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预科教育基地隐性课程中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及实践
民族团结教育课教案
民族团结教育课教案民族团结教育课教案一、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各民族的文化、历史和现状,增进对不同民族的了解和尊重。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认同感,促进校园民族团结。
二、课程内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介绍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
民族历史的发展:讲述中华民族的历史演变过程,重点介绍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的贡献和地位。
民族现状的多样性:介绍当前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现状。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强调民族团结对于国家繁荣稳定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和责任。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通过生动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历史和现状。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特点。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各民族的优缺点,增进对不同民族的了解和尊重。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民族团结案例,让学生了解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和责任。
四、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有关民族团结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讲解:通过讲解各民族的文化、历史和现状,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和各民族之间的差异。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特点。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各民族的优缺点,增进对不同民族的了解和尊重。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民族团结案例,让学生了解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和责任。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认真程度等。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小测验: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民族团结》教育课程
《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民族团结是指各个民族之间相互理解、尊重、包容、和谐共处的一种状态。
在多民族国家中,民族团结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民族团结的教育课程也显得尤为重要。
《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民族团结观念和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增强民族融合意识,提高跨民族交往与合作能力。
该课程的实施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阶段。
在小学阶段,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不同民族的兴趣和好奇心。
比如,在地理课上,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探索不同民族分布的地理特点;在语文课上,可以讲述不同民族的民间故事和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兴趣。
在中学阶段,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程或者社团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比如,可以开设民族文化研究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习俗;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民族的文化。
在大学阶段,可以开设民族团结教育的专业课程,培养专业人才。
通过系统的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到民族关系的理论知识、政策法规以及跨民族交往与合作的技巧。
同时,大学也可以举办民族团结主题的讲座和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分享经验和观点,促进学生的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
除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也是培养学生民族团结观念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让他们深入到不同民族的社区、学校、企业等地,与当地民众进行交流和互动,增进了解和友谊。
学校还可以与家长和社区共同合作,共同营造民族团结的教育氛围。
可以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和亲子活动,提高家长对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视和参与度。
同时,学校也可以与社区合作,开展各种社区活动,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往。
《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观念和能力至关重要。
民族团结教育方案
民族团结教育方案引言: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了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我国逐步实施了一系列方案。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育形式等方面,探讨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实施的途径。
一、历史背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而且历史上民族关系复杂多变。
经过长期历史沉淀和文化交流,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特点。
然而,在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有时也会出现民族矛盾和分裂的现象。
因此,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成为我们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教育目标: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团结意识,加强他们的国家意识和文化认同感,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包容,实现多民族和谐共处。
通过民族团结教育,学生应该明白自己的文化身份并尊重其他文化,培养多元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教学内容: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应从多个方面进行。
首先,教育应注重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教授。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以增强对其他民族的了解和尊重。
其次,教育还应引导学生关注当代民族问题,如民族融合、跨文化交流等。
最后,通过公民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使他们成为民族团结的积极参与者和弘扬者。
四、教育形式:实施民族团结教育需要多种教育形式的配合。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民族节日庆祝活动、展览、演讲比赛等形式,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文化魅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到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交流访问,增进了解和友谊。
当然,家庭和社会也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家庭和社会应该引导和支持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共同促进民族团结。
五、教师角色:教师在民族团结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观。
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品质和广博的知识,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榜样。
同时,教师还应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施方案4篇
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工作目标通过民族团结教育,提高全体师生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三、实施步骤1.设立机构,明确责任。
学校成立民族团结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负责制定民族团结教育计划,组织开展相关活动,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2.开展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校园广播、板报、宣传栏等渠道,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展示各民族的优秀人物和事迹,营造良好的民族团结氛围。
3.组织学习,提高认识。
组织师生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各民族的习俗、文化和历史,增进相互了解和尊重。
4.开展活动,增进交流。
组织开展各类民族文化展示、交流活动,如民族歌舞表演、传统工艺展示、民族文化讲座等,让师生更深入地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和传统。
5.加强实践,增进了解。
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各地区、各民族的实际情况,增进相互了解和尊重。
6.开展研究,推动创新。
鼓励教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方面的研究,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四、实施要求1.高度重视,认真实施。
学校要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取得实效。
2.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要突出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注重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工作取得实际效果。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要充分发挥宣传的作用,加强对民族团结教育的宣传和推广,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社会环境。
4.加强交流,及时总结。
要加强交流和总结,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和改进工作,推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不断深入发展。
五、实施评估学校要建立民族团结教育评估机制,定期对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
评估内容包括师生对民族团结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情况、师生的参与度和反馈等。
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案
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案课程名称: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性和含义。
•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什么是民族大团结–民族大团结的定义–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性2.民族大团结的内涵–民族间的相互关系–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3.民族大团结的实践案例分析–民族大团结在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当代社会的民族大团结表现4.民族大团结的影响和意义–民族大团结对国家稳定和发展的作用–民族大团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民族大团结的场景,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概念讲解–介绍什么是民族大团结,以及其重要性。
–通过多种例子和图片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3.内涵分析–分组讨论,让学生了解民族间的相互关系、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的重要性。
4.实践案例分析–分析历史上的民族大团结事件,并让学生就当代社会的民族大团结表现进行讨论。
5.影响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大团结对国家稳定和发展的作用,以及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6.总结–对本课学习的要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民族大团结。
教学评估•学生讨论和小组活动的表现和贡献。
•学生对民族大团结概念和案例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民族大团结影响和意义的思考能力。
拓展活动•让学生调查当地的民族关系和多元文化情况,以小组形式汇报并展示。
教学资源•图片或视频素材相关民族大团结的场景。
•案例分析相关的历史事件和当代社会现象。
参考文献•无。
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实效性措施及取得的成效汇报
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实效性措施及取得的成效汇报引言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具有重要的社会教育职责。
作为一所多民族聚集的学校,保持和发展民族团结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提高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深入挖掘学校多元文化资源,加强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们的实际操作及取得的成效。
一、多元文化资源挖掘和整合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积极挖掘和整合学校多元文化资源。
我们组织了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如各民族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民族音乐、舞蹈和歌曲的演出,以及学生们参观各民族特色文化的考察等。
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们的文化生活,又增强了他们对不同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二、开展民族传统知识课程为了加深学生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我们开设了民族传统知识课程。
这门课程涵盖了中华民族和各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服饰、风俗等内容。
通过教授这门专题课程,我们使学生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民族传统,增强了他们对各个民族的尊重和理解。
同时,这门课程也促进了学生们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接纳。
三、成立民族团结巡回宣讲团为了更好地传达民族团结的理念和精神,我们成立了民族团结巡回宣讲团。
这个宣讲团由学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组成,他们走进各个班级、社区甚至其他学校,向同学们和社会公众宣讲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这种形式的宣讲,我们向更广泛的群体传递了民族团结的理念,增强了社会的民族凝聚力。
四、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教育活动为了加强学生们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民族团结主题教育活动。
例如,在学生会的组织下,我们组织了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民族乐器制作比赛和民族民间艺术表演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同时也让他们切实体会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民族团结建设中。
五、开设民族团结研究课程为了提高教师对民族团结教育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我们开设了民族团结研究课程。
论民族团结教育隐性课程的概念与特点
工 作发 现 , 遍 以显性 课 程 为主要 教 育 方式 , 忽略 了其 隐性 课 程 的研 究 与运 用 。本 文提 出, 分研 究 与运 用 民 普 而 充
族 团 结 教 育 隐 性 课 程 , 显 性 课 程 一 起 构 成 完 整 的 民 族 团 结 教 育 课 程 体 系 , 以加 强 与 改 进 民 族 团结 教 育 的 实 与 可 效 性 。 而 对 民 族 团 结 教 育 隐 性 课 程 概 念 的 界 定 与 特 征 的 分 析 是 理 论 研 究 的 入 口 和 起 点 。 所 以 本 文 重 点 是 阐 释
员。四 川 成 都 60 4 ) ( l 0 1
基 金 项 目 : 文 系 国 家 民 委 2 1 年 本 科 教 学 改 革 与 质 量 建 设 研 究 项 目“ 族 高 校 民 族 团 结 隐 性 课 程 建 设 ” 项 目 本 01 民 (
编 号 1 0 9 、 川省 教 育厅 2 1 年 思 想政 治教 育研 究 重点课 题 “ 12 )四 00 四川 高校 少数 民族 大 学生 国 家意识 、 民族 意识 与
或 是 完 全 没 有 得 到 承 认 的 学 校 生 活 经 验 , 又 经 常 有 效 地 但
对 学 生 发 挥 着 影 响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体 系 。 所 以 , 整 的 民族 团结教 育 课 程 体 系也 应 该包 括 显 完
民族团结教学教育课程教案
六2民族团结教育教案主题一:鸟瞰民族分布教学内容:探究活动一: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居住区域及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2、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一、导入我国是一个多民主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状况。
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国的56个民族,共同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二、分组汇报、探究。
1、看民族分布图,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居住区域。
2、探索学习: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有哪些?3、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交流学习。
三、活动延伸。
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待客礼仪风俗。
主题一:鸟瞰民族分布教学内容:探究活动二: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知道任何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一、导入。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任何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
今天我们继续去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找出少数民族人口最集中的省份1、仔细观察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
2、讨论交流:(1)少数民族最集中的是哪几个省、自治区?(2)人口最多与人口最少民族分别是哪个民族?活动二: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资源1、仔细观察中国森林资源分布图。
2、说说中国森林资源分布的特点。
3、了解其他丰富的资源。
三、汇报我们的发现主题一:鸟瞰民族分布教学内容:探究活动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民族地区高校构建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探析
教学 内容 和功能 决定课 程 的 目的和性 质 。民族 团结 教育一 般将 其纳 入 马克思 主义理 论课 或思 想政
治理 论课 。然 而 ,民族 团结教 育课程 一直 没有 摆脱 尴尬 境地 。其一 ,除 了国家 民委所属 的 民族 院校对
我 国是统 一 的多 民族 国家 ,民族 团结 教育 是促
一
成 民族 团结进 步 的基础 性 工 作 。 《 国家 中长 期教 育 改革 和发 展 规 划 纲 要 ( 2 0 1 0 —2 0 2 0 ) 》进 一 步 明确 要求 : “ 在 各 级 各 类 学 校 广 泛 开 展 民族 团结 教 育 。 推进 党 的民族 理论 和 民族政 策 、国家 法律 法规 进课
重 要 的理论 和 实践研 究课 题 。
* 基 金 项 目: 2 0 1 1 年 度教 育 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研 究 专 项 任 务 “ 推 进 民族 地 区 当代 中 国 马 克 思 主 义 大 众 化 和 增 强 农 民 政
治认 同研 究 ” ( 1 1 J D7 1 0 0 1 7 ) 、广 西教 育科 学 “ 十二 五” 规 划 2 0 1 1年 度 立 项课 题 “ 构 建 具 有 广 西 特 色的 民 族 团结 教 育 课 程 体
地 。整体 而言 ,民族 地 区各 高校 都能 够不 同程 度地 结 合 地 区实际 ,突 出 民族特 色 ,将 思想 政 治教 育与 民族 团结教 育 紧密结 合 ,在 民族 团结教 育 方面 ,开 展 有 针对性 的 系列教 育 活动 。然 而 ,民族 地 区民族
体 ,在 民族意 识 和 民族 利 益 诉 求 不 断高 涨 情 况 下 , 民族 认 同能否 始终 与 “ 中华 民族 多元 一体 ”保 持高
基于OBE理念的体育院校民族预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OBE理念的体育院校民族预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作者:卢嘉欣王丽芳殷剑侠马德康杨嘉芊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23年第12期[摘要]体育院校民族预科教育的课程设置既要坚持“强化基础,增强能力,开拓视野,提高素质”的原则,做好“预本衔接”,又要在“多元一体”格局下,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独特育人作用,以体育人、以体化人、以体树人,塑造健康体魄,健全道德品质,净化心灵审美,培养学生“五个认同”意识。
本研究根据OBE教育的培养目标、学习成果、能力素养、课程模块、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成果评价的反向设计理念,尝试构建多元化的、体现体育院校民族预科教育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结构突出“目标导向、实践取向、知行结合”特点,构建以“文化知识教育为基础、专业知识教育为导向、实践教学为抓手、思政教育为支撑”的“四维一体”的“通识+专业+实践”完整课程体系结构。
[关键词]OBE 民族预科课程构建基金项目:2022年陕西省社科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课题(项目编号:2022HZ0110)。
引言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当前培养优秀少数民族人才、为民族地区建设和国家发展输送新鲜血液的重要形式,它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输送新鲜血液,为加快培养少数民族地区人才、促进民族地区稳定、加快民族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体育院校民族预科教育在坚持“多元一体”的格局下,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独特育人作用,以体育人、以体化人、以体树人,塑造健康体魄、健全道德品质、净化心灵审美,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理念,意义深远。
本研究基于成果导向理念,遵循“教育应该提供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的教育理念,从需求(包括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出发,以最终目标(最终学习成果或顶峰成果)为起点,反向进行课程设计,构建体育院校民族预科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针对性评价,通过对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明确把握,为学校和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民族团结的实践课程设计
民族团结的实践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我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提高自身的民族团结意识。
1.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2.掌握民族团结的含义及重要性;3.了解国家民族团结政策及法律法规。
4.能够分析民族问题,提出解决民族矛盾的方法;5.具备与不同民族同学沟通、协作的能力;6.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培养尊重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态度;3.形成积极参与民族团结建设的信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围绕民族团结的内涵、意义、国家政策及实践等方面展开。
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民族团结的内涵与意义:介绍民族团结的基本概念,阐述民族团结对国家、民族、社会的重要性。
2.我国民族分布与相互关系:介绍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历史渊源及相互融合的过程。
3.国家民族团结政策及法律法规:讲解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
4.民族团结的实践:分析民族团结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如各民族间的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等。
5.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与途径:探讨如何在生活中积极参与民族团结建设,自觉维护民族关系和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教师讲解民族团结的基本概念、政策法规等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民族团结的实践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和重要性。
4.实验法: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民族团结实践场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运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内容丰富、具有权威性的民族团结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幼儿园民族团结教育实践与研究
幼儿园民族团结教育实践与研究1. 引言在当今社会,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幼儿园作为儿童教育的基石,承载着培养下一代民族团结意识和价值观的重要使命。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旨在为幼儿园教育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 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民族团结是国家的繁荣和稳定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幼儿园作为儿童时期教育的起点,其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幼儿园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民族团结意识,使他们从小学会尊重并包容不同民族的同伴,发展出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3. 幼儿园民族团结教育实践(1)注重文化多样性的呈现:幼儿园应当为幼儿创造一个多元文化的环境,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通过音乐、舞蹈、手工等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多元文化的魅力。
(2)开展节日活动:幼儿园可以组织各种节日庆祝活动,让幼儿了解并参与到来自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促进跨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3)多元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方式,幼儿可以体验不同民族的生活和情感,增强对于其他民族的理解和尊重,培养民族团结意识。
(4)多语言教育:利用幼儿期的语言敏感期,幼儿园可以开设多语种教学班,让幼儿早期接触和掌握不同民族的语言,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4. 幼儿园民族团结教育研究(1)研究民族团结教育的理论基础:通过对民族团结教育相关理论的研究,幼儿园教育者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方向,设计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课程内容。
(2)研究跨文化交流的效果:通过实践和研究,探讨不同幼儿园开展跨文化交流活动的效果,对于优化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幼儿的认知发展:研究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对于不同民族的认知和理解水平,可以为幼儿园教育者提供指导,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4)研究教师的素质培养:通过研究教师的民族团结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师德水平,为幼儿园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民族团结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是一种旨在促进各民族之间和谐相处,增进民族团结的教育形式。
作为中国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教育在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民族团结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团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要条件。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大国。
不同民族之间因为历史、地理、文化等原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和矛盾。
如果这些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和化解,就有可能威胁到国家和民族的稳定和繁荣。
而民族团结教育,则是为了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和合作,缔造一个和谐、稳定、繁荣的国家。
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宣传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宽容的思想。
在学校、社区、媒体等平台上,宣传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宽容的思想,使人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民族宽容和谅解的品质。
二、加强民族文化交流。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习俗,通过加强民族文化交流,让人们互相了解和包容,从而消除对异族文化的误解和偏见,促进民族融合。
可以举办各种民族文化艺术节、民族风情展等活动,让不同民族之间互相学习、欣赏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三、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教育。
在学校、军营、企业等场所中,开展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引导人们在实践和生活中积极弘扬民族团结和宽容的精神,增强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信心。
四、推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
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民族团结紧密相关,因此在民族地区加大投入,推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加强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和合作,可以促进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之间的互相了解和支持,从而增强民族团结。
五、加强民族教育课程建设。
在课程设置和实施中,充分体现民族团结宣传和教育的内容,让学生从小培养和弘扬民族团结和宽容的精神。
同时,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民族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总之,民族团结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实施的一项育人工程,旨在培养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化民族观念、增强民族自信、提高民族团结和宽容的素质。
民族团结教育教案(精选)ppt
开展多民族交流活动
01
组织不同民族的学生参与文化、艺术、体育等交流活动,增进
彼此了解和友谊。
建立多民族合作团队
02
鼓励不同民族的学生共同参与各类团队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精
神。
促进语言交流
03
推广多语言教育,鼓励学生学习和交流不同民族的语言,促进
语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扶持民族地区产业
西藏自治区的民族团结
总结词
西藏自治区通过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宗教信仰自由等手段,实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和 谐共处和共同发展。
详细描述
西藏自治区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加强学生对多 元文化和民族团结的认识。同时,政府也积极促进宗教信仰自由,尊重和保护藏传佛教 等宗教信仰,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护西藏地区的稳
有利于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民族团结可以促进各民族的发展和进步, 从而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
民族团结不仅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 的和平与发展。
02
民族团结的历史背景
古代的民族团结
华夏族的形成
唐文化的开放与包容
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在春秋战国时 期逐渐形成,强调“华夷之辨”,注 重民族之间的团结与融合。
05
民族团结的典型案例分析
新疆地区的民族团结
总结词
新疆地区通过多元文化教育、民族交流活动等手段,实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和谐共处。
详细描述
新疆地区积极推动多元文化教育,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语言、文化和传统习俗,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 和认同。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也举办了各种民族交流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加深了各民族之间的友 谊和团结。
民族团结教案共同筑牢民族团结基石
民族团结教案共同筑牢民族团结基石篇一:《民族团结:共同筑牢民族团结基石》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生,在我们的学校里,有着来自不同民族的小伙伴。
今天呀,我想跟大家讲讲民族团结这件超级重要的大事呢!我们班就像一个小小的民族大家庭。
有维吾尔族的阿依古丽,她的眼睛就像星星一样明亮;还有回族的马小虎,他特别聪明,总是能想出好多有趣的点子。
我们每天一起上课、一起玩耍,就像兄弟姐妹一样。
我记得有一次学校举办运动会,这可真是个热闹非凡的活动。
我们要参加接力比赛,阿依古丽跑得可快啦,就像一阵小旋风。
她把接力棒传给马小虎的时候,马小虎紧紧握住,那神情就像是握住了无比珍贵的宝贝。
他奋力向前冲,我们在旁边大喊:“加油!加油!”那声音,大得感觉整个操场都在震动呢。
最后我们这个小组得了第一名,大家高兴得又蹦又跳,抱在一起欢呼。
这时候,谁也不会去想我们是不同的民族,只知道我们是一个团队,是亲密无间的小伙伴。
在我们的生活里,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就像维吾尔族的舞蹈,那舞姿优美得像春天里随风飘舞的柳枝。
阿依古丽就经常给我们展示她的舞蹈,她旋转起来的时候,就像一朵盛开的花朵。
我们都看呆了,然后跟着她学那些简单的动作,虽然学得歪歪扭扭的,可大家笑得特别开心。
还有回族的美食,马小虎有一次带了他妈妈做的馓子来学校,那馓子又香又脆,吃起来就像在嘴巴里开了一场美味的派对。
我们的老师也总是给我们讲各民族的故事。
有一次,老师讲了藏族的传说,说藏族人民把雪山当成神山,那是一种多么伟大的信仰啊。
就像我们对待自己最珍贵的东西一样,小心翼翼又充满敬畏。
这些故事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们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大门。
在我们国家,民族团结是像大树的根基一样重要的东西。
如果把我们的国家比作一个大房子,那各民族就是房子里的一根根柱子。
一根柱子是撑不起房子的,只有所有柱子紧紧团结在一起,房子才会稳稳当当的。
要是各民族不团结,就像房子的柱子散了架,那这个大房子可就要摇摇欲坠啦。
民族大团结课程设计
民族大团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我国多民族的分布特点,掌握各民族的基本文化、风俗和传统。
2. 学生能掌握民族大团结的基本原则,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学生能了解我国民族政策的发展历程,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维护民族团结的具体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3. 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课堂展示等形式,提高自我学习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尊重、包容各民族文化的态度,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3.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传播民族团结的理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德育教育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我国多民族文化、民族政策和民族大团结原则,提高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好奇心强,善于接受新知识,但需加强引导,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程的教育效果。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和实施,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本课程将依托《小学德育》教材中关于“民族大团结”的章节进行教学。
内容列举:- 我国多民族的分布特点及各民族的文化、风俗和传统。
- 民族大团结的原则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 我国民族政策的发展历程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 生活中的民族团结实例及分析。
2. 教学安排与进度:- 第一课时:介绍我国多民族的分布特点,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基本文化、风俗和传统。
民族团结理论社会实践报告9篇
民族团结理论社会实践报告9篇在各个领域中,报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人们了解和解决问题。
在报告中,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改进方案,以便读者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启示和参考。
最后,希望这些报告范文能够对你的报告写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祝你写出优秀的报告!民族团结理论社会实践报告(精选篇1)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题为“济宁民族团结报告”的活动。
这场报告会带给我很多启发和思考,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用五段式来表达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报告中介绍了济宁市的多民族特点,让我对济宁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济宁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在报告中,我了解到济宁市有汉族、回族、苗族、藏族等十六个少数民族。
这让我深感济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也让我意识到,济宁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民族团结的地区,是因为这里的各民族都有着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的传统。
其次,报告中提到了济宁市取得的民族团结成果。
济宁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不同民族的人们。
根据报告,济宁市的各民族人民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很多。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相互融合,相互尊重,形成了大家庭般的团结氛围。
这种团结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得以体现,也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济宁市的民族团结成就了当地的繁荣和富强,充分展示了中国各族人民和谐相处的风采。
然后,我在报告中了解到,民族团结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济宁市政府一直把民族团结摆在重要位置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各民族的交流与合作。
为了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政府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力度;为了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政府提供了多种语言的翻译服务。
报告中还提到,济宁市的教育系统以及媒体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学校和电视上广泛传播和宣传各民族的文化和传统,促进了民族团结的形成和发展。
此外,报告中还强调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意义。
济宁市的民族团结不仅仅是人们之间的和睦相处,更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社会进步的基础。
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制度
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制度一、目的和意义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是为了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和谐,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而设立的。
基地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了解和认识各民族的文化、历史和传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为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做出积极贡献。
二、原则和目标1. 坚持党的民族政策,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 加强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
3. 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共同富裕。
4. 推动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三、主要内容1. 开展民族文化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展示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文物、艺术作品等,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各民族的文化和历史。
2. 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专题讲座、座谈会、文艺演出等,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民族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等。
3. 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提供技术、资金、人才等支持,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 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如民族文化节、民俗展览等,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四、组织管理1. 设立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
管委会由相关部门和专家组成,定期召开会议,对基地的工作进行评估和指导。
2. 基地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
基地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
3. 基地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财务管理、人员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确保基地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4. 基地应加强与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民族团结在学校的实际应用
民族团结在学校的实际应用引言民族团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各民族学生,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增进各民族间相互了解和友谊的重要使命。
本文将探讨民族团结在学校的实际应用,以期为创建和谐校园提供参考。
民族团结的校园环境建设1. 政策宣传和教育:学校应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政策的教育宣传活动,包括组织专题讲座、座谈会等形式,使广大师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民族团结政策的精神实质。
2. 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在各学科教学中,融入民族团结的内容,强调各民族的历史贡献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同时,设置民族风情课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
3. 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举办民族团结主题的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各民族学生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民族团结的师生互动1. 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教师队伍。
鼓励教师学习各民族语言和文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学生社团活动:鼓励各民族学生成立民族团结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民族舞蹈、民族音乐、民族体育等,促进各民族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3. 互助互学活动:开展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互助互学活动,鼓励他们相互学习语言和文化,共同进步。
民族团结的保障机制1. 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民族团结的校园管理制度,确保各民族学生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2. 矛盾排查与调解机制:建立民族团结矛盾排查与调解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各民族学生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3. 监督与评估机制:加强对民族团结工作的监督与评估,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结语学校是民族团结的重要阵地,只有做好学校的民族团结工作,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跨文化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民族团结实践教学成果
民族团结实践教学成果民族团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是中华民族伟大团结精神的具体体现。
在我国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团结一直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和民族政策。
民族团结实践教学是一项旨在培养学生民族团结意识和民族团结能力的教育活动。
通过此项教学实践,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我国众多民族的文化传统、历史发展和社会风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同时,学生还能感受到不同民族之间的友谊和互助精神,增进民族团结和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在民族团结实践教学中,学生们可以参观少数民族聚居地,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通过观察和体验,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培养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意识。
同时,学生们还可以通过与少数民族同学的交流互动,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激发出更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民族团结实践教学还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文化交流活动,如民族音乐会、民族服饰展示、民族美食品尝等。
通过这些活动,不同民族的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文化特色,增强自信心,同时也可以让其他同学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文化艺术,促进民族团结和谐。
民族团结实践教学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民族团结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们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民族问题进行研究,如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教育问题等。
通过实地调研,学生们可以亲身感受到民族团结对于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民族团结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民族团结意识和民族团结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情怀的新时代人才。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伟大团结精神的核心,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只有通过民族团结实践教学,我们的青年一代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民族团结实践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通过此项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民族团结能力,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7卷第3期2017年5月Journal of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Soc.Sci.Edit. )Vol.37 No.3 May 2017•教育研究. D01:10.3969/j.issn.l003-0964.2017.03.019民族预科教育基地隐性课程中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及实践郑雪松(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信阳464〇00)摘要:隐性课程的潜在性与民族团结教育渗透性需求是一脉相承的。
民族预科教育基地隐 性课程在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学生的民族文化风俗、民族红色文化等方面都蕴藏着丰富的民族团 结教育资源。
重视基地文化环境建设、挖掘师生民族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 动、加强基地制度管理等实践是民族预科教育基地隐性课程中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发挥效能的重 要途径。
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育资源;隐性课程;民族预科教育基地中图分类号:D633;G641 文献标志码:A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贯重视民族团结和民族团结 教育。
2016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代 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尊重民族差异、包容文化多样,深化创建活动,让 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和睦、共同发展”[1]。
学校课程,特别是学校的隐 性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资源。
本 研究拟从隐性课程与民族团结教育的关系入手,探 讨民族预科教育基地隐性课程中的民族团结教育资 源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而提出民族预科教育基地民 族团结隐性课程的实践维度,希望对发掘民族预科 教育基地民族团结隐性课程的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一、隐性课程的潜在性与民族团结教育的渗透性需求一脉相承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海 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强调:学校要把德 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加强校风、师德建设,坚持教书育人,根据少年儿童特点和成长规律,循循 善诱,春风化雨,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每一次活动不仅健康身心,而且陶冶 性情,让同学们都得到倾心关爱和真诚帮助,让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m。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民族团结教育的核 心,要真正做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 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必须注重隐性渗透和适时文章编号:1003 -0964 (2017)03 -0086-05疏导。
(一)隐性课程的潜在性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依据现代课程论观点,按呈现方式将学校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并可 以相互转换。
“今天的学校教育,已经使学生摆脱 了课堂教学的局限,使他们从学校生活的气氛、人际 交往和关系以及各种文化活动中接受教育,以弥补 正规课程之不足”[3]45。
这里的“正规课程”也就是 显性课程,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在相互作用中对受 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
在国内外研究者关于隐性课程的界定中,国际 上比较认同的是:“所谓隐性课程,一般是指形成学 生的非正式学习的各个要素,如师生关系、能力分 组、课堂规则与程序、隐喻的教科书内容、学生的性 别差异以及课堂奖励方式等。
这些要素在学校课程 手册中没有得到明确的规定,它们被看作是一部分 隐藏的、无意的甚或是完全没有得到承认的学校生 活经验,但又经常有效地对学生发挥着影响。
”[4]w 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 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 验。
与‘显性课程’相对。
与其相关联的教育实践 有:能力分组、师生关系、课堂规范与过程、隐含的教 材内容、学生性别差异、班级奖励结构等;其效果体 现在政治社会化、价值观与文化道德的习得、权力观收稿日期:2016-08-27;收修日期:2017-03-10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D M A140212);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5BJY004) 作者简介:郑雪松(1967—),女,河南固始人,博士,副教授,颂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民族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等。
• 86 •郑雪松:民族预科教育基地隐性课程中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及实践念的形成、阶级差异的加深等方面。
”[5]19°9与外显的、直接和明确的显性课程不同,隐性课 程的实施具有内隐、间接等潜在性特点。
虽然隐性 课程的各种文化要素之间逻辑性不强,缺乏系统性,但是隐性课程同样具有对学生理性因素发展的直接 和间接的作用,还具有为学生非理性因素发展提供 感性升华、情感陶冶、兴趣激发、意志磨炼、想象力发 挥等功能,是民族团结教育功能实现的重要资源。
(二)民族团结教育的渗透性需求民族团结是党和国家历来所追求的目标,是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 养目标之一。
民族团结教育理应坚持“以人为本'尊 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 的潜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民族团结教育的活 动中,发挥主人翁的作用,由受一定环境控制逐步能 够控制一定环境,使教育的实施由外在强制渗透转化 为内在需求。
民族预科教育基地隐性课程资源的挖 掘及作用的发挥是民族团结教育及创建活动实施和 发展的内在需求。
学生思想态度的转化具有内隐性 和潜在性,需要感知、领悟和内化。
不同民族的少数 民族预科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的知识储备、兴趣爱好 等存在很大差异,xt于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教育不能 仅限于显性课程,还要借助学校文化传统、校园生态 环境、师生的精神风貌等隐性方式,感染、熏陶他们, 以期他们形成适应现实生活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 行为方式,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政治素养。
总之,隐性课程的潜在性与民族团结教育的渗 透性需求一脉相承,对民族预科生进行潜在的渗透 性民族团结教育,可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对民族 预科生产生的影响比外在强制说教更加深远。
因此,可以说隐性课程功用发挥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 到民族团结教育的渗透力度。
二、民族预科教育基地隐性课程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及其表现形式民族预科教育基地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民族预科 教育基地所开设的汉语、数学、外语、计算机、马克思 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显课程而言的,是对生 活在其中的民族预科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课程资 源。
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的隐性课程具有明显的民族 性和多元性。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民族性,恰 似一个人的个性。
民族性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而 其成因主要受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物质和经济的自 主发展、其他民族等的影响,这些影响会随着民族预 科生的到来而进入民族预科教育基地。
民族预科教 育基地隐性课程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主要指学生的民族文化风俗、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民族红色文化 资源等。
(一)学生的民族文化风俗资源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 少数民族,不同民族的少数民族预科生一般具有本 民族的文化特征,既遗传着自己民族的文化基因,也 是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承载者。
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的 学生一般分为全国班和新疆班,全国班一般是来自 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学生,新疆班一般是来自新疆 的少数民族,主要是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民族预科 生习惯说维吾尔语,并擅长舞蹈和音乐,重视民族传 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节最为隆重。
同时,其 他民族预科生也带来自己民族的文化风俗和习惯。
因此,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学生民族文化风俗资源具 有的多样性,丰富了民族预科教育基地民族团结的 教育内容。
(二)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按照相关政策和文件要求,民族预科教育基地 的教师应该熟知各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等。
《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明确提出,民族预科教育基地要“根据民族学生多 元文化的特点和民族预科班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的特 殊要求,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教 师和管理人员从事教学、管理工作”[6]。
民族预科 教育基地课程开发利用的主体是教师,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少数民族预科 生。
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和情操无疑是唤起学生民 族情感的重要课程资源。
(三)民族红色文化资源近年来,民族预科教育基地为了加强民族团结, 比较重视红色文化教育,经常组织少数民族预科生 到附近的博物馆、烈士陵园、遗址等参观学习。
博物 馆范围广泛,既包括封闭结构的场所,也包括与教育 相关的露天场所。
对于高校民族预科生来说,博物 馆里陈列和标识的各民族的源起、风俗习惯、服饰,以及各民族融合发展的材料,不仅是重要的民族团 结教育课程的内容和素材,而且是达成课程目标的 条件性资源。
博物馆中的各民族藏品可给他们带来 多方面信息刺激,使他们在愉悦的情境下积极主动 地获取知识,增长见识。
烈士陵园则是各民族同胞 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抛头 颅、洒热血的历史见证,这其中蕴含的革命先辈事迹 的课程资源无疑能唤起和增强民族预科生的国家认 同感。
举办民族英雄事迹报告会和革命英雄演讲会 等,对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还在形成中的少数民• 87 •第37卷第3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5月族预科生具有直观形象的激励教育功能。
民族预科教育基地隐性课程的民族团结教育资 源不仅包括以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建筑为主体的物质 环境文化,而且包括教师与少数民族预科生、管理人 员与少数民族预科生、管理人员与教师、少数民族预 科生与少数民族预科生之间的互动交往、信念追求 和精神风貌等精神文化。
民族预科教育基地潜在的 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不仅为开展民族团结创建 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而且促进了多民族文化传 承和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发展。
三、民族预科教育基地民族团结隐性课程的实践维度民族预科教育基地隐性课程丰富的民族团结教 育资源是民族预科生发展的重要精神食粮,由于隐 性课程具有潜在性和非预见性等特点,民族预科教 育基地民族团结隐性课程的实践应多维并举。
(一)重视民族预科教育基地文化环境建设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的校园建筑、生态环境、空间 布局等时时刻刻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民族平等、民族和谐相处等思想产生影响。
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环 境育人功能的实现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整体规划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的民族团结空间布局民族团结校园建筑类隐性课程是指民族预科教 育基地所在学校有意识地借助校园物质载体来实现 民族团结教育目的而创设的教育设施,主要包括图 书馆、实验室、校史馆等。
附属于不同高校的民族预 科教育基地,其物质形态的隐性课程有所不同。
目前,附属于高校的民族预科教育基地主要有三种:散 杂区非民族高校内的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如黄河科 技学院民族学院、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等;散杂区 民族高校内的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如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预科教育学院、中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等; 民族地区高校内的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如宁夏大学 民族预科教育学院、广西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