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课件)肌张力障碍(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张力障碍
dystonia
杨任民
安徽省中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
1
同义词和曾用名
• 肌张力障碍(dystonia)曾称畸形性肌张力障碍 ( dystonia musculorum deformans; Schwalbe 1908, Ziehen 1911, Oppenheim 1911);
• 进行性脊柱前凸性步行障碍(dysbasia lordotica progressiva, Oppenheim 1911及Fraenkel 1912);
6
定义与概念的变迁
• 近年,肌张力障碍医学研究基金会(Dystonia Medical Research Foundation)名词委员会提出新的 定义为:由于持续性肌肉收缩引起的扭转性、反 复性不自主运动为核心所构成肢位或姿势异常的 一种综合征。
7
流行病学
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本病多 见于犹太人,发病率为:美国的犹 太籍人1/3.8~4.0万,携带者约1/200 人;美国白人为1/20万。男性略高于 女性(1.4: 1)。
• 特发性扭转性肌张力障碍(idiopathic torsion dystonia; Eldridge, 1976)
• 遗传性扭转痉挛(hereditary torsion dystonia)。
3
目前临床常用名为
• 肌张力障碍(dystonia) • 畸形性肌张力障碍(dystonia deformans)
15
病因与发病机制
16
病因与发病机制
特发性肌张力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 未完全阐明。有人根据因卒中引起丘脑腹后 侧核损害的患者临床可出现血管性偏侧肌张 力障碍,认为可能是从小脑向丘脑固有受体 觉发出传导径的平衡障碍;或认为是由于中 枢单胺氨基酸神经递质、多肽的调节异常所 致。如Stoss等提出是苍白球-丘脑系统的神 经递质-GABA缺失所致。
12
遗传病学
• 因此目前认定,本病基因异常主要定位于9q,其原 因为谷氨酸密码碱基946-948的GAG排列缺失。
• DYT1全长约8kb,编码一种扭转A(torsin A)蛋白, 由332个氨基酸构成,分子量为37813Da,此蛋白 与热休克蛋白相似。
13
遗传病学
•Bressman等(1994)测检成人发病的局限 性肌张力障碍可能为DYT2基因突变所致。 ●Wilelmsen等(1991)报告X性连锁隐性遗 传遗传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Lubag 病)的菲律宾患者,检测基因位于X染色 体中央着丝点。
17
病因与发病机制
●Wooten等发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本病患 者,血浆多巴胺-羟化酶(DH)增高,而 认为肌张力障碍运动是由于在中枢交感神 经过度活跃下DH周围合成增强所致。
18
临床表现
19
临床表现
• 菲律宾人报告呈X性连锁遗传。 Kupke等(1990)证明特发性扭转性肌张力 障碍患者的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的长臂近 端(Xq21)。
11
遗传病学
• 1989年Ozelius对法系加拿大籍的后裔及北美非犹 太系的二个肌张力障碍大家系检测,结果是由于 第9号染色体长臂(9q34)上的DYT1基因突变所致。 Kramer(1990)报告Ashkenazi区Jewish家系后裔的肌 张力障碍患者及非Ashkenazi区Jewish家系的部分常 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少年型患者的基因也定位于 9q32-34。
细分析,确定了本病的临床特征,并命名为
扭转性肌张力障碍。1944年Herz经120例患
者的观察,进一步确认了本病为一独立的疾
病单位。
5
肌张力障碍定义与概念的变迁
• 固定于或比较固定于某一个姿势(Denny- Brown,1962)
• 肌张力障碍是一组累及全身骨骼肌或部分肌群的 协同肌(agonist)和拮抗肌(antagonist)同时发生不 协调收缩,引起持续或间歇性以颈、躯干、四肢、 面部肌肉的强烈、扭转样不自主运动和姿势异常。 (Rondot,1982)
14
病理与发病机制
• 本病的病理研究较少,部分尸检报告,大体标 本检查均无明显的形态学改变;
• 光镜检查多数可发现有壳核、丘脑、尾状核的小 神经细胞变性,及基底节中脂质和色素增加等非 特异性改变;
• 偶有报告,苍白球、黑质、吕伊斯体、小脑齿状 核、橄榄核及大脑皮质等变性;
• 但不少学者认为,这些变化往往可能是将症状性 肌张力障碍的病理改变与特发性肌张力障碍混为 一谈所致。因此,迄今为止,尚无特发性肌张力 障碍患者的确切神经病理检查报告。
4
历史与概念
本病首先由Destarac(1901)以斜颈与机能
性痉挛记载。1908年Schwalbe报告1例犹太人
源自文库
畸形性肌张力障碍,此例患者被Ziehen认为
属癔病范畴。迨至1911年,Oppenheim与
Flatau等分别肯定本病属器质性疾病,不同
于癔病。1919年Mendel通过对33例患者的详
• 扭转性神经症(torsion neurosis , Ziehen 1911);
2
同义词和曾用名
• 小儿进行性扭转痉挛(progressive torsion spasm of childhood;Flatau及Sterling, 1911);
• 扭转性肌张力障碍(torsion dystonia, Mendel, 1919);
• 据近年欧美流调资料:犹太人一般为常染色体隐 性遗传;非犹太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渗透 率约40%,携带者约60%~70%。
• 故过去曾报告非犹太人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肌 张力障碍家族,实际上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10
遗传病学
• 日本报告的特发性肌张力障碍,大多为 散发型(非遗传性型),偶有报告为常 染色体显性遗传。
8
遗传病学
9
遗传病学
• 特发性肌张力障碍分为遗传性与无遗传性二大类, Oppenheim报告的Ashkenazi 区Jewish(犹太)家系 的肌张力障碍患者,大都属有遗传性型(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称做Oppenheim型肌张力障碍 (Oppenheim’s dystonia)。
• 1944年Herz分析120例本病患者,发现家族中有 同样发病者,而提出本病与遗传有关。
dystonia
杨任民
安徽省中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
1
同义词和曾用名
• 肌张力障碍(dystonia)曾称畸形性肌张力障碍 ( dystonia musculorum deformans; Schwalbe 1908, Ziehen 1911, Oppenheim 1911);
• 进行性脊柱前凸性步行障碍(dysbasia lordotica progressiva, Oppenheim 1911及Fraenkel 1912);
6
定义与概念的变迁
• 近年,肌张力障碍医学研究基金会(Dystonia Medical Research Foundation)名词委员会提出新的 定义为:由于持续性肌肉收缩引起的扭转性、反 复性不自主运动为核心所构成肢位或姿势异常的 一种综合征。
7
流行病学
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本病多 见于犹太人,发病率为:美国的犹 太籍人1/3.8~4.0万,携带者约1/200 人;美国白人为1/20万。男性略高于 女性(1.4: 1)。
• 特发性扭转性肌张力障碍(idiopathic torsion dystonia; Eldridge, 1976)
• 遗传性扭转痉挛(hereditary torsion dystonia)。
3
目前临床常用名为
• 肌张力障碍(dystonia) • 畸形性肌张力障碍(dystonia deformans)
15
病因与发病机制
16
病因与发病机制
特发性肌张力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 未完全阐明。有人根据因卒中引起丘脑腹后 侧核损害的患者临床可出现血管性偏侧肌张 力障碍,认为可能是从小脑向丘脑固有受体 觉发出传导径的平衡障碍;或认为是由于中 枢单胺氨基酸神经递质、多肽的调节异常所 致。如Stoss等提出是苍白球-丘脑系统的神 经递质-GABA缺失所致。
12
遗传病学
• 因此目前认定,本病基因异常主要定位于9q,其原 因为谷氨酸密码碱基946-948的GAG排列缺失。
• DYT1全长约8kb,编码一种扭转A(torsin A)蛋白, 由332个氨基酸构成,分子量为37813Da,此蛋白 与热休克蛋白相似。
13
遗传病学
•Bressman等(1994)测检成人发病的局限 性肌张力障碍可能为DYT2基因突变所致。 ●Wilelmsen等(1991)报告X性连锁隐性遗 传遗传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Lubag 病)的菲律宾患者,检测基因位于X染色 体中央着丝点。
17
病因与发病机制
●Wooten等发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本病患 者,血浆多巴胺-羟化酶(DH)增高,而 认为肌张力障碍运动是由于在中枢交感神 经过度活跃下DH周围合成增强所致。
18
临床表现
19
临床表现
• 菲律宾人报告呈X性连锁遗传。 Kupke等(1990)证明特发性扭转性肌张力 障碍患者的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的长臂近 端(Xq21)。
11
遗传病学
• 1989年Ozelius对法系加拿大籍的后裔及北美非犹 太系的二个肌张力障碍大家系检测,结果是由于 第9号染色体长臂(9q34)上的DYT1基因突变所致。 Kramer(1990)报告Ashkenazi区Jewish家系后裔的肌 张力障碍患者及非Ashkenazi区Jewish家系的部分常 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少年型患者的基因也定位于 9q32-34。
细分析,确定了本病的临床特征,并命名为
扭转性肌张力障碍。1944年Herz经120例患
者的观察,进一步确认了本病为一独立的疾
病单位。
5
肌张力障碍定义与概念的变迁
• 固定于或比较固定于某一个姿势(Denny- Brown,1962)
• 肌张力障碍是一组累及全身骨骼肌或部分肌群的 协同肌(agonist)和拮抗肌(antagonist)同时发生不 协调收缩,引起持续或间歇性以颈、躯干、四肢、 面部肌肉的强烈、扭转样不自主运动和姿势异常。 (Rondot,1982)
14
病理与发病机制
• 本病的病理研究较少,部分尸检报告,大体标 本检查均无明显的形态学改变;
• 光镜检查多数可发现有壳核、丘脑、尾状核的小 神经细胞变性,及基底节中脂质和色素增加等非 特异性改变;
• 偶有报告,苍白球、黑质、吕伊斯体、小脑齿状 核、橄榄核及大脑皮质等变性;
• 但不少学者认为,这些变化往往可能是将症状性 肌张力障碍的病理改变与特发性肌张力障碍混为 一谈所致。因此,迄今为止,尚无特发性肌张力 障碍患者的确切神经病理检查报告。
4
历史与概念
本病首先由Destarac(1901)以斜颈与机能
性痉挛记载。1908年Schwalbe报告1例犹太人
源自文库
畸形性肌张力障碍,此例患者被Ziehen认为
属癔病范畴。迨至1911年,Oppenheim与
Flatau等分别肯定本病属器质性疾病,不同
于癔病。1919年Mendel通过对33例患者的详
• 扭转性神经症(torsion neurosis , Ziehen 1911);
2
同义词和曾用名
• 小儿进行性扭转痉挛(progressive torsion spasm of childhood;Flatau及Sterling, 1911);
• 扭转性肌张力障碍(torsion dystonia, Mendel, 1919);
• 据近年欧美流调资料:犹太人一般为常染色体隐 性遗传;非犹太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渗透 率约40%,携带者约60%~70%。
• 故过去曾报告非犹太人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肌 张力障碍家族,实际上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10
遗传病学
• 日本报告的特发性肌张力障碍,大多为 散发型(非遗传性型),偶有报告为常 染色体显性遗传。
8
遗传病学
9
遗传病学
• 特发性肌张力障碍分为遗传性与无遗传性二大类, Oppenheim报告的Ashkenazi 区Jewish(犹太)家系 的肌张力障碍患者,大都属有遗传性型(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称做Oppenheim型肌张力障碍 (Oppenheim’s dystonia)。
• 1944年Herz分析120例本病患者,发现家族中有 同样发病者,而提出本病与遗传有关。