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态度与价值观 1

合集下载

《第七章 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七章 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乙醇与乙酸》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乙醇和乙酸的基本性质,掌握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及其条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乙醇和乙酸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树立环保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乙醇和乙酸的性质以及酯化反应的过程。

2. 教学难点:酯化反应的实验操作及观察,理解反应机理。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试管、酒精灯、无水乙醇、冰醋酸、醋酸钠晶体、试管夹等。

2. 试剂药品:乙酸、乙醇、醋酸钠、酚酞、浓硫酸。

3. 多媒体课件:乙醇、乙酸的结构、性质、应用等图片和视频。

4. 课前安置学生预习乙醇和乙酸的相关知识,并提出思考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乙醇和乙酸的性质,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

教学过程如下:(一)引入课题教师展示一瓶白酒和一瓶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颜色、状态等物理性质。

然后提出问题:白酒和醋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制取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新课教学1. 乙醇的性质教师演示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诠释原因。

然后,介绍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如羟基的影响等。

学生通过实验和教师的讲解,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乙酸的性质教师演示乙酸与碳酸钠的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诠释原因。

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乙酸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如羧基的影响等。

学生通过实验和教师的讲解,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乙醇与乙酸的反应教师介绍乙酸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过程,并介绍酯化反应的特点。

学生了解酯化反应的过程和特点。

(三)探究活动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如何检验乙醇和乙酸的存在?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和实践,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操作。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7.1日本》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7.1日本》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7.1日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的第一节《日本》。

教材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对日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日本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增进对日本这个邻近国家的认识和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日本这个国家,可能只知道一些表面的信息,如樱花、和服等,对于日本的地形、气候、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和了解日本。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邻近国家的了解,培养学生尊重、包容、合作的世界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和了解日本,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获取相关信息。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日本的地理特征。

4.互动交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分享学习心得和成果。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2.课件:日本的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

3.学生活动材料:分组讨论的任务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本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个整体的认识。

社会心理学(第4版)第七章 社会态度

社会心理学(第4版)第七章  社会态度
第七章 社会态度
第一节 态度的实质
一、态度的定义及其特性 (一)态度的定义
态度(attitude):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具有一定 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
(二)态度的特性
社会性 主观经验性 动力性 双重性
二、态度的构成要素
认知成分:人们作为态度主体,对于一定态度对象或态度 客体的知识、观念、意象或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具有倾向性的思维方式。
在理论观点上兼收并蓄的特点,它不是以一家的理论思想 贯穿始终,而是各取所需,融各家于一体。
基本主张:
人们持有的某种态度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某种需要,特别是 心理上的需要。因此,应以了解态度满足人们何种需要为 前提,通过改变他们的内在需要来改变他们的态度。
除了强调态度所具有的需要满足功能外,还承认态度改变 中存在着个别差异。
以角色理论为依据。 核心原则:个体的行为应与其所承担的角色相一致,应该
符合这一角色身份的要求。
(三)团体影响法
团体讨论中的态度转变经历了三个过程:(1)“解冻” 了原有的抵制改变的团体态度;(2)建立起新的态度; (3)“凝固”了新的态度。
团体的影响来自团体的规范准则,这种规范准则对团体成 员具有无形的约束力,促使团体中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与 团体的规范准则保持一致。
(四)活动参与法
引导人们积极地参与有关的活动,能达到改变人们态度的 目的。
人们所参与的活动或者是与所要改变的态度有着密切联系, 或者就是所要改变的态度对象本身。
人们参与活动时的自愿程度或感受到的压力大小对人们态 度的改变有很大影响。
所参与的活动如果是经常性的、较长久的,则态度改变相 应地就较大、较持久;如果只是一次性的活动或短期的活 动,则态度改变的效果就不是很明显或难以持久。

23管理心理学(第7章2.3节 态度,价值观)

23管理心理学(第7章2.3节  态度,价值观)

(二)价值观的形成与来源
人的价值观决定于世界观,是从出生 起,在家庭和社会中积累形成的。 (三)价值观的分类

人们的生活和教育经历互不相同,因此价
值观也有多种多样。行为科学家格雷夫斯为了
把错综复杂的价值观进行归类,曾对企业组织
内各式人物作了大量调查,就他们的价值观和
生活作风进行分析,最后概括出以下七个等级。
• 第五级 玩弄权术型:这种类型的人通过 摆弄别人,篡改事实,以达到个人目的, 积极争取地位和社会影响。
• 第六级 社交中心型:这种类型的人把被人喜 爱和与人善处看作重于自己的发展,受现实主 义、权力主义和坚持己见者的排斥。
• 第七级 存在主义型:这种类型的人能高度容 忍模糊不清的意见和不同观点的人,对制度和 方针的僵化、空挂的职位、权力的强制使用, 敢于直言。
• 价值观影响个人行为; • 价值观影响影响群体行为; • 价值观影响整个组织行为; • 价值观影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经营管理价值观
(一)最大利润价值观

这是一种最古老的最简单的局限性最
大的价值观念。这种观念认为利润代表了
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的增加就是企业
财富的增加。企业经营管理好坏的标准是
• 2、同化阶段

这一阶段表现为不是被迫而是自愿接受
他人的观点、信念、态度与行为,并使自己的
态度与他人的态度相接近。
• 例如:员工在组织和同志们的教育和帮助 下,真正意识到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员工,应
该自觉地遵守纪律,因而他会同其他职工一样, 把遵守劳动纪律当作是一种信念和观点。显然,
同化这一阶段已不同于服从阶段,它不是在外 界压力下转变态度,而是自愿地进行的。
• 2、P改变对X的看法,认为X(清洁工)也是工 作的需要;

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海尔为例)议题式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海尔为例)议题式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3.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和分析分配制度,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4.问题导向要贯穿教学全过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反馈,引导学生在问题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性格、成绩、兴趣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2.分配任务,明确每个成员的责任和角色,确保小组合作高效进行。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过程,明确学习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分配制度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分配制度改革的艰辛历程,认识其现实意义。
2.深入讲解按劳分配的原则、意义和实践,以及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通过举例说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2.组织学生对海尔的分配制度进行评价,让学生认识到分配制度在实践中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3.鼓励学生从海尔的案例中汲取经验,为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借鉴。
4.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认识。
5.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既要关注其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关注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
3.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配制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分配制度的心得体会,或以海尔为例,分析其分配制度在实践中的优缺点。
2.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巩固所学知识点。
3.教师批改作业,及时给予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3.鼓励小组成员相互尊重、团结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第七章 发展与合作——经济全球化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第七章 发展与合作——经济全球化
2、采用角色扮演,分别代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3、采用讨论、质疑等方法,理解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与学,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观念。
2、了解我国在各种国际问题中的立场,热爱祖国,关心世界。
3、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教学
重点
1、通过实例,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看图,了解二者的差异。
阅读。
交流、讨论。
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差异。
知道南北差距与南南合作的知识。
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板书:三、合作与发展
讲述: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革命,推动并加强了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使各国和地区之间经济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提高,世界经济呈现出怎样特点?




第七章发展与合作——经济全球化
一、国家和地区1、分类和差异:
1、代表性国家(面积大小):2、“南北差距”和“南南合作”。
2、人口大国(11个):3、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原因:
3、和平共处一项原则:三、合作与发展
4、地区:1、世界经济特点:
5、国界和领土:2、经济合作组织:
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讲述:同学们阅读信息传递,了解世界贸易组织。
讲述:经济全球化引起了人类经济活动方式和空间范围的巨大变化。如世界商贸活动频繁,规模不断扩大;劳务、货币、金融、技术、信息等世界市场的发展,构成了完整而发达的世界市场体系;形成了以亚太、西欧为中心的异常活动和多极化的经济格局;发展中国家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积极参与世界经济活动等。总之,经济全球化使各种经济活动相互交叉,把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教学设计
4.让学生掌握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平行线、运用平行线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探索、发现、总结平行线性质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演绎推理方法,从特殊到一般,逐步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平行线的概念及性质已有初步的了解,但在判定方法、性质应用等方面仍需加强。此外,学生在演绎推理、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程度,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提高对平行线性质的认识。
c.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平行线性质求解。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判定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平行线性质及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2.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过直线、线段、射线等基本概念,那么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概念,为后续学习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打下基础。
2.教师通过几何画板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如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铁轨、教室墙壁等,引出平行线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平行线性质探究的兴趣。

个性、价值观和态度

个性、价值观和态度
坚持道德原则
坚守道德原则,不违背自己的良心和原则,保持正直的品格。
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的观点、感受和权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调整和改变态度
自我反思
定期反思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了解自己的不足,积极寻求改进。
接受批评
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从中学习和成长,不断完善自己。
培养同理心
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影响个体的态度。
自我反省和自我调整
03
个体通过自我反省和自我调整,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
04 个性、价值观和态度的关 系
个性对价值观的影响
独立个性
责任感
具有独立个性的人通常倾向于形成独 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价值观。他们可 能更注重个人自由和独立,而不是过 分依赖他人或社会规范。
个性责任感强的人倾向于形成诚实、 守信和尽责的价值观。他们对自己的 行为负责,并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
个性、价值观和态度的相互作用
个性塑造价值观
个人的性格特点会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个性不 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价值观。
价值观决定态度
个人的价值观会影响其态度和行为,持有不同价 值观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可能会有不同的态度。
态度反映个性
个人的态度可以反映其性格特点,一个人的态度 往往与其个性相符合。
05 如何培养积极的态度和价 值观
个性、价值观和态度
目 录
• 个性 • 价值观 • 态度 • 个性、价值观和态度的关系 • 如何培养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
01 个性
定义
定义
个性是指一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这 些特征决定了人的行为、思考和情感 反应。
特点
个性具有稳定性,一旦形成,不容易 改变。个性也具有独特性,每个人的 个性都是独一无二的。

社会心理学教案 第七章 社会态度

社会心理学教案 第七章 社会态度

社会心理学教案第七章社会态度本章学习目标态度的定义及其特性态度的构成要素态度理论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态度的测量态度的形成态度的改变偏见社会心理学的目的是解释、预测和控制人们的社会行为,而社会心理学家一直认为,态度是行为的决定因素,也是预测行为的最好途径。

因此,社会心理学研究从来就很关注态度问题的研究。

早期的著名学者托马斯认为“社会心理学就是态度的科学” 。

1936年,盖洛普民意测验不到1%的误差成功地预测了罗斯福总统的当选,更强化了态度课题在社会心理学中的地位。

有史以来最有影响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的奥尔波特(G.W.Allport)1968年指出,态度的概念可能是美国社会心理学中最有特色、最不可缺少的概念。

第一节态度概述一、态度的定义及其特性现代语言词汇中,“态度”(attitude)被用来指示一种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但在19世纪中叶以前这一词汇的概念涵义是多重的。

英语中的attitude源于拉丁语Aptus,其含义一般包含两种:一是“适合”或“适应”,指行为的主观的或心理的准备状态。

二是指在艺术领域中,雕塑或绘画里人物的外在和可见的姿态。

前一种具有心理学上的涵义。

而在现代意义上使用态度涵义的是赫伯特•斯宾塞(H.Spencer),他在《第一原理》中提出在有争议的问题上的判断依赖于所具有的态度和保持正确的态度。

在心理学中,涉及态度最早的实验是朗格(nge)的有关反应时间的实验。

20世纪初,伴随着托马斯(R.U.Thomas)等人的移民研究和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兴起,态度的研究迅速发展起来,并已成为社会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

(一)态度的定义尽管态度的研究在社会心理学的诸多研究领域中有着很长的历史,但态度的概念依然是众说纷纭。

在社会心理学中有关态度的定义不下几十种,总的来说可分为这样几类:1.将态度视为认知和评价组织或倾向,如罗佩奇(M.Rokeach),他认为“态度是个人对于同一对象数个相关联的信念的组织”。

价值观与态度

价值观与态度

价值观与态度一、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评价的和看法,是个体对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状态的一种持久的信念。

价值,是指态度的对象对人的意义。

人们对于某个事物所具有的态度,取决于该事物对人们的意义的大小,亦即是事物所具有的价值大小。

价值观是个体核心的信念体系,是个体评价事务与抉择的标准,是关于什么是“值得的”的看法。

价值观对态度有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个体对对象赋予价值来实现的。

个体对某一对象的态度,就认知成分来说,评价是核心要素。

评价即确定价值,就是确定态度对象对个体的社会意义。

个体的态度取决于这一对象的价值。

1、价值观的类型价值观是一个多元化的复杂系统。

该系统包括许多成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具有各种成分,只是相对强弱不同、主导价值观不同。

德国哲学家斯普朗格在《人的类型》一书中提出了六种类型的价值取向:经济的、理论的、审美的、社会的、政治的和宗教的。

这一理论影响很大,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等人据此编制了《价值观研究量表》,用于测量和研究价值观。

下面是六种价值观取向的人的特点。

(P47)经济型:具有务实的特点,追求财富,对有用的东西感兴趣。

理论型:具有智慧、兴趣,求知欲强,富于幻想,重视用批判和理性的方法去寻求真理。

审美型:追求世界的形式与和谐,以美的原则如对称、均衡、和谐等评价事物。

社会型:热心社会活动,尊重他人价值,利他和注重人文关怀。

权力型:追求权力、影响和声望、喜欢支配和控制他人。

宗教型:认为最高的价值是统一和整体,相信神话和命运,寻求把自己与宇宙联系起来。

2、价值观辨析价值观辨析就是帮助儿童利用理性思考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

任何信念态度等价值要变成某个人的价值,必须符合这一过程的七个标准,否则将不可能成为他的价值观。

拉斯等人研究认为,完整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七个步骤:第一,选择(1)自由选择:只有在自由的选择中,才能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行事,被迫的选择是无法使这种价值整合到他的价值体系中的。

【人教版初二物理】 第七章重力与弹力_教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 第七章重力与弹力_教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复习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来表示。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3. 力的作用效果包括两个方面:即形状的改变或运动状态的改变。

其中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4.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

5.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就可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这个图就叫力的示意图。

其中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预习1. 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2. 弹簧测力计原理及使用。

3. 重力的大小。

4. 重力的方向。

5. 重心。

二、知识讲解课程引入:我们都见过撑杆跳高、跳板跳水、蹦床等体育比赛场景。

思考:撑杆跳高、跳板跳水以及蹦床比赛中运动员怎样才能取得好成绩?考点/易错点1 弹力活动:分别用力作用在橡皮筋、弹簧、橡皮泥、气球、纸等物体上,物体有什么变化?松手后,结果有何不同呢?当力作用在这些物体上时,这些物体会发生形变。

当松手后,其中有些物体能够恢复原状,而有些却不能够恢复原状。

我们将发生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做弹性,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做塑性。

物体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为塑性形变。

演示:用橡皮筋将粉笔头弹出去。

思考:不让橡皮筋发生形变,能把粉笔头弹出去吗?(不能)我们还会发现当用力过大时橡皮筋会断,说明物体的弹性形变是有一定限度的。

总结: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对支持面的压力、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考点/易错点2 弹簧测力计活动:取出废旧圆珠笔里的小弹簧,先用较小的力拉,再用较大的力拉,观察其形变量的不同。

总结:物体的形变与外力的大小正比。

根据物体的形变与外力的大小的对应关系,我们制造了一个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价值管理)态度与价值观

(价值管理)态度与价值观

第四节态度一、态度的概念与态度的成分态度(Attitudes)是指一个人对物、对事和对别人的心理倾向,反映了一个人对事物的感受。

这些心理倾向是经过一段时间才获得的,并且是决定个人行为的一个主要因素。

态度与知觉、个性、动机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人对某些事物的积极或消极的感受。

当我们问及某人的态度时,实际就是问他对某些人或事件的感受和评价,或倾向对其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支持或批评)。

如“我喜欢这份工作,我会努力干”,“我讨厌这个人,见到他就烦”是在表达我对某件事或人的态度。

态度包括了三中成分:(1)态度的认知成分(Cognitive component of an Attitude):一个人对对象的认识或者说是对人或事的一种价值陈述。

如,“我看那人靠不住,这件事恐怕不能做。

”(2)态度的情感成分(Affective Component of an Attitude):态度中受情绪和感情影响的部分,也是左右一个人态度并导致其行为的关键。

它通常表现出对对象是喜欢还是反感,是爱戴还是憎恨,是愉悦还是悲伤。

(3)态度的意向(行为)成分(Behavior Component of an Attitude):是指以某种方式对某人或某事做出反应的意向。

如前例,因不信任对方,从情感上就不愿意与其打交道,以至于我可能放弃这笔生意。

总之,态度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们会导致行动。

如果态度是积极的,组织就会受益;如果是消极的,组织就不会受益。

因此许多组织注意到对成员们态度的衡量和监控。

二、态度的功能(结合书)1.态度与社会认知态度注入了人们强烈的感情因素,从而形成一种参照框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判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态度与学习态度本身有一定的过滤作用,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态度积极,能激发人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则好,反之亦然。

3.态度与忍耐力人的忍耐力的大小取决于多种条件。

但美国学者兰波特等人大量试验证明:态度的确是个体忍耐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全章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全章教案)

教材简析本章内容包括平面直角坐标系及有关概念,点的坐标,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和平移等.实际生活中常用有序实数对表示位置,由此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建立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从而把数和形结合起来.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可以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绘制出一个区域内地点分布的平面示意图来完成,体现了直角坐标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用坐标表示平移,从数的角度刻画了第五章有关平移的内容,主要研究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探讨点或图形的平移引起的点或图形顶点坐标的变化规律,另一方面探讨点或图形顶点坐标的有规律变化引起的点或图形的平移.本章在中考中,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必考内容,主要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特点.教学指导【本章重点】1.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知道在坐标系中点的位置与它的坐标之间的关系.2.探索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平移规律.【本章难点】图形平移时点的坐标变化规律.【本章思想方法】1.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如在有关图形变换的问题中,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找出坐标变化的规律,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2.体会转化思想,如计算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面积时,往往要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将图形的面积转化为常见图形面积的和或差.课时计划7.1平面直角坐标系2课时7.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2课时7.1.1 有序数对(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并能用有序数对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2.理解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过程与方法】通过有序数对确定位置,让学生感受二维空间观,发展符号感及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具体——抽象——具体”的数学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有序数对的概念及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教学难点】对有序数对中的有序的理解,利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的点.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64~P65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2.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3.阅读教材P64~P65内容,并思考:(1)怎样确定教室里座位的位置?(2)排数和列数的先后顺序对位置有影响吗?(3)假设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请在教材P64图7.1-1上标出被邀请参加讨论的同学的座位.略4.电影院的第3排第6座表示为(3,6),如果某人的座位号为(4,2),那么此人所坐的位置是(B)A.第2排第4座B.第4排第2座C.第4排第4座D.第2排第2座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棋子B在(2,1)处,用有序数对表示出图中另外六枚棋子的位置.【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棋子B在(2,1)处,如何确定B所在行与列的顺序?由此怎样表示出其他棋子的位置?【解答】A(0,0)、C(3,3)、D(1,2)、E(4,1)、F(2,4)、G(5,4).【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三步法”:(1)明确有序数对中行与列的表示顺序;(2)由已知点确定起始行与列;(3)用有序数对表示所求各点的位置.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下列数据中,不能确定物体位置的是(D)A.某市新华书店位于人民路18号B.吴刚家位于某小区6号楼603号C.某渔船位于东经116.2°,北纬31.5°D.电影票的座位号是15排2.如图所示是某市区的部分简图,文化宫在D2区,体育场在C4区,据此说明医院在A3区,阳光中学在D5区.3.板桥中学举办“校园文化”建设,主题鲜明新颖:“国学引领,孝老敬亲,家校一体,爱满乡村”.如图所示,若用“C4”表示“孝”,则“A5-B4-C3-C5”表示(D)5板国学引领4亲桥孝老敬3一体中家校A.爱满乡村 C .国学引领D .板桥中学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如下图,把一组数据进行蛇形排列.1 32 4 5 6 10 9 8 7…观察并回答:若第4行第3个数记作(4,3),则(4,3)表示的数是8,那么(10,3)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互动探索】先找到数的排列规律,求出第(n -1)行结束的时候一共出现的数的个数,进一步根据偶数行是从大到小排列,即可求得答案.【分析】由排列的规律,得第(n -1)行结束的时候排了1+2+3+…+n -1=n (n -1)2(个)数.因为10是偶数,所以第10行的第1个数是12×10×(10-1)=45,所以(10,3)表示的数是45-3+1=43. 【答案】43【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决探索规律的问题应从简单或特殊情形着手,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找出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将此规律进行合理的推广和应用.对于数的规律的探索,关键是找到“突破口”,从而找出各数之间的联系.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有序数对→确定位置 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7.1.2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2课时) 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横轴、纵轴、原点、坐标等概念.2.能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过程与方法】经历坐标概念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数学家的故事,渗透理想和情感的教育.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点的坐标;描出点的位置和建立坐标系.【教学难点】根据点的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找出点的位置.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65~P68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条坐标轴将坐标平面分成四部分,每个部分称为象限,右上方的部分叫做第一象限,其他三部分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做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上的任意一点,都有唯一的一个有序实数对(即点的坐标)与它对应;反过来,对于任意一个有序实数对,都有平面上唯一的点与它对应.4.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表示第一象限内的点;(-,+)表示第二象限内的点;(-,-)表示第三象限内的点;(+,-)表示第四象限内的点.5.如图,直角坐标系中的五角星在(B)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6.小明建立了如图的直角坐标系,则点A的坐标是(1,2).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一)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给出严格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画法以及象限的规定.强调由点的位置如何确定点的坐标以及坐标的表示形式.教师提出问题:①点在各个象限的坐标有什么特点?②坐标轴上的点有什么特点?③坐标轴上的点属于第几象限?【教师点拨】“平面直角坐标系,两条数轴来唱戏.一个点,两个数,先横后纵再括号,最后隔开用逗号.”将任意点A放入直角坐标系,由其所处位置让学生确定点A的坐标.在此过程中,学生将对由点确定坐标的方法不断深化,逐渐接受并掌握点的坐标是一对有序的实数.同时,通过观察,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发现,点在各个象限内以及点在坐标轴上的坐标特点.(二)探究各象限点的特征写出下列各点的坐标,并观察它们的特点.【教师点拨】观察各点横、纵坐标的符号.点在坐标系中的象限点的横、纵坐标的符号特征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1)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2)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例1】写出图中的多边形ABCDEF各顶点的坐标.【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如何用有序数对确定?【解答】A(-4,3)、B(-4,0)、C(0,-2)、D(5,0)、E(5,3)、F(0,5).【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般用有序数对(a,b)表示点的坐标,其中a、b分别叫做点的横坐标、纵坐标.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如图所示,点A、点B所在的位置是(D)A.第二象限,y轴上B.第四象限,y轴上C.第二象限,x轴上D.第四象限,x轴上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3,2)所在的象限是(B)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3.如图,写出点A、B、C、D、E、F、H的坐标.解:A(2,1)、B(-4,3)、C(-2,-3)、D(3,-3)、E(-3,0)、F(0,2)、H(0,0).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各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0,0)、B(9,0)、C(7,5)、D(2,7).试确定这个四边形的面积.【互动探索】四边形ABCD不是规则图形,可以考虑把它分成三角形或规则的四边形来解决.【解答】分别过点D、C向x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F,则四边形ABCD被分割为△AED、△BCF及梯形CDEF.由各点的坐标,得AE=2,DE=7,EF=5,FB=2,CF=5,∴S四边形ABCD=S△AED+S梯形CDEF+S△BCF=12×2×7+12×(7+5)×5+12×5×2=7+30+5=4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在直角坐标系中求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一般采用割补法,将其割补为规则图形,进而求出面积.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平面直角坐标系⎩⎪⎨⎪⎧定义:原点、坐标轴、象限点的坐标⎩⎪⎨⎪⎧定义与符号特征点的坐标的确定描点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7.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7.2.1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第1课时) 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2.了解用方向和距离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探索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发展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2.通过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的分布情况,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坐标确定学生们的家与学校的位置,让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根据已知条件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73~P75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建立直角坐标系的一般步骤:(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恰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2.在航海和测绘中,经常用方向和距离来刻画平面内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通常以北偏东(西),或南偏东(西)确定方向.用“方向+距离”的方法表示物体的位置要有两个数据:一是方向,二是距离.在表述时,一般是方向在前,距离在后.3.如图,雷达探测器测得六个目标A、B、C、D、E、F,目标E、F的位置表示为E(3,300°)、F(5,210°),按照此方法在表示目标A、B、C、D的位置时,其中不正确的是(D)A.A(4,30°)B.B(2,90°)C.C(6,120°)D.D(3,240°)4.某市区的几个旅游景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且山陕会馆的坐标是(4,-1),则其他各景点的坐标分别为:光岳楼(1,0);金凤广场(-2,-1.5);动物园(6,3);湖心岛(-1.5,1).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教材P73“探究”)根据以下条件画一幅示意图,指出学校和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小刚家:出校门向东走1500 m,再向北走2000 m.小强家:出校门向西走2000 m,再向北走3500 m,最后向东走500 m.小敏家:出校门向南走1000 m,再向东走3000 m,最后向南走750 m.【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呢?以何参照点为原点?如何确定x轴、y轴?如何选比例尺来绘制区域内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解答】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均是以学校为参照点来描述的,故选学校位置为原点.根据描述,可以以正东方向为x轴,以正北方向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取比例尺1∶10 000(即图中1 cm相当于实际中10 000 cm,即100米).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标出学校的位置,即(0,0).引导学生一同完成示意图.【思考】选取学校所在位置为原点,并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的正方向有什么优点?可以很容易地表示出三位同学家的位置.【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如下:(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注意】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时,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位置为坐标原点,这里所说的适当,通常要么是比较有名的地点,要么是所要绘制的区域内较居中的位置;二要注意坐标轴的方向通常是以正北为纵轴的正方向,这样可以使东、西、南、北的方向与地理位置的方向一致;三要注意标明比例尺和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另外,当地点比较集中,坐标平面又较小时,各地点的名称在图上可以用代号标出,并在图外另附名称.【例2】在某城市中,体育馆在火车站以西4000 m再往北2000 m处,华侨宾馆在火车站以西3000 m再往南2000 m处,百佳超市在火车站以南3000 m再往东2000 m处,请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分别写出各地的坐标.【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题中叙述,体育馆、华侨宾馆、百佳超市都是以火车站为中心描述位置的,于是可以以火车站为原点,正东方向为x轴正方向,正北方向为y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解答】如图,以火车站为原点,以正东方向为x轴正方向,以正北方向为y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各地的坐标分别为:火车站(0,0)、体育馆(-4000,2000)、华侨宾馆(-3000,-2000)、百佳超市(2000,-3000).【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及x轴和y轴的正方向的确定,直接影响着计算的繁简程度,所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时,要以能简捷地确定平面内点的坐标为原则.【例3】如图,三个圆的半径分别为10 km、20 km、30 km,OA在北偏东30°方向处,OB与正北方向夹角为35°,C在正南处,A、B、C分别是位于三环、二环、一环上的三所学校,请用方向和距离表示这三所学校的位置.【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如何用“方向+距离”的方法表示物体的位置?要注意什么?【解答】A在点O北偏东30°方向,到点O的距离为30 km.B在点O北偏西35°方向,到点O的距离为20 km.C在点O正南方向,到点O的距离为10 km.【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用“方向+距离”的方法表示物体的位置要有两个数据:一是方向,二是距离.在表述时,一般是方向在前,距离在后.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点A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关于点A的位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距点O 4 km处B.北偏东40°方向上4 km处C.在点O北偏东50°方向上4 km处D.在点O北偏东40°方向上4 km处2.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6的正方形,请建立一个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分别写出A、B、C、D的坐标.解:答案不唯一,如:以AB所在的直线为x轴,AD所在的直线为y轴,并以点A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点A、B、C、D的坐标分别是(0,0),(6,0),(6,6),(0,6).3.如图是某市旅游景点的示意图,试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用坐标表示出各景点的位置.解:答案不唯一,如: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各景点位置的坐标分别为:科技大学(0,0),大成殿(2,3),钟楼(1,6),雁塔(3,8),中心广场(5,4),映月湖(9,1),碑林(9,8).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2.用“方向+距离”表示地理位置.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第2课时) 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2.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3.根据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变化,判定图形的移动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发展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形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体会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教学难点】利用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75~P77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2.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3.将点A(-1,2)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点的坐标是(C)A.(3,1)B.(-3,-1)C.(3,-1)D.(-3,1)4.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将△ABC向右平移四个单位长度得到△A′B′C′,则点A′的坐标是(B)A.(1,-3)B.(1,3)C.(-1,-3)D.(-1,3)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1,△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4,3)、B(3,1)、C(1,2).(1)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6,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1、B1、C1,依次连结A1、B1、C1各点,得到三角形A1B1C1.(2)在上面的三角形中如果将△ABC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减去5,横坐标不变,情况又会如何呢?【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可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也可先通过平移图形上某些特殊点,再依次连结这些平移后的特殊点得到)因为图形的平移是以点的平移为基础的,因此所得三角形A1B1C1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可以看作将三角形ABC向左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解答】如图所示:【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根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图形的平移方向和距离解答.【例2】如图,把△ABC经过一定的平移变换得到△A′B′C′,如果△ABC边上一点P的坐标为(a,b),那么这个点在△A′B′C′中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A.(a+6,b-2)B.(a+6,b+2)C.(-a+6,-b)D.(-a+6,b+2)【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已知三对对应点的坐标,得出变换规律→让点P的坐标也作相应变化.【分析】∵A(-3,-2)、B(-2,0)、C(-1,-3)、A′(3,0)、B′(4,2)、C′(5,-1),∴△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A′B′C′.∵△ABC边上一点P的坐标为(a,b),∴点P变换后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a+6,b+2).【答案】B【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坐标系中图形上所有点的平移变化规律是一致的,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对应点找到各对应点之间的平移变化规律.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已知点A的坐标为(1,3),点B的坐标为(2,1).将线段AB沿某一方向平移后,点A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1),则点B的对应点的坐标为(C)A.(5,3)B.(-1,-2)C.(-1,-1)D.(0,-1)2.点A(m,4)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B(3,n),则m-n=-3.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x,y)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与点B(-3,2)重合,则点A的坐标是(2,-1).4.如图,三架飞机P、Q、R保持编队飞行,30秒后飞机P飞到P1的位置,飞机Q、R 飞到了新位置Q1、R1.在直角坐标系中标出Q1、R1,并写出坐标.解:由题意可知P (-1,1)、Q (-3,1)、R (-1,-1). ∵30秒后P 1的坐标为(4,3),∴飞机P 向右平移了5个单位,向上平移了2个单位,∴Q 1的坐标为(2,3),R 1的坐标为(4,1).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题图.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 (a ,b )是△ABC 的边AC 上一点,△ABC 经平移后点P 的对应点为P 1(a +6,b +2).(1)请画出上述平移后的△A 1B 1C 1,并写出点A 、C 、A 1、C 1的坐标; (2)求出以A 、C 、A 1、C 1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互动探索】(1)由经平移后点P (a ,b )的对应点为P 1(a +6,b +2)可知,图形向右平移了6个单位,向上平移了2个单位;(2)以A 、C 、A 1、C 1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可分割为以AC 1为底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解答】(1)△A 1B 1C 1如图所示,各点的坐标分别为A (-3,2)、C (-2,0)、A 1(3,4)、C 1(4,2). (2)如图,连结AA 1、CC 1.∵S △AC 1A 1=12×7×2=7,S △AC 1C =12×7×2=7,∴S 四边形ACC 1A 1=S △AC 1A 1+S △AC 1C =7+7=14.【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坐标系中图形平移的坐标变化规律为:左右移动改变点的横坐标,且左减右加;上下移动改变点的纵坐标,且上加下减.(2)求四边形的面积通常转化为求几个三角形的面积的和.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用坐标表示平移: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人生观

人生观

第七章人生观第一节人生观一、人生观的含义、形成及特点1.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人生观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

这三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其中人生目的是核心,它决定了其他两方面人生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一个人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后关系中有着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和遭遇,就有什么眼感到人生观。

2.人生观的形成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3.人生观的特点:时代性;阶级性和相对独立性P191二、人生观与世界观(一)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1.世界观:人们对于整个世界最根本的看法和观点的综合,其中包括了自然观、社会观和人生观等。

2.两者的关系:人生观和世界观紧密相联、密不可分。

世界观包含人生观,决定人生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给人生观以一般观点和方法论的知道;而人生观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的体现,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生观能积极作用于人的世界观,对世界观的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3.两者的不同:世界观研究的对象是宇宙中自然、社会、人类思维的本质和一般规律,它要回答的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生观则要研究人的本质、人生的价值,它要回答的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为什么要活着?怎样生活才有价值?对人生道路上的矛盾持何种态度?它为人民提供关于人生的指导原则。

世界观和人生观在研究对象、基本问题和社会作用三方面是不同的。

(二)人生观在人生中的作用1.人生观决定了一个人做人的标准;2.人生观是把握人生方、抉择人生道路的指南;3.人生观对于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树立科学人生观社会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生产的,以公有观念为核心的新型的价值观念,也就是社会主义的人生观,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无产阶级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观是有科学依据的。

第一,它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第二,它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它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本质和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

(完整word版)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锐角三角函数》教学案

(完整word版)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锐角三角函数》教学案

课题7.1正切(1) 自主空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正切的概念, 能通过画图求出一个角的正切的近似值。

能运用正切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表示物体倾斜程度, 形成正切的概念的过程, 练就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1.经历探索表示物体倾斜程度,形成正切的概念的过程,练就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正切的含义, 会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某个锐角的正切值。

学习难点计算一个锐角的正切值的方法。

教学流程预习导航观察回答: 如图某体育馆, 为了方便不同需求的观众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台阶。

下列图中的两个台阶哪个更陡?你是怎么判断的?图(1)图(2)[点拨]可将这两个台阶抽象地看成两个三角形答: 图的台阶更陡, 理由合作探究一、新知探究:1.思考与探索一:除了用台阶的倾斜角度大小外, 还可以如何描述台阶的倾斜程度呢?可通过测量BC与AC的长度,再算出它们的比, 来说明台阶的倾斜程度。

(思考: BC与AC长度的比与台阶的倾斜程度有何关系?)答: _________________. 讨论: 你还可以用其它什么方法?能说出你的理由吗?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考与探索二:(1)如图, 一般地, 如果锐角A的大小已确定,我们可以作出无数个相似的RtAB1C1, RtAB2C2, RtAB3C3……, 那么有: Rt△AB1C1∽_____∽____……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 =_________=_________=……(2)由上可知: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大小已确定, 那么这个锐角的对边与这个角的邻边的比值也_________。

3.正切的定义如图, 在Rt △ABC 中, ∠C =90°, a 、b 分别是∠A 的对边和邻边。

我们将∠A 的对边a 与邻边b 的比叫做∠A_______, 记作______。

即: tanA =________=__________(你能写出∠B 的正切表达式吗? )试试看.4.思考: 当锐角α越来越大时, α的正切值有什么变化? 二. 例题分析:例1:⑴某楼梯的踏板宽为30cm, 一个台阶的高度为15cm, 求 楼梯倾斜角的正切值。

组织行为学复习答案

组织行为学复习答案

一、名词解释1、组织: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活动过程。

2、气质:某个人典型地表现于心理过程的强度、心理过程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动力方面的特点。

3、态度:是指个体对一类人和社会事物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4、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看法,是个人对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状态的一种持久信念。

5、动力定型:一一没找到6、目标管理: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实质就是把组织的整体目标转化为各组织单元和个体的具体目标的过程。

7、社会助长:在一些场合,有别人在场时,工作效率会有明显提高的现象称为社会助长8社会堕化:也称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任务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9、从众: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的时候会感到群体的压力,在群体的压力之下他会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群体的标准保持一致,这就是从众。

10、群体思维:即小集团思想,是指参与一个统一集体中的人们的思想作风,在这种群体中认为追求相互一致比现实地评价各种可能行动方案更为重要。

11、群体转移:是指在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中,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或观点。

12、团队:是由一群不同背景、不同技能、不同知识的人所组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群体,它以成员高度的互补性、知识技能的跨职能性和信息的差异性为特征。

13、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人、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

14、激励:就是设法让人们发自内心地去做某件事(而不是来自于外界的压力或盲从)。

用管理学语言: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外部刺邀),引起被管理者的某种需要从而激发其动机,促使其产生组织所需要的行为的一个过程。

二、简答题1、人群关系理论与泰勒的“科学管理”有什么区别?1)传统管理理论把人当做“经济人”对待,认为金钱是刺激经济积极性的唯一动力;人际关系学说把人当做“社会人”加以尊重,认为影响人积极性的,除了物质利益因素,还有社会的、心里的因素,如:交往、友谊、归属感和尊严^等2)传统管理理论认为生产效率单纯的受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等物质因素制约,因而在管理上只注重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等,即以“事”为中心;人际关系学说认为生产效率的好坏,不仅受劳动环境、工作方法的影响,而且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情绪,即职工的“士气”、职工态度3)传统管理理论只注意正式组织的作用;人际关系学说不仅重视正式组织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而且通过霍桑实验证实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2、简述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对管理实践的重要启示1•确定适宜的目标2.提高职工的期望值3.增强工作绩效与所得报酬之间的关联性4.正确认识报酬在职工心中的效价3、简述目标设置理论的内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RJ)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RJ)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多方面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正反两方的辩论使学生的观点更加明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通过讨论和交流,认识到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激发环保意识。

难点: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环保出谋划策。

一、情景导入出示一幅地球上人满为患的漫画。

画外音:我们的子孙将站在哪里?二、师生互动互动一: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师:人类出现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人口数量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很有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越来越多,19世纪初,世界人口总数达到了10亿,到1930年增加到20亿,2005年达到65亿,而2011年,已经突破70亿,那么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又是怎样的呢?生:分析教材【资料分析】并进行讨论。

师: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问题非常突出,对此,我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了解计划生育的具体措施: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互动二:辩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师: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那一刻起,人就成为生物圈中的一分子。

人类不断进化发展,逐渐变成了强者,而现在人类已经强大到能够影响生物圈的面貌。

有的人说,人类的出现给生物圈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文明,使得整个生物圈欣欣向荣;也有的人说,人类的出现给生物圈带来了危害,人类的活动使得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那么,到底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是有正面影响,还是有负面影响呢?下面,我们开一个小型的辩论会。

全班同学分成正反两方,分别为自己一方所持的观点进行辩论。

首先由正方先对自己一方所持的观点进行陈述。

正:我方的观点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具有正面影响。

自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人类的活动使得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加快了;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通过高科技的手段,改良了土壤,创造了新的品种;人类的辛勤劳动使荒山变成了绿油油的农田,使沙漠变成了绿洲;我国建设的“三北”防护林,有效地抑制了沙漠的蔓延。

儒林外史第七回荀玫的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第七回荀玫的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第七回:荀玫的人物形象一、荀玫的背景与成长环境荀玫是《儒林外史》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儒学世家,父亲是一位儒者,家族世代传承儒学。

荀玫从小就接受严格的教育,学习经书、礼仪和道德规范。

这样的成长环境塑造了他踏实、勤奋和谦虚的性格。

二、荀玫的品质与品德1. 温和谦虚荀玫虽然出身儒学世家,但他并不因此自以为是。

他对他人态度温和,从不自命不凡。

他对待学问时也是如此,虽然是家族儿孙,但他总是谦虚地去请教更有学问的长辈。

他乐于接受别人的指点,并不怕自己的不足被别人看到,这种谦虚态度让他收获了更多的知识和人际关系。

2. 勤学苦练荀玫对儒学有着极高的热爱,他把学习儒学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

不论是阅读经书还是讨论学问,荀玫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他不畏艰辛,对研究问题持有执着的态度,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学识。

3. 诚实正直荀玫一直以来都秉持着诚实正直的原则,他对待学问和人际关系都努力做到诚实守信。

他从不敷衍塞责,每一次发言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不会为了应付而说虚假的话。

他对待他人也是如此,他不善于奉承和欺骗,与人为善,与人相处中能够维护自己的原则。

三、荀玫的价值观与人生态度1. 崇尚儒学荀玫视儒学为人生的准则,他坚信只有通过学习儒学的道理,才能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抉择。

他读经思考,将儒学内化于心,用儒学引导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2. 追求公正与公平荀玫信奉公正与公平的价值观,无论是家族内部的矛盾还是社会上的不公,他总是站在正义的一方,努力维护公平与公正。

他不会袖手旁观,而是会积极参与,争取为那些被压迫和忽视的人发声。

3. 追寻人生真谛荀玫对于人生的追求并不局限于学问方面,他也关注着人生的真谛。

他思索着生命的意义,探索着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关注人的幸福、人的尊严,并以此为基准评价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行为。

四、通过荀玫的人物形象看中国传统文化荀玫这个人物形象所展现出的品质与价值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贯强调的。

培养小学生的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小学生的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小学生的态度与价值观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们正确的态度和积极的价值观非常重要。

这将为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良好品德的社会成员。

本文将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探讨一些培养小学生态度与价值观的方法和途径。

一、倡导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态度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

教育者应通过灌输乐观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培养感恩心态:教育小学生懂得感恩,学会珍惜身边的一切,无论是家人的关爱、老师的教导还是同学的友谊。

可以通过讲述感人的故事、开展志愿者活动等方式,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感恩的重要性。

2. 鼓励积极思考:教育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提供一些情景,引导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表扬他们的努力和创造力。

3. 培养乐观心态:小学生常常面临各种挫折和失败,教育者应引导他们看到问题的积极方面,通过失败来获得经验和教训,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并寻找解决方法。

二、弘扬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培养小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有品德与责任心的人,是教育的核心之一。

以下是一些培养道德价值观的方法:1. 培养正直诚信:教育者应引导小学生学会诚实守信,从小事做起,如遵守课堂纪律、遵从交通规则等。

同时,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小组活动,帮助他们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并理解诚实和信任的重要性。

2. 强调友善与尊重: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相互尊重和友善待人的阶段,教育者应引导他们认识到每个人的价值和自尊心的重要性。

可以开展一些情景模拟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合作精神。

3. 注重责任与奉献:教育者应教给小学生责任与奉献的意义,帮助他们理解各种责任,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

例如,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活动,向他人伸出援手。

三、注重培养社会责任感小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应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1. 培养环保意识:教育小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从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等小事做起,引导他们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27
(3)工作满意度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工作满意度与离职率:负相关, 工作满意度与离职率:负相关,但是其他因素 如劳动力市场条件、 如劳动力市场条件、对其他工作机会的期望和在 组织中任职时间的长短对离职有重要影响。 组织中任职时间的长短对离职有重要影响。 工作满意度与缺勤率:中等程度的负相关, 工作满意度与缺勤率:中等程度的负相关,也 存在者调节变量。 存在者调节变量。
30
3.组织承诺 组织承诺:是指员工对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感, 组织承诺:是指员工对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感, 以及对组织的归属感, 以及对组织的归属感,代表了员工对组织的忠诚 组织承诺的具体含义: 度。组织承诺的具体含义:
组织
组 织 承 诺
组织的 的目标 组织的
31
组织的
员 组织

3.组织承诺
情感承诺
O
P

X
海德的O P X 海德的O—P—X模式
海德认为P、O、X之间关系符号(+或—)相乘结果是正号时 海德认为P 之间关系符号(+或 ) (+ 三者处于平衡状态;相乘结果是负号时, ,三者处于平衡状态;相乘结果是负号时,则三者不平衡
13
P—O—X处于平衡状态 O X
O + P + X P +
O _
22
(2)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洛克(E.Locke)通过对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提出工作满 洛克( Locke)通过对工作满意度的研究, 意度可以用下列维度进行测量: 意度可以用下列维度进行测量:
维度名称 工作本身 报酬 晋升 认可 福利 工作条件 上司 同事 公司与管理 描 述 工作有趣性、多样性,学习机会,困难程度,工作量, 工作有趣性、多样性,学习机会,困难程度,工作量, 工作节奏和工作方法的控制等 数量,公平性,报酬方式等 数量,公平性, 晋升机会,公平性,晋升标准等 晋升机会,公平性, 对工作成就的赞扬,得到的荣誉,批评 对工作成就的赞扬,得到的荣誉, 养老金,医疗保险,年假, 养老金,医疗保险,年假,带薪假期等 工作时间,设备,工作环境, 工作时间,设备,工作环境,身体消耗 领导风格,技术和管理技能, 领导风格,技术和管理技能,人际关系 信任,友谊,帮助等 信任,友谊, 关系员工,薪酬福利政策等 关系员工,
_ X
+ 1) ( 1) O _ + _ (3) )
(2) ) O _ _ X P + (4) ) X
P
14
P—O—X处于不平衡状态 O X
O + P _ X P +
O + _ (6) ) O _ _ X P _ (8) )
15
X
+ 5) ( 5) O _ + + (7) )
P
X
1.态度改变的理论 1.态度改变的理论
18
2 .态度改变的方法 (5)信息沟通法
沟通者的特点 沟通方式
可信性; 可信性; 可爱性
恐惧唤醒; 恐惧唤醒; 单面或双面沟通; 单面或双面沟通; 新颖与重复; 新颖与重复;
接受者的特点
沟通情景
原有态度; 原有态度; 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
强化; 强化; 预先警告; 预先警告; 分心; 分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
23
(2)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总的来说,影响工作满意的主要维度有: 总的来说,影响工作满意的主要维度有: •工作本身 工作本身
•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 和条件
影响满意 度因素
•报酬 报酬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
24
(3)工作满意度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员工表达工作不满意的方式 :
积 破 坏 性 退出 极 建议 建 设 性
29
2. 工作投入 工作投人: 工作投人:员工在工作中投入时间和精力并将工 作视做自己生活的核心的程度, 作视做自己生活的核心的程度,反映了个体总是 希望在工作上超出一般的期望的倾向性。 希望在工作上超出一般的期望的倾向性。 高工作投入:对工作有高度的认同感, 高工作投入:对工作有高度的认同感,追求超 越标准的高绩效,工作中有主动性, 越标准的高绩效,工作中有主动性,对工作有内 在的兴趣和动机 ; 低工作投入 :个体则仅仅做被要求完成的工作 ,缺乏主动性,仅仅将工作作为自己的谋生手段 缺乏主动性, 工作投人与工作满意有密切的关系
3
态度( 第一节 态度(Attitude)
我赞成! 我赞成!
4
引 例
努力奋斗, 努力奋斗,自 己定会被重用 妻子已经下岗 ,我要被裁掉 日子该咋过? 日子该咋过?
把我开了才好 呢,反正这工 作我不稀罕
真是烦人! 真是烦人!
5
引 例
小故事. 小故事.大道理
有人问三个砌砖的工人: 你们在做什么呢? 有人问三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呢?” 第一个工人没好气地嘀咕: 你没看见吗, 第一个工人没好气地嘀咕:“你没看见吗,我正 在砌墙啊。 在砌墙啊。” 第二个工人有气无力地说: 第二个工人有气无力地说:“嗨,我正在做一项 每小时9美元的工作呢。 每小时9美元的工作呢。” 第三个工人哼着小调,欢快地说: 第三个工人哼着小调,欢快地说:“你问我啊朋 友,我不妨坦白告诉你,我正在建造这世界上最 我不妨坦白告诉你, 伟大的教堂! 伟大的教堂!”
6
一 态度的含义
态度
态度是个体对一类人和社会事物 如事件、团体、 (如事件、团体、制度以及代 表具体事物的观念等) 表具体事物的观念等)所持的 评价和行为倾向
理解态度: 理解态度: 态度是主体对客体稳定的评价 ; 态度对行为具有指导性和动力性
7

态度的成分
认知成分(基础) 认知成分(基础) 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认识、 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认识、 理解和评价
10
四 态度与行为
2. 影响态度与行为一致性的因素 态度的抽象程度 ; 态度的中心性程度 ; 所属群体的态度 ; 情境压力 ; 行为策略 。
11
五 态度的改变
1.态度改变的理论 1.态度改变的理论
(1)学习理论:态度是后天习得的。 学习理论:态度是后天习得的。 最著名的是凯尔曼提出的态度形成的三阶段理论 最著名的是凯尔曼提出的态度形成的三阶段理论 凯尔曼提出的 顺从阶段 个体在外在的 社会力量影响 下,表现出了 某种态度的外 显行为,但还 显行为, 没有形成深刻 的认知和情感 成分。 成分。 认同阶段 在这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 个体不是像顺 从阶段那样被 迫地接受某种 态度, 态度,而是自 愿地接受。 愿地接受。这 时已经产生了 一定的情感成 分
六 态度的测量
态度的测量方法: 态度的测量方法: 量表法; 量表法; 访谈法 ; 行为观察法 ; 生理反应法 。
20
七 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
工作中最重要的态度包括三个方面: 工作中最重要的态度包括三个方面: 工作满意度
工作投入
组织承诺
21
1.工作满意度 1.工作满意度 (1)含义 )
工作满意度是组织成员对自己工作(或职务)的态 是组织成员对自己工作(或职务)
它是人们对自己工作的感情反应。 度,它是人们对自己工作的感情反应。 理解: 理解: 工作满意度通常是指员工个人对工作的态度; 工作满意度通常是指员工个人对工作的态度; 工作满意度通常被视为一个多维度的概念; 工作满意度通常被视为一个多维度的概念; 工作满意度是容易发生变化的; 工作满意度是容易发生变化的; 工作满意度会受到个体其它方面的满意度的影响
价值观包括内容和强度两种属性,内容属性告
诉人们某种事物是否是有意义的; 诉人们某种事物是否是有意义的;强度属性则 表明其意义的大小
忽 略 极
忠 诚
25
(3)工作满意度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 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 ①高工作满意度导致了高工作绩效; 高工作满意度导致了高工作绩效; 导致了高工作满意度( ②高工作绩效导致了高工作满意度(波特和劳勒 高工作绩效导致了高工作满意度 的研究) 的研究); ③二者没有直接相关,奖酬才是原因性因素。 二者没有直接相关,奖酬才是原因性因素。
情感成分(核心) 情感成分(核心) 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喜爱或 厌恶的情绪体验
态度成分
意向成分(外观) 意向成分(外观) 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
8

态度的特性
社会性 间接性 针对性
态度的特性
两极性 稳定性 协调性
9
四 态度与行为
1.
态度的功能
1
态度影响社会判断
2
态度影响学习效果
3
态度影响克服困难的毅力
组织承诺 结构
持续承诺
规范承诺
32
价值观(Value) 第二节 价值观(Value) 一 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是非、 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是非、 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看法, 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看法,是个人对某种特 定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状态的一种持久信念。 定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状态的一种持久信念。
(3)认知失调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列昂·费斯汀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列昂 费斯汀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 费斯汀格提出了 以说明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以说明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认知失调是指个体认识到自己的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 认知失调是指个体认识到自己的态度之间, 行为之间有着矛盾。 行为之间有着矛盾。 费斯汀格指出:任何形式的不一致, 费斯汀格指出:任何形式的不一致,都会导致心理上不 适感,这促使当事人去尝试消除存在的失调, 适感,这促使当事人去尝试消除存在的失调,从而消除不 适感。换言之, 适感。换言之,个体被假设会自动地设法使认知失调的状 态降到最低程度。 态降到最低程度。
搞小团体、 搞小团体、办公品滥 偷盗、 用、偷盗、过度社会 化、误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