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05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学基础讲课ppt课件

中医学基础讲课ppt课件
中医学基础
制作:张志明 医学博士
绪论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医药学的课程内容、学 习目标、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 2、了解中医药学发展简史。 3、掌握中医的基本特点。
简介中医药学
一:两个数字 1、70% 2003年,美国对占疾病总数70%的 没有理化指标变化的疾病束手无策。 2、90% 2003年,美国死亡者中约90%死于 医源性药源性疾病,而非死于原发病。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1、脾与胃——纳运结合、升降相因、燥 湿相济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法 中医辨证 中药学 方剂学
针灸推拿
学习方法和目标
1、方法 转换思维方式、理论联系实际、多思考 敢提问、多动手勤练习。 2、目标 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常用术语; 了解中医诊治基本程序; 了解中医常用疗法。
课时分配
1、理论知识(约 22 课时) 如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病因、 诊法、辨证等。 2、技术(约 24 课时) 如药物疗法、针灸疗法、拔罐疗法、 推拿疗法。
奇恒之腑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六种组织器官形态中空与腑相似, 中藏精气与脏相似,故叫奇恒之 腑。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
1、心与肺——气与血的关系:心主血脉、 行血,肺司呼吸、主气。 2、心与脾——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两方面: 心主血推动血行,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 3、心与肝——血液运行和精神活动方面: 心主血、肝藏血,心主神志、肝主疏泄。
参考答案:

本病症属阴证、寒症。 冬季为寒气主令。患者由于感受寒邪,使机体出阴 阳失衡。寒为阴邪,阴邪偏盛所形成的疾病性质是 寒症。阴寒之邪侵袭经脉,则四肢关节冷痛、屈伸 不利。阴邪偏盛,阴长则阳消,体内阳气相对不足, 温煦功能减退,故畏寒、肢体不温。患者触冷水或 遇风寒疼痛加重,意为随寒邪加重而症状加重,反 之则减轻,说明阴长而阳消,阳长则阴消,这也提 示可用温热祛寒的方法来求得阴阳的平衡,以达到 治愈该病的目的。

《中医学基础》PPT课件

《中医学基础》PPT课件
中医学基础
痛风患者的饮食当如何选择? 食疗双重干预法
不良现状:重视现代营养学,忽略中医营养学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意义
1、构建“T”型知识结构 ①讨论《红楼梦》食疗 ②介绍药王孙思邈食疗思想 ③盲目乱用中医药治疗的影响
①讨论《红楼梦》食疗
鲁迅先生说:在《红楼梦》里,经学家看见《易》,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 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闹秘事…… ”
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①组织器官的整体联系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官、四肢等全身组织器官
联系成有机的整体。
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②生理活动的整体统一 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一方面要靠各个脏腑组织发挥自己的功能,另一方面
则又要靠脏腑间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才能维持其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 培土生金 金水相生
病人----治法 为什么中医偏偏多一个证?
“湿”房屋的“病因”
①基地低而聚湿; ②久雨不闭门窗而致外湿入侵; ③紧闭窗门,不得通风换气而致内湿自生; ④室内烧饭烧菜或工厂使用大量有蒸气设备的蒸气过多
去湿的治“法”
①基地填高 ②关闭门窗 ③敞开门窗 ④少烧饭菜,撤去这种设备
(一)基本概念
①证,即病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 段的病理概括。
病理,以及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人与自然界以及社会环境也保持着统一的整体关系。
十五世纪,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渡各拉底提出:“如果有人即使是身体很小 部分引起损害,全身共感痛苦,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在身体最大部分所存在 的,也同样存在于最小部分中,这个最小部分本身具有一切部分”。
美国、日本还曾发现了手掌、足掌的内脏投射区。
《随息居饮食谱》 “鸭,甘凉,滋五脏之阴,清虚 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贾母年老津 亏, 尤其是晚餐,尤应注意“滋阴” 。

中药学总论(广州中医药大学)PPT课件

中药学总论(广州中医药大学)PPT课件

煮——以增强药效,降低毒性。
清蒸——软化药材,便于切

制或干燥保存。
水火共制 辅料蒸——改变药性。
潬——除去非药用部分,便于
干燥。
淬——便于粉碎,易煎出,增药
效。
10.05.2020
-
34
制霜 榨油取霜以减毒
风化取霜
其他制法
日晒夜露制霜
发酵 改变药性,生产新药
发芽 生产新药
“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 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
量最高时进行。
如园参中人参皂甙含量的季节变化
月份
1 4 6 8 10 12
人参皂甙% 7 10.1 20.3 22.6 16.2 7.8
故采收应在6~9月为宜。
10.05.2020
-
18
一般药材的采收时间及方法
植物类:
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
盛的花前期或刚开花时连根拔起。
叶类: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时。
10.05.2020
-
6
3.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各时期的代表 性著作),主要炮制方法、用量、用法
4.熟悉80余种较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 主要应用、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5.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收及其它炮 制方法。
6.了解80余种较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 主要应用、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余药 仅供参考。
花类:在花正开花时进行,或含苞欲放
时摘取花蕾。
果实和种子: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
10.05.2020
亦有未成熟时采收的。
-
19
根和根茎类:多以农历二、八月采收。
少数夏季采收。
树皮和根皮类:清明至夏至间剥取皮。
亦有秋后或早春采者。

中医学基础讲课ppt课件

中医学基础讲课ppt课件

思考题:
1:本病症前后阶段各属什么证? 2:试用阴阳转化的理论分析证
的变化机制。
参考答案:
1:本病症前阶段属阳证、(实)热证,后阶段属阴证、 (虚)寒证。
2:该患者因外感风热之邪而发病,风热侵于口鼻,故 鼻塞、咽喉肿痛。风热犯肺,肺失宣降,则咳嗽、咯 痰,痰色黄稠。风热之邪客于肌表,故微恶寒、发热, 热邪入里,邪热炽盛,则高热、汗出。在这一阶段, 因感受阳热之邪,阳热偏盛,从而表现出实热证。持 续阳热亢盛,热盛耗伤阴津,损伤阳气,导致热及生 寒,阴阳转化,出现了阳气欲脱的表现。阳气衰,不 能温养肢体,故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心阳衰,宗气 泄,呼吸短促、神志模糊。阳气衰,不能固摄,则大 汗淋漓,气随汗泄,病情危笃。
一: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 日光的向背—向日者为阳,背日者为
阴。 上—下;内—外;南—北;冬—夏;
太阳—月亮;男—女; 任何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1、定义:自然界相互关联的 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2、规定性:以“水火”为征 兆。
3、相对性:阴阳之中还可分 阴阳。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 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
五:肾—作强之官
1、主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 2、主水。 3、主纳气。 4、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和
二阴。 5、在志为恐、在液为唾。
六腑与奇恒之腑
教学目标: 掌握六腑的生理功能。 了解奇恒之腑的概念。 了解脏腑之间的关系。
六腑
胆(中正之官):主决断;帮助消化。
胃(仓廪之官):主受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熟;主降浊。 小肠(受盛之官):主受盛化物;泌别 清浊。
作业
1、请用阴阳、五行的属性理论对 人体组织器官进行分类。

中医学基础完整课件

中医学基础完整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食疗:中医认为食物也有药性,通过食疗可以治疗疾病。常见的食疗方 法有药粥、药膳等,如红枣、枸杞、山楂等食材具有滋补养生作用。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注意事项:饮食养生需注意食材的搭配与禁忌,避免食物相克或产生不 良反应。同时,应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的饮食方案。
运动养生法
五禽戏:模仿动物,强身健 体
治未病:预防为主,强调预 防和治疗相结合
整体观念:注重人体内外环 境的协调统一,强调整体治 疗
针灸与推拿结合:根据病情 选择合适的针灸和推拿手法
进行治疗
针灸推拿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疼痛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妇产科疾病等 禁忌症: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传染病、皮肤破损等 注意事项: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避免不良反应 治疗效果:针灸推拿对于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需配合医生指导进行治疗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辨证论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个体化地制定治疗方案 治未病: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强调早期治疗和综合治疗 独特的诊疗技术:如望、闻、问、切四诊,针灸、推拿等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联系与区别
理论体系不同:中医学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为基础,现代医学以细胞、组织、器 官等为基础。
食疗方法:通过调整饮食习惯,食用具有清热解毒、养血润燥等功效的食物,对于五官科 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有一定的帮助。
07
中医养生基础
章节副标题
四季养生法
春季养生:宜多吃温性食物,多 进行户外活动,以养肝为主
秋季养生:宜多吃滋润食物,保 持室内湿度,以养肺为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夏季养生:宜多吃清淡食物,保 持心情舒畅,以养心为主

《中医学基础讲座》课件

《中医学基础讲座》课件

中药的采集 与炮制
中药的应用 与配伍
方剂组成与功效
方剂组成:由 多种中药组成, 根据病情和需 要选择合适的
药物
功效:针对不 同的病症和症 状,方剂具有 不同的功效, 如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补
气养血等
配伍原则:根 据病情和需要, 选择合适的药 物进行配伍, 以达到最佳的
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在 使用方剂时, 需要注意药物 的用量和使用 方法,避免出 现不良反应和
中药使用需根据个人体质和病 情调整剂量和疗程
针灸与推拿
针灸基础知识
针灸的起源和发展
针灸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针灸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针灸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
推拿基础知识
推拿的定义和 作用
推拿的适应症 和禁忌症
推拿的基本手 法和注意事项
推拿的实践应 用和效果评估
针灸与推拿的临床应用
YOUR LOGO
《中医学基础讲座》PPT课 件
汇报人:PPT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中医学概述 3 中医基础理论 4 中药与方剂 5 针灸与推拿 6 中医养生与保健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中医学概述
中医学的定义与特点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中医学的定义: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 复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 神的统一体
中医养生与保健
中医养生原则与方法
顺应自然:根据四季变化调整作息和饮食 形神兼养:注重身体锻炼和心理调节 保精养气:节制房事,保持精气神充足 阴阳平衡:通过饮食和药物调节阴阳平衡

中医学基础知识(PPT45页)

中医学基础知识(PPT45页)
中医学基础知识
岐山县中医医院 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张有成
1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 的一门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学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 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 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 验总结。
22
表证 表证是指六淫疫疠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生的
征候。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一般起病急,病程短。 里证
里证是疾病深在于里(脏腑、气血、骨髓)的一类证 候。 它与表征相对而言。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或内 伤疾病。
23
半表半里证 外邪由表内传,尚未入于里;或里邪透表,
尚未至于表,邪正相搏于表里之间,称为半表半 里证。其表现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 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这 种关于半表半里的认识,基本上类同六经辨证的 少阳病证。
29
气血津液辩证 气血津液辨证,是运用脏腑学说中气血
津液的理论,分析气、血、津液所反映的 各科病证的一种辨证诊病方法。
30
气病辩证 (一)气虚证 (二)气陷证 (三)气滞证 (四)气逆证
31
血病辨证 (-)血虚证 (二)血瘀证 (三)血热证 (四)血寒证
32
气血同病辩证 (-)气滞血瘀证 (二)气虚血瘀证 (三)气血两虚证 (四)气不摄血证 (五)气随血脱证
12
四、望小儿指纹
指纹分“风”、“气”、“命”三关,即食指近 掌部的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 第三节为“命关”。 三关测轻重 红紫辨寒热 浮沉分表里 淡滞定虚实
13
闻诊
一、听声音 听声音,主要是听患者言语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05PPT课件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05PPT课件

行经期( 3~5天) 初潮年龄 14岁──────── 末次月经时间(LMP)
月经周期( 28天) 或绝经年龄49岁 经量中等(50~100ml),经色正红,不稀不稠,不夹血块
月经的周期,行经的天数,月经的量、色、质 有无闭经或行经腹痛,初潮或绝经年龄,末次月经日期
.
13
发热
五心烦热――自觉胸中烦热,伴手中心发热 骨蒸发热――自觉有热自骨髓向外蒸发之感
.
14
1.恶寒发热
并见――外感表证(表寒、表热、表虚) 兼症 外邪袭表,卫阳被遏,肌腠失煦;卫阳失宣,郁而发热
“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
.
15
2.但寒不热
1、新病恶寒 外感初起尚未发热或寒邪直中脏腑 2、久病畏寒 经常怕冷,得温可缓――里虚寒证
.
37
胁胀 脘痞 腹胀 身重 麻木
.
38
(五)问耳目
耳鸣
实证 虚证
耳聋
暴聋 渐聋
.
39
(六)、问饮食口味 口渴与饮水 食欲与食量 口味 脾胃、肝 胆 大小肠、三焦
.
40
口渴与饮水
.
41
食欲与食量
.
42
食欲与食量临床意义
.
43
口味--五味配五脏
.
44
(七)问睡眠
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 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
45
失眠
不易入睡,或睡后易醒、睡着时间短,甚至彻夜不眠
阳不入阴,神不守舍
虚证 心脾两虚、心肾不交 心肝血虚、心胆气虚
实证 肝郁化火、余热扰膈 食滞胃脘、痰热内扰(胆郁痰扰)
.
46
嗜睡--神疲思睡,经常不自主地入睡,唤之易醒,醒

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整理阴阳五行ppt课件

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整理阴阳五行ppt课件
总结词
注重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
总结词
加强中西医结合,提高诊疗水平
详细描述
慢性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在慢性 病管理中,应注重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指导患者养成健 康的生活习惯,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和复发。
THANKS
感谢观看
04
阴阳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诊断中的应用
阴阳失调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判断体 内阴阳是否平衡,以及阴阳失调的具 体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五行相生相克
利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分析疾病 传变规律,预测病情发展趋势,有助 于早期诊断和防治。
治疗中的应用
调整阴阳
治疗的目标是调整阴阳平衡,根据阴阳失调的具体情况,采取补阴、补阳或调和 阴阳等治疗方法。
心与火
心主血脉,负责推动血脾与土
脾主运化,负责消化吸收,五 行中属土,代表化生、承载和 受纳。
肾与水
肾主藏精,负责生殖和生长发 育,五行中属水,代表滋润、 涵养和下行。
五脏失调与疾病
肾失调
肾阳虚或肾阴虚可能导致腰膝酸软、性功 能减退等症状;肾虚水泛则可引起水肿、 小便不利等。
案例三:中医学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
总结词
发挥中医学优势,提高慢性病管理效果
详细描述
中医学在慢性病管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如整体观念、辨 证施治、预防为主等。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健康指导, 可以提高慢性病管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详细描述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各有所长,加强中西医结合可以提高诊 疗水平。在慢性病管理中,应充分发挥中医学的整体调节 和现代医学的精确诊断优势,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 案。
总结词
注重整体观念,综合调理
详细描述

中医学基础完整完整ppt课件

中医学基础完整完整ppt课件
• 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 派张从正、补土派李东垣、养阴派朱震 亨,从不同角度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
完整版课件
7
• 2、临床医学
• 晋代医家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及宋代王惟一 著《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对针灸疗法有显 著的发展。
• 唐代医家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对临床各科及 养生疗法有显著的发展。
完整版课件
13
• 五、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 1、整体观念
• (1)整体观念的含义
• (2)整体观念的内容:
• 人体内部的统一性
• 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 (3)整体观念的指导意义
完整版课件
14
• 2.辨证论治 • (1)症、证、病
完整版课件
15
完整版课件
完整版课件
3
•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 1、理论体系的形成 •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学
典籍,成书于先秦及汉代,它标志着中医学 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 《难经》---成书于战国时代,在脉诊和治疗 学方面有新的发展。
完整版课件
4
• 《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医圣 张仲景著。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纲领。
• 新中国成立后,方剂学的发展更加迅猛,代表作有: 《方剂大辞典》等。
完整版课件
12
• 四、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唯物辩证观
•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唯物论观点 • (1)唯物主义生命观 • (2)唯物主义形神观 • (3)唯物主义疾病观 •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辩证法思想 (P10) • (1)生理学的辩证观点 • (2)病理学的辩证观点 • (3)诊断学的辩证观点 • (4)防治学的辩证观点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课件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课件
13
“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14
〔1〕?黄帝内经?18卷162篇,13首方 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
的建立
?素问?〔偏重人体生理、病理、疾病 治疗原那么原理,以及人与自然等根 本理论〕:始见于张仲景之言 ?灵枢?〔偏重于人体解剖、脏腑经络、 腧穴针灸等〕:始见于王冰之述?素 问?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 学根底课件
学习要求
平时成绩:答复以下问题、作业等〔占总 评30%〕
期末笔试:试卷〔占总评70%〕
2
平时成绩要求
请准备两本笔记,一为课堂笔记,包括上课重点内容、 课后作业〔扉页上目录、时间、答案页码〕 ;一为读 书心得笔记。〔参考书目见后,每周500字,有原文、 有注释、有心得体会 〕
25
寒凉派 刘完素
认为五运六气,火热居主要 地位;发病病机也以火热为 主;六气皆可从火化,因而 他大力倡导火热论,治疗上 以清热通利为主,善用寒凉 药物。
补土派 李杲 李东垣学术思想的中心 是 “内伤脾胃,百病由 生”,认为人体内在元 气充足时诸病不生,而 元气的充足与否主要取 决于脾胃有无受伤。
王焘?外台秘要?6000余首方 首载消渴病状 和治疗方法 〔5〕唐?新修本草? 第一部政府颁发的药典
23
3.宋、金、元时期〔争鸣突破时期〕
〔1〕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学说〞 〔2〕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政府颁发的成药典
24
(3)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河间)—寒凉派 李 杲(东垣)—补土派 张从正(子和)—攻邪派 朱震亨(丹溪)—养阴派
4
导论
Introduction
关键性问题 什么是中医学? 中医学概论的组成局部 中医理论体系的开展简史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中医药学基础 ppt课件

中医药学基础  ppt课件

生理上 阴阳的对立制约维持着人体的物质
应用
及功能的动态平衡状态,即“阴平
意义
阳秘”
病理上
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受到破坏, 不能维持相对平衡,即出现“阴 阳失调”的病变
ppt课件
22
含义 用阴阳来说明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各
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任何一方都
不能另一方面单独存在的互根关系,以

及阴阳双方不断地资生,促进,助长对

应用
消长,是维持着相对平衡状
意义
态的消长
病理上
机体中的阴阳消长,不能维 持相对平衡的消长,即出现 阴阳的偏盛偏衰的病理变化
ppt课件
24
含义 用阴阳来说明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在
一定条件下,各向其相反方向转化的

运动变化形式,即阴转化为阳,阳转

化为阴


转 化
应用
生理上
可以用来说明机体的物质与 物质,功能与功能,物质与
客色胜主色,其病为顺 得相生之脉为顺
色脉合参 得相克之脉为逆
ppt课件
44
指导疾病治疗
以相生规律确定
治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治法:滋水涵木,益火补土
培土生金,金水相生
以相克规律确定
治则:抑强,扶弱
治法:抑木扶土,培土制水
佐金平木,泻南补北
ppt课件
45
四、经 络 学 说
1、概念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 与脏腑相 互关系的学说。
泻其有余 兼顾不足
补其不足
32
三、 五行学说
• 五行的概念 •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中医学基础》幻灯片

《中医学基础》幻灯片

二、辨证论治 (一)基本概念

证候1
证候2
症状1-1 症状1-2 症状1-n
症状2-1 症状2-2 症状2-n
2、辨证与辨病
〔二〕病治异同 (1) 同病异治
(2)异病同治
辩证施膳
• 小儿腹泻 • 1.伤食泻:
• 胡萝卜粥?本草纲目?
2.湿热泻 车前草汁鸡蛋〔?河南省中医秘方验方汇编?〕
鲜车前草30g,鸡蛋 1 枚。用法:将车前草洗 净,捣烂取汁,同鸡蛋调匀,入锅蒸熟,顿服。 每日 1 次〔此为 2—5 岁小儿用量,其它 可依年龄适当增减用法〕。
• 火: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事物 • 土:具有生化、养育、承载、受纳作用或
性质的事物 • 金: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或性质
的事物,均属于金; • 水: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作用或
性质的事物
木,由升发引申为运动的开场、启动
火,由炎上,热力引申为运动的加速
土,由居中引申为平衡、协调
金,由从革、肃杀引申为下行、减速
• 唐太宗宰相魏征 创制了梨膏糖治疗慢性咳嗽
如何选择“米〞
• 大米:补中益气、健脾养胃,适宜于病后脾胃虚弱
• 糯米:补益中气,兼有收涩作用,适宜于尿频、盗汗, 但难于消化,小孩或病人宜慎用。
• 小米:营养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 ,有清热解渴、 健胃除湿、和胃安眠之功
• 黑米:又称“补血米〞适于少年白发、妇女产后虚弱以 及贫血等
2.从阴阳运动抽象出对立统一规律
阴阳学是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论
一、阴阳学说的起源和形成
3.阴阳学说的其他应用
二、事物的阴阳属性
• 1、阴阳属性的普遍性
阳:凡属温热的、上升的、明亮的、兴奋的、 轻浮的、活动的、功能的、机能亢进的等 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的范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阳不升
﹡大病之后,精神疲乏而嗜睡――正气将复
-
47
(八)二便
水液
脾之运化 肺之肃降 肝之疏泄
尿
小肠之分别清浊、三焦之决渎、肾与膀胱之气化
水谷
胃之腐熟 脾之运化 肝之疏泄 肺之肃降 大肠传化 肾阳之温煦
粪便
-
48
大便异常简表
-
49
续表
-
50
小便异常简表
-
51
(十)问经带 肾、肝、脾、胞宫、冲任、气血
行经期( 3~5天) 初潮年龄 14岁──────── 末次月经时间(LMP)
月经周期( 28天) 或绝经年龄49岁 经量中等(50~100ml),经色正红,不稀不稠,不夹血块
月经的周期,行经的天数,月经的量、色、质 有无闭经或行经腹痛,初潮或绝经年龄,末次月经日期
-
37
胁胀 脘痞 腹胀 身重 麻木
-
38
(五)问耳目
耳鸣
实证 虚证
耳聋
暴聋 渐聋
-
39
(六)、问饮食口味 口渴与饮水 食欲与食量 口味 脾胃、肝 胆 大小肠、三焦
-
40
口渴与饮水
-
41
食欲与食量
-
42
食欲与食量临床意义
-
43
口味--五味配五脏
-
44
(七)问睡眠
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 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卧则减轻,遇劳加重,反复发作 5、瘀血腰痛 刺痛,固定不移,日轻夜重,或有外伤史
经络痹阻 腰脊痛连及下肢 下焦湿热蕴结的淋证 腰痛牵掣少腹或侧腹
伴尿频、尿急、尿痛或尿血
-
33
四肢痛
行痹--四肢疼痛游走不定
风邪
痛痹--疼痛剧烈,遇寒尤甚,得热痛缓 寒邪
著痹--重着而痛,肌肤麻木不仁
湿邪
热痹--关节红肿灼痛 湿热或寒邪郁久化热
-
4
如何应对
安静适宜的环境 态度和蔼、严肃认真 语言亲切、通俗易懂 围绕主诉,全面询问 适当提示,避免诱导 危重病人,抢救为先
-
5
二、问诊内容
❖ 一般情况 ❖ 主诉 ❖ 现病史 ❖ 既往史 ❖ 个人生活史 ❖ 家族史
-
6
一般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婚否、民族、职业 籍贯、工作单位、现住址、联系电话
-
16
3.但热不寒 里热
(1)壮热--实热 (2)潮热
l)阳明潮热 2)湿温潮热 身热不扬,午后热甚 3)阴虚潮热 骨蒸发热 身热夜甚
(3)低热 轻度发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高
--内伤发热 阴虚、气虚、血虚、血瘀、气郁
-
17
4.寒热往来
1、少阳证 恶寒发热,无定时 2、疟疾 疟邪伏募原 寒战壮热,有定时
-
18
(二)问汗
“阳加阴谓之汗”
当汗无汗,不当汗而汗多,或局部汗出
-
19
1.无汗
表证无汗 表寒证 里证无汗 ――阳虚蒸化无力;津血亏耗,生化乏源 局部--中风、痿、截瘫。风痰、瘀痰、风湿阻滞于 一侧经络
-
20
2.有汗
1)表证:表虚、表热 2)里证(1)自汗――气虚或阳虚证
(2)盗汗――阴虚内热或气阴两虚证
-
13
发热
五心烦热――自觉胸中烦热,伴手中心发热 骨蒸发热――自觉有热自骨髓向外蒸发之感
-
14
1.恶寒发热
并见――外感表证(表寒、表热、表虚) 兼症 外邪袭表,卫阳被遏,肌腠失煦;卫阳失宣,郁而发热
“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热或寒邪直中脏腑 2、久病畏寒 经常怕冷,得温可缓――里虚寒证
独见足跟或胫膝酸痛――肾虚 年老体衰之人
-
34
(三)问头身
眩晕
风、火、痰、虚、瘀
1、肝火上炎 2、肝阳上亢 3、气血亏虚 4、痰湿内阻 5、肾精不足 6、瘀血阻络
-
35
胸闷--心、肺、肝
心气虚、心阳虚 肝气郁结 痰湿阻肺
-
36
心悸
心悸--心慌、心跳不能自主者 惊悸--因惊恐而心悸,心悸易惊而恐惧不安者 怔忡--心慌,心跳剧烈而上至心胸、下至脐腹,
-
23
(三)问疼痛
问诊要点:
具体部位、性质、程度、时间 加剧或缓解因素(喜好)及兼症
不通则痛--实痛 不荣则痛--虚痛
-
24
疼痛的性质
-
25
续表
-
26
(二)疼痛的部位
厥阴
阳明
少阳
少阴
-
太阳
27
胸痛
-
28
胁痛
-
29
胃脘痛
-
30
腹部
-
31
腹痛
需与按诊密切配合
-
32
腰痛
1、太阳风寒腰痛 突然腰痛拘急,伴恶寒发热,头项强痛 2、寒湿腰痛 腰脊或腰骶部冷痛重着,阴雨天加重 3、湿热腰痛 腰髋弛痛,痛处伴热感,或肢节红肿 4、肾虚腰痛 腰脊酸软,绵绵作痛,喜按喜揉
-
7
主诉
就诊的主要原因
疾病的主要矛盾
-
8
现病史
起病情况 病程经过 诊治经过 现在症状
病因、病性、病位、处理 好转加重、新的症状病情变化规律 检查结果、治疗效果 十问歌
-
9
既往史
❖ 平素健康状况 ❖ 既往患病情况
外伤手术史 预防接种史、过敏史
-
10
个人生活史
生活经历、精神情志、饮食起居、婚姻生育 经带胎产
3)大汗--实热证、亡阴亡阳
-
21
4)战汗--病情变化的转折点
汗出热退,脉静身凉――邪去正复,疾病向愈 汗出身热不减,烦躁不安,脉来疾急――邪胜正衰,病情恶化
-
22
(3)局部有汗
1)头汗 --上焦热盛、中焦湿热、虚阳上越 2)心胸汗多 虚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
3)手足心汗 阴虚,中焦湿热,脾虚,阳明燥热
家族史 遗传病、传染病
-
11
四、问现在症
清·陈修园·《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
12
(一)问寒热
怕冷,病人的主观感觉 恶风――遇风觉冷,避之可缓 畏寒――怕冷,加衣添被或近火取暖则缓解 恶寒――怕冷,虽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仍不缓解 寒战――恶寒严重,伴全身发抖 战慄
第三章 问 诊
-
1
目的要求
1.掌握问现在症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2.熟悉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了解问诊的意义
-
2
问诊的分类
全面系统的问诊 --住院病人
重点问诊 --急诊和门诊病人
-
3
问诊的意义
1、充分收集其它三诊无法获取的病情资料 --分析病情、判断病机、辨别证候的基本依据
2、了解患者思想动态及其它与疾病有关的情况 --采取多方面的诊断和治疗 病情复杂或诊断困难的病人
-
45
失眠
不易入睡,或睡后易醒、睡着时间短,甚至彻夜不眠
阳不入阴,神不守舍
虚证 心脾两虚、心肾不交 心肝血虚、心胆气虚
实证 肝郁化火、余热扰膈 食滞胃脘、痰热内扰(胆郁痰扰)
-
46
嗜睡--神疲思睡,经常不自主地入睡,唤之易醒,醒
后即睡--阳虚阴盛,阳不出表
1、湿邪困脾 2、脾胃气虚 3、心肾阳虚,阴寒内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