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3近代世界思想讲(含解析)
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核心专题集锦专题13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含解析
专题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考点解读核心考点.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小结: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不能完全覆盖,面积广阔的海洋我们也观测不到,但是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上天后,就可以不受这些自然环境的约束,对全疆域实时观测。
这说明①人们能摆脱规律的制约,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②人们能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有利联系③新的认识工具能够延伸人类的认识器官④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的内容、水平会不同.①②.①③.②④.③④【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材料强调以前对高寒地区和海洋的观测受到限制,有了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后则能实现全疆域实时观测,这既凸显了新的认识工具——“张衡一号”能够延伸人类的认识器官,也体现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故③④正确。
人们不能摆脱规律的制约,也不能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故①②表述错误。
.“横山法则”强调,最有效且有持续性的约束,并非外在的强制力量,而是内心的自我控制。
这种自我控制乃至自觉与自决的过程,正是觉悟的过程。
可见,觉悟的过程①单纯是意识调节和控制人体生理活动的过程②是意识自觉地、有选择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③是利用外部联系重塑事物内在本质的过程④是人们主动地创造性地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①②.①③.②④.③④【答案】.农业部发布的消息显示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继续稳中有进,呈现生产形势稳中向好,市场供给总体平稳,二、三产业量效齐增的局面。
这表明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②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①③.①④.②③.②④【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继续稳中有进,表明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②符合题意;“稳”体现相对静止,“进”体现绝对运动,④符合题意;①与题意无关,排除;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③错误。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关注2.1近代向西方学习潮流——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课件
2.中国近代完整、科学的教育观的形成 戊戌变法关于教育改革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 废八股、 变科举; 创办近代学堂;制定《京师大学堂章程》 ,仿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大学的模式,开办京师大学堂。这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 响。 (1)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影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①戊戌变法中的废八股、变科举,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封建制度 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道德支柱以及理论依据的四书五经的否定。 ②戊戌变法时期奠定了民主和科学作为中国近代教育的新内 容,为以后新文化运动的产生准备了前提条件。
从 “ 西学东渐 ”“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 师夷长技以自强 ” 到维新变法,近代中国人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 近代西方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灾 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在战争的推动下,晚清统治者 发动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三次变革,三次变革都 是在反侵略战争失败后进行的,每一次变革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中 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化起步。
(3)戊戌变法时期形成比较完整的西学观 ①戊戌变法时期形成的较完整的西学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 传播开辟了道路。于是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如雨后春笋般 地被介绍到中国,人们都以西学为荣,当时一些报刊都以宣传西学 为主要内容,西学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 ②戊戌变法成为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转折点,戊戌变法时期 形成的较完整的西学观,主导了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不断 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1.中国近代较完整西学观的形成 戊戌变法是 19 世纪末中国仿效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全方位向 西方学习的一次改革运动。西学的内容和态度都发生质的变化。 (1)戊戌变法西学内容的变化 ①洋务运动时期是船坚炮利的西学观,只有少数有识之士和洋 务派参与。 ②戊戌变法时期的西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 会各个领域。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3近代世界思想测含解析37卷.doc
专题13 近代世界思想班级 _______ 学号 _______ 得分_______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15*4=60分)1.他提倡自然神论,批判天主教会,主张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对政治自由的态度是开明专制,他是A.卢梭B.孟德斯鸠C.伏尔泰D.霍布斯【答案】C【解析】【详解】【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提倡自然神论,批判天主教会,主张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开明专制”,联系所学伏尔泰的思想分析解答。
2.(加试题)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这段话反映出马丁·路德A.倡导“人性”解放B.否定教皇地位C.宣扬《圣经》精神D.主张教权高于王权【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可以看出,马丁·路德主张世俗权力至高无上,教权也要服王权,否定教皇的权威,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倡导“人性”解放,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圣经》,排除C;材料说明马丁·路德主张世俗权力至高无上,教权也要服王权,D项说法错误,排除。
6.这场席卷全欧的思想运动以其富有理性的观念,唤醒欧洲各国乃至美国等国人民起来反对封建意识,反对教会权威,给处于黑暗统治中的人民以光明和希望。
这次思想解放运动A.旨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B.设计出资本主义的社会蓝图C.反对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D.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这场席卷全欧的思想运动以其富有理性的观念,唤醒欧洲各国乃至美国等国人民起来反对封建意识,反对教会权威,”可知这场运动强调的是理性和反封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启蒙运动,B选项符合题意。
旨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是文艺复兴的内容之一,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
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C选项排除。
(新课标)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高频命题点突破_模块三 中国近代篇模块通史贯通课件
模块通史贯通一、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前——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阶段特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在屈辱中逐步向近代化迈进。
通史要点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1)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两次鸦片战(1)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入侵,(1)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了“师夷(1)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服、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和外国侵略者导致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长技以制夷”思想西餐、西式住宅传入中国(2)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2)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中体西(2)社会习俗受到冲击,婚俗、社(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用”思想交礼仪等发生重大变化(3)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二、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阶段特征: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时期,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都异常活跃,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通史要点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1)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1)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允许民间(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1)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运动设厂,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2)农民阶级发动义和团运动(3)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2)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民主共和(2)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获得了一个“短暂的春天”(2)报纸等大众传媒在宣传维新变法与革命思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三、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洪流阶段特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及其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通史要点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1)1919年五四运动揭开新民主主(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义革命的序幕,1921年中共诞生(2)中共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国民革(2)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受打击(1)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导(2)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领导了国民革命(1)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物质生活、交通和通讯、影视事业都得到较快发展主义获得较快发展命、十年内战、十四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3)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民族工业(2)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生活进步缓慢陷入绝境(3)毛泽东思想形成并逐渐走向成熟一、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第一次:中国处于清朝中后期,受专制统治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中国经济没有发生大的变动。
2019届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讲座
——杨宁一
注重历史素养的培养
对历史史实的敏锐性
——发现、捕捉问题、具有批判性思维。
历史知识的准备性与连贯性
——系统掌握知识,并能有效、准确地调动。
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独特性
——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解释不停留在表面,
历史视野宽广,探究内在动因和规律, 利用已掌握史实和分析方法提出见解与看法, 增加知识的“可溶解度”和“粘连性”。
经济史: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性质决定其性质);
思想文化史:关于文学艺术版块的人文主义、古典
主义、启蒙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 新古典主义、现代主义等。
2、串线:线索清晰,轻重得当
(一)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 ——商周时期 内容精讲: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礼乐制。 (二)社会转型与文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 内容精讲:集权政治、铁器牛耕、百家争鸣 (三)社会进步与文明嬗变——秦汉唐宋时期 内容精讲:集权政治的发展、儒家思想的发 展经济的发展情况。 (四)近代前夜的挑战与应对——明清时期 内容精讲:集权政治的异化、批判思想的出现、 新经济因素的萌芽
1. 19世纪后期洋务派大官僚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
式开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是中国官僚资本的雏形。
2.北洋政府由外债支持建立的官办企业也构成官僚资本一部分。
3.1936年以后,近现代史文献中使用的官僚资本一词,主要指国
民党统治集团中的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 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力量,通过发行公债、苛捐杂税、商业投机、 通货膨胀等手段巧取豪夺而建立起来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工商企 业。尤其是在抗战时期,四大家族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和战时经 济统制手段大发横财,进而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 官僚资本主义,是通过权利寻租,以获取超额暴利为目的的 资本主义形态。官僚资本主义是国家权力和财产私人所有制的结 合,其基础是国家权力的寻租和财产的私人所有制度,其目的是 追求超过自身(财产私人所有制)创造能力之外的财富。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文档:板块二中国近代史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通史整合(五)中华文明的拐点——晚清时期(1840~1894年)政治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中国人民开始了反侵略反封建的探索历程。
经济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洋务派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向近代化迈进。
同时,中国社会生活习俗也发生巨大变化。
思想文化面对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世界,了解西方并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一)晚清时期(1840~1894年)的政治[诗史巧记]工业文明的冲击;两度燃起的战火;千年未有的变局;救亡图存的觉醒;军民英勇的抗争[小题验知]1.(2018·宝鸡一模)马勇在《百年变局:乱世晚清与民国乱象》一书中说,根据《江宁条约》《虎门条约》形成了所谓的“治外法权”,之所以如此,从中国方面看,怎样管理这些在中国的西洋人,中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想好,他们不是愿意让渡自己的司法权,而是不知道怎样运用这项权利。
从中可以看出“治外法权”()A.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B.真实表明了中国人以夷制夷心态C.集中反映了清政府的软弱D.全面体现了中外势力勾结的事实解析:选B据材料“从中国方面看,怎样管理这些在中国的西洋人,中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想好,他们不是愿意让渡自己的司法权,而是不知道怎样运用这项权利”,说明当时的清政府仍有以夷制夷的心态,故B项正确。
2.(2018·上饶三模)孙中山在领导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对太平天国有褒有贬,一方面自称“洪秀全第二”,另一方面又说太平天国:“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
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这表明他评价太平天国的视角是()A.革命史观和全球史观B.民族主义和现代化史观C.进化史观和文明史观D.民本主义和革命史观解析:选B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孙中山一方面在赞扬太平天国的民族主义,另一方面又在批判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故B项正确。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世界近、现代政治新题赏析1
学科:历史专题:世界近现代政治新题赏析开篇语新题赏析题一题面:“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A .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 .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 .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题二题面: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
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
”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A .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B .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C .废除君主立宪制D .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题三题面: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
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内各邦实力的差距。
但在这个帝国中()A .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B .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C .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D .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题四题面: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
”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A .联合国B .欧洲共同体C .华沙条约组织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题五题面: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
观察地图,理解准确的是()A .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B .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 .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D .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题六题面: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是还是有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
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①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②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③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④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A .①④B.①②C .②③D .③④题七题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2近代世界经济讲含解析
专题12 近代世界经济考向一新航路的开辟1.讲高考(1)考纲要求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命题规律新航路的开辟是高考中必考内容之一,是历年高考核心考点之一;主要考查的内容有: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过程;二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特别是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含义,要注意区分;这一部分的考查均是以选择题为主,材料题为辅。
(2)备考点睛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的高考命题,多以图文材料为载体,以文明史观、整体史观为立意,多角度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评价及西欧殖民扩张的掠夺性和客观进步性等。
,复习备考时,利用多种史观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结合时代特征理解西欧殖民扩张的特点及成因,分析理解殖民扩张造成的双重影响;注意结合政治、经济、外交等相关知识,分析英国等大国的兴衰及影响;运用多种史观解读新航路开辟与西欧殖民扩张的多重影响。
例1(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21)图9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A,REPERTA)。
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名师点睛】地理大发现(Age of Discovery),又名探索时代或大航海时代、新航路的开辟。
根据这点,和题目的英文对比,然后指南针的运用有利于新航路开辟过程中航海活动的进行,即可知,新航路开辟最符合题意。
例2(2018年全国Ⅱ卷文综历史13)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
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第十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含解析)
第十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纸上)1.有一年,位于辽东的高祖庙和长陵高园殿发生火灾,董仲舒起草了一篇《灾异之记》奏稿,在奏稿中指责在辽东立高祖庙不合礼制,发生火灾是上天的警示,皇帝应该整顿吏治,杀一批不法皇亲和大臣以谢天。
这主要体现了他的哪一主张()A.春秋大一统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感应D.君为臣纲2.梁启超指出:“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但是若把儒家抽去,中国文化恐怕没有多少东西了。
”下列各项符合儒家思想主张的是()A.“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B.“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C.“民道弊而所重易也,世事变而行道异也”D.“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3.“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
”挂在某思想家纪念堂大殿内的这幅楹联叙事写意,辞简意赅。
该纪念堂的主人应是()A.朱熹B.程颐C.李贽D.陆九渊4.中国古代某位学者被称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
下列各项中,属于该学者主张的是()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以人随君,以君随天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5.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
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
”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6.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7.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两汉之世,(皇帝)遇日食灾变,则下诏责躬求言。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3近代世界思想练含解析
专题13 近代世界思想1.练高考01.(2018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5)15. 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
“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
这些谚语A. 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B. 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C. 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D. 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答案】C【解析】“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等谚语是16世纪德国社会流行的,这反映出宗教改革前德国民众对基督教会腐败的痛恨,但人们还是信仰上帝的,故A项错误,C项正确;欧洲首次思想解放是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故B项错误;法国启蒙运动是在18世纪,故D项错误。
24.(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说:“没有比在法律的借口下和装出公正的姿态时所做出的事情更加残酷的暴政的了。
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不幸的人们正是在他们得救的跳板上被溺死的。
”在此,孟德斯鸠认为A.司法必须公正B.法律地位至上C.实行三权分立D.法律并非万能【答案】A【解析】【详解】3.练原创1.下面是某班学生在整理过去的错题中的一道。
题干,组合选项,正确答案分别如下:根据选项判断该题比较的应该是:A.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B.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C.董仲舒新儒学和启蒙运动D.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2.苏格拉底经常在公共场合与人交谈,通过谈话揭露对方的无知,以此来刺激人的求知欲,因为他的论辩方式,苏格拉底也被看作是智者学派,其实二者有本质区别。
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A.适应现实需要追求功利B.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C.研究重心转向人和社会D.追求知识及人的自我约束【答案】D【解析】【详解】苏格拉底通过谈话揭露对方的无知,以此来刺激人的求知欲,表明苏格拉底重视追求知识,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学派过度强调人的作用、忽视道德,追求人的自我约束,故D正确;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不符合题意,排除A;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B;智者学派研究重心已经转向人和社会,不符合题意,排除C。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5 世界近代史精讲
专题05 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
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向帝国过渡的历史。
整个世界近代史有三条线索:一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二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三是亚、非、拉美人民反对殖民压迫。
从时间和内容上,可将其分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工业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时期。
主题线索1、以文明发展为主题,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经历了四个阶段:从15、16世纪起,人类文明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
17、18世纪的政治革命开启了工业文明的大门。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是工业文明时代确立和扩展的世纪。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文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一步深化。
在此过程中,世界各国文明相互碰撞,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了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
2、以现代化主题,西方的现代化历程首先在思想领域获得了突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吹起了思想解放的号角;然后在政治领域取得重大成果,英法美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了制度保障;最后在经济领域迎来了工业化,最终完成了现代化历程。
西方现代化历程的特点是先思想解放,然后制度创新,最后工业革命,是早发内生型的现代化模式。
而中国近代化(现代化)历程走的路与西方正好相反,是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模式。
3、以全球化为主题,近代世界又是一部从孤立分散到逐步成为一个整体的全球化历史: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资本主义的兴起萌芽时代——向工业文明迈进时期(14世纪至16世纪初)【阶段特征】【史实概览】经济: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欧洲出现(意大利)。
开辟新航路(1500年前后)和殖民掠夺扩张,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并开始出现世界市场雏形,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资本主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期,人类文明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
政治:形成中的资产阶级掀起反封建(天主教会)--宗教改革(1517年)斗争,西欧封建制度的解。
(新课标)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高频命题点突破 模块三 中国近代篇 专题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
专题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三民主义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8云南昆明月考)鸦片战争后的十几年间,以“夷”称外国人,依然成为常态。
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夷”字的使用自此受到了限制。
这反映了清政府( )A.认可了平等外交的思想B.传统观念的重大变化C.放弃了“天朝上国”观念D.开始向西方学习法律2.(2018山东临沂质检)1861—1895年期间,译著范围扩展到外交、军事、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1850—1899年之间的567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社会科学占8%,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
这说明( )A.“中体西用”思想得以传承B.自强运动激发民族意识的觉醒C.近代中国思潮此起彼伏D.向西方学习的维度日渐多样化3.(2018贵州黔东南一模)张之洞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曾提出:“凡我普天臣庶,遭此非常变局,忧愤同心,正可变通陈法,以图久大,不泥古而薄今,力变从前积弊,其兴勃焉,又何难雪此大耻。
”材料说明张之洞( )A.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B.突破“中体西用”思想C.受变法图强思想影响D.批判传统伦理道德4.(2018辽宁省实、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期末)梁启超从1899年到1903年在《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两种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向国民广泛地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理论和学说,竭力鼓吹民族主义、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民权等资产阶级的思想与精神。
这反映出梁启超( )A.认为西学是救亡图存的根本B.引入西方君主立宪政体理念C.以求在西学中找到救国良策D.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5.(2018山西太原质检)黄遵宪是晚清著名外交家,1884年,他出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时,评价美国的民主有百害而无一利。
但是在维新变法活动中,黄遵宪一跃而成为支持维新的开明官绅代表。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板块二 近代的世界和中国 专题16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与孙中山
专题16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与孙中山考点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b)(1)林则徐的主要思想:林则徐被誉为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组织编译西方书报,先后编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
《四洲志》介绍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历史、地理和政治概况等内容,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华事夷言》则主要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2)魏源的主要思想: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
魏源在书中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b)(1)康有为①1895年发动“公车上书”,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纲领。
②1898年出版了《孔子改制考》,用孔子名义提出变法要求。
③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社会制度,以挽救民族危亡。
(2)梁启超①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
②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
③批判封建君主专制,要求“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3)谭嗣同:对封建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胆批判。
他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4)严复: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
他认为人类社会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不能及时进步的民族会被别的民族灭绝。
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3.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及出现的背景【加试】——(c)(1)兴起背景①维新变法运动失败,改良道路在中国受挫。
②《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2)内容及传播①1894年,孙中山在“兴中会”誓词中,明确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②1903年,章太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发表《革命军》等著作,宣传革命思想。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13 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讲)(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政治教案
专题十三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一)考纲要求1.哲学的内涵;2.哲学的基本问题;3.哲学的基本派别;4.哲学与时代精神5.哲学的作用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7.世界的物质性;8.物质与运动、静止;9.物质运动的规律;10.意识的本质;11.意识的能动作用;1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5.真理及其特点;(二)命题规律考情分析:从考查内容上看,本专题的高频考点: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认识过程等。
本专题往往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结合在一起命题,从考查形式上看;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备考建议:2019年高考命题可能涉及的时政材料及考点有:(1)以名人名言、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变为素材,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运动与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2)结合建设生态文明、科学探索等材料,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3)以我国航天技术、世界医学重大突破、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变为背景,考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及认识发展的过程等(4)密切关注党和国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事例,留意现实生活中认识发展的具体事例。
【例1】(2017·全国Ⅰ卷)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例2】(2016·全国Ⅱ卷)在长征途中,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世界近、现代经济经典精讲
学科:历史专题:世界近、现代经济经典精讲主要考点梳理一、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二、两次工业革命三、罗斯福新政与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四、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金题精讲题一题面: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思想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
这种异化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A .资本主义国家加大了关税壁垒B .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C .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D .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题二题面:17世纪中后期英国打败了荷兰。
马克思说:“荷兰衰落的历史,就是一部商业资本从属于工业资本的历史”。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英国是手工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工场手工业是商业贸易的基础②三次英荷战争的失败是导致荷兰衰落的直接因素③荷兰是一个专营海上转运贸易的商业国,工业基础薄弱④机器大生产后确立的“工业资本”为英国打败荷兰奠定了物质基础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题三题面:俄国实现了从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向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的质的转变,是源于()A .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B .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 .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D .勃列日涅夫优先发展重工业题四题面:美国历史学家洛克腾堡说:“1933至1938年这六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巨变”。
“制度上的巨变”主要表现是()A .实行计划经济B .普遍推行国有化C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 .社会福利成为公民权利题五题面:20世纪70年代,“由于美国的出口不再大于进口,其贸易转向一种不利的收支平衡状况。
海外持有的美元超过了美国的黄金储备。
美国经济地位的这种变化削弱了人们对美元的信心。
”这种状况()A .动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B .动摇了关贸总协定的基础C .促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D .促成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题六题面:英国是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城市化最早起步和首先完成的国家。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专题作业一、选择题 1.(2018•广东肇庆三模)鸦片战争前后,国内用棉还靠印度输入补充,但六十年代以后棉花出口剧增,从1868年的58万两激增到1895年的1000余万两。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自然经济基本让位于商品经济 B.传统手工纺纱业的衰落 C.政府放宽对棉花出口的限制 D.传统小农经济蓬勃发展答案 B 解析棉花是传统手工纺纱业的原料,从鸦片战争前后的进口到六十年代以后的大量出口,反映出传统手工纺纱业的衰败,小农经济逐渐走向解体,D项错误,B项正确;当时中国大部分地区仍然是小农经济模式,A项错误;材料现象是经济作用的结果,政府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C项错误。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租收入仍然是经济剥削中最稳当的方式。
当时的地租额很高,一般是地价的十分之一,有的甚至达到三分之一。
这就是说,投资土地的收益一般是1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30%。
上述材料表明( ) A.土地税仍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重农抑商政策得到强化 C.近代工业资本原始积累处境艰难 D.农村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地租收入仍然是经济剥削中最稳当的方式”“投资土地的收益一般是1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30%”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许多资金用于投资土地而没有投入到工业中,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故C项正确。
3.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发展工业的重心是军事工业;而到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发展工业的重心转向民用工业。
发生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派意识到发展资本主义的必要性 B.国内局势走向稳定和平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答案 B 解析洋务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统治面临内忧外患,即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到19世纪7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国内局势相对稳定,洋务企业的发展重心随之发生变化,故B 项正确。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4现代世界政治讲含解析
专题14 现代世界政治考向一俄国十月革命1.讲高考(1)考纲要求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2)命题规律本专题不是高考的热点,近几年高考考查较少,且很少单独命题。
但是,高考试题很多时候为避免猜题、押题而故意在冷点钟命题。
因此,备考要全面。
十月革命的考查角度较多,主要有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等。
出题以选择题目的形势较多,材料题多与西方国家相比较或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联系考查,材料情景会变的新颖和出其不意,设问更加灵活,来考察学生对只是的灵活掌握。
例1(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7)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
以上论断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答案】C【考点定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十月革命•《四月提纲》【名师点睛】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1)政权:沙皇专制政权——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苏维埃政府。
(2)革命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3.讲方法要从宏观上把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形成发展的脉络和演进规律:理论产生——革命实践——制度确立。
结合中俄两国的经济状况、阶级状况,分析比较中俄两国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差异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过程中的不同举措。
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国实际相结合是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5.讲易错【题目】1917年,苏俄早期领导人李可夫扬言:“社会主义变革的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在目前的情况下,就我们这种生活水平要开始社会主义变革,这不是我们的事业,我们没有力量,客观条件也不具备。
……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制度的范围。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1近代世界政治讲含解析
专题11 近代世界政治考向一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1.讲高考(1)考纲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特点;了解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基本条件,掌握“光荣革命”的基本概况;阐释《权利法案》的基本内容和影响,理解“光荣革命”前后英国国王和议会关系变化的实质;归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过程,认识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
(2)命题规律今后高考命题内容仍会侧重于《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的考查;主要考查的内容有:一是“光荣革命”;二是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三是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四是英国政治的民主化发展;五是英国代议制的特点和作用。
以上考查内容均以选择题为主,材料题为辅。
(3)备考点睛全国卷在本考点的命题主要集中于英美立足各自国情,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历史传统等方面,认识其政治特点形成的原因及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的社会转型的体现,同时2019年备考不可忽视以下几点:A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权利法案》的颁布是议会制度真正开始的标志。
B《权利法案》颁布后,英王还掌握着行政权,国王可以依法行政。
英王失去行政权,成为“虚君”是在责任制内阁形成以后。
C君主立宪制下国王作为国家元首,仍享有法律上的广泛权力。
例1(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6)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
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答案】C【考点定位】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名师点睛】不能认为《权利法案》颁布后,英王就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权利法案》只是剥夺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及军权,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只是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3 近代世界思想考向一文艺复兴1.讲高考(1)考纲要求了解和掌握文艺复兴背景、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及其向西欧其他国家的扩展。
通过学习文艺复兴在欧洲各国的扩展和延伸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全貌,更加深刻地领会文艺复兴运动地性质及其影响。
欧洲其他国家的文艺复兴是重点。
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很快扩展到了欧洲其他国家。
这就使得文艺复兴运动在深刻性、广泛性等多方面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都有明确的提高,这就使得文艺复兴运动已经发展成为波及整个欧洲、影响遍及世界的一股资产阶级文化的新(2)命题规律文艺复兴是高考中必考内容之一,是历年高考核心考点之一;主要考察的内容有:一是文艺复兴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背景;二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及向西欧各国扩展;三是文艺复兴的特点及影响。
该专题在复兴时需要更多的关注,它可以辐射近代世界的政治与经济发展的状况,复兴这个专题时也可以近代世界的政治与经济发展,并且从中找到这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例1(2018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4)14. 中国和意大利都有悠久的历史,两国文化交往源远流长,中国原创歌剧《运之河》在意大利罗马米兰等地演出,引起当地民众广泛关注。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就是歌剧的发祥地,更是文艺复兴的重镇。
(2)简述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答案】(2)背景:意大利保存了大量古罗马文化的遗存;十四、十五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产生;新兴资产阶级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
意义:文艺复兴运动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思想;为后世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
【解析】第(2)问,第一小问,可从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文化环境等角度回答文艺复兴兴起背景。
第二小问,可从思想方面、经济方面、文学艺术方面、自然科学方面等回答文艺复兴的意义: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将人们的思想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经济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道送分题,考生只要熟悉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即可。
可见考生在复习中要结合考纲,重点梳理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深化拓展重点知识。
4.讲方法在复习文艺复兴的相关内容时,考生首先要识记并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文艺复兴的内容;文艺复兴过程中在绘画艺术领域的成就;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及其相关内容。
其次考生在做题时要注意前后知识点的纵向联系5.讲易错【题目】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
两者“高明”之处在于()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错选】A或D【错因】考生对题目中文艺复习和维新思想宣传的手段掌握不到位【答案】B【解析】据材料提到,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者都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故B正确。
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属于宗教改革,故A排除。
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属于维新变法,故C排除。
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属于一般的手段,不能体现其高明之处,故D排除。
【反思】结合文艺复兴的时代背景认识其“复兴”的含义和手段考向二宗教改革1.讲高考(1)考纲要求要求考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宗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具备运用宗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命题规律本知识点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在复习时要注意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对比复习。
教师讲解时要注意本知识内部的考点联系与区别。
例1(2018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5)15. 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
“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
这些谚语A. 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B. 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C. 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D. 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答案】C例2(2018年天津卷文综历史3)3. 16世纪,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
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A. 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B. 教会失去原有权威C. 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D. 教会实行宽容政策【答案】B【名师点晴】中世纪,基督教内部的神性与人性之间的尖锐矛盾、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等导致了社会罪恶和文化危机,直接引发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教会的权威不断受到人文主义、理性主义的挑战,从而出现了塞尔维特与达尔文的两种不同结局。
【例2】(广东省广州市岭南中学2019届高三文科综合模拟测试历史试题)德意志宗教改革时期,以路德为代表的市民阶级同以萨克森选侯为代表的世俗贵族阶级结成了反对罗马教廷的同盟。
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二者都有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B.民族矛盾成为德意志主要矛盾C.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D.建立资产阶级廉俭教会的需求【答案】B【解析】【详解】【趁热打铁】(江西省红色七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科试题)教会宣称购买赎罪券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但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从质上看“因信称义”A.赋予了德国民众自由精神B.削弱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C.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D.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教派的产生【答案】A【解析】【详解】马丁·路德一个人要得救,不是靠外在的事物,而是要通过内心的信仰才能起到作用,强调与上帝直接沟通,个人掌握了宗教信仰的主动权,因此本质上是赋予了德国民众自由精神,A项正确;BCD项都不是本质的反映,故排除BCD项。
4.讲方法本知识点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并与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点对比来考查,同时也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
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注意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同时要注意新教教派各派别之间的关系,要注意新教与旧天主教的根本区别,不要混淆知识点间的区别。
5.讲易错【题目】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一文中评价某次变革时说:“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这次“变革”A.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B.鼓励人们追求现世的幸福C.呼唤人的彻底解放D.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错选】C或D【错因】对不同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理解不清【答案】B【反思】考生在备考时,注意区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不同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
考向三启蒙运动1.讲高考(1)考纲要求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性质及影响;知道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代表作;理解启蒙运动标志着近代资本主义思想和文化的基本确立。
学会从基于史实的历史故事中发掘历史信息,概括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影响.2.比较需求同存异。
不同是绝对的,相同是相对的,绝对的相同是不存在的,相同只是从某种意义上说的。
因此,比较时应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即要适当放宽比较的要求与条件。
3.比较需分开层次。
要全面回忆要求比较的内容,从基本内容入手找异同。
2.讲基础本考向主要考察法国的启蒙思想(复习需要注意启蒙思想起源于英国而高潮在法国),复习时学生要注意其背景的重要性。
核心词:理性、人权、法制、科学时间、中心:17~18世纪、法国。
(1)启蒙运动的根本原因、实质。
17、18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则成为资本主义最主要障碍,它们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资产阶级追求财富、民主、平等、自由。
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封建制度的尖锐矛盾,必然在思想领域有所反映。
这是启蒙运动的兴起的根本原因。
“启蒙”在法文中即为光明、智慧之意。
启蒙思想家认为:过去的时代在天主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统治下是迷信和无知的黑暗时代,而启蒙运动就是要从黑暗进入到智慧和光明的时代。
启蒙思想家提倡用理性来判断一切,把批评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所以启蒙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思想解放运动。
(2)启蒙运动核心思想——理性主义。
什么是理性?所谓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断,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而不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
它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向往自由平等,追求个人价值和解放。
理性主义成为衡量一切现存事物的唯一标准,变成了一面反封建的旗帜。
(3)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②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在于财产私有制(4)意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解放了思想,发展了人文主义;主张变革社会制度,建立法制社会,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蓝图。
3.讲典例【例1】(四川省泸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历史试题)自17世纪以来,由于弗兰西斯·培根和牛顿等人的著作,科学突飞猛进,每日都揭示新的宇宙法则。
有人认为自然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发展,会产生一个完美的世界,因此人类的政治干预和宗教干预应该越少越好。
这表明科学发展A.形成近代自然科学体系B.推动了思想变革C.摧毁了传统的宗教信仰D.促使代议制建立【答案】B【解析】【详解】【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有人认为自然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发展,会产生一个完美的世界,因此人类的政治干预和宗教干预应该越少越好”,结合所学启蒙运动产生的原因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