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补心汤治疗胸痹体会
胸痹心痛从“通”论治体会
临 床 经 验
・
胸 痹 心 痛从 “ ” 治 体会 通 论
代 国方 , 素 娟 杨
( 阳市第一 中医院 , 南 洛 阳 4 10 ) 洛 河 7 0 0
关 键 词 : 痹 /中 医 药 疗 法 胸 从 通 论 治
论 治而 一味地 活血化 瘀 。若 将胸 痹心 痛 的治疗思 路
中 图分 类 号 : 2 6 2 " 5 2 R
胸痹 心痛是 以胸痛 憋 闷 、 心悸 气短 为 主 症 的一 种 心 系疾 病 。其轻 者 , 闷或胸 部 隐痛 , 作短 暂 ; 胸 发 重者, 心痛 彻背 , 背痛彻 心 , 喘息不得 卧 , 痛放 射至 疼
左 肩或左 臂 内侧 ; 甚则 喘促 , 面色苍 白 , 冷汗 淋漓等 。 多 由劳 累 、 饱食 、 寒冷 或情绪 激动而诱发 。主 要病机
心烦 热 、 呜 咽干 、 耳 舌红 少津 , 脉细数 , 当以生脉 散 和 天王 补心 丹加 减 , 阴养 心 、 滋 润脉止 痛 ; 阳不振 , 心 失 于温 运则 见 四肢不 温 、 色 自 白、 质 淡体 胖 、 沉 面 光 舌 脉
胸 痹心 痛病 一般 指 以胸膺 部窒 塞疼 痛为 主 的病 证, 与现 代 医学 “ 冠心 病 ” 状 类 同 。胸痹 心 痛 的 病 症 机 特点 为本 虚标 实 , 急性 发作 时 以血瘀 、 痰浊 、 气滞 、 寒凝 邪 闭心 脉而 以标 实 为 主 。遵 “ 则 治标 ” 急 之则 , 宜祛 “ ” 通 , 采 用 化 瘀 、 痰 、 通 、 气 的通 实 为 应 豁 温 理 利祛 邪之 法 , 盖心 脉通 畅 , 血运 自如 , 其痛 自止 ; 胸痹
心痛 缓解 期 以本 虚为 主 , “ 则 治 本 ” 遵 缓 之则 , 虚者 “ 补之 ” 法 , “ ” 之 宜 补 为通 。权衡 阴 阳气 血 之 不 足 , 益
袁海波教授采用治本3则治疗胸痹心痛经验
查示 : 下壁 、 侧壁 S . TT改变 。心 脏彩 超检查 示 : 室 左 壁肥 厚 , 室舒 张 功 能减 低 。冠 脉双 源 C 左 T检 查示 : 前 降支 管腔重 度狭 窄 。中 医诊断 : 胸痹 心痛 , 证属 气 虚血瘀 、 脉 瘀 阻 。治 宜 益 气 化 瘀 , 气 止 痛 。处 心 理 方: 太子参 1 , 5g 黄精 1 , 苓 2 , 味 子 1 , 5g茯 0g五 0 g 丹参 1 , 5g 降香 1 , 芍 1 , 5g 赤 5g 郁金 1 , 2g 柴胡 1 , 2g
有力 , 进活 血化瘀 之效 , 者共 为君 药 。五味子 收 促 二
敛 心气 ; 当归 、 参 、 丹 降香 养 血 化瘀 , 脉 通 络 ; 4 畅 此 味药 共 为 臣药 。茯苓 、 白术 、 枳实 益气 健 脾 , 理气 宽
善 。现症 : 左胸 膺 部 憋 闷 , 两 胁 胀 痛 、 痛 , 短 , 伴 窜 气
气 内生 ; 为 火脏 , 心 肾为 水脏 , 主 神 明 , 心 肾藏 精 气 、
为先 天之 本 , 补益 心气 的 同时兼顾 补益 肾气 , 故 则心
中 医研 究
21 0 1年 l 第 2 2月 4卷 第 1 2期
T M R sDee b r 0 1V 12 o 1 C e. cm e 1 o.4N .2 2
志 、 饮食 。 调
心为君 主 , 统领 五 脏 。心 气 亏 虚 、 血 不 足 、 心 心
阳脱失 , 心病本 源 。袁 老临证 中尤 重扶 助 阳气 , 乃 正
如《 问 ・ 气通 天论 》 载 之 “ 素 生 所 阳气 者 , 天 与 日, 若 失 其所 , 折 寿 而 不 彰 ” 治本 三 则 是 袁 老 在 临 床 则 。
大补心汤治疗胸痹体会
大补心汤治疗胸痹体会目的探讨大补心汤治疗胸痹的方法和疗效,并对治疗体会进行总结探讨。
方法中医大补心汤方剂治疗胸痹的疗效与西医治疗胸痹的疗效进行分析与比较。
结果中医大补心汤加减方治疗胸痹的总有效率(89.66%)显著高于西医药物治疗胸痹的总有效率(75%)。
结论中医大补心汤加减方是治疗胸痹的较为理想的方剂,明显优于西医心血管类药物的治疗效果,在对胸痹的中医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标签:胸痹;大补心汤;疗效体会胸痹乃中医学范畴,与西医学的冠心病病症相对应,其临床表现多为胸痛、胸闷、气短,且患者易有头晕、乏力、畏寒等不适感。
近年来,该病症逐年呈年轻化趋势,对患者身心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重症患者反复发生持续性的剧烈胸痛,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
中医学对胸痹根据虚实标本之辩,虚责之气血亏虚,实责之寒凝、气滞、痰浊或血瘀[2]。
长期以来,对胸痹的中医治疗及康复护理是中医学界普遍关注与研究的热题之一,且鉴于现代中医治疗对部分胸痹症状的较好疗效也逐渐被胸痹患者所认可和选择。
笔者现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本院98例胸痹患者的中医及西医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对比并分析探讨,现将大补心汤对胸痹患者的治疗体会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已确诊为胸痹的患者98例。
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采取中医大补心汤治疗;对照组40例,采取西医治疗。
该96例胸痹患者,临床症状均为不同程度的胸痛、胸闷及气短喘息;病程8个月至23年,平均6.9年;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分布24~83岁,平均年龄47.8岁。
具体疾病类型为:稳定型心绞痛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其他33例。
上述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症状、病程及具体疾病类型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经对照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治疗组:以大补心汤[3]为基础方,药方组成为全瓜蒌(15g)、薤白(10g)、法半夏(10克)、桂枝(10g)、白芍(10g)、枳实(10g)、厚朴(10g)、炙甘草(10g)、生姜(10g)、麦冬(8g)、人参(8g)、五味子(6g)。
对治疗胸痹的体会
对治疗胸痹的体会
胸痹是汉代医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对心前区疼痛的称法,在《内经》中则称为心痛。
张仲景认为主要病机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为本虚标实之证。
根据症状的轻重张仲景分别使用栝楼薤白白酒汤、栝楼薤白半夏汤、栝楼薤白桂枝汤、橘枳姜汤、人参汤、薏苡附子汤、桂枝生姜枳实汤、乌头赤石脂丸等处方治疗,为我们在临床上治疗此类疾病点明了治疗的方向。
临床上冠心病患者比较多,一般来服用中药的患者病程都比较长,服用过一段时间的西药,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于是会来中医医生处服用中药,此种病人多存在心肝肾脾等脏的虚衰,兼杂有痰浊,血瘀,气滞,寒凝等实证病变,虚实夹杂,病程日久,因此此时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辨证,细分属性,因此在治疗胸痹症状时常会运用其中的方子,常会用到栝楼,枳实或枳壳,薤白头,桂枝,半夏,郁金等宽胸理气,化痰泄浊之品,同时运用行气活血化瘀的丹参,川芎,红花,桃仁,水蛭等药物,还要根据辨证后加用补虚的中药,总之在治疗胸痹时必须抓住病所,灵活运用,才能有效治疗。
另外做好病人的心理护导很重要,使病人情志舒畅,不要有心理负担,以利气血畅达,脏腑功能协调;告诫他们饮食上忌服肥甘后味,远离烟酒,适当增加运动,使气血流通。
《辅行诀》伊尹“汤液经法”破解:心脏补泻汤的组方用药规律探索
心脏补泻汤的组方用药规律探索心包补泻汤的用药,在“25味药精”表中,其组方规律符合肝、脾、肺、肾补泻汤的组方规律。
但心,作为君主之官,其组方规律与用药却比较特别,需要单独研究和讲解。
五脏补泻方的具体内容(心)辨心脏病证文并方心虚则悲不已,实则笑不休。
心病者,(心)必胸内痛,胁下支满,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
虚则胸腹胁下与腰相引而痛。
取其经手少阴、太阳及舌下血者;其变,刺郄中血者。
邪在心,则病心中痛,善悲,时眩仆,视(其经)有余不足而调之。
经云:诸邪在心者,皆心(胞)包代受,故证如是。
陶云:心德在耎。
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小泻心汤:治心中卒急痛,胁下支满,气逆攻膺背肩胛间,不可饮食,(食之)饮食反笃者方。
龙胆草栀子打,各三两戎盐如杏子大,三枚,烧赤右三味,以酢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少顷,得吐(则)瘥。
吴越建议:龙胆草15克栀子15克戎盐(烧赤)如杏子大三枚或15克吴越按:龙胆——泻心君药(苦味,属水之火),对应泻心包汤的黄连。
栀子——泻心臣药(苦味,属水之金),对应泻心包汤的黄芩。
戎盐——泻肺臣药(咸味,属火之木),对应泻心包汤的大黄。
大泻心汤:治暴得心腹痛,痛如刀刺,欲吐不吐,欲下不下,心中懊,胁背胸支满,(腹中)迫急不可奈者方。
龙胆草栀子捣,各三两戎盐如杏子大,三枚苦参升麻各二两豉半升右六味,以酢六升,先煮药五味,得三升(许),去滓。
内戎盐,稍煮待消已,取二升,服一升。
当大吐,吐已必自泻下,即瘥(一方无苦参,有通草二两,当从)。
吴越建议:龙胆草15克栀子15克戎盐如杏子大三枚或15克苦参或通草(或木通)10克升麻10克淡豆豉半升或山茱萸肉10克吴越按:龙胆——泻心君药(苦味,属水之火),对应泻心包汤的黄连。
栀子——泻心臣药(苦味,属水之金),对应泻心包汤的黄芩。
戎盐——泻肺臣药(咸味,属火之木),对应泻心包汤的大黄。
苦参?——泻肝臣药(或通草,或木通),属金之土?对应泻心包汤的芍药。
胸痹心痛病诊疗方案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胸痹心痛病(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2014年修订版)胸痹是以胸闷心痛,甚则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表现。
因邪痹心络,气血不畅,或心气不足,心失血养等所致。
属于西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范畴。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1)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胃脘部、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反复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
(2)胸闷胸痛一般几秒到十几分钟可缓解。
严重者可见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候,可发生猝死。
(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
2、西医诊断标准(1)症状:心绞痛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疼痛的特点为:①部位:典型的心绞痛部位是在胸骨后或左前胸,范围常不局限,可以放射到颈部、咽部、颌部、上腹部、肩背部、左臂及左手指侧,也可以放射至其他部位,心绞痛还可以发生在胸部以外如上腹部、咽部、颈部等。
每次心绞痛发作部位往往是相似的。
②性质:常呈紧缩感、绞榨感、压迫感、烧灼感、胸憋、胸闷或有窒息感、沉重感,有的患者只述为胸部不适,主观感觉个体差异较大,但一般不会是针刺样疼痛,有的表现为乏力、气短。
发作时,患者往往不自觉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③持续时间: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数分钟,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也不会转瞬即逝或持续数消失。
④诱因:常为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食、寒冷等因素诱发。
疼痛多发生于劳力或激动的当时,而不是在一天劳累之后。
⑤缓解方式: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可在2-5分钟内迅速缓解。
(二)证候诊断:1、痰浊闭塞证:闷痛痞满,口粘乏味,纳呆脘胀,身困重,恶心呕吐,痰多体胖,苔腻、黄或白滑,脉滑或数。
2、心血瘀阻证:刺痛固定,面晦唇青,怔忡不宁,指甲发青,发枯肤糙,舌质紫暗或见紫斑或舌下脉络紫胀。
3、痰(热)瘀闭阻证:闷痛痞满,刺痛,口粘乏味,指甲发青,痰多体胖,舌质紫暗或见紫斑或暗红,苔腻、黄或白滑,脉滑涩或数。
浅析从五脏论治胸痹
浅析从五脏论治胸痹
胸痹是中医常见的病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等症状。
中医认为胸痹病机多与心、肺、肝、胃、脾五脏有关。
下面将对从五脏论治胸痹进行浅析。
首先是心脏。
心主血脉,若心火旺盛,心脉不舒,则会导致胸痹。
心火旺盛可用清热
泻火的方法进行治疗,如绿豆汤、银花泡(即以银花来泡水饮用)等,以清热解毒、泻火
降温的方式来缓解胸痹。
其次是肺脏。
肺主气机,若肺气郁结,则会影响气机畅通,引发胸痹。
治疗方法可采
用理气化痰、宣肺化湿的药物,如半夏泻心汤、平胸散等,以舒肺开胸、疏导气机的方式
来改善胸痹症状。
然后是胃脏。
胃主受纳,若脾胃气虚导致消化功能减弱,食物积滞,胸痹就会产生。
治疗方法可采用健脾和胃、理气调中的药物,如保和丸、陈皮丸等,以健脾和胃、调理胃
肠功能的方式来改善胸痹。
最后是脾脏。
脾主运化,若脾阳虚弱,脾胃失健,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胸痹就会发生。
治疗方法可采用补益脾阳、温化气血的药物,如四君子汤、大补元气汤等,以补益脾阳、
调养气血的方式来缓解胸痹。
胸痹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病机进行辨证施治。
从心、肺、肝、胃、脾五脏来论治胸痹,
可以根据具体病情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胸痹也需要结合调整饮食习惯、保
持适当的运动等生活方式,全面改善病情。
大补心汤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118例报道
大补心汤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118例报道
王浚;王永睿;王永胜
【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
【年(卷),期】2001(014)004
【总页数】1页(P13)
【作者】王浚;王永睿;王永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补心通络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临床观察 [J], 周宜轩;程晓昱
2.补心活血汤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40例 [J], 刘兰霞
3.活血化瘀胸痹汤治疗急诊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性研究 [J], 李官文
4.补心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J], 江文科;符玲玲
5.补心益肾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0例临床观察 [J], 徐玉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脏病(胸痹)的中医治疗(2015年专业讲座整理)
心脏病(胸痹)的中医治疗(2015年专业讲座整理)看到很多年轻正当年的医生和精英,因为心脏病突然离世。
非常的可惜,今天我们就借这个机会来讲讲心脏病的中医治疗,从中医的角度来认识一下这个疾病,希望能给各位医生在治疗思路上有一个参考。
这里说的心脏病,心脏病的范畴很大,今天讲的主题在中医叫“胸痹“,相当于西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的治疗。
心脏因为胆固醇的沉积,把脉管堵塞了而引起的疾病。
动脉硬化的斑块非常硬。
我当年刚毕业,在外科轮转的时候,有一次病人因为糖尿病引起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截肢了。
我有机会做了断肢解剖,解剖后看到,截肢整个的动脉里都充满了非常坚硬的斑块,硬到什么程度呢?我用止血钳都夹不碎。
那是我第一次从直观上认识了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在血管里的堵塞状态和它坚硬的质地。
今天要讲的胸痹,就是这样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堵塞在了心脏的冠状动脉中,引起的一个一系列的心脏病的表现的诊断和治疗。
回到中医来说,讨论胸痹,在《金匮要略》的胸痹短气心痛篇中,着重讨论了胸痹这个病。
那胸痹到底是怎么行成的呢?我们来看看第一条:“夫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即胸痺而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也。
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痺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关上为阳,关下为阴。
这一条,已经把胸痹形成的主要病机告诉了我们了。
什么意思呢?从脉上看,“阳微阴弦”,在仲师的时候,使用的是一个阴阳脉法,关以上为阳,关以下为阴,关以上为微,关以下为弦,如果出现这样的脉象,就可以诊断为”胸痹“。
原因就是“虚”。
大家还记得伤寒论中的另外一段原文:“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小建中汤主之”。
这段关于小建中汤的条文中对于脉诊的描述就和上面的描述很类似,这两个病的病机其实是很相似的。
阳虚只在上焦,阳微,表示上焦阳气不足。
但是最终的重点是:“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真正的引起胸痹的病机,是阴弦造成的。
关以下,弦,这个弦就是和小建中汤的弦是类似的。
关和尺部以弦脉为主,我们知道,弦脉病主肝胆,也主气滞化火,同时也主有“寒瘀水饮”的痰饮的弦,属于阳虚造成的水饮不化的改变。
辨治胸痹心痛的几点体会
辨治胸痹心疼的几点领会(1)【纲要】胸痹心疼的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以宗气不足、心阳亏虚、肾元贫乏最为重要,标实以痰浊气滞尤其常见。
胸痹心疼关乎五脏,与心肾关系尤其亲密。
滋肾通阳是治疗胸痹心疼的重要方法;在临证遣方用药时多项选择阴阳相当,相辅相成的药对,而且着重灵巧化裁经方,疗效满意。
【重点词】胸痹;心疼;辨证论治中医学辨治胸痹心疼理论肇始于战国,形成于秦汉,发展于晋唐,成熟于明清,到现在已成系统而日臻完美。
细品先哲诸家阐述,如饮佳醇,久而弥香。
笔者不揣鄙陋,联合个人六十余年临床心得,现将辨治点滴领会总结以下,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正虚为本,邪实为标《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以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中医学向来重视内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这也与辩证法内因论相切合。
胸痹心疼病证的发生,第一当责之正气虚弱,如五脏虚弱,气血阴阳亏虚等;此中尤以宗气不足,心阳亏虚,肾元贫乏为要。
其次邪气对疾病发辗转归亦有必定影响,如阴寒呆滞,瘀血内阻,痰浊气滞;此中尤以痰浊气滞为要。
宗气不足是病之因宗气乃积于胸中之气,《灵枢·五味》曰:“其大气之抟而不可以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
”清·张志聪指出“大气,宗气也”,宗气作为胸中大气,具“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作用。
可见心、肺皆在胸中大气包举之中,其宣通气血、敷布津液之原动力实赖此气。
肺叶布举,主司呼吸,朝百脉以助心行血。
宗气之“走息道,贯心脉”其实是经过激发心肺阳气而温心脉、行气血以保持正常心律、心率和心力。
“走息道行呼吸,贯心脉行气血”的过程和现代医学心肺间循环及冠脉循环相类似。
故胸痹心疼之证,除了心脉痹阻之胸闷、胸痛外,还常见肺失宣降之憋气、喘气等症。
故宗气不足是胸痹心疼发生的重要原由。
心阳亏虚是病之本《金匮要略·胸痹心疼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曰:“夫脉当取太甚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而,责其极虚也。
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疼者,以其阴弦故也。
辅行诀:大补心汤
辅行诀:大补心汤原方:治胸痹(一作“治胸痹不得卧”),心中痞满(“痞满”一作“痞坚”),气结在胸(与后面的“心痛无奈”一起,均为小补心汤的方证表现。
只是这里的胀满、实硬的感觉、表现更为明显、严重,说明内有实物积聚、膨大,有加味厚朴、枳实以祛除痰水、积食之类的瘀结、积聚的机会),时(时时)从胁下(指腹部)逆抢心(指气上冲、心动悸、心下悸之类的表现,有似于奔豚的证情,有用桂枝的机会),心痛无奈者方。
(《金匮要略》九·5条作“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玉函》作“心下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而枳实薤白桂枝汤方与本方基本相同,惟少半夏一味)栝蒌一枚(捣),薤白八两(枳实薤白桂枝汤方作“半斤”),半夏半升(洗去滑),枳实(熬)、厚朴各二两(枳实薤白桂枝汤方作“枳实四枚,厚朴四两”),桂枝一两(枳实薤白桂枝汤方同)(一作“二两”)。
上六味,以浆水(指酸浆水。
但临床应用本方时,用普通的饮用水即可,不必拘执于用浆水)一斗,煮取四升,每服二升(每服二升的用量偏大,有喝药也喝得一肚子水的嫌疑和弊病,或有错简(为“煮取二升,每服一升”之误)亦未可知),日再(枳实薤白桂枝汤方的煮法是“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一方有“杏仁半升(约三两)(熬)”,作七味;一方有“杏仁半升(熬)”,无半夏)参考比例:(1)栝蒌皮十,薤白三,半夏三,枳实二~四,厚朴二~四,桂枝一~五;水煎汤,分三服。
还可以据证加味活血祛瘀的药物,可参考小补心汤的说明。
(2)栝蒌皮十,薤白三,半夏三,枳实二~四,厚朴二~四,桂枝一~五,杏仁三;水煎汤,分三服。
还可以据证加味活血祛瘀的药物,可参考小补心汤的说明。
(3)栝蒌皮十,薤白三,枳实二~四,厚朴二~四,桂枝一~五,杏仁三;水煎汤,分三服。
还可以据证加味活血祛瘀的药物,可参考小补心汤的说明。
合方分解:(1)大补心汤=小补心汤+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消积食,以胸腹膨大、胀满的充气膨胀的感觉为使用指征)、枳实(祛痰水、积食之类瘀滞积聚所致的实硬满痛)+桂枝(治心动悸、心下悸、脐下悸、奔豚之类的气上冲的证情)。
大补心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大补心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现代人压力很大,不少朋友的工作是需要长期加班的。
长期熬夜加班会很容易导致身体差。
而中药方剂其实就可以缓慢的调理人的身体,今天就向大
现代人压力很大,不少朋友的工作是需要长期加班的。
长期熬夜加班会很容易导致身体差。
而中药方剂其实就可以缓慢的调理人的身体,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大补心汤的制作方法。
茯苓桂心各9克石膏半夏远志各12克生姜10克大枣20枚饴糖50克千地黄阿胶麦门冬各9克
【制法】上十四味,哎咀。
【功能主治】主虚损不足,心气虚弱,心悸,时或妄语,四肢乏力,面色不荣。
【用法用量】用水1.5升,煮取500毫升,汤成下糖,分四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别名】补心汤
【处方】黄芩1两,附子1两,甘草3两,茯苓3两,桂心3两,石膏4两,半夏4两,远志4两,生姜6两,大枣20枚,饴糖1斤,干地黄3两,阿胶3两,麦门冬3两。
【功能主治】虚损不足,心气弱悸,或时妄语,颜色不荣。
小儿愈后,风冷留滞于心络,使心气不和,语声不发。
【用法用量】补心汤(《普济方》卷三七八)。
【摘录】《千金》卷十三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知道大补心汤有很多的作用与功效,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很好的,大家可以在平时多关注一下大补心汤。
生活常识分享。
中医如何治疗胸痹心痛病
104李华仁胸痹心痛病的主要表现为胸部窒息堵塞疼痛,与西医病症中的“冠心病”症状相类似,主要表现为患病者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等,是目前我国心脏病中较为常见且防治难度系数较高的心脏病种类之一。
从中医辨证角度来看,本病的病因主要由心气不足,血脉运营不畅导致瘀血内积不散而致,随着近年来中医领域开创的益气活血、宣痹通阳等医疗方法,此病的临床治疗已经取得一定成果。
一、胸痹心痛病的临床表现症状(一)心痛发作期的临床表现此类症候主要体现在患者发病期,主要表现分为寒凝血瘀和气滞血瘀两种:第一,寒凝血瘀症候表现:病患者遇冷或者伴随着季节性的更替导致气温下降时,则会出现胸膺部位疼痛发作,或闷痛窒息,或绞痛难忍;同时肩部、背部、喉部、四肢等也会伴随剧烈疼痛。
此时搭脉面相,医师则会发现患者舌头颜色多为暗淡,舌苔白腻,脉数滑涩不稳。
第二,气滞血瘀症候表现:患者情绪激动或自身体虚遇实热时则倍感疼痛剧烈,痛如针刺,且多有定处。
此时搭脉面相,医师则会发现患者舌头颜色多为暗淡,舌苔白腻,脉数弦滑。
(二)心痛缓解期的临床表现此类症候表现在患者发病的缓解期,或心痛得到相应缓解,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气虚血瘀:胸闷、胸痛、激烈运动时增剧,且倍感乏力,舌头两侧伴有明显齿痕、苔白,脉数弦滑。
第二,心血瘀堵:痛感时强时弱,身体乏力,面色黄暗或苍白,经常伴有头晕目眩感,舌苔颜色暗红且津液少,脉数细弱。
第三,痰瘀血赌:胸腔及肩背经常闷痛,多发于体态偏胖者,体胖加重心脏负荷,舌苔浑浊白腻,脉数弦滑。
第四,气滞血瘀:情绪激动时痛感加强,伴有两肋的胁痛感,舌苔颜色暗淡且灰白,脉数弦滑。
第五,热毒血瘀:胸痛感常常伴随,口干、口苦、口臭、便秘、舌苔黄腻。
二、胸痹心痛病的治疗原则(一)发病期临床症候和缓解期的表现兼顾治疗胸痹心痛病在中医上分为发病期和缓解期,因此在治疗上我们也应兼顾发病期的症候和缓解期的具体表现兼顾治疗:第一,发病期以标示为主进行辩证医治:寒滞血瘀以驱寒活血、宣阳通痹为主医治;气滞血瘀以调理气血、疏通血脉为主医治;痰瘀血堵以化痰排浊、提升阳气为主医治;热毒血瘀以散热解毒、同本固阳为主进行医治。
胸痹心痛病患者进行中医护理的临床价值体会
胸痹心痛病患者进行中医护理的临床价值体会胸痹心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患者常常出现胸痛、气短、心悸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在治疗胸痹心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中医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结合临床实际,探讨胸痹心痛患者进行中医护理的临床价值体会。
一、中医药的治疗思路独到中医认为,胸痹心痛病因多是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中医治疗胸痹心痛的思路是“调畅气血、宣通脏腑、疏利经络”。
传统中医重视整体调理,通过药物、针灸、推拿等手段疏通经络、调畅气血、调和脏腑,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等问题,有助于缓解胸痹心痛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
二、中医护理的方法多样中医护理胸痹心痛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中药煎煮、贴敷艾草、穴位按摩、气功调理等。
中药煎煮能够帮助患者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缓解心绞痛、心痛等症状。
贴敷艾草能够温暖经络、活血祛湿,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气血不畅、胸闷不舒等症状。
穴位按摩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心脏疼痛、心慌等症状。
气功调理则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情绪,缓解情志不畅对心脏的影响。
这些中医护理方法能够帮助患者全面调理身体,有效改善胸痹心痛的症状。
三、中医护理具有整体调理的特点中医强调整体调理,不仅仅是针对胸痹心痛的症状进行治疗,更重视调理患者的整体气血、脏腑功能和情志状态。
这与西医治疗胸痹心痛的局部治疗思路不同,中医护理倡导通过调理患者的身体、情志等多个方面,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中医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整体的免疫力和调节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胸痹心痛的发作,减轻病痛。
中医护理具有较强的整体调理特点,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的效果。
胸痹心痛病患者进行中医护理的临床价值体会
胸痹心痛病患者进行中医护理的临床价值体会胸痹心痛是一种常见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质量。
传统中医学认为,胸痹心痛多为气血不畅、心气郁结所致,治疗应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舒肝理气为主要方法。
本人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深刻认识到中医护理在胸痹心痛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现将个人体会分享如下。
一、全面了解患者招摇过市的病状大有人在,胸痹心痛更是深受人们的关注。
患者在主诉时往往会出现情绪不稳定、语言紧张、气喘吁吁等症状,此时中医护理应做到迅速应对,予以安抚,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呼吸通畅,缓解疼痛,切忌慌张。
此外,还需了解患者的年龄、起病时间、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案。
二、运用针灸疗法中医将针灸视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其中多数疗法在胸痹心痛中有较好的应用。
比如太渊穴有“补血之功”的作用,对于胸痹伴短气、气短心悸等症状有效;曲池穴则可理气和胃,行气活血,适用于胸痹心痛胸肋疼痛等症状。
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挑选适合的穴位,注射中药、激光灸等操作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由此可见,针灸疗法在中医护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三、合理指导饮食胸痹心痛患者饮食应尽量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尤其是忌食温热性的食品,如羊肉、羊肝、韭菜等,更需避免饮酒吃烟。
此外,我们还应指导患者采用药膳疗法,如用艾叶、陈皮、山楂等中药材熬汤或做粥,对治疗胸痹心痛疗效显著,同时还可以补充患者的营养,增强体质。
四、传授自我保健方法中医护理还应向患者传授一些自我保健方法,如适当进行气功练习,可以调理身体,舒缓情绪,预防疾病的发生;饮食上要保持规律,不过饱、不饥饿,同时还要适当参加一些运动,增强体质。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识,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有效地防止胸痹心痛的复发。
总之,胸痹心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对于中医来说,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舒肝理气为主要治疗方法,并注重患者个体差异的护理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30509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30509胸痹心痛是指由于心脏供血不足所引起的胸部疼痛。
中医认为,胸痹心痛是由于心阳虚衰、气血淤滞、痰饮内阻等原因造成的。
因此,中医护理方案主要是通过调理心阳、活血化瘀、祛痰化饮等方法来治疗胸痹心痛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胸痹心痛的中医护理方案。
1.中药调理(1)活血化瘀:应选用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
例如,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等,可制成煎剂或者药粉服用。
(2)祛痰化饮:痰湿是导致胸痹心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选用具有祛痰化饮作用的中药。
例如,半夏、茯苓、苦参、厚朴等,可制成煎剂服用。
(3)补益心阳:胸痹心痛多由心阳虚衰引起,应选用具有温补心阳功效的中药。
例如,肉桂、附子、炙黄芪等,可制成煎剂服用。
2.饮食调理(1)心血不足型:可适当食用具有补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黑芝麻、牛肉等。
此外,还可以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杏仁、葵花籽等。
(2)痰湿阻滞型:应避免食用油腻、肥甘厚味及生冷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蛋黄等。
可多食用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例如苹果、莴苣等。
(3)阳虚水停型:应避免食用咸寒、油腻、生冷食物,如冷饮、寒凉水果等。
应多食用温补心阳、有助于排除体内湿气的食物,如姜、葱、羊肉等。
3.环境调理(1)保持良好的心情:情志对心血管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应尽量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
(2)保持适宜的活动量: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但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可能会诱发胸痹心痛病症。
因此,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3)避免寒冷刺激:寒冷的环境和刺激可能会引起胸痹心痛症状加重,应避免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并注意保暖。
4.心理调理(1)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
(2)放松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放松自己的心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3)积极面对:胸痹心痛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积极面对自己的病情,并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和配合。
总之,胸痹心痛的中医护理方案主要是通过中药调理、饮食调理、环境调理和心理调理等综合措施来治疗病症。
【《汤液经》6-大小补心汤】
【《汤液经》6-大小补心汤】小补心汤,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
方:栝蒌一枚,薤白八两,半夏半升。
这张方子是补心的,实际上是心经。
与另一张补心包的相对应。
现在主要从方证方面讲。
这三味药,组成小补心汤。
心背痛,但与气候无关,不受寒热影响的。
是栝蒌薤白合证,其中薤白并主泻利后重。
不得卧提示出半夏证,因为有痰水之气。
一卧下的时候,水气就上涌,痛得就厉害了。
就像小青龙汤的不得卧一样。
这个方子很简单,也是个基础方。
既可以本方中加味,也可以加到其它方子里面去。
主要是栝蒌与薤白的组合结构。
如果因为天气遇寒则病情加重,则不是本方所主,这是乌头赤石脂丸证。
所以这两张方子的鉴别点,就是气候的影响与否。
另外就是是否有不得卧这个证。
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如果有心中痞,则加枳实,这是枳实证。
胸满,则加厚朴,有气上冲,则加桂枝。
如果气不是从小腹上冲,而是从胁下逆冲到心胸,因为胁下是枳实的辖区,上冲是桂枝所主,所以同时加枳实桂枝。
这样就构成了一张新的方子:枳实薤白桂枝厚朴栝蒌汤方。
主胸痹,心中痞,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心痛无奈者。
如果胸膈之气不利,出现气塞现象,则加杏仁,有不得卧时,半夏仍然要用。
无此证,则去半夏。
所以,我们从一些版本中看到,一方有杏仁,当从。
这个当从二字不是乱蒙的,不是想当然的,就当从了。
一定要有杏仁的见证才可从之。
如果胸膈之气不利,不是表现在呼吸方面,不用杏仁。
假如表现在食道上,出现呃逆现象,膈肌痉挛现象等,要加大剂橘皮。
出现气逆欲呕,则加生姜。
如果是心胸中大寒痛,则是蜀椒乌头证。
非本方所主。
本方主要痰塞胸膈,或胸中有水气。
在后世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时候,这个药组有用的机会,即栝蒌薤白药组。
下面大补心汤:治胸痹,心中痞满,气结在胸,时从胁下逆抢心,心痛无奈者。
方:栝蒌一枚,薤白八两,半夏半升,枳实二两,厚朴二两,桂枝一两。
这张方子就是在小补心汤的基础上,出现了更多的现证,随证加药而成。
在上面小补心汤的加减变化时讲过了,这只是加减变化的一种局势。
胸痹、背痛、心痛一直调理不好,就用张仲景的这6个办法
胸痹、背痛、心痛一直调理不好,就用张仲景的这6个办法胸痹、心痛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论述最全面,治法最丰富的病症之一,张仲景针对各种疼痛症的部位、性质、特征等进行了深入地阐述,治疗方剂近70首,不仅给后世辨治疼痛提供了成功的范式,而且也给后世的继承发展留下了充分的空间。
由于仲景对疼痛症的概括和病位确定,性质清楚,特征明显,明确是哪种疼痛之后,以六经辨证作为总的纲领,辨析疼痛的部位、性质,然后紧扣各种疼痛固有的特征,能够用经方治疗的,尽量使用经方;经方没有涉及的,则用时方。
经方、时方的选择与配合,一概以疗效为标准。
胸痹、心痛调理方案有很多,该如何选择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的记载,今将胸痛以仲景的治疗用方来进行介绍:胸痹、心痛多数属于太阴病,里证、寒证,分轻重虚实辨治。
1、属于上焦阳气不通,阴邪阻滞而“胸背痛”者。
建议服用: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减价2、夹有痰饮上逆,出现不得卧、“心痛彻背”的牵引性疼痛者。
建议服用:服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这是胸痹的两首正治方,理气通阳或理气化痰。
3、属于轻证,出现“心悬痛”,即心中空痛者,用桂枝生姜枳实汤。
属于急证,出现“胸痹,缓急”,即阵发性剧痛者。
建议服用:用薏苡附子散加减。
4、属于重证,出现“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即持续性、牵引性剧痛者。
建议服用:用乌头赤石脂丸加减。
5、属于虚寒者。
建议服用:用理中汤加减、四逆汤或人参四逆汤加减。
6、胸痹心痛一部分属于少阳病,可以根据寒热虚实的情况。
建议服用:使用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加减。
实际用法例如1:大柴胡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胸痛、经常胸闷、心口痛,头晕,易疲劳,口苦,小便黄,大便偏干,月经尚可,舌淡红,苔薄黄。
服用:瓜蒌皮,薤白,半夏,柴胡,黄芩,枳实,虎杖,赤芍,西洋参,麦冬,五味子,生姜,红枣。
服上方有效,症状基本消失:胸痹心痛多数是表现的症状,属于寒证、里证,根据虚实,分别用瓜蒌、薤白制剂,干姜、附子、人参制剂予以治疗。
重剂补气治胸痹
重剂补气治胸痹*导读:患者张某某,男,48岁。
2011年11月28日就诊。
胸部憋胀10天,渐加重。
10余天前因过劳出现发作性胸部憋胀,以夜间为重。
……患者张某某,男,48岁。
2011年11月28日就诊。
胸部憋胀10天,渐加重。
10余天前因过劳出现发作性胸部憋胀,以夜间为重。
在村卫生所按冠心病输液(药名不祥),病未减,反加重。
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
某医诊断为心绞痛,予地奥心血康;发作时含服消心痛。
当夜发作时含消心痛2分钟即可缓解,但终不能使其不发作。
刻诊:每到夜间便呼吸困难,胸部憋胀欲死,感到就像气球被吹起来要爆炸一样,十分恐惧。
坐起和按压胸部可缓解;发作时舌下含消心痛可很快缓解。
近日饮食减少,二便正常。
查体:体格健壮,面部较黑,脉虚大,重按无力,尤以寸脉为甚。
舌体大,边有齿痕,色淡红,苔薄白。
心电图未见异常。
西医诊断:心绞痛。
中医诊断:胸痹。
证属胸中大气虚损,鼓动无力,冲气上逆,发为胸痹。
治以峻补大气,通阳除痹。
予黄芪30克,党参20克,白术15克,桂枝15克,炙甘草18克,大枣10枚。
2剂,水煎服。
12月2日二诊:取药当日下午4时服药1次,晚8时又服药1次,当晚胸部憋胀未发,甚喜。
2剂药尽病未再发。
唯到晚上心下不适,隐痛。
脉已舒缓,舌体大,略显齿痕,心窝部按压不适。
以黄芪理中汤加减善后。
随访至今未再发作。
按:此患发作时呼吸困难,胸部憋胀,诊断胸痹无疑。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谓其病机为阳微阴弦,即由于胸中阳气不足,阴气乘虚而居阳位,导致胸中闭塞,阳气不通使然。
治之之法,当视阳气虚弱程度和阴邪轻重之不同,或以扶正,或以祛邪,或以扶正祛邪并举。
分析本患之症状,主要以呼吸困难,胸部憋胀,按压则舒,脉大为特点。
清末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云大气者,充满胸中,以司呼吸之气也。
《灵枢客邪篇》亦云: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张锡纯所谓之大气即《灵枢》之宗气也。
今患者呼吸困难,则提示大气空虚,不能包举肺脏以司呼吸(张锡纯语);患者胸部憋胀,按压则舒,说明大气空虚,不能充满胸中,按压使胸腔容积缩小,大气相对充实。
一个阴阳双补的方子,益心养心,巧妙化解胸闷、心痛、气短
一个阴阳双补的方子,益心养心,巧妙化解胸闷、心痛、气短冠心病,在中医称“胸痹”“心痛”,胸痹既是一个病名,又是对病位和病机的概括。
“痹”是痞塞不通的意思,不通则痛,故胸痹是以胸痛为主症的。
本病以胸闷、心痛、短气为主要证候特征。
常由情志刺激、饮食过饱、感受寒冷、劳倦过度而诱发,亦可在安静时或夜间无明显诱因而发病。
多伴有短气乏力,自汗心悸,甚至喘促,脉结代。
多数患者休息或除去诱因后症状可以缓解。
由于本病有着复杂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而中医药治疗从整体出发,具有综合作用的优势,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
治疗原则针对本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的病机特点,其治疗应补其不足,泻其有余。
本虚宜补,权衡心之气血阴阳之不足,有无兼见肝、脾、肾脏之亏虚,调阴阳补气血,调整脏腑之偏衰,尤应重视补心气、温心阳;标实当泻,针对气滞、血瘀、寒凝、痰浊而理气、活血、温通、化痰,尤重活血通络、理气化痰。
来看一则案例患者文先生,56岁,主诉:胸闷心慌乏力2年。
病史:患者2年以前常感胸闷心慌,面色无华,面目虚浮,神疲肢乏,夜间常因胸闷而惊醒,口干便结,食欲不香。
西医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冠心病。
中医诊断:胸痹。
查体:BP130/80mmHg,心率白天48~52次/分,夜间40~45次/分,苔薄舌淡偏暗,脉沉缓时有结代。
辨证:心阳心阴两虚。
治则:益心阳,补心阴。
处方:炙麻黄,炙附子,细辛,党参,生地,南沙参,丹参,炙远志,焦山楂,炙甘草。
服药40付后,心率逐渐增快,由48~52次/分,增快至60~68次/分,胸闷气短心慌消除,夜寐安宁,纳谷馨香,便润脉平。
按:缓慢性心律失常为难治病症,大多表现为虚寒症候,该患者阴阳俱虚,寒热夹杂,故中药以麻黄、附子、细辛温心阳,振心气,以党参、丹参、沙参益心气,养心阴,行心血,远志宁心神,生地滋阴生津,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可谓阴阳虚实,寒热兼顾。
取穴可双向调整心脏功能,其中通里穴为手少阴心经穴,针时向内关透刺可治疗心动过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补心汤治疗胸痹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大补心汤治疗胸痹的方法和疗效,并对治疗体会进行总结探讨。
方法中医大补心汤方剂治疗胸痹的疗效与西医治疗胸痹的疗效进行分析与比较。
结果中医大补心汤加减方治疗胸痹的总有效率(89.66%)显著高于西医药物治疗胸痹的总有效率(75%)。
结论中医大补心汤加减方是治疗胸痹的较为理想的方剂,明显优于西医心血管类药物的治疗效果,在对胸痹的中医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胸痹;大补心汤;疗效体会
胸痹乃中医学范畴,与西医学的冠心病病症相对应,其临床表现多为胸痛、胸闷、气短,且患者易有头晕、乏力、畏寒等不适感。
近年来,该病症逐年呈年轻化趋势,对患者身心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重症患者反复发生持续性的剧烈胸痛,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
中医学对胸痹根据虚实标本之辩,虚责之气血亏虚,实责之寒凝、气滞、痰浊或血瘀[2]。
长期以来,对胸痹的中医治疗及康复护理是中医学界普遍关注与研究的热题之一,且鉴于现代中医治疗对部分胸痹症状的较好疗效也逐渐被胸痹患者所认可和选择。
笔者现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本院98例胸痹患者的中医及西医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对比并分析探讨,现将大补心汤对胸痹患者的治疗体会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已确诊为胸痹的患者98例。
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采取中医大补心汤治疗;对照组40例,采取西医治疗。
该96例胸痹患者,临床症状均为不同程度的胸痛、胸闷及气短喘息;病程8个月至23年,平均6.9年;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分布24~83岁,平均年龄47.8岁。
具体疾病类型为:稳定型心绞痛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其他33例。
上述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症状、病程及具体疾病类型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经对照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组:以大补心汤[3]为基础方,药方组成为全瓜蒌(15g)、薤白(10g)、法半夏(10克)、桂枝(10g)、白芍(10g)、枳实(10g)、厚朴(10g)、炙甘草(10g)、生姜(10g)、麦冬(8g)、人参(8g)、五味子(6g)。
依此方每日1剂,加水煎煮至200ml温服,连续服用14剂,即疗程14天。
对照组:视具体疾病类型及病情采用口服硝酸甘油或联合口服阿司匹林50mg/d或联合肌注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d的联合治疗法,疗程14天。
该98例胸痹患者治疗期间在吸氧等常规治疗方法以及生活饮食注意事项方面要求均一致。
1.3 疗效评定标准[4]:
(1)显效:心绞痛消失或发作显著减少,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或多
项明显减轻,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或显著好转;(2)有效:心绞痛发作减少,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心电图检查结果有改善;(3)无效:心绞痛发作、各项临床症状以及心电图表现均无改善甚至加重。
(4)总有效率:显效加有效患者占本组患者的比例。
1.4 统计学方法:
对统计结果的分析采用spss12.5统计软件,对计数资料的检验运用x2,对计量资料的检验采用t,p>0.05表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上述两组胸痹患者经中医大补心汤治疗及西医治疗的治疗效果
进行对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临床不良反应,可顺利完成治疗。
详情参见表1。
表1 中医大补心汤治疗胸痹与西医治疗的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58 23(39.66) 29(50) 6(10.34)89.66
对照组40 9(22.5)21(52.5)10(25) 75
注:p < 0.05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胸痹虚责之气血亏虚,实责之寒凝、气滞、痰浊或血瘀,心脏受损必然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因此此病多虚实夹杂、互为因果,使得本病更加难以治愈。
该病的治疗应秉承“急
治其标,缓治其本”的原则[5],标本兼治并注重调和[5]。
上述大补心汤方中[6],瓜蒌、薤白:宽胸理气、疏滞散结;法半夏:燥湿化痰,蠲饮降逆;桂枝、白芍:温振心阳、养血柔肝、疏散风寒;枳实、厚朴:开郁温中、温阳行气;炙甘草:补气健脾;生姜:温胃化饮、散寒止痛;人参:大补元气;麦冬、五味子:养心益阴,安神收舍。
因此,该方既可有效治疗胸痹的心脾亏虚之本,又顾及其血瘀、气滞之标,一散一敛,标本兼治,配伍精当。
本研究提示:中医大补心汤治疗胸痹的总有效率(95.5%)显著高于西医心血管药物治疗胸痹的总有效率(75%),证明本中医大补心汤是治疗胸痹的比较理想的方剂,明显优于单纯的西医心血管类药物的治疗效果,在对胸痹的中医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春雪,曲晶.十全大补汤加减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20):61-62.
[2] 丛春雨.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五脏病症治疗方药解析[j].敦煌研究,2002,(03):92-99.
[3] 马春成,李叶枚,李文峰,等.袁金声教授应用经方治疗胸痹验案2则[j].新中医,2008, 40(02):119.
[4] 李军.浅谈郭士魁治疗胸痹的经验及学术思想[j].河北中医,2009, 31(03):325-326.
[5] 边永君,路杰,王秋风,等.治疗胸痹重气血,调和营卫有奇功--路志正教授治疗胸痹学术经验管窥[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
志,2005, 11(02):939-940.
[6] 杜雪君,刘峘,雷燕.瓜蒌薤白类方治疗胸痹(冠心病)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的质量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08(03):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