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文言文中的虚词突破教学2

合集下载

文言文虚词的教案

文言文虚词的教案

文言文虚词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虚词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及其用法。

3. 能够正确运用文言文虚词进行句子构造和表达。

教学重点:1. 文言文虚词的概念和作用。

2. 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和运用较复杂的文言文虚词。

2. 区分和辨别相似的文言文虚词。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和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学习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文言文虚词的主题,解释虚词的概念和作用。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解文言文虚词(15分钟)1. 介绍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如“之”、“乎”、“焉”、“乃”等。

2. 分析每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举例说明。

3. 引导学生通过例句理解和记忆虚词的用法。

三、练习虚词的运用(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要求运用所学的虚词进行句子构造。

2. 引导学生逐步完成练习题,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

3. 学生展示练习结果,教师进行评价和讲解。

四、虚词的辨析(15分钟)1. 介绍相似文言文虚词的区分方法。

2. 给学生发放辨析题,要求区分和辨别相似虚词。

3.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和分析,正确辨别虚词的用法。

2. 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教师进行解答和解释。

3. 提醒学生课后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文言文虚词的概念和用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例句理解和记忆虚词的用法,并通过练习题进行运用和巩固。

通过辨析题引导学生区分和辨别相似虚词,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文言文虚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六、文言文虚词在句中的功能(15分钟)1. 介绍文言文虚词在句中的不同功能,如语气词、助词、连词等。

2. 分析不同虚词的功能和用法,举例说明。

3. 引导学生通过例句理解和掌握虚词在不同功能中的运用。

七、文言文虚词在文中的语境分析(15分钟)1. 讲解文言文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和意义。

高考语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常见文言虚词分点突破)ppt课件

高考语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常见文言虚词分点突破)ppt课件

3.标志识别法 一些特殊文言句式是以某些虚词为标志的,若能记住教材中学过的一些 有代表性的特殊文言句式,有助于快速答题。如表被动的“见”于“”为“”“ 为所”等,表示宾语前置的“之”(如“何陋之有”),“是”(如“唯利是图”)等。 含有虚词的固定格式,如“是以”为“以是”的倒装,译为“因为这”;“无以”意 为“没有用来……的(办法或东西)”;其“……之谓也(乎)”也是一个固定格 式,根据情况可译为“大概(恐怕、难道)说的是……吧(吗)”。 4.句位分析法 一些虚词在句中位置不同就起不同作用。比如“也”,句末助词,表陈述、 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再如“其”,在句首一 般作代词,如“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在句首还常作语气副 词(表反问或揣测),如“其李将军之谓也”(表揣测语气)。在句中动词后 一般是代词,如“秦王恐其(代蔺相如)破璧”。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 副词(表期望、祈使语气),如“尔其(语气副词,可要,当)无忘乃父之志”。
5.语法切入法 从语法结构角度切入也是理解文言虚词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之”常见的用法如下: (1)在“先妣抚之甚厚”中,“抚之”是动宾短语,“之”是动词“抚”的宾语,代 词,代“妪”,可译为“她”。 (2)在“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中,“仲尼之闻”是偏正短语,“之”用在定 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的”。 (3)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师道之不传”是主谓短语,作“久矣”的主 语,“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4)在“辍耕之垄上”中,“之垄上”是动补短语,“之”是动词,“去” “往”的意思,“垄上”是补充说明“之”的处所。因此“之”是一个实词,而不 是虚词。
(2)怎样辨析修饰、承接关系 判断下列句中“而”表示的是哪一种关系:A.修饰 B.承接

文言文虚词的教案

文言文虚词的教案

文言文虚词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及其基本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文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分类。

2. 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4. 练习题和解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2. 难点: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分类和用法。

2. 示例法:通过例句展示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 讨论法:分组讨论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分类。

2. 讲解:讲解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练习:学生做练习题,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4. 讨论:分组讨论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小组讨论、个人发言。

2. 评价内容: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掌握程度、运用能力、对句子中虚词位置和作用的理解。

3. 评价标准:正确使用文言文虚词,能解释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对讨论问题有深度思考。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定适合学生程度的文言文教材,提供文言文虚词的相关知识点。

2.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练习题:编写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掌握。

4. 讨论材料:准备相关的讨论材料,提供学生讨论时参考。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分类,讲解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2. 第二课时:练习文言文虚词的使用,讨论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3. 第三课时:总结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布置课后作业,进行教学评价。

九、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所学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的常见虚词及其基本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文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2. 分析典型例句,巩固虚词用法。

3. 进行虚词运用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2. 难点: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常见虚词的用法。

2. 举例法:分析典型例句,巩固虚词用法。

3. 练习法:进行虚词运用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之前学过的文言文虚词,引导学生复习。

2. 讲解:讲解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如“之”、“乎”、“者”、“也”、“矣”等。

3. 举例: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理解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虚词进行句子构造。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虚词的正确使用。

注意: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教案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课后布置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虚词用法的掌握程度。

3. 结合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检验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复习效果。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虚词的用法。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虚词用法。

3. 预习下节课将要学习的虚词。

八、教学拓展:1. 介绍一些文言文虚词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和意义。

2. 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虚词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举办文言文虚词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反思:1. 课后及时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十、教学计划:1. 制定长期的教学计划,确保学生系统地学习文言文虚词。

2.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虚词的定义及分类。

2.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例句。

3. 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作用。

4. 文言虚词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例句。

2. 难点: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文言虚词的定义、分类及用法。

2. 示例法:通过例句展示文言虚词的用法。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 讨论法:分组讨论文言虚词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文言虚词的定义及分类。

2. 讲解:讲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例句。

3. 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检测掌握情况。

4. 讨论:分组讨论文言虚词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例句。

2. 阅读一篇文言文,注意其中文言虚词的使用,并结合句意进行理解。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价学生对文言虚词的定义、分类和用法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阅读和讨论,评价学生对文言虚词在实际文本中的应用和理解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复习和巩固效果。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文言文教材或阅读材料,以便让学生进行阅读练习。

2. 准备文言虚词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不同类型。

3. 准备黑板或投影仪,以便展示例句和关键知识点。

八、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材料: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段落,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和分析。

2. 文言虚词练习题库: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检测。

3. 参考书籍或在线资源:提供一些参考书籍或在线资源,以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九、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按照教案中的教学步骤,进行文言虚词的讲解和示例。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1. 回顾和巩固文言文虚词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文言文虚词,提高阅读和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分类。

2. 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4. 文言文虚词的辨析和运用技巧。

5. 练习题和答案解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文言文虚词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讲解:讲解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分析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3. 练习:让学生进行文言文虚词的辨析和运用练习。

四、教学资源1. 文言文虚词的PPT课件。

2. 相关练习题和答案解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练习题的正确率: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文言文句子,让学生了解文言文虚词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作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角色扮演:模拟文言文对话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运用所学的文言文虚词进行交流。

七、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2. 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3. 激励性评价: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八、教学拓展1. 文化背景知识:介绍文言文虚词在古代文化中的含义和用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相关文献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与文言文虚词相关的文献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尝试在现代汉语中运用所学的文言文虚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九、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合理规划每节课的时长,确保教学内容的充分讲解和练习。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教案标题: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能够正确运用文言文中的虚词进行语法分析和翻译。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文言文课本和相关练习题。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或电脑。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段文言文的句子,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

2. 导入问题:提问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讲解:1. 通过多媒体展示文言文虚词的分类和用法,包括“之”、“乎”、“者”、“所”、“其”等。

2. 分别解释每个虚词的意义和在句子中的作用,结合具体例句进行讲解。

3. 强调虚词的语法功能和词义辨析。

示范与练习:1. 教师示范运用虚词进行分析和翻译,解读文言文句子的意思。

2. 学生跟读示范句子,并尝试自己分析和翻译其他文言文句子。

3.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段文言文材料,分析其中的虚词,并用现代汉语翻译。

巩固与拓展: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阅读指定文言文文章,标出其中的虚词,并写出对应的现代汉语翻译。

2. 探究讨论:下节课前,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成果带到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讨论,共同探究虚词的使用。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对虚词的理解程度。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虚词的掌握情况和翻译能力。

教学延伸:1. 扩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文言文材料,提高对虚词的辨析和运用能力。

2. 创设情境:设计虚词运用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虚词进行表达。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活动、知识讲解、示范与练习、巩固与拓展等环节,使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分组练习和作业布置,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虚词的运用。

在教学延伸中,学生通过扩展阅读和创设情境,进一步提高了对虚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文言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一览表

初中文言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一览表

止增笑耳。

(《狼》).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史 记》).以头抢地尔。

(《唐雎不辱使命》). 安敢轻吾射!.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岀师表》). 呼尔而与之。

(《鱼我所欲也》).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归园田 居》).(1) (2) (3) (4) 的样子.【助】……地; 【代】这样.【连】然而.【动】认为……对。

(表肯定、 赞同).杂然相许(《愚公移山》);若听茶声然(《核舟记》);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马说》).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吴广以为然。

(《陈涉世家》). 【然而】这样,是 .... 。

.【然则】既然如此,那 么...... 。

.【若……然】像……一般 (样子)。

. (1) 【代】怎么,哪里.(2) 【形】安全,安定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谢庄遂安(《冯婉贞》).(1) (2) (3) (4) (5) (5)【介、 [副] 【介】 【动连】和、跟、同. 给、替.比,和……比较. 给予、授予. 全.欤”,句末语气词.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 输》);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陈胜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鱼我所 欲也》). 号令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 世家》).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不 辱使命》).(1) [副]于是、就(2) [副] 却,竟然, 居然,反而 (3) [副] 才.(4) [副]是,就是 (表判断) (5) [代】你的,你 乃入见。

(《曹刿论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家祭勿忘告乃代翁.(1) 【副】虽然.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马说》)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口技》).【虽然】虽然如此,即使 这样。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及其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文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分类。

2. 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举例。

3. 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4. 练习题和答案解析。

三、教学重点:1. 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2. 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四、教学难点:1. 区分不同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2. 正确运用文言文虚词。

五、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分类和用法。

2. 举例法:通过例句讲解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4.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回顾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虚词。

2. 提问:什么是文言文虚词?为什么学习文言文虚词?二、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1. 讲解文言文虚词的定义:没有实在意义,起连接、助词等作用的词语。

2. 分类: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三、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举例(15分钟)1. 介词:以、自、于、乎等。

举例: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 连词:而、且、或、故等。

举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 助词:之、乎、焉、哉等。

举例:乎尔,无怨乎?4. 叹词:嘻、哦、唉、乎等。

举例:嘻!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四、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10分钟)1. 讲解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主语、谓语、宾语等。

2. 举例说明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连接、助词等。

五、练习题和答案解析(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解答疑问。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 鼓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巩固知识点。

七、课后作业1. 整理本节课所学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农村中学文言虚词的教与学3

农村中学文言虚词的教与学3

农村中学文言虚词的教与学学习文言文,有一个非常重要也是让学生很为难的知识点,那就是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虽然数量少,但使用频率高,用法比实词更为灵活,语法功能比实词强,了解和掌握都有一定的难度。

要读懂文言文,不但要正确理解实词的含义,还要了解虚词的用法,二者缺一不可。

农村中学的不少学生,因为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一直到高中毕业,都无法完全掌握文言虚词的用法。

真可谓遗憾终生呀!针对农村学校的特殊情况,该如何教好他们呢?1、形象地认识虚词,落实意义,弱化概念。

学习虚词的本质是什么?课标的要求是了解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仔细分析这句话,毫无疑义的是,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文言词汇的“意义和方法”,而不是虚词的概念。

那我们当学生初次接触文言虚词的时候,就让虚词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他面前,让虚词给学生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在《风景旧曾谙——叶嘉莹谈诗论词》这本书的第一讲《从中西文论谈赋比兴》中,作者虽然讲的是赋比兴,可里面对虚词的讲真的是生动形象,值得我们学习。

书中写到:我举一个例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诗经郑风将仲子》)……可是你看,“将”是个发声的语助词,“兮”也是一个发声的语助词。

没有意思你要它们干什么?你要知道,说话的口气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不要这两个虚字,说“仲子”,那好,是他爸爸在叫他,说“老二”。

可是这是他的女朋友,说“将仲子兮”,有人翻译这首诗,说“我那亲爱的小二哥呀”,这倒是现在的人添油加醋的翻译,但古人呢,古人就用一个“将”字,你看那个口气就完全缓和下来了。

……你看“将仲子兮”四个字,“仲子”就是个人嘛。

一个“将”字,一个“兮”字,就把那个感动的口气表现出来了。

……你看“将仲子兮”呼唤得很温柔很多情,不是吗?这是“将”字的作用……你看,叶教授讲“将”和“兮”这两个虚词的时候,没有枯燥的概念,只有生动的形象。

像这样来认识虚词,我相信,学生一定会对虚词感兴趣。

文言文虚词的教案(通用8篇)

文言文虚词的教案(通用8篇)

文言文虚词的教案文言文虚词的教案(通用8篇)漫长的学习生涯中,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虚词的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文言文虚词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掌握15个文言虚词教学重难点:掌握15个文言虚词教学时间:5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而一、第二人称代词,可译成“你”“你的”。

某所,而母立于兹。

二、连词。

表并列、承接、转折等关系。

1、蟹六跪而二鳌表并列2、骊山北构而西折表承接3、泉涓涓而始流表修饰4、敢怒而不敢言表转折5、学而时习之表递进6、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先移兵击之。

表假设7、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表因果三、语气助词。

1、与“已”连用,表示一种限制语气。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与“既、俄、已”连用,表示较短的一段时间。

既而儿醒大啼。

2、乎一、形容词词尾,作词缀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二、句尾语气词,表反问或感叹。

1、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或“呢”。

其孰能讥之乎?3、用在句末表示感叹。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

例: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三、句中语气词。

知不可乎骤得四、介词。

用法相当于“于”。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王变乎色,曰:……3、其一、代词二、语气词。

表示揣测、反问、期望、祈请或命令等语气。

1、表反问其孰能讥之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2、表揣测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表选择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4、表商量吾其还也。

5、表期许、强调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三、连词,表假设,可以成“如果”“假如”。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低下)。

四、形容词词头神乎其神微乎其微第二课时4、且一连词,表递进,可以成“尚且”,“并且”,“而且”“况且”。

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基本用法。

2. 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增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虚词的定义及分类。

2.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例句。

3. 通过对文言文段落的分析,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言虚词的定义和分类。

2. 讲解:详细讲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实践:让学生分析文言文段落,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4. 总结:对学生的实践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

2.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掌握程度。

3.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文言文,分析其中的文言虚词,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的PPT。

2. 文言文段落资料。

3. 相关练习题。

4. 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文言文例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对比学习:将文言虚词的用法与现代汉语中的相似词汇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文言文段落中的文言虚词,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文言虚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讲解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文言虚词,并结合例句进行解释。

3.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阅读文言文段落,标注出其中的文言虚词,并尝试解释其含义。

4. 分享成果: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小组的分析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提升:对所学文言虚词进行总结,强调其在文中的重要作用。

八、教学拓展:1. 课后阅读:推荐一些文言文篇章,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进一步巩固对文言虚词的理解。

2. 文化背景:介绍一些与文言虚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和含义。

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基本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3. 使学生能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文言虚词的分类及其基本用法。

2. 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其作用。

3. 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具体运用案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文言虚词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文言虚词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文言虚词的分类及其基本用法,让学生掌握文言虚词的基本知识。

3. 举例: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其作用。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虚词的基本知识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基本知识和用法的掌握情况。

2.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文言虚词在句子中作用的的理解程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文言虚词在文中含义的把握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初中学生的文言文教材,如《古代汉语》、《文言文阅读教程》等。

2. 课件:制作课件,图文并茂地展示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案例。

3. 练习题:准备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基本用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虚词的能力,并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文言虚词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文言虚词的兴趣。

2. 讲解文言虚词的基本知识和用法:详细讲解文言虚词的分类、用法和位置。

3. 分析具体案例:选取一些典型的文言文句子,分析其中的文言虚词及其作用。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些文言文句子中的文言虚词。

文言实词虚词教案

文言实词虚词教案

文言实词虚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基本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能力。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

二、教学内容1. 文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2. 文言虚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基本用法。

2. 难点:文言实词和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基本用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语境中实词和虚词的运用。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安排1. 课时:10课时2. 教学过程:第1课时:介绍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及基本用法。

第2课时:讲解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用法。

第3课时:讲解数词、量词的用法。

第4课时:讲解代词、副词的用法。

第5课时:讲解介词、连词的用法。

第6课时:讲解助词、叹词的用法。

第7课时:分析具体语境中的实词和虚词运用。

第8课时: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9课时:总结回顾,查漏补缺。

第10课时:测试,评估学习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对比分析法,将文言实词和虚词与现代汉语词汇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用法。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音频、PPT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练习。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进行阶段性的单元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古代汉语》、《文言文选读》等。

2. 参考书目:《汉语大词典》、《古汉语虚词词典》等。

3. 网络资源:利用相关在线教学平台、文言文学习网站等,丰富教学资源。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诵比赛,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文言虚词教案(精心整理)

文言虚词教案(精心整理)

⽂⾔虚词教案(精⼼整理)⽂⾔虚词教案根据语法功能和意义,把汉语的词分成两⼤类:⼀、实词——表⽰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可以做句⼦主⼲成分)⼆、虚词——不表⽰实在意义⽽表⽰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不可以做句⼦主⼲成分)⼀、什么是虚词虚词是指不能单独成句,意义上⽐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的词。

汉语的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1.副词: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范围、程度等,⽽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的词。

如:都、只、再三、屡次、很、更、越、也、还、不、竟然、居然等。

2.介词:⽤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边,合起来表⽰⽅向、对象等的词。

如:从、⾃、往、朝、在、当(⽅向、处所或时间)、把、对、为(对象或⽬的)、以、按照(⽅式)⽐、跟、同(⽐较)、被、叫、让(被动)等。

3.连词:连接词、词组或句⼦动词。

如:和、与、⽽且、但是、因为、如果、只要等。

4.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时间助词,如了、着、过,语⽓助词,如呢、吗、吧、啊。

(叹词、象声词从略)虚词巧记诀:与其则(择)乎焉于(腌鱼),何若乃(来)者(择)也与(野鱼)。

因为⽽且所以(之)。

1.⽽本义阐析:象形。

⼩篆字形,象胡须形。

上⾯的“⼀”表⽰⿐端,“|”表⽰⼈中;下⾯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内层象⽣在嘴下的胡⼦。

“⽽”是汉字部⾸之⼀。

本义:颊⽑后来,“⽽”字⽤作虚字,那是属于假借。

(1)连词⽤法(2)代词⽤法(3)动词⽤法(4)复合虚词(1)连词:并列,递进,顺承,转折,假设,因果,修饰蟹六跪⽽⼆螯(《荀⼦·劝学》)君⼦博学⽽⽇参省乎⼰。

(《荀⼦·劝学》)⼈⾮⽣⽽知之者,孰能⽆惑?(《师说》)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荀⼦·劝学》)以⼤王之威⽽先割⼗五城于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诸君⽽有意,瞻予马⾸可也。

《冯婉贞》余亦悔其随之⽽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记》)吾尝跂⽽望矣(《荀⼦·劝学》)“⽽”字⽤作连词,连接先后结构相似的两项,是并列关系、递进关系、修饰关系还是顺承关系,是较难分辨。

新课标高考复习突破第2讲古代文阅读理解常见实词和虚词教案

新课标高考复习突破第2讲古代文阅读理解常见实词和虚词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第21讲南京一中孙芳铭古代文阅读·理解常见实词和虚词“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古代文阅读中每年必考的两个考点。

“常见〞,这是规定的考查范围,实词规定为120个,虚词规定为18个;“在文中〞,强调的是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其含义或用法。

一、理解常见实词〔一〕理解常见实词的方法1.根据语句间比照、映衬关系来理解例1: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

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宏者,....虽然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在这段文字中,“顽鲁者亦当矜怜〞与“贤俟者自可赏爱〞两句构成反义相对关系,“顽鲁者〞与“贤俊者〞也是反义相对关系,“贤俊〞是同义复词,意为“贤良聪明〞,与之相反的“顽鲁〞也当是同义复词,应该解释为“愚昧而蠢笨〞,不能解释为“愚笨而鲁莽〞或“顽皮而愚蠢〞。

“自可赏爱〞与“亦当矜怜〞表述的是对两者应有的态度。

它们之间不是相反的关系,“赏爱〞是两个词,意为“赞扬宠爱〞,“矜悯〞也是两个词,意为“同情怜悯〞。

最后两句“虽欲厚之,更所以祸之〞,一是说主观愿望,一是意想不到的后果,“厚〞,厚待,看重,作动词用,“祸〞也应是动词,即造成灾祸。

2.借助语法结构作推断例2:①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解先入关破泰②视之,弄假设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③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本例四句皆来之课本,怎样理解其中的四个“意〞呢?句①的“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词语,应解释为“料想〞;句②的“意〞作主语,为名词,句④的“意〞用法与此相同,联系前文,可知应解释为“样子〞;句③的“意〞作“无〞的宾语,自然也是名词,应解释为“意图〞或“心意〞。

3.根据前后述说的内容作推断例:①又以去,意不自得②〔郭〕永以书抵幕府句①的“〞是什么意思,根据“意不自得〞可以推知“〞同“谪〞,“又以去〞,是“又因为被贬而离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中学文言文中的虚词突破教学
近几年来年,文言虚词是安徽省每年高考的必考题。

试卷均沿用往年惯例,有一半语句选自课本,另一半出自试卷,这降低了答题的难度。

但对农村中学而言,文言虚词的教学依然有相当大的难度,在高考中不失分依然很难。

文言虚词复习,必须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熟透课内的文言文。

为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更能取得实效,我们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备考:1、明确考纲要求,摸清考查趋势;2、明了考核要点,找准复习的切入点;3、全面系统归纳,整理备考知识。

现作一一分析:
一、明确考纲要求,摸清考查趋势。

自1997年起,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明文规定文言虚词的考查范围,至今已明朗地规定为18个虚词。

这几年考情契合考纲要求,提醒我们要重视考纲,既要全面复习又要突出重点虚词。

纵观几年来各虚词的考查,我们发现有两大考查趋势:一、“以”、“之”、“而”、“其”、“乃”、“为”、“于”、“则”是高频率出现的虚词。

二、选句有轮回现象,集中在必修上,兼顾选修。

二、明了考核要点,找准复习的切入口。

(1)考虚词用法及意义:
要求选出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这种考核提法占命题的绝大多数。

在辨析时,要先看词性,再辨意思。

因为词性异,意义异。

依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先辨其用法再辨意义,就可迅速筛选出正确答案。

(2)考虚词的常见义与特殊义
有关虚词的学习要求,《考试大纲》这么规定:能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文中的用法”即常见用法,它是相对于在词典中的用法而言的。

从2007年高考试题看,四川卷B项“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C项“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中“乃”与“其”分别译为较特殊的“竟”和“一定”。

其余虚词均为考常见用法常见义项。

因此,复习应牵住常见用法常见义项这一牛鼻子,避免在冷僻难的用法义项上劳神费力。

(3)考查寻同析异两种题型
研析近几年高考真题,命题专家绝大多数选择辨别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这种寻同题型。

虚词辨析不相同主要可分为词性同、意思异与词性异、意思异两大类型。

(4)考核选文与课文句子组合辨析
高考试卷均是选文与课文句子组合辨析。

它一半出自课内,一半选自课外,以此考核知
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请看2012年安徽高考试卷,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遂发愤以卒木欣欣以向荣B.填淤则舟楫不通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因潜请于布政辰公月出于乐山之上D.既为方伯所秦王为赵王击。

分别出自《归去来兮辞》、《师说》、《赤壁赋》、《廉颇蔺相如列传》。

因而,文言文复习必须紧紧抓实课文,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辨清熟悉语句中虚词的用法及义项。

三、全面系统归纳,整理备考知识
1、领悟语法知识,夯实理论基础
判别虚词的用法依赖于扎实的语法理论基础。

有了这个前提,就可在第一时间里辨别出词性是否相同。

如不懂语法,就会产生模棱两可、左右为难、难以定论之感,既费时又费力。

有了这个理论指导,我们就能在具体的语句中划分出如主语、谓语、宾语等句子成分,就知晓充当这些句子成分的常见词性,就能依据虚词的位置辨别出其用法。

总之,有了这个理性指导,辨别词性用法可事半功倍,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2、梳理知识网络,归纳系统复习
充分利用参考书、课本,作常见虚词用法意义的归纳,从用法、意义、例句等方面作一个全方位的知识整理。

在梳理中要突出虚词的常见用法及典型例句。

如近六年高考出现频率最高的“以”字第一至六册中义项与例句的归纳:
一、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方法及其他,今译为“拿、凭借、按照、用(凭)什么身份”。

典型例句: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六国论》)若亡郑而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然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过秦论》)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六国论》)王好战,请以战喻。

(《寡人之于国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石钟山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壁,偿城恐不可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寡人之于国也》)
(2)起提宾作用,今译为“把”
典型例句: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石钟山记》)梅以曲为美。

(《病梅馆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齐曰:必在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3)表示动作行为原因,今译为“因,由于”
典型例句: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报任安书》)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爱公子财。

(《信陵君窃符救赵》)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

(《促织》)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陈情表》)
(4)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和处所,今译为“在、从”。

典型例句:余以乾隆三十九年,自京师冒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陈情表》)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

(《祭十二郎文》)(5)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今译为“和、与”。

典型例句:(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信陵君窃符救赵》)
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今译为“而”或不译。

典型例句: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游褒禅山记》)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烛之武退秦师》)
(2)表示承接关系,今译为“而”或不译
典型例句: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六国论》)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过秦论》)
(3)表示目的关系,今译为“而、来、用来、以致”。

典型例句: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过秦论》)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报任安书》)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兰亭集序》)
(4)表示因果关系,今译为“因为”。

典型例句: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信陵君窃符救赵》)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同上)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五人墓碑记》)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陈情表》)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同上)
(5)表示修饰关系,今译为“而”或不译。

典型例句: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以詈之,谈笑以死。

(《五人墓碑记》)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游褒禅山记》)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归去来兮辞》)
3、精选复习习题,训练迁移运用能力。

可利用往年的高考真题,在陌生的语言环境中,训练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应重视课后虚词的归纳练习,重视重点语句、小片断文言文翻译练习以提高辨析词性的能力,强化句式意识,强化依句析义意识。

4、归纳历年虚词的考点考句,避免无谓的失分。

考虑到农村中学的实际,在临考前夕,要化时间归纳虚词历年的考点考句。

系统分类之后整理成备忘录,对高频率出现的考点考句要严防死守。

可权且把复习高考虚词真题作为考前的临门一脚,考前热身,考前查漏以避免无谓的失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