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四编 现代文阅读篇 专题二 说明文阅读 课时考点突破一

合集下载

中考王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记叙文分类突破演练五冷暖人生

中考王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记叙文分类突破演练五冷暖人生

五、冷暖人生(十六)心中有间小木屋(2015济南中考)①那是一个初冬的夜晚,晚饭后,我和老公在附近一条不常走的街上散步。

路灯早早亮了,路两旁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闪烁的霓虹灯则为小城的夜色增添了几分妩媚。

灯光下的人们或奔走于下班回家的路上,或继续经营着耐以生存的生意,整个街道并没有因夜色而沉寂,一如白天的喧嚣。

②我们缓缓前行,漫无目的地打量着街道两边的店铺,饭店、超市、五金店……那个小书屋就这样跳进了我的眼帘。

最初吸引我的是玻璃橱窗上的那一层白纱,让店里的陈设变得隐约可见,多了一层朦胧,多了一分温馨,还多了几许妙曼。

透过橱窗旁边的玻璃门,小店一览无余。

这是一个精心布置的小书屋,二三十平米,西边和北边沿墙各放一排高高的书架,上面满是书。

东边放一长沙发,玻璃茶几,有一位女士正坐在沙发上看书:中间一片空旷处放一玻璃桌,几把椅子,两位男士坐在桌旁交谈。

小屋上方垂着几盏别致的吊灯,橘黄色的光笼罩着,柔和而温暖.....。

③好个静逸、雅致、可人的书屋啊!我指着书屋对老公说:“快看,这个书店不错!”老公看了看,也赞同道:“是不错!刚开张的吧,前几天我从这儿经过还没看到。

”“走,进去看看。

”我提议。

谁知老公兴致不高:“改天吧,有点冷,我想回去了。

”我有点不舍,再把目光投向书屋,我好像听到了有音乐在流淌,好像闻到了有香气在弥漫……④后来,北风凌冽,不再散步。

再后来,忙忙碌碌,这个书屋也被淡忘了。

直到半年后的一天,晚饭后我独自散步,临出门时突然有要买一本书的冲动,便想起了那个温馨的小书屋。

来到书店时,我却愣住了:明晃晃的灯把屋子照得如同白昼,书店原本不大的空间里又新增了不少半人高的书柜和方形的桌子,上面堆满了书,书柜书桌之间的走道仅供两人侧身通过。

我转了转,满眼都是刀光剑影的武侠小说、肤浅庸俗的言情故事、粗制滥造的搞怪漫画……与那些充斥着商业气息的书店并无二致,哪里还是半年前的那个弥散着属相的书屋啊!几许惆怅油然而生。

(河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一 说明文阅读-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河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一 说明文阅读-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第13讲说明文对象及其特征,文意理解与信息提取,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一、(2018·某某改编)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代的私塾教育①前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他用平板电脑向夫妇展示了他的外孙女阿拉贝拉演唱中文歌曲、背《三字经》和中国古诗的视频。

看到这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用美式中文有板有眼地背诵“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不由得感慨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在中国古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是学龄儿童的重要启蒙读物,他们在私塾通过吟诵这些经典文本掌握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之后通过科举考试、晋升仕途奠定了基础。

②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

与私塾相对应的“官学”是上层社会的教育组织,而私塾则相应承担了下层社会的教育功能。

私塾教育所崇尚的德育之治、小众化授课模式,都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③在私塾里,学龄儿童们学习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

据《宋会要·崇儒》记载,宋代小学的要求是:“小学生八岁能诵一大经,日书字二百”;“十岁加一大经、字一百”;“十二岁以上,又加一大经、字二百”。

当然,古代检查学生的学业,也靠考试。

如宋代,老师会逐日测试学生的学习,这叫“日考”;另外还有“月考”“季考”等。

名目繁多,花样翻新,看来就算穿越回古代,也别想乐得清闲。

到了明代,理学家沈鲤记载:“朔望日考试,分等第,行赏罚。

”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考试,还要排名次挨鞭子,想想也真是怕怕的。

④现代的中小学经常分“特优班”“重点班”“普通班”,其实这种区分古已有之。

如宋徽宗政和四年十二月,颁小学条制,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

新生皆分在外舍,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

看来从古至今,学校都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

⑤古代私塾盛行体罚。

东汉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称:“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

(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

(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

河北中考考点突破课时考点突破一读网,更要读书(2016河北中考)①这是一个网络时代,读网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

网络固然给生活带来种种方便与趣味,然而,如果将大量的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反而容易浮躁不安,难以沉静。

②与眼花缭乱的社交网络相比,读书不仅能够使人远离纷扰的环境,保持内心的沉静,而且可以使人感受世界,体悟人生,获得启迪。

③因此,读网,更要读书。

④一谈起读书,我们总是抱怨太忙没时间,但偏偏又能挤出时间刷微博、看视频。

读网是轻松的,可以一目十行,脑子里过一遍,不一定留下痕迹;读书是深沉的,要用心用脑去理解、体会、感悟。

所以,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我们不愿意把时间用在“费脑子”的事情上。

⑤拒绝喧嚣的社交网络,腾出更多的时间读书,是需要勇气的。

去年,“网红”埃森娜在YouTube上发布了最后一条视频《为什么我要放弃社交媒体》,并彻底删除了自己的账号以及27.5万个订阅者。

为什么这么做?埃森娜认为,社交媒体是不真实的,制作出的形象、编辑过的生活,虽然能获得关注,但也丧失了真正的自我。

⑥我们生活在这个被屏幕统治的时代,时空被网络割裂,“碎片化”成为生活常态。

诚然,从网络获取信息很重要,彻底逃离网络几乎不可能。

但是,面对网络,我们可以做出有益的选择。

让我们放弃那些八卦消息和无聊视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读书吧!1. 选文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中心论点的?【思路归纳】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及概括能力。

文章第①段论述了提出“读网,更要读书”这一中心论点的背景。

根据这一段内容可归纳出本题答案。

【答案】这是一个网络时代,读网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人们将大量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浮躁不安,难以沉静。

(意思对即可)宀1概括中心论点(8年4篇4考)【方法指导】河北近8年所考4篇议论文中,概括中心论点是每年的必考点。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

涉及题型有以下两种:题型1:拟写选文标题(2015.13)此类题实质考查的是对中心论点的掌握。

2017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word文本附答案)

2017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word文本附答案)

( 1) 儿自去.国至今
去:
( 2) 求学宜.先刻苦
宜:
( 3) 特汝不应若是.耳
是:
( 4) 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 .
作:
9.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2 分) 用钱事 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 1) 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 。
鼓励,就写了这篇文章,用以自勉。
(选文有改动)
17.选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 2 分)
答:
18.选文第③段“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一句中,“这桩心事”具体指什么?(
3 分)
答:
19.从选文第⑥段看,周有光先生的哪些精神品质令人敬佩?(
3 分)
答:
20.选文第⑦段引用语言学界一位有影响专家的话,有哪些作用?( 答:
认为在语言学类参评的图书中,只有《周有光语文论集》够得上特等奖!”他的意见得
到了其他专家的响应,这部书最后被评为特等奖。
⑤在那次评选活动中,有一部参评图书是《图画文字说与人类文字的起源》。胡明
扬先生要我仔细看看这本书,提出初步的意见供各位评委参考。我认真读了这本书,可
是有的地方自己也拿不准。我就想起了周先生,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我把书转给周先生,
3 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 回答 8~ 11 题。( 14 分) 复儿子书 ①
来信均悉 ②, 兹 ③再汇汝 ④日本洋五百元 , 儿自去国至今 , 为时不过四月 , 何携去千金业 ⑤ 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 , 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 , 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 ⑥,亦 足用一年而有余 , 何四月未满即 ⑦己告罄 ⑧ ?汝苟 ⑨在理应用者表明一个有修养之人的心境不受别人影响的句子是:

中考王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说明文分类突破演练五河北特色

中考王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说明文分类突破演练五河北特色

五、河北特色(十一)说“茶”(2016原创)李国文①我们中国老百姓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虽然排在末尾,却是一门最有讲究、最有情趣、最有文化、最给人启迪的学问。

②饮茶的要义,就是通过有一定温度的白水,将茶叶中的精华析解出来。

这个过程,今人曰冲,古人曰煎,做法不同,道理是相似的。

宋代苏轼有一首题为《试院煎茶》的诗:“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这首诗写出了茶与水、火与水的关系。

据传唐宰相李德裕,曾托去江南的朋友舀回长江之水,供他煎茶,此人疏忽了,船已渡江,方想起汲水事,只好临时于江边舀了两罐捎回长安。

李德裕煎出茶来一品,便说,你取的非中段中流之水吧?不要瞒我。

可见唐代文人饮茶,对水的要求是很高的。

③为什么呢?因为好水还要配以“活火”,才能真正煎出好茶。

水加热时释放出气泡,温度愈高,气泡愈大,最初像蟹眼大小,慢慢地便像鱼眼大小。

古人认为,沏茶的水若是滚过了头,也就是水中的氧气因不断沸腾而逸出,水便“老”了,用这样的水,煎出来的茶,在口味上就要差一点了。

所以需特别讲究“火候”。

东坡诗“贵从活火发新泉”中的“活火”,就是要不停地用扇子扇,使炭火得到充分燃烧,使水沸腾出“鱼目”则止,这样煎出的茶,才让人饮后神清气爽。

④茶不仅有清心明目的功效,还给世人增添了许多情趣。

据说宋代上自宫廷,下到民间,饮茶成为时尚。

据《梦粱录》里记载,北宋的开封,南宋的杭州,茶肆、茶楼、茶坊、茶担,遍布全市,饮之外,有吃,吃之外,有乐,是广大民众的消闲去处。

而苏东坡题为《惠山烹小龙团》诗中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小团月”,则是专供宫廷饮用的龙团茶饼,属于极品的贵族饮料了。

欧阳修《归田录》有云:“茶之品莫贵于龙凤团,凡二十余饼重一斤,直金二两。

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

”龙团茶分大小,小者贵重于大者,所以,有此口福的苏东坡,情不自禁咏诗记事,记叙他的这次高级消费了。

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专题三议论文阅读

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专题三议论文阅读
论证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解决“怎样进行证明”的问题。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包括: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论证 方法
及其作用
举例
论证
也叫例证法,就是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举例论证所选事例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要真实。真实就是要求必须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而不是胡编乱造的,即使是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如时间、地点等)也要仔细推敲,否则会削弱文章的说服力。
对比
论证
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或道理进行比较,以此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运用这种方式使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让人印象深刻,增强说服力。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这一道理。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增强了说服力。
(2)论点的语言、形式及要求:论点应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判断句(或肯定的判断,或否定的判断)或肯定句,标志是用判断动词“是”或能愿动词“应该”“必须”“要”等,语言表述要明确。论点应正确、鲜明。
(3)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①论点是文章的题目。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由四个图形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②论点在文章的开头。如培根的《谈读书》论点是文章第一句话“读书足以怡情,足以 傅彩,足以长才”。③论点在文章结尾处。
二要典型。引用事例论证论点,是否能揭示问题的实质。
三要新鲜。议论文论点要新颖,所举事例也要新鲜。如果发议论时总是用别人反复用过的事例作论据,比如一谈刻苦学习,就列举陈景润的稿纸,头悬梁、锥刺股等,难免让人觉得陈旧乏味了。

(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说明文分类突破演练四时事热点类

(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说明文分类突破演练四时事热点类

四、时事热点类(八)(2016陕西中考)乔娟①动漫是儿童最早接受并最喜爱的娱乐节目。

动漫文化也是时下青少年文化的代名词。

②________________?科学家研究表明,动漫与儿童之间存在某种天然的联系。

现代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具有把万物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天性,而动漫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可以把任何非人类的东西人格化,赋予它们情感、语言、思维和行动。

所以动漫中勤劳的小蜜蜂、懒惰的加菲猫,都可以满足儿童的无穷想象力。

动漫作品中借助幻想塑造出的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的形象,虽然未必符合成人的思维逻辑,但却遵循儿童的逻辑和情感体验的特殊方式,容易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

③儿童和成人在看卡通片时到底有何生理差别?科学家研究发现,成人在观看由真人表演的电影片段和虚拟角色的动画片段时,大脑活动有显著的差异,即成人的大脑内侧前额叶自动参与加工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对卡通动画表现的虚拟场景中的人物角色或非人物角色却没有类似的自动加工。

当儿童观看动画片表现的虚拟场景中的非人物角色时,他们的大脑内侧前额叶是否会与观看真实生活中的人物一样被激活呢?科学家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测量10岁儿童观看电影和卡通片段时候的大脑激活情况,其中电影和卡通片分别代表真实和虚拟生活场景。

实验结果发现,儿童的大脑内侧前额叶在观看电影表现的真实人物和卡通片表现的虚拟角色时候都会被激活,这与成人的神经活动方式不同。

儿童直到10岁时,其大脑内侧前额叶还是不能自动区分真实生活中人物形象和虚拟世界中非人物角色。

④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成长为青少年,想象从远离现实逐步向现实世界靠近,但为什么如此多的中学生仍然喜欢动漫?这是因为作为以动漫为伴成长起来的一代,这部分青少年仍然习惯从动漫中获得情感、娱乐的需求。

青少年不再像儿童一样满足于简单的童趣幻想、游戏情节,他们不会仅仅满足于学校和家庭的生活体验,他们渴望接触外面的世界。

但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他们不能从现实生活中得到满足,于是他们借助动漫寻找理想中的虚拟世界。

2017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的全部内容。

河北省2017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河北省2017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河北省2017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①所谓转基因就是把某种生物(比如植物甲)的基因中的一个或一组片段,转移到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生物(比如植物乙)的基因组合之中,由此创造出一个新的生物(比如植物丙)来。

植物丙可能与植物甲、也可能与植物乙外形相似,但三者的基因组都不同,②简单地说,转基因就是在某种基因中引入外来基因。

而太空种子所发生的基因变异,却完全是在某个种子的单体内部完成的。

当种子处于微重力、弱磁铁、高真空、超低压、高洁净、多变化的太空环境中,被来自四面八方的高能宇宙射线“轰击”时,其内部DNA上的基因,会发生断裂、扭曲、重组等各种变化。

③那时,种子的基因们只要没有被完全摧毁,就会仅仅发生变异而不是消亡。

当种子回到大面,种如土壤,并发芽出苗,成长壮大时,它所表现的各种特征,就都是受到变异后的基因所控制了。

但是,在接受射线轰击、发生变异,再回到地面种入土壤的全过程中,每一个种子的基因变化都是“自主完成”的,没有任何一点外来基因的干涉和参与,就连跟这个种子挤在一起的其他同类种子的基因,也不可能跑来跟它捣乱一下。

④所以,太空种子,只是在“变基因”,而不是在“转基因”。

小麦依然是小麦,只不过变得产量更高,或者更抗倒伏;青椒依然是青椒,只不过变得个头更大,口感更佳。

总之,永远不会“小麦吃出青椒味,青椒用来做面包”。

12.太空种子发生基因变异的条件有哪些?(3分)答案:(1)处于微重力、弱磁铁、高真空、超低压、高洁净、多变化的太空环境中;(2)被来自四面八方的高能宇宙射线“轰击”;(3)种子的基因们没有被完全摧毁。

13.第ƒ段中,加着重号的“捣乱”一词,在选文中的意思是什么?(3分)答案:干涉和参与14.“苹果与梨嫁接长出的苹果梨”是变基因水果还上转基因水果?请根据选文说明理由。

(3分)答案:转基因水果。

因为苹果与梨的基因组不相同。

或者答为:转基因水果。

因为苹果梨是苹果与梨的基因进行组合后创造出来的新品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中考考点突破课时考点突破一姓氏的产生与发展(2016河北中考)中国的姓氏,一般..认为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相互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

《说文解字》云:“姓,人所生也。

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

从女从生。

”“感天而生”就是知母而不知父的意思。

如传说中的商族祖先契,是其母简狄吞玄鸟之卵有孕而生;周族祖先后稷,是其母姜嫄踩了天帝的脚印感孕而生。

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母系社会的婚姻状况。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他们的姓都带女字旁,如炎帝姜姓,黄帝姬姓,虞舜姚姓等。

“氏”的产生比“姓”要晚一些,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每一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

一个氏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

因此可以说,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

这就是姓与氏最初的根本区别。

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除了保留原有的区别外,其功能又有了新的变化。

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得来的,这时的氏已经是贵族地位的标志。

贵者有氏,贱者无氏。

这时的贵族都是男子,所以男子有氏。

如果他的封邑、官职或居住地发生变化,他的氏也就跟着变化。

如商鞅原为卫国公族,可称“卫鞅”;后来他被封于商,故又称“商鞅”。

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男子称氏以别贵贱”。

至于女子,她们在家只能按孟、仲、叔、季等排行相称。

另外,夏、商、周三代,严格实行“同姓不婚”的制度,因此,女子在出嫁时都要用姓标明血统,而在姓之前冠以孟、仲、叔、季等排行。

女子出嫁后,可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出嫁前的本国国名;如果所嫁之人为国君,则也可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所嫁国的国名。

周代的晋鲁两国不能通婚,因为都姓姬;但秦晋两国却可以世代通婚,因为秦国姓嬴,成语“秦晋之好”,因此成为婚姻的代用词。

这就是史书所说的“女子称姓以别婚姻”。

大约在秦汉时代,姓与氏混合为一。

这表明在进入封建的大一统社会以后,姓与氏已经没有区别了。

1.(原创)根据第一段文字,就内容方面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分析】回答此题,首先,认真审读题干,找题干中的关键词。

分析此题题干中的关键词,“第一段”即是答题的范围,“内容方面”即为答题角度,“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为最终的答案。

其次,对锁定的内容进行分析。

即对第一段内容进行分析,通读第一段可知,该段从“姓”和“氏”的产生及区别分别进行了说明。

最后,进行提问。

尽管此题是开放性试题,但回答起来还需严格按照答题要求进行作答。

回答时,可从汉字的某一方面特征提问,也可就该段的整体内容进行提问。

【答案】示例一:用传说中的“契”和“后稷”出生的例子有什么作用?示例二:为什么要产生“氏”?示例三:“姓”和“氏”有什么区别?质疑问题(8年5篇1考)【方法指导】对文章内容、语言和写法进行提问或提看法这一类题,其实质就是让学生自己将阅读疑惑摆出来,站在老师的角度命一道题,但不要求给出标准答案。

回答时要在准确把握文段意思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质疑或看法,完成这类题的一般步骤是:(1)看准题干要求。

看题干是要求从内容、语言还是从写法方面,是要求对某一段还是对文章整体进行回答;(2)准确把握文段的内容;(3)结合以上两点的分析,提出有思考价值的质疑或自己的看法,回答时切记不可脱离文本内容;(4)再次检验,看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语句是否通顺。

2.(原创)第二段中举商鞅的例子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方法指导】1.判断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首先要了解并掌握常见说明方法的主要特征。

可以找一些语言标志来辨别,如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譬如等;列数字: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注意与年代的区别);分类别:一类(种)……另一类(种)……;作比较:比、而、相对于、较……;打比方:像、仿佛……;下定义:判断句(比喻句、否定句不是下定义)。

2.常考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①举例子(2012.17):通过举……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引用(2013.16):引用神话传说、新闻、谜语等,生.动.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增强..了说明的趣味性...。

③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科学..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具体..、准确④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

.....……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加具体深刻⑤下定义:……是……准确揭示....。

....了……的本质特征⑥打比方:将……比作……形象生动.....。

....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的内容更形象易懂⑦引资料:引用名言、格言、谚语等生动地.....。

...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有说服力⑧分类别:为了说明……的特征(道理),条理清晰.....。

....地从……方面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3.(1)“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他们的姓都带女字旁”,这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秦晋之好”能够成为婚姻代用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文是如何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姓氏的产生与发展”的?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段内容理解与概括(8年5篇5考)【方法指导】说明文考查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设题主要围绕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准确概括来考虑。

河北近8年说明文阅读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主要涉及以下几种题型:题型1:理解文段内容此类题的回答,一定要是在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

首先要根据题干分析是从什么角度或者是哪一观点入手审问的,然后再确定答题范围,一般而言,题干明确了针对哪一段,答题时就紧扣哪一段,理清该段说明了什么事理,或是说明对象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最后根据文段内容概括回答。

题型2:概括文段内容回答此类题,首先需要根据题干确定该段的内容是什么及其与文章说明对象的关系。

然后根据设问找出答题区域,对文段的分析进行整理概括。

当答题要点在文中不明确时,就可根据题干后的分值确定该答几点,如分值为3分的,一般答3点;答案为4分的,一般答2点或者4点,这就需要根据内容而定了。

题型3:根据文段补写首句此类题的做法,与题型2基本一致。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题干要求补写首句,那么在概括时最好先看看文章其他段落的首句有没有固定的句式或特点。

如果有,那么在概括补写时,最好与其保持一致。

河北近8年说明文的选文形式相对固定,每一句基本都是所在段落的段意,简单明了。

另外,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和概括要做到以下几点:(1)通读原文,完成三个任务:①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

②给段落标上序号,小结段意,将它们归纳概括。

③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2)读题干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这样有利于锁定范围,明确答题方向。

(3)找出答题的范围进行概括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

一般来说,答案的检索区间应在命题点的附近。

(4)要树立“答案就在文中”的理念。

在答案形式之后要与题干问法、赋分进行对照,检查有没有漏掉要点。

答题时,语言准确简洁、要点全面。

主观探究、知识迁移(8年5篇1考)【方法指导】此类题一般有以下考查类型:题型1:探究联想类此类题属于半开放性试题,在解答时,既要有一定的自主性,又要注意其受具体客观条件的限制。

基本的解题思路可分为两步:(1)围绕问题,综合材料。

首先要围绕需要探究的问题,认真阅读所提供的材料,并做出综合性分析。

(2)不同角度,提炼观点。

在认真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根据试题要求,从不同角度提炼出符合题意要求的观点。

题型2:谈看法、提建议类做谈看法类题首先要让学生对所给选文有准确的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文段中来。

往往要么是结合原文谈,要么是结合实际回答,注意要审题。

提建议类题涉及提建议、找方法、找措施等,解答此类题,一般应抓住三点:(1)扣紧问题。

即紧紧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想办法、拟措施。

(2)切合实际。

在提建议、措施时,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力求能够解决问题,不要只是一些无用的空想。

(3)鼓励创新。

此类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

这样,我们在解题时就应该能想出新点子,找到新方法,提出新建议,拟定新思路。

回答主观探究、知识迁移类题时,需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1)看清问题,问什么答什么,切忌答非所问。

(2)所提出的方法措施必须是可行的、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切忌纸上谈兵。

(3)答题时,要善于从文章中寻找有用的信息,不能脱离文章。

(4)拓展的思路应该是正面的,积极的,文章中所提到的技术或者作者的态度要结合在答案中。

说明顺序 (8年5篇1考)【方法指导】1.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有时一篇说明文同时交叉运用几种顺序。

2.分析说明顺序的方法如下:(1)看内容,辨顺序。

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用等,一般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一般用空间顺序。

(2)找重点词句辨顺序。

空间顺序一般用方位词;时间顺序一般用时间名词;逻辑顺序一般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总之”“综合所述”等词语。

也可以采用排序法,一般时间和空间顺序比较容易辨识。

回答“文章相连的几段的位置能否调换”这类题时,首先要看所给段落与前文总说部分的顺序是否一致,其次再辨析所给几个段落所使用的说明顺序,然后再分析是否能换。

此类题一般不可调换,所以最后需写出不可调换的理由。

答题格式:不能互换位置,因为运用了……说明顺序,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一般规律,调换后就不符合认知规律了。

,河北中考课后演练中国古代服饰中的审美意识(2016衡阳中考)①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