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课件:3.3.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课件:2.3.2人类遗传病与生物育种
(5)实现定向改变现有性状——基因工程育种。
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内,如果是动物方面的育种, 需要导入受精卵;如果是植物方面的育种,可导入体1.混淆“最简便”与“最快”
“最简便”着重于技术含量应为“易操作”如杂交育种,虽然年 限长,但农民自己可简单操作,但“最快速”则未必简便,如单倍体 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其技术含量却较高,单就花粉培养成幼 苗已很难实现。 2.不能正确掌握单倍体育种的过程
考查调查对象的选择 ① 宜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
单基因遗传病。
② 宜选取 “ 可操作性强 ” 的调查类 型,如:红绿色盲、多并指、高度 近视等本类遗传病只需通过观察、
关问题: 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即可进行, (1)调查最好选择单基因遗传病。 不必做复杂的化验、基因检测等。
(2) 如果要做 遗传方式的调 查,应该选择 患
A.过程①⑧育种方法运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最大优 点是能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B.过程⑤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它可作用于正在分 裂的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C.过程②③④育种方法运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 型aaB_的类型经④后,子代中aaBB所占比例是5/6 D.过程②⑥⑦应用了单倍体育种的方法,最大的优点 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择一个较大群体
作为调查对象。
遗传 方式
正常情况 患者家 分析基因显隐性及所在 与患病情 系 的染色体类型 况
(3) 请你为调查红绿色盲发病率小组 的同学设计一个表格,记录调查结果。 答案:表格如下:
考查对实验数据的处置方式
①应显示男女“性别” 男生/人 女生/人 有利于确认 分别统计, 表现 患者分布状况 色盲 ②应显示“正常”和“患 设计表格, 正常 者”栏目 记录数据 ③确认遗传方式时应显示 携带者 (4)假如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人数共 3 “直系亲属”记录框即 500 人,其中男生 1 900 人,女生 1 600 人, 父母、祖父母、外祖父 母、子女或孙子女等 男生红绿色盲 60 人,女生 10 人,该校高中
三维设计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 第单元 第四讲 生物的进化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四讲 生物的进化 结束
[必明考向] 考向一 结合实例考查生物的共同进化
1.(2014·北京高考)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
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
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
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
生物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四讲 生物的进化 结束
[易误提醒]
关于生物进化必明的四个易混点
(1)突变≠基因突变。
“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
“染色体变异”。 (2)变异先于环境选择。
农田喷施农药杀灭害虫,在喷施农药之前,害虫中就存在
抗农药的突变个体,喷施农药仅杀灭了不抗药的个体,抗药的
个体存活下来。农药不能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只是对抗药
性个体进行了选择。
生物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四讲 生物的进化 结束
(3)形态、结构一致≠同一物种。 形态、结构一致的生物,有可能具有生殖隔离,两个 种群的生物形态、结构相同,但繁殖期不同,这两个种群 的生物具有生殖隔离,是两个物种。 (4)能产生后代≠同一物种。 两个个体能够交配产生后代,有可能子代高度不育, 如马和驴,虽然能够产生子代,但子代不育,因此马和驴 是两个物种。
系树(图中百分数表示各物种与人类的 DNA
相似度)。DNA 碱基进化速率按 1%/百万年
计算,下列相关论述合理的是
()
A.四自个然物选种择决都定由生共物同进化祖的先方通向过基因突变而形成
B.生由殖图隔示可离见是,物四种个朝物种不是同由方共向同祖发先展经的过决长定期的性进因化素而形成的,进
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课件:x3-1.3植物组织培养、胡萝卜素和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
[答案]
A
三种植物有效提取成分的比较
提取 成分
比较 项目
玫瑰精油
橘皮精油
胡萝卜素
性质
化学性质稳定、 难溶于水、易溶 于有机溶剂、能 随水蒸气一同蒸 馏
橘黄色结晶,化学 无色透明、 性质比较稳定,不 具有橘香味; 溶于水,微溶于乙 重要成分为 醇,易溶于石油醚 柠檬烯 等有机溶剂
[答案] B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红细胞的洗涤:洗涤次数不能过少,否则无法除去血浆蛋 白;要低速、短时离心,否则会使白细胞等一同沉淀,达不到分 离的效果。
(2)凝胶的预处理:用沸水浴法不但节约时间,而且能除去 凝胶中可能带有的微生物,排除胶粒内的气泡。
(3)色谱柱的装填: 装填时尽量紧密, 减小颗粒间隙; 无气泡; 洗脱液不能断流。
(4)色谱柱成功的标志:红色区带均匀一致地移动。
[针对练习]
2.以下关于猪血红蛋白提纯的描述,不 正确的是 . ( )
A.洗涤红细胞时,使用生理盐水可防止红细胞破裂 B.猪成熟红细胞中缺少细胞器和细胞核,提纯时杂蛋白 较少 C.血红蛋白的颜色可用于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的监测 D.在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中,血红蛋白比分子量较小的 杂蛋白移动慢
(5)在剥离花药时,不要损伤花药,否则接种后不能脱分化形成愈 伤组织
(6)与花丝相连的花药不利于愈伤组织或胚状体的形成
(× )
(√ )
(7)月季花药培养时得到的都是单倍体植株
(× )
(8)利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先洗脱出来( × )
(9)在电泳过程中,蛋白质分子的移动速度,与分子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无 关,而与所带电荷的差异有关 (×)
花药离体培养技术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习题(三维设计)必修③ 第三单元 第一讲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 课时作业
必修③第三单元第一讲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如图为自然条件下某生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下列四个坐标曲线中,能正确表示该种群增长率(λ)随时间(t)变化趋势的是()解析:种群的“S”型增长过程中,种群增长率先逐渐增大;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超过K/2时,种群增长率开始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0。
答案:D2.假设某种细菌的起始数量为M,理想状态下,每20分钟繁殖一代,T小时后该种群数量为()A.M×20TB.M×23TC.2×M TD.2×M20解析:T小时后细菌繁殖了3T代。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根据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 t=N0λt(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 t表示t时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20分钟前种群数量的倍数),可知T小时后细菌的数量为M×23T。
答案:B3.(2010·南京调研)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解析: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
一般而言,北温带地区每个样方的大小,乔木为100 m2,灌木为16 m2,草本为1 m2,所以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00 m2左右。
调查蒲公英,除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外,还要把样方两个相邻的边及顶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作统计。
答案:D4.水华是富营养化水体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从种群特征分析,水华属于()A.不规则波动B.不均匀分开C.短期内疯长D.季节性消长解析: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工业污染等人为活动,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体,导致浮游植物大爆发,形成水华。
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课件:3.1.1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思维流程]
[解析]
据图可以判断,①是淋巴,②是细胞内液或细胞,
③是组织液,④是血浆。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A 错误;组织细胞消耗氧气,B 正确;③→①的过程受阻,可 导致组织水肿的发生,C 错误;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 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D 错误。
[答案] B
1.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②温度、pH 相对稳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
③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2)常见失调举例:
①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
②pH 失调——酸中毒、碱中毒等;
③渗透压失调——细胞形态、功能异常; ④温度失调——发热、中暑等。
3.人体 pH 稳态的维持
(1) 稳态维持的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 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 等。
(3)细胞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①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大液泡中存在的物质。
②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特指多细胞动物中的两个概念, 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 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之为内环境。 上述关系可表示为:
2.内环境成分的判断
(1)判断依据:看物质是存在于细胞内还是细胞外。存在于 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① 外界环境 的变化过于剧烈 原因 自身调节 功能出现障碍 ②人体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 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的必要条件。
知识点二
稳态的调节
1.人体的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 (2)热量平衡:
2.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 (1)调节中枢: 下丘脑 。 (2)调节途径:
(2) 在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间是双向交换 的,因此图 2 中 A 是生产者,B 是无机环境(大气),C 是消 费者,D 是分解者。
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课件:3.4.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
(2)往复循环,重复利用:物质可以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 之间反复利用。 3.碳循环及存在形式
(1)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以CO2形式循环。
(2)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3)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典例 1] 不 正确的是 .
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 ( )
①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②种群:生物种群的 繁衍 ,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③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 种间关系 ,以维持生 态系统的稳定。 (2)应用:
①提高 农产品和畜产品 的产量。
②对 有害动物 进行控制。
知识点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连线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种类
2.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答案:D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 正确的是 .
(
)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 其间接价值 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 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答案:D
生物群落
① ②
大气中的CO2
③
化学燃料
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②过程来减 少大气中的 CO2 C.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 D.人类减少对③过程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解析]
生物群落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它们
3.正反馈与负反馈调节辨析 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包括正反馈调节
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课件:2.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 代性状分离比为 3∶1⇒ 分离比为 3 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合理设计杂交实验,判断显隐性:
2.自由交配
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以 2 1 基因型为 AA、 Aa的动物群体为例,进行随机交配的情况 3 3
如
2 AA 3 ♂ × 1 Aa 3
♀
2 AA 3 1 Aa 3
欲计算自由交配后代基因型、表现型的概率,有以下几 种解法:
解法一
2.(2012· 江苏高考)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 确的是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 )
答案:D
二、读图析图能力
2.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实验探究方法 (1)测交法:
待测个体 结果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 × 分析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隐性纯合子
(2)自交法:
⊗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待测个体 ――――→ 结果分析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解析:只要群体不发生变化,不论自由交配还是自交,基因频 率都不发生改变,而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可通过计算判断。由题 可知,亲代中 AA 占 16%,aa 占 36%,Aa 占 48%。自由交配: 用基因频率法,算得后代中 AA=(40%)2=16%,aa= (60%)2 =36%,Aa=2×40%×60%=48%,所以不变。自交:AA、 aa、 Aa 分别自交, 由于 Aa 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 AA∶Aa∶aa =1∶2∶1,因此 AA 个体和 aa 个体的百分比要增大。
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课件:3.2植物的激素调节
[理清脉络]
考点一 以实验为依托,考查植物的向光性和向重力性
1.植物的向光性 (1)原因分析:
①外因:单侧光照射 (2)结论 ②内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2.植物茎的背地性和根的向重力性
根的近地侧生长受抑制 根的 重 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 根对生长素敏感性强 向地性 → → 力 近地侧浓度高 茎的近地侧生长较快 → 茎的 背地性 茎对生长素敏感性弱
3.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1)实验操作(如图):
(2)实验现象:装置 a 中胚芽鞘直立生长;装置 b 和 c 中胚芽鞘 弯向光源生长。
4.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1)实验操作(如图):
(2)实验现象:A 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 组去 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A.c 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 组尖端不能 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c 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 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解析:正常情况下,胚芽鞘尖端都能合成生长素;在幼嫩组织中, 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 能从胚芽鞘尖端向基部运输, 而不能反过来 运输,故图中 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而 b′组 尖端的生长素则不能。 答案:D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 B.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没有影响 C.乙烯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 D.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
[解析]
细胞分裂素可促进果实的生长;生长素可促进果实的
发育;乙烯能够促进果实的成熟;脱落酸不能促进细胞的分裂。
[答案] A
有关植物激素的几个理解误区
三维设计高中生物必修③ 第三单元 第一讲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徐州 生物杜老师)
右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 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
错误的是
(
)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 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 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
[解析]
纵坐标为存活率,横坐标为种群密度,a种
(2)方法步骤:
①植物种群密度取样调查的常用方法——样方法 五点取样法: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 确定调查对象 方,每个样方要求一致,适用于总体 选取样方 为非长条形 等距取样法:本法适用于长条形的总体, 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干份,由抽样比 例决定间隔或距离,然后按距离抽取 样方
(随机取样)
计数(记录每个样方内的该种群的数量)
生物种群密度较小时,存活率最高,说明种内互助不很 明显,一般个体较大,营养级别较高;对于生物b来说,
种群密度中等时,存活率较高,种内斗争也就较弱。
[答案] D
种群的概念
(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 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3)两个方面 ①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 位,又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②封闭环境中的种群数量变化模型 因在封闭环境中,无外源物质和能 量的补充,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与 “S”型曲线相比多了一个衰亡期。 如恒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或细菌 的增长曲线如图所示。
3.相关原理的应用 (1)K值的应用 ①野生生物资源保护: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 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 ②有害生物的防治: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课件:2.3.1生物的变异
A.可以确定该三体是其亲本减数第一次分裂时 6 号染色 体出错,产生了 ABb 基因型配子而形成的 B.该三体减数分裂产生花粉的基因型为 AB、Ab、Abb、 ABb、aB、abb、ab、aBb,共 8 种 C.三体的出现丰富了生物的遗传多样性,但还不是一个 新的物种 D.三体的形成属于染色体变异,可用显微镜观察其根尖 细胞有丝分裂装片进行辨别
③隐性突变:若基因突变为隐性突变,如AA中其中一个 A→a,此时性状也不改变。
2.基因突变不一定都产生等位基因
不同生物的基因组组成不同,病毒和原核细胞的基因组 结构简单,基因数目少,而且一般是单个存在的,不存在等 位基因。因此,真核生物基因突变可产生它的等位基因,而 原核生物和病毒基因突变产生的是一个新基因。
(2)根据基因型判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 (读音相同的 大、小写字母)出现几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图乙中基 因型为 AaaaBbbb,任一种基因有 4 个,则该细胞中含有 4 个染色体组。
(3)根据染色体的数目和染色体的形态数来推算: 染色体组 的数目=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 如雌果蝇体细胞中有 8 条染 色体,分为 4 种形态,则染色体组的数目为 2 个。
(1)请写出果蝇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组成。
答案:Ⅱ、Ⅲ、Ⅳ、X 或Ⅱ、Ⅲ、Ⅳ、Y。
(2)若染色体Ⅱ中 DNA 分子某碱基对 G/C 缺失或染色体Ⅱ中某 一片段缺失,它们分别属于哪种变异类型?
答案: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
(3)若某一雌果蝇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为Ⅱ、 Ⅲ、 Ⅳ、 X、X,这属于哪种变异类型?
特点
植株弱小,高 度不育
果实、种子较大,营养
正常可育 物质含量丰富,生长发
育延迟,结实率低
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课件:3.1.3激素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2.二者的关系
(1)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 中枢神经系统 的调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 激素可以影响 神经系统 的发育 和功能。
一、理解运用能力
1.判断有关激素叙述的正误。
(1)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 (2013· 江苏卷 T19A)( × ) (2)激素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1.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时, 如果以正常小鼠注射某种药物前后小鼠症状作为观察指标, 则 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 )
第三讲
激素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知识点一
人体主要激素
连线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知识点二 激素调节的实例 1.血糖调节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内容:
① 食物中的糖类 ,② 肝糖原 ,③ 脂肪等非糖物质 ,④肝糖
原和肌糖原 。
(2)促进④合成的激素是 胰岛素 。 (3)促进②分解的激素是 胰高血糖素 。
A.催产素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含有9个肽键 B.孤独症患者直接口服适量该药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 C.下丘脑中有些细胞不仅能够分泌激素,而且能传导兴奋 D.催产素参与的调节过程具有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 间比较短等特点
[答案] D
激素功能的常见实验验证方法 1.一般思路
某种方法处理 出现相应 添加某激素 推知相应激 ⇒ ⇒ ⇒ 病理症状 后恢复正常 素生理功能 实验动物
2.常用实验方法 (1)切除法:切除相应腺体。适用于个体较大的动物。
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课件:x3-1.1微生物的培养、分离与计数
(√ )
(5)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应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氮源 (6)统计样品中的活菌一般用平板划线法
(√ ) (× )
(7)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指示剂 变蓝,则说明筛选到分解尿素的细菌
(8)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
(9)纤维素酶只包括三种组分: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解析:培养微生物过程中应先灭菌再倒平板;每一次划线前 都要进行接种环的灼烧灭菌;接种后的培养皿应在恒温培养 箱中进行培养,光照会影响温度等条件;培养过程中观察间 隔的时间一般不超过 24 h。
答案:B
2.(2012· 北京高考)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在接种时不进行严格无菌操作 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A.将少许干酵母加入到新鲜的葡萄汁中 B.将毛霉菌液接种在切成小块的鲜豆腐上 C.将转基因植物叶片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 D.将土壤浸出液涂布在无菌的选择培养基上 ( )
答案:A
[课堂对点练]
题组一 微生物的培养和纯化
1.(2013· 江苏高考)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 B.转换划线角度后需灼烧接种环再进行划线 C.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D.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周观察一次 ( )
第一讲
微生物的培养、分离与计数
知识点一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培养基的成分和分类
(1)
凝固剂 固体培养基:含 (2)分类 液体培养基:不含 凝固剂
2.连线无菌技术的类型、方法及对象
3.纯化大肠杆菌 (1)制备固体培养基的流程:
计算
称量
溶化
灭菌
倒平板
平板划线法 (2)纯化方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知识点二 土壤中分解尿素细菌的分离和计数 (1)菌种筛选:使用 尿素 是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培养。
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课件
①③⑤⑦⑧
②④⑥⑨⑩
2.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 是指放大该标本的 长度或宽度 。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 内看到一行相连的16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 4 个。 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 (3)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左上方,应 向 左上方 移动玻片,方能使其位于视野的中央。 (4)甲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目镜、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 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 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B )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应选用②③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 转换器→转动细准焦螺旋→调节光圈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④⑥
3. 水、无机盐、糖类和脂质分析 自由水
降低温度
升高温度
结合水
器官形态与水的存在形式有关; 自由水含量升高,代谢旺盛; 结合水含量升高,抗逆性强。
亲水力大小: 大豆>小麦、玉米、大米>花生。 蛋白质 淀粉 脂肪
无机盐(离子状态) 叶绿素 Fe2+、Mg2+ 分别参与构成 血红蛋白、 ; I-是 甲状腺激素 的成分; Ca2+ 参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 正常生命活动 ; Na+ 、Cl- 、K+与 渗透压 的平衡有关。
2. 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糖原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D.脂肪和生长激素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3. 某同学对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应用进行探究,其中NaOH均为0.1g/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种群的数量变化
3、“S”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思考:“J”型曲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
答:不会。原因是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存在环境 阻力);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会加剧,以 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种群 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加。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 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 一定的水平。
B 经调査在第5年时该种群数量为200只。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图可知,该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B. 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 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C. 由于生活空间和资源有限、存在天敌等,第5—9 年内该种群数量减少D. 若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 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3)适用范围
资源和空间有限的种群(自然种群)
(4)解读“S”型曲线
稳定期:增长减慢
K值 增长速率为零 c
种群数量为K/2:
K/2
a
b 增长速率最快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种群数量为K:
增长期:个体数量增种加群,增增长长加速速率为零,
种群数量最大,种内 适应期:个体数量较少,增斗长争缓最慢剧烈。
【思考与讨论】
长
率
0
时间
增长率不变
种
群
增
长
速
率 0
时间
增长速率逐渐加快
(2)“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
增长速率
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
K/2
K
讨论:(1)阐述曲线的变化趋势。
(2)请在曲线中分别找出K/2值和K值所对应的 时间点,并说明判断理由。
K
c
种 群
c
数 量
【三维设计】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一讲 种群的特征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3
3.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包括:① 种群密度 ;②出生 率和死亡率;③ 年龄结构 ;④性别比例。
1.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吗?
提示:不是,鱼在分类上是“纲”的单位,鱼纲包括 很多种类的鱼。
2.我国的东北虎和华南虎是同一物种吗?能构成一 个种群吗? 提示:东北虎和华南虎是同一物种的两个虎亚种;归 属于两个种群。
的关系,从而确定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预测一个国家的
人口变化情况也基本如此。
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增加 ①年龄结构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基本不变种群密度 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减少 ②对于增长型的种群,一般还有如下的关系: ♀>♂→增长快 性别比例♀≈♂→相对稳定种群密度 ♀<♂→增长慢 预测一个国家的人口变化情况也基本如此。
提示:会影响男孩和女孩的出生率,从而影响人口性 别比例,不利于人口发展。
[跟随名师·解疑难]
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分析
(1)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很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 系如图所示。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 度变化的直接因素。 (3)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首先依据的应该是年 龄结构情况,其次是性别比例,由此推测出生率与死亡率
[跟随名师·解疑难]
1.对种群概念的理解 (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 的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3)两个基本单位: ①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个体、种群与物种的关系
(1)个体、种群、物种三者的特征:
是种群结构最基本的参数。
3.测定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项目 增长 模型
“J”型曲线
“S”型曲线
前提
条件
理想状态:资源无限、 空间无限、不受其他生 物制约
现实状态:资源有限、空间
有限、受其他生物制约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种群增长
速率
K值有无
无K值
有K值
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
联系 是因环境阻力大小不同, 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不同
B
10 - 0.1 25
C
5 5 0.1 5
D
5 5 0.1 25
—| 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 — 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
混合均匀并培养,每天将 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 计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 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 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 酵母菌总数
第三步: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的条件下培养。
计算种群密度 取平均值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①调查时没有迁入和迁出、 出生和死亡 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
①随机取样
注意 ②样方大小适中 事项 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④宜选用双子叶植物
不能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的
生命活动
[典例 1] 是
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 (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3.(2009· 上海高考)在光照下,将等细胞数量的衣藻和大肠杆菌分别 接种到只含无机盐的培养液中培养,结果是 (虚线和实线分别表 示大肠杆菌和衣藻的生长曲线) ( )
答案:C
二、读图析图能力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曲线为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 还是“S”型曲线?其
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 “J”型曲线。 理想条件下或种群迁入新环境后的一段时间内。
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间接影响 种群个体数量变动: 种 增长型: 出生率 死亡率 → 增加 > 群 出生率≈死亡率→不变 ①年龄组成 稳定型: 密 出生率 < 死亡率→减小 衰退型: 度 ♀> →增长快 ②性别比例♀ ≈ →相对稳定 种群密度 ♀< →增长慢
2.决定因素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
3.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
(2)人为因素: 受人口控制 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野生动植物
种群数量 不断减少。
一、理解运用能力
1.(2009· 广东高考)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 9 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 5 米种植 )
②计算公式: N=M×n/m (N 为种群数量,M 为标记个体数, 捕捉数量为 n,被捕捉个体中被标记个体数为 m)。
2.年龄组成
①写出图中各年龄组成的类型。 A: 增长型 ,B: 稳定型 ,C:衰退型。
②根据上图分析各年龄组成类型的特点以及种群密度变化 的趋势。
类型
各年龄分布
种群密度变化趋势
A
B C
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 酵母菌液。 第二步:利用相同多套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
考查实验操作步骤 — | 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 (1)
(2)
(3)
装置编号
装置 容器 内的 溶液 无菌马铃薯葡萄 糖培养液/mL 无菌水/mL 活化酵母菌液/mL 温度(℃)
数目,做好记录。
A
10 - 0.1 5
(2)该类曲线的增长率会改变吗?有无 K 值? 答案:种群增长率不变。无 K 值。
[理清脉络]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
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在
(4) (5)
—|连续观察7天,统计数目
将所得数值用曲线表示出
第五步:连续7天,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 数,做好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 第五步中应
— 来,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
变化规律
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 。
(2)某同学第 5 天在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做法 如下: ①振荡摇匀试管, 取 1 mL 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
[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解题时,要抓住图示中
①、②决定种群密度这一信息。由于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 影响性别比例,可以推知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中的 ①、②、③、 ④分别是指死亡率(或出生率)、出生率(或死亡率)、性别比例和 年龄组成。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 迁出率。 [答案]
解析: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在t2~t3时间内大于0,故此时段甲种群 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t3~t5时间内乙种群数量一直增增长型,t3 时,甲种群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多,年龄组成为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t3后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变成衰退 型;甲种群密度最大应在t3时,乙种群密度最大应在t5时;若乙 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之前就应防治。
②有害生物防治: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 K/2 值处(若 达 K/2 值处,可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典例 2]
(2012· 重庆高考)下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 ( )
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 a 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 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 c 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 d~e 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 力稳定性
第一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知识点一 种群的特征 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样方法:
适用范围 取样关键 常用取样法
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植物、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随机性 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___________
(2)标志重捕法:
①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误认为动物种群密度调查都不能用样方法,只有植物才用此方法
适合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的并不是只有植物,动物的虫卵、活 动能力弱的蚯蚓、蝗虫的幼虫、跳蝻及蚜虫等都可采用该方法。
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1.图示类型示例
(1)模式图:
(2)统计图:
(3)曲线图:
(4)柱形图:
2.判断方法
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 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 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D
1.误以为人口(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规律与自然界其他种群一样
人是社会成员,必然受到道德法律的约束,与迁入、迁出多方面社 会因素相关:
(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
(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 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 高造成的。
(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
答案:B
2.(2010· 海南高考)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 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为 ( )
年龄期 幼年期 成年期 老年期
甲 600 400 200
个体数 乙 400 400 400
丙 200 400 600
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了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等知
识。分析图中曲线可发现,由起点到b点为“S”型曲线,a~b段 中,该种群的增长率在逐渐下降,而种群密度在逐渐增加,二者 呈负相关,故选B;a点时,种群增长速率大,此时防治蝗虫效果 差,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 性别比例后,降低了出生率,故可防止c点出现;蝗虫种群数量控 制在d~e水平,可大幅度降低蝗虫对各种植物的危害,同时保护 了生物多样性,提高了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B
一、实验探究能力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 的动态变化(考纲要求实验)
超链接
[典例]
酵母菌生长的适宜温度在 20~30℃, 能在 pH 值为 3~7.5
的范围内生长, 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 大约每 1.5~2 h 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种群在 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 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1)A 图为 “J”型 曲线。 ①产生原因: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气候适宜、无敌害 等。
②曲线特点:种群数量 以一定的倍数连续增长 。 (2)B 图为 “S”型 曲线 ①产生原因:受环境条件如 空间、食物、敌害 的制约。 ②曲线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 环境容纳量 (K 值)
后,将停止增长。
2.种群增长曲线的应用
(1)K 值的应用:
①野生生物资源保护: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 力,增大 K 值。
②有害生物的防治: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锁粮食、 清除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等),降低 K 值。
(2)K/2 值的应用:
①资源开发与利用:种群数量达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 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把握 K/2 值处黄金开发点,维持被开 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 K/2 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 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