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优秀教案第1课时(精品)

合集下载

2016-2017学年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两首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2016-2017学年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两首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古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课前参与查找的资料,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诗歌理解诗句含义。

2.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字的意思,了解诗歌大意。

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解诗题。

1.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古诗《十五从军征》。

通过预习和读题你知道这首诗和什么有关吗?从诗题中你哪些字你知道的?军:从军征:征战。

谁能连起来说一说十五从军征的意思。

2.文学常识: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选自《乐府诗集》,什么是乐府?通过预习你知道这首诗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一位老兵的返乡经历)。

二、新课学习读通诗。

1.作者想通过一位老兵的返乡经历表达怎样的感情呢?要解决这个问题读通古诗便是第一步。

2.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可以向同桌请教。

3.有没有同学愿意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认真听,他的字音读准了吗?指名读。

看着大屏上红色的字,这些字都容易读错,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一个字读一遍。

解决了字音的问题,相信同学们能把古诗读得更通顺更流利,我们一起来读读。

明诗意。

1.已经把诗读通了,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说说你不理解的词义,再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我看到有一个同学很会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他就把不理解的词义批注到了书上。

)2.交流汇报,师可以点名解释重点字。

3.哪位同学来说说这首诗在大意?其他同学认真听,他说完整了吗?如果有不完整的地方,可以补充。

六年级语文上册3.3古诗二首教案1北师大版(最新整理)

六年级语文上册3.3古诗二首教案1北师大版(最新整理)

古诗二首凉州词学习目标1.读正确,读通,读有节奏,即字正腔圆的读好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想象画面,体会戍边战士的思乡但不能回乡的情感以及戍边将士豁达的情怀。

读出诗意境,唱出感受,达到自然成诵。

3.课外拓展王翰《凉州词》,渗透两首《凉州词》的不同。

学习重、难点感受王之涣的《凉州词》的古诗意境,读出自己对这首古诗蕴涵的情感(感受诗悲中不失其壮的基调)。

学习过程一、导入:迄今1000多年的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颠峰时期.盛极一时的边塞诗,几乎前无古人,这其中当首推王之涣的《凉州词》。

板书:王之涣《凉州词》。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么?预设:生提问:“凉州”在哪儿?“词"是什么意思?题目什么意思?为什么两首诗一样?……(师及时鼓励学生会动脑筋,想问题。

)1.出示唐代地图(标注:黄河,凉州)。

师随机介绍“凉州":地名,指敦煌附近,今甘肃武威。

地处西北,十分荒凉。

2.词呢?唱词.3.释题:(可以先请学生说)预设:“其实凉州词准确的说,不是诗题。

它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为它填词,便有许多首凉州词了。

4.作者简介:师:你们了解诗人王之涣么?预设:(1)可以随机指名,请学生说,(2)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或没有查好资料,师介绍。

师:其实《登鹳鹊楼》就是他写的,正是一曲《登鹳鹊楼》和我们今天要学的《凉州词》,使他跻身于唐一流大诗人行列.过渡:想读读这位人称“小官员,大诗人“的作品么?二、初读古诗提出读的具体要求:1.自由读(至少两遍).2.指名读,听后评读。

(老师或学生评)过渡:如果说初读古诗的第一步,那么读出感觉,读出味道那才是我们读好诗的更高境界。

三、感悟诗句前两句1.轻声读前两句诗,找出自己读的感觉,并且或写或勾做上自己习惯的学习标记。

2.自由大声地读一读自己感觉到的.3.指名读。

(要求说感受,读出感受。

)4.师或生听后评议。

学习前两句诗预设:学生可以从第一句里找感觉,也可以先从第二句谈起。

2016-2017学年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两首》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2016-2017学年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两首》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古诗两首》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2.理解诗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的意思;3.能谈谈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己的体验感悟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运用古诗文三步教学法,即:读通-读懂-读透。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并懂得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珍惜美好生活知识与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并感知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珍惜美好生活。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自主探究,合作释疑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解决课中生字、词,了解古诗的主要内容。

2.了解诗人的生平,查阅边塞与描写黄河诗的基本资料,使用“手机”拍照,和同学共享。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前面两篇文章的学习,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她无私的哺育了我们,但是我们同样知道,我们还有另外一条河黄河,不错,黄河也是我们的母亲河,千百年来,也一直是人们赞美歌咏的对象,我就记得在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大家还学过一首写黄河的古诗,你们还记得吗?(提示:登鹳雀楼)2.今天,我们同样要学习王之涣写的一首描写黄河的古诗《凉州词》(板书课题),诗中写了哪些内容?你读了课题有想到了什么?让我们进一步学习古诗吧。

3.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作业4.解释题目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

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5.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全唐诗》存绝句六首,皆历代传诵名篇。

二、读通诗歌1.学生齐读课文2.出示生字,学生分析字形、组词并书写。

2016-2017学年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优秀学案第1课时(精品)

2016-2017学年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优秀学案第1课时(精品)

《古诗二首》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意思。

2.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情感。

2、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的意境。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这首诗是一幅怎样的画卷?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四、参考资料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

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

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
州词》,如王之涣、王翰、张籍,其中最有名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又名《出塞》。

古代所指的凉州就是现在的甘肃省武威市。

2016-2017学年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二首》第一课时优秀教案(精品)

2016-2017学年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二首》第一课时优秀教案(精品)

《凉州词》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古诗的多种感情色彩。

3.提高学生诗文理解的能力,能借助注释理解这首古诗的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读诗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读出古诗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启示法、讨论法、诵读法课前准备了解作者的基本资料,使用“手机”拍照,和同学共享。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课1.谈话导入古时候的诗人们才华横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的优秀文章和诗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

2.找同学背古诗,老师背诵一首,引出边塞诗。

3.介绍诗人和“凉州词”这个曲调名。

讲解:“凉州词”不是诗题,是凉州歌的唱词,它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因为很多诗人都喜欢这种曲调,为它填写新词,所以唐代的很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2、新授1.初步读诗,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

(坐读、站读)2.指名读。

然后指导“仞”的写法和“羌”的读音。

3.试读《凉州词》。

4.师生共读。

5.读诗,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还要读出诗中的感情。

(引导学生自己边读边悟,读出情绪)。

6.引导学生借注释理解:为什么称“一片孤城”,指的是哪座城?为什么用“片”?想像黄河自上而下奔腾的场面,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把这种感觉说出来。

7.感悟“杨柳”。

8.这是一种修辞方法:双关,就是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条件,使语句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彼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重点想一想:杨柳为什么不发芽?“春风”的含义:表面指自然界的风,实际指朝廷的关心。

边关上的将士们盼着朝廷能早点让他们回家和亲人团聚,可是“春风不度玉门关”,朝廷好像忘记了他们的存在,根本不顾及这些将士们,很多将士已经葬在了这里。

9.齐读古诗。

想像意境: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2016-2017学年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优秀教案第1课时(精品)

2016-2017学年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优秀教案第1课时(精品)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词的意思2.理解诗歌的意境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结合课前准备教学准备:课及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黄河是闻名世界的万里巨川,是中国第二大河,黄河奔腾不息,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

古代歌咏黄河的诗歌很多,我们要欣赏到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和刘禹锡的《浪淘沙》,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凉州词》。

2、新课学习(一)自主学习1.交流资料(1)介绍作者:王之涣,字季凌,盛唐著名诗人,至今享有盛誉。

天宝间,与王昌龄、崔国辅、郑昈联唱迭和,名动一时。

其诗用词十分朴实,然而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

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也正是这两首诗给诗人赢得了百世流芳的显著地位。

(2)补充介绍: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3)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4)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

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2.朗诵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可用齐读、分组读、自由读等方式,让学生对诗歌内容初步掌握。

3.感知诗歌内容这首诗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

描写戍边士兵的还乡情,但没有丝毫的颓废消沉,表现诗人的广阔胸怀。

(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从而深入诗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

1.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2.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展开想象的?(三)推荐阅读1.王翰的《凉州词》2.王之涣的诗歌3、结论总结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第1课时】《凉州词》王之涣》课件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第1课时】《凉州词》王之涣》课件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远望黄河,好像是从白云间流出来的一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样,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孤零零的城池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屹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写一写诗句的意思。 (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
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九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的源头。
黄河横贯大地,远远地一端上接白云。一座孤
城外是万仞高山。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颦美:皱着眉头的 样子很美。
这个丑女人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 却不明白她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思考:第三句运用双关这一修辞有什么含义呢?
这一双关既说羌笛哀怨地奏出《折杨柳》曲,
又恨春光来晚,杨柳迟迟不青。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阅读方法解密:认识双关
什么是双关? 双关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语或 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的一种修辞手法。如本课第一首 诗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就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判读双关的方法有哪些?
言在此而意在彼。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古诗二首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教材分析:本课的两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刘禹锡有关黄河的诗歌。

《凉州词》写的是边塞的荒凉,《浪淘沙》写的是黄河的蜿蜒曲折,流程较长。

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是学习难点。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课文插图等。

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凉州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长江的文章,同长江的热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黄河的凝重、悲凉。

从古到今,黄河也是诗人们描写的对象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有关黄河的诗歌。

二、学习《凉州词》。

1.简介作者王之涣。

2.解释题目。

3.初读课文。

播放录音,范读。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4.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5.想意境,悟诗情。

(1)自由读诗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指生读诗并交流。

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玉门关的荒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的心情。

6.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

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7.练习背诵。

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三、诵诗会。

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浪淘沙》教学过程:一、背诵《凉州词》1.指名背诵。

2.全班集体背诵。

二、学习《浪淘沙》。

1.初读课文。

播放录音,范读。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2. 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再读诗歌,思考: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二首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二首北师大版
4.以“我心中的古诗”为主题,创作一首现代诗,要求运用所学的古诗知识,展现自己的文学素养。
5.家长协助孩子选取一首喜欢的古诗,进行家庭诗词朗诵活动,录制视频,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6.结合课堂所学,与家长探讨古诗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形成一份亲子对话记录,字数不限。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课堂所学,注重知识巩固和拓展。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二首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背诵《古诗二首》中的两首古诗,分别是《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2.掌握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和意义,了解古诗的基本格式和韵律。
3.学会通过阅读、分析和感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4.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对古诗的热爱和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感悟古诗的意境和哲理,尤其是《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中所蕴含的自然美和人生哲理。
2.掌握古诗的韵律和格式,能够准确地背诵和默写两首古诗。
3.分析和解读古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将古诗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背诵并默写《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两首古诗,要求字迹工整、准确无误。
2.结合课堂所学,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其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3.查找有关王之涣和李白的相关资料,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创作背景,以及在他们作品中表现出的文学特点,整理成一篇500字左右的介绍性文章。
2.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介绍古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3.通过对比两首古诗的韵律和格式,让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特点,提高他们的背诵和默写能力。

六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古诗二首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古诗二首北师大版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并掌握两首古诗的诗意和主题思想;
3.学会欣赏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4.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进行古诗创作或改写。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学会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学习古诗,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情感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古诗中的传统文化,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4.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他们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和幸福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古诗中的意象和画面,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2.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美好和魅力;
3.创设互动环节,如分组朗读、表演等,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4.设计情境题目,如猜测诗句中的意象、分析诗人的情感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
3.讲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夸张、拟人等,让学生理解诗人表达情感的方式;
4.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王昌龄的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关切和忠诚,杜甫的诗则流露出对国家兴亡和人民疾苦的忧虑。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题目,如“两首古诗在意象和情感方面有何异同?”;
2.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两首古诗,并撰写学习心得;

六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古诗二首《十五从军征》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古诗二首《十五从军征》北师大版
2. 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3.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领略古诗的韵味和美感;
4. 了解古代军队生活和战争情景,对历史背景有所认识;
5. 能够运用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创作自己的古诗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古诗《十五从军征》;
3. 最后,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古诗《十五从军征》的主题和价值。
(五)作业小结
1. 我布置一道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如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古诗《十五从军征》的作文,或进行古诗创作;
2. 我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书写规范、表达清晰等;
3. 最后,我鼓励学生积极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策略,我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十五从军征》的内涵,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 通过播放古代战争场景的图片、音乐或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十五从军征》所描绘的战争氛围;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中的重要意象,如战场、军人、家乡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3. 创设互动环节,让学生扮演诗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增强他们对诗歌情感的体验;
4. 最后,我宣布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即学习古诗《十五从军征》,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讲授新知
1. 我首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他们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母亲河 古诗二首》精品教案_0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母亲河  古诗二首》精品教案_0

1古 诗 二 首凉 州 词(唐)王之涣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①你能说说作者的写作意图吗?]释义:黄河远远流淌,直飞上白云端,孤零零一座边城屹立在崇山峻岭间。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②这两句笔锋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的目的是什么?]释义:兵士们何必吹着羌笛奏起哀怨的《折杨柳》,温情的春风难以吹过玉门边关。

浪 淘 沙(唐)刘禹锡4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③这两句描绘了什么画面?“九曲” “自天涯”对描写黄河起了什么作用?]释义: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边。

5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④你从中读懂了什么?]释义: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1☜ 2 ①首句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次句写出了边塞环境的险恶。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3②告诉我们折杨柳送别本是唐人风俗,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词更能引起思乡之情。

可如今在这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想要折一枝杨柳聊寄别情也不可能,这怎能不让人更感悲伤?4 ③这两句描绘了黄河来自天边、奔腾千里的壮丽图景。

“九曲”用了夸张的手法写黄河曲曲折折;“自天涯”将黄河的源远流长写得出神入化。

5④这两句采用了张骞为汉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想象丰富,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2.通过朗读、感悟、交流理解古诗,体会情感。

3.引导学生走进诗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提升审美情趣。

解词的幻灯片。

一导入新课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它奔腾不息,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

古代歌咏黄河的诗歌很多,我们要欣赏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和刘禹锡的《浪淘沙》,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凉州词》。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二首第1课时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二首第1课时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教具: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

学具:工具书教法:读中感悟,感悟中读学法:读中感悟,感悟中读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长江的文章,同长江的热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黄河的凝重、悲凉。

从古到今,黄河也是诗人们描写的对象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有关黄河的诗歌。

二、学习《凉州词》。

1.简介作者王之涣。

2.解释题目。

3.初读课文。

播放录音,范读。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4.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3)理解“怨”字、“孤”字的含义。

5.想意境,悟诗情。

(1)自由读诗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读诗并交流。

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玉门关的荒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的心情。

6.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

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7.练习背诵。

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三、诵诗会。

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四、作业:背诵诗歌。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母亲河 古诗二首》精品教案_1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母亲河  古诗二首》精品教案_1
(二)学生自学,同桌交流。
(三)指名汇报,讨论、更正。
(四)师对全诗进行小结。
五.课课清环节(10分钟)
1.默写两首古诗。
2.重点词语理解。
可怜似真珠残阳闲
3.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花落残阳
月出空寂幽静瑟瑟和谐宁静
鸟鸣真珠
1、老师下面要来个四组读诗比赛,要求是:响亮、正确、有节奏。想获得为本组争光的机会吗?那就练习读几遍。
2、指名读,随机纠正字音、节奏。
3、齐读。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10分钟)
1、指导朗读:结合文章插图大声读,读出节奏。
请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可以站起来大声的读,也可以同桌互读,把这首诗美美的读几遍。
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具准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预习问题设计:
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查。查找有关这两首古诗的资料。
解。利用工具书解释文中的有关词语。
划。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疑。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
悟。初步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学过程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主备人:
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
4、开始学写摘录笔记,通过写摘录笔记加强对生字好词识记。练习在阅读时标注问题。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1分钟)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掌握《古诗二首》中的生字词,如“窥”、“鹤”、“舞”等,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理解并背诵《古诗二首》,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分析古诗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4.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对古诗进行品析,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七、课后作业
1.背诵《古诗二首》。
2.运用课堂所学,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
3.尝试创作一首古诗,下节课分享。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节课《古诗二首》的教学,学情分析如下: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前期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和鉴赏能力,对古诗的基本知识和修辞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古诗的兴趣日益浓厚,求知欲强,善于探索和发现。然而,学生对古诗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感悟仍需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对古诗中意象的把握和作者情感的领会。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待加强,对古诗创作规律的掌握尚需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使他们在互动交流中不断提升古诗学习的效果。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活动:
1.让学生进行诗句仿写,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古诗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古诗,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学习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二首》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词的意思
2.理解诗歌的意境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结合
课前准备
教学准备:课及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黄河是闻名世界的万里巨川,是中国第二大河,黄河奔腾不息,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
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

古代歌咏黄河的诗歌很多,我们要欣赏到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和刘禹锡的《浪淘沙》,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凉州词》。

二、新课学习
(一)自主学习
1.交流资料
(1)介绍作者:王之涣,字季凌,盛唐著名诗人,至今享有盛誉。

天宝间,与王昌龄、崔国辅、郑昈联唱迭和,名动一时。

其诗用词十分朴实,然而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

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也正是这两首诗给诗人赢得了百世流芳的显著地位。

(2)补充介绍: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3)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4)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

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2.朗诵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可用齐读、分组读、自由读等方式,让学生对诗歌内容初步掌握。

3.感知诗歌内容
这首诗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

描写戍边士兵的还乡情,但没有丝毫的颓废消沉,表现诗人的广阔胸怀。

(二)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从而深入诗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

1.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2.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三)推荐阅读
1.王翰的《凉州词》
2.王之涣的诗歌
三、结论总结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

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

四、课堂练习
你还知道哪些离愁有关的诗?
五、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
2.搜集描写黄河的诗句、传说、谚语、歌曲。

六、板书设计
凉州词
王之涣
远眺黄河、孤城环境
豁达、开阔的胸怀
近听羌笛声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