为静态视敏度和动态视敏度。
视力还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包括照明因素和主体因素两类。
视敏度是设计中应该尤其重视的问题,许多设计师为了追求装饰效果,而将广告、书籍的文字,手机、电话等设备上的按键说明设计得比较小巧,这种设计对于年龄较大的用户则不太适宜。
因此,如果设计的目标群体被设定为中、老年,或者长期用眼密集,视觉疲劳度较高的人(例如排版工人,打字员),那么就应注意使文字设计稍大、笔画稍粗、行距稍大,图像和文字对比更鲜明,如果是数字模式,还应尽可能减少变化、降低运动和闪烁的频率。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是以行为和精神活动为对象,探索其内在规律的一门科学。
以下是心理学基础知识的简述:
1.心理学的种类
心理学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 实验心理学:研究人类或动物行为的实验室科学。
- 临床心理学:适用于诊断和治疗个体或集体心理问题的应用
科学。
-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或动物行为在生命周期内变化的科学。
-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或动物思考和知觉的科学。
-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交关系的科学。
- 文化心理学:研究文化和心理学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2.心理学的方法
心理学使用多种方法来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包括:
- 实验法:根据单一或多个因变量的受控变化,推断原因和结
果之间的关系。
- 观察法:研究自然环境中的人类或动物行为,研究其原因和
结果之间的关系。
- 访谈法:通过对个人或集体的问答方式,探讨其经验和信念。
- 测量法:使用心理测量仪器来测量和评估人类或动物心理过
程和行为。
3.心理学的应用
心理学的应用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
- 临床心理学:治疗和诊断心理问题。
- 教育心理学:提供有关研究、教学和课程设计的建议。
- 工业心理学:提供有关工作环境和职业健康的意见。
- 运动心理学:帮助运动员提高表现和控制情绪。
- 咨询心理学:提供个人、家庭或组织的建议和帮助。
心理学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周围的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的方法。
试论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doc
试论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作者:毛雪琴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12期[摘要]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和艺术气质,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开发大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有效地调节和缓解心理压力。
高校应通过普及艺术教育、设置艺术类课程体系、开展文化艺术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提高教师的艺术修养等措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艺术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作者简介]毛雪琴(1964- ),女,山东阳信人,滨州学院美术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画创作与教学。
(山东滨州 256603)[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8-0172-02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加强他们心理健康教育的诸多途径中,推行高校艺术教育,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显示出了独特的魅力。
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开发思维智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一、艺术教育的内涵艺术是一种文化,艺术教育是对人类优秀文化艺术遗产的传承。
艺术教育以其高雅、怡人的独特魅力,以“弘扬民族文化,倡导高雅艺术”为主流,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普遍欢迎。
艺术教育融合在美育中。
美育是审美教育,又称为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它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以培养人的正确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得到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
艺术教育又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
二、艺术教育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研究表明,在艺术活动中,教师运用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加强心理引导,能调动学生参与各类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能有效地调节学生的情趣,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心境状态。
210013综合艺术 作业(高起专)
《综合艺术》作业一、单选题1、()就是一系列知识和技能的总和,包括创作、表演、制造、历史、文化、感知、分析、批评、美学、技术和欣赏。
A艺术潜质B艺术欣赏力C艺术D艺术能力2、真正的()来自艺术知识技能与人文素质的有机结合。
A艺术B能力C文化D素质3、十九世纪末,艺术教育运动始于()。
A南非B西欧C亚洲D美洲4、所谓()就是评价不再仅仅是以甄别和选拔学生为目的,而是更关注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A发展性评价B表现性评价C过程性评价D阶段性评价5、()是一种意在向学生灌输知识与技法的教育。
A园丁式教育B灌输式教育C启发式教育D填鸭式教育6、灌输式教育判别“尖子”的主要标准是对()的掌握程度。
A概念B课本C能力D知识7、综合艺术课贯穿的基本理念是强调艺术教育的(),即广泛利用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资源开展艺术教育,不断完善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艺术能力。
A交流性B文化性C艺术性D综合性8、所谓(),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支配下,对教学过程、组织方式做出的简要、鲜明的表述。
A教学理念B教学宗旨C教学目的D教学模式9、()是以一门学科的概念或体系为中心,在单元中加入一门或数门其他学科的部分内容进行综合性教学。
A合科综合B学科综合C科际(跨学科)综合D综合艺术10、“生物和化学合为生化课”“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共同围绕“分子”这一概念展开教学”称为()。
A合科综合B学科综合C科际(跨学科)综合D综合艺术11、()不仅包括画画唱歌,还包括对经典作品和同学作品的感知与体验,在获得丰富而真实体验基础上的创造与表现,对自己和他人作品的反思与评价等。
A艺术潜质B艺术欣赏力C艺术D艺术能力12、()世纪末始于西欧的艺术教育运动。
A17 B18 C19 D2013、艺术课程是一种人文性课程,它不再把艺术视为单纯的消遣娱乐或单纯的技艺,而是把它视为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力与创作力的结晶,具有极高的()。
音乐教育心理学论文
⾳乐教育⼼理学论⽂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学术研究的⼀种⼿段,⼜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学术交流的⼀种⼯具。
论⽂⼀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参考⽂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论⽂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的,但它与⼀般议论⽂不同,它必须是有⾃⼰的理论系统的,应对⼤量的事实、材料进⾏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乐教育⼼理学论⽂1 摘要:⾳乐⼼理属于⼈⼤脑中的⼀种特殊⾝体机能,将客观的⾳乐事实通过⼤脑主观反映出来。
⾳乐⼼理学对于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促进作⽤。
本⽂⾸先对⾳乐⼼理学进⾏了概述,其次探讨了⾳乐⼼理学在⼉童教育中的应⽤,再次针对⼉童的⼼理特点,给出了针对性的⼉童⾳乐教学改进策略,最后进⾏了全⽂总结。
关键词:⾳乐⼼理学;⼉童⾳乐教育;改进策略 ⼀、⾳乐⼼理学概述 ⾳乐⼼理现象是⼈们在⾳乐活动中较为熟悉的⾳乐现象,每个⾳乐活动参与者都能够获得亲⾝体验与经历。
⾳乐⼼理本质及其发展不同于其他⼼理现象,⾳乐⼼理现象依托于⼈类⼼理学,属于⼈类⼼理不断发展过程中,到特殊阶段的产物,属于⼀种较为特殊的⼼理现象。
⾳乐⼼理基于⼀般⼼理现象,在⾳乐意识产⽣、发⽣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化。
⾳乐⼼理并⾮与⽣俱来,需要在实际的⾳乐活动与教育中,在⼤脑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慢慢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乐意识和⼼理过程。
成长阶段不断的学习与接受的过程,也是⾳乐⼼理形成的过程。
从婴幼⼉时期到成年再到⽼年,经历了发⽣、发展与衰退的整个过程。
⼆、⾳乐⼼理学在⼉童教育中的应⽤ (⼀)⼉童⾳乐接受能⼒的发展 提升⾳乐听⼒是提升⼉童⾳乐接受能⼒的基础与前提,相对来说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部分⼉童不能把⾳唱准,⼤多数⼈会从唱的⽅⾯找原因,认为是五⾳不全,其实应该是⼉童听觉⽅⾯的问题。
⽣理研究表明,12岁之前⼈的听⼒能够在合理培养下提升。
因此需要在⼉童阶段重视对⼉童的听⼒培养,奠定⾳乐能⼒发展的基础,⼉童⾳乐听觉能⼒包括:⾳乐要素听辨能⼒、整体⾳乐形象听辨能⼒以及内⼼⾳乐听觉能⼒这三个部分。
大学教学论 单选题 5P
1917德国大学烙印。
美国大学教学传统:从象牙塔到服务站。
20世纪30年代,为美国大学在20牛津学者纽曼在牛津大学生活了1809年,洪堡建立了柏林大学,并系统形成和提出主张。
在19世纪,德国通过制度创新,逐步成为世界大学中心。
1825尼亚大学,才的策源地”。
从1921年到1949大学为榜样进行了改革。
苏联大学教学传统: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建国之后,苏联大学传统在中国得到全面推行。
春秋战国时期,学宫,成为“百家争鸣”的思想重镇。
公元前124年,设置五经博士,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
宋代,书院的出现意味着中国民间高等学校的诞生。
东汉学三国时曹魏建立的五经课试法,“弟子”的制度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
南朝刘宋政权设立的儒学、史学、文学、玄学四个学馆的分馆授业制度是大学分科教学开端到清朝时期,书院官学化越来越严重,绝大部分书院成为准备科举考试的场所。
《大学》开宗明义地道出了我国大学教学的理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中国古代大学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政治教育汉代博士既是太学的专职教师,又是朝廷的学术顾问,参加朝廷举办的所有重大学术活动。
明代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远近名贤,天下学者,咸以东林为归”。
王守仁除在濂溪书院讲学外,会。
在我国历史上孔子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首创实施了因材施教教学思想。
孟子认为“教亦多术矣”,他说:“君子之所以教者有私淑艾者”。
先秦时期儒家教育思想的总结性著作《学记》主张1912年,(A蔡元培)作为教育总长主持制定《教育部大学校令》材、应国家需要”的宗旨。
A.蔡元培B.胡适C.傅斯年D.蒋梦麟第一批庚款赴美国留学的梅贻琦于1928学代校长,提出了通才教育、并在办学中付之实施。
第二章大学教学哲学基础杜威认为:一个课程计划必须考虑课程能适应现在社会生活的需要;选材时必须以改进我们的共同生活为目的,使将来比过去更美好。
“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政变是重心的转移。
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基础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基础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教育过程中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相关原理和理论。
了解心理学基础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要和行为,以便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应该了解学习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构建主义。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反应建立的,教师应该使用积极增强和惩罚来引导学生的行为。
认知主义强调学生对信息的处理和理解,并提倡教师提供有意义的材料和引导学生发展学习策略。
构建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建构的过程,教师的角色是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其次,了解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和阶段也对教师至关重要。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认知能力在不同的阶段发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幼儿期,儿童处于感觉运动阶段,他们通过感官和运动经验来认识世界。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感官刺激和互动活动来促进他们的学习。
另一个重要的心理学基础是社会认知理论,它涉及到学生在社会环境中的学习和发展。
居里夫人的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了学习的社会维度,认为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结果来获得的。
教师可以通过模仿和教授学习策略来帮助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了解学生的情绪和情绪管理也对教师非常重要。
情绪对学生的学习和社交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教师应该建立积极的情绪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同时,教师也需要了解学生可能面临的情绪问题,如焦虑和抑郁,以便及时提供支持和帮助。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还可能涉及到教学评估和教育测量方面的内容。
教师需要了解常用的评估方法和工具,以便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和理解程度。
了解不同的评估方法和测量设计也有助于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
总之,心理学基础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内容,它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以便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提供个体化的指导。
试论舞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试论舞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及应用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每年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中,患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数量呈逐年上升状态,最为突出的症状就是自卑、厌学、旷课甚至退学,更有甚者会出现轻生、报复社会、过失杀人等严重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已逐渐重视起来,并采取多种多样的解决途径和办法,比如普及心理健康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拍摄心理剧等等,目的都是引导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愉悦的学习,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作为一名高校舞蹈教师,不仅仅需要在课上课下关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有义务和责任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把舞蹈这一专业艺术形式融合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将艺术与心理结合,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健全的身心,利用舞蹈或者即兴动作的方式治疗大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身体方面障碍以及增强个人意识,改善心智。
在舞蹈心理治疗领域,加拿大华人付羲兰玉女士是中国第一人,她专门从事舞蹈心理治疗工作,有效地治疗了各类青少年的心理、人际关系等心理问题。
她提出的舞蹈心理治疗是以科学系统的方法,运用人体动作,对人的身心及行为进行平衡和提高,这种治疗是体验表情舞蹈,而不是表演舞蹈,不单单指舞蹈动作,而是整个身体的感受,也是内心的舞蹈。
一、舞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1. 提升自我意识和自尊水平舞蹈表演,不仅仅是单一的形体训练,而是一种集审美、娱乐、精神文明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活动,把它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可以调动他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是一种娱乐性非常强的校园活动,对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由学习压力产生的焦虑及考试恐慌,厌学、违纪甚至自杀等行为都有缓解消除的作用。
在舞蹈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展现自我,增强勇气锻炼意志力,更能推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 表达和宣泄情绪及缓解压力在优美和舒缓的音乐陪伴下舞蹈,能使人轻松和快乐起来,将人体的血流量和兴奋度调整到最佳的状态,进而改善和提高人体机能。
艺术心理学-第一章
艺术心理学-第一章《艺术心理学》导言艺术心理学产生于心理学与艺术学的结合。
这两门学科的联姻,并非始于今日。
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经历了一个悠久的艺术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这一历史的源头可以追溯至艺术现象产生之时。
比较而言,西方艺术心理学的独立与发展过程要早于中国。
虽然中国古代有着非常丰富与先进的艺术心理学思想,但是,作为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的现代中国艺术心理学,是在吸取与借鉴了许多国外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才逐步建立起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体系。
由于世界古代(尤其是上古时期)文化的发展是在东西方两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进行的,表现为各自不同的研究特点,并影响至今。
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也许是现代生活中人们最广泛涉及的主题,因为,其实人的生活首先也是由人的心理和行为支撑的。
人们常常会有这样的问题,如人的感觉是怎么工作的?(我为什么会这样认为?);人如何在信息加工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和决策?(我为什么会这样做?);人那么有“个性”是怎么回事?人的所有行为都是有动机的吗?(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的最终目的都可归因为“性”。
)人只要有意识存在,就有心理学问题的存在。
有人总结,世界有三大谜:物质起源之谜;生命起源之谜;意识起源之谜。
二、近代科学心理学的产生科学心理学1879年产生于德国,到20世纪中叶,心理学研究的中心转移到了美国。
我国近代的心理学研究起步不算晚,1900年在京师大学堂就已开设了《心理学概论》的课程。
三、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学,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
(关键词:科学的、行为、个体、心理)心理学的目标:描述发生中的事;解释发生中的事(为什么会,动机);预测将要发生的事(以预测的结果来决定接下来的行为);控制发生的事(对许多心理学家来说,控制是核心的,最激励人心的目标)四、心理学与艺术艺术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心理活动决定的,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一定有他独特的个性,而个性就是不同于他人的心理活动和意识。
历史上的艺术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卡拉瓦乔,莫奈,雷诺阿,凡高,高更。
艺术心理学教学大纲
艺术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艺术心理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艺术的创作、欣赏和理解过程中。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艺术与人类心理之间的复杂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释艺术现象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艺术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艺术心理学的知识来分析艺术作品和艺术创作过程的能力。
3、帮助学生理解艺术对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的影响。
4、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欣赏和审美水平,增强其艺术素养。
三、课程内容(一)艺术心理学的基础理论1、介绍艺术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2、讲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在艺术心理学中的应用,如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心理学派等。
(二)艺术家的心理1、探讨艺术家的个性特点、创造力和动机。
2、分析艺术家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三)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心理1、研究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构思过程和表现手法与心理活动的关系。
2、讲解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和心理防御机制。
(四)艺术作品的心理分析1、运用心理学理论分析不同艺术形式(绘画、音乐、文学、雕塑等)的作品。
2、探讨艺术作品中象征、隐喻和意象所表达的心理意义。
(五)艺术欣赏与审美心理1、分析观众在艺术欣赏过程中的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等心理活动。
2、研究审美体验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六)艺术与社会心理1、探讨艺术在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如艺术对社会价值观、文化传承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2、分析社会心理因素对艺术风格和艺术潮流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传授艺术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3、作品分析:让学生对具体的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博物馆等,增强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论述教育心理学化
论述教育心理学化裴斯泰洛齐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教育家。
他在1800年发表的《方法》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要将人类的教学过程心理学化,试图将教学与人类心智的本性及其周围的环境协调起来。
在1801年出版的《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中,他更申明长期寻求一切教学艺术的共同心理根源。
确信只有通过这个根源才能发现一种符合人类本性的教育形式。
由此可见,裴斯泰洛齐所提出的“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就是要使教育建立在人类心智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将教育学提高到科学的水平。
根据裴斯泰洛齐在不同著作中的论述,他的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起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涵:第一,教育心理学化首先要求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建立在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发展基础上。
“心、脑、手”三种基本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但是,支配每种才能发展的规律是不相同的。
因此,必须认真探求和遵循儿童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才能使教育和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第二,教育心理学化也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符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
他从促进儿童的道德、知识、身体和劳动技能协调发展的宗旨出发,主张在初等教育阶段应该开设广泛的基础知识课程,而且主张探求这些课程中的基本要素,使各科课程和教学围绕着这些要求来组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教育心理学化也意味着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心理学化。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学艺术的力量依赖于它的结果和它的工作与大自然的基本活动方式相协调。
也就是说,教学艺术成效取决于它对儿童心理和认识规律的把握程度。
根据儿童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和感觉经验是知识唯一真实基础的认识,裴斯泰洛齐提出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认为应该把直观教学作为感官训练的手段,并将其上升为概念;此外,他认为适合人类本性的和心理学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才可以使知识获得稳固的基础。
第四,教育的心理学化意味着要尊重儿童的自我教育能力。
裴斯泰洛齐把正确的教育比喻为“园丁的艺术”,强调教育艺术与儿童内在发展能动性的结合。
综合艺术答案
《综合艺术》作业答案一、什么是艺术能力,它与纯粹的艺术知识技能有什么区别?所谓艺术能力,就是一系列知识和技能的总和,包括创作、表演、制造、历史、文化、感知、分析、批评、美学、技术和欣赏。
“有能力”就是能够使用这些要素以及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真正的艺术来自艺术知识技能与人文素质的有机结合。
当艺术的知识技能与人文融为一体,化为个人的一种特殊表达时,才是艺术。
只教授知识技能而忽略人文素养,教的艺术就不是艺术,或者说教的是不完整的艺术。
“艺术能力”与“艺术知识技能”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范围更广。
不仅包括画画唱歌,还包括对经典作品和同学作品的感知与体验,在获得丰富而真实体验基础上的创造与表现,对自己和他人作品的反思与评价等。
第二,含义更深。
它不单纯是一种技术,还要能在艺术的感召下,自觉地和更容易地发现自然万物和自己广阔心灵世界中蕴藏的美,使自己的情感更丰富,境界更高。
第三,联系更紧密。
通过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多方面的连接,获得通感能力。
与此同时,还具有随时将艺术同语文、数学、生物、地理、历史等不同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的能力。
很明显,这是仅有艺术知识技能的人难以做到的。
第四,个性更独特。
艺术能力的一个外显特征,就是对一件事情和一个事物善于从自己独特的角度去看、去想,不愿人云亦云,不愿落入俗套。
这是最为弥足珍贵的个性品质。
总而言之,艺术能力主要包括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创造与想象能力、艺术批评能力或评论能力,以及通过艺术学习形成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非艺术学科的连通能力、以及多种艺术综合发展能力等。
二、举例谈谈如何在艺术课中设计教学游戏游戏是学生普遍存在的活动,也是艺术教育中教师教学活动重要的干预方式之一。
教师如果掌握艺术教学中关于游戏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对教学游戏环境的创设、活动的指导和设计教学游戏的能力,特别是对游戏过程的观察记录和评定,掌握初步的游戏治疗实施方法,就能有效地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
艺术理论
----------------------------------艺术理论-----------------------------------------------------------------------------名词解释------------------------------------灵感1、概念: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质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显意识和潜意识的相互作用,产生出新概念和新意象的顿悟式和突发性的思维方式。
2、产生的基础:是丰富的生活实践和知识积累。
3、特征:灵感具有突发性、易逝性、新颖性等特征。
4、意义:及时的把握灵感有助于艺术创新与艺术创作。
三一律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
三一律是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引申出来的,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提出,后由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推行,在欧洲剧坛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三一律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一部剧本只允许写单一的故事情节,戏剧行动必须发生在一天之内和一个地点。
优点:剧情集中,紧凑。
缺点:人物类型化,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表现性/表现论/表现说侧重于对内部主观世界的表现,通过内部主观世界间接或曲折地表达外部客观世界的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统称为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
认为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代表人物:克罗齐【意】,美学只有一种,就是直觉的科学。
(直觉,即不必进行理性分析就能直接感知到事物真相的一种心理能力,具有它特殊的规定性。
直觉是由想象而来的,从内容看是关于个体的,从结果看,其产生的是形象化的意象。
)科林伍德,认为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实质上是艺术与技巧的区别,他的基本艺术思想是,真正的艺术具有表现性和想象性两个特征,因此,”艺术必然是语言”。
伯格森,直觉是一种直接进入对象内部、与之契合无间、水乳交融的神秘的心理体验与单纯的意识进程,是一种无功利时用目的的、非理性的本能。
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理论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应用研究
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理论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应用研究——以记谱法的对比分析为例内容摘要:裴斯泰洛齐是世界上首位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家,他认为只有把教学过程与儿童的自然发展相统一,儿童的个性和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发展;反之,教学活动则是无意义的。
文章将以记谱法的对比分析为例,探究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理论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分析其理论对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和思考。
此外,选择哪种记谱法使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一重要工具,是文章探究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小学音乐教育记谱法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理论思想犹如教育界一颗璀璨的明珠,内涵极其深刻。
本文将从裴斯泰洛齐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宗教思想的角度出发,去解读其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一、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的历史发展(一)思想起源1.时代背景裴斯泰洛齐所处的时代正是瑞士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过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伴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渗透,传统农业开始分化,封建地主严重剥削农民,导致一部分农民离开传统耕种,投身到手工生产业和工业行业中。
教育也只是贵族子弟才能享有,广大的劳动人民生活极其落后和贫穷,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他们的子女被送到工厂做工,这迫使他们无法接受教育。
这一时期的瑞士客观上顺应了时代潮流,但本质上却存在很大的隐患,主要体现在教育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环境脱节。
裴斯泰洛齐对于只有少数上层阶级子弟才能享有教育特权,而广大劳动子女被排除在外这一现象十分不满,由此,他呼吁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他认为,社会的腐败和道德的沦丧都是由于不平等的教育制度造成的,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同样也是因为他们缺少教育而造成的。
因此,他要求彻底改变教育制度,主张民主平等的教育,使各阶层的儿童都能接受合理的教育。
裴斯泰洛齐受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卢梭“教育应适应自然”理念的影响,认为教育就是要使人各方面能力得到和谐发展,他在1800年发表的《方法》一文中说:“我试图将人类的教学过程心理化,试图把教学与本性、周围的环境以及与他人交往都协调一致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综合艺术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赵勤珂
摘要:综合性艺术课程是在改革中诞生的新型课程,它的提出有其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从各种心理学的观点与综合艺术课程的关系初步讨论综合艺术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关键词:综合艺术课程心理学素质
综合性艺术课程是在改革中诞生的新型课程,综合性艺术课程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强调艺术教育的创新精神,打破传统艺术分科的界限,在艺术学习和艺术实践中,注重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融合及艺术领域与其他非艺术领域的融合,知识技能与人文主题的结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整合发展的目的。
综合性艺术课程的提出有其一定的理论基础,不是由几个人的灵感突发而产生的,在这里我仅从心理学方面做简单论述。
人的生命是一个整体,艺术的综合有利于人类感官在互补整合、综合发展中提高人的心理的整合发展。
任何艺术门类在本质上都不是单一技能的发展,单一感官的发展不能形成真正的艺术能力。
对艺术的认识应着眼于人的本能和本质发展,克服各种感官的人为分裂,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
关于通感的心理活动,我国著名文学家钱钟书先生在他的《七缀集》中说:中国诗文有一种描写手法,“红杏枝头春意闹”,是把事物无声的姿态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
用心理学、语言学的技术说,这是“通感”,“感觉挪移”。
日常经验中,视、听、触、嗅、味往往可以彼此打通。
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领域可以不分界限。
颜色似乎有温度;声音似乎有形象;冷暖似乎有重量;气味似乎有体质。
钱先生的文章还介绍了培根的观点:音乐的声调摇曳和光芒在水面荡漾完全相同,“那不仅是比方,而是大自然在不同事物上所印下的相同的足迹。
”这是哲学家对通感的巧妙解释。
亚理士多德的心理学著作说:声音有尖锐、钝重之分,那是比拟着触觉而来的,因为听触两觉有类似之处。
把各种感觉打通,在道、佛家中常讲,庄子就有“夫洵耳目内通,而外於心知”。
在20世纪心理学、生理学基础上, 哈佛大学零点研究中心的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对大脑之多元功能和不同区域之特殊认识能力进行了独到的研究, 提出了多元智能的理论。
按照这一理论, 人具备各种不同的智能, 最主要的是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动感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与环境协调的智能。
每一个人都程度不同地具有以上八种智能, 只不过有的人把一种或多种智能发展到高线水平,另外的人把其他智能发挥到高线水平。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 每种智能与其他智能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因而可以而且应当把艺术与其他各学科教育连接起来。
对当代艺术综合观点影响最大的,还是格式塔艺术心理学。
人的感知、想像、情感、理解等诸种心理能力,应自始至终处于一种自由、和谐和整体发展的状态。
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先驱者卡夫卡在其《心智的成长》中以例证的方式证明,学习是一种整体行为,在学习活动中,机体总是以整体的方式进行,整体不是部分与部分相加,而是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独特关系。
另一格式塔心理学家科勒在试验中发现,人
在解决问题时经常出现顿悟现象,而在顿悟中起作用的总是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派得出这样的结论:学习者知识的获得不是一点一点地逐个完成的。
真正的学习是对某种“关系整体”的突然知觉和洞察,或者说,学习就是通过意识到所学习目标或状况的各个方面和各种性质之间的整体关系,而达到一种突然的理解。
阿恩海姆说“人的各种心理能力中差不多都有心灵在发挥作用,因为人的诸心理能力在任何时候都是作为一个整体活动着,一切知觉中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中都包含直觉,一切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
”i迄今为止,这是对“格式塔”的一种最具体、最系统和最清晰的解释。
按照这一解释,人们尽管可以对一幅画一部分一部分地分析,但要想对它作出审美的知觉,就必须看到整幅画的关系整体或全貌,因为在一幅作品中,每一部分都影响着其他任何部分,如果一个方面 ( 如线条或轮廓 ) 改变了,其他部分或方面 ( 如亮度或色彩 ) 会随之改变,整幅作品也就改变了。
因此,“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既是艺术本身的原则,也是艺术学习的根本原则。
我们暂以人们对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解释为例,来说明这一点。
当我们念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时,首先会在脑海里响起一连串的与字、词相应的语音,并把它们连贯起来,进行积极的语义思维。
在完成最初的理解后,又会赋予诗中各个意象以情感内涵,使之从普通词语上升为诗歌意象,并在想像中展现出一幅一个人在茫茫的天地中,孤独地感时伤怀的景象。
在此基础上,读者逐渐进入神秘超验的倾听和启悟中,与作者共鸣,在感悟天地时空永恒的同时,深感个体人生短促渺小。
只有此时,这首诗歌才算是完整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也才算是真正读懂了这首诗。
在当今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则特别强调知识与各种不同思维水平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学习者只有在具备一定量的知识基础上,才能灵活地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
在当今的艺术领域,这一“知识与各种思维活动互动”的观点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有不少专家认为,未来的竞争表面上看来是科技竞争,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而提高人才素质主要是人文学科的作用,艺术势必对人才素质的提高起者重要的作用。
要在科学领域有所发展,从人的智能角度看问题,艺术必定对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艺术史、艺术批评和艺术创造等各个方面来看都与心理学有着必然的关系,心理学认为艺术的心理功能有“文本功能”“体认功能”“仪式功能”“图像仓库”“视听功能”等,这些功能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艺术学的各个方面都有心理学的基础,而这个基础就是综合基础。
ii
综合上述内容,我们有理由对艺术课程进行综合,形成新的综合性的艺术课程。
参考资料:
i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1985年第1版
ii腾守尧主编《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